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2024-08-21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精选12篇)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1篇

一、出口加工区的主要作用

吸引大量外资, 为促进技术引进和产品产量, 加速产品的升级换代创造条件;扩大出口, 增加外汇收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 促进各类人才的成长;通过内联和技术, 人才的扩散, 带动和促进国内其他地方经济的发展。

二、出口加工区企业主要政策比较与业务应用

1. 在对外贸易经营权核准方面。

区内企业自成立之日起即可申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 享有可自主对外办理进出口业务。出口加工区是利用外资, 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 扩大对外贸易, 来实现开拓国际市场, 发展外向型经济目标, 其产品的全部或大部分供出口。设立的企业其主营业务多为出口型企业或与之相配套服务的贸易物流企业, 服务对象和服务目的很强。是否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是各企业自行办理进出口业务的前提, 对外贸易经营权取得的时效性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区内企业自设立之日起即可申请办理对外贸易经营权, 享有可自主对外办理进出口业务, 从而为企业自行开展进出口业务和出口免税争取了时间效益和经济效益。境内区外企业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对外贸易经营权, 企业对外贸易经营权需进行申请审批, 并办理海关、外汇管理局、税务局等相关变更手续, 且在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为审核期, 审核期满合格后, 才能享有自营出口权, 在取得对外贸易经营权之前不得办理自营进出口相关业务。

2. 在外汇管理方面。

区内企业根据需要可开设一个或多个外汇账户, 收入外汇时, 凭合同 (协议) 、发票等入账外汇账户, 不需要进行外汇结汇, 外汇收入全额留成;支付外汇时, 凭相应的合同 (协议) 、发票等凭证, 可从外汇账户支付, 不需要办理购汇支付。收入外汇时既可进行外汇留成, 也可根据资金需求将外汇账户资金进行结汇, 结汇后转入人民币账户;支付外汇时既可用外汇账户原币支付, 也可用人民币购汇支付, 企业可进行双向选择, 避免因外汇结汇与购汇产生的汇率差。境内区外企业可申请开设外汇账户, 所有外汇收入凭关单、合同、发票等进入外汇账户并同时进行结汇, 外汇收入不留成, 企业的外汇账户实际为结汇后人民币;待支付外汇时, 凭相应合同、发票等单据, 需办理购汇手续进行支付。结汇与购汇会产生汇率差, 为企业增加费用支出。

3. 对境外收、付款方面。

区内企业向境外销售货物时, 凭合同 (协议) 、发票等办理外汇收入入账手续, 不需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区内企业向境外支付进口货款, 凭合同 (协议) 、发票、到货单等办理进口付汇手续, 不需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通关便捷, 操作简单。境内区外企业向境外销售货物时, 需凭出口关单、发票、合同等办理出口收汇核销手续;境内区外企业向境外支付货款时, 需凭合同、发票、进口关单等凭据办理进口付汇核销手续, 手续相对复杂。

4. 国内外贸易结算方面。

区内企业同国外厂商进行贸易结算时, 可用外汇账户直接付汇结算, 也可用人民币账户购汇后进行结算;区内企业之间的交易, 凭相应的合同 (协议) 、发票等凭证, 可以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也可以以外币计价结算。区内企业与境内区外企业之间货物贸易项下交易, 可以人民币计价结算, 也可以外币计价结算;货物贸易项下从属费用计价计算币种按商业惯例办理;服务贸易项下交易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境内区外企业同国外厂商进行贸易结算时, 需用人民币购汇后进行支付;在境内区外企业之间的贸易往来用人民币结算。

5. 出口退税方面。

区内企业之间的应税产品和劳务免征增值税;所有从出口加工区出口国外的物品均为一般贸易, 免征增值税, 也不进行出口退税。区内企业对销往境内区外企业的货物, 按制成品征税。区内企业对生产耗用的水电气凭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支付单据可申请办理退税。对加工区内的生产企业为生产出口货物所耗用的水电气凭供水、供电、供气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及加工区内企业支付对应水电气的银行付款单据向税务机关申请办理退税手续, 水电气的退税率为13%, 供应单位按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的, 退税率为征收率。

境内区外企业对加工、修理修配企业征收增值税, 对其出口的货物实行免抵退税, 退税率分别为17%、16%、15%等七档税率。境内区外企业小规模纳税人自营或委托出口的货物, 免征增值税, 但其进项税不予抵扣或退税。对一般纳税人新发生出口业务的生产企业自发生首笔出口业务之日起12个月内的出口业务为审核期, 在审核期间出口的货物, 应按统一的按月计算免抵退的办法分别计算免抵税额和应退税额, 税务对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暂不办理退库, 在退税审核期期满后的当月将上述个月的审核无误的应退税额退还企业。审核期满合格后, 生产型企业可自营出口并在税务机关办理免抵退税。境内区外企业产品销售给区内视同出口, 区外企业凭海关签发的出口报关单据和合同、发票等相关资料可申请办理出口退税手续。

6. 在进口生产设备、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方面。

区内企业进口生产设备、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等免征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所有从国外进口出口加工区的物品均为一般贸易, 没有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区内企业之间相互进行的加工及劳务没有进口环节关税, 免征增值税。境内区外企业进口基建材料、零部件、模具、办公用品等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 增值税可进行进项抵扣。境内区外一般纳税人企业为生产产品所耗用的水电气以供水、供电、供气单位开具的增值税发票上注明的进项税额进行申报抵扣。境内区外企业从区内企业购入材料及半成品, 视同企业进口, 需进行海关报关, 并征收进口环节的关税及增值税。

7. 在加工贸易生产用料件进口方面。

区内企业为其进料对口而进行采购的材料予以免税, 区内企业为加工出口产品而进口的料件和材料予以保税;区内企业实行料件保税, 取消手册和银行保证金台账, 实行备案制度。区内企业因产品特殊工艺或需要对半成品运往区外进行外发加工, 海关对其半成品缴纳一定比例保证金, 待半成品返回区内后保证金予以退还。境内区外企业为进料对口而进行采购的材料予以保税, 实行保税料件使用手册和银行保证金管理, 进出口报关制度, 按合同逐项审批, 电子和人工审单, 逐本手册核销。境内区外企业若改变产品用途而进行内销, 对保税进口材料的内销部分需征收进口环节关税和增值税。境内区外企业因技术无法达到产品要求, 需将产品运至加工区内进行某项工序加工的, 海关比照出料加工管理办法进行监管, 运入加工区内的产品, 海关不签发出口货物报关单, 税务机关不办理出口退税。

8. 在海关通关、报关方面。

海关对加工区企业实行电子账册管理, 实行总量扣减, 滚动核销, 在通关、报关手续上给予方便和支持, 大大的简化了通关、报关手续和管理程序。除特殊产品实行配额管理, 一般对区内企业不进行配额管理。在出口加工区提供高效管理, 高效运行的行政管理机构, 全权负责区内事物, 提供进出口申请、报关、外汇管理、商品检验等方面业务, 实行“一站式”封闭管理, 同时一般在区内为生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 包括储运、卫生、员工公寓、银行、税务、电力等机构, 实行“一条龙”服务。海关对境内区外企业因其注册地点不同, 注册区域分散, 对境内区外企业加工贸易实行开放式管理, 并有工作时间限制;海关、银行、外管局、税务等各管理部门独自运行并开展工作, 配套设施由境内区外企业自行选择解决方式。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2篇

5001 生产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

企业(农业)进行农业生产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可将本科目

改为“5002 农业生产成本”科目,并分别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水产业和林业确定成本核算对象(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公益性生物资产和农产品)和成本项目,进行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基本生产成本和辅助生产成本进行明细核算。

基本生产成本应当分别按照基本生产车间和成本核算对象(如产品的品种、类别、定单、批别、生产阶段等)设置明细账(或成本计算单,下同),并按照规定的成本项目设置专栏。

三、生产成本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各项直接生产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原材料”、“现金”、“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企业各生产车间应负担的制造费用,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贷记“制造费用”科目。

企业辅助生产车间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提供的劳务和产品,月末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分配给各受益对象,借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科目,贷记本科目(辅助生产成本)。

企业已经生产完成并已验收入库的产成品以及入库的自制半成品,应于月末,借记“库存商品”等科目,贷记本科目(基本生产成本)。

(二)生产性生物资产产出农产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借记本科目,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等科目。

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应由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共同负担的费用,借记本科目(共同费用),贷记“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科目。

会计期末,应当按照一定的分配标准对上述共同负担的费用进行分配,借记本科目(农产品)、“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

或“公益性生物资产”,贷记本科目(共同费用)。

应由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负担的费用,应当采用合理的方法在农产品各品种之间进行分配;如有尚未收获的农产品,还应当在已收获和尚未收获的农产品之间进行分配。

生产性生物资产收获的农产品验收入库时,按其实际成本,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加工完成的在产品的成本或生产性生物资产尚未收获的农产品成本。

5101 制造费用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生产车间、部门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管理费用,在“管理费用”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不同的生产车间、部门和费用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三、制造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生产车间发生的机物料消耗,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

等科目。

(二)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借记本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三)生产车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本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

(四)生产车间支付的办公费、修理费、水电费等,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五)发生季节性的停工损失,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六)将制造费用分配计入有关的成本核算对象,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七)季节性生产企业制造费用全年实际发生数与分配数的差额,除其中属于为下一年开工生产作准备的可留待下一年分配外,其余部分实际发生额大于分配额的差额,借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

科目,贷记本科目;实际发生额小于分配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四、除季节性的生产性企业外,本科目期末应无余额。

5201 劳务成本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对外提供劳务发生的成本。

企业(证券)在为上市公司进行承销业务发生的各项相关支出,可将本科目改为“5201 待转承销费用”科目,并按照客户进行明细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提供劳务种类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发生的各项劳务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

企业(建造承包商)对外单位、专项工程等提供机械作业(包括运输设备)的成本,借记本科目,贷记“机械作业”科目。

结转劳务的成本,借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支出”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成或尚未结转的劳务成本。

5301 研发支出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与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研究开发项目,分别“费用化支出”与“资本化支出”进行明细核算。

三、研发支出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自行开发无形资产发生的研发支出,不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满足资本化条件的,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原材料”、“银行存款”、“应付职工薪酬”等科目。

(二)企业以其他方式取得的正在进行中研究开发项目,应按确定的金额,借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以后发生的研发支出,应当比照上述

(一)规定进行处理。

(三)研究开发项目达到预定用途形成无形资产的,应按本科目(资本化支出)的余额,借记“无形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资本化支出)。

期末,企业应将本科目归集的费用化支出金额转入“管理费用”科目,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费用化支出)。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正在进行中的研究开发项目中满足资本化条件的支出。

5401 工程施工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实际发生的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建造合同,分别“合同成本”、“间接费用”、“合同毛利”进行明细核算。

三、工程施工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进行合同建造时发生的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以及施工现场材料的二次搬运费、生产工具和用具使用费、检验试验费、临时设施折旧费等其他直 接费用,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应付职工薪酬”、“原材料”等科目;发生的施工、生产单位管理人员职工薪酬、固定资产折旧费、财产保险费、工程保 修费、排污费等间接费用,借记本科目(间接费用),贷记“累计折旧”、“银行存款”等科目。

月末,将间接费用分配计入有关合同成本时,借记本科目(合同成本),贷记本科目(间接费用)。

(二)根据建造合同准则确认合同收入、合同费用时,借记“主营业务成本”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按其差额,借记或贷记本科目(合同毛利)。

(三)合同完工时,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结算”科目对冲,借记“工程结算”科目,贷记本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的建造合同成本和合同毛利。

5402 工程结算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根据建造合同约定向业主办

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建造合同进行明细核算。

三、企业向业主办理工程价款结算时,按应结算的金额,借记“应

收账款“等科目,贷记本科目。

合同完工时,将本科目余额与相关工程施工合同的“工程施工”科目对冲,借记本科目,贷记“工程施工”科目。

四、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完工建造合同已办理结算的累计金额。

5403 机械作业

一、本科目核算企业(建造承包商)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使用自有施工机械和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包括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

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从外单位或本企业其他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站租入施工机械发生的机械租赁费,在“工程施工”科目核算,不通过本科目核算。

二、本科目应当按照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的种类等进行明细核算。

施工企业内部独立核算的机械施工、运输单位使用自有施工机械或运输设备进行机械作业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按照成本核算对象和成本项目进行归集。

成本项目一般分为:人工费、燃料及动力费、折旧及修理费、其他直接费、间接费用(为组织和管理机械作业生产所发生的费用)。

三、机械作业的主要账务处理

(一)企业发生的机械作业支出,借记本科目,贷记“原材料”、“应

付职工薪酬“、”累计折旧“等科目。

(二)月末,应当分别下列情况进行分配和结转企业及其内部独立核算的施工单位、机械站和运输队为本单位承

包的工程进行机械化施工和运输作业的成本,应转入承包工程的成本,借记“工程施工”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3篇

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大连市;技术领域;经济指标;科技活动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06-0003-02 DOI:10.13535/j.cnki.11-4406/n.2016.06.002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高新技术企业是所有企业中调整产业结构,走自主创新、持续创新发展道路的领头羊。科技部、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8年4月联合颁布了《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包括电子信息、生物与新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资源与环境和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八个技术领域,有力地激发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热情,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

1 各技术领域经济情况

上年度新材料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和净利润等主要经济指标第一次超越了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跃居第一位。2014年度,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工业总产值851.1亿元,重新排在首列。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611.6亿元,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工业总产值182.7亿元,分列八大技术领域的二、三位。新能源及节能技术领域再度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赶超,而且相差近240亿元。各技术领域净利润方面的排名顺序也与此相同。营业收入方面,依旧是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为首,达845.5亿元,新材料技术领域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分列二、三位。

亟需特殊关注的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上年度各技术领域的经济指标中,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工业总产值、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等主要指标均位列第三,将大连市电子信息技术行业的发展优势体现得淋漓尽致。2014年度的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主要经济指标排名均有所下降——工业总产值与营业收入排名第五;净利润排名第四;技术收入目前仍维持在第一位。

2 各技术领域人员情况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从业人数是各领域中最多的,达69715人。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其次,达25964人。新材料技术领域从业人员13542人,位居第三。

从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及职称方面来看,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从业人员占比68.5%,中级以上职称人员占比36.3%,均居于八大技术领域首位,这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行业特点是密切相关的。高技术服务业和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的从业人员在该两项指标方面也是位列前三。而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新材料技术领域的本科以上人员占比、中级以上人员占比则相对较低。

3 各技术领域科技活动投入情况

由于各个技术领域的历史发展情况及本地基础情况不同,八大技术领域的人员投入和资金投入情况差距较大。

3.1 各技术领域科技人员投入情况

截至2014年底,大连市477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共计41013名科技人员参与了科技研发活动。其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由于企业规模大、数量多,其参与的科技活动人员也最多,共有17821人;其次是电子信息技术领域,有10348人参与了科技活动,较2013年度减少了412人。科技项目人员占比从某种意义上能够体现科技项目的工作效率和科技项目资金利用率。八大技术领域中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均在90%以上,从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各领域的科技研发态度比较严肃,对科技资金的使用比较慎重。电子信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和高技术服务业领域的科技项目人员占比相对更高,这也是由其行业特点决定的。

3.2 各技术领域科技资金投入情况

由于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基础雄厚,其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也最多,达39.2亿元,位居第一。新材料技术领域和电子信息技术领域以19.7亿元和11.3亿元分列二、三位。

在委托外单位科技活动支出方面,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支出额最大,达3.5亿元。但从占非政府经费支出额的比例来看,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较高,占比9.1%。航空航天技术领域的3家企业2013年度在没有政府支持的科技活动资金情况下,共向外单位支出14855千元进行科技研发,占非政府经费支出总额的44.79%,位列第一。但2014年度该领域的三家企业委托外单位进行科技活动支出为0,内部研发的科技项目有23项,全部的科技项目支出为12940千元。

非政府科技活动经费图

4 各技术领域科技产出情况

同样与技术领域的体量相关,在八大技术领域中,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是最多的,但专利授权率最高的是高技术服务业,授权发明专利占比最高的则是新材料技术领域。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的企业共发表科技论文255篇,高技术服务业领域124篇。注册商标方面,生物与新医药技术领域拥有345项注册商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领域拥有265项注册商标。软件著作权方面,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累计拥有1409项,较上年增长了62.3%,其中当年获得241项,远远超过了其他技术领域。

内外网物理隔离在企业中的主要应用 第4篇

广义而言,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两面性, 网路时代的到来使人们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但在企业网络环境中, 网络黑客以及相关网络病毒等已成为最新网络入侵手段和网络犯罪形式, 由于网络入侵者对企业网络环境的非法侵入, 企业内部设备被不合理控制, 之后在此基础上企业系统配置和企业内部网络程序以及企业内部网络指令等均会被非法修改, 企业电力系统事故和企业电力网络故障状况等不断产生。合理使用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可有效组织非法网络病毒侵入, 使企业网络程序能够恢复正常运行。以下是详细介绍:

1 企业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的必要性和主要原因

1.1 企业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的原因

应该了解到, 在国内一些企业中, 其内部外网用户在使用网络进行工作过程中, 工作人员网络操作意识和网络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工作人员的疏忽, 胡乱进入各种非法网站以及在下载网络软件和安装软件时采取一些非正规手段进行下载, 此时ARP欺骗以及网络木马等就有机可乘。产生此种状况的原因除上述因素外, 还由补丁升级不及时以及电脑杀毒系列软件更新速度缓慢等因素造成, 以至网段和网段之间无法形成正常连通, 企业网络安全受到极大威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企业内网环节和企业外网环节之间要进行物理隔离, 只有这样才能为企业整体网络环境提供更深层的保护与管理。我们通常所说的物理隔离技术即为企业内部网络使用过程中, 不经有关部门允许, 员工和领导不得擅自进行外部网络连接, 此时企业外部网络主要包括公共网络和国际互联网络两种。当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最多的措施就是防火墙网络保护手段和代理网络服务器网络保护手段以及非法资源入侵检测网络保护手段等, 科学合理运用此类策略可有效防治非法网站入侵和非法病毒入侵等。

1.2 企业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的必要性

此处以电厂和办公企业为例, 一般情况下, 其大多采用冗余光纤连接法和超五类双绞线基础连接法, 在用户终端连接成功时, 网络风险也会随之而来。因为在实施企业内外网隔离技术操作是, 必选要在满足相应安装条件时才能达到预期网络维护效果。办公单位和办公企业整体规模逐渐扩大且企业本身对网络通信的基本需求也开始增加, 还有就是对MIS系统以及相应SIS系统等也略有涉及, 在上述两种企业网络系统融合和扩充过程中, 单根网线通信量不能满足现下企业用网需求, 无法承担较大网络任务运行量。由于网络安全和网络运行的双重影响, 实施企业内外网物理隔离操作已刻不容缓。

2 企业内外网物理隔技术的主要应用手段详述

针对企业网络安全和企业网络运行量等问题, 企业网络运营管理层和机构应积极开拓工作思路, 之后在此基础上积极探讨工作思路, 重分利用网络通信操作中的相关优异性, 需注重不能对企业网络可行性和网络适用性等造成影响, 保证二者状态良好方可进行后续实践操作。在实施企业内外网隔离技术操作的过程中, 急要保证企业内外网隔离的有效性, 同时也要保证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外部网络的双重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 网络有效性和网络安全性只是其中两个重要因素, 而操作成本节约和不影响企业办公进程也显得极其重要。企业要根据自身内部网络运行特点及现状, 研究出符合实际的企业内外网物理隔离方案。

2.1 企业内部网络和企业外部网络的分离操作

企业外部网络隔离操作:此处我们应该购置新型的企业外网核心设备以及也要购置新型二级网络交换机设备等, 在完成此项操作之后, 充分利用企业原有管线通道, 进行企业外网网络组建与调整, 企业外网大都与互联网相连接。就外网用户而言, 其自身可通过网线进行连接操作, 在访问互联网的过程中可通过统一接口方式来达到网络用户要求。

企业内部网络隔离操作:对企业内部服务器选择和企业内部数据库选择需要重视起来, 不能摒除企业原定局域网服务器设备和企业原定局域网数据库资源等, 在改动过程中必须要满足企业网络配置需求一直完成企业内外网的物理隔离。企业内网用户在访问网络信息和寻求网络服务时只能单纯借助内网线路来完成此类操作。

2.2 企业原有网线物理隔离技术和企业原有电话线物理隔离技术

企业办公楼原有通信线路和企业办公楼原有网络线路, 二者都是按照原有设计方案进行企业内部网络线路布放。一般而言, 企业内部通信线路布放和企业内部通信线路布放中的网线大都归属于企业五类网线范畴之内。在五类网线布置时并未遗留多余网线, 我们可在信息面板上进行企业电话接口设计和企业内部网络接口设置, 设置数量均为一, 过多就会对企业整体网络运行造成不良影响。

就企业超五类网线的基本特性而言, 在企业网络通信结构系统的影响下, 单体面板电话接线数量和网络接线数量皆被固定, 进行电话接线和网络接线过程中, 其基础性IP地址会受到系统限制, 此种网络结构设置和网络系统布局使得企业内外网物理隔离操作难以持续进行。根据企业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操作环节中的部分要求, 可以看出, 要想安全有效实施企业网络布线操作, 企业公用电脑中段布线通常以企业内网为主, 这样也会带来很大麻烦, 企业办公楼建设时, 其网线以及原先设置完毕, 要是此时进行重新布线, 那么其工程量和工程难度可想而知, 假设进行企业网络线路重新布置, 企业办公环境会受到不合理改造且企业也要承受不必要的经费开支。

企业超五类网线中的铜芯线为8芯铜芯线, 企业网络通信体系中, 属4芯铜芯线最终常见, 其常以信号传输线缆形式出现, 而被余留下的4芯铜芯线则主要用作企业网络信号干扰屏蔽和企业网络信号辅助传导。在企业内部网络的正常运作过程中,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网络信号传输是不存在的, 所以此时我们应该根据其自身此类网络信号辅助特性, 对现有超五类网线进行双重铺设, 铺设数量为两根, 其中一根是企业语音电话通信网线, 而另一根则是企业网络通信网线。在完成上述操作之后, 要适时进行企业内外网物理隔离, 将4芯线缆设置为物理隔离模式中的主要网络传输介质, 剩余线路用作语音通信, 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企业语音电话隔离和企业内部网络隔离以及相关企业外部网络隔离等。科学合理的进行企业内外网隔离可有效减少网线重铺所带来的额外支出, 在进行网线布置具体工程作业量精简的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用网要求且保证了企业资料安全和企业网络运行安全等。

2.3 企业用户终端物理隔离法

在运用企业用户终端物理隔离法进行相关操作时, 网络软件设备和网络硬件设备等均需齐全, 双硬盘设备、数据线设备、隔离卡设备以及隔离卡软件设备等缺一不可, 使用上述设备必须在企业用户中段出睡眠状态时方可进行。较为正确的做法是, 应将数据线完整的连接到原定隔离卡之上, 此时需要运用网络主板来进行对应辅助操作, 在此前提下进行隔离卡硬盘连接, 单体硬盘设备自身都应具备独立的保护系统和运行系统, 在隔离卡软件上进行原定企业网络系统安装, 重启转换时一定要看准转换时机。

2.4 物理隔离的经济作用

要想保证企业网络运行环境始终处于良好状态, 以及有效防治木马与黑客入侵, 就应对企业内外网进行科学合理的物理隔离。企业实施内外网物理隔离操作, 企业局域网内部网段与网段之间不会出现未连接状况和不能进行网络访问等状况, 企业局域网网络运行速度也相对有所提升, 避免了因为重新布线而导致施工工程扩大、花费增加、劳动成本上升的问题, 并且有效的确保了办公楼内的设施完好及美观整洁, 为企业成功节约了经济成本和劳动成本, 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企业发展水平的迅速提高, 当前人们逐渐对企业发展重视起来。众所周知, 企业内部网络技术应用尤为重要, 而内外网隔离技术是企业整体网络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点操作环节。计算机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同时, 企业网络环境变化频率相对较大且网络病毒也随之产生, 给企业信息安全和企业管理等造成一定影响, 病毒的非正常传播致使网络病毒以多种形式在企业内部网络环境中得以生存以至会带来严重后果。经过数字研究和探索, 内外网隔离技术是企业网络环境管理过程中最为有效的一种可取方案之一。本文针对当前企业网络环境发展现状和网络病毒衍生特点等, 对内外网物理隔离技术在企业中的主要应用进行了系统化分析。

参考文献

[1]林中.网络安全隔离技术浅析[J].福建建设科技.2002 (03)

[2]双网定安全[J].每周电脑报.2001 (68)

[3]刘建雄, 李莹莹.可控内外网物理隔离系统设计[J].中国有线电视.2004 (24)

[4]程宝安, 闫梅, 王兆君.实现内外网物理隔离的一种方法[J].华南金融电脑.2002 (08)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5篇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 小企业的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企业计提减值准备,但对于非流动性资产计提的减值准备一律不得冲回,允许转回的有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其中对于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

1、小企业会计准则: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应当于实际发生时计入营业外支出,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借记营业外支出,贷记应收账款。

2、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计提坏账准备有直接转销法和备抵法两种方法。其中直接转销法下,借记资产减值损失,贷记应收账款。

二、盘盈盘亏

三、营业外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

1、小企业的营业外收入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收益、政府补助、捐赠收益、盘盈收益、汇兑收益、出租包装物和商品的租金收入、逾期未退包装物押金收益、确实无法偿付的应付款项、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又收回的应收款项、违约金收益等。

2、企业准则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所得、罚没所得、捐赠所得、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政府补助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等。

(二)营业外支出

1、小企业的营业外支出包括: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非流动资产处置净损失,坏账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债券投资损失,无法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捐赠支出,赞助支出等。

2、企业准则营业外支出主要包括:非流动性资产处置损失、盘亏损失、罚款支出、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非货币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等。

四、营业税金及附加

1、小企业会计准则:小企业按照规定应交纳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

2、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应交的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车船税、矿产资源补偿费,计入“管理费用”。

注:企业缴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不需要预计应交的税金,可以不通过应交税费核算。

五、投资类

1、小企业准则投资分为:短期投资和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2、企业会计准则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

3、两者核算方法差异很大:长期债券投资类似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类似于企业准则下非同一控制形成的,后续计量采用成本法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六、所得税费用的确认

企业准则:资产负债表债务法,需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小准则:应付税款法,不需要确认递延所得税费用

七、资本公积

企业准则: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和其他资本公积。

小准则:资本公积仅包括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

八、收入确认条件

1、企业准则收入确认条件:

(1)商品所有权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已转移给购货方(实质性转移)。

(2)企业既没有保留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销售的商品进行有效的控制。

(3)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

(5)与收入有关的成本能够可靠的计量。

2、小准则收入确认条件:

通常,小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或取得收款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小准则收入确认减弱了会计的职业判断,这里仅简单做个比较,更加复杂销售方式请自行比较。

九、其他细节变化

(一)备用金

企业准则:应在“其他应收款”科目里核算,但是备用金数额较大或业务较多的企业,可以单独设立“备用金”科目核算。

小准则:应在“其他货币资金”科目里核算,但也可以单独设置“1004”备用金科目核算。

(二)借款利息

企业准则:根据实际利率和摊余成本确定

小准则:按照合同利率和借款本金计算

(三)投资者投入非货币性资产初始成本计量

1、投资者投入存货初始成本计量

会计准则: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小准则:应按照评估价值确定

2、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计量

会计准则:按照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

小准则:应按照评估价值和相关税费确定

十、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变化

(一)资产负债表

1、投资类变化:“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被替换为“短期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删除了“交易性金融负债、应付债券”。

2、“预付款项”修改为“预付账款”,“预收款项”修改为“预收账款”。

3、删除了“长期应收款、投资性房地产、油气资产、商誉、递延所得税资产、应付股利、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递延所得税负债”

4、增加了“递延收益”

(二)利润表

小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项目比企业会计准则利润表的项目更加详细;但也删除了资产减值损失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等小企业会计准则不存在的项目。

(三)现金流量表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 第6篇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对接

职业教育的就业目标从根本上要求校园文化必须融入企业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为提升培养质量、就业质量、品牌优势提供物质、精神、制度等方面的文化支撑。笔者从三个方面探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

一、以校企合作为载体,搭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平台

搭建对接平台关键是做好“三个对接”,一是学校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对接。全面、准确地掌握企业用人需求,订单招生,定向培养,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二是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的对接。围绕支柱产业设置专业,做到“三个服从”:专业设置服从于企业需求;技能训练服从于岗位要求;培养目标服从于企业用人标准。在课程设置上,突出“有用”和“实用”原则,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留得住、用得着、适应本地产业发展的毕业生。三是人才培养与企业生产的对接。工学结合,使“学生”与“员工”两种角色实现“无缝对接”。重点开展“四大融合”,即教学与生产融合,用产品质量来检验理论教学和技能训练的效果,以良好的教学质量促进企业生产发展;理论知识与职业培训融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动手能力培养;教师与师傅融合,不管学校专业教师还是企业技术人员,既要负责理论教学,还要指导学生实习,既是教师又是师傅;学生与员工融合,学生按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上课,上岗实习按企业员工标准考核,既是学生又是员工。真正实现学校与企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学校教育理念和企业管理理念的有机结合,营造全新的育人环境,促进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

二、从目标定位入手寻找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对接的接口

对学校而言,就业就是目标;对企业而言,入职只是开始。对学生而言,就业是阶段性的目标,工作则是一辈子要努力做好的事情。所以阶段性的目标必须为一辈子的工作服务。比如说遵章守纪,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那么,就应该把它作为阶段性的目标来追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再比如说大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企业员工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方面的养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集体活动等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引入到学校中来,形成类似企业的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比如“班级工厂”,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5S管理”全方位开展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三、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1.用先进企业的物质文化指导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是企业产品和物质设施的总和。从课程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先进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物质文化。当前中职课程文化的物质环境与现代企业极不匹配。一是学做分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功能简单的教室中接受理论教学,而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很难在实训教学中看到摸到。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像“盲人摸象”,什么都新鲜,却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毕业生,企业如何能满意。三是中职学校理论教师多于实习教师,不多的实习教师还往往能力不足,多数来自院校,缺少一线工作经历,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用企业先进的物质文化成果来指导和加强学校的课程文化

建设。

(1)“共享”企业的物质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共享”解决设备不足、不精、不新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可以在企业的帮助和指导下,建设“车间”式实训中心,使基地或中心的建设趋同于企业的生产环境。

(2)“共享”企业的人才资源。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合作企业中选择、聘用符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包括能工巧匠到学校从教,重点解决实习教师,尤其是一体化教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为教师提供一线实践的机会,通过顶岗学习,感性了解国家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及时掌握一线生产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

2.用先进企业的精神文化指导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用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精神、经营哲学、道德和价值观念以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校企合作要注重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学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注重企业理念、集体精神和与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这其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所以,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必须在具体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环境中获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学校教育可以完成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但在实践经验,特别是工作态度、环境适应等方面,还是有不足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很难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因此,必须把先进的企业精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特别是课程文化之中,通过工学结合解决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相分离的问题,营造能给人以影响和熏陶的职业环境和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内化”出企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3.用先进企业的制度文化指导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现代企业理论的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势 第7篇

企业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细胞, 企业理论是经济学和管理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公认科斯开启了现代企业理论研究。关于企业存在性、边界、内部组织和竞争优势4个核心问题, 目前主要有新古典理论、契约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竞争力理论等4个主要流派。

二、新古典企业理论

新古典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集中体现在微观经济学的厂商理论。萨缪尔森等 (1998) 认为, 大规模生产的经济性、资金筹集和组织生产过程是企业存在的最重要因素。企业边界就是企业规模和范围, 成本曲线是核心, 边际收益递减律是主要解释因子。技术水平和管理决定企业边界。新古典企业理论有6大基本假设:经济人自利、完全理性及偏好稳定;正确的投入要素组合已知而且各自边际贡献容易计算;完全信息;资源完全流动和可分;价格机制运行零费用;交易和技术变化的瞬时性。

新古典企业理论企就是生产函数理论, 完全从技术角度看待企业,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企业是同质的, 方法上以边际分析、局部均衡和数理工具为主。

三、企业契约理论

科斯将企业理解不同于标准市场交易的契约开创了企业理论研究。科斯之后的企业理论沿着3个路径发展:以委托代理关系为核心的完全契约理论、以资产专用性为核心的交易费用经济学, 和以剩余控制权为核心的新产权学派。

(一) 完全契约理论

完全契约理论以科斯的企业契约论为基础, 关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信息不对称和目标冲突, 从监督和激励机制解释企业形成与内部组织。代理人存在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类违背委托人意愿的问题。解决隐藏信息问题的方式有信号甄别模型和信号传递模型, 解决道德风险的模型将企业理解为一个激励系统。从企业内部机制来解决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的方法就是设计可执行契约:以可证实的内容为条款, 同时满足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两个条件。此外, 威廉姆森利用多层委托代理关系对企业层级组织结构和静态最优边界的解释, 梯若尔从内部合谋对企业内部制衡与监督制度安排的研究, 阿尔钦和德姆塞茨以剩余索取权和监督为中心的团队生产理论, 赫尔姆斯特姆对剩余索取权在团队监督与激励方案设计中作用的考察等, 都丰富和完善了完全契约理论的内容。

完全契约理论对于企业内部关系的认识有了重大进步, 更加符合现实状况。但是其当事人具有足够的理性来设计出完善的契约、不存在契约签订和执行费用等方面的假设, 还存在严重的不足。完全契约理论并未从根本上跳出阿罗-德布罗的一般均衡模型。

(二) 交易费用经济学企业理论

有限理性、机会主义和资产专用性是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最重要的3个重要概念。机会主义体现在专用性投资面临的事后敲竹杠问题。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决定了契约不完全性, 不同性质的交易或契约需要不同的治理结构。市场、企业和混合形式构成3种基本的治理结构和制度安排。市场机制实现不存在专用性投资的契约, 一体化形式的企业结构实现专用性投资高、交易频繁而且不确定性很高的契约, 混合形式实现处于二者间的交易。企业的本质就是不完全契约的治理结构, 最优治理结构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交易费用。一体化成本包括企业规模扩大会导致管理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减, 和比市场激励程度低的内部激励导致的控制损失。企业边界取决于一体化的收益与成本之间的平衡。

交易成本经济学对企业的认识得到了大量经验证据的支持 (Williamson, 1999) 。交易成本企业理论也还存在一些缺陷:有限理性和交易费用缺乏精确定义, 资产专用性在理论上没有成功地内生化, 分析框架的细化难以进一步深入, 没有解释组织的起源问题, 以及没有解释企业间的绩效差异。

(三) 新产权学派企业理论

格鲁斯曼、哈特和穆尔等人建立起来的新产权学派 (不完全契约理论) 关注事前治理的效率。新产权学派进一步分析了为什么一体化可以减少机会主义以及一体化的所有权结构。他们将契约权利分为具体权利和剩余权利。物质资产所有权是剩余控制权的源泉, 企业是所控制物质资产的集合。对科斯指出的企业内部权威对市场价格机制的替代作用, 新产权学派将权利溯源到对非人力资产的控制可以获得事后大部分租金的能力, 而不是强迫员工按其意图行事 (Foss, 2006) 。

契约不完全性会影响事前投资积极性, 合理的产权结构可以促进事前投资效率。剩余控制权理当配置给专用性投资更重要的一方, 并与剩余索取权一致, 否则将会导致无效率的后果 (哈特, 2006) 。最优产权配置是契约关系中有投资的一方拥有全部资产;双方投资同等重要则分别各自拥有各自资产;互补资产应一体化到一方拥有;相互独立的资产分别拥有;联合产权没有效率。

新产权理论在形式化表达方面有了重大进展, 物质资产所有权概念扩展了资产专用性概念。但是, 新产权学派假定了再谈判费用为零, 模型中存在契约签订的有限理性与未来收益预期的完全理性之间的冲突, 而且在实证检验方面成就仍然不多。

四、产业组织经济学的企业理论

产业组织经济学对企业理论的贡献在于它突破了完全市场假设, 从产品市场竞争的不完全性来研究企业行为和市场结构, 将经济学与管理学领域的战略管理联系了起来。其主要代表就是贝恩建立的结构-行为-绩效 (即SCP) 分析框架:以竞争状况、市场壁垒、规模与范围经济等为特征的市场结构决定企业行为, 市场结构与企业行为共同决定绩效。企业通过实施垄断力量或市场合谋实现对产出的限制, 从而可以获得垄断价格和利润。一体化、研发和广告等都是设置壁垒、保持垄断力量的方法。追逐垄断租金激励企业扩大规模和市场占有率, 政府管制和企业间合谋本身也会抑制规模和范围的扩张。斯蒂格勒则强调了结构、行为和绩效之间的逆向关系, 并认为产业生命周期各阶段不同的市场容量和企业规模决定了企业边界。

五、企业竞争力理论

竞争力理论着眼于契约关系既定下从企业内部挖掘绩效差异和竞争优势的原因。广义的竞争力理论包括演化企业理论、能力基础观、知识基础观、动态能力理论、资源基础观以及知识基础理论。

核心竞争力的构成要素包括:技术、内部治理和集体学习;实物资本、人力资本、组织资本、社会资本;差异化的知识体系、无形资源、动态能力、可靠的流程和紧密的外部关系等。核心竞争力是资源、能力、制度和环境整合而成的合力, 特征包括价值性、稀缺性、不可模仿性和难以替代性 (Barney, 1991) 、异质性、默会性、路径依赖性和企业专用性。事前和事后的竞争障碍也是资源能够带来竞争优势的必要条件。

企业存在是因为内部创造和应用特定资产比市场有优势, 及比市场契约具有更好的灵活性 (知识替代效应和灵活性效应) 。企业扩张是一个形成、积累和运用惯例与能力的学习过程。与现有能力的异同、专用性和战略性是边界的决定因素。边界变迁路径存在依赖过剩能力和技术的扩张和创新演进 (郑江淮, 2001) 。竞争优势和优秀绩效来自于异质性产生的垄断租、稀缺性产生的李嘉图租和不完全流动性产生的准租 (Peteraf, 1993) 。基于路径依赖、因果关系模糊、社会复杂性和无形资产的企业比仅仅依赖于有形资产的企业业绩要好 (Barney, 2001) 。

六、企业理论的比较与发展趋势

表1是对上述各种企业理论从其假设前提、分析单元、关键概念、对企业的解释及动态还是静态等5个方面的简单比较。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上述比较可以发现:

(一) 企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一个逐步放松假设的过程, 这个假设放宽的过程与环境的变化密切相关。

20世纪50年代前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充分利用已有科学技术实现规模和范围效益。这是新古典理论假设的基础。50年代后美国证券市场快速发展推动了企业股权多元化和分散化, 公众公司规模和数量大量增加, 所有者和管理层合一的假设不再合适。因此控制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企业结构便成为企业理论的重点, 委托代理关系和信息不对称成是完全契约理论犀利的武器, 而行为理论的有限理性又为突破完全契约理论建立了基础。另一方面, 日益激励的市场竞争催生了战略管理, 着眼于外部市场结构的产业组织理论应运而生。产业内绩效差异和日本企业的崛起促进了立足于企业内部寻找竞争优势的源泉, 竞争力理论由此得以开始。

(二) 整合不同流派将是企业理论进一步发展的趋势。

契约理论以治理为中心, 竞争力理论主要是以生产为中心, 二者对许多企业问题和现象的解释既相互竞争又相互补充。生产与剩余分享的交换都是理解企业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 (Foss&Mahnke, 2000) , 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将会更提高企业理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 (Teece, 1990;Williamson, 1999;Lockett et al., 2009;Foss, 1999) , 单纯强调治理的模式会导致竞争力衰退 (傅贤治, 2006;李新春等, 2006) 。整合方式上, Williamson (1999) 强调在交易成本框架中引入能力理论, Foss等 (2000) 建议建立第二代能力理论, 对组织安排中解决问题与治理功能的共生演化进行解释, Casson (2000) 认为企业家理论能够最有效地整合交易成本经济学和资源基础理论。此外, 结合产业组织理论对外部市场结构的关注也将为战略企业理论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Barney J.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 1991 (1) .

[2]、Conner K.R, Prahalad C K.A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the Firm:Knowl-edge Versus Opportunism[J].OrganizationScience, 1996 (5) .

[3]、Foss N.J.Strategy, Economic Organi-zation, and the Knowledge Economy:The Coordination of Firms and Resources[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4]、Williamson O.E.Strategy Research:Governance and Competence Perspectiv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9 (12) .

[5]、汤湘希.企业核心竞争力会计控制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影响水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与对策 第8篇

文章拟通过分析制约水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和铜陵上峰水泥有限公司应对环境变化的有效策略,促进水泥企业推进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1 影响水泥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1 物流运输成本

熟料是水泥生产的中间产品,水泥的关键性工序和大部分成本主要体现在熟料产品上。熟料完成后,一般再添加15%~30%的石膏、煤灰、矿渣及硅灰等混合料,粉磨加工制成水泥。由于水泥产品体大积重,单位运输成本高,因此在销售能力方面,水泥制造企业的陆路销售半径一般为300公里。一旦超出销售半径, 利润将会在物流一项耗尽。

1.2 环境成本

环境成本是指为了保护环境、防范生态破坏,在商品生产活动中,从资源开采、生产、运输、使用、回收到处理废弃物所需的全部费用。主要由自然资源本身的价值和自然环境修复价值两大部分组成。水泥企业能耗大,节能降耗和减少污染的任务十分艰巨。即使在大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中,由于水泥煅烧技术和生产工艺流程的限制,大量的360℃以下中、低温废气余热得不到充分利用,约占水泥熟料烧成系统总热耗量的35%被排放掉。水泥企业对环境所产生污染主要体现在:①粉尘排放严重。水泥生产过程中的每道工序都存在不同程度的粉尘外溢,排放超标,不仅严重污染了环境,而且浪费了资源。②有害气体排放量大。高硫燃料的采用是SO2大量排放的原因,落后的生产工艺则是NOX大量产生的罪魁祸首。近年来在水泥立窑上普遍推广的矿化剂技术,使废气中又增加了许多毒性氟化物。③重金属等污染物自由排放。由于大量使用镁铬砖作窑炉耐火材料,在使用过程中易同硫结合形成六价铬盐,易溶于水造成水源污染。④资源浪费严重。立窑企业占总量的94% ,而大量的立窑企业生产效率低,开采设备落后,注重短期行为,不计后果对矿藏资源滥采滥挖,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2]。

1.3 需求因素

水泥行业景气与固定资产投资波动高度相关。投资和需求的变动直接影响水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能够带动水泥行业产量呈现高速增长,反之亦然[3]。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会对水泥工业造成直接的威胁。例如,每年10月份是下半年施工的高峰期,也是传统意义上的水泥及熟料销售旺季,但2008年的市场行情却与往年大相径庭。自10月份以来,公司在华东地区的熟料销售单价不涨反跌,其主要原因是由美国次级债危机所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

2 突破制约水泥企业发展的对策——基于上峰水泥的实证

水泥产品在技术手段、产能挖掘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其主要利润来源将取决于企业对物流成本的控制。因此,水泥企业的发展应着眼于降低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和产品的运输成本。良好的水泥生产基地应该具备三个显著特点:一是石灰石资源丰富,矿山开采成本低;二是交通便利,辐射范围广;三是辐射范围内对水泥建材有强劲的需求。同时,为了实现水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还应该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

2.1 整合资源以降低物流运输成本

华东和华中地区的熟料基地主要利用包括长江水运在内的多种方式,将熟料运至销售地域,就地取材进行粉磨加工,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熟料集中生产的规模效益,另一方面又将最后一道工序延伸至销售地区,节省了产品的运输成本,有效地突破了销售半径的限制;而且在一些重点区域通过并购当地企业可以减少市场开拓费用。

铜陵上峰利用长江沿岸石灰石资源丰富的铜陵地区、安庆怀宁地区兴建、扩建熟料生产基地;在沿海无资源但水泥市场发达的地区低成本收购小水泥厂并改造成水泥粉磨站,就地生产水泥最终产品的战略能够大大降低公司的物流成本。公司凭借长江黄金水道的物流优势,水泥熟料覆盖整个华东六省一市,并远达福建沿海。

2.2 寻找投资需求,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

“十一五”规划再次提出大力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城市综合功能的一大批基础建设项目将使水泥产品保持一个长期需求旺盛的态势。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内需政策增加了区域经济建设对水泥材料的需求扩张。实现中部崛起和西部大开发,促进经济发展,主要依靠投资拉动[4]。

中部崛起看安徽。在去年中部六个省的经济发展总量比较中,安徽占据着第一的位置,“十一五”末,安徽省计划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经济的发展,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必将有效带动水泥行业的迅速成长。到2010年底前,安徽省将重点建设沿江、宣城、巢湖、沿淮、淮北五大水泥熟料生产基地。水泥产量将达到5 000万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4 500万吨以上,全省水泥商品熟料产量1.1亿吨以上。而与此同时,“淘汰落后产能,优化产业结构”同样刻不容缓。经济的快速发展、落后产能的迅速淘汰、自身产能规模实力的不断增强以及扎实过硬的生产工艺指标,这些都为铜陵上峰的发展铺出了一条光明的“高速公路”。

但在宏观经济发展速度放慢、投资需求趋缓的情况下,公司敏锐的洞察到四川灾后重建对水泥熟料需求巨大的机会,将产品通过长江销售往四川和重庆地区。2008年10月,大批四川和重庆的粉磨企业已经来公司大批量采购。随着2009年初中央对四川加大投入,四川水泥市场将极大拉动对安徽的熟料需求,公司必将从中受益。同时,随着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出台,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会给企业带来进一步的发展机遇。

2.3 节能降耗,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范围内环境保护浪潮的兴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环境成本内在化则是一种必然趋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和过度使用的状况已经非常严重。如果不及时治理,会危及生存和发展[5]。因此,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重大技术经济政策,也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长远的战略方针,对于节约资源、改善环境状况、提高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的实施,《京都议定书》清洁发展机制(CDM)的推行,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加快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若干意见》的执行,以及国家发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推行,要求水泥企业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出节能降耗项目,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我国自主开发的符合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资源综合利用电站的发电技术及相应配套的系统,充分回收利用水泥生产线中低温废气余热,不仅可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具有显著的社会和环境效益。利用低参数余热锅炉和补汽凝汽式汽轮机进行发电,充分利用了水泥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余热,使废气余热转换成电能。利用余热进行发电,不需要消耗燃料,对环境没有污染,一条水泥线余热发电按年发电量6 000万kWh,根据大火电煤耗383g标准煤/kWh计算,年节约3万多吨标煤。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每年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6万多吨,提高了环保水平。

按照“十一五”规划,至2010年,全国新型干法比重要提高到70%。铜陵上峰推出的新型干法工艺显然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公司同时还开发出一个又一个因立窑关停而产生的顾客和市场,扩大了企业的规模。同时,随着原煤价格的大幅回落和纯低温余热发电的投入运行,公司的成本下降完全可以抵消因销售价格下降所影响的利润空间。

2.4 实施与顾客的战略联盟

与作为中国水泥业的龙头老大——海螺集团相比,上峰水泥在水泥行业结构调整60强的排序为第23位。但海螺集团在并购重组、急剧扩张中树立了无数强大的竞争对手,尤其是作为海螺子公司的各粉磨站,与各地方粉磨站竞争尤为激烈。为了维护其自身利益,海螺集团经常采取一些不正当的竞争打压手段,比如:抬高熟料价格而降低水泥价格,目的就是要压缩采购海螺熟料磨制水泥的粉磨企业的利润空间,甚至让其难以为生。所以无论海螺粉磨站建到何处,都会与当地粉磨企业展开殊死竞争。

为了维护自身的生存,海螺的竞争对手一般选择与铜陵上峰结成稳固的同盟。以铜陵上峰目前的7大顾客为例(江苏联鑫水泥有限公司、泰州市黄能水泥制造有限公司、江苏宝塔水泥有限公司(泰州)、华新南通水泥有限公司、安徽马鞍山石溪野水泥有限公司、上海马进贸易有限公司、福州台泥水泥有限公司),这7家企业对铜陵上峰有着极高的忠诚度,淡季水泥滞销时一如既往在铜陵上峰采购熟料,与海螺很少有业务往来。

以福建福州台湾水泥公司为例,该公司现有水泥粉磨能力为150万吨/年,由于是海螺的竞争对手,上峰公司投产以前,在国内四处零星采购熟料,在水泥旺季时经常断供,一直想在国内寻找在长江沿线有发运码头的大型熟料基地作为合作伙伴,上峰水泥由于只生产熟料而且拥有自建码头,年吞吐能力达700万吨,在加上上峰水泥也是海螺的竞争对手,台泥和上峰自然地成为了最合适的战略合作伙伴,上峰水泥投产三年来40%~60%的产品基本上都运往福州台泥,由于水路运输成本较底(到福州台泥1 300公里运输距离运费才45元/吨),相当于陆路运输的150公里成本。与各地大型粉磨企业合作,利用地方企业本地化优势,铜陵上峰无需在下游自建粉磨站,就将熟料销往海螺苦心经营多年的地区。

再以熟料地销为例,铜陵及周边地区小型水泥粉磨企业多达11家,铜陵上峰投产之前,铜陵熟料销售价格被铜陵海螺一家垄断,铜陵海螺动辄大幅提高熟料售价,以保证海螺水泥对铜陵及周边地区市场的控制格局。铜陵上峰投产后,因定价合理,该垄断局面被打破,铜陵及周边小型粉磨企业纷纷舍弃海螺、改购上峰熟料,逐步走出经营困境,获得生存和发展,地方政府对此亦大加赞赏。铜陵上峰以合理的定价,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3 结束语

水泥是同质、同价不同成本的商品,只有将产品的成本降到最低才能保障企业的正常盈利生产。铜陵上峰公司2×5000D/T水泥熟料生产线,选用最现代化的生产技术装备,采用新型干法工艺,利用铜陵地区优质的石灰石资源,所产水泥熟料品质优良,强度稳定;毗邻长江,交通条件便捷,可极大降低运输成本,使得原本受运输距离限制的水泥熟料,得以借助长江黄金水道不断扩大销售半径。余热发电和变频改造项目的陆续运行将使公司在行业内创造一定的竞争优势,在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挖掘有效需求,与客户建立战略联盟,实现了公司的规模效益。2007年上峰水泥完成熟料产量373.5万吨,销售收入7.6亿元,实现利税1.55亿元,净利润7 364万元。2008年前三季度,公司已生产销售熟料259.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7.797 9亿元,实现利税1.324 7亿元,净利润6 255万元。展望未来,掌控了石灰石矿山和长江岸线资源的熟料基地仍然是水泥市场的主导者,公司作为熟料生产厂家的强势地位从长远来看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摘要:从影响水泥企业发展的物流运输成本、环境成本和投资需求等主要因素出发,结合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实践提出了突破制约因素的三点措施:整合资源以降低物流成本;通过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推动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以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针对中小型水泥企业,文章提出了与顾客建立战略联盟的思想。

关键词:水泥企业,铜陵上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循环经济,节能降耗,投资需求

参考文献

[1]孙超平,李姚矿,潘若愚.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拐点出现时间分析[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2):1669-1673.

[2]吴雅莎,肖晓,荣李洁.环境成本内在化问题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7,19(12):1669-1673.

[3]林萍.中国水泥行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技术经济,2004(3):17-18.

[4]吕桂新.2007年我国水泥工业运行和发展情况[J].福建建材,2008(1):60-61.

分析企业管理审计主要内容与方法 第9篇

1 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

管理审计的主要工作是审查企业在计划、组织、领导、决策、控制等管理方面的能力。

1.1 对企业的审查

首先需审查企业的战略方案是否明确, 因为企业的战略方案关系着企业的责任与使命, 是企业价值观的体现, 同时也是企业存在的意义;其次, 需审查其制定的战略方案是否符合行业性质, 因企业间的产品和行业的生命周期不同, 所以各个企业应制定适合自己企业发展的竞争、财务策略, 例如, 企业如属于分散行业, 就应该采用连锁、特许或者横向合并的经营方式, 以使竞争力以及市场占有率得到提高。企业若属于成熟行业, 就应该采取缩减产品、减少成本、增加销量等方式提高竞争力, 或者也可通过采取国际化的经营方式使企业快速发展;第三, 审查企业的战略能否适应于其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如在激烈竞争的企业中, 采取何种战略能够使企业稳步求生并得到发展;第四, 审查企业是否能够有效执行其制定的战略方案, 其中具体包括:

(1) 审查企业中各个职能部门是否能够以企业的总体战略为依据, 制定其自身的战略方案, 其方案是否对本部门的经营活动范围和目标有详细的说明;

(2) 审查资源分配和工作计划是否衔接;

(3) 审查对制定战略的实施形式是否得当;

(4) 审查企业对自身出现失误情况的改善措施是否得当。

1.2 对企业组织结构的审查

(1) 审查纵向分工。

确认企业的管理层次是否适中, 具体表现为:是否有适当的集权和分权程度;管理人员的人数是否适中;是否能够及时传达信息;管理人员的行为是否受到限制。

(2) 审查横向分工。

一般包括:直线制、直线职能制、事业部、母公司与子公司、分公司等多种分工结构。将是否能够正确的选择分工结构, 能否有效的控制幅度与成本作为评价标准, 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及效率得到提高。

1.3 对企业计划的审查

(1) 审查企业能否制定出适合其自身发展的计划, 其计划的范围、形式是否与资源的配置、业绩评价相适应。

(2) 能够符合企业的目标, 并服务于企业的目标。

(3) 是否预计到影响企业计划的不确定因素, 并提出应对方法。

(4) 其计划必须是在对企业以往数据的有效分析以及对企业未来发展预测的前提下所建立的。

(5) 制定的计划必须与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相符合, 企业的实际完成收益是否大于计划的成本。

(6) 企业间各个部门的计划合作是否协调, 能否在得到计划执行等部门的同意后再执行, 而不是一意孤行。

(7) 制定的每一个计划和标准是否可为评价以及执行考核计划提供依据。

1.4 对企业管理人员的审查

审查企业管理人员是否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对相应岗位的现代管理科学知识以及技能是否都熟练的掌握;是否能够协调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在工作上的配合程度;企业对于员工的培训是否彻底。

1.5 对企业激励方案的审查

对于企业的管理的民主制是否有效落实, 审查员工的收入分配是否公正、透明;审查公司的绩效评定方案是否合理;审批企业制定的激励方案是否合理。

2 管理审计的方法

在准备阶段, 搜集与企业行业管理、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账务帐表等相关的文件, 以了解整个企业的经营状况。在调查阶段, 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 需深入各个部门了解实情。在实施阶段, 可采用金额法, 将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以货币量来表示;或者采用系统分析法、分析评审法等进行评估, 来了解企业的管理情况, 以及对经济效益的影响。在审计报告阶段, 应当深入的剖析问题。解决问题, 对管理中出现的纰漏及时进行分析并改正。

3 结语

管理审计适应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是内部审计未来的发展目标。在企业内部, 应加强管理审计工作, 以改造管理为先导向, 优化企业管理审计的内容, 重点在于对经营管理的改革, 以发挥其积极作用, 促进企业良性循环发展。

参考文献

[1]柴雪瑞.企业人力资源审计的主要内容浅析[J].商场现代化, 2012 (18) :61-62.

[2]刘卫军.浅议商业银行管理咨询审计的三大主要内容[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7) :180.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10篇

我国绝大多数的化工企业都存在很高的风险, 虽然企业和相关政府部门都对化工企业的管理比较重视, 预防管理和预防设施都比较到位, 但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消防安全隐患还是存在的, 所以对于化工企业无论是人为因素还是自然因素都要考虑在内, 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能够安全的生产。

1) 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根据以往检查的经验来看, 一些化工企业没有建立健全的安全责任制度, 从始至终都没有落实安全责任人, 很多人还认为企业中的安全经理或者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负责人就是安全责任人, 其实企业的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消防安全的人才是真正的第一安全责任人。在日常的检查中, 对于发现的隐患通常是自己部门进行了内部处理, 并没有把这些隐患上报给安全第一责任人或者安全管理人员, 甚至有个别的化工企业根本不重视安全问题, 对于安全隐患也不及时检查和排除, 从企业的领导到下面的操作人员都不重视消防安全工作, 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2) 公司规章制度不够健全, 员工执行力度不强。对于化工企业, 要求化工企业员工的安全意识要高于其他企业, 但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如此, 有些化工企业值班人员在对企业的规章制度执行力度不强或认识不足。例如在某燃气公司发生燃气泄露, 该公司的消防队发现后到场处置事故的同时要求公司控制室的值班人员向当地的消防部门报警, 但是控制室的值班人员拖沓了近十分钟还未将公司情况反映给消防部门, 直到消防部门人员向控制室了解报警情况时才发现值班人员由于报警常识不足和公司的报警程序有漏洞才导致没有及时向消防部门汇报情况。

3) 未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合法操作。通过对一些曾经发生过事故的化工企业进行调查, 违章操作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绝大多数是因为员工习惯性的误操作造成的, 员工明知道这种操作是存在风险的, 但是有些员工图省力、图省时, 一直持续在工作中运用, 最终将安全隐患转变成了安全事故。例如某工厂硝酸车间浓硝工段三轮班工长赵某在关闭高压釜岗位加氧阀时违章操作, 图省时不按规定戴上防毒面具, 想凭经验憋一口气关好阀门就离开, 但是在操作时被旁边高压釜大盖泄露的氮氧化物气体呛了一口, 事后并没有及时的接受治疗, 随后中毒情况表现严重后才送入医院接受治疗, 但是经过医院全力抢救还是没能挽救他的生命。该事故充分的说明了在化工企业操作时必须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4) 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工作不到位。消防部门在检查时, 时常会发现企业的消防设施维护工作不到位, 尤其是消火栓、消防移动炮等未能经常性维护保养, 使灭火器等消防设施经长久搁置造成了灭火器材损毁。在发生火灾时, 由于消防器材不达标造成火灾得不到及时的控制, 造成企业经济严重受损的情况时有发生, 所以化工企业尤其要重视消防设备的管理工作。

2 针对以上的情况提出几点建议

2.1 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度

针对责任制不能落实到位的情况, 则首先应该对企业的法人代表和消防安全负责人要提高思想认识, 继而对员工的认识进行提高, 根据我国的消防法中要求, 必须要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要完善, 并要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身上。

2.2 加强外来人员的管理

由于化工企业的特殊性, 应该要加强对外来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主要是因为非专业的外来人员不仅对企业内部的情况不了解, 还对企业的危险程度认识也不够, 属于安全事故高发的人群, 所以要加强外来操作人员在现场作业时的监督工作, 发现有安全隐患及时进行落实整改。

2.3 加强消防知识的宣传力度

消防工作仅仅依靠企业消防部门和公安消防部门是远远不够的, 因此企业要在企业内部进行消防工作的全面宣传, 特别对于化工企业, 更要加强消防宣传工作, 增强企业全体人员的消防安全意识, 也可以在企业内部进行消防工作的实训, 从各方面去保证企业的消防安全。

2.4 加强动火作业的监督

在化工企业中, 尤其重视HSE管理体系, 确保化工企业操作人员在安全的环境下健康安全的进行操作。动火施工属于HSE管理体系中的一部分, 由于动火施工的安全隐患比较大, 所在化工企业中进行动火作业时要严格的落实动火审批制度, 不能私自或者在没有监督人员的情况下进行动火作业, 对现场的切割、焊接等严格执行防火规章制度, 如果要在企业内部进行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 那么要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和消防安全要求同时考虑, 在施工时还要进行特殊处理, 加强施工准备阶段、施工中和施工完成后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

2.5 加强企业的消防设备、设施维护和保养

加强消防设施的维护、保养工作在化工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要对消防设备、设施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检查和维护、保养, 对有故障的设备及时进行上报, 企业领导应及时做出批示, 要确保消防设备、设施在任何时候都能正常工作。

2.6 加强企业的消防预案的建设

各化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企业的特点, 加强建设消防安全预案, 加强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分析和安全演练, 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合理性。在演练时要有消防和环保部门的参与, 进一步的提高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7 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协作, 减少安全隐患

企业部门间应当要加强沟通, 在沟通中去发现企业中的安全隐患, 对于整改难度较大的事故隐患, 应该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合作, 进行协调解决, 要对隐患处做好全面的预防工作, 并及时的通知当地的消防部门, 这时需要企业的安全环保部门、生产部、设备部等部门进行内部协调, 以对难以消除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改和预防, 通过企业内部的合作和政府部门的合作, 提高和拓展火灾隐患的整改和监督力度, 彻底的消除安全隐患, 确保化工企业能够安全生产。

3 结束语

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遭遇火灾引发的后果比其他企业的后果造成的人员伤亡更惨重, 财产损失更严重, 社会影响更恶劣, 所以对化工企业的火灾消防工作一直是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关注的重点, 但是化工企业的火灾预防工作也一直是企业难以解决的一个难点, 针对这一问题, 本文就化工企业在火灾预防和消防管理方面, 提出了几点建议, 希望能够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王爱梅.对化工企业生产的消防安全问题的思考[期刊论文].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

[2]李波.化工企业常见消防安全问题及对策[期刊论文].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

[3]熊文涛.浅谈小型化工企业的消防安全[期刊论文].安防科技, 2008.

应用领域与主要企业 第11篇

关键词:外资企业;避税;主要方式;防治措施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攀升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外资企业前来我国投资建厂提供了平台与条件,同时也成为许多外资企业被我国市场所吸引的根本原因。不得不说外资企业的涌入,为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外来资本,同时也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但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许多外资企业开始出现避税现象。即便每年这些企业都会承担将近五成的亏损,可是却连连追加投资。在这样的非正常状况之下,必然会潜藏着巨大的经济链。所以,我国税务部门对这些外资企业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每年外资企业避税数额高达几百亿。这样严重的避税行为严重扰乱了我国市场秩序,同时也非常不利于我国税收工作的开展。必须严厉进行打击,才能促进我国税收平稳增加。

一、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主要方式

(1)纳税主体的跨国移动。 根据纳税要求,需要纳税人与征税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税收居所,这样才是其进行征税的主要客观法律事实。所以,许多外资企业就是钻了这样的空子,选择税收居所转移,从而减轻纳税金额,乃至消除纳税义务。(2)征税对象的跨国移动。所谓征税对象,实际上就是指征税的具体范围,不同的税种,征税对象会有所区别。所以这就会导致征税对象进行跨国移动,跨国纳税人就是利用各国税法之间的差别,在各行业中进行经济交易,通过各种手段实现跨境避税。(3)转让定价。转让定价,主要是跨国纳税人,主观且人为操纵,进而压低中国境内公司向外销售以及开展贸易往来过程中的收入或者费用分配比例。跨国公司内部在制定交易价格的时候,往往都会选择这样的行使,从而有效减少税负,增加了自身的经济效益。转让定价的形式很容易扰乱我国的经济市场,主要表现就是高价格购进,低价格售出,简单说就是进口的成本远远高于国际市场,可是出口的产品价格却远低于国际市场。面对这样的现象,很容易造成外资企业外表看起来连年亏损,可是实际上却可以将税负降到最低,进而以税额弥补账面上的经济损失。(4)电子商务避税。电子商务避税是近些年来许多外资企业都选择的一种避税形式,其主要是利用数字化电子商务行使进行的商业贸易活动。电子商务的出现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居民定义以及属地管辖概念无法对一些外资企业进行约束,从而无法对销售货物进行准确区分,进而造成许多外资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行避税。

二、我国外资企业避税的防治

(1)完善我国转让定价税制。要想有效防治外资企业避

税,首先需要建立起预约定价协议,这就要求税务机关对外资企业进行价格方面的事先约定,从而使得外资企业与税务部门就定价问题达成共识。一旦签订相应协议,就必须确保双方履行义务,征税双方都会受到协议的约束。(2)加强收集国际市场价格资料税务信息网建设。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化的趋势,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需要加强信息搜集,进而尽快建立起国际市场上的健全税务信息网络。同时还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外资企业以及外籍人员开展经营活动的相关情报网络,及时对这类人员的信息变化进行动态监管。这也要求我国开展与其他国家的合作,通过彼此之间建立起情报交换制度,从而有效避免电子商务背景之下的外资企业避税现象,严厉打击国际避税行为。(3)完善我国税收立法。完善我国税收立法,是从本质上解决外资企业避税的关键做法。通过法律,可以对征税对象以及纳税主体的义务与职责进行明确规定,同时对于传统税收方面的漏洞及时进行补救。比如从前对于纳税人居所的要求,或者对于纳税人在国内居留时间的限制等,都需要更为具体,且适当加大要求。此外,还需要对避税地进行全面规定。外国许多国家都已经针对避税地问题进行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制定,我国也可以制定相应的反避税地法规,对外资企业向避税地转移现象进行严格抵制。

结束语:外资企业避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市场发展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问题,同时各种避税方式也成为许多外资企业纷纷效仿的形式。面对这样的现象,我国必须加大打击力度,从法律层面、制度层面等多方面开展反避税工作,从而有效维护我国市场经济秩序,为我国税收稳定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试论企业效能监察的主要特色与途径 第12篇

一、企业效能监察的特色

1. 主要是围绕企业各部门的效率、企业的效益、资产的保值增值开展工作, 与企业中心工作和全面管理贴得更紧。

在现代企业制度中,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一切工作都要服从经济效益这个中心。尤其在企业受到国内经济转型升级的冲击和影响时, 更是想尽一切办法降本增效、扭亏增赢。外部环境已无法改变, 企业只有靠自己卓有成效的管理提升竞争力。如果内部管理人员失职渎职、里勾外连、贪污受贿, 同样会造成企业资产流失。运用效能监察是加强企业内部监管、保障企业资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是堵塞管理漏洞、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2. 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负责, 着眼点在提高各部门的执行力。

企业效能监察与国家各级监察机关的行政监察有所区别, 国家监察部行使的行政监察权力是我国《行政监察法》赋予的, 对本级政府和上一级监察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企业效能监察与监事会的监督也不一样, 监事会是企业按照《公司法》规定设立的独立的监督机构, 其对企业董事会、总经理、高管及整个企业管理的监督权是《公司法》赋予的, 与权力机构股东 (大) 会、决策机构董事会相互制衡、相互协调, 对股东 (大) 会负责。

效能监察源于行政监察, 原本就是指监察部门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及其效率、效果的监督检查。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内部监督部门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 是针对影响企业效能的有关事项, 监督检查企业所属部门 (单位) 履行职责、职能的情况, 纠正行为偏差, 发现管理缺陷, 促进企业规范和完善管理, 提高企业效能的综合性管理监控工作。监察对象是指企业各职能部门和各类管理人员。企业监察部门作为监察主体, 在企业规章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 对企业党政主要领导负责。主要职能是参与制订企业内部监察制度并贯彻执行、编制监察计划和方案、按时完成监察任务、向上级报告监察工作状况和提出控制和管理措施的建议。目的在增强企业各职能部门执行领导决策的责任意识, 是领导层实施企业管理的得力助手。

3. 更多地着眼于制度建设和与现代化管理手段相结合。

效能监察通过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监督检查, 针对管理中的问题, 查明原因, 追究责任, 制定措施, 堵塞漏洞, 建立健全制度, 是促进企业效能得到提高的一项综合性、高层次的管理监督活动, 实质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 是科学管理企业的必要手段, 对国有企业资本保值增值至关重要。所以, 凡是有利于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技术手段, 都往往首先为效能监察工作所青睐。许多现代化技术手段的跟进, 已经大大提升了效能监察工作的成效。

4. 是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有机结合的重要途径。

作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述职述廉、查办案件等检查方式的必要补充, 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围绕企业经营管理存在的效益、效率、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大问题, 积极参与经营管理活动, 主动发现、揭露和处理挥霍浪费、营私舞弊、侵吞国有资产等违规违纪行为, 把握案件线索和证据, 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 堵塞管理漏洞, 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既是企业管理人员安全廉洁从业的保护伞, 也是开展效能监察工作应该达到的目标。

5. 要与时俱进, 与企业的改革创新发展紧密结合。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 完善内部改革和创新。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 在新形势下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是纪检监察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 效能监察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就要求效能监察工作者要善于与时俱进, 根据企业的改革发展, 找到新的工作切入点, 研究新情况, 探索新办法, 以求把工作做得更好, 使效能监察工作在企业领导那里有为、有位, 从而使效能监察工作长盛不衰。

二、开展效能监察的主要途径

在充分认识效能监察工作上述特点的同时, 我们还必须看到, 以企业生产经营为中心, 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为目标, 构建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改进的具有系统性、全局性的综合效能监察机制是创新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抵御各种经营风险的重要途径。

1. 事前预防。

(1) 健全组织体系, 落实相关职责。在企业党政主要领导的直接领导下, 建立主管领导负责、监察部门组织协调和实施、相关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设置效能监察机构或者专兼职人员、全体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组织体系, 为效能监察工作打好组织基础。

(2) 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效能监察工作规定, 细化效能监察工作原则、程序、方式、认定等各个环节流程, 使企业的效能监察工作运行有规范、检查有依据、落实有目标, 为效能监察工作打好制度基础, 从而确保监察项目质量提高和监察效益实现。

(3) 完善工作流程和职能权限。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及本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 监督各部门、各基层生产经营单位制定自己的业务流程和岗位权限。

(4) 及时对各部门执行情况和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物资采购、节能减排等关键部位的决策情况, 从是否遵纪守法、是否完成计划目标、是否合理有效等三个方面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预计可能发生的问题和风险, 按照预防腐败、防范经营风险、可以对企业产生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标准, 及时在每项工作开始之前事先制定防范措施。

(5) 加大宣传教育。通过企业内部报纸、网站、宣传栏、闭路电视等媒介广泛宣传, 提高企业从领导到职工群众各层级对效能监察重要性的认识, 增强领导对效能监察工作的支持、群众投入效能监察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各相关职能部门对效能监察工作的配合, 为效能监察工作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2. 事中跟踪。

(1) 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管理人员履职情况进行全方位动态监察, 与相关职能部门配合, 采用现场督察、跟踪检查等多种方式加强过程监督, 广泛应用网上监督、信息平台等现代科学手段, 人防和技防相结合, 拓宽监督渠道,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力度。

(2) 对发现的管理漏洞和管理人员工作失误, 认真剖析影响企业管理的深层次因素, 找出在制度、体制和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性质、原因或潜在风险, 主动适应市场变化, 及时采取措施纠正补救, 提出监察建议, 保证决策正确执行, 实现成本最优化、效益最大化的目标。

3. 事后改进。

(1) 从查出的管理中的问题入手, 跟踪检查被监察单位整改落实情况, 协助问题部门监察取得的管理效益和经济效益, 固化监察成果, 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建立健全工作流程和管理制度, 堵塞管理漏洞, 并确保监察实效。

(2) 加强对效能监察各项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和综合分析, 核算每项效能数据, 要对企业管理行为和结果以及工作的完整性和有效性进行综合监察, 对效能低下造成损失的要追责到底。

(3) 树立效能监察成果典型, 通过成果展览、示范引领、经验交流等方式, 大力推广效能监察工作的影响力, 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杜绝违规违纪行为发生, 促进效能监察自身工作的完善, 促进企业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提高效能。

事前预防、事中跟踪、事后改进的综合效能监察机制是由一系列制度、流程、活动组成的、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 三者相辅相成相互影响、循环往复, 形成一个动态的管理闭环。要坚持预防为主, 事后改进向事前预防、事中跟踪转变, 前移监督关口。充分利用效能监察成果, 提高各个领域效能监察的预测性, 预防范围不断向宽领域和深层次延伸, 更加深入到基层一线, 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具体行为、运作流程的各个环节中去, 最大限度、及时地堵塞漏洞, 探索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规定, 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保证企业各项改革措施的顺利进行,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随着社会转型升级, 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下, 企业效能监察工作不断被赋予新的内涵和意义, 监察部门应紧跟企业改革发展的步伐, 要有大局观念和责任意识, 以改革的精神, 通过创新不断优化工作方法, 拓宽监察范围, 充分发挥效能监察的作用, 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王一.完善内部管理为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护航[J].先锋队, 2014 (14) :52-53

[2]王家兴.创新国企效能监察操作方法的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5) :250

[3]李小丽.如何有效开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4 (02) :7-10

[4]刘文奇.浅谈如何做好当前国有企业效能监察工作[J].东方企业文化, 2014 (05) :188

上一篇:混凝土的外观质量控制下一篇:诊所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