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力充沛范文

2024-05-15

精力充沛范文(精选12篇)

精力充沛 第1篇

1 什么是课余生活

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校期间, 除了上课和睡觉之外都由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里所反映出的生活方式及生活内容。

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不仅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特色, 也是大学教育的进步, 社会文明的体现。大学教育不仅能让大学生获得更多的专业及非专业知识, 更为关键的是, 它能提升大学生运用知识的本领, 使大学生的个性、兴趣、特长能得到更好的培养与锻炼, 也让大学生能更好地施展才能, 展现个人魅力, 这能大大提升大学生的创作创新的能力。大学教育如果能高度注重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方式和质量, 社会文明和开放程度也能更好地提升, 也就能促进大学生课余生活的丰富。

2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指校园所蕴含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以及在运行中所表现出的意识形态。它具有丰富的内涵, 主要包括三个层次, 即物质文化, 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3 大学生素质

大学生的素质包括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文化修养, 兴趣爱好, 生活习惯, 等等。据调查研究发现, 大学生的素质与课余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 相互促进, 相互影响。大学生本身的个人素质决定他的课余生活的质量。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把时间花在打网络游戏, 打牌等无聊的游戏上, 也有一部分大学生整天泡在图书馆里, 努力学习自己的专业课, 还有一些人热衷志愿公益活动, 为社会、为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大学生课余所做的一切虽然与外部环境有一定的关系, 但是主要还在于其个人素质。

4 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正面与负面效应

丰富多彩而自由的大学课余生活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很多正面效应:第一, 课余生活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再寻觅。课余生活由于性质的不同, 它能使大学生的兴趣、特长、个性得到更好的诠释, 个性化与众不同的价值在诠释中得到深刻体现。课余生活还能实现自己与其他角色的良性转换。充分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能为大学生重新审视人生、前途、社会提供更充足的自由空间。只要敢想, 就有可能。第二, 充分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能为大学生个性发展, 兴趣发挥, 特长培养等提供良好的机会和广阔的空间, 而且还可以培养激发大学生的雄心壮志。第三, 充分利用好大学课余时间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课余时间, 大学生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组合自由群体。这种自由群体在根本利益上很少有冲突, 因为这种群体是由自己主观意愿发起的。这样的过程也是比较轻松愉快的, 可以相互倾诉各自心中的烦恼, 分享彼此的快乐, 并且常常能得到共鸣, 这种状态下的情感交流也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更好的调节。第四, 课余生活是大学生人际交流和社会交往的需要。课余生活是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最合适的时间和空间的最好体现。这种宽松的环境和自由度, 能够使彼此的感情交流找到更好的切入点, 提高相互之间的信任。在这种感情交流中体现出的师生感情更浓更香, 同学之间的情谊也更加深厚。

然而, 课余生活带给大学生的并不完全都是正面效应, 其中的负面效应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第一, 充足、自由的课余时间, 可能会使一部分大学生越来越慵懒, 他们或者在寝室睡觉, 或者沉溺于网络游戏, 在他们的观念里, 对于成绩, 及格就够了, 没有更高要求。第二, 充足、自由的课余时间, 可能会使大学生沉溺在个人的不良爱好中, 意志消失殆尽, 没有目标, 没有方向, 浑浑噩噩。第三, 充足、自由的课余时间, 可能会使一些大学生不思进取, 他们在课余时热衷于凑热闹, 不肯利用课余时间钻研知识, 努力奋斗。

以上观点充分说明了如何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它能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空间。所以, 大学生应该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 发挥它的正面效应, 克服它的负面效应。

5 合理分配课余时间

大学教育如何引导大学生合理安排大学课余生活, 与多方面因素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的课余生活给予了大学生充分安排自己时间的自由空间, 这在中学阶段是不可想象的。它意味着, 大学生应该用有意义、有价值的活动来充实这些课余时间。从这个意义上说, 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 所以说, 课余活动对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卢梭曾经说过:“生活本身没有任何价值, 它的价值在于怎样使用它。”

大学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实的课余时间利用和发展自我的有利条件。当代大学生课余活动主要包括四种类型:文体娱乐型、吸收知识型、学术研究型、实践服务型。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大量的有意义的活动, 如运动会、足球比赛、篮球比赛, 寝室文化大赛, 舞蹈大赛, 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等等, 这些均属于文体娱乐活动。而院系内外各类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则为大学生提供了吸收知识型的活动平台。各类学术社团组织的学术节、模拟股市、学术论文大赛等则属于学术研究型。除了这些活动外, 大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志愿者活动、创业活动等则属于实践服务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兴趣爱好及个人发展需要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余活动。

应如何安排课余活动对每个人而言是不同的, 但要注意:第一, 课余活动的安排应该对自身的发展有利。第二, 课余活动的安排应适合自己的各方面素质。第三, 课余活动的安排应遵守充实而适度的原则, 不应和学习主业相冲突, 也不要主次颠倒。大学生在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及活动时, 可以先根据需要来制定一个有关此次活动的计划, 然后把自己的空余时间与打算做的可行事项结合在一起, 比较、估计一下完成一项计划所需的时间, 把整个课余时间分成模块, 将可行事项对应好位置, 这样, 整个过程的课余活动的计划就大体完成了。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力补充专业学习空缺, 能延伸和扩充课堂教学, 更重要的是能够锻炼和提升自我能力。应鼓励学生积极融入到多姿多彩的校园文化氛围中, 彰显个性, 锻炼自我。但同时, 切记学习是学生立身之本, 首要之务, 不能因为参加活动而放弃学习专业知识, 用积极参加活动来当作逃避学习的借口。否则, 就会主次颠倒, 甚至顾此失彼, 一无所获, 到头来后悔莫及。要学会劳逸结合, 提高效率。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也不会懂得如何去生活。生活中应充满阳光与欢笑, 而青春的时光更应该让大学生带着梦想翱翔。然而, 有的学生俗称“书呆子”, 只知道努力学习, 其他什么都不做, 也基本不参加课外活动, 每天都生活在宿舍、教室、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节奏中, 花在学习上的时间虽然很多, 但是成绩却不是特别理想。这势必会事倍功半, 与其这样, 不如休息一下, 放松自己绷紧的神经, 然后再学, 这样的效率会高些,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无论学习还是工作, 都是如此, 玩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地玩, 学的时候就专心致志地学。不过, 在制定计划时, 最好还是以个人的兴趣爱好、个人需要作为前提条件, 这个计划才有可能实现。如读一本好书, 进行晨练等, 让课余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所以, 大学生要学会如何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不要一味只知道学习, 开发自己的潜力, 也许就能够无心插柳柳成荫了。也要从生活的各个层面充实自己的头脑, 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总之, 如何合理安排大学生活课余时间是十分重要的, 是每个学生都应该重视的。

摘要:目前, 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 如何合理地利用充沛的课余时间已经成为现在许多大学生必须解决的问题。自由地安排课余时间为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然而有很多大学生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课余时间, 虚度了青春年华。

关键词:课余时间,课余生活,校园文化,正面效应,负面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立国.以人为本, 变“堵”为“导”——基层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6) :136-137.

[2]郝忠彬, 王欢.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认知功能及其定位[J].华章, 2013, (20) :133.

[3]关鑫, 邓晨光.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启示[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3, (1) :139-141.

[4]毕瑞.大学生课余时间管理能力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J].高教研究与实践, 2013, (01) :26-28.

[5]曾红强.大学生课余时间利用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2007, (06) :64-66.

午休做好5件事 精力充沛一下午 第2篇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一到夏天,人总是提不起精神,到了中午更困。其实,午休时间做5件小事,就能改变你的精神状态,精力充沛地完成工作。

1.吃完午饭出去透透气

现在的写字楼大多通风不好,光照不充分,呆在里面容易犯困还会缺钙。中国中医科学院罗卫芳博士建议,午休时最好出去透透气、晒晒太阳。

2.尝试几个瑜伽动作

长时间对着电脑,颈肩容易酸痛。午休时,可以做几个瑜珈动作,不仅能缓解酸痛,还会让你在接下来的工作时间里注意力集中,放松心情。做法是:右手举过头顶,用另一只手握住,尽力往左边拉,坚持5秒钟,再换手,感觉到肩部肌肉收缩,腰部两侧有拉伸感为宜,用鼠标的手可以多做几次。

3.洗把脸

对着电脑、复印机、打印机一上午,脸上就会黏黏的,这时不妨利用午休时间洗个脸,让肌肤也透透气,振奋一下精神。

4.打个盹

午饭后,身体为保证食物的消化吸收,大部分血液流向消化系统,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加上经过一个上午的工作或学习,脑细胞也处于疲劳状态,故有昏昏欲睡感。打盹可以调节疲劳感,让你变得精力充沛。

5.1分钟做个眼部按摩

屏幕盯久了,眼睛会很疲劳,又酸又涩。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做个按摩,帮助眼周血液循环,还可以挑选消除眼部疲劳的眼贴膜,敷在眼周15分钟,让眼睛也睡个午觉。

怎样打盹才高效

虽然说打盹可以有效缓解疲劳状态,有助于健康,但效率不高也是白费。如何让打盹变得更高效呢?

首先,时间最好选在午饭后到午后1点这个阶段,这时人的精神状态处于最低潮,更容易昏昏欲睡。如果能安静地休息一会儿,对于养心、养神都大有好处。

第二,上午不要喝太多的咖啡,午饭也不宜吃得过多,否则会导致肥胖或者摄入糖过量,反而会影响睡眠。在10点―11点吃个鸡蛋等含钙或者蛋白质高的食物,可以促进睡眠。

第三,尽量找一个比较暗的环境或者戴上眼罩,可以提高促使睡眠的褪黑激素的分泌。

第四,不要趴着睡,在脖子上垫一个U型颈枕,腰部放个靠垫,仰靠在椅子上睡。

让你精力充沛的食物 第3篇

大葱:祖国医学认为,葱有消散血管内瘀血块的作用,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防止血液不正常凝固,防止动脉粥样硬化。葱还能刺激人体汗腺,具有发汗解毒作用。也能刺激消化液的分泌,具有健胃功能,春天人体处于除陈布新的阶段,此时吃葱能提高消化能力,有助于消除一年来积下的污垢和“邪气”,并可增强人体免疫能力,有强身健体之功。最新科学研究发现,经常吃葱不但能降低血脂、血糖和血压,还可以补脑,因此有人将葱誉为脑力劳动者的“绿色补品”,平时注意多吃些葱,能使大脑保持灵活,有利思维。

菠菜:菠菜中含有女性较易缺乏的矿物质——镁。女性每日摄人的镁,如果少于280毫克,就会感到疲乏。镁在人体中的作用是将肌肉中的碳水化合物转化为可利用的能量。专家们建议多食用菠菜等富含镁的食物,以满足人体对镁的需求。

南瓜:南瓜之所以与好心情有关,是因为它富含维生素B6和铁,这两种营养素都能帮助身体所储存的血糖转变成葡萄糖,葡萄糖正是脑部惟一的“燃料”,南瓜也被认为是菜单上“最聪明的”甜点。人们每吃一口南瓜,就会同时摄取3种类胡萝卜素,这对预防心脏病、抗老化都十分有用。

豆类:想减肥,不吃肉,运动又过量的人,常会出现贫血症状。铁质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担负着向人体组织输送氧气的任务。贫血时人会感到头晕、无力,瘦肉是补充人体铁质的最佳来源。常吃些赤豆、黑豆、黄豆及其制品,也可起到补充铁质的作用,能改善倦怠疲惫的状况。

大蒜:大蒜虽然会带来不好的口气,却会带来好心情。德国进行的一项大蒜对胆固醇的功效研究,从病人回答问题中发现,他们吃了大蒜制剂之后,感觉不疲倦、不焦虑、不容易发怒。

麦片:如果早餐中的纤维含量高,就不会有饥肠辘辘的感觉,因纤维能使消化速度放慢。麦片富含纤维,能量释放缓慢而均衡,可使人体血糖持续在较高水平,使人不会很快感觉到饥饿,并精神饱满。

全麦面包:碳水化合物可以帮助血清素增加,麻省理工科学院的渥特曼博士说:“有些人把面食当成一种可以吃的抗忧郁剂。”但吃复合性的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苏打饼干,虽然效果慢一点,更合乎健康原则。更令人欣喜的是。近来发现矿物质硒能振奋情绪,全谷类也富含硒。而且别忘了全麦面包的嚼劲、口感,也是为它得分的因素之一。

香蕉:香蕉中含有一种称为生物碱的物质,生物碱可以振奋精神和提高信心,而且香蕉是色胺素和维生素B6的超级来源,这些可以帮助大脑制造血清素。

葡萄柚:葡萄柚有强烈的香味,可以净化繁杂思绪,也可以提神。此外葡萄柚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维持红细胞的浓度,使身体有抵抗力。最重要的是在制造多巴胺、正肾上腺素时,维生素C是重要成分之一。一项有趣的研究发现,吃维生素C,可以平均提高学童智力5分。

脱脂酸奶:许多女性在经期前后会感受到乏力嗜睡。研究表明,多吃些含钙丰富的食品,如脱脂酸奶等,可明显改善这种情况。若妇女的钙摄入量不足,经期综合征就相对明显。如每天吃3小杯脱脂酸奶或两大杯牛奶,可使腹痛、疲乏、烦躁等有所缓解。因为钙具有缓解肌肉紧张、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试论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 第4篇

关键词:英语演讲,精力分配,术语,话轮

一、引言

随着学术界对英语教学中学生语言使用能力的不断关注, 英语演讲教学逐渐得到教师、学生和研究者的关注。

笔者统计了从1981年1月1日截止2015年6月30日期间CNKI (清华知网) 以“英语演讲”为关键词的论文, 发现相关研究呈逐步稳定发展的趋势。可以将其分成三个阶段: (1) 1981—2003年, 起步期。 (2) 2004—2010年, 发展期。 (3) 2011年至今, 快速发展期。

在第一个阶段, 英语演讲教学研究经历了很长时间的探索阶段, 从1981年至1996年连续15年内, 每年发表的相关成果的数量只有1篇。到1996年之后开始缓慢增长, 到2004年开始有稳步发展的趋势。到了第二个阶段, 随着国外学有关修辞学和英语演讲艺术的成果引入我国, 另外还有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的大力推动, 英语演讲教学研究显著提高。到了第三个阶段, 随着英语演讲课程、论辩艺术、交流艺术等课程在中国高校里逐步设立, 伴随着外研社杯、21世纪杯英语演讲比赛的持续大力推动, 英语演讲能力探讨和教学研究快速发展起来。

从研究主题来看, 主要集中于语言研究、技能研究和评价研究等方面。在英语演讲过程中, 对研究者的口才、风度和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演讲者运用声音、表情以及身体语言的技巧也非常重要。美国学者Stephen Lucas对英语演讲的环节和步骤进行了详尽的分析, 堪称这方面的典范。他对克服怯场、选题立意、了解听众、论证观点、巧用语言、撰写讲稿以及排练演示等都有详尽的讲解。这些对于英语演讲实践与理论研究都非常重要。

此外, 由于英语演讲比赛的决赛多是现场根据事先未有准备的视频资料进行即时演讲和回答问题, 英语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也非常重要。笔者根据自己做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评委的感受, 以及近年来相关教学和实践活动的认识, 就英语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做一探讨。

二、精力分配理论背景

精力分配理论目前在英语口译研究中有很多应用。由于在短时间内必须完成听话、理解、转译、表达四个环节, 同时不得随意更改、歪曲和故意遗漏讲话人的话语含义, 口译过程中的同传对口译员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英语演讲中的即席演讲虽然与同传有不同的地方, 形式上接近交传, 但是它在听话 (或看视频资料) 、理解、转译、表达的几个环节中更加强调信息的提炼与逻辑整理, 对于演讲者的精力分配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如何合理分配英语即席演讲中的精力, 也是英语演讲教学与训练的重要环节。

从理论来源来看, 法国著名口译研究者Daniel Gile教授在2011年出版的专著《口笔译训练的基本概念与模型》中, 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的“精力分配模式”理论。

吉尔教授的“精力分配模式”理论认为, 任何形式的口译都包括听L听力辨析、P语言生成和M短时记忆三个过程。在同声传译过程中, 口译员要根据口译内容的不同, 将这三个过程以不同的精力进行分配, 进而对各项任务进行处理, 因此译员必须很好地协调分配在各项任务上的处理能力。从同时传译的角度来说, 同传的整个过程可以分为以下这个等式:

SI=L+P+M+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语言表达+短期记忆+协调。

然而, 在现实同传任务中, 译员的注意力受限, 处理任务的能力受到影响, 进而导致同传时误译的现象频繁发生。对此, 吉尔教授提出了另一个公式:

TR=LR+MR+PR+CR

即总体处理能力=听力与分析的处理能力+短期记忆的处理能力+语言表达的处理能力+协调的处理能力。

如果口译员没有协调好各项精力分配导致各项精力失衡, 最终会导致同声传译任务失败。

在英语即席演讲过程中, 每一个演讲者自身的演讲技巧不同, 其在演讲过程中的精力分配也不同, 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以下笔者就针对2015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 (辽宁赛区) 的选手表现, 具体分析在英语即席演讲以及回答问题环节所需要的精力分配策略。

三、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策略探析

2015年10月24~25日在沈阳举行了2015年外研社杯英语演讲比赛辽宁赛区复赛。参赛选手分成英语专业本科生和大学英语本科生两个组别。决赛的主要流程是, 每个选手现场抽取未加准备的视频序号, 工作人员播放视频, 参赛选手根据视频主题做三分钟的即席演讲, 然后回答评委提出的问题。

决赛的关键点在于, 选手必须在观看视频资料的同时迅速组织材料, 抓住视频演示内容的核心, 并加以逻辑演绎, 阐明主要观点, 并且能说服听众。

除去因为紧张导致个别选手出现了极少量发音不准确的现象之外, 决赛有个别选手的失误点在于:一是看懂了视频, 记不住主要内容, 或者抓不住要点, 所演讲的内容与视频主题有部分相关, 可能只记住了一两个细节, 或者视频里的关键词, 反复围绕这个细节进行演说, 无法表达视频内容要旨。二是看懂了视频内容, 但是没有记住细节也没有记住关键词, 从视频的某一个视角出发, 引申到自己的经历, 演说内容偏离原来视频的主旨。三是视频内容没完全看懂, 细节也没记住, 等到表达的时候只能依靠以前曾经做过的演讲训练内容, 所讲述的内容与视频不符, 完全跑题。

出现上述问题, 一方面与演讲者的个人心理素质和临场经验有关, 另一方面, 演讲者在演讲进程中的精力分配是否合理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 英语演讲中的精力分配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1. 术语精力分配。每个演讲视频都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等主题中提供一个切入点作为演讲者将要进行演讲的首要主题。相关知识储备的缺失首先会占用演讲者大量精力分析专业术语, 造成语言反射时间增加。相关知识储备的缺失还会增加演讲者的记忆负担, 很容易出现跑题的现象;最为重要的是, 如果不加以术语的提炼, 不间断的信息量加大会导致演讲者对主要信息接受和记忆能力减弱。因为精力大量占用, 所以影响整体演讲任务质量。

例如, 在此次决赛中, 有一则视频内容是, 父母亲告诉还没上学的孩子, 他们的万圣节糖果已经被父母无意间都吃光。视频里天真活泼的孩子都玩得正高兴, 突然听到父亲或者母亲告诉这一消息, 条件反射性的大哭。这一段视频的主题应该是关于儿童心理的, 但是演讲选手错误地抓住了万圣节这一细节, 把所有精力都用于描述万圣节的来历上, 最后引申到文化象征方面, 精力被文化象征大量占用, 直到演讲结束都没出现对儿童心理的描述。这是演讲过程中术语精力分配不合理的表现。

对于专业术语比较集中的语段, 演讲过程的精力分配过程可以调节为:SI=L*+M***+P**+C。意思是, 术语辨析与任务协调可通过注重平时积累和演讲任务预测, 进而缩短演讲任务所占的精力分配比例。

2.话轮精力分配。为了增强演讲的说服力, 在演讲过程中, 演讲者除了描述、整合并且就视频的主要内容提炼出核心观点进行演讲之外, 还要引申个人的体验加以佐证和强调。这种演讲的多样性促成了演讲过程中话轮的转换。如果演讲者话论转换的精力分配不足, 不仅会造成演讲时的句式结构分散凌乱甚至出现语病错误, 而且会使演讲者的精力不断分散, 难以扣住主题。

例如, 在此次决赛中, 有一则视频内容是对于流浪狗的救助。演讲者在第一时间段里围绕love spirit做了阐述, 接着进行了话轮转换, 转到自己的一个个人体验, 但是由于演讲者话轮转换精力分配不足, 虽然后面的讲演内容也与关爱相关, 但是一直没有能够与前面的救助流浪狗主题相衔接。

理想的话轮转化精力分配可以是:SI=L*+M**+P***+C。因为语段内在逻辑明确, 演讲者不需要做太多的处理, 不需要耗费太多精力;短时记忆主要针对语段中出现的关键词和专业术语, 因为数量不多, 所以占用相对较少的精力。但是由于话轮转换频繁, 演讲者要占用大量时间从不同的信息之间转换, 并且要注意个人经历要和视频的风格保持一致, 因此所需精力分配较多。

四、结语

合理进行精力分配是英语演讲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实际演讲过程中, 如何迅速抓住要点, 迅速判断哪些是主要信息, 哪些是次要信息, 将主要精力分配到最重要的环节, 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划分其他子环节的精力, 既是一个技巧更是一门艺术, 需要长期磨炼。

参考文献

[1]Lucas, Stephen E.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0.

[2]Kennedy, George A.Comparative Rhetoric:An Historical and Cross-Cultural Introduction.New Yo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3]Sarnoff, Dorothy.Speech Can Change Your Life.New York:Doubleday, 1970.

《精力管理》读书笔记 第5篇

精力管理的4个原则

全情投入需要调动四种独立且相关联的精力源: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4个维度互相作用于精力)

因为使用过度和使用不足都会削弱精力,必须不时更新精力以平衡消耗(有节奏的.消耗和更新精力)

为了提高能力,我们必须突破自己的惯常极限,模仿运动员进行系统训练(类似肌肉不断撕裂重组,越来越强壮)

积极的精力仪式习惯,即细致具体的精力管理方法,是全情投入、保持高效表现的诀窍(习惯成自然,好的习惯可以减少精力消耗)

精力的4个来源

这4个来源对应着4个不同的维度,分别是:体能、情感、思维和意志。

体能(健康最重要)

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精力来源于氧气和血糖的化学反应。从实际生活来看,精力储备取决于我们的呼吸模式、进食的内容和时间、睡眠的长短和质量、白天间歇恢复的程度以及身体的健康程度。

上面一段话可以简单概括为:通过呼吸、食物、睡眠、间歇行锻炼这几个方面来改善自己的体能。

其实我们经常说的:『管住嘴、迈开腿』类似,要是含糖量低、低热量的食物,多喝水,同时还有通过间歇性强度的锻炼来提升自己的心肺水平。基本上做到这几点之后体能会提升一个水平,从而摆脱『亚健康』的状态。

情感(将威胁转化为挑战)

情感方面概括起来就是调动积极的情绪(喜悦、挑战、冒险和机遇)疏导和管控负面的情绪(恐惧、沮丧、愤怒和悲伤)。

要学会保持平和的心态,这是驾驭所有情感的基本。要学会合理的管理自己的各种情感,比如多与他人沟通、多与家人相处、定期与朋友同学聚会,这些方式都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思维(专注和实现乐观主义)

最有益于全情投入的思维精力是现实乐观主义-看清事物真相,却仍朝目标积极努力

优化思维精力的关键在于思想准备、构建想象、积极的自我暗示、高效的时间管理和创造力

通过上面两段话我们可以明白: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管理精力;我们常说的『身心健康』这个『心』就是指的是我们的思维方式,要用积极的心态和思维方式来看待世界。

意志(有目标的人生才有意义)

知晓生命的意义方能忍耐一切-尼采

意志精力取决于你的价值取向和人生目标。没有目标的人生是痛苦,回到那个著名的问题:你的存在意义是什么?那些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的人往往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不会因为受到挫折或者失败就放弃。在某些情况,意志力甚至可以弥补严重不足的体力精力。所有,强大的意志力取决于你有多坚信你的能够达成你的目标。

精力管理(仪式习惯)的三个步骤

建立仪式习惯的三个步骤:明确目标、正视现实、付诸行动。

明确目标

『你的人生目标是什么?』这个问题可能大多数人都没有好好想过。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找到一个存在的理由,也就是『使命感』,而不应该是每天浑浑噩噩的如同行尸走肉一般的存在于世。如果没有强烈的使命感,我们很容易迷失在生活无常的风暴里。要创造价值,正如乔布斯说的『或者就是为了改变世界』,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强烈的使命感可以为我们提供巨大的、持久的精力。

正视现实

要『认识自己』,经常的自我剖析和自我反省,记录当前精力管理状况。在上面提到的精力的4个来源中自己在那些方面做的不够好,有那些方面可以提升等等,要经常『复盘』,这样我们就知道我们与理想的精力管理差距在哪里了。

在这个过程中也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要自我欺骗,认为自己就是正确的。

付诸行动

有效睡眠 精力充沛夜猫子 第6篇

把生命浪费在睡觉上实在太可惜了!即使睡了10个小时依然觉得累。问题不是你睡得不够,而是睡得太多。“夜猫子”们应酬很多,但有的人照样精力充沛,原因在于他们的睡眠很有效!看看如何拥有不浪费时间的高质量睡眠吧。

八小时睡眠,似乎成了睡眠的标准时间量。但是,看看那些在白天呼风唤雨、生龙活虎的老板们,他们晚上照样也只睡短短几小时,可精力就是用不完。是他们天生如此,还是有什么特别的提神秘籍?有没有可能,一天只睡5个小时,却比睡八九小时或者10多个小时,更加精力充沛、精神焕发呢?

2002年加州大学曾完成过一个长达6年、参与人数达110万多的试验,结果表明:每天睡觉少于8小时的人实际上更长寿。前提是,你能够“好好睡一觉”。

究竟什么是“好好睡一觉”?

那些平均每天睡8到10小时却还感觉困倦的人,也是最能抱怨“睡眠被剥夺”的一群人。实际情况是他们睡得太多了而非睡得太少,精神状态和睡眠质量一样差。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体内潜在的精力和睡眠机制出了问题,这是质量的问题,而非数量。“好好睡一觉”,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睡眠质量。

提高睡眠质量,实际上就是提升睡眠的有效程度。我们可以把睡眠分成各个阶段,其中最重要的阶段就是深度睡眠,进入深度睡眠后,人的血压、呼吸和心率都达到了一天中的最低点,这段时间,也正是你睡得最香的阶段。不一定要睡足8小时,只需每晚都拥有足够久的深度睡眠时间,保证你醒来时生龙活虎。这比睡得时间长但质量不高的人要健康多了。

谬误催眠法大揭破

睡不着了?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采取以下方式与睡不着作斗争。只是,这些方法都有用吗?

方法一:数羊法

斗争结果:根本没用

想象一下,一大群很好动的绵羊零星地跳过栅栏,这并不能使大脑平静下来。这个情形是很搞笑的,什么时候有人看见羊跳过栅栏的?绵羊其实是很懒的,它们一天大多数时间里都是吃啊睡啊的。如果你非要去数羊,那就去数一群躺在草地上呼呼大睡像猪一样的羊吧,这样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正确方法:其实“数羊法”是为了让你的大脑运转减慢思维。不用数羊,改成把脑海里出现的字句慢慢重复,重复这个过程,一次比一次慢。这样能够集中精力放松,很快你就能放松地入睡了。

方法二:变换睡姿

斗争结果:越翻越睡不着

躺着睡或者侧身睡,都没什么问题。但如果你趴着才能睡觉,这对你的睡眠和背部都不好。晚上在床上辗转反侧,不是因为觉得不舒服而是因为大脑没有放松。

正确方法:如果你实在要翻来覆去,那么就把速度放得慢一点,想象那种感觉就像你早上起床而且感到很瞌睡,那时候你动作能快吗?动作越快,翻身越多,精神越焦虑。所以慢慢地翻身,然后要有笑容而且深呼吸,你就会感到不一样。

方法三:喝点小酒

斗争结果:噩梦连连

尽管喝酒会暂时放松身体肌肉,但是对睡眠系统有着极大的副作用。酒精会抑制睡眠的第3、4、5阶段,这会造成非常浅的睡眠,休息不好。而减少“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通常会导做梦甚至噩梦,损害你以后的睡眠。

正确方法:把酒改成温牛奶。温牛奶有很好的镇静作用,而且不会对身体带来伤害。现在还专门出了含薰衣草提取物的夜间牛奶,专门针对失眠人群,可以养成睡前喝杯牛奶的习惯。

方法四:饮食无忌

斗争结果:吃什么决定睡得如何

人的消化系统在晚上变慢,如果临睡前有吃东西的习惯,睡觉时大部分能量被消化系统消耗,那么睡眠的质量就会差。

经常吃难消化的食物、含有大量糖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很有可能降低睡眠质量。一些研究还发现缺少维生素B和叶酸也会损害睡眠。而缺少钙和镁元素同样也会降低睡眠质量,因为大脑会利用钙和镁元素生成一种使人镇静的化学物质,缺少这种物质会使人难以睡得深沉。

正确方法:晚餐吃些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既容易减肥也容易入睡。到了30岁你就应该开始补充钙质了。

方法五:周末补觉

斗争结果:经常改变睡眠习惯是个坏习惯

“周末到啦,我终于可以好好补个觉啦。”如果你这样安排周末时间,那就永远不会拥有高质量的有效睡眠了。原因很简单:周末两天会减少你接触阳光的时间,导致你的体温升降变慢。结果,在周日晚上难以入睡,这就是通常所说的“周日失眠”。

很多人喜欢的“补一觉”也对优质睡眠毫无益处,因为只有在睡眠的头三四个小时里的大部分时间才是深度睡眠,其余大部分在“入门”和“醒来之前”。如果你一口气睡了10小时,增加的恰恰是“醒来之前”,这对身体并没有好处。

正确方法:周末也应该保持和平时同样的睡觉和起床时间。

TIPS:

世界上“不睡觉之最”

Randy Gardner在1965年创造了11天(相当于264个小时1)不睡觉的纪录。美国加利福尼亚的Robert McDonald于1 980年创造了18天21小时40分钟不睡觉的新纪录(长达453小时)。在这两个实验中,试验对象只是觉得很困倦且不能集中注意力。这些试验驳斥了一个流言,即:缺乏睡眠会使人抓狂。所以人究竟该睡几个小时还是未知。

个人有效睡眠计划:

从现在起,为自己度身定做一个有效的催眠计划吧。从最微小的细节开始调整,设定一个时间段,到达你的理想睡眠。

1、减少睡眠,而不是增加

减少睡眠的最佳方法是循序渐进并达到舒适的程度,不要尝试一蹴而就。如果一次就减少2个小时,身体是无法立刻适应的。如果开始减少睡眠了,有可能会从深度睡眠中醒来,这样会比较难起床,同时感到疲乏。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就以20~30分钟为单位调整起床时间。

2、睡前放松,减压舒脑

减少压力在你不能入睡时,要有意识地放松肌肉,减少对白天的注意力,也可以“自说自话”,让白天的事情在脑海中定格,并想象一下,当事情解决以后你将得到的那种愉悦感受。

全身放松闭上眼睛深呼吸,吸气持续3秒,呼气持续3秒,类似于瑜伽放松,从头到脚,不要放过身体的每个部位。

3、睡前擦黑板法

如果你是个善于视觉化思维的人,这个办法就很有效果。当大脑在运转时,把你想的都视觉化,如同在黑板上画出来。比如,“天啊,我明天要穿什么?”慢慢地把它写在脑海中的黑板上,然后在脑海中用板擦擦得干干净净。

4、让床的功能简单点

床除了睡觉和做爱做的事,不要有其他用途了。不要把卧室当成办公室、书房、视听室,不要躺在床上煲电话。晚上睡不着时在床上看书或者看电视来催眠,实际上会让失眠更严重。

5、洗个热水澡

精力充沛 第7篇

近年来, 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高职教育的规模已占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的半壁江山。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 客观条件的限制决定了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实行教育模式创新, 在学生培养方面更应当注重对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挖掘, 引导学生合理分配学习精力投入、增强学生学习成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高职教育的质量, 为国家和社会提供合格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学生在进入大学后, 随着学习环境、学习目标、学习任务的改变, 整个学习行为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种学习行为的变化直接体现就是学习精力的投入与分配变化。而这种学习精力的投入和分配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包括性别、家庭环境、职业规划、学习阶段、兴趣爱好等等。只有充分了解目前大学生学习精力投入的现实情况, 才能及时发现问题, 并在分析现状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办法, 提高学生学习成效。本研究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对研究对象, 真实了解学生的学习精力投入与分配情况, 并通过统计分析明确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因素, 希望通过因素分析总结与推广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上海医疗器械高等专科学校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采取问卷调研的方式, 在三个年级中分别随机选取120人发放问卷, 共发放问卷360份, 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其中男性占56.4%, 女性占43.6%;大一年级115份, 大二年级110份人, 大三年级112份。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问卷调研结合个别访谈的研究方法。在充分阅读大量相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 同时结合与部分学生和专业课老师访谈的结果, 编制了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精力投入调查问卷。该问卷包含五部分, 分别为背景调查、学习实践、学习情感、学习收获、影响因素, 共计50项。问卷结束后对相关项进行统计分析。

三、学习精力投入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1. 学习情感投入调查。

情感因素对智力因素起到积极的定位、维持和调节作用。在学习情感投入调查中涉及学习动因、学习心态、学习兴趣等方面。学习动因调查结果显示, 就业、父母期望和升学的选择比例名列前三位, 而选择国家和社会使命的比例低于5%, 显示出大学生在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教育方面的欠缺。学习心态和学习兴趣调查结果显示, 不能安心学习的学生比例占总调查比例的27%, 超过一半的学生不能从学习的过程感受到愉快, 对学习非常有兴趣的比例仅为14.6%, 近一半 (有一点兴趣37.2%、没有兴趣9.7%) 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很小或基本没有。

2. 学习实践精力投入调查。

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的精力投入主要包括:职业规划、学习目标、上课出勤率、课堂学习情况、课后复习情况等等。 (1) 职业规划、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六成的大学生有清晰的职业规划, 73.8%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 但是超过一半的学生缺乏灵活有效的学习策略, 体现出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欠缺。 (2) 上课出勤率调查。学生上课出勤率总体情况良好。随着年级增长, 学生上课出勤率明显下降;从性别来看, 女生出勤率显著好于男生。有意思的调研结果显示, 在课堂位置选择上, 选择前排、中排、后排位置的女生的比例分别为60.7%、36%、3.3%, 而男生的位置选择与女生截然不同, 三种不同选择比例分别为7.7%、22.6%、69.7%。男女学生对课堂位置选择的差异性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反映了其对课堂学习的重视程度, 女生重视程度高于男生。 (3) 课堂学习精力投入调查。对于课堂学习来说, 学习参与度是我们更应当关注的领域。调查结果显示大一年级学生的课堂学习参与度明显高于大二年级和大三年级。但是, 大一年级学生在“课堂积极回答问题”、“课堂积极参与讨论”和“课间与老师主动积极交流”三项中的表现显著低于“上课积极思考”、“上课认真听讲”和“上课认真笔记”, 说明大一年级学生在最能激发能力提高的师生间互动、同学间讨论这种互动式学习方面依然薄弱。从性别来看, 各项女生的表现均好于男生。 (4) 课外学习精力投入调查。要想取得好的学习效果, 除了课堂学习还应当关注课堂外的学习精力投入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 总体情况看来, 有68.7%的学生课后不能认真复习, 42.9%的学生没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但多数学生 (65.7%) 积极参与专业实践, 73.9%的学生通过与他人合作解决问题, 少数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大一年级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和活动上花费的时间要比大二和大三学生多。大二和大三学生在实习兼职和休闲娱乐这一方面花费的时间比大一学生多。

四、因素分析及教育模式创新

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学习精力投入直接相关, 两者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主要包括:个人学习兴趣、个人职业规划、学校软硬件配置、教师的业务水平、教师教学态度、家庭因素、同学关系等。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显示:65.5%的学生认为个人学习兴趣是影响学习精力投入的主要影响因素, 15.6%的学生认为个人职业规划是影响学习精力投入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 选择教师教学态度的学生比例 (13.7%) 高于选择教师业务水平的学生比例 (10.8%) , 说明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态度关注重于教师自身的业务水平, 这一点值得教育工作者关注。在是否愿意学习好的学习经验选项中, 仅有10.3%的学生选择了不愿意。说明, 大多数学生是愿意学习好的学习经验的。在问到学校是否有好的学习榜样宣传时, 绝大多数学生 (85.6%) 选择了不知道。这些结果说明, 多数学生有学习好的学习经验的需求, 学校在这一层面上的工作是有所可为的。这也为我们高职院校教育工作工作者开展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因此, 在这一点上提出了一个针对高职院校学生改善学习精力投入方式、提高学习成效的新途径, 见图1。

大学生学习精力投入的差异性是大学生主动或被动应对环境的结果。正确合理的学习精力投入可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而不合理的学习精力投入往往会影响学习成效。由于大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与分配主要根据大学生自身主观判断, 存在片面性、主观性、局限性, 因此学习成效可能与理想预期不一致, 从而难以实现学生、学校、社会的三方共赢, 造成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 从学校制度建设层面引领学生合理分配精力投入提高学习成效,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要:大学生的精力投入直接关系到其学习行为的成效。本研究通过问卷调研掌握目前大学生学习精力投入及分配的现状, 并对不同因素对大学生学习精力的投入的影响进行统计学分析。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条适合高职院校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学生工作思路, 为我国高职教育模式创新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学习精力投入,教育模式创新

参考文献

[1]杨叔子, 王筠.要真抓课堂教学质量[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4) :1-3.

[2]孔企平.“学习投入”的概念内涵与结构[J].外国教育资料, 2000, (2) :73-76.

[3]徐岚, 卢乃桂.研究型大学师德建设的途径[J].教育研究, 2010, (7) :88-94.

“不要让孩子们的精力都花在路上” 第8篇

最近不少专家在为此事呼吁, 因为有调研显示:“撤点并校”后农村学生的上学距离平均远了4.05公里, 安全隐患增加;住宿生一年平均要花费1157.38元, 农村家庭由此新添一项额外开支;还出现了大规模的教育资源浪费现象。过去10年间, 我国的小学被撤掉了一半, 多达371470所。

实际上, 专家们的批评建议除了针对“撤点并校”本身, 还针对着“撤点并校”的决策模式, 模式不调整, 今后很可能引发别的问题。

又是“一刀切”

我国农村的“撤点并校”, 始于上世纪90年代末。当时认为这是农村生源减少后的必然选择:由于一些自然村的上学孩子锐减, 当地学校的学生人数已严重不, 没必要硬办下去;而“撤点并校”可以整合农村有限的教育资源, 村里的孩子集中到条件好些的城镇求学, 教育质量可望提高。

如果搞“撤点并校”前能广泛听取当地家长意见,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 当是好事一桩, 可在落实过程中, 再次出现了“一刀切”的老毛病:有些地方有的乡村学校, 学生其实不少, 可政府部门也决定“撤点并校”, 不把村民的意见当回事, 或者根本没去听取意见。有些乡村撤掉学校后, 孩子上学不得不步行一小时、两小时甚至更长时间, 路途遥远且路况不佳;有的虽有车可坐, 但上学成本增加不说, 破旧的车子、鲁莽的司机都叫人提心吊胆;有的学校安排了校车, 却是不合格的。这些后续问题特别是安全隐患, 有关部门并未上心。撤并之后, 孩子们的新学校, 理所应当有更好的条件和更高的质量。但实际情况是, 有的地方的一些城镇学校一下挤进了众多学生, 本来还是“小班化”教育, 结果不得已搞成了“大班化”甚至“超大班化”……

辍学率反弹

“一刀切”搞“撤点并校”的负面影响, 比较显著的问题有四:其一, 一些乡村地区辍学率反弹, 上学路远、不够安全, 一些农家干脆不让孩子上学了;其二, 不合格校车、黑校车如随时会被引爆的炸弹;其三, 低龄孩子在外寄宿越来越普遍, 但由于条件设施较差, 应当配套的生活服务和管理跟不上, 小寄宿生容易发生行为和心理偏差;其四, 琅琅读书声在很多村子消失, 已经走了青壮年的今日农村越发缺乏生气。

上述问题, 关注教育问题的专家和诸多乡村居民早已一再提出, 但并没有得到重视;直到2008年, 有些地方才暂缓强制性的“撤点并校”。2009年, 国务院对此事提出意见, 要求注意从实际出发, 防止“一刀切”;还要求各地制订三年总体规划, 根据城镇化发展和人口流动变化的趋势, 促进学校合理布局和结构优化, 涉及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 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和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

如何因地制宜?

“撤点并校”有着好的初衷, 之所以发展成眼下的局面, 有两方面原因。首先, 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十分积极地“撤点并校”, 似乎并不真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为乡村学生着想, 而是想借此减少办学点, 进而减少教育投入, 同时让自己更方便地管理学校。

其次, 我国的教育决策机制, 虽说要听老百姓意见, 但听不听以及听了之后采不采纳, 权在行政部门, 也就是说, “撤点并校”这种事, 只要相关政府部门决定要干, 就没有干不了的。

在不少发达国家, 学校的规划、建设, 并不由政府部门说了算, 而由汇集各方利益代表的社区教育委员会来决策, 政府部门是决策的执行者。这样做, 学校的规划建设才能充分吸收社区居民意见, 综合考虑各方利益, 也能尊重受教育者权益。我们要让“撤点并校”做到因地制宜, 一定得请村民、学生家长参与决策, 而且是“真参与”而非做做样子。

“撤点并校”好事没做好, 又一次给了我们教训:必须建立科学、民主的教育决策机制。我国《教育规划纲要》指出, “要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和管理的有效性。规范决策程序, 重大教育政策出台前要公开讨论, 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原则摆在那儿, 落实有待努力。

精力充沛 第9篇

金竹花作为教师, 以教书育人的突出成绩被评为辽宁省首批特级教师、首批功勋教师、全国“十杰”教师榜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全国劳动模范”。

金竹花当校长26年, 她带领师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方针,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使普通的农村朝鲜族小学连续23年获“省文明单位”殊荣, 被省政府命名为“省模范学校”, 于2002年被列入“中国名校”行列, 2009年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 金竹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她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视作学校整个工作的生命线。她领着老师们围着课堂“转”, 千方百计提高课堂效率, 减轻学生负担。她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大做文章, 让孩子们对课堂流连忘返。26年间, 金竹花坚持天天导课、听课、上示范课。这个学校的老师, 谁来听课都不“打怵”, 唯独怕金校长来听课。因为大家知道, 任何一点小的纰漏, 都逃不过金竹花的眼睛。

金竹花这个天天忙于课堂的校长, 并未仅仅停留在薄薄的课本上。一校之长的位置, 更让她得以将办学理念践行开来。“未来地球村的第一号公民将从这里出发”、“一切为了孩子的将来”, 这样的办学理念, 使得李石寨朝小在上好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的前提下, 从1985年开始,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舞蹈、英语、电脑、围棋、图书阅览、学做朝鲜族料理等7门特色课, 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探索的“先学后教”的五步学习方法, 大大提高了教师的“导学”能力和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李石寨朝小, “三好学生”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德智体美劳”五类四十项特长生的极富创意的评价方式, 使85%的孩子得到赏识, 100%的孩子受到激励。他们还规定, “三好学生”首先必须是“小孝子孝女”。他们认为, 做“小孝子孝女”是爱国的起点, 爱祖国要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学校做起。这种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评价方案, 他们已经坚持实施了26年。

金竹花用20多年的实践证明, 在李石寨朝小素质教育不是口号, 更不是应付检查, 而是一种为学生一生着想的生存能力、生活能力的培养。

尽管走上了领导岗位, 但金竹花从未离开过学生、离开过课堂、离开过课本。即便是去北京参加会议, 她也要带着教科书随时研读。但是许多老师不知道, 她曾经有一次差点离开老师和孩子们。

1993年7月, 市委调任金竹花为顺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这个在常人看来求之不得的岗位, 金竹花却只呆了半天。这半天, 她只做了一件事:写辞职报告。她找领导说:“做领导干部不适合我, 当老师才是我的长项。”教书育人的事业, 似乎早已融入了金竹花的生命, 当命运之舟发生转向时, 她再一次选择了情有独钟的教育事业。

2007年6月18日, 李石寨朝小的“新星少儿艺术团”65名学生演出的大型歌舞《幸福的阿里郎》走上了中央电视台“心连心”的舞台。这些乡村孩子巨大的进步, 浸透了金竹花和全体老师的一片良苦用心。

一校之长的性格, 影响着一个学校的风气。26年来, 从不跟风、只要认准就坚持下去的学风和校风, 使李石寨朝小成为素质教育的一朵奇葩。

李石寨朝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事迹被拍成纪录片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学校的《办特色学校教育研究》作为全国“十五”优秀教科研项目全面推广。2004年, 《中国教育报》以《文化立校, 素质立身》为题, 报道了李石寨朝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事迹。2000年和2003年, 《人民教育》以《金竹花和她的“朝小”》《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为题, 全面报道了李石寨朝小特色教育的先进事迹。

金竹花努力做到爱事业、爱家庭, 1999年她的被评为“全国十户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金竹花是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代表, 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30年间, 金竹花不辱使命, 积极履职, 仅是当全国人大代表的14年间, 她就向大会提出了60多条建议, 其中她提出的政府增加教育投入应该加上“达到4%”等4条建议, 被大会正式采纳。她以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之心, 为教育事业大声疾呼。

2009年, 金竹花受邀参加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国庆大典。

精力充沛 第10篇

1. 可再生资源的可再生性与可持续性

我们对土地、生态系统服务和废物吸收能力进行分析可以发现, 这三者也具有在一定规模下能够再生的特性。例如生态系统的废物吸收能力, 只要人类产生的废物的数量在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时, 自然界就能够消化掉这些废物, 从而使得环境维持在一个不那么糟糕的水平, 同时不损害人类所享受的生态系统所提供的其他产品和服务的数量和质量。

如图1所示, 假设S表示为某一可再生资源的规模, 通常也称存量。该种群在一定时间内会自然繁殖或者更新, 其总繁殖量在图中用曲线描述, 通常称为流量。流量减去自然损耗的值称为净流量, G (S) 表示为该可再生资源的净流量。流量与净流量都由存量S决定。在外部环境处于稳态的时候, 稳态的存量S会使得净流量为0, 即流量会等于自然损耗量。

不同的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状况是不同的, 而由此产生的对该可再生资源的后续使用也是不同的。在经济活动的早期, 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不旺盛, 其需求量较少, 这样会使得净流量G (S) 增加, 使得总量S减少。当需求量较少并且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时, 会使得总量S减少但是维持在某一水平, 从而使得净流量G (S) 等于需求量, 进而达到新的平衡, 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始终会在安全的

来源:根据阿兰.尼斯、詹姆斯.威尼斯的《自然资源与能源经济学手册》P67的图一改动得来。

区域最小阈值S与最大可承载能力之间, 并且最终会达到均衡。该均衡点由人们的需求量决定。在这种情况下, 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在数量上是可持续的, 能够满足后代的需求。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对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会增加。例如在S处净流量达到最大值, 如果需求量超过该处时的净流量时, 即使从长期来看, 可再生资源也不可能处于稳态, 需要额外消耗存量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这样就会逐渐导致可再生资源存量的持续减少, 最后会减少到可再生资源的存量小于最小阈值S。此时该可再生资源就不能在其自身的作用下恢复其存量。即使我们定价的私人边际成本等于社会边际成本, 最终的结果也是该可再生资源随着使用的持续而逐渐消亡, 破坏了可再生资源的可持续性。所以在可再生资源使用中, 需求量大于可再生资源的净流量时, 我们需要对可再生资源的存量进行补偿使其存量增加, 通常的做法是对可再生资源进行人工进行人工维护。或者是对可再生资源的使用进行约束, 通常的做法是建立保护区保护、立法对使用量进行保护, 或者是通过征税提高使用价格以减少使用量。因此可再生资源通常会面临初期使用存量充沛, 经济活动增加之后使用量上升导致存量稀缺进而需要保护的情形

2. 中国森林利用:从资源服务主向生态服务为主的转变

中国森林的使用同样也经历的供给充沛到供给稀缺的过程, 其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到70年代末期, 森林资源主要处于以木材利用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林业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建设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末期到90年代后期, 森林资源处于木材利用为主和兼顾生态建设的发展阶段;第三阶段从上世纪末至今, 林业建设开始步入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新时期, 森林资源进入快速增长的新阶段。由于数据的原因, 本文使用近三十年的数据来说明中国的林业资源的使用情况。

图2是中国六次森林普查所得的用材林和碳薪林及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 (简称特用林) 的面积占有林地面积的比重的趋势图。整个七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处于停滞状态, 社会对木材的需求相对较少, 这使得有更多比重的森林用于生态服务的供给。1978年, 中国开始改革开放。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 伴随的是

社会对木材需求的增加, 在图2中表现为提供资源服务的用材林和碳薪林面积的比重增长迅速, 而提供生态服务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比重缺持续减少。其实中国的生态环境一直就处于恶性状态, 比如中国从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中期, 沙漠化就以每年1560km²的速度增加, 而七十年代中期到八十年代末期其年增速达

来源:林业科学数据中心 (2012.3.1 http://www.cfsdc.org/web/module_ysj/dataLinkBrwose.jsp?和《中国森林清查第七次清查结果及其数据分析》 (国家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司, 林业经济, 2010.2) 的相关数据共同整理所得。

结论

通过我国森林使用结构的变化可以看到, 在可再生自然资源使用量较少的时候, 由于不会威胁到其可持续性, 因此不需要外部干预其使用。但是在使用量增加使得其存量减少较快即使得存量少于S时, 需要对其使用量或存量进行干预。通常对使用量进行干预会比较麻烦, 所以会人工增加其存量。在我国森林使用中, 就是通过大规模的人工植树造林使其存量增加, 进而满足快速增加的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需求, 以缓解森林提供生态服务所需要的生态系统的崩溃危机。

参考文献

[1]王万山.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利用的经济分析与制度安排——以渔业资源为例[J].长江流域与环境, 2005 (9) .

[2]过建春.自然资源与环境经济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7.

[3]戴利等著.徐中民、张志强等译.生态经济学-原理与应用[M].北京:黄河水利出版社, 2007.

精力充沛 第11篇

罗斯这样的短睡者从不会感觉昏昏欲睡,也绝不会睡过头。他们很早就起床——通常是早晨四五点钟——每天都渴望开始新的生活。英国撒切尔夫人或许也曾是其中的一员——她曾经表示自己每晚只需要睡四个小时,而玛利亚·凯利则号称要睡15个小时。

是什么令某些人的睡眠效率如此之高?又是什么令其他人用掉半天时间与周公约会?我们能否改变自己的睡眠状态,让它更有效率?

研究发现,这些短睡者的DEC2基因中存在一种轻微的突变,而睡眠正常的家族成员却不存在这种突变。当研究人员在老鼠中培育出相同的基因突变后,这种啮齿动物也会减少睡眠时间,但在相同的体能和认知任务中的表现仍然与普通老鼠无异。

睡眠过少通常会对健康水平、生活品质和预期寿命产生重大影响,还会导致心情抑郁、体重增加,大幅增加中风和糖尿病的患病风险。睡眠很重要,睡得好能避免很多疾病,甚至包括痴呆症。如果你强迫某人每天只睡两小时,他们的认知能力几乎会立刻受到严重损害。

但睡眠为何如此重要至今仍然有些神秘。科学界普遍认为,大脑需要通过睡眠来进行一些日常清理和维护工作,因为它在白天没有太多的“停机时间”。我们睡觉时,大脑可以修复细胞损伤,清除白天积累的毒素,提振萎靡的能量供给,还能沉淀消化各种记忆。

很显然,有DEC2突变的人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清理工作——他们的睡眠效率高于普通人。但我们如何才能具备这样的能力呢?这才是关键问题。

独立睡眠顾问尼尔·斯坦利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改善睡眠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每天早上都在固定时间起床。”

斯坦利表示,当你的身体习惯了这一作息时间后,就会在需要睡眠时尽可能地提升效率。“研究显示,你的身体会在真正睡醒前一个半小时做好准备。身体渴望有规律的生活。所以,如果你总是改变睡眠模式,你的身体也无法确定应该在何时做好睡醒的准备。”

睡眠时间是由基因决定的,这一点与你的身高和鞋码并无不同。有些人生来睡觉就少,还有的人必须睡上十一二个小时才能恢复精力。

斯坦利表示,很多有睡眠问题的人其实并没有任何问题,只是因为他们给自己的睡眠时间设定了预期。“如果我们都能了解自己属于哪种睡眠类型,据此调整生活习惯,就可以极大地改善生活品质。”他说。

(摘自英国BBC中文网)(编辑/唐馨)

精力充沛 第12篇

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在当下有增无减。而摆在管理者面前的挑战是, 高潜质人才的标准应该如何衡量?在全球管理咨询公司Hay (合益) 集团大中华区副总裁梁星晖看来, 每家企业对高潜质人才的定义不同, 但这个群体普遍具有四大特征:首先是战略眼光。通常, 有这种眼光的人能将组织利益放在部门或个人利益之前, 他乐于倾听别人的观点, 并与同事友好协作。第二大特征是好奇心。在组织或战略发生变化的时候, 他们能较快地拥抱新想法和新思路, 愿意投入精力和激情学习新的知识。这类人不会惧怕变化, 心胸比较开放。

第三个特征是同理心, 又称换位思考, 这是指员工能站在同事或领导者的角度感受别人的想法, 获得相同的体验。这是所有素质中最难培养, 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它决定了一个人具有多大的柔软性, 是否能真正欣赏或采纳别人的观点。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 能够在任何一种新的文化或工作挑战下全身心地投入。最后一个特征则是成熟度, 过去经历的考验和磨难能让人迅速成熟起来, 人生沉淀的越多, 在面临新问题时便越能从容地发挥。

尽管这些特征看起来平淡无奇, 但合益的研究发现, 大多数管理团队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时都会陷入几个误区。一个明显的例子是, 那些管理者眼中的高潜质人才在组织内部变动岗位后, 近40%都无法胜任。其中, 管理者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将员工当下的高绩效等同于日后的高潜质。

在许多人眼里, 低绩效者很少具备高潜质, 但若说高绩效者大多拥有高潜质, 也言之过早。实际上, 在如今的高绩效员工中, 70%的人缺乏在未来岗位上取得成功的关键素质。这是因为在绩效这个基础资质上, 企业忽略了评估其他因素:如明确的职业目标、专业知识与技能、执行力、责任心、学习意识、沟通协调、社会适应性、创新意识等。这些因素中, 哪怕只有一种存在不足, 也会大大降低员工最终胜任新岗位的可能性。

“很多时候, 当高绩效人才被提拔至新的职位, 他的工作环境就变了, 岗位挑战也变了。这时他通常需要新的能力来支撑岗位要求, 而这些能力未必是高绩效员工已经具备的。从这个角度看, 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梁星晖指出。与此同时, 不少企业对高绩效的认定其实并不科学, “他们简单地认为高绩效都是高能力形成的, 其实不然。巨大的市场机会和政策性的影响很可能推动了某些岗位的高绩效, 但这并不说明这个岗位的员工本身具有潜力。”

其次, 人们往往认为高潜质人才就是那些喜欢扛责任, 勇于担当的人, 而这个观点同样是片面的。梁星晖发现, 不少心直口快、冲锋陷阵的员工容易伤害到周围的人。他们强调一枝独秀, 一针见血, 但同时也在不知不觉地伤害周围人的信心, 无法凝聚整个团队。而沟通协调能力, 恰是衡量高潜质的重要方面。

在此基础上, 企业的另一误区则是过多地呵护新星人才。由于担心这些高潜质人才在新岗位上失职而丧失动力, 管理者们倾向于把这些人安排到带有培训性质的岗位上, 既让他们获得锻炼, 又减少了失败的风险。殊不知, 这种做法在某种程度上反而阻碍了员工的发展。最有效的方式是将这些优秀人才放到实战岗位上, 让他们充分施展领导力, 由此才能获得新的体会。

“企业应当让这些人才了解未来的战略, 同时强调他们在实现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梁星晖认为, “一种重要的方式是让高潜质人才与公司高管一起参加有关重大战略的会议, 并以团队形式讨论和解决问题。”

上一篇:施工项目风险及其防控下一篇:课堂教学问题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