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范文

2024-06-25

分类信息范文(精选10篇)

分类信息 第1篇

材料信息题是运用题中所给的信息,迁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所用到的知识和技能仍然是初中的基础化学知识与基本实验技能,具有“高起点、低落点”的特点。此类试题符合中考命题从“知识型”向“能力型”“素质型”转变的要求。常见的题型有:选择题、填空简答题、实验题、计算题等。

材料信息题的解法步骤:

二、题型例说

题型一选择题

这类材料信息题所涉及的信息一般与生产、生活或科技前沿问题结合紧密。考查内容主要是物质的组成、构成或分类、分子的构成、有关化学式的简单计算或意义等基础知识。

例1(2015·安徽)“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性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温度和压强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液体。下列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它是混合物

B.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新物质

C.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解:A、超临界水只含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错误;

B、超临界水是水的一种状态,不是新物质,错误;

C、超临界水的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正确;

D、超临界水的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错误。

答案:C。

题型二填空简答题

此类信息题常以生产和生活中的具体事件、新闻媒体报道、科技杂志、发明发现、社会热点及后续学习内容为载体,将所要回答的问题附于题目之中,主要考查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该物质的使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其利弊端评价,以及有关化学反应方程式或反应类型等。

例2(2015·江西)《奔跑吧兄弟》是一档热播的娱乐节目,其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节目最刺激的游戏是“撕名牌”,“名牌”是贴在队员衣服后面,标有自己姓名的标牌,制作材料有棉布、塑料等。塑料属于____(填“有机化合物”或“无机化合物”);鉴别棉布和涤纶布的方法是_________。

(2)其中一期节目,队员用水枪将酚酞溶液喷射到对方的“名牌”上,立即变红色。事先浸泡“名牌”的溶液可能是___________。

A.白酒B.柠檬酸C.食盐溶液D.纯碱溶液

(3)另一期节目,蓝色的“污水”中注入“神秘水”后立即变的澄清透明。“污水”是单宁酸和硫酸亚铁溶液混合后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形成的,加入无色的“神秘水”草酸后,污水变澄清。其中的一个反应为2C76H49O46Fe+H2C2O4═2C76H50O46Fe+2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草酸(H2C2O4)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

分析:根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以及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解答,酚酞试液在碱性溶液中变红,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确定物质的化学式,根据化合价规则确定元素的化合价,据此解答。

解:(1)塑料属于有机化合物,棉布灼烧的灰烬无硬结,而涤纶灼烧的灰烬中含有硬结,故可以使用灼烧观察有无灰烬的方法鉴别棉布和涤纶,故填:有机化合物,灼烧观察灰烬;

(2)酚酞变红,说明溶液呈碱性,而白醋、柠檬酸呈酸性,食盐水呈中性,纯碱溶液呈碱性,故填:D;

(3)2C76H49O46Fe+H2C2O4═2C76H50O46Fe+2X,反应前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8个O原子,2个C原子,2个Fe原子。反应后含有152个C原子,100个H原子,92个O原子,2个Fe原子,2X,故2X中含有2个C原子和4个O原子,故X中含有1个C原子和2个氧原子,是二氧化碳,草酸(H2C2O4)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碳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有:(+1)×2+2x+(-2)×4=0,得x=+3,故填:CO2,+3。

题型三实验题

这类题型提供的信息花样繁多,常见的有实验基本操作、设计、实验现象、实验数据、物质鉴定或推断、文物鉴别等。解题时要把握题给信息的实质,把信息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新旧知识相结合,对要解答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多角度的分析,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

例3(2015·张家界)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他们在向盛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滴加一定量的稀盐酸后,才发现忘记滴加了酸碱指示剂,此时,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内溶液中所含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溶质是Ca Cl2和Ca(OH)2

猜想二:溶质是Ca Cl2

猜想三:溶质是Ca Cl2和_______。

【查阅资料】

①Ca Cl2溶液呈中性;

②有关的化学反应:

A.氢氧化钙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B.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碳酸钠溶液和氯化钙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小猛同学设计用无色酚酞溶液验证“猜想一”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_____(填“成立”或“不成立”),其理由是__________。

(2)小华同学设计用碳酸钠溶液验证“猜想二”和“猜想三”是否成立。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先出现气泡,后有______生成。于是可以确定______成立。

【交流与反思】

经过同学们讨论和交流,发现只需用下列一种物质就能验证得出以上三种猜想中的哪一种猜想成立,请在下列物质的选项中选择出你认为合理的物质是_______(填序号)。

A.锌粒B.紫色石蕊溶液C.二氧化碳。

分析:【提出猜想】

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

【实验设计与验证】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碳酸钠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能和氯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

【交流与反思】

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蓝色,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解:【提出猜想】

溶质可能是Ca Cl2和Ca(OH)2,也可能是Ca Cl2,也可能是Ca Cl2和HCl。

故填:HCl。

【实验设计与验证】

(1)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到溶液不变色。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一”不成立”,其理由是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

(2)取少量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于试管中,并向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先出现气泡,说明溶液中含有HCl,后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钙,于是可以确定猜想三成立。

故填:不成立;如果含有氢氧化钙,则酚酞试液变红色;白色沉淀;猜想三。

【交流与反思】

向上述实验中烧杯里的溶液中滴加适量的石蕊试液,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氢氧化钙;

如果溶液不变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

如果溶液变红色,说明溶质是氯化钙和氯化氢。

故填:B。

题型四计算题

这类题型主要有:(1)标签型,主要考查有关化学式的计算,一般计算量较小且计算简单。(2)数据型,以表格或图像的形式给出一组实验数据,主要涉及物质的纯度或含杂质计算,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数据处理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对计算过程的难度要求并不高。(3)其他型,主要以叙述的形式给题,考查内容多为溶液中的计算,气体还原计算等,找出已知和待求物质,结合化学方程式即可求解。

例4(2015·黔西南州)如图是实验室所用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仔细阅读后计算:

(1)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溶液200g,需要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多少毫升?(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2)化学综合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对一造纸厂排放的污水进行检测,发现其主要的污染物为氢氧化钠。为了测定污水中氢氧化钠的含量,他们量取80g污水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稀盐酸至73g时恰好完全反应(污水中的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求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分析:(1)利用m=ρV、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HCl的质量和方程式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计算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

解:(1)设需要浓盐酸的体积为x,

解得x≈22.9ml

(2)设污水中氢氧化钠的质量y

Na OH+HCl=Na Cl+H2O

公务接待信息的分类——管理分类法 第2篇

公务接待是一项极其琐碎的工作,每一次具体的接待又不同于其他任何一次。从信息管理的角度考虑,建立公务接待信息的事务处理系统是必不可少的。在这个系统中,每一次具体的接待都被当作一个独立的事务单元,在系统数据库中作为一个单独的项目。

每一个事务单元都可分为开始事务、提交事务、执行事务、结束事务四个环节。在这个单元里,信息的数据流是连贯的,一致的,从开始事务到结束事务形成一套完整的资料。

一、事务处理系统

1.开始事务:开始事务包括一次具体接待工作的接待计划、接待方案等相关信息的数据。在接待计划中需要收集的信息数据有:接待通知、团队成员名单、计划访问时间、计划访问内容、接待工作方案、经费预算等。当接待工作方案得到通过,即进入下一个阶段,向接待部门(处室)提交接待事务。

2.提交事务:把接待工作任务提交给具体接待部门后,具体接待部门将在接待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细化,增加的数据包括:主接待人、接待工作人员及分工、具体接待活动的时间及地点、细化的日程安排、具体事项的责任人以及正常情况的预案等。当接到被接待团队启程通知后,将进入执行事务阶段。

3.执行事务:接待工作一旦进入实施,信息数据的管理也就进入了一个频繁的更新期,各种不可预见性的行程变更,使这个阶段的信息管理工作出现大量的数据调整。为真实反映接待工作的全过程,任何一个数据的变更都不能简单地将被变更的数据覆盖,应该采用注明的方法。比如:原定团长更换,不能用现团长的名字将原定团长名字直接换掉,而应该在原团长名字后注明现团长为xxx;原定到A单位考察,后改为到B单位考察,则应保留A单位考察的内容,并补充实际到B单位考察的内容。

4.结束事务:一次接待任务结束后,要对这次任务做全面总结,包括任务的评价、形成的文件(会议纪要、签约文本等)、经费结算单、团队的反应等,将这些信息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并汇总前三个阶段的所有信息数据,最终形成这次接待任务的全部资料。结束事务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把全部资料整理、存储、归档。

事务处理系统的处理是整个接待信息管理工作中最基础也最琐碎的部分。在处理过程中,应十分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在将这些数据保存到数据库中时,要做好数据的备份,以保证历史数据的完整和安全,有利于下一步对这些信息的应用。

二、管理信息系统

这里所说的管理信息系统不同于信息理论学所说的管理信息系统,只是公务接待信息管理中的一个方面,是有关部门职能管理信息的汇集,是为公务接待工作服务的管理信息的总和。

l.工作机构:工作机构信息包括公务接待的领导机构、执行机构以

及与接待执行机构有纵向联系或横向联系的工作机构。公务接待是一个涉及面很广泛的系统工作,工作进程中要和多个部门单位发生业务联系,这些部门单位都应列入工作机构信息中,并应包含各个机构的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2.工作流程:工作流程信息是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点,一套明晰可行的管理流程,可使接待工作的各个环节连贯顺畅,减少差错,提高接待质量和效率。工作流程的设计要紧密联系当地的实际,同时要明确整个流程中各个环节的相互衔接,信息传递方式,各环节的责任人,各相连环节之间的职责范围及时限要求等。接待工作所涉及到流程大致有:团队管理流程;接待任务流程;问题处理流程;服务质量管理流程;费用结算及账务处理流程等。工作流程一旦制定,要求流程中各环节的责任人必须严格按照流程所规定的职责和时限开展工作,并接受流程管理办法的约束。

3.管理表格:管理表格是管理信息系统必不可少的工具,统一的管理表格是接待工作规范化的基础项目。系统的标准的表格,是接待工作管理中简洁高效的文件处理模式,为整个接待工作提供准确、迅速、及时、详细的信息和资料。

表格化管理的特点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必须直接参与填写、核对、确认,使管理更加有效:与计算机化管理紧密结合,所有上机管理的文件形式几乎都以表格形式出现;清晰、简洁,所表达的内容一目了然。接待工作所需要的表格很多,基本的表格包括:会议管理表格;文书档案管理表格;接待任务管理表格;车辆管理表格;住房管理表格;费用管

理表格;接待日程管理表格等。

在具体工作中,很多表格需要我们自行设计。设计表格时,应充分考虑所设计的表格和接待管理制度的配合关系,以便能更好发挥表格的功能。

表格设计应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则:

表格应有具体明确的功能;表格应力求清楚、简单、迅速;表格格式应简单、统一、易看、易填、易懂;资料力求完整;方便资料填写;减少书写工作,避免不必要的文字书写;避免资料重复;表格便于套写,减少同一资料两次以上填写;简化表格装订工作,减少不必要重复工作;格式统一,便于归类。

在运用计算机处理表格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以下重点:确立格式及流程。计算机代替人力制表,首先必须妥善安排表格的格式,同时对于整套表格的流程也必须确定,并且表格格式及流程均无矛盾存在;确立表格名称及编号。在执行表格的计算机工作中,可将管理表格大致分为两类,即记录表格与报告表格;确立表格名称及序号。在用计算机处理表格过程中,为设计程序的方便,每一个表格都应该有一个序列编号相对应,以方便管理,简化工作步骤;确立输入程序。这项工作主要包括设计输入资料的格式,储存位置的选定等;确立表格的处理程序。处理程序包括表格的储存、更新及日常计算机化处理。

三、政策法规系统

公务接待工作既是事务性很强的工作,同时也是政策性很强的工

作。在实际的接待工作中,可能运用的政策法规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一个接待工作人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这些政策法规的具体条款都铭记于胸,倒背如流,这就需要有一个便于查询又相对完整的政策法规数据系统,以便于在运用时及时查到并参阅。按照接待工作的实际,建立政策法规系统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子系统:国家法律库;行政法规库;经济法规库;地方法规库;专用规章库;常用法规条文:接待工作规定。对政策法规系统的维护,要做到经常化,条理化,分类要明晰,更新要及时,应注意收集相关的典型案例。对常用法规条文要注明摘自哪部法规,并根据自己工作的实际需要建立分类目录。对接待工作的规定,除收集本地、本系统的以外,还应注意收集各地的其他行业的相关规定,使之既可为调整本单位的接待规定提供借鉴,又可为本地区领导同志出行安排提供参考。

在接待工作中,有一些同志对政策法规系统的建立重视不足,其思想根源是认为接待工作有其相对的独立性,一般不会涉及法律法规方面的问题。其实,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接待工作也必将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对法律法规的掌握和运用也会成为接待工作人员应知应会的内容之一。

四、资源信息系统

资源信息是接待工作信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到接待工作的质量和效率。资源信息按地域分可分为本地资源和外地资源;按种类分可分为交通资源、饭店资源、景点资源、商务资源、人力资源等。

1.本地资源:包括所在地的各种接待设施及条件。

2.外地资源:包括有业务关系和无业务关系的城市、地区的各种接待设施及条件。

3.交通资源:包括航空、铁路、公路、航运、城市公共交通等方面的资源信息,如航班时刻表、铁路时刻表、长途汽车线路、城市公交线路等。交通信息还应包括各种交通工具的价格标准。

4.饭店资源:包括饭店宾馆的星级标准、地理位置、接待能力、附属设施、服务质量、就餐条件、通信条件、特色饮食等。饭店资源信息最好有实景照片作为附件,并有相应的联系方式。

5.景点资源:包括景点的地理位置、主要景点介绍、收费标准、景点特色、接待水平、讲解员资料、交通条件、附属设施条件等。景点资源信息应该附有实景照片。

6.商务资源:包括主要商业网点、金融机构网点、邮政电信网点、文化娱乐网点等,以及当地特色商品、纪念品方面的信息。这类信息要特别注明各主要网点的地理位置、交通线路、主要纪念品的参考价格。如果能有照片和实物样品则更好。

让分类信息融入生活 第3篇

Web2.0引发了互联网的变革,有人强调这种变革是技术的革新,有人强调这种变革是新赢利模式的诞生。无论从哪个层面去强调,如果Web2.0无法以用户为中心,深入渗透进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去,为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新的改变,那么他就难以找到相较于Web1.0更新的赢利模式,任何技术支持也凸现不出更多的实际意义,也有可能就此淹没在Web1.0的汹涌浪潮中。

在此,我想就这个话题谈谈在互联网的发展中,在Web2.0的热潮中,分类信息网站获得了怎样的机遇。58同城分类网又如何来把握这些机遇。

紧贴生活已成为一大趋势

前不久,刚刚访问过58同城分类网,这是在继软银赛富之后,国际投资界对58同城分类网的又一次密切关注。

U.S. Bancorp Piper Jaffray执行董事,著名的互联网分析师Safa Rashtchy认为,中国分类信息市场发展前景巨大,但是市场雏形初成,市场环境和赢利模式等方面还有待时日去充分地培育和完善才能进入良性和成熟的发展阶段。中国赢利模式与国外不可同日而语,存在很大的可操作空间。

联系到Safa Rashtchy对互联网未来发展方向所作的阐述,我想我们思考分类信息网站未来赢利和发展的角度会更清晰一些。2003年,Safa Rashtchy曾预言互联网未来的发展主要有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互联网会跟我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紧密,我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互联网。

这个论断看似只是愿景式的描述,但之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坚实地支持了Safa Rashtchy的这一说法。在今年7月19日发布的《第十八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统计数据反映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好帮手,例如目前大约有1500万人经常使用网络教育,2500万人经常使用网上招聘,经常使用博客和上网购物的人数分别达到2800万和3000万人。

“舍得”是Web2.0的精髓

无论属于Web1.0还是Web2.0,绝大多数网站要成功,有两个条件必须具备。一是这个网站的信息必须有很高的可信度;二则是这个网站的信息资源必须很丰富。

但是Web1.0和Web2.0也存在区别。在Web1.0里,网站的经营者通常是走到前台来的,例如新浪、搜狐等。它们需要聘请很多的记者、编辑来制作网站的内容,让网站的信息资源丰富,让网站的信息具有可信度。例如仅2005年,新浪网就招收了600多名新员工。

用户到Web1.0的网站,主要是通过浏览既有信息来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而Web2.0就不同,在Web2.0里,网站的经营者是退到后台去的,他的任务是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都到这个平台上来互动交流。例如作为分类信息网站典范的美国Craigslist,他们仅仅有18个工作人员,这些人的日常工作只是保障整个平台的稳定和健康运营,仅此而已。

为什么员工数量这么少的网站却同样有能力保证他的用户能在这里获得足够的有用信息呢?这是因为用户到了Web2.0的网站,除了浏览既有信息外,另一个更重要的行为是发布信息。

从浏览到发布,看似只是跨越了一小步,其实这是互联网跨越的一大步。因为浏览信息时,用户只能从既有的信息里去挑选有用信息,可能浏览十条才能挑选出一条对自己有用的信息,这是“人找信息”。而发布信息就不同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个性需要求把信息写出来贴到网上,让千千万万的网民看到他所发出的信息,然后获得反馈,可能发出一条信息就能获得十条有用的反馈,这是“信息找人”。

如果用中国一个精妙的词来诠释Web2.0,那就是“舍得”,要舍(把自己的信息、资源发送出去)才能得(获得更多的信息、资源),舍得舍得,舍的越多,得的就越多!目前对分类信息网站来说,最需要突破的一个瓶颈就是推动用户主动去发帖,推动他们从Web1.0的浏览习惯尽快跨入Web2.0的主动发布。

据CNNIC统计,现在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中,网络占到82.6%,不但超过报纸的57.9%,也超过电视的64.5%。我认为这不是偶然,而且未来这个比重随着Web2.0的发展还会加大,原因就在于Web2.0能帮助人们获得更多有用信息,满足人们更加个性的生活和工作需要。

用户价值是战略的中心

汉能投资CEO陈宏认为,互联网中有些项目PV很高,但赢得眼球的项目未必能长期赢利。我很赞同他的观点,是成为大家猎奇关注的对象还是成为大家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这中间存在很大区别。

分类信息网站应当把根往百姓生活里扎得更深些,不但要做得很好玩,而且应当实用——既要赏心悦目,让人舒坦,同时又能给生活带来很多便利和实实在在的好处,最后爱不释手、欲罢不能。做到这样的程度,才能把关注度,把PV这些指标真正转换为商业价值。

在这个方向上,我们有前辈的成功经验可以借鉴。“我们的首要任务,并不是赚钱,而是社区服务。”美国著名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 创始人Newmark曾如是说。不以赢利为首要目的,而专注于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曲径通幽的方法让Craigslist在经营上大获成功。有美国分析师估计,这个走过了十年风雨仍然只有十来个人的小公司,现在每年仅从招聘广告上就能赢利1000万美元。

Craigslist虽然在美国大获成功,但如果照搬到中国来就可能水土不服,我们需要不断按照中国用户的审美习惯、使用习惯以及实际的生活和工作需要优化我们的平台和产品,让大家乐于使用同城分类信息,用起来觉得很便利,并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在线分类信息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技术或者经济概念,它首先是个生活概念,只是我们需要不断调整Web2.0技术的应用方向来支持这个概念的完善,真正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改变,然后再从其中去探寻新的赢利模式,打造新经济!

链接一:国内部分同城分类网站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研究 第4篇

一、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与传统文献信息资源分类的区别

1. 分类体系不同。

网络信息中资源间是立体联系的, 学科边界模糊, 主题难以把握的资源比比皆是, 线性或“树状”的分类体系和简单的“用”、“代”、“参”、“分”、“属”等类间关系, 是不能很好地反映网络资源的全貌和内在逻辑关系的。所以, 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要求:突出与广大网民关系密切的生活性类目, 淡化学科性类目;用超文本技术把类目与类目、类目与关键词, 以及相关分类体系链接起来, 实现任意切换。

2. 类目排列不同。

传统信息分类从分类大纲到各级子目的排列, 都强调类目之间的内容联系和逻辑关系, 科学性、规律性和对应性都较强;而主题分类一般有采用规范词作为主题词或叙词, 并且其中复分、仿分技术比较复杂, 适合于专业分类人员使用, 对用户来说缺少易用性。而网络信息面向的是一般大众, 分类中类目的排列, 应使用逻辑排列法, 具有通俗、直接和易用的特点。同时, 能满足各类用户不同角度的查找要求, 提供多样化的检索入口, 利用类目间的网状联系, 指引用户不断逼近最符合自己需求的查询目标。

3. 面向的处理对象及修订方法不同。

传统分类法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处理对象, 具有组织文献分类排架的功能, 是一个稳定的知识体系, 是按事物多种属性的其中某一种属性归入应用到的学科类目中去, 每一个类目和类目间的次序都牢牢地固定在事先编好的层累制体系内, 因此就造成了类目体系的单维性和检索的单一途径。而且如要增、删、改, 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修订麻烦, 通常几年才能修订一次。网络分类的对象是不同媒体、不同类型、高度动态的信息资源, 随时会有新的网络信息加入分类系统, 剔除陈旧过时信息, 检查无效链接, 根据网络信息的变化调整类目的设置, 这都要求对分类体系的修订要方便、灵活。

二、国内外现有主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方法

从信息搭乘上网络高速公路的那天起, 如何对网络信息进行分类就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各种分类思想和观点不断涌现:

1. 对传统分类体系做适应于网络的改造。

虽然我国完成了对《中图法》的电子化, 但对于《中图法》的网络适应性改造进展较慢, 这里具体介绍OCLC (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 为DDC (杜威十进分类法) 适应网络环境而做的努力:①用户界面改造:视窗版DDC设计了多种显示窗口, 如浏览、检索、快速浏览、简本查阅等窗口, 用户甚至可以自定义窗口, 建立个性化界面。视窗版提供许多检索途径, 用户可以用分类号、类目词、相关索引词、LCSH主题词等检索分类类目。②增强辅助词汇:有两种通过辅助词汇增强DDC的研究, 一是把DDC和其他的主题词表进行对应;二是把自由文本中最新的最终用户术语与DDC对应。③与其他主题词表的对应:Extended Concept Trees就是增强对应转换的一个研究项目, 它把DDC与LCSH和LCC连接起来, 把一个特定的DDC类目与LCSH的同义字和其他的变体相对应, 扩展与DDC类目相关的词汇和术语。④植入自由文本的词汇:自由文本是丰富的词汇来源, 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很高, 但最新版本的DDC却未收入。Word Smith研究项目旨在建立一组自然语言分析工具, 可以从Web文本中自动地提取新的概念词语, 并自动形成与DDC类号的对应。⑤自动分类:Scorpion是一个研究Web信息资源自动索引和编目的项目, 其目的是建立用DDC分类法自动标识主题的方法。该方法将待标引的Web网页作为检索提问, 在30 000多条DDC类目定义的数据库中进行匹配检索, 检索算法采用向量空间模式 (Vector Space Model) , 选取检索权值最高的20个类目词, 自动赋于该网页。目前该项技术主要用于辅助编目人员分类Web信息资源, 降低标引成本。

2. 自由分类法。

随着网络日志 (Weblog, Blog) 、维基 (Wiki) 等网络应用的推广, 信息的采集与组织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网络日志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的网络链接, 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 并且不断更新Web网页, 它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共享。维基则是协同编辑、内容共享的网络知识管理系统, 一般由网络用户自行上传和编辑用于共享的文章和条目。这些由传统分类法衍生出的一系列规范就无法满足网络用户的需求, “Folksonomy”的分类方式在网络日志用户群中悄然兴起。它倡导一种与传统分类法截然不同的分类主张, 即将分类体系完全交给大众而不是分类权威来完成。它是现代社会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一种新的尝试, 它与以往的网络信息分类方法有着很多明显的区别。其优点表现在:①它是大众亲身参与的分类体系其分类全部由用户直接提交, 分类的形成过程完全是自发的。②它是开放的分类体系。对关键字的选择没有任何限制。③它用频次来决定分类元数据。对于同一内容, 采用使用频率最高的关键字标签来作为其分类元数据, 兼顾了个性与共性。④它是平面非等级的类目结构。自由分类法的类目是非等级的, 用户不必从根目录开始经过几级类目再找到所需要的信息。其缺点表现在:①语义的模糊性。由于语言本身的模糊性和复杂性, 系统为满足社群成员思维开放性要求而对分类关键字不加限制, 必然会导致以关键字为核心的标签语义的模糊性。②适用范围有限性。自由分类法源于博客为自己发布在网上的文章以及自己的收藏做标签, 以方便别人发现自己的收藏的活动。利用自由标签检索到的信息, 也仅限于博客空间的信息。③类目的平面非等级显示同样会隐藏重要信息, 不便浏览。因为不具有等级结构, 不存在根结点, 标识信息的标签或者是字顺显示或者是随机罗列在页面上, 难免重要信息被淹没在浩如烟海的信息海洋中。

3. 叙词表与Ontology的融合。

叙词表是收录某一领域中所有叙词 (即经过规范化处理的, 以基本概念为基础来表达文献主题的词或词组) 和非叙词, 按一定顺序排列的词表。其中基本单位是叙词款目, 每个款目由叙词、分类号和各种参照事项组成。其中叙词是某一概念的优选词, 用来标引, 其余非叙词为检索入口词。这样就使得同一概念只用一个词表达, 解决了一个概念多个术语的问题。ontology是一个工程化的人造物, 它由描述某些实体的、特定的词汇表和一系列对这些词的意义进行显性说明的假设组成。一个ontology主要由类 (class) 、属性 (property) 、面 (facet) 等几个组件构成。其中类是用来描述某领域中的概念的, 因而有时也被称为概念 (concept) 。类是大多数ontology关注的焦点。属性有时也被称为槽 (slot) 或角色 (role) , 是对概念的各个功能特性进行的描述。而面 (facet) 是对属性的限制。叙词表与Ontology的差别在于, 叙词表对语义关系的表达能力仅限于用、代、分、属、参等参照项, 语义关系的定义不严格, 表达能力不强。而ontology是语义逻辑推理的基础, 并且它从一开始就致力于对语义逻辑进行特殊技术处理以使计算机可理解。再则, ontology还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概念 (类与实例) 之间的关系类型可以由用户自行定义, 这在一般分类系统和主题词表中是不存在的。如果能实现ontology和叙词表的融合, 在其内容上附加更多的功能, 更丰富的关系, 不但可以为ontology构造省去大量烦琐的工作, 而且可以大大提升其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管理能力。目前, 对于ontology和叙词表融合的实现, 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将叙词表自动编码成一种能被用来自动检测ontology, 并为ontology创建者提供在叙词表中应该补充什么或改变什么的标准格式;二是从头来构造一个新的ontology而将叙词表只作为一种核对机制或数据来源。学界更多地是倾向于对叙词表进行改进, 增加其语义的精确性。而且, 叙词表与ontology的融合发展存在的一个核心问题是需要增强叙词表中现有概念和关系的精确性。但是将一个在语义上有歧义的、缺乏表述力的叙词表, 转换到一个语义上富有表达力且无歧义的ontology, 需要经过大量的人工干预和控制。

三、面向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体系的构建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 要在充分利用传统分类体系经验和智慧的基础上, 与现代网络信息组织技术相结合, 形成适应网络环境的信息资源分类体系, 具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实现分类法和主题法有机融合。无论何种媒体形式的信息, 均包含一定的内容主题,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类应从内容分析出发。通过主题将包含同一主题内容的网络信息资源集中起来, 通过分类体系揭示该主题在类目体系中的坐标和与其他类目或主题的逻辑立体关系, 实现分类法和主题法有机融合。

2.扩展分类体系的概念范围, 提高概念的语义清晰性, 同时保证对网络信息与知识覆盖的全面性。其主题范围要涵盖所有的主题、学科、行业、产品等, 即人类的全部知识领域和各种知识需求;其信息类型要包括所有的政府信息、事业信息、企业信息、社会信息等, 即人类的全部活动所产生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等信息。

3.采用现代信息技术, 改造传统分类体系, 采用多元划分、多维展开、超文本链接和多窗口显示方式揭示类目的横向关系, 形成不同于传统分类法的网状分类体系, 多维度地展示学科之间、资源之间、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4.标准化和规范化。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标准化, 有利于保证网络信息分类体系的质量, 优化网络信息分类组织, 实现网络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有利于网络事业的健康发展。要有专业专家的参与或有专业人员来做专业领域的分类。

5.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 实现自动分类、智能聚类, 以及类间关系的统计和推理, 以便产生新的类目或类间关系等, 促进网络分类体系的自动演化, 保证新类目的自动显现和生成, 旧 (作废) 类目和类间关系的自动消除, 新生类目和类间关系的自动建立。

6.与国际接轨, 与其他语种的分类体系接轨。要与国内外主要的网络信息资源分类系统或主题词表相兼容, 保证网络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复用、共享, 以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郭晓兰.网络信息分类方法与传统分类法的比较研究.图书馆建设, 2003.3

[2] .徐振云.网络信息分类法的标准化建设探讨.郑州大学学报, 2005.38

[3] .邱君瑞.网络适应性改造对《中图法》未来发展的启示.情报理论与实践, 2001.24

做好分类信息服务核心在技术 第5篇

经过8年的曲折发展,赶集网终于实现了盈利。赶集网盈利的法宝就是近年来树立的差异化优势。差异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高利润率的基层招聘等业务。赶集网是分类信息行业2013年以来唯一实现PC端流量增长的一线厂商;二是人员成本低;三是赶集网目前每月2亿访问量有接近一半来自移动互联网。

“赶集网,啥都有。”这句广告语听起来风光,但背后却是一路艰辛。我最初创业的10万美元还是借来的。更大的压力则来自分类信息行业的商业模式。在互联网的各类创业企业里,分类信息似乎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一种模式。因为它投资大、收效慢。

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离钱远的事情,别人不会干,才有机会和价值。创业时,好的产品设计者和执行者不一定是好的创业者,很多人的失败源于太容易放弃,而这些人往往聚集在离钱近的项目上。要知道,机会往往是在不断失败、不断总结时被发现的。

基于这样的价值判断,我带领团队在过去几年为赶集网打下了良好的发展基础,最终守得云开见日出。2012年底,赶集网开始实现盈利,并预计2013年实现全年盈利。

在归国创业前,我曾一度担任硅谷高科技公司核心开发组的系统专家,这样的技术背景,让我对技术和创新表现出了比别人更多的热情和投入。我们更喜欢通过技术和产品的方式,来解决网上用户海量的生活服务需求。

与此对应的是,赶集网整个团队的重心基本都放在产品创新和技术提高上。围绕用户体验,赶集网近年来不但推出了引领网络招聘发展趋势的网络招聘会、房产交易页面街景地图、二手车页面放心车频道等新产品,还推出了诚信体系、快递担保交易等用户保障服务,受到有本地生活服务需求的用户一致好评。

我认为,对于创业公司来说,就是要让公司一个阶段接一个阶段地往前走。在你专注业务的基础上,要抓住一些新兴的机会,要不断地去尝试。赶集网对于本地商家来说有很大的亲和力,因此我们的核心是围绕本地生活,争取做到比其他人更了解项目。我们明白,创新永远是高风险的,所以对创新失败有比较大的容忍度。

在炙手可热的无线领域,赶集网也早早开始布局。在2010年就推出自己的手机客户端“赶集生活”,用户反响非常不错,并通过不断的优化升级,现在已升级到4.1.0的版本,用全新的视觉交互设计优化了界面,新增地图找房、小区信息、推广中心等服务功能,同时赶集网客服“驴小二”功能也大大优化了数据。

赶集网用户在手机上对地理位置更敏感,赶集生活LBS切入的纬度是经纬度加附近,用户对城市和周边的街道了解得更清楚,同时可以让周边的人快速发现你的位置。借助精准的定位,赶集生活可以有效与用户互动,为用户展现更为精准的信息。

2012年至2013年,赶集网的手机用户激增,每天通过手机端拨打的电话超过30万次;赶集网移动客户端80%的用户来自安卓手机,70%属于主动搜索并下载。赶集网目前每月有近1亿的访问量来自无线业务。预计2014年上半年,赶集网的无线流量会超过PC端。

赶集网的生存和上市都已经不需要讨论,但对于信息分类服务,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也一直虎视眈眈,近年来对本地生活服务的战略有所倾斜,如淘宝生活、百度地图等业务的开展。但这些巨头短期内尚不足对赶集网形成威胁。

解题信息的分类与提取 第6篇

高中数学关于推理与证明的介绍提供了很好的思维方式, 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探寻解题思路。遗憾的是, 无论是在新课教学还是在高三复习过程中, 人们往往过于重视其“知识性”价值, 而忽视甚至无视其“方法性”价值, 远远没有发挥出这部分内容的作用。因此, 本文拟通过解题信息的分类与提取做些探讨, 为学生的解题学习提供一个“脚手架”, 以便他们在解题过程中能较快地产生解决问题的思路,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上述令人懊恼的现象。

一解题信息的分类

解决问题的信息就在问题背景之中, 从问题设置的结构来看, 解题的有关信息可分为目标信息、已知信息和隐含信息三种。

1. 目标信息

目标信息指题目中结论提供的信息。通常情况下, 目标信息以典型问题的形式体现出来, 如求字母的值或取值范围、求曲线方程、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或前项和、求空间角与距离、证明不等式、比较大小等。此外, 目标信息还包含设问之间的关系, 它们主要是递进关系, 上一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或下一个问题的解决需要以上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前提;有时不同的设问表现为并列关系, 彼此之间没有关联, 上一个问题是否得到解决不影响下一个问题的解决。

2. 已知信息

已知信息指的是题目条件中直接提供的信息, 是问题解决的背景, 借助符号、文字或图形的语言形式表现出来, 主要表现为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典型问题等。大部分信息以常规习惯表现, 如向量、点、数列的表示;有些则和常规习惯有些区别, 需要现场的理解, 如函数中表示变量的符号。

3. 隐含信息

隐含信息指与目标信息和已知信息有关的、题中没有直接体现出来的、平时已经学习过的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公理、典型问题及其常规解决办法、数学思想方法等内容。其实这些都是显在的知识, 应是在之前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的知识, 隐含只是对于题目自身的表述而言。正是这些隐含信息, 把目标信息和已知信息联结起来, 使得解题分析能较顺利地展开, 不同隐含信息的使用反映了不同问题的解决方法, 其直接程度 (或简便程度) 往往也有所不同。

4. 例题简析

在1和100之间插入n个实数, 使得这n+2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 将这n+2个数的乘积记作Tn。再令an=lg Tn, n≥1。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设bn=tanantanan+1,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目标信息: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求数列的前n项和;设问之间是递进的关系。

已知信息:在1和100之间插入了n个实数;上述n+2个数构成了一个等比数列;构成所得的等比数列是递增的;构成所得的等比数列的各项的积记为Tn;an=lg Tn;bn=tanantanan+1。

隐含信息: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前n项和公式;数列中典型问题的常规处理方式等;对数、指数的运算法则等;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 如两角和的正切公式等;常用对数符号及其之间的联系等。

二解题信息的提取

解题信息的提取首先是快速阅读, 感知已知信息和目标信息, 了解题目大意。如果比较顺利, 问题能得到正常解决;一旦思路受阻, 存在着解题困难, 那么就可以考虑下面提供的倒推—顺推法, 来分析、寻找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涉及的隐含信息。

1. 倒推

即我们常说的“执果索因”, 也就是“要什么, 找什么”。如求字母的值需要找与其有关的方程, 求数列的前n项和需要分析其通项公式的特征, 求角的大小往往要先求出它的某种三角函数值再讨论角的范围等。此时“果”是外显的, “因”是内隐的, 所以, 为了更为直接地达成目标, 解题者应从目标的需要出发, 确定问题解决的基本程序, 寻求使之运行的条件。

2. 顺推

即我们常说的“由因导果”, 也就是“给什么, 用什么”。如已知椭圆方程则其各种性质已定, 已知函数单调性就可以根据自变量的大小判断对应函数值的大小, 也可以根据函数值的大小判断相应自变量的大小, 还可以判断导数的正负等, 已知正四棱柱为解题背景则其中特殊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就会有特定的作用等。此时, “因”是外显的, “果”是内隐的, 究竟怎样使用这里的“果”必须根据目标的需要加以判定。

3. 倒推—顺推法

综合交叉地考虑上述两个过程来提取解题信息的方法称之为倒推—顺推法。围绕目标需要寻找其成立条件时, 兼顾已知提供的信息, 时时关注“所找”与“所用”能否比较直接地产生联系, 从而把倒推和顺推紧密地结合起来, 而不是单纯地倒推或盲目地顺推。这种提取解题信息的方法源于分析法和综合法, 又是对它们的变通和综合, 应用时可能侧重于倒推, 也可能侧重于顺推, 还可能边倒推边顺推, 宜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是否有所侧重。

在倒推—顺推过程中, 有时需要采用一些辅助方法, 以便于让题意表现得更有利于理解, 让隐含信息更容易得到挖掘。如数形结合、分类讨论、取特殊值、列表、换元、正难则反等。

4. 例题简析

在1和100之间插入n个实数, 使得这n+2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 将这n+2个数的乘积记作Tn。再令an=lg Tn, n≥1。 (1) 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 设bn=tanantanan+1, 求数列{bn}的前n项和。

倒推:求数列的通项公式有哪些常见类型?数列{an}是怎样产生的?求数列的前n项和有哪些常用方法?数列{bn}的通项公式有何特点?

顺推:构造所得的数列有多少项?等比数列的公比能用首项和末项来表示吗?怎样利用等比数列的首项、末项、公比表示Tn?怎样由Tn得出an?数列{an}是什么数列?an和an+1之间有何联系?tanantanan+1的形式在哪里出现过?可能使用什么求和方法?

基本思路:设n+2个数构成的等比数列为{cn}, 公比为q (q>1) , 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 则本题的基本解决思路为如下:

三解题分析模式的应用

上文分别从解题信息的分类和解题信息的提取两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分析, 解题信息的分类是为提取服务的, 目标信息和已知信息是解题思路产生的逻辑起点, 隐含信息则是解题思路顺利完成的必要条件;事实上, 信息分类和提取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可以通过下图来理解。

显然, 数学概念、性质、公式、法则、定理以及数学方法、典型问题常规解决方法等掌握是解题信息分类与提取的必要条件。学习过程中, 应让学生明白:没有书本知识是绝对不行的, 但仅有书本知识还是不够的, 要加强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要加强解题分析, 让学生认识到问题是多变的, 但不变的是知识, 不变的是方法, 并通过这种相对稳定的方法把稳定的书本知识在变化的问题情境中用好。

解题信息的分类与提取是一种策略性知识, 需要教师借助例题反复使用、向学生解释说明, 并带动学生操作练习, 以便达到相对自动化、习惯化的状态, 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挖掘隐含信息, 更快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 更有效地解决遇到的疑难。

摘要:在高中学生数学解题的过程中, 时常有不能把已经掌握的知识运用出来的现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本文拟把解题信息区分为目标信息、已知信息和隐含信息, 介绍能较好挖掘隐含信息从而产生解题思路的倒推-顺推法, 并剖析了其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关键词:目标信息,已知信息,隐含信息,倒推—顺推法

参考文献

[1]郑毓信、梁贯成.认知科学建构主义与数学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蒯超英.学习策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1

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分类 第7篇

一个银行信息系统面对不同的应用,其数据库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联机交易数据库

联机交易数据库是典型的面向事务处理的操作型的数据库,包含了所有对外服务需要实时变化的数据,如客户的资产、负债账户类数据、客户相关信息和其他各类动态数据,以及为了满足银行日常生产管理使用的各种管理、控制数据的需求,如权限、资金、头寸、限额控制数据等。联机交易数据库的特点包括面向应用、联机更新和生命周期3个。

(一)面向应用

面向应用的数据库,是根据不同业务、不同应用而组织的。这种数据库通常封装在对应的应用(子系统)里,基本只为对应的应用服务,各应用子系统数据库之间相对分离独立,其服务对象面向生产。

(二)联机更新

联机交易数据库存放了所有联机交易需要更新的数据,所以该数据库的更新基本来自联机交易,并实时更新。

(三)生命周期

联机数据库一方面反映了联机交易数据最新时点的状态,另一方面保留了近期的历史数据。

二、批量数据库

在银行计算机应用系统发展的初期,计算机的处理方式主要有联机处理与批量处理两种。

传统的银行信息系统日终批量对应的业务处理通常有几大任务:一是进行一些日终账务处理,如资金清算、头寸划拨,以及各种内部与外部的约定处理,如利息计算与处理、约定的账务处理、客户信息处理等;二是产生各种银行的日终报表,包括各种处理流水清单、对账清单,和各种内部账务报表,如各核算层级的日计表、资金清算表及一些统计报表等;三是定期对一些历史数据进行整理与清理等。批量数据库基本是对应这类处理所需要更新的数据库。

在银行信息系统发展的早期,由于联机与批量的处理时间不一样,批量通常在联机关闭后才开始,两种处理方式对应使用的数据库没有严格区分。

随着应用系统的发展,联机对外服务时间越来越长,批量窗口受到挤压,联机与批量不得不并行运行。人们发现,在联机与批量并行运行时,如果两种处理的数据库有交叉,会引起很多共享与排他的问题。

为了解决联机与批量两种处理对应数据库交叉的问题,系统设计人员开始严格定义联机与批量两种数据库。其规则是:联机数据库只能由联机更新,批量只能对其进行参照(只读)处理;批量数据库只能在批量更新,联机只能对其进行参照(只读)处理,见表1所列。

随着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ODS(Operational Data Store)的概念,批量数据库可以纳入到ODS的范畴。

(一)面向交易系统

该类ODS数据库的数据从粒度、组织内容等各个方面都与交易系统比较接近,例如,可以把此前的批量数据库纳入到ODS中。这类数据库的特点及功能部分与原来批量数据库类似,部分有更广泛的应用。其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1. 其数据通常通过日终批量进行T+1时点的更新、加载。

2. 完全静态的历史数据,可以转移到ODS,减少交易系统数据库的规模。

3. 原来由交易系统批量直接产生的报表、历史数据的查询,部分可以通过ODS中进行,从而减轻交易系统的处理压力。

(二)面向联机分析系统

另一类ODS数据库在交易系统和信息分析系统之间形成一个中间层,这类ODS数据库的数据结构可以面向主题。这类数据库的特点是:

1. 其数据来自交易系统的集成,又提供给一或多个分析系统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有了这中间层,更便于把联机交易系统面向应用的数据提取、转换和加载(ETL)为信息分析系统面向主题的数据库。

2. 可以通过O D S进行一些简单、高效的联机分析。

三、ODS

随着计算机应用系统的发展,银行应用系统从原来偏重事务处理走向全面的信息应用。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应用得以迅速发展。这时,交易处理与信息分析分别对应两大类的数据库:一是交易系统面向应用的为各交易子系统专用的联机交易数据库;二是信息分析面向主题、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和数据仓库。信息分析数据库的数据主要来自各交易子系统,如图1所示。

ODS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在近十年才逐步形成共识的一个概念。ODS所指的操作型数据库,是相对分析型数据库而言。ODS并不属于特定的子系统,数据结构按需要而定,偏向操作(operational)层面的用途。其动态数据通常有较频繁的更新以及较短的历史。ODS成为交易系统数据库与分析系统数据库之间的一类过渡的数据库系统。

ODS按其内容与功能大致可以分为面向交易系统和面向联机分析系统两大类。

四、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的结构化数据环境,为联机分析应用(OLAP)和决策支持系统(DSS)提供数据源。数据仓库的特征在于面向主题并具有集成性、稳定性和时变性。

数据仓库的主要功能是把交易系统联机交易处理(OLTP)所累积的大量信息,通过系统地分析不早不晚,利用数据仓库特有的数据存储架构,提供各联机分析处理(OLAP)、数据挖掘(Data Mining)使用,并进而支持如决策支持系统(DSS)、高管信息系统(EIS)的建立。帮助决策者快速有效地从大量资料中分析出有价值的信息,以利于对外在环境的变化进行快速回应与决策,帮助建构商业智能(BI)。数据仓库的特点包括以下几点。

(一)面向主题

数据仓库的数据是按照一定的主题域进行组织的。主题是指用户使用数据仓库进行决策时所关心的重点方面。

主题是与传统数据库的面向应用相对应的,是在较高层次上将企业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综合、归类并分析利用的抽象表现。一个主题通常与多个操作型信息系统相关,每一个主题对应一个宏观的分析领域。数据仓库排除对决策无用的数据,提供特定主题的简明视图。

(二)集成

数据仓库的数据有来自于分散的操作型数据,将所需数据从原来的数据中抽取出来,通过加工、清洗、集成、归纳处理后才进入数据仓库。在数据抽取、清洗过程中,必须消除源数据的不一致性,以保证数据仓库内的信息是关于整个企业的、一致的全局信息。

(三)相对稳定

数据仓库的数据主要供企业决策分析之用,所涉及的数据操作主要是数据查询。一旦某个数据进入数据仓库以后,一般情况下将被长期保留。也就是数据仓库中一般有大量的查询操作,但修改和删除操作很少,通常只需要定期的加载、刷新。

(四)随时间变化并反映历史

数据仓库内的信息并不只是反映企业当前的状态,通常还包含了大量历史数据。这些数据系统地记录了企业从过去某一时点(如开始应用数据仓库的时点)到目前的各个阶段的信息。通过这些信息,可以对企业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趋势做出定量分析和预测。

广义的说,基于数据仓库的信息分析系统由3个部件组成:数据仓库技术、联机分析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其中数据仓库技术是系统的核心。

五、数据集市

数据集市是企业级数据仓库的一个子集,它主要面向部门级业务,并且只面向某个特定的主题。为了解决灵活性与性能之间的矛盾,数据集市是数据仓库体系结构中增加的一种小型的部门或工作组级别的数据仓库。数据集市存储为特定用户预先计算好的数据,从而满足用户对性能的需求。数据集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访问数据仓库的瓶颈。

(一)数据集市的特征

1. 规模相对数据仓库小;

2. 面向部门,有特定的应用;

3. 数据架构通常是星型、雪花型,或两者组合;

4. 数据来源于O D S,或数据仓库;

5. 提供更详细的、预先存在的数据仓库的摘要子集;

6. 通常比数据仓库有更高的效率,更多用于联机分析处理。

(二)数据集市的类型

数据集市通常有两种类型:独立型数据集市和从属型数据集市。独立型数据集市直接从操作型环境获取数据,从属型数据集市从企业级数据仓库获取数据,带有从属型数据集市的体系结构。

形成这两种不同的数据集市的原因与企业信息分析系统的发展路径有关。企业如果先有数据集市,后发展数据仓库,数据集市通常会采取独立型。反之,如果企业先有数据仓库,后发展数据集市,数据集市通常会采取从属型。

通常认为,如果企业最终想建设一个全企业统一的数据仓库,并以整个企业的视图分析数据,最好不要选择建立独立型数据集市,这是由数据集市本身的特点决定的。数据集市为各个部门或工作组所用,各个集市之间存在不一致性是难免的。因为脱离数据仓库的缘故,当多个独立型数据集市增长到一定规模之后,由于没有统一的数据仓库协调,只会给企业又增加一些信息孤岛。

从长远的角度看,从属型数据集市在体系结构上比独立型数据集市更稳定,可以说是数据集市未来建设的主要方向。一些企业打算先独立地构建数据集市,当数据集市达到一定的规模后再直接转换为数据仓库,这种发展方式是不合适的。

有关数据仓库与数据集市的论述文章非常多,更详细的表述可以参照这类文章。

表2是上述几类数据库的特点与区别。

六、联机日志

从本质上分析,联机日志应该归类为信息系统联机数据库,但由于其在信息系统的特殊定位,所以将其单独进行分析。

(一)联机日志的定义

联机日志是联机交易系统在发生每一笔客户交易时,记录下来的交易情况。如果对于同一个独立核算的子系统,一个交易包含几个异步处理(例如作为收单行),那么每一个非同步的处理可以认为是一个子交易,均要记载单独的日志。但这些异步处理的日志应该有一个相关联的标志。

(二)联机日志的种类

通常,联机日志可以有渠道日志、处理子系统日志、业务日志几种。渠道日志由联机的交易发起渠道记录,而处理子系统日志由完成整个交易业务功能的各个独立核算子系统分别记载,业务日志是针对一笔完整的客户业务记录的日志。

(三)联机日志的内容

一个设计良好的日志,应该包含所有与交易相关的信息。

1. 渠道日志记载的主要内容有:从交易界面上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场景;从渠道往处理系统上送的信息;交易修改的所有渠道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接收到的从处理系统返回的信息;送回交易界面的信息。

2. 处理子系统日志记载的主要内容有:从交易调度处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处理系统修改的所有处理系统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处理系统返回交易调度的输出信息、时间;最终交易完成情况,如果是非正常结算,记录错误代码;及其他需要记载的内容。

1.正常情况下的功能有:

(1)产生交易流水,并将其作为历史档案。

(2)日志是联机与批量的桥梁。在日终批量时,通过联机日志进行当天的相关批量处理。

(3)一个设计良好的日志,应该能完全承担起事务处理系统与信息分析系统的桥梁。通过日志,把来自联机系统的各种新信息ETL(Extraction-Transformation-Loading)到信息分析系统的各数据库,包括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

2.故障对策:

(1)万一交易出现数据不同步,日志有助于找出问题所在;万一客户、交易相关方面对交易结果有异议,日志有利于澄清事实。

3. 如果交易系统建立了企业级服务总线,那么,服务总线可以记载业务日志,其主要内容有:从渠道层接收到的输入信息、时间;按调用顺序记录输往每一个处理子系统的信息、时间,处理子系统的返回信息、时间;服务总线修改的所有总线数据库信息,及修改后的状态;返回渠道层的输出信息、时间。

(四)联机日志的作用

由于联机日志记载了交易所有的输入、输出、处理信息,所以,日志具备以下功能。

(2)日志一旦生成,通常不会修改。也有一些系统,对需要几个异步交易才能完成的客户交易,在生成这些相关的异步交易日志后,再记录这些日志的关联标志与交易最终状态。

对于24小时运转的联机交易系统,日终批量已经没有独立的窗口,必须与第二天的联机并行运转。为此,系统通常配置两面交易日志数据库。在日切时点,把当前在用并记载了昨天日志的数据库切换到另一面空白的数据库,以记载当天的日志。昨天日志数据库用于相关批量处理与ETL,备份后清空,为记载下一天的日志做好准备。

七、各种数据库的定位

各种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里各处理系统的关系如图2所示。

从图2可见,各种数据库与信息系统里各处理系统的关系包括以下几种。

(一)联机交易

对于银行的联机交易系统,涉及的数据库有联机数据库、日志数据库,还会参照部分相对静态的ODS。

(二)日终批量

日终批量一些传统的处理,如日终账务处理、报表处理等,主要涉及日志数据库、ODS、联机数据库。可以通过扫描日志,去引导并完成上述的各种处理。

随着银行信息分析应用的发展,日终批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把当天从联机当中获取的新信息、更新信息从联机系统通过筛选、转换和加载(ETL)到ODS、数据仓库和数据集市中。由于联机所获取的新信息,已全部记载在日志里,所以,同样可以通过扫描日志引导ETL的各种处理,把联机新信息从日志ETL到ODS、数据仓库、数据集市。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日志在整个信息系统中起了重要的信息传递作用。它连接了联机与批量,连接了交易处理系统与信息分析系统。

(三)联机分析

联机分析处理(OLAP)主要涉及ODS与数据集市。

(四)数据挖掘

依据数学知识分类有效应用信息技术 第8篇

言语信息可以归属为陈述性知识, 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则属于程序性知识。小学数学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要促进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信息技术被有效运用的最终目标同样应该定位在促进陈述性与程序性知识结果目标的实现上。现实中的小学数学教师是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了这两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呢?

一、结合案例, 分析小学数学教学的知识类型与信息技术应用情况

案例一:小学数学第三册《时分的认识》

课堂关键知识点记录

基于知识分类的分析

本课运用信息技术的成功之处在于:用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以及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 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当时针的概念和性质作为被记忆与被陈述的陈述性知识时, 信息技术的直观性和形象性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记忆。先学习概念性质, 再引出公式, 这种渐进方法能够很好地促进公式理解这种程序性知识的掌握。

本课的不足之处在于:第一, 用计算机与投影仪展示闹钟的静态图片不如用实物闹钟代替图片会更具现实感。第二, 整个教学过程虽然采用了大量的问题驱动法与练习法, 但是回答正确与否, 教师并未及时给予反馈。若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鼓励并指出其采用的数学方法是否为最恰当, 对回答错误的学生伸出援手并帮助分析错误点在哪儿, 这样才能最终促进学生对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案例二:小学数学第十册《1~5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

课堂关键知识点记录

基于知识分类的分析

本节课是学习1~5这五个数字的描述与读写, 属于陈述性知识, 其教学目标主要是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所以在教学方法上没有必要采取自主探究类教学方法, 只需开展有意义的授受式教学方法就可以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信息技术在促进授受式教学方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 动画能化抽象为具体、生动, 促进学生更加深刻地记忆数字的形状, 对数字书写规则掌握得更加牢固。其次, 在用数字表示物品个数的过程中, 现实生活情境的创设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再次, 本节课虽然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但都是围绕数字宝宝这个完整的故事进行组织的, 并在教学过程中开展了一些小活动和小游戏,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以上所述实例是我们从知识分类的角度来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得有效与否的。那么, 我们究竟该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各类知识的教学目标呢?

二、信息技术在不同知识类型中的应用策略

1.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陈述性知识不仅包括数学故事以及有关现实生活的数学现象等, 而且当概念、性质等程序性知识处于被记忆与被陈述的阶段时也属于陈述性知识。

(1)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 增进对原有知识的回忆

陈述性知识以命题网络的形式进行表征, 知识之间的联系紧密。所以, 在学习新的概念、新的定理之前, 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旧知识展开回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方便省时地检验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否掌握;对于尚未掌握的知识, 也可以快速调用原有的课件, 及时复述。

(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从而建构新的认知结构

在新概念的教学时, 教师不仅可以调用原有的课件, 还可以借助概念图工具帮助学生建构新的认知结构。当新的知识讲授完后, 教师还可以继续利用概念图总结知识,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便于今后对知识的运用和提取。

(3)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形象的、有意义的情境, 促进陈述性知识的掌握

对于数学事实, 小学生若能记住并运用自己的话语描述出来, 则达到了教学目标。我们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声像结合、动静结合的特点, 创建有意义的学习材料, 吸引学生注意, 促进学生记忆。对于概念等抽象知识, 运用信息技术化抽象为形象的特点, 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 “圆的认识”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也是教学中的难点。有教师调用课件动态演示, 从闪动的一个点 (圆心) 开始, 顺时针方向闪动出圆周, 使学生形象地感受到“圆就是在平面内到一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一个抽象的概念随即变得具体可感了。

2. 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小学数学中的程序性知识是指利用数学性质、定理、原理解决数学问题的技能。

(1) 巧妙利用信息技术, 提供示范, 展现过程

性质、定理、公理等的运用以及具体数学问题的解决都是一个过程。如果一味地借助教师的口头语言和板书, 不但使小学生较难领会思维的过程, 而且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我们若能利用多媒体以动画的形式示范解题过程, 那么就能使每个学生的思维跟随着画面去观察、去体验、去发现。

(2) 利用信息技术创设多种情境, 促进程序性知识的迁移

如果单纯依靠传统的教学手段, 学生往往只学会了解决特定的一个数学问题, 并不能解决类似情境中的相关问题。有了信息技术, 教师可以创设多种类似情境, 并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在解题的过程中,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归纳这些情境的相似性, 使学生在情境中慢慢领悟问题意识, 即使以后遇到相似的情境, 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解题的思路, 实现知识的迁移。

(3) 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促进教学的及时反馈

程序性知识的传统教学方式是教师讲、学生听。这与程序性知识的表征形式是不相符合的。程序性知识的掌握过程是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 因而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非常重要。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 一方面学生可以获取丰富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提供及时的教学建议、收集即时的反馈信息, 并可以设计基于问题和基于任务的自主探究、协作学习等, 有效地开展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双语播音主持按信息功能的分类 第9篇

一、教学类

在我国, 双语节目以及双语播音主持最初是从教学节目开始的, 传授知识是它的主要功能。教学类双语播音主持一般是以主持人兼任语言教师, 如《轻松快乐学英语》, 中央电视台英语频道的《大山教英语》等节目。由于主持人发音纯正、语言流畅, 兼任教学的主持形式轻松自然而受到观众好评。

双语教学节目的播音主持特点是:

1. 以学习某一种目的语为主, 播音员主持人根据不同的

教学层次需求, 分配母语和目的语作为教学语言的比例。比如英语教学节目, 传授对象是英语水平为零起点的中国观众, 双语调控比例一般倾向于以汉语为主, 英语为辅的方式。

2. 知识性和趣味性并存。单纯的教学太枯燥, 单纯的娱

乐又太浅薄。主持人如何将两者有机结合, 中央电视台的双语教学节目《希望英语》作出了有益的尝试。该节目时常运用故事性强、生活实用性强、趣味性强的题材组织教学, 总是能把一个教学节目变成观众轻松获得英语知识的服务小天地。《希望英语》节目的双语主持无疑是成功的, 让人感觉到“学习也是快乐的”。

3. 不拘一格的服务个性化。传统的教学节目适应不了受

众个性鲜明和多样化的需求, 于是, 一种更加具有个性化教学特点的双语主持出现了。如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新闻板块节目, 不失时机地穿插一分钟的子栏目《学英语看天下》, 主持人播报一条短新闻的同时, 提炼出一个英语词汇, 在增加新闻报道信息量的同时增加英语词汇量。这种个性化的双语主持, 教学只占短短一分钟, 观众在闲暇或繁忙中收看, 会有双重收获。

二、旅游类

旅游节目最初只是配有简单介绍的风光片, 简单解说加上翻译字幕, 配有音乐, 形式较为单一, 收视率不高。现在, 旅游节目已经从最初简单的风光解说发展到由主持人做实地导游, 融风光、人文、休闲于一体的双语节目。旅游类双语节目要求主持人亲身经历并能现身说法, 因此必须具有强烈的好奇心, 充沛的精力, 良好的双语能力和沟通技巧。

三、晚会类

晚会类双语播音主持多见于大型国际文艺晚会和音乐节目。如中央电视台元旦双语晚会、中秋双语晚会。由于庆典晚会的喜庆色彩较强, 双语晚会总体上要求双语激情饱满的串联, 大致分为两种类型:

1. 司仪型双语播音主持常常以“报幕形式”出现, 情感饱满地进行串联, 烘托庆典的主题。

如中央电视台2003年现场直播“奥运会市场开发启动仪式”, 风格庄重典雅。

2. 互动型双语播音主持要求主持人必须具备显性的双

语能力, 否则, 只有按照既定的稿件进行单语主持, 很难与嘉宾真正双语交流互动起来, 主持人发挥不了主动性, 晚会也因此失去部分生机和活力。具备显性双语能力的主持人, 可以充分调动现场的中外嘉宾上台参与, 充实晚会主题内容, 活跃现场气氛。互动型双语主持要求: (1) 双语现场机智应变能力; (2) 与对方双语互相配合的协调能力; (3) 双语沟通舞台上下的能力。

四、音乐类

如中央国际广播电台的《金曲调频》、《欢乐调频》等音乐节目, 在轻松欢快的双语语境中, 听众可以听歌、听新闻, 还可以听主持人说着不一样的语言聊天。双语音乐节目的播音主持要求一定的文学功底、音乐素养, 尤其是对中西文化和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 既能与西方音乐和文化靠近, 又能与中国音乐作品的意境和谐交流, 给受众以容易接受的审美品位。

五、新闻类

2007年,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两会接力站》, 第一次运用双语主持的方式, 全面报道“两会”, 体现出策划者开放的国际眼光, 大大增加了“两会”报道的信息量和透明度。

以上双语播音主持的分类是按信息功能来划分的。个人认为, 其中的教学类、音乐类双语播音主持是可以在地方电台、电视台尝试运行的。双语播音主持工作是一个值得重视并推广的事业, 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双语播音主持在地方台的运行, 任重而道远。■

摘要:双语播音主持, 是全新的有声语言传播艺术。可分类为教学类、旅游类、晚会类、音乐类、新闻类。

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体系研究 第10篇

随着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资源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如何进行科学的组织管理,以利于人们方便、快捷、准确的获取,从而有效的开发利用,是当前信息资源管理研究的一大热点问题。

分类是人类的基本思维方式,是认识事物的基本途径,事物越是纷繁复杂,越是需要借助分类方式来认识。[1,2]目前互联网主要采用两种分类方式进行信息组织:一是对现有文献分类法实现网络化;二是采用网络自编分类体系。[3]通过对现有网络分类体系的分析发现,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系统还存在许多有待改进的问题。

1 研究现状

从1998年开始,国内对网络信息分类组织的研究此起彼伏。

1.1 传统文献分类法在网络信息资源组织中的应用现状

20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联机环境下传统分类法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这就为文献分类法应用于网络信息组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目前,围绕着文献分类法在因特网中的应用这一专题,国外已经在大量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入了实用阶段。比如一些大的搜索引擎或是万维网站点就已经用现有的文献分类法来进行Internet信息资源的组织。

1.1.1 杜威十进分类法(DDC)

在1995年,Web上分类目录开始利用DDC作为分类体系,目前,已经有以图书馆和大学为代表的站点,用DDC作为分类体系。包括综合全球资源、专题性资源和国别资源等多种资源类型。有些目录在各层次的类目前均标记了标准的十进制分类号,只利用DDC体系建立了浏览结构。

1.1.2 国际十进分类法(UDC)

UDC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类目构成有六万多个,还可提供多种复分表,有利于文献资料细分。这种分类法非常适合于机检,它融合了分面组配法的一些特点,可由符号组配来组合概念。一些网络目录在充分利用UDC的这些优点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分类系统。

1.1.3 国会图书馆分类法(LCC)

CYBER-STACKS为代表的网络目录使用的就是LCC,它由由依阿华大学开发,主要提供的资源有6大部类用LCC分类号表示就是Q(科学)、R(医学)、S(农业)、T(工业技术)、U(军事科学)、V(海洋科学)。The WWW Virtual Library采用了LCC体系组织信息,但信息量少,只有一层类目。[7]

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也被“网络指南针”用作组织信息资源的三种分类体系之一。[8]但是目前我国的文献分类法还没有在网上应用的成功范例,虽有个别网站使用了《中图法》,但影响很小。此外,还有一些专业的分类法用于组织专业性网络信息资源,如《工程信息分类法》用于Edinburgh Engineering Virtual Library和Engineering Electronic Library,Sweden的信息组织;美国数学学会的Materials Organized by computer Science Subject Information采用《计算评论分类法》组织其信息。

1.2 网络自编分类法应用的现状

网络自编的分类法是20世纪90年代新兴的专门类分网络资源的工具,以中文雅虎、搜狐为例,都没有沿用传统分类法,而是根据实际情况注重从普通用户出发,突出易用性,设计有自己特性的分类体系。[10]这些分类体系结合了网络环境的新特点,重视以事物对象为中心设置类目,以超文本的方式反映相关类目,形式直观,使广大用户不需要经过培训就可以轻松了解分类体系结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用户的需求。[11]其结构如下:

大类设置:各个分类搜索引擎的大类体系是分类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同的搜索引擎所设置的大类体系的数目和类别也有所不同。就大类数目来说,搜狐设立16个,网易设立19个,新浪设立18个。在对类目进行设置时都以直接性和实用性为原则,采用以主题为中心或是用主题和学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新浪而言,除文学、社会科学、艺术、科学与技术、政法军事等5个是以学科标准设置的,其余的都是用主题列类。类目的设置还强调了用户保障原则。在新型的网络信息分类法中,像娱乐休闲”、“计算机与互联网”这样的类目已经被升级为一级类目,以方便用户查询。而在传统的方式中,它们只是大类以下的下级类目,存在着许多的不便之处。类目的内容也以日常生活为切入口,切实关联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娱乐休闲、教育、生活服务等,而不是纯粹的设置专业性、学术性的类目。另外,某些大类的设置本身还具有不同的搜索入口,可以方便用户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信息查询,以搜狐为例,“国家和地区”大类提供了从地区检索的入口,“公司企业”设立了机构检索入口,“参考资料”大类提供了从不同资料类型的入口。这是大类设置上的另一特点。

类目体系的展开:各中文搜索引擎分类类目表,所有的大类和部分二级类目构成了首页,然后继续往下进行详细的划分最终构成完善的类目表。它可以通过上下层与链接来显示级别关系,最后形成一个层层划分纵横交错的体系。大类和二级类目相对比较稳定,而二级及以下类目的设置都采用多重列类方式。例如,在新浪的“社会文化”中类目的设置同时采用了主题对象、学科、机构、人物、信息资源类型等多种标准,这样做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分类体系的层次,还还以使用户在查询时不必一级级进行点击,有效的节省了时间。

类目形式:在网络信息分类体系中所独有的类目设置有热点类目和镜像类目。热点类目设置的第一原则就是满足用户的需求。它是因特网大众分类法的主体,用以满足网络大众的具体需要,张琪玉在他的《网络信息检索工具的热门类目》一文中就曾指出过这一点。通过超级链接在网络中的使用,就可以在将一些热点类目及时的设置在相关位置上。例如搜狐网站中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就是根据需要,在它的上一级类目“体育和健身”中提前设置出,来突出反映热点的。而镜像类目的设置则具有动态性,它的相关类目是在事件(如奥运会、高考录取、非典等)临近或者进行的过程中提前设置,事后则可将该镜像点取消。它是通过超链接的方式进行设置,可及时反映需求和资源的变化。

类名:分类引擎直接显示类名。如“互联网”,同时通过导航条揭示各级上位类,限定该类的等级和含义,可以点击直接回访相应的上位类。类名通常用俗称、简语、习惯用语等自然语言,从而突出并增强网站的吸引力。其弊端在于,不同网站对同类资源的设置也不同,为用户带来了一定的麻烦。

类目关系:在超文本技术得到应用的前提下,结合网络信息的虚拟化以及分布式状态,网络分类具如下特点:可以以网状结构多方位、多层次的揭示知识的内在相关性,对知识间的交叉关系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需要来灵活处理。从纵向看,分类引擎类目往往通过一层层级别的类目点击和类目导航条显示其类级,而横向关系的揭示包括序类(同位类的排列顺序)和横向多重关系的揭示。序类主要采用了按频率排列的方式。据此,搜狐、新浪分类引擎将娱乐休闲排在大类之首,这也遵循了从用户角度出发的原则。分类引擎类目序类的另一方法是按类名字顺排列。不论哪种方式,都有效的加强了类目之间多重关系的揭示。[12]

1.3 文献分类法用于组织网络信息的局限性

网络信息具有数量大而庞杂、内容范围广、信息类型多、动态性高、有序与无序并存的特点,[13]鉴于以上特点,目前用于网络信息组织的分类体系还存在诸多弊端,为用户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开发共享网络资源带来严重困难。

1.3.1 传统分类法组织网络信息的局限

以印刷文献为主要对象的传统分类法,因为极少考虑网络资源的内容和服务用户社会化等因素,难以全方位的揭示网络信息。[14]

传统分类法是一个相当稳定的知识体系,它的更新周期一般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即使是电子版的《中图法》对网上高度更新的信息资源也难以适应。

传统分类法是以学科分类和逻辑划分为基础的严密而精细的分类体系,隐含的联系和限定贯穿整个分类体系,[15]缺乏一定的易用性。并且,网上信息用户的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就普通用户来说,要掌握传统分类法会有一定难度。因此,间接的主题词检索或者简单的一些分类体系,相对而言会更有可选性。

为了满足文献排架的需要,传统分类法在组织文献信息时采用单一的线性方式。面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动态性,要想充分的揭示和反映多维的知识空间,紧靠静态的传统分类法已经难以实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学科的分类比较模糊,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日益增多,多主题与边缘学科在现代文献中已经屡见不鲜,传统分类法不能充分揭示这类学科。[17]

传统分类法与其他受控词汇的联系偏少,制约了用户的多途径检索。[18]

1.3.2 网络自编分类体存在的问题

知识领域不全,知识体系不严密。在对基本大类进行划分时,要涵盖所涉及到的全部知识领域,这样的分类体系才是综合的完整的。目前的一些搜索引擎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并未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而仅以吸引用户为目的进行类目划分。这样不仅遗漏了许多重要的知识领域并出现重复列类的现象,严重影响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19]

层次划分不合理,缺少分类提示。有些网络分类体系的类目多达十几层,用户在查找信息时,必须经过一级级的翻阅,无法有效节约时间。同时分类体系在划分下位类时缺少注释或者是提示信息,而用户对自己所要搜索搜索的信息又缺乏了解,会造成许多不便。

类名不规范,类目归属不合理。概念不清的情况在网络分类体系中极为常见,部分类名的含义和范围不好确定,同时又无必要注释,使得用户很难判断其外延。[20]再者,在类目归属上常有隶属不清、逻辑关系混乱的情况,主要有两种情形:一类是类表在确定类目的下位类时,相关类目收入范围过宽,导致收入一些超出母类外延的类目;另一类情况则是未按知识间的关系,合理确定类目的归属,[21]如搜狐把“留学与移民”列于“工商经济类”中,不利于分类体系的有效使用。

类目排列随意,类目划分无规律。不少系统同位类的展开是多元的,往往同时采用多个标准,每个标准使用时又不完整设类,有时还同时列出不同等级的类目,使得同位类的设置缺乏规律性。如雅虎大类中,“人文艺术”与“社会文化”、“社会科学”概念兼容;又如搜狐的“教育”类有高等教育而无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有国内院校无国外院校等。

2 总结

上一篇:为学生创造闪光的机会下一篇:小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