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边沟范文

2024-07-23

混凝土边沟范文(精选4篇)

混凝土边沟 第1篇

关键词:路堑边沟,钢筋混凝土暗排圆管,圆管预制,悬辊成型,蒸汽养护

在高速公路施工中, 挖方段一般采用矩形暗排的方式, 为方便工厂化生产, 提高暗排的施工速度, 某高速公路对汇水面积较小的挖方段暗排采用安装预制圆管的方式进行排水工程设计, 全线路基暗排边沟圆管共计两万余延米, 由该高速公路某合同段负责预制, 计划工期4个月。

1 工法特点

圆管预制采用悬辊成型的方式, 钢筋骨架采用自动滚焊成型的方式, 安装采用人工配合汽车吊的方式, 大部分工序实现机械化批量生产, 施工速度大幅提高, 避免了混凝土矩形暗排浇筑线型差、施工期长的缺点, 技术先进, 施工效果明显, 经过工程实践总结, 形成该施工工法。

2 适用范围

对于挖方段汇水面积较小的路段采用Φ60cm圆管, 对于挖方段汇水面积较大的采用Φ70cm圆管。

3 材料与设备

3.1 材料

(1) 水泥

本工程采用某水泥厂生产的P.042.5级水泥, 符合国家标准GB/T 175-1999的有关规定。采用汽车运输到工地。每批水泥进场时, 必须有出厂的试验报告单等证明文件, 并在中心试验室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的规定进行复试, 检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批准, 待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不合格的水泥坚决不许使用。袋装水泥进场按不同种类分别入库码堆存放, 地板高出地面300mm, 并设防潮隔离层, 防止水泥受潮。

(2) 粗骨料

粗骨料级配合理, 质地坚硬, 干净无杂物, 其强度、规格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

(3) 细骨料

细骨料采用级配良好, 质地坚硬, 颗粒清洁、无杂物的砂。各项技术指标应满足《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本工程采用寇河砂场生产的砂, 采用汽车运到工地。

(4) 水

混凝土拌和及养生等用水为饮用水。

(5) 其他材料

本工程使用的其他材料, 如木材、模板、型钢、电焊条等材料均满足国家有关标准要求, 本着就近的原则采购供应。

3.2 机械设备

4 施工工艺及操作要点

暗排圆管预制是采用悬辊机和全自动钢筋滚焊机来实现自动化、机械化批量生产。

4.1 工艺流程

主要有施工准备、原材料进厂检验、钢筋笼滚焊成型、钢筋笼入模、模板安装、浇注混凝土、悬辊成型、蒸汽养生、脱模、修补与后期养护、渗沟施工、圆管运输、平整基底、吊车安装、圆管底回填碎石、顶部回填土成型等工序。

4.2 操作要点

4.2.1 钢筋加工及安装

(1) 钢筋骨架采用全自动钢筋滚焊机成型或手工绑扎成型, 钢筋骨架的环向钢筋间距120mm, 纵向钢筋根数不得少于12根。两端部环向钢筋应各密缠1~2环。钢筋骨架加焊保护层定位钢筋, 分别在骨架的两端和中间设置。

(2) 钢筋骨架要有足够的刚度, 接点牢固, 不松散、不塌、不倾斜, 无明显的扭曲变形和大小头现象, 在运输骨架、装模及成型过程中, 能保持其整体性。

(3) 手工绑扎钢筋骨架时, 应在专用成型机架上进行。纵向钢筋应预先调直, 定长切断;环向钢筋不应有扭曲, 并应配制一定环数的斜向钢筋。所有环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交叉点均应绑扎固定, 沿纵向钢筋长度排列的绑扣应呈正反向交叉形式。所有交叉点均应焊接牢固, 邻近接点不应有两个以上的交叉点漏焊或脱焊。整个钢筋骨架漏、脱焊点数量不大于总交叉点的3%, 且全部采用手工绑扎补齐。焊接钢筋骨架不应有明显的纵向钢筋倾斜或环向钢筋在接点处出现折角的现象。纵向钢筋端头露出环向钢筋长度不应大于15mm。

4.2.2 模板组装

组装后的管模两端口及合缝应无明显间隙, 各部分之间连接的紧固件应牢固可靠, 见图2。管模内壁应清理干净, 剔除残存的水泥浆渣。管模内壁及挡圈、底板均应涂上脱模剂。其基本要求为不粘接和污染管壁, 成膜性好, 易涂刷, 与钢模附着力强。钢筋骨架装入管模前应保证其规格尺寸正确, 保护层间隙均匀准确, 在组装后的管模内钢筋骨架一般应不松动。同一套管模各部件宜编号, 定位组装。

4.2.3 混凝土浇注、悬辊成型

4.2.3.1 混凝土配制、拌和、运输及浇注

(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混凝土配合比已通过设计和试验选定。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 制成的混凝土符合强度、耐久性 (抗冻、抗渗、抗侵蚀) 等质量要求。在拌和过程中注意混凝土的稠度, 控制水灰比, 随时检查混凝土坍落度, 若出现异常情况立即查明原因予以纠正。混凝土在使用过程中, 应根据混凝土质量的动态信息, 及时进行调整。为保证混凝土质量和材料供应, 选用5个备用配合比报批, 防止因材料质量下降或供应量不足影响现场进度。

(2) 混凝土的拌制

①拌制混凝土配料时, 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 雨天施工应增加测定次数, 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 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

②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 施工中不少于1.5min, 混凝土拌和物应拌和均匀, 颜色一致, 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③混凝土搅拌完毕后, 应在搅拌地点和浇注地点分别取样检测坍落度, 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 在检测坍落度时, 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4.2.3.2 悬辊成型

悬辊制管机架应有足够的刚度, 在制管过程中不得有明显的颤动。在门架关闭状态下, 辊轴每延长米高差应小于1mm。辊轴满足在0~300r/min之间无级调速。辊轴外径与管内径之比为1∶3~1∶5。在管模净空允许的情况下应采用送料机输料。要求输料机行走平稳, 皮带速度均匀, 输料量应保证在2~3次往返后将料添足。添料量应控制在压实后混凝土比挡圈超厚3~5mm为宜。净辊时间一般为1~4min。

4.2.4 蒸汽养护

(1) 养护前, 应对成型后的管壁、端口外观质量进行检查, 发现缺陷应立即修整。

(2) 蒸汽养护采用高效、节能的养护设施, 应设置单独的蒸汽调节阀门和测温元件, 温度可在100℃以下任意调整。

(3) 养护分成常温、升温、恒温、降温4个阶段。

常温:管子成型后在常温下放置1~2h。

升温:每小时升温不大于25℃, 时间延续2~4h。

恒温:相对湿度不低于90%。怛温时间因蒸养设施效率、水泥品种、掺混凝土外加剂情况、管壁厚度而异, 应以保证脱模强度为准, 一般不少于3h。

降温:控制脱模前管子与环境之间温差不大于30℃, 自然降温时间一般不少于1h。

(4) 在养护过程中, 每小时至少测定温度一次, 并根据测温结果调整蒸汽量, 保证蒸汽养生室内的温度。

4.2.5 脱模、修补与后期养护

(1) 蒸汽养护结束, 确认管体混凝土已达到规定的脱模强度后方可脱模。脱模强度的确定以管子在脱模中不会发生结构和外观损坏, 并满足吊运强度要求为准。

(2) 脱模过程中, 应采取防护措施和正确的卸模操作及吊运方式, 防止管体结构和外观损伤。

(3) 脱模后的管子若存在外观缺陷在允许修补范围内, 应采取有效方法进行修补。修补材料应与混凝土颜色接近, 其强度不低于管体混凝土的强度。

(4) 后期养护当气温在10℃以上时, 宜洒水养护至管体混凝土达到出厂强度。

5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5.1 质量检验控制措施

(1) 所有材料试验与检验必须按国家和交通部颁发的有关工程试验规范和规定实施, 遵守招标文件中有关条款和有关施工规范的要求, 做好本工程的材料试验与检验。

(2) 工程材料试验与检验必须按建设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规定委托有试验资质的单位进行。

(3) 必须按招标文件的有关规定对整个工程中的全部建筑材料, 如:粗骨料、水泥、掺和料、钢筋进行取样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批, 拒绝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进场。用于本工程的所有建筑材料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质量规定, 并具有材质证明和合格证件。无材质证明的材料, 必须在监理工程师的监督下补做材质试验, 递交材质试验结果,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使用。

(4) 施工所使用的各种计量检测仪器、设备定期进行检查和鉴定, 确保计量、试验、检测等器具的精度和准确度。

(5) 对所有影响工程质量的工程建筑材料负全面责任。对各种材料、器材、设备按规范进行检查, 拒绝不符合要求的材料、器材、设备用于工程。

(6) 加强工程试验, 建立台帐和施工记录, 优选工程施工配合比, 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

(7) 按照现行有关规范的规定, 对混凝土浇注进行取样试验, 并将试验结果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查。焊接材料试验严格按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

5.2 工程材料、试验质量控制

(1) 加强施工技术管理, 严格执行以总工程师为首的技术责任制, 使施工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

(2) 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设计图纸施工,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 严格掌握施工技术标准、质量检查及验收标准。

(3) 每道工序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 向施工人员明确工序操作规程、质量要求和标准。严把工序质量关, 上道工序未经验收合格不得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4) 严格执行工程监理制度:作业队自检、经理部复检合格后即通知监理工程师检查, 隐蔽工程必须经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再隐蔽。

(5) 施工除严格按照设计和有关施工技术规范、验标等规定办理外, 还必须遵照招标文件有关要求施工。

(6) 严格执行技术人员现场值班制度, 及时解决施工中发生的技术问题。

高速公路边沟设计研究 第2篇

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 由于边沟的设计、施工较为简单, 往往容易被忽视, 边沟形式的选择, 断面尺寸的确定通常存在着“传统化”和“标准化”。

随社会经济和公路事业的发展, 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边沟形式与路容景观、公路建设投资与社会效益之间的协调与关系促使工程技术人员对边沟形式以及有效断面尺寸作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在对边沟设计进行合理性分析基础上, 选取实际工程的的典型路段进行边沟水力计算, 作定量分析, 从而对边沟形式和断面尺寸的选择提出合理的依据与方法。

2 边沟设计合理性分析

2.1 高速公路边沟断面形式选择的不合理性

目前高速公路边沟形式、断面尺寸的选择, 存在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

⑴由于边沟设计、施工简单, 排水明确, 未加予重视, 存在“传统化”、“通用化”及“标准化”的现象;

⑵形式单一 (矩形、梯形) , 未结合公路等级、沿途条件、路容景观等进行综合性分析[2];

⑶重视了整齐平顺的边沟有利于路容景观和排水效果的作用, 但忽视了“明沟效应”, 给行车安全带来隐患[2,3];

⑷未考虑地区差异, 缺乏对地理条件、降雨量、地质、边坡型式、路线指标等设计因素与边沟关系的综合分析和研究, 从而使边沟形式大小单一;

⑸边沟断面尺寸普遍偏大, 未作定量分析计算。

⑹仅从工程使用角度进行边沟排水设计, 没有将排水、环境美化、景观等进行综合考虑[4]。

这些不合理性影响了高速公路的整体美观性以及给工程造成了很大的浪费。

2.2 高速公路边沟断面形式的选择

2.2.1 边沟形式比选

边沟形式多样, 且各有优缺点, 在形式比选中, 须从设计、施工条件、适用范围, 工程造价等几方面综合考虑。在工程实践中应结合公路等级、防护形式、路容景观等要求综合分析, 根据路段实际情况合理选择边沟断面形式, 发挥边沟排水主要功能的同时, 体现其辅助作用, 以达“一物多能”, “一物多用”的目的。

边沟按分类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不同的类别, 且各有适用条件。近年来, 为了避免“明沟效应”, 且能增加路容景观, 有效利用边沟空间, 方便高等级公路, 特别是山岭区高速公路运营故障车辆停靠安全, 除了传统的矩形、梯形边沟外, 新发展的边沟形式有盖板边沟、暗埋式边沟、生态浅碟型边沟等, 以适应和满足公路安全、景观等发展的需要[2,3]。

传统矩形、梯形边沟优点是过水断面大, 流量大, 排水能力强;缺点是占地最多, 圬工量较大, 景观效果差, 土路肩需设防撞栏, 以防治失控车辆陷入沟中。

带盖板矩形边沟优点是排水顺捷;土路肩可不设防撞栏, 能使失控车辆安全逾越;可兼做碎落台, 减少开挖和征地, 边坡落物对排水影响不大。缺点是景观效果稍差, 型式单调, 整体协调效果不好;圬工量较大。

暗埋式矩形边沟优点是边沟外形美观, 与地形协调效果好, 宽展、平缓的边沟给人以开阔感, 可减轻驾驶人的紧张心理;排水能力较好;土路肩可不设防撞栏, 能使失控车辆安全逾越;可兼做碎落台, 边坡落物对排水影响不大。缺点是施工工艺复杂, 造价较高;后期养护工作量较大, 且较困难。

生态浅碟型边沟的优点是沟内植草, 景观效果好;施工方便, 造价低;能使失控车辆安全逾越;平缓的边沟可兼碎落台用, 减少开挖和征地。但缺点是排水能力差, 边坡落物会影响排水能力, 不适合于汇水面积较大、排水距离较长的路段。

2.2.2 高速公路边沟断面形式选择的几点建议

⑴从拟建生态公路、增强路容景观、加大公路绿化率角度出发, 高速公路汇水面积较小、排水距离较短的路段以及隧道进出口、停车区等边缘, 可采用浅碟型生态边沟 (土沟+隔渗层+草皮) 或暗埋式边沟等, 但应加强养护, 草皮修剪, 并制定配套的养护章程;

⑵对于计算行车速度≥60km/h的高速公路, 为避免“明沟效应”, 建议采用隐藏式边沟, 如盖板边沟、暗埋式边沟等;

⑶而对于在降雨量大的地区, 边沟流量大, 过水断面相应较大时, 可采用传统矩形、梯形边沟, 但需设防撞栏, 以防治失控车辆陷入沟中。

总之, 高速公路边沟断面形式的选择, 应在考虑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综合分析, 合理选择, 以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或运营安全。

2.3 边沟断面尺寸的确定

在边沟设计过程中, 应注意以下几方面:在确定了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等设计参数后, 边沟的几何断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应满足设计参数的要求, 不能产生冲刷和淤积。边沟长度宜短不宜长, 以使水流不过于汇集, 做到及时疏散, 就近分流[4]。

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018-97) 以及相关的水文水力计算, 建议高等级公路边沟断面可适当减小, 按边沟的容许流量, 清淤养护的最小空间要求控制, 合理采用边沟断面尺寸, 以节省工程投资[5]。

边沟断面尺寸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⑴根据道路等级、沿线气候条件、自然环境, 特别是植被现状、水土流失情况等, 拟定总体思路和原则;

⑵详细调查落实沿途历年的降雨强度和历时、坡面坡度以及路线平纵线形、路基断面形式等, 为设计计算提供详尽客观的计算参数;

⑶查询各种断面的容许流量、流速、冲刷以及淤积资料, 以确保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⑷综合考虑施工运营中的各种不利因素, 以及路床地下水状况, 在充分考虑各种不利因素的情况下, 适当留有余地。

3 边沟水力计算过程分析

现按照《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的规定, 通过计算设计径流量反算各种边沟的最大排水距离 (即出水口距离) , 为确定边沟型式的选取提供参考。

以广东某高速公路工程为实例, 该公路路基为整体式路基, 路基宽度24.5m, 选用沥青砼路面, 路面和路肩 (半幅) 横向排水的宽度为11.25m, 路面横坡为2%, 路线最小纵坡为3‰, 拟采用的边沟型式为浅碟型生态边沟和带盖板矩形边沟。下面以浅碟型生态边沟为例 (见图2) , 分析边沟水力计算的过程。

⑴降雨历时:降雨历时取设计控制点的汇流历时, 其值为汇水区最远点到边沟出水口处的坡面汇流历时与沟内的沟管汇流历时之和[1]。现假设降雨历时为5min。

⑵边沟内平均流速计算:浅碟型生态边沟的过水能力按浅三角形过水断面计算,

边沟过水断面面积A=0.5×0.24×2.2=0.264m2

边沟水力半径:

当边沟纵坡为0.3%时, 沟内平均流速为:v=n-1R2/3I1/2=0.05-10.182/30.0031/2=0.35m/s (n为沟壁粗糙系数;I为水力坡度, 可选取沟底纵坡) 。

⑶汇水面积和平均径流系数:设出水口间距为l, 两个出水口之间的汇水面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路面范围的汇水面积F1=11.25×l, 沥青路面径流系数取Ψ1=0.95;另外一部分为路堑坡面的汇水面积F2= (8×1.5+2.6+1.5) ×l=16.1×l (8为第一级边坡高度, 1.5为第一级边坡坡率, 2.6为碎落台和边沟的宽度, 1.5为平台截水沟范围外平台宽度) , 边坡坡面径流系数取Ψ2=0.65。那么, 总的汇水面积F以及平均径流系数Ψ为:

总的汇水面积为F=27.35×l×10-6km2

平均径流系数为:

⑷设计重现期及降雨强度: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的规定, 高速公路路界内坡面排水设计重现期为15年。

按公路所在地区, 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5年设计重现期10min降雨历时的降雨强度为q5, 10=2.8mm/min, 15年设计重现期时的重现期转换系数为cp=1.27, 60min降雨强度转换系数为c60=0.5, 5min降雨历时转换系数为c5=1.25。因此, 暴雨强度为:

⑸沟底纵坡为0.3%时的最大排水距离计算:根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 设计径流量为:

当路线纵坡为3‰时, 边沟的泄水能力为

边沟泄水能力必须大于其设计径流量, 即Qc>Q

那么, 当路线纵坡为3‰时, 矩形边沟最长排水距离l (出水口最大间距) 为:

⑹检验汇流历时假设:因为汇流历时由两部分组成, 一部分是沥青路面汇流历时, 另外一部分是路堑坡面汇流历时, 两部分各自同时发生, 因此, 汇流历时应取二者中的大者[1]。

(1) 沥青路面汇流历时:

沥青路面的粗度系数为m1=0.013 (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表8.1.3) , 路面横坡为is=0.02, 坡面流长度为Ls=11.25m, 可计算得到沥青路面汇流历时为:

(2) 路堑坡面汇流历时:

路堑边坡的地表粗度系数为m1=0.04 (查《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7表8.1.3) , 坡面横坡为is=0.667, 坡高8m, 坡面流长度为Ls= (14.42+2.6+1.5) =18.52m (14.42为第一级边坡长度, 2.6为碎落台和边沟的宽度, 1.5为平台截水沟范围外平台宽度) , 可计算得到路堑边坡坡面汇流历时:

(3) 沟内汇流历时:

根据前面计算结果, 沟内平均流速v=0.35m/s, 假设出水口间距 (急流槽间距) li为60m时, 可得到沟内汇流历时为t2=li/ (60×v) =60/ (60×0.35) =2.86min

(4) 检验汇流历时假设:

由于沥青路面汇流历时>路堑坡面汇流历时, 因此, 取t1=1.47min。由此, 可得到总汇流历时为t=t1+t2=1.47+2.86=4.33min<5min (假设降雨历时) , 满足要求。

⑺不同路线纵坡时的最大排水距离:当路线纵坡为不同数值时, 按照上述计算过程对浅碟型生态边沟最大排水距离进行计算, 结果列于表1。

从表1可知, 随着路线纵坡的增大, 边沟的最大排水距离也在增大。因此, 在边沟设计选型时, 应根据路线纵坡以及出水口间距进行综合确定。

4 结语

高速公路边沟在断面形式选择、尺寸确定时, 应结合各种要求、影响因素及沿线条件进行综合考虑。通过选取典型路段进行边沟水力计算, 可以发现边沟的排水能力受沟底纵坡以及排水距离的影响, 设计中应根据该两项因素进行边沟类型以及尺寸的选择。在排水能力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期下, 应适当减小边沟断面尺寸, 以降低高速公路的工程造价。

摘要:边沟由于设计、施工简单等因素往往被忽视, 如边沟形式的选择, 断面尺寸的确定存在着“传统化”和“标准化”现象。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所作的研究, 在对边沟断面形式和尺寸选择进行合理性分析基础上, 选取具体工程典型路段进行了边沟水力计算。研究表明, 对于高速公路, 应选用合理的边沟形式, 且在满足实际需求的情况下, 可适当减小断面尺寸, 以减少开挖量, 节省工程投资。

关键词:道路排水,边沟,高速公路,水力计算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交行业标准.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JTJ018-97) .

[2]吴华金, 陈加洪, 房锐.山区高速公路边沟断面形式选择与研究[J].云南交通科技, 2003, 19 (2) :32-36.

[3]吴华金, 陈加洪, 周志明.高等级公路边沟设计[J].云南交通科技, 2003, 19 (2) :29-31.

[4]钱国超.高速公路边沟排水与美化设计[J].公路, 2003 (4) :67-69.

浅谈高速公路边沟排水 第3篇

1 边沟设计的不合理分析

边沟设计的合理与否取决于边沟的排水能力,而边沟的排水能力取决于以下几个设计参数:边沟水力坡度i、边沟截面尺寸、形状以及边沟的表面粗糙度n

目前,高速公路的边沟一般采用边坡为1∶1的梯形明沟,因此,可采用明渠的流量计算公式,计算梯形边沟的排水能力:

Q=WC(Ri)0.5。

其中,Q为流量;W为断面面积;C为泄水系数;R为水力半径;i为边沟底坡度。

采用长治地区历史最大瞬时降雨量20.4 mm/10 min,以流入边沟的水不溢出边沟为限,并假设高速公路的路基平均高度为3.5 m,汇水带宽为20 m,则不同边沟底坡、不同边沟底宽(或面积)的排水能力及所能承受的路面排水长度计算结果见表1[1]。

注:括号中的数字为极限路排水长度,m;括号外的数字为排水能力,m3/s

由表1数据可知,底坡大小对排水能力的影响较大。按边沟最小底坡i=0.3%计算,目前高速公路常用的底宽60 cm、上口宽180 cm的边沟,能承受的最大路面排水能力长度可达420 m。显然,这对于平原水网地区或丘陵山区都是不合理的。因为平原微丘区一般每200 m~400 m有一道涵洞,一般需要的边沟长度为100 m~200 m,大于400 m的情况很少,因此,不能以全线最大边沟长度所需的排水断面作为全线边沟设计的标准断面。而对于丘陵区的边沟,则由于底坡较大,坡长减小,流量增大,也不需要如此大的断面。同时边沟截面过大,导致许多高速公路边沟与路面的不协调,甚至有的高速公路路基两侧看上去像开了两条小渠道,既影响美观,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2 边沟排水设想

边沟设置的目的是为了排除路表水,防止雨水对路基产生冲刷,保证路基的稳定性。针对上述边沟排水设计存在的问题,为保证今后山西省高速公路排水工程设计合理,不影响实现环保、生态、景观高速公路的目标,必须在排水工程设计方面有新的突破,为此应做到:1)积极吸收国外排水工程的设计思想,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在排水工程方面的成功经验,科学设计,大胆创新。2)排水工程设计必须根据实际需要和功能要求,因地制宜,采用概率设计法,在最大暴雨量时允许边沟短时间积水,这样可以大大减小边沟的尺寸,而不至于影响路面的使用性能。3)排水工程设计要充分考虑与沿线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的协调,景观和绿化的需要,应形式多样,美观大方。4)排水工程应采用优质的材料,并尽可能采用预制块或现浇形式,以便于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保证长期使用寿命。

边沟排水与美化设计除了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确定了设计流量和设计流速等设计参数后,边沟的几何断面形状和尺寸的设计应满足设计参数的要求,不能产生冲刷和淤积。

2)边沟长度宜短不宜长,以使水流不过于汇集,做到及时疏散,就近分流。

3)边沟的纵坡一般与路线纵坡一致,为保证边沟设置的美观性,在平坦地区,只要边沟不积水,边沟的纵坡可降至0.3%以下,因此应当提高边沟底标高,防止农田水倒灌入边沟。

4)边沟坡面与沟底是否防护应视路基土质和流速而定,对低矮路堤和路堑边沟,从美化的角度可考虑在坡面和沟底满铺草皮。

5)针对山地、农田、池塘、河流以及不同的边坡类型(挖方、填方边坡)等地形、地貌的特点,边沟排水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各不相同,其设计也应有所不同。

6)根据不同土质的路基(如砂土路基、黏土路基等)受水力影响程度不同的特点,在边沟排水设计上也应存在差别,须进行合理的计算设计。

7)由于施工过程中对沿线地形、水系等破坏较大,因此,应对边沟进行现场设计。

边沟的总体设计应结合地形、地质、水文、边坡土质、路基平纵设计及边坡断面形式等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做好边沟的纵坡、断面形式和几何尺寸设计及与周围景观的协调设计。

3结语

目前高速公路边沟排水设计存在诸多不理性,其设计过于保守,导致边沟截面积过大,严重影响了高速公路的美观与协调,且给工程造成较大的浪费,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应做到精心设计,综合考虑各种影响设计的因素,如地理环境、地质水文、气候等,力求使设计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达到经济、合理、高效、美观的目的。

摘要:通过分析目前高速公路边沟设计,结合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的工程实际,初步探讨了目前高速公路边沟排水与美化设计的基本原则,从而能更好地满足边沟排水,延长高速公路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高速公路,边沟,排水

参考文献

[1]JTJ018-97,公路排水设计规范[S].

浅析《夹边沟记事》之表达技巧 第4篇

一、小说叙述人称上的交替使用

小说中,因整部小说由各个独立具体的故事串联而成,每一个故事就是一个知识分子的亲身经历,故事都是由讲述人自我讲述,因此,在成文之时,对于文中故事的讲述采用的第一人称叙述;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涉及的不仅仅是讲述人,也涉及采访者,因此在采访过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人称的交替使用。通常意义上来讲,不同人称使用上的好处在于:一是第一人称的使用,使得交流亲切、自然、真实,讲述者从自我的角度述说,更具有说服力,而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多用于刻画内心世界,这一点在《夹》书中的运用是十分得当的。二是对于采访者和讲述者之间,交流必不可少,因此,一、二人称的交替使用,形成一个完整的对话以及对于故事结构的完整性也是有益的,读者也可以通过采访者和讲述者的交流,在心理上完成一个完整的线索链,同时满足阅读者的求知欲望。

比如说在《上海女人》这一章中,开篇就是作者本人采用第一人称叙述开头的:“这段故事是一位名叫李文汉的右派讲给我听的。他是湖北省人,高中毕业,1948年参加解放军,解放后曾经加入志愿军入朝作战……”,这样一来既对于故事的主人公有了简单引入,也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使得读者对于故事梗概有一定了解。又比如在《夹农》一章中,文中一开头,就开始了这样的讲述:“夹农是一个人的名字。他妈叫李怀珠,是个右派,1958年的冬季在农场劳教时生下他。你觉得这个名字古怪吗?一点也不古怪。有些人叫延生,说明他是在延安出生的;有些人在北京出生,叫京生;我还遇到个叫津津的姑娘,是天津市人。李怀珠是在夹边沟农场生下那孩子的,就叫他夹农”这一段中,第二人称的交代,作用有两个,一是便于感情的交流,进行抒情,使得文章的叙述不干巴,有情感,有对话,更具有真实可感性;二是这里的“你”,不仅仅指的是作者,更是指的更多阅读该故事的人们,起到了拟人化的作用。

二、人物刻画的独特性

在一部小说作品中,人物的塑造与刻画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它对于读者解读人物内心情感,决定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以及小说人物命运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在《夹》中,前后塑造了二十位典型的人物类型,可以将其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女性。女性角色主要体现在《上海女人》、《夹农》这两章中。《上海女人》,讲述的是知青董坚毅响应国家号召作为医生到夹边沟进行西部支援计划。在夹边沟因长期粮食缺乏,体力不济,最终饿死在夹边沟地窑中。他的妻子接到信后想来探望,殊不知丈夫已经死亡,作为妻子她唯一想做的就是把丈夫的尸骨运回上海而引发的一段故事。在这一章节中,董坚毅的妻子,上海人,来看董坚毅时“她的手里提着个很大且鼓鼓囊囊的花格子书包,她放下书包,然后抹下头上的绿色绸缎方巾,仰起脸来看我。这是个典型的南方人,有着鼓鼓的前额,凹陷的眼睛,很秀气的脸,尖下巴。董坚毅跟我说过,她已经三十岁了,但我看她也就是二十五六岁的样子。”对于董的妻子的外贸刻画,实际上的作用在于描写董妻的样貌的娟秀,穿着的讲究。通过描写董妻,反衬出同样是上海大都市来的董坚毅,在夹边沟生活后的悲惨遭遇,深深地不被人理解。也深层次表达特定时代背景下,生活的不易。

第二类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夹》这部小说中,高级知识分子的数目是不少的。文中出现的高级知识分子有:西北师院历史系的教授、省卫生学校副校长、原兰州医学院教授、甘肃农大教授、留美搏士,研究植物分类…在《医生的回忆》一章中,第三节讲述了天水市政协王鹤鸣的故事,文中写道:“(王鹤鸣的)曾祖父是道光年问的举人,曾任皋兰县儒学教谕、兰州府教授,咸丰四年截取知县,造封通仪大夫,官至三品;他的父祖更是惊人,清朝末年进士及第,任翰林院编修。到了他这一代,虽无什么功名,却被父亲送到美国威廉斯大学学习土木水利工程专业。归国后又一再拒绝出仕,就在天水办私学……教育救国,名闻遐迩。”就是这样的国家之栋梁,也免不了受到时代命运的牵绊。

第三类人是国家干部,这部分的的人数是最多的。俞兆远——兰州区人委工商管理科科长,王玉峰——原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运输统制局西北运输管理局星星峡站站长,李祥年——河北省师范大学毕业、兰州体委教练……

三、多种叙述方式相互运用

在《夹边沟记事》这部小说中,我们可以把整个十八章认为是一个完整的故事,那么在这样一个长故事中,作者首先运用了顺叙的叙述方式。总的来说,《夹》总体是以时间为序,从1957年一直写到1960年,每一阶段都基本上是遵循着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叙事,从夹边沟到明水农场,从明水农场再到嘉峪关,从嘉峪关到小宛农场,都围绕着时间这一线索进行叙述。

其次,文章采用了平叙的叙述方式。正所谓:花开一树,各表一枝。在同一时间段,或者同一地点时,为了充分的表达特定时间下的特定场景,叙述不同的两个或者更多的故事。例如:第十一章《医生的回忆》就是如此。它采用的是同一个叙述人面对不同情形下的三个不同人群展开的故事叙述。在文中,在医务所时遇到了何希金;在担任医务所所长时遇到的陈天堂;最后遇到的文化名人王鹤鸣。其实都是作为一名医生在夹边沟生活时遇到的不同人群。

第三,文章在部分章节采用了插叙的方式。如在《饱食一顿》章节中,作者实际上是在采访高吉义,但中间出现了“金振柱”这个名字,作者便对于“金振柱”的故事采用了插叙的手法,解释了他和金振柱之间的情况。正是在这样多种叙述方式的交错使用,使得文章更具有层次性、故事性,让读者产生更多吸引力,有意愿将故事读下去。

四、语言使用上的朴实、准确、生动,地方色彩味道浓厚

在全文中,我们可以发现,整个故事背景产生于甘肃省酒泉县,那么很自然的在文化背景上就免不了北方地域的语言色彩。比如:“老董屁股蛋子上的肉叫人剜走啦”,“剜”在北方话语中,用的频率较高,字面意思上看是从刀,从宛。“宛”意为“凹形的”。“宛”与“刀”联合起来表示“用刀把物体掏挖出凹形的坑”;本义:用刀掏挖。

纵观整个小说,用语朴实,没有过多华丽辞藻的修饰,都实实在在的反映当时夹边沟实际的情况,将真实可感的画面通过人物讲述娓娓道来,再加之结合甘肃酒泉当地的地理环境及风土人情,使得整个小说真实可感,给人以深深地心灵震撼。

五、小结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作者根据自身及被采访者的经历,抒写被人遗忘的历史角落,旨在通过平实的语言、真实可感的故事情节、打动人心的情感向世人展示历史中的片段,历史不会忘记夹边沟。尊重历史,才能够更好的面向未来,这也是作者创作精神所在。

参考文献

上一篇:乙烯产业下一篇:志愿护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