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

2024-06-28

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精选8篇)

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 第1篇

“绿色生态设计”话题在21世纪发展初期到现在已崭露头角, 设计界、教育界、商业界等, 这个话题已不陌生, 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潜台词, 绿色生态设计作为21世纪的一面旗帜、风向标, 又是怎样指引我们完善并实施到工业产品设计中去的呢?不言而喻, 作为社会参与者:官员、制造商、消费者、设计师等, 每一个团队或者群体都独自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工业设计师作为产品的功能原理、形式美原则的设定者在其中更是举足轻重。即使如此, 在专业院校、企业机构经常会谈到, 但现实告诉我们, 关于绿色设计设定及实现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最头疼的是设计师的设计想法、设计方法、设计信仰都会受到影响, 真正完全完善去认识对绿色生态设计的专门机构或者高等院所也未完全诠释清楚, 将绿色生态设计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中去。

因此借助专业机构和高等院所的理论依据去诠释绿色生态设计远远不够, 因为设计师要与时俱进, 敢于接受新生事物并且是逐渐地被人们认识, 其设定及实现于工业产品设计的过程也是随着环境、技术、社会变迁而日益充实完善, 不难发现, 在一些学校的课程设置中, 势必有了这些考虑, 但大都停留于形式浮于表面, 对学生也就是未来设计师们未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狭义的理解、局限的认知绿色设计与产品设计的关系, 那么就自闭和扼杀了未来设计师的原始基础认识, 起不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 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

从中国“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间, 国家领导人提的非常响的词是“时时关注民生, 以人为本”。这句话却与我们绿色产品设计的意旨不谋而合, 工业产品设计在满足人们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 却时时暗示了设计师们为设计而设计一个良知的道理:设计来源于生活, 设计灵感被生活所需而点燃设计离不开自然总之离不开人

机———环境。就如联合国安理会提出的人类要生存, 就得保护大自然, 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 提倡低碳、高效、节能、环保、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从本科课程到硕士课程的安排, 本科注重设计的诠释, 简单点就是设计创意好, 就是成功的设计作品;硕士则更注重把认知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的综合思考。所谓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不能只从物质的层面来理解当今设计和未来设计的含义, 应该考虑到社会层面、意识层面和美学道德层面来进行分析研究。中国古代老子的美学思想里提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充分诠释了这一问题的本体。西欧建筑设计师William McDonough针对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界博览会, 发展前人的思想提出了“汉诺威原则”应该算是一个针对绿色生态设计的纲领性文件的诠释。原则包含思想有: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承认相互依赖性, 尊重物质与精神的关系, 接受基于人的意愿与自然系统共存的设计决策, 创建有长期价值的安全项目, 依靠清洁能源, 认识设计的局限性, 坚持通过知识的贡献来坚持发展。可见中国几千年的道家美学精髓与当今发达的西方设计观念有着不谋而合的共性:即生、即和、低耗和循环。根据绿色生态设计与工业产品设计思维关系的拓展, 设计师的设计能力在实践中却要经受重锤考验。

3 绿色生态设计到工业产品设计的实践

大自然作为绿色生态的载体, 不言而喻, 绿色生态却始终围绕工业产品诞生成为最致命的先决条件:即环境不可避免制约设计的拓展。不过正是这个制约性条件, 让设计师重新站在设计的高度展望社会每个阶段的发展, 从而与时俱进, 因人而异, 诠释未来设计, 以现实的制约条件作为展望未来设计的动脉, 科学应用绿色生态环境到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实施。

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 第2篇

工业三废污染主要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的有毒、有害的废气、废渣和废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要解决工业三废污染,就需将农业生产基地设

在远离工业生产区域的地区,使用洁净水灌溉农田。

这种污染主要是指自然状态下农田土壤和灌溉水中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如一些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元素(汞、铜、钼、铅等)、非金属元素(坤、氟等)、有害生物(病害病原微生物、害虫等)、化合物(磷化物、硫化物等)等。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按照国家有关农业生产环境选择要求的规定选择生产基地并用符合要求的灌溉水进行灌溉。

城市垃圾污染主要是指城市居民的生活垃圾和生活污水对农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这种污染现象主要存在于靠近城市的乡村。解决这种污染的办法是生产基地要远离城市居民区,禁用城市生活垃圾作肥料和使用生活污水浇灌。

农事操作中的污染是最重要、最直接的污染,所造成的危害也是最严重的。农事操作中的污染主要是指滥用、滥施或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使有毒、有害物质在农业环境和农产品中的残留,造成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的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体健康。

避免农事操作所造成的污染的最有效办法是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科学使用化肥和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草害,尤其是选用生物源性农药、植物源性农药和国家推荐的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同时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

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合成或者来源于生物、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农药使用不当或滥施农药,会对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造成严重污染,进而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

1)安全间隔期:是指最后一次施药离作物收获期的间隔天数。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可根据各种农药的毒性和残效期制定。

(2)农药的“三致作用”:动物长期服用或接触小量的某些农药后,会逐渐表现出致癌作用、致畸作用和致突变作用等慢性中毒的症状。(3)抗药性:是指生物抵抗药物作用的性能。

(4)残留:是指动物、植物体内或体外以及环境中残存的有害化学物质及其衍生物。

六六

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锹氏剂、汞制剂、砷类、铅类、敌枯双、氟乙酰氨、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等18种。甲胺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毒蝇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甲基异柳磷、特丁硫磷等19种。

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构成了我国食品安全的不同质量标准体系,其构成就象一座金字塔,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无公害食品,中间是绿色食品,最上一层是有机食品。

1、无公害食品的基本定义

无公害食品是对“无污染、安全农产品”的一种形象的表述。严格地讲,无公害农产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政府有关机构认定的无污染、安全、优质农产品。在保护环境和保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前提下,通过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满足人类的基本需求。(1)、强调农产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从产地的生态环境入手,通过对产地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因子严格监测,判定其是否具备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基础条件,而不是简单地禁止生产过程中化学合成物质的使用,这样既可以保证无公害农产品的质量,又有利于强化资源和环境的保护意识,最终将农业和食品工业发展建立在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

(2)、对农产品实行全程质量控制。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实施“从土地到餐桌”全程控制,而不是简单地对最终产品的有害成分含量和卫生指标进行测定,从而在农业和食品生产领域树立了全新的质量观。

色彩与工业产品设计 第3篇

日本工业设计协会会长

色彩与工业产品设计这个主题以我亲身经历的一些实际经验、案例展开。首先的话题先谈色彩,在企业的经营当中,它占有如何重要的地位?以福特车举例,在70年以前,T形福特它的第一代产品,当时卖掉1500万台,但这个车有一个特点,就是它只有黑色一种颜色。之所以只选黑色是有理由的,第一,当时处于大量生产的时代。第二,只生产黑色的车,无论在何时出现问题,在何处发生故障,都可以轻易修好。第三,压缩了成本。但随着发展,所有的消费者都开黑色的车,我开黑色的,我邻居开黑色的,我邻居的邻居还开黑色的车,那么,逐渐就会产生厌恶的心情。在这样一种情况下,通用汽车打破了僵局,采用色彩战略,大量开发新颜色的车。

北京在2008年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东京也一样,在上世纪60年代举办了东京奥运会,当然以此为契机,以汽车为首的所有的工业产品色彩一下开始丰富起来了。当时无论是工业产品还是家用品,颜色都异常的丰富,接着,产生的一个后果就是大家对这种新鲜的颜色又产生了厌烦心理,于是又渐渐采用趋于简单的原始色彩。这样,从复杂的颜色还原到简单的颜色,再从简单的颜色过度到复杂的颜色,无限重复这个轮回。因此,在工业产品设计里,色彩的使用是以消费形态为导向,并不是一成不变。

接下来谈谈我实际经手的一个案子,某公司委托我做一个产品——圆珠笔的市场调查。为了做这个调查,前期收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以作为研究。根据研究的结果总结出了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是白色系列,它并不是特别刺眼的白色,而是稍微有一些温润感的白色。第二个方案,采用感觉发苦的这种巧克力的颜色系列。第三个方案采用接近于肌肤的颜色,笔身用的是肌肤色,顶帽采用比较鲜艳的颜色,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烈的对比。最后的结果是,虽然第三个方案获得大家的好评,但是考虑到生产成本,最后第二个方案被接受了。我们观察方案二,虽然笔身采用偏暗的颜色,但其按键的地方采用了橙色、紫色、黄绿色和蓝色,形成系列,富有变化。

除了产品本身需要一系列的色彩的调研,在产品开发的时候,我们还需要对顾客、客户层进行相应的调查。图片中展现的是我日常工作当中的一个例子,日本男性和女性软装的未来趋势。从对于女性的软装和其着装的调查结果来看,日本女性喜爱最多的是散发水果清香味的休闲感风格。如何来描绘这种所谓的散发水果清香的休闲感呢?我们提出了一系列的关键词,例如,休闲的、流行的、健康的、朝气蓬勃的、美丽的、明亮的等等。其次,日本女性同样喜爱的是具有东方风情的风格。其关键词譬如,东方的、传统气息的,有独创性的、神秘的等等。做这一系列的调查以及从调查中获取的结论,目的是什么?实际是日产公司开发一款车型的内饰,想打造四个系列,并做了四个真正的样板车。一个产品的四个系列其实就是来源于我们做的市场调查。举个例子来说,比如,亚洲度假风,地毯有隐约的颜色渐变以及年轮外形,体现温厚、朴素,材质展现粗糙感。刚刚提到的具有水果清香味的休闲风格,当然是面向女性消费者,所以,它的配色采用了非常活泼的多色配色。

最后,再谈谈工业产品的三个生命周期。第一种就是火了一阵,而后又消沉下去了,不知什么时候又火了起来,然后又消沉下去了。第二种就是慢慢地成长,慢慢地消失。第三种就是突然地火起来,又马上消失。所以,最普遍的应该是中间的Fashion,这个生命周期分成市场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最后是衰退期。从工业产品的角度来分析,在导入期里面应该重视的是产品的功能用色。在成长期,因为会有竞争对手,所以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将自己的产品与其他的产品进行一种差异化的展现。在这个产品倾向于成熟之后,必须要关注消费者的喜好程度以及产品带来的这种印象,所以这个时候就出现了色彩的搭配或者说是品牌的力量。进入衰退期之后,这个产品必须要能衔接下一个,也就是下一代的产品。

总之,色彩与工业产品设计紧密相联,在做工业产品开发时一定要关注色彩的时时变化,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态势,以此为基础进行设计。

希望我的演讲能给大家带来实际的帮助,谢谢大家!

编辑整理/招霞

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 第4篇

据悉,工信部在去年启动了工业产品生态设计示范企业的试点,鼓励试点企业从方案设计起,考虑产品在全生命周期内对环境和资源的影响,从而在原料选择、生产工艺以及实现绿色消费、有效回收等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统筹规划生态(绿色)研发设计。

生态设计是提升产品竞争力的迫切要求。在全球资源环境压力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提供绿色环保产品已成为国际潮流和趋势。我国也需要加快推进产品生态设计工作,开发、制造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绿色环保产品,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皮革等许多传统企业开始积极主动地把生态设计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兴业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中高端生态牛革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深A股上市企业,获得了“中国制革工业龙头企业”、“中国皮革和制鞋行业科技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2003年获得行业“真皮标志生态皮革”认证,2014年被授予“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

公司以“绿色皮革、百年兴业”为使命,把生态设计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举措,提升绿色发展意识,提高生态设计能力,建立生态设计推动机制和评价体系,明确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推动企业在绿色发展意识、生态设计能力、管理制度建设、清洁生产水平、产品开发和品牌效应等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工业设计与产品、企业、市场 第5篇

在未来的时代中,成功的企业是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业设计的软作用的企业,是追求产品,企业,市场三位一体最佳化的企业。这一方面要求工业设计要使企业去主动的认识市场,分析市场,从而能够引领市场的发展方向,而不要被动的去趋从于市场的潮流,并且还要求工业设计要对企业进行全方位的关怀,全方位的参与,全方位的设计;另一方面要求企业要高度的重视工业设计,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

关键词:工业设计 产品创新 管理 企业文化 市场细分

引言

工业产品设计与艺能元素融合策略 第6篇

摘 要:该文从工业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艺术元素、色彩设计、结构设计、人机工程、模型技术等多元素融合的角度,探讨现代工业产品设计的方法策略,以绿色闭环设计途径,规划产品功能与艺术情感一体化解决方案,通过创新、技术、服务、艺术和人机交互的系统集成设计,优化设计目标,传达技术的物化美,提高工业产品的性能,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关键词:工业产品 设计策略 元素融合

中图分类号:TB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6(c)-0036-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嵌入式技术、计算机技术、物联网和智能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新材料不断涌现,生产技术已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现代工业产品多元化发展,人们对物质产品提出了更高要求,未来产品将会更加智能化、人性化。工业设计从外观艺术、功能与人机交互出发,在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人机工程、功能体验、新制造技术等方面来进行产品设计,通过特有的方式传达技术的物化美,体现商品社会文化的价值取向,更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工业产品设计的主体趋势与方法在发生着改变,艺术和机能交互元素的有机融合将更好地提升产品设计效果。

1 产品设计与消费心理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之所以被大众接受,主要基于产品本身的功能和符合消费者的使用习惯与心理。而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审美心理、知觉心理、认知心理和消费习惯的个性和共性特征,是产品设计的关键。消费者在选择商品时,会考虑喜欢的颜色、形态以及使用的舒适度与方便感等因素。设计前期重视对消费者的需要、动机、个性、情感的调查和了解,设计时采用创新和传统相结合的方式,针对消费者的心理,根据时代、区域、性别、年龄、文化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让产品使用方便、造型美观、性价比高、质量优良,从而提高产品的市场欢迎度。

2 产品性能与艺术元素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是艺术与技术的融合,工业设计的产品性能追求艺术性与功能性的一体化,注重满足审美和人文性需求,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工业产品设计用艺术的造型语言体现产品文化,通过对工业产品的功能、材料、构造、工艺、形态、色彩、表面装饰等诸因素,从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方面进行综合集成,以符合人们对产品物质功能的要求,又满足人们审美情趣的需要。在对工业产品进行外观设计时,综合工业产品的造型、色彩、纹饰等艺术元素,从空间与建构、功能与体验、创意与可持续、场景与跨学科、社会与创新等角度出发,应用艺术化、交互设计等技术手段,设计产品的外观、结构和交互,通过可视化的解决方案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将创新、技术、服务、艺术及人机交互深度融合,提高产品价值与性能。

3 产品设计与色彩视觉的融合

工业设计可通过色彩设计和特定的表现技法来设计好的视觉效果,带给人不同的视觉体验,满足人的美感认知。设计时本着色彩联想、色彩感情、色彩心理、色彩计划等思想,运用丰富的色彩元素,装饰产品外观,起到美化环境和优化功能等作用。以二维设计、三维设计途径,准确、流畅地把产品效果图表现出来,让设计目标更立体化、直观化。产品的视觉艺术语言由色彩来表达,视觉艺术形象通过色彩来创造,根据材料、加工工艺、科技条件、市场销售、经济成本及色彩流行信息等因素,处理好功能与美感的统一。根据产品的特点、用户、工艺、结构等因素,整体色彩设计,力争色彩、功能、工艺高度统一,使工业产品的形态、结构、美感等方面提升层次。

4 产品功能与结构设计的融合

工业产品设计首先是功能,其次才是人性化外观,工业产品设计贵在产品性能创新,影响产品性能的重要因素是产品的结构,结构设计是实现产品各项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整个产品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对产品的顾客需求识别,对产品进行性能定位,通过对产品的性能规划,对产品结构进行合理构建,来实现产品设计解决方案。结构设计主要是对产品内部结构、外观形状的设计,结构设计不是简单的机械制图,而是综合技术实现的具体化,结构设计确定构件的材料、形状、尺寸、公差、热处理方式和表面状况,提出加工工艺、强度、刚度、精度要求及各构件间的联接关系,结构设计应满足功能性、可靠性、工艺性、经济性和外观造型等要求。结构设计不能局限在用数理模型上,更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应充分融合工艺、材料、联接方式、形状、顺序、方位、数量、尺寸等结构设计元素,通过空间结构设计,对关键零部件进行功能集成,以简化产品结构、降低加工成本、便于安装与维修,实现产品的预期功能,满足强度、刚度、加工工艺、装配与造型的设计要求。通过设计创新,促进制造工艺的变革与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好质量的产品。

5 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

产品设计与人机工程的融合,大大提高人机交互性能,交互设计更便于将产品从技术化转变为智能化,人机一体化的产品才最具人性化,最能满足人们对产品的情感需求。引入人机工程学原理,应用人体力学,根据人体结构特征和机能特征进行设计,以人体活动特征参数为标准,注入人体各部分的出力范围、动作习惯,结合人的视觉、听觉、触觉以及肤觉等器官的机能特性,使产品适应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在设计领域的应用,使产品设计由自动化向智能化发展,将产品的性能、功能设计与外观造型设计巧妙地结合起来,优化用户和产品之间的界面集成,使人机系统达到最佳组合。人机工程的优化可以大大提高产品的使用方便性,人通过控制面板来实现对产品的控制,控制面板是产品的人与机接口,显示清晰、控制合理、图示及字符的可读性最为关键,采用电脑模糊控制,通过程序功能模块集成,设定手动控制和自动运行,以提高产品的人机交互效果。

6 产品设计与模型技术的融合

用虚拟设计方法,创建产品设计模型,对产品进行虚拟的加工、装配和评价,进而避免设计缺陷。通过并行设计,关联产品生产过程,如,加工工艺、装配、检测、销售及维护等,使产品开发过程的各阶段工作交叉进行,协同作业。利用模型制作技术,依据产品设计方案,用金属、玻璃、塑料、木材等新型材料,制作一个能表达出产品功能特征的产品实物模型,在产品试验过程中,确定产品生产最佳的材料及加工工艺,使材料的属性具备产品所需要的特征。运用闭环设计的方法,在总体设计方案实施和产品实验过程中,反复修正未达目标的参数,改进设计缺陷,以达到最佳设计效果。经过绿色设计过程,减轻环境污染和原材料消耗,提高产品附加值,设计会更人性化,从而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缩短开发周期。

参考文献

[1]黄毓瑜.现代工业设计概论[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迈克尔·R·所罗门,著.所罗门消费者行为学[M].卢泰宏,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绿色生态与工业产品 第7篇

产学研结合模式其意所指具体为产业、学校、研究机构三方面互相配合, 联动发挥各自优势, 从而确保研究成果及时渗透、落实到实际生产、教育教学之中, 进而保证研究内容的有效落实。当前, 产学研结合已经是相当成熟的农业合作发展研究概念, 其通过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完美结合, 不但实现了科研成果的有效渗透, 同时也确保了高校技术水平与教学水平的先进性, 对高校培养高技术人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 产学研结合模式对当代农业产品的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 确保了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与农业产业之间相互契合而不是彼此对立。另外, 产学研结合模式对政府、企业与校园之间的联动关系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 美国知名经济学研究学者福克纳在其研究撰写的论文中表示, “高校应为地方经济做出服务, 并且衔接科研机构, 成为二者之间的桥梁, 确保科技有效渗透与落实于地方经济, 才能实现高校存在的现实价值。”通过这一言论不难看出, 产学研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是以学为主要连接机制, 科研机构渗透知识入校园, 校园人才服务社会, 从而实现了产学研三者之间的转化。然而, 不可忽视的是, 政府在产学研三者互相作用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研究机构的研究方向, 依赖于政府调控, 也就是说产学研三者之间达到循环转化的主要依据来自于政府对当今社会的剖析与引导。因此, 在产学研之间进行转化的过程中, 政府的积极参与与有效扶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2 产学研结合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基本定义可以看出, 产学研之间的相互转化拥有着非常重要的经济价值, 其可以确保技术人才的有效培养, 同时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建设, 再借由政府剖析当地经济欠缺的技术支持, 由研究机构进一步研究探索, 最终实现三者相互转化, 并共同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将产学研结合推广到我国欠发达地区, 对当地经济而言, 将是十分有益的强心剂。欠发达地区其经济之所以不能有效的快速提升, 技术水平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落实不到位是主要原因。当前, 我国推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今后长远的经济发展做打算, 确保资源的持续发展, 从而保障子孙后代的经济建设。然而, 当前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模式却无法保证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农产品加工技术的落实, 从而使环境遭到破坏, 原本营养价值丰富的生态农产品也在加工技术落后的情况下失去了其原有的生态性。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推广, 将大大改善当前欠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模式与农业加工模式, 通过政府探究其发展欠缺技术与欠缺人才类型, 借由研究机构探索研发适合该地区应用的技术项目, 借由高校的教育渗透与人才培养, 最终打造符合欠发达地区的专业型人才, 对症下药的为该地区农业产业模式、加工技术手段进行换血与升级, 从而确保该地区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以及加工业技术的先进与生态环保, 从而保证了生态农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保存其生态性, 确保生态加工业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的整体增长。由此可见, 产学研结合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具有着积极的影响力, 值得当前各级政府的重视与积极推广。

3 产学研结合的模式探讨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研究探讨并非仅局限于我国, 其中美国自1971起, 便已经逐步构建自身的产学研结合模式。其首先借由企业的资金协助大学进行科技研究, 而科技研究机构会聘用其校大学生共同参与研发相应技术, 待技术研发并最终成熟, 部分大学生会进入投资企业, 成为企业新技术的核心骨干。当然, 也有一部分情况是企业派遣员工进入大学进一步深造, 并参与研发高新科技, 待有所成果后, 再重返工作岗位。相对的, 在日本, 产学研模式则通过大学对民间开放, 从而确保民间企业对大学生进行社会培养与交流中令学员了解社会状态, 并借由大学研究机构与民间企业研究机构共同协作, 达到新技术研究开发的结果。然而目前看来, 日本在产学研研究过程中还仅趋向于对人才的培养环节, 真正达到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还需要一定的演化过程。对此, 我国可以充分吸收他国良好的经验成果, 来构架自身的产学研结合模式。上文已经初步探讨了三者之间转化的具体形式。对此, 我国在本身社会经济体制之下, 可以充分借助政府职能, 通过政府扶持, 吸收民间资本, 协助科研机构研发成果, 借由成果渗透高校, 确保成果的有效落实, 并鼓励与扶持高技术人才上山下乡, 前往欠发达地区推广相应的科研技术, 从而保证欠发达地区在产品加工与生产方面拥有良好的技术支持, 从而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产学研模式构架。

4 生态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模式落实手段

4.1 创新、提升、落实产学研结合认知

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构架在理论上较为容易获得, 然而使其在实际上发挥应有作用, 则需要通过创新、提升、落实产业研究结合认知方可以达到。目前, 在众多欠发达地区, 其产品加工业之所以较为落后的原因, 多半是劳动生产者对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认知并不完善, 其沿用较为传统古老、不但不能减少劳动时间同时会破坏加工品生态性的手法进行加工, 从而造成了事倍功半的结果。因此, 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模式落实的第一手段, 便是确保科技作为当前欠发达地区产品加工业的第一生产力理念深入落实到生产加工者心中, 如此才能保证加工者认知并且愿意应用创新科技, 并对创新科技存在潜在需求。与此同时, 与欠发达地区认知觉醒相比, 产学研有关部门对产学研合作模式的认知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理解, 要充分了解其互相协作的主要目的与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结合当前社会发展趋势及所需产学研合作模式扶持地区的实际情况, 有针对性的开展研究工作、教学渗透及产业扶持, 确保产学研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技术科学化核心的重要手段。

4.2 政府宏观调控与政策引导

在产学研合作模式落实与开展的过程中, 政府虽然并未参与到其中任何一方的实际运作中, 然而作为三方面的政策支持后盾, 其本身在各方面的工作都能成为扶持并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达到实际效果的重要手段。其中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是站在经济发展的宏观立场上, 对整个经济局势进行总结与调研, 从而保证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与实用性。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 科研机构的研究内容将更加有针对性与实用性, 并且可以更有效的渗透于高校教学之中。与此同时, 政府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手, 其在政策上可以为产学研合作模式发展制定有益的扶持政策, 确保扶持政策可以正确引导产学研合作模式, 使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动性的转化更加顺畅与科学, 确保学员技术革新后, 可以更有效的作用于企业发展。欠发达地区原本对技术手段认知不足, 只有技术优秀的人才所创造的优秀的产业产出, 才能有效证明科技的重要性与实用性, 因此落实人才培养与人才输出, 在政策上给予扶持与引导, 是执政部门的政府发挥功效的重要场所。当然, 政府作为国家资金的发放机构, 其可为研究机构研究项目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并可寻求社会企业对研究机构进行注资, 从而保证研究机构在研究过程中的资金充足, 可以更有效率的研发出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的研究成果, 从而构建良性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4.3 深化体制改革, 营造产学研结合理想空间

在体制改革的评述上, 我国伟大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曾如此指出: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的改革, 其重点在于解放劳动力, 因此二者的深化改革, 将有效提升劳动效率, 确保经济的稳步增长。目前,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生态农产品加工业之所以无法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正是由于其经济体制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力度不够, 因此无法为科技先进手段提供良好的操作平台, 也无法满足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有效开展。因此确保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有效开展, 首先应确保其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化, 从而营造产学研结合理想空间。在深化经济改革的过程中, 要结合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 以可持续发展为改革方向, 全面落实生态发展理念。与此同时, 科技改革应配合经济改革脚步, 协调经济改革理念, 贯彻经济改革发展方向, 确保科学技术的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性。欠发达地区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与生态产品,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性科技手段可以大大提升其产品加工过程保护产品的生态性作用, 不但促进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同时也为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 并可以确保产品的绿色健康, 迎合消费者需求, 确保欠发达地区的发达化进程。

4.4 完善法规条款, 构建服务体系

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学研模合作模式落实不但要依靠政府扶持、产学研机构与生产机构的认知提升, 以及改革的深化, 同时要确保其法律法规的有效支撑。只有有法可依、有律可循的政策体系, 才能确保其发挥实际作用, 并得到科学的有效发展。法律条款的完善是确保产学研三方都拥有相应的资质与担当, 可以成为产学研合作模式中的其中一环, 并且确保有效运转, 在运转中产生分歧与矛盾也能依据相关准则与法规进行适当的调节与疏导。与此同时, 构架服务体系, 对当前欠发达地区而言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欠发达地区其经济不发达的原因之一在于技术水平不到位, 而另一重要原因则在于其产业配套服务体系的不健全。可以说, 没有良好的服务体系, 在产业发展出现问题时将无法有效的排解问题, 最终令产业停步不前或者是负向生产。拥有良好的服务体系, 可以在产业技术产生问题时有效排除产业发展问题, 确保产业的良性发展。而且服务体系也可以扶持产学研合作模式的深化与落实, 更能确保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发展与革新。

4.5 发展紧密型合作, 确保产学研结合作用

当前, 我国产学研合作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受传统经济体制制约较为明显, 因此其采用的合作模式多为松散型或者半紧密型模式,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研究机构在科技普及与指导中多半处于指导或者技术转让等形式, 不能很好地了解企业发展的主要需求, 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在技术认知相对落后的前提下, 能够采用并操作科技手段的可能相对较低, 因此造成科技与产业脱节现象。发展紧密型合作模式, 是确保科研机构、教育机构有效的发展科技入股、联合攻关等手段, 确保风险成果共担共享, 从而实现科技落实产业、科技推动产业、科技建设产业的最终目的。

摘要: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过程中, 加工手段的不科学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脚步与技术革新进程。因此, 研究合理的技术改革模式, 并使其与经济改革双管齐下, 共同发挥作用, 对推动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借由探讨当前较为科学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及其对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加工业的影响, 来深入剖析产学研结合模式及其落实手段, 确保产学研结合模式推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促使其向发达之路迈进。

关键词:欠发达地区,生态农产品,产学研结合,模式探讨

参考文献

[1]胡冬雪.促进我国产学研合作的法律对策研究[J].中国软科学, 2013, 02:154-174.

[2]梅姝娥.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模式分析[J].中国软科学, 2011, 08:174-181.

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 第8篇

【关键词】绿色设计 环境保护 工业设计 可持续发展

1 绿色设计与工业设计的重要联系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人类生产了大量工业产品,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同时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我们人类在享受“聪明才智”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也开始尝到了苦头。庆幸的是,以上的困境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股保护环境,珍惜有限资源的绿色环保浪潮已经掀起。与此同时,绿色设计就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

绿色设计的设计理念和方法是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宗旨,主要强调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充分利用资源,以人为本,善待环境,绿色设计不应该只是一个倡议和提议,它更应该成为现实文明和未来发展的指南针。 当我们面对当前的全球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浪费和温室效应等诸多困境,每个人都应该树立起足够的危机意识。

现代工业设计要想在经济发展的浪潮中站稳脚跟,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跟上绿色设计的脚步。

2 树立绿色设计观念 重新发现现代设计

之前,工业设计最终目标针对的是产品的基本属性:当该产品达到了技术、功能、工艺以及市场的目标后,传统意义上的设计目标就完成了。而绿色设计则涵盖了产品的各个过程,包括从创意构思到制造、使用及废弃后回收、再生处理等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将防止产品及工艺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升到与产品环境属性相同的高度,并将其作为绿色设计的目标。

绿色设计观念的树立能够让绿色设计产品是现代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新式武器的观念深入到每个工业设计师的心中。

工业设计师在21世纪所担负的使命,比过去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艰辛,面对的问题更加繁杂:第一,需要了解“产品设计—生产—消费”的方法和过程;第二,能够有效的利用有限资源、使用可回收材料,用来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耗量;第三,还要从选择材料、结构功能、制造过程、包装方式、储运方式、产品使用和废品处理等各个方面,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影响及解决方法。

工业设计的造型由以往单调的机械化转变成语意化、人性化的设计,并追求简洁的造型,占用更少的空间,减少材料的消耗。同时使产品更加耐久,因此,绿色设计在需要设计师的理性的同时,更需要融入新科技,并获得广泛的社会性。绿色设计的推广也不能局限于工业设计师中,而应该飞入寻常百姓家。

3 绿色工业产品的市场前景

尽管我国早于1993年就开始实行绿色标准制度,并制定了严格的绿色标志产品标准,但其实施情况并不能让人满意:上海(我国最大的工业和消费城市),每天产生好几十万个不能回收的一次性餐盒,大自然需要200年才能消化掉它们,常年累月同废水、废气等一起挤占着我们人类的生存空间。好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快餐盒已改成可溶解的材料,大型商场、超市也在积极推广布袋或纸袋的使用。而在国际市场合格的绿色产品更是企业的通行证,越是发达的国家,消费群体更能意识到蕴含在产品里面的生态价值,并接受它们。这对绿色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只有无公害、能耗低的产品才能被大众接受,才能被市场认可,方能走向市场。

目前绿色标志认证在世界各国家得到了推广,一来可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二来也可以提高本地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著名管理学家乔治·温特所著《企业与环境》如是说道:“总经理可以不去理会环境的时代已经过去,将来的公司必须善于处理生态环境才能赚钱。”这表明,绿色产品在目前的市场竞争中,拥有更明朗的发展前景。

近些年来,工业与设计的变革,使人类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大大改善了人类生存条件,但同时极大地破坏了人与自然原本和谐的关系。能源危机、生态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都抛在了人类面前,甚至人类自身的生存问题也面临着威胁。当下频繁出现的国际新名词“可持续发展”,恰恰说明人类能否在地球上长久生存已经成为了谜题。“适度设计,健康设计”的原则被设计理论界提出,尝试给设计新的地位,以改善工业设计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让人类重新过上健康的生活。正如国际工业设计协会联合会主席彼得先生说的那样:“设计作为人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除可能成为人类自我毁灭的绝路,也可能成为人类到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的捷径。”

参考文献

[1]李芳丽.《新工艺文化论》.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

[2]许平,潘琳.《绿色设计》.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8.

[3]刘光复.《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04.

上一篇:人员配备下一篇:消防物联网建设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