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培养范文

2024-08-02

用户培养范文(精选12篇)

用户培养 第1篇

一、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必要性

数字档案馆是建立在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全面综合应用基础上, 完全区别于传统档案馆的新型档案馆管理理念和模式。这种数字化的资源组织方式、虚拟化的利用对象和网络化的利用方式以及跨时空、跨地域利用的特点, 必然要求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具备一定的利用能力、技术水平。作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数字档案馆应重视用户群体的构建与培养工作。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就是让用户理解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与利用的价值, 掌握获得所需档案信息的方法。数字档案馆应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与培训, 优化数字档案馆服务职能与用户需求的关系, 建立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拓展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以提高数字档案馆用户的素质和利用能力, 培养和造就数字档案馆的用户群体, 建立用户与数字档案馆之间的和谐关系。

二、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基本内容

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总体目标在于通过对用户有针对性的教育, 促进用户熟悉数字档案馆的档案资源, 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信息需求, 掌握获取数字档案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从而快速、高效地利用数字档案资源, 形成档案馆的用户群体。

1. 数字档案馆宣传。

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广泛而复杂的, 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 从实际工作到休闲娱乐, 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 数字档案馆要面向社会大力宣传档案的作用, 列举数字档案利用实例, 使用户切实感受到数字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激发其利用数字档案资源的兴趣。

2. 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介绍。

目前, 多数用户对数字档案信息资源的种类、内容、价值及分布状况并不十分了解, 因此, 介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重要内容。这不仅可以使用户了解和掌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种类、特点、获取方法以及特色资源等馆藏情况, 还为用户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查找线索, 使其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 采取不同的检索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数字档案馆用户利用技能的培养。

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档案馆发展模式, 其信息资源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档案信息检索的复杂化, 要求用户具备更高的信息表达和获取能力。因此, 对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资源的技能培养和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 也理应成为用户培养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数据检索的基本方法、检索语言、检索技巧等。

4. 数字档案馆法规、政策的引导和培训。

由于我国档案馆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导致许多用户不了解档案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甚至不知道自己拥有的档案利用权利。因此, 实现用户方便、高效地利用数字档案馆的资源, 必须对用户开展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制度和政策的教育, 使其利用活动依法、有序开展。

三、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主要措施

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是开发数字档案馆用户资源、拓展数字档案馆用户群体、有效发挥数字档案资源作用、搞好数字档案馆利用工作的基础。应采用普及数字档案馆相关知识与提高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资源的技能相结合的方法做好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培养工作。

1. 普及数字档案馆相关知识。

重点是让用户对数字档案馆产生感性认识, 了解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常识, 所采取的方法也多以参观、展览为主, 以适当的科教片为辅。通过这样的教育形式, 加深用户对数字档案馆的印象, 使其理解和支持数字档案馆的工作。

2. 提升数字档案馆形象。

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培养在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用户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社会用户的数字档案意识。数字档案馆可以借助各种媒介力量来广泛宣传:第一, 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档案馆门户网站以及档案馆的博客, 进行数字档案馆的宣传、介绍;第二, 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通过印刷出版实用书册、报刊、杂志, 进行用户观念、认识的更新和引导;第三, 通过举行参观、展览活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 举办特殊纪念日的展览、特定主题的参观活动, 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吸引用户, 扩大数字档案馆的影响。

3. 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

通过建立用户利用的信息反馈机制, 分析用户利用需求的趋势和热点, 加强相关资源的开发建设力度, 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利用需求;建立服务工作问责制, 保证用户利用需求和反馈信息得到及时、有效的响应和处理;建立数字档案馆与用户之间的定期联系机制, 密切联系用户。

参考文献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人大出版社, 1999

[2].王宇晖.试论档案用户教育的基本模式[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5.21

用户培养 第2篇

在编写产品营销文案的过程中很容易得意忘形。你非常的激动,所以很难不去使用诸如“突破性”、“革命性”以及“超凡享受”等形容词。

但是要谨防落入这个陷阱,因为那些在注册阶段没能体验到他们所期望价值的用户不会停留太长的时间。该如何解决呢?找一位未在你公司持有任何股份的熟 人来阅读你的文案,然后向你描述他所认为自己将会享受到的福利。如果他的描述与你的文案不相匹配的话,那么就有一个营销脱节的问题需要你来解决。

2、忽略缓慢的加载时间

据瑞德威尔的案例研究结果显示,哪怕只是一两秒钟的加载时间延迟都会导致页面的放弃率高达87%。从本质上讲,如果你的产品页面加载缓慢,那么用户就会因此而变得沮丧。失望的用户不利于你的业务增长,所以需要进行必要的资源投入以便能够使产品的表现达到一个可接受的水平。

3、作出假设。

不要将你对产品的热情与对客户实际需求的理解混为一谈。甚至那些做了大量买家研究和分析的公司都会犯同样的错误:自己对新产品某一功能感到无比兴奋,而忘记询问客户是否也需要这些功能。

这种错误的唯一解决方案就是经常与你的客户进行互动。通过电子邮件和电话与他们取得联系,或者通过社交媒体征求他们的意见。然后,把他们的意见以及你的个人见解纳入你对产品进行改造的考量中去。

4、对产品放任自流

在新用户培养的过程中,每一步都应该深思熟虑,而并非仅仅是因为你认为应该怎样(或者更糟糕的是因为你的竞争对手这样做了)。比如说,如果你不是百分之百确定注册表单上的电话号码对你的转化率有所帮助的话,那么就删掉它(或者,更好的做法是,对它进行测试)。

虽然说在用户注册体验上,越简单越好,但是不要以为“流畅体验”在每一种情况下都是最理想的。以大脑训练应用Lumosity为例。通过在注册过程中添加调查,该公司的付费用户增长了10%。

5、训练用户自己去发掘产品的特性。

不幸的是,用户的注意力并不是无限的。因此,一旦用户注册了你的产品,你就应该尽快让他们体验到产品的好处。新用户培养并不是让你训练用户对界面的每个特性进行了解。而是让你以最快的速度向他们展示你产品的价值。

6、在随访上失败。

与客户进行沟通至关重要。如果你所做的仅仅是几周后发送订阅确认邮件和“试用很快到期”消息的话,那么你就错过了一些重要的机会。

所以你应该在什么时候发出额外消息?创建自动消息回复,帮助客户实现这些操作,然后,如果可能的话,向他们发送相关的邮件祝贺他们所取得的小成就。

7、应对客户评论不及时。

The Social Habit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那些使用社交媒体反映问题或者进行投诉的用户希望在60分钟内得到答复。此外,67%的被调查者表示希望是在同一天内得到答复。

如果你错过了这些与客户进行联系的机会的话,那么你在新用户培训过程中就存在损害品牌信誉以及失去潜在客户的风险。不要只是说你通过电子邮件、聊天、电话或者是社交媒体提供了支持,实际上你需要做的是通过在一小时内进行回应来实现你的承诺。

【拓展阅读】

想成为顶尖的行销高手吗?如果你很认真地想达到行销成功的目标,这儿有40个常见于成功行销人员身上的个性与特征,看看有多少个适用于你?有多少个准则你能忠实遵循?我建议你把这张清单贴在一个你可以天天看得到的地方。每天读一遍这些原则,并付诸实行,直到它们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

一、永远保持积极的态度;

这是行销的第一条规则,积极的态度会让你走向成功之路且持久永恒。如果心存疑 惑,你就没有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态度不只是思想过程,更是持续不间断的实践。

二、自信;

如果你连自己都不相信是否能够做得到,谁会相信你呢?你掌握的行销最重要的工 具,就是你的自信度。

三、设定目标并完成;

确定并完成特定长期(你想要些什么)以及短期(如何取得你想要的)目标。目标 就是成功的地图,它将引导你走向成功。

四、学习行销学;

持续不断地学习如何行销,不论是阅读、听录音带、参加研讨会。

五、了解并满足客户需求;

倾听客户所说的话,并提出引导性问题,发掘他们真正的需要。对客户要一视同仁 ,友好对待。

六、抱着乐在帮助的心态;

不要太不知足,那会写在你脸上,为帮助客户而销售,不要为了佣金而销售。

七、保留顾客;

要真诚,你想别人怎么待你,便怎么待人。如果你真有机会能了解一名客户,把精力放在他最关切的事项上,你所获得的将远远超过佣金所能给你的。

八、相信你的公司与产品;

用户培养 第3篇

关键词 用户需求 用户培养 激励机制 用户行为 需求培养

分类号 G252.0

Thinking about Library User’s Needs Training:Based on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Incentive Mechanism

Lu Silin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focuses on the training of library users' demand. By re-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user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and on the location, and based on the analyzing of the variability and dominance of user’s information needs,it expounds that incentive mechanism can promo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ibrary and users.

Keywords User’s demand. User’s training. Incentive mechanism. User behavior. Demand cultivating.

0 引言

图书馆用户需求问题一直是图书馆界学者们重点研究的内容,从本质上来看,图书馆为用户提供的信息服务都是基于用户需求开展起来的,但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环境的颠覆性改变使图书馆用户的信息需求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OCLC的一项调查数据表明,要搜索信息,84%的用户是从搜索引擎开始的,只有1%的用户是选择从图书馆开始。图书馆已经不是用户用来查找信息的首选,只有在网络上查不到资料时才会想起图书馆[1]。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网络环境的日益成熟使图书馆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开始出现边缘化趋势[2],大量用户从图书馆中流失[3],图书馆服务出现空壳化[4]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业界学者的高度关注,新形势下,关于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研究又掀起一番热潮。

目前我国关于图书馆用户需求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图书馆用户需求相关理论研究、用户需求基础研究、用户需求实现研究、用户及行为研究等方面[5]7-8,其研究成果不少,一定程度上对转变图书馆服务模式,提升图书馆服务品质,改变图书馆馆员服务理念,提高用户满意度等方面都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但多数研究成果还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其实务研究相对比较缺乏。

在具体研究内容中,有学者总结称,学术界对用户需求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用户需求与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相应地,用户需求影响因素、用户需求机制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也比较匮乏。用户需求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是人类利用图书馆产生信息活动时所表现出的最基本、最常见、最普遍的一种关系,因此,关注用户需求,针对用户需求展开的研究,是揭示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活动的规律,探求问题本质及根源的逻辑起点[5]11-12。

本文从用户需求这个逻辑起点出发,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对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关系及定位问题。在此基础上,引入激励机制原理与设计,将关注点放在鲜有研究成果的用户需求培养问题上,以此能使图书馆试图通过激励机制的作用,主动挖掘图书馆用户需求,进而培养用户潜在需求,使图书馆用户有原动力保持与图书馆的紧密联系,从而达到让图书馆稳定原有用户,同时吸引更多潜在用户走进图书馆。

1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与用户关系的重新审视

作为人类知识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图书馆以提供信息服务满足用户需求为最终目的,从而体现其社会价值。用户是图书馆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前提条件,在互联网的深远影响下,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正处于急剧变革的时期,不管是作为一种服务还是物理场所,图书馆都需要重新定义自己的相关性[6]。

1.1 时代发展中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变化

在信息资源主要以印刷型文献为主要传播载体的时期,图书馆的工作重心并未放在用户服务上,而是注重对文献资源的加工整理和组织管理。在工作实践中常会出现管理“重藏轻用”,服务“重物轻人”,发展 “重技术轻人文”等现象,学术界也产生了大量“目中无人”的图书馆学理论[7]。此外,由于这个时期用户获取文献资源的获取途径有限,主要以收藏大量印刷型文献资源的图书馆为主,用户在图书馆资源开发利用活动中并没有更多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余地,在获取文献资源上只能被动接受服务,因此用户与图书馆之间的关系呈现的是直线型和单向性的关系。

随着网络环境的逐渐成熟,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悄然发生了改变。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用户获取信息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用户拥有更多选择资源的途径。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它不仅为用户提供了信息交流的平台,用户本身也可以成为信息制造者和信息传播者,过去用户仅仅是图书馆的服务对象,而今用户则可能成为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组织者,因此用户与图书馆之间也由过去的直线型和单向性转变为如今的网络型和交互性的关系。

但是,与此同时,正是由于互联网时代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和种类繁多,用户通过网络可以十分便捷地获取信息资源,图书馆反而因此在无形中流失大量用户,用户与图书馆的关系越来越疏远,这是社会发展与技术进步带给图书馆的巨变之一。当跨入新的历史时期,图书馆在艰难的发展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用户的重要性,用户始终是图书馆开展各项服务的中心,图书馆的发展与用户需求密切相关,用户需求的变化推动着图书馆不断自我调整和进步[8]。在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需要按照新思路和新模式重新定位。

nlc202309042154

1.2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定位

随着数字资源成为信息传播、交流的主流形态,网络成为用户利用信息的主要环境,图书馆在资源建设、服务功能、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资源结构上看,图书馆发展到20世纪末期,资源建设的重心开始由纸本文献向电子资源转移,大量电子化信息、数字化文献、网络信息等已成为现代图书馆十分重要的馆藏资源。现代图书馆在发展中开始出现了数字图书馆和复合图书馆两种形态[9],“e-first”(以采购电子资源为先)、“e-only”(仅电子资源馆藏)等这样的词语在学术界也随之盛行[10]。

当图书馆的资源结构发生变化,图书馆的服务功能也从基于文献资源的功能集合向基于信息应用和知识管理的功能转变[11],并将图书馆的核心能力定位在知识服务上,以信息知识的搜集、组织、整合为基础,根据用户的问题和环境,为用户解决问题提供有效支持知识应用和知识创新的服务[12]。

在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管理理念和服务意识的转变为图书馆员这一角色赋予了新的内涵。胡晓佳认为现代图书馆员是通过协助、协同、协调等方式满足各类信息需要的文献资源协作型人才[13]。王槐深认为图书馆员不仅要为用户传播、管理信息,还是信息资源的教育者与导航者,信息技术专家等[14]。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从过去单一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面对互联网的巨大冲击,图书馆该何以应对呢?许多学者开始探索现代图书馆的定位问题。乔冬敏等学者认为,在信息过量的互联网时代,图书馆应该成为“信息传播的调控者”,帮助用户在海量信息中筛选过滤、组织管理用户需要的那一部分资源[15]。蔡屏提出了图书馆应成为现代社会的“信息策展人”,即图书馆要创造更大的智力资本,能为用户提供具有附加值的信息服务[16]。秦殿启则站在未来的立场上设想,当图书馆进入泛在信息社会时,图书馆可运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管理设备等IT技术和智能感知技术,为用户提供知识服务和智慧服务,那就是“智慧图书馆”的模式定位[17]。

时代的变迁引发图书馆颠覆性的变革,但图书馆不能离开用户妄谈改变,伴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用户,他们将有自己喜欢和坚持的信息空间和信息利用方式,图书馆将如何融入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国际图联主席Ingrid Parent说:“用户是我们存在的理由。”图书馆应主动将用户体验置于首位,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发展和完善服务[18]。在互联网时代,图书馆要更加重视用户需求,以用户为中心,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研究用户心理,知晓用户需求,以主动的姿态为用户提供各种信息服务,以改善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渐行渐远的关系。

2 用户信息需求的可变性及主导性

用户信息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体现之一,了解用户各种信息需求及变化规律有利于图书馆创造性地为用户开展各项信息服务工作。

影响用户信息需求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从用户的角度分析,用户的文化素质、认知能力、当下的心理状态等属于主观因素,用户的文化素质、学历、认知能力等因素决定了用户信息需求的层次和水平;心理状态等因素则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缓急程度、难易等问题。客观因素主要指当下的社会大环境、历史背景、经济、科技,以及用户的职业和地位、用户的各种社会关系、用户获取信息的技术手段、方式等等。职业和地位等因素决定了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获取信息方式及手段等条件的难易程度也会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意愿。另一方面,从图书馆角度分析,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因素主要是指图书馆的信息资源的质量好坏、图书馆硬件设施是否完善、用户终端机和系统的维护是否及时、信息检索工具是否便利等等,信息资源的质量因素决定了用户信息需求是否得以满足。图书馆硬件设施方面的因素则影响用户获取信息的便利程度。同时,图书馆管理者的办馆理念与图书馆员的服务质量也是影响用户信息需求的重要因素。图书馆管理者是图书馆工作重心的确立者,管理者观念上对用户的重视程度,将决定图书馆工作在用户服务方面的实施力度和效果。而图书馆员的责任心与服务态度等因素则直接影响用户的信息需求。随着信息环境的日益成熟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用户信息需求的内容在不断翻新,专业化程度在不断增加,信息需求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用户信息需求呈现出多元化、知识化、精细化、实用化、个性化等变化趋势[19]。由于需求具有可变性,因此在用户信息需求的培养问题上,图书馆还有很多工作值得研究。

用户信息需求不仅有可变性,同时还具有主导性。经济学领域有一种理论叫做需求决定论。这种理论简单来说,就是商家通过市场调查,追踪了解顾客需求,并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生产出相应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可见,需求本身是具有主导性作用和决定性作用的。正是因为需求具有如此重要性和决定性地位,人们就想对获取到的需求进行加工处理,并最终贯彻到一系列实际项目中,在各类信息机构及行业中,用户的信息需求分析和研究已经成为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在图书馆的服务领域里,用户信息需求的主导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用户信息需求的类型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内容和种类;用户信息需求的特点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特性;用户信息需求的影响因素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周到、细致程度;用户信息需求的变化决定了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未来发展趋势等等。现代图书馆中,“用户至上”“以人为本”等办馆理念已经渐渐深入人心,这正是体现了图书馆越来越重视用户的信息需求,遵循以用户为中心开展工作的服务宗旨,由此可见,用户的信息需求对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具有主导性作用。

3 激励机制下图书馆用户需求的培养

3.1 图书馆对激励机制的引入

图书馆如何有效利用用户信息需求的可变性和主导性,从而探索未来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呢?笔者认为,图书馆可在用户管理中引入激励机制理论,通过构建合理的用户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用户积极性,激发潜在用户,使潜在用户在激励机制作用下有机会转化成实际用户,从而壮大用户人群,吸引更多新用户走进图书馆。同时,图书馆作为组织机构,也将借助激励机制的作用,与用户建立良好关系,通过有效沟通进行用户管理。在充分了解用户的基础上,图书馆有的放矢地改善和提升功能服务,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组织目标。

nlc202309042154

管理学理论中,激励主要是指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或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反复过程。激励作为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上的。激励机制就是建立在满足个人某种需求期望的基础上,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运用多种激励手段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20]。激励机制一旦形成,它就会作用于组织系统本身,使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和网络信息环境大背景下,图书馆为寻求长远发展,除了在服务中处处替用户考虑,将服务做到实处,提升服务品质外,用户队伍的建设是图书馆必须重视的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图书馆可通过激励机制创设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各种条件,激发用户的内在动力,使用户能够积极主动地利用图书馆,并接受图书馆各种功能服务。用户在获得信息满足的同时,激励机制也促使图书馆服务在资源整合、服务模式、信息反馈等环节进一步提升和完善。

图书馆对激励机制的引入,其出发点是满足用户信息需求,只有用户存在某些需求,才能激发相应的动机,才能产生为满足需求而努力的行为,最后才能实现图书馆作为组织的目标和用户自身的目标的统一。

3.2 激励机制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培养与成长

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图书馆服务开展的动力,激励机制下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否可以得到培养和成长呢?激励的对象始终是人,因此,管理者在研究激励人的工作之前,必须先对人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人的认识主要是对人性的认识,包括人的需求等等;还有对人所处的环境特性的认识,即对客观存在的周围环境的认识。关于人的认识有两个前提应该要意识到,第一,人的需求是复杂的。每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所受的教育背景、所从事的职业等都不相同,人的需求都会受到这些因素的影响,故人的需求是多样而复杂的。第二,人的需求是变化的。人的需求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的,是处在变化中的,这就使得在激励过程中对人的需求的引导和改变成为可能。因此,笔者认为,在合理、恰当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成长的。图书馆对用户设立激励机制,其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激励方式和手段,去引导或强化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达到促进用户利用图书馆资源、积极参与图书馆活动的目的。

在信息服务过程中,图书馆与用户之间存在这样的需求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图书馆与用户的需求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在图书馆与用户之间,需求的变化关系是这样的:

(1)图书馆发现需求与用户需求的确立。用户到图书馆寻求服务之前已明确存在需求;而图书馆需要采取各种方式来探寻用户的信息需求。

(2)图书馆回应需求与用户需求的满足。图书馆根据本馆资源特性,针对用户已明确的需求予以回应,并在回应之后继续调查用户被满足的程度;用户可将服务结果及需求满足情况反馈给图书馆。

(3)图书馆培养需求与用户需求的成长。笔者认为,在合理恰当的激励机制作用下,用户的信息需求是可以得到培养和成长的。图书馆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培养用户需求;而用户在激励机制作用下,发掘自身需求,促使需求的成长。

(4)图书馆刺激需求与用户需求的产生。在激励机制作用下,图书馆在培养用户需求的基础上继续刺激用户需求;用户由需求的成长最终达到需求的产生。

激励机制的引入可以促使图书馆与用户之间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体系,如图2所示:

图2 激励机制下图书馆与用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

在这个图书馆与用户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中,维护双方业务关系长青不衰的关键就是激励机制的建立。先从用户的角度来看,激励机制是用户需求培养和成长的助长剂,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用户能够自我激励,在发展和成长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信息需求,向图书馆寻求信息服务,从而渐渐养成这样的行为习惯:有问题先从图书馆寻求解决方案。当用户习惯于带着问题走进图书馆,并且能够在与图书馆充分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在图书馆提供的各种功能服务中获得一定程度上的信息需求的满足,用户就会更加信赖图书馆,更加愿意走进图书馆。而且,用户在问题咨询、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获得一定技能的增长,自我的不断完善。

从图书馆角度而言,激励机制是图书馆对用户所期望的行为方式和应遵循的价值观的一种规定。图书馆希望通过激励机制,能够对用户培养新的信息需求、刺激信息需求的产生,在信息服务相对完善的前提下,使用户有源源不断走进图书馆的理由。图书馆的服务始终围绕用户需求展开,图书馆通过资源收集、资源整合、知识创新等方式为用户提供各种功能服务,但图书馆应找准用户的真正需求,并将满足用户需要的措施与图书馆目标的实现有效结合起来,这样图书馆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体现价值所在,同时不断成长和壮大,获得长足发展的空间。有效发挥激励机制的助长作用,将帮助图书馆和用户双方在这个良性循环发展体系中最终达到一种“互助互惠”的双赢局面。

参考文献:

[ 1 ] 陈传夫,吴钢.图书馆业态的变化与发展趋势[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3):5-13.

[ 2 ] 刘葵波.网络时代图书馆的边缘化走势及其应对[J].图书馆建设,2007(1):28-29.

[ 3 ] 董坚峰.经济不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用户稳定机制研究[J].现代情报,2012(5):25-29.

[ 4 ] 贺广华,王伟.图书馆何以成“空壳”[N].人民日报,2006-06-07(11)[2014-07-28].http://culture.people.com.cn/GB/22219/4443061.html.

[ 5 ] 李贺,毛刚,李琳.我国图书馆用户需求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13(10):7-12.

[ 6 ] 初景利.图书馆发展趋势调研报告(三):资源建设与用户服务[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0(3):3-9.

[ 7 ] 王文.要“以人为本”须先开展读者研究[J].图书馆论坛,2007(6):19-21.

[ 8 ] 刘秋让,燕辉.论阅读社会构建中的图书馆价值定位[J].图书与情报,2011(3):37-40.

[ 9 ] 黄宗忠.论图书馆的新模式:复合图书馆[J].图书情报知识,2002(3):10-15.

[10] 杨美珍.网络环境下e-first、e-only模式的思考与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0,54(9):64-67.

[11] 张晓林.重新定位研究图书馆的形态、功能和职责:访问美国研究图书馆纪行[J].图书情报工作,2006,50(12):7-8.

[12] 张晓林.走向知识服务:寻找新世纪图书情报工作的增长点[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5):32-37.

[13] 胡晓佳.协作型:人才学视野中的图书馆员及其角色定位[J].图书馆,2007(1):119-121.

[14] 王槐深.21世纪图书馆员的角色定位与培训[J].图书馆论坛,2001(6):21-23.

[15] 乔冬敏,牛勇.知识传播、社会发展与图书馆功能定位[J].图书与情报,2011(6):117-120.

[16] 蔡屏.网络环境下未来图书馆的服务定位:信息策

展人[J].情报资料工作,2011(5):61-63.

[17] 秦殿启.泛在信息社会图书馆功能定位及建构策略[J].

图书馆学研究,2013(15):2-6.

[18] 宋菲,李麟,李力.2012年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与发展特点[J].图书情报工作,2013,57(13)29-33.

[19] 高屹.用户需求研究与深化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的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5):169-171.

[20] 程国平.经营者激励:理论、方案与机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45-49.

浅谈数字档案馆用户的培养 第4篇

一、数字档案馆开展用户培养工作的必要性

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就是引导用户明白获得档案信息的方法, 使用户理解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存在的实质与利用的价值, 进而运用相应的技能获得所需信息资源。开展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教育与培训, 优化数字档案馆服务职能与用户需求的关系, 建立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科学化管理机制, 拓展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深度与广度, 培养和造就数字档案馆的用户群体, 提高数字档案馆用户的素质和利用的能力, 建立用户与数字档案馆之间的和谐关系, 无论对数字化档案工作本身, 还是对数字档案用户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 有利于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人们对于档案及档案工作的认识还流于表面或一知半解, 对于档案的重要性也缺乏客观、正确的理解, 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档案事业发展进程的缓慢并长期滞后于其他文化事业, 同时也严重制约和影响了数字档案馆各项工作的开展。因此, 不提高社会档案意识, 数字档案馆建设就失去了发展的前提和意义。

2. 数字档案资源虚拟性利用的需要。

传统档案馆在资源组织、提供利用方式上具有实体化特性, 用户需要亲自去档案馆, 通过档案馆工作人员提供的现场指导服务, 以档案实体的复制、摘抄、查阅等方式来实现。数字档案馆则建立在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全面综合应用基础上, 是完全区别于传统档案馆的新型档案馆管理理念和模式。这种数字化的资源组织方式、虚拟化的利用对象和网络化的利用方式以及跨时空、跨地域利用特点, 完全区别于传统档案馆的利用模式和用户的利用习惯, 必然要求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具备一定的利用能力。

3. 数字档案馆用户开发的现实需要。

档案信息用户是数字档案馆服务的主体, 是数字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 也是数字档案馆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作为提供公共信息服务的机构, 数字档案馆理应拥有大量的用户, 并构建自己的用户群体。相反, 如果用户只能被动地接受档案馆的信息服务或选择放弃, 没有表达自己权利的机制和途径, 档案馆信息利用服务的循环系统被人为割裂, 那么, 档案资源的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 最终导致档案工作发展的长期滞后。

二、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基本内容

1. 数字档案馆宣传。

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是广泛而复杂的, 从政治、经济到科学、文化, 从实际工作到休闲娱乐, 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因此, 首先要向社会大力宣传数字档案馆, 尤其是数字档案利用实例, 使用户切实感受到数字档案在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以帮助用户理解数字档案馆的概念, 拉近与用户之间的距离, 使之从认知角度建立起对数字档案馆的亲近感、认同感, 激发其利用数字档案资源的兴趣。

2. 数字档案资源的介绍。

目前, 多数用户对数字档案资源的理解大多局限于传统载体形式的档案, 对数字档案馆的信息资源缺乏了解。因此, 介绍数字档案信息资源是进行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数字档案资源的介绍, 不仅可以使用户了解和掌握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的种类、特点与获取方法以及特色资源等馆藏的整体情况, 还为用户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查找线索, 使其可以随时根据自己的需要, 采取不同的检索途径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数字档案馆使用技能的培养。

数字档案馆是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的档案馆发展模式, 也是数字档案馆信息资源表现形式多样性和档案信息检索复杂化的原因, 这就对用户的信息表达和获取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对用户利用数字档案馆资源的技能培养、提高就显得十分必要, 也理应成为对用户进行培养的主要内容, 具体包括数据检索的基本方法、检索语言、检索技巧等。

4. 数字档案馆法规、政策的引导和培训。

由于我国档案馆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 导致许多用户不了解档案利用方面的政策、法规, 甚至不知自己拥有的档案利用权利。因此, 实现用户方便、高效地利用数字档案馆的资源, 必须对用户开展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制度和政策的教育, 使其利用活动依法、有序地开展。

三、加强数字档案馆用户培养的措施

1. 普及数字档案馆相关知识。

普及数字档案馆知识的重点是让用户对数字档案馆有一个感性认识, 了解数字档案馆的基础常识, 所采取的方法也多以参观和展览为主、以适当的科教片为辅, 以加深用户对数字档案馆的印象, 理解和支持数字档案馆的工作。

2. 开展用户技能培训。

针对数字档案馆的固定用户和即时用户, 重点介绍各类档案信息资源、档案检索工具和参考资料的使用方法、档案利用方式等, 在其掌握数字档案馆相关知识、数字档案馆资源利用基本技术的基础上, 兼顾对其进行使用技能的辅助引导和动态演示, 以引导用户更多、更好地利用档案。

3. 塑造数字档案馆的良好形象。

数字档案馆的用户培养在本质上就是通过对用户的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用户的数字档案意识。数字档案馆可以综合运用各种媒介力量来宣传和报道:一是通过网络媒体进行宣传。充分利用政府网站、档案馆门户网站以及档案馆的博客进行数字档案馆的宣传、介绍。二是通过报刊、杂志进行宣传。发挥传统媒体的资源和渠道优势, 通过印刷出版实用书册、报刊、杂志进行用户观念、认识的更新和引导。三是通过举行参观、展览活动进行宣传。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 举办特殊纪念日的展览、特定主题的参观活动, 充分利用馆藏特色资源吸引用户, 扩大数字档案馆的影响。

4. 建立用户信息反馈机制, 密切联系用户。

自言自语:听用户的还是了解用户 第5篇

。所以上帝永远是对的,所以为上帝服务的人们需要虔诚地聆听上帝的教诲。今天不从服务意识上来讨论这两条法则的对错,或许在缺少服务意识的时代(如果服务没有问题,就不用编出两句法则来约束自己)这句话可以打100分。

这两条法则在约束我们来提高服务意识的同时,也在误导着我们。做个产品,刚出来的时候先搞个试用,看看上帝怎么说。上帝发话以后我们又开始诚惶诚恐改造自己的产品。似乎上帝一直不满足,他一直发表者自己的意见,似乎产品一直未有完工之时。当然你会说这就是web2.0的beta的含义所在,但是beta是一个可控的产品自我完善的过程,而围绕着上帝两条法则来设计产品似乎有被上帝牵了牛鼻子之嫌,

了解用户的需求是产品自我完善的重要一环,但是需求不是用户说的而是我们用脑子来理解的。脑白金的广告:今年过节不受理啊,收礼只收脑白金,似乎听得我们已经耳朵起茧,似乎已经恶俗得可以申请吉尼斯世界记录,但是脑白金却让史玉柱东山再起。这其中的奥妙却来自于史玉柱对于用户的了解,史玉柱在公园里跟老年人下象棋发现老年人还是比较喜欢吃保健品,相信保健品的疗效,但是一般舍不得自己买,所以就有了后来的脑白金的广告词的创意。如果拿着脑白金让用户去喝,只能得到有效或者无效的答复,或许按照这个思路来投放广告,脑白金已经跟其他保健品一样已经销声匿迹。此后征途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史玉柱是个疯狂的游戏玩家,所以他比陈天桥更懂得游戏玩家所想。

用户培养 第6篇

聚美优品高级副总裁和聚美优品品牌管理有限公司总裁

艺名河马哥,职业经理人,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曾就职于中华英才网、世纪佳缘交友网,任世纪佳缘交友网期间曾创造过销售奇迹。就职于聚美优品之后,见证了聚美优品三年销售额60个亿的奇迹。

在电商推广费用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创业者变为明星代言人的做法,为聚美优品节省了很大一笔广告费。而出色的娱乐营销,使聚美优品每次都获得超高的人气。2013年年初“陈欧体”的爆红,让陈欧的百度指数一度直达一线明星,聚美优品的流量也直接翻了几倍,创下了近年电商店庆营销的好成绩。继“陈欧体”之后,聚美优品又推出了微电影《女人公敌》、广告《光辉岁月——我为自己代言》,带动了电商娱乐营销的新思维。

2013年聚美优品的另一创新举动是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指导下,2013年联合国内外多家化妆品品牌,共同发起成立国内首个中国化妆品真品联盟,并为每一款产品贴上防伪码,以此打击假冒化妆品,保障消费者权益。目前贴有防伪码的产品占到聚美优品销售总额的70%。

在推进真品联盟的过程中,聚美优品遇到了很多困难。化妆品电商虽然开创了化妆品售卖的新形式,但销售额还不到整个化妆品市场的25%。如果以销售额将聚美优品与整个化妆品行业来做对比,聚美优品的力量还不足以推动真品联盟改变整个化妆品行业的发展态势。因此,真品联盟在最初推进的过程中,不被化妆品同行理解,受到很多质疑甚至嘲讽,认为聚美只是在做噱头。而如何争取世界五百强的化妆品企业加入到真品联盟也是极大的挑战。聚美优品成立了5000万打假基金,以支持防伪码真品联盟打假。目前,已争取到欧莱雅集团、上海家化等超过一百家企业加入真品联盟。

另一方面,由于越来越多的用户趋向于联合购买,买化妆品的同时也想买鞋、箱包等商品。2013年聚美优品在专注于化妆品业务的基础上,在女装、女鞋、男装、服饰、箱包等第三品类方面发力,力图打造成为女性的最大购物平台。

案例工具书

三星是全球市场营销花费最多且最成功的公司。三星最成功之处在于通过营销创造潮流,它颠覆手机越做越小的趋势,引领了大屏手机新潮流。传统企业往往认为用户是因需购买,而三星却在创造“需求”,并通过整合营销将自己的想法卖给全世界。给聚美最大的启示意义在于如何创造需求。

技术指南

2013年聚美优品通过微电影、网络剧等方式,做品牌推广及自有品牌的打造。2014年聚美优品会在新媒体平台做更多的尝试,同时也在考虑拍一部与聚美品牌成长相关的电影或电视剧。聚美优品的市场营销一直由本公司自己操作,每年的营销预算及营销渠道都会根据市场的变化做调整,往往不按常理出牌。

2014工作挑战

虽然电商如火如荼,但实际上电商只在一线城市完成了1/4的“线下到线上的用户迁移”,还没有广泛深入到二三线城市。2-5年之内,电商的用户迁徙将呈稳步增长的态势。聚美未来的挑战在于,不能只靠低价抢购别人的用户,而是要真正地发展忠诚度高的用户,即如何变“抢购用户”为“发展用户”。

用户培养 第7篇

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是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二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在该门课程前衔接了一年级的基础课程群,包括平面造型、立体造型,以及根据所学专业涉及到的专业理论课程与专业软件操作课程;课后则衔接了三年级的主题项目设计及毕业设计,由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制只有三年,由此课程安排体系可见二年级的专业课程学习对于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尤为重要。

高职类院校的特点不同于普通高等院校,所培养的人才更侧重于尽可能适应行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开设行业需求缺口较大的专业课程,培养具备行业素质的人才,这是目前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在教学上的主要差别。但是,这并不代表高职类院校学生毕业后只是熟练的技术操作工,不断变化发展着的新兴专业同样需要学生具备趋向于普通高等院校学生一样的综合素养,这其中包括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通过这种自发自主的思维能力转变,使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不再只承担流水生产线上的某一具体工种,而是可以更全面的审视项目,更多的投入到前期设计想法中,并付诸实践。

2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跨入专业知识领域的重要时期,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引路人,教学任务不止是把有关的现成知识教给学生,而应当是,甚至可以说是更重要的是在传授现成知识的同时,注意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能力,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有新内容、新标准的跨学科领域不断涌现,各学科知识的积累越来越多,越来越快。设计领域的用户界面设计就是在计算机科技的发展中随着用户需求提升而逐步诞生的,通过逻辑设计、美化界面,通过软件达到人机交互的目的。好的用户界面设计不仅让软件变得有个性有品位,更让软件的操作变得舒适、简单、自由,充分体现出软件的定位和特点。

用户界面设计课程作为涉及领域较广泛的学科,是一个复杂的有不同学科参与的体系,涉及心理学、工业设计学、艺术学、语言学等多方面知识,更要求设计师有诸如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处理数据等综合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艺术类高职院校用户界面设计课程的教学,期望达到的目标也许操作起来相对困难,在短短的数周课程中是无法把全部知识灌输给学生的,更需要的是学生在长期的设计思考训练培养中逐步形成。

从另一方面来说,不论哪个学科,了解行业发展动态都很有必要,对于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来说,市场中硬件软件的更新都异常迅速,因此课程中知识的更新也十分必要。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课程衔接与课程量的安排,实际情况是教学知识点的更新会滞后于行业发展,即使把已知的现成知识都教给学生,事实上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在课堂中,教师只能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为进一步学习深入的或者更新的内容打下基础。而要更好的掌握新知识、新方法,并应用它们,那就要靠学生自己以后的努力了。但是,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只局限于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不注意学生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的培养,学生只懂得死记硬背,依样画葫芦,不善于思考与分析,必然很难适应该门学科迅速发展的形式,在吸收现成知识时困难重重,更不要说设计发展或创新了。这就说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长远的、重要的意义,可能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3 思维能力的培养应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既十分重要,却又不是一蹴而就,对于学生来说,不论是在校学习期间,还是毕业工作中,都应当注意培养锻炼。而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来说,则应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中。

3.1 授课

在讲授用户界面设计课程时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设计方法与流程;二是软件操作实现环节。教师在授课环节受课时的限制,最多只能提出几个典型主题案例,而学生在今后工作中将面临各类不同的项目课题,这就需要培养学生面对问题,理想分析并解决的思维能力。

对于从事用户体验、界面设计的学生来说,设计思考部分显得更为重要,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在事先建立一个良好的流程的前提下去梳理用户需求,确定好设计方法与流程,进而通过多个阶段的过滤,才能逐渐形成完善的设计想法。在这样的训练中,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其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尽量开阔思路,扩大视野,而不是“止于此”;能够引起相关联想,懂得由此及彼,而不是局限于“此”。

例如教师课题要求设计一款应用界面,学生面对这样的课题是无从下手的,因为问题不够明确,学生自然无从思考。当把课题缩小范围变成“设计一款手机游戏应用界面”,就相对明确了,因此问题的提出要明确,并引起学生的兴趣与注意,调动其主动性,使其愿意思考。此时,再引导学生考虑“最终的产品使用者是谁?”,从而抛出“用户想从你的应用里得到什么,期望什么,需要什么”,“从准确理解用户如何使用,为何使用开始”,“做无微不至的用户体验”,“做功能强大且易用的用户界面”等相关概念与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引导出问题,既表示出设计方法理论本身的逐层深入,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也就比较愿意开动脑筋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

当然,提出问题后要留出间歇时间,让学生思考,不然赶进度的压缩知识点,直接给出答案,要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不可能的,也是达不到目的的。

3.2 课堂讨论

通过给学生布置问题在课堂外思考,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的方法,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好机会,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因为,教师授课时,尽管采用了各种启发引导的方法,对多数学生可以收到不同程度的效果,但也有学生长期习惯于被动接受,不肯动脑筋,但到了课堂讨论时却是每个人不得不进行头脑风暴。通过与同学交流对问题思考方法,会发现对问题思考角度的差异性,这样相互补充学习,很好的训练了学生的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把上文提出的问题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外思考,在课堂讨论时,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的了解用户,了解他们是谁,做什么,做过什么”,指出“你对目标用户了解的越多,能得出正确想法所花费的时间就越少”。鼓励学生在相互讨论中融入使用情境,“考虑自己、家人、朋友作为目标产品使用者”,分析并研究用户的生活习惯和生活经历。这些类似与角色扮演性质的分析研究,都将激发出学生强烈的思考意识,通过这样不停的探索和反复过滤,直到最终想法形成。

3.3 作业

与其他学科不同,艺术的性质决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准则与评判标准,作业本身并无对错之分,只有是否恰当。针对用户界面设计这门课,如果设计思想与流程发生偏差,就算视觉实现制作精美,也是不恰当的,在作业过程中,教师应当指出问题在哪里,应当怎样考虑,其余仍应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完成。这样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重软件操作轻设计创意的错误概念,而且可以使其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4 结束语

始于用户需求终于用户满意 第8篇

一个政策契机下步入包装机械行业

20世纪80年代初,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政策契机下, 百冠进入了食品包装机械行业。1982年, 百冠为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 引进了德国含气饮料灌装设备, 充分了解和学习德国机械制造技术, 不仅使自身在技术方面有所提高, 而且产品被原机械工业部定为替代进口产品。80年代后期, 公司组建了饮料设备服务集团, 较好地弥补了配套设备不足的问题, 解决了当时客户的技术难题, 产品也曾畅销国内30多个省市自治区。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 随着消费市场的日渐成熟, 饮料品种开始从单一的碳酸饮料向瓶装水、茶饮料、果汁饮料等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包装形式也有了从玻璃瓶到PET瓶、易拉罐、利乐包等的变化。为适应市场变化, 百冠在适应不同灌装方式和包装形式需要的基础上, 开发了不同类型的不含气饮料灌装生产线、高温灌装生产线。为了研制开发20000B/H以上的PET生产线, 百冠曾与韩国、法国进行技术、生产合作, 最终取得了产品研发的成功, 该类机型也成为了大型用户主要关注的产品之一。

进入21世纪后, 品种的多样化和包装形式的差异化成为饮料行业发展的新趋势, 这给饮料灌装设备的生产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 百冠派出了一批调研人员深入用户, 实地了解饮料生产企业的需求, 分析市场走向, 在此基础上开发了许多具有针对性的新设备, 如PET瓶20000B/H以上含气饮料生产线、30000B/H以上果汁饮料生产线、36000B/H以上水线、800罐/分易拉罐生产线等相继问世, 特别是回转式电子称重无菌灌装机组和五位一体无菌灌装机组, 不但提高了无菌灌装的安全程度, 而且还缩短了与欧美设备的技术差距。

对客户需求的了解成为制胜关键

百冠产品有丰富化和专业化特点。

丰富多样的产品, 不仅能满足不同饮料生产企业差异化的生产、营销需求, 同时也是百冠核心竞争优势的彰显。以瓶装水为例, 百冠5000—36000BPH的各种矿泉水灌装生产线为饮料企业提供了广泛的选择。

专业化是产品多样化的前提。以热灌装生产线为例, 百冠的产品线不仅可以适应各种灌装方式和包装形式的要求, 在技术方面也取得了诸多突破。无菌灌装PET瓶消毒设备是采用可靠性较高的喷淋预消毒加消毒液灌注方式, 设备无级调速可保持充分的杀菌时间, 对瓶盖进行50℃无菌水喷淋。灌装方式采用电子称重专有技术控制, 灌装时阀与瓶口不接触, 灌装时无料液回流, 无菌灌装阀设计简便易清洗, 减少二次污染机会, 灌装后迅速进入封盖机封盖。

专业化需要建立在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百冠为客户提供的并非是简单的系统安装工程或灌装设备本身而已。百冠每年都会派出技术人员对用户做巡回服务, 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后的情况和评价, 重点收集用户在使用设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或用户对设备提出的改进建议等信息, 之后公司会针对这些内容进行讨论和分析, 然后开展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开发和研制工作。这样不仅能为客户提供更为实用的新产品, 而且也维护了企业的良好声誉, 并且有利于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医疗器械的用户定义和用户需求确定 第9篇

1 为什么要定义医疗器械的用户和确定用户的需求

为了设计用户使用的产品,我们首先要知道谁是目标用户和产品如何能够帮助用户。用户的需要构成了产品基本需求,支持着随后的设计和开发。确定用户需求,建立设计任务是以用户为中心的最基本的设计活动,在产品设计和交互设计中尤其重要。

设计的目的是为了优化医疗器械和用户之间的交互,这要求设计师能够提升医疗器械的性能,满足用户的需求。确定用户的需求,建立任务要求对产品设计来说是最基本的。但前提是我们能够知道谁是用户和用户的目标需求,医疗器械设计初始步骤就是确定用户的需求。

在医疗器械产品的设计开发中确定并满足用户的需求可以提高病人的安全系数,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减少产品的返修率,从而确保成功的医疗器械产品走入市场。

虽然病人的安全和使用错误的减少对医疗器械的设计来说极其重要,但满足用户的需求还应该考虑诸如舒适,有效,容易学习和使用,易培训,能达到医疗卫生要求,易维护,易收藏等可用性因素。医疗器械特别是病人用来自我监护的器械的舒适,美学和轻便这些因素能够影响病人是否愿意接受治疗计划。

在用户研究方面的投入对医疗器械开发者,用户和医疗监管部门都是有益的。好的设计和病人的安全性,通用效率和满意度之间的联系越来越被医疗器械购买者和规范制定者所重视。因此可用性和对用户需求的研究也是医疗器械生产公司吸引外部风险投资的重要因素。

总之,在医疗器械设计中纳入用户需求研究有如下的益处:

·提高医疗器械的安全性

·提高医疗器械的可用性

·减少医疗器械的召回率

·减少医疗器械的设计修改

·提高用户的效率

·帮助获得医疗器械的设计开发许可

病人,医生和购买决策者的需求驱动的开发就应该要求用户的需求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都被体现。但现实是,用户常常不被纳入到部分企业的产品开发阶段,而是直到设计小结中才会提到。这是因为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常常是由技术驱动的,所以才有小结中拼凑用户需求的情况发生。这种情况发生也有客观的原因:用户需求研究的有些方法是很好被建立了,但研究进一步的实际应用却没有了;有些科学理论的方法很少被用于实践;现在医疗器械行业内的开发过程基本上都是商业机密。如果要改进现在的实际情况,联系产业的实际应用研究很重要。

2 医疗器械的用户定义

确定用户的需求看似是个非常直接的问题,但事实上对“用户”的理解是多种的。最常见的定义就是指那些直接使用产品来完成一个目标的人。大多数人都会同意这种定义的。但其实还有其他人是可以被归为用户的。Holtzblatt和Jones在1993年指出用户还包括那些管理直接使用者的人,那些产品施用的对象,那些开发产品的人,那些做出购买决策的人和那些使用竞争产品的人。Eason在1987年将用户定义为三种:初级用户,次级用户和第三方用户。初级用户指那些自己动手使用产品的人;次级用户是指偶尔使用或是通过中间媒介使用产品的人;第三方用户是指那些会因为产品的使用受到影响的人或是那些会影响产品购买决策的人。

一个成功产品的开发是和很多人有关系的,这些人我们可以称他们为相关用户。相关用户是指“会被产品影响到的人或组织和那些对产品的需求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人”(Kotonya和Sommerville在1998年提出)。Dix等人在1993年指出以用户为中心的开发过程中,“那些定制产品的正式‘客户’其实受产品影响是最小的。要注意改变起的作用,因为来自相关者的影响和调节常常是不可见的。”

总的来说,一个特定产品的相关用户群通常是大于你认为的用户群的,前者是包括后者的。基于以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相关用户群包括产品开发团队和团队管理者,直接用户和它的管理者,产品服务的接受者,那些因为新的产品引进而失去工作的人等等其它。

相关用户的人群是非常广泛的。在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开发过程中并不是要包括所有的相关用户,但是意识到你所设计的产品的任何用户影响是非常重要的。为你的项目确定相关用户意味着你要考虑哪些人和在什么程度上考虑这些人。

医疗器械在医疗和卫生保健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医疗器械的用户应该被有效地定义和分类。很多医疗器械是由其他人设计、研发或评估的,而通常都不是临床医生。因此,医疗器械的用户分类可以有相关的多种方法,比如初级用户和次级用户,比如用户群可以分为专业医护人员、病人、病人家属、残障者、特殊用户群和其它相关的护理人员。合理的医疗器械用户群的定义和分类对在医疗器械的开发和评估过程中结合用户需求非常重要,同样制定医疗器械相关的规范、安全和保障也要考虑用户群。

医疗器械简单的用户关系是:医疗器械由医生和护士来操作,但最终是由患者来接受治疗。像呼吸机或是外科医疗器械,直接用户就是医护人员;其它的像哮喘病患者的吸入器的直接用户主要就是病人。在很多情况下,用户有很多的。即使病人不亲自操作器械,他们也要接受诊断,治疗或是其它医疗过程。医疗器械要满足操作者和接受者的需求就使医疗器械不同于其它工作系统或消费品的设计,如图1所示。

如果考虑相关用户群,医疗器械的用户关系就比较全面但复杂,以多功能麻醉机为例,如图2所示,我们可以将麻醉机的相关用户群定义为:

·麻醉师:直接的用户,站在麻醉机前面使用麻醉机的人。

·病人:接受麻醉机的麻醉和监护的人。

·医院管理者:做出购买麻醉机决策的人。

·生产企业:包括管理者和工程师,他们开发并生产麻醉机。

·维护人员:主要负责维修和保养麻醉机的人。

3 医疗器械用户需求的确定

当我们确定用户需求时,不是仅仅简单地问人们“你需要什么”,然后就提供给他们要的东西,因为用户并不真正知道可能想要的是什么。比如在电脑出现以前,一般人并不会想到需要电脑这种东西来帮助提高工作效率。

医疗器械的用户需求确定因为医疗器械种类,特定功能,临床效果和用户群的不同而不同。在医疗器械设计中满足用户的需求不仅仅是可用性和以用户为中心的问题,病人的满意也非常重要。因为医疗器械应该满足用户特定的临床需要,有时就要以牺牲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代价。而现在医护人员和医疗器械设计师都觉得用户需求应该从以前的临床需求扩展开来。

这又说明了前述的一个重要问题,将医疗器械从很多其它产品的人机研究中区别开来的是它既要满足操作者的需求,也要满足治疗接受者的需要。研究表明,很多情况下,最终用户的想法和医疗器械生产者或是医生的想法是不同的。设计师常常会不自觉地设计出他们自己喜欢的产品,但是他们自己的想法未必会和目标用户群的想法一致,所以咨询真实的用户意见非常重要。

确定未被实现的或是未被满足的用户需求常常是开发一款成功的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始。因为定性的方法通常都是探索性的和开放性的,所以它很适合用来确定需求。在设计开发过程中确定用户需求采用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因素有:

(1)情景调查法

情景调查法包含反映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观察和访谈。这些观察可能是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关于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发生和怎么能由一定的器械或系统来改进这些发生的事情。设计师和用户一起合作去发现重要的问题,这些问题用户原来可能没有重视或没有觉得相关。通过研究者对用户的观察可以确定设计不当的问题,比如用户可能没有有效或安全地使用医疗器械,这种情况应该是有一定原因的。通过提问用户相关问题,可以确定这些原因,可以去设计全新的或是改进现有的医疗器械来解决问题。

(2)用户代理人

时间,金钱,伦理和现实因素,还有商业的机密性都会阻碍在一定的产品开发阶段将真正的用户纳入,确定他们的需求。设计开发者会考虑使用用户代理人,特别是在设计的早期。比如健康的人会代替病人用于医疗器械的可用性评估,或是要求医生提供他们病人的意见,比如“你的病人会认为哪些对他们来说是重要的?”或是“你认为你的病人会接受它吗?”

用代理人也适用于确定一些表达自己意见有困难的用户,比如儿童和那些有严重精神伤害的人。在这些情况下,选择合适的代理人来代表用户非常关键。还有其它问题会影响到设计开发者采用的确定用户需求的方法,在医院环境下这些方法都要被修正。比如,在医生正在会诊或是进行外科手术时对用户进行情景调查就不合适。在这种情况下应该在医疗活动结束后再进行案例访谈和讨论。必须要记住任何对评估者的观察和打扰都会影响到那些被观察者的行为,分析结果时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3)多种方法的使用:

很多专家都推荐在器械开发时运用多种方法去确定用户需求。比如情景调查和目标群体方法一起结合使用去细分用户需求,然后运用评估方法,比如可用性测试去确定这些需求是否被满足了。理想情况下,在医疗器械开发过程中有效地确定不同信息需要不同的方法,但有限金钱和时间会限制这些方法的采用。设计开发是一个平衡各要素的过程,需要合理选择各种方法。

参考文献

[1]Dick Sawyer(1996).Do It By Design-An Introduction to Human Factors in Medical Devices.http://www.fda.gov/cdrh/humfac/doit.html

[2]Preece,Rogers&Sharp(2003)Interaction Design(Beyond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2nd edition,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

用户培养 第10篇

关键词:协同过滤,兴趣变化,用户特征

1 引言

协同过滤系统是目前最成功的推荐系统[1],它用来预测某个特定用户是否会喜欢某个特定的商品,或用来确定用户最感兴趣的N件商品,很多电子商务网站都采用了该技术。协同过滤推荐系统主要有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和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推荐系统[2,3]。其中,基于项目的协同过滤根据用户-项目矩阵求出不同项目间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些关系进行推荐,给用户的推荐结果是通过发现与用户喜欢的项目相似的项目来完成的。如果用户曾经对某些项目感兴趣,那么与之相类似的项目用户也会感兴趣。但是,用户的兴趣变化经常会导致推荐的质量较差。同时,传统的推荐算法也没有考虑用户的个性特征对用户相似性的影响。往往具有相似特征的用户兴趣取向也具有相似性,如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性别的人兴趣层次不同,属于不同的类别。用户的个性特征可以进一步修正用户间的相似性度量。因此,该文提出了将用户兴趣变化和用户特征相结合的方法来提高推荐的质量。

2 基于用户的CF算法

2.1 基于用户CF的思想

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方法主要分为三个步骤:

1)计算各用户与目标用户a之间的相似程度,可以使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或余弦相似性等度量方法,本文采用广泛使用的皮尔森相关系数

其中,sim(i,j)为用户i和用户j之间的相似度,Ri,k,Ri,k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对项目k的评分,分别表示用户i和用户j在各自所有己打分项目上评分的平均值,S是用户i与用户j共同的评分项目数。

2)根据各用户与目标用户a之间的相似度确定该目标用户a的邻居N={N1,N2,…,Nt},a∈N。从N1到Nt,目标用户a和邻居用户之间的相似度sim(a,Nt)从大到小排列。其中,目标邻居的数目可以通过两种方法确定。一种是预先设置一个相似性阀值,所有与目标用户a之间的相似系数超过该阀值的用户都作为邻居。另外一种方法是选择Q个相关系数最大的用户作为邻居用户。

3)邻居生成之后,这些邻居的评分被组合起来生成目标用户的预测评分值。在计算完目标用户与其他用户之间的相似度后,目标用户a对项目j的评分的预测值Paj是其它用户对该项目的评分的加权和:

其中Wa,u是目标用户a与邻居用户u的相似度,Ru,j是邻居用户u对项目j的评分值,是邻居用户u的平均评分,K是一个规范化系数。在进行TOP—N推荐时,只需给出前N个预测评分最高的项目即可。

2.2 基于用户CF的问题

传统CF算法利用兴趣相似的邻居用户对某项目兴趣的大小,预测当前用户对该项目的喜好程度。显然,这里的邻居用户选择方法非常关键,但是通常的邻居选择方法没有考虑用户兴趣变化问题,从而影响算法的准确性。例如,过去喜欢科幻类电影的用户1现在喜欢惊悚类电影,用户2喜欢科幻类电影,用户3喜欢惊悚类电影。由于用户1和用户2过去的兴趣相似并且他们对项目的评分也相近,所以用户1和用户2的相似度要比用户1和用户3的相似度高。在确定用户1的邻居用户时,传统的CF算法就会选择用户2而不是用户3,最终系统向用户1推荐的仍是科幻类电影而不是惊悚类电影,尽管用户1和用户3最近兴趣相似且用户1已显示出对惊悚类电影的兴趣。如表1所示,如果要预测用户1对电影4的评分值,按照传统的CF算法,用户2将是用户1的邻居。然而,通过表2可以发现2003年用户1逐渐喜欢上了惊悚片,这时,他的相似用户应该是用户3而不是用户2。可见,在这种情况下传统的CF算法并不能给出好的推荐。

3 用户兴趣变化问题

针对上面出现的情况,在寻找用户邻居的时候需要考虑到用户兴趣随时间的变化,所以在计算用户间评分相似度的时候,引入一个时间函数f(t),给与用户1最近兴趣相似的用户3以较大的相似度,给与用户1仅过去兴趣相似的用户2以较小的相似度。

其中,t为用户评分的实际时间,tmin为最小的间隔时间,tmax为最大的间隔时间,间隔时间是用户实际的评分时间和系统参照时间的差值。参数m反映f(t)的遗忘能力,m越大f(t)遗忘得越快,反之越慢。当m=1时,f(t)对用户评分进行完全的线性遗忘;当0

在传统的皮尔森相关系数中引入这个时间函数,可以提高用户间相似度的精度。引入这个时间函数后新的用户评分相似度公式为:

4 用户特征和用户兴趣变化结合

4.1 用户特征

在寻找目标用户邻居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用户兴趣的变化,用户的特征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例如,青年人喜欢看浪漫爱情片,中年人喜欢看生活片,老年人有时候喜欢看一些纪录片。年龄层次不同的人,因为其阅历不同,对生活的领悟程度也不同,所以对物体喜欢的层次类别也会有些差异。女性多喜欢情感剧,而男性多喜欢警匪片,说明性别差异也会对用户的兴趣取向有影响。同时,具有相同职业的人对事物更可能有相同的理解角度,往往会喜欢同一类型的电影。因此本文选择这三个因素作为识别用户特征的特征因素。

根据用户的特征数据可以计算用户间的特征相似度,设用户P和用户Q在k维用户特征空间上的特征值分别看作是向量则用户P和用户Q的用户特征相似性计算公式为:

此公式分母k表示用户特征因子数,分子表示用户P和用户Q在k维用户特征空间上相同的特征因子数目。

4.2 算法步骤

利用用户特征和用户兴趣变化两个因素,这里将推荐算法步骤描述如下:

输入数据包括:m个用户对n个项目的评分及评分时间t,邻居用户大小k;

输出数据:对目标用户的N个推荐项目。

1)利用用户的特征数据计算用户间的特征相似性sim_feature,计算sim_feature的公式见公式5;

2)利用用户的评分数据和用户变化兴趣函数f(t),计算用户之间的评分相似性sim_rating,计算sim_rating的公式见公式4;

3)计算用户的最终相似性:similarity=r*sim_feature+(1-r)*sim_rating,其中r为基于用户的特征相似性在最终相似性计算中的比重;

4)利用similarity的数值结合传统算法预测评分的数值,传统的评分预测公式见公式2。

4.3 算法说明

在传统的CF算法中,所有评分的重要性都相同。但是当用户兴趣发生变化时,推荐系统中旧评分的积极作用不大,因此应降低旧评分的重要性。时间函数f(t)根据评价时间调整每项评分的重要性,然后在此基础上确定用户间的评分相似度。同时,还考虑到用户的特征因素,将用户间特征相似度和用户评分相似度相结合,确定用户间最终相似度。因此在准确性方面高于传统的CF算法。

5 实验结果与分析

本文采用Movie Lens站点提供的数据集ml-data,该数据集中包括了943用户的信息以及这943个用户对1682部电影项目的100000条打分数据。

5.1 评价标准

采用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作为评价标准,MAE用项目预测评分和实际评分间的偏差度量算法的准确性。

5.2 实验结果

首先,只考虑含有f(t)函数的用户评分相似度对MAE值的影响。当时间函数f(t)中参数m取0.6时,实验结果表明,经过f(t)函数对用户评分相似度的修正,该方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协同过滤算法。

然后,我们再考虑用户特征对用户间相似度的影响,发现在用户邻居较大的情况下,r取0.05时,根据用户最终的相似度计算得到的MAE值比只考虑用户评分相似度时的MAE要小。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实验结果表明,将用户兴趣变化和用户特征相结合的协同过滤算法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

6 结束语

通过与传统的基于用户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相对比,基于用户兴趣变化和用户特征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

1)引入时间函数f(t),考虑了用户兴趣变化对用户间的相似性的影响,在准确性方面优于传统的协同过滤算法。由于用户兴趣大多都是逐渐改变的,因此在推荐系统中使用的线性时间函数将有效提高推荐算法的准确性。

2)在基于用户兴趣变化的基础上考虑用户的特征因素。当最近邻数增大时,用户特征相似度的贡献率增大。这是因为随着最近邻数的增大,用户之间的共同评分项目数目减少,最近邻选取的精度将降低,而相同类别特征的用户对一定项目平均偏好程度相似,所以提高r的值加大了对同一类别用户的选取。当评分数据稀疏时,用户共同评分项目少的情况下,结合用户特征的协同过滤算法能够改善相似用户选取精度从而改善推荐效果。

参考文献

[1]邓爱林,朱扬勇,施伯乐.基于项目评分预测的协同过滤推荐算法[J].软件学报,2003,14(9):1621-1628.

[2]熊馨,王卫平,叶跃祥.基于概念分层的个性化推荐算法[J].计算机应用,2005,25(5):33-35,42.

用户培养 第11篇

本报讯 近日,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达到2.06亿,手机成为SNS网站用户数的重要来源之一,以人人网为代表的SNS网站正在成为用户的新宠。分析指出,人人网无线平台最大的优势在于针对不同手机操作系统研发了多种人人无线客户端,覆盖了基于iPhone、Android和Java三个开发平台的多款手机,不同手机型号的用户可以轻松快捷地登陆人人网,实现与好友零距离地沟通交流。

伊顿获中航黎明飞机发动机数据中心UPS订单

本报讯 在中航黎明飞机发动机数据中心建设项目中,伊顿凭借其产品的军品级可靠性、卓越的电气性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完善的售后服务赢得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最终在激烈的竞争中胜出,成功获得该项目的采购订单,为其提供伊顿旗下绿色、节能、高效的伊顿9395系列250KVA UPS 产品,以保证项目的安全稳定运行。

NEC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

本报讯 日前,NEC宣布作为加强其全球业务的举措之一,正式进军中国医疗信息化解决方案市场。NEC与拥有中国医疗信息化产品顶尖技术水平和业绩的重庆中联信息产业有限公司开展合作,共同开发了包含医院基础信息管理、临床信息,电子病历等在内的面向中国高端医院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解决方案。

SAP、思科、EMC和VMware联手加速云计算进程

本报讯 SAP公司日前宣布,针对需要过渡到下一代数据中心架构的客户,SAP在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的同时,在增强交付灵活性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通过在虚拟化计算环境当中的相互协作,并利用集成的Vblock基础架构组合包,思科、EMC和VMware与SAP联手合作,共同进行了大范围的持续创新,旨在充分发掘普遍虚拟化能给客户带来的最大益处,推动“私有云计算”的加速发展。

思科积极推动医疗行业信息化发展与创新应用

本报讯5月25日,在2010年“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上,思科宣布将与中国的医疗行业机构以及本土医疗信息系统专业化企业一起,共同推动中国医疗卫生信息化事业的发展与应用创新,进一步确定了在中国医疗领域的投入和发展方向。

ITAT教育工程十年培训250万人

本报讯 5月26日,全国信息技术应用培训教育工程(简称ITAT教育工程)启动十周年庆典大会在教育部逸夫会议中心举行。ITAT教育工程作为教育部一项面向全国的信息技术培训工程,其宗旨在于大规模地培养实用型信息技术人才。工程启动至今,在全国建立了近400家培训基地,培训规模达到250万人次。

土豆网推出“橙色盒子”自制剧计划

本报讯 近日,土豆网宣布推出“橙色盒子(Orange Box)”自制剧计划和“6号仓库”中国人才储备计划。土豆网将率先从单纯的视频内容平台供应商转型成为“平台提供商+内容出品方”的双重角色,正式拉开视频网站大举进军影视内容制作领域的序幕。

网宿科技全站加速(WSA)全国首发

本报讯5月25日,网宿科技宣布全面推出自主创新的网宿科技全站加速(网宿WSA-Whole Site Accelerator)解决方案。该解决方案旨在满足含有动态内容的互联网网站对网络访问速度及稳定性、安全性等多样化的需求。它的推出彻底打破了以往行业内单项内容加速的局面,可以对网站进行整体加速与实时优化,明显提高了网站服务效果,并为客户构建极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大唐电信启动物联网核电行业应用

本报讯在以“信息技术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为主题的5•17世界电信日上,大唐电信旗下的西安大唐启动物联网核电行业应用实践,为信息通信技术应用改善城市生活这一美好愿景开启了新的征程。据悉,大唐电信成功签订了辽宁红沿河及福建宁德两座核电站的无线通信系统建设项目,为核电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

银河战舰火爆猫扑社交游戏逃离“农场”怪圈

本报讯近日,由娱乐互动门户猫扑网自主研发的首款科幻类社交游戏—银河战舰上线。 银河战舰是一款以广阔宇宙为背景,设定在外太空的社交类游戏,游戏能让用户与好友一起打造属于自己的飞船,在宇宙中探索未知的世界,结合了社交和角色扮演两项重要的社交游戏要素,日前成为猫扑网上最火的社交游戏。

安德鲁升级GeoLENs定位平台

用户培养 第12篇

重要电力用户在国家或者一个地区(城市)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其中断供电将可能造成人身伤亡、较大环境污染、较大政治影响、较大经济损失、社会公共秩序严重混乱。政府、供电企业一直高度重视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电安全,在重要电力用户的范围和管理职能、供电电源和自备应急电源配置、运行要求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1,2]。但是目前大量重要电力用户的用电安全情况仍不容乐观,用户对发生电网大面积停电的风险认识不够,用电侧的运行管理相对比较薄弱,部分用电设施存在安全隐患。

国内外学者在加强重要电力用户电力供应与使用安全和风险评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国内学者在风险定性分析、电源切换装置研制和预警系统设计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巢民、陈理、秦萱等定性的分析了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存在的风险,并提出风险防范与服务策略[3,4,5]。文献[6-7]针对重要电力用户供电电源切换和外部电源接入的装置设备研制方面取得一定成果。文献[8]在定性分析基础上,根据数字化供电系统理论,完成了重要电力用户供电风险预警系统的框架建设及安全系统设计。文献[9]从用户运行管理角度初步建立了重要电力用户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和计算模型,但是评价指标不够健全。国外学者的研究更偏重于将重要电力用户安全风险与社会问题结合,探究社会上的风险因素引起用户供电风险或者连锁反应,研究的层面更为宏观。如:文献[10]针对日本的重要用户不间断电力供应需求,设计了可靠性备份系统,在框架设计和数值模型可靠性评估基础上提高供电可靠性。文献[11-12]在IDA的基础上开发了基于HRA的ADCA方法,模拟供电安全风险,研究用户的行为影响。文献[13]基于电力系统可靠性风险将客户进行了多维度的划分。

现有研究成果往往将供电侧与用电侧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用户在电力供用中面临的风险,但是供电侧的风险并不是用户责任范围内的事项,不利于用户聚焦自身存在的风险。本文从用电安全角度出发,基于风险从隐患发展到事故的内在逻辑,对用户责任范围内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进一步完善,并建立计算模型使之量化,最后通过实证验证了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1 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因素分析

1.1 研究范围

(1) 从空间范畴考虑,重要电力用户供用电安全包括供电侧安全和用户侧安全两个方面,本文主要研究属于用户出资范围内的电力安全问题,涵盖从用户外部电源通道至末端负荷范围的电力安全问题,即用电安全问题。其中,由于外电源通道运行管理一般由供电企业负责,本文只考虑用户外部电源通道的配置安全。

(2) 从时间维度考虑,本文所指的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评估主要从已投运用户在运行管理阶段的运行状态角度进行安全风险评价,不涉及业扩报装等其他业务阶段。

(3) 本文所指的“安全”,是指用户的狭义安全性需求,不包括优质性需求和效能性需求[14]。

1.2 风险因素分析

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涉及电源配置、设备状态、客户运行管理和事故应急管理等四个方面因素。

1.2.1 电源配置

按照工作时段和所起作用的不同,重要电力用户的电源可以分为常态工作电源和应急电源,其中应急电源又分为自备应急电源和外部应急电源。据此将用户电源配置风险归为以下三类。

(1) 供电电源配置。供电电源配置包括多电源属性、线路性质(共通道比例,线路形式如专线、环网公网、辐射公网等)、电源切换、主备运行方式等。

(2) 自备应急电源配置。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包括电源容量、电源性质、电源切换(切换方式和切换点)与闭锁、持续供电时间、启动方式、应急母线配置、电能质量等。

(3) 外部应急电源配置。包括外部应急电源接入(接口)方式、行驶通道、接入地点、应急发电车的接地点等。

1.2.2 设备设施状态

影响用户用电安全的设备设施主要包括用户配用电设备和非电保安设施。决定该类设备设施状态的因素主要包括受电工程建设时的装备水平和投运后的运行水平,由此将设备设施状态风险因素分为装备水平和运行水平。

(1) 装备水平包括系统的自动化程度、设备的规格型号和负荷能力、运行年限等。

(2) 运行水平包括设备设施投运及定值设置情况、负载率、缺陷与故障、运行时间等。

1.2.3 客户运行管理

客户的运行管理水平主要体现在是否具备健全的运行管理体系和制度体系,具体管理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能否有效执行。据此将客户运行风险因素分为管理制度体系健全性和操作运行规范性。

(1) 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性

管理体系健全性包括安全生产组织结构和安全生产网络的完备性。

制度体系健全性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培训、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制度、外部协调机制等的完备性。如变(配)电室运行管理、防小动物及消防措施、防误操作措施、安全工器具管理、电工管理、工作记录管理等的完备性。

(2) 操作运行的规范性

可以分为两票三制执行规范性和外部协调规范性。两票三制执行规范性包括工作票、操作票,交接班制度,设备定期试验制度,设施巡检制度执行情况;外部协调规范性主要指与政府电力主管部门、能源监管机构、行业协会、供电企业等外部单位的沟通机制的有效性,如供电企业电网运行方式调整、停送电计划、有序用电安排等信息告知。

1.2.4 事故应急管理

安全风险失控导致事故发生后,需要启动应急处理,防止事故范围扩大。决定应急处理是否有效及时的因素包括以下三项。

(1) 应急预案完备性

应急预案应包括应急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预防措施、应急处置程序、应急保障措施、非电保安措施等。

(2) 应急演练充分性

包括应急预案培训、演练范围、演练频次、演练逼真程度等。

(3) 备品备件符合性

主要指非演练期间保持备品备件的完备、可用、能用。

2 用电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

基于上述风险因素分析,按照风险隐患萌芽->隐患扩大->事故发生->事故控制的逻辑顺序,把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分为四类:基础配置性风险、组织制度性风险、运营执行性风险和事故控制性风险。其中基础配置性风险导致隐患的存在,组织制度性风险、运营执行性风险导致风险不能及时发现、消除或控制,事故控制性风险导致事故发生后危害范围扩大。

(1) 基础配置性风险

是指由基础配置性因素缺陷导致的风险,决定了重要电力用户供电安全的基本水平,难以通过其他补救手段予以实质性地提高供电安全,主要包括供电电源配置、自备应急电源配置、外部应急电源接入配置、配用电设备及非电性质保安措施配置。

(2) 组织制度性风险

是指由重要电力用户安全组织体系或安全管理制度缺陷引起的风险,决定了运营执行性风险和事故控制性风险能否消除、降低或控制,主要包括管理体系完备性风险和管理制度完备性风险。

(3) 运营执行性风险

是指由于运维作业人员的作业质量缺陷引起的风险,决定了重要电力用户的基础配置和组织管理体系能否运行在良好的状态区间,能否有效降低供电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主要包括两票三制和外部协调。

(4) 事故控制性风险

是指事故应急处置不及时、不到位引起的风险,决定了事故范围能否得到控制、次生灾害能否得以避免,主要指事故应急管理风险。包括应急预案的完备性、应急演练的充分性、备品备件的符合性。

在此基础上建立基于用户责任界面的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如图1)。

3 基于物元可拓理论的风险评估模型

风险评估[15,16,17,18,19,20]理论在电力系统中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各项指标量化取值、权重计算、综合风险值计算和风险等级划分等四个环节。本文综合计算模型采用物元可拓分析法[21],并基于AHP[22]计算各分项指标权重。

3.1 物元可拓理论原理

物元可拓理论以可拓集合和物元评价作为理论基础,通过建立经典域、节域和评价等级,根据实测数据计算待评物元关于评级等级的关联度以此来确定评价对象的等级[21]。

(1) 可拓集合

可拓集合是描述不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向具有某种性质的事物转化的集合,用实数来表示事物具有某种性质的程度,正数表示具有该性质的程度,负数表示不具有该性质的程度。

(2) 物元评价

物元评价的基本原理:首先根据已有数据将评价对象的水平分成若干等级,由数据库或专家意见给出各级别的数据范围;再将评价对象的指标代入各等级的集合中进行多指标评定,评定结果与各等级集合的关联度大小进行比较,关联度越大,与各等级集合的符合度越大。

3.2 风险评估算法

(1) 确定经典域Rj、节域Rp和待识别对象形成的物元R0。

式(1)中:Nj表示所划分的j个等级;cn是Nj的n个不同特征;vjn是关于所取值的范围,即经典域。a、b分别为各等级区间左端点及右端点的值,bp为全节域右端点数值。

式(2)中:p表示待评对象等级的全体;vpn是p关于cn所取值的范围,即p的节域。

式(3)中,R0即待评物元实际值。

(2)确定权重。

(3)计算关联度K。

式中:D为待评物元与经典域的距离;v为待评点值;a、b为区间左端点及右端点值。

(4) 评定等级。

若Kj(p0) maxKj(p0) (j 1, 2, , m) ,则待评物元p0属于j等级。

4 算例分析

4.1 待评用户基本情况

西北地区某煤矿,属于一级重要电力用户,经调查具备以下条件。

(1) 用户35 k V变电站由三路电源供电,其中两路35 k V电源(简称A、B线)来自同一35 k V供电变电站的两段母线(可追溯至不同上级电源),一主一备,采用电气与机械切换方式(可采用短时停电或短时并列方式切换);第三路来自另一35 k V供电变电站(简称C线),系该矿建设时用电电源,建成后已切断,紧急情况下可重新连接作为临时救援电源。A、B线采用同塔双回供电方式。该用户未配置自备应急电源,未配置非电性质保安措施。

(2) 初步建立起安全管理体系,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 电力设施运行管理比较规范,外部协调渠道畅通。

(4) 在供电企业帮助下建立了常规的供电安全应急预案,并按照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要求开展定期演练。

4.2 物元可拓模型的应用

(1)建立指标评价体系

基于上文分析,重要电力用户安全风险分为基础配置性风险、组织制度性风险、运营执行性风险和事故控制性风险四类,整个指标体系如图1 所示。

(2) 设定风险等级

将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划分为5 个等级:I级可忽略风险、II级可容许风险、III级中度风险、Ⅳ级重大风险、Ⅴ级不容许风险。

对于I级风险不采取措施;对II风险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监视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对III级风险应努力降低风险;对Ⅳ级风险需至风险降低后才能开始工作;对Ⅴ级风险只有风险已经降低时才能开始工作。

(3) 建立物元可拓模型,计算待评物元实值。

上述评价指标体系中定量指标的经典域通过专家经验给出,设为[0,1],各等级的经典域等分这一范围。其中0 表示风险极小,1 表示风险极大。设定评分细则表,由专家打分确定待评物元特征值。以供电电源配置为例(见表1),可得该用户供电电源配置得分为0.50。依次确定其他特征值。

得出经典域及待评物元的取值如下所示。其中:R1表示可忽略风险,R2表示可容许风险,R3表示中度风险,R4表示重大风险,R5表示不容许风险,R0为待评物元。

(4) 确定权重系数

基于AHP原理[22]确定B、C层对目标层U的权重系数。

首先,建立构造矩阵。以B层(各元素为Bi)对U的构造矩阵A1(矩阵元素为aij)为例。aij={1:Bi、Bj同样重要;3:Bi比Bj稍微重要;5:Bi比Bj明显重要;7:Bi比Bj强烈重要;9:Bi比Bj极端重要;2,4,6,8:上述两相邻判断的中值},aji=1/aij。根据专家经验B1>B3=B4>>B2,得

同理得C层对B层的构造矩阵A21-A24如下:

其次,完成层次排序(即确定权重)及一致性判断。经计算[22],第C层指标相对于总目标层的权重为  = (0.1940,0.1940,0.0388,0.1940,0.0241,0.0241,0.1241,0.0414,0.0752,0.0752,0.0150)。

一致性指标CR=0.0774<0.1,通过一致性判断。

(5) 计算待评指标与经典域的距离D,计算结果见表2。

(6) 确定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安全风险等级

通过计算得到该煤矿用户用电安全风险等级的关联度为

得K(P0)=(0.6519 , 0.7417 , 0.7691 , 0.7207 ,0.6723)T,待评物元与N3关联度最大(0.7691),表明该煤矿用户用电安全风险为III级中度风险。

(7) 制定风险控制策略

根据评价结果,该用户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的时间内实施降低风险的措施,同时进一步评价,确定是否需要改进控制措施。其中,C2自备应急电源、C4非电保安措施、C1供电电源配置是该用户依次需要优先考虑完善的三个方面。

以改进C2自备应急电源为例,假设按照参考文献[2]要求对应急照明、消防用电、通风设备、制氮设备、立井提升设备、矿井监测监控系统、排水设备、井下消防洒水给水系统等煤矿保安负荷配置比较完善的自备应急电源配置,使C2取值0.2,则K(P0)=(0.8035,0.8554,0.8070,0.6828,0.5586)T,待评物元与N2关联度最大(0.8554),表明该煤矿用户用电安全风险等级为II级可容许风险。此时,不需要额外的控制措施,但需要监视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

5 结论

分析用户用电薄弱环节,确定风险水平,是加强重要电力用户的供用电安全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探索研究,并取得初步成果。

(1) 首次按照风险发展的内在逻辑提出了基于用户责任界面的重要电力用户用电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将用户运行阶段的风险归纳为为基础配置性风险、组织制度性风险、运营执行性风险和事故控制性风险等四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用户培养】相关文章:

面向IPTV用户的用户动态兴趣模型构建方法02-06

用户问题05-07

用户规模05-12

用户维护05-16

电力用户06-03

用户个性06-16

虚拟用户06-28

用户营销07-02

用户数据07-24

高压用户08-08

上一篇:活动下一篇:电视台节目编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