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效果范文

2024-07-15

受精效果范文(精选7篇)

受精效果 第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时间、地点

2013年11月份, 试验在国家肉羊产业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花溪区麦坪示范基地开展。

1.2 试验动物

60只贵州白山羊成年母羊、8只种公羊, 来源于国家肉羊产业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花溪区麦坪示范基地。

1.3 试验药品和设备

CIDR (新西兰产, 每支含孕酮0.3 g) 、FSH (美国产, 50 IU/支) 、PG (宁波市激素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LHRH.A3 (宁波市激素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25μg/支) 、速眠新、陆醒宁 (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生产) 、内窥镜 (OLYMPUS CLH-250, 日本奥林巴斯医疗株式会社生产) 、子宫钳 (以色列产) 、体视显微镜 (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制造) 、羊用手术床 (自制) 、常用手术器械 (国产) 、集卵杯 (日本进口) 、检卵针 (自制) 、培养皿 (国产) 。

1.4 输精方法

鲜精稀释5倍, 活力在0.7以上, 密度为5 000万个/m L;冷冻精液活力为0.3以上, 密度为5 000万个/m L。腹腔镜子宫角输精采用细管冻精解冻后, 每侧子宫角输鲜精0.1 m L或冷冻精液0.2 m L。人工授精采用子宫颈口附近输鲜精0.5m L。

2 结果与分析

子宫颈输精组、本交组、腹腔镜输精组的受精和胚胎回收情况见表1。

从表1可知, 试验共对48只发情母羊进行输精, 腹腔镜输精组受精率为85.71%, 高于本交组的69.23%和子宫颈输精组的64.29%, 但各组间受精率差异不显著 (P>0.05) 。子宫颈输精组A级胚胎数 (4.63枚) 多于本交组 (3.55枚) 和腹腔镜输精组 (0.43枚) 。

注:3组间受精率数据差异不显著 (P>0.05) 。

3 讨论与结论

腹腔镜输精不通过皱褶多、结构复杂的子宫颈, 而是直接将精液输入子宫角, 输精量少, 受精率高, 本试验也证明了这一点。这与大多数人的观点一致[2,3,4,5,6]。但是腹腔镜输精组A级胚胎数效果不理想, 一方面因为样本量较小, 而从操作过程分析, 虽然腹腔镜输精手术比较简单, 但母羊仍需要禁食、麻醉、腹部开刀、缝合等一系列过程;而母羊受精后一般在配种 (输精) 之后才排卵, 精子提前到达受精部位等待, 输精手术造成的应激反应会对母羊随后的受精、胚胎发育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而对于胚胎移植的供体母羊在短短的1周时间内连续2次进行手术操作, 对母羊健康的影响很大, 而且也影响胚胎的回收。

综述所述, 腹腔镜输精虽然手术简便、受胎率较高, 但是母羊应激反应较大, 而且母羊偏肥、腹部脂肪多时子宫角牵引出体外难度大, 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生产中难以替代操作简便的常规人工授精或本交。而在胚胎移植中, 对供体采用腹腔镜输精, 更要充分考虑连续手术操作对母羊胚胎生产的影响, 在鲜精充足的情况下不提倡使用。

摘要:为解决母羊超排后种公羊不足的问题, 试验在国家肉羊产业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花溪区麦坪示范基地, 对发情的48只超排母羊分别采用腹腔镜子宫角输精、子宫颈输精和本交方式配种, 根据胚胎回收情况判定受精情况, 比较各种配种方式的受精效果, 分析其实用性。结果表明:腹腔镜输精组受精率为85.71%, 高于本交组的69.23%和子宫颈输精组的64.29%, 但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0.05) ;子宫颈输精组 (4.63枚) 和本交组 (3.55枚) A级胚胎明显高于腹腔镜输精组 (0.4枚) 。说明腹腔镜输精虽然手术简便, 受胎率较高, 但是母羊应激反应较大, 而且母羊偏肥、腹部脂肪多时子宫角牵引出体外难度大, 实际应用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胚胎移植配种中难以替代操作简便的常规人工授精或本交。

关键词:腹腔镜,输精,胚胎移植,受精效果,配种,实用性

参考文献

[1]史卫兵, 冯建忠.腹腔镜技术在羊繁殖中的应用[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6 (10) :46-47.

[2]刘玉峰.绵羊子宫内输精技术的研究[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 2003.

[3]苏和, 达来, 邵凯, 等.腹腔镜输精对绵羊超数排卵受精率的影响[J].畜牧与饲料科学:奶牛版, 2006 (5) :42-43.

[4]豆兴堂, 张文军, 郭丹, 等.辽宁绒山羊胚胎移植[J].新农业, 2009 (3) :51-52.

[5]刘桂娟, 李武.绵羊人工授精与腹腔镜输精效果比较[J].黑龙江畜牧兽医, 2009 (4上) :38-39.

受精效果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

选择2013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生殖中心就诊,因单侧输卵管远端积水且对侧阻塞或双侧输卵管远端积水未经处理,均无自然受孕机会行IVF-ET的患者54例为积水组,同期选择年龄段匹配、双侧输卵管近端梗阻且无积水直接进行IVF-ET的患者93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超排卵治疗情况和妊娠结局。输卵管远端积水的诊断标准为:子宫输卵管造影(HSG)及经阴道B型超声同时诊断为输卵管远端积水[5]。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月经规律,激素水平正常;②无子宫内膜异位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妇科内分泌疾病;③无子宫腔畸形及子宫内膜病变;④曾行IVF-ET,未出现卵细胞发育阻滞以及受精异常;⑤无男性不育等其他非输卵管因素引起不孕的疾病。本研究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超促排卵方案及胚胎移植

所有患者按常规进行控制性超促排卵,选用黄体中期长方案或短方案,促性腺激素(Gn)为注射用重组人促卵泡激素(果纳芬,雪兰诺公司,瑞士)或重组促卵泡素β注射液(普丽康,欧加农公司,荷兰),于用Gn 4~5天后开始经阴道超声监测卵泡生长情况,根据卵泡发育情况调整促排卵药物用量。当主导卵泡≥2个且卵泡直径≥18 mm时,当晚21时~22时肌内注射人绒促性素(HCG,艾泽公司,瑞士)250μg,36小时后在阴道超声引导下穿刺取卵。按常规进行IVF操作,待体外培养48~72小时,即受精后2~3天进行胚胎移植(ET),每次移植胚胎2~3个。黄体支持方案为采卵日后采用黄体酮60~80 mg/d肌内注射。

1.2.2 妊娠判断标准

移植后14天测定血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阳性者为生化妊娠;如为生化妊娠阳性者,ET后35天阴道B超检查见孕囊、胚芽和心血管搏动者为临床妊娠(包括异位妊娠),妊娠后随访至分娩。

1.2.3 观察指标

包括: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基础黄体生成激素(LH)、基础雌二醇(E2)水平、基础窦卵泡数(AFC)、Gn时间、Gn用量、HCG日E2水平、≥14 mm卵泡数及内膜厚度、获卵数、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生化妊娠率、新鲜周期和解冻周期临床妊娠率及活产分娩率。优质胚胎率:根据胚胎发育速度和形态,将优质胚胎定义为取卵后48小时胚胎达到4细胞或5细胞/1级或2级(胚胎分级遵照Bourn Hall的胚胎分级标准),或取卵后72小时胚胎达到8细胞、7细胞或9细胞/1级、2级或融合[6]。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及超促排卵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不孕年限、BMI、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基础AF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进行超促排卵Gn时间、Gn用量、HCG日E2水平、≥14 mm卵泡数及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行IVF-ET的结局比较

两组患者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胚胎种植率、新鲜周期生化妊娠率及临床妊娠率、解冻周期生化妊娠率及临产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积水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输卵管积水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炎性浆液性渗出液的聚积;另一种是输卵管积脓时,腔内的脓细胞及坏死组织分解而被吞噬细胞清除后,最终成为水样液体。有研究资料显示[7],输卵管积水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发育具有负面影响,导致种植率、临床妊娠率降低,自然流产率升高。输卵管积水降低IVF-ET成功率的主要机制可能有:①积水逆流入宫腔内,对胚胎起到机械性冲刷作用,降低胚胎着床率;②积水具有胚胎毒性[8],对胚胎发育有负面作用;③逆流入宫腔的输卵管积水降低种植窗期子宫内膜胚胎着床相关因子的表达(窗口期子宫内膜上的整合素、白血病抑制因子、同源框基因等表达缺陷)[3];④影响卵巢功能:一方面,积水机械性压迫系膜内血管,使卵巢血供减少,影响卵巢的功能。另一方面,积水中炎症毒性物质直接或通过血液、淋巴管转运而作用于邻近器官,可能对卵巢功能及卵子质量产生影响[9]。

目前,诊断输卵管积水的方法有多种,临床常用的有经阴道B型超声、HSG和腹腔镜(LAP)。LAP是诊断输卵管积水的金标准[10],但是该方法并非临床常规检测手段。超声检查只能提示有液性暗区而不能最终确诊是否有积水,且某些HSG提示输卵管积水而超声检查未必会显示,故超声检查会存在一定的误判率。目前,确诊输卵管积水的最简便可靠的方法是HSG,但是HSG诊断输卵管远端积水有一定假阳性率:例如输卵管伞端粘连,当注入造影剂后,造影剂可在伞端积聚膨大,误认为积水。因此,本研究只纳入经过HSG确诊为输卵管远端积水并且经阴道B型超声见液性暗区的不孕患者。

之前的研究均未细分输卵管不同部位的积水对IVF-ET成功率所产生的影响是否有差异,本研究只纳入HSG显示为输卵管远端积水(即HSG显示造影剂充盈至壶腹部,输卵管呈囊状或腊肠样扩张)的病例分析显示,输卵管远端积水并不影响患者的超促排卵治疗效果,但是积水组卵裂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其可能的原因是:输卵管壶腹部积水在解剖学上靠近卵巢,积水可能直接或通过血液﹑淋巴管转运而作用于卵巢,作用于卵母细胞、卵泡液或者颗粒细胞以及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等,而引起卵子质量的改变,从而降低了受精卵的卵裂率。但是积水组患者行IVF-ET的胚胎种植率、新鲜及解冻周期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往报道认为,输卵管积水会对IVF-ET妊娠率产生负面影响,输卵管积水患者IVF-ET前对积水进行处理可提高临床妊娠率、增加活产率[4]。我们的结论与以往的报道不同,可能的原因是:本研究只纳入了输卵管远端积水的病例,积水仅局限于输卵管远端,积水程度较轻,Tsiami等[4]的Meta分析对象包括了所有类型的输卵管积水。远端积水在解剖学位置上距离宫腔较远,积水逆流回宫腔的可能性小,这点与近端积水不同。

目前,关于IVF前输卵管积水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防止积水渗漏进入子宫腔,如最新的Meta分析显示[4]:输卵管积水处理方式主要有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远端造口术、输卵管近段结扎术、经阴道超声引导下输卵管积水抽吸术、输卵管近段栓塞术等。但是对于HSG诊断为输卵管积水的病例,不同部位的积水是否均会逆流入宫腔以及逆流程度的轻重都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的治疗并未涉及积水流入盆腔,继而对卵巢以及盆腔其他脏器产生影响。

综上所述,本研究证实积水局限于输卵管远端的患者与对照组IVF-ET治疗后有相同的妊娠率及活产率,说明远端积水并不会对胚胎的着床产生负面影响。但是,本研究得出积水会对受精卵卵裂产生负面影响,所以本研究认为处理积水时,不仅要防止其渗漏进入子宫腔,还要防止其流入盆腔,以免造成对卵巢以及盆腔其他脏器的影响。另外,输卵管积水部位不同也可能引起IVF-ET结局的不同。为避免盲目和过度的干预,需对输卵管的功能和状态做出准确评价。因样本量的原因及对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下一步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Ajonuma LC,Ng EH,Chan HC.New insights into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hydrosalpinx fluid formation and its adverse effect on IVFoutcome[J].Hum Reprod Update,2002,8(3):255-264.

[2]Camus E,Poncelet C,Goffinet F,et al.Pregnancy rates after in-vitro fertilization in cases of tubal infertility with and without hydrosalpinx:a meta-analysis of published comparative studies[J].Hum Reprod,1999 14(5):1243-1249.

[3]余意,李艳萍.输卵管积水对着床窗期子宫内膜人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和转化生长因子(TGF-b2)表达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8,28(8):491-495.

[4]Tsiami A,Chaimani A,Mavridis D,et al.Surgical treatment for hydrosalpinx prior to IVF-ET:a network meta-analysis[J/OL].Ultrasound in Obstet Gynecol,2016,29.DOI:10.1002/uog.15900 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uog.15900/abstract.

[5]关菁.辅助生殖年代生殖外科与输卵管修复性手术[J/OL].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5,9(1):5.

[6]Palermo GD,Takeuchi T,Neri QV,et al.Application of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J].Reprod Biomed Online,2003,6(4):456-463.

[7]李朋粉,孙莹璞,金海霞,等.输卵管积水对人早期胚胎体外发育的影响[J].生殖与避孕,2009,29(11):727-730.

[8]Strandell A,Sj9gren A,Bentin-Ley U,et al.Hydrosalpinx fluid does not adversely affect the normal development of human embryos and implantation in vitro[J].Hum Reprod,1998,13(10):2921-2925.

[9]杨菁,王雅琴.输卵管积水及其治疗对胚胎种植影响的评价[J].生殖与避孕,2014,34(7):584-589.

受精效果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601例获卵数目≤3枚患者的周期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按照不同方案将其分为微刺激方案、长方案两组, 每组患者分别行体外受精 (IVF)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治疗。

1.2 方法

1.2.1 控制性超排卵

(1) 微刺激方案:月经第三天起每日服用克罗米芬50~100mg或来曲唑2.5~5.0mg (应用来曲唑必须知情告知, 并签署《来曲唑使用知情同意书》) , 3d后B超观察卵泡情况, 加用HMG150IU/d, 2d后B超监测。当一个卵泡直径大于1.7~1.8cm时, 于当日晚9时肌肉注射HCG5000~10000IU。HCG注射后36~37h经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 (2) 长方案:降调节于排卵后7d左右开始短效Gn RH-a 0.05或0.1mg/d皮下注射, 或长效Gn RH-a 1.5~1.875mg/d肌肉注射;如B超发现有大于10mm的囊肿则需穿刺并送病理检查;14d后抽血查激素, 降调标准为E2<50pg/ml, LH<5miu/ml, B超子宫内膜<5mm, 如未达标准, 则适当延长时间启动。

1.2.2 受精

手淫法取精至无菌杯, 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洗涤精子, 根据精子当日情况行IVF或ICSI受精。

1.2.3 胚胎观察及临床妊娠诊断标

受精后16~20 h观况, 出现两个原核 (2PN) 和两个极体为正常受精。取卵后48 h或72 h行胚胎移植术, 按原核和胚胎形态学评分标准 (I级和Ⅱ级胚胎为优质胚胎, I级、Ⅱ级和Ⅲ胚胎为可利用胚胎选择胚胎) , 胚胎移植后14d血β-h CG>5 U/L为生化妊娠, 移植后4~6w B超见妊娠囊为临床妊娠。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不同的受精方式在获卵数、卵裂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上的差异。正常受精率=2原核 (PN) /获卵数;优质胚胎率=优质胚胎数/2PN卵裂数;移植周期妊娠率=临床妊娠周期数/移植周期数。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 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 (±s)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组间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各组患者在年龄、不孕时间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微刺激组各受精方式临床结局

微刺激组患者中接受IVF治疗的患者受精率低于接受ICSI治疗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长方案组各受精方式临床结局

IVF组受精率低于ICSI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而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3 讨论

现代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 但对于如何帮助卵巢功能低反应的患者仍然是一个难题[2]。国外很多生殖中心采用ICSI的手段来避免受精的失败, 与常规体外受精IVF相比, ICSI在受精率和取消周期的方面有优势, 但在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治疗过程中可发现, 虽然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在正常受精率增加及取消周期的降低, 但对比IVF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并无提高, 采用ICSI方法时, 显微注射针穿刺卵膜送入精子至卵胞浆, 通过一系列的机械刺激形成受精, 是一种有创操作, 它并没有精子的自然选择过程, 理论上会有更高的遗传病发生率[3]。有文献报道[4], ICSI对非男性方面的因素对于ⅣF并没有任何优势。有学者认为的受精率、卵裂率、优质胚胎数及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5]。另外学者认为ICSI操作本身是一种有创操作, 由于精子的非自然选择, 存在外源性基因转入卵细胞内的风险[6]。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1月~2015年12月获卵数目为≤3枚的共601例患者, 虽然ICSI组在不同治疗方案下的受精率高过IVF组, 受精率的提高可能是ICSI选取的是MII卵子, 相应的提高了ICSI的受精率, 但对比IVF组卵裂率、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均无优势, 可能是因为ICSI代替了自然选择的过程, 在受精过程选取了本该淘汰的卵子。有研究中指出, ICSI虽然可以改善卵巢低反应患者的受精率, 但对于临床结局并无改善, 均与本文结果相符[7,8]。

综上所述, 对于获卵数目≤3枚的患者在不同治疗方案下, ICSI均不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 选择受精方式都应按男性患者当时的精液指标为依据。

摘要: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受精治疗的患者资料, 按不同方案将其分为微刺激方案和长方案, 分别比较各组行IVF和ICSI治疗的获卵数、卵裂率、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不同治疗组中接受体外受精 (IVF) 与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 (ICSI) 治疗的受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卵裂率和优质胚胎率、移植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不同治疗方案下, ICSI技术可提高受精率, 但并不能改善获卵数目≤3枚患者的临床结局。

关键词: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受精方式

参考文献

[1]孔蕊, 田莉.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方式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5, 23 (4) :242-245.

[2]武婧, 于晓伟, 王轩.精子顶体形态分析在体外受精方式选择中的作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电子版) , 2013, 7 (15) :7222-7223.

[3]郭新宇, 张金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周期中卵巢反应不良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J].广东医学, 2010, 31 (16) :2083-2085

[4]邵淑敏, 李姣, 邹敏.精子DNA损伤对IVF/ICSI-ET结局影响的回顾性资料分析[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2016, 24 (3) :179-182.

[5]Zhang Z, Zhu I, Jiang H, et a1.Sperm DNA fragmentation index and pregnancy outcome after IVF or ICSI:a meta-analysis[J].J Assist Reprod Genet, 2015, 32 (1) :17-26.

[6]刘艳丽, 李真, 王文英, 等.不同移植方案在不同获卵数患者中的临床结局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5, 36 (6) :824-828.

[7]曹云莉, 孙海翔, 王俊霞, 等, 卵巢低反应周期的受精方式对助孕结局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3, 38 (12) :1436-1438.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第4篇

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中, 明确将“获得生物学模型的基本知识”作为课程目标之一, 并在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部分做了具体的规定。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 是人们认识自然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也是理论思维发展的重要方式。

《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是必修2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是理解基因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生物的变异等知识本质的基础。染色体的行为变化过程抽象、复杂、难以掌握, 因此在本节课中, 借助“毛根”这一物理模型, 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 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本节课中, 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猜想的机会, 并提供了众多证据, 引导学生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 学生通过对材料证据的分析, 一步步对模型加以修正, 整个模型的建立过程, 同时也是一个思维与行为相统一的过程。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 教学内容

1.课标中的要求

本节课在课标中属于必修2《遗传与进化》“遗传的细胞学基础”中的内容。这节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从细胞水平理解遗传的本质。在课标中的要求是“阐明减数分裂的过程并模拟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2.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安排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之后, “基因在染色体上”之前, 是沿着科学发现史的历程进行研究。本节是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也是“可遗传变异”等知识的基础, 因此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3.本节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隶属于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2第2章第1节。主要包括2个内容:1.受精作用的过程及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目变化。2.建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和行为变化模型,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主要行为变化和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解释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二) 学生情况

1.学生已有的认知和技能

通过必修1的学习,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过程, 对细胞的增殖、细胞分裂、细胞周期等概念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了解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数目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在维持亲子代细胞之间遗传的稳定性的重要作用。同时学生通过必修1的学习, 已经具备一定的对科学事实的分析综合能力。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困难

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对学生已经是一个难点内容, 而减数分裂包含了连续的两次分裂, 联会、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等染色体的行为更为复杂和难以理解, 如果仅依靠讲授和动画模拟, 学生很难留下深刻的印象, 而模型构建过程中的“假说———证据———修正”过程能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困难。

(三) 教学方式

讲授法与模型构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四) 教学手段

分组模型建构、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技术准备

材料:毛根 (也称扭扭棒) 、小磁环、黑板等。

1.将2根红色毛根和2根黄色毛根在铅笔上螺旋缠绕, 以表示4条已高度螺旋化的染色单体。其中毛根的铁丝可代表DNA分子, 细毛代表形成染色体的组蛋白, 螺旋缠绕的过程即为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的过程。用小磁环代表着丝粒, 分别将2条红色的染色单体和2条黄色的染色单体连接起来, 形成一对同源染色体。将1根红色毛根和1根黄色毛根截成两段后重复步骤前面的操作, 形成另一对较小的同源染色体。

2.每组提供上述染色体模型 (2n=4) 3套, 教室周围布置四块黑白供学生展示使用。

三、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

1.阐明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生物亲子代之间遗传和变异的重要作用。

2.阐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二) 能力目标

运用模型建构的方法, 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分析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的原因。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认同遗传和变异在生物繁衍过程中的对立统一。

四、教学重点

1.阐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2.分析减数分裂形成配子中染色体组成多样的原因。

五、教学难点

阐明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

六、教学流程示意

七、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中包括2条主线, 一条是依据图片等证据资料推测减数分裂过程;另一条是构建并逐步修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模型。主要包括如下环节:

1.分析为维持亲子代染色体数目恒定, 染色体数目是否会发生减半;

2.染色体数目如何减半?

3.是减数第几次分裂时染色体数目减半?

4.非同源染色体是否发生自由组合?

八、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特点, 主要针对模型进行评价:

1.能对每一环节的资料进行分析, 得出恰当的结论, 正确推断减数分裂的过程, 并用模型表示。

2.关注其他组学生的作品, 对其他组模型的合理性和不足做出点评。

九、教学反思

(一)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节课在以往的是设计中, 常采用讲授的方法, 利用flash动画模拟直接讲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 再对配子中染色体的组成、图形辨析等内容进行分析。直接呈现的过程很快, 学生往往难以跟上教师的节奏, 而学生往往也觉得这部分知识抽象、复杂、很难准确理解记忆。本节课的特点如下:

1.采用了模型构建的方式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 呈现学生的推测。

往常的教学中, 模型主要应用学减数分裂学习后的巩固, 用于检测学生对减数分裂过程的学习情况。而在本节课中, 小组学生通过模型, 展示了本组同学的猜想。构建模型的过程中, 学生会发现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例如在第一次模型构建时, 对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到底是同源染色体分离还是姐妹染色体分离存在疑问;在第二次模型构建时, 对相同来源的染色体是否会自由组合存在疑问。这样学生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对其他组同学模型的分析点评、以及分析教师提供证据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解释, 再进一步对模型进行修正。课堂上, 尤其是模型建构的过程中, 学生思维活跃, 对有疑问的地方积极地进行了讨论。这样有助于学生在“分析问题———建构模型———发现问题———完善模型”的过程中学习。

2.在模型构建过程中重视证据的分析, 进行了充分的探究。

减数分裂发现的过程本身就是科学家针对通过显微镜观察的图像不断进行推断分析的过程。在本节课中教师给予学生充分猜想的机会, 对于学生而言, 能够合理解释现有问题的猜想都是“好”的猜想。例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如何减半?”这一问题, 学生提出了几种假设:1.染色体不复制, 直接分裂;2.染色体复制一次, 分裂两次;3.成对的染色体发生了融合。这3种假设都是能够解释染色体减半现象的, 都是“好”的猜测。随后通过一步步证据的呈现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例如通过对于果蝇受精作用和果蝇生活史分析, 可以推测出减数分裂过程中存在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现象。通过花粉“四分体”图片, 能够分析出细胞进行了连续的两次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减半;通过“环状物”的图片和资料分析, 能得出同源染色体进行了联会行为, 进一步分析联会是为同源染色体分离做准备,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学生首先根据已有的知识, 做出合理的猜测, 在猜测的过程中, 又会产生新的疑问, 带着新的疑问阅读资料, 层层解决问题。

3.对模型材料进行了改进。

教材活动中选用的是橡皮泥, 本节课选择了“毛根”, 相对于橡皮泥, 毛根很容易塑形, 能很好的模拟染色体的结构和行为。可以模拟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关系。毛根本身的状态可代表细丝状的染色质, 在铅笔缠绕可代表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形成染色体的过程。学生也很容易接受毛根模拟染色体的方式。

毛根很容易剪成不同长度可代表大小不同的染色体, 小磁环连接在毛根的不同位置可代表形态不同的染色体。利用小磁环代表着丝点, 可以很容易地模拟着丝点分裂和姐妹染色单体的分离, 同时方便小组和教师在黑板上进行展示。

(二) 本教学设计中有待改进和可以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对于问题的探究还可以再充分, 应给予学生更为充分地自主讨论的机会。

由于课时的限制, 本节课中, 学生主要完成了两次探究过程, 一次是推测减数分裂过程中如何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另一次是推测两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其实学生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 对于“为什么减数第一次分裂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和不是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来源相同的染色体是否一定分配到一个子细胞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的意义是什么?”等问题存在很多疑问。其实这些都是非常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在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的同时, 应该给予学生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 分析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这些行为对于有性生殖生物的遗传多样性和稳定性的意义。

2.模型还可以进一步的开发使用

受精效果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1月~2008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生殖中心进行IVF-ET治疗且获卵数≤3的患者,共483例做为研究对象。女方年龄22~45岁,平均36.9岁。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根据精液情况分为正常精液ICSI组和少弱精ICSI组,分别比较各组间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

1.2 方法

按照本中心常规方案进行IVF周期,hCG注射后34~36 h,经阴道B超下取卵。取卵日男方无菌取精,WHO标准进行精液常规分析,上游法处理精液后用于受精。

常规受精在取卵后4~6 h进行,ICSI在取卵后的2 h进行;受精后的16~20 h观察原核,出现两个原核(2PN)和两个极体为正常受精。受精后72 h进行胚胎移植。移植术后14 d测尿hCG及血hCG,确定妊娠者继续黄体支持,胚胎移植后4~5周B超声宫内见胎囊及胎心搏动诊断为临床妊娠。

2 结果

483个周期中,女方年龄<35岁有153个周期,其中选择常规受精的周期有106例,妊娠12例;选择ICSI受精的有47例,妊娠6例,(其中精液正常而选择ICSI受精的有20例,妊娠2例;男性少弱精的有27例,妊娠4例)。两种受精方式的2PN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女方年龄≥35岁的有330个周期,其中选择常规受精的周期有240例,妊娠19例;选择ICSI受精的有90例,妊娠6例,(其中精液正常而选择ICSI受精的有48例,妊娠3例,男性少弱精的有42例,妊娠3例)。两种受精方式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均差异无显著性。见表1。

在483个周期中,选择ICSI受精的共有77例,其中精液正常而选择ICSI受精的有68例,妊娠5例;男性少弱精的有69例,妊娠7例。比较这两种情况下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差异均无显著性,而活婴产率存在差异,有临床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正常组均单胎,胚胎停育3人,生化妊娠1人。少弱精组2人,无胚胎停育,生化妊娠

3 讨论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些高龄、卵巢低反应的不孕症患者有了获得子代的希望。对于这些卵巢低反应者,虽然临床治疗方案有所调整,但是IVF周期中,其获卵数仍然较少。对于自然周期、卵巢低反应这些获卵数较少的周期来说,当其丈夫的精子受精能力正常时,选择常规受精还是单精子卵母细胞内注射受精(ICSI)目前尚有争论。

目前,ICSI技术广泛应用于男性不育领域。有学者主张对于一些非男性因素不育的病例及一些不明原因不孕的夫妇也应该采用ICSI受精[2,3,4]。然而,对于大多数病例来说,ICSI受精率并不优于RT受精率[5]。GOZLAN等人对获卵数为1枚的IVF周期进行了研究[6]。结果显示,无论女方年龄是否<39岁,只要男方精液指标正常,常规受精与ICSI受精的受精率及妊娠率均无明显差异。GOZLAN还提出可以将精液密度>20×106/m L、活力>35%做为预测精子受精能力的指标。

本研究则针对获卵数≤3的IVF周期的受精方式及其结局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显示,不论女方年龄≥35岁或是<35岁,常规受精的受精率和临床妊娠率与ICSI的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这一结果也提示了对于女方获卵数少的周期,获卵数少并非ICSI的指征,而是应该依据精液的密度及活力来判断是否需要ICSI受精。本文研究发现,在ICSI组中,少弱精ICSI的活婴产率与正常精子行ICSI组存在显著差异。这一结果可能是由于这组患者不孕原因为男方精子质量差,而不能与卵子自然结合,ICSI受精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从而导致两组之间的活婴产率存在显著差异。

ICSI最早应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目前在临床上广泛应用[7]。近年来,ICSI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保障受精率的手段,用以减低IVF不受精的风险。但是随着这种ICSI指征扩大化,其潜在风险也随之扩大。ICSI操作时有可能将PVP等非生物性物质带入卵子内,同时ICSI操作时有可能损伤卵子染色体、纺锤体,对受精率和胚胎发育潜能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论[8,9];此外,ICSI选择精子时仅仅依据显微镜下可见的形态学特点和活力来判断精子质量,无法从染色体、DNA等水平的判断精子质量,因此就有可能人为的选择了染色体或DNA异常的精子进行受精[10,11,12],即便因此有活婴分娩,也可能伴随出生缺陷风险的增加[13]。基于以上原因,本研究认为,目前尚无必要把获卵数少≤3作为ICSI指征有研究者主张。

本研究发现,ICSI有效解决了少弱精患者的受精问题。对于这些因男方少弱精而选择ICSI的周期,为降低其风险,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有研究者建议对精子进行DNA碎片分析,以评估精子质量,降低ICSI风险[14]。此外,卵母细胞质内形态选择精子注射技术(Intracytoplasmic injection of morphologically selected spermatozoa,IMSI)的出现,使得操作者可以更为精确的判断精子形态,挑选优质精子,从而获得较ICSI更好的临床结局[15]。

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在IVF-ET治疗周期中,获卵数较少的夫妇单精子注射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受精方式的选择仍以精液指标为主要参考依据。

摘要:目的 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周期中,获卵数较少的患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 选择在该院进行IVF-ET,女方获卵数≤3的夫妇做为研究对象。根据女方年龄分为≥35岁组和<35岁组,根据精液情况分为正常精液ICSI组和少弱精ICSI组,分别比较各组内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结果 对于获卵数较少的夫妇,不论女方年龄是否≥35岁,采取常规受精与采取单精子注射受精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精液正常行ICSI和少弱精行ICSI的2PN率、卵裂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活婴产率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IVF治疗时,获卵数较少的夫妇单精子注射并不能改善妊娠结局,受精方式的选择仍以精液指标为准。

提高种蛋受精率的技术措施 第6篇

1 要切实搞好种公、母鸡的选择

种公鸡的选择一般可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42周龄左右, 此时要选择健康无病, 符合本品种外貌特征, 鸡冠大, 发育快的公鸡, 选留时其公母比例为1∶15-20;第二次选择与150日龄进行, 应当选择发育优良, 性欲旺盛, 射精量多, 质量好, 精子密度大, 活力强和无病无伤残的公鸡, 其公母比例为1∶40-50, 根据近年来饲养种鸡生产的实际经验, 一般选用170-300日龄的青年公鸡为佳。经国内试验证明, 24-40周龄的公鸡, 在输精后5d, 种蛋受精率仍达到93.5%, 青年公鸡则比老龄公鸡可提高种蛋受精率达4.5个百分点。母鸡一般要选留健康无输卵管炎症的种母鸡输精, 对患有炎症的母鸡必须及时进行淘汰或治疗。

2 加强对种公鸡的饲养管理

公鸡的营养要合理, 营养水平不能太高或太低。若营养水平太高, 会导致公鸡体况过肥, 会造成精液质量下降;若营养过低, 种公鸡则过于瘦弱, 会造成采精量少, 利用年限短。一般认为代谢能水平为11.30-11.72兆焦耳/kg, 粗蛋白水平为15%左右为宜。公鸡在采精季节, 其饲料除按饲养标准配制外, 应当适当补充一些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每当连续采精3-5d后, 应当让种公鸡休息1d, 以保证采精后的精液质量。

3 控制适宜的精液保存温度与保存时间

在鸡的人工授精中, 鸡的精液大都采用短期保存, 生产中多在15℃-35℃之间, 半小时内输完。经过不同保存温度试验证实, 短期保存精液, 一般温度应控制在25℃-35℃为宜。精液保存时间若超过半小时, 会导致精液酸度过高, 精子活力下降, 从而影响受精率。

4 精液的稀释倍数要视其质量而定

精液的稀释倍数要视其精液的品质而定, 精子密度大, 活力强和质量又较好的精液, 其稀释倍数可适当大些, 反之则应小些。一般要求:每毫升稀释精液中, 有效精子数不低于8000万个。在实践中, 一般多采用1∶1-1∶2的稀释倍数。稀释倍数过高, 种蛋受精率则会明显下降。

5 输精量

在同样稀释精液条件下, 给母鸡每次输精量以0.04ml (含8000万个以上精子) 较佳。

6 稀释液

通常多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稀释液, 但是近年来, 根据试验证实, 在稀释精液中, 加入抗生素药物 (青、链霉素) , 对提高受精率有一定良好效果。

7 输精部位要适宜

输精员手持吸有精液的输精管, 向输卵管口插入1-2㎝, 把精液输在此处, 种蛋的受精率高。据报道, 输精部位越深, 受精率反而越低。因为在母禽生殖器官的漏斗部和子宫至阴道移行部各有一贮存保护精子的特异腺组织, 其功能主要是贮存精子。每日在排卵之前, 部分精子由腺腔向外脱出, 并向漏斗部移行, 精子移行通常需要1-1.5小时。

8 输精时间及间隔

鸡的输精时间一般按排在每日的16-18时, 这时大部分母鸡已产完蛋, 若输精时间提前, 产前母鸡的子宫或阴道内有蛋, 使人工翻肛受影响, 使有的母鸡输不上精, 若翻肛人员动作稍重, 有可能导致即将产出的蛋破碎, 母鸡受伤。即使输上, 精子在输卵管内逆向运动受阻, 使种蛋受精率会明显下降。给母鸡输精后的间隔时间, 一般4-5d输精一次, 若间隔时间太长, 会造成受精率低。3d输1次, 其种蛋受精率较高, 但抓鸡时间多, 对鸡的应激剌激过于频繁, 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受精率, 而且浪费人力。

9 加强疫病防治, 确保鸡群健康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的健康教育 第7篇

关键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辅助生育技术,健康教育

在辅助生育技术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 可以提供的服务中, 最具有代表性的是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in vitro fertilizatioa-embryo transfer, IVF-ET) [1], 俗称“试管婴儿”。“试管婴儿”的问世为人类生殖自我调控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而接受IVF-ET治疗的病人不同于普通病人, 一旦夫妻被确诊为不孕症, 可能会引发情感和临床两方面问题[2]。除了躯体承受治疗带来的伤痛外, 同时还承受着巨大的来自社会及家庭的精神心理压力, 他们比普通病人需要更多支持。面对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病人的更高需求, 护理人员在不断提高专业技术的同时, 更应针对生殖医学病人的特殊性加强健康教育。我中心摸索出了一套IVF-ET各阶段的健康教育方法, 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 IVF-ET治疗前期的健康教育

接受IVF-ET治疗的病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 由于婚后长期不孕, 造成夫妇双方思想负担重、情绪不稳定, 容易引发感情危机;长辈、亲友们的加倍关注以及周围人们的议论也可导致社会及家庭多方面的压力。加上不孕病人为了生育, 往往四处求医, 有多数病人尝试过偏方, 还有一部分病人因广告效应, 曾经在不正规医院就诊。多次治疗失败的经历以及高额医疗费用导致的经济负担易造成他们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大部分病人对IVF-ET助孕技术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 疑虑较多, 且对治疗结果给予较高期望。针对这一时期病人的特点, 我们采取了发放健康教育折页、讲大课、一对一咨询等健康教育方式。经确诊拟行IVF-ET的病人, 首先给他们发放我科制作的通俗易懂、图文并茂的健康教育折页, 让其初步了解IVF-ET知识, 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同一类病人及家属安排资深的护士进行统一讲课, 并耐心向病人介绍该技术的适应证和治疗的基本过程、大致费用、成功率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家庭支持系统的重要作用等。使病人对辅助生殖技术的治疗过程有基本的了解, 充分知情, 以消除抑郁、恐惧的心理, 能积极配合治疗方案, 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及做好应对治疗失败的心理准备。最后针对个别问题医生与病人进行一对一互动交流, 使医患双方相互了解, 彼此信任, 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治疗开端。

2 IVF-ET治疗过程的健康教育

IVF-ET整个治疗过程不需住院, 均在门诊进行。而治疗期间要经历降调节、控制性超排卵、取卵术、移植术等, 过程复杂、程序多, 每一环节环环相扣, 不允许有丝毫差错。因此, 这一环节的健康教育尤其重要。

2.1 控制性超排卵期的健康教育

注射促排卵药的过程应严格执行医嘱, 做到定时定量给药。而IVF-ET病人大多为外地病人, 存在带药当地使用的问题。因此类药物大多需冷藏, 应详细告知药物的保存及注射方法, 提供冰袋使药物在运送过程中保存在所需温度, 并提醒当地医生足量抽吸药液, 以免药物剂量使用不足而影响卵泡发育。同时告知病人按时复诊的重要性以及药物注射后可能发生的副反应, 如头晕、腹胀、乳房胀痛、胃肠不适等, 让病人有初步的了解。嘱病人注意营养, 规律作息, 以免影响卵泡发育。告知病人科室咨询电话, 出现不适随时电话联系, 以免出现消极心理, 增强治疗信心。

2.2 取卵期的健康教育

经过了前期相对漫长的检查和治疗, 终于到了取卵期, 此期病人既高兴与成功接近了一步, 又有恐惧与担忧, 害怕取卵的疼痛, 担心获卵是否满意。因此, 制订了针对此期病人的健康教育。①术前:决定取卵当日告知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定时、足量注射的重要性;手术当日晨禁水、排空膀胱及准确到院时间, 安慰病人, 告知取卵无需开刀, 只需用专用取卵针在B超下经阴道穿刺取卵, 痛苦小, 一般人都能承受, 且术前会用少量镇痛剂以减轻疼痛。②术中:与病人亲切交流, 指导病人运用放松术;发现病人有疼痛或不适时, 及时给予肢体语言, 提供心理支持。③术后:指导病人至少卧床休息2 h, 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 勤换内裤, 禁盆浴、性生活, 避免感染。因出血用阴道纱布填塞的病人告知其来院取纱布时间。并根据医嘱指导病人进行黄体支持。同时指导其配偶取精并交代注意事项。对需睾丸切开取精者, 应给予心理支持, 消除其恐惧心理。

2.3 胚胎移植期的健康教育

为了保证移植的效果, 胚胎移植前告知病人适量的膀胱充盈量对移植的影响。向病人描叙膀胱充盈的程度, 使其达到B超下移植的最佳效果且不至于太过腹胀。告知胚胎移植仅需几分钟, 无任何痛苦, 使其安心接受并默契配合。

3 胚胎移植后期的健康教育

来自家庭及社会的压力、高额医疗费用及对妊娠的迫切期望致使不孕症病人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制[3]。临床观察表明, 在其他治疗不变的情况下, 心理因素对试管婴儿成功率有明显的影响[4]。因此, 应加强胚胎移植后期的健康教育。①休息与活动教育:指导病人移植后至少卧床休息30 min方可下床, 2 h~4 h后离开病房;此期间不宜剧烈运动和重体力劳动, 可正常活动, 避免活动受限或过度。②饮食教育:给病人发放健康教育处方告知病人进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维生素饮食, 禁辛辣及易上火食物。③心理教育:告知病人心情放松、心情愉悦有益于受孕, 指导病人放松技术及注意力转移的技巧;帮助病人寻求家庭支持系统, 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④电话随访:及时评估病人的心理状态, 发现病人的负性情绪给予心理干预, 减轻焦虑, 增强信心。

4 妊娠试验后

对妊娠试验阳性者, 指导病人保持平静心态继续保胎治疗, 定期体检, 并定期随访至分娩。妊娠试验阴性者, 期望的破灭使病人大多表现悲观、失望、无助, 针对这类病人, 应给予安慰与鼓励, 帮助病人分析失败的原因, 调整治疗方案, 讲解一些冷冻胚胎或第2周期成功的病例帮助其增强信心, 指导他们进行身体、心理的恢复, 以良好的心态进入下一周期的治疗。对于一些自身条件确实较差, 通过多次努力未妊娠者, 或现有的技术无法解决的难题, 应引导病人培养多方面的兴趣、爱好, 鼓励不孕病人走出不孕的阴影。

5 小结

护理健康教育是卫生、预防及控制措施中最为重要的, 是投资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 其在增进群体健康水平中的重要性已受到全世界的重视[5]。通过分析病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知识缺乏点, 在IVF-ET全过程对病人有针对性的实施健康教育, 不仅增强了不孕病人的自信心, 保障了治疗、护理的精确性、同时使医患之间彼此信任, 关系更为融洽, 使病人更加配合治疗, 从而提高了成功率。总之, 健康教育是IVF-ET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引起足够重视。

参考文献

[1]庄光伦.现代辅助生育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1.

[2]全松.体外受精与辅助生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430.

[3]黄玉荣.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7) :97-98.

[4]何绍洁, 林经纬.不孕病人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J].护理研究, 2002, 16 (10) :585-586.

上一篇:工作面顶板下一篇:广播电视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