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2024-09-22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精选12篇)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第1篇

新世纪以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国对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学校教育方针由传统单一知识传授转向多元复合型人才培养, 不仅需要高校毕业生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 而且需要其具备更强的实践应用能力。“以往专业的细致化, 被广博基础的‘通识’课程、运用性的文化知识所替代。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1同时,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的写作语境的产生, 写作样式日益丰富, 写作主体日趋多样。与此相应的, 作为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课程之一的写作课程,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无疑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写作课程教学中, 如何与时俱进, 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是广大写作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对此, 笔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认为写作课的教学应该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静态转向动态, 主张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提倡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氛围情境化、课程考核灵活化等三个方面展开写作课程的开放化教学。经过近年来的写作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笔者发现此种开放化的教学改革模式无疑有助于学生认知与写作能力的切实提高。

一.教学内容模块化

为了优化基础写作的教学体系, 笔者曾对现有的多种写作教材进行了全面审视。发现目前的写作教材对于具体的教学而言各有优劣。比如以刘锡庆的《写作通论》为代表的写作教材, 引用了文艺学体系中文学作品的分析模式, 形成材料、主题、结构、表达、语言、文风、修改、文体的“八大块”理论体系。侧重文本分析, 教师对此种写作理论的讲授的确对指导学生的写作行为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但其缺点是只讲文章构成与文体知识, 忽视写作主体和写作过程, 是一种对静止的、平面的、封闭的研究, 无疑对学生真正理解写作行为、提升写作能力是有缺陷的。为了反拨写作基础理论的研究对象不应该是文章而应该是写作过程, 之后出现了一批以林可夫《基础写作概论》、朱伯石《现代写作学》为代表的基础写作教材, 从技术操作、心理操作、思维操作等不同层面对写作过程进行了多方面阐述。无疑有其价值, 但其仍是封闭和静止的, 并将写作过程理解得过于简单与肤浅, 因此也并非理想的教材。还有的教材以技能技巧为研究中心, 以写作过程的技术操作来建立写作学的基本理论, 如李景隆的《作文法概要》、王志彬的《写作技法研究》、万奇的《技法与技巧》, 将写作看作是纯技术的操作, 注重对写作操作技术的研究, 将写作过程抽象概括为一整套操作的程序与方法并对学生进行训练, 在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但由于过于强调写作行为的操作性而轻视写作行为的人文性, 若以之为教材, 终究难以洞察写作行为的全部内涵。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以来, 四川师范大学的马正平教授提出了写作基础理论的动力论概念和文化论概论。动力论认为写作行为的发生与成败, 并不仅仅取决于技能技巧, 对写作基础的研究应该注重对写作主体的写作动力包括动机、冲动、欲望等内在的研究;文化论主张从文化的角度研究写作行为, 关注的是写作行为的文化精神、文化机制, 这种研究理论克服了共时性、抽象性、理想化的写作行为研究, 强调的是一种具体化、即时性的写作行为研究。马教授主编的一系列教材体现了目前写作学界一定的理论深度。但动力与文化只是写作行为的属性之一, 并不能囊括写作学的科学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 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的前提下, 培养现代兼具理论素养与实践写作能力的学生, 教师首先应占据写作理论的至高点, 把握目前所有的写作学思想, 整合现有的各种教材。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不拘泥于某一种或某一类教材, 而应该博采众家之所长。将写作行为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人类写作行为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把写作文本、写作过程、写作主体、写作文化纳入学科视野, 将其作为一种有机的写作行为系统, 对各种写作学思想进行整合。在授课中, 教师可以把经过整合的教学内容模块化, 根据不同的模块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一般而言, 可以把教学内容分为写作原理、文体与写作技巧、阅读与写作实践三块。写作原理包括写作行为的一般机制、规律、特点、本质、原则, 也包括写作主体层面的动力论、创作论、主体论、写作文化等写作各个层面的规律与方法。此外还可借鉴写作学下面的各个分支学科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多维透视, 从不同方面进行深度研究与专题性研究。包括写作心理学、写作思维学、写作语言学、写作美学、写作哲学、写作社会学、写作批评等。这部分内容理论性强, 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 需要教师作深入浅出的分析与讲解, 以使学生从更深层次理解把握写作的实质。文体与写作技巧讲文章构成与文体知识, 从一整套写作技巧与方法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写作的训练, 因此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可以采用教师与学生共同协作完成学习的方式。可以是教师精讲, 也可以让学生以专题讲演形式通过事先的准备由学生讲授某一部分内容, 使教学形式多样化。第三块内容为阅读与写作实践。这块内容可以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展开。阅读在切实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好的写作者必定是一个好的阅读者。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文选》烂, 秀才半”等, 教师可以提供学生阅读书目, 包含文学、艺术、美学、哲学等相关方面的文本书籍。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这是在通过大量阅读, 全面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学素养的基础上而言的。“阅读, 主要是阅读名家名作”, “历代大家留下的名篇是政治史、文学史、思想史、文化史上的瑰宝”, “名家名作中凝结着运用语言的高超艺术……对于写作的影响虽不能立竿见影, 却见无形的、深刻的、长远的效果, 往往终身受用不尽”。2阅读名家名作, 实际上就是接受语言范本的潜移默化的熏染, 通过日积月累, 培育写作的根基, 修炼语言的内功, 丰富语言的库存。既可以学到写作的科学方法, 也可以领略到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境界和人格力量。同时, 还可借助各种形式展开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关优秀写作文本细读的对话。教师对学生电子读书笔记进行深入点评, 对有关问题进行详细探讨, 以切实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氛围情境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能力, 经常的激发他们的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3体验是培养兴趣的前提, 良好的情感体验往往推动着兴趣的生成, 而兴趣正是促进学生获得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情感体验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 教师在课堂中营造情境化的教学氛围往往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多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与成熟, 使得影像资料越来越普遍地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与传统的纸质资料相比, 影像资料更生动多彩, 更能吸引人的注意。由此, 在基础写作课中, 教师适时适度地穿插影像资料, 作为辅助基础写作教学内容的一个有效手段, 无疑有利于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 调动多种多媒体资源来创设直观的教学氛围, 通过对视觉和听觉等感觉系统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刺激, 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和生动化, 表现手法多样化和丰富化,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实在在地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将影像视频资料应用于基础写作课堂中, 首先可以和基础写作课程内容相结合。比如讲到“作者的素养与责任”时, 教师可联系时事, 给同学们播放2013年10月26日中央电视台关于“陈永洲事件”的情况报道视频, 即陈永洲作为记者收受他人钱财, 发表失实报道的犯罪事实, 使同学们感同身受地体会到新闻写作中作者的责任。在讲到诗歌写作时, 可以将一些古典名诗名词通过音频视频的方式让学生欣赏, 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李清照的《醉花阴》、苏轼的《江城子》等, 这些诗歌朗诵或豪放慷慨, 或沉郁顿挫, 或温婉细腻, 或深情悠远, 在传递给学生审美享受的同时, 无疑培养了学生的审美鉴赏力与文字感悟力。教师还可以把歌词纳入到诗歌的讲授范畴中, 在讲授诗歌和歌词在中国文艺发展的渊源关系基础上, 比较二者创作手法的异同。从当代歌词的赏析中指引学生发现当代歌词对古典诗歌语言、音韵和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借鉴。在讲到电影评论时, 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电影片断, 结合影片讲授电影评论的写作要点。理论讲解结束后, 可以给学生放映一部电影, 要求学生观后写电影评论。

在基础写作课的教学中, 对学生动手练笔的课堂训练也是基础写作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 所以, 笔者在每学期的课时中会化三分之一的时间用来安排学生课堂练笔。练笔的内容可以是视频中的一幅静止的画面, 要求学生根据画面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联想力, 运用发散性思维, 在描述中能体现创新性。也可以是动态的视频画面, 要求学生把动态的画面转化为语言文字。既训练了学生文笔运用能力, 也训练了学生全方位、多层次的观察能力。以及创造性地发掘多个事物之间地相互关联性, 以及把此种观察视角转化成文章构思立意、谋篇布局和语言衔接的技巧。相比较于话题作文, 影像资料由于可视、可听、可感, 学生对于训练内容的写作感觉往往会更好。而且, 这种训练内容相应地会训练到学生的观察与感受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以及文字能力, 通过不断地练笔实践, 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综合性、全方位的培养与锻炼。

除了练笔这种形式, 还可以组织学生上讲台演讲的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比如:

在全班组建学习团队, 各学习团队每学期完成某写作专题讲座一次:各组成员集体协商确定专题内容和基本思路后, 每人各有分工, 或寻找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材料, 或进行多媒体课件制作, 或进行文字润色, 最后由一位或几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辅以多媒体课件展示完成讲解, 教师和其他组成员根据其团结协作程度、PPT质量、讲解效果等进行现场点评。还比如可以采用学生每课一讲, 相当于微型口头作文课和微型作文构思课, 在每周基础写作课前5分钟让两位学生讲述每周的新发现, 作相应的定点思考。一学期下来基本每位同学都能得到锻炼, 最终能为写作积累素材, 启迪文思, 练就文辞。

教学氛围情境化, 并不仅局限于在课堂中追求情境化效果, 还指的是充分开展第二课堂,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作用。教师可以适当安排一些课外实践, 通过走访工矿企业和参观名胜古迹, 丰富学生的社会知识和人文知识, 帮助学生积累写作材料, 开阔视野, 增长见识, 激发创作欲望, 有目的的提炼主题。以笔者所在的城市绍兴为例, 可以以古越龙山黄酒集团、轻纺城等为实践基地, 也可以把课堂设置鲁迅故里、大禹陵、青藤书屋、沈园等名胜古迹、自然景观, 使教学生动具体直观, 既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又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考核方式灵活化

考核方式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最终效果。笔者认为, 主张开放化的教学方式, 需要与之相适应的考核方式。首先在观念上, 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视野去构建新的评价体系。更新评价观念, 需要摒弃以往作文评价中用应试教育的统一标准, 而更应注重对写作主体的思想与情感个性、独特感受与体验、写作风格等的评价, 引导学生在立意、构思、表达、语言等方面的推陈出新, 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自由灵性。其次, 考核的内容完全可以去除客观知识题, 而只是以“作文”题的形式出现。因为客观知识点的考核无非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论应用于实践, 写作课中对作文题的考核完全可以衡量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比较推崇的一种考核方式是, 出三道作文题。一道是看图作文, 给出学生一张影像资料中截取的画面, 然后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能力, 构思作文。第二道给出一首诗歌, 让学生改编成300字左右的描述文字, 考察学生的文风感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第三道题出大作文题, 尝试一种文体写作, 小说、诗歌、散文、歌词、电影评论等, 考察写作的综合能力。三道写作题几乎可以囊括写作课程需要学生达到的所有能力, 因此此种考核方式值得推崇。

总之, 在基础写作课程中开放思维, 实行开放式教学, 既能使教学体现出当前写作基础课程的理论深度, 又有效培养与切实锻炼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 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摘要:基础写作是高等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平台课, 如何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立足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从教学内容模块化、教学氛围情境化、课程考核灵活化三个方面, 展开对基础写作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考。

浅谈美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 第2篇

王玮娟

(江苏省金坛市后阳小学 213215)

《艺术课程标准》中强调:“艺术课程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为创设教学体系的多样化提供了广阔天地”。美术是艺术范畴中重要的成员之一,因此美术课程的开放必将对艺术教学体系的开放起推动的作用。

所谓开放式教学包含多方面因素,不仅仅是要求教学空间的开放,更是要求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开放,或者说是要求多角度、多形式的开放。具体来说,从教材、课程安排,到教学方式方法,都应当打破过去的单一模式,走向多样化。

一、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回顾美术教学的历史状况,我们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偏重于单一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二是既重视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同时还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培养。

由此可见,以往的美术教学更多的是只是注重美术本体。首都师范大学尹少淳教授在《思想观念走向实施过程》一文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除了要适当关注美术本体之外,更需关注的是教育功能,也就是说通过美术教学活动,努力使学生在情感态度、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学习方法等方面得到提高,引起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良性发展”。所以老师应该改变过去只强调学科本位的做法,根据学生发展的要求,从生活美术、大众美术的角度而不是专业美术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超越以往狭隘的教育内容,将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融入教学过程中,使美术教育更生动,更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与关注。

二、美术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探讨

开放教学是完成新课程改革任务的重要教学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方式。开放性教学是在教师亲自设计、运作下完成的。教师具不具备开放性教学能力,决定了教学具不具有开放性。换句话说,没有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没有新课程改革的开放性教学方式。所以,教师的开放性教学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在学校中,教师一般按照成绩、个性等一些外在的因素将学生分为以下三类:(1)成绩好、考试分数高、适应能力强、听从指挥、在学校深受老师的喜爱。(2)成绩中等、考试分数中等、在学校里觉得受到限制、经常是教师眼里的一大麻烦,不能很好地遵守学校规则、喜欢指出自己的观念、喜欢我行我素。(3)成绩中等或差、分数中等或偏差、对学校感到厌倦、教师眼里的思维混乱的学生。

教师往往偏爱的是第一种学生,他们觉得成绩代表一切,其他因素在成绩面前什么都不算,后两种学生自然就被归纳到差生的行列中而最终被淘汰出局,但根据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和教育学教授罗伯特-斯腾伯格经研究发现:许多智力测验仅能测出智力的很少一部分而已。许多具有中等测验分数的人实际上智力很高。这就说明成绩不能代表一切。

就拿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例子来说吧!毛泽东在长沙师范求学的的时候不爱画画,有一次美术课上他在图画课上借用尺和量角板画一个初升的太阳交上去即完事,其他同学不能及格,而他却通过了,有人不服,提出质疑,老师笑答他有他的长处,不能和其他人一同看待。这位老师的目光何其准确,他没有等同视之,更没有等闲视之。他那时就能看出毛泽东身上蕴涵的巨大潜能,而没有因一些小事苛求于他。

2.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心理学家盖滋(Cate)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成功的努力。”给学生创设各种 “成功”环境,让他们在 “成功”中学习,让他们体验 “成功”的喜悦,让他们知道:“成功也是成功之母”。

“生活中不能没有鲜花,不能没有美丽的风景,一切美的东西都是人们所喜爱的。”油画欣赏课时,我向学生们表达了画家的作品所表达出的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向往。正因为我的那句‘一切美的事物都是人们所喜爱的,我们应该去珍惜它’学生们中有一个小声的说:“老师,我们应该向刘海洋宣传这种美的思想。”“刘海洋是谁?” “刘海洋就是用硫酸泼熊的大学生,小熊多可爱啊!他居然能下这样的毒手„„”

“发生了这样的事,大家都很难过,可是这样的事已经过去好久了,直到现在也一直没有诸如此类的事情发生,可见好多人还是喜爱向往美的事物的,那我们能做些什么呢?”孩子们的激情再一次被点燃。“从我做起,做个文明的人。”“要想方设法制止这样的行为。”“那有什么方式是以美术的形式进行的呢?比如说宣传什么的?”我的提问让孩子们的注意力又重新回到课堂上来,“我想我们也可以以画来表达我们想表达的东西。”“我们也可以以海报的形式向别人宣传良好的道德思想。”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

我在美术课上让学生按要求用彩纸剪贴“画”自己的好朋友,在作业交流中,她发现有一个学生没按要求制作,这个学生用橡皮泥“画”上好朋友的头像、四肢,用彩纸撕贴了衣服,初看视觉效果不是很好,我就批评了他,顿时那个学生脸上露出失望的眼神。

回到办公室,我的脑海里浮现出那位学生的神情,便拿出他的作业从新审视起来,突然发现这作业给人一种朴质的,与众不同的美,充满着想象力。“如果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加以尝试制作,又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下次课上,我表扬了那个同学,并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材料加以制作。学生的想象力及创造力如喷泉涌出:有的用彩纸剪贴头、衣服轮廓、四肢用彩笔添画,而衣服里的花纹则用橡皮泥点缀;有的头轮廓、四肢用彩笔添画,五官用橡皮泥点出,衣服用挂历纸剪贴„„

综上所述,只要教师具备完善的开放性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让学生走出校门,与社会联手,充分利用社会环境来教育学生,我们的美术将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而美术这门学科也势必受到学生的认可和喜爱,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喜欢上美术这门学科。

[参考文献] 1.《美术教育:理想与现实中的徜徉》 尹少淳(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2.《新课程教师必读丛书》 林存华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开放式教学探讨 第3篇

一、把握课程特点,转变师生角色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以主体身份参与包括发现、探索在内的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应该扮演好欣赏者、主持人、学习者等,去为学生服务。(1)扮演欣赏者的角色。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提高,参与教学活动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为了充分调动学生自学、自励的积极性,我逐渐扩大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为了最大限度地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应该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以及学生易于把握的课文,辅导学生学习课文、领会要点、上台讲课,而自己作为欣赏者,由前台转到了幕后。(2)扮演主持人的角色。根据思品教材的活动性,我们的思品课堂上是不是可以多一些《实话实说》这样的创意,开放我们的课堂,转换我们的脑筋,把课堂变成展示学生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舞台,老师只不过是一个主持人,课堂教学的主持人,组织引导学生在课堂这个在舞台上尽情地展示自己的思想、展示自己的情感世界、展示自己的道德行为,并让他们在主动参与、充分展示的过程中,在心灵上有那么一点触动,在情绪上有那么一点感染,在情感上有那么一点体验。(3)扮演学习者的角色。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加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在不断拓展,学校和教师显然已经不是唯一的知识来源,各种超文本的知识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充斥着各个社会化场所,新的交往形式,例如通过网络与外界的交流,大大地拓宽了一代人的学习和交往空间。在这样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如果不学习,那么他过去所拥有的知识或许就不能成为今天“传道、授业、解惑”的资本。确实,有些现代信息,我们的学生比我们老师知道得多,看法也现实得多。他们提出的有些问题相当敏锐,凭我们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很难令学生满意地接受。要把自己当作一个学习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受教育,共同陶冶情操。因为只有当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与学生共同受教育的学习者,在能够想学生所想、感学生所感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们的教育也才能真正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留下烙印。

二、创设教学情境,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引导学生的想象活动,在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将表象重新加以组合的情境。学生的情绪往往在想象中得到高涨,想象力也随之而发展。教材中常有一些比较重要但又抽象的内容,教师若适当的引入一些与教材有紧密关系的,学生爱听的,且形象的有趣的材料加以联系、想象,一方面能引起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深化学生所学的知识。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教材内容而创设的问题情境,能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思维的火花。这样的教学,是学生对于课本的一次再创造,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發挥的过程。

三、以人为本,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避免单纯传授和死记硬背的倾向。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改变过去“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充分的感知条件,让学生参与教学,引发自我探究思维,领会学习的真谛。传统课堂教学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师生间缺乏广泛的、全面的、深入的情感交流和精神、道德等方面的交流。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教师要使其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以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的教育改革将确立学生主体地位,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作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新课改提出了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最终目的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促使学生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四、联系生活实际,课内课外有机整合

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研究 第4篇

1 高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端

1.1 限制学生发挥主动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 我国的高校体育教学在相当大程度参照苏联凯洛夫教育理论, 采取这一理论的弊端在于较大程度上影响限制学生发挥其学习主动性。苏联凯洛夫的教学模式重点主要放在三个基础方面, 分别为基础知识、基本动作和基本技能上, 主要强调教师在通过讲解示范动作等方式传输给学生知识, 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弊端, 定性灌输的形式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忽略学生的体育教学主体地位, 因此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厌倦体育学习, 并且形成一定的消极心理, 对于体育教学十分不利。

1.2 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随着我国高校扩展招生的形势发展, 大学生数量愈加增多, 对于体育教学注重个体差异, 发展个人特色方面有一定难度。学生数量增多, 教师时间与精力有限, 难以针对每个学生制定符合个人的训练方式。低年级新生由于初入校园, 在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当今社会发展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体能素质、心理观念及技能掌握程度的差异性, 因此我国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个体差异, 以及性别差异, 由于过分注重全体而忽略学生个体发展有违素质教学的初衷。

1.3 教学管理模式落后

随着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过长达30年发展时间,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渗透在社会的方方面面, 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教育改革体制模式, 在制定体育教学目标, 选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以及制定教学计划等各个方面都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现在人们期待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能在未来以新的有效的方式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模式, 改变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落后现状。教育管理体制的落后一方面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以及新时代社会对大学生人才的要求, 另一方面不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要求。因此大学教育在教学管理模式上需要跟进时代发展步伐, 避免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状况。

1.4 不科学的教学评价模式

通过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来看, 传统的体育教学评价存在一定弊端, 评价模式单一, 忽略了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及进步幅度方面, 只注重在校成绩, 因此对学生追求进步的主动性造成一定影响, 失去了学习体育的兴趣。通过分析我国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评价, 可得知评价模式仅仅为体育达标考试这一项, 然而体育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注重学生进步与发展, 单单看重学生体育达标一方面对学生日后身心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2 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2.1 增强教学内容的开放性, 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在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中, 体育教师习惯于依赖教材开展教学, 忽略了体育教学内容和教学空间的拓展, 导致体育教学过程比较封闭, 影响高校大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欲望。因此,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高校体育教学, 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体育教学思维的影响, 让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更具开放性, 丰富高校学生体育学习视野, 让学生在开放性的体育课堂上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 树立起体育学习的积极情感。例如, 在高校健美操课程的教学中, 体育教师不要完全依赖体育教材中的成套动作, 体育教师可以导入一些简单的街舞、啦啦操等具有时代性的体育舞蹈内容, 并将课堂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进行有效地衔接, 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参与兴趣。

2.2 增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调动学生的运动热情

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不仅要体现在教学内容上, 还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上, 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要多营造开放式的体育教学环境, 激发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体意识和运动热情, 引发学生对于所学体育课程的积极参与, 促进学生身心素质的协调发展。同时, 高校体育教师通过对教学过程的优化, 让学生在更加开放的环境下参加体育运动, 从而暴露出自身的身体素质缺陷和运动技能缺陷, 高校体育教师也可以更好的引导和监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 实现对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案的不断优化。例如, 在一节完整的体育课堂上, 体育教师不仅要完成常规的体育教学任务, 还要给学生留下自由活动的空间, 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学习偏好开展灵活多变的体育学习, 这样不仅有效增强了体育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也促进了高校体育开放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3 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自我表现的平台

真正喜欢体育课的大学生, 在体育课上都是活泼、好动和爱表现的, 所以高校体育教师要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我展示的机会和自我表现的平台。对此, 高校体育教师不要高高在上, 一味对学生进行机械性的管理, 而是要平等、和谐地同学生相处, 要在体育课堂上积极放权, 多相信学生, 激励学生, 给学生更多自主互动与自我展示的空间, 让学生做体育课堂的主人,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体育学习情感, 保持好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学习兴趣, 并在参与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快乐体验, 充分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潜能。例如, 在高校的篮球教学中, 不同技术特点的学生在篮球场会有适应不同的位置, 体育教师只有遵循开放性的教学原则, 让学生在篮球场上多展示自己的才华, 在合适的位置充当合适的角色, 学生才能更好的表现自己, 收获篮球运动带来的快乐。所以, 体育教师不妨组织一些“三对三”“、五对五”的体育竞赛, 以赛代练, 让学生在体育比赛中充分展示个人的优势特长, 促进学生个性化素质的培养;同时, 以赛代练的教学形式, 不仅充分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开放性, 也可以让学生在近似真实的比赛环境下实现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的有效培养, 可谓一举多得。

3 结语

总之, 高校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 是素质教育背景下高校提升体育教学质量和改善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选择, 可以赋予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更多的主动权、互动权、参与权, 让高校体育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民主、快乐与和谐, 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与体育学习热情的保持, 更好地践行健康第一、快乐体育的教育理念, 改善大学生的身心素质。

摘要:随着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大学体育教学必须转变过去运动技能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 赋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权和主动权, 加强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之间的联系, 所以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此, 该文首先分析了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和问题, 接着就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对策进行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开放式教学,体育教学,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孙军.开放式教学环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创设途径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7) :169-170.

[2]武东海, 尚瑞花.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实践研究——兼论中山大学的实践效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1 (3) :129-130.

[3]李微.高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初探[J].职业技术, 2009 (10) .

[4]陈光华, 吕利平.高校体育教学之“道”——基于知识观的视角[J].军事体育学报, 2015 (4) :58-62.

高校气象学课程开放式教学模式 第5篇

早在18~19世纪,卢梭、杜威等就提出了开放式教学思想,但直到20世纪30年代才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者形成理论,50年代以后才将开放式教育理论正式应用于课堂实践,在英国的初等学校里开始广泛推行,此后逐渐发展形成了一套包含多元的教学目标、开放的教学环境以及多维的教学设计,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开放式教学模式。

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教学素材是开放多样的,教学方式是多元化的,教学过程的组织也是灵活多样的,教师和学生是动态互动的,在不过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地位的同时,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开放式教学的一大进步,师生之间的主次地位是随教学过程的推进而不断变化,趋于动态平衡的,只有在这种不断变化的动态互动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不断挖掘师生的潜能,提高师生的综合素质。

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教学 第6篇

一、认真领会新课标的理念,积极转变音乐教学观

音乐教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首先是一种基本素质教育。它通过教授音乐这门听觉艺术,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感及社会生活,使学生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爱好,具有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和初步的鉴赏、创造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认识生活、感受生活,并在一定意义上创造生活,从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和健康个性的发展,以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让课堂成为学生充分展示生命智慧的舞台,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平等、宽松、自由的课堂氛围,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活动的空间,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做为一名音乐教师要根据儿童好动、好游戏的心理特点,把少儿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概念、复杂的音乐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训练,转化成生动有趣的游戏、舞蹈,使之形象化、具体化,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视、触等各种感觉活动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舞蹈等结合起来,从而把他们从座位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让他们既动口、动手、动脚,也要动脑, 蹦蹦跳跳地进入音乐世界,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音乐知识、技能,培养思维能力,同时也受到美的熏陶。

二、在教学实践中师生角色的定位

音乐是时间、表现的艺术。在众多艺术门类中,它的创作自由度是最高的。这就决定了音乐教学过程并不是封闭的、孤立的。它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与对音乐的实践辨证统一的过程;是教师主带作用的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的生成和发展的过程;是动态、变化、发展的过程;是极具开放性的,开放音乐教学过程,应为学生拓展音乐学习空间,创设广阔的自主创新的音乐学习环境。“音乐源于生活”。音乐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需要,实现教师、学生、教具、教学环境与生活的多方面横向联系,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让音乐回归生活,回归自然。观念的转变需附着于具体的教学设计和操作之上。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角色的定位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败。教师应要:

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变“指挥棒”为“引导者”。②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变“居高临下”为“平等相交”。③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变“技巧性传授为艺术性指导”。④理解生活世界,倾听孩子的心声。⑤激发孩子的表现欲望,促进师生交流。

三、在新课程理念下开展音乐课堂教学活动的几点尝试: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既要事先充分“预设”又要走向“动态生成”,赋予课堂教学以开放性、创造性、挑战性、发展性。同时要把握住新课程音乐教学的一个根本原则:“以音乐为本、以育人为本”。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为主的审美活动,来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

(一)策划开放的预设

在教学中,教师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但是这里的预设是一种多策略的准备,使有弹性的有留白的预设,根据自己对学生原有生活经验、综合技能、个性特征等多方面预先作深入的了解,充分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设计几个不同的教学板块根据课堂清醒随机变化。这样,在不同的环境、面对不同的学生,即使产生多种多样的问题,因为有了事先的预设准备,教师也不会束手无策。预设要注意的问题:

①设计弹性的教学目标。②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③设计开放教学问题

(二)营造互动的情景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使是努力营造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不再高高在上,不容置疑。而是以平等的身份出现,积极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的沟通与互动,确保充满灵动的音乐课堂不断地生成。互动生成可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①转换角色,师生互动。②体现主体,生生互动。③搭建平台,生本互动

(四)、建立开放的评价

我们必须时刻关注音乐课堂的评价,教师要抓住课堂中的闪光点给予适度的引导和恰如其分的评价,还要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挖掘学生潜力,促进动态生成性目标的达成。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做好评价。

①把握评价时机。②营造评价空间。③搭建评价舞台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以“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关注“人”的发展,关注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师生关系等各方面逐步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尽快成为新课标的有效执行者和积极建设发展者。唯有这样,我们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我们的音乐教育也才能够真正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肩负起培养人、塑造人的神圣使命。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第7篇

目前,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热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调查数据知,在我国约2650万网民中,18-24岁者占到36.8%,而这正是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大学生不但信息技术的早期采纳者,而且还是新媒体的深度使用者。新媒体的教学方式正在深刻改变着大学生原有的学习方式,更好地迎合了学生们休闲娱乐时间碎片化的需求,同时满足随时随地的互动性表达、学习信息需要。通过新媒体把传统的课堂教学变为可信息共享的开放式的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也逐渐减弱,教师通过视频、案例、问题导入等方式激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自己总结结论。

但是,有学者通过对比传统教学和在线教学的优缺点,指出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都是希望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的学习掌握,达到运用和创新的能力。其次,无论是传统教学还是网络教学,教师都需了解学生的动态、想法、对知识的认识掌握情况等[1],而目前校园新媒体教学讲究“内容为主”,淡化了学生这一主体地位,新媒体的形式不过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空壳[2]。因此,本文通过对L大学学生新媒体教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分析新媒体教学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对学校的在线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1 术语解析

1.1 新媒体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是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媒体形态。

1.2 慕课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缩写为“MOOCs),直译为“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其课程构思巧妙、课程设计理念新颖,可以将一个课程分成多个10~15分钟甚至是更短时间的微课程,这些微课程将所有知识点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是教学技术上阶段性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任何时候都可以提问,大约5分钟左右就会有教师或学生在线回答问题。

1.3 微课程

微课程(microlecture)这个术语并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方法化成的、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设计环节,包含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环节。

2 大学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调查及分析

2.1 调查目的

通过对某大学的六个专业的学生的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现状进行调查,了解学生对慕课的认识程度及使用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对课程建设以及学习资源的开发提供依据。

2.2 问卷设计

问卷的提问和回答采用了单项选择、矩阵单选题、多项选择题、开放题四种方式,问卷采用网络发放形式,主要内容包括:①被试者的基本信息的调查;②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认知情况;③个人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调查,内容包括学习的载体、学习的时长、大学生参与度、视频长度、学习进度、影响学习的不利因素以及提问情况等。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进行了调查,共发出问卷257份,回收257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257份,问卷有效率为100%,调查数据的处理采用SPSS和EXCEL表格处理软件。

2.3 调查问卷分析

2.3.1 大学生对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态度

近几年来,“慕课”在世界范围内迅猛发展,并对全球的高等教育乃至社会教育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尤其是在西方发达国家和美国更是掀起了一股巨大的浪潮,颠覆传统的大学。据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赞同在大学当中推广慕课教学方式,占82.49%,并希望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中也采用慕课方式进行教学,这就证明大学生比较认可慕课教学。

2.3.2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优缺点

根据调查,“慕课”课程优点在于:具有名师名校,占49.03%,学习的开放性较好,占74.71%,“慕课”学习具有移动性的特点,占52.92%,“慕课”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占82.10%,“慕课”课程是免费的,占55.64%;缺点在于:师生之间互动少,占67.32%,学生面临的网络诱惑较大,对学生的自主性要求高,占64.59%,影响力小,占14.01%,缺少课程目标,占31.91%,自己的学习目标与课程品质冲突,占21.79%。“慕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方便获取所学专业知识(73.93%)、拓宽知识面(69.26%)、加强师生联系(11.67%)、方便管理时间(33.85%)、提高学习效率(38.91%)五个方面。

2.3.3 教师在开放式课程的角色

调查结果显示,共有94.55%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慕课教学中是有一定作用的。其中3.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61.89%的学生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慕课的自学领导者。28.79%的学生认为,教师既是学生慕课学习的中心,又是学生自学时候的引路灯。相对于传统教学,在慕课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的教师是起主导作用,把书本中知识搬进学生的脑海中,转变为课堂学习的辅助者和引导者,通过设置案例和问题引导学生发现知识。

2.3.4 学生开放式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

根据调查,仅有20.62%的大学生拥有自己的电脑,仅有59.14%的大学生的宿舍具备上网条件,有73.15%的大学生使用电脑作为学习“慕课”的主要工具,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有47.08%的学生使用手机app作为“慕课”学习的工具。电脑和网络覆盖率偏低,不利于大学生开展基于“慕课”的自主学习。

2.3.5 学习“慕课”的时长

结果显示,有19.46%的学生每周只学习两小时,78.21%的学生可以抽出4-8小时来进行慕课学习,只有2.33%的学生愿意每周学习8小时以上。这就证明了不同学生对慕课学习的态度不一样。

2.3.6 大学生“慕课”参与度

大学生是容易接受新事物、喜欢新事物的群体,他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是一个理性的过程。要在大学生中推介“慕课”,必须让他们认识网络的快捷、方便、博大,认识“慕课”学习相对传统学习的优势,培养“慕课”学习的兴趣,并且掌握熟练的计算机操作技能。才能够激发他们利用“慕课”学习的兴趣。

2.3.7“慕课”学习进度

调查发现,仅有37.74%的学生严格按照公告要求学习,并且及时完成测试,有14.79%的学生没有按照课程进度安排,这和每位同学的学习能力以及自制力都密切相关。

2.3.8 影响“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

据调查,影响学生慕课学习的不利因素有很多,而其中比较大的影响是不具备上网条件,教学知识面太广泛,缺乏系统性,分别占50.19%和47.86%,这和我校生源大多来源于农村,自身没有经济基础,没有能力购买电脑,每周仅靠上机时间来进行慕课学习,上机时间短,就出现了慕课学习时间的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当中的引导作用、对学生整个知识体系形成的串接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2.3.9 学生的提问情况

不同学习风格造成了不同学生解决问题所采用的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据调查,在使用慕课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有18.68%的学生是论坛中进行提问,有36.96%的学生选择在课堂向老师提问,有54.09%的学生喜欢在课后向同学请教,互相交流和学习,还有53.70%的学生选择了上网查阅不懂的问题。在对不同性别的学生调查中发现,男生更喜欢独立解决问题,面对听不懂的问题,他们往往选择上网查阅,而女生更倾向于在课堂上向老师提问。

3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内容

3.1 加强院校合作,深入开展慕课学习与研究

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科技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慕课”在实施中所运用的大量的新兴教学法,激发了人们对转变高等教育模式的关注。院校之间的强强联手,建立更好的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全新尝试,同样也是研究教学模式变革的重要试验平台。慕课平台将大量参与者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间、偏好)记录下来,并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习者的学习行为,从而获得丰富的数据信息。

2014年,L学院购买了超星名师讲坛,美国探索教育视频资源库等精品视频资源库,其中包括了众多国内外知名学者多年的学术精华,内容包罗万象,涵盖工程技术、科学发现、经济管理、航空航天等20余个专题,计有2200G容量近3.5万部高清晰视频节目。形成与知名专家学者零距离接触、获取知识的捷径,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

3.2 启动慕课标准与资源建设,建设稳定的平台

国外慕课能够为学习者提供持续性的在线学习服务,提供幕课的Udacity、Coursera和edx等不再仅仅是视频授课,学生注册ID后,每周必须按时上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讨论、互相批改作业,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和考核,这样方能取得成绩。学生注册、课表安排、随堂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以及课程成绩评定等教学管理,让慕课更加向真实环境里的教学模式靠近。

2013年,L学院为了丰富学校优质课程教学资源,进一步完善教学体制改革,拓展本科学生知识视野,构建本科学生全面的知识结构,学校引进尔雅网络通识课平台。其中选择了十几门优秀的网络通识课作为我校本科生的通识课程,这些网络课程聘请一些著名学者录制,由专业团队课下辅导、答疑,学生通过网上学习、网上测试的方式获得通识课程的学分,并且计入毕业考核的选修课程学分中。

3.3 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提高广大教师开展在线课程的积极性

目前,各高等院校已经开始重视精品资源共享课、微课等各类开放教育资源的建设,并投入了大量资金制作课堂实录全程录像,但从近两年来的应用现状看,广大教师仍然是在行政命令下被动参与课程视频资源制作,完善的数字化学习环境需要不断更新的视频、课件、测试互动系统等资源更新。2015年,L学院出台相关文件,组织教师以微课形式的教学竞赛,并给予相应的课时奖励,在此基础上逐渐建立学校自己的在线教学平台和精品课程;并且聘请多位国家级教学名师开展“教学名师风采讲堂”之“微课”学术报告会,帮助学校教师进一步了解微课、运用微课,不断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3.4 建立校园微信宣传平台,使学生和学校老师即时互动

高校的微信公众号是需求是非常大,借用微信的接口可以来教学功能上的对接,比如查询类功能:成绩查询,饭卡充值,上网费用充值,教务系统后台登陆,课表查询,选修课报名,各院校电话分类,老师电话查询等各种事项。公众号组织学科的学习社区,吸引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同学的关注。

4 开放式在线课程的教学改革效果分析

4.1 老师的时间可以投入到个性化的交互

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授课上,缺乏精力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而在新媒体形式的课堂中,老师从授课中解放了出来,从而可以聚焦于解决个性化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补充教学活动,而且可以使这些个性化辅导更容易得到复制,形成规模,受众面更广。通过一系列在线开放式课程的改革措施,在线课程在L学院取得初步的效果。

据统计,L学校的超星视频平台、尔雅通同课程等在线平台,每天平均访问量都在五百人左右,而且每学期访问量呈上升趋势。

4.2 丰富了学生的学习途径,增长了学生的见识和知识积累

新媒体以其方便、快捷、信息量大这些特点迎合了大学生的口味,新媒体在大一学生日常生活中有较大影响,据调查,大一学生使用网络的时间每天超过两小时的学生占到学生总人数的70.54%,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开放在线课程的对大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和方法、增长见识和知识积累和学习技巧有显著的帮助。但也存在占用时间较多,影响学习成绩等问题,但总体说来,大学生对新媒体的应用大多数是积极方面的,能把它当成是一个可以有效获得知识和进行方便交流的工具。

4.3 通过收集学生的信息关注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通过对评论与转发别人的微信和微博的频率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关注点大多来源于兴趣,72.77%的大一学生仅对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评论与转发。因此,为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改善学生和学校的交流方式,学院举办了各项学术活动,各种等级考试资料、主流价值观念宣传,学院以娱乐新闻和影视节目的形式进行相关信息的宣传及通知,在学生中间取得良好效果,提高了教学管理水平。

5 结论

目前,新媒体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是一个热点,但是我国开放式在线课程存在重课程内容,轻知识构建过程以及平台建设滞后等问题,通过对L学院学生新媒体在线课程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提出建设好的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应该加强院校合作、建立统一的课程标准,同时出台相关政策提高教师参与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已有知识的探索的兴趣,掌握知识达到运用和创新的能力,不断提升开放式在线课程的质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收集学生的信息关注点,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摘要:当代“90后”大学生是在新媒体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大学生是新媒体技术使用最为广泛的群体。本文通过对该校大一新生开放式在线课程使用情况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目前环境下高校学生和教师幕课、移动互联网等开放式在线课程等的使用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改革策略。

关键词:新媒体,微课程,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李瑞芹.试论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辩证统一关系[J].沧桑,2007(3).

[2]传统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互补[J].前沿,2008(2):56.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J].互联网天地,2013(10):74-91.

[4]焦建利.从开发教育资源到“慕课”:我们能从中学到些什么[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10):17-18.

高职院校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探索 第8篇

高职体育教学中的开放式教学模式主要指的是在不强调教师控制的前提下要求学生自主或者合作完成体育教学活动所要求的内容。在这种体育教学模式中, 教师以及学生都需要实现角色转变, 从教师方面来看, 教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传授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以及指导者转变;从学生方面来看, 学生需要从体育教学中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向知识的主动构建者转变。另外,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 教师需要在遵循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方式做出创新, 同时要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从而推动学生知识自主构建能力的提升。

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相比, 开放式教学具有着明显的差异, 这些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层面:一是从教学指导思想方面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在遵循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的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 而开放式教学则强调学生在教学以及学习中的主导地位, 同时强调学生创造能力以及社会能力的培养与增长;二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将教师定位为主体, 同时重视教师主导作用以及支配作用的发挥, 而开放式教学模式不仅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 同时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以构建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重要目的;三是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主要体现为教师与学生的单向交流, 而同学之间则基本上没有互动, 而在开放式教学模式中, 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得到了强调;四是从教学组织形式方面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中的学生都是彼此独立的个体, 而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则可以以小组形式来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互动;五是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强调体育技能的传授, 而开放式的体育教学模式不仅重视体育技能的传授, 同时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也给予了较高关注;六是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要求学生能够对教学大纲所要求的运动技能做出掌握, 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则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同时重视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知识自主构建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与提升;七是从教学评价方式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重视期末考核评价以及定量评价, 而开放式教学模式则强调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的结合以及期末考核评价和阶段性考核评价的结合;八是从教学方式方面来看, 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主要将教师传授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为重要手段, 而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则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由开放性体育教学模式与体育技能教学的比较可以看出, 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所具有的开放性体现在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等多个方面,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主体, 教师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不仅需要以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为依据, 同时也要以学生的特点与需求为依据。同时作为现代体育教学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 在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中, 教师应当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构建。

二、高职体育中开放式教学开展策略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体育教学中对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践行受到传统体育教学的影响而体现出了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 如教学观念、师资素质、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评价等, 这些问题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发展带来了一些阻碍, 而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作出改进, 是推动高职体育教育发展以及提高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必要途径。

(一) 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

在高职体育中, 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是推动开放式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前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对现代体育教学模式发展所产生的制约十分明显, 尤其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 围绕考试与达标而开展的技术教学影响了高职体育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以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所以要求高职体育教育者树立开放式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在此方面, 一是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将体育教学当做素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内容, 并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出发点来发挥出高职体育教学的服务作用;二是高职体育教学工作者需要明确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进行发挥的基础上实现学生体育素质以及高职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高职体育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体育观, 并在引导学生认识到体育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以及开展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推动学生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知识以及技能的自主构建;三是高职体育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特点为依据对教学手段以及教学方法做出改进, 通过创新思想来优化高职体育教学活动以突出体育教学的现代化以及开放性特点。

(二) 强化高职体育教师队伍培训工作。

高职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所开展的实践是实现高职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保障, 所以构建一支优秀的高职体育教师团队对于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开展与实践能够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相对于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而言, 开放式体育教学对教师队伍素质具有着更高要求, 作为高职体育教师, 不仅需要掌握丰富的体育技能, 同时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科研能力, 从而适应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需要。在此方面一是高职院校需要与体育院校开展合作, 通过提高体育院校办学质量来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二是高职院校要重视开展体育教师的上岗培训以及继续教育, 通过开展定期培训来促进体育教师队伍素质的不断提高;三是高职院校有必要组织体育教师开展各类学术活动与科研活动, 同时重视组织体育教师之间的座谈与交流;四是高职院校有必要针对体育教师工作构建严格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以及激励制度, 并在加大师资队伍培训投入的基础上为师资队伍素质的提高构建经济基础。

(三) 对高职体育教学设施做出完善。

完善的体育教学设施是确保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当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中所具有的体育教学环境以及体育教学条件并不能满足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需求, 因此对开放式体育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制约, 因此, 高职院校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通过加大经费投入添置体育器材以及建设体育馆, 从而尽量满足现代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求。

(四) 构建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高职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过程中, 构建开放式的考核评价体系是提高开放式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与开放式体育教学相适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应当重视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同时要追求构建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 在重视实现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的基础上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 通过丰富考核评价主体、考核评价指标以及考核评价方式来提高考核评价办法对每一位学生的适应性。

三、结语

总之, 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体育技能教学在教学组织、教学目标等多个方面存在差异, 并且能够在提高学生的体育技能、综合素质方面发挥出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要确保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 高职院校有必要从教学理念、师资队伍、教学设施以及评价方式等多个方面做出改革。

摘要:现代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高职体育教学在开展过程中要重视激发与发挥学生潜能、挖掘与发展学生个性。开放式体育教学就是以此为出发点的体育教学模式, 在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中, 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参与以及对学生个性需求的满足, 同时强调学生在体育知识以及体育技能方面的自主构建。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对于巩固学生体育知识, 培养学生多向思维具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对高职体育开放式教学模式内涵以及特点做出概述的基础上, 对高职开放式体育教学改革策略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高职体育,开放式教学,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 .王中取.开放式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 2010

[2] .陆能.论高校体育的开放式教学[J].高教论坛, 2010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第9篇

开放式教学的内涵

目前, 关于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作为一名高职教师, 笔者的体会是:开放式教学应该是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形式、课程考核等方面的开放;开放的基本原则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为主;具体开放方式应结合课程现有的教学条件、教师自身条件、专业特点及学生的学习意愿等灵活进行。

如何实行开放式教学

高职教育阶段主要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 大部分高职生对理论教学缺乏兴趣, 技能课程如采用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传统教学方法,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 高职技能课程教学方式必须改变, 开放式的教学方式是高职教育的必然。笔者任教的《建筑电气控制》课程为技能课程, 是理论与实际结合的专业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课堂为主、以课本和教师讲授为主、以电路控制原理分析为主, 课程考核以理论笔试为主, 课程内容枯燥, 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无法得到学生的认可, 显然不能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本人在《建筑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开放式教学的方式, 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如下。

教学内容的开放高职教育阶段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着重掌握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 这就需要课程教学内容应具有横向和纵向的开放性。横向能使课程与相关专业知识进行链接, 纵向能使课程与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材料、新技术进行链接。笔者任教的《建筑电气控制》课程, 主要培养学生在工作中具备建筑电气控制装置的安装、运行、维护的能力, 需要学生横向结合电工技术、电机、供配电等知识, 同时需要学生纵向结合建筑给排水、建筑消防、电梯等知识。《建筑电气控制》教材内容一般按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常用控制电路顺序编排, 传统的教学按教材内容顺序进行, 因此, 在教学初期“低压电器、基本控制电路”内容学习时, 教师只能以理论讲授电器结构原理、电路控制原理为主, 偶尔通过图片、实物进行展示, 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状态。到“常用控制电路”部分的电路分析和操作时, 学生往往处于理论与实际分离的状态, 最后学生只能照本宣科地进行电路分析, 却难以进行简单电路的连接, 对电路故障更是无从下手。其原因是,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种有关知识均处于不连续和学习目标不明确的状态下, 学生缺乏把电器元件等实物与控制理论相联系的学习主线, 从而感觉课程学习很困难, 学习效果不佳。在教学中, 笔者讲课时不以教材顺序为主, 不以理论分析为先, 而是从实际专业问题入手。例如, 开课之初, 笔者直接以建筑设备中最简单的“建筑排水设备电气控制”为学习初始阶段任务和学习主线, 要求学生应用之前学过的建筑排水、建筑供配电等知识, 在教师的引导下, 设计并连接建筑排水电气控制装置实现控制。从“如何实现电动机的开停”到“如何实现远程手动控制”、“如何实现排水自动控制”、“如何实现降压起动”, 一步一步提出问题并进行完善。通过学习和动手制作, 控制电路从学生自己最初的想象到最后逐步接近实际应用。教学以用为先, 先会用后了解。这样以实际应用实例为阶段学习主线, 学生的学习目标一开始就十分清晰, 学习任务变得具体、实用、有趣, 围绕有趣而实用的学习任务, 学生就乐意自觉地进行各种相关知识的学习, 自觉地了解各种低压电器的性能和用途, 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的开放要使教学内容更接近实践, 教学过程的开放十分重要。教材内容一般无法及时紧跟实践, 部分内容可能过时。教学如果过于依赖教材, 与高职学生要求直接进入应用的想法就会相距甚远, 学生时常会对所教的内容怀有学后是否有用的疑问, 无法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只有开放教学过程, 才能促进教学内容与实践同步, 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建筑电气控制》课程教学中, 笔者在课程刚开始就安排学生到高层建筑的供排水、消防控制机房实地参观学习, 让学生了解并演示设备的作用和运行条件, 使学生对建筑设备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感观认识, 这样有利于以后的学习。在随后的教学内容中, 尽可能以学生看到的实例为参照, 使学生有学用一致的感受, 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在进行理论和操作学习的中后期, 时常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对实际建筑设备 (如供水、消防设备) 进行实地操作, 甚至可以让部分学生进行故障排除操作, 这样有利于学生适应从学习到应用环节的过渡。

教学形式的开放教学形式是教与学关系的具体体现, 是实现教学进程的方式。只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的开放, 才能尽可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目前, 高职课程教学大部分按时间分为课堂理论教学和操作训练两个阶段, 且学生依然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教学依然以教师讲授为主, 学生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提高并不明显。笔者在《建筑电气控制》课程开放式教学尝试中, 将整个教学过程规划为四个阶段 (见表1) 。教学的每个阶段均有具体的案例和明确的目标, 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每一个阶段开始时, 教师通过讲授和操作演示, 提示学生进行本阶段学习的主线、一般步骤、方法, 教学均在实验室进行,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边学、边讨论、边操作。整个过程学生按照学习目标和自身习惯, 自主地进行理论学习和操作, 教师主要进行学习进度规划、学习方法引导、理论讲授、解疑、归纳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阶段点评和评价等工作。教学形式有讲授、自学、操作、解疑、总结、点评等多种方式, 学生每个阶段均须提交阶段学习书面报告, 归纳总结阶段学习内容和问题。从效果上看, 在学习要求和目标明确的前提下, 教学形式的开放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体能力, 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任务自主规划能力、创新意识有了显著的提高。

课程考核的开放课程考核既是教学的总结, 也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教学要取得好的效果, 课程考核就必须与课程的特点和要求相一致, 不同的课程要求和教学形式需要不同的考核方式。《建筑电气控制》课程考核, 笔者采用阶段性考核与期未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重点放在阶段性考核上。阶段性考核把学生每一个阶段学习中的电气控制装置设计与制作能力、阶段总结报告的撰写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阶段考核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 考核内容分基本要求和自主提高两部分。基本要求要兼顾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 自主提高部分是给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提供进一步发挥能力的空间。期未考核主要侧重于考核学生对电气控制基本理论理解和掌握情况。在教学中, 学、做、考相一致, 学生没有考核负担, 只要按要求进行学习和操作, 就一定能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 也一定能通过课程考核。

开放式教学的制约因素

在《建筑电气控制》课程开放教学的尝试中, 笔者认为有以下制约因素。 (1) 教师自身因素。教师除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之外, 必须具有必要的专业操作能力, 并熟悉本专业的生产实践环节, 否则教师就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组织工作, 更谈不上教学效果。 (2) 学生自身因素。学生对本专业必须有一定的学习兴趣, 愿意独立自主地进行包括操作方面在内的学习, 离开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是无法进行的。 (3) 教学设备、设施因素。开放式教学是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教学, 离开教学设备、设施等基本的教学条件, 教学将无法进行。 (4) 教学环境因素。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效率。刚进入高职的学生一般学习主动性不强, 如果大部分课程讲授还停留于被动的课堂理论教学, 学生就停留在被动、缺乏自主的学习习惯中, 个别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效果就难以真正体现。

开放式教学是高职技能课程教学变革之路, 有效的开放原则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 必须与整个专业教学环境相容。

摘要: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 采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开放式教学是高职技能课程教学的有效方式。本文介绍了开放式教学的内涵和在高职课程中实行开放式教学的制约因素, 并阐述了如何在《建筑电气控制》课程中进行开放式教学。

关键词:高职,建筑电气控制,开放式教学,应用

参考文献

[1]文艺.开放式教学:培养高职化工专业学生的开发技能[J].职业教育研究, 2005, (12) .

[2]黄文新, 朱学忠, 刘闯.“电机学”开放式教学的创新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6, (12) .

[3]季翔.建筑艺术教育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4, (13) .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第10篇

(一) 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根据机械制图课程的特点, 依托校园网建设课程网站和网络课件。在机械制图的课程网站开设教学指南 (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推荐的参考书目等) 、教学活动、网络课件、电子教材和电子教案、案例和习题、实训实习项目、教学录相、模型库、在线测试、论坛、资源链接等栏目, 并整合学校的网上资源库和数字化图书馆的相关资源, 形成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结合, 构成一个以学生为中心, 面向行业、企业和社会实践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在基于网络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中, 学生能方便地通过课程网站就可查阅教学内容、各章节的知识点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学习重点、课程实践环节、学时数等信息。网络课件包含了课程的全部内容, 学生可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入各章节学习。电子教材用Word格式录入了配套教材的内容, 方便学生学习查阅和教师备课编辑制作教案, 模型库中存放了和机械制图课程内容有关的三维模型和三维动画等, 在学习中可随时点播。在资源链接中除了校园网的共享资源外还重点介绍一些国内的相关的网站, 如中国模具网、中国机械网, 图形网、CAD技术应用网站等。通过网络进行搜索下载和课程有关的相关信息, 学生在新知识与信息的获得几乎与教师同步。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与教师从更大的范围获取教学所涉及到的资源及实际的工程项目, 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开放性的教学空间, 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满足学生多方面的学习需求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二) 开放的教学内容

基于网络建立开放的教学内容体系, 能摆脱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时间、条件等方面的冲突和约束, 开放的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 增强学习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开放式教学内容不受教学时数的限制, 能快速更新教学内容, 在课程内容中及时加入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标准, 保持课程的先进性、实用性和适应性。基于网络的开放式的教学内容能使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环境中, 通过网络能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技术知识与实际的经验, 获得比较全面的实践能力。在机械制图课程中, 要根据行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优化组合开放的教学内容结构, 体现出开放式教学的特点。整个课程内容的组合由核心内容、拓展内容、衔接内容和考证内容构成, 使课程的内容更为丰富、完整和合理。核心内容包括图形标准化、制图技术、制图原理和CAD技术等。拓展内容包括一些应用图学知识、工业造型设计和外观设计等。衔接内容包括一些国外标准的简介、各种专业图形的特点和联系等。考证内容把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根据专业的需要拓展内容和衔接内容可作为课程的选学内容, 既增加了课程的弹性, 也突出了课程的适应性和创新性。同时, 网络丰富和生动的课程资源, 带给学生一个更广阔、更新颖和更有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兴趣与自觉性上, 有助于培养和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 开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利用网络这个平台, 在课程教学上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 把网络教学、学生自主学习、协同学习和现场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把课堂内外、现场教学与实际结合起来。由于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涉及到大量的图形表达, 利用网络课件将理论与实训教学的过程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和交互式网络等方式呈现出来, 其独特的优点非常好地体现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特点。在使用网络课件时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的优点。根据课程不同的教学内容的特点配以不同的教学手段, 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示抽象的空间概念, 充分利用三维动画、二维动画、虚拟实体创建学习情景, 帮助学生训练空间想象力、思维能力和看图能力。在制作网络课件时, 利用三维动画特有的表现手段, 用其形象、生动直观的特点表示部件和机器的装配结构和工作原理;用简单明了、直观的二维Flash动画形象地表示制图原理和制图过程;对于零件和立体的空间形状, 使用三维虚拟实体模型来表示, 在虚拟现实中学生和教师都可以方便地使用移动、旋转、缩放等工具上下左右全方位地观察立体, 以了解零件和立体的内外结构形状。利用多媒体技术能有效地突出课程的重点和突破课程的难点, 提高教学效率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课程的实训方面, 对要测绘的部件的原理和装配关系用二维动画和三动画进行模拟仿真, 以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其结构和原理。使用网络课件学生课后还可以反复观摩, 不受时间限制, 不受集体教学进度控制, 做到“因材施教”和“因人施教”。对于有些课程内容, 例如标准件、零件加工工艺结构和加工方法等可利用学院的网络资源共享平台进行网上登录和课堂实时播放或进行现场教学。结合课程内容开展技能竞赛, 把课程教学和职业资格证书培训相结合, 通过技能竞赛和培训使学生加强对行业企业、实际职业工作岗位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认识。利用项目教学法, 把课程教学贯穿专业教学和实践教学、生产实习之中, 做到工中有学, 学中有工。利用三维CA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进行增强职业能力的虚拟项目训练。基于网络的这些开放式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 大大缩短了感知、认知和过程, 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四) 开放的教学资源

1. 校内外学习资源整合。

制作网络课件, 在课件的制作中使用了CAD技术、图像处理技术、3D动画、Flash动画、虚拟现实技术和网页制作技术等进行制作, 解决了机械制图课程抽象、难以理解等弊端。建立课程的三维模型素材库, 能和相近的课程的工程制图、建筑制图进行资源共享;网络平台整合各种有用的教学信息资源和社会资源, 实现校内外、课内外课程资源整合、对接和共享;建立课程的资料信息库, 定期介绍本学科的最新动态, 最新技术, 优秀作品, 课程教学动态, 专家讲座, 学术交流等。利用三维CAD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 建立基于职业能力训练的虚拟项目。

2. 实现教师资源共享, 优化组合教师团队。

可以实现同一课程、不同专业多个教师共同合作教学;通过网络, 打破只有任课教师教学生的限制, 打破教师的专业界限, 聘请企事业的专家、技术能手通过网络课件、教学录相、专家讲座、学术交流、网上答疑等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 实现建设一支机械制图课程的高水平专兼职的教师团队。有利于增进学生对行业、企业和实际工作的了解和认识, 有利实现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改革和建设, 使课程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不断提高。

(五) 开放的交流平台

开放式的交流平台利用校园网的论坛, 电子邮件、QQ工具、博客等进行答疑等交流工具, 创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的教学环境, 实现师生之间无隙交流, 实现了师生之间的互动, 创造了一个能进行自主学习、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的平台, 利用网络提供的这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 实现跨越时空限制的相互交流, 自由讨论式的协同学习。将课程实践、专业实践、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改变课程注意知识传授的倾向, 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开放式的交流平台能体现出自主思考、探索学习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教育理念。基于网络的机械制图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是一个全新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把教师从原来的被依赖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同时, 满足他们多方面学习的需要。开放式教学能充分利用和调动大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使课程学习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后, 能以问题中心开展自主化的探究式学习, 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职业能力。

摘要:网络信息技术给高职课程的开放式教学提供了一个超越时空和交互性的有效平台和工具, 文章针对高职机械制图课程的开放式教学, 对课程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交流平台的构建进行研究和和探讨。

关键词:网络,机械制图课程,开放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琦, 章金萍.基于网络的开放式教学[J].教育发展研究, 2007, (9A) :86-87.

[2]高志荣, 邢光林.《计算机图形学》开放式教学系统设计与探讨[J].现代计算机, 2008, (06) :90-92.

[3]李武波, 孙飞飞, 李国强.论坛-作业系统一体化的精品课程网站建设[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 2007, (3) :115-117.

[4]刘强.教师角色:从知识传播者向课程管理者转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07, (1) :56-59.

新课程理念下的开放式数学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新课程;开放式;数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0-131-01

一、开放式数学教育的重要性

数学一直以来是作为一门独自的科目来实施教学的,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运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观察中产生。数学的基本要素是:逻辑和直观、分析和推理、共性和个性。数学做为一门基础学科从幼儿园到高中都是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在各类考试之中占有极大的分值,不得不引起望子成龙的家长们的高度重视。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关系到衣食住行的分分秒秒,大到国家财政的预算核算,小到孩子们日常的零花购物都是以数学的运算规则在进行。高等数学是各种科学研究的必备基础,各种原理,定理,运算凡方式是其他科学研究的工具。学好数学不仅可以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性,在问题解决上见微知著,因果分明,还能开发大脑使思路清晰灵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当前开放式数学教学中存在的弊端

1、忽视思想教育。中国的传统的人才观都是以德才兼备为第一要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同样的正真品德高尚的人,也会对周围产生向心力,得到大家的认可,环境的认同,正所谓君子朋而不党,群而不争。这样人会对周围的环境和周边的人产生善的好的影响,同时也是自己的理想达成,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们的真实写照。现代教育也同样应该以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标,可是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当前的教育往往忽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尤其是在数学教育教学中,很少提及思想教育。真正的思想教育对数学的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2、教学分析不透彻。一是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分析不透彻。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家庭条件,不同的生活经历都造成了学生现实的差异,同在一个班集体中上课学习,可是学生的所思所想确实千差万别,因此对于不同的学生性格,接受能力,基础状况应该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正是孔圣人的“因材施教”的思想体现。二是对题目教学的分析不透彻。现实证明不论什么样的问题,只有深入的进行研究探析才能在脑海中形成极深的印象,以保持长久的记忆,当再次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会自然的想起以前的解题思路从了简单快速解题。

3、教师教育教学引导不到位。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是教育教学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课堂组织形式,课堂氛围的营造以及个人魅力的展现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率。西方哲学讲:别人不能教会你任何东西。这句话在唯物辩证法的眼里太过于片面,但是却极其鲜明的指出学生自我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重在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将学习兴趣激发,使学生自发的快乐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提高开放式数学教育效率的措施

1、阐明数学课堂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数学课堂教学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教师与学生探究学习内容、学生获取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重要场所。因此要让学生明确,抓好数学课堂是学好数学的前提。而失去课堂的有效学习,哪怕在课后付出再多的努力,也只会事倍功半。

2、让数学学习融入情景。当前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数学教学正在向具体化生动化迈进但是也伴随的问题的产生。一些教师为了形式上达到转变的要求,更贴近生活,让数学知识穿上衣服,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绞尽脑汁地编造了一些生硬的、脱离现实生活的数学情境,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应该具备三个特点:一是近,即与学生的生活贴近,不要凭空设想,更不要胡编乱造;二是实,既要题意明了,言简意赅,不拐弯抹角,又要符合现实生活;三是巧,即问题设置要巧妙,要有层次感,更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联想,开阔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教学生动化,具体化的要求。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不断解题,培养兴趣。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是探究问题的主要场所,很多问题的解决也是由一系列的设问达到的。课堂提问更是调动学生学习的催化剂,因此说问题的设置将是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一个好的问题不是告诉学生下面如何去做,更不是让学生手足无措,它有时就和情境的要求一样。要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的去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中收获成功的快乐,然后将这种模式固化实施,使学生不断解题,不断成功,从而渐渐培养起学习的兴趣。如此才能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成功。

数学教育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本知识,在工作,生活,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学好数学不但能在现实生活中的到很好的应用,而且能够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力以及清晰的问题分析思路,对人的一生产生重要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素质教育改革,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提升,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因此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继续努力,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尽职尽责。

参考文献:

[1] 赵鸿雁.初中数学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施[D].首都师范大学,2004

[2] 李祎.数学教学生成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课程改革开放式教学 第12篇

一、语文学科的特质明显淡化

众所周知, 语文是一门基础课程, 是一门语言交际的工具性课程。相对于每一学科的教学来讲, 语文教学有其独特的语文特性。但有些教师片面理解了开放的实质。认为所谓开放就是多学科、多知识、多网络环境下的综合性学习。一时间, 语文课上又是唱又是跳, 又是算又是画, 似乎热闹得很, 学生积极性确实是调动起来了, 但这种积极性是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吗?我们可能不得不认真思考思考了:这就是我们语文需要的开放教学吗?显而易见, 这只是开放教学的“形”而已, 离其“神”还有相当的距离。语文有语文自身的教学任务和其本身具有的特质, 开放的过程始终不能脱离开“文本”与“人本”之间的直接对话。这一条主线, 好比是我们音乐中的那一条上下波动、富有弹性的主旋律, 有波动, 有弹性, 当然也得有一个回归, 如此, 我们的语文教学才显得无比的宽泛和厚实。

二、教师主导作用有明显的弱化趋势

当前某些开放式教学, 教师用纯粹的“放羊式”教学, 似乎教师只要布置一下学习任务, 到时来验收一下就可以了, 至于学习的过程那是学生的事。学习的过程属于学生固然不错, 但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学习并非一帆风顺。学生的学习能力还并不是十分强, 疑惑与不解, 有些学生的学习可能还游离于本课的学习要求之外, 甚至组织纪律性的散漫, 这些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都是正常的。对此, 教师不能视而不见, 放任自流, 需要我们老师的大力引导和点拨, 在指导学生学习的同时,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教会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由此可见, 开放式的教学不同于“放羊式”教学, 更不同于放任自流。

三、开放式教学的评价有明显的滞后性

上一篇:治疗扁平疣下一篇:农业传播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