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2024-05-17

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精选7篇)

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第1篇

1 组织技术专家, 研究制定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

围绕围绕高效、健康、安全的目标, 组织我市具有副高以上职称的技术人员, 通过深入大中型规模羊场调查、走访, 结合我市自然资源特点和海门山羊品种资源优势, 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市发展的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体系。

(1) 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市发展的大规模海门山羊集约化羊舍的建设要求和标准。从羊舍的建筑要求、羊床的材质、饲槽和水槽的配置、地面的材质等方面提出建设规范。

(2) 研究和制定海门山羊育肥羊精料补充料使用技术。根据育肥羊不同生长阶段, 研究精料添加比例, 从而达到最佳育肥效果。

(3) 研究和制定适合我市发展的海门山羊集约化羊场免疫程序。根据我市山羊疾病发生的特点以及集约化养殖场养殖现状, 制定集约化羊场应免疫苗种类和接种的时间。

(4) 研究和制定海门山羊集约化羊场主要疫病控制技术。根据我市山羊常发病、常见病的类型, 制定早期预防综合措施和治疗方法, 提高山羊成活率。

(5) 制定集约化羊场养殖档案记录标准。根据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创建要求, 结合我市生产实际, 制定集约化羊场养殖档案标准。为养羊户发展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提供详细的技术保障。

2 组织技术人员, 制作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的“三个一”物化成果

从全市角度提出全局性的海门山羊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转化示范方案, 组织副高以上技术专家制定简便易行的“三个一”的专项技术推广工作计划。即组织技术骨干围绕海门山羊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制定一套生产流程宣传画册、一套技术示范教学片、一本通俗易懂的实用技术培训小册子。“三个一物化技术做到图文并茂, 形象生动, 文字简炼, 使海门山羊高效集约化养殖技术在全市得到普及和推广。

3 组建示范基地, 树立集约化养殖技术推广样板

在全市海门山羊养殖量较多的乡镇中选择海门山羊养殖量在当地有一定的规模、在群众中有一定的威信、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且乐于助人的养殖大户为海门山羊集约化化养殖示范基地。我们分别在三厂镇大洪村、四甲镇合兴村、树勋镇凤凰村、余东镇长圩村、常乐镇如意村、三阳镇鲜行村、万年镇裴雷村内新 (扩) 建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转化示范基地10个。示范基地强化山羊集约化养殖理念, 全面推行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从山羊集约化羊舍设计、配套生产设施添置、科学饲养管理等方面着手, 改善海门山羊舒适生产环境, 大力推广“高架养羊+四青作物秸秆+精料补充料”养羊技术, 推广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提高养羊综合效益。市畜牧兽医站与10个项目实施基地分别签订了项目合作协议书, 明确了示范内容, 为辐射户提供观摩、现场指导, 每个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周边2个以上示范户实施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年终, 根据协议履行情况, 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辐射面大, 实施效果好的示范基地给予一定的资金补贴。

4 组织养殖大户, 搞好技术培训与宣传

在全市加强示范点、辐射户集约化养殖集成技术的培训与宣传。根据海门山羊集约化养殖过程中的技术难点和薄弱环节, 我们在海门山羊养殖的育肥初期、饲草的转换时期、饲料配方的变化阶段等养殖的关键环节, 梅雨季节、高热季节等关键时节, 以及农民的农闲季节, 通过召开全市现场会, 组织观摩学习、邀请外地专家来海讲座、深入羊场现场指导等多种方式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培训。并且把海门山羊高效集约化养殖的“三个一”物化成果发放到全市广大养殖户手中。使广大养羊户掌握高效集约化山羊养殖技术, 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

5 组织技术人员, 落实技术推广考核机制

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探讨 第2篇

关键词:山区;山羊;生态养殖;关键技术

中图分类号:S82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6)05-0041-01

沿河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乌江流域中下游,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区域,境内雨量充沛、热量丰富、水热同季、光温同步、四季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气温13.4~17.9 ℃、年均降雨量1 050~1 220 mm、年均日照时数1 100~1 400 h、无霜期251~217 d,地形沟壑纵横、喀斯特地貌发育充分,是典型的山地农业县,畜牧业发展主要依赖分布于山地中草山草坡、农作物秸秆和藤蔓,山地畜牧业特征明显。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形成了适宜的自然气候和良好的生态环境,这为发展山地生态畜牧业、尤其是山羊产业提供了绝佳的环境条件。

1 科学规划羊舍

1.1 羊舍类型

根据山羊生物学特性,结合山区自然生态及气候特点,在科学选址、合理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修建双坡单列式高床漏缝楼式羊舍为宜,构造材料可选择木质或砖木结构。同时,由于境内立体气候明显,温差相对较大,要按照不同海拔高度确定楼床高度和羊舍面积,一般在海拔800 m以上的地区,楼床高度为0.8~1.0 m,每间羊舍适宜面积10~12 m2;海拔800 m以下的地区,楼床高度为1.2~1.5 m,羊舍适宜面积为12~14 m2。

1.2 粪污处理设施

羊场的后面侧风向处修建积粪池或配套建设沼气池、多级沉淀池,其大小根据饲养规模确定,以利粪便污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2 种植优质高产牧草

饲草饲料是舍饲养羊的物质基础,只有提供四季均衡、充足、优质的草料,才能保证山羊的物质需要,从而获取最佳的经济效益。为此,要按饲养规模和发展需要,利用农闲地、果园地和退耕地有计划地种植优质高产牧草(如黑麦草、紫花苜蓿、牛鞭草、甜高粱等),刈割饲喂,或晒制青干草以备补饲或过冬越春之用。同时,要充分利用夏秋青草茂盛期大量收集贮存野生草、树叶及农作物秸秆等制作青贮料和干草粉等,以保证饲草饲料的全年均衡供应,实现山羊高效养殖。按每只羊日采食鲜草量3.5~4.5 kg计算,1 000 m2的优质高产牧草载畜量为4~5只羊。

3 粗饲料制备

在保证青饲料供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夏秋季节青草茂盛期大量收集栽培牧草、野生牧草、树叶和农作物副产品等,除制作成青干草贮存外,要大力推广饲草青贮、微贮技术,制作贮备青贮、微贮饲料,以改善其适口性,提高饲草饲料利用率。一般每只每年应贮备青干草500~600 kg,青贮饲料250~350 kg,以保证舍饲羊群冬春季节饲草供应。

4 山羊放牧补饲

受气候变化、野生牧草生长规律等因素的影响,山羊在不同季节放牧条件下,其采食量不同。如仅凭放采食或多或少都不能满足其正常生长和生产的营养需要,为此,结合山羊具有夜间采食行为的现象对羊群实行补饲十分重要。即白天(恶劣气候天气除外)在不同季节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充分放牧,收牧后2~3 h,根据山羊采食的饥饿程度酌情补饲优质牧草和混合颗粒精料,以满足山羊营养需要。精料补饲量:成年羊精料0.3~0.6 kg,羔羊0.1~0.3 kg,饲喂时要先干(草)后青(贮),先粗后精,自由采食和饮水,水温应保持在28~35 ℃之间,严禁饮用冰冻水、污蚀水和饲喂霉烂变质饲料、冰冻饲料、农药残毒饲料以及未经处理的发芽马铃薯等有毒饲料。

5 适时驱虫防病

做好山羊疫病防治是实现高效养殖的基本保证。要建立“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山羊疫病防治技术体系,做到适时驱虫灭疥和科学免疫接种等技术环节,才能有效防控山羊疫病发生,减少羊群损失。

(1)适时驱虫灭疥。根据沿河自治县山羊寄生虫病发生的季节动态规律,对山羊要实行夏秋季节每月1次,冬春季节每季度1次预防性驱虫灭疥,羔羊断奶(2月龄)后必须进行1次预防性驱虫灭疥,以增强山羊抗病能力。药物应选择高效、低毒药物为宜。在使用药物时,不要连续或长期使用单一品种药物,应选择多种药物交替使用,可取得理想驱虫灭疥效果。

(2)科学免疫接种。科学免疫接种是有效防控传染病发生和传播的重要措施。根据山羊疫病调查和免疫抗体水平监测结果,目前,在疫病防制上应重点对羔羊痢疾、口蹄疫、山羊痘、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病进行防控,要严格免疫程序,切实杜绝重大疫病发生。对已发病和疑似病羊要及时清出安置在300m以外、经消毒处理后的隔离舍内进行观察治疗,并迅速对羊舍环境及受污染的用具等进行消毒处理,对病尸粪便及污染物进行焚烧或深埋处理。

6 合理确定出栏时间

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第3篇

1 杂交改良技术

利用本地品种对环境气候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的特点和杂种优势原理, 将当地品种与国外肉用性能好的品种杂交, 提高肉羊生产性能。同时推广人工授精技术, 提高优秀种公羊繁殖效率。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1 亲本的选择

1.1.1 父本的选择。

父本应选择个体大、生长速度快、食谱广、饲料 (草) 报酬高, 产肉性能和肉质好, 屠宰率高, 适应性强的品种。盐城市山羊父本品种以波尔、努比、萨能等外来山羊品种为主, 以睢宁山羊、南江黄羊等地方品种为辅。

1.1.2 母本的选择。

母本应选择本地数量多、分布广、个体适中、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强、母性好、耐粗饲、适应性强的品种。盐城市常用山羊母本以本地海门白山羊和黄淮白山羊为主。

1.2 杂交组合模式

科学组合, 合理搭配, 是发展优质肉用山羊的关键。我市常用杂交组合有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二种。

1.2.1 二元杂交:

母本为本地山羊, 父本为外来山羊品种或地方品种的杂交组合叫二元杂交。这种模式良繁体系建立较简单, 只需对本地母羊进行提纯选优, 选择和培育体型较大、产仔多、繁殖率高的个体作母本, 再用引进的外来品种或地方品种山羊作父本, 杂交组合后即可明显提高后代商品羊的生产性能, 杂交改良周期短, 母羊基数大, 饲养管理相对粗放, 适合农村千家万户、小规模饲养, 便于大面积推广。盐城市常用二元杂交组合模式有:波♂×本♀、努♂×本♀、萨♂×本♀、睢♂×本♀、南♂×本♀。

1.2.2 三元杂交。

母本为本地山羊, 第一父本用引进外来山羊品种或地方山羊品种, 第二父本用另一外来山羊品种。这种模式杂交改良效果显著, 但良繁体系建立较复杂, 需先培育二元母羊, 然后再进行二次杂交培育商品羊, 饲养管理要求较高, 主要适合规模羊场和养羊专业大户。一般选择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产仔多、繁殖率高、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的努比、萨能外来品种山羊或睢宁山羊、南江黄羊等地方品种作第一父本, 选体型大、生长速度快、产肉性能好、屠宰率高的波尔山羊作第二父本。我市三元杂交羊组合模式以波♂× (努♂×本♀) 和波♂× (萨♂×本♀) 为主, 以波♂× (睢♂×本♀) 和波♂× (黄♂×本♀) 为辅。

2 全混料舍饲技术

根据山羊生长、繁殖、肥育各阶段的营养需要, 采用“牧草+处理秸秆+精料+添加剂”的饲料日粮模式, 将精料和粗料混合饲喂进行合理搭配, 配制成营养全面的全价日粮, 实行舍饲快速育肥。同时, 对于秸秆的利用要改直接饲喂为处理利用。通过对秸秆进行青贮、氨化、微贮, 可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和食口性。这样, 既解决枯草期的山羊饲草, 又可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

3 高架羊床舍饲技术

改平养为楼式羊舍高架饲养。楼式羊舍由羊舍、高架羊床、饲草架、料槽、水槽等组成。在羊舍内, 高出地面0.5 m处, 安装水泥预制或木条漏缝板, 板面横条宽0.03 m, 漏缝宽0.01m, 板面至屋檐高约1.1 m;漏缝板朝阳面为斜坡进入运动场。斜坡阔度以1.0-1.2 m为宜, 坡度小于45°。一般羊舍每只种公羊占用面积不少于1.5~2 m2, 青年羊0.5~0.8 m2, 妊娠或哺乳母羊1.0~2.3 m2, 每舍栏存以不超过30只为宜, 运动场大小据羊群数量种类而定, 运动场边缘为1.5 m左右高的围墙。漏缝板背阳面安排草料架、水槽和人行道。人行道宽度为0.8 m左右, 具体视喂料车宽度而定。漏缝板背阳面木栅栏附着草料架, 草料架高度视羊群个体大小而定, 水槽置于草料架两侧。羊群采食、饮水、休息、排粪四定位, 使羊体、草料与粪尿隔离, 这样, 既可减少日常劳动管理强度, 避免草料污染和浪费, 又可改善羊群饲养条件, 降低羊群发病死亡率, 发病率、死亡率分别低于4%、2%, 可节省饲料25%以上。

同时羊群应建立合理的种群结构, 并按品种、公母、大小进行分群饲养。商品羊圈养群体以10~15只为宜, 饲养密度为0.8~1.2 m2/只, 以保证羊群生长均匀。

山区贡菊—油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 第4篇

1 茬口安排

贡菊在品种选择上,对生育期的要求较严,一般要求较早,集中进行根兜育苗,在5月中下旬移栽,10月底开始收获,11月上旬收获结束。油菜在品种的选择上,要求为早熟、双低品种,对病害、倒伏等的抗性强、发苗速度快,育苗、移栽、收获时间分别在9月下旬、11月上旬、翌年5月中旬至下旬。

2 贡菊栽培技术

2.1 育苗

选择上茬没有种植过菊花、海拔超过500 m、土壤肥力水平较好、排灌便利、避风向阳、土质为砂壤的地块,分别在冬季、春季进行深耕、翻抄,基肥的施入要确保用量充足,可结合种植地块的土壤肥力水平,施入充分发酵熟的有机肥20 t/hm2、饼肥1 400~1 600 kg/hm2、磷肥700~800 kg/hm2。若地块较平,则做垄,垄距、宽分别以35~45、75~85 cm为宜;若地块为山地,由于其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不需要做垄。11月上旬选择没有病害发生的菊花蔸条播,第2年的3月底做好间苗工作,4月底喷施多效唑1次,以促使苗健壮生长[1]。

2.2 移栽

在上季油菜收获后,及时对地块进行整理,注意要深耕,提前挖好种植垄,垄面宽、垄高、沟深分别为105~115、10~20、25~35 cm,且四周的排水沟要同时配套建好。贡菊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繁殖,因此一般采取分株繁殖的方式,移栽的株行距为30 cm×66 cm,种植密度为3万~4万穴/hm2,每穴种植2株(保持一定的距离)。移栽一般最迟在5月底结束,移栽后为了促使根系早发,要用稀释的清粪水进行点根处理。

2.3 移栽后管理

贡菊的根系不深,对肥料的需求处于中等水平,肥料种类主要选择有机肥。结合贡菊的苗情进行施肥。移栽后到苗成活前,氮肥的施入量要尽量减少。8月底是菊花现蕾期,对肥料的需求较高,可施入过磷酸钙100~200 g/hm2+复合肥250~350 kg/hm2,切记为了防止烧苗,肥料要冲水稀释后施入。在除草、施肥等管理的基础上,要及时进行打顶,以对贡菊顶端的生长进行抑制,加快分枝萌发,一般进行3次即可[2]。

2.4 采收

在11月,贡菊的花中心有点黄色时,即可选择晴好天气进行采收。为了保证产品的色泽上乘,采收时要随摘随晾。采收的容器以竹筐为最佳,以防花压变形,降低商品价值[3]。

3 油菜栽培技术

3.1 育苗

选择对病害的抗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的品种,结合歙县的生产实际,一般选沪油杂2号等。育苗的时间安排在9月下旬。2叶1心、4叶1心时分别间苗1次,定苗的密度宜稀,2次间苗的苗距分别控制在3~4、8~10 cm。苗期对水分的需求较少,一般如果不发生干旱不需要浇水。苗期的肥料要施足,及时追施适量的磷肥。

3.2 移栽

11月上中旬即可移栽,移栽的标准为具真叶3~4片、苗龄30~35 d。种植过菊花的土壤中肥力水平较好,因此油菜的移栽密度宜控制在10万~12万株/hm2。上茬菊花收获后,要及时做好起垄工作,并提前开好穴,为移栽做好准备。移栽后回土,用脚踩实,若移栽时气候较为干旱,要浇入充足的水,以确保活棵。

3.3 移栽后管理

在雨水较多时,不仅对油菜的生长发育造成不良的影响,还会造成多种病害的发生,要及时做好排水工作。油菜若缺硼,会发生开花却不结实等,造成减产,甚至绝收,因此在油菜生产中要及时喷施硼肥,一般用量为1 500 g/hm2。如果油菜的蜡肥施入量不足、植株的长势不佳,为了避免油菜后期发生倒伏、贪青等现象,要尽早施入薹肥,一般在薹高为8~12 cm时施入为宜。为了使田间的通风透气性良好,保证阳光充足,要及时将长势衰老的叶片摘除[4]。

3.4 病虫害防治

油菜主要病虫害包括霜霉病、菌核病、潜叶蝇、蚜虫等。在各种病害发生的初期,务必及时选择合适的药剂进行防治;合理地进行轮作,也可起到明显降低病害发生的效果。潜叶蝇在幼虫初孵期或者成虫大发生期时,用35%~45%氧化乐果乳油1 500倍液,或35%~45%乐果乳油1 200倍液等进行喷药防治。一旦出现蚜虫,要及时进行防治,可选择45%~50%乐斯本乳油250~350 m L/hm2,或者48%~55%抗蚜威280~330 g/hm2,对水700~800 kg/hm2进行喷雾[5]。

3.5 收获

经过精细管理,5月中下旬即可抢晴对油菜进行收获,收获的标准:主轴上的角果颜色8成变为黄色、种子表皮表现出其应有的色质。

摘要:为了有效避免山区农民由于特色农业的发展而对食用植物油作物的种植产生影响,发展贡菊—油菜连作模式势在必行。结合歙县实际,总结了山区贡菊—油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以期为该模式在该县的推广提供指导依据。

关键词:贡菊,油菜,连作栽培,山区

参考文献

[1]王建华.山区贡菊—油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4):52.

[2]柯紫英.贡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15):69.

[3]姜文青.道地药材黄山贡菊质量评价研究[D].合肥:安徽中医药大学,2015.

[4]傅寿仲,戚存扣,浦惠明,等.中国油菜栽培科学技术的发展[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06,28(1):86-91.

山区贡菊—油菜连作高效栽培技术 第5篇

1 合理安排连作茬口

选用生育期较早的贡菊根蔸进行集中育苗, 5月20—25日移栽, 10月底至11月初收获。油菜选用发苗快、抗病抗倒性强的早熟双低品种, 于9月下旬育苗, 11月上旬移栽, 次年5月上中旬收获。

2 贡菊高效栽培管理技术

2.1 育苗

选择前茬没有种植菊花的砂质壤土地块深耕整平, 施用腐熟农家肥或有机肥2 kg/m2, 11月初选留无病菊花蔸条播[2]。翌年“惊蜇”前后, 浇施1次腐熟的淡人粪尿, 并喷施多菌灵。3月下旬进行间苗, 拔小留大间稀。在4月下旬苗长到15~20 cm高时, 喷施1次多效唑, 培育壮苗。

2.2 移栽

油菜收获后及时深耕, 按照畦面宽110~120 cm、畦高15 cm、沟宽30 cm整出种植畦, 四周建排水沟。采用打顶移栽, 每根苗留15~20 cm, 栽植6.0万~7.5万株/hm2为宜。在5月底前移栽完毕。

2.3 田间管理

2.3.1 施肥。

栽后20 d, 用尿素150 kg/hm2加氮磷钾复合肥225 kg/hm2混合穴施。7月中下旬, 用尿素225 kg/hm2撒施。9月中旬用可溶性复合肥或尿素450~525 kg/hm2, 于阴雨前后撒施。

2.3.2 除草。

菊花移栽7~10 d活棵后, 进行中耕除草, 前期宜深锄, 促使根系下扎, 进行培土, 促进根系扩展, 入伏后浅锄。

2.3.3 打顶。

第1次在6月下旬, 第2次在7月下旬, 为了提前开花, 建议8月中下旬采用多效唑进行化学控制。

2.3.4 防病治虫。

菊花病虫害主要有枯萎病、霜霉病、黑斑病、病毒病、蛴螬、灰飞虱、盲蝽象、蚜虫等[3,4]。5月选用甲霜灵防治霜霉病, 选用糖醋诱杀和油茶饼粉防治蛴螬, 蚜虫用咪蚜胺防治, 7—8月注意防旱促苗, 9月枯萎病、黑斑病高发时期, 选用烯酰吗啉防治。9月下旬是斜纹夜蛾高发时期, 可采用生物农药和灯光诱杀。10月可选用吡虫啉和黄板相结合的办法防治灰飞虱、菊瘿蚊。

2.3.5 采收与清园。

采收一般在11月上旬进行。采收结束后, 把残留枝杆连根清除带出菊园地, 集中烧毁。

3 油菜早发栽培技术

3.1 育苗

选用沪油杂2号品种, 9月下旬育苗。要求早间苗, 稀定苗。一般保持苗距7~10 cm。早施、施足苗肥, 追施磷肥。即带水追肥, 以水促肥, 争取早发苗, 大苗, 叶片肥厚。

3.2 移栽

油菜苗一般在11月中旬, 苗龄30~35 d、3~4片真叶时开始移栽。由于菊花土壤肥力较多, 可以减少移植密度, 油菜苗移栽密度10.5万~12.0万株/hm2。菊花地及时起垄, 开穴移栽, 栽后压实, 天气干旱时带足活棵水。

3.3 田间管理

早管促早发稳长。移栽活棵后, 杂草二叶期左右, 用12.5%盖草能600~750 m L/hm2对水750 kg/hm2喷雾。一般中耕2~3次。11月底施复合肥300 kg/hm2、硼砂15 kg/hm2。2月重施薹肥, 施复合肥75 kg/hm2。防病治虫:油菜主要病虫害有菌核病、猝倒病和蚜虫、菜青虫、黄曲跳甲等。3月中旬, 油菜菌核病初花期可用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2 250 g/hm2+氯氰菊酯1 200 m L/hm2对水750~900 kg/hm2防治菌核病, 5~7 d后再防治1次[5]。

3.4 适时收获

在油菜终花后30 d左右、主轴角果80%转为黄色、种皮呈现固有色质时, 及早抢晴收割。

摘要:为提高歙县王村镇山区菊农的收益, 合理安排黄山贡菊—油菜茬口, 进行菊花—油菜连作栽培, 总结该技术要点, 包括茬口安排、育苗、移栽、田间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 以促进菊花和油菜都获得较高产量, 带来较好的效益。

关键词:贡菊,油菜,连作,茬口,栽培技术,山区

参考文献

[1]马杰.油菜花生连作配套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科技, 1999 (8) :31-33.

[2]马刚.油菜病虫害防治措施[J].四川农业科技, 2010 (2) :46.

[3]陈国华, 高军.长江流域油菜病虫害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J].中国种业, 2008 (10) :64-65.

[4]李顺平.黄山贡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16) :118-119.

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第6篇

1 政府重视、银政结合

安龙县优质肉牛特色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 首先保证业务部门工作经费需求;协调、捆绑其他项目资金用于繁育区、育肥牛饲养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次为了扩大饲养量、加快发展, 安龙县人民政府协调并担保、全额贴息每年向商业银行贷款3000万元用于优质肉牛发展, 每户项目农户贷款5~10万元用于养牛场建设、育肥牛或能繁母牛选购、饲料周转等, 为项目建设提供了资金保障。

2 适合的饲养模式

安龙县优质肉牛特色产业的发展取决于对能繁母牛及育肥牛采取不同的饲养模式。

2.1 能繁母牛饲养

为了保证优质育肥牛后备牛的牛源, 安龙县选择钱相乡、普坪镇两个天然草原较为丰富的乡镇为优质肉牛繁育区, 在繁育区每年由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项目扶持2个村的600户项目农户, 每户饲养能繁母牛2头, 对能繁母牛采用牛人工授精技术予以杂交改良。

2.2 优质育肥牛饲养

为了打造安龙县优质无公害牛肉品牌, 安龙县将扶贫攻坚与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 在项目扶持下对优质育肥牛的饲养走专业合作社道路, 由项目农户自由组合, 以每户每批饲养育肥牛8头, 每13户以上组成每批饲养100头以上优质育肥牛的养牛场, 养牛场采取统一投入、统一饲养、统一管理、统一防疫、统一购销、利润分成的五统一分模式经营, 使项目农户间能达到资源互补、利益共享的目的, 他们间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入股分红和部分项目农户到养牛场不同岗位进行劳务输出获取劳务报酬相结合的方式联结。

3 切合实际的技术路线

安龙县根据县域自然资源、气候环境、经济状况等条件对能繁母牛的繁育、育肥牛的生产按照绿色、无公害要求提出了切合实际的技术路线。

3.1 繁育路线

对能繁母牛繁育区采用选择本地抗病力强、肉质优良、对环境适应性强的健康盘江黄牛作母本, 选择属肉脂兼用型品种的西门塔尔牛作父本, 使用人工授精输配;为了提高母本的泌乳力, 提高犊牛的生长速度, 因此最后选择西本杂F1为终端母本、利木赞或安格斯品种为终端父本, 使用人工授精输配, 生产利西本或安西本三元杂优质肉牛为商品牛。

3.2 育肥路线

优质杂交牛犊→规模养牛场→驱虫保健→优化饲养 (利用青贮、氨化、微贮等饲料) →销售。

4 切实可行的工作措施

根据能繁母牛及育肥牛不同的生产目的、不同的生理特点制定各自的饲养管理措施。

4.1 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保证优质肉牛育肥牛的牛源, 安龙县将优质肉牛犊牛的生产作为工作的重点, 对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采取以下方法。

4.1.1 技术培训是首要

在优质肉牛繁育区加强输精员和项目农户的技术培训, 其目的在于提高输精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 提高项目农户对能繁母牛的管理能力及发情鉴别能力, 准确掌握适时输配期, 及时与片区输精员联系, 以便提高受胎率。

4.1.2 加强能繁母牛的饲养管理是关键

为了能保证能繁母牛的正常发情, 对能繁母牛的饲养要求采取半放牧、半舍饲饲养, 以便保证能繁母牛有足够的运动量, 同时在不同时期使用不同配方的全价饲料补饲, 保持能繁母牛的营养需求, 以便保证能繁母牛的正常发情、受孕、妊娠、分娩、哺乳。

4.1.3 合理布局人工授精点是基础

为了保证能繁母牛发情后能够及时得到输配, 因此每一个输精点服务能繁母牛的数量只能在300头以内, 服务路径只能在3公里以内。

4.1.4 保障人工授精点物资及经费是动力

为了提高输精员的积极性, 对服务于繁育区的人工授精输精员所需物资 (包括设备、液氮、冻精) 由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免费提供, 同时对人工授精输精员按每输配产1头犊牛予以150元输配费补助, 对项目农户按每输配产1头犊牛予以1000元的饲料补助, 提高了输精员的积极性, 同时减轻了能繁母牛饲养户的负担, 增加饲养能繁母牛的利润, 坚定饲养能繁母牛的信心。

4.2 育肥牛的饲养管理措施

为了能降低优质肉牛的饲养成本、提高饲料利用率和优质肉牛的出栏率, 对育肥牛的饲养管理采用以下措施。

4.2.1 强化技术培训

为了提高杂交犊牛在育肥期间的饲料报酬和出栏率, 对专业合作社养牛场的技术员每年至少通过“请进来或送出去”的方法参加优质肉牛技术培训2~3次, 使优质肉牛育肥的先进技术得以及时运用于生产实践, 同时能让技术员在各自生产实践中总结的经验通过相互交流得到互补, 让更多的养牛场少走弯路, 减少饲养成本。

4.2.2 因地制宜制定育肥方案

专业合作社养牛场一般要求从优质肉牛繁育区选择5月龄左右牛犊到养牛场集中育肥, 针对当地玉米秸、稻草等秸秆类;谷糠、麦麸等糠麸类;一年生黑麦草、皇竹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人工牧草丰富的特点, 优质肉牛进入育肥期后日粮由“混合草料+精料”组成, 育肥牛对混合草料按5 (优质牧草) :3 (青贮饲料) :1 (秸秆类) :1 (糠麸类) 的比例自由采食, 对由玉米、豆粕、菜籽饼、小麦等原料组成的精料按10月龄前每日2kg、10月龄到出栏每日2.5kg定量补充。

4.2.3 选择适时出栏

根据优质肉牛生长特点, 对各养牛场优质肉牛的出栏时期选择在20~24月龄较为适合。

5 高度重视疫病防治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项目的成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制定了严格的疫病防治制度。

5.1 消毒制度

在优质肉牛繁育区由于属于项目农户分散饲养, 要求项目农户每20~30天对圈舍、饲养器具用0.2%月苄三甲氯铵溶液消毒1次;对进行育肥工作的养牛场的牛床、器具保持每周2次、养牛场大环境每周1次使用0.2%月苄三甲氯铵溶液进行消毒、进出人员必须经过紫外线消毒室经紫外线照射3分钟、进出车辆必须经过配备有消毒液的消毒池。

5.2 疫病预防制度

对繁育区、育肥牛饲养场的牛群按照“常年防疫”的方法对口蹄疫、牛出败、炭疽等疫病保持每年2次预防接种, 以便保证牛群的健康发展。

5.3 驱虫保健制度

在繁育区对初生的牛犊2月龄后必须使用阿苯达唑、能繁母牛使用硝氯酚每年2次驱虫保健;育肥牛饲养区对调进育肥牛经2周观察确认正常后使用硝氯酚首次驱虫保健, 6个月重复驱虫。

6 强调饲料体系建设

为了保证优质肉牛特色产业的可持续性, 在优质肉牛繁育区及育肥区均将饲料体系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 通过引草入田的方式要求每户项目农户至少种植一年生黑麦草、皇竹草、紫花苜蓿、三叶草等人工牧草或红苕、胡萝卜等块根、块茎类饲料5亩以上, 根据饲养量作好秸秆类饲料的青贮、干制等储备工作, 以便保证饲料的供给。

7 结论

山区山羊高效养殖技术 第7篇

关键词:湖南湘西山区,无公害茶叶,栽培管理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农产品的数量和种类也越来越多, 而人们的饮食消费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越来越重视农产品的质量与卫生安全, 加之当前国内外市场对生产无公害绿色食品与保健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 发展无公害的农产品俨然已经成为了现代化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 湖南湘西地区山区必须牢牢抓住发展机遇, 紧紧围绕着“建设生态州”的目标, 对农业内部结构实施必要的优化, 以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产品, 特别是无公害茶叶的栽培, 最终从整体上提高湘西州的农业效益, 增加农民的收入, 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

1 湖南湘西自治州山区茶叶发展现状

当前, 湖南湘西州的现有茶园总面积有13979.33hm2, 同比增长了2426hm2, 特别是其中良种茶园的面积就有10500hm2, 同比增长了2786.67hm2。同时, 2013年, 该地区春茶的产量高达796t, 产值有34500万元, 而其中名优茶产量就有694.5t, 产值则有33020万元;全州的干茶叶总产量则有400t, 产值达70000万元, 同比增长了20000万元。可以说, 茶叶产业已经成为了湘西州农业中最重要的一个支柱产业。而湘西州的茶叶发展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成绩关键在于做好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加强了茶园的培管建设。因茶叶市场的逐渐转好, 广大茶叶企业与茶农纷纷开始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 并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加强对茶园冬春的培管。如大部分茶园都采取了冬施基肥, 春施追肥的措施, 或是加大对茶园的定期修剪和台刈的改造。如保靖县的黄金茶区去年冬天茶园的培管面积就有2080hm2, 而平均每667m2茶园施饼肥400kg, 施农家肥300kg, 效果较好。

积极发展无公害茶叶, 并推行茶叶标准化的生产技术。如今, 无公害茶叶和有机茶俨然已经成为了各茶叶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共识。故该州的茶叶生产者加大了对无公害茶叶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 并在茶园严格控制其化肥与农药的使用, 积极提倡施用有机肥与无公害低毒、低残留的农业与生物农药, 采用推广频振式虫灯来诱杀害虫, 以减少茶园害虫的基数。种种措施的采取, 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该州茶叶中农药的残留[1]。当前, 该州已经通过了无公害茶叶产地认证、绿色食品基地认证与有机茶基地认证的茶园已经有3333.33hm2。

同时, 该州还通过狠抓品牌工程的建设与积极引进茶叶加工企业的方式, 推动本州无公害茶叶的生产与栽培, 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 该州春茶的生产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由于消费者对无公害茶叶消费需求呼声的增高, 而使得总体茶叶的价格有所下降;部分地区茶园的管理比较粗放,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经济效益的增长;茶叶栽培技术参差不齐, 影响到广大茶农的经济效益。因此, 针对这种情况,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加大对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的管理是适应当前茶叶市场发展需求的必要结果, 同时也是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然要求。

2 湖南湘西地区山区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管理技术的研究

2.1 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基地的建设

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又需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2.1.1 空气质量

尽量选择空气清新且水源清洁, 周边无污染源且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作为该地区无公害优质茶叶栽培的基地。

2.1.2 土壤质量

无公害茶叶栽培基地要求其土壤要深厚, 且有效土层要在60m以上, 而土壤耕作层的有机质含量也要大于1.5%, 且p H值要在4.5~6.0之间。土壤排水与透气性要好, 生物活性也要强, 营养要丰富, 且各种污染物浓度不宜超过国家的相关标准。

2.1.3 设隔离带

无公害茶叶的栽培区同常规农田间需设有50~100m以上的隔离带。一般以山、河流与湖泊等作为其天然屏障, 或是采取植树造林的形式设置隔离带。而且栽培基地需同公路相隔100m以上, 以避免受到汽车尾气的污染。

2.1.4 加工和贮藏

基地的加工厂需建立在环境整洁且无污染的地方, 而加工的鲜叶需来自于无公害茶园, 且使用的用具、机械等设备也需是由无污染的材料制成的。同时, 工作人员需经过无公害茶叶栽培加工的培训, 以熟悉各环节的流程。对于成品的包装, 其包装材料需符合国家食品卫生的相关要求。干茶则需贮藏在低温、干燥且低氧与避光的地方, 以保障茶的质量[2]。

2.2 茶园施肥与保墒管理

2.2.1 基肥

一般是在每年的10月下旬~11月的下旬开始施用, 在行间距根30cm处开挖20cm的沟渠施用有机肥, 而后用于覆盖。其中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大约1500~2000kg, 或是有机肥大约150~200kg。

2.2.2 追肥

在早春季节, 基地中每667m2茶园需施用复合肥大约60~80kg, 且为一次施用, 而有机茶园则使用沼肥浇根的形式来开沟施入。同时, 为了加快春茶的早发与旺发以保障春茶的高产优质, 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可在开园后, 茶树解除了休眠状态之后在根系生长最活跃的时期, 也就是吸肥力最强的时期, 即2月下旬及时地施入速效尿素, 发挥其催芽与壮芽的效果。对于早芽品种, 则需提前7d左右施入速效尿素, 且每667m2茶园所需施入尿素为20~30kg, 并注意施肥的方法, 一般是在行间树冠的外侧下方处开挖出一条深为15cm左右的施肥沟, 而后均匀的将尿素施入, 并及时地覆土[3]。若是采用直接撒肥的形式来施肥, 极容易造成肥料的丢失, 从而影响到茶树对施入肥料的有效吸收利用率。

2.2.3 叶面肥

在无公害茶叶栽培过程中, 加快茶树生长速率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及时补充营养, 而含有氨基酸养分的叶面肥就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严格禁止使用那些含有激素的叶面肥, 而且一般在喷施叶面肥10d后就可开始采茶了。在茶叶生长过程中, 及时地喷施叶面肥, 不仅可使茶树叶片通过直接吸收并利用那些低浓度的水液肥料来及时地补充根部的营养, 而且还能促进芽叶变得更加肥壮, 见效比较快。通常情况下, 施用浓度为0.5%~1%的尿素再加上0.5%的磷酸二氢钾混合肥效果最好。在芽叶开始萌动后, 选择一个晴天的15:00进行喷施, 若是阴天的话, 全天都可喷施, 每次相隔7d喷施1次, 并连续喷施2~3次, 这样的效果较好, 且产量高, 品质好[4]。同时, 在喷施的过程中, 要均匀喷施, 叶面与叶背都需喷施。

2.2.4 茶园的保墒

由于冬季气候较干燥, 降水量也较少, 不利于春芽的萌发, 加之幼龄茶园因裸露面积太大, 使得水分蒸发比较快, 极容易出现旱情, 故必须积极做好茶园的蓄水保墒工作。如在梯级的内侧挖沟或建蓄水池以此来减少降雨的时候地面的径流, 尽量将雨水保持在院内, 以满足春季茶树与农事操作对水资源的需求。

2.3 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

2.3.1 农业防治

在无公害优质茶叶栽培过程中, 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有效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 并控制其病虫害的发生, 提高茶树的抗性能力, 最终达到保护茶树的目的。措施主要有:选择抗病虫力较强的良种, 并在早、中、迟3个阶段合理搭配品种, 以有效控制病虫的发生, 并打破病虫的生物链形成。合理密植。一般新茶园都是采用双行双株种植的方式。为有效防止病虫害, 就可采用单行双株种植的形式来栽培, 且每667m2茶苗栽培数应在3000~4000株左右。合理施肥与修剪。N、P、K合理搭配, 无机肥和有机肥结合施用, 以提高茶树的抗病虫能力。在每年秋茶结束后, 适时地修剪茶树, 以保证茶园的通风与透光, 有效抑制蚧类与粉虱类害虫的出现, 并通过台割与重修剪的方式来消灭茶树茎部的病虫害。分多次采摘, 以减少小叶蝉、螨类与茶蚜等的危害, 并在秋冬季的时候彻底清除那些病虫枝条、树下枯枝落叶与园内的杂草, 以有效减少病虫害发生的基数。

2.3.2 生物防治

有效利用天敌昆虫、农用抗生素与病原微生物以及其他一些生物制剂来有效控制茶树病虫害的发生, 并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以保持整个茶园的生态平衡[5]。如使用茶毛虫病毒“8010”来有效防治茶毛虫的出现;利用韦伯虫座孢菌来防治黑刺粉虱与椰园蚧;利用杀鳞精来防治茶尺蠖;利用天霸来有效防治茶小绿叶蝉等。

2.3.3 化学防治

使用一些高效、低毒且低残留的农药在茶园病虫发生量已经达到了防治标准以后开始用药, 并严格控制用药量与用药的次数, 同时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 不可提前采摘。

3 结束语

对于湖南湘西地区山区, 若想全面实现无公害茶叶的优质栽培, 就必须积极加大对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的建设, 从而为无公害优质茶叶的栽培提供必要的基础, 进而通过合理的施肥管理与病虫害综合防治管理等措施实现该地区无公害茶叶的优质栽培与生产, 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琳, 禹利君, 包小村等.湖南红、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J].茶叶通讯, 2009, 36 (2) :23-25.

[2]陈常颂, 王秀萍, 中秋生等.茶园综合管理技术.第三届海峡两岸茶业博览会暨茶业国际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153-156.

[3]袁志荣.耿马县勐撒镇无公害茶叶病虫害种类及防治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4, (2) :57-57, 58.

[4]张景文, 温皓, 刘环美等.无公害茶叶优质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16) :91-92.

上一篇:空间联系下一篇:英语自主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