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校体育课范文

2024-06-09

职校体育课范文(精选12篇)

职校体育课 第1篇

一、高中男、女生生理和心理的差异

高中生对上体育课和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更加浓厚。许多学生养成了自觉坚持锻炼的习惯, 能妥善地安排学习、锻炼、休息时间, 积极克服各种困难, 长期坚持锻炼。高中生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更进一步明显分化。男生更喜欢竞赛性活动, 但不及初中生狂热。女生多喜欢动作轻快、优美、运动强度不太大的项目。有些对体育缺乏正确认识, 或体育基础太差的学生, 则对上体育课和体育锻炼产生了消极态度。女生由于性特征的明显变化, 动作变得不太灵巧, 对技巧性强的活动产生顾虑, 在体育活动中的惰性表现得更加明显。有的女生由于爱美且存在错误的审美观或由于缺乏毅力等原因, 怕晒、怕出汗、怕脏、怕累而不愿上体育课, 对课外锻炼更是持消极态度。值得注意的是, 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年级的增高, 不喜欢或讨厌上体育课的人数有逐渐上升的趋势。高中阶段, 他们的体形、面貌、骨骼、肌肉都发生显著变化。各器官和系统的机能不断完善, 身体素质随之提高, 这种提高男女生是不一样的。男生肌肉增厚、力量发展较快、骨骼变硬加粗, 这一阶段需要多做力量性的练习, 使肌纤维增粗, 肌肉加厚, 肌肉力量增强;而女生脂肪增加, 生理上变化较大, 爱美但又懒得动, 这一时期需要多做伸拉、协调及柔韧性的练习, 使肌纤维纵向发展, 从而塑造体型, 增强体质。

这一时期的男女生在心理上也存在差异, 如在体育课上女生比男生更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 男生在场时一些女生有害羞感, 如果体育课男女生分开, 则可满足男女生的不同心理需求, 上课更积极主动, 更有安全感, 更专注于锻炼。所以,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 男女生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的自尊心发展。同性在一起学习, 不用担心被异性嘲笑, 不必难为情, 运动项目因人而异, 有利于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 激发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

二、高中男、女生热衷的体育项目不同

高中男生追求健康的体魄, 羡慕体格健壮的男士, 在日常的生活中, 他们经常会比比谁的肱二头肌发达, 谁的手腕力量强, 都以拥有强健的体魄和发达的肌肉为豪。他们希望同学赞美自己身体强壮, 有男子气概。另外, 好玩是人类的天性。处于青少年阶段的高中男生也是如此, 他们追求快乐人生, 希望生活中充满乐趣, 也希望学习有趣味性, 呆板和乏味是他们此时最讨厌的, 也正因为这样, 许多有识之士都提出快乐教学, 体育教学和游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教学提出更高要求, 教材内容要非常丰富, 如:田径、体操、武术、球类、游戏、民族体育项目等。且其中很多内容, 如球类, 由于集体性和竞争性强, 锻炼身体效果好, 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 再加上这些项目对树立学生意识、培养应变能力、团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及思维的灵活性具有积极作用。应充分利用这些体育项目发展学生对体育的爱好。青少年都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 精力旺盛, 爱跑爱跳, 喜欢运动强度大、对抗性强的项目。如篮球和足球, 他们喜欢体验大汗淋漓的那种快感。体育竞赛也正好满足了学生的这一心理需求。高中阶段, 女生对体育的兴趣及态度分化将更加显著, 她们较喜爱动作优美、运动力度和强度都相对适中的体育项目。又因为这阶段女生脂肪的增加、性发育明显、身体惰性大, 再加上她们对自己的体形要求很苛刻, 更喜欢做些协调性、柔韧性的塑形练习。如游戏、啦啦操、韵律操类的甚至枯燥的形体练习。

三、男、女生混上的弊端

运动项目难统一。只能选一些田径项目, 如跑、跳。而这些项目单元练习不能太多, 否则课堂教学效果会大打折扣。安全系数低的项目如:铅球、跨栏、背越式跳高在基层学校无法实施。球类项目男、女技能水平差距较大, 很多女生篮球运球和传球都不会, 甚至在初中都没接触过, 而少数男生已能打整场球;传统项目如武术、健美操等大部分男生都不喜欢。如果安排运动量过小的项目, 男生达不到锻炼的效果, 运动量过大的, 女生又支持不住也不感兴趣。

分组上课, 双方不能都顾及到。通常我是根据班级的男、女生人数多少, 以及班级参与运动的人数多少决定上课内容。如果女生多惰性又大, 那么通常是顾及女生多些。而建筑、机电班男生多, 分组时就只能照顾到男生, 也只能是顾此失彼了。这样做的弊端很大, 安全无法保障, 运动量不足, 学生整体较散漫, 等等。

混合上课, 注意力容易分散, 安全系数降低。学生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异性对自己的评价上, 而不是动作的表现上。女生在课上表现积极时, 男生往往会起哄, 从而使女生怕羞不敢锻炼, 不敢在男生面前表现自己, 大大地制约了女生运动的积极性。素质好的男生学做动作总是一马当先, 要在全班同学特别是女同学面前表现自己, 赢得阵阵喝彩声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但这种素质好的学生在每个班只是极少数。由于学生的素质有个体差异, 不可能谁都能优美地完成每个动作, 绝大多数的学生素质一般, 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完成动作, 害怕在女生面前“丢人”, 因而不敢大胆练习, 从而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动作强度过大或是动作放不开都很容易受伤。男女生分开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特点安排教学内容, 更有利于系统地组织实施教学。

四、职校更有必要分班上课

体育器材的缺乏已严重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运动器材是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必备设施, 而体育场地则是学生进行运动健身的场所, 我校由于器材的缺乏和场地的缺乏而严重影响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专业的特殊性, 对人才的培养要求不一样。如建筑、汽修数控等专业, 对力量和灵敏度要求较高;餐饮、营销、护理等专业, 对外表形象和协调素质要求较高。其他各专业男女比例也不一样。如建筑专业, 女生只有两三个;财会专业和餐旅专业及美术专业男生只有七、八个。分组练习时, 人数少的一方必然顾及不到, 而恰恰相反, 体育教学过程中更应照顾到这一方, 因为班集体中人数悬殊, 在人格上已发生偏差。尤其是女生多的班级, 男生基本失去了男性的阳刚。如果根据专业的特殊性并能结合男、女分班上课, 则便于学生从高一开始就接受系统训练, 这样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当前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输送高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具备专业技能, 而且应当具备为其从事专业技能工作服务的运动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 职校体育课堂教学除要注重男、女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安全系数, 更要注重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 多方位、全面地发展其身体素质, 朝着快乐、健康的方向发展, 职教体育课堂教学中男女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探讨职校体育教学的革新论文 第2篇

虽然,在最近几年,体育课程得到了一定发展,其内容也逐渐丰富起来,但是还是没能很好解决课程内容简单重复的问题,而且在课程内容容量上也存在着分歧。在学校有限的时间内,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中学生学习的内容非常多,有足球、篮球、排球、田径、武术、游泳、健美操等等一系列课程,但是学生学习的时间却是非常有限的,所以他们很难进行系统的体育学习,掌握一两项适合自己的体育活动的知识、文化、技能和方法。在这种情况下,高职体育教育课程应发挥的作用就不能体现出来,而且很多高校在高三时就会停止体育课程,导致了学生在进行锻炼时缺乏组织和引导,体质有所降低。

体育教学的师资力量不足时很多高职院校存在的共同问题。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有:

(1)高职院校领导阶层缺乏加强师资力量引进的意识,他们更多关注专业课程,把有限的名额分配给引进专业教师上。

(2)体育高师院校毕业生对高职院校认识片面,认为这类学校的学生较为调皮,体育课不好组织,从而很多人都不愿去高职院校担任体育教师。

(3)高职院校在引进体育教师的时候盲目追求教师学历,而对于具有高学历的毕业生来说,这类学校对他们缺乏吸引力,从而招不到人。此外,由于现在用人单位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忽视,只看重他们的业务能力,学校也更加强调了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培养,使得学校专业知识课程和实习训练课程时间进一步变多,体育课程占用的课时越来越少。体育教学在高职院校教育中越来越边缘化。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学校和企业忽视,使得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和体育文化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转变,很多学生将体育课程视为可有可无的课程,再多的激励也很难激发他们对于体育的兴趣。高职体育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就要找到自身的特点,发展适合自己的体育模式。

体育教学观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应树立起“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每个学生的个性和特点都应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完善,让学生把体育作为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学生能参与到体育中来,能欣赏和享受体育文化,成为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时,不仅要把目标放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上,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在体育中体验运动的快乐,让学生真正爱上运动,让体育运动融入他们生活,成为他们生活,从而养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传统的体育教学组要是通过讲解示范,让学生进行机械模仿,学生知识在被动的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其效果往往不是很理想。高职体育教师应改变以往思维,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为出发点,选择和设计有效的学生为运动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才能够自觉主动的去进行体育运动,从根本上贯彻了“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

体育教学内容的创新。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他们的爱好、习惯、体质都不一样。高职体育课程应从他们的需求角度出发,选择适合他们的健康使用的体育课程,从而体现出个人需求和可持续发展要求。所以,设置体育课程时要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的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教材的选择上要因材施教,为他们以后步入职业生涯融入社会打下基础。教学内容和材料要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和欲望,对于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充分挖掘其潜在的吸引力,使之更好的为教学所用。例如,在武术课程中,学生对于套路技术动作觉得不适用,而且反复练习枯燥无味;有难度的动作,学生又不敢去练习,缺乏积极性。这时,教师可以将套路中的一些技术讲解并进行示范,让学生组队演练,增强练习的游戏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去学,就能容易掌握到动作要领,然后把动作串联到套路中,学生就会更加明白套路练习的内涵,从而更能掌握好技术动作,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体育教学手段的创新。体育与其他学科有所不同,它有自身的特点。因学生个体在技能、体质、心理素质上存在差异,体育的教学要看到这种个体差异性,从学生角度出发,既要关注学生的特长方面,又要看到学生学习的疑难地方,根据特点进行个性化体育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发展。循序渐进是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体育教育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张弛有度,并且利用先进的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和手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例如,武术课中的“腾空飞脚”示范动作,其分解存在局限性,这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运用课件在屏幕上进行慢放、定格等,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运动的整个过程,更好的掌握其动作技术。

体育评价手段的创新。高职院校体育教育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评价内容包括体育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平时的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在评价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体能和技能的评价,还要注重学生的心态和行为等,做到评价科学合理。在评价方式上,既要对最终结果进行评价,还要对其过程进行评价;可以是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自评,也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通过自评和互评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知识的程度,发现自身的不足,进而起到激励自己,促进自身不断发展。最后,对教师进行评价,既有学生对教师教学质量和效果的评价,也有教师间的互评,使得教师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职校和谐观体育教学模式 第3篇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改革;和谐;幸福

职校体育教学进入了新一轮的课改,其实效性不高,是一个一直困扰职校体育教师的难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学生是抱着消极混日子的情绪来到职校,所以相当多的同学存在着自暴自弃或自卑失落等不良情绪:如对体育学练偷工减料,集合整队拖拖拉拉;更有甚者则是社会官僚化倾向、社会价值观的世俗化和功利化等市侩不和谐气息居然也在职校一部分学生的身上显现出来,如班上这类学生较多,班风则不良,教师如不加以恰当的引导,班风就有可能日趋不良而让体育课沦为“放羊”课,这说明了我们职校的学生在成长过程如因其在某些方面发展尚待完善或道德错知而产生了不和谐表现,教师在教学时不加以适时引导而任凭他们为所欲为的话,不仅不利于他们自身和谐发展,同时还对某些自控能力尚差的同学发展不利,降低体育教学的实效性,由此本人构建了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对职校学生进行和谐教育,以便提高我国职校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1.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

人与动物的主要差别就是人有灵魂,所以人除了与动物一样拥有肉身居住的物质家园外,它还有得另外一个容灵魂居住的精神家园,人的灵魂所想付诸于实践所产生的行为概括地说会产生两种后果,即以道德为桥梁的积德和无道德为桥梁的缺德。每个人道德之本都是出生时的淳朴,所以每个人原始的精神家园都是张纯洁的白纸,但是随着人由无能向有所能社会化转化过程中,他们的灵魂的想到与得到是否和谐就构画出了每个人的精神家园是到底是高尚还是卑劣,高尚的话其想到和得到和谐,精神家园丰富多彩生活幸福:如积极进取、善良勇敢、勤劳巧干、悲天悯人;卑劣的话,其想到和得到不和谐,将精神家园的淳朴耗尽最终使自己灵魂变得虚无飘渺无处安居,所以生活不幸:如消极堕落、邪恶软弱、好逸恶劳、怨天尤人等,有的甚至还因其严重影响到其它人的利益而被法律制裁。而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育模式,它是一种改变职校学生消极心理为积极心理的体育教育,也叫幸福心理体育教育,它以学生和谐发展为导向,指引着职校学生通过自己力所能及地体育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安生乐死,悲天悯人、感恩精进、节度防患、积极进取、善良勤劳、宽容创新追求个性化想到和得到和谐的幸福生活,从而让他们的所想所行能与天地正气和谐共处,从而主动改善自然环境或保持生态平衡,并成为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积极力量,同时还能有效减少现在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和学生的营养日趋良好但是体能却每况愈下的反常不和谐现象的进一步恶化。

2.找出原因,引导学生从生在福中不知福向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生活转化

人类史其实就是一部追求幸福的历史,那么每个人的本意都在追求幸福,有的人得到了,而有的却忙忙碌碌辛劳一的生却没能得到,那又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原来是幸福观和谐不和谐造成的,和谐幸福观它是一种依靠人转智成慧的道德判断的生活观,在它引导下人过着有德性的生活,而不和谐的幸福观则只停留在知识或转识成智地判断金钱或权益的生存观,由此可知想到和得到和谐“幸福观”的生活,它除人要有必要的知识、智商外,更重要的是要有转智成慧的智慧来对其想到与得到行为做出的睿智判断,它是一种生于淳朴、老于睿智不断积德的人生过程,是人从无能、有所能、自立、自为、自律、自主最终到达自由的发展过程,是社会他律与个人内在自律的不断统一的过程。

纵观现在的中国社会现状和职校学生的精神家园,我们可知这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建设,国民的物质家园是得到了安置,人们已不再为必要的日常生活必要品而奔波,但是我们这种片面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不和谐的国民道德滑坡,苍白无力的精神家园,因为片面经济发展的硬道理就是有钱就幸福,有钱就成功,有钱就有政绩,于是政府为了经济不顾一切,人民为了财富不择手段,而我国传统就有的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就会在金钱面前显得虚伪和当下无用,这样许多未经道德洗礼的暴富和强权就会在制度善不完善的转型期成为国民道德滑坡的毒瘤,于是想到与得到不和谐的暗箱操作的潜规则就信步登上了人们的生活、政治和社会舞台,那么各种见利忘义、损公肥私、不讲信用、欺骗欺诈、以权谋私、腐化堕落现象就会产生,潜规则它是一种违背自然规律人为操纵的只经权利或是金钱判断的法则,它是知行不一“劣币”驱“良币”贪官驱清官不正当的竞争法则,它已经对转型期的中国引发了诸如 “毒奶粉门”、“毒馒头门”和“烈士门”等事件,以及中国三分之一的国土已被酸雨污染,主要水系的五分之二已成为劣五类水,3亿多农村人口喝不到安全的水,4亿多城市居民呼吸着严重污染的空气, 1500万人因此得上支气管炎和呼吸道癌症,世界银行报告列举的世界污染最严重的20个城市中,中国占了 16个等人文和生态灾难[1],而我们的职校学生就在这场人文灾难和生态灾难中成了家长“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劳心者治人 劳力者治于心”的考大学就会幸福的封建功利思想的牺牲品,因为家长只要有此思想,他们就会将学生的生活能力和智慧方面的养成忽略了,有的甚至还是错误引导,由此这些本来在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上没什么天赋的学生在家中就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被动享福任性的人上人,而在学校中它们的知识和智能学习在应试教育片面评价中而被淘汰成差生,如果差生的学习积极性屡被打击,则会进一步沦为厌学生,这些厌学生他们的幼儿养性、蒙童养志、少年养正基本没得到培养,所以他们学到的只有苍白的道德知识,而没有自主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随着年龄的增长,当遇到有些事需要自己做出道德判断时就会因道德推理和道德判断缺少和自己的任性而产生道德错知导致不和谐表现,由此可知职校所表现出的不和谐并非他们真正道德品质不好,那么在实践的职校和谐的“幸福观”体育教育中,我们教师首先就要提高自己的防冲突能力,从而能有针对性地对那些浸染上市侩不良气息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有可能产生消极的负面冲突转化为积极的建设性的冲突,然后再从多方充分了解学情,掌握了各个学生的体能、情感需求和道德错知,接着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长期处于想到与得到不和谐的被动享受幸福中所产生的道德错知所在,同时还要改变他们的归因模式:成为大学生并不是唯一追求幸福之路,条条道路通罗马,例如面对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就业路,普通大学生们往往会因没有一技之长而遭遇越来越严重的“找工作难,找好工作更难”的境遇,而大连交通技师学院举行的一场就业洽谈会上, 71家交通物流企业带着800个岗位前来“抢人”,400名应届毕业生人均两个岗位,热门专业月薪起步3000元[2];并对众多体育项目进行健身化和娱乐化改造或学生自己本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做为校本教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体育偏好项目强化训练;以增值性评价为主、即时评价、定性评价、定量评价、暗示性评价、自我评价为等多种评价方法为辅的评价方法来引导学生向积极进取方向转变,以便他们其它六大智能的开发,并让他们参与到体育课整队、带操的活动中,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并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比赛,让他们在比赛中学会判断是非,这样他们就会在各种体育学练中品尝面对困难时的心理调整,面对困惑或利益时的取舍,面对冲突时的化解,面对体育学练压力时的自我减压与增趣,同时也能在不知不觉中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一些务实的思考,他们的贪生怕死、怨天尤人、透支生命、好逸恶劳、消极索取、纵容自己任性的个性、攀比强求从何而来,这样他们就会明白他们生在福中不知福的原因,如果不加以觉醒或珍惜,不主动改变被动享福状况,那么他们将成为恨爹不成钢、未长先衰的啃老族,这样职校学生就不再为自己因为考不上高中而成不了大学生这“红花”而自卑自暴自弃,消极混日子,自尊自强自立地为“我也有自己一技之长的” 蓝领“绿叶”而努力学习,和谐发展,这样他们想到的得到的才能和谐,不再是混日子的碌碌无为,转变当下职校学生消极情绪,并在当下社会转型期充满诱惑的现实中,做到积极进取而又淡泊名利,每天有所进步而又不过分强求,逐步引导他们养成睿智的体育道德能力主动进行创造性幸福学习生活。

3.适时渗透想到与得到和谐的职校“幸福观”思想,教师提高教学艺术,师生共同创设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养成生活化运动能力,让他们既喜欢体育又喜欢体育课

长期以来,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如何在职校学生中进行改变呢?没过过穷日子的职校学生能否主动将自己置身于需要克服体能极限的体育运动中来?由此教师不仅要适时渗透学生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思想来引导学生睿智体育道德能力的养成;同时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和课堂教学水平;对学生在克服体能极限所表现出来的消极心理进行有效地干预;积极引导学生进行不断地自我反省,对有些顽固不化“小霸王”的不良心理还得进行适时调节;师生共同引进当下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运动和便于生活化的教材:如花样跳绳、瑜伽、搏击操、拉丁操等,让学生有针对性将体育学练与自己的体能结合,适时适量地进行个性化的体育学练,逐步提高学生的长久的体育兴趣,并养成生活化运动能力。

渗透和谐的职校“幸福观”思想,就要让学生在体育学练中能正确区别欲望和希望,有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和希望的体育学练,好让学生不生分外欲,因为希望是每个人创造幸福的内在驱动力,而分外欲则是人错误创造本以为幸福而最终却是不幸的导火索,这也是有的人虽然整天忙忙碌碌,劳心又劳力,但是始终得不到幸福,而有些却怡然自得地轻松地享受到幸福,那是因为控制他们灵魂的到底是欲望还是希望的缘故,当一个的灵魂被欲望所主导时,它靠的是羡慕支撑他们的目标,因其能力所限而不能正当实现,所以他就只能靠不正当的手段来得以实现,如索取、欺骗、甚至是靠非法手段,例如人人都可羡慕自己或是自己的亲人能成为不被法办的官,人人都可羡慕自己是百万富翁等这些欲望,然而这些欲望的实现大部分都是人为的,它的边际效应会随着财富的增加而递减,所以在强求成为做官或是成为百万富翁的路上,必定会遇到很多自己能力所不能控制的失望,那么其引发的不幸感就越深,有的甚至还要走上不归路,况且欲壑难填,靠欲望支撑生命的人,即使他们的欲望得到满足,但是满足之后他们又会滋生无穷的后备欲望,欲望越多,失望的概率就越大,为了实现其想到和得到不和谐的欲望时,相当多的就会以缺德为代价,所以他的精神家园就会越发地贫瘠,幸福感就无从生起,也就不会得到幸福;而靠希望支撑的人,他们的灵魂是被欣赏所左右,为了达到其欣赏的能力,欣赏之人需要不断地进行自我有个性地更新和完善,最终靠自己的努力实现切合自己实际的目标的希望,这样他们的智商也在不断自我完善中转智成慧,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就是各路状元通过希望的主导达到切合自己实际目标很好的例证,由此可知欲望不会因人而异,大家可以有相同的欲望,但是希望却要因人而异, 当人错误地将欲望当成自己的希望时,就会遭受失望,引发不幸之感,由此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就要引导我们的职校学生在完成的力所能及的必修体育学练后要应因人而异地选择有希望增进自己身体健康和生活化的体育项目和目标进行学练,切不可因为自己学练成绩在班级中不佳而放弃自我完善的信心,而是将其定格在通过自己努力的学练后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有提高有所进步就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逐步由被动的厌学、逃学向主动的乐学、勤学改变,增进身体素质健康化,养成生活化的运动能力。

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不是被赋予的,也不是某种既定的存在,而是现实生活的创造活动,它是学生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不断追求自由和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追求个人幸福的过程,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还要尽量为每一个职校学生提供个人能力全面发展的空间,并且适时地创设良好的体育生态环境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体育文化生活,当然,在实践的教学中我们师生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所以想到与得到和谐的幸福观职校体育教学模式对提高体育教学的实效性也不是万能的,其它的体育教学模式它也许它更有成效,在此我只想将我在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中摸索出的教学模式与大家共同探讨,以便我们职校的体育教改之路越走越好。

【参考文献】

[1]http://tieba.baidu.com/f?kz=500777196.

职校体育课 第4篇

关键词:职校,体育教学,改革,体育需求

1. 研究目的

随着《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颁布,实施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学校体育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上都取得了很大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不同的体育需求,培养了学生的体育兴趣,活跃了学校的体育氛围。然而,当前职校体育教学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职校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还未养成,“健康第一”的理念还未形成,学生的体育需求尚未得到满足,体育教学内容不能充分体现职业学校对体育教学法的要求。

2. 现代职校学生的特点

2.1 职校生身心发展日趋成熟,是具有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独立个体。

职校学生在生理和心理发育上都日趋成熟,逐步确立了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身心全面发展的完整个体。他们作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社会规范、有较强的独立意识、具有较高智力发展水平的人,在教育过程中具有较强的主动性。他们有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会对各种现象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和选择。这不仅表现在他们对环境的适应和独立生活能力的提高上,还表现为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塑造和锻炼自己。

2.2 职校学生是规范化教育中以学习专业知识为己任的能动个体。

职校有学制、校纪和校规,有系统的课程安排,按照明确的培养目标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教学实践。这种规范化学习使师生之间存在着制度化关系,也使学生的学习形成了一系列固定化的行为模式和个性特点。学生要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经过学校循序渐进的教学和自己的不懈努力。

3. 现代职校学生的体育需求

3.1 对体育知识内容的需求。

从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55.7%的学生认为对体育知识的需求首先是实用性;其次是广泛性,占32.1%;认为是层次性的和抵触性的分别只占9.9%和2.3%。这说明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现代职校学生的体育意识也在不断增强,他们不但要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用这些体育知识武装头脑,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3.2 对健身和终身体育锻炼意识的需求。

从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有80.7%的学生想培养体育特长,79.9%的学生有终身体育锻炼的愿望。职校学生在这种社会环境和终身体育思想的影响下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保持身体健康的需要,还是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随着“健康第一”教育指导思想的贯彻,课余时间的增多,以及健康教育的加强,职校学生的健身意识也大大加强。职校学生在继续追求体育锻炼的健康效益的同时,也在开始重视培养自己的体育兴趣和特长,学习和掌握健身、健美运动技术的知识和方法,以适应将来工作、学习、生活和终身体育的需要。

3.3 对体育健美内容的需求。

从调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职校生除了对体育球类感兴趣以外,有68.1%和60.6%的学生对形体健美、韵律舞蹈也有强烈的需求意识。说明职校生的体育需求更广泛,传统体育项目教学内容难以满足职校生的需求。但职校健美教学开展的情况与职校生的健美需求之间存在很大差距。以往的体育以传授体育“三基”为中心,旨在增强学生体质,较少涉及有关健美的知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了很大的发展,学校体育观念也有了很大的更新,健美锻炼在职校校园里已成为一种时尚。健美操、韵律操、形体训练等各种肌体练习,受到广大学生的喜爱。随着职校生体育意识的加强,健美这种体育锻炼将会成为现代职校生追求的重要体育目标。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4.1.1 职校生的体育需求发生了变化,职校体育教学应加强健美体育与娱乐体育的内容,这些将与体育知识一起,成为职校体育实践内容的三大支柱。同时,职校体育还应加强健身方法的传授,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4.1.2 职校体育教学内容要全面和多样,突出健身性、娱乐性、终身性、全民性和实用性,吸引职校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锻炼,满足个体与群众的发展需要。

4.1.3 职校体育应建立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建立包括以人为本、淡化竞技、注重健身、增强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发展学生个性、培养锻炼习惯等内容的新的教学体系,旨在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体育及体育锻炼的本质,自觉投身于全民健身的行列。

4.1.4 职校体育教育应该有一定的知识容量和文化底蕴,有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包括体育社会人文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美学、健康教育学等。

4.2 对策。

4.2.1 加强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体系的调整

职校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是指根据职校体育教学目标和职校学生特点,从体育内容和其相关素材中,选取适用的教材转化成教学成果,实现体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

4.2.2 体育教学内容应具有多样性与可接受性

为了实现新的职校体育教学目标,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职校学生,体育教学内容的更新既要注重体育技术和技能,又要兼顾体育人文学、体育方法、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学等。从广度上,教学内容应根据学生水平、教学条件和社会与学生的需要,编制偏重于非竞技的运动项目、注重健身、培养体育意识等方面的知识;从深度上,教学内容要具有极强的可接受性,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易。

4.2.3 体育教学内容要具有地方特色

《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规定:“各省、市、自治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纲要》制定适合本地区职校使用的指导性教学大纲。”各地区、各学校可以根据《纲要》规定的原则要求,结合职业学校的职业特点与地区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独立自主地选择和确定学校体育的内容,从而反映不同地区与学校的不同特色。

参考文献

[1]曲宗湖, 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2]毛振明.探索成功的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1.

[3]毛振明.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趋势与新体育运动项目[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2.

[4]黄宽柔, 毛振明.体育与健康 (南方版) [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1:141-204.

职校体育课 第5篇

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物化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1.1地、办公室、体育器材,等等。在很大程度上,体育教学的设施制约和影响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活动内容,并且体育教学设施的外部特征会对教学产生不同的影响。比如,学校体育场馆的外貌、结构和场地的布置等,都会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情绪和学生的学习情绪产生不同程度和深度的影响。因此,布置和安排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多种体育教学设施,不仅能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而且也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的重要因素。

1.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设备状况体育教学设备是进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活动的必要条件,并且自身的外部特征给体育教学中的主体带来不同的影响和刺激。体育教学设备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常规性设备,如课桌和图书资料等;第二类,电化教学设备;第三类,体育教学所需的器材设备,比如篮球、健身器材和标枪等。以上这些分类和具体的教学设备,是开展体育教学活动的不可或缺的必备条件。因此,学校教学设备若存在严重不足,就根本无法满足体育教学主体的需要。

1.3班级教学授课规模状况一个班上课的.学生人数多少对教学效果有较大影响,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情感的培养起着重要环境作用,体育教学更要求有足够的场地、器材等外部条件。如果班级人数过多,一方面增加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更谈不上教师实施因材施教。

2、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人文环境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2.1学校和班级的风气学校的校风和班级的风气是高职院校校园精神和校园氛围的集中体现和反应,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种集体凝聚力,具有教育、导向和规范约束几大功能。良好的学校和班级风气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体育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提高体育教学的集体意识和积极的互动,对于集体项目的教学尤其如此。同时,通过各种集体活动等的教学有助于集体意识的形成,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2.2课堂教学的氛围课堂教学气氛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它是一种催人奋进的教育环境力量,能够消除学生的心理焦虑和压力。因此,创造和谐的教学环境是提高体育教学效果的关键。课堂教学氛围主要以两种方式影响着学生的课堂行为:第一,是通过影响学生的情绪来影响学生的认知行为;第二,是通过影响学生课堂中的参与程度来影响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在体育教学中,如果采用音乐来渲染气氛,更能使课堂气氛活跃,有利于体育课的教学。

2.3体育教师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教学中的人际关系是促进师生尤其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师是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中人际关系的主要协调者。因此,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对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人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创造出和谐的学习环境,有利于构建良好的体育教学心理环境和课堂氛围。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生生之间的关系是影响体育教学环境的重要和核心心理因素。

有效实施农村职校体育差异化教学 第6篇

关键词:职校;学生;差异化教学;体育活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强调提出:要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体质健康标准。

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和经验中,可得到启示:教育和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当时要解决的问题做出恰当回答,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掌握学生的特点,这是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我们教师在体育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采用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等差异化教学模式。

一、职校体育教学现状及分析

1.体育教学目标不明确

与普通高中相比,中职学校在培养的对象和具体目标上有所不同,反映在体育教学上也有所区别。长期以来,中职学校体育教学没有很好地结合农村职校特色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不明确。

2.体育教材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没有结合专业特点

目前各类中职学校的《体育与健康》教材很多,教学内容从小学到初中都有学习,没有根据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使体育教学缺乏职业特色。

3.体育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组织单调

一直以来,从小学、初中到职中,学校体育资源不足,学生运用的器材单一,内容单一乏味,形式呆板,学生早已厌倦,于是造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

从心理学上讲,学生之间存在心理差异,职校生由于有强烈的荣誉感和自尊心,对学习上的失败感到特别敏感,由于条件不利,遭遇困难,就常以“不在乎”的表现掩饰自己的失败。而培养他们对待困难或失败的正确态度,就是积极帮助他们迅速摆脱这种不利情况。教师在帮助与关心的同时要区别对待,要多鼓励,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感到学校是一个温暖的家。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每一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真正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子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位置。”跳一跳吃葡萄的成功体验表明,学生要以顽强的毅力冲破重重险阻达到柳暗花明的新境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对待不同学生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特别难的运动项目,让每位学生通过自己参与运动取得成果才会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体育教学过程中创新优化——差异化,有益于培养职校全体学生的运动能力

传统的体育教学是以教师、课堂、教材为中心,学生跟着教师转,教师跟着教材转,教师教无兴趣,学生学无乐趣。为了更好地实施职校体育课程改革,适合现代职校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积极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和内容已成为现代职校体育教师教研的一项重要

工作。

差异化教学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的。突破性地把学生进行“分类”,也就是说,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都能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位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三、全员晋级体育活动竞赛有效推动职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因为人都有一种心理,当别人表现得比自己优越时,他心里不自觉地就会产生嫉妒和自卑的情绪,从而感到不快。

1.适时选择体育学习的项目,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1)看季节,选择适合职校学生的运动及运动量;

(2)看学生的心情,选择适合职校学生心情的项目;

(3)增加辅助设施,吸引学生的好奇心;

(4)设计趣味游戏迁移学生的兴趣;

(5)项目有新意,激起学生的好奇。

如,春天,气温不高,湿度大,有时出点太阳或下小雨,学生想运动,苦于没有特别爱好,于是在全校开展一种相对快速学会的运动——气排球教学。现在的职校生身材都不高,教学中把球网高度由2米降到1.8米,可以方便学生在气排球的接发球和扣球练习中,迁移学生兴趣,同时,把击球的次数不限制三次过网,只要球不着地,进攻有效。通过教师参与,球在两边来往的次数多了,学生渐渐感到有趣味,于是来了激情,越打越过瘾。

2.全员晋级体育活动给全体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加活动,在学校开展分年级、分级别学生气排球竞赛活动;通过宣传,可以把那些徘徊不定、可参加可不参加的学生在三个一(学生一吆喝,有基础学生一拉,班主任一督促)的带动下,很快加入气排球训练的行列;有部分学生就像停在稍有斜坡上又没有拉手刹的车,稍有外力就会向下“走”动。再加上分年级、分级别开赛,把不同水平分出A,B,C组,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人人有适合自己的位置,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以不同的学习目标,差异性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技巧,能够使他们在达到目标之后获得充分的自信,使每个级别的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体验。这种愉快的情绪,极大地优化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从而提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合作与交流的效率。

例如,我上的11级数控班变化就很大,原来上体育课,整队,清点人数,布置课的内容,一些学生以不同的理由要求见习,几分钟后,人就不见了;在学校布置气排球竞赛后,学生在还没有上课就早早来到操场,自发地练了起来,20多位学生几乎全部上阵,教师只要在各组之间巡回指导就可以了,效果很好。我校自2010年至2013年开展晋级体育活动以来,都很受欢迎,且效果显著;为有效体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氛围。笛卡儿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这也是国内外许多教育专家的共识。作为现代职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摸清学生的个性、需要、优势、弱势和已有的基础等,然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的措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四、全员晋级体育活动是差异化教学的体现,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要做到有效实施农村职校体育差异化教学,首先要把自己变成一个“侦察专家”,对学生要多方面看、走、问、想,运用排除法,把各种信息过滤一遍,最重要的留下来,然后再反复验证。这种“摸透心思术”在差异化教学中极为重要,是了解全体学生的唯一手法。

全员晋级体育活动提高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是一种差异教学法的体现,对不同的学生,按相关的影响因素,形成的层次,提出相應的目标和要求,施以不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都能从体育教学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其体现的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能满足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的投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竞赛运动项目为主,以新兴项目为辅助,吸引兴趣,不断提高竞赛项目教学不平,使职校学生进入社会后仍然能积极参与相关项目,从而具备了终身体育的能力。

参考文献:

华国栋.差异教学法.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04.

职校体育课 第7篇

一、对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的认识

学校体育是我国体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等职业学校的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体育与健康课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重要课程。

二、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

1.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具备某一职业需要的操作技术能力为目标, 而2000年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 (试行) 》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职业性特点研究略显不足。

2.根据纲要所编写的两个版本教材 (北方版、南方版) , 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以竞技运动为教学内容的模式没有改变, 体育课堂的教学内容是“清一色”的田径、球类、体操等竞技运动内容, 对中等职业学校的针对性不足。

3.教学评价体系带有随意性。由于原《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只模糊确定了考核内容、权重与方法, 给具体操作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 导致各学校在实施教学评价时出现较大的差异。

4.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研对职业教育相关特点的认识不足, 而且起步晚, 在深度和广度上拓展不够,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缺乏规划与实践。虽然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有着许多教育的共同点, 但职业教育毕竟有其自身的特点, 作为职校体育教学也应突出这一特点。如何针对职教特点组织体育教学就成为职校体育教研的重点;目前职业教育三年制与四年制并存, 社会实践时间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如何在弹性学制的背景下完成教学内容, 给广大职校体育教师留下严峻的课题。

5.器材、场地建设得不到充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学校在逐年减少, 场地、器材符合要求的学校不足一半, 这种情况既有大多数职业学校脱胎于薄弱高中的历史原因, 也有目前环境下对职业教育实际投入不足的现实情况。

三、抓住职校专业特点, 坚定信心, 推进课改

在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大纲 (征求意见稿) 中, 课程设计要求通过运动参与, 增强体能、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和职业素质等七个方面。比普教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多出了增强体能和职业素质两个方面, 这一区别提出了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选择的问题:如何在体育教育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职业所必须具有的就业能力和创新精神;如何挖掘拓展某些运动项目 (如健美操、体育舞蹈、街舞) 的内在潜力, 使其充分发挥迁移作用, 使之有利于提高某些专业 (如导游、文秘、客房服务) 学生的职业素质与形象;努力开发职业模块中的生存体育项目 (武术、定向越野等) , 以满足某些特殊专业 (如保安、户外活动导游) 学生体力和技能需要。这些新课标课程内容的变化真正为中职体育教改指明了方向。

1.分析有关校情

近几年, 昆明市职教集团抓住职教发展的大好机遇, 加大教改力度, 特别是构建了专业模块教学的课改框架, 使各学科的课改得以启动和推进, 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目前共有计算机、美容美发、旅游服务、园林花卉、广告设计等十几个专业。因此, 从体育与健康的角度挖掘与专业有关的课程资源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 更能体现职校特色。

根据学校的场地和器材设施, 许多课标上要求的教学目标无法完成。如何因地制宜, 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推进体育课改, 值得探索和努力。

2.课改中的有益探索

(1) 结合专业特点开发课程资源

随着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 体育与健康课在职校教育中的作用逐渐增强。学校对体育与健康课更加重视, 从课的要求、课外活动、教科研等方面就可以体现出来。遵循“基础文化课为学生专业发展服务”的原则, 对各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所需要的要素进行分析和筛选, 从而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 对课型进行重新设计, 对教法、学法进行改革。如:在课堂教学中, 为了使学生学以致用, 适应工作的需要, 我们对体育课程设置进行了适当改革。在第一学年中, 把提高健康意识, 发展身体素质, 提高基本活动能力, 适应生存环境和培养合作精神的运动项目作为主要教学内容。主要有健康知识专题、田径、体操和球类。

计算机专业:长时间伏案工作, 对脊椎肩周危害较大, 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劳损。需要通过一些针对性的体育锻炼, 才能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在体育教学中, 我们注意教会他们利用有限的场地做一些简单的工间操来缓解疲劳, 并在体育课中有意识地引入坐位体前屈练习, 有条件的还可通过游泳练习来提高脊椎及肩周部位的活动能力。积极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意识, 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园林花卉专业:该专业的学生大部分长期从事组培工作, 对体力和毅力的要求较高。在平时的教学中, 除了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外, 重点还需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 学会在枯燥的工作中调适自己。

幼儿艺术专业:针对他们今后工作的特点 (幼儿教育中的活动课大多是以游戏为主) , 在教学中, 我们尝试培养他们针对各年龄段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创编和组织, 取得了一定效果:一方面启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另一方面也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导游专业:在今后工作中对体质的要求很高, 还要具备对意外伤害的简单处理和一些饮食保健知识等等, 我们就有计划地加大体能训练, 开设一些有针对性的讲座。

美容美发专业:该专业的学生需要练习站姿、加强手臂力量、练习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为此, 美容美发专业将体育课作为主渠道, 在完成体育课的常规任务的同时, 利用队列训练进行站姿练习, 利用体能训练对学生进行手臂力量练习, 还引入手指操。

(2) 用大课程的观念, 将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有效实现课程目标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面对就业, 接受系统的体育教育的机会基本结束, 而通过结合专业的体育教学和体育课外活动, 特别是结合中职学校学生喜欢“酷文化”和乐于参加时尚运动, 教会学生部分体育文化娱乐的运动项目, 对中职学校学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 形成特长, 不仅有利于扩大交往, 丰富业余生活, 而且还能为其就业创造条件。我们尝试并取得成功的有:

轮滑:参加了2008年昆明国际旅游狂欢节, 作为昆明代表队进行表演。

街舞:成立了街舞社团, 相关媒体进行了报道。

体操:韵律操、礼仪操、手指操等。

武术:组建了武术队, 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

田径:组织田径队, 参加昆明市职业中专田径运动会, 取得了较好成绩。

纳入计划的还有: (1) 以篮球项目为主延伸开展班级篮球比赛、组队参加市“希望杯”篮球赛、花式篮球等。 (2) 踢毽、花式跳绳、体育游戏等。

(3) 整合教师资源, 既完成体育与健康课的目标, 又完成学校体育目标

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综合性, 所强调的是课程的多种内容、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 是以体育为主, 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仅靠体育教师要完成全部的课程目标是不现实的, 必须与其他教师 (舞蹈教师、心理咨询师、幼教教师、计算机教师、礼仪课教师等) 配合, 通过课程的管理、讲座等形式来完成。

论中职校体育课教学中的问题 第8篇

一、体育课教学中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成因分析

课堂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在课堂中发生的违反课堂教学秩序,甚至干扰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的有害行为。中职校学生的课堂问题行为大致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1)注意力不集中。(2)反抗行为:不遵守课堂纪律,在运动过程中故意不遵守课堂纪律。(3)攻击行为:上课时损坏器材、抢夺其他同学的器材,和其他同学发生争吵甚至会发生打架现象。(4)其他惰性心理性行为。(5)性格内向性行为。(6)学生体育认知能力差,进取动机差,意志品质薄弱。

在体育活动中,表现为意志薄弱,例如:在中长跑考核中,缺乏那种咬牙坚持跑完全程的坚忍不拔的毅力,明显的表现出怕苦怕累的惰性心理。

二、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1. 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教学中采用强而有力的思想教育措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启发他们自觉积极地进行练习,才能使学生学得紧张而有序,练得生动而活泼。

2. 挖掘新颖的体育教材内容。

在整个体育课教学的过程中,不同的教学内容所达到的德育教育效果也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下面几点:田径运动项目能成就学生吃苦耐劳、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的意志,在集体活动中的篮球、排球、足球等能提高学生遵守纪律和培养团结友爱的集体主义精神,同时能提高其机智灵敏的应变能力;一些体操或团体操项目,培养学生勇敢、沉着、机智、果断和自控能力。各种游戏能加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能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使其更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把这些教学内容贯穿在日常的教学中,显得教学不空洞。在体育、卫生基础知识教学中,设计能激发学生体质潜能的教育内容。通过体育比赛,对学生进行诚实、公正、积极进取的教育。针对不同的体育教学内容,教师如何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挖掘新颖的、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内容,是减少问题性行为的有效措施。

3. 加强体育课教学管理。

要建立体育教学课堂常规,要严密课堂的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物的习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组织而迅速地调动队伍,可以培养学生动作整齐、敏捷和遵守纪律,形成集体协同的习惯;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带头作用,用榜样的力量来强化全班学风的形成;在学生练习过程中倡导互助互学的学风,提倡认真观摩、获取别人的优点,并热情帮助其他同学,使其技术不断提高;在体育能力测试中,防止作弊行为发生,培养学生诚实务实的作风。

4. 事先预防,考虑周全。

研究学生,分析高中学生的年龄、性别特征,确定高中体育课堂的基本的行为标准。研究教材教法,认真备好课。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训练中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让所有学生都积极的行动起来。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训练时间和表现机会,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运动需求,给学生展示自我的空间,满足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同时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科学的安排好练习场地,不让班级间在练习间相互干扰。尤其是上器械课,我们更应该认真作好教学前的准备,特别是保护措施的实施与运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让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中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该增强自己在学生心中的威信。

三、体育课堂问题行为的解决方法

首先要在课堂中要多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好的榜样来控制问题行为。选择有效的方法,及时终止问题行为,可以采用爱心关注、语言暗示、行文示范、故意不管等方法,来遏制问题行为的发生。例如:在给高二学生上支撑跳跃课时,有个同学却偷偷在另一个横箱上自己做起练习来,于是就让这个学生来做动作演示示范,然后加以反面教育。指出这种在没有老师或同学的帮助下,不能擅自练习,防止出现意外情况,这不仅制止了问题行为的发生,也满足了这个同学的表现欲望,因而他非常愿意接受老师的批评。当然教师在采用终止问题行为方法的时候,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性别和个性差异等因素,如,对女生来说适宜采用爱心关注和语言暗示。

其次体育课堂问题行为需要多方合作。教师应主动和学生多交流与沟通,对问题行为的矫正,不仅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同时还需要延伸到课外。加强耐挫能力的训练是纠正体育课堂中的问题行为的有效方法。学生的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它在其他课堂上同样也会出现,需要我们所有老师共同关注。

对教师而言,随着社会各种潮流的冲击,学生的很多行为和思想是很前卫的,教师要做到与时俱进,对课堂中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和策略性,这就对我们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的全新挑战,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中职体育课教学中常常会出现某些不和谐因素——课堂问题行为。这种行为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身心健康, 会对学生的人格健全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 体育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引导措施, 最大程度的避免这些问题行为的产生, 使教学活动顺利的进行。

关键词:课堂问题行为,德育教育,成因,策略

参考文献

[1]季浏.体育与健康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12) .

[2]杜存锋, 孙莉.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2003, (11) .

职校体育课 第9篇

因此, 中职学校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将合作学习模式灵活地设计于课堂教学中, 让学生做自己课堂上的主人, 学会交流分享, 学会互相赏识和帮助, 学会团结协作, 锻炼和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下面以本人的一节幼师班《健美操队形创编》课为例来展示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一、课前准备

本人首先给学生布置“复习健美操队形创编理论知识”复习任务, 并设置“你能列举的健美操队形有哪些?”的问题, 要求学生按体育课要求分组, 各小组通过多种途径 (上网查资料、去图书馆查阅书籍等) 积累素材, 小组 (面谈、QQ群、微信) 讨论学习后, 选择列出小组学习最优成果, 以备上课时交流分享使用。

在学生自主收集资料的过程中, 每个学生的方法及思维角度会有不同, 所收集的资料也会不一样。各人将自己的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分享, 小组的资料量倍增。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选取资料中的精华部分, 作为课前预习成果呈现给其他组的同学及老师。这样, 通过课前的合作学习、集中交流等, 可以提高学生预习效率, 使其体会合作学习带来的“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的互补作用。

二、准备活动

做游戏“抱团成数”。内容为:每个学生为“五角钱”, 全班围成一个圆圈, 顺时针跑动, 听到老师报数后, 迅速找人抱团蹲下, 所抱团钱数加起来必须正好为老师报的数目, 失败的学生要模仿一个小动物。比如老师报“一块五”, 则三个学生迅速抱团。

在这个游戏中, 学生必须参与合作才能获得成功, 否则“出局”并进行个人表演。这种合作是没有固定对象的, 是随机的, 每个学生都是被需要的, 也是需要其他人的, 只有抢占合作的先机, 尽快和同伴们相互支持, 才会成功。在这一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切身体会愿意合作才能更快成功的道理, 让学生更乐于与人合作。

三、创编队形教学

小组合作, 探究如何用棋子模拟队形移动。

1.设问引导学生思考、合作探究。首先出示摆有呈两条平行线的棋子 (带吸铁石) 的展示板, 提问:“棋子如何移动才能形成圆形、三角形……?怎样移动才是捷径?”要求学生小组合作, 针对问题, 通过移动棋子进行讨论研究。听完学生合作研究的结果后, 本人进行总结评价, 并给出正确答案。

2.移动棋子, 观察连续队形的变化过程。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小组合作, 模拟研究4个规定队形的连续变化过程, 如果遇到困难, 各小组间可相互求助, 取长补短。

这一教学阶段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能力, 针对学习任务, 组内同学积极动脑, 分享智慧, 再通过各组间的成果交流分享, 互帮互助, 共同进步。在教学中, 学生们都能够踊跃地发言, 认真思索讨论, 共同合作探究。常常听到学生的激烈讨论:“错了错了, 这样绕路了, 我感觉这样比较好”“哇, 你们组的人太聪明了, 这个设计真完美”等等。听着学生的讨论, 看着学生们沉浸在气氛热烈的合作学习中, 本人发现学生们的课堂注意力更集中了, 学习兴趣更高了, 学习效果无疑也更好了。

四、实践已创编的队形

1.以健美操一节组合动作为例, 由本人示范讲解如何实践已创编的队形, 并设置两个8拍的学生体验变队形阶段, 将学生随机分组, 考查学生合作学习中必须用到的交际能力和组织能力。学生随机分组后, 因为突然脱离了原来熟悉的小组, 也没有组长组织了, 开始时新成员间会互相打量, 有很短时间的迟疑, 但很快学生便迈出交流的步伐, 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学习。在这一阶段, 学生中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较强的人很快凸显了出来, 成为小组的核心组织力量, 而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交际、组织等合作学习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2.实践上一阶段棋子模拟所形成的连续队形。学生利用已学健美操组合动作, 分小组合作完成队形变化, 教师引导、指导。完成后各小组听音乐演示, 教师观察队形的形成情况及流畅度并简评鼓励。

在这一阶段, 本人发现一些在设计队形等学习环节中不如其他同学的学生, 在本环节中, 对如何更好地转换健美操动作方向, 以及在移动中如何更协调更合理地进行距离改变等, 反而有着更好的想法和创造性。学生们通过合作的过程发现了每个人都有用武之地, 本人也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 并与别人合作, 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样才能更容易获得成功。

五、拓展练习

让学生自由发挥, 创编符合自己爱好或审美观的特色队形, 开拓学生思维,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发展个性的机会。

1.布置创编任务及要求。小组合作, 运用所学, 完成具有个性特色的队形创编。

2.创编好后分小组表演展示, 张扬个性。在这一过程中, 小组成员会进一步展示各自的特长和个性, 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贡献个人力量, 合作完成整套特色队形的创编。在学生表演完后, 本人引导学生:“各组都有自己的精彩之处和不足之处, 如果我们各组间再来个大合作, 取长补短, 是不是会形成更完美的健美操表演?”学生们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 同时他们也恍然大悟:合作的力量是巨大的, 通过努力学习, 加上良好的沟通合作, 一切皆有可能。

六、放松练习

结合幼师班学生的专业特点, 本人要求每次课两名学生一组创编放松动作, 在课堂上带领其他学生做放松练习。

幼师班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舞蹈功底, 合作编一些简单的放松练习动作, 对于他们大多数人来说不是难题。本人通过评价进一步激励学生, 如“这两位同学设计的放松动作优美, 放松效果很好, 其他同学是否有信心做得更棒呢?期待你们的展示”等, 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职校体育课 第10篇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中职校学生。

1.2 研究方法

(1) 问卷调查法。对中职校2008、2009、2010级上过体育课的1 650名同学进行调查, 共发出1 650份, 回收有效问名卷1 500份, 回收率为90.9%。

(2) 访谈法。与在体育课中受过损伤的学生进行访谈, 内容涉及受伤部位和原因。

(3)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的运动损伤资料。

2 结果与分析

2.1 损伤比率

表1中显示, 中职校各个年级在每年的体育课中学生运动损伤人数并没有显著的差异。但是访谈结果表明, 上课次数多的2008和2009级相对2010级的学生受伤的人数会相对更多一点。根据访问结果统计, 有61%的同学是因为在接近体育考核的后面几次课中受伤。其原因是课上学生在进行自我练习时运动强度相对平时上课的运动量强度更高, 而且很多同学都是在准备活动不足或没有做的情况下进行练习的;且在考核时有些同学想取得好成绩, 超越了自己平时练习的范围, 引起了损伤。

2.2 运动损伤部位

在体育课中, 由于练习的内容、强度、量度处理不和谐, 容易造成局部负荷较重, 据表2可见, 依损伤发生率的多少排列顺序为大腿、膝、踝、腕、臀部、踝、肩、小腿。

2.3 发生损伤的项目

由表3可以看出, 运动损伤比例较大的球类运动, 由于球类运动更多带有对抗性, 身体接触比较频繁, 受伤的几率也相应较大;田径、武术项目运动中肌肉的运动主要是以大肌肉群运动为主, 准备活动不足, 肌肉之间的黏滞性较高, 此时进行的大肌肉群运动, 比较容易拉伤。

2.4 运动损伤原因

造成运动损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为了解运动损伤的规律, 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根据表4对各种运动损伤原因进行分析:

(1) 准备活动不当。从图4可看出, 准备活动不当是造成运动损伤的最主要原因。如在武术课中准备活动不当, 大部分原因在于教师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过短或过长, 缺乏专项准备活动。而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学生不做准备活动或准备活动不当, 如在进行劈叉时容易造成肌肉、韧带拉伤。

据表5可见, 准备活动不足的类型占总比例的71.4%, 这也是中职校学生因准备活动不当, 而发生损伤的主要原因。通过访谈结果可知, 运动损伤大部分是发生在体育课接近考核的阶段。由于活动量相对平时上课的量更大, 活动更剧烈了, 但是准备活动并没有相应提高, 甚至有的没有做准备活动, 就直接进入练习, 因此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 技术动作错误。依表4可见, 学生技术动作不正确造成的运动损伤并列第2位占16.2%, 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 在教师教新动作时, 不认真, 动作要领不清晰。没掌握技术动作要领前盲目练习时, 由于技术动作不熟练、不协调、没按操作规程, 违反身体机能结构的特点和运动时的力学原理, 往往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 韧带扭伤和肘关节脱位等运动损伤。

(3) 身体素质差。在武术教学中, 所学的长拳和太极拳对学生的力量素质、灵敏素质要求相对较低。但是在学习武术的基本步行弓步、仆步和基本腿法正踢腿、外摆腿等方面都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柔韧性。而男同学的柔韧性相对女性较低, 所以时常也会发生肌肉拉伤、韧带拉伤等运动损伤。

(4) 意外受伤。体育课中的意外损伤主要有三种原因:一是在上课时学生之间相互嬉闹, 而无意中所造成碰伤或擦伤。如在器械课上相互嬉闹, 在无意中用器械碰伤对方, 造成运动损伤;二是在进行难度动作练习时, 过高地信任自己, 而轻易地进行动作练习, 并没有全力以赴而致使运动损伤。

(5) 反复受伤。从表4看, 反复受伤排在运动损伤的第6位, 占总比例的9.3%, 经常从事各种强度和对抗性较高的运动, 容易产生疲劳引发各种运动损伤。据表6数据统计, 有60.7%的学生在发生运动损伤后并没有立刻就医治疗。有的同学在运动中损伤后, 自我感觉不严重, 仍然进行体育运动。而有的同学即使在伤后立即停止运动, 但是在觉得病情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也不会去医院检查。有80%的同学在伤病并没有痊愈的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 从而使受伤部位较为脆弱。

(6) 缺乏自我保护意识。表4可见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占运动损伤原因发生率的13.9%。由于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 缺乏判断力与控制, 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倒。如做大跃步前穿, 落地缓冲时两脚应屈膝下落, 不要两脚直立下落。

(7) 场地器材。据图表4看可见, 因场地器材原因而造成的运动损伤占总比率的14.8%。由于中职校体育课是大班教学, 经常看到同学在地板上进行练习, 有时会因地板滑导致摔倒, 有时是因为器械的损坏, 而无意中伤到自己或他人, 从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8) 运动损伤与季节的关系。调查统计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损伤人次是不一样的。损伤和季节的变化存在者着一定的关系, 可以初步得出这样一条规律, 即春季刚开学天气比较寒冷时, 比较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占全部损伤人次的57.8%;夏季损伤人较少, 为42.2%。从运动生理学角度分析原因, 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能够引起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机能变化。运动最适合的活动温度一般在20℃左右, 在春季刚到的时候天气还比较寒冷, 冷时中枢神经系统的反应能力就会下降, 兴奋性低, 温度过低人体手脚关节和肌肉的黏滞性增高, 关节、肌肉间收缩的速度和力量都会下降;肌腱韧带筋膜组织的弹性减弱, 收缩的速度和力量也都会有所下降;内脏器宫的惰性增大, 即使在活动中也不太容易使身体发热, 较难克服生理惰性。所以在天气寒冷的季节进行剧烈运动很容易引起运动损伤。而夏季由于气温的变化和人体生理变化相对少一些, 相应的损伤也就低一些。但是人体机能代谢旺盛, 消耗量大, 容易疲劳而使机体各器官功能下降, 不注意也容易造成动损伤。

3 对策与建议

3.1 合理地安排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 不仅具有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提高身体温度, 减少肌肉和韧带之间的黏滞性, 而且能有效地防止运动损伤的发生。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主要可以分为一般性准备活动和专项性准备活动。

一般性准备活动可分三步进行:首先是慢跑, 提高体温;其次做上、下肢及躯干部位的运动, 促进肌肉和韧带的拉伸;最后做关节的旋转活动, 以扩大其活动范围。

专项性准备活动的内容一般根据项目的特征进行练习, 练习时严格遵循一定的原则, 先易后难、由慢到快、由简单到复杂的动作, 如此循序渐进地进行, 使身体逐渐适应练习的频率, 使速度由慢逐步加快, 难度不断增加。

按照一般教学而言。准备活动的时间大约在10—20分钟左右, 但准备活动的时间还随所处的季节、天气不同而要进行适当调整, 如冬天在寒冷的天气中进行运动, 准备活动要适当地延长, 以便减少肌肉拉伤和关节扭伤的几率。而且每次上课之前应根据学生的运动情况, 对准备活动的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3.2 教师加强指导

中职学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应加强动作技术要领的讲解和示范。提高某些方面的专项身体素质。教师在进行新教材教学时, 必要时把该动作的易犯错误和改正措施告诉学生, 以避免学生因对动作的不了解, 造成技术上的错误而受伤。例如:在做剑腕花时, 要以腕关节的灵活转动带动剑, 而不要把腕关节锁得死死的, 这样容易造成腕三角软骨盘损伤。并且在课上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正确控制运动的强度, 不能把运动量集中在某块大肌肉群, 这样很容易造成局部受伤。

3.3 注重身体全面训练和易伤部位的训练

重视中职校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 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也是预防损伤的一个重要途径。要防止片面追求身体某一部分机能的提高而忽视另一部分素质的发展。在平时的运动中, 要用科学的方法, 促进身体练习与技术练习的全面发展, 促进身体与各项素质全面协调发展。同时还要加强易伤部位和相对薄弱部位的练习, 并提高机能抗损伤能力。

3.4 注意发现并及时处理中职校学生课上的异常反映

在中职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要管理好课堂的纪律, 以避免出现戏闹现象而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并且还要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异常的现象, 及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如在体育课中有些同学由于对身体的认识不足或不善言语表达等因素, 有时身体不适也不知如何告诉老师, 教师不留心观察往往就容易发生事故。所以在体育课的课前、课中、课后, 教师都应留心注意他们是否有身体不适的异常表现, 以便早发现、早处理, 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3.5 合理进行伤后的康复练习, 加强运动后的疲劳恢复措施

中职校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伤病情,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带伤运动或安排随堂见习, 防止老伤复发或加重伤情, 并指导有关学生其进行康复运动, 促进损伤的愈合。学生大运动量练习后, 可安排同学间相互按摩, 放松机体, 如条件许可可加强其他他消除疲劳、恢复体力措施。这是预防运动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3.6 加强保护和自我保护

保护和自我保护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手段。练习中有效的保护和帮助可以增强中职校学生的自信心,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意外事故的发生。尤其学生在学习新动作时, 缺乏判断力与控制, 容易发生技术动作上的错误或失手跌倒。应加强自我保护, 学生在完成难度动作时要学会自我保护的方法。如从高处落地时必须双腿屈膝并拢。快摔倒时要低头、屈肘团身, 以肩着地并顺势翻滚, 不要直臂撑地等。因此, 教师应将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方法传授给学生, 并应加强学生保护与自我保护的意识。

3.7 要善于学习, 钻研教材, 认真备课

中职校体育教师在制订教学计划时, 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调整, 认真研究教材。充分估计哪些动作不容易掌握和哪些技术动作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做到心中有数, 事先采取预防措施。在教学方法、组织管理上要科学合理;教学内容要合理, 要遵循由易至难、由简到繁的原则, 安排合理的运动负荷及练习密度, 区别对待, 因材施教。特别是在分组教学时, 都要有安全措施的落实。

3.8 加强医务监督, 完善运动场地和器材

中职校医生应加强医务监督, 建立和健全自我监督机制。做到校医、教师、学生三者相互配合, 相互支持, 共同做好运动损伤的预防工作。同时, 对运动场地和场地器械要进行定期检查, 严格实施场地、设备卫生监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最大限度地防止发生损伤事故。

参考文献

[1]王晓莉.体育与健康[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8.

[2]姚鸿恩.体育保健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

[3]胡涛.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再认识[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7) .

[4]安民, 钱良.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 (3) .

[5]杨旭东, 陈振民.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 2008, (3) .

[6]周怀球.体育专业学生运动损伤与运动场景的关系[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3, (2) .

[7]汪涛.体育课学生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网络科技时代, 2007, (24) .

[8]费玉芝.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应注重职业特征[J].体育教学, 2006, (2) .

[9]沈涛.学校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10, (32) .

职校体育课 第11篇

关键词:中职校;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原因;对策

近年来,学生在体育教学或课外体育活动、运动训练、体育竞赛中发生意外伤害的情况时有发生。中职校学生由于学习负担比普通中学要低得多,他们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体育运动和活动,因而面临的意外伤害风险相对更高。中职校体育教师为了保证学生安全不敢进行相关体育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学校为了避免学生发生意外伤害,甚至鼓励体育教师将体育锻炼的时间、强度和内容简化缩水,大幅降低体育活动的难度,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一定程度上直接造成学生体质的持续下降。虽然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对学生在校期间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处理作出了具体规范,但由于中职校未能建立起一套科学安全的体育教学制度,对体育安全缺乏相应的研究,

不知道如何防范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造成了对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极度恐惧,中职校体育教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分析

体育伤害事故的发生从表面上看往往是偶然和始料不及的,但现代安全理论认为:任何事故的发生根源都不是单一的,而是相关联的多种因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按照某种方式和顺序在某个时空点结合的产物。

(一)人为失误

体育教师对学生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的危险性缺乏预见,或者对可能出现的危险未能进行及时有效的警告,学生对危险性的认识不足,体育运动时缺乏必要的保护,事故发生后没有得到及时的救助等等,往往是体育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比如跳高、跳远时的扭伤摔伤,铅球、标枪投掷过程中的意外伤人,学生大运动量长跑昏倒后未及时救治导致猝死等等。

(二)场地缺陷与器材故障

有的学校受办学规模和经费的限制,体育场地狭小简陋、不独立,不符合规格或布局不合理,体育设施陈旧、年久失修,因教师意识、管理制度、学校经费等各种因素对体育器械缺乏必要的保养和维护,场地缺陷和器材故障是导致学校体育伤害事故发生的又一重要原因。比如跑道的高低不平,篮球架的突然断裂和倒

塌等。

其实,所有“人的失误”和“物的故障”归根结底都可以歸结为管理上的不到位,尽管体育意外伤害可能在某一瞬间突然发生,实质上却是一个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的连锁事件,如果采用适当的对策,去掉这条“事件链”中的任一连接点,就能够切断这条“事件链”,从而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

二、保证体育教学安全的策略

(一)学生策略

1.树立危险观

体育运动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学生应牢固树立体育运动危险观,运动前要做充分的准备活动;平时多注意积累体育安全知识,对体育活动过程中危险环节和区域要有一定认识;发生意外危险时要能合理应对。

2.加强纪律性

纪律是安全的重要保证,学生要遵守体育课堂纪律和要求,不追逐打闹,不做与教师指定的项目无关的事;严格按照体育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关动作和程序,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

3.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学生应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在平衡性、对抗性体育运动中能作好自我保护;身体不舒服时能与教师及时沟通,出现意外伤害时及时获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二)教师策略

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学习,严禁体罚学生;要加强自身业务学习,传授学生正确的技能动作要领;要注意提高多方面的能力来防范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提高管理学生能力

体育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加强学生上课纪律,消除学生运动过程中的心理障碍,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品质,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发生伤害时的自我救助能力。

2.提高危险预警能力

体育教师应具备足够的体育安全知识,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及时预见体育活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种危险,并在课前和课上向学生提出强调和警示,提高所有同学的体育学习安全意识,动作要领讲解示范到位,并做好具体的保护措施。

3.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体育教师应具有足够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学习事故急救知识,掌握急救方法,合理处理各种意外事件和危险情况,有效减轻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危害程度。

(三)学校策略

1.加大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宣传

中职校要强化对体育教学安全的宣传,可以通过举办体育安全知识讲座、体育安全事故演习等对学生的基本保护技能进行培训,提高学生自我保护和互助的能力;学校应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从侧面强化学生的体育安全意识。

2.完善场地器材设施

中职校要完善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置,及时更新不能发挥正常使用功能的器材;对体育场地和器材作定期检视和保养维护,及时查找容易导致体育安全事故的隐患,消灭滋生意外伤害的温床。

3.健全落实体育安全制度建设

中职校要不断健全体育安全制度,从管理上下工夫,扎实推进各项制度的落实执行。要建立体育设施定期巡视和保养维护制度,从环境、物质方面消除伤害事故发生的源头;要规范体育教师上课程序,尤其是要做好运动前准备活动,抓实课前和课上体育教师对学生从事项目潜在危险性的提前告知警示,确保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学校要建立和健全体育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确保事发时能合理应对。

中职校要从培养合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教育目标出发,扎实开展体育教学和活动,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宣泄情绪和释放体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运动技能和体质;另一方面还能培养学生将来从事职业所需的意志品质、合作与竞争能力等;只要抓住人和物两个源头,从强化管理上下工夫,实施有效的策略,就一定能有效防止体育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张景林,林柏泉.安全学原理[M].北京:中国社会保障出版社,2009:102,104.

[2]胡一本.事故预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86,188.

[3]罗洪阳.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体育教学安全认知现状及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3).

培养职校生体育锻炼习惯利于成才 第12篇

一、高度重视营造氛围

职业院校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而强健的体魄是高素质人才所必需的。通过职业院校体育课如何造就出身心健康,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要从学校领导、老师、学生思想上高度重视, 结合学校体育活动实际进行校园体育文化系列讲座, 组织成立武术社、篮球社、跆拳道社等体育社团, 由体育老师担任辅导教师, 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认知, 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锻炼的投入。其次还要在校园中加强营造体育锻炼的良好氛围。比如像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 于是清华大学的操场上就有了“每天锻炼一小时, 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标语, 在此激励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清华园里体育活动十分活跃, 一到每天下午四点半, 师生们参加锻炼成为校园一景。同时作为各级宣传部门, 如学院的广播站, 教室的黑板报、学校的宣传栏都要起到相应的作用。大力表扬校园内的“体育名人”, 为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体育锻炼观。

二、着眼课堂改进方法

体育课是体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主要使学生掌握体育与保健基础知识, 基本技术、技能, 实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经对学生调查表明, 多数学生还是十分喜欢上体育课的, 但是学生们并不喜欢简单统一、呆板无趣的传统体育课教育形式和方法。因此必须立足体育课这个体育锻炼的主阵地, 改进教学方法吸引学生投身体育锻炼。体育教师应利用体育课有效的时间, 一方面要向学生传授体育锻炼的基本知识, 也可以介绍国内外体育界的名人趣事, 营造一个热烈、轻松而富有秩序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真正理解体育课对学生对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帮助作用。针对个别学生的成见, 要用实际的人体医学知识说明, 体育锻炼能够消除因长期学习造成的大脑疲劳, 是提高学习效率, 缓解学习产生的压力, 调节学生心理的有效方法与途径。另一方面要开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体育教学形式活跃课堂, 把体育游戏、体育舞蹈、韵律操等融入体育课, 多引进现在社会中流行的体育元素和时尚形式, 让学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 如近期流行全球的骑马舞, 就完全可以引入体育课堂, 师生共舞。同时还要多与学生沟通, 对于一些体育差生, 不要求他们要达到什么过高标准, 或是赶上或超过其他同学, 而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的超越, 只要他们有一点一滴的些许进步, 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三、因材施教培养习惯

职业院校体育教学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 比如工科院校对学生身体耐力要求较高, 水利院校学生有游泳教学的需求, 电力院校要求学生有攀爬技巧, 地质矿业院校对学生身体也有特殊要求等。因此要从职业教育的专业特性和就业方向出发, 根据职业院校学生不同培养目标为基本点, 顾及职校生的年龄大小特点, 通过一些具有自己学校专业特色的体育活动, 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促进学生对本专业技能的学习和掌握, 满足不同专业、工种对学生身体条件提出的特殊要求。例如机加工专业, 它对学生的身体的要求侧重于上肢和腰部的力量, 那么就要安排一些相应发展上肢和腰部的项目练习, 使学生在操作机床时能适应岗位。又如在焊工专业体育教学中创新编排了“焊工操”, 根据焊工专业的专业性质, 根据学生身体要求编成的这套体操, 有效地缓解了专业实习给学生身体带来的损伤, 并且通过锻炼, 使学生具备了更适合专业需求的身体力量。在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中, 就应该结合今后的工作性质开设健美操等课程。而烹饪专业的学生结合就业环境, 就要加强上肢及手部力量的锻炼和提高。

四、引导强化养成习惯

职校生有着“读书不勤爱活动”的特点,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学生都有好动好跑的天性, 动手能力强, 好奇心强, 但缺乏毅力和持久性。因此在实施体育锻炼习惯培养中, 要针对职业院校学生特点, 善于引导不断强化, 使之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学校应采取多种方式鼓励学生, 积极参与到学校系部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借此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我校各系部的早操, 都是由值班辅导员亲自检查记录督促。春季还安排有专门的达标运动会, 秋季有田径运动会, 冬季有绳类专项运动会、阳光长跑活动, 系部之间有传统篮球赛足球赛, 各系部组织有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比赛等活动。各系部还以班级系部为单位组织有“拓展训练”“快乐大本营”等课外体育活动。引导强化并不是不相信学生的自觉性, 而是根据职校生自身的智力特点和自制力基础, 有步骤有计划地帮助学生, 开展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需要经过21天的重复。长期的体育教学实践探索使我们得知, 学生在学校期间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一旦形成, 就具有很强的惯性, 像风车一样不停转动, 不仅使学生在学校期间勤于锻炼身体, 也为学生就业后的工作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真正做到受益终身。

上一篇:健康使用调味品下一篇:基地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