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系统训练

2024-06-12

结构化系统训练(精选9篇)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1篇

1、雷达仿真分系统

综合考虑机载雷达教学训练所需, 根据目标、载机、环境、雷达间的关系, 对机载雷达进行仿真。模块划分如图1所示。

天线模块:模拟生成雷达天线波束, 根据雷达的工作模式模拟天线波束的扫描。回波模拟模块:根据雷达工作参数和环境, 调用杂波模块模拟生成各种噪声, 调用目标模块, 根据雷达方程和目标参数及特性生成目标回波, 并将以上信号进行综合, 供其它模块调用。信号处理模块:调用回波模拟模块输出的信号。通过与真实雷达相同的信号处理算法, 将目标从杂波中检测出来, 并解算目标的位置参数。数据处理模块:建立对目标的跟踪, 预判目标的运动趋势, 将跟踪波门指向下一时刻目标的预测位置, 通过下一次目标的真实位置参数修正波门,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连续跟踪。地面成像模块:调用地面散射特性数据, 跟据地面距离和波束的擦地角计算地面各点的回波信号, 从而产生地面回波图像。

2、环境仿真分系统

仿真生成雷达载机、各类目标、各种杂波、地形地貌等环境。分为载机模块、目标模块、杂波模块、地形地貌模块 (图2) 。

载机模块:根据载机空气动力学模型, 模拟载机的主要飞行参数, 仿真生成载机的运动轨迹供其它模块调用。目标模块:仿真生成空中目标, 地面运动目标, 海上舰船目标的各项参数。杂波模块:利用杂波模型, 仿真生成海杂波模型, 雷达内部噪声等杂波。地形地貌模块:根据地形地貌数据库, 计算生成地面各点的雷达反射特性数据。

3、窗口界面分系统

仿真载机的操纵控制, 提供雷达显示、修改雷达参数、战场态势等人机界面。组成如图3所示。

主界面:通过该界面可以调用雷达参数、雷达显示控制、战情态势、数据分析等画面。雷达参数模块:装订雷达、载机、目标等参数。雷达显示模块:用来显示雷达对空、对地、对海等工作状态下的画面, 包括目标符号、各种标志、各种参数等。战场态势模块:以三维的形式显示载机、各种目标、地面场景。飞行操纵模块:利用仿真的驾驶杆、油门杆人工操作载机, 提供操纵杆与电脑间的接口驱动。

4、数据库

包括载机参数数据库、目标数据库和地形数据库。各功能模块功能如下:载机参数数据库:存储载机的飞行参数, 如航线、航向、地速、航路点、转弯半径、爬升率等。雷达目标数据库:预先存储由目标模块生成的所有目标的目标信息、各个目标的航迹数据和反射特性数据。地形数据库:存储描述地形地貌的数据, 包括数字高程地形数据库、数字地形特征数据库。

5、功能模块间的关系

系统仿真雷达工作时, 通过雷达参数模块装订各项参数, 天线模块根据雷达参数仿真生成天线波束, 控制天线波束指向。载机模块在飞行操纵模块的操纵下生成载机的飞行参数, 模拟载机飞行。当雷达工作在对空工作模式时, 由回波模拟模块调用目标模块生成目标回波, 伴随空中目标回波信号的还有地面杂波和雷达内部噪声, 数据处理模块通过多普勒滤波等算法将目标从杂波中检测出来, 送给雷达显示模块。当雷达工作在对地工作模式后, 地面回波已经不再是需要滤除的杂波, 而成为了要显示的地面目标, 此时由地面成像模块利用地形数据仿真生成地面回波, 之后转换为灰度值, 形成雷达图像送给雷达显示模块。

摘要:根据仿真系统设计思想, 论述了机载雷达训练仿真系统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雷达,仿真训练,设计

参考文献

[1]张伟.雷达系统仿真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 2004.

[2]高梅国.雷达模拟器信号处理机[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999.

谈训练结构 第2篇

谈训练结构_英语教学论文

在现代训练实践经过百年发展途程,训练理论由于争鸣而有可能走向科学的今天,有需要也有可能探讨体能训练的基本结构问题。

体能与技术存在于统一体中。技术,要求肢体动作过程实现运动生物力学的合理性。体能,简单化地说,它的发展和发挥,要求实现运动生理学的合理性。肢体动作是由生理运动进行的,它若存在错误和缺点,该项运动的运动生理学合理性也就不可能完整实现。体能与技术互为表里,不能截然分割。动作技术如有错误缺点,在大量重复中会巩固、难改;因此,在个体训练史中,一般地说,首先要把动作技术练对、练好。体能离不开技术质量。这里假设技术质量完好,专门探讨体能训练的训练结构问题。在本文中体能和体力是同义词。

本文着重探讨:怎样在训练中争取进步?怎样在比赛中争取发挥?

1训练以体力波动态为客观基础

体力波是我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对人体运动能力进行认识的一个基本概念。运动能力在具体时刻出现,它具有“时相”特性。运动能力是动态的,既具有连续性、又具有间断性(间歇性),其动态呈现出波浪现象。其本质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内部矛盾运动。

人体有序状态是一个超级复杂的巨系统。这是一个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统一的,多层次、多分支、又严密协应着的,由巨量矛盾运动构成的有机整体。遗传决定人体有序状态的先天基础,训练参与决定人体有序状态后天发展的具体选择。

体质,指人体有序状态的总体的机能状况。它可划分为体力和健康两个方面:体力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运动势垒态(斗争性),健康反映体内矛盾运动的统一性。

具体体力,是体内具体的系列矛盾运动激烈展开中表现出来的人体运动能力。它以具体的运动势垒态(包括肌肉、骨骼等等的具体结构状态,从神经体液支配到能量物质代谢等等一系列复杂过程的动力学结构、机制、配置和配备等等)为基础。它是先天、后天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动态存在。运动势垒态,是一种发展过程中的暂时的稳定态,可相对地大致区分为非激发正态(安静正态)、激发态、非激发负态(安静负态)等三种状态。在表现出运动能力的运动过程中,随着运动势垒内部矛盾斗争的激烈展开及可供动用的物质的耗解,“正态”便转化为“负态”(疲劳状态);以待随着休息等过程,在体内矛盾统一性的推动下,在有关的相应的系列矛盾运动的进展中,动态地重建(改建)新的运动势垒态(非激发正态)。前者形成训练负荷,后者形成运动能力在波浪运动中的动态发展。因此,体力只能以具体形式并在具体的波浪运动中存在着。要争取运动能力的进步、争取运动成绩,必须研究、把握作为运动着的整体的具体体力的波浪运动动态。从波峰着眼,才能避免盲目性;从波体进行把握,才能保证实效性;这就形成了训练结构。这样,才能正确地掌握运动训练,积极地争取运动提高。

由于作为超级复杂巨系统的人体的内部矛盾运动的巨大复杂性,运动训练的内在作用和影响也是极为复杂的,现代科学尚远未能清楚了解其全部内涵;但若能在总体上认清其本质,便可防止认识上的以偏概全。在训练经验极大丰富、有关科学和哲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也应该努力促进运动训练的研究和实践发展到新水平,使之比较正确地积极向前发展。

运动能力就是具体体力,是体力在具体项目上的表现,是具体项目中的体力。体力波是运动训练工作的客观基础。运动训练离不开对体力波的研究和把握。

2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

运动训练要从体力波的动态中把握体能发展的方向和路线。为此,首先要努力认识这个体力波动态。全部训练工作,从训练手段选择到训练安排等等一切环节,都必须服务于、而不能干扰于这个体力波动态的发展方向和路线。例如,为百米运动发展“耐力”,若用万米作训练手段,便只能形成“干扰”,而不可能提供“服务”。

认识清楚长远的目标状态和当前的现实状态,就可以明确方向。

经过努力,当前就可以达到的目标,是客观存在的。这个目标倘若被认识清楚,这就是当前现实的目标状态。实现这个目标,便是训练长途中的第一个步骤。

训练的实质,在于调整体内的有序状态。这就是说,要通过具体的训练,有分别、有重点地振荡人体现实的有序状态,激发其涨落,促使向着目标状态转化。因此,不妨这样来看问题:训练,是为着实现向目标状态的转化,而对现实有序状态进行的一种“自我改造斗争”。这种斗争,无论从空间角度、时间角度来看,都需要采取灵活、生动的策略和方法,需要巧妙地利用现实的矛盾,从而也往往需要一定的迂回。因此,步骤不同于方向。长远目标瞄准着方向,现实步骤则可能为了迂回而容许在方向上带有某种偏转。这就形成:方向是明确的,道路是曲折的。不是为了曲折而曲折,是为了效益而曲折;也正是为了效益,要尽可能地少曲折。

长远目标状态,就是训练长途中的、最后的一个步骤。

从第一个步骤起,连同依次地、过渡向长远目标的每一个步骤,这一系列步骤,就构成了路线。

3训练结构的基本内容

方向和路线,构成训练结构的基本框架。在这个基本框架内,要进一步建构训练的具体结构。

建构训练结构,必须考虑的基本因素包括:训练条件;主训练手段;主训练日;支持性训练手段;辅助性、配合性训练手段;恢复节奏和辅助恢复措施;主训练小周期;调整性训练小周期;训练中周期;训练大周期;赛前训练和临赛掌握;等等。其中,主训练手段、主训练日、主训练小周期、赛前训练和临赛掌握,这四者是关键因素。

训练结构在认识和实践的能动运动中不断改进。人们在进行认识的当时,只能达到有限的深度;在这个深度上得出的结论,只能是一种暂时的假定;对于所争取的目标来说,这是一个值得深切留意的缺陷。多学科新知识的学习、实践反馈的能动检验,可以不断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改进我们的训练工作。

4训练条件

运动员的年龄、健康、身体条件和训练基础;精神和心理状态;作息制度;营养;场地器材设施和资金等等;这些因素构成着训练条件。这些条件也是动态的。

5运动水平训练动态的内在机制

现实的运动水平反映了某种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的功能。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它同一定的训练结构相联系(保持平衡)。在这种训练结构中,其主要的训练负荷具有某种特征。训练疲劳消除、实现恢复(开始进入稳定态)后,即可进行新的特征性训练;即使没有新的训练,原训练的作用(稳定态的保持),也可以持续一定的时间(可称之为训练作用时限);超过时限没有进行特征性后继训练,运动水平便会退步。一次特征性训练,在其疲劳消除后,到其训练作用时限消失前,便是这个稳定态的存在时段,同时就是再次进行特征性训练的合适时段;若在此时,进行具有更高新质特征的训练,便将促进运动进步。上述这些,是训练史上大量存在着的事实。研究其内在机制,可以为训练进步服务。

特征性训练负荷、疲劳消除、训练作用时限(稳定态存在时段),勾画了训练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些都是由体力波动态的本性所决定的。

人体有序状态在信息、物质、能量的新陈代谢运动中存在和发展着。它本身具有涨落运动。训练同运动水平的平衡,保持着这种涨落运动的稳定性。具有新质特征的训练,振荡了这种涨落运动,促使破坏原有的稳定态,使之激发、过渡到新的稳定态,运动水平便发生变化。这个过程是全身整体性的。首先在神经体液控制系统、特别是在大脑中进行,使数以万计的神经元间的、网络化协同着的、信息控制的稳定态发生着变化;随即接连着,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经过全身各系统、各组织的信息、能量、物质代谢的完成,而使这种变化在全身整体全部完成。这个过程,反映着人体先天具有的“适应”机制。

信息、能量、物质的代谢运动过程,是密切联系、相互作用着的。这个“适应”、“过渡”的进行过程可能有下述特点:大脑中首先会在“虚拟”层次上,出现振荡着的变化运动;这种“虚拟”变化运动在全身的物质和能量变化运动的信息的校勘和调节下,形成三层次协同“确认”的统一方案;这样在新的基础上,统一“落实”下来,成为新的稳定态。实际过程会比这个陈述更远为复杂和有序得多。全过程所需时间,随项目、运动员个体特点和其它条件的不同而长短不同,一般会在一天以内、或在几天间完成。

能够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产生结构性转换的训练负荷,在其实际运用中使人体出现“应激”。应激状态,是当时即刻综中地进行着的,有认知、思维、意志、情绪、植物性神经和体液、肢体运动、呼吸、循环等等系统、几乎人体全身的一切系统都参与或与之联系着的,信息、能量和物质的代谢运动过程。它包括有序、混沌(一种特殊的有序)、再到有序的过程,从而出现稳定态的结构性转换。对“应激”作观察,可注意到三种不同档次:低于应激;适度应激;过强应激。(“应激”是生理学名词,针对着当时整体的综合状态而言。为了操作方便,从训练角度,不妨这样来进行粗略的类比:过强应激,相当于全程运动当时实力的超水平发挥;适度应激,相当于全程运动当时实力的基本发挥;低于应激,一般为轻松进行的水平,也可以有低于应激而高于轻松等等不同强度的分别掌握。上述类比中要注意:第一,实力,是指“当时”的实力,非指原先的水平。第二,全程运动,不同项目,其生理负荷意义也很不相同。)应激是精神和生理的综合作用,没有激情就没有应激。没有激情的高度激发就没有过强应激;没有对激情的适当控制就没有适度应激。

适度应激,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现实的稳定态,出现进行性破坏,向着目标水平转化,在有关条件的支持下,最终实现目标水平稳定态的建立,从而实现运动进步。

低于应激,也可以说训练中没有出现应激。在这种条件下,人体有序状态当时的稳定态,一般不会出现质变;就是说,运动水平一般不会变化。低于应激的训练,在有控制的较大数量的使用中,可以大规模而低强度地振奋人体整体的新陈代谢,很少伤损危险,很有利于促进体内矛盾的统一性;因此,可以用作维护和增强健康和防止伤损的、重要的配合和辅助性训练手段。

低于应激的训练如果掌握达到一定水平,人体“适应”机制可被这种训练振荡所“营养”,运动水平可得到维持,原有的稳定态可得到延长。同时,由于运动员当时的年龄等条件,使身体处在某种发育、发展状态下;这种状态,与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的某些积极因素相结合,运动水平也可能出现某些进步。“中等强度大运动量”(即具有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的大量重复),曾经于60年代,由新西兰里迪亚德大力提倡而风行一时。(有人欣赏足球训练中的万米训练并称之为强度课,这里存在着多重的认识混淆和混乱。)

倘若低于应激训练的水平过低(或无训练),这种状况持续超出原先的特征训练的作用时限,便将经由“适应”机制促使人体有序状态稳定态出现退行性破坏,衰变成较低水平的稳定态,从而使运动水平退步。

过强应激,可能当时就表现出了进行史中更高的运动新成绩。但它在破坏运动水平现实稳定态的同时,也某种程度地损害着了其支持、保障条件――健康水平。

健康水平可大别为健态、病态和“第三种状态”三种状态。这是国际医学界近些年发展起来并趋于确认的观点。“第三种状态”虽然在仪器检测上并未明显地越出健康指标,但它却是健态和病态转化过程中确实存在着的一个区间状态。过程应激使人体进入“第三种状态”,甚至越出“第三种状态”而开始进入病态。是否损伤到健康水平,即是否促使机体越出“健态”,是区别适度应激与过强应激的“阈值”界限。(把握住这个阈值,可以使运动生理学界和医学界的看法统一起来。)

出现这种状况,就使恢复健康成为机体随即面临的首要任务。在这个任务完成以前,不可能保障运动水平;在这个任务完成以后,运动水平可能仍处在原先的水平上,甚或出现稍稍退步。因此,出现过强应激,并不表示支持这个水平的、体内有序状态的稳定态的建立。就是说,即使由于过强应激而表现出了更高的运动新成绩(如果处在大赛决赛关口,它正是所需要的),但它并不表示运动水平的进步和提高。(过强应激并非一定会表现出更高的运动成绩,它也可能表现为手足无措、瘫倒等等,视刺激强度和个体特点等条件而定。)

低于应激、适度应激、过强应激三者,在理论上容易分清,在实践中、在强负荷当时的复杂条件下,不易截然分清;尤其是适度应激与过强应激,在实践掌握中,有可能出现某种程度的偏越界限的现象。这就需要探讨其在实践运用中的稳妥方法问题。由于特征性训练后的疲劳恢复,比它的训练作用时限的终结点早得多;就是说,稳定态的存在时段、即再次进行特征训练的合适时段,具有一定的长度;若在此时段内进行具有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的训练,则既有利于维护、恢复和增强健康而避免健康退步,又可以将此功能时段延长而避免运动退步。因此,在出发点上,我们应争取“适度应激”;在掌握上、尤其是在出现了高效应“适度应激”后的掌握上,不妨作为可能已经稍微偏入了“过强应激”来处理:在其后的“合适时段”上,后续以一、二个具有一定水平又低于应激的训练,直到体内矛盾的统一性、即健康水平,确有把握地已经恢复到所需要的水平上,对下一轮新的突破性训练已经作好准备时为止。

6主训练手段

这里所说的主训练手段,就是突破性训练手段。它的选择和创制,需要认真研究。首先要从方向上、即从大的方面讲究它的正确性,同时要从步骤操作上、即从具体实践方法上讲究它的可行性、可控性和效益性。这一切,都建立在如何更好地把握体力波的发展动态,这样一个客观基础上。

合乎需要的主训练手段,就是能实现适度应激的训练手段。其主要特征有三:(1)积极;即高于现实水平的维持,而能促进现实水平稳定态的破坏和目标水平稳定态的建构;(2)可能;即现实水平的运动员,能够做得到;(3)可控;不但能够做到,而且能够按训练要求,有把握、有控制地做出来(这同时也有利于防止出现过强应激)。第一条涉及训练的战略问题,达不到这条要求,对于训练目的来说,是无效的;第二、第三条涉及训练的战术和艺术问题,把握不住,就无法顺利地实行训练,因而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训练效益。从“强度”角度看,前者决定了强度的低限,后者决定了强度的高限。

突破性主训练手段的任务,在于将人体有序状态调整到目标状态。因此,它要求能够激发出目标状态所要求的生理功能,藉以激励“适应”机制,促进、并进而实现人体有序状态的结构性转换。

常常采取这样的方法:对当前步骤的目标状态运动全程,进行分段组合、分解及附加条件等方法,藉以形成训练手段。由于它是目标状态“运动全程”的分段组合,一般地说,既可以激发出目标状态所要求的生理功能(体力波峰峰型),同时又避免过强应激,又使训练操作成为可能和可控。

所有这些,均需要对目标状态和现实状态这对矛盾,反复地、深入地、多角度地进行具体分析。

7支持性训练手段

支持性训练手段是为主训练手段的实施进行服务的手段。例如,准备活动、整理活动等等。这需要因项、因人、因时、因具体条件而制宜。

对支持性训练手段,同样需要不断开展科学研究。例如,神经生理学关于长时程增强(LTP)、长时程抑制(LTD)等的发现和研究,同准备活动的合理掌握,可能就有密切关系。按摩活动等的介入,也丰富了有关问题的研究。

8训练课

主训练手段同支持性训练手段科学地、艺术地组合起来,就可以完整地建构主训练课。

训练课是训练工作的基本作业单元,它不只主训练课一种。训练课的任务,在于满足训练布局中特定的要求,在于争取针对着这种要求的效益性。它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运动量的多少等等,这些形式上的东西。在训练实践史上,在效益的驱动下,训练课在向着精干的方向发展。

9主训练日和它的课次

具有突破性主训练课的训练日,便是主训练日。近来,许多项目在主训练日中,发展出多课次现象。

训练作用的直接承受对象,是人体有序状态的某种子系统而非其整体。训练作用,并未能直接达到运动员体内有序状态这个“整体”,而只是达到它的某种子系统;即使这个子系统对于整体而言,是相当地大,而且非常重要。

但是,“现实状态”和“目标状态”的“稳定态”,却都是指的“整体系统”的属性,而非指子系统的属性。对于整体系统而言,不破坏原有的稳定态,不建立新的稳定态,就没有实现结构性转换,就实现不了训练进步。

经过恰当的训练课作业,对所针对的子系统产生了强大的作用,从而经过子系统,对整体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对于整体系统的作用,因项目特点、运动员个人特点等等因素而不相同。

如果单次课产生的这种张力作用,引发了整体系统稳定态的某种程度的破坏,训练进步便将得以实现。

如果单次课的这种张力作用较为有限,并未能引发整体系统稳定态的破坏,甚至并未引起其动摇,那么,便需要在主训练日中,再次组织或多次组织主训练课,通过累积的张力作用,争取达到动摇和破坏整体系统的稳定态的目的。这就出现了多课次。多课次的具体分布和组织方法,需要具体地研究。

所以,主训练日中的主训练课,可能是单课次的,也可能是多课次的。这需要因项、因人、因时、因具体条件而选择、尝试、研究、处置之。

10辅助性、配合性训练

体内矛盾的势垒性(斗争性)需要统一性来支持和保障。突破性的主训练课,需要振奋新陈代谢、维护和增强健康的低于应激的训练进行辅助。

在训练进展中,视需要和可能,同辅助训练相结合或相配合,还可以适当地安排一些解决有关任务的配合性训练。

只有辅助性、配合性训练课的训练日,就是辅助性、配合性训练日。

为突破性主训练小周期进行准备或善后,专门组织的训练小周期,就是辅助性训练小周期。

11训练恢复节奏

由上一波运动势垒态的“安静正态”,经过“激发态”形成新的下一波的“安静负态”;这时,由体内矛盾统一性而出现的强大重建动力,在体内外一系列条件(辅助训练、休息、营养等等)的支持下,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重建成新的运动势垒态的“安静正态”;这就完成了体力运动中的一个波浪节奏。这是真实节奏的简要抽象。

从原运动水平稳定态的破坏,到新稳定态的建立,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个时间过程,成为建构训练恢复节奏的`基础框架。(正确地说,是训练和“重建”节奏,重建并非恢复,习惯上称为恢复,这里暂按习惯使用称谓。)在这个节奏中,既包括主训练、辅助和配合训练、休息和恢复措施等等,这些训练组织者便于调控的部分;还包括学习和工作等社会生活中必须承担的部分;对所有这些内容和过程,都需要有机合理地统筹配置、协调安排。

生理机能恢复到安静时的“正常”状态,是这个体力波运行完成的标志。这可以通过许许多多的生理指标来进行检测。心率和脉象,是常用的、简便易行而又含有丰富信息的检测指标。计算机管理,将是面对着这些复杂而大量的指标,有面有点地、适当而及时地、进行应对处理的优选工具。

12辅助恢复措施

合理地掌握训练恢复节奏,这是最基本的恢复措施。此外,还可以通过训练的、休息的、营养的、物理的、化学的、药物的、精神的等等措施,辅助促进之。这些措施,称之为辅助恢复措施。“基本”和“辅助”的主次地位不能搞错。在辅助措施中,休息、营养和辅助训练,又处于主要地位。

13主训练小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是实现运动水平突破性进展的训练小周期。它必须在合适的基础上进行。

主训练日同恢复节奏、辅助恢复措施的完善结合,就形成为一个主训练小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所占用的天文时间,是因项、因人、因时、因具体条件而不同的。

短的,可能就同单个主训练日相重合,几乎天天都是主训练日。这样,可以连接安排成“星期”制的、多主训练日的“主训练小周期”。

长的,可能有二、三天或多天时间。在其中,可能只有一个主训练日,也可能连续地、或分散地具有二个甚至更多的主训练日。

主训练小周期的主体构成,是适度应激训练及其恢复节奏。如前所说,实践中为了稳妥起见,在适度应激训练后,也常可能在它的合适时段,安排一、二个低应激的训练节奏,这样来复合地建构主训练小周期。

当主训练课或主训练日取得较大突破性进展时,不但可以在这个主训练小周期内部后续以必要的低于应激的训练,还可以紧贴在这个小周期后边,续以一、二个以一定水平的低于应激训练为主的“辅助性训练小周期”,以更好地促进恢复、巩固成效。这种训练组合、形成为一个大型的体力波浪,可称之为一个扩大的、复合的“主训练小周期”。这样的组合艺术,对于长距离高水平运动员,可能尤为重要。能攻能守,进退自如。

以上是从自然体育学角度分析“主训练小周期”。但是,现实的训练工作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须与社会生活节奏协调起来。因此,对大多数情况而言,“主训练小周期”常常采用七天星期制。自然体育学的短周期在七天之内,扩大的、复合的长周期,可能十天、半月,在七天之外;但可以运用训练战术和训练艺术,来巧妙地构筑七天一拨的训练。进行中必须要做有心人,以便使自然体育学和社会体育学,两全其美。

从理论上说,一个主训练小周期,可以既实现着运动进步,又保持着良好的健康水平,从而为后续的主训练小周期建构了新的、健全的基础。如果在实践中基本达到了上述要求,“主训练小周期”便可以连续地、滚动式地运行下去,使运动水平“阶梯式”地实现持续进步。这就形成所谓“快节奏”。这种快节奏,曾经于六十年代在我国个别基层训练单位开始出现,后遇故夭折。七十年代,快节奏在保加利亚举重训练探索中受到支持而勃兴。八、九十年代,在我国少数项目少数单位,快节奏在实践中,创造性地得到间断尝试、或相当成功地开发着。尽管或有挫折,这个成功不容忽视。胡鸿飞、马俊仁和一些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就是开拓工作者的杰出代表,对世界训练史做出了贡献。

1990年北京亚运会期间,马特维耶夫在与我谈话时说到,邦达尔丘克连续运行了28个小周期。这是一种不常见的“长连续段”。这种“长连续段”对于训练效益,一般地说是有利的。

14调整性训练小周期

由于人体有序状态的极为复杂,又由于训练工作也十分复杂,在训练运行中,发生某种挫折,是常有的事。例如:主训练手段的运行中出现了高“过强应激”,主训练课频次或主训练日频次的安排太过密集,以及运动员偶而伤、病或因故短期离队等。这时,可及时插入“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加以因应、承转、解决。“调整性训练小周期”也可称为“恢复性小周期”,与“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较为接近。

有时,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得很好、很正常,但出于预先安排;或为了“见好就收”,完善地了结当前阶段,腾出精力更好地启动下阶段;或出于主动预防;也可以主动地插进“调整性训练小周期”。

在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进展中,并不是不会被动出现、或主动需要暂时的中断。这时,可使用“调整性训练小周期”进行穿插接续。这样,主训练小周期的连续运行,便划分成连续段和间歇段。这个“连续段”,便可看作一个“中周期”。这个“间歇段”,便形成中周期之间的转折和衔接,它一般地归入于下一个中周期内进行计算。

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的主要任务,是使体内矛盾的统一性恢复到应有的水平。就是说,使机体的健康水平恢复到应有的高度。为此,要采取相应的手段、方法、节奏、以及有关的配合措施。对这些,同样需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研究发展,以提高效益。

如果调整性训练小周期基本实现了它的任务,便可转入新的主训练小周期;如果尚未实现,则可以继续地组织针对性的新的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直到完成预期任务,能够顺利地开始新的“主训练小周期”为止。

15迎赛和临赛掌握

比赛在预定的时间、地点、场地设备和对手参与等条件下进行。

比赛的科学和艺术,在于争取当时的成绩水平的充分发挥。为此:一方面,要求尽可能地消除体内对于成绩方向的剩余疲劳;另一方面,在比赛中,不但不惧怕、而且还积极争取某种程度的过强应激,争取其准确地在决赛时刻出现。

训练进步在于体内有序状态的结构性转换,这种转换,导源于训练张力对原稳定态的破坏和新稳定态的促成;换句话说,导源于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着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在前后两个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的交接中,上一小周期的主负荷的影响,未必完全消除;新建立的稳定态,也未必巩固;这种情况,可目之为存在着某些成绩方向的剩余疲劳;这种剩余疲劳,对于紧接着的下一轮的结构性转换,并不一定构成甚么样的障碍;因为它并不、或并不显著削弱训练张力同所面对的稳定态的矛盾紧张性。

然而,对于比赛中的成绩表达而言,若有剩余疲劳存在,则明显地属于不利因素了。换句话说,成绩表达,要求人体有序状态的相应稳定态的巩固性而非过渡性。这种要求,对人体有序状态的一切环节,均有影响。以肌细胞内外的物质储备、这样的具体环节来说,结构转换中物质代谢所需要的氨基酸,暂时变得不突出,而运动势垒态构成中的能量储备,变得更突出起来了。

为此,在迎赛和临赛训练中:

以主要训练手段的建构而言,在于争取接近适度应激的低于应激、或低度适度应激。(这是指应激程度而言,并非指绝对强度而言,而且在赛前的不同小周期中,又很不相同,值得当时细致斟酌。例如,热身赛中的强度要求是相当高的。)在强度的三特征中:“积极”,转变为在于人体有序状态的现实稳定态的维护和巩固,而非对之进行破坏(当然,对于实力水平不相同的选手来说,会采取稍微有所不同的策略);“可能”,变成不需讨论的问题;对“可控”性要求也有发展,需要积极地为提高比赛中的战术水平服务。

在运动量方面,需要适当地进行削减和控制。具体掌握,要谨慎地依具体情况而定。

在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供应,也需要合理地、有序地进行调整,以配合肌纤维中糖元含量提高等项要求的实现。

同时,特别要注意防病、防伤、以及防止类似的灾害性事件的发生。但事实上,有些运动员在临赛中,某些病伤事件还是可能会发生;赛前睡眠受干扰、以至整夜睡不着觉的事也往往会有;然而有的运动员仍然出现了优异的成绩。这些情况,一方面说明,搞得好还有更高的潜力可挖;另一方面说明,运动员具有相当的抗干扰能力,若是发生了某些情况,也不必紧张。

在比赛中,为了涌现出激情,除了上述的身体方面的掌握以外,还特别需要研究和掌握好心理因素。要具有清醒的认识和激发充分的自信心。为此,包括积极的、适当的心理和思想工作在内,需要针对性地做好一系列的工作:

在赛前,既需要积极性,更需要着重保持“平常心”;以免赛前出现“虚火”,反而抑制比赛中出现激情。无所事事也可能会引起无谓的心潮起伏,当迎赛、临赛中运动量削减之际,可以适当安排紧凑而有序的、许多需要一定注意力的事务性活动,以分散注意力而有助于保持平常心;并能产生不会引起成绩方向疲劳的某些负荷,以有利于睡眠、饮食等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在比赛中,特别需要高昂的激情,同时也需要平常心。要在激情中保持着某种沉着冷静(在不同项目中,以及对于不同的人,具体要求又各不相同)。

对这一切,既要做有心人,进行积极的安排,又不要搞成庸人自扰。

总之,迎赛、临赛工作既十分复杂,又情况多变,而且效益的取损出入极强,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着意研究和确当把握。

比赛成绩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集中展现,迎赛、临赛工作尽管既敏感又复杂,然而,都同“比赛”密切关联着;所以,在实践的进化运动中,“热身赛”就逐渐显现出来。热身赛可以为大赛汲取全面的、丰富的经验,成为迎赛、临赛工作中的一种突出的、优选的手段。

以26届奥运会的短跑选手们为例,开赛前半个月至20天再往前倒数,20多天的时间里,在欧洲、美洲进行了十来场热身赛。这就为奥运大赛积累了丰富的近期经验,进行了十分有益的全面准备。

在这些比赛中(以及大赛中的预、次、复赛中),其成绩发挥应该掌握在“可控”的程度上(时间不相同的各场比赛,具体掌握又各有不同),以便“巩固”而非“破坏”身体有序状态的稳定态,为大赛决赛中涌现过强应激,比较恰当地进行准备。(不同水平和状态的、面对着不同对手的运动员,在掌握上又稍有差别。)

约翰逊和贝利在奥运会比赛中的成绩发挥,明显地超出热身赛(低度适度应激或低于应激),并在决赛中成功地打破了世界纪录(出现过强应激);而在奥运会后参加的多次大奖赛中,却表现平平(过强应激的后续反应)。从热身赛、预次复赛到决赛、再到赛后,我们所看到的这种成绩轨迹曲线,是掌握得非常成功的。同某些奥运比赛失败者在大赛前、大赛中、大赛后,由列次比赛成绩所构成的轨迹曲线,是不相同的。这样的实际情况,内藏着深刻的学问、不可不察。(由于游泳比赛、尤其是短距离游泳比赛的自身特点,在掌握上稍有不同;有的奥运冠军,其世界纪录打破在复赛中。同时,世界纪录也并非必然就是过强应激。)

16中周期和大周期

主训练小周期连续运行中的连续段,就形成为训练中周期。如果认清了运动训练训练的本质意义,掌握了主训练小周期、辅助性训练小周期、调整性训练小周期等项基本规律,就可以针对具体训练工作的需要,主动地建构训练中周期。主训练小周期是争取训练进步的基本环节,训练中周期则争取这些基本环节进步的有效累积,使相对微小的进步转化为显著的进步,以完成战役性训练任务。

训练大周期是为迎接重大比赛任务而进行的、季度性或年度性的、战略性训练安排。它从当前实际出发,从比赛目标着眼,系统地、合理地对中周期和小周期进行组织安排。

“体力波”是运动训练结构的内在根据。“小周期”是这个“根据”反映在训练结构中的基本环节。它同体力波的其它各种运用在一起,构成训练结构的完整体系。这种运用,是作为客观规律的“体力波”,在效益驱动的训练实践史的进化运动中,自发地逐渐显露出来的,目前并非臻于完善。可能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效益。若能在理论上进行较透彻的认识,再使之同实践探索相结合,可望对之进行较充分的开发。

17进行中的检验和诊断

训练中要不断进行及时检验和诊断。对于具备着条件的运动员来说,如若在训练进程中正确掌握了训练结构,就能争取运动水平的不断进步。如若停滞不前,就必须深入研究现实训练结构中的得失而革新之。

我们不妨把训练工作同医务工作进行比较,来研究教练员的培养和修养的重要性。教练员和医生,是处理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工作者。医生处理的,是人体由病态争取转向健态的发展过渡问题;教练员处理的,是人体转向高强态的发展过渡问题。医生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这是人所共知和公认的;教练员同样必须具备高知识、高智慧,尚未被社会所确认。

事实上:教练员每天审视运动员的情况、制订训练计划,就像医生审视病情、开出处方那样,同样需要高知识和高智慧。如若满足不了这个需要,便会影响训练质量,付出代价。

训练界和医界情况又有不同。古医术由巫术发展而来,现代医学却已经完全摆脱了巫术的羁绊,建立起科学的、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即使如此,仍然存在深刻的矛盾;例如,以还原论为基础的西方医学,曾经有人否认以整体论为基础的中医医学的科学性,同时否认它自身也存在着片面性、局限性;这种门户偏见,现在已在改变和转变之中。然而,在训练认识领域,尽管在国内外学者们的艰苦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健康”化、科学化发展,以及解除门户束缚,现在还仍是繁重艰巨的任务。在体育界,非常需要宽容性、开放性、智慧性和创造性,这就是胡鸿飞、马俊仁等一部分优秀教练,为什么会来自非科班出身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具有实践成就和丰富经验与阅历的、中国足协教练委员会的主任,自愿以负责的态度深入基层,竟被审定为不具备地方队主教练的资格,令世人惊诧);同时,另一方面,“马家军”在奥运选拔赛的挫折,又对训练理论研究的迫切性,发出了明确的召唤。热爱事业,刻苦学习钻研,从实际出发,不死抠框框,勇于革新创造,坚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这是科班出身和非科班出身的优秀教练员的共同特点。

一方面,由于我们的知识和智慧,不但受到个人的限制,还受到时代历史的限制,我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还是很不成熟的;另一方面,由于训练工作的高度复杂性和现实训练条件的多变性,即使是成熟的规律性认识,运用中也极需要针对着具体实际的生动灵活,而力戒机械、呆滞。因此,要高度重视在实践中探索、创造、检验、前进。

进行中的训练行为,要求多种知识和智慧的汇集,并交叉地、综合地、集中地、能动地进行运用。然而,越是要求交叉、综合、集中、能动,就越是难以一下子做得正确、妥贴、恰如其分。这就需要在进行中不断地学习、研究,“摸石”、“问路”,证实、证伪,一边实践、一边在反馈检验中调整更新。要坚持做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就需要使进行中的训练行为,同时形成为一个开放式的、自学习的、实践和认识的能动生发系统。

学术在讨论和争论中向前发展,本文不妥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批评指正。

18参考文献

[1]茅鹏:《运动训练新思路》,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年版。

[2](德)R.F.施密特、G.特夫斯:《人体生理学》,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3](美)乔奇A.布茹克司、汤姆士D.法哈:《运动生理学》,杨锡让等译,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

[4]姚志彬、陈以慈、郭爱克等著:《脑研究前沿》,广东科技出版社1995年版。

[5]田麦久、武福全等著:《运动训练科学化探索》,人民体育出版社1988年版。

[6]茅鹏:《满负荷与大运动量》,载《体育与科学》1995年第6期。

[7]茅鹏:《谈体能训练》,载《体育与科学》第2期。

[8]茅鹏:《进步速度反映着训练生命力》,载《体育与科学》19第1期。

[9]茅鹏:《成绩水平决定于训练结构》,载《体育与科学》年第4期。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4年1月门诊接受结构化系统训练的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18例。女3例, 男15例, 年龄2~11岁, 平均年龄 (4.1±1.1) 岁。

1.2 方法

呼吸训练:首先对患儿进行生理呼吸训练, 让患儿吹纸片、羽毛、玩具喇叭、哨子等物品, 所吹的物品由小到大, 由轻到重;其次通过拟声训练将患儿由生理呼吸过渡到言语呼吸, 根据患儿的发声兴趣和发声能力等情况制定练习内容;最后是言语呼吸训练, 通过对患儿进行增加肺活量的训练, 让患儿形成好的语言呼吸能力。发声训练:大多数脑性瘫痪儿童伴有起音方式异常, 对患儿进行硬起音和软起音训练, 软起音训练主要是协调增加肺活量和呼气、发声的训练, 硬起音训练根据软起音训练的原理练习发声。对患儿的构音障碍的矫治:包括口腔训练、发音训练和声调训练。其中口腔训练又包括口腔知觉训练和口腔运动训练, 口腔知觉训练是利用硬的各种形状的食物或者物体刺激口腔和舌, 训练患儿舌的前伸、上举、后举和两侧运动等;下颌运动主要是做被动张口运动;唇运动主要训练患儿唇的张开、闭合、伸缩等。发音训练, 原则上先元音后辅音, 声调训练, 原则上先一、四声, 后二、三声。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儿的临床疗效, 根据中国康复中心版构音障碍检查法评价构音障碍的矫治效果, 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发音准确, 口腔功能接近正常;有效:发音准确, 口腔功能明显改善;无效:发音及口腔功能均未发生明显改善。根据中国康复中心版语言发育迟缓检查法测试患儿的语言水平, 患儿语言水平的临床疗效包括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言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有效:言语表达能力有所改善;无效:语言发育迟缓未发生明显改善。3岁以下儿童采用幼儿发育量表测试发育商, 3岁以上儿童采用中国儿童发展量表测试言语智商。

1.4 数据处理

以Excel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处理。

2 结果

采用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进行治疗后, 患儿的构音水平、言语智商均有显著提高。7例患儿发音准确, 口腔功能接近正常, 治愈率为38.9%, 11例患儿言语智商达正常, 占61.1%, 总有效率为100.0%, 见表1。

3 讨论

脑性瘫痪, 又称为脑瘫, 是由于婴儿出生前后, 某些原因造成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永存但可以改变的运动障碍与姿势异常, 常伴有语言障碍、智力低下、视听障碍等多种异常[2]。其中, 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发生率约为70%~80%, 影响患儿的语言交流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主要由于脑损伤导致脑瘫儿童语言障碍, 不同脑损伤部位和程度的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临床表现不同, 主要包括构音障碍和语言发育迟缓的程度不同[3]。语言障碍使脑瘫患儿不能正常交流, 影响患儿的生活。

据报道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康复具有较好的效果。结构化系统训练是根据脑性瘫痪儿童的自身情况, 包括构音和语言发育水平, 进行教学, 将构音和语言发育两方面的内容进行融合, 促进语音和语言发育水平同步进行。结构化系统训练的方式是以游戏为主同时加强与患儿的互动, 提高患儿学习兴趣, 同步提高表达、理解能力。脑瘫患儿由于口齿不清、表达困难、肢体功能和认知障碍以及家长态度等原因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在社交过程中会紧张、恐惧、固执、冲动、多动、攻击、甚至退缩。另外脑瘫患儿家长也可能会产生心理问题, 家长应该正确对待患儿, 努力配合治疗, 通过对患儿的早期认知训练和矫治构音障碍来提高患儿智力和交流能力, 减少患儿心理问题, 使患儿能够健康快乐成长。引起脑瘫患儿进食障碍原因主要包括:患儿口腔构音肌群肌张力高、低下或者运动不协调;脑性瘫痪儿童原始反射的残留;对儿童进行泥糊状和固体食物的喂养, 使儿童口腔功能缺乏应有的锻炼, 使得咀嚼、吞咽和构音等方面的功能差。对患儿进行构音障碍矫治和合适喂养, 患儿口腔功能提高, 患儿的营养状况和言语清晰度得到明显改善。由于经济、时间等因素, 对脑性瘫痪儿童的治疗, 不可能长期在医院, 在家庭里对患儿开展结构化系统训练能够有效的帮助患儿后期言语功能恢复和保持。对家长进行家访、培训、制定计划, 提高家庭对结构化系统训练的认识, 让家长树立信心参与计划, 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脑瘫患儿语言恢复结构化系统训练治疗结束后, 要随访并对家庭训练计划进行指导和改进。许小玲等采用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进行治疗, 临床结果表明, 结构化系统训练可以有效、快捷的解决脑性瘫痪患儿的语言障碍的问题[4]。

本文探讨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的临床效果, 结果表明, 采用结构化系统训练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儿童进行治疗后, 7例患儿的发音正常, 治愈率为38.9%, 11例患儿的言语智商达正常, 有效率为61.1%, 总有效率为100.0%, 临床疗效满意, 与许小玲等人的报道结果一致。

总之, 结构化系统训练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儿的发音和言语智力水平, 疗效显著, 临床效果满意,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姚宝珍, 凌伟, 夏利平, 等.脑性瘫痪患儿语言障碍的综合治疗[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2006, 28 (3) :192-193.

[2]侯梅, 于荣, 赵荣安.结构化系统训练脑性瘫痪儿童语言障碍的疗效观察[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7, 15 (6) :678-679.

[3]倪晨曦.浅谈脑性瘫痪儿童的语言康复[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6, 19 (6) :39-41.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4篇

银行招聘结构化面试模拟试题——组织协调能力训练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天津中公金融人出品

2018银行招聘考试大部分银行已经笔试结束,进入面试环节。银行招聘面试包括多种形式。其中结构化面试包括,资历评价测评,职业核心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反应能力与应变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中公金融人为考生整理每个类型的模拟试题,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组织协调能力专项训练 第一题:

为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送去关爱,很多单位开展了送温暖活动。然而,不少单位在送温暖时都是捐款捐物、形式单一,无法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需求。假如单位领导安排你组织一次去某山区学校送温暖活动,你会怎么做? 【参考答案】

千篇一律、形式单一的送温暖活动不仅无法满足孩子们多方面的要求,也会造成物资浪费,有走形式之嫌。因此,作为送温暖活动的组织者,我会在捐款捐物的前提下,采取更加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安排此次送温暖活动,同时,使送温暖活动能够定期举办下去,形成常态化。

首先,对贫困山区孩子们的需求进行调研。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在组织活动的前期,我会与山区学校取得联系,全面了解孩子们的真正所需,作好记录。如果条件允许,我也会亲自深入山区,获取一手资料。同时,征询有经验的同事的意见,请其为我们的活动提出建议。在此基础上,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形式、内容、时间、人员安排等,以便有针对性地组织活动,提高此次活动的可操作性。

其次,根据调研结果,凝聚各方力量,做好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基于山区孩子们对钱物、知识的普遍需求,我会把捐款捐物作为开展此次活动的基础内容。通过在单位内部开展捐款捐物的动员会,号召有爱心的同事们积极参与,提供物资。同时,组建单位志愿支教队,到山区学校为孩子们开阔眼界,提供知识。

http://tj.jinrongren.net/yh/ 再次,安排志愿支教队进山开展活动。一方面,根据志愿支教队的人员特长,与学校进行协商,合理安排支教课程,为孩子们讲解知识,与孩子们一起游戏,向孩子们展示大山外的风景;另一方面,结合孩子们成长和心理需要,安排志愿支教队开展一次简单的慰问演出,通过文体活动、诗歌朗诵、儿童剧等方式来调动孩子们的兴趣,陶冶孩子的情操,使其进一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步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最后,总结经验,汇报领导。做好经验教训的总结,为以后开展类似的活动提供借鉴。同时,建议领导将送温暖活动常态化,与学校结成帮扶对子,定期为孩子们送去所需的钱物,每月组织一次志愿支教活动,为孩子们送去新知识新想法,使他们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

第二题:

单位准备开展一次以“弘扬社会正义,传递正能量”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领导让你负责组织,请谈谈你的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开展“弘扬社会正义,传递正能量”大讨论活动,对于单位形成向善氛围,向同事们传递正确的价值导向有着重要作用。作为活动方案的设计者,我会从讨论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方面做出科学设计,以达到更好的活动效果。

第一,明确活动目标。对如何利用“正能量”来推进单位文化建设进行深入探讨,凝聚推动单位建设、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

第二,确定大讨论的内容。本次大讨论主要分三个专题进行:

一、对社会正义及“正能量”的认识;

二、身边的“正能量”及其带来的启示;

三、如何弘扬社会正义,传递“正能量”。

第三,制定方法步骤。根据单位实际,确定此次大讨论活动为期半年左右,分四个阶段开展。

(一)前期宣传。为期半个月,就此次大讨论活动在单位内部通过发电子邮件、宣传栏宣传、各部门领导传达等形式,做好宣传动员工作。

(二)组织讨论。为期半个月,采取自我学习、集中学习、座谈讨论、邮箱意见征集等形式,让单位职员就讨论内容畅所欲言,并就如何弘扬社会正义,传递正能量进行深入探讨,并制定出行为指引。

(三)总结提炼。为期一周,就讨论内容进行汇总,并对学习感悟、践行意见等进行提炼,在单位内部和媒体上进行有效宣传,进一步传递正能量。

http://tj.jinrongren.net/yh/(四)弘扬发展阶段。为期5个月左右,在单位内部和外部传承和发扬“正能量”,并注意收集期间的优秀事迹,做好宣传工作,达到更好的讨论效果。

第三题:

某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准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你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会如何组织此次活动? 【参考答案】

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活动,可以为留守儿童提供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尽我校青年志愿者的绵薄之力。作为青年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我会按照如下步骤组织:

首先,召开志愿者协会部门会议,与其他成员共同商讨确定活动方案,活动主题为“送温暖,关爱留守儿童;献爱心,弘扬志愿精神”。并与参与此次活动的乡镇负责人联系,确定他们乡镇管理的留守儿童的人数及每个人的基本情况,征求他对活动的意见和要求。联系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招募志愿者,购买学习、生活用品等礼物,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其次,活动过程共设计两个环节:

第一环节,启动仪式。邀请参加活动的领导、嘉宾致辞,展现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重视。根据每位留守儿童的情况,建立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一对一”关爱关系,为她们赠送学习、生活用品。

第二环节,采取集体活动与“一对一”交流活动相结合的形式。集体活动中,由志愿者们讲解科普知识,主要包括安全防范、网络文化、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寒假作业,组织知识竞答、心理小游戏等活动,使孩子们在玩乐中学到更多知识。“一对一”交流活动中,志愿者们和留守儿童谈心交流,了解她们的生活点滴,与她们一起制定人生规划,让她们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与信任。组织留守儿童与在外打工的父母通电话,向父母诉说学习生活情况。

再次,“一对一”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互留电话和联系方式,方便及时沟通。同时,安排留守儿童家庭拜访,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状况,为她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最后,整理活动的照片等材料,做好活动宣传工作,并建立“一对一”志愿者与留守儿童不定期的探访、书信、电话等交流机制,更好地关爱留守儿童。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进行总结,撰写总结报告,及时向领导汇报。

http://tj.jinrongren.net/yh/ 第四题:

早晨上班之后有四件事需要完成:(1)9点你要在单位和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沟通一项重要工作的进展情况;(2)领导让你修改一份文件,下午3点前提交;(3)9点半参加部门全体会议;(4)下午2点半去机场接上级领导。请问,你怎么安排这几件事?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

【参考答案】

这四件事每一件都很重要,必须统筹安排,确保四件事都能按时完成。

首先,考虑到9点和9点半要做的事情可能会有冲突,因此我会立即向领导汇报相关情况,表明自己可能会因为与兄弟单位沟通重要事宜而不能按时参加会议,希望领导理解和支持。并保证一定会提高沟通效率,尽可能在会前完成沟通工作,即便不能按时参加会议也一定会通过查看会议记录等形式了解、学习会议内容。

在兄弟单位同事来之前,我会尽可能想清楚需要沟通的事项,拟定沟通提纲,以便沟通时提高效率。在兄弟单位的同事到来后向他们表明9点半有一个部门会议,希望大家能够理解,尽量提高沟通效率,以便自己能够按时参加会议。沟通完毕后我会火速赶往会场,尽量不迟到。

部门会议结束后,我会抓紧时间阅读领导要求修改的文件,准确把握领导的意见,认真修改。必要的话,我会放弃中午休息时间,加班加点撰写、修改文件,保证在赶往机场之前将文件修改好,并能提交给领导。然后赶往机场接待上级领导。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5篇

关键词:通信部队,训练管理,B/S结构

1 前言

开展军事训练是部队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抓手和有效途径, 在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大背景下, 加快军事训练信息化建设是规范训练秩序、提高训练效率、提升部队军事训练层次水平的重要途径。当前, 我军在基层通信部队训练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存在一定不足, 不少单位对训练管理甚至还停留在人工或者半人工的状态, 这不仅牵扯了部队指挥员和官兵大量精力, 同时也制约了日常训练的创新发展。基于此, 开发一套基于网络的训练管理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该系统能对训练的计划拟制、准备筹划、组织实施和考核评估等各个环节实施科学高效和精确规范的管理。

2 B/S结构概述

B/S结构即浏览器/服务器结构, 在这种模式中, 应用请求通过客户端自身的浏览器进行提交, Web应用服务器对相关请求进行接收处理, 同时将其中的数据请求发送给数据库服务器处理, 处理结果最后反馈客户端, 显示给用户。B/S结构将系统功能实现的核心部分集中到了服务器上, 统一了客户端, 简化了系统的开发、维护和使用, 具有接入方便、维护和管理成本低、跨平台应用零活、数据安全等一系列优点。

3 系统开发目标

通过对通信部队军事训练信息管理实际业务的调研分析, 制定了系统开发的总体目标:利用网络对军事训练的各种信息进行规范化和智能化管理, 实现训练管理、信息服务和辅助决策等诸多功能, 满足普通官兵、作训机关、部队首长、基层单位和机关部门等需求。具体实现如下目标:

1实现对训练基本信息、训练物资、训练登统计的网络化管理;

2实现对部队单位和参训人员训练情况的查询、分析和评估;

3实现训练计划的网上上报、修改反馈和审批发布;

4实现理论学习的在线考核、智能组卷和自动评阅;

5实现训练评估、人员编组的辅助决策。

4 系统的设计

4.1 总体设计

系统以部队现有的网络条件为依托, 采用B/S三层架构进行设计开发, 使用ASP.Net3.5进行实现, 网络系统软件平台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 Web服务器程序使用IIS 6.0, 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 2008, 其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4.2 详细设计

4.2.1 角色设计

将系统用户划分为系统管理员、部队首长、作训机关、基层营连和其他机关、普通官兵等六种角色。系统管理员拥有系统最高权限, 而其他用户所拥有的权限由系统管理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

4.2.2 功能模块设计

按照软件模块化设计思想, 将系统设计为七大主要功能模块, 根据实现功能的不同分别是基本信息管理模块、训练计划管理模块、理论考核管理模块、训练评估管理模块、登统计管理模块、人员编组管理模块和系统管理模块, 各功能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共享数据。系统主要功能结构如图2。

(1) 基本信息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训练开展涉及的七类信息进行管理, 包括参训人员管理、参训单位管理、训练科目管理、训练场地管理、训练教官管理和训练物资管理等功能, 实现对以上内容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相关操作。

(2) 训练计划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训练计划制定和发布流程进行规范管理, 包括训练计划拟制、训练计划审批和训练计划查询等功能, 实现训练计划的网上上报、修改反馈和审批发布。

(3) 理论考核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官兵网上理论考核进行设置和操作, 包括在线考核、考核设置、题库管理、阅卷管理功能, 实现理论知识在线考核、自动命题、试卷的随机组合、客观题的自动评阅功能。

(4) 训练评估管理模块。主要是对训练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 包括训练成绩统计、训练成绩分析、能力综合评估等功能, 实现对各训练成绩的数字化管理和对比分析, 并根据评估模型, 对单位和个人训练效果和综合能力进行全面评估。

(5) 登统计管理模块。主要是对值勤训练中相关数据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训练情况登计、演习演练情况登计、完成任务登记、奖惩情况登记等内容, 实现以上数据的规范化统计。

(6) 人员编组管理模块。主要是为值班值勤的人员分组提供科学决策, 实现值班值勤人员的科学调配和编组, 提升值班值勤整体效能。

(7)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是对系统用户进行管理, 实现对用户及权限的添加、修改、删除等功能。

4.2.3 智能组卷和人员分组设计

为完成智能组卷, 在题库设计时为每道试题设置包括分值、所属科目、考核要点、难易度、题目类型、完成时间等指标, 在出题时通过对指标的选择, 使系统生成的试卷与组训人员的意图尽可能的相一致。在人员分组设计中, 根据综合评估模型, 对部队官兵业务能力、训练水平进行评估和量化, 得到每个人的战斗力指数, 再根据战斗力指数之和进行人员编组。系统采用改进的遗传算法进行实现, 具体流程如图3。

4.2.4 稳定性和安全性设计

因为涉及部队值勤训练、体制编制、使命任务等多项内容, 在系统设计中对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要求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稳定性设计上, 系统服务器应具有冗余配置或备份设备, 中心机房供电线路必须连接UPS,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加入抗故障设计, 可以对运行中可能发生的故障自动排除。在安全性设计上, 整个系统必须进行全面的防病毒设置, 并严格阻断与民用网络的物理链接, 同时还要具备用户登录信息的过滤功能、登录IP的限制、数据预处理和加密等功能。

5 结语

本系统依托部队现有的军综网, 对各训练环节进行统筹整合, 实现从训练计划准备到训练考核评估整个过程的网络化、精细化管理, 改变了训练组织、管理、考评、运用模式, 提高军事训练科学化水平。

参考文献

[1]苏锦江, 张传富.军事信息系统[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费肖竣.美国军队信息化建设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 2003.

[3]王宏生.人工智能及其应用[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6.

[4]潘金宽.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基本特征[J].国防科技, 2006, (8) :62-66.

[5]季久峰, 李志.ASP.NET办公自动化系统开发实例导航[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6]胡南珍, 卢扬.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技术[M].镇江:江苏大学出版社, 2012.

[7]许晓坤.基于ASP.NET的部队信息自动化系统[J].兵工自动化, 2006, 25 (5) :33-34, 39.

[8]刘遵仁, 于忠清.从零开始-SQL Server中文版培训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9]周泽云, 王青海.基于B/S模式的分布式训练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5, 26 (1) :202-204.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6篇

笔者对该课程实践体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现针对线性结构的特点和性质,对该部分的算法实践训练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 实践训练内容与方法设计

线性结构是一个数据元素的有序集合,它的元素关系可描述为“一对一”,我们常用的线性结构有表、栈、队列等。[1]它的基本算法主要是结构的创建、查询、插入、删除、遍历、销毁等,在各种基本算法中可以使用和结合多种常用算法,如贪婪算法、递归的使用、分治法等。[2]

线性结构本身结构较为简单,基本算法也较易掌握,而且学生一般对此种结构的应用有一定的实践基础,但其灵活性较大。在教学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防止学生出现厌学情绪和“眼高手低”的现象。训练难度要循序渐进,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顺利进行实践练习,锻炼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编程能力。

1.1 基本算法训练

在学习线性表时,一般是学期的初期,此时要以激发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兴趣为重。第一阶段是基础算法的练习,比如顺序表和链表的创建、查询、插入、删除、销毁等;[3]但可以选择学生较为感兴趣的题目,比如制作个人通讯录。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对线性表的元素关系和结构的理解,打好基础以备应用。下一阶段可以进行表的复杂算法的实践训练,比如表的复制、合并等;题目选择上可增加难度,比如将上一阶段的通讯录进行优化、开发一元多项式简易计算器等。本阶段注重表的应用,因此在训练中要增加对数据结构和算法分析的深入思考。在本阶段中,可以根据题目难度,允许学生进行分组设计开发,同时可锻炼其合同协作的能力。

栈和队列是线性结构中较为特殊的两种结构,它们广泛应用于各种程序设计问题中。首先可从它们的经典应用问题入手,比如N皇后问题、表达式求值。训练中着重加深对栈和队列结构的特殊性的理解和应用,它们的实现可不必拘泥于常规形式,应引导学生关注结构的实用性。然后可进行栈和队列的综合练习。

1.2 综合设计训练

掌握基本的数据结构,必须清晰数据的组织和算法的设计,这样才有可能对这一数据结构进行灵活运用。为了使学生更熟练灵活的理解和使用数据结构,在基本算法实践的基础上,还应该进行算法设计的综合训练。针对线性结构的特点,可使用课程设计的形式进行训练。

课程设计的时间可安排在线性结构主要教学内容结束时,也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适当调整时间。在题目的选择时,要注意与基本算法训练的题目相互照应,不要出现题目重复、题目难度下降的现象,这样会失去综合训练的目的;也不要选择过难的题目,那样会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训练中,笔者尝试过个人图书管理系统开发、汉诺塔问题过程演示、各种作业调度算法模拟等综合练习。在题目的选取上,主要结合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和编程能力,取得了较好的训练效果。

相对基本算法实践来说,综合设计时间跨度稍大,题目更为复杂,需要学生积极动脑,最好是能够调动学生去查阅课外资料,这样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培养他们文献检索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在这一阶段中的任务是给予学生及时正确的引导,包括设计思路、设计方法、数据组织、算法改进、团队分工等方面,并注意适当渗透软件工程的思想。

1.3 利用OOP进行实践优化

随着本专业的发展和教学体系的变化,OOP的编程思想和方法是学生程序设计的主要学习方向,而《数据结构》的教学也要积极适应这些变化,不仅注意理论教学的深入,更要从实用角度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笔者在实践教学中,适当引入OOP的思想,对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设计。

线性结构中的表、栈、队列以及串,在C++、java等面向对象语言中,都有一些实现它们的标准库。比如C++中的STL库提供了vector、list、slist可实现表的组成结构和相应方法。[2]在学习线性结构过程中,可引导学生首先使用C++语言设计开发相关的类来实现数据结构,在设计时,可以与现有的STL库中的对应类进行对比,更能发现自己的不足并进行改进。这些对掌握线性结构的数据关系和基本算法的实现都是很好的锻炼。而在综合训练阶段,可以使用标准库中的容器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这样通过有效利用OOP,提高了本课程的实用性,而且符合当前本专业的软件开发设计思路和形势。

2 实践训练评价体系探索

对学生实践效果的评价,也是实践训练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更合理、公平、有效的给出评价,一直以来是很多教学工作者和专家所关注的难题。笔者及课程组成员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对本课程的教学评价方法和形式进行了一定的实践和研究,我们采取了教师评价、小组评议和个人自评结合的方式,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每个实践阶段初,都由教师制定训练目标,而每个学生也要制定自己的更精细的阶段目标和总体目标,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创新。在实践过程中,每位学生要对自己的实际训练进度及出现问题进行记录,并与个人目标进行比对,及时的调整计划,争取最终达到预期目标甚至获得更佳的结果。在训练过程中,每位学生要对自我在需求分析、数据组织、算法设计、编码等各个方面进行详细的自我评价;在实践项目中期和后期由小组进行整体评议,在实践结束时,教师要根据学生或小组的成果进行综合评测,最后结合组内评议和自我评价结论按适当比例得到每位学生和各小组的实践项目成绩。

在此种评价方式中,实践的各个环节的评测都融入了学生自己的活动,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对于培养学生对算法的分析评价能力和软件测试的初步知识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结束语

线性结构作为最基本的一种数据结构,数据元素间的组织关系较易掌握,但在实践训练中,要把重点放在对线性结构的灵活运用上。要使学生熟练掌握线性结构的常见应用,这对于后续的《数据库应用技术》、《操作系统》等课程也是打好扎实基础的有效训练手段。笔者在实践教学各个环节中,进行了以上的尝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于数据结构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和优化也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参考文献

[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

[2]Brassard G,Bratley P.算法基础[M].邱仲潘,等,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训练英语运用能力 第7篇

一、优化学习氛围, 创设会话环境

要使英语学习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语言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就一定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学英语用英语的环境, 这个环境包括硬环境和软环境。所谓硬环境, 就是在室内设置英语墙报、英文标语、英语画刊等, 在室外, 开办英语角, 强化对各种物品的英语名称的识记, 以此体现和强化一种外语氛围;所谓软环境, 就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 在课内外经常用英语进行会话。课堂上运用挂图、投影片等创设情景, 用英语看图说话, 用英语扮演角色, 用英语搞抢答赛, 用英语进行思维和想象, 最大限度地创设会话环境, 使学生学习英语有一种自我追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兴趣和动力。

二、优化教学内容, 实践语言内化

成功的英语教学不只是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 最重要的是看学生练了多少, 学会了多少, 在实践中能用多少, 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为此,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 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优化教学手段, 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 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 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

要优化教学内容, 就必须吃透教材, 活化教材, 使教材内容生活化, 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贴得很近, 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 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 强烈的进取欲, 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 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 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工夫, 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工夫, 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 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 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听录音、看投影, 角色对话等, 让学生入情入景, 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 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 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必须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 而要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 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 并能综合运用, 必须通过强化训练, 提高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能力, 坚持每天值日汇报, 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 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 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 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三、优化教学活动, 提高运用能力

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运用。在英语教学活动中, 切忌死记硬背, 而要千方百计强化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在训练中, 我们要努力融知识性、趣味性、灵活性于一炉, 追求最佳的表达效果。如训练造句能力, 教师可以先提问,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 row up?”学生根据各自的志愿作出不同的回答:“I a m g oing to b e a te a c he r/a worke r/a n offic e r/a c le a ne r, e tc.”教者还可继续问:“why?”通过训练, 学生不但可以巩固已学词语, 而且能学会根据语境变化, 作出相应的反应, 正确的应答, 从而提高英语运用能力。再如, 运用投影, 创设问路情境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 将静景变为动景, 将书本语言变为交际语言。在课堂上可以启发学生总结归纳有关问路的说法, 再用投影片展示下列句子: (1) Excuse me, whe re's the ne a rre s t…, p le a s e? (2) Is the re a…ne a r he re? (3) Whic h is the wa y to…, p le a s e? (4) How c a n I g e t to…, p le a s e? (5) Do you know the way to…, please? (6) Can you tell me the wa y to…, p le a s e? (7) Ca n you find the wa y to…? (8) I wa nt to g o to…? (9) I'm looking for…Whe re is it, d o you k now? (10) I c a n't find the wa y to…Ca n you te ll me how to g e t to…, p le a s e?等及答语Walk along this road/street.Take the first turning on the le ft/rig ht…It's a b out…me te rs a long on the rig ht/le ft.Wa lk on a nd turn le ft/rig ht.再进行一系列操练, 让全班学生都参与活动。

体操专项运动训练工程结构及其要素 第8篇

1体操运动训练工程结构分析

1.1训练系统组成

邦德查克(Bonderchuck)认为,建立一个训练系统需遵循三项原则:(1)弄清楚系统的构成要素;(2)明确系统的组织结构(3)验证系统效能或作用。遵循这些原则建立相关的系统组织结构。运动训练系统包括直接因素和支持因素如下。

直接因素:

训练:训练教育—战术—技术—计划与身体训练—提升功能结构—发展生物能力;

评估:科学评估—测验与标准—医务监督与控制与视听评估—训练日记—自我评价。

支持因素:

管理与经济条件:管理—俱乐部组织—预算—竞赛训练设备—器材—服装—运动设施;

职业训练与生活方式:专业满意度—每日训练计划—休息与饮食—不吸烟不喝酒—户外活动。

高质量的训练系统对于达到最佳竞技状态是必不可少的。训练的质量不仅取决于教练员,还取决于许多因素的相互作用,这些因素会影响到运动员的训练成绩。因此,所有会影响训练质量的因素都需要进行有效的落实和不断地评估,必要时进行调整,以满足当代体育运动不断发展的需求。运动员能力通过训练质量、训练动机、遗传效应来反映。训练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教练员的知识水平、学科的研究成果、设备与器材、比赛、运动员能力。训练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运动员成绩。

2体操训练过程的规划

2 . 1少儿体操运动员现实状态的诊断

一般情况的诊断:年龄、所属学校、进体院日期、教练员、年训练时数、运动员现实技术、伤病记录、家庭情况;形体记录:身高、体重、肩宽、臂长、腿长、小腿长、跟腱长、骨龄;身体素质记录:60秒提倒立(次)、30秒悬垂举腿(次)、30秒引体(次)、30米跑(秒)、立定跳远(厘米)、肩部柔韧、纵横叉、起桥;生理生化指标:血红蛋白含量、肺活量、心率;心理素质指标:绘人法、808神经类型、综合反应;技术成绩:年度最高级别比赛成绩;综合评定:包括运动员心理个人特点和训练的外环境。

2.2训练目标的确定

确定训练目标要根据运动员的现实状态(运动成绩、竞技能力、训练史)、竞技潜力(发育潜力、训练潜力)训练条件(训练期限、场地器械、教练员、科研、社会保障)、比赛条件(规模设施、裁判、时间地点、对手)确定目标时一定要从实际出发,根据运动员现实的竞技能力和其竞技潜力,以及与训练、比赛有关的客观条件提出并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

2.3训练计划的制定

案例分析:2012年9月来武汉体院的5~6岁为例。

2.3.1训练阶段划分及任务

(1)初级阶段前期:5~6岁(基础阶段前期)任务。

1培养对体操的兴趣与爱好,提倡快乐体操。

2抓好柔韧与姿态的训练,改进自然型态,培养体操意识。

3通过各种身体练习提高体能,着重发展支撑能力和跑,跳的协调性。

4进行体操专项的基础技术训练,学习各项丙组单动作,为掌握丙組成套打好基础。

2.3.2训练阶段的安排如表1所示。

2.3.3体操训练内容的选择

体操训练内容的选择包括:体能(一般体能、专项体能)、技术(基本动作、难新动作、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心理(念动训练、模拟训练、自我调节)、艺术表现力(舞蹈训练、音乐训练、审美能力)四个方面,根据不用年龄少年儿童生理特点并结合新大纲比赛规定动作的要求,进行选择适合本训练队的训练内容。

2.3.4体操训练方法手段

体操训练方法主要着手于素质训练和改进技术。那么素质训练有以下集中:(1)以持续法、间歇法为主;(2)以间歇法、重复法为主;(3)以重复法、间歇法为主;(4)以比赛法、重复法为主。改进技术的方式有:(1)以分解法为主;(2)分解、完整法;(3)以完整法为主。

体操训练手段主要包括:(1)基本练习为主,专项练习为辅;(2)专项身体练习为主,练习手段集中;(3)专项形式相近为主,保持专项身体练习;(4)比赛,一般性积极恢复。

本阶段对教练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练员的教法手段,展开练习的方法越接近技术动作越合理。重点打好基础,提高教学进程。培养小孩的组织纪律性和互相帮助及学习的精神,提倡刻苦训练、快乐训练及自觉要求认真的习惯。要求教练员要耐心讲解、认真纠正动作、组织练习,用爱心对待孩子,严格科学的训练指导孩子。在此阶段教练员主要采取层层递进的方法进行教学,注意动作由简单到复杂过渡。

2.3.5负荷强度的变化趋势

训练负荷的改变是通过训练量和强度。

训练量:增加训练课持续时间、每周训练密度、每次训练课的重复的次数、组数、练习次数、增加距离或每次练习的持续时间;训练强度:增加给定距离下的速度、增加力量训练负荷、增加训练活动中的输出功率、缩短重复次数。

在少儿体操训练中训练的负荷变化是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训练负荷。负荷强度的整体变化趋势呈阶梯式上升的趋势,在根据运动员能力的提高,应当以非线性的方式周期性的增加训练负荷。教练员要密切注意训练负荷的增加,因为大多数的训练计划需要产生过量训练适应。以便利用超量恢复的训练原理,达到一定的训练效果。

2 . 4体操训练过程监控

在谈及体操训练过程的监控本领域是本文的研究难点,现在的各个训练队针对于专门的监测评估系统是不存在的。提及监控就要了解在体操训练中监控的重点,本研究将监控作为一级要素进行要素等级划分,为各个基层训练队日训练过程评估提供参考。如表2所示。

3结语

该文通过对于体操训练工程结构的界定,训练工程中所包含的要素进行等级划分,结合实例进行阐述体操训练工程是一个复杂而又存在相互关联的整体。作为体操教练员需要了解整个工程要素才能着手指导训练,训练过程的操控受许多可变要素的影响,在没有完整的监控体系的情况下,教练员在执行训练过程中只有了解运动本身的等级要素,才能有效的指挥训练及时将本阶段训练效果反馈给运动员,同时运动员训练执行的效果也反馈给教练员。要求教练员及时有效的调整和监控整个训练计划。

该文只对工程的要素进行简单的阐释,后期将从技术领域进行体操训练工程的构建进行深入研究。

摘要:该文主要依据近几年体操发文的领域进行分析,了解到体操转向运动训练工程结构的相关研究甚少,为更好的指导体操,该文按竞技能力的主导因素对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竞技体操属于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该文针对项目特点汇总训练系统的构成和目标的影响因素指标进行分析,以武汉体育学院少儿女子体操队运动训练为例,归纳总结体操专项特点和运动训练工程结构的初步构建。

结构化系统训练 第9篇

一、书面表达中常见的复杂结构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遣词造句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在书面表达中, 单一的句式、重复的用词往往会使文章显得冗余和乏味。而如果学生能在书面表达时灵活地变换句型, 适当地使用复杂结构, 就会有效地提高表达的层次。复杂结构并非指语句复杂、词汇生僻、晦涩难懂的语句, 而是指词句准确、结构灵活、搭配合理的句子表达。然而, 书面表达训练时, 学生往往误以为复杂结构就是用词高深、语句复杂的句子。

例1:我认为, 更为严重的是他们不得不看着自己的父母患艾滋病死去。

学生:I think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 is that they have to watch their parents who also have AIDS die.

外教:What may be even worse for them is to watch their parents die from AIDS.

例2:教师就是在学生学习和成长过程中, 引领学生成长的助手和向导。

学生:A teacher is someone acknowledged as a guide or helper in processes of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外教:A teacher is someone who guides and helps students in learning and developing.

从以上例句不难看出, 学生在表达时, 刻意使用了难度较高的词汇和较为复杂的句型, 而外教在表达时很巧妙地使用了很常见的语法结构, 使句子简洁地道, 易于理解。就中学英语教学而言, 句型结构可分为简单句、并列句、复合句三种。句子结构和句子功能是学生开展写作活动必不可少的知识。[2]此外, 为了突出写作的丰富性, 也会使用一些特殊句式或语法结构。

书面表达中常见的复杂结构有以下几种。

1. 并列句

并列结构是指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连接而又属于同一层次, 具有相同句法功能的语言结构。并列结构常用的并列连词有and、or、but、so、for、nor等, 并列连词包括关联连词both...and、either...or、neither...nor、not only...but also等。例如:

(1) I know that you welcome students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I'd like to take part in it. (并列连词and, 2012年全国I卷范文)

(2) People can either give them as gifts to friends or hang them in their houses. (并列连词either...or..., 2013年全国I卷范文)

(3) I'll not only teach them knowledge but also the methods to learn English. (并列连词not only...but also..., 2010年高考天津卷范文)

以上并列句有效地合并了简短单句, 使句子结构更为紧凑, 语义更为连贯。

2. 复合句

优秀的书面表达应兼顾长句和短句的交替使用, 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流畅地道。复合句可以将松散的信息组合起来, 既丰富了句型, 又增强了表达的效果。英语写作中常用的复合句包括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名词性从句。[3]例如:

(1) What excited me most is that I will go to Beijing to attend an English speech contest to be held in summer holiday in July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名词性从句, 2011年山东卷范文)

(2) If anyone wants to know more about the knots, let them write to me. (状语从句, 2013年全国I卷范文)

(3) I will attend a party which aims to raise money for the people of Yushu, who suffered greatly from the big earthquake. (定语从句, 2010年山东卷范文)

形式多变的复合句有效地提高了表达的层次。灵活多变的句型结构达到了表达形式多样化的效果, 使文章生动有趣、充满活力。[4]

3. 非谓语动词

非谓语动词是指动词不定式、过去分词和现在分词。现在分词表达主动, 过去分词表达被动。在书面表达中, 非谓语动词经常用作主语、定语和状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丰富了句子的表达形式和内容。例如:

(1) To realize this goal effectively, we should take some measures such as putting up signs of smoking ban where there are people who are smoking. (不定式做状语, 2010年广东I卷范文)

(2) Playing football and reading stories are my favorites. (非谓语动词做主语, 2011年四川卷范文)

(3) Deeply moved by her efforts, we tried our best and won the first prize in the contest. (非谓语动词做状语, 2010年浙江卷范文)

这种表达方式言简意赅, 紧凑简练, 丰富了句子的表达形式和内容。[5]

4. 特殊句式

在书面表达中, 多次使用同一种句型会显得单调, 此时巧妙地运用倒装句、强调句、省略句或者一些固定的句型同样会达到表达多样化的效果。

例如:

(1) They said it was such a beautiful day that they would remember it forever. (such...that句型, 2009年浙江卷范文)

(2) Not only can it improve pupils'efficiency but also it inspires pupils to work harder than ever. (倒装句, 2011年陕西卷范文)

(3) It was not until at the end of 19th century that shooting, originated as a means of survival, earned its status as a sport. (强调句, 2008年广东I卷范文)

毋庸置疑, 句型结构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不仅提高了书面表达的层次, 而且更能反映出一个学生是否具备了扎实的语言功底。

二、书面表达复杂结构训练的必要性

高考书面表达的评分标准一直都把复杂结构作为一个评分项目。例如, 第五档 (21~25分档) 的要求是:“……应用了较多语法结构和词汇;语法结构和词汇有些许错误, 但为尽力使用复杂结构和高级词汇所致。”[6]这说明, 高考对学生适当地尝试使用复杂结构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证明, 如果学生只会运用基础的词汇和基本的句型, 并不代表他们就具备较强的语言运用能力。[7]

然而, 在教学实践中, 书面表达训练一直未被重视。书面表达训练存在着重训练结果而轻训练过程的现象。一方面, 高三复习时间较紧, 教师往往把时间花费在其他题型训练上, 无暇顾及书面表达。另一方面, 批改书面表达工作量大, 教师也不愿把时间花费在无谓的劳动上。最根本的原因是教师自身缺乏写作教学的意识, 加上有些教师自身写作能力有限, 致使书面表达训练时常被边缘化。许多学生写作能力仅仅停留在简单句的表达上, 语句单一, 结构重复, 高考中很难拿到高分。因此, 高考书面表达训练应该把复杂结构列为其中的一个训练内容。

三、复杂结构训练例谈

教学案例片段1:关键词句翻译, 关注复杂结构的多样性。

学生在复杂句型表达上之所以存在困难, 是因为他们无法根据给定的材料提炼出与所学的句型形成关联的关键词句。这是一篇以“感恩”为题的书面表达, 所提供的提示提纲挈领, 比较简单, 发挥空间很大。学生要在脑海中搜寻与之相关的句型, 才能完成表达。

在这个案例中, 教师把教学步骤分为三步。

Step 1:教师给学生提供了下列汉语提示, 以帮助学生组织语言。

(1) 在现代社会里, 我们很少向周围的人表达感激之情。

(2)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 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和呵护。

(3) 随着感恩节的临近, 我计划给我父母制作慰问卡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在这个步骤里, 教师的目的是想通过汉语的提示, 把学生的注意力聚焦到复杂结构的表达上,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尝试使用所学知识。

Step 2:教师从学生交回作业中整理出四种翻译。

(1) 在现代社会里, 我们很少向周围的人表达感激之情。

①In modern times, we seldom show our thanks to the people around us.

②In modern society, we seldom express our thankfulness to people around us.

③In modern times, we rarely show our gratitude to others.

④Nowadays, we seldom make people around us really realize how grateful we actually are.

(2)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父母, 是他们给了我生命和呵护。

①In the first place, I am going to thank my parents, who give me the chance to look at this beautiful world and love me so much.

②First of all, I would like to send my deeply love to my parents, without whom, I wouldn't be brought up, nor would I be taken good care of.

③I want to thank my parents, because they gave me life and always take care of me.

④First, I will show my gratitude to my parents, who gave me life and lots of care.

(3) 随着感恩节的临近, 我计划给我父母制作慰问卡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①With the Thanksgiving Day around the corner, I plan to make thanksgiving cards to my parents to show my sincere gratitude.

②As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 I plan to make some thanksgiving cards for people who take care of me.

③As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approaching, I plan to make some beautiful cards for my parents so that I can express my thanks.

④With the Thanksgiving Day on the horizon, I have a plan to make some cards for my parents to show my sincere gratitude.

在这个步骤里, 教师的目的是通过例句的整理来发现学生对相同意义句子的不同表达。在第一个例句中, 教师的聚焦点主要在如何表达“感激之情”上。在句型的翻译中, 学生分别用了“show our thanks”“express our thankfulness”“show our gratitude”“how grateful we actually are”。在第二个例句中, 教师更关注的是定语从句的表达, 学生分别使用了“who give me the chance to look at this beautiful world and love me so much”“without whom, I wouldn't be brought up, nor would I be taken good care of”“who gave me life and lots of care”。而在第三个例句里, 教师的关注点是状语部分“随着感恩节的临近”的表达, 学生分别使用了“With the Thanksgiving Day around the corner”“As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coming”“As the Thanksgiving Day is approaching”“With the Thanksgiving Day on the horizon”。

Step 3:连句成篇。在分析这些优秀句子之后, 教师引导学生在优秀句子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提升, 适当添加必要的拓展性信息, 使用适当的关联词语, 完成一篇高质量的书面表达。

遣词造句、构建篇章以及运用多种句型进行表达是高中书面表达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案例里, 教师从增加表达的多样性入手, 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知识, 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热情。

教学案例片段2:组合句子, 关注复杂结构的紧密性。

除了多样性, 书面表达的复杂结构与语法结构也紧密相关。在书面表达中, 过多使用简单句会降低表达的效果, 而复合句能将松散的简单句组合在一起, 增强句子的紧密性。一般而言, 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经常会巧妙地把多个信息组合在复合句中进行表达, 从而避免句式的单一和重复。在教学中, 教师应创设各种训练机会, 让学生尝试使用语法正确、结构紧凑的好句子。在这个教学案例里, 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了以下简单句, 然后要求学生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把句子组合成复合句。

Step 1:用学过的语法知识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义连贯的复合句。

(1) The little penguin stands about 30 to 35 cm in height.The little penguin weighs approximately one kilogram when fully grown.

(2) The little penguin is known as a flightless seabird.The penguin's upper body and flippers are blue or blue-grey in color with the underside white.

(3) The little penguin is just like the fisherman.The fisherman goes fishing in the morning and comes home at dusk.This impressed me most.

Step 2:教师整理出学生组合的范例。

(1) The little penguin, who weighs approximately one kilogram when fully grown, stands about 30 to 35 cm in height.

(2) The little penguin is known as a flightless seabird, whose upper body and flippers are blue or blue-grey in color with the underside white.

(3) What impressed me most is that the little penguin is just like the fisherman, who goes fishing in the morning and comes home at dusk.

复合句能把多个信息组合到一个句子里, 既丰富了句型又提高了表达层次。在这个教学案例里,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使用了定语从句、主语从句和表语从句进行信息组合, 增加了表达的简洁性和紧密性。

Step 3:谋篇布局。教师给学生提供常用的关联词语, 指导学生把所需信息进行排列组合, 高质量地完成一篇书面表达。

复杂句型的训练指导绝不仅仅是应对区区100个词的高考书面表达。教师应该明白, 准确和地道的英语表达能力是衡量一个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指标之一。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需要教师依托日常教学, 在词汇、句型和谋篇布局的能力上加以指导, 从而在写作中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 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关世民.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知识体系的建构:意义、内容与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1 (2) .

[3]练稳山.英语句型转换之二——简单句复合句转化[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10 (11) .

[4]胡湘华.阅2010年高考英语作文谈如何提高书面表达能力[J].高考:理科版, 2010 (7) .

[5]郭园园.以段落为中心的写作手法[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1 (11) .

[6]教育部考试中心.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上一篇:教学实践视角下一篇:未破裂输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