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2024-09-23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精选9篇)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1篇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100例在我院于近一年来经病理和手术证实为PTMC和MNG的患者,其中被确诊为MNG患者为50例,其中女性41例,男性9例,年龄28至72岁,人均年龄为(49.6±9.8)岁,多发瘤体37例,单发瘤体13例,瘤体直径为0.5至1.0cm,平均直径为(0.7±0.2)cm,被诊断为PTMC为50例,其中女性45例,5例为男性,年龄为30至75岁,人均年龄为(51.6±9.5)岁,多发瘤体11例,单发瘤体39例,瘤体直径为0.5至1.0cm,平均直径为(0.8±0.1)cm。

2 结果

2.1 瘤体部位和大小

在50例患者中,共有70枚PTMC瘤体,位于甲状腺右叶30枚,位于甲状腺左叶35枚,位于甲状腺峡部5枚。50例患者中,共有122枚MNG瘤体,位于甲状腺右叶54枚,位于甲状腺左叶50枚,位于甲状腺峡部18枚。

2.2 瘤体的CT表现

MNG和PTMC的CT表现均呈稍低密度影,这两者的CT扫描值分别为29至90HU、40至80HU,增强后有不同程度色强化,分别为25至124HU、20至115HU,增强后较同层面甲状腺强化程度要低。122枚MNG中有4枚发生囊变,70枚PTMC中,未发生囊变,其中8枚PTMC和18枚MNG,未被扫描出,其中因锁骨伪影的掩盖3枚PTMC和8枚MGN而未能显示,另外5枚PTMC和10枚MGN合并甲状腺炎。50例PTMC中无远处转移和周围脏器浸润。PTMC和MNG的甲状腺边缘中段症瘤体形态、增强后瘤体边界见表1

注:与MNG有统计意义,P<0.05。

3结论

1)瘤体的病理基础和发病状态。甲状腺肿的晚期表现之一是MNG,MNG常表现为密度、大小、形态不同的多发结节,本文中50例MNG中,多发结节占37例,而PTMC为11,由此可看出,MNG较PTMC更常见多发结节。2)形态。PTMC和MNG的瘤体形态因生物学特性不同而不同,PTMC呈浸润生长,瘤体形态不规则,PTMC生长慢,周围组织会形成假膜,呈椭圆型或圆形。MNG有较完整或部分性包膜,或虽无包膜,但边界较为清晰,瘤体呈膨胀性生长,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在增强后,部分瘤的交界区被周围甲状腺分界掩盖,导致瘤体的真实形态不能被显示。PTMC和MNG因会破坏甲状腺碘功能,因而CT平扫表现均为低密度影,增强后,PTMC较平扫的边缘模糊或相仿,而MNG增强后,有较多瘤体较平扫的瘤体边缘更清晰。)甲状腺边缘中断症。此象征常见于PTMC,说明瘤体浸润性生长,而MNG大部分甲状腺边缘完整,呈膨胀性生长,本文中PTMC瘤体中无坏死、囊变,而MNG中有4例发生囊变,因此囊变对MNG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甲状腺结节会被甲状腺炎等弥漫性病变所掩盖,对CT表现为甲状腺密度不均匀或均匀减低的患者,建议其采取其他检查手段,部分患者的双侧锁骨和甲状腺接近,因此瘤体会因锁骨的伪影而无法显现。

综上所述,CT对MNG和PTM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会因甲状腺炎或锁骨伪影而受影响,应高度重视。

摘要:目的:研究CT对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MNG)和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PTMC)的鉴别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0例在我院于近一年来经病理和手术证实为PTMC和MNG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增强检查和CT平扫,观察CT检查结果。结果:在50例患者中,共有70枚PTMC瘤体,位于甲状腺右叶30枚,位于甲状腺左叶35枚,位于甲状腺峡部5枚。在50例患者中,共有122枚MNG瘤体,位于甲状腺右叶54枚,位于甲状腺左叶50枚,位于甲状腺峡部18枚,122枚MNG中有4枚发生囊变,70枚PTMC中,未发生囊变,其中8枚PTMC和18枚MNG,未被扫描出,另外5枚PTMC和10枚MGN合并甲状腺炎,因锁骨伪影的掩盖3枚PTMC和8枚MGN而未能显示,50例PTMC中无远处转移和周围脏器浸润。结论:CT对MNG和PTMC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但会因甲状腺炎或锁骨伪影而受影响,应给予高度重视。

关键词:鉴别诊断,MNG,PTMC

参考文献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09~2011—04我院共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病人320例, 其中合并TMC12例, 年龄20~72岁, 平均57.2岁, 男4例, 女8例, 12例均经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及术后病理证实。

1.2 手术方法

选择 10例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诊断TMC, 均行患侧甲状腺全切除, 对侧次全切除, 加行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其中中央区淋巴结快速冰冻检查阳性者, 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Ⅱa、Ⅲ、Ⅳ、Ⅴb区) ;2例术后病理切片发现TMC, 追加二次手术, 行患侧残余腺体全切除, 对侧次全切除及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12例病人术后病理均诊断为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TMC, 其中乳头状微小癌8例, 滤状癌2例, 髓样癌2例, 4例是癌细胞浸润或侵透包膜及见到血管癌栓。2例中央区淋巴结发现淋巴转移。

2.2 并发症

术后暂时性手足麻木1例, 无声音嘶哑, 未出现大出血及呼吸困难等严重并发症, 1例颈淋巴结清扫出现少量皮下积液。1周后恢复正常。

2.3 随诊

术后随访期间6~20个月, 未见局部复发, 彩超及CT检查证实, 术后12例均采用TSH抑制治疗, 并定期复查甲功, 调整左旋甲状腺素片用量, 确保有效。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可以并发甲亢、癌变等情况, 发病原因越来越复杂, 多环节一级预防很难做到。鉴于目前情况, 外科治疗亦应改变传统治疗方案, 从多方面进行相应调整, 尤其是对合并微小癌的治疗, 更是如此。 在本组12例中, 术前均未能明确TMC诊断, 依靠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及术后病理切片检查方能确定。另外,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TMC手术方式的采取亦各不一致, 对腺体切除大小, 是否进行颈淋巴结清扫等问题争论不一。在对本组病人外科治疗中, 我们认为: (1) 术前应用细针穿剌细胞学检查及彩超检查, 均不能较好地明确TMC诊断, 更多地应依赖病理检查, 包括术中快速冰冻及术后病理切片[1]; (2) 术中快速冰冻如中央区淋巴结阳性者, 宜行颈淋巴结清扫, 包括Ⅱa、Ⅲ、Ⅳ及Ⅴb区淋巴节清扫[2]; (3) 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TMC应适当扩大切除范围[3]以患侧全切除, 对侧次全切的甲状腺近全切除为宜, 一方面能明显减少多灶性病变的漏切及术后复发, 另一方面, 术后TSH抑制能弥补因切除范围扩大引起的甲状腺功能低下; (4) 麻醉选择气管全麻及术中仔细解剖, 能有效减少喉返神经及和甲状旁腺的副损伤, 从而降低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Griniatsos J, Tsigris C, Kanakis M, et al.Increased incidence of pa-pillary thyroid cancer detection among thyroidectomies in Greece be-tween 1991 and 2006[J].Anticancer Res, 2009, 29 (12) :5163-5169

[2]Ito Y, Tomoda C, Uruno T.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e thyroid:how should it be treated[J].World J Surg, 2004, 28 (11) :1115-1121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3篇

【关键词】 结节性甲状腺肿;围手术期;护理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2-0149-01

甲状腺肿的主要因素是因碘缺乏和摄取不足,血中甲状腺素浓度因之降低,使垂体前叶分泌过量的促甲状腺激素,促使甲状腺发生代偿性肿大[1]。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甲状腺疾病的常见疾病之一,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因甲状腺解剖部位特殊,周围血管、神经丰富,容易发生并发症,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可以危及到患者的生命[2]。因此,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手术治疗患者,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能有效的提高疾病治愈率。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4例,在护理过程中加强了围术期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术期护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6月——2012年3月在我院行手术治疗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54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46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51.9岁。病程1-30年。均为单侧甲状腺结节,其中左侧34例,右侧20例,质软,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无粘连。B超检查为甲状腺实性结节25例,实性及囊性结节29例。其中因肿块使气管受压伴有呼吸困难现象的有4例,食道受压引起吞咽不适的有1例。

1.2 麻醉方式及手术方法 根据肿块的大小和数目,本组病例采用颈丛麻醉下行一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42例,采用全麻下行一侧切除+另一侧大部分切除术12例。

1.3 治疗结果 全组无手术死亡及术后甲状腺危象发生。术中损伤甲状旁腺致术后低钙症状3例,术后并发颈部血肿2例,切口出血的1例,均治愈。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2.1.1 术前准备 协助患者做好术前相关的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胸片,肝肾功能、甲状腺功能等检查。严格的遵医嘱每日测量患者的基础代谢率和给予调节抗甲状腺药物及碘剂,使心率控制在90次/min以下,充分的术前准备是预防甲亢危象发生的关键。术前1d去除手术区的毛发和污垢,交代患者术前一天晚上洗澡,防止术后切口的感染。

2.1.2 术前心理护理 绝大多数病人对环境改变和不同程度的检查及治疗,病人的心理活动十分复杂,会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的情绪,对手术缺乏信心,特别是比较接近手术日期时,不安的情绪表现尤为明显。护士应该要随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做好宣传、疏导工作。鼓励病人倾诉心中的焦虑、恐惧、精神压力及心理负担,同时向患者讲述甲状腺及手术相关知识,解除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2.1.3 药物准备 有些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合并甲亢,术前需要通过药物降低患者基础代谢率,需口服典剂。护士应告知患者服用碘剂的目的和重要性,指导患者口服碘剂的方法、剂量和时间,并且强调一定要按剂量服用。观察患者服用碘剂后有无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术前遵医嘱给予肌肉注射鲁米那,同时在患者去手术后,提前备好气管切开包及负压吸引器、氧气、急救药品。

2.1.4 体位和排便训练 从患者入院后第3天起,指导病人进行适度的头颈过伸位的练习,可减少术中不适、术后头痛、头晕及恶心、呕吐等甲状腺手术体位综合征的发生。练习头颈过伸的方法为病人去枕平卧,肩下垫枕,抬高肩部,头尽量后仰,保持此体位约5-10min,时间慢慢增加延长,最后以能保持2-3h为宜。护士应指导患者在床上训练解大便,向患者讲解床上排便的重要性,消除患者抵抗的情绪。

2.1.5 饮食的护理 指导患者术前应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多餐,提高机体对手术的耐受力。术前2周禁烟、酒,禁饮浓茶及咖啡,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术前一天晚十点以后禁食,术前禁水4h。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患者术毕回病房后,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专人护理,每30min监测一次患者的血压、脉搏、呼吸、血氧饱和度,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改为1h测量一次。床旁备好床旁备好气管插管或切开器械,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颈部有无迅速肿大,一旦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处理。术后6h患者清醒后,鼓励其回答简短的问题,以观察有无神经损伤。有留置颈前引流的患者,护士要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量和颜色,并做好记录,同时应使引流管妥善固定,并注意保持通畅。

2.2.2 体位、饮食、药物的护理 ①患者术毕返回病房后,麻醉未清醒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术后6h患者清醒后改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及引流,降低切口周围的皮肤张力,减轻疼痛,以促进切口愈合,并防止感染。②患者术后6h患者清醒后可进食冷流食,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协助其坐起进食,进食固体类食物时,放慢进食速度,减少呛咳及误咽的发生。③结节性甲状腺肿伴有甲亢的患者术后应遵医嘱继续服用碘剂,预防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护士应告知患者服药目的及方法,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

2.2.3 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患者术后会有切口出血、呼吸困难、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当患者出现颈部压迫感,憋气,呼吸困难,烦躁不安时,应立即报告医生,查找引起呼吸困难的原因并给以相应处理。术后观察病人有无面部、口唇及手足麻木感或强直感,症状较轻者可口服,症状轻者可以口服葡萄糖酸钙,症状较重者可经静脉补钙,同时要注意监测血钙浓度。

3 结 论

甲状腺具有解剖复杂,血运丰富,血管神经变异繁多等特点[3]。在行手术操作相对较困难,围手术期护理不好,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对机体构成威胁,影响患者的恢复。因此,充分而完善的术前准备,术后加强基础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是确保手术成功的保证。有利于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能有效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参考文献

[1] 郑树森.主编.外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80.

[2] 查爱萍,陈晓侠,王国瑞.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围手术期的护理[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9,30(9):1118-1120.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经我院超声检查并手术的TMC患者132例,男37例,女95例,年龄,16~73岁,平均(45.3±13.5)岁;结节病灶大小为0.42 cm×0.38 cm~1.00 cm×0.97 cm。均为单发结节,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采用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型号为L12-5,频率为5~12 MHz。患者仰卧位,肩下垫枕,头后仰,充分暴露颈前区。超声全面扫查甲状腺双侧叶及峡部,仔细观察结节的数目、部位、大小、内部回声、形态、边缘、钙化类型、颈部淋巴结和被膜是否侵犯等。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结节内部和周围的血流供应情况,测量内部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术前测量并记录甲状腺结节是否侵犯被膜,侵犯被膜周长,与周围组织分界是否清晰,并对照病理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病理结果:

本组病例甲状腺结节患者132例,经病理证实,良性结节49例,其中3例甲状腺结节术前因与被膜接触面较大,而误诊断为恶性结节。恶性结节83个,83个恶性结节中,80个为甲状腺乳头状癌,2个为甲状腺滤泡癌,1个为甲状腺髓样癌。

2.2 超声诊断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83例微小甲状腺癌中,66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9%,5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7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5例未确定。

2.3 被膜受侵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

2.3.1 83个甲状腺微小癌结节中,47个(57%)被膜受侵,36个(43%)被膜完整;49个甲状腺良性结节中,46个(94%)被膜完整,3个(6%)与被膜接触面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2.3.2 83个甲状腺微小癌结节中,47个被膜受侵,被膜局部连续性中断、或突破被膜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被膜受侵这一超声特征诊断甲状腺微小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57%、93%、94%、56%、70%。其中1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

3 讨论

被膜受侵,即结节与被膜接触面大于周长的1/4~1/3,并且与被膜分界不清或突破被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5]。结节靠近被膜呈浸润性生长,被膜受到侵犯,是肿瘤在生物学上具有侵袭性的重要超声特征。人们普遍认为微小癌结节比较小,一般不会侵犯甲状腺被膜,但是随着超声技术的发展,医师诊断水平的提高,相当一部分甲状腺微小癌侵犯甲状腺被膜可以被发现,本组病例的微小癌中有47例(47/83)导致相邻被膜受侵,局部连续性中断、与周围组织无明显分界,以这一超声特征诊断甲状腺微小癌,敏感度57%,特异度93%,准确性70%,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6]。可见其对TMC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作者认为靠近甲状腺被膜处结节可引起被膜形态的改变,对于判断甲状腺结节的性质非常重要,检查者应高度重视。

结节与邻近被膜接触并使其连续性破坏的表现,是预测其腺外转移的重要因素。本组47例恶性结节被膜连续性中断或突破甲状腺被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其中15例合并颈部淋巴结转移,2例肿大淋巴结内出现细小钙化或液化,可见被膜连续性中断是结节具有侵袭性的标志,此征象与众多学者观点相符[6,7]。

本研究中3例甲状腺结节术前因与被膜接触面较大,而误诊断为恶性结节,术后回顾发现:良性结节因呈膨胀性生长,被膜可局部隆起,但被膜高回声线仍清晰可辨且连续性良好;恶性结节常导致局部甲状腺被膜高回声线模糊不清,与结节分界不明显。此点有助于我们鉴别和提高良恶性结节的超声诊断。

因此,在甲状腺超声检查中,超声医师发现甲状腺内直径<10 mm结节具有如下特点:实性低回声或极低回声、纵横比≥1、边界模糊、边缘呈角、微钙化、不规则声晕、颈部淋巴结肿大、颈总动脉或颈内静脉内出现血栓[7,8,9]。具备其中任何两项,应高度怀疑甲状腺微小癌。如果发现被膜处连续性中断或突破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等显像特点,则更支持该诊断。

参考文献

[1]Pacini F.Thyroid microcarcinoma[J].Best Pract Res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2,26(4):421-429.

[2]Kim HS,Choi YJ,Yun JS.Features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in the presence and absence of lymphocytic thyroiditis[J].Endocr Pathol,2010,21(3):149-153.

[3]Kwak JY,Kim EK,Youk JH,et al.Extrathyroid extension of welldifferentiated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 on US[J].Thyroid,2008,18(6):609-614.

[4]Wendong W,Jialei G,Jinbiao S,et a1.Correlation analysis on central lymph node metastasis in 276 patients with c N0 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J].Int J Clin Exp Pathol,2013,6(3):510-515.

[5]Kim EK,Park CS,Chung WY,et al.New sonographic criteria for recommending fine needle aspiration biopsy of nonpalpable solidnodules of the thyroid[J].Am J Roentgenol,2002,178(3):687-691.

[6]Kwak JK,Kim EK,Kim MJ,et al.Papillary microcarcinoma of thyroid:predicting factors of lateral neck node metastasis[J].Ann Surg Oncol,2009,16(5):1348-1355.

[7]Wang Y,Li L,Wang YX,et al.Ultrasound findings of 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a review of 113 consecutive cases with histopathologic correlation[J].Ultrasound Med Biol,2012,38(10):1681-1688.

[8]Yoon SJ,Yoon DY,Chang SK,et a1."Taller-than-wide sign"of thyroid malignancy:comparison between ultrasound and CT[J].AJR AM J Roentgenol,2010,194(5):W420-424.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5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9例, 男5例, 女4例, 年龄38~65岁。有症状的2例, 其中1为胸痛, 另1例为咳嗽。无临床症状7例, 多数病人是在体检时无意中发现的。所有病灶均位于肺叶边缘, 痰细胞学检查均为阴性, 未做纤支镜检查。结节直径均在2.0~0.7cm, 平均直径1.4cm。肺内、肺外均无恶性肿瘤存在。

1.2 治疗方法与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术治疗。首先行病灶楔形切除, 术中快速病理确定良恶性, 良性病例即关胸结束手术;恶性病例均行病灶所在肺叶切除术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根据术后病理, 良性病灶5例, 包括结核球1例、肺炎性假瘤2例、肺错构瘤1例、肺硬化性血管瘤1例。恶性病灶4例, 包括肺腺癌3例, 其中1例为肺泡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1例。纵隔淋巴结均未见转移。

2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再手术分析 第6篇

本组共22例, 男8例, 女14例。年龄34~65岁, 平均年龄49.5岁。行单纯结节切除9例, 甲状腺部分切除术7例, 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6例。复发时间3~12年, 其中同侧复发8例, 对侧复发9例, 双侧同时复发5例, 病理:结节性甲状腺肿9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者并出血, 囊性变12例, 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继发甲亢。

2治疗方法

8例同侧复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行腺叶次全切除术加峡部切除术;对侧复发者行复发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双侧复发者行一侧腺叶及峡部切除加对侧大部分切除术;继发甲亢者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

3结果

全组无死亡, 再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 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 (2/22) 例;术后甲状腺功能低下 (1/22) 例。

4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引起的甲状腺代偿性增殖性疾病。病理特点:为双侧多发性病变。治疗是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在临床中并不罕见, 国外有报道发生率为2.5%~49.9%, 且随着时间延长复发率是增加的。

Kulacogl等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行甲状腺切除术后服用甲状腺素, 使垂体分泌的TSH明显下降, 减少了甲状腺结节增生和复发。另有学者认为, 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甲状腺切除范围有关, 与血浆TSH水平无关。笔者认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与甲状腺轴正负反馈调节, 使TSH分泌增多, 刺激甲状腺滤泡增生有泡养外, 还与同侧或对侧甲状腺内未被切除的微小结节有关。结合本组病例, 首次发病时间, 术式及术中探查情况, 首次手术多采用单纯结节切除, 单纯腺叶部分切除, 或单个结节当“腺瘤”而行腺瘤切除, 而行甲状腺腺叶次全切除出现术后复发者则较少。几乎所有患者术后都未服用甲状腺素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是首次切除范围不够, 对于多发结节, 术中探查不够仔细, 而遗留腺体深部及背部结节。或者手术方式选择不当, 致结节再次增生, 因为即使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 只要有残留结节在术后随年份仍有可能复发。

再次手术指征: (1) 复发性甲状腺肿有压迫症状。 (2) 复发性甲状腺肿并发甲亢。 (3) 结节过大影响生活。 (4) 结节质硬, 固定或存在多年结节迅速增大或伴淋巴结肿大。再手术方式:原发病在同侧, 复发结节性甲状腺肿行该侧腺叶次全切除术。同侧併累及对侧复发结节性行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或一侧腺叶全切加对侧次全切除术。从临床治疗中证明单纯结节切除, 腺瘤切除或单侧腺叶部分切除的手术方式应摒弃, 血应当行规范的腺叶次全, 或近全切。

国外有学者主张首次手术就应当做一侧全切术加对侧次全切除术, 可减少术后复发。即使造成永久性早状腺功能减退, 也可用甲状腺素替代治疗。根据我国国情及公民对医学知识的认知度, 还无法接受结节性甲状腺腺叶全切除。我们主张近全切或次全切即可, 切除范围过大增加喉返神经, 甲状旁腺的损伤机率。永久性甲状腺功能低下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 不但给患者造成经济负担及生活不便, 还可能使绝经后妇女造成骨质疏松, 心脏肥大, 房颤等不良后果。

甲状腺再手术并发症主要是喉返神经、喉上神经及甲状腺损伤。国外报道喉返神经损伤率0.4%~0.9%, 高者达13.3%, 甲状旁腺损伤在0.5%~1.0%, 为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有学者主张术中游离喉返神经。再次手术的甲状腺多不规则, 缺乏真假包膜, 腺体形成大量侧支循环, 易出血。首次手术造成的水肿、粘连、瘢痕形成牵拉喉返神经, 使解剖变异, 与再手术喉返神经损伤有关。Moley等介绍了3种甲状腺再手术中显露喉返神经的手术入路: (1) 侧方入路是指沿胸锁乳突肌前缘打开, 显露颈总动脉及甲状腺下极侧方的气管旁软组织。左喉返神经位应位于颈动脉后方, 而左侧喉返神经则稍靠内侧。 (2) 下前入路是指将颈前肌群向下游离至胸骨切迹处, 在此处气管旁间隙显露喉返神经。 (3) 入喉平面入路是指在喉返神经入喉处显露喉返神经。喉返神经入喉点较恒定, 通常位于甲状软骨下角前下方1cm的范围内。笔者认为再手术时, 显露喉返神经要根据实际情况, 不能一刀切, 一概而论。复发者由于解剖层次不清, 粘连严重, 试图分离喉道神经易引起较多出血。而且再手术时, 甲状旁腺的血供多依靠侧支循环, 分离粘连易破坏侧支循环, 导致供血不足。因此如能完整保留甲状腺后被膜和后方组织, 则无需显露神经。术中确定气管位置, 它是主要解剖标志。可预测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位置, 对预防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损伤有重要意义。

因此, 正确选择术式可降低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 对术后复发再手术时需更好掌握局部解剖, 必要的手术技巧, 要术中精细操作, 是可以减少和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Kulacoglu H, Dener C, Eiraman I, et al.Thyroxine Prophylaxis af-ter bilateral subtolal thyroidectomy for multinodular goiter[J].Eadory J, 2000, 47 (3) :349.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00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为NG患者, 其中男50例 (50.0%) , 女50例 (50.0%) ;平均年龄25~70岁, 平均年龄43岁, 病程7 d至15年。一侧单发结节20例, 一侧多发结节15例, 两侧单发结节25例, 两侧多发结节30例, 一侧多发结节对侧单发结节10例。不少患者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炎性反应淋巴结, 结核性淋巴结炎等。多数患者因发现颈部有包块而到我院就诊, 小部分患者因体检发现颈部有肿块而就诊。

1.2 麻醉

本组除100例手术采用颈丛阻滞麻醉8例, 全麻92例。

1.3 手术方法

本组单侧部分切除20例, 单侧次全切除40例, 单侧全切除10例, 双侧全切除20例, 一侧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10例。所有病例均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线于对侧切缘引出、固定, 缝合颈白线、皮内和切口, 引流方法:采用硅胶管负压引流。此外, 手术后给予甲状腺素片 (40 mg 2次/d或3次/d) 口服。

2 结果

本组100例患者经以上手术治疗, 术后无出血、呼吸困难等短期并发症, 其中有3例术后复发, 经二次手术治愈, 总之, 经过手术治疗全部康复, 且无并发症。

3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 (简称结甲) 是普通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结节性甲状腺肿有多种形态表现, 结节是由弥漫性甲状腺肿增生形成[3], 往往出现结节坏死囊性变, 最后形成囊肿甚至恶变。目前, 虽然人们对这类疾病病因、诊治、术后复发及预防的深入研究, 但医学界对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适应仍存有较大争议。笔者通过显露甲状腺采用锐性分离, 应使用电刀切开外包膜, 手术操作几乎在无血状态下, 这种状态下喉返神经和甲状旁腺大多清晰可见, 然后直至入喉处其手术方式和范围单纯结节或腺体部份切除。笔者的手术方法不同于多数学者主张行患侧叶全切除术[4,5]。笔者还发现术后短期内补充左旋甲状腺素片有预防复发作用, 并嘱日常饮食中添加有机碘, 改善缺碘因素对预防结节复发相当重要。因此, 作者认为甲状腺结节的诊治总结最佳诊治方案必须严把治疗的各个环节, 控制手术指征, 手术前仔细定位, 手术中精细操作, 才是减少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刘志毅, 李亚刚, 宋燕, 等.251例复发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手术治疗[J].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08, 24:77-79.

[2]Wadstrom C, Zedenius J, Guinea A, et al.Multinoduar goiter presentingas a clinical single nodule:how effective is hemithyroideetomy[J].Aust NZJ Surg, 1999, 69 (1) :34.

[3]Hisham AN, Azlina AF, Aina EN, et al.Total thyroidectomy:the procedure of choice for multinodular goitre[J].Eur JSurg, 2001, 167 (6) :403-405..

[4]Blum M, Hussain MA.Evidence and thoughts about thyroid nodulesthat grow after they have been identified as benign by aspirationcytology[J].Thyroid, 2003, 13 (7) :637-641.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8篇

【关键词】部分囊性乳头状甲状腺癌 结节性甲状腺癌 CT 鉴别诊断

【中图分类号】R736.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036-01

临床中,部分囊性甲状腺结节主要是指含有实性成分与囊性成分结节,在外科切除中约占27%,由于大多数囊实性结节是结节性甲状腺肿退变所造成的,恶性肿瘤并不多见,所以医生通常把囊实性结节当做良性结节进行处理。随着临床高频超声的普遍使用,对于囊实性结节了解加深,部分超声征象在恶性囊实性结节诊断中已经得到认可,但关于囊实性结节中CT诊断报道较为少见[1-2]。本文主要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PCNG)与部分囊性乳头状甲状腺癌(PCPC)CT鉴别诊断,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从2013年3月-2015年3月通过组织学证实,并且CT资料完整的PCNG 25例(26枚)、PCPC 7例(7枚)。PCPC组中,3例女,4例男,年龄为35岁-48岁,平均为(45.23±6.46)岁。PCNG组中,11例女,14例男,年龄为41岁-56岁,平均为(45.32±6.32)岁。本组均由于体检、肿块或者是颈部不适等症状检查发现。

1.2 方法

使用optima 660 64排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机架旋转时间为0.5s,螺距為0.874,准直为0.63×8.21mm,扫描参数为120kV、250mA。取患者仰卧位,口咽部-锁骨上缘为扫描范围,层距与层厚均为5mm。对比剂使用85ml碘海醇注射液(扬子江药业公司),碘浓度为300mgI/ml,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患者肘部静脉进行团注,速率为2ml/s-3ml/s,扫描在注射25s-30s以后进行。

1.3 图像分析

由专业影像医师进行阅片,判断壁结节、结节形态、结节内乳头状结构、钙化形态。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统计分析使用 SPSS 13.0 软件,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采用百分数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采用 X±s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结节大小与分布

PCPC组中,2枚左侧,5枚右侧,直径为1.6cm-3.5cm,平均为(2.53±0.67)cm。PCNG组中,8枚右侧,18枚左侧,直径为1.6cm-5.0cm,平均为(2.54±1.34)cm。

2.2 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

PCPC 7枚均呈低强化;PCNG 26枚,高强化2枚,低强化24枚。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见表1。

表1 PCNG与PCPC中不同CT征象分布

CT征象PCNGPCPCP微钙化 <0.05有05无262乳头状结构 <0.05有85无182结节形态 <0.05规则25不规则242壁结节 <0.05单发37多发2303 讨论

临床中,PCPC较为少见,在囊性结节中占1%,PCNG有着明确的囊变机制,是由结节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囊变、坏死与缺血[3-4]。PCNG、PCPC所形成的实性成分与囊实性结节相似,在诊断方面较为困难。近些年随着高频超声在临床的应用,对于囊实性结节认识加深,壁结节、微钙化、低回声与边界不规则等超声征象在PCPC诊断中得到普遍认可,但关于囊实性结节中CT诊断报道较少。本文研究发现,PCPC中5枚存在微钙化,PCNG中无微钙化病例,这说明微钙化有利于PCPC诊断。在CT检查中结节性甲状腺肿或者是实性乳头状甲状腺癌不易发现乳头状结构,但通过周围囊内液体,PCNG、PCPC均能将壁结节边缘呈乳头状生长部分较好的显示出来,组织学中以PCPC乳头状癌为主要表现,或者是表现为PCNG滤泡上皮乳头状增生。本组中,PCPC5枚、PCNG8枚具有乳头状结构,有统计学意义,这说明PCPC中常见乳头状结构。结节形态能反映出生物学特征,囊壁恶性肿瘤细胞在PCPC中的分布较少,但其生长却依据浸润生长方式,结节形态不规则;PCNG主要是由于结节性甲状腺肿囊变、坏死以及缺血等所造成的,所以,结节生长方式为膨胀,产生规则的椭圆形或者是圆形。PCNG组中,2枚结节形态规则,24枚不规则;PCPC组中,5枚规则,2枚不规则,有明显差异,这说明结节形态不规则有利于PCPC诊断。多发壁结节形成机制反映不同程度囊壁滤泡上皮增生,关于单发恶性壁结节形成机制研究涉及学科较多。PCNG组中,多发壁结节23枚,这说明多发壁结节有利于PCNG诊断。总而言之,在PCNG、PCPC诊断中,CT有着十分重要作用,多发壁结节有利于PCNG诊断,单发壁结节、结节形态不规则、乳头状结构以及结节内微钙化对于PCPC诊断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舒艳艳,包凌云,韩志江,陈文辉,雷志凯,丁金旺.超声和CT的联合应用在甲状腺滤泡性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08):109-113.

[2]韩志江,陈文辉,舒艳艳,赖旭峰,项晶晶.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和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的CT鉴别诊断[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13,24(02):143-146.

[3]许春苗,陈学军,张建伟,吴越,黎海亮.CT在结节性甲状腺肿及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中的作用[J].医药论坛杂志,2011,12(05):143-146.

微小结节性甲状腺肿 第9篇

资料与方法

近5年来收治甲状腺癌患者225例, 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73例 (32.4%) , 同期收治甲状腺结节患者1442例, 其癌变率约5%。73例患者中, 男16例, 女57例, 男女之比1:3.56;年龄16~74岁, 平均47.5岁, 病程5 d~32年。

临床表现:发现颈部肿块或颈部增粗就诊62例, 其中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复发。在常规体检中经彩超、CT或MRI发现颈部肿块11例, 其中有4例因其他疾病检查时偶然发现甲状腺肿块。甲状腺单发结节15例, 多发结节58例;伴有气管压迫症状6例, 伴有声音嘶哑3例, 伴有吞咽困难2例, 伴有甲亢症状12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8例。

术前检查及诊断: (1) 彩超检查:所有病例均经彩超检查, 结节直径0.3~5.8 cm, 发现结节钙化25例, 其中微小钙化或砂样钙化18例, 粗钙化或钙化斑7例。高度怀疑恶性病变21例, 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主要超声表现为实质性或混合性结节形态不规则, 边界模糊不清或呈毛刺状, 周边血流增多和紊乱, 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2)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65例患者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23例, 甲状腺癌42例 (64.6%) , 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36例, 滤泡状腺癌5例, 有1例报告桥本甲状腺炎伴乳头状癌。 (3) 甲状腺功能检查:术前所有患者均行血清T3、T4和TSH测定, 大部分患者T3、T4、TSH正常, 有12例患者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 (4)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对术前未能明确诊断的31例患者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 28例诊断为癌, 3例结果为结节性甲状腺肿伴乳头状增生, 而经术后石蜡切片确诊。

治疗方式:本组73例均行手术治疗。一侧全切加对侧大部分切除45例, 甲状腺全切除23例, 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4例, 患侧腺叶次全切除1例;其中单侧颈淋巴结清扫25例, 双侧颈淋巴结清扫8例。术后均长期服用甲状腺素片 (或左甲状腺素片) 治疗, 根据TSH结果调整剂量。

结果

本组73例患者, 手术过程均顺利, 无切口出血、感染等并发症。声音嘶哑6例 (其中3例术前就有症状) , 3~6个月逐渐恢复。手足麻木伴抽搐3例, 经积极补钙等治疗, 出院时已正常。1例行患侧腺叶次全切除, 是因为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被发现为微小癌, 患者不同意再次手术, 给予甲状腺激素治疗并定期随访。无术后院内死亡病例。术后随访1~5年, 均存活, 但有3例术后复发或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 经再次手术后随访至今无复发。

讨论

结节性甲状腺肿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甲状腺疾病, 它的发生与缺碘和TSH的刺激有关, 是弥漫性甲状腺肿进一步发展、演变的结果。而甲状腺癌则是最常见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1]。本组多发结节58例, 占同期甲状腺癌患者的25.8%。临床上, 提高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术前和术中诊断率, 对这一部分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患者, 如果出现肿块短期内迅速增大、变硬、固定, 颈部淋巴结肿大, 或出现压迫症状等典型的临床表现时, 容易引起重视并明确诊断, 但大多数甲状腺结节的患者肿块生长缓慢, 且没有明显的不适症状, 临床上容易忽视。因此, 临床医生要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认识,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不应仅满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而忽视并存甲状腺癌的可能[2]。

影像学检查, 尤其是超声检查, 由于其非侵袭性, 高分辨率, 已广泛地应用于甲状腺结节的检查, 成为对甲状腺结节的临床评估不可替代的方法之一。它可通过对甲状腺结节的数目、边界、形态、内部及后方回声、钙化、淋巴结等的检查, 来确定诊断。当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病史长、肿块质地硬, 超声检查肿物密度不均、边界不规则、肿块内微小钙化或伴有颈部淋巴结肿大, 要警惕并存甲状腺癌[3]。本组73例中, 所有患者均行超声检查, 其中发现结节钙化25例, 微小钙化或砂样钙化18例, 颈部淋巴结肿大11例, 术前诊断可疑病例21例。结合本组资料, 我们认为, 超声检查是目前甲状腺结节的首选诊断方法, 对超声检查提示有钙化的甲状腺结节, 不论是否为砂样或非砂样钙化, 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 随着对甲状腺癌超声声像图的不断总结和进步, 超声早期发现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技术取得较大提高[4], 为这部分患者的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确定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可靠方法之一, 其操作简便、经济、安全, 且准确率高, 可重复使用, 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但对多发甲状腺结节或微小结节病例, 容易造成漏诊。因此, 我们体会到, 对甲状腺结节的病例, 术前应详细询问病史, 仔细体格检查, 并辅以影像学、细针穿刺细胞学等检查, 来获得诊断。

虽然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手术范围一直存在争议, 但目前较为一致的看法是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 对侧腺叶部分切除、次全切除或全切除。本组73例均行手术治疗, 其中一侧全切加对侧大部分切除45例 (61.6%) , 甲状腺全切除23例 (31.5%) , 同时行颈淋巴结清扫33例, 结合上述资料, 我们认为, 对于癌肿局限在腺体内, 未侵犯包膜, 无颈淋巴结转移的, 行患侧腺叶加峡部全切除, 对侧腺叶大部切除;如果癌肿已侵犯包膜或存在多发病灶, 则应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如果怀疑或出现颈淋巴结转移, 同时行治疗性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 但一般不作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术, 这样可减少一些副损伤, 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所有患者均应终身进行甲状腺激素的治疗并定期随诊。

摘要:目的:总结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2007年7月-2013年12月收治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患者73例, 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超声检查怀疑恶性病变21例 (28.8%) , 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诊断甲状腺癌42例 (64.6%) , 术中冰冻切片检查31例, 诊断准确率90.3% (28/31) , 但仍有3例漏诊, 漏诊病例均为微小癌, 术后常规石蜡切片病理检查才发现。结论:临床医生要提高对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的认识, 对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不应仅满足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的诊断而忽视并存甲状腺癌的可能。

关键词: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诊断与治疗

参考文献

[1]陈孝平, 汪建平.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244.

[2]贺亮, 张浩, 董文武, 等.结节性甲状腺肿并存甲状腺癌262例回顾性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0, 30 (10) :871-873.

[3]郑泽霖, 孙辉, 盖宝东.甲状腺良性疾病并存甲状腺癌[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 17 (5) :407-408.

上一篇:怎样上好作文指导课下一篇:扶贫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