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2024-08-27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精选12篇)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1篇

一、用语言设置情境,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老师可以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从生活的源泉中获取丰富的写作题材。

学生能够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就可以结合文本,创设生活情境,把文本和生活结合起来。既能够感受文本的精巧的构思,突出的中心,动情的语言,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有利于模仿文本,把自己真实生活中的事情作为材料,进行加工,写出美文。上课时讲到《背影》这篇课文时,我问学生,有没有注意大街上来来往往人的背影,能不能从背影就判断出这个人的一些情况。再设想冬天的某一个晚自习过后,你母亲来接你回家,要经过一段上坡路,你坐在车子后面,你心里会怎么想,母亲此时又是怎样用力的?你们之间有着怎样的对话?假如,你和母亲刚刚因为一些事情闹别扭,母亲又生病了,但她还是来接你放学,你又会怎么想?

通过一点一点引导,学生感受到了生活就是最好的作文材料。把生活中发生的事情的前因后果再现,用恰当的语言把当时的情境、当时的感受表述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当然,这远远不是一堂课、一次训练就能完成的事情,需要长期的训练。通过教师精心设置的语言,把学生带入到日常的生活中,用语言设置特殊的情境,引起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事情的关注、思考,学生的脑海中就会有许多的内容,许多的材料。就像一个百宝箱,里面有很多的“宝贝”,需要的时候,取出来再加工,就是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

二、 用活动创设情境,围绕中心,多角度观察感受生活

喜欢活动,这是学生的天性和共性。活动中学生是参与者也是合作者,活动的过程就是写作的内容,将活动与写作结合起来,文章自然会“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因此,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积极组织各类活动,将学生带入到一个个典型的生活情境中,把作文教学融入到这些活动中。

同学们下课时进行传话游戏,大家站成一排,互相之间距离拉大。老师选择一句话小声告诉第一位同学,然后,让他小声地传给第二位同学。那么我让一个参与游戏的同学说说刚才的过程,从游戏开始到结束的心情、想法、感受,周围的同学有什么表现,当话传到自己前面的一位同学时,自己的种种感受,而当后面的一位同学没听清楚时,自己又是怎样的。我又让没参与游戏的同学也讲讲刚才自己的种种感受。还有接力比赛或者拔河比赛,等等。既观察周围大家的情况,也要仔细观察参与运动的同学,也可以自己亲身参与来感受。这样处在不同的角色中会有不同的看法、想法、感受。 写作时学生就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地去选择材料,烘托中心。

有一次,班里一个学生感冒了,作为班主任的我,随时都会准备一些常用药。当我拿给他时,他问我应该怎么服用。我说你自己看看说明书。他不想看。这时,我就问他,在家里是不是都是父母把要服用的药拿给他的。这时,我就说,假如你用药的说明书这种方式来介绍自己,你会吗?他笑了,仔细地看起了使用说明书。后来运用到写作中,全班学生都赞赏这种格式新颖。

三、用图画、音乐设置动态情境,引导启发联想、想象,锤炼语言

我们知道图画是展开形象的主要手段。看图作文的习作训练中,以图画再现情境。教师加以指点、启发、描述,以引导学生认识图画以及由图画而延伸出来的内容,从而充分感受形象,进入情境,达到习作的目的。开始的时候给学生看《蒙娜丽莎》,让学生描述看到的内容。然后又讲了这幅画的由来,介绍了作者的生平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故事。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效果。那么学生在写作时可以根据图画,发挥想象来表现中心。我又给学生看一幅漫画《双胞胎》:一只小鸟在笼子里,有现成的水喝,有粮食吃,可是长得特别瘦小,而另外一只鸟一直在广阔的森林里,变得又大又壮。那学生就会想象这两只鸟从出生到长大有着怎样的经历,是怎样的过程,使得它们有着截然不同的选择,自然也有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从而告诉人们什么样的道理呢?那再联想一下,姊妹呢,坐在一个教室的同学呢,一个师傅的徒弟呢,等等。他们的人生之路会经历怎样不同的选择,会有着怎样的结果。

图画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音乐也是的。

学过《白杨礼赞》、《石榴》以后,准备写一篇咏物抒怀的作文。我播放了《小草》(视频播放)。问学生:这是一棵怎样的小草?你喜欢这棵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它?假如你是这棵小草,你能讲述一下你周围的环境吗?面对周围的花香和高树,心里想什么呢?你的朋友们在你生长的过程中是怎样鼓励你的?在这个成长的过程中,面对风雨,面对挫折,自己又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过程。请你以一棵小草的口吻写一篇文章。学生们思维活跃,模仿学过的课文,从小草的周围环境、其他的花和树对它的嘲笑,朋友们对它的鼓励,自己内心的坚强,写出了一篇篇赞扬小草顽强精神的好文章。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2篇

[摘 要]在语文的学习中,阅读与写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当学生有着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够在写作时找到良好的写作素材,提升写作水平,而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反之亦能提高其阅读理解能力。初中生的想象力丰富,好奇心强,愿意花时间去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因此,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制定科学的语文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写作水平。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写作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7-0021-01

语文学习的各个环节都有其相应的作用与功能。阅读教学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文章的写作手法与技巧;而写作则是学生自身情感的表达。读与写之间关系密切。学生通过阅读获得大量的信息,不但可以增加自身的见识,还能够丰富生活体验,加深对生活的理解。通过读写结合的形式,使学生的自我表达更加顺畅。那么,如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写作呢?

一、在阅读中巧做写作小练习

写作水平的提升并非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长时间的训练与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适当的写作小练习来让学生完成,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丰富课堂内容。

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用了大量的语句来描写春天景色的美好,像“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就使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现得淋漓尽致。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文章中的写作手法,采用拟人的修辞来写出心中的美丽景象。在模仿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描写自己家乡的山:“在冬天,家乡的山就会戴上一顶雪白的帽子,阳光照耀下,就像是慈爱的老爷爷在向我们招手。”有的学生这样描写秋天:“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嘛,她告诉大家,冬天就要来啦。”……学生对拟人手法的学习进行了延伸,将来在写作中碰到类似的写作题材时就会得心应手。

二、在阅读中分析总结写作方法

初中语文教材中有着不同的文体,每一种文体都有其独特的写作方法。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与学生一起总结不同文体的写作手法,并对文章中的优美词句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遇到相同题材时能够熟练地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

例如,《背影》是一篇记叙文,作者通过刻画自己父亲的不同细节,来描写父爱的伟大。记叙文是初中作文中最常出现的题材类型。很多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就像是在记流水账,写不清事情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学习《背影》时,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分析,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描写来突出主体的。从最初思念父亲,到看到父亲的背影,再到父亲为自己买橘子,到最后的惜别与别后,都深刻地刻画了父亲的背影。通过四次描写父亲的背影,让父亲背影的细节在读者心中印象深刻,使读者感受到父亲对作者浓浓的父爱。学生在阅读中可以学习文章中对情感的刻画方法来提升自己写作中的情感表达。

三、根据学生的情况因材施教

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如果采用统一的教授方法,班级的整体水平无法提升。在新课程标准下,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首先,教师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写作水平,以及在写作上会遇到的难题,然后根据不同情况,制定解决方案。例如,有的学生写作时容易超出字数,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列好作文提纲,再根据提纲中规定的字数写作,这样就可以在规定的字数内写好一篇文章;有的学生的作文常常“头重脚轻”,教师可以介绍学生阅读优秀范文,为学生分析如何进行结构分层,明确文章结构的重要性;有些学生对作文完全不感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丰富自身感受,再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写下来。学生认为有东西可写,才会对作文充满兴趣。

四、理论联系实际

写作源于生活,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感受自然,让学生通过与自然的近距离接触,找到写作的灵感。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时,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欣赏美丽的风景。当学生看到美丽的桃花、涓流的溪水,耳边传来清脆的鸟叫声,会感到浑身惬意,自然想写点什么来表达自己此刻的心情。此时教师布置一篇题为“我眼中的春天”的作文,学生就能够依照自身的感受,交上满意的答卷。

创新教学引导方法激活学生写作灵感 第3篇

关键词:应用文写作 创新方法

叶圣陶先生曾说,“没有认真地贴近实际的调查研究,语文教学就教不好。”本文以此为基点,以现代语文教育学、应用文写作原理和中职生学习心理等相关理论为依据,从内容水平、语言水平、结构水平三个层面对平凉市中职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现状进行测定,精心设计问卷进行相关调查研究。

数据显示,中职学生课外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在素材运用、写作体验、表达技巧方面的经验积累严重欠缺。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呈现出“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状,教法单一,模式呆板,学生普遍感觉应用文写作课没意思,枯燥乏味,上课积极性低落,厌烦抵触情绪浓重,遇到应用文写作时常常无从下笔,对应用文写作教学满意度较低。而在实际写作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行为懒散,配合不力,即使被迫布置任务,也常常是照着例文改头换面式地东抄西扯应付差事,这也让教师更是身心疲惫烦感不已。在应用文写作实践中,学生自主探索能力薄弱,依赖性较大,学习惰性明显,对应用文写作的有用性认识模糊,有31.68%的人认为应用写作文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处不大,有22.52%认为应用文在工作生活中根本没用。从写作实案中统计发现,当前中职学生的写作状况不能令人满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相对薄弱,书写错误比比皆是,写作内容简单乏味,学生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书写格式不规范,语言表达不得体,材料组织无力,错别字、病句、标点等常见性错误普遍存在,东拉西扯,死搬硬套,而且态度懈怠,抄袭现象严重。调查表明,中职生应用文写作能力现状令人非常担忧,课堂教法陈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偏差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中不利因素影响都是造成中职生应用文写作现状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而应用文格式严格、结构循规蹈矩,写作时要事实求是。中职生学习相对随意,意志薄弱,不愿学太深奥的东西,不愿学较无趣的东西。布鲁纳曾说,“让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们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所以,应用文写作教学首先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它很有用,对自己以后的工作生活很有帮助,然后自己主动去写,自觉感悟写作体验。在应用文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深入浅出,把最简单的写作方法教给大家,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写”,把更多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实践训练。以下方法是我在应用文写作教学中的几点创新体验和实践探究:

一.架桥铺路法。即给定框架格式,列出提纲,逐项书写。应用文在形式上都有固定的惯用体式,格式稳定,排列规范,结构形式完整严谨。比如书信,一般由称谓、正文、祝词、署名、日期五部分组成,通常不随意改动。如果在教学练习中给学生列出书写大致框架和写作格式,学生就有了明确的写作方向,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借坡下驴”,根据实际要求灵活下笔。

二.改邪归正法。即改正例文用语格式的错误,重新准确平实、通俗易懂、简洁明了地表达。应用文力求准确、有针对性,言简意赅,行文要严肃有力,清晰严谨,剔免空话、套话。在行文时不要使用口语、方言、简称、行话、生造词,如可用“商榷”、“诞辰”、“业经”、“拟”、“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女孩”等书面语言,不用“商量”、“生日”、“早已经过”、“打算”、“人社局”、“尕妹子”等生活口语,否则会让人费解误读,影响到公文传递信息的功能和制发机关权威性。

三.旧貌换新颜。即从经常性的材料中独辟蹊径,提炼新的主题和立意,别具一格,推陈出新。可以从联系实际、视角变化、行文思路、表述方法、材料结构上求新求异,有些话题尽管老套,但可以与时俱进写出不同时期的新情况,运用不同的角度去认识事物新变化,变换材料内容顺序更新行文表述方法,调整材料写作套路,让人耳目一新。比如在写 “雷锋”为话题的演讲稿时,如能联系当前“扶不扶”的新闻事件,探讨如何完善社会立法机制、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何让人都敢于做好事就比较新颖。比如写转变工作作风问题时,可写端正思想、转变作风、改进方法的落实要求;或者写振奋精神、完善机制、提高能力的落实条件;或者写深入群众、突出重点、解决问题的落实方法;或者也可以写存在的问题及具体落实措施等。所以,角度一变思路宽,旧话题也能写出新花样。

四.实干出真知。即在真实实践活动中真情书写内心体验,集思广益,以“我手写我心”,“合为时而作,合为事而作”,让学生有感而发,有话可写。比如在学写调查报告前老师可引导学生分小组开展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调查,像学生手机上网、生活消费情况、就业现状、心理健康发展、课外阅读、人际交往、假期勤工俭学实践活动等,这不仅能引起学生的求知欲,锻炼学生调查、统计、分析能力,让学生摒弃“闭门造车”式胡乱编造抄袭的学习态度,而且能丰富其自身生活体验和写作素材积累,让学生的写作更有感染力。“没有调查权,就没有发言权”,真实的情感体验和应用写作训练,对培养学生严谨踏实做实事、执着正义说真话的德行品质大有益处,所谓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在日常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严要求,从细着手,比如段落开头空两格、标点不能直接写在行文的第一格、此致空两格写、敬礼顶格写、文面要整洁美观、书写要认真规范等这些小问题都要给学生常“敲边鼓”,日积月累,就会对学生严谨写作好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然,教无定法,只要得法,好的方法都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推波助澜,点燃学生写作的激情。

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为《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中职应用文写作教学策略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GS[2015]GHB1226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4篇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自身工作经验,确定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不佳。而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以达到新课程要求。所以,为了有效解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病史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良好习惯,在此笔者将详细说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 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

从学生长期作文写作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反复的使用某些句子或作文比较想白话文。而造成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少,并且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比较陈旧,如此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使得学生本身对即时创作的文章都不够满意,写作热情降低。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初中学生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的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脱离生活本源又没有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使多数学生写作时面临缺乏素材这一难题。使他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初中教师应当高度认识到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对学生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提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探究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2. 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

之所以说现阶段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套话多、内容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但又因为语文考试要求及提高语文成绩,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不得不应付考试,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频繁的运用套话或反复用同一词组,这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高,作文的内容不仅毫无新意,反而是空洞无味。所以,在进行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避免学生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作文不够丰富多彩的问题出现。

3. 缺乏独立的思考

目前,在诸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时,学生总是在等待,却没有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将会影响学生写作,同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引导策略

面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情况,笔者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调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巧妙地、灵活地运用写作素材来进行创作,创作出优秀的作文。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 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观察文章

其实,在对学生展开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学生赏析文章,尤其是观察文章中词语的运用或词句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词语或词句的运用,给整个文章增添亮点,进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反复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将积累较多作文习作素材,那么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稍加运用,必然能够提高语文作文水平。由此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章观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

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文章观察呢?其实,教师可以先选择语文课本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学生对文章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及优秀词语。在具体进行文章赏析的过程中逐段的进行文章赏析,并将重点放在优美的词语、句子上,让学生自行寻找自己认为的优美的词语、句子,进而组织其他同学共同进行讨论,如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认真参与讨论,这对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优美的词语、句子的记忆有很大帮助。

2.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写作中,会使作文更加新颖。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是变向的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可以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发挥自己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在作文习作中适当的运用想象力来进行创作,如此也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春》文章欣赏中,教师在教学开始之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天景色的视频,让让学生感受春天,进而结合视频进行文章阅读、文章词语和语句的赏析、情感表达的理解等,在完成《春》文章赏析之后,让学生回忆冬天情境,想象冬天班级学生共同玩耍的场景,进而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因学生对其他学生比较了解,让学生进行想象,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这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那么学生在进行作为写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或所创作的作文过于白话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笔者建议详细地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缺失素材积累的问题,即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缺乏独立的思考,明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进而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摘要:在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新课标对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提出新的要求,要求初中语文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写作教学中破茧成蝶,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以素材积累来说,教师并没有形成较强的素材积累的意识,使其在教学中不注重培养学生素材积累意识和习惯,如此学生对于语文写作素材的掌握少之又少,那么其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难以运用优秀的语言,组织优美的句子,提高语文作文水平。基于此,从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探究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的有效措施,希望对于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引导策略

参考文献

[1]王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6,(05):3.

[2]季丽琴.破茧成蝶,畅游天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22):93-94.

[3]赵鹏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J].山东青年,2014,(09):24.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第5篇

读写结合 引导学生轻松写作

阅读与写作是语文教学中两个重要的内容,长时间内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却各自为家,其实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可以在阅读教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轻松写作.本文就以“用好教材所给的范式,读中学写,用好教材所有的.空白,读中练写;用好教材中的拓展延伸点,读中引写;用好教材中的争论点,读中辨写”四方面采阐述.

作 者:胡伟芝 作者单位:永康市民主小学,浙江,永康,321300刊 名:科技致富向导英文刊名:KEJI ZHIFU XIANGDAO年,卷(期):“”(6)分类号:G63关键词:阅读课文 教学 习作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6篇

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素材积累引导策略有人如是说:中学的语文课堂不可能成就一名作家。对于这样的观点,笔者不置可否。因为对于一位专业作家而言,他的生活阅历一定是丰富的,思维情感一定是敏锐的,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是颇有功底的。但是,这并不代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毫无意义,无论是否将学生培养成作家,还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其他方面的人才,强化初中语文写作教学,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那么学生在进行作为写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或所创作的作文过于白话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笔者建议详细的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明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进而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一、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参考相关文献及自身工作经验,确定现阶段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不佳。而造成此种现状的原因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致使初中语文写作教学难以达到新课程要求。所以,为了有效解决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病史学生养成素材积累的良好习惯,在此笔者将详细说明初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1.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

从学生长期作文写作中不难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学生反复的使用某些句子或作文比较想白话文。而造成此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少,并且所积累的写作素材比较陈旧,如此大部分学生“囊中羞涩”,找不出一些新颖合适的东西来,使得学生本身对即时创作的文章都不够满意,写作热情降低。那么,是何种原因造成的初中学生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的呢?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其实是学生在写作方面已经脱离生活本源又没有养成阅读和写日记的习惯,使多数学生写作时面临缺乏素材这一难题。使他们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极大地束缚了学生写作能力与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初中教师应当高度认识到学生写作素材匮乏,对学生写作能力及写作水平提高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探究切实有效的措施来解决此问题。

2.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

之所以说现阶段诸多学生所写的作文套话多、内容单一,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写作的素材,但又因为语文考试要求及提高语文成绩,所以很多时候学生不得不应付考试,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频繁的运用套话或反复用同一词组,这使得学生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不高,作文的内容不仅毫无新意,反而是空洞无味。所以,在进行开展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的积累,避免学生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作文不够丰富多彩的问题出现。

3.缺乏独立的思考

目前,在诸多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存在一个现象,那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写作教学时,学生总是在等待,却没有去思考。长此以往,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降低,将会影响学生写作,同时不利于学生更好的成长。所以,缺乏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引导策略

面对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存在诸多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写作素材积累与运用的情况,笔者建议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来调整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让学生能够在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巧妙地、灵活地运用写作素材来进行创作,创作出优秀的作文。对此,笔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观察文章

其实,在对学生展开语文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组织学生赏析文章,尤其是观察文章中词语的运用或词句的运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词语或词句的运用,给整个文章增添亮点,进而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的反复阅读、反复揣摩、反复记忆,长此以往,学生将积累较多作文习作素材,那么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稍加运用,必然能够提高语文作文水平。由此看来,初中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文章观察,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

那么,如何让学生进行文章观察呢?其实,教师可以先选择语文课本中的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学生对文章比较熟悉,容易理解文章,掌握文章中的优美句子及优秀词语。在具体进行文章赏析的过程中逐段的进行文章赏析,并将重点放在优美的词语、句子上,让学生自行寻找自己认为的优美的词语、句子,进而组织其他同学共同进行讨论,如此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认真参与讨论,这对于帮助学生加深对优美的词语、句子的记忆有很大帮助。

2.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还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学生将自己的想象融入到写作中,会使作文更加新颖。所以,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也是变向的让学生积累素材。对于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例,可以在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多媒体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引导和鼓励学生进行发挥自己想象力,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在作文习作中适当的运用想象力来进行创作,如此也了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例如,写作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春》文章欣赏中,教师在教学开始之际利用多媒体播放了春天景色的视频,让让学生感受春天,进而结合视频进行文章阅读、文章词语和语句的赏析、情感表达的理解等,在完成《春》文章赏析之后,让学生回忆冬天情境,想象冬天班级学生共同玩耍的场景,进而让学生进行作文写作,因学生对其他学生比较了解,让学生进行想象,既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想象力,这对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有很大帮助。

三、结束语

就目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并未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那么学生在进行作为写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无从下笔的情况或所创作的作文过于白话文。为了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笔者建议详细地分析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缺失素材积累的问题,即写作素材陈旧、没有新意,写作语言多是套话,不够丰富多彩,缺乏独立的思考,明确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具体情况,进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进而避免此种情况的持续发生,同时还能够提高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水平,提高初中学生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宾.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写作要素探讨[J].作文成功之路,2016,(05):3.

[2]季丽琴.破茧成蝶,畅游天地——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之素材积累引导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09,(22):93-94.

[3]赵鹏飞.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素材积累的有效策略[J].山东青年,2014,(09):24.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7篇

一、做生活的有心人, 在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一切知识的来源, 离开了生活, 我们的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我常常教育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 多观察生活,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 从生活中提炼素材, 挖掘题材。比如, 我们学校门前有一家超市, 几年来, 由小到大, 不断发展壮大。我就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这家超市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并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及时地记录下来。养成随时记、随手记的习惯, 这是在生活中积累素材的好方法。有的学生几年下来, 就积累了好几本生活素材, 在闲暇时经常翻一翻, 重新感悟一下生活的变化, 体验一下生活的真谛, 不仅培养了热爱生活的态度, 更为日后写作提供了随手拈来的素材。

我还利用语文课早读的机会, 开设了一个小栏目“说说我的生活”, 让学生讲自己生活中发生的各种事, 讲自己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各种事。总之, 学生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都可以拿来和同学们交流。通过这种交流, 我了解了你的生活, 你了解了我的生活。通过分享彼此的生活, 我们的生活也丰富起来, 每个同学讲一个片段, 几十个同学就是几十个片段, 这样, 我们的头脑就丰富起来。对自己感兴趣的, 我们还可以通过随笔和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来, 日久天长, 写作的素材自然而然就丰富了。再到写作文时, 我们还会再为写些什么而发愁吗?

二、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 丰富知识, 提高阅读能力, 还可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并且为写作积累素材。因此, 我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 特别注重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 激发阅读兴趣, 使学生爱阅读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只有使学生对阅读感兴趣, 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 只有“我愿读”, 才能“读得好”。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 自然就会千方百计地寻求阅读机会, 从中获得信息, 得到阅读满足。大量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 只有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 才能使学生吸收和储备大量的优美词汇和语句, 拓宽知识面, 提高阅读和分析能力, 从而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为此, 我在班级一角设置“阅读角”, 让学生把自己读过的认为值得推荐的好作品拿来和同学共享, 并且开展“看看别人都在读什么”的活动, 让大家找出与别人的差距, 激发大家比赛阅读、竞相阅读的氛围。一段时间后, 开展“我都读了什么”的活动展示, 对自己的阅读成果进行展示交流, 以享受读书的乐趣。

(二) 培养阅读能力, 使学生会阅读

我们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让学生学会阅读。比如, 阅读方法就有朗读、默读, 还有精读、略读, 连读、浏览等。在阅读教学中, 往往不是单纯使用一种阅读方法, 而是多种阅读方法的互相结合, 互相交融。这样,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因此, 我在课上教学时, 常常让学生充分阅读, 在读中理解, 在理解中读, 熟读成诵, 读出滋味, 读出意蕴, 读出情趣, 读有所思, 读有所得, 在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我在教学中, 建立了一项素材积累制度, 规定学生每天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背诵理解一首古诗, 或者摘录一个美文片段或是几个自己特别喜欢的句子, 或者读上几页名著。我每天对学生的阅读积累情况进行一次反馈, 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寻找自己学习的榜样, 不断鼓励、不断引导, 让学生体验到阅读的乐趣, 体验到阅读带来的收获。

引导性写作教学模式 第8篇

教学背景

外贸函电写作技能是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较关键的职业能力之一。传统课堂一般由句型操练到写作方法,重陈述性知识讲授和练习。随着高职学生学习特点的不断变化,这种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已难以取得实际效果。为改善课堂教学状况,提高学生外贸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笔者基于工作过程对外贸函电写作课进行改革,并实施引导文教学法。

笔者以交易条件为载体,以完整的外贸业务流程为参照,依托企业真实业务项目构设了三个学习情境。每个学习情境均为一个完整的交易流程,学生需完成从建立业务关系、交易磋商、合同签订、货款支付、装运与保险、申诉索赔等六个环节的函电写作任务,达成一笔“交易”。本文以“学习情境1”展示引导文教学法在《外贸函电写作》课程中的实施。

引导文教学法的实施

学习情境描述 教师通过学习情境描述(见表1),为学生创设情境,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并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做好提高关键能力准备。

资讯阶段 此阶段为信息准备阶段。学生了解学习情境及其要求后,参照教师提供的任务单、资料和信息渠道,在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上,明确应该做什么,收集、分析和整理信息,对问题进行主动探索。教师主要充当课堂的咨询者、资源提供者。在外贸函电写作教学中,笔者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做好知识准备:(1)你是否记得国际贸易交易流程?(2)该外贸业务项目进行流程是怎样的?需要哪些外贸函电的写作?(3)外贸函电的格式是怎样的?(4)了解出口商和进口商信息。(5)通过产品插图目录和ML公司网站熟悉产品性能、规格等,用英文向客户描述产品。(6)了解FOB下卖方买方的权责和电汇(T/T)付款流程。同时提供参考资料和信息查阅渠道,如:ML公司产品插图目录及网站;外贸函电写作教材及出口贸易模拟操作教材相关章节等。学生以此为轴,复习国际贸易相关知识,了解出口商进口商信息,熟悉产品,思考外贸函电的写作方法,准备好外贸业务的开发。

计划阶段 计划是工作前的思考,即学生确定自己应该怎么做的过程。学生要全面考虑完成任务的相关工作步骤和所需工具。在此阶段,教师要引导学生制定工作计划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避免工作的盲目性。在学习情境1中,笔者为学生提供了计划样例,从学习组织形式、写作流程、函电写作知识准备、任务分工和完成时间等方面做了模板,从而避免学习能力较弱的小组在开始时有章可循,仿照计划,一步步进行。当然,计划阶段样例可视具体情况提供。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避免小组计划因模仿教师提供的样例而雷同,教师可以在决策阶段提供样例,且教师提供的样例仅为参考,供学生补充、修改完善自己的小组计划。

决策阶段 学生与教师讨论引导问题答案,分析小组工作计划的可行性,确定通往目标的最佳途径。为保证每个小组实施阶段的顺利进行,教师需在课外时间对各组资讯部分问题单准备情况和团队工作计划表进行评阅,并进行针对性的分析讲解,与团队成员一起对团队计划进行可行性分析,并督促项目团队根据教师评价完善工作计划。

实施阶段 学生按最终确定的工作计划分角色完成任务。在学习情境1中,学生分别以卖方和买方的身份完成业务开发过程中的函电写作。在教学中,要循序而渐进,情境设计要从易到难。笔者在外贸函电写作学习情境1中只设置了7个任务(见表2),这是简化的理想化外贸交易流程;而学习情境3中却有20多个任务,逐渐接近真实的外贸业务开发过程。当学生熟悉操作流程,具备了一定操作能力后,教师可不再提供任务支撑,由学生根据具体业务流程自主进行相关函电写作。

检查阶段 各小组根据“工作质量监控单”(见表3)进行工作过程监控,检查是否按规定完成了任务,并接受教师检查。

评估反馈阶段 此阶段应对小组成果进行评价。评价既是检验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的手段,也是学生学习的风向标。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目标一般分解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部分,不仅检查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还要考察其信息获取、团队协作精神。因此,评估手段要多样化。

在外贸函电写作课程中,笔者采取了形成性评价,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评价分为两部分:公共项目评价和流程操作评价。公共项目评价包括对学习态度、交流及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等方面的评价;流程操作评价是对整个业务开发过程中的函电写作技能的评价。两项评价标准细则均发放到各学习小组中。

为保证评价的时效性,教师宜在教学之初将评价标准细则及评价表格发放到学习小组,学生明确标准,并参照标准规范学习行为。

对引导文教学法的思考

实施引导文教学法后,笔者问卷调查了实验班38位学生对引导文教学法的看法。大部分学生认为引导文教学法按部就班,流程清晰,计划性强,实践性强,对学习能力和工作方法提高很有帮助;一小部分学生认为引导文教学法学习任务太重、难度太大,教师讲授不够,课堂气氛不活跃。

为了解课改是否在实践中产生效果,3个月后,笔者通过电子邮件对实验班学生进行了跟踪调查。此次调查对象为在外贸岗位实习的20名学生;问卷内容涉及课改课程与工作相关性、学习情境适用性、教学方法等。20名学生一致认为课程实用性很强,对工作帮助很大,建议多做类似的基于一个真实业务流程的函电写作和单证制作的教学项目;部分学生还认为引导文教学法也教会了他们在工作中如何实施计划与监控。而反思教学过程,要发挥引导文教学法的最大效用,在教学中还要做到以下两方面。

循序渐进,加强引 导教师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科学开发引导文。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关联性、启发性、实用性,又要注意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问题和任务的设置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在教学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先要给学生提供类似脚手架式的支撑,随着熟练程度的增加,逐渐放手,让学生自主完成任务。

教无定法,形式多样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没有固定的模式,都会因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而变化。引导文也会因学习领域课程、学习情境、项目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形式,编写时应有相应变化,方便学生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工作课程导向的课程常常四节课连排,学生容易疲劳,因此还应灵活辅之以其他教学方法,如角色扮演法、演示法、头脑风暴法、粘贴板法等,加强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发挥引导文教学法的最大效用。

摘要:引导文教学法是实施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之一,强调培养学生学习和工作方法能力。外贸函电写作课采用引导文教学法,可分为六步,即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反馈。在实施过程中,应设计科学合理的引导文,恰当引导,并辅以其他教学方法。

关键词:引导文教学法,外贸函电写作,教法改革

参考文献

[1]冯国群,曹青.引导文文教学法在化妆技能教学中的运用[J].职业技术教育,2010(5).

[2]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J].中国高教研究,2009(4).

引导“自由表达”提高写作水平 第9篇

一、正确理解“自由表达”

小学生的“自由表达”, 首先受到心理发展特点的限制。小学生的思维逐渐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但即使到第三学段, 抽象思维仍然需要形象材料的支持。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个性与社会性的特点, 决定了他们对事物认识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可能做到想表达什么事物就能表达什么事物。

其次, 是受个体生活经验的限制。即使到第三学段, 他们对生活感性认识的积累也还是比较单一的, 对生活的表达, 也就不可能想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

其三是受个体写作经验的限制。第一学段, 是写话的启蒙教育阶段, 学生要学习怎么遣词, 把句子写通顺、写完整, 怎么写几句连贯通顺的话;第二学段, 围绕一个意思写一两段话, 是学习的主要内容。第三学段, 也不过是比较系统地“学习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 “学习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 分段表达”。每个学段的习作, 都有新的写作知识要学习, “自由表达”都受到写作经验的限制。

二、有效引导“自由表达”

对小学生习作“自由表达”的指导, 要充分考虑其受限性, 要遵循课程规律和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1、以学科教学为平台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

语文学科教学应努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比如, 在阅读教学中, 要在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中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能力和思维的具体化, 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与思想中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同时, 语文学科应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社会性的和谐发展。比如, 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 大量阅读亲情类的文章, 在平等互动中, 以教师的健康人格和亲社会行为给学生社会态度与社会情感的发展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2、以日常生活为源泉开拓学生的生活体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对作家是如此, 对小学生更是如此。

小学生的生活比较单调的, 局限于家庭、学校和有限的社区活动, 但这并不防碍他们对生活的热爱。日常生活是生活的常态, 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 享受生活, 承受生活, 认识生活, 丰富情感, 在平淡的生活中享受爱的温馨, 享受友谊的温暖;要引导学生学会承受日常生活, 生活不总是阳光明媚, 也还有风雨, 要勇于面对困难, 面对挫折;要引导学认识日常生活, 认识人与事, 学会与不同性格人相处, 学会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办法;要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日常生活, 体验幸福感、成功感、挫折感、羞耻感和感恩, 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就会乐于表达生活, 表达生活就会有话可说。

3、以阅读为载体熏陶学生的写作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强调: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广泛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

小学生对身边的一切事物都会带着好奇的心理想去了解。心理学家把孩子称为“天然的探索者。”我们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也正是从孩子天然之本性出发, 满足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 并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让他们通过各种阅读形式, 体验阅读带给心灵的愉悦, 提高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读书, 不能急功近利, 只读作文选之类的书, 要引导学生多读短小精悍具有时代性文学性和人文性的作品。要引导学生从书中积累语言, 体会文章的谋扁布局立意行文特点。

4、以激励为动力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表达欲望是写作的动力, 召唤起表达欲望, 学生就会“乐于表达”以至“欲罢而不能”。

(1) 激发表达情感。充满情感的导语, 能唤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挖掘写作对象的情感, 或赋予写作对象情感, 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 给学生带有情感的作文题目, 《我感激的一个》可以唤起感恩的情感而乐于倾诉, 《今天玩得真开心》因符合学生的天性而使他们乐于表达。

再如, 满足实际需要或心理需要, 也能产生强大的心理动力。比如, 组织学生到他们久已向往的旅游胜地旅游。课堂上, 做游戏或做有趣的实验, 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

(2) 指导表达方法。课标指出, “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 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在写作教学中, 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指导的途径有, 指导课中指导, 面批时指导, 讲评课的指导和随课文教学指导。

作文指导课, 除了激发写作兴趣外, 要进行取材指导、开拓学生选材的思路, 比如可以用例兴法, 例兴写作材料, 激发学生通过联想从记忆仓库中提取写作材料。构思指导, 要引导学生想明白要告诉别人什么意思, 哪些内容写具体, 那些内容少写甚至不写, 要按照什么顺序写才能把意思说明白等。起草环节的指导, 学生在起草过程中, 老师要巡视, 发现共性问题, 要及时在班上做集体指导。

面批时指导。要把批改作文的过程作为有效指导的过程, 一次作文可面批几个到十几个同学。习作中有不足的, 要让他们明白缺陷在哪里;写的好的, 要让他们明白好在那里, 可以让他们谈谈感受, 这么好的作文这么好的句段, 是怎么想出来的。

讲评课的指导, 修改环节, 可侧重放到讲评课中。对选材、主要意思的表达, 写作的顺序等, 发现共性问题, 以典型案例具体指导修改。对词句方面的毛病, 应要求学生按照批改提示自行修改。

随课学习表达方法, 是课标对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要求。可以一课一得, 或模仿课文的立意选材, 或模仿课文的句式、细节仿写, 或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3) 分流固源。学生的水平千差万别, 对“自由表达”可作适当的分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采取不同的内容要求, 因人而异, 分层管理。一般的学生可以以小练笔、日记给足“自由表达”的机会, 中等学生可以仿写好词好句, 多写记叙文和想象文, 好学生可以依据写作目的自由地选材和表达。

但这里要注意一点, 合理的分流是必要的, 但“自由表达”的原则不能丢。这就是笔者“分流固源”的内涵。

(4) 营造气氛。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自由表达的作品, 让他们获得直观的感受和领略成功的喜悦。如开辟墙报黑板报发表他们的作品, 设立“自由表达小星星”奖项等。这样既表彰了先进, 也对其他同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营造了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写作环境, 让孩子们始终保持写作的热情。

引导自主作文,提高写作兴趣 第10篇

一、自主拟题,选题激趣

《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怎样做到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在选题上下功夫,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自己决定作文的体裁,少写命题作文,通过自主拟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标准》指出: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写作,实际上是生活的需要。在生活中,凡是实际应用的作文都是先有写作的动机然后才有作文的内容和题目的,都是不需要由别人来命题的。学校里的作文是为学生以后的生活服务的,它完全应当与生活中的作文一致,应当让学生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积蓄,来选择作文内容和拟定作文题目。只有这样,才能使师授作文变为学生独创作文,才能培养学生满足生活需要的实际作文能力,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因此,教师在拟订作文范围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作文对象———学生的实际情况,尽量拓宽选材范围,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尽可能触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想说。

1. 可以写学生最为熟悉的事物,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每个人的家又各不相同。提起自己的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把你最想告诉别人的话写下来。”这道题选材范围广,可以写家里发生的事,可以写家里遇到的困难,也可以写家里人的特点等,孩子们有话可说,更感兴趣。

2. 可以将专写某类事件或某类人物的训练题,改为泛写事件或人物的训练题,允许学生选写任何一件感兴趣的事件或任何一位感兴趣的人物,降低写作难度,易于动笔。

3. 可以针对学生天真率直的特点,引导他们写抒情式散文———“我能不……吗”“我最讨厌……”“———,我想对你说”等。

4. 可以针对儿童发现、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强烈愿望,引导学生写研究式作文,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然后指导他们自主探索,并把探索的过程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如“早市的利与弊”“为什么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商店价格不一样”等。这些题材接近儿童实际,是学生习作的首选。此外,老师还可以允许学生不按照提出的内容范围来写,如果学生有更想写的内容,允许他们写其他内容。写作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内容和体裁上没有太多的限制,降低了写作的难度,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自由表达,开阔思路,写中激趣

《标准》指出: “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所谓“自由表达”,就是让学生自己选择或创造写作方法,无拘无束地写出要表达的内容。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作欲望,让学生快乐地写。只有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学生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文章才会最生动、最真实、最感人。为此,我们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淡化中心思想

学生的写作是一种练笔,写下来都是给自己看的,其目的是使他们懂得“人的生活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作文”的道理,养成写作的良好习惯,让写作成为他们个人生活中的一部分。既然是练笔,我们就不要在“有中心”这一项上苛刻要求。诚然,写作过程是一种自然情绪的体验过程,它可以陶冶儿童审美情趣,激发求知欲,发展个性,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思想感情。但是,对小学生而言,写作过程更是一种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过分强调写作的思想性特征,而忽略其工具性特征,显然不利于学生自由表达。曾几何时,学生写垂柳就要写出垂柳能屈能伸的主旨,写蜡烛就要赞扬“牺牲自己,照亮别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否则主题不明确,作文不能得高分。长此以往,学生在作文时为了赢取高分,讲大话、套话,言不由衷。因此,作文教学必须返璞归真,引导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允许学生写与正统观念不一致的观点。淡化中心思想,让学生自由表达,激发写作兴趣。

我们曾对一篇名为“我的老师”的作文进行统计,发现学生大都写老师工作认真负责,认真备课、批改作业,带病坚持上课; 热爱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受伤或生病的同学……老师们除了长相不同,其余都一致,文章千篇一律,没有孩子个性化的体验。究其原因,除了题目的限制,更多的是中心思想这一指挥棒起的副作用。学生为了体现老师“尽职尽责”这一中心,努力挖掘老师日常生活中的感人事例,忽视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忽视了老师和学生之间更为感人的一面。“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老师在每个孩子眼中的形象不尽相同,怎样让孩子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呢?我们拓宽了选题范围,建议学生以“老师,我想对您说”为题,与老师说说心里话,对中心则不做要求,让学生自由地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篇篇鲜活的、情感真挚的作文: “老师,您听'窗外的鸟儿叫得多欢呀! 那是它们对我们发出的邀请。让我们放下没完没了的练习,一起到绿荫场上,呼吸新鲜的空气,聆听鸟儿的歌唱,玩起有趣的游戏。您会发现,我们是多么可爱; 您会发现,休息之后回到教室,我们学得更轻松,更主动。而您,也不用再为我们的心不在焉而烦恼。”“老师,少留一点作业,让我们有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动手、多思考,我们肯定会学得更好。”“老师,我们发现您笑起来很美,可在我们面前,您为什么总是那么严肃呢? 我们多么希望经常看到您的笑容啊! ”“老师……”由于不受中心的限制,孩子们打开了思维的闸门,大胆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老师的关注、热爱与期望。老师不再只是严师、慈母,更像是伙伴、是朋友,在文章中,我们拾回了久违了的童真。淡化中心思想,孩子们自由表达,写自己之所想,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2. 淡化写作技法

过去,我们在作文的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的形式主义倾向,指导课上大谈谋篇布局、写作方法,如何审题、如何立意,甚至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如何照应、详写和略写等,不一而足。书店、图书馆也不乏这类作文指导书。结果是学生学会了教条化、概念化的写作方式,却失去了生动活泼、情文并茂的文风,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要让学生“为感到自由和欢乐”而写作,就应该在内容上、形式上、数量上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淡化写作技法,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如平常说话一样轻松,愿意随时把自己心海的平静、涟漪、荡漾和澎湃写下来。没有了太多的拘束,学生写作兴趣更浓,表达更有创意。

3. 强化想象作文

《标准》鼓励五、六年级学生写想象作文,这大大拓展了小学生习作训练的空间。小学生的想象力特别丰富,训练想象作文,有利于降低写作难度,提高写作兴趣。结合小学生喜欢读童话故事这一特点,教学中,我们鼓励学生由写童话入手,将作文内容由单纯的“人”“景”“事”解放出来,向宇宙、自然开放,让学生突破文体、内容、中心等条条框框的限制,有感而发,有情而抒,尽情释放想象力,写出想象新奇的文章。可以根据动物的外形特点编故事,如《兔子三瓣嘴的来历》: 可以任选几种动物编故事: 可以续编课文的童话故事,如《狼和小羊》《狐狸和乌鸦》; 也可以任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想象,如《恐龙复活》《外星人访问地球记》《克隆古代皇后》……天文、地理、宇宙、人间,无一不成了学生想象的对象,在自由的想象中,学生心情愉快,写作兴趣特别浓。

三、自主批改,重在激励,评改激趣

《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 “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作文批改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多批少改,多就少改,引导自主批改,在自主批改中,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具体流程如下:

1. 教师批改以鼓励为主

尽量做到多批少改,多就少改,不求全责备。批改作文时,教师只给些引导和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鼓励学生自主批改,让修改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在创造中体验快乐。如“这段话中错别字较多,请一一啄出。”“你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写下来,或许更好些。”教师留给学生修改的自主权和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快乐地再创造。同时,教师的评语要以激励为主,变“生硬刻板”为“情感交流”,变“训斥指责”为“谈心鼓励”,变“鉴定总结”为“指引导向”,让学生在老师的平等对话中释放心灵,在鼓励性批语中树立自信,激发写作的兴趣。

2. 小组评改以欣赏为主

教师引导习作小组的成员进行讨论和交流,欣赏同学的作文,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带着欣赏的眼光修改别人的作文,得到美的享受; 学生的作文被别人所欣赏,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作文的快乐,进一步激发写作兴趣。教师还可以专门针对评改作文设立改作奖,有的学生习作没有获得优秀,改作却获得了认可,这对他也是一种极大的激励。

3. 集体评改,互相切磋

将学生的习作摆放到班级图书角或张贴于学习园地,随时供全班学生欣赏阅读,提出修改意见。这样,每个人都是他人习作的阅读者和鉴赏者,在互相切磋、品评中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体验写作文和批改作文的快乐。

在修改这一环节,老师引导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互批自改、师批生改,让学生的作文在互相批改、互相欣赏中趋于完美,让学生通过双向互动或多向互动得到提高,体验作文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写作兴趣。

四、自主编辑,展示成果,成果激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竞争欲,他们渴望能发表自己的习作,他们更会珍惜每一次发表的机会。为此,可以通过“内部发表”和“公开发表”两个途径来满足学生的表现欲,维持其写作热情。

内部发表主要通过口头发表、习作园地、班级作品集、个人专集等形式搭建发表平台,让学生的每一篇习作都有发表的机会,让学生对每次习作都有成功的体验。在学生自主修改完作文后,我有时让孩子在班上念自己的成功之作,有时鼓励孩子们将自认为满意的作品贴于学习园地,有时鼓励孩子们编辑出版班级作品集,出版前,先给集子起一个有创意的名字,名字起好后,再让学生们亲自动手给作品集配上一些漂亮的插图,设计一个精美的封面,还可以请老师或家长为作品集写序言。这样,一部属于孩子们自己的作品就“问世”了。大家在互相传阅的过程中,品味师生合作的快乐和激情,体验创作带来的成功和自信。学期结束,我鼓励孩子们将一学期来自己感到满意的作文、日记编辑成个人成长集,也给集子起个有创意的名字,亲手绘插图,设计封面,比起孩子们订阅的杂志,不免稚嫩、粗糙;却能真实地反映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四十几个学生,四十几本集子,在编辑、传阅、互相欣赏中,孩子们的快乐不言而喻,进一步提高了写好作文的兴趣。

如果说内部发表能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推动学生习作能力的提高,那么外部发表更可以起到催化剂的功效。为此,我经常鼓励学生将其成功之作向报刊杂志投稿,让学生播种美好的希望,获得意外的惊喜。一人发表作品,往往带动很多同学,习作发表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学生的写作兴趣更浓了。

总之,只要老师在作文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为学生提供自主创作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注重作文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并适时地进行成果展示,激发学生内在的写作需求,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让学生真正做到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地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写得轻松,主动而富有创意。

摘要:写作是一种观察生活、思考人生和表情达意的创新方式,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心理、行为的过程。小学阶段,因为老师拔高要求或者出现太多的命题作文,导致孩子怕写作,对写作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应该把写作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快乐地写作。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拓宽选材范围,让学生自主拟题,降低写作难度,激发写作兴趣。习作指导时,要淡化中心思想、淡化写作技法、强化想象作文,让学生自由表达。作文评讲重在激励,多就少改。教师还可以通过内部发表、外部发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巧妙引导写作 第11篇

【关键词】生活契机;活动契机;讲评契机;学会润色

“生活处处皆语文”已经成为语文教育者的共识。但是“作文难”的问题目前仍然比较普遍,作文教学费时费力的情况仍然有待进一步改善。基于我校学生作文的现状,在语文写作的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本文试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抢抓生活契机,引导学生能说真话

生活是多彩的,喜怒哀乐,美丑善恶无时不在我们身边发生,可是往往我们对此熟视无睹,忽视了他的存在,更没有仔细去观察,去想象,丧失了许多写作的好素材。语文教师更应该具备捕捉教育契机和写作契机的职业习惯,只有如此,才能引领学生去捕捉生活的具体情景。

(1)关注自然。大自然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孕育学生灵性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创设美的情境,激起学生发现美、鉴赏美、表现美、描述美的热情。例如,一年级的韩老师在带领学生上课间操时,感觉风特别大,这是学生都感受到的,韩老师抓住了风大这一天气特点,引领学生进行说话训练。韩老师神秘的对学生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请来了一位客人。”说着板书“风”,接着问:“今天的风与以前有什么不一样?”“风特别大。”“你能说说风怎么大吗?”有的同学说:“刮得我不敢睁眼睛了。”有的说:“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树上了。”有的说:“刮的我走不动了。”……“同学们,你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今天为什么刮大风吗?”学生们稍作思考便纷纷举手,有的说风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说风爸爸饿了,有的说风爷爷生气了。

(2)关注身边小事。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很多,同学间的、师生间的,课上的、课下的,家里的、学校的,眼见的、听说的……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细细体味,都是学生笔下的好文章,教师经常地把这些琐碎的小事作为写作的素材,学生的思维才能扩散出去。例如,二年级的高老师发现讲桌上放着许多没人要的铅笔,就“讲桌上的铅笔”进行了一次说写训练。他指着这些铅笔对学生说:“这些铅笔怎么跑到这儿来了?他们是不是很喜欢我呀?”话这么一说,学生们都笑了,创作的灵感也随之而来了。其中一名学生写得挺有意思。诗中写到“我的铅笔迷路了/我好着急呀/铅笔,铅笔,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墙角边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这样的作文还有许多,像《进货》、《带你走进卡的世界》、《老师视线之外》等等都是学生关注身边小事的杰作。

二、抢抓活动契机,教会学生说真话

各种活动是学生乐于接受的教育形式,可是学生往往在活动中只注重热闹的情景和自身的感受,忽视了活动细节的感悟,语文教师的作用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去观察、去思索、去探究、去感悟。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的第一手材料,既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又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能使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例如: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在上了一节磨豆浆课后,我布置了一篇写磨豆浆的作文,学生就能把在磨豆浆中看到的、听到的、做到的、想到的、体会到的情景描写得十分真实、生动、感人。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胡编乱造,假情假意。

三、抢抓讲评契机,让学生学会润色

学生作文虽不是作家的创作,也不能写一次就完事,要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一次性完成作文,肯定会有很多不完美的地方,必须要反复修改,要知道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正所谓“文章不厌千回改,精雕细凿始成金”。

老师还要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生动。结构是文章的骨架,文字则是文章的血肉,一副“骨架”加上“血肉”才能构成鲜活的作文,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把作文写具体生动。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互相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闪光点,一定要表扬,要让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鼓足他们乐于作文的勇气。

总之,我认为我们教师只要抓住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立足于生活实际,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就能让我们的学生深深地爱上写作文。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教学中抢抓契机巧妙引导,刘鹏 - 《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 – 2015

中学生写作心理流向引导 第12篇

当今的中学生, 正处在成长的旺盛期。他们的情感丰富而又起伏跌宕, 他们的思想复杂而又扑朔迷离。社会和时代的急剧发展, 家庭和学校的种种期盼,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间的联系与纠葛, 无不牵动着他们尚未成熟而异常敏感的心灵。于是, 在他们的作文中, 我们不难觅见到中学生的种种心理流向:对社会的关注, 对人生的思考, 对青春的烦恼, 对友情的倾诉、对父母的困惑……因此, 对中学生写作中的心理流向的引导, 比写作技巧的指导更为重要, 更为珍贵, 须臾不可缺失。

一.关注社会的心理引导

当代中学生是有思想、有责任心的一代。虽然他们还年轻, 有些想法还很幼稚, 甚至有点偏激, 但是, 他们对社会关注的心理反映了中学生正在走向成熟。笔者以为, 作文绝不是单纯的知识和技巧的拼搏, 而是要拥有哲学的头脑, 理性的视野, 这样, 才能创造出情理兼容的作品。只有拥有理性的眼睛, 才能测出自己本身的深度。因此, 我们要对学生作文中幼稚的想法加以疏导, 对偏激的心理加以转移。

如, 习作《位卑未敢忘忧国》。作者写道:

历史如同一个老人安静地站着, 在夕暮之中诉说着玄远的传说———汉高祖大唱大风的威猛, 骑着骆驼西出阳关的商旅, 打着唿哨、舞着弯刀、浑身酒气的成吉思汗的铁骑, 和五千年的岁月一起, 从古老的东方骄傲地走过去。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在这古老的东方, 谱写了一首首让人心灵燃烧的歌。

……

中国本是诗意的渊源, 画意的所在。但现代, 中国不缺少流水叶面的题诗, 而缺少那种震撼心魄的庄严与恢宏。踏着悠悠的小路, 我耳闻的是爵士鼓幼稚而虚弱的喧嚣;听见的是摇滚歌手声嘶力竭的呼号;目睹的是游戏室、网吧、台球室里杂乱的人群;濡染的是父母的溺爱———失败的教育……

这里, 作者激情横溢, 以深邃的目光洞察社会, “位卑未敢忘忧国”, 这是难能可贵的。但是, 字里行间, 既有对社会关注的激情, 又有对现实的愤懑之慨。科学是柄双刃剑, 文化娱乐市场也是精华与糟粕共存。但是, 那种不和谐的“喧嚣”, 只是奔腾江流中的一股小小的“潜流”, 它最终将被时代的主流所“同化”。如果看不到这一点, 那么就会“一叶障目”。

因此, 我们要引领学生用哲学的眼光去观察, 用理智的心灵去感悟。只有这样, 才能给迷茫的双眼带来清明, 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 给卑琐的人格带来刚健。

二.思考人生的心理引导

在中学生作文中, 我们不免看到他们对人生问题的思考。中学生既有对未来的憧憬, 也有对现实的呻吟。他们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多变的。我们要引导他们寻找人生的坐标, 充盈人生的底气。惟此, 作文才有“灵气”。

如, 习作《明天》。某学生这样写道:

人生十六、七, 理应是一生中最美好的季节……

从小便生活在校园这纯净的世界中, 没有肮脏与丑恶, 没有争权与夺利。一想到离开学校走向社会, 我不觉退却了。面对这不可回避的事实, 我心惊胆颤。蝴蝶尚能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留下翅膀作为它们存在的见证。可我呢?或许就会在那激烈的竞争中被伤害得尸骨无存。

昨天的颜色究竟是斑斓还是苍白, 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知道;可昨天的路通向哪里, 会有多少坎坷, 却永远是个未知数。面对打工者不堪重负而跳楼自尽的残酷事实, 加剧了我对明天的恐惧;面对着那身经百战的生意人在汹涌的商海中被淹没的坎坷经历, 加深了我对明天的迷惘……

小作者在文章中流露了对明天的困惑与忧愁, 迷惘与恐惧。还未踏上远足的行程, 就惴惴不安, 疑虑重重。这不能不说这是一种心理的阴霾。他们只看到险象环生, 看不到前途光明;只看到“山重水尽”, 看不到“柳暗花明”;他们只看到荆榛遍野, 看不到危机与竞争同在!

因此, 虽然作文的语言告别了“冰泉冷咽弦凝绝”的尴尬, 但他们的思想尚未进入“银瓶乍破水浆迸”的境界。这种人生观念的偏差, 既妨碍了作文水平的正常发挥, 又影响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语文老师, 我们既要有催生人的“理性觉醒”的义务, 也有催生人的“良知自觉”的责任。某公司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青年工人跳楼事件, 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和价值取向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从这一意义上来说, 作文教学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健康心理的引导, 对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的引领。具体地说, 笔者从以下三方面加以引导:第一, 让学生敞开心扉, 抒写性灵。即, 写自得之见, 抒自我之情, 显自在之趣。第二, 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 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在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第三、确立“真诚”为作文的第一标准。综观历代文论, 从《易》的“修辞立其诚”, 《论语》的“诗言志”, 直到鲁迅的“渊邃人之性情, 崇大人之好尚”, 巴金的“掏出自己的心”, 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诚”字。心口如一, 人文协和, 这是一条抱朴含真的作文成功之路。纵容学生编造假话, 就会造成学生的假面人格。可见, 作文教学中的人格培养实在是责无旁贷的。

三.对待青春的心理引导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 同学们的生理日趋成熟, 必然导致心理上对异性的好奇, 因而对某个具体的异性有着朦胧的好感和热衷交往的愿望。这是人生在这个季节出现的正常情况。但是, 另一方面, 又要看到, 中学生如果放任这种情感, 任其无约束地发展, 直到跌进“早恋”的泥淖, 后果又将令人担心。所以, 有人把早恋称之为人生发展到青春期的“栅栏”。闯过这道栅栏, 天高地远;跌倒, 则不堪设想。在中学生作文中, 我们不难发现, 有些学生“进亦忧, 退亦忧”。对此, 我们要抓住教育的契机, 进行温馨的提示, 正确地疏导。

如, 习作《这个季节真美》。某学生在作文中写道:

老师, 记得开学初, 您在我的日记本上这样写道:“你成绩优异, 开朗活泼, 乐于助人, 老师遇上您真是幸福。”于是, 我尽力去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在其中。我家和他家是邻居, 每天早晚都走在一条路上, 或前或后, 或左或右, 几个调皮的同学都说我和他是天生的一对。开始, 我也不以为然, 说就说吧。后来, 我有点怕了, 有意无意地疏远他。可是,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发现自己真的喜欢他了。上课, 总想窥视他, 做作业时, 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我整天为此心烦意乱。我对自己说, 我怎么能早恋呢?我也曾努力忘记他, 却怎么也做不到……也许是上帝让我的爱情来得比别人早把。

不难看出, 即使在春天的日子里, 也会出现阴云。从心理学的角度看, 积极的心态其作用远远出乎人们的意料, 它足以让人彻底抖落精神上的颓唐和生活中的失意, 足以让人从无所事事的无聊空间转向奋发有为的锐意进取。因此, 我们要从心态的层面上去抚慰, 去修补学生“破残”的心境, 唤起学生的思索, 廓清学生的认识, 净化学术的灵魂, 指点学生的迷津, 排除学生的困惑, 矫正学生的行为。委婉、深邃、贴切、温馨的评语, 能收到劝勉、告慰、激励、鞭笞的功效。于是, 我在评语中写道:“早恋如同一朵鲜艳而带刺的玫瑰, 看上去很美, 而一旦用手去触摸, 必将被它刺伤, 给你的成长带来影响。”这种“情感呼唤式”的评估, 带着温馨, 带着暖意, 带着激励, 流进学生干涸的心田, 赋予其热情和毅力, 增加其勇气和自信。

上一篇:德育熏陶下一篇:笛子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