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成果范文

2024-08-18

基础测绘成果范文(精选8篇)

基础测绘成果 第1篇

1.1 空间数据质量是指空间数据的可靠性, 用空间数据的误差来度量

它包含: (1) 逻辑一致性; (2) 精度; (3) 完备性; (4) 准确度; (5) 现势性; (6) 不确定性。

1.2 空间数据误差包括源误差和处理误差

源误差即数据采集和录入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主要存在于: (1) 遥感数据; (2) 测量数据; (3) 属性数据; (4) GPS数据; (5) 地图; (6) 地图数字化的精度。处理误差是指GIS在处理空间数据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主要有:几何纠正、坐标变换、几何数据的编、属性数据的编辑、空间分析、图形化简、数据格式转换、计算机阶段误差、空间内插以及适量栅格数据的相互转换。

1.3 误差传播

误差传播是由于有误差的数据经过处理生成的GIS产品也存在着误差。可归结为: (1) 代数关系下的误差传播; (2) 逻辑关系下的误差传播; (3) 推理关系下的误差传播。

2 空间数据的质量分析

数据的质量元素即用定量的方法表示数据集对产品规范规定的符合程度, 包括:专题准确度、逻辑一致性、完整性、时间准确度以及位置准确度。由于概念级模型很抽象、直接应用的难度很大, 所提取的DEM、DLG、DOM基础测绘成果的数据质量元素, 通常采用精度、一致性、完整性与正确性代表衡量GIS数据质量的一级质量元素, 在此基础上各一级质量元素又分为多个二级质量元素。这就形成了基于内容的GIS空间数据质量模型, 也就是GIS空间数据质量评价与控制的质量参数及指标。

3 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分析

4D产品是我国基础测绘的基础框架数据, 具体是指:数字栅格地图 (DRG) 、数字正射影像图 (DOM) 、数字线划地图 (DLG) 和数字高程模型 (DEM) 。4D产品的质量代表着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标准。基础测绘成果的质量检查即4D产品的质的质量检查。

3.1 DLG质量分析

DLG的误差来源分为三个方面: (1) 来自于原始图片自身的数据误差; (2) 由DLG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操作、转换和处理产生的数据处理误差; (3) 在完成数据生产之后产生的的误差。

DLG的误差类型:位置误差、图形数据粗差、属性误差、拓扑性质上的内在一致性的逻辑关系错误、完整性误差、元误差等。

DLG质量检查的内容: (1) DLG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检查; (2) DLG数据编辑过程的检查; (3) 图幅接边检查; (4) 最终产品成果归档检查。

3.2 DEM质量分析

数字高程模型是由规则水平间隔处地面点的抽样高程矩阵组成, 是区域地形的数字表示。数字高程模型有很多种表现的样式, 主要是两种形式:规则格网GRID和不规则三角网TIN。现阶段DEM的主要生产方法有: (1) 现有的地形图; (2) 空间立体图像的使用, 通过解析摄影测量和数字摄影测量直接生成格网DEM。与传统的地形图比拟, DEM有如下特点: (1) 以各种形式简单的地形信息显示; (2) 精度不变; (3) 容易实现自动化、实时化。因此, 可归纳出DEM有以下特点:容易储存与更新、便于流通和电脑自动处理;能够多比例尺表示;特别适应种种定量分析与三维建模。

3.3 DOM的质量分析

DOM既具备地形图特性, 又具备影像特性, 其表现为: (1) 高精度影象图就是把原始影像进行正射改正处理、把各个像元准确地投影到坐标系内最详细的地理信息、最直观的表达。再利用DEM快速的确定影像图上各个像元的具体坐标。 (2) DOM具有更新速度快的特点。如果已经具有正射影像图, 那么DOM的更新速度可达到实时更新的水平。 (3) DOM的信息量丰富。由于DOM的信息量会不断扩大, 可提取的信息也会越来越多。

3.4 元数据的质量分析

3.4.1 元数据也就是数据的数据

在基础测绘中, 其主要是指数据的质量、状况、内容以及其他相关特征的数据和背景信息。

3.4.2 元数据功能

(1) 它是地理空间信息共享的基本保证和先决条件; (2) 它可以有效地组织, 管理和维护空同数据; (3) 它是大量收集空间数据的基础, 并成为可共享的有用信息; (4) 它具有目录索引的功能, 使工作人员可以用最少的信息清晰和有效地管理空间数据;它还是用户检索其所需数据的智能导航; (5) 它还提供了通过网络搜索查询的方法和途径以及数据转换和处理的必要参考。虽然较DLG、DOM和DEM相比元数据重要性略小, 但元数据的质量保障也是各项任务能否顺利完成的基础。因此必须要重视元数据质量。

3.5 基于规则的质检模型

分析基础测绘成果的DLG、DOM/DEM、元数据等数据检测的利弊, 作者对规则的空间数据质检模型进行了设计, 其主要包括:质量检查规则、质量检查项、质量检查方案以及质量检查任务。

(1) 质量检查规则就是对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进行的一个抽象, 该规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也是其最小单元, 是最活跃的质检要素, 它还承载质检功能的实体。 (2) 质量检查项就是用于检查数据是否存在某一特定错误而约定的规则, 是质量检查规则的有机集合, 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规则, 可添加到质量检查方案中实现对数据的质检。 (3) 质量检查方案就是根据特定的GIS数据库创建标准而设立的质量检查项集合, 确立了质检规则和质检流程的具体参数。 (4) 质量检查任务就是一次经过组织和管理的完整的空间数据检查, 包括质量检查任务名称、检查工作路径、检查任务描述;确定供检查的质检方案以及待检空间数据等内容。

以上四项的相应逻辑关系为: (1) 一个质量检查任务只能有一个质量检查方案; (2) 一个质量检查方案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质量检查项; (3) 一个质量检查模板可以含有一个或多个可用质量检查规则。

4 结束语

根据以上对基础测绘成果质量需求的分析, 可以得出创建完善的基础测绘成果质量检查规则和算法模型, 必须考虑数据质量要求的各个方面, 同时要提高检查效率, 降低检查劳动强度, 才能快速有效地完成质量检查。

参考文献

[1]张翼.基础测绘成果管理的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0 (11) .

[2]洪军.1:10000DLG质量检测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33 (4) .

基础测绘成果 第2篇

1 基础测绘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规定, 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进行基础航空摄影,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基础测绘成果是在基础测绘过程中形成的, 是以各种信息载体表示的图形和数据资料[1]。基础测绘成果所反映的基础地理信息是动态的、不断变化的, 因此需要不断更新基础地理信息, 以保证其现势性。从基础测绘的含义层面看, 基础测绘成果体系分为测绘基准和图形两大类;从地图产品形式层面看, 基础测绘成果体系分为模拟地图和数字地图产品。近年来, 基础测绘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也将越来越重要。

2 城市管理

城市管理是以城市的长期稳定、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为目标, 以各种资源 (人、财、物、信息等) 为对象, 综合规划、协调、控制和建设城市运行系统的活动[2]。城市的繁荣发展标志着现代文明的繁荣, 但城市的不断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城市规模膨胀、人口流动过快、城市规划滞后等问题。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已无法很好的处理这些棘手的城市问题, 而对城市管理模式、管理技术、管理方法进行改革创新, 则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 促进城市进一步发展。

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管理是城市管理的新兴模式。城市信息化管理是利用电子、网络等手段综合管理城市, 从而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也在不断发展[3]。城市精细化管理就是将精细化的理念应用到城市管理工作中, 并结合城市的发展现状、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不同类型工作的性质和特点, 确定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和标准, 使管理流程最优化、监控指标精细化、岗位设置合理化、责任落实全面化, 最终通过“无缝隙”的管理过程, 实现“零缺陷”的目标[4]。

3 基础测绘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3.1 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形图是表示地物、地貌平面位置和高程的垂直投影图, 按比例尺可分为大比例尺、中比例尺和小比例尺三类。地形图的比例尺越大, 所表示的信息就越详细、准确。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是城镇建设规划、市政工程设计以及城市管理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技术资料[5]。

(1) 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

利用现势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解决城镇地籍调查时的出现一些问题, 从而改进调查流程, 大幅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成果质量。例如以最新的大比例尺地形图为底图进行城镇地籍调查, 能够避免历史底图陈旧带来的误差;对非独立或大面积宗地进行调查时, 现场指界比较困难, 指界人可以利用现势大比例尺地形图, 在图上标定准界址点[6]。

(2) 实时体现城市的发展变化。

在进行基础地形图更新时, 不仅要提高重要地点的数字精度, 而且要针对各部门的不同需求, 在更新基础地形图全部要素的基础上, 详细采集和更新地名及城市设施部件等。此外, 地形图外业数据要与地理信息系统同步更新, 保证整理后的数据与实物的地理位置一致, 便于相应部门实施管理[7]。

(3) 及时应对城市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

城市发生突发事件时或城市基础设施发生故障时, 决策者可以根据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详细表示的控制站点、派出所、医院等单位, 及时并合理地制定应急措施, 调遣相关单位, 有效控制突发事件, 将损失降到最低, 最大限度地保护人民财产安全。

3.2 数字高程模型的应用

传统意义的高程模型是应用等高线来描述地表的起伏, 数字高程模型 (DEM) 则是把地表的起伏用数字模型来描述, 是用一组有序数值阵列形式表示地面高程的一种实体地面模型, 利用数字高程模型能够较为快速、准确地获取城市地形信息。

(1) 坡度坡向分析。

坡度和坡向作为两个最基本的地形要素, 是描述地形特征的重要指标, 坡度坡向分析也是城市规划中必不可少的环节。DEM坡度分析是基于斜坡坡度进行的, 一般用不同的色调来区分不同的坡度, 如深色调表示坡度较大, 而浅色调则表示坡度较小。DEM坡向分析是用不同的色调或颜色来表示不同的坡度朝向。基于DEM的坡度坡向分析, 不仅可以在微观上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确定规划地块的控制指标提供依据, 还可以在宏观上为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建设用地布局提供参考[8]。

(2) 地形延伸分析。

城市规划的各项背景分析和决策需要以相应的专题图、统计图为依据, 这就需要在基本地形因子的基础上进行延伸的地形分析。传统方法进行延伸分析的程序较为繁琐复杂, 且效果不佳。考虑到DEM数据包含充足的水文、地形等信息, 因此综合其他有关资料, 利用GIS对DEM数据进行分析, 便能迅速实现大多数的延伸分析和应用, 提高了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可行性[8]。

3.3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的应用

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分辨率高、信息量丰富、时效性强等特性, 可以快速准确地提取地物结构、分布、光谱信息等, 能够精确监测地表的细微变化,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城市管理活动中重点实现对地物的动态监测和信息提取。

(1) 城市人口精细估算。

人口是城市的重要组成要素之一, 城市人口数据的精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城市管理的合理性, 而常规的人口普查周期长、时效性差, 无法满足日益凸显的城市内部微观问题。随着摄影测量和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 遥感方法已逐渐应用到估算城市人口中。例如, 封静[9]提出以居民住宅为纽带, 联接遥感数据与精细尺度的城市人口数据, 以居委会为单位,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取和分类居民住宅信息的, 建立城市精细尺度人口估算模型, 能够较为准确地估算出目标区域内的人口数量。

(2) 城市绿地管理。

城市绿地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能起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 结合不同植被的光谱、纹理等特征, 能够快速、精确地提取绿地类型、分布和结构等信息。在全面掌握城市绿地信息的基础上, 合理地对城市绿地进行规划、建设和监测, 可以为定量分析城市绿地系统、制定城市规划、衡量城市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

(3) 城镇减排精细化管理。

城镇减排管理包括对城市垃圾、污水处理系统的监测与评估, 如何运用科学方法发现、处理城市垃圾、污水, 对保护城市环境、改善生活品质至关重要。传统的统计上报方式难以快速掌握和监测污水处理设施的分布和运行状况, 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图, 能够半自动地识别污水处理设施, 提高监管水平和效率。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能够自动提取地面固体废弃物的种类、面积、堆放等信息, 并可以对固体废弃物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从而为选择最佳处理方式、合理布局处理设施及科学制定治理规划提供可靠数据[10]。

4 结语

在“数字地球”战略的大背景下, 基础测绘成果的地位不断提高, 作用也日益突出, 特别是在城市管理方面, 基础测绘成果提供的基础空间数据, 以及基础测绘成果的科学性和精确性, 能够不断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程度。此外, 应当从各地实际发展情况出发, 推动基础测绘的不断发展与进步, 为“数字中国”的构建提供科学可靠的基础数据, 为城市的发展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摘要:探讨基础测绘成果的内涵以及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 有助于提升城市规划、管理、建设和服务水平, 提高城市信息化、精细化程度, 本文总结了部分基础测绘成果在城市管理中的多种应用方向。

关键词:基础测绘,城市管理,大比例尺地形图,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影像

参考文献

[1]肖建华, 王厚之.城市基础测绘成果社会化有关问题的探讨[J].城市勘测, 2003, 2:2-4.

[2]彭耀华.城管创新体系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 2008.

[3]陈群民, 白庆华.新世纪中国城市信息化管理的探索[J].现代城市研究, 2001, 4:19-22.

[4]李登军.青岛市市北区城市精细化管理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2013.

[5]陈步尚.论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 (地籍图) 的测绘及精度评定[J].包头钢铁学院学报, 2006, 4:388-393.

[6]张先为, 李国庆, 等.现势大比例尺地形图在城镇地籍调查中的应用[J].工程勘察, 2009, 5:64-67.

[7]张铁斌.大比例尺地形图在数字城管中的分析与应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0, 2:237-238.

[8]王辉, 周建康.基于城市规划的数字地形模型及应用[J].城市勘测, 2010, 3:13-15, 19.

[9]封静.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城市精细尺度人口估算[D].华东师范大学, 2012.

基础测绘成果 第3篇

(北京市)

编号:

为加强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管理,确保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安全保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测绘管理工作秘密范围规定》及《北京市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等有关法律法规,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申请使用单位认真阅读本协议并签章确认。

一、本协议所述“主管部门”为提供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用户”为涉密基础测绘成果的使用单位。

二、该涉密测绘成果属“秘密”等级,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应遵照国家有关保密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执行。

三、用户的基础测绘成果存放设施与条件应符合国家保密、消防及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并建立完善的测绘成果资料保密内部管理制度;经批准复制的秘密载体要进行编号与登记,按同等密级进行管理;涉密计算机系统应按相关规定办理批准使用手续,严防失泄密事件的发生。用户单位被撤销或合并时,应当将基础测绘成果移交给承担其原职能的机关、单位或上级机关,并履行登记、签收手续。

四、该涉密测绘成果只限用户单位使用。不得擅自复制、转让、转借或向第三方提供。如委托第三方开发,项目完成后,用户必须要求第三方不得保留其所提供涉密测绘成果,并承担督促、监督其销毁相应测绘成果的责任。第三方为外国组织和个人以及在我国注册的外商独资企业和中外合资、合作企业的,被许可使用人应当履行对外提供我国测绘成果的审批程序,依法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委托。

五、主管部门有权对所提供的测绘成果保密使用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用户应予以支持、配合。

六、用户在保管和使用涉密测绘成果的过程中,如违反国家保密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测绘主管部门的规定,主管部门将有权收回涉密测绘成果,无条件终止用户的使用权,用户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七、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各执一份,自签订之日起生效。用户对此之前或之后领取的所有基础测绘成果,承诺按此协议执行。

用户方(公章):

法人(签字):

经办人(签字):

通讯地址:

联系电话:

从测绘质量监督分析测绘成果质量 第4篇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的定义

测绘成果是指通过测绘工作形成的数据、信息、图件及其相关的技术资料, 分数字成果和文本成果, 也可分为基础测绘成果和非基础测绘成果, 是通记录和描述自然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大小、形状及其属性的数据、资料、地理信息、图件和档案。

测绘成果质量是指测绘成果满足国家规定的相关测绘技术规范和标准, 并充分满足用户需求的程度。国家局开展此次质量监督抽查活动, 也是为了切实增强各测绘单位测绘地理信息质量意识, 打造测绘成果精品, 加强测绘统一监管的有力抓手, 切实提高测绘地理信息成果质量整体水平, 规范测绘生产全过程质量控制,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准确、可靠的测绘成果, 提升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因此, 加强测绘成果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是为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机构、程序、过程措施而建立的质量管理系统, 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 没有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就无从谈起,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目的, 就是要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 保障我们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方针的实现。

测绘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测绘法》以及《关于加强测绘质量管理的若干意见》等国家法律和本行业的法规性文件, 测绘单位主要业务范围的测绘成果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应的管理文件要求, 成果也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及规程要求。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得到严格落实。

测绘质量管理体系要想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可考核性, 必须与测绘单位的规模、业务范围、人员素质等相适宜, 对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测绘单位, 其质量管理体系要符合国家测绘局的《测绘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和《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而对于未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测绘单位, 必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考核。

测绘成果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制度、测绘生产管理制度、测绘仪器设备管理制度、测绘质量奖惩制度、测绘成果管理及档案管理制度等方面。

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制度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要明确各级人员岗位职责及相互关系, 明确考核办法, 确保测绘成果质量。

(1) 甲、乙级单位要设立专门的质量管理机构, 并配备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甲级单位不少于5人, 乙级单位不少于2人。丙级单位需配备专职的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丁级单位要配备专职或兼职技术管理人员和质量检验人员。

(2) 测绘单位质管部门的质量检查人员, 工作职责是负责日常工作的质量管理, 对作业过程实行跟踪检查和现场监督, 并处理在工作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

(3) 测绘单位设立专的职质量检验员和专职检查人员要按照技术设计书进行作业, 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 作业人员对所形成的作业成果质量负责到底。

测绘生产管理制度

(1) 制定有效可行的工序管理流程表, 坚持先设计后生产, 加强工序管理, 有效控制影响质量的各种因素。

(2) 在测绘生产的全部过程中, 产品必须达到质量体系规定的质量要求, 主要环节质量控制有效, 在关键过程中设置适当、有效的过程控制点。

(3) 正确引用相应的各种图式、规范和规程, 符合相关的测绘技术规定、标准及设计文件, 。在测绘生产管理过程中的相关记录要齐全和正确, 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4) 严格执行“两级检查一级验收”制度。在测绘产品的质量检查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检验数据, 做到全程留痕。

测绘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为加强仪器、设备管理工作, 加强仪器、设备的日常维护、维修保养, 保证生产顺利安全进行, 结合测绘单位实际情况, 要做到:a) 对仪器、设备要做到定岗、定人管理, 加强使用者的责任心, “谁主管、谁负责”, 强化教育, 严格管理。b) 使用仪器、设备者应熟悉仪器、设备的性能、结构及保护原理, 明确正确的使用方法。c) 对监视测量设备要做到用前检查, 及时发现有无故障。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一次, 擦拭仪器、上油、固定螺丝, 并做好记录。d) 设备购买时, 必须对供方进行评价, 做到经济实用, 做到既节约资金又保质保量及时供应等规定。

测绘质量奖惩制度

对在质量管理和提高产品质量上做出显著成绩的部门和个人给予荣誉奖和物质奖励。对于质量优秀的产品在经过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验收合格后, 应积极参与每年的优质测绘工程评选活动, 获奖者的业绩应可作为晋级、晋职的依据。

对玩忽职守、违章作业, 弄虚作假形成资料成果的有关责任人;对不负责任, 漏检错检、徇私舞弊的质量管理和质量检查人员, 应严格依照《测绘质量监督管理办法》的对应条款进行严肃处理。测绘单位还可对有关责任人员给予内部通报处理、经济处罚及行政处分。

测绘成果管理及档案管理制度

测绘单位应建立健全的测绘成果管理及档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相应的设施, 有明确的保密岗位责任, 实行领导负责制, 并指定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

(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对应用人员、设备、系统软件和所处理的信息进行制度化管理来保证成果资料的安全和用户的利益。

(2) 有保管测绘资料档案的专用库房, 有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资料档案装具, 及时完成测绘文件材料的整理归档工作, 案卷质量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和规范的要求, 案卷目录、专题卡片等查找工具能满足利用者检索档案的要求, 档案人员做到熟悉库藏、调档迅速、准确。

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测绘地理信息行政主管部门、各测绘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地理信息局号召, 高度重视、周密筹划、精心组织、相互配合, 认真组织开展质量监督抽查活动, 但地区之间、单位之间的活动进展不平衡现象明显, 不重视质量管理、成果质量不理想的问题依然存在, 特别丙、丁级测绘资质单位主要存在问题有以下方面:

1.无技术设计或者项目技术文件编写不规范。有的项目技术设计内容简单, 引用标准不规范, 可操作性不强;有的项目技术总结未全面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技术、质量问题处理情况;

2.项目成果精度不高。少数项目高程精度超限;有的地理要素表示错、漏较多, 要素关系处理不当, 地形地貌表示失真, 地理精度欠佳;

3.项目过程成果保存不当。个别项目观测手簿等原始记录、检查记录保存不完整, 项目的可溯源性较差;

4.测绘标准规范执行不力。个别行业单位沿用行业习惯, 未严格执行测绘标准规范, 作业方法、程序不科学。有的未及时采用最新标准规范。

结语

海量测绘成果数据的存取 第5篇

在日常工作程中, 我们存在大量的成果数据需要管理, 对这些成果进行分类存取。在这些教学成果中, 不乏存在一些如图像, 多媒体等巨型文件。这些数据被称为二进制大对象 (BLOB) , 对于这些文件要采取不同的存储方法。一种存储方法是表+实体的方法, 即在数据库中存储文件在硬盘上的存储路径, 这种存储方法给数据的管理和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另外一种方法是将BLOB对象进行分块存切割储于数据库中, 采用这种方法可以避免因为文件路径改变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 能够高效率、安全的对成果数据进行管理。

1 系统设计

1.1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系统在总体上划分为用户管理、成果数据上传、成果数据查询和成果数据下载模块

1.1.1 用户管理

由于测绘成果数据多为涉秘数据, 对用户权限进行了普通用户和管理用户设置。普通用户登陆后能检索成果目录, 管理用户能对成果进行上传, 下载, 检索等操作。

1.1.2 成果数据上传

测绘成果数据分为矢量和栅格2大类。管理员用户可以进行矢量数据上传和栅格数据上传。成果数据在存储之前均以压缩为RAR格式。

1.1.3 成果数据查询

用户可以对所有的成果数据进行检索, 支持多条件模糊查询, 如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入库时间、数据类型等。

1.1.4 成果数据下载

用户在获得管理员的认可后, 对需要使用的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进行下载。

1.2 系统数据库设计

根据系统设计, 数据库分为用户数据库、矢量成果数据库和栅格成果数据库。

1.2.1 用户数据库

根据用户的不同权限设置了不同的功能, 在用户数据库中设置了name和admin字段。管理员用户admin字段值固定为1, 普通用户admin字段值为0.

1.2.2 矢量成果数据库

矢量成果数据库中设计了成果名称、产品类型、产品比例尺、压缩格式 (默认为.RAR) 、生产日期、入库时间、产品说明和备注信息等字段。

1.2.3 栅格成果数据库

设计栅格成果库是为了便于能够对成果进行快速检索和分类管理, 其字段同矢量成果相同。

1.2.4 产品使用数据库

为了数据安全性, 设计的管理员下载权限, 普通用户可向管理提交申请下载使用数据, 管理员对用户进行登记。数据库中设置了用户名, 单位, 使用成果名称, 归口单位, 用途, 下载日期等字段。

2 系统实现

根据系统设计, 实现了用户上传、检索、下载和客户使用登记功能。

2.1 成果上传

成果上传分为矢量成果上传和栅格成果上传, 鉴于系统设计的成果均以要所文件方式入库, 所以两种成果上传入库实现方式基本相同, 这里以矢量成果上传为例介绍。

首先设置的几个必填字段需要填写, 如产品名称, 产品类型, 比例尺, 文件类型和产品说明。

在本机浏览添加需要入库的产品, 选择数据入库按钮入库进行入库。鉴于许多文件较大, 对成果设置为blob字段, 但是普通的方式是不能把一个几百兆甚至几GB的文件写入数据库的。所以, 在这里首先要计算文件的大小, 根据大小来进行判断是否应该进行分块上传, 然后对文件进行逻辑分割, 实现文件的分割上传, 值得注意的是, 在数据加载过程中一定要锁定, 同样, 上传完成后要进行解锁。

2.2 成果检索

用户可以对库中的成果进行检索, 以查看库中存在的成果。在这里, 可以通过产品名称、产品类型和比例尺进行但条件或多条件组合的模糊查询。查询结果将显示产品的所有属性及详细信息。

2.3 成果下载

成果下载分为矢量成果下载和栅格成果下载, 两者实现方式相同。首先根据设定条件对成果进行检索, 选择需要的成果进行下载。下载文件的实现方式同上传原理基本相同。先判断数据库是否存在需要下载的文件, 如果存在, 则计算文件的大小, 根据文件大小判断是否需要分块下载, 有时候会因为分块不均匀, 导致文件的取值较大。实现文件下载函数核心代码如下:

2.4 客户使用登记

由于测绘成果具有涉密性, 对成果使用要进行登记备案。管理员对需要使用成果的客户信息及使用成果名称, 用途, 时间等进行登记并传入数据库。同样, 管理员可以通过成果使用的归口单位, 名称, 登记日期等进行成果使用统计。

3 结论

利用ORACLE对海量数据进行存储, 极大的提高了数据的管理效率, 对成果的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 增加了数据的安全保障性, 并能够实时的对数据使用情况和使用单位进行快速查阅统计。

参考文献

测绘成果著作权的限制 第6篇

相比之下, 测绘成果最有可能成为著作权的客体。一方面, 不管是地图, 还是测绘文字资料, 本身就是各种各样的作品;另一方面, 测绘成果投资大、周期长, 测绘行为涉及面广, 且难度大, 较其它作品来之不易。正因为如此, 采用著作权保护方式比其他保护方式更有一定的优势。比如, 著作权通常可以自动产生, 不必经过任何登记或审查程序, 而专利权则必须依法由国家特定的行政机关进行审查后授予合法申请人。再比如, 对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一般是作者有生之年加上死后的50年;专利权的保护期分别为发明专利20年, 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10年, 均从申请日起计算。可见, 著作权保护模式成本比较低, 保护时间比较长, 对于测绘成果的保护比较有利。不过, 同一般作品相比较, 测绘成果直接涉及到国防安全问题, 因而测绘成果著作权的行使就不能不受到严格的限制。根据我国现行的立法, 著作权包括著作财产权和著作人格权两部分:其中, 著作财产权由复制权、发行权、改编权等权利构成, 可以转让、继承;而著作人格权由发表权、完整权、署名权等权利构成。测绘成果著作权中的复制权、发行权、处分权、获得报酬权、发表权等著作权均受到程度不同的限制。具体论述如下。

1 对复制权、发行权的限制

为了强化政府对测绘成果著作权行使的管理, 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编制、印刷、出版、展示、登载地图的管理, 保证地图质量,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1]这些规定形成了对著作财产权的限制, 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 著作权人行使复制权、发行权时需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比如, 测绘成果不得擅自复制、转让或者转借。确需复制、转让或者转借测绘成果的, 必须经提供该测绘成果的部门批准;复制保密的测绘成果, 还必须按照原密级管理。第二, 著作权人行使著作权要经过委托单位的同意, 受委托完成的测绘成果, 受托单位未经委托单位同意不得复制、翻印、转让、出版。

2 对测绘成果著作权处分的限制

在转让或许可使用方面, 测绘成果著作权也受到严格地限制。一方面, 对外提供属于国家秘密的测绘成果, 应当按照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的审批程序, 报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在审批前, 应当征求军队有关部门的意见;另一方面, 测绘成果实行有偿提供。有偿提供测绘成果的办法和收费标准由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测绘成果的管理部门后, 会同国务院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另行规定。[3]也就是说, 不能由双方确定, 而是被纳入到国家指导价范围之内。

另外, 在测绘成果的发行范围方面也受到了严格的限制。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需要利用属于国家秘密的基础测绘成果的, 应当提出明确的利用目的和范围, 报测绘成果所在地的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批。测绘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 应当以书面形式告知测绘成果的秘密等级、保密要求以及相关著作权保护要求。

3 对测绘成果获得报酬权的限制

获得报酬权是我国著作权法赋予著作权人的一项重要的著作财产权, [5]但在测绘领域中, 这项权利受到限制, 主要体现在测绘成果无偿使用制度上, 这是基于公共利益对测绘成果著作权的最大限制。其条件是:第一, 无偿使用的测绘成果仅仅限于基础测绘成果和财政投资完成的其他测绘成果;第二, 无偿使用的目的包括两种, 都与公益有关。一是用于国家机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 二是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军队因防灾、减灾、国防建设等公共利益需要的。除此之外, 测绘成果著作权都应当实行有偿使用制度。

4 对发表权的限制

在测绘成果中, 对著作人格权的限制主要表现为对测绘成果发表权的限制上。测绘成果根据保密要求, 分为两种, 一种是公开, 包括公开使用和公开出版;另一种是未公开, 内部使用、保密。[7]显然, 未公开部分测绘成果的发表权受到限制。另外, 包含基础地理空间信息的测绘成果发表权也被剥夺。这是因为在信息化战争时代, 基础地理空间信息成为“国之神器”, 不可予人。掌握了一个国家各大关键设施的精确地理信息, 也就意味着该国的国防与经济命脉都逃不过对手的耳目。[8]《测绘成果管理条例》规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包括:国界、国家海岸线长度;领土、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面积;国家海岸滩涂面积、岛礁数量和面积;国家版图的重要特征点, 地势、地貌分区位置等。根据《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的规定, 国家对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实行统一审核与公布制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提出公布重要地理信息数据建议的单位或者个人, 应当向国务院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议材料。国务院批准公布的重要地理信息数据, 由国务院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以公告形式公布。[9]也就是说, 这部分测绘成果著作权中的发表权被剥夺。

当然, 上述对测绘成果著作权的限制是针对一般测绘成果而言的, 对于不具有测绘资质的人所作的测绘成果以及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测绘成果, 尽管从法理上讲, 著作权人具有著作权。但这些测绘成果从小处讲, 会影响工程质量。从大处讲, 涉及到国家对测绘行业的管理秩序, 因而在测绘成果的复制、发行等方面理应受到更为严格地限制。也就是说, 著作权人具有著作权, 但不能行使著作权。[10]当然, 著作权人可以转让其著作权, 在他人以复制、发行等方式侵犯其著作权时, 也可以提起侵权之诉。

总之, 测绘成果一方面作为地图作品和文字作品, 完全可以成为著作权的客体;另一方面, 测绘成果中的数据信息有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 涉及到重大的公共利益问题。这就使得测绘成果著作权的行使具有特殊性。由此形成了测绘成果著作权制度的特殊性, 这种特殊性的意图既在于维护测绘成果著作权人的私益, 在于维护工程质量, 更在于维护国家的安全利益, 从而在测绘成果著作权人私益和社会公益之间达致一种合理地均衡。

参考文献

[1]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32、33条。

[2]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第13条。

[3]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12条。

[4]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17条。

[5]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10条。

[6]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19条。

[7]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规定》第5条。

[8]参见《地理“密探”拉响安全警报》, http://www.infzm.com/content/59431.访问时间2013年1月3日。

[9]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第22-25条。

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探讨 第7篇

一、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测绘工作涉及国家秘密, 地图体现国家主权和政治主张, 全面提高测绘在国家安全战略中的保障能力, 确保涉密测绘成果安全, 维护我国版图和地图的严肃性, 对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利益至关重要。国家和测绘行政主管部门、保密部门十分重视测绘成果资料的使用及保密安全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 测绘成果资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作用日益显著, 国务院、国家保密局、国土资源部下发了一系列测绘成果保密工作法规及文件:国务院令第556号、469号, 国发【2007】30号, 国土资源部令第19号, 国测办字【2003】17号, 国测法字【2006】13号, 测办【2010】108号, 国测成字【2008】2号、【2009】3号、【2009】19号, 国测成发【2010】6号等法规、文件, 明确规定了测绘成果资料的秘密范围、更新、利用、保管等, 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测绘成果资料已经越来越得到了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测绘成果资料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新的历史时期, 更应受到基层各单位、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二、加强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紧迫性

1.测绘成果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测绘成果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 随着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 测绘成果的保密问题以及由此而涉及的国家安全和利益问题日益凸显, 测绘成果的重要目标的地理坐标数据、影像数据、重要基础设施、能源、矿产、地质等地理信息都是敌对势力窃取的重要目标, 一旦泄露将对我国防安全构成威胁。让世界震惊的斯诺登事件, 给各国上了一堂惊心动魄的警示课, 新时期窃密行为更是呈现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更加隐蔽化, 范围扩大化的特点。

2.从业人员违规泄密。一是从业人员队伍扩大, 从业单位性质多样, 从业人员流动性强, 流向复杂, 在测绘作业中有意或无意造成泄密。二是从业人员及测绘成果档案保管人员保密意识淡薄, 存在无密可保, 有密难保的麻痹思想。

3.社会化服务给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带来的挑战。在计划经济时代, 测绘成果档案主要服务于国家, 服务对象单一, 泄密的可能性小, 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测绘成果资料与地理信息从政府部门走向社会各行各业, 泄密的可能性增大, 所以在测绘成果的提供和使用上要严格审查, 把好关。

4.信息现代化给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带来了巨大影响。信息现代化给测绘成果的管理、存储、使用带来了根本变化, 传播途径更为多样, 泄密渠道增多。

三、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在新的历史时期, 基层保管单位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存在诸多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

(一) 对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不够重视, 管理不到位

一是领导不够重视, 档案保密意识淡薄, 认为无密可保, 片面强调档案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 而忽视了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的保密性, “用而不保”或是害怕泄密而将测绘成果资料束之高阁“保而不用”;二是对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的管理缺乏一整套从上而下的管理体系, 没有设立监管机构, 或监管不到位, 泄密情况屡有发生。

(二) 管理制度不完善

缺乏涉密测绘成果资料的收集、整理、标密、检索、统计、借阅利用的统一规定及制度。或者是有的单位尽管制定了制度, 但是制度落实不到位, 制度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贴在墙上, 就是不落实在行动上, 造成泄密。

(三) 档案管理人员素质低, 人才缺乏

一是档案员责任心差, 服务意识、保密意识差;二是业务水平低, 懂档案管理的不懂测绘专业知识和电脑知识, 不能很好的对测绘成果资料进行定密、归档、利用、鉴定。档案人员知识老化, 还处于手工管理档案阶段, 不能很好的掌握现代化设备, 学习新技术、新方法, 无法对档案进行数字化管理。三是档案人员流动性大, 使档案管理脱节。

(四) 测绘成果档案的利用率低

一是测绘成果档案的特殊性, 使得利用受到限制。大部分的测绘成果档案都是秘密的, 甚至是机密、绝密, 这使得档案的利用上受到了限制, 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的提供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到期档案的解密也要到相关主管部门的审查、批准才能解密而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的保密性和使用主体的多元化, 又使得涉密测绘成果档案提供利用的时候对主体资格的审查和手续完备的审查严之又严。

二是档案的信息化程度低, 很多单位对纸质档案没有进行数字化处理, 在查阅测绘成果档案资料时, 主要采用人工现场查阅方法, 单一的检索方式, 档案利用率低。

四、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 加强领导重视, 广泛宣传, 学习相关法律法规

要高度重视涉密测绘成果的保密管理工作, 始终坚持做到保密工作有领导负责、有工作机构主管、有专人管理日常工作。坚持把测绘地理信息成果保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做到保密工作与业务工作同时抓。注重教育宣传, 定期组织干部职工参加涉密测绘成果保密宣传教育培训, 对新招录人员首先进行安全教育和保密知识培训, 可通过举办保密知识讲座、发放保密工作资料、张贴宣传画, 学习全国窃密警示案例, 观看保密宣传教育片等形式, 增强干部职工的保密观念。认真学习《档案法》《测绘管理工作国家秘密范围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成果管理条例》《基础测绘成果提供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 增强法制观念。

(二) 加强学习培训, 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

要加强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 就要提高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能力。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及特殊性, 因此, 从事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档案管理知识, 还要加强测绘专业知识、计算机知识、法律法规的学习。核心涉密人员要参加国家地理信息局组织的岗位培训, 参加地方保密局的保密培训, 还可邀请相关专业的高级工程师进行授课, 要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掌握最新的信息技术, 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培养档案管理复合型人才, 打造高素质的档案管理人才队伍;要健全档案管理人才的激励机制, 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 让档案管理人员享受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同等的待遇, 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热情, 增强他们的职业责任感, 全面推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三) 狠抓基础工作落实, 强化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1. 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 加强监督检查。

单位保密领导机构负责指导、督查和管理涉密单位的保密工作, 与在岗领导、涉密工作人员签订《保密承诺书》等多项保密管理措施。不定期组织工作人员学习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严格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保密工作落实到各个涉密要害部门, 注重对涉密载体、涉密信息和涉密场所的检查力度, 定期对单位保密重点部门、重要岗位进行检查, 对发现的涉密隐患和漏洞, 及时采取了针对性的整改补救措施, 同时充分利用高技术、新手段、新方法改进和完善保密工作水平, 加强保密工作, 严防泄密事件。

2. 完善、强化各项管理制度、措施。

(1) 测绘成果保管单位要制定出详细的测绘成果秘级划分具体范围规定及涉密成果保密管理制度, 对测绘成果资料归档、利用、鉴定、销毁等作出明确规定。

(2) 加强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载体的管理, 制定相关制度, 坚持涉密计算机不上网, 上网计算机不涉密, 严禁违规存储涉密资料、连接互联网、存储器交叉使用、违规复制扫描及扫描后没有按原密级处理。

(3) 对归档的成果资料对照规定进行清理标注密级, 并录入数据库, 对涉密测绘成果资料实行专人专柜保管, 对移交的资料由专人负责清点核对, 并填写目录、归档。

3. 加强测绘成果的信息化管理。

纸质的档案在使用中容易破损、时间长了不易保存, 要加强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工作, 对纸质的测绘成果档案在指定的专用设备上数字化扫描, 注意扫描后的文件按原密级处理, 运用图像处理软件对扫描后图像进行处理保存, 并做好与目录的数据挂接工作, 以提高测绘成果档案的利用效率。

4. 对涉密测绘成果资料的利用严格把关。

利用人必须持有测绘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行政许可书及加盖单位公章的介绍信、保密责任书、测绘成果使用申请表方可对其提供涉密成果资料, 档案保管单位对到期档案要及时解密, 以便更好利用。总的来说工作中要掌握好“保”与“放”的尺度, 做到保而有序, 放而不乱, 一方面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按照合理、合法、适度的原则, 加强测绘成果资料、图纸、数据等的保密管理, 一方面又要积极主动服务社会, 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服务力度。

加强测绘成果资料档案管理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工作, 掌握好涉密测绘成果利用尺度, 紧紧围绕服务社会这个目标, 加强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 不断提高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服务水平, 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摘要:涉密测绘成果档案是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涉密测绘成果管理的重要性, 加强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紧迫性, 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并针对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涉密测绘成果档案管理,现状问题,对策措施

参考文献

浅谈房产面积测绘成果质量检查 第8篇

关键词:房产面积测绘,质量检查

一、房产面积测量成果质量检查方法

1、质量检查时要详细阅读、分析每宗房地产面积测绘的申请报告, 准确确定房屋土地要素、面积测绘分摊类型。

2、在检查每宗旧房产的测绘成果时, 申请资料中有旧房地产权证书, 图幅、地号可以与原证书进行校核;原证有附图, 本次测绘成果在结构、层次、面积上就要与之作比较;原证没有附图, 甚至该宗资料没有旧的房地权证书, 则应尽可能查找档案资料, 必要时到实地校核。

3、对新建房产的测绘成果检查:首先, 核查收件资料——用地资料、施工图纸、地号编制;其次, 根据施工图纸或竣工图纸检查现场测绘中房屋总长、总宽、层数、结构;第三, 单元间分隔测绘是否正确, 共用面积的分摊是否合理, 附属结构表示是否合理;第四, 房地产四至是否清楚。

4、每宗房产测绘成果的成图图面表示是否符合《房产测量规范》第二单元房产图式要求, 比例尺选取是否适当, 用地、建基、建筑面积计算是否正确, 有关测绘情况是否说明清楚。

二、房产面积测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

为保障房地产面积测量成果的准确性、权威性, 必须制定必要的质量保证体系和措施:一是测绘单位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 做到各施其职、各负其责, 完善了以质量为中心的责任制;二是设立专职质检员, 加强了质量意识和检查手段;三是坚持“三检二审”的流程, 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四是定期召开质量例会, 对一些特殊的建筑物中碰到的问题共同进行探讨, 统一认识。

上一篇:中小学调查学校教育下一篇:时间信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