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香片》范文

2024-07-12

《茉莉香片》范文(精选3篇)

《茉莉香片》 第1篇

关键词:张爱玲,《茉莉香片》,自恋,心狱

《茉莉香片》在1943年7月刊登于《杂志》第11卷第4期, 是张爱玲发表的第三篇小说,张爱玲笔下的一种另类男性角色,就是这部作品中的主人公——聂传庆。故事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少年寻找自己“真正的父亲”的故事。小说中的聂传庆给人一种敏感,脆弱,病态的感觉,张爱玲以自己的弟弟张子静为原型,加上意识流、扭曲变态心理等现代派创作手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精神畸形男孩的悲剧命运。造成聂传庆精神残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外在原因:第一,病态的家庭环境。聂家——从表面文字描述上来看,是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而作者想要表现的是一个病态的围城。文本为我们呈现的环境是一种荒凉,破败的感觉,甚至带有一些死亡的空洞。在这个围城式的地狱中,充满着沉默、暗哑、颓废的气息,故事中的“子”被圈进在其中而丧失了使其能够独立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他的父亲聂介臣,每天邋遢的躺在卧榻上和自己的太太抽大烟, 甚至荒唐到了让自己的儿子为他烧烟泡儿的地步。他对聂传庆的态度也是不理不睬,动辄出手就打,甚至打聋了他的一只耳朵。从表面上来看,聂介臣尽到了抚养儿子的义务:为他出钱读大学,定期还要例行公事的查问他的功课。但这种行为,实质上是一种宗法阴影下的恐惧意识与自我担忧: 聂介臣害怕担上“养不教,父之过”的罪名,被亲戚朋友指责自己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但更让他担忧的,是晚年没有人赡养,在孤独中死去的那种恐惧。无子,意味着男权文化统治体系的崩溃。在他的身上集中了父权文化的阴暗面,格外突出了传统父权社会荒唐和淫靡的本质。 这种父权制,将作为“子”一代的聂传庆无情的阉割,权力化为一把阉割之韧,将本应该在青春期有健康成长环境的聂传庆不断地逼向变态、扭曲的绝境。所以在文本的细节处,不难找出聂传庆形象身上的阴性、女性化色彩,被父亲权力之刃所阉割的儿子无法在正常的环境下培育出其子作为人格主体应该具有的阳刚气质,故而才会表现出一种自恋乃至自伤的“情结”。

第二,“寻父”过程中受挫。在这样的亲生父亲面前, 聂传庆无法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偶然一次机会,他得知了言子夜和冯碧落的那段感情,但这段爱情最终因为门第观念而夭折。于是,聂传庆开始幻想言子夜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聂传庆”本来应该是“言传庆”。抱着这种扭曲病态的心理, 他开始了“寻父之旅”。相对于生父聂介臣的猥琐无能和昏庸荒唐,言子夜显得正面而高大,在“生父”与“假父”的对比中,他开始寻找自己心中真正的父亲。在这次真幻交织的寻父之旅中,聂传庆开始不断突围。实际上,作为寻父者的聂传庆,一直以来只是想寻找一个有关父亲的符码,而与此同时,在寻找的过程中却遭到了被追寻对象言子夜的漠视态度,并深刻的否定了他的这种行为。从本质上看,这是一种目的的错位。在言子夜的心中,聂传庆只是一个普通的学生,他们根本就是不同的两类人。聂传庆受挫的实质是“企求父爱的救赎不能缺失血缘的因素,而执着于从本源上就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本身就是一场悲剧。”[1]生父无能,是一个藏在酒精中的“孩尸”。这是一种创伤幻想式的心理补偿, 但真像绝不可能等同于幻想,所以传庆的寻父之旅注定是无果的。

导致聂传庆精神残疾的内在原因,是他内心人格的扭曲和精神的变态,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本体与母体的 “合二为一”。虽然聂传庆的生母冯碧落在小说中从未正面出场,但她一直以一个隐形人物的身份对聂传庆变态心理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字面意义上看,“冯碧落”这个名字源于白居易的《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她的出场,就奠定了一种悲剧和无奈的基调。当聂传庆得知母亲与言子夜的旧事后,他开始幻想自己变成了母亲,代替她去和言子夜“私奔”。然而,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母亲已经不在了,这仅仅是一种想象上的占有。当从想象回归到现实的时候,聂传庆的梦注定要被无情的击碎, 他变成了一只屏风上的鸟。

茉莉香片读后感 第2篇

就如文章开篇所说一样:我给您沏的这一壶茉莉香片,也许是太苦了一点,我将要说给您听的一段香港传奇,恐怕也是一样的苦。没错,聂传庆与言丹朱的故事就像一壶茉莉香片,在荡漾着华美的茶色和氤氲着华美的茶香的梦幻里,你以为你将要享受一份华美的甘醇,然而当你抿一口,其中的苦味却渗透着太多太多的悲哀。

聂传庆是苦的,他生在聂家,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爱的滋养,因生父把对他生母的憎恨迁怒于他,他跟着父亲过了忧郁磨人的生活,变成了如今精神残废的聂传庆,这种父母间的憎恨转移到了聂传庆,他憎恨母亲,当初没有狠下心来选择言子夜,他憎恨言子夜没有坚持对母亲的爱,甚至憎恨言丹朱,憎恨她拥有本属于他的一切……他始终相信,如果自己是碧落和言子夜的孩子,他一定生活得比现在要好。可是命运弄人,母亲所爱之人成了他人之夫、他人之父。聂传庆的苦不只来自他对别人的憎恨,还来源于他的矛盾,他在憎恨言子夜的同时,却又渴望得到言子夜般的父爱,填补内心深处对父亲的那份空虚;聂传庆同样憎恨言丹朱,只因为丹朱是言子夜的孩子,变态地认为是丹朱抢走了他的一切,抢走了她的幸福,但另一方面,他又知道丹朱是个好女人,自己不得不被她吸引。这种矛盾让早已精神残废的他,在心理上更加扭曲。

古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倘若他的身边多一个积极向上乐于进取的长辈或朋友关爱他,提醒他,他是否会以另一种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倘若他可以从缺少爱的环境中去赋予他的爱,让别人感受他带给的温暖,他也可以从中感受人生的价值。有句话说得好“你可以尽一切努力去帮助别人,但不要渴望别人同样对待你”,在人们面前处处碰壁的他倘若能感悟到自己不是爱的拥有者,但自己可以是爱的赋予者,他可以把带给别人爱作为人生的目标,让自己去温暖别人,当别人麻木不仁的心豁然开朗时,他会感受那一份甜蜜涌上心头,他也不致于沦落到郁郁寡欢而对人生一筹英展的地步了。

言丹朱是苦的,她是好女孩,一心想要帮助聂传庆,关心聂传庆,可聂传庆根本不领她的情,聂传庆视她为夺走一切的仇视对象,将那不满的情绪宣泄到言丹朱身上,他将她往死里打,一脚接一脚狠狠的踢在她身上,她只是聂传庆眼中本本不该存在这个世界上的人,只是聂传庆不满情绪的宣泄物,报复的对象。

除此之外,故事中并未细细写到的聂传庆的母亲碧落也是苦的,她的苦是因为在传统的时代,作为一个女子,并不敢主动争取与言子夜相守相爱的机会,最后离自己一生最敬仰的男人越走越远。

《茉莉香片》中的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苦,就如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苦一样,只是有多少之分,这些苦是生活中太多不公不好的因素积淀下来的味道,于这种味道中人们品出了生活得那份厚重、甘醇,那份无可奈何。在读完《茉莉香片》后,有人认为聂传庆这样一个病态男子让人厌恶,厌恶他的懦弱,厌恶他将本不该由丹朱承担的情感转移至丹朱身上,并折磨她;但也有人为他心痛,我也是有这样的感受,他是可怜的,承受了本不该他承受的恩怨与情绪,父亲与后母的冷漠让他没有拥有快乐的童年,压抑的生活环境养成了他懦弱的性格,沉淀了他心中的不满进而让他扭曲、变态,视丹朱的帮助为一种嘲讽与炫耀。我有时在想,如果他没有承受这些,拥有良好的成长环境,他是否也会死幸福的。他是无奈的,他无力反抗,只能用自己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绪,而丹朱不幸的成为了他的宣泄工具。

《茉莉香片》 第3篇

良乡中学程萌有人说:“只有张爱珍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有人说:“她要的就是没有一朵花,没有一瓣眼泪送她退场,一个世纪的喧嚣华丽风流云散的寓言”。张爱玲出身贵族,才华非凡,性情怪僻,两次成功的出走,两次无论如何都算不得成功的婚姻,一个传奇的女人,无数的人甚至说不清是为她的文字所折服,还是为她的传奇所吸引。我想正是因为她这一生的苍凉传奇,才写出了如此苦的《茉莉香片》,正如一壶茉莉香片,太苦了。这个故事是发生在香港——一个华美的但是悲哀的城。主人公聂传庆的出生和张爱玲差不多,他的家令他厌恶,父亲的蔑视,继母的讥刺,都令他抬不起头,再加上言丹朱的身世,他觉得自己是这世界上最倒霉的一个人。他幻想着自己如果是言子夜的儿子,那他现在的生活一定很幸福,所以他恨言丹朱,认为有了她才没有自己。以至到最后传庆有了要丹朱死的念头。当我读到“他用一只手臂紧扶住她的双肩,另一只手工劳动和就将她的头拼命地向地按,似乎要她的头缩回到腔子里去”。我感受到当时传庆多年的怨恨发了。身世的卑微,命运的坎坷,生活的不如。一下子全涌出了这个未曾了解世事的少年的心,他内心的恶恨终于在这一时刻彻底释放。他忽视了那夜满天眨眼的星星,看不到他眼前那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心中浓烈的怨气让他透不过气,忽视了一切只知道报仇。他把怨气全部出在了言丹朱身上,言丹朱成为这一切悲剧的替罪羔羊,悲哀!尘世有多么繁华热闹,张爱玲随手轻轻一揭,却让我们看见繁华似锦的幕布后哀凉的人生荒漠,在一般的感觉里,苍凉就应该是灰蒙蒙的那种,有些恍惚;有些谜离;而她的苍凉偏不如此,五光十色的,温暖的,舒适的,但后来总归让你沉下去,沉下去,成了朵云轩信笺上的一滴泪珠。成了朵云轩笺轩上的一滴泪球也不要紧,好歹仍是一个红黄的湿晕。张爱玲笔下的苍凉总是湿润的,才分外的动人。

上一篇:路桥桩基施工下一篇:现场直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