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腔闭式引流瓶

2024-09-15

胸腔闭式引流瓶(精选12篇)

胸腔闭式引流瓶 第1篇

气胸或血胸是胸部外伤中常见的并发症, 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研究显示, 只有不到10%的胸部钝性伤和15%~30%的胸部穿透伤需要进行外科手术, 大部分气胸或血胸可以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来使肺部膨胀或引流血液[1]。目前的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改进多从引流效果、负压调节等角度去考虑, 很少涉及胸腔引流瓶安置的稳定性。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战争等突发情况下, 可能存在因人手不足导致胸腔闭式引流瓶管理不到位;即使是临床工作中也有因患者翻身、坐起、入睡、转科、转院或其他外部原因导致引流瓶碰倒或碰碎的现象, 容易造成开放性气胸或胸腔感染, 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本装置从胸腔引流瓶的构造入手, 对其做一个简单的改进, 使之更便于护理, 有利于在突发状况下保证其安全性。

1 装置设计

1.1 设计理念

此装置既可应用于常规需进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 尤为适用于需搬动、转运的患者, 可以防止因操作不慎导致引流瓶翻倒;又可应用于战争、地震等突发情况, 可弥补因人手不足导致引流瓶管理不善的情况。

1.2 结构组成

该装置主要由本体和配重体等组成 (如图1所示) 。

本体包括瓶身和底盘, 瓶身内设有水封管, 水封管连接瓶身外部的引流管, 水封管上设有单向阀, 防止废液倒流。瓶身上端设有把手, 在不适合直立放置时, 也可以挂在床上。瓶身的下端面固接有底盘, 底盘与瓶身可以用胶粘结, 也可以使用卡扣连接, 只要保证二者固定在一起即可。配重体与底盘栓连接, 方便了配重体的重复使用。

配重体连接在本体下端, 由外壳和配重块组成。外壳为具有塑料或金属材料薄壁的中空结构, 配重块安装在外壳的空腔内, 而且外壳的上段面与配重块的上端面平齐。配重体的底部为一球面, 配重体的质量大于瓶身的质量, 并且瓶身加上配重体整体的重心在配重体内。

1.瓶身;2.底盘;3.配重体 (4.外壳;5.配重块) ;6.水封管;7.单向阀;8.引流管;9.把手

2 使用方法

根据引流瓶的规格选择相应的配重块, 将引流瓶与底座固定, 然后再与配重体组合。应用该装置的适应证和要求与常规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相同。

3 优点

(1) 该装置原理简单、使用方便, 无需特别的专业知识和护理。

(2) 不倒翁的结构使得引流瓶无论向哪个方向倾倒, 都会在短时间内自动恢复至直立状态, 使医护人员和患者无需再担心引流瓶碰倒后引起的不便或医疗事故, 安全可靠。

(3) 底座和配重体间呈组合状态, 医护人员可以根据不同引流瓶的质量来选择不同材质的配重块, 以达到引流瓶的重心在配重体内的目的。此种设计既可保证引流瓶的稳定, 又可在患者带瓶活动时拆除配重块, 按照常规引流瓶使用。

(4) 该装置结构简单, 配重体可重复使用, 价格低廉。

4 小结

胸腔闭式引流是在胸腔、肺、心脏、食管、胸主动脉和纵隔等疾病的临床治疗中常用的一项基础医疗操作。目前对于胸腔引流装置的改造主要集中在放置引流管的微创[3]和改进引流效果上[4], 并开发出两腔、三腔的引流瓶以及可进行自然引流和负压间切换的引流瓶等, 也有专门针对野战设计的引流装置[5], 尚未有对于胸腔引流瓶放置稳定性的改进。本装置仅对传统引流瓶做了一个简单的改进, 既可以加强医疗安全, 又可以减少护理的工作量, 可以做到平战结合、安全高效。

参考文献

[1]Livingston D H, Hauser C J.Trauma to chest wall and lung[M]//Moore E E, Feliciano D V, Mattox K L.In Trauma.5th ed.New York:Mc Graw-Hill, 2004:507-538.

[2]Bailey R C.Complications of tube thoracostomy in trauma[J].J Accid Emerg Med, 2000, 17 (2) :111-114.

[3]Fuhrman B P, Landrum B G, Ferrara T B, et al.Pleural drainage using modified pigtail catheters[J].Crit Care Med, 1986, 14 (6) :575-576.

[4]Kulvatunyou N, Erickson L, Vijayasekaran A, et al.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pigtail catheter versus chest tube in injured patients with uncomplicated traumatic pneumothorax[J].Br J Surg, 2014, 101 (2) :17-22.

胸腔闭式引流及护理 第2篇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适应证、护理措施以及注意事项等做一介绍。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一)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1.引流胸膜腔内的液体、血液以及气体; 2.促进肺的膨胀;

3.重建胸膜腔内负压,以维持纵膈正常的位置。

(二)胸膜腔的解剖

如(ppt4)图片所示,胸膜腔是一个位于肺和胸壁之间的潜在腔隙,内有少量浆液,可减少摩擦。

(三)胸腔引流管放置位置

1.排液:引流管多放置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的第 6 ~ 8 肋间; 2.排气:引流管适宜放置锁骨中线第 1 或第 2 肋间。

如(ppt6)图片所示,长的管子是跟胸腔相连而且要在引流瓶内水平面以下还有个短的管子排气体,如果从胸腔内流出的液体或者血液通过引流管流到引流瓶内,会有一段水柱留在引流管内,有利于观察,一般来说,穿刺部位到水封瓶的水面一般是 60 ~ 100cm,引流管在水面以下 2 ~ 3cm,引流管的长度一般 1m 左右为宜。

二、胸腔闭式引流的适应证

(一)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肺萎缩大于 50% 者;

(二)血胸;

(三)脓胸;

(四)心胸手术后的引流。

三、护理措施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保持管道的密闭、保持引流的通畅、做好观察和记录、严格的无菌操作、拔管以及心理护理六个方面。

(一)保持管道密闭 1.维持密闭,妥善固定管路; 2.定期检查,防止管路滑脱; 3.水封瓶保持直立; 4.穿刺点周围油纱覆盖;

5.搬运病人时夹闭管路以防进入空气。

(二)保持引流通畅

嘱患者取半坐卧位;每 30 ~ 60 分钟一次定时挤压引流管,以防止阻塞、扭曲、受压;鼓励患者做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有利于胸腔内液体和气体的排出,促进肺的扩张。

(三)观察和记录

1.首先要观察水柱的波动。如(ppt11)右上方的引流瓶,胸腔内的引流液通过引流管进入引流瓶,因为胸腔随着呼吸运动会有压力的变化,所以,可以看到水柱上下波动,一般波动范围为 4 ~ 6 公分。波动主要反应了胸膜腔内负压的情况。如果波动过大,可以造成肺不张或者残腔过大,如果没有波动或者波动很小说明引流不通畅、引流管堵塞或者是肺已经完全扩张。

2.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量。如果是做了心脏和胸腔手术,引流管引流的主要是血液,所以,开始的时候引流液是鲜红色的血性的,逐渐变成淡红色、淡黄色,如果是咖啡色或墨绿色米汤样,则可能有感染。引流的量一般是在每小时小于 100ml 或者是 24 小时小于 500ml,如果要有出血,引流的量就会增加,所以,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同时把观察到的内容进行准确的记录,以供医生参考。

(四)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1.引流装置应严格无菌; 2.敷料清洁干燥定期更换;

3.连接处脱落或损坏时双钳夹闭并更换; 4.定时更换引流瓶;

5.若引流管滑脱,立即封闭伤口; 6.引流瓶应低于引流口平面 60 ~ 100cm。

(五)拔管护理

拔管的指征一般包括没有气体溢出或者引流液明显减少;以及在上述两种情况下没有出现呼吸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拔管;另外,引流水柱没有波动或者几乎没有波动,通过查体证明肺膨胀良好,也可以拔管。

(六)心理护理

做胸腔引流的患者,一般都是急诊住院或者需要急诊手术的患者,尤其是初次患者,由于对相关知识缺乏,感到惶恐不安。所以,对于患者的心理护理显得尤为必要。患者入院时接诊大夫要热情接待,态度和蔼,语言亲切,给予必要的解释及对疾病知识的宣教,鼓励病人战胜疾病,并举出类似抢救成功的病例,使病人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以利于恢复健康。

四、注意事项

影响引流的因素、引流异常的情况以及体位的选择,是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尤其要格外注意的事项。

(一)影响引流的因素

1.水封瓶:水封瓶应该在胸部水平下 60 ~ 100cm,禁止高于胸部,如果高于胸部,可能会有倒流造成逆行感染;

2.引流管的长度:引流管的长度一般是在 1m 左右,不要太长也不要太短,如果引流管过短,咳嗽、深呼吸时,胸水可能回流造成逆行感染;如果管太长,容易扭曲、增大呼吸道死腔,不宜引流,影响肺膨胀。

3.翻身活动:翻身时要防止引流管受压、打折、扭曲或脱出。

4.保持通畅:挤压 1 次 /30 ~ 60 分钟,定时挤压,防止管路堵塞的发生。

(二)引流异常的情况 1.异常水柱波动

(1)正常水柱波动 4 ~ 6cm 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波动逐渐减少至停止。

(2)水柱波动大,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腔大;(3)水柱液平面静止不动,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有漏气;(4)水柱在液面以上无波动,提示肺膨胀良好;(5)水柱在液面以下无波动,提示胸腔内正压,有气胸。2.引流不畅 造成引流不畅的原因众多:如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及升高的膈肌堵塞,引流管过软,被肋间肌夹压闭塞;引流管滑脱,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胸腔内段的引流管过长,以至打折扭曲等。

正常胸腔负压随呼吸变动,引流管通畅时,水封瓶玻璃柱内液面亦随呼吸而上下移动,范围为 4 ~ 6cm。出现液面停止不动或波动范围﹤ 3cm 时,多半原因就是因为引流不畅。一般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盐水冲管而得到解决。有时可能非引流问题,而是肺不张、膈肌活动受限或胸廓病痛活动减少等。

3.漏气

漏气可使胸腔与大气直接沟通,胸腔负压小时,常被忽视,水柱活动﹤ 3cm,其它检查处理无效时,则可考虑存在漏气的可能。漏气的原因常因为引流管连接处松脱,引流管破损,胸壁引流口缝合不紧密等。

(三)体位的选择

79例胸腔闭式引流的术后护理体会 第3篇

胸腔闭式引流能排出胸腔内液体或气体,维持胸膜腔的负压,使肺保持膨胀状态,使纵膈处在正常位置,是胸外科常用技术之一[1]。该技术主要用于外伤性血胸、外伤性气胸、脓胸以及自发性气胸等的治疗,还可用于开胸术后重建、引流胸腔内积气积液、维持胸腔负压等,促进肺扩张[2,3]。但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由于引流不畅、负压压力不够等,患者会出现各种并发症,从而影响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效果。我们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008年5月~2010年3月间我院胸外科收治接受胸腔闭式引流术的患者79例,其中男52例,女27例;年龄19~67岁,平均年龄39.86±0.74岁。病因:外伤性血气胸21例、张力性气胸17例、急性脓胸15例、食管气管瘘9例、开胸手术者13例、其它4例。

2护理措施

2.1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患者由于胸痛、呼吸困难常常会有紧张、恐惧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应耐心疏导和安慰患者,尽量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思想工作,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保证治疗与护理工作顺利进行。耐心细致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及重要性,指导患者和家属在活动或搬动患者时应注意保护引流管,不要使引流管脱出或打折。患者下床活动时,引流瓶应低于胸部水平,避免引流瓶过高,瓶内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4]。

2.2一般护理。协助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一般采用床头抬高45~60°,床尾抬高10°,这样的体位有利于胸腔内积液流出,同时也利于呼吸及循环功能,还起到减轻切口张力的作用。鼓励患者咳嗽,以尽早排出肺内痰液和陈旧性血块,使肺复张,肺复张有利于胸腔内积气和积液的排出。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可采取雾化吸入、拍背、协助排痰,直至肺部呼吸音清晰。

2.3引流装置的位置。胸腔闭式引流主要是依靠重力引流,水封瓶位置不可高于胸部,应置于患者胸部水平下60~100cm,并将引流装置放在特殊的架子上,防止被踢倒或抬高。搬动患者时,先用两把止血钳双重夹住胸腔引流管,再把引流瓶置于床上,可放在患者的双下肢之间。搬运后,应注意保持引流瓶低于胸膜腔,以免瓶内液体倒流,导致感染,最后再松开止血钳。

2.4严格无菌操作技术,预防感染。引流装置必须保持无菌,保持伤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浸湿及时更换。防止引流瓶内的引流液逆流;定时更换引流瓶,严格无菌操作。

2.5保持引流管通畅。护理人员应每隔30min挤压引流管一次,用以保持引流通畅,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若引流管通畅,则长管内液面会随患者呼吸而上下波动。液面波动停止,表示引流管已经被堵塞,或肺已经完全膨胀。引流不畅,胸腔内的液体流不出来,会导致胸腔感染。当发现引流管不通畅时,要积极采取措施,用手挤压引流管或轻轻地向左右旋转引流管或用空针抽气,使引流管保持通畅;若仍不通畅,则应报告医生并协助处理。

2.6观察及记录引流量。护理人员应经常巡视病房,严密观察引流情况,如瓶内液面是否有气体逸出或长管内液面是否上下波动,引流管是否扭转、被压等,注意观察液的性质、量、颜色,并作记录。根据引流液的多少每日更换引流瓶至少一次,保证各项衔接要紧密,切勿漏气,连接引流管的管头要在液面下2~4cm,以免空气进入胸膜腔。正常情况下,引流量应少于100ml/h,开始为血性,以后颜色为浅红色,不凝血。若引流量超过100ml/h,连续3h,颜色为鲜红色或暗红色,性质较为粘稠、易凝血,则疑为胸腔内有活动出血。正常水柱波动为4~6cm伴有气体或液体排出,随着肺不断膨胀,波动逐渐减少或停止[5]。若引流瓶水柱波动大,则提示肺不张或胸腔残腔大;水柱平液面,则提示胸腔闭式引流有漏气处;水柱在液面以上无波动,则提示肺膨胀良好。一旦出现异常状况,应及时通知医生,并配合止血。

2.7防止气体进入胸腔。维持引流系统的封闭性,水封瓶内剥离管口应置于液面下3cm,并保持直立。胸壁引流管口周围要用纱布严密包盖。在搬运患者或更换引流瓶前,需用两把长血管钳夹闭引流管,以造成张力性气胸。如水封瓶破损,应立即夹住引流管,另换一消毒水封瓶,然后开放钳夹,鼓励患者咳嗽,深呼吸以排除进入胸腔内的气体。

3结果

本组79例患者,引流时间为4d~31d,平均引流时间为21.06±1.37d。通过科学的护理,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良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

4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瓶是指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使引流系统与大气压不相通。它主要是利用半卧位达到顺位引流,当肺组织本身扩张剂患者有效咳嗽时,利用呼吸时的压力差,将胸膜腔内的气体或液体引流到体外,从而达到治疗的作用[6,7]。

胸腔闭式引流术属于一种有创性操作,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同时,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若护理不当会造成很多严重的并发症,如引流管堵塞、引流液返流、切口感染、皮下气肿等。而我院对79例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均获得了较良好的效果,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均痊愈出院,痊愈率为100%,护理质量满意度为100%。

因此,对胸腔闭式引流术后患者采用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预防术后并发症,达到最佳地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肺功能的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永生.临床医疗护理常规[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版社,2002:137

[2]刘兵,陆玉梅.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增刊:65

[3]杨在英,洪丹霞,沈君.等.持续质量改进在改良式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6):76-77

胸腔闭式引流瓶 第4篇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胸腔感染

在临床当中, 胸腔闭式引流术被广泛地应用于胸腔内积气、积液的患者, 是重建和维持患者胸腔内负压, 引流积气与积液, 促进患者肺复张的有效措施[1,2]。在实际操作当中, 对于一次性水封瓶的更换时间各个医院无硬性规定, 大多数医院为每天更换1次或者每3天更换1次, 也有部分医院不更换直至拔管, 对于更换时间而目前国家也没有出台相关的时间标准与规则[3]。为了探讨胸腔闭式引流一次性水封瓶更换时间与胸腔感染之间的相关性, 笔者对280例患者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以及一次性水封瓶细菌培养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0年3月~2012年8月收治的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患者280例, 均给予连接一次性水封瓶。其中男179例, 女101例;年龄18~77岁, 平均 (33.5±9.7) 岁。病情分布:肺叶切除28例, 结核性胸腔积液58例, 自发性气胸126例, 癌性胸腔积液42例, 外伤性闭合性血气胸26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四组, 即每天更换 (A组) 、每3天更换 (B组) 、每周更换 (C组) 、使用超过1周到拔管 (D组) 。四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分布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试验材料

采用扬州华威医疗器械生产的一次性水封瓶, 安庆市斯达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无菌留置引流导管, 华源众生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灭菌注射用水, 合肥恒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的HX-21自动细菌分析仪, 配套PCI2、NC21细菌鉴定药敏板为北京东方创立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巧克力平板、麦康凯、血平板以及双相培养瓶均为法国梅里埃公司的产品。

1.3 采集标本方法

采集标本时, 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操作者要先洗净双手, 然后用碘酒对一次性水封瓶瓶颈与瓶口进行消毒, 操作者将备用的无菌吸痰管与一次性针筒用酒精脱碘, 戴好无菌手套后连接好针筒与无菌吸痰管, 抽取一次性水封瓶当中的生理盐水15ml, 更换针头后将抽取的生理盐水再注入至细菌培养皿当中[4]。如果患者存在胸腔积液, 还要采集胸腔引流液进行细菌培养, 采集方法与生理盐水相同。在培养过程当中, 当生理盐水或者是胸腔引流液当中出现细菌生长则停止该患者的试验。同时, 对患者胸腔积液或者是胸腔引流管的前端2cm处也进行细菌培养。使用2%碘酒和酒精对引流管与水封瓶接头进行消毒, 然后分离接头, 抽取胸腔积液15ml, 更换针头后注入细菌培养皿当中。采集标本完成之后要及时将培养标本送至细菌室进行细菌培养, 如果出现细菌则为阳性。

1.4 检验细菌方法

细菌培养按照常规方法进行, 将培养瓶放置在温度为 (35±1.5) ℃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 当培养结果为阳性后直接进行革兰氏染色, 染色阴性接种至麦康凯平板, 阳性则接种到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在培养分纯之后, 染色阴性分纯至NC21, 染色阳性菌株接种至PCI2, 在培养15~18h后上机进行测定。在培养瓶中培养进行培养, 阴性者则盲种在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和血平板上, 再次培养2d, 无细菌生长则培养结果为阴性。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

细菌出现时间最早的为A组当中的患者, 在第4天及第4次更换的时候出现细菌;最迟的为C组当中的患者, 在第2周及第2次更换的时候。280例患者当中, 272例患者无细菌生长, 占97.1%。其中, A组患者检出细菌5例, B组患者检出细菌3例。A组患者的细菌均为洛菲不动杆菌, 检测结果和一次性水封瓶当中患者胸腔引流液相同;B组患者当中, 2例患者为克雷伯杆菌, 1例患者为肺炎球链菌, 检测结果和一次性水封瓶当中患者胸腔引流液不相同, 一次性水封瓶当中患者胸腔引流液细菌检测结果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四组患者在胸腔积液与胸腔引流管细菌培养结果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一次性水封瓶细菌培养结果

四组患者当中, 阳性率最高的为A组 (8.6%) , 最低的为C组 (4.3%) , A组与C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1.069, P>0.05) , 具体结果见表1。

3 讨论

医院人流相对集中, 是细菌高发的一个场所, 医护人员在治疗或者是护理当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疏忽, 都有可能造成细菌污染, 从而导致患者逆行感染。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而言, 患者胸腔内的闭式引流系统为封闭性系统, 当对一次性水封瓶进行更换的时候要分离水封瓶与引流管, 分离操作破坏了闭式引流系统的封闭性, 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感染[5]。

在2003年5月, 英国的胸科学会发布了胸腔闭式引流术操作指南, 在指南当中对于胸腔闭式引流术规范操作以及水封瓶无菌管理有详细阐述, 为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指南认为要鼓励患者对引流系统与引流管负责, 医护人员要将一次性水封瓶的放置位置告诉患者, 嘱患者在引流过程当中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所出现的问题[6]。但是在指南当中, 对于一次性引流瓶的更换时间并没有提及[7,8]。

在本研究当中, 四组患者共有18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报告阳性, 其中C组患者阳性率最低, 为4.3%。笔者进行统计学分析之后, 四组患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由此可以得出一次性水封瓶具体更换时间和引流瓶内细菌定植并无直接的相关性。在胸腔积液的细菌培养结果和水封瓶内引流液细菌培养方面, 培养结果不一致, 有3例患者不同, 5例患者相同, 而其余10例患者一次性水封瓶当中引流液培养结果虽为阳性, 但胸腔引流管的前端2cm处与胸腔积液均无细菌出现, 这表明增加一次性水封瓶具体更换时间没有增高患者出现胸腔感染的几率。

对患者更换一次性水封瓶就是为了防止患者胸腔内出现感染, Laws D等[9]进行了一次胸腔闭式引流术试验, 试验选取了80例患者, 均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尤其是注重患者皮肤的消毒, 且消毒面积较大, 试验中没有对患者的一次性引流瓶进行更换直至拔管。结果无一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或者是胸腔内感染。

在本研究当中笔者发现, 患者一次性水封瓶具体的更换时间和引流瓶内细菌定植以及胸腔感染并无直接的相关性。在操作当中对一次性水封瓶进行更换的时候, 需要对引流管和水封瓶进行分离, 分离过程增加了患者出现感染的几率;同时在护理当中, 如果每天或者每3天更换1次一次性水封瓶, 既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与患者住院费用, 又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负担[10]。因此, 对于需要长期地留置胸腔内闭式引流管的患者, 更换一次性水封瓶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操作, 再无特殊情况的时候, 笔者建议每周更换1次较佳。

参考文献

[1] 蔡强, 陆志斌, 周存荣, 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术与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导刊, 2012;13 (10) :1705

[2] 宋斌, 廖金平, 李晨, 等.腹腔镜穿刺鞘卡在创伤性气胸早期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导刊, 2011;12 (3) :414~415

[3] 茅敏华, 姜觉如, 蔡红, 等.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COPD呼衰合并胸腔积液病人的临床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 2011;16 (4) :513~515

[4] 孙志勇, 曹子昂, 富皓白, 等.穿刺抽气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原发性自发性气胸的Meta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 (6) :665~667

[5] 简清, 麦燕萍, 张成, 等.不同装置引流对颅脑手术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 2011;26 (10) :35~36

[6] 陈闽江, 柳涛, 蔡柏蔷, 等.2010年英国胸科协会胸腔疾病指南:成人胸腔感染的诊治简介[J].国际呼吸杂志, 2011;31 (12) :881~885

[7] 许瑞华, 曾翠芳, 韩蔷, 等.胆道科常见引流管引流装置更换时间的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 (2) :229~230

[8] 王晓林.改进型一次性使用引流袋的安全性及实用性研究[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1

[9] Laws D, Eviller E, Duffy J.British Thoracic Society guidelines for the insertion of a chest drain[J].Thorax, 2003;58 (suppl 2) :53~59

胸腔闭式引流管护理 第5篇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编辑:袁宝芳

一、目的:①引流胸腔内渗液、血液及气体;②重建胸膜腔内负压,维持纵隔的正常位置;③促进肺的膨出。

二、适应症:用于外伤性或自发性气胸、血胸、脓胸及心胸手术后的引流等。

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安置部位于方法: 胸膜腔闭式引流的置入位置可依据体征和胸部X线检查结果确定。积液处于低位,一般在腋中线和腋后线之间第6~8肋间插管引流;积气多向上聚集,以在前胸膜腔上部引流为宜,常选锁骨中线第2肋间;脓胸常选在脓液聚集的最低位。用于排液的胸膜腔引流管宜选用质地较硬、管径1.5~2cm的橡皮管,不易折叠堵塞而利于通畅引流;用于排气的胸膜腔引流管则选择质地较软,管径1cm的塑胶管,既能达到因溜的目的,又可减少局部刺激,减轻疼痛。

三、胸膜腔引流管的护理:

1)保持管道的密闭 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3~4cm,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2)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①引流装置应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3)保持引流管通畅 闭式引流主要靠重力引流,有效地保持引流管通畅的方法有:①病人取半坐卧位;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引流管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人作咳嗽、深呼吸运动及变换体位,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4)观察和记录 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一般情况下水柱上下波动4~6cm。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胸腔闭式引流瓶 第6篇

[关键词] 加强型气管插管;胸腔闭式引流;液气胸;并发症;材料

[中图分类号] R60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10-195-02

自发性气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结核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肝肾功能不全等疾病因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过缓均可产生胸腔积液[1],对于其治疗包括保守治疗、胸腔穿刺抽气、胸腔闭式引流术、外科手术治疗等。其中经常应用的治疗方法是胸腔闭式引流[2],在治疗液/气胸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常规的治疗方法是胸腔穿刺放液/气,需要反复多次进行,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及感染率。处理单纯性气胸的传统方法是间断穿刺排气;而对于交通性和张力性气胸则采用较粗的导管做胸壁切开闭式引流,从而使肺组织复张,达到治愈的目的。国内近年在对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管材料的改良中做了有益的尝试,如:双腔气囊导尿管、膀胱穿刺造瘘管、中心静脉导管、SIMS PORTEX引流管、输液管胸腔引流、ARROW导管。笔者所在医院常应用传统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及硅胶胃管作为引流材料。传统治疗都用较硬的胸腔导管作胸腔闭式引流材料,因管径较粗、质硬、直管不易固定,且患者不适感较明显,脱管等并发症较多,住院时间长,依从性差,常导致治疗失败。硅胶胃管不易固定。中心静脉导管创伤小,使胸壁因放置引流管所造成的痛苦刺激得以减轻,然而由于引流管径的变细导致了引流阻力的加大,是否有延迟胸膜腔病变愈合时间之嫌。

胸腔闭式引流术经常用于处理气胸、胸腔积液、外伤性血气胸等急症。然而基层单位常常是备而无用,或急需用时又来不及准备。笔者所在医院ICU采用加强型气管插管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材料,因其在ICU是属于普通必备材料,耗材费用低,随手可得,而且规格齐全: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医生根据病情可选择不同型号。例如可根据患者穿刺部位肋间隙大小选择型号;或者根据以创伤小、引流管径细、管质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减少创伤及痛苦而选择内径较小的规格;引流单纯气胸可考虑中/小管径,而引流混浊、蛋白质高的液胸、或者密切观察外伤性血气胸的量、色、性质时则可考虑中/大号规格。具体患者病情可量身就地取材,极大的提高了重症医学科抢救成功率。

本研究介绍笔者所在医院应用加强型气管插管改良胸腔闭式引流材料治疗液气胸的可行性、实用性、推广性,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6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液气胸患者60例,均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按照患者引流方式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15~80岁,平均(45.5±5.7)岁;自发性气胸14例,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液气胸6例、外伤性血气胸1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18~83岁,平均(46.7±6.1)岁,自发性气胸16例,肺结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4例、外伤性血气胸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原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入选标准

入选患者治疗前经胸部X线或CT检查确诊气胸或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肺组织压缩>30%。排除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不能耐受胸腔闭式引流者、出血性疾病者。

1.3?方法

观察组患者应用加强型气管插管,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引流管、中心静脉导管及胃管,比较两组引流成功率及并发症。两组患者均以胸片或CT结合体格检查确定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至胸膜。中心静脉导管引流:患者取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采用腋下置管,右手持Raulson注射器沿穿刺点垂直进针,阻力减轻后回抽,有气/液体进入胸膜腔,尾部进入导丝,固定导丝,推出注射器,扩皮,将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进入胸腔[3],穿刺孔固定于胸壁。传统胸腔闭式引流术:消毒洞巾,2%利多卡因浸润麻醉,腋前线4~5肋间为穿刺点,分离皮下组织、肋间组织达胸膜,穿破胸膜置入硅胶管,缝扎于胸壁上,连接水封瓶。胃管闭式引流术:常规消毒麻醉,操作同传统方法,硅胶管改为胃管。加强型气管插管:术前准备及麻醉同对照组,沿肋骨切开皮肤1~1.5 cm,止血钳沿穿刺点分离肌层扩张至闭式引流管大小,刺入胸腔,止血钳钳夹引流管入胸腔[4],加强型气管插管导入胸腔,向气囊内充气15~20 mL,释放向外牵拉至不能移动。无气泡、液体逸处或流出时,证实肺已经复张可去除引流管,去除引流管时间在5~15 d之间,剪掉固定缝线,抽出引流管,治疗后7 d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

1.4?疗效评定

显效:气体或胸腔积液完全吸收,肺复张完全;有效:气体或胸腔积液减少,肺大部分复张;无效:气体或积液无明显减少甚至增加[5]。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人数×100%。

1.5?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引流成功率高、相关并发症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引流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引流不良反应2例,占6.7%,对照组引流不良反应8例,占26.7%,对照组引流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气/液胸是呼吸系统常见疾病,对于该类疾病的治疗主张采用胸腔闭式引流术,对于引流管的选择,传统观点认为对于临床症状轻、肺压缩不明显可以考虑中心静脉导管胸腔闭式引流。中心静脉导管管腔较细[6],引流速度慢,对于液气胸、脓胸、血胸以及蛋白含量过高的胸腔积液比较容易引起管腔的堵塞致引流不畅,需要反复肝素冲管,增加外源性感染的机会。如果用于观察胸腔出血量、出血速度,则不适用本方法。对照组中1例病例系83岁男性,因COPD在ICU住院第8个月,合并肺大泡使用呼吸机过程出现交通性气胸,予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出现头面部至腹股沟大范围严重的皮下气肿,更换胃管为引流器材皮下氣肿仍无缓解,予多处皮下切开排气后缓解。由表2可知管径细,引流速度慢,肺复张慢,潮气量不足,呼酸难纠正。

交通性、张力性气胸伴呼吸循环症状、或外伤性血气胸术后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转入ICU患者,为避免引流管因阻塞、扭曲、受压、折叠、脱出等原因造成引流不畅,防止管口被血块堵塞,以保证有效引流必须使用管径较大的引流管。传统硅胶引流管或改良胃管引流存在固定不牢固的问题,ICU患者需定时翻身,翻身过程可能致引流管滑脱或固定引流管的线头松脱。

围绕胸腔闭式引流的传统治疗术式,临床上不断有新的改良及进展。应用加强型气管插管具有以下优点:(1)具有质软、易弯曲、不打折、受挤压时管径不易变形等特点,有弹性抗压能力,因其引流管入胸腔端气囊充气后有蕈状膨大,系高容低压气囊,引流管不宜脱落断裂,可增加防脱管之安全性,且不会对复张的肺脏造成压迫。(2)气囊和壁层胸膜紧密结合,压迫壁层胸膜破口,使气体不宜通过破口溢气,形成皮下气肿的机会大大减少。(3)患者端是气囊,相对于双腔气囊导尿管患者端注入水囊破裂后少量水入胸腔安全。(4)示压气阀能准确的判定充进30 cm水柱的合适气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对肺脏的损伤。(5)气管插管患者端柔软,减小对患者肺脏的损伤。(6)不锈钢弹簧支撑,加强型设计,最大限度的减少扭曲的危险。(7)气管插管有刻度,便于护理在皮肤体表观察记录刻度。(8)适用于基层医院推广。

[参考文献]

[1] 闫长青,颜新艳,张文清,等.三种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60例疗效比较[J].临床肺科杂志,2009,14(6):813-814.

[2] Henry M,Arnold T,Haey J.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spontaneous pneumothorax[J].Thorax,2003,58(Suppl 11):1139-1l52.

[3] 许文景,黄冬云,朱慕云,等.细管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气胸的临床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5):634.

[4] 王玉弟.中心静脉导管在自发性气胸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15-116.

[5] Parulekar W,Diprimio G,Matziger F,et al.Use small borerslarge bore chest tubes for treatment of malignant pleurlefu-sions[J].Respiration,2001,120(1):19-25.

[6] 王春玲,刘蛀,阎红娥.改良膀胱造瘘管在自发性气胸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7):6575-6576.

简易胸腔闭式引流100例体会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8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入组患者共100例, 男性60例, 女性40例。年龄区间为35~85岁, 平均年龄60岁, 恶性肿瘤患者80例, 结核性胸膜炎患者20例。

1.2 方法

(1) 术前彩超胸水定位, 确定穿刺部位。 (2) 消毒穿刺部位, 2%利多卡因5mL局部麻醉。 (3) 打开一次性使用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针包, 用中心静脉穿刺针沿肋骨上沿负压进针约2~4cm见胸腔积液, 提示进入胸腔穿刺成功, 从穿刺针的侧孔送入导丝, 拔出穿刺针, 顺导丝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导约10~15cm, 拔出导丝, 接引流袋, 有胸水缓慢流出, 用导管锁紧器固定中心静脉导管, 用缝皮针把导管锁紧器缝于上。 (4) 再次消毒穿制点及周围皮肤, 覆盖无菌敷贴 (透明明) 。 (5) 恶性胸腔积液者胸腔注入白细胞介素-2 200万或顺铂50mg, 每周1~2次。结核性胸腔积液者胸腔注入异烟肼0.2及地塞米松5mg, 每周1~2次。

2 结果

100例患者均穿刺成功, 无气胸、出血、局部及穿刺口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70例恶性胸水患者胸水引流干净后胸腔注入顺铂或白细胞介素-2并配合规范化疗, 胸水控制。10例恶性胸水患者拒绝化疗, 需持续胸水引流。20例结核性胸水经3~7d引流胸腔积液并配合抗结核药物应用, 胸水完全控制。5例患者出现导管引流不畅, 给予肝素盐水 (生理盐水100mL加肝素12500IU) 5mL注入导管后通畅, 2例导管自行脱出, 再次置管。

3 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最常见病因是肺癌、乳腺癌和淋巴瘤的胸膜转移, 是晚期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此种恶性胸水生长迅速且持续存在, 治疗效果较差, 预后不良, 需要包括病因治疗、胸腔穿刺抽液、胸腔局部治疗、生物治疗等综合治疗。最终目的为缓解症状, 减轻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延长生命[2]。所以, 有效地控制胸腔积液在晚期肿瘤综合治疗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肿瘤患者年龄大, 体质差, 传统的反复多次胸腔穿刺, 患者在精神上及心理上多不愿接受, 结核性胸腔积液在临床工作中也较为常见, 应用传统的胸腔穿刺抽液, 肺复张后胸穿针易损伤肺组织产生气胸、出血等并发症。传统闭式引流术, 外科皮肤切开后安置导管, 创伤大, 痛苦大, 而且易至皮下气肿, 用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有如下优点: (1) 微创、安全, 痛苦小, 患者易于接受。 (2) 一次置管, 可多次引流, 临床可操作性强。 (3) 可控制排液, 避免快速排液而引起肺水肿, , 随时可以留取标本送化验, 操作简单。简易胸腔闭式引流术引流不畅、引起堵塞。预防措施: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 (肝素钠1.25万单位加入生理盐水100mL) 取5mL封管, 防止导管堵塞, 或用导丝通管。导管脱出, 预防措施:把导管固定并缝于皮上, 嘱患者避免强力牵拉导管。

参考文献

[1]孙燕, 石元凯[M].临床肿瘤内科手册.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770.

胸腔闭式引流病人的护理体会 第8篇

胸腔闭式引流是治疗中、重度气胸及胸腔积液的有效方法[1], 与以往反复多次胸腔穿刺抽气、抽液治疗相比, 具有创伤小、风险低、恢复快等优点, 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减轻了患者的心理和经济负担, 减少了临床医疗工作量。但作为一种创伤性治疗方式, 其仍具有术后疼痛、皮下气肿、管周感染及引流不畅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为了尽量减少患者不适, 减轻患者痛苦, 2010年1月—2011年1月, 我科在积极的对因、对症治疗基础上, 对实施了胸腔闭式引流的108例患者同时给予舒适护理, 效果满意, 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本科行胸腔闭式引流的患者108例, 其中男性78例, 女性30例。所选病例均为住院患者,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体检、X线、CT和B超等检查确诊为胸腔积气、积液或积气积液同时发生。年龄21~73岁, 平均年龄53.7岁;体重45~75 kg, 平均体重62.7 kg。其中肺结核32例, 结核性胸膜炎18例,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 支气管扩张症10例, 肺脓肿8例, 脓胸2例, 肺囊肿2例, 肺大泡8例, 包裹性胸膜炎2例, 自发性气胸6例, 不明原因胸腔积液8例。单侧胸腔病变32例, 双侧胸腔病变76例。有吸烟史者81例。所有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活动后气促等表现, 查体胸廓饱满, 气管偏移, 胸廓活动度降低, 叩诊呈实音或清音, 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所有患者均采用经皮微创胸腔细管置管闭式引流术, 术前排除肺不张、肺功能不全及凝血功能异常和伴有精神功能障碍等患者。此108例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54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构成、体重、基础疾病、病情、手术时间、职业及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08例患者均给予对抗基础疾病的相应治疗, 均排除凝血功能障碍并尽量完成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出凝血时间等术前相关检查。按照胸腔闭式引流的基本操作流程[2], 胸腔积气引流管一般置于前胸壁锁骨中线第2肋间;胸腔积液引流管一般置于腋中线与腋后线第6或第7肋间;胸腔积气合并积液行双管引流。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 还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舒适护理。记录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及胸腔闭式引流情况, 并将观测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以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程度。

1.2.1 术前护理:

保持病房空气清新, 避免受凉。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和咳嗽, 以防止肺部感染, 促进肺复张。保持口腔清洁, 鼓励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的食物, 对食欲差, 食量少者行静脉营养补充。配合医生做好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胸腔B超、心电图及基本生命体征等。手术开始前做好相应器械、用品的准备:如麻醉剂、消毒液、消毒巾、消毒手套、穿刺包、引流管、负压吸引瓶和积液收集管等[3]。

1.2.2 术中护理:

根据患者病情及耐受情况选取合适体位, 暴露穿刺部位后注意保暖及患者隐私的保护。密切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并询问自觉症状, 若出现不适, 立即报告穿刺医生暂停穿刺或取消操作, 并协助医生及时处理至患者病情稳定。穿刺成功后, 针对积液患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引流量, 留取标本静置2~4小时后除去上清液, 取沉淀液送细胞学和细菌学检查;积气患者观察有无气体排出, 患者有无症状缓解[4]。保持引流装置各连接处连接牢固, 处于密闭状态, 预防医源性气胸发生。

1.2.3 术后护理:

(1) 嘱患者取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和深呼吸运动, 以利积液或积气排出, 恢复胸膜腔负压, 使被压缩的肺复张。 (2) 重视患者的主观感受及心理需求, 对于患者不同程度的疼痛, 可指导其采用放松疗法、音乐疗法和变换体位或按医嘱药物镇痛等方法减轻患者的不适。 (3) 检查引流管道的密闭性, 确保各连接管连接牢固, 避免连接管脱落;对大量胸腔积液者每次放液不得超过1 000 ml, 避免过快过多放液或放气致胸腔压力骤降而发生复张后肺水肿或纵膈摆动;注意关闭导管, 防止空气逸入胸腔, 引起气胸或气胸加重。 (4) 避免引流管各段扭曲、打折, 保证引流通畅。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或协助离床活动, 以利于胸水充分引流。因胸腔渗出液含大量纤维蛋白, 容易致引流管堵塞, 可用生理盐水10~20 ml低压冲管。 (5) 保持穿刺处敷贴清洁干燥, 引流期间禁止淋浴, 擦身时保持导管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对积液患者倾倒引流液时, 应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关闭导管, 避免负压引流器高于胸腔穿刺点致引流液倒流入胸腔引起逆行感染。 (6) 拔管时嘱患者深呼吸后屏气, 以防止拔管时管端损伤肺脏和引起疼痛。拔管后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伤口, 用胶布固定, 以免气体进入胸腔。 (7) 进一步加强营养支持, 进食高热量、高蛋白和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对经口服营养补给不足者, 应给予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白蛋白和脂肪乳等以补充营养, 增强机体抵抗力。 (8) 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 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 掌握气胸复发的诱因, 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5,6]。

1.3 效果评定标准

1.3.1 患者舒适度感受:

舒适: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满意, 手术前、中、后无特殊不适, 相关处理能满足患者的愿望和要求;基本舒适: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基本满意, 手术前后无不良反应, 手术期间未因不适反应严重被迫中止手术, 相关处理基本能满足患者愿望和要求;不舒适:患者对整个医疗过程不满意, 手术前后情绪、精神状态波动大或出现穿刺失败和手中被迫停止手术。

1.3.2 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记录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耐受、皮下气肿、管周感染以及引流不畅的发生情况。按照舒适护理模式最终目标要求设计院内医疗护理舒适度调查表, 在患者出院时填写, 并当场收回。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SP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舒适度的比较

观察组对整个医疗护理过程的舒适感明显高于对照组, 对整个医疗护理措施的满意度高, 其舒适率分别为100%和94.45%, 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见表1。

例 (%)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在引流过程中, 经舒适护理, 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多能耐受, 仅6例因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 用药后疼痛程度缓解为影响睡眠。对照组有34例出现术后疼痛不能耐受, 经镇痛药物处理后, 仍有12例述影响睡眠, 需采取被动体位;14例发生导管堵塞, 给予冲洗后引流通畅;3例置管后出现局部红肿, 拔管后红肿消退;1例术后72小时导管脱出2~3 cm, 予拔管。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见表2。

例 (%)

3 讨论

胸腔闭式引流术虽然早已应用于临床, 且已被许多患者接受, 但多数患者仍对其功用存在疑惑, 这给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表现为紧张、恐惧, 对手术治疗效果持怀疑态度等[7]。舒适护理强调心理护理贯穿整个医疗过程始终, 包括 (1) 对刚入院患者应积极采集病史, 主动与其沟通, 了解患者的个性特征及需要, 对患者基本情况做出正确的评估。 (2) 根据患者的不同需求及文化层次进行人性化健康宣教, 使其了解所患疾病的病因、病情、预后、手术的必要性、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 并以成功病例为实例, 解除患者疑虑, 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 术中陪护在患者身边, 与其交流, 分散注意力, 并嘱咐和协助患者保持适当体位, 避免剧烈咳嗽以防止穿刺针移位造成组织损伤。 (4) 术后要求家属陪护, 共同缓解患者恐惧心理, 使患者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并及时将好的消息告诉患者, 以稳定其情绪, 继续配合后期治疗和护理。

在胸腔闭式引流术中应用舒适护理, 可使患者在手术实施的过程中感到舒适, 有面对手术的勇气, 为手术的成功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 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提高了临床效果.不仅使患者满意度提高, 同时也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少珠, 江雅, 杨素莲, 等.粗、细管胸腔闭式引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J].当代护士 (学术版) , 2009, 7 (1) :79-80.

[2]叶任高, 陆再英.临床内科学[M].6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4-116.

[3]安虹, 姜兰, 魏晓桂.人文关怀的温馨护理在手术室的实施体会[J].西南军医, 2007, 9 (2) :128.

[4]张宏.舒适护理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 2001, 16 (6) :409.

[5]曾世东, 沈朝晖.舒适护理在腹部手术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 2004, 12 (5) :17-19.

[6]方茜, 许敏, 王小琴.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当代护士, 2004, 12 (4) :25-27.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的研究进展 第9篇

1引流管的选择

1.1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采用负压引流球,内置3根扁圆硅胶制作的引流管,规格2 5 cm×0.8cm,有多个侧孔,在腋中线第7、第8肋间置2根负压引流管[2]。传统的引流管管径较大、质地较硬,病人活动后易引起身体的不适。胸腔闭式负压引流管材料选取硅胶,对人体组织刺激性较小。且引流管质地较软,柔韧性较好,故与切口组织粘连的几率降低,减少切口感染机会。该装置设计简单,利于病人在床上翻动和早期的下床活动。

1.2改良中心静脉导管改良中心静脉导管相对传统切开置管引流而言,它易于操作,无瘢痕形成。导管较细,引流速度较缓,不易造成复张性肺水肿和纵膈摆动。由于导管柔韧性好,管壁有张力,故导管不易被压扁阻塞。改良中心静脉导管固定方便、创伤小,故适用于任何年龄短的病人,能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改良中心静脉导管不仅可以微创引流,也可以多次抽气,避免反复胸腔穿刺。但不足之处是由于导管管径小,不适用于胸膜裂口大、有大量气体排出和张力性气胸病人[3,4,5]。

1.3一次性胃管传统胸腔闭式引流创伤大、愈合时间长、不易固定,病人所受痛苦多。一次性胃管柔韧性好、管径细、侧孔多,减轻了胸膜不适反应和拔管后的疼痛,且引流通畅,缩短了切口愈合时间。一次性胃管取材简单、价格适宜,故可以在临床上易推广[6,7]。

1.4双腔气囊导尿管双腔气囊导尿管一腔是气囊, 一腔是管腔。气囊中加入生理盐水后不仅使固定更牢固,且增强了导管创口的密闭性。尿管一端是盲端,且有多个侧孔,肺复张时不易阻塞。当更换引流瓶时直接用导尿管卡阀卡住尿管,避免气体进入胸腔[8]。双腔导尿管取材简易、价格便宜,比传统闭式引流设计简单、操作安全方便;导管质地软,对人体组织刺激性小; 皮肤创口小,皮下气肿发生率降低,不易与组织发生粘粘,并发症减少,缩短病人住院时间[9,10,11]。

2引流管固定方法

2.1橡皮条搭扣固定法橡皮条搭扣固定法通过橡皮条包绕套管后,一端穿过开口,然后用纱布固定皮条两端。与传统缝合方法相比,减少了缝合线与胸壁的牵拉,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橡皮条相对缝线更牢固,不易造成引流管滑脱及移位。 有利于呼吸功能的恢复[12]。

2.2自封闭防拔脱式引流固定装置自封闭防拔脱式引流固定装置结构包含盒状圆柱体、固定扣卡、布带。该装置利用固定带双重固定于胸壁,不仅牢固,而且避免了牵拉造成的疼痛。即使外力拔脱后阀门可自行封闭,避免了气体进入胸腔,防止气胸的发生。当需要拔除引流管时无需再缝合创口。该装置在临床上具有实用价值,可以推广[13]。

3护理

3.1心理护理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讲解胸腔闭式引流的原理、重要性和安全性,增强病患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14]。置管后护士应主动关心病人,关注病人的不适主诉,鼓励病人勇敢面对疾病,配合治疗,早日康复[15,16]。

3.2引流管的护理

3.2.1保持管道的密闭及无菌常规检查引流管壁和切口有无漏气,如有漏气,立即更换引流管和纱布填塞切口[17]。更换引流瓶或搬动病人时应双向夹住引流管,防止空气进入胸腔,保持管道的密闭环境。进行任何操作过程中始终应坚持无菌原则,防止造成胸腔感染[18]。

3.2.2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引流管有无扭曲、受压、脱出等造成引流不畅情况,术后应多次反复挤捏引流管,防止血块堵塞管道[19]。鼓励病人咳咳及深呼吸,使胸膜腔内气体或液体及早排出,促进肺复张[20]。

3.2.3观察记录观察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及排出量,可以判断引流液是血性还是炎性或乳糜液[21]。术后24h总引流量一般不超过300mL~500mL。一次引流600 mL~800 mL后应夹管[22]。每小时出血量>100mL应注意病人有无休克症状并及时报告临床医生[23]。

3.2.4拔管血胸、脓胸病人在胸腔出血停止、脓腔容量小于10 mL后拔管。胸部术后病人在引流量明细减少,玻璃管末端数天无气泡排出,X线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现象,夹管24h无特殊不适后可拔管[24]。 拔管时嘱病人深吸一口气后屏气,立即拔管并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密封创口[25]。拔管后嘱病人取健侧卧位,并注意观察创口有无渗血、漏气及皮下气肿等。 拔管后24h内应密切关注病人的呼吸情况[26]。如有异常应立即通知医生。

4展望

40例胸腔闭式引流患者的护理体会 第10篇

1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6年1月-2007年12月, 收治胸外科患者40例, 其中气胸18例, 胸腔积液、积血、积脓14例, 开胸手术8例, 年龄18~75岁, 其中男性33例, 女性7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1) 介绍术前准备的内容及必要性, 包括普鲁卡因皮试, 术前排便, 准备氧气及急救药物等。

(2) 介绍手术方法, 手术环境, 手术操作者, 置管部位, 术中、术后可能经历的感受, 手术大概经历的时间。

(3) 心理护理。向患者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回答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 消除其紧张、焦虑情绪。针对不同心态的患者做好健康教育, 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

(4) 呼吸功能的锻炼。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功能锻炼是预防肺部感染, 促进肺复张的重要措施之一。方法如下:指导患者进行缓慢吸气直到扩张, 然后缓慢呼气, 重复, 10次/min左右, 3~5次/d, 每次以患者能耐受为宜。

2.2术后护理

(1) 引流术后, 如患者血压平稳, 应将患者置半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 鼓励并协助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及呼吸运动, 排除积液, 恢复胸膜腔负压, 使肺扩张。

(2) 每日更换引流瓶1~2次 (根据引流液情况而定) , 并观察负压的大小和水柱是否波动, 了解肺膨胀的情况。为保持引流管通畅。保持密闭和无菌, 使用前应检查管道装置的密闭性, 胸壁伤口处用油纱布包盖严密, 更换引流瓶时必须先夹闭引流管, 以防空气进入胸膜腔, 如引流瓶内有大量泡沫存在影响气体的引流时, 可在引流瓶内加入数滴95%的酒精, 以降低泡沫的表面张力, 消除泡沫, 保证引流通畅。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防止感染[2]。

(3) 维持引流通畅, 手术后要经常挤压排液管, 删除括号内文字 (一般情况下, 每30min挤压1次, ) 以免管口被血凝块堵塞。水封瓶液面应低于引流管胸腔出口平面60cm, 任何情况下引流瓶不应高于患者胸腔, 以免引流液倒流入胸腔造成感染, 定时挤压引流管, 每30~60min1次, 并观察水柱是否有波动, 必要时请患者深呼吸或咳嗽观察[3]。

挤压方法:①护士站在患者术侧, 双手握住排液管距插管处10~15cm, 太近易使引流管牵拉引起疼痛, 太长则影响挤压效果。挤压时两手前后相接, 后面的手用力捏住引流管, 使引流管闭塞, 用前面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指腹用力、快速挤压引流管, 使挤压力与手掌的反作用力恰好与引流管的直径重叠, 频率要快, 这样可使气流反复冲击引流管口, 防止血凝块形成而堵塞管口, 然后两只手松开, 由于重力作用胸腔内积液可自引流管中排出, 反复操作;②用止血钳夹住排液管下端, 两手同时挤压引流管然后打开止血钳, 使引流液流出。遇到特殊情况时, 如患者发生活动性内出血, 应不停的挤压引流管[4]。

(4) 妥善固定, 下床活动时引流瓶位置低于膝关节, 保持密封。

(5) 克服疼痛进行有效咳嗽排痰, 讲解有效咳嗽排痰的重要性, 咳嗽时轻提引流管, 防止摆动, 必要时用镇痛药作雾化吸入, 以利排痰。对无力咳嗽的患者, 护士一手按压切口, 另一手的中指按压胸骨上窝处, 刺激总气管, 以引起咳嗽反射有利咳痰。

(6) 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水柱波动范围。

(7) 加强基础护理, 如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压疮护理, 防止护理并发症。

(8) 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立即用手捏闭伤口皮肤, 消毒后用凡世林纱布封闭伤口, 协助医生作进一部处理, 如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 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导管, 按无菌操作更换整个装置。

(9) 心理护理。要态度和蔼, 语言亲切, 使患者从紧张状态中安静下来, 以利于恢复健康。

(10) 疼痛的护理:①尊重并接受患者对疼痛的反应,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不能以自己的体验来评判患者的感受;②解释疼痛的原因、机理, 介绍减轻疼痛的措施, 有助于减轻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 从而缓解疼痛压力。③分散患者对疼痛的注意力, 以减轻疼痛;④尽可能地满足患者对舒适的需要, 如帮助变换体位, 减少压迫, 做好各项清洁卫生护理, 保持室内环境舒适等。⑤做好家属的工作, 争取家属的支持和配合。

(11) 拔管指针:在48~72h后, 引流量明显减少且引流液颜色变淡, 24h引流液小于10mL, 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 无漏气, 患者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方法是嘱患者先深吸一口气后屏气即可拔管, 迅速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宽胶布密封, 胸带包扎1天。

(12) 拔管后护理内容:观察患者有无胸憋, 呼吸困难, 切口有无漏气, 渗液, 出血, 皮下气肿等症状。

3体会

通过对置胸腔闭式引流患者术前、术后、拔管后的护理, 患者及家属均能很好的配合, 无一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达到治疗和护理的目的, 患者问卷调查满意率达99%以上。只要我们对患者进行科学性, 实用性, 针对性, 系统化标准化整体护理, 就能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摘要:通过对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患者实施系统化标准化整体护理, 使患者对安置胸腔闭式引流瓶的作用、方法、注意事项、护理方法有所了解, 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及紧张情绪, 使其更好地配合医务人员工作, 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 促使早日康复。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整体护理,并发症

参考文献

[1]陆以佳.外科护理学[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9.

[2]吴钟琪.医学临床“三基”训练[M].二版.湖南: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

[3]陈永生.临床医疗护理常规[M].第一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2.

胸腔闭式引流瓶 第11篇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微创置管引流;胸腔闭式引流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选择90例自发性氣胸均分两组,微创置管组45例,男39例,女6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平均年龄52.8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胸腔闭式引流组45例,男43例,女2例,年龄在25-79岁之间,平均年龄57.9岁。其中COPD并发气胸30例,哮喘并发气胸6例,尘肺并发气胸9例。

1.2临床症状与体征: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胸痛、气促症状,活动后症状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频率加快,胸部叩诊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或减弱的体征,胸部X线或CT可见不同程度的肺野压缩,少数有胸腔积液表现。

1.3材料准备:微创置管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一次性抽液包1个(由沈阳汇德医疗器械公司生产,内含规格14G导管1根),简易水封瓶1个。

胸腔闭式引流组:2%利多卡因5ml.,抢救药物及用品,切开缝合包1个,胸腔闭式引流瓶1个。

1.4手术方法:微创置管引流组:患者取平卧位或仰卧位,以锁骨中线外侧第二肋间或腋前线第4~5肋间为穿刺点,局限性气胸患者需根据X线选择穿刺点 [1]。打开一次性抽液包,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自皮肤到胸膜腔逐层浸润麻醉,回抽可见气泡。术者右手持穿刺针经麻醉路径缓慢刺入胸膜腔,沿穿刺针置入引流导管至胸膜腔,通常引流导管置入胸膜腔深度约3-5cm,退出穿刺针,连接导管与简易水封瓶,见水泡逸出即穿刺成功。用贴膜固定引流导管于胸壁,手术时间约5分钟。

胸腔闭式引流组:手术切口位置选择同上,常规皮肤消毒后铺无菌巾,以2%利多卡因在局部胸壁全层作局部浸润麻醉,切开皮肤,钝性分离肌层,经肋骨上缘置入带侧孔的胸腔硅胶引流管。引流管的侧孔应深入胸腔内2~3cm[2]。连接导管与水封瓶,见水泡从水封瓶逸出即穿刺成功。硅胶管置入胸膜腔长度约3-6cm,缝合切口,用缝线固定硅胶管于胸壁皮肤上,手术时间约30分钟。

2结果

微创置管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3]20例,好转9例,1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3-15天,平均5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5例,好转1例,治疗时间1-5天,平均3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2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8天。总有效率93.3 %。

胸腔闭式引流组:COPD并发气胸组30例治愈18例,好转10例,2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7天。哮喘并发气胸组6例治愈6例,治疗时间2-5天,平均4天。尘肺并发气胸组9例治愈5例,好转1例,3例持续引流15天无效转胸外科治疗。治疗时间5-15天,平均治疗时间10天。总有效率90%。

3讨论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如果气胸量小于20%,而且为闭合性,症状较轻,PaO2>70mmHg时,经保守治疗多可治愈,气体7-10天内吸收[1]。如果气胸量大于20%,或虽然气胸量不到20%但患者症状明显,或经休息和观察气胸延迟吸收,均应予以胸腔穿刺抽气。胸腔插管闭式引流为治疗气胸最常见、最有效的方法。传统的橡胶管及T管引流均系大导管引流,其优点为引流排气效果好,但其操作复杂,对组织创伤大,患者痛苦大,术后患者常强迫半坐体位、活动受限明显,且胸腔感染机会多,易造成皮下气肿,患者多有恐惧心理,特别是老年体弱者难以耐受。采用微创置管引流不仅克服以上缺点,而且有以下优点:①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尤其适用于紧急情况下,能迅速缓解患者症状;②损伤小,痛苦轻,适用于各种年龄,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的老人;③恢复快,无切口,通常穿刺点拔管后1天即可恢复;④节约费用,减少住院天数;⑤携带方便,可以变换体位,便于下床活动,不影响生活休息,患者易于接受。但对于有尘肺患者因其肺功能下降,胸膜腔分泌物增多,易导致引流不畅,可用0.9%生理盐水冲洗导管或给予负压吸引,如仍无效应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排气。

总之,微创置管引流治疗气胸具有简单、安全、方便、有效的特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 陆再英 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5版2000:142-148

[2]吴在德 吴肇汉 郑树等 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第6版2003:337.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及健康教育 第12篇

1 临床资料

男性164例, 年龄为18~70岁;女性15例, 年龄为22~65岁, 均为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住院患者。

2 护理要点

2.1 心理护理

向患者详细讲解有关闭式引流的知识, 使之了解此治疗方式的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及危险性, 使之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消除其恐惧心理, 使患者对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较积极地接受。对焦虑过度的患者予适当的镇静剂, 亦是心理调治和胸腔闭式引流术前的一个重要部分。全面了解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况, 询问疾病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所致的不适, 同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态, 给予相应的心理护理, 热情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疾病问题。介绍同种疾病康复者与患者直接交谈, 讲解戒烟、咳嗽、预防肺部感染的重要性, 以取得患者的主动合作。

2.2 常规护理

(1) 应固定好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之间的引流系统应完全封闭, 以免影响胸腔内压力调解, 密切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如神志、血压、呼吸、脉搏、缺氧程度及皮下气肿等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以便妥善处理。 (2) 患者完全清醒、血压、脉搏、呼吸稳定后, 应注意在维持半卧位的原则下, 床头抬高的角度不要求一成不变, 可在30~45°间不定时变换, 以缓解长时间体位固定带来的疲劳。 (3) 定期鼓励患者深呼吸及有效咳嗽、咳痰, 对担心引流管滑脱而怕翻身的患者, 应鼓励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1]。同时, 对有背、臀部等身体受压部位间断给予皮肤按摩, 以防褥疮发生。 (4) 水封瓶压力管中液体波动表示胸腔内压力高低, 范围为3~10cm。并指示引流是否通畅, 应经常注意观察。当出现液平面停止不动或波动范围<3cm时, 多半原因就是引流不畅。如血块堵塞、胸膜粘连堵塞、膨胀的肺脏及升高的膈肌堵塞, 引流管过软, 被肋间肌夹压闭塞致流通不畅;引流管滑脱, 使引流管内口滑入胸壁组织内堵塞;胸腔内段的引流管过长, 以至打折扭曲等等。一般可通过挤压引流管或用无菌盐水冲管而得到解决。否则应及时报告医师, 以明确原因, 随时调节引流管插入水面的深度, 不可过深以免影响气体排出。 (5) 防止逆行感染:严禁引流液逆流胸腔。保持胸部与引流瓶水面的距离相对垂直勿将瓶抬高超过胸腔, 禁止从引流管向胸腔内注入药液。保持引流装置无菌, 同时更换无菌引流水封瓶。 (6) 避免气体进入胸腔, 妥善固定胸腔闭式引流管, 将留有足够长度的引流管固定在床缘上, 以免因翻身、摆动、牵拉等引起疼痛或引流管脱出。搬动患者时, 须将引流管钳闭, 以防导管脱落、漏气或液体逆流。更换瓶内液体或移动患者离床时, 用两把止血钳将管夹住, 严防钳子脱落。更换水封瓶后, 必须将引流管末端的玻璃管插入液面下, 再盖好瓶盖, 方可打开止血钳。防止胶管与玻璃管脱开, 嘱患者不可自行开瓶倒液。 (7) 观察手术部位, 观察伤口敷料是否清洁

四川省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 (644000) 干燥, 有无渗血、渗液等。如出现红、肿、热、痛, 体温升高, 应及时通知医师。准确记录24h引流量及颜色、性质, 正常手术当天的引流量应在500m L以下, 正常为鲜红色血性液体但以后的引流液颜色逐渐变淡红色, 量明显减少。如引流不见减少、血色较浓、每小时超过200m L, 持续4h不减, 并伴有血压下降、脉快、休克等表现, 除密切观察病情外, 应立即通知医师, 作好输血或再次手术的准备。 (8) 拔管后护理。拔管后要观察患者的呼吸变化、呼吸音、气管是否居中、有无皮下气肿等,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必要时复查胸片。拔管后, 患者取健侧卧位, 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漏气、皮下气肿等。如有异常, 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3 健康宣教

向患者说明置管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使其了解置管的重要性, 并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 以便很好地配合医护人员;置管后主动做好患者的生活护理, 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以积极配合治疗。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活动或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引流管。勿脱出、打折。患者下床活动时, 引流瓶应低于胸部水平。避免引流瓶过高, 瓶内引流液倒流引起逆行感染。总之, 胸腔闭式引流较易出现问题, 必须注意观察, 早期发现, 明确原因。及时处理。

关键词:胸腔闭式引流,护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上一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测定下一篇:Excel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