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手术操作

2024-06-17

关节镜手术操作(精选7篇)

关节镜手术操作 第1篇

学习班包括理论授课、手术示教和活体操作三部分。采用老师讲解示范膝关节镜手术操作要点、技巧、常见技术难点的解决方法, 讲解示范关节镜手术的操作步骤、方法和原理。学员现场操练, 老师随时指导, 解答学员的疑问。内容主要有膝关节镜各入路、膝关节探查, 半月板 (包括前角、体部、后角) 关节镜下切除、缝合练习, 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练习

每位代表交纳会务费2980元。资料费实收。食宿统一安排, 费用自理, 每期报名限20人。

联系方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82号4号楼603室培训部办公室 (邮编:100081)

报名电话: (010) 62114585 13121006603电子信箱:hanq0095@sina.com

《实用关节镜手术学》简介 第2篇

本书组织了国内75位 (其中包括香港31位、台湾7位) 及国际 (包括欧美国家) 49位最知名的关节镜专家共同编写而成, 作者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学术上代表了国际最高水平。

本书作者根据自身经验总结及个人体会, 从技术细节着手, 表述深入浅出。全书共分10篇101章, 250万字, 1 500余幅插图。重点介绍了关节镜在膝关节、肩关节、腕及手部关节、足部关节及髋关节的手术操作以及标准手术步骤、手术技巧、手术要点及手术并发症的处理。此外, 还详细介绍了关节镜手术的设备及器械、 麻醉及镇痛以及关节镜在关节外组织的应用。

关节镜下手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第3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32例, 男26例, 女6例, 年龄18~45岁平均32.4岁, 其中运动伤10例 (31.2%) , 交通伤16例 (50.0%) , 日常生活伤6例 (18.7%) 。病程4~70 d, 平均5.8 d。按Meyers-Mc Keever分型标准:Ⅱ型12 (31.2%) 例、Ⅲ型16 (50.0%) 例、Ⅳ型4 (12.5%) 例。术前经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CT, MRI检查见累及前后交叉韧带的髁间隆突——棘中部骨折2例, 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 合并软骨损伤6例。所有患者术前诊断与关节镜探查结果吻合, 其中撕脱骨折块范围小于韧带止点者13例, 骨折块与韧带止点范围相当者10例, 骨折块大于韧带止点范围者6例, 粉碎性骨折3例。

1.2手术方法:手术采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26例, 全麻6例, 其中2例为成人, 4例为儿童。平卧位患肢悬于床边, 膝关节屈曲80°~90°, 通过标准的前内、外侧入路置入关节镜镜头及操作器械, 按次序进行关节探查, 并治疗相应的关节内合并伤。

1.2.1关节腔清理:用刨刀清除髌上囊区、关节内、外侧间沟积血或纤维粘连束带, 清理髁间窝, 清除髌下滑膜系带、部分膝横韧带及髌下脂肪垫。8例合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 5例行半月板部分切除, 3例行由外向内半月板缝合。6例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患者行软骨面修整。

1.2.2螺钉固定:12例成人骨折患者采用空心拉力螺钉固定。骨折块复位满意后, 用克氏针临时固定, 用探钩或持物钳将骨折块连同韧带拉向胫骨床进行初步复位, 检查ACL是否松弛, 若松弛, 则将胫骨床适度挖深、使骨折块过度埋入, 以恢复韧带张力。陈旧性骨折可能复位困难, 可以将胫骨床适度挖深, 略偏骨床后侧固定。通过髌腱内侧切口, 屈曲膝关节, (超过90°) 置入导针固定骨折块, 导针应固定在骨折块的中央偏前, 以防前缘牵拉后上翘, 进针方向与关节面成30°~45°角, 初步固定后, 活动克氏针尾部, 确认骨折块无松动。C形臂机透视, 观察复位情况, 确认导针固定的方向、角度及深度。根据骨折块大小, 取直径为3.5 mm或4.5 mm的空心钻头套入导针钻孔, 丝攻扩大骨孔开口端, 顺导针置入不同长度的空心螺钉, 置入过程中应避免晃动, 以免固定不稳。置入的深度以螺钉的长度为准, 置入过深有损伤后方腘血管的危险。固定完毕后, 关节镜下观察伸屈关节时骨折块的稳定性及膝过伸时螺钉尾部是否撞击髁间窝, 并再次透视确认复位、固定满意。8例患者, 在螺钉尾部增加垫圈;2例患者螺钉固定后, 有轻度不稳, 用一道钢丝绕钉尾向胫骨近端前下固定, 稳定性增强;术毕关节腔内均放置引流管。

1.2.3钢丝固定:10例患者行钢丝固定;4例患者单钢丝固定, 6例患者双钢丝固定。单钢丝固定:在胫骨结节内下方切口, 相距1~2 cm, 应用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胫骨侧定位器分别向关节内钻入直径为2~2.5 mm的克氏针, 穿过骨折块, 进入关节内, 两克氏针分别在前十字韧带基底部两侧。去除克氏针, 沿隧道置入2枚硬膜外针套管。同样穿过骨折线及撕脱骨折块, 进入关节腔, 由其中1枚硬膜外针套管引入关节内直径为0.6 mm的钢丝, 在关节内用直钳将该钢丝绕骨折块上导入另一硬膜外针套管内, 内外配合, 一端向关节内推, 一端向关节外逐步推送, 将钢丝自另一硬膜外针套管导出关节外, 拔出两硬膜外针套管, 关节镜下确认骨折复位后, 在胫骨结节处拧紧钢丝, 完成复位内固定。双钢丝固定:开始分别在骨折块内、外侧前后, 各钻2孔, 引入钢丝同上;钢丝均绕骨折块上, 平行或交叉固定。固定后均透视确认复位、固定满意, 术毕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

1.2.4缝线固定:6例患者行不可吸收线固定。用前交叉韧带关节镜重建应用的胫骨侧定位器, 分别在骨床的前内、外侧边缘, 各钻1.5~2.0 mm直径的骨隧道一或两个, 将硬膜外穿刺针经骨隧道插入关节, 拔出内芯后, 应用5号Ethibond丝线穿过前交叉韧带近骨折端, 经另一骨隧道带牵出膝关节, 膝关节屈曲45°, 在胫骨结节内侧打结固定。根据骨折块情况, 采用2道缝线, 平行或交叉固定;骨折固定完成后, 再次检查膝关节稳定性, 并在关节镜下观察骨折固定稳定情况。C形臂机透视, 确认骨折复位、固定满意。术毕关节腔内放置引流管。

1.2.5克氏针固定:4例儿童骨折患者采用克氏针固定。复位满意后, 通过髌腱切口 (髌骨尖下0.2 mm) , 置入第1枚克氏针 (直径为1.0 mm或1.5 mm) 固定骨折块, 然后从内侧入路置入第2枚克氏针, 行交叉固定。C形臂机透视, 固定满意后将克氏针尾部折弯、剪断, 埋于皮下。

1.2.6术后处理:所有患者术后患膝弹力绷带包扎2 d, 卡盘支具外固定。根据引流液情况, 1~2 d拔除引流管。术后第1周, 鼓励患者主动伸屈关节, 进行股四头肌、腘绳肌等长收缩锻炼及髌骨推移锻炼, 休息时用支具固定在伸膝位;第2~4周渐进地进行膝关节活动度锻炼, 活动范围要求达到0°~90°, 可以伸直位部分负重下地行走, 第3周开始本体感觉锻炼;第6~8周去除保护支具, 开始各种活动度锻炼, 逐渐负重。粉碎性骨折或术中固定不可靠者, 各种活动度锻炼及下地负重时间适当推迟。

2结果

32例伤口均一期愈合, 无关节腔感染、血肿形成, 随访3~18个月, 钢丝、螺钉等无断裂、移位等内固定失效现象。按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方法, 术前 (42.5±2.6) 分, 术后3个月 (90.7±2.3) 分, 术后6个月评分平均为 (93.4±2.8) 分, 所有患者术后2~4个月经X线检查均获骨性愈合。骨折大多为解剖复位, 膝关节屈曲正常, 无伸直受限, Lachman试验及抽屉试验均为阴性, 无主观关节不稳感。儿童骨折克氏针拔除时间为4~5周, 成人固定螺钉、钢丝取出时间为8~15个月。

3讨论

3.1胫骨髁间棘骨折手术方法选择:胫骨髁间棘骨折是ACL损伤的一种特殊类型, 如果早期得到及时恰当的治疗, 能较好的恢复其稳定功能。否则, 可能造成膝关节不稳定或畸形愈合, 致髁间窝撞击, 引起伸膝受限, 晚期只能通过ACL重建或髁间窝成形、骨块去除等手术方法予以补救, 所以, Ⅱ~Ⅳ型骨折是绝对的手术适应证[2,3]。骨折早期, 创面血痂清除后, 骨折块容易复位。而陈旧性骨折, 由于挛缩, 胫骨骨折创面基底瘢痕化, 骨折块解剖复位困难, 因此手术时机最好在伤后两周以内。传统的手术方法是采用经髌旁的长弧形切口进行复位固定, 术中需要将髌骨向侧方脱位以显露骨折部位, 髌上囊、髌旁支持带均受累。由于手术创伤大, 所以住院时间长, 术后反应重, 膝关节功能恢复困难, 术后常见膝关节强直现象[4]。Mclennan最早利用关节镜技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用克氏针做骨折固定。关节镜手术可显著降低对关节功能的干扰, 同样可以达到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效果, 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微创外科技术。术后伤肢的功能恢复及骨折愈合情况均较满意。

3.2关节镜下固定方式的选择

3.2.1目前, 膝关节镜下胫骨髁间棘撕脱骨折固定大多采用缝线、钢丝、螺钉等方法[5,6]。缝线在通过骨隧道及打结过程中易出现断裂及拉紧程度有限、强度不足的缺点;螺钉固定则只适用于骨折块较大的情况;钢丝固定具有一定柔韧性和蠕变性, 能有效控制拧紧程度, 且简单易行。单钢丝对于粉碎性骨折、旋转移位骨折无法有效地固定, 对于单骨折块, 如果固定钢丝靠前, 有可能活动后松脱, 靠后则骨折块前缘可能翘起, 同时单钢丝内固定易致应力集中, 疲劳断裂, 内固定失效。双钢丝固定, 固定范围广, 应力承载面积大, 受力均匀, 能很好地控制骨块的旋转, 固定确切;可避免单钢丝固定靠前松脱、靠后则骨块前缘翘起, 导致内固定失效的缺点;双钢丝抗拉强度大, 固定牢固, 减张应力不衰减;对于MeyersⅣ型骨折, 也可通过改变横行为斜形或交叉双钢丝固定, 能有效地固定碎骨块, 维持良好的复位, 解决了无法固定小的或粉碎的撕脱骨折的问题;尽管后位钢丝通过ACL下部, 但是在其纤维束间隙穿过不会造成明显损伤。

3.2.2撕脱骨折块范围小于韧带止点者13例, 选钢丝或缝线固定;骨折块与韧带止点范围相当者10例, 骨折块大于韧带止点范围者6例, 选空心拉力螺钉、单钢丝、双钢丝固定;儿童选克氏针固定;粉碎性骨折3例选缝线固定。固定物的选择还要看手术前固定材料的准备, 术者器械使用的习惯, 患者的经济条件、年龄等。儿童骨折采用克氏针固定较为合理, 不仅操作简单, 而且直径为1.0 mm或1.5 mm的克氏针并不影响儿童骺板及骨骺的生长。

3.2.3关节镜下探查要充分清理关节内血痂、滑膜、脂肪垫, 取得良好的术野。选空心拉力螺钉固定, 应用垫片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但取出时, 创伤相对较大;胸骨钢丝柔韧性和蠕变性均较好, 术后不容易出现断裂;取出时一般不用进关节;不可吸收线与骨块的接触紧密, 稳定性更好, 强度也够大, 对韧带和骨块的切割作用减小, 无论骨块大小均可达到固定效果;还可以免去二次手术的痛苦。钢丝和缝线固定时均可绕经韧带与骨折附着部, 增加固定的稳定性, 可靠性。

3.3术后功能康复:关节镜下视野广阔, 为骨折准确复位提供了保证, 内固定确切, 使膝关节术后大多可以早期功能康复锻炼。本组患者术后即开始进行股四头肌及腘绳肌等长收缩, 小腿前后肌群主动收缩锻炼, 配合髌骨的推移活动, 有助于膝关节周围肌肉及髌股关节的功能康复, 有利于关节积液的吸收, 可防止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周后即进行CPM被动膝关节屈伸锻炼, 可防止关节囊及髌支持带挛缩, 4周后即可逐渐下肢负重训练。早期的系统训练使本组病例均未出现关节粘连、僵直。

因此, 关节镜下治疗胫骨髁间棘撕脱性骨折复位酌情选择空心螺钉、钢丝、缝线、克氏针内固定的治疗方法, 对关节创伤小, 复位固定可靠, 对关节内干扰少, 术后功能恢复快, 疗效满意, 是比较简便易行有效的好方法[7]。

参考文献

[1]Koukoulias NE, Germanou E, Lola D, et al.Clinical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suture fixation for tibial eminence fractures in adults[J].Arthroscopy, 2012, 28 (10) :1472-1480.

[2]Pan RY, Yang JJ, Chang JH, et al.Clinical outcome of arthroscopic fixation of anterior tibial eminence avulsion fractures in skeletally mature patients:a comparison of suture and screw fixation technique[J].J Trauma Acute Care Surg, 2012, 72 (2) :E88-93.

[3]Hunter RE, Willis JA.Arthroscopic fixation of avulsion fracture of the tibial eminence:technique and outcome[J].Arthroscopy, 2004, 20 (2) :113-121.

[4]张鹏, 刘开祥.关节镜下双隧道交叉钢丝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 21 (7) :741-742.

[5]赵建忠, 陈新军.关节镜下复位钢丝固定治疗移位的胫骨髁间棘骨折21例报告[J].江苏大学学报 (医学版) , 2012, 22 (4) :359-362.

[6]冯华, 高波, 王满宜.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关节镜治疗[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6 (2) :294-296.

关节镜手术操作 第4篇

1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成

1.1 教学人员

包括关节镜培训基地主任, 髋、膝、肩、肘、腕及足踝等不同专业组的主讲讲师及多名助教。为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 设置教学保障组, 由医技人员3人及网络维护技师1人组成, 负责关节镜手术影像学辅助检查、关节镜维护与保养、网络教学与维护等教学保障。目前, 各专业组主讲讲师均具备博士学位, 并具有欧美国家临床进修经历, 以保持专科技术与国际水平同步。同时, 主讲讲师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或面上项目, 在基础研究方面保持学科国内先进水平, 从而在关节镜教学中涵盖最前沿的研究进展, 以启发学员的科研意识。

1.2 教学方式

多媒体课程基础教学。针对不同部位的关节镜技术,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内容包括关节部位的解剖、生物学及生物力学特点, 不同疾病、损伤的发生机制、诊断、治疗及预防;常规关节镜探查方法;镜下手术技巧, 如半月板修整、切除及修复, 交叉韧带重建, 肩袖及bankart损伤修复等;术后康复方案。

关节疾病关节镜治疗的临床示教。利用临床手术病例, 探讨疾病诊断、手术的选择、术中操作的技巧及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的完整临床流程。保证学员在临床实践的规范及合理。

模型及标本操作 (workshop) 训练。利用基地配置的不同部位模型, 对受训3个月以上的学员开放训练;在基地workshop工作室 (和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联合设置) 每月1次集中培训, 并完成受训学员的最终考核。

2 多元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在培训基地主任统筹下, 各部位主讲讲师负责各专项关节镜技术具体培训内容和临床示教。培训流程及教学实施如下。

2.1 基础教学

不同关节部位的正常解剖、影像学及关节镜下表现。肩、肘、髋、膝、踝关节的正常解剖和正常关节镜探查顺序及镜下表现。尤其要重视四肢关节磁共振的影像诊断特点, 将其作为关节镜外科医生的必修课, 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因缺乏相关认识而单纯依靠影像科医生诊断可能带来的漏诊及误诊。从部位的开展先后顺序上, 膝关节作为关节镜外科中诊治认识最为深入的部位, 将其作为关节镜外科的基础关节予以全面培训, 结合学员临床需要逐步开展肩、肘、足踝及腕关节的系列专科疾病培训。

常见关节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在提高上述关节疾病的诊断前提下, 开展不同部位、疾病的专科查体示教及关节镜下治疗培训。主要为镜下病变的判断及镜下处理, 包括手术操作方面的技巧。

常见关节疾病的术后康复。对于关节外科常见疾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 是关节镜外科, 也是运动医学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只有全面重视围手术期的各项处理, 才能使患者获得更为优良的临床疗效。所以, 在培训中, 康复作为单独的培训内容, 并且不同疾病、不同术式术后康复分别讲述, 以提高学员临床康复的准确性及手术的疗效。

临床病例资料数据库的使用。利用针对不同类型疾病建立的完整数据库, 在科室局域开放, 以丰富临床教学内容, 方便学员查阅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包括患者术前、术后评估及随访资料和手术信息 (包括完整的镜下手术过程) , 学员可通过病例的复习, 巩固培训内容。上述举措, 能大大强化学员的临床教学内容的掌握。

2.2 临床病例示教

将基础教育部分的教授内容体现在临床病例的管理中, 从术前诊断、准备, 到术中手术技巧、注意事项, 到术后康复整个流程。

关节镜临床开展准备工作的培训。指导培训学员建立或完善关节镜手术的相关准备, 改善手术流程。内容包括关节镜所需手术器械及日常管理、关节镜手术工作站的建立、手术间的改造及手术配合。

常见关节疾病的诊治流程。以临床目前开展手术的流程, 实现受训学员常见关节疾病规范化诊治的培训。包括:半月板的不同损伤、交叉韧带重建、肩Bankart损伤等的诊治流程。这样的诊治流程, 可以帮助学员在临床工作开展中以实现疾病处理的规范化、合理化。同时, 对不同围手术期情况的处理预案也进行培训, 避免处理失误影响患者疗效。

关节镜手术技术的临床示教。不同部位关节镜手术技术的临床示教, 常规内容主要在膝关节, 包括:半月板损伤成形、修整、切除及缝合;交叉韧带的镜下重建;髌骨不稳定的镜下治疗;软骨损伤的微骨折;膝关节内骨折的镜下复位、固定。其他关节镜技术如:肩袖损伤的修复;肩关节不稳定的镜下治疗 (Bankart损伤的修复) ;髋关节盂唇损伤的镜下清理或修复, 股骨髋臼撞击征的镜下矫形;前踝撞击征的镜下治疗。上述作为基本手术进行临床示教, 使学员可以结合前期的基础认识加深对手术的理解。

2.3 模型及标本操作 (workshop) 训练

对象为完成基础培训部分的学员。对受训3个月以上的学员开放训练;在基地workshop工作室 (和第三军医大学解剖学教研室联合设置) 每月1次培训, 并利用模型完成受训学员的最终考核。

基地每年均举办关节镜和运动创伤新技术学习班及高级培训班, 邀请国内关节镜领域的专家授课, 学员均要求参加, 以获得更多的交流及专业认识扩展的机会。同时, 由于短期培训班均安排现场手术演示及标准的workshop手术演示, 所以学员可以观摩到除基地之外国内高水平的治疗方法。

总之, 关节镜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从业医生只有经过严格关节镜技术培训并通过专业技术考核认定, 才能避免关节镜技术临床应用中的错误, 保证关节镜外科事业的规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冉素娟, 李廷玉, 李秋, 等.当前临床教学困境与深化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0, 10 (2) :99-100.

[2]虞海平, 朱滨海, 王哲.创建专科医师培训试点基地的探索[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08, 19 (3) :39-41.

[3]薄红, 张东华, 郭劲松, 等.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研究与实践[J].医学教育探索, 2006, 5 (5) :452.

关节镜手术操作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男16例, 女14例, 年龄20~67岁, 左膝骨折17例, 右膝骨折13例, 都属于闭合性骨折。Schatzker分型:Ⅰ型8例, Ⅱ型12例, Ⅲ型4例, Ⅳ型3例, V型3例。单髁简单劈裂13例, 即B1型;单髁简单压缩骨折7例, 即B2型;单髁压缩、粉碎、骨折、劈裂10例, 即B3型。交通意外伤11例, 挤压伤9例, 高处坠落伤7例, 其他原因3例。手术前对患者的骨折情况进行MRI、CT和X线摄片检查, 了解骨折块的大小、数量、塌陷与移位的方向和成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5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手术。观察组进行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 首先对患者实施连续硬膜外麻醉, 在大腿中段使用气囊进行止血。屈膝下行前外和前内对关节内积血进行冲洗和清除, 然后对髋关节、内外侧沟、髌上囊、髁间窝和后侧间隙及内外侧间隙实施镜检, 注意前后交叉韧带和半月板合并性损伤的检查力度, 同时多加注意胫骨平台关节面塌陷的方位与范围[2]。如属于半月板周围性撕裂, 使用可吸收线行间断缝合并对破裂的地方进行切除。不同类型骨折的复位和固定:对B1型患者, 首先对其使用手法闭合复位, 在关节镜监视下实行关节面与骨折复位, 选择1枚导针进行临时固定, 然后使用2枚导针穿过撬拔, 使用C臂X光机透析确认骨拆块解剖复位[3]。B2型和B3型骨折, 关节损伤严重时, 会出现塌陷、粉碎和劈裂, 轻微剥离, 到达骨膜, 开2~2.5cm的骨窗, 将凿下的皮质骨保留, 植入髌骨后通过骨盖封闭骨窗。使用克氏针对骨折塌陷处进行定位, 扩大骨遂道塌陷关节面1~2cm, 通过顶棒顶起塌陷的骨折, 恢复关节面的平整性[4]。从深到浅沿骨隧道进行自体骼骨植骨, 使用空心螺纹钉、支持钢板按照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固定。关节镜下随时监视螺钉, 避免关节面受到损伤, 然后使用C臂X光机透视进行再次确认, 预防意外发生。放置引流, 2d后将其拔除, 进行X线复查后如果术后骨折线呈模糊表现, 护理人员可引导患者进行负重行走, 直到生活恢复正常。

1.3 效果评定

根据Rasmussen评分评定膝关节恢复情况, 主要有行走能力、伸膝能力、关节稳定性、关节活动度、疼痛程度。≥27分为优, 26~20分为良, 19~10分为可[5]。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30例患者进行12~20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3.8~9个月, 无骨折延迟愈合、切口及关节感染、皮肤坏死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现。根据Rasmussen评分, 观察组优9例, 良5例, 可1例, 优良率为93%。对照组优6例, 4例, 可5例, 优良率为72%。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胫骨平台是由松质骨组成, 人体胫骨和内侧胫骨平台相对比, 人体胫骨平台的外侧更加突出, 其骨质更加脆弱容易造成外翻应力损伤。故外侧平台劈裂和塌陷骨折比较常见, 胫骨平台骨折会产生比较严重的移位, 导致半月板、交叉韧带和关节软骨损伤。通过研究发现, 如果关节面呈>5mm压缩移位, 重要的软组织就会受到损伤, 还会发生关节软骨损伤[6]。传统手术切口较长、创伤大, 术后容易产生关节粘连, 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的开展。由于胫骨平台暴露后会受到一些限制, 复位无法在直视下实施, 复位效果并不理想。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复位率达到93.5%~100%, 明显优于开放手术治疗, 膝关节在早期可以进行全范围的活动, 帮助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选取收治的30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 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15例。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手术, 观察组进行关节镜辅助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进行1220个月的随访, 观察组骨折均愈合, 愈合时间为3.89个月, 无骨折延迟愈合现象和切口及关节感染、皮肤坏死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出现。根据Rasmussen评分, 优9例, 良5例, 可1例。通过关节镜辅助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具有恢复快、创伤小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膝关节在早期可进行全范围的活动, 帮助关节功能快速恢复,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胫骨平台骨折,关节镜,辅助

参考文献

[1]谢水华, 胡前芹, 吴军.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 2011, 16 (12) :180-182.

[2]王爽.关节镜监控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2, 21 (3) :12-14.

[3]Rose T, Lill H, Hepp P, et al.Autologous osteochondral mosaicplasty for treatment of a posttraumatic defect of the lateral tibial plateau[J].J Orthop Traum, 2013, 24 (5) :1699-1700.

[4]冯武, 王海红, 包洪卫.关节镜辅助下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23例[J].交通医学, 2013, 31 (13) :627-629.

[5]Gill TJ, Moezzi DM, Oates KM, et al.Arthroscopic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 of tibial plateau fractures in skiing[J].Clin Orthop, 2012, 14 (10) :33-34.

关节镜手术操作 第6篇

1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发生机制

膝关节滑膜皱襞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 关节腔内滑膜间隔退化不全形成的。分为髌上、髌内、髌侧下、髌外滑膜皱襞, 以髌内侧发病率最高。有研究证明在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中存在神经纤维的分布, 在病理性髌内侧滑膜皱襞中神经纤维分布明显增多, 皱襞基底部的神经纤维数明显高于游离缘, 提示了髌内侧滑膜皱襞基底部是产生髌股关节疼痛的高危区域。多数滑膜皱襞可长期存在而无临床症状, 但部分皱襞因剧烈运动[5]、急慢性创伤、激惹、无菌性炎征导致异常增生、肥厚、失去弹性, 形成如同弓弦样的条索组织, 在股骨内髁上滑动导致撞击综合征或软骨损伤, 从而引起临床症状, 称为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6]。1985年Hardaker[7]就对滑膜皱襞综合征进行了描述。

2 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1) 患侧膝关节内侧疼痛; (2) 常伴有患侧股四头肌萎缩, 膝关节无力, 打软腿; (3) 膝关节过伸、过曲或麦氏实验阳性; (4) 压迫股内髁膝关节屈伸试验阳性。滑膜皱襞综合征在查体时, 常可触及条索感, 压痛明显。分别位于髌上囊内侧部、髌骨内侧缘附近、髌内外侧脂肪垫上方等处。如条索压痛不明显, 可紧压条索后, 被动屈曲膝关节, 即诱发出疼痛症状, 这是由于皱襞末端受到被动牵拉所致。

3 髌内侧滑膜皱襞的分型

目前根据Sakakibara[8]法将髌内侧滑膜皱襞分为四种类型:A型, 为一条内侧滑膜小的条索状隆起。B型, 髌内侧的一个棚架结构。C型, 较B型大, 且完全覆盖股骨内侧髁的前面。D型, 与C型大小形态相似, 在关节囊一侧的中央部分有一裂孔, 内侧游离部分类似桶柄[9]。有研究证明, C、D两型比A、B两型易产生症状, C、D型易于发病[10,11]。

4 膝关节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治疗方法

4.1 保守治疗

包括休息制动、非甾体抗炎药的应用、加强股四头肌力等长及等张锻炼、超声波及声波治疗和关节腔内注射皮质醇类激素等。保守治疗疗效不确切, 治愈率低于20%[12]。

4.2 切开手术治疗

切开手术破坏了膝关节滑膜皱襞的完整性, 创伤大、出血多、恢复慢且无法直观的了解滑膜皱襞的病理变化, 无助于诊断, 术后效果差。

4.3 关节镜手术治疗

膝关节镜是一种微创、安全的检查和治疗手段, 滑膜病变可以直观的反映在显示器上, 对关节腔的内坏境影响小, 有助于术后早期活动和关节功能恢复, 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5 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髌内侧滑膜皱襞综合征的机制

关节镜手术中切除滑膜皱襞, 和切除了位于滑膜皱襞下方的条索带, 消除了其弓弦张力带作用及其与股骨髁的磨擦, 可以有效的缓解症状。

6 结论

关节镜治疗骨性关节炎的围手术护理 第7篇

1 手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的膝关节疼痛, 大多处于渴望尽快解除膝关节的疼痛, 但又害怕手术造成创伤, 我们通过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矛盾和焦虑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护士应该鼓励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还要向患者介绍关节镜手术的治疗方法、手术的安全性及必要性、微创手术的优点、注意事项, 以利消除其焦虑心理, 我们还可以介绍成功病例或者直接让病房中的术后患者现场讲解, 最终使患者以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手术治疗与术后的功能锻炼。

1.2 术前完善各项辅助检查, 包括实验室检查及X光片检查。

1.3 训练患者适应床上大小便, 说明术后开始必须在床上大小便, 手术前必须进行床上大小便的训练, 以利手术后的适应, 正确指导患者在床上使用便器, 以防止术后因体位不习惯而导致尿潴留及便秘。

1.4 皮肤护理

术前一天, 患肢皮肤准备, 清除皮肤毛发, 清洁术野皮肤, 一般是从患肢大腿根部到患肢踝关节, 另外还有麻醉部位皮肤。

1.5 术前功能锻炼

教会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 防止术后卧床造成并发症;教会患者股四头肌静力锻炼和动力锻炼以及踝关节锻炼的方法及要领, 防止术后膝关节功能进一步退化, 同时也为术后的功能锻炼作好准备。

2 手术后护理

2.1 按照腰硬麻醉后护理常规, 嘱患者去枕平卧6h, 禁饮食6h。

每小时测量并记录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至术后6 h, 病情不稳定者适当延长监护时间。告知患者尽早的解小便, 防止术后尿储留。

2.2 患肢的观察与护理

患者取平卧位, 患肢用体位垫垫高, 使患肢高于心脏水平 (患肢与床面约成30°角) , 保持膝关节半屈曲位, 以利于患肢静脉血液的回流, 减轻患肢肿胀, 手术后患肢一般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 以利减少刀口的渗血, 所以我们要注意观察患肢的末梢血运及活动情况, 刀口渗血较多时, 要及时更换刀口敷料, 保持敷料的清洁干燥。若有引流管者, 保持引流管的通畅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术后最医嘱在膝关节两侧放置冰袋, 连敷2d, 可减少膝关节的出血和渗出, 从而减轻患者的疼痛。

2.3 预防感染

不仅要遵医嘱术后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护士在各项操作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 抗生素要现配现用, 我们还要鼓励患者加强饮食营养, 多进食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 多饮水以利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预防感染。

2.4 功能锻炼

应遵循早期进行, 循序渐进, 先被动后主动并在无痛下进行的原则。 (1) 增强肌力锻炼:手术当日麻醉消失后, 即可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踝泵运动, 以减轻患肢水肿, 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 术后第1日指导患者开始进行静力的股四头肌锻练, 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 术后第2日可指导患者进行动力的股四头肌锻炼。 (2) 膝关节被动屈曲锻炼:术后第3日可遵医嘱行CPM被动的屈伸膝关节, 屈曲角度由30°开始, 在不增加疼痛的情况下, 逐渐增加度数, 2次/日, 30分钟/次。 (3) 膝关节主动锻炼:术后3~5d, 患肢疼痛肿胀基本消失, 可指导患者慢慢坐起在床边练习直腿抬高和膝关节屈伸活动, 2次/日, 15~30分钟/次, 直至膝关节至少能主动屈曲90°。 (4) 正确下床与负重∶一般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关节镜清理术后1~2d即可扶助行器下床活动, 在医师指导下患肢从部分负重到全部负重。

3 出院健康指导

3.1 术后注意保护膝关节, 注意膝关节的保暖, 避免过度劳累, 睡觉时要抬高患肢, 以利于患肢静脉回流, 促进血液循环。

3.2 按照住院期间的要求继续进行功能锻炼, 直至膝关节的疼痛消失, 下肢行走正常为止。

3.3 出院后1、3、6月门诊复查, 不适随诊。

4 小结

应用关节镜诊断和治疗骨性关节炎已成为最有效的方法。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正确的功能锻炼, 详细的出院健康指导是关节镜手术成功的关键。

上一篇:主要材料价格下一篇:廉租房政策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