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软件范文

2024-05-20

行业软件范文(精选12篇)

行业软件 第1篇

深挖客户的需求与痛点,潜心提升产品质量

2011年,樊瑞力和另一位合伙人一起创业,鱼鹰软件正式注册成立。为什么选择已经是红海市场的管理软件行业继续创业?樊瑞力解释道:“在此之前我们已在管理咨询和管理软件行业,从业了近10年的时间。在过往接触过很多的企业,有一个行业的信息化建设一直比较特殊,就是服务型企业。这类企业普遍规模不大,但是业务十分复杂,他们在选择管理软件的时候也很困惑,市面上的OA只能解决流程审批、任务协同,CR M只能解决客户管理或者销售管理,ERP解决的则是资源匹配的问题,这类企业用不上,用友金蝶的财务系统又管不了业务,单独采买不但费用高,集成也是一个大问题,但是他们又需要一个能把客户、合同、项目、采购、预算、OA统一管起来的打包系统。目前,市场上的管理软件不是分立存在,就是根本找不到合适的软件,企业很难实现统一运营、管理核心业务的目标。做行业的财务业务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并实现相对产品标准化来降低企业采购成本,这就是我们认为的机会。”

最初的创业理念,还体现在品牌的命名上。樊瑞力对记者讲述了鱼鹰软件命名的机缘:“有一次到青岛出差,我们在海边发现了一只类似鹰的鸟俯冲海里,等它钻出来的时候嘴里叼着一条鱼,其快速、凶猛、精准程度令人叹服。从而带给了我们灵感,希望我们的管理软件一定要像鱼鹰一样,直击目标,抓到客户运营管理的痛点并解决,所以给品牌起名叫鱼鹰软件。”

为何目前专注在传播行业,樊瑞力也给出了解答。在正式创立鱼鹰软件之前,樊瑞力曾经在甲方从事多年的品牌公关工作。一直接触广告、公关公司,他比较清楚广告、公关传播公司的运营过程中的一些痛点,所以,他们着手针对传播行业研发行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打包解决方案。

不同于其他种类的消费或服务,管理类型的软件的项目服务周期要一个月甚至更长。因为很多时候客户知道企业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却不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鱼鹰软件在服务过程中要反复和客户进行沟通调研,帮助他们梳理和挖掘企业管理的痛点,就像一个老中医一样,“望闻问切”之后,再沟通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客户“开药方”。

紧握产品核心优势,有效把控采购过程

在积累了近百家传播行业客户后,鱼鹰软件对传播行业的企业管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和研究。传播行业十分广泛,可以细分为公关、广告、影视、数字营销、会展等等。从管理软件的层面来说,他们的业务模式都相近,因为公关、广告等行业的界限逐渐模糊,业务逐渐融合,他们的业务模式都十分相近,都是典型的项目运作制。比如,公关公司在合作的前期,要为客户提供合理的方案,通过一轮轮的竞标。而提案和竞标这样的销售动作,原本在企业内部就是一个复杂的项目,等到双方成功牵手合作中标,执行又是一个项目,要具体考虑项目组的人员分配、场地、灯光、音响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不仅是公关、广告行业,影视、投资、证券,甚至律所、培训等公司的运作,本身就是一个个的项目,虽然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但其内在管理都有相类似的模式。因此,鱼鹰软件的核心产品方向是项目型组织。

鱼鹰软件团队在做客户调研的时候,经常发现这样的现象,在一个项目结束之后,财务、项目经理、采购、运营各派出一位代表,来计算整个项目的收入支出情况,这种工作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利润与最初不符的情况。因此,樊瑞力强调,目前鱼鹰软件提供的服务内容,主要是针对传播行业最大的两点价值,即“管好钱,算清账”。,

传播行业的项目进出资金额都比较大,且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又要分为场地、安保、服装、餐饮等多个内容。因此,如何合理地做好预算管理并有效实施监控,是企业控制成本并防范风险的关键所在,也是企业老板最为关注的一点。我们从一个项目启动的业务流程开始来看鱼鹰的管控过程。

第一,“竞标报价”是软件的第一道把控。比如,一个活动的LED屏有不同的报价,熟悉工作的老员工可能报价300元/平米,而新来的员工则可能报价600元/平米,两者差异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基准价格,鱼鹰软件的系统中就有参考基准价这一项,可能基准价是350元,并允许上下浮动百分之十。企业员工在报价之前会看到基准价,不会出现报价差异悬殊的情况,并且也会避免不懂行业的新人吃亏的情况出现。

第二步,通过针对某一项目或者某类项目PO单、合同收付、预算、发票等信息的抓取和推送,让管理者全方位了解各项信息。管理软件对企业的核心作用是“实时化、留痕迹、可追溯”,系统需要记录每一次的业务变更记录,比如预算变更、采购订单追加、合同变更等信息,这样管理者通过过程记录才能有决策的依据。

定位于“产品型公司”,以追求创新为企业理念

鱼鹰软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技术方面的人才,这是因为,他们将自身定位于“产品型公司”,就是要以高质量的产品赢得更多客户的信任。

鱼鹰软件的产品框架就类似于乐高,每一个内部结构都是标准化、专业化的,由于前期打好了基础,目前已经不涉及大量的研发工作,只需要根据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做细节方面的实施和配置服务。樊瑞力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为企业提供软件管理就类似于盖房子,而传统的一些管理软件就相当于卖期房,企业采购的风险相对较高。而鱼鹰软件相当于是毛坯房,在企业决定采购之前已经有雏形可以让客户看到并试用,在双方合作之后,会根据客户的需求做进一步装修,形成适合客户装修风格的房子,不仅方便了企业的使用,并且降低了合作的风险。”

而且,鱼鹰软件和客户的合作,更多的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模式。樊瑞力告诉记者,比如,鱼鹰软件与行业客户的合作模式,不仅仅是软件的买卖和维护,更多的是传播先进的管理理念,鱼鹰从大量客户中提取出有益的管理经验并实现到产品中,让更多的新客户去借鉴和应用。

因为在管理软件行业中,技术并不是最重要的壁垒,核心还是在于行业管理的理解和与IT的融合。对于产品型公司来讲,创新就是鱼鹰软件的命脉。为了鼓励创新,鱼鹰软件设立了多种创新的奖励机制。樊瑞力说道:“客户提出新的需求,可能是我们之前并没有意识到的行业通病,我们就会免费为客户做方案的开发,不但解决了客户的问题,而且也丰富了我们的产品。与此同时,公司内部员工如果能够针对新的需求做出技术上、方案上的有效建议并被采纳,也能得到丰厚的奖励。”

近两年,鱼鹰软件的客户量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而在今年短短半年的时间内,就积累了数十家传播行业的客户,鱼鹰软件能够有此成就,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行业带来了机会,国家大力鼓励和扶持文创行业的发展,传播企业在快速发展后,需要这类管理软件来规范和提升运营效率,降低人力财力资源的消耗;第二,鱼鹰软件产品自身的优势。目前市场上做管理软件的公司有很多,大部分都是工具类或者通用OA类的产品,针对项目型企业做深入的财务业务管控的一体化产品少之又少。所以,鱼鹰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进一步深挖行业市场需求,开发出尽可能标准的行业解决方案,降低客户的采购和使用成本。

IT行业软件类职位各层次任职要求 第2篇

尽管金融风暴对美国的IT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国的市场相对保守,受到的冲击并没那么大。实施上,金融危机反而给中国的软件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据了解,为了降低成本,或者为资金寻找良性市场,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软件外包产业流向中国。在这样的势头下,IT行业必然还需要大量增加从业人员。

1.程序员

这里所指的程序员不包括高级程序员,在互联网时代,程序员职位的提供也更多地与网站相关。现在大约38%的程序员职位都是关于网站动态页面编码与设计的,如ASP、JSP、PHP、ASP.net等;17%的程序员职位是关于Java编程的,而VC++大约占了13%,这三类已经占据了普通程序员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二强。一般来说,普通程序员的职位要求都有如下特征:精通所需要的编程语言,有1-3年的工作经验;精通一类数据库的开发技术,其中网站动态页面程序员岗位以要求SQL Server/My SQL的居多,也有部分要求DB2的,Java程序员岗位以要求Oracle的居多,普通程序员一般对学历要求不高,大学专科即可。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有些有行业要求的程序员职位还有其他的少许要求。另外,该职位有少数的公司接收应届本科毕业生。

求职建议:应聘此类职位,你以往的作品是最好的通行证,比如你以前工作设计的软件系统、网站系统(B/S软件系统),或者学生时代制作的个人网站和小软件,另外还要注意拿出的应当是具有良好编码风格的作品,别让你未来的老板读不懂。

2.高级程序员

高级程序员一般都被用于开发大型的应用项目,现在约60%的高级程序员职位都要求应试者是Java程序员,另外有少数要求VC或PHP领域3年开发经验。一般来说,高级程序员职位都要求求职者具备如下素质:在精通所需要的编程语言同时,要精通两种数据库技术,以Oracle和SQL Server居多。同时多数公司要求应聘者具备Unix/Linux开发经验。高级程序员一般要求本科学历,同样由于应用领域的不同,一般还有其他的开发经验要求,有的还有特殊外语要求。需要注意的是,该职位一般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求职建议:此类职位应聘侧重于两个方面,一个是以往的工作项目经验,另一个是团队合作精神,这两个方面可以分别在简历作品和面试中得以体现。

3.高级软件工程师

对于这个层次的职位来说,己经不会简单地要求熟悉某种计算机语言,转而要求应聘者对面向对象开发以及Web开发都要精通每类开发中的至少一种语言技术。此职位一般要求3年以上工作经验并全程参与过大型项目开发、设计和构架的经验,同时一定要精通UML,数据库开发至少精通两个,以SQL erver,DB2,Oracle居多。特别要注意,由于要面对客户采集需求或者领导团队进行开发,这个层次的职位对应聘者的沟通和协调能力要求较高,并且一般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求职建议:简历中在你带领下开发项目的规模、种类、数量将是你的求职砝码,在面试中将主要考核你的沟通和团队组织能力。

4.系统集成工程师

严格地讲,系统集成是一个以某个应用领域或公司的计算机网络实施为重点,同时兼有计算机软硬件的安装配置,并辅之以维护的工作。但考虑到一般用人单位都把该职位编入软件类人才的招聘计划,所以笔者在此也简要介绍一下。一般该职位要求应聘者具有某种系统3年左右的集成经验,有些行业有着相关的行业背景或项目经验要求,技术上要求应聘人员对各类网络设备硬件的调试、配置等工作环节熟悉,同时对系统所用的数据库及操作系统可以进行熟练的安装、配置及管理调试(注意这里的技术要求一般不再是开发),同时要求具有较强的规范文档撰写能力。有时出于维护需要,还要求应聘者有某种脚本语言的开发能力。该职位对英语〔涉外公司除外)和学历的要求不是很高。部分公司接收应届毕业生,系统实施工作一般不招聘应届毕业生。

求职建议:对于非应届人员,要着重体现出你的集成经验丰富,同时你所做过的项目运行稳定;如果你是应届毕业生,曾经在校园网担任过维护或类似的工作,那么将这些写入你的简历,它将提高你的应聘成功几率。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在软件行业中,测试、维护和初级开发类的工作岗位一般要求不高,适合于经验较少的人或者应届毕业生,其他岗位则一般需要2-3年左右的工作经验。因此在找工作时,还需有的放矢,才能增加求职的成功率。

5.数据库工程师

数据库工程师主要从事数据库开发和维护工作,在招聘时对国际企业认证比较看重,同时对经验要求也较高,一般都是面向当前主流数据库的,主要是Oracle,SQL Server、Sybase和DB2.一般来说,要求应聘者精通一种数据库技术,同时有3年左右的数据库项目工作经验。由于数据库涉及到企业生存,所以数据库相关的职位对应聘者的文档能力和流程规范化习惯要求很高,并要求应聘者具有一定的需求分析和独立、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要求应聘者对数据库所处的操作系统及应用该数据库的编程语言也很熟悉。数据库职位对外语要求不高,另外学历一般以本科为主,同时该职位一般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中国行业软件 凤凰涅槃? 第3篇

虽然寒冷依旧,但历史的车轮已经驶入2009年3月。还记得2008年年初,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还徘徊在国内外通用软件企业的吞噬与双面挤压的阴影下,低调地为了活着而疲于奔命,想尽各种办法“跑竞标”,甚至以价格换市场,可最后也只是落得“糊口而已”的境地。

事实上,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领域不乏发展了10年的资深企业,但比起高起点的国外公司,中国行业应用软件公司的规模还显得太小,技术与产品依然还很“表层”。即使凭借国内企业独有的政策优势,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们在各行业的软件应用市场占据了大部分市场,但中国行业应用软件效率低、利润低的顽疾依然存在。

在金融危机袭来、全球IT业需求出现下滑之际,软件产业也未能“免疫”。然而,中国4万亿元拉动内需的政策,却让中国的软件企业看到了转“危”为“机”的机会。近日,“十大振兴产业规划”等一系列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出台,更让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看到了绝地反击的机会。

绝地反击

一系列拉动内需和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出台,让中国的软件企业家们逐渐找到了对市场的信心,更有了“凤凰涅槃”的勇气。一些敏感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已经行动起来了。

“2009年实际上是中国软件产业凤凰涅槃的一年。”面对着当前中国软件业大起大落的形势,中软国际董事总经理兼CEO陈宇红不禁感慨道。

其实在2008年底,陈宇红就做过这样的大胆预言。当时,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在中国逐渐显现,国内一些制造业中小企业纷纷倒闭,金融、证券等行业的利润开始明显下滑,使得企业的IT投资需求大大降低,中国软件行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在当时,如何削减开支和节约成本,还是国内软件开发企业“过冬”的主要议题。

而一系列拉动内需和扶持经济发展的政策的出台,让陈宇红等中国的软件企业家们逐渐找到了对市场的信心,更有了“凤凰涅槃”的勇气。

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10项措施,计划加大对农村、交通、医疗、教育、环保,以及包括电力、水利、通信在内的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力度,预计到2010年,累计投资将达到4万亿元。随后,各行业一系列具体的投资措施相继出台。今年1月14日~2月25日,国务院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先后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到目前为止,4万亿元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中,有多少投资和措施能落到IT产业,并进一步地直接针对软件行业,各界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将有计划地加大对各基础行业的投资是确定无疑的,而随着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国产行业应用软件将获得大力支持。预计调整振兴规划出台后,大型国有企业和政府机关将加大对应用软件的采购力度,会为相关软件提供商带来大量的订单。

敏感的中国行业应用软件企业已经行动了起来。

2月17日,东软集团公告称,拟与大连华信通过合并方式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对于收购大连华信公司,东软集团目前尚不愿透露更细致的消息。然而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成功引入应用软件开发实力较强的大连华信,无疑将加强东软集团在国际上的竞争实力,同时也预示着东软集团在国内行业应用领域实力的加强。

在早些时候,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就曾明确表示: “东软的目标是成为中国IT解决方案和服务市场中最领先的公司。”同时刘积仁还透露,在行业解决方案市场,东软也已经瞄准了一些重点行业,比如刚刚完成重组的电信行业、信息化待挖掘的17个省的电力行业、IT投资继续扩大的政府行业等。

一向低调的中软国际和中科软高层最近也频频“走秀”,表达对中国行业软件前景的看好和自己企业的实力雄厚。用友等企业则以加快收购的方式迅速拓展着自己在行业应用领域的版图。

在本报去年的一次对行业应用软件业的调查中、一度表现出“有些找不着北”、彷徨于零售行业应用软件提供商边缘的富基融通科技有限公司,最近也频频高调曝光,先是高调宣布与IBM合作,发布了服务于零售企业的SaaS平台,目标明确锁定在国内零售业,而后又加大了对王府井等新项目的宣传。

而依靠在“金税”、“金卡”、“金盾”等国家重点工程积累的实力,正计划围绕行业信息化大展拳脚的航天信息公司更是直接喊出了“要做中国的IBM!”的口号。

俨然间,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业即将上演一出绝地反击的大戏。那么,反击的突破点将会集中在哪些领域呢?

亮点凸现

“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相继出台,明确了国家重点扶植方向,也为行业应用软件业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时下,扩大内需政策和产业振兴规划成为了2009年软件产业发展的动力,这将让中国的本土软件企业受益良多。”申银万国的分析师也认为,2009年~2011年中国企业的软件服务支出平均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0%以上,到2010年将突破万亿元大关。而在国内软件服务市场结构中,大型企业与政府部门用户占据了近60%的份额,作为国字号背景的中国软件将更大程度地受益于大型企业、政府信息化建设的加速和此次各项优惠政策的实行。

“现在看来,国家拉动内需的4万亿元投资将主要投向关乎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比如交通、电力、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环境保护等行业。”针对哪些领域将是中国行业应用软件机会的问题,刘积仁明确指出,中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相当高的增长速度,这些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蕴藏着很多行业应用软件的新机会。同时,中国经济自身也面临着转型,传统企业要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走出国门,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传统产业与包括软件在内的IT技术结合所带来的新机会。而“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的相继出台,更明确了国家重点扶植方向,也为行业应用软件业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截至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的“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包括: 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业、物流业。结合先前的4万亿元拉动内需等政策,我们大致可以理出这样一个国家重点投资方向,包括: 能源(电力、水利等)、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制造业(汽车、船舶、装备等)、冶金(钢铁、有色金属)、石化、纺织、轻工,以及交通和物流业。

这些国家重点扶植的产业是否就是行业应用软件的突破口?也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对一些制造业、医疗卫生、冶金等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整体信息化程度不高的行业来说,行业应用软件市场空间相对较大; 而信息化起步相对较早的电力、物流、医疗等行业,不会有太大的市场空间,且这些行业的“壁垒”也相对较高。

然而有从事电力行业信息化工作的业内人士指出,目前我国电力行业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还处在大规模基础硬件投入阶段,信息化建设存在重硬欠软的问题。

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早。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就已经将信息技术应用到生产过程自动化、发电厂自动监测/监制,以及变电站自动监测/监控方面。很多电力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还存在着误区,倾向于购买看得见、摸得着的硬件,据相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电力行业信息化整体投入大约为100亿元,其中硬件投入占总投入的73%,软件和服务仅占11%。2008年,这一比例为硬件60%、软件服务40%。而一个成熟的信息化市场,硬件、软件、IT服务的投入比例应为5∶3∶2。

同时,这位电力行业信息化业内人士还指出,电力行业一直处于相对垄断地位,加之变革频繁,关注点一直放在如何贯彻体制改革和如何提高产能方面,所以整个电力行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缺乏统一性标准,信息化系统孤立,各环节信息无法集中成为可共享使用的资源,整个电力行业仍处于专业系统众多而系统管理软件缺乏的局面。这些都将是行业应用软件的机会。

另一方面,中国在电力信息化领域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

“我们预计2009年~2010年,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会加快,其中软件及服务的占比会大幅提升。”据国内电力行业财务软件和管理软件企业远光软件公司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有数据表明,2010年电力行业对软件和软件服务的投资将达到89.88亿元人民币,IT投资规模在百亿元左右,年复合平均增长率为24.7%。

同样的,据业内人士介绍,类似电力行业信息化的信息孤岛、重硬欠软的问题,也存在于医疗和物流等行业。而抓住了国家重点扶植行业信息化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行业应用软件企业也就不愁找不到相关的机会了。

还有挑战

中国的大部分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缺乏软件开发核心技术和专业高效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这是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突破瓶颈的关键。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中国软件正面临前所未有、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与困难。

“同质化是目前行业应用软件产业较为突出的现象,其导致的结果是行业整体利润率偏低。”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刘淮松指出,如何解决软件企业小而散、软件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弱等问题,都值得认真思考。

甲骨文公司大中华区管理软件副总裁王春文也认为,同质化确实是本土软件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很多企业都是做财务软件、做ERP的,这严重影响到了他们未来的发展。”

据IDC近期发布的《软件商成长路线图》白皮书显示,近70%的中国软件开发商竞争力不足。国内专家认为,行业软件同质化的问题还只是表面现象,其根源在于中国的大部分行业应用软件企业缺乏软件开发核心技术和专业高效的应用软件开发平台,这是制约中国软件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和突破瓶颈的关键。

对此王春文建议,要破解这个难题,就必须找到各自的优势所在,然后围绕这个优势做精、做深。然而他也提醒到,和国外的软件巨头相比,国内软件企业的资金实力、技术实力整体上还是逊色一些,它们要做大而全的企业,会很艰难,可能要走很长的路。

另外,在很多行业存在的“壁垒”不仅阻碍了其他从业者的进入,同时也使占据市场的企业处于养尊处优的境遇。

“比如电力软件行业就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远光软件的一位工程师坦言,电力行业的垂直管理体制要求集团内部财务管理软件要统一,这使得进入壁垒远高于进入单个企业。同时,集团更换软件要整体更换,考虑到成本等因素,电力行业不会轻易更换软件,这也提高了竞争对手的进入壁垒。

再者,有中国本土行业应用软件企业负责人指出,中国的行业应用软件企业虽然凭借本土优势控制了80%的市场份额,但大都徘徊在低水平的“集成商”阶段,所谓行业应用软件大都建立在IBM或SAP的内核之上,大部分的利润最终都流向了国际软件巨头。而同质化的竞争又让中国的本土行业软件企业打起了价格战。“市场难做呀,打掉的牙再落在肚子里。”某国产行业应用软件从业者慨叹。

行业软件 第4篇

关键词:软件功能点,通信行业,需求,自动化,模型

1 软件功能点技术

(1) 总体说明。由IFPUG即国际功能点用户组基于软件功能点分析研究, 通过一致的标准来规范软件功能点数, 使得基于功能点的软件需求功能量的标准统一。功能点分析技术是从用户角度度量软件开发的一种标准方法。功能点分析基于用户的逻辑功能需求, 而不用考虑应用的物理实现。 (2) 功能点技术-业务功能需求计数。把用户的业务功能需求分为数据功能需求和处理数据的事务功能需求;数据功能指提供给用户的以满足内部和外部数据需求的功能性, 分为内部逻辑文件 (ILLF) 和外部接口文件 (EIF) 。复杂性有数据元素类型 (DET) 和记录元素类型 (RET) 。 (3) 功能点技术-事务功能计数。数据分为应用内部逻辑数据和应用外部的接口数据, 事务分为对数据的外部输入、输出和查询。事务功能指提供给用户的以满足应用数据处理需求的功能性, 分为外部输入 (EI) 、外部输出 (EO) 、外部查询 (EQ) 。复杂性由数据元素类型 (DET) 和文件引用类型 (FTR) 决定。

2 基于软件功能点的通信行业软件需求自动化分析模型

该论文的根本目的是在系统需求分解的过程中, 可按照描述的方法和流程进行自动分解, 保证每个用户需求分解粒度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以便达到量化项目管理。该方案可以明确需求分解的数据实体及元素属性, 同时也可以将需求数据处理分解成相应的基本处理过程。从而围绕两者进行由顶至下需求横纵分解的过程。

该方法适用一切企业管理系统, 包含单一系统、升级系统、融合系统。

2.1 获取用户原始需求信息

通过现在已有的需求信息搜集工具 (TFS等) 进行初步搜集用户信息, 该信息拆分出需求标识、需求名称、需求内容描述、应用人员。将TFS系统功能搜集的用户数据保存在数据Ur集中。进行分层描述到具体的需求信息。

2.2 构建系统边界集

根据需求实际存在情况划分系统边界域, 就目前实用情况, 划分成若干类型:人与机器、系统与系统、接口连接、模块间。

该系统边界域的建立规则为树形结构。

识别出的信息, 保存在边界域中, D{dij, i=0…n, j=0…m}。例如识别出系统1, 系统2.接口1等, 再识别出系统1下的模块1、模块2、模块3等, 如此建立整个融合系统的边界域。

按照该方法, 识别出的边界域可明确具体需求工作明确数据的访问和维护边界, 为数据识别和划分提供标准。边界类型可根据需求分析要求, 增加界面类别。

2.3 构建系统使用对象数据信息

建立系统使用人员信息集, 根据用户需求信息采集系统的信息, 建立系统使用对象类别。按实际系统主要业务的使用人员构建基础信息Pepole List列表中。

2.4 构建系统操作属性信息

根据系统数据处理过程, 需求分析的操作分析粒度要达到五个操作, 即单数据查询、新增、修改、删除、报表查询。

2.5 对Ur集数据逐条分析分解, 维护系统分析分解L域中

(1) 获取用户初步需求的基础信息。拆分获取的信息得到需求标识、需求名称、需求内容描述、应用人员信息保存在临时内存中。当触发进行需求分析分解时, 逐条提取内存中的用户需求信息进行分解。 (2) 对应系统域D, 根据树形结构遍历树的末端子节点。该步骤的约束条件按照树形结构遍历到最末端子节点, 将该条需求分配到相应的系统域内。如此, 需求可能涉及多个系统的维护, 将所有匹配信息归入到最终需求分解域L域中。待需求分解后, 可按照系统域遍历关系划分出所有数据访问维护边界信息。 (3) 分解L域的每一条操作项的数据属性元素。针对每一个功能首先识别出系统范围内所有逻辑相关且用户可识别的数据信息, 即数据实体信息。判断操作项的实体属性在系统域内本系统度量维护的实体属性和本系统引用其他系统维护的实体属性。对每条操作箱的属性元素循环识别, L域中元素实体集单独分配内存进行记录。最终并入L集中。 (4) 合并功能相同需求分解项。每一条数据的唯一标识包含需求编码、系统、用户、操作项、数据实体、数据元素属性。L域中每新增数据都要与已有数据比对, 如果与其他数据相同, 则剔除。保留L域的唯一性。

2.6 量化需求分解L域

需求分解结构完成后, 可以达到量化数据的目标。可按照每条数据进行量化, 操作功能计数=系统内部访问维护的实体元素属性个数 (系统边界) +访问系统边界外的实体元素个数

获得的数据可累积、叠加, 根据具体的需求功能建设情况自动计算。

3 基于软件功能点的通信行业软件需求自动化分析系统功能模块

(1) 分为数据新增功能和数据处理新增功能。 (2) 数据新增功能分析过程:对已有的数据元素属性进行对比, 对于新增字段的要按照新增后的数据实体元素个数进行计算。 (3) 数据处理功能新增分析过程:对已有的功能模块, 新增功能, 新的流程或者新的功能, 则先把该功能和操作类、查询类、统计类映射关系。分别计算该基本过程的穿越定义界面的元素个数, 进行计数, 维护了基本元素数据表的个数和访问接口的个数。 (4) 作为升级项目, 如果没有新增数据元素, 则无数据新增, 反之, 按照新建项目规则进行需求数据功能分析。事务新增按修改后维护的数据元素与原有功能进行对比。

4 总结

将软件功能点的进入通信行业软件的需求管理, 提供给用户评估需求规模的统一计算标准, 使得在项目初期、需求分析、项目验收等各阶段的工作量评估有依据。该模型的应用也提升需求分析的效果, 保证了需求分析分解的充分性、有效性、全面性。经过实验, 验证了该需求自动化分析系统及模型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曹济等编著.软件项目功能点度量方法与应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2]GB/T18491.6-2010信息技术软件测量功能规模测量第6部分:GB/T18491系列标准和相关标准的使用指南[A].2005.

软件行业人员调查 第5篇

 在学校学的都是一些基础知识,真正的在进入社会后会学到更多的。

 刚刚出来没有经验,只有一步步在工作中积累啊。

 如果有机会做项目,会提升很快。

 每到一家公司,都要熟悉新的业务流程。

 代码谁都会写,主要是的业务流程,所以大部分时间都是熟悉流程。

 尽量多会几种编程语言,而且要有自己精通的。

个 人 简 历

个人信息

杨志军

工作年限: 五年以上

居住地: 深圳-南山区

学历: 大专

性别: 男

目前年薪: 6-8万人民币

手机: 电子邮件: 专业: 出生日期: 户口: 086-*** mainyzj@163.com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984年10月10日 四川 自我评价

.net网站开发,支付系统,电子商务网站,网上商城,后台逻辑代码实现(C#)。Oracle DBA,从事过一卡通系统,Erp,Mrp软件二次开发及维护,Navision POS收银机软件。物流呼叫中心软件开发,熟悉C#,C++。

自我评价:本人做事认真.仔细勤恳,团队意识强.能独立自主.能吃过苦,最重要是相信自己.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即时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计算机软件;计算机服务(系统、数据服务,维修);互联网/电子商务目标地点: 深圳

期望薪水: 面议 /月

目标职能: 数据库工程师/管理员;互联网软件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工作经验

2009/2--2010/2:摩根网络有限公司(150-500人)

所属行业: 互联网/电子商务

技术部高级软件工程师

摩根支付系统开发。担任.net工程师,后台业务逻辑代码编写,后台数据库建立与维护

2008/8--2009/1:雅芳婷中心(500人以上)

所属行业: 服装/纺织/皮革

电脑部高级软件工程师

企业门户网站开发及维护.net工程师。开发薪资管理系统,消费系统(Delphi+sql),一卡通。

2005/1--2008/8:SML集团(500人以上)

所属行业: 印刷/包装/造纸

电脑咨询部软件工程师

ERP二次开发,微软Navision,X++,对印刷行业,制作工艺非常了解,Codesoft等软件熟悉。asp动态网页制作。

项目经验

2009/6--2009/9: 支付系统开发

开发工具: JAVA+Oracle 10G

项目描述: 在线支付平台,充值,取现,转账,分账。

责任描述: 负责Oracle DBA 角色 业务逻辑实现,存储过程。

2009/2--2009/6:

开发工具:

项目描述:

责任描述: 支付系统开发 VS2008 + Sql Server2005 在线支付平台,转账,分账。支付系统2.0开发。担任.net工程师,后台业务逻辑代码编写,后台数据库建立与

维护.2008/8--2008/11: 薪资管理系统

软件环境: Windows

开发工具: Delphi,sql server2000

项目描述: 用IC卡计算员工考勤,工资,消费,为一体的整套系统,客户可以在有互联网的地方登陆到系统,便可进行操作,多层通讯模式。

责任描述: 按工厂的需求,制定适合方案,独立开发系统。

2007/11--2008/3: 物流呼叫平台

软件环境: Windows 操作环境

开发工具: Delphi+sql

项目描述: 用现有的底层通讯代码,用户通过发送短信到中心,便能为用户提供相应的信息。责任描述: 独立编写呼叫中心管理软件。

教育经历

皎皎行业 行业佼佼 第6篇

有这种心思的人,就是有可能成为人才的人。

事实上,人才就是在这样的人中间成长起来的。

行业佼佼 皎皎行业

在出版业里谋生活,当然就留意编辑出版发行行当中的佼佼者。便总有一些名字在自己眼前晃荡,就想,这些人的言行举止,对行业中的许多事情都有着或重或轻的影响,应该算是人才了吧?

比如说,聂震宁,这位从广西来京的出版人,曾一度执掌人民文学出版社。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兴,不能不提到聂震宁的劳作和贡献。

比如说,海飞,曾经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总社的掌门人。他将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从低迷状态带出来,进而在竞争激烈的少儿出版社群体中重新恢复了领导者地位,成为名副其实的品牌大社。

还有,刘硕良、沈昌文、胡守文、何承伟、李元君、刘海栖等出版人,他们虽然已经离开出版社领导岗位,但他们曾经的功绩,已经成为福荫后代的重要遗产。他们身后的出版社,有无数双眼睛,瞩望着他们的背影。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这里举例出的出版人,都是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的,他们已经逍遥世外,自由自在,但说无妨。而实际上,还有一大批杰出的出版人,还在兢兢业业奋斗着,顽强努力着。随便拎出一个说道说道,都有骄人的成绩戳在那里,他们服务的出版单位,当然总会有些不错的表现。

倒是有一位出版人,说说也无妨——“我2009年到海豚出版社,又回到出版一线工作,有了一种‘归位’的感觉。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我全力以赴,焕发工作活力,陆续推出许多让读者喜欢的书,感觉到自己的脚又踏到了地上。”他就是俞晓群,这位原辽宁教育出版社社长、辽宁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执掌海豚出版社以来,好书连连,不但自己焕发出活力,也让这家原来名不见经传的小社焕发了活力,在图书市场上卓然而立,顾盼有神。一个人有活力不重要,一个人让一个社也有了活力,那这个人无疑就是一个人才了。

资源乎 能力乎

“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啊!”这是电影《天下无贼》里一个反派的经典台词。可见,人才之重要,已经成为天下共识,连贼匪都明白。但是,就在那个剧情里,作为“贼”的人才,一旦被“引进”那个贼窝里,是否能成为脱颖而出的“贼人才”,倒也难说。

人才之重要,在于人才所具备的能力。因此之故,是否具备能力,就是人才的基本条件。而人才,也只有流动起来,才见得其价值。七八年前,我曾经说过:“如果说当前的出版人才流动尚为流星偶现,过些时候,大股小股的人员(有人才,未必全是)迁徙便会涌动起来。”那么,人们便以能否“引进人才”,能否“引以致用”做为人才的标准了。

然而,通常对于人才的重视,就变成了是否能够马上呈现出“人才效应”的意识。就像当下猎头公司做的那样,物色掌握各种资源的人物,从这个公司挖过来,倒腾到另一家公司,赚取可观的差价。出版界套用过来,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这个人才是不是带来了好选题,这个选题赚来了多少钱。于是,“大股小股的人员迁徙”,也就热热闹闹开始了,至于究竟是不是人才,就看是不是拉来了能赚钱的选题。也真有这样的编辑,仗着手里有几部稿子,待价而沽:人家是人才,可以“引以致用”。

这种情形下,所谓重视人才,其实重视的是那人手里掌握的资源。须知,这种资源是有时效性的,总有时过境迁的时候,当那些资源不再有资源价值以后,这个人才也就全无价值了。

我看人才,不是有多少资源可资利用,而是有多大的能力可以施展和发挥。能力是作用于一个团队的,要调动这个团队整体运行,进而锻炼团队,引导团队走向特定目标。这样的人才,之于一个出版单位,当然是带领大家确立发展方向,培育职业能力,提升发展水平,让出版单位不断进步。而一个出版单位要成长为具有一定文化品位和质量水准的市场主体,就得谋求能力的增强,水平的提高,谋求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这里面,出版人才的能力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

管理软件行业特征浅析 第7篇

管理软件主要是指蕴涵先进的管理思想,体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应用于企业、事业及政府部门管理信息化方面的软件[1]。管理软件在我国已经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发展过程可以总结为5个阶段:理论阶段、会计核算软件阶段、财务管理软件阶段, 一体化管理软件阶段和全面企业管理软件阶段。 现阶段管理软件市场包括ERP软件、CRM软件、SCM软件、 HRM软件、EAM软件等细分产品市场, 各个企业推出的产品又都有一定的差异化。 但通过软件的使用规范组织的工作流程,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综合管理水平。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快速增长,管理软件领域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从管理软件发展过程来看,管理软件行业呈现如下特征。

1国家扶持和资助的重点行业

对一个行业来说政策环境是敏感而且重要的因素。 软件产业一直以来是我国产业发展纲要中的重点产业, 是政府扶持和资助的对象之一。 自2000年以来,国务院和国家各部委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 主要目的就是加强软件政策体系建设和促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2011年初,国务院印发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国发[2011]4号) 在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研究开发政策、进出口政策、人才政策、 知识产权政策、 市场政策等方面对软件行业加大了支持力度。 另外,我国政府采购政策也进一步向国内软件行业倾斜。 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 使我国企业信息化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2管理软件市场潜力较大,发展速度快

来源于赛迪顾问的资料显示: 管理软件的市场增长率一直处于不断上升阶段,2006年的市场规模总量为71.36亿元,201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总量达到137.6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17.2%,2011年达到总规模161.75亿元,同比增长17.5%,2012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规模达到223.54亿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我国一些大中小企业逐步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加大了对IT技术的投入,行业发展的空间不断加大。

3具有轻资产、重技术和人才的特点

管理软件行业具有轻资产的特点,其主要资产多体现于企业的技术、专利、人才等无形资产,而行业应用软件业务正是将这一特点发挥到极致,投资者对管理软件行业的投资正逐渐由硬件设备向技术服务转变,同时,管理软件与行业相结合的经营模式正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逐渐凸显,对一些复合型人才需求较大。

4行业集中度逐步提高

随着经济发展,软件市场容量的不断扩大,我国一大批的管理软件企业正迅速成长起来。 用友、金蝶、浪潮、东软、金算盘、新中大等企业都是我国管理软件行业的知名企业。 我国管理软件的发展经历了定制化、通用化、行业化3个阶段,各行业的不同特点对管理软件行业的专业化要求提高,市场竞争的加剧使软件的价格在下降,只有规模化才能降低成本,一些中小企业在这样的环境下很难生存。 另外,最近几年为了迅速扩大企业竞争优势,管理软件行业开始了并购潮。 不仅仅国内软件企业如此,国外管理软件企业同样如此。 竞争的加剧和并购潮的掀起使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2011年用友软件管理软件的销售额达到37.9亿元,市场份额占23.5%,营业收入超过市场第二、第三位的总和。2011年市场份额排名第二位的SAP(中国),占比达到10%,金蝶紧随其后,占比9.4%。 大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行业集中度加剧。

5以行业化客户为中心的整体解决方案是信息化的根本需求

随着管理软件行业的深度发展,以产品为中心、以项目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必须转向以客户为中心。每个行业的经营模式和特征都不同,管理软件和行业结合已经成为必然,针对行业内特定企业开发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市场发展必然趋势。企业要不断根据客户本身的价值提供产品和服务,在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下,交付软件仅仅是开始,安装、培训、实施和持续售后等环节比产品本身更重要,整体解决方案才是企业对信息化的根本需求。行业化竞争的基础是差异化,差异化的竞争优势会使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但是行业化经营注重的是产品与行业的契合度,更关键的是要提升行业化专业人才的研发能力,并与行业内的客户需求相结合,企业才能够转型成功。

6服务成为客户满意度的焦点

最近几年,整个管理软件市场继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服务在整个管理软件行业的收入占比逐年提高, 软件厂商正在积极努力,为众多企业客户提供更便捷、更灵活的使用体验。 管理软件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在管理软件市场中咨询、培训实施、维护等环节显得非常重要,要将一套管理软件成功应用管理软件企业往往要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 这同时也是最能体现客户满意度的焦点问题。 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服务体系的建立和高质量运营成为关键,如果不能提供专业的服务,这必将失去顾客对产品和品牌的信赖。 从现实情况来看,服务已经成为制约管理软件企业发展的重要瓶颈问题, 需要企业从根本上提高服务质量,不然将成为整个管理软件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7转型云计算成为趋势

云计算现在是管理软件行业的一个热点词汇, 国内一些重量级厂商纷纷提出转型云计算。 移动互联网已经对全球企业的运作和创新模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云计算作为全球IT产业与应用的新一轮革新浪潮已在世界范围和各个应用领域快速演进。 软件产业在这一浪潮下出现3个最重要的变革趋势:软件变为服务,服务基于平台,平台面向移动互联网[2]。 云计算其基本思想是通过和云提供商签订合同, 用户便能借助于云平台用最小的投资完成计算任务。2010年12月用友软件发布《用友云战略白皮书》(1.0版),提出“成为亚洲最大、全球领先的企业云服务提供商”的目标和S+S(软件+云服务)的云战略框架,全面转向云计算。2012年金蝶也宣布云计算进入实质性应用阶段。浪潮也发布了其管理软件的云计算战略,重点发展运行于云平台的管理软件、云计算支撑平台、云集成服务。国内外管理软件厂商的云计算的相关产品也陆续面市。SAP(中国)正式对外宣布其SaaS及云计算转型战略,并陆续推出了包括最新SAP(中国)Business By Design解决方案2.5版功能包在内的基于面向软件运营服务SaaS模式的一系列产品。

行业软件 第8篇

如今, 从北大青鸟的软件测试班走出来, 小叶已经是一家有1000人规模的大型软件企业的员工。小叶庆幸自己当初选择了软件测试这个热门职业。

职位空缺 凸现软测人才荒

据前程无忧网数据显示, 去年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缺口高达20万, 今年有望突破30万人。造成人才缺口如此大的原因, 从宏观上讲是我国对软件测试人才需求越来越大造成的。

由于近年来我国软件行业的产业升级, 现行的软件行业突破了作坊时代, 由以前软件开发的单打独斗升级为工业化、流水线式的生产模式, 作为工业化的产品, 软件测试也就成为软件开发企业必不可少的质量监控部门。随着大中型软件公司成为行业主流, 各大软件公司对国内软件需求市场的争夺, 包括对欧美软件外包业务的争夺, 都会愈演愈烈。软件质量, 自然就成为他们争夺市场的法宝。而软件质量的优劣掌控, 需要大量的经过系统培训的软件测试人才。

套用狄更斯那句话说:对于急需软件测试人员的企业来说, 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但对软件测试人才来说,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随着软件市场的成熟, 人们对软件作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 软件的质量和功能可靠性也正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国家应用软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谢腾翔这样告诉记者。

我不做软件, 但我使软件更好

“我不做软件, 但我使软件更好。”这是很多软件测试人员的座右铭。要实现这一目标, 软件测试人员就要具备多项本领。

软件测试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对软件产品的整个开发过程进行监督和检验, 使之能够达到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对于企业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岗位。在国外, 一般软件测试人员与软件开发人员的岗位设置比例是1:1, 像微软在开发windows2000时候使用的软件开发人员是1700名, 而专业的测试工程师有3200名, 测试开发人员比例高到1.7:1, 由此可见软件测试岗位重要性的一斑。

“一个合格的软件测试工程师应具有专业的知识背景、实际的操作经验、逆向的思维能力、团队的合作精神、快速的学习能力、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责任心。”雅虎中国品质保证部经理鲍海燕说。

目前, 国内软件测试人才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以前做软件开发转行的技术人员;二是来自计算机专业的高等学院毕业生;三是来自培训机构的专业学员。中国搜索测试部经理张新泳介绍。目前, 我国仅有北大青鸟等几家培训机构开设了软件测试人才培养的系统课程, 各大高校在此领域仍属空白, 全国软件测试人才缺口随需求逐年递增。曾参与微软Windows95、Internet Explorer 4.0和5.0、SQL Server 2000等项目开发与测试工作的陈宏刚博士介绍说, 在国外, 也是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测试专业, 人才多来自民间培训机构。

“我们招聘软件测试人员首先看他是否具有软件测试的专业性。”海辉集团测试部副总裁石武太说, “软件测试实际上是贯穿整个软件工程的, 从需求分析、功能点覆盖、系统分析、代码开发, 一直到最后的测试和验收。因此, 软件测试人员必须要具有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全面的技术能力、较强的责任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以及出色的沟通能力等专业素质。这些素质都需经过专门的培训才可拥有。”

软件测试人员四大魅力元素

——就业竞争小

据前程无忧数据显示, 目前国内120万软件从业人员中, 真正能担当软件测试职位的不超过5万人, 人才缺口达到20万并有逐年扩大的趋势。人才的极度匮乏令许多IT企业不得不延缓甚至停止项目, 为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但对人才就业却有积极意义。人才供不应求让软件测试人员的就业竞争压力明显小于同类其它职业, 有利于从业者的身心健康。另外, 由于软件测试在我国起步较晚, 独立设置测试部门、对测试人员有强烈需求的多为独具慧眼的大中型IT企业。软件测试人才不需要在小企业积累经验就能获得知名企业的入门通行证, 工作起点高于同类其它职业。

——高薪没商量

“我是今年7月毕业的, 6月份就找到了工作, 现在全年收入在五六万左右。”就职于北大青鸟商用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的金星对自己当前的待遇很满意。像他这样刚入行的软件测试人员, 起步月薪就在3000-5000元左右, 远高于同龄人1000-2000元的薪资水平, 另外还可享受带薪年假、内部培训、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 工作2-3年月薪大约在8000-13000元之间, 甚至超出很多相同服务年限的软件开发人员的薪资水平。

——多元化发展

“与其他IT职位相比, 软件测试人员最大的优势就是发展方向太多了。”在海辉软件公司担任软件测试工程师的曹永辉说, “像我比较喜欢钻研技术, 对编程也有一定兴趣, 朝技术方向努力就错不了。”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测试人员不但需要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检测, 而且对于软件项目的立项、管理、售前、售后等领域都要涉及。在这过程中, 测试人员不仅提升了专业的软件测试技能, 还能接触到各行各业, 项目管理、沟通协调、市场需求分析等能力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从而为自己的多元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的一个员工, 进公司是先从测试员做起的, 后来升到了项目主管, 现在负责我们公司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工作。是不是很有戏剧性啊?”康普塞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智略有感慨地说, “软件测试工作确实能给年轻人提供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因此, 经过软件测试岗位洗礼的人才往往是行业中的多面手, 比其它IT人才具有更强的可塑性, 在技术、管理、市场甚至其它非IT领域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无性别歧视

如果把软件开发领域比作男子单打, 那么软件测试领域就是混合双打。由于工作的特殊性, 软件测试人员往往更偏好认真、耐心、细致、敏感等个性元素,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女性的个性气质相吻合。“在我们部门, 软件测试岗位的男女比例基本差不多。”北京康赛普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亚智这样告诉记者。据了解, 目前很多IT企业中软件测试人员的比例更趋向平衡, 甚至出现女性员工成主流的情况。对此, 北京青鸟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有限公司CEO杨明认为, 无性别歧视是职业设置合理的一种表现, 有利于软件测试工作的稳定发展, 对人才的大量培养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职场专家解析软测门道

《中国大学生就业》:软测跟其他职位比, 优势在哪?

智联招聘资深职业顾问李先生:最大的优势应该说是就业竞争小, 一方面, 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软件企业对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视重视, 为了保证软件产品能够充分满足客户的需求, 软件企业需要大量的软件测试人员来对软件产品进行检测;另一方面, 由于软件测试职业在我国尚是新兴职业, 国内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社会人才供给量严重不足, 这就使得懂软件测试技能的人才所面对的就业竞争远小于其他IT职业。当然, 由于人才的稀缺, 就会导致一系列职业的优势的产生, 比如, 就业的起点比较高, 容易进入大中型企业, 入职薪资待遇一般在3000-5000元/月, 远高于同等工作年限的其他岗位薪酬。另外, 在IT领域, 软件测试职业的特点相对比较特殊, 它主要依靠项目经验的积累来提升自身的价值, 换句话说是, 工作时间越长, 水平会越高, 因此从事软件测试的人员职业寿命比较长, 不用担心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年龄的增长而被迫转行。所以软件测试工作也同样适合女性来做, 在IT职业中是少有的男女都一样的职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软测行业的职业能力及角色要求?

原金智科技测试部经理张国伟:由于目前这个职业还是比较新兴的职业, 这个职业对从业者的专业和性别倒是没有太多要求。但是要想从事软件测试工作, 需要具备专业的测试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丰富的测试经验和方法, 不断培养自己的逆向思维的测试思想, 同时由于很多软件的测试是针对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 因此, 掌握该领域专业知识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中国大学生就业》:软测业入职攻略是什么?

北大青鸟就业指导中心袁薇:这个职业讲求的经验和方法, 只要你比别人掌握的方法多, 经验更丰富, 在这个行业中就有立足之地, 并且很快就会脱颖而出。一个初级测试人可以想出3-5种测试方法, 但不一定会测出bug, 即便测出了, 也无法用规范的语言表述错误, 增加开发人员的工作负担。而训练有素的专业测试人员, 可以想出10-20种测试方法, 运用边界值, 等价类, 因果图, 探索法等各种方法来编写测试用例, 最大限度地发现bug, 并使用规范的语言撰写测试文档, 从而有效提升软件缺陷的修复率。

《中国大学生就业》:如何做好IT职业规划?

软件架构与可信软件开发 第9篇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也对很多原本固有的行为模式的改变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从而引起社会生活和人类行为等方方面面的变化。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任何新技术的投入使用,在推动人类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无法估计的问题。

而各种软件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在信息技术和人类社会生活接近、融合中,扮演了最直接的代表角色。人们对软件本身、软件技术及软件使用的评价和期望,一定程度地反映了人们对信息技术,甚至对人类社会进步的态度。但软件的应用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其生产、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不便、缺陷甚至破坏,也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时甚至可以用震撼来形容。这促使更多的人越来越重视软件的“可信赖”问题,越来越多的人提出,软件应该能够真正按照人们的期望运行,避免任何非预期的行为,而目前阶段的很多软件,尚未完全达到这一要求,这也就是可信软件问题。在信息安全问题已经危及国家经济命脉并上升到国家防务安全问题高度的今天,可信软件问题的研究已经引起包括政府在内的各界的重视。

从国家角度讲,在很多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国防工业、高精尖技术产业等,国家既是可信软件开发的倡导者,也是可信软件的直接使用者,因此,也必然对可信软件的研究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使得可信软件研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战略性的重大意义。我国也针对软件的可信问题研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资源。

2. 可信软件研究现状

(1)什么是可信软件。

一般认为,如果一个软件系统的行为总是与预期相一致,则可称之为可信的(trustworthy)[1]。从人们对可信软件的期望来说,也包含软件系统本身即使在遭到非法使用(包括误操作、硬件错误、通讯环境影响、非法入侵等)或蓄意破坏的情况下,也能够提供持续、一致和可信赖的服务,从这一点来说,可信软件的讨论范围覆盖了软件使用的各个方面。可信软件生产、使用当中的各个环节,都蕴藏着可致力于解决软件可信问题的重要课题。

(2)软件不可信的原因。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软件可信问题并不是一个完全崭新的问题,而是随着软件应用的进一步推广,使软件生产在原有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使软件生产中的各个环节分工更细。环节的增加也必然会同时增加引入各种缺陷的风险;而软件应用范围在深度和广度的扩展,使得各种破坏性操作发生的几率大大增加,破坏程度愈演愈烈,损失与日俱增,其影响也日益凸显;同时,对软件使用的依赖,使软件变得似乎庞大和难以掌控,也使其破坏力发挥到必须人人关注的程度,而此时此刻的人,似乎变得很脆弱。

得益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信息传播本身,也使得软件的缺陷得到进一步渲染和夸大,人们头脑中充斥了诸如因为软件失效而导致北美大停电,最终导致数十亿美元损失;俄罗斯的载人飞船因为导航软件的计算错误,在反航途中大幅度偏离预定降落地点;以及无数现实的和虚拟的木马攻击对国防带来新挑战等等之类的故事,也使软件可信问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应该看到,软件可信问题之所以引人注目,也在一定程度反映了正常的社会心理问题。简单来说,同一事物,对不同主体而言,其可信度可能是不一样,即使对同一主体而言,在不同阶段对其可信的认知也是不一样的:对某一个软件系统,当用户对其功能并不很了解时,可信度低,掌握了较多的功能后,可信度就大大提高。

这正如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所谓软件危机一样,无非是软件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从产业发展本身来说,是必由之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强化软件开发能力得到解决。

(3)可信软件基础研究所涉及到的问题。

在目前针对可信软件问题研究中,保障软件可信性的几个基础性问题包括:软件可信性度量、建模与预测,可信软件的构造与验证,可信软件的演化与控制和可信环境的构造与评估。

(4)在现有的软件生命周期中改善提高软件可信性。

在当前社会发展阶段,软件还属于人类智能产品,其生产过程中可能的各种人为问题也是软件各种缺陷的原因,其中包括:对用户需求的理解有偏差,软件规模增大带来开发的复杂,设计过程引入缺陷(架构缺陷、设计不合理),时间压力,其他人为的外在因素等。

从软件工程的角度看,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规范或功能设计、体系架构和设计,编程实现、测试、问题分析和修改、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等阶段(见图1)。

从软件生产的成本投入和工作性质(创造性和维护性)看,我们可以把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划分为上游和下游2个部分:上游包括可行性研究、需求规范或功能设计、系统架构和设计、编码实现等过程;下游包括测试、问题分析和修改、系统部署、运行维护等过程。考虑到影响软件可信因素的各种缺陷的引入,“提高软件可靠性和可信赖程度的所有质量方法都必须尽可能地在上游阶段应用”[2],即在软件设计实现阶段处理影响软件可信的可控制(内因)和不可控(外因)因素,这也说明,在现有软件生产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强化某些关键过程,可以提高软件可信度。

3. 软件架构与软件开发

(1)软件架构的定义。

软件界对软件架构这一概念本身给出了很多的定义,尽管不尽相同,但在软件架构的工作是针对系统组成成分和成分之间关系的表述上,却几乎是一致的。在这里,我们引述Bass等人的话,给出软件架构的定义:“一个程序或计算机系统的软件架构是系统的一种结构或组成结构,它包含软件元素、这些元素的外部可见的属性以及元素之间的关系。“外部可见”的属性是其他元素对该元素可以做出的假定,诸如它提供的服务、执行时的特征、错误处理、共享资源的使用等。”[3]

换句话说,软件架构的主要工作是关注于整个软件系统是由哪些子系统组成,以及各个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关系。

(2)软件架构在传统软件开发中的地位。

正如之前所述,软件可信问题并不是软件发展中的崭新问题,软件架构工作也不是软件开发体系中的一个新兴职业,而是因为软件规模变得越来越大,软件的设计和开发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促使软件开发组织按照不同的人员组成层次来应对解决软件设计、开发中出现的不同层次问题,即在现代软件开发中, 对架构与详细设计进行分离,这也是对软件本身发展要求的一种适应。

这种分离,也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去分配资源和发展不同专业的特长需求,以利于更好地、协调一致地完成复杂的工作。而这一过程本身正如David Garlan和Mary Shaw所描述的,“随着软件系统的规模和复杂度的增加,设计问题就会超越算法和数据结构凸现出来:整体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制订就呈现为一类新的问题。结构问题包括,……。这是软件架构层面的设计。”[4]这很好地表述了关于软件架构讨论的产生,以及人们希望软件架构研究涵盖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架构与易变的具体应用细节是可以分离的,从更大的范围来说,术语“架构”总是意味着“不变的深层次结构”[5]。

但架构与设计并不是割裂开来的,正如架构工作并不是所谓的软件行业的新兴职业一样,架构是系统整体规划的一个组成阶段。它突出了把需求分析反映的用户视图映射为系统的总体和子系统的组成,侧重于描述各个子系统的框架和其相互之间的接口定义和优化,而把各个子系统内部的具体实现留给了详细设计。

对于详细设计和代码开发人员来说,他们在更多的情况下并不需要关心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如何装配在一起的,他们关注具体某个组成部分是如何实现的,以及有哪些技术限定和架构约束,而技术限定和架构约束正是由软件架构工作在前期做出的。

因此,架构人员和设计人员有各自的工作重点,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软件架构的工作与软件架构工作对整个系统的影响。

软件架构从系统设计中分离出来,使得架构人员从设计开发人员中随之分离出来,这就像在软件开发队伍中有了专职从事软件测试的工程师一样,对软件的规模化设计生产,具有重大意义。这意味着软件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明晰,产业链应对产业发展作出了变革。虽然在很多情况下,架构人员也同时从事设计开发工作,但毕竟软件架构这一产业行为更为明确,对软件生产发展来说,影响是巨大的。

(3)软件架构的输入和输出。

软件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从需求分析开始的,从需求分析开始的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一步骤,都决定了软件的可信。

一般说来,软件架构是从需求分析结束,有了完备的需求规格后开始的。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软件架构反映了软件系统高层的结构,重点描述系统为完成需求分析定义的功能而分解成的组件、组件的布局、以及各组件间的关系。软件架构描述应该包含架构的多个视图,规划针对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的设计原则。特别要提到的是,系统性能、容错能力、安全性甚至CPU和内存使用等非功能性需求,对架构人员来说,也是功能要求的组成部分。

从软件架构的输入输出来看,满足软件可信的具体实现,是从系统架构工作开始的。软件架构工作是从需求出发,到产生出确定的系统运行架构,并对后续的软件设计实现提供基础,从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到,架构承担着把商业概念映射到设计实现的职责,因此,也是决定软件可信的重要因素。

而软件架构阶段中的架构人员要从需求分析入手,全面认识需求,并对关键需求进行区分,之后侧重于系统的分解以及分解后的各个组件之间的接口关系,形成稳定的架构基线,并在一定程度上对关键组件进行设计和优化。

(4)软件架构完成的标志。

通常软件架构也要经历多次迭代,甚至可分为概要架构和详细架构,因此,也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架构人员最终要对系统静态表述和动态运行做出足够的展示,“展示某些关注点得到满足时,可能会影响到其他方面的关注点,但架构师必须能够说明所有关注点都已得到满足[6]”,这里当然也包括对软件可信的满足。

一旦稳定的软件架构能为设计开发人员提供足够的指导,并对后续的设计和开发做出明确的技术限定时,软件架构工作就可以结束了。也可以说,由系统组成和各个组件之间交互带来的软件可信问题,已经有了确定处理

(5)架构人员在可信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所承担的责任。

和软件设计人员相比,架构人员的主要工作不是从事具体的软件设计和代码的编写,而是从更高层次的构架着手,对软件产品的开发提供指导和技术限制。

软件架构是在需求分析阶段完成,需求规格确定之后开始的,但是,软件架构人员的工作却早在需求分析阶段就开始了。架构人员的职责是在一个软件产品或项目开发过程中,将需求分析的结果转换为系统的总体结构,为产品应对未来技术的发展做出预测,并制定开发计划,指导开发团队完成这个开发。因此,在需求分析阶段,架构人员就要参与到需求的获取和定义中,当产品投入运行后,架构人员也有责任去关注产品的后续发展。

因此,架构人员负责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可以这样说,架构人员工作的好坏决定了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败,而构建良好的软件架构体系,可以确保软件可信。

4. 强化软件架构工作,构建可信软件

正如我们在之前提到的,软件的可信问题,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正是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直接代表的软件大量投入应用,导致软件无论从生产规模到深入日常生活中的深度和广度,都到了一定程度后,必然要产生的不可回避的问题。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借助于行业自身的固有技术的提高来完善。

(1)强化软件架构工作。

如前所述,软件架构工作从设计中分离出来,是软件界应对软件开发中所遇问题的一种反应,即设计环节进一步进行专业细化,因此,和软件产品开发中的其他阶段一样,有时需要多次迭代后才能形成相对稳定的系统架构基线,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子系统架构,最终形成系统架构。

软件架构是软件系统设计和实现过程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和强化软件架构工作,最大限度地考虑各种问题,构建可信软件。

(2)进行架构验证。

软件架构人员的工作结果是软件架构,而这个结果要作为下一阶段软件详细设计和开发实现的基础性指导和限定,因此,对软件架构的度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软件的质量预测, 也可以说软件架构的可信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决定了软件产品的可信。从这个意义上说,对软件架构的评估和验证,对保障软件系统的质量和可信度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所以,要对软件架构进行评估和度量。

对软件架构的度量,一般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7]。

(1) 架构和设计模式的密度。

模式是经过应用检验的解决某类问题的最佳实践,精心匹配和选择应用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设计开发的合理和正确。

(2) 系统架构的匀称/均衡性。

均衡、匀称是系统稳定的象征,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架构思考的完整性。

(3) 实用简洁。

与详细设计不同,架构是高层面的系统构图,简洁是主要特征,要选择最适合系统自身情况的简单做法而不是追求所谓标准甚至经典方案。架构不是空中楼阁,必须立足于实用,从实用出发,找到最适合的做法。

(4) 表述能力。

软件架构在一定程度上是用来作为后续工作指导用的,应该具备一定的表述能力,方便讨论交流;同时好的表述能力也是架构设计的特征。

(5) 系统的自适应。

可信的软件必须具备很强的容错能力,又是安全的,并支持灵活的配置,要达到这个目的,系统的构件必须能够自主地协调和交互,以便联合在一起完成特定功能。

(3)重视软件架构人员的培养。

软件架构人员,或者叫架构师负责整个软件产品的生命周期,行业内很早就意识到,对架构师的要求完全超出了软件生命周期过程中其他的组成人员。如“今天的软件架构师是诸如系统分析师,系统设计师和软件工程师等角色的联合体”[8]。

遍览对软件架构师的定义和对架构师所需技能描述的语句,无一不可视为是对软件从业人员的赞美之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软件架构师的重要。在架构师必须具备的各项技能中,架构师的经验尤其重要。我们都知道,没有“唯一”正确的架构解决问题的答案,因此,架构师常常要扮演经验丰富的判断者的角色,有时甚至必须是独裁者(做架构抉择时),是系统之父。

架构师也并非是天生万能的,是在工程实践中培养出来的,因此,要在实际工作中培养架构师。

5. 结语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软件这一人类智能产品进一步深入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软件的大规模使用,使软件在满足使用要求时,在设计、生产、投运等各方面的不足日益显现,带来了软件可信性危机的问题。但我们要知道,软件的可信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在现有的软件生产框架范围内得到提升。在这一过程中,可以通过发挥软件架构师的作用,从软件架构入手,促进软件可信程度的提高。

软件架构强调“分而治之”、逐步求精的过程方法,对我们的启示是,凡事也不能一概而论,需要逐个分析,要针对特定原因处理问题。对于由于开发平台、操作系统,甚至于目前的软件工程方法所带来的软件可信问题,在必要时要通过引入软件工程的变革进行解决。从这个角度看,提高软件可信程度也应该是一种“分而治之”策略的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怀民, 等.互联网软件的可信机理[J].中国科学[E]辑信息科学, 2006 (1) .

[2]BijayK.Jayaswal, PeterC.Patton.可信赖的软件开发[M].杨洁, 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3]Len Bass, Paul Clements, Rick Kazman.Software Architecture in Practice, Second Edition[M].MA:Addision Wesley, 2003.

[4]David Garlan, Mary Shaw.An Introduction to Software Architecture[M].Advance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 and Knowledge Engineering1993 (Volume I) .New Jersey, USA: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

[5]StewartBrand, HowBuildingsLearn[M].Penguin (Non-Classics) , 1995.

[6]DiomidisSpinellis&GeorgiosGousios.架构之美[M].王海鹏, 等, 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0.

[7]李伟, 吴庆海.软件架构的艺术[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9.

中国软件离岸外包行业分析 第10篇

一、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市场结构

(一) 市场份额。

根据易观国际2005年的统计, 中国从事软件外包的企业大约2800家, 在2005年第3季度厂商排名中, 东软、海辉软件、中讯软件占据前三位。前十名软件外包厂商的市场份额如表1所示:

资料来源:易观国际

从表1可以看出, 前十名软件外包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只有19.1%。2006年易观国际报告显示, 前十名软件外包厂商的市场份额之和在一、二、三、四季度分别为19.2%, 19%, 19.2%, 20.7%, 全年平均为19.5%, 而印度的十大IT公司占有的市场份额高达45%,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集中度依然偏低。

(二) 企业员工人数。

2005年, 中国大约有8, 000家软件服务供应商, 其中员工少于50人的占四分之三, 2, 800家软件外包厂商中只有5家拥有2, 000名以上员工。而印度的软件服务供应商不到3, 000家, 至少有15家拥有2, 000名以上的员工。在员工人数方面, 越南最大的软件服务供应商员工人数达到了6, 000人, 已经超过了中国从事软件外包企业员工人数最多的浙大网新。中国单个企业的规模依然偏小。

(三) 软件质量管理体系。

CMM是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for Software的简称, 中文叫“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 是对组织软件过程能力的描述。CMM是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软件工程研究所 (SEI:Software Engineering Institute) 受美国国防部委托研究制定的一套专门针对软件产品的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 并在美国, 随后在全世界推广实施的一种软件评估标准。

CMM分为五个等级:一级为初始级, 二级为可重复级, 三级为已定义级, 四级为已管理级, 五级为优化级。从低到高, 软件开发生产精度越来越高, 每单位工程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2005年前十名中国软件外包厂商只有3家通过了CMM5认证, 而印度已经有40家以上的企业通过了CMM5认证。中国软件外包厂商的质量管理体系制约了自身发展速度。

二、中国软件外包行业市场行为

(一) 行业优势企业收购兼并。

2006年5月, 中软国际收购湖南创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旗下创智国际所有业务。创智国际专门从事国际软件出口及外包业务。2006年7月, 中软国际收购北京正辰科技发展公司为微软提供的若干流动及内置式 (MED) 系统及软件外包业务。2007年1月, 中软国际收购和勤环球资源有限公司, 而和勤在2005年第3季度的市场份额为1.7%, 强强联合将使中国软件的外包业务规模实现爆发式增长。2005年, 海辉开启了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整合运动——完成了与天海宏业国际软件公司和科森信息 (亚洲) 有限公司的战略合并。2006年7月, 海辉软件 (国际) 集团, 完成了当时中国软件外包业最大的一项融资, 据相关媒体披露, 估计此项融资在3, 000万美元以上。2007年3月, 海辉软件 (国际) 集团公司正式宣布其已成功收购位于美国加州的尖端IT解决方案提供商 Envisage Solutions, 成为首批成功并购国外同行业公司的中国软件外包企业。这标志着海辉在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战略部署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这些并购意味着海辉在中国、日本以及美国形成了更全面和全球化的服务网络, 更国际化和职业化的管理和技术团队, 更完善和成熟的流程和制度以及更有力的资金支持来更好地满足全球客户的需求。

(二) 国内一些大软件公司剥离外包业务。

2006年国内最大的财务和管理软件公司金蝶软件和用友软件同时退出软件外包市场, 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主营业务上, 进一步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这些行业优势软件公司退出外包市场, 必将进一步加快软件外包行业的整合, 提高行业集中度。

三、中国软件出口企业绩效

根据《中国进出口软件》杂志发布的中国软件出口和外包排行榜数据, 2005年20强企业出口总额为3.1亿美元, 平均每个企业出口额为1, 555万美元, 20强企业总人数为26, 468人、平均每个企业为1, 323人, 人均出口1.171万美元。2006年25强企业出口总额为5.25亿美元, 平均每个企业出口额为2, 100万美元, 25强企业总人数为22, 000人、平均每个企业为880人, 人均出口2.386万美元。以上数据说明, 无论是人均出口, 还是平均每个企业出口, 2006年比2005年都有了很大提高。

虽然中国软件出口和外包企业的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与软件外包强国印度和爱尔兰相比仍有不小差距。印度2006财年软件及其服务出口总收入为314亿美元, 直接从业人员160万, 人均出口1.96万美元。但一些大的软件公司, 人均产值近5万美元, 且能在近万人规模的基础上保持年均40%~70%的增长速度。爱尔兰2003年软件出口总收入为144亿欧元, 软件从业人员2.8万人, 人均出口高达51.428万欧元。中国软件出口和外包企业只有做大做强, 才能充分发挥技术和规模优势, 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四、政策建议

(一) 继续落实已有促进软件外包行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政府应从出口信贷扶持、加强企业合作、促进产业联盟、建设公共平台等方面帮助企业增强软件外包能力, 落实好落实足已有优惠政策为软件外包行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二) 提升创新能力, 培育骨干企业形成完整产业梯队。

以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技术和产品为突破口, 努力掌握一批核心软件技术和自主创新成果, 全面提升中国软件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抓住契机, 集中力量突破一批核心软件技术, 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软件平台, 加强对骨干软件企业的引导和扶持, 培育一批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国际化优势企业;同时充分发挥企业的自主创新载体和产业发展主体的重要作用, 壮大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带动大批中小企业发展, 形成完整的产业梯队。

(三) 规范软件开发中的项目和质量管理。

软件开发公司如果没有一致的过程管理办法, 意味着企业没有软件开发的管理标准。引入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规范可以提升软件企业的过程质量, 这种过程质量可由软件过程成熟度来决定, 如ISO、CMM /CMM I的认证级别, 通过这些认证等级是软件开发和软件过程管理规范的信号显示。印度软件外包服务发达的重要原因之一与他们拥有众多CMM认证软件企业有很大关系, 这也是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努力通过CMM /CMM I评估的关键理由。软件质量的提升不仅能给软件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而且还能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的国际竞争实力。

(四) 人才培养。

我国软件人才结构层次不尽合理, 一般性人才较多, 突出性人才较少;专业性人才较多, 复合型人才较少;传统型人才较多, 创新型人才较少。因此我们应鼓励高等院校、学术机构与跨国公司合作, 设立适合服务外包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承接服务外包培训项目, 推动建设为服务外包企业培养人才的教育基地, 培养高层次、应用型服务外包专业复合型人才;鼓励加强服务外包紧缺人才的职业培训, 支持建立校企结合的服务外包人才综合培训和实验基地;鼓励跨国公司和国内外培训机构按照国家规定引进先进的人才培训理念和模式, 大力培养适合外包企业发展需要的实用技能型和创业型人才;重点扶持一批专注于外包人才教育和培训、过程控制和质量保证、投融资服务、海外知识产权服务、商务促进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机构;支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加强智力引进。

参考文献

[1].王仲辉.中国软件出口的结构性矛盾及对策[J].经济纵横, 2005, 3:14~17

[2].曹方.中国软件产业市场趋势及预测分析[J].经济前沿, 2005, 5:13~16

[3].邵春光.软件离岸外包“蛋糕”究竟有多大?[N].中国电子报, 2006, 8, 5

远光软件:电力软件专家 第11篇

专注于电力行业财务集团的信息管理,也能成就一家上市公司。《投资者报》“隐形冠军”中的远光软件(002063.SZ)就是靠专业成功的。这家位于广东的软件开发和服务企业,以极其少见的专业精神,在电力行业财务软件占据了极大的市场份额。未来,随着电力信息化建设的进行,公司业绩在2010年有望继续大幅增长。

专注于电力业财务软件

远光软件是一家面向电力行业的软件提供商,主要提供通用基础财务软件和集团财务信息管理软件,公司最大优势在于专注于电力行业,对行业理解程度较为深入,同时积累了较好的客户资源,这些优势使得远光软件在国内的电力市场的占有率超过了80%。

过去三年内,公司业绩保持了强劲的上升势头。2006年~2008年净利润分别为0.39亿元、0.56亿元和0.7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6%、44%和33%。

2009年,截至三季度,公司已经实现净利润0.31亿元,根据软件业务的季节性特征,以及过去公司的各季度收入和成本费用分布,预计2009年四季度的净利润为0.66亿元,全年净利润为0.99亿元,同比增幅会达到34%。

2010年业绩有望爆发

由于电力信息化等积极因素,使得公司业绩增长前景确定。

首先,就电力信息化而言,高潮刚刚开始,公司擅长的财务软件需求势必增加。除此之外,行业ERP、电网调度、商业智能等需求也在兴起,为适应这一需求,公司凭借着强大的研发能力,正在向电力行业全面解决方案迈进,分得电力信息化和智能电网一块蛋糕。

其次,电力行业壁垒高,公司致力于电力软件业20余年,积累了良好的政府、电网公司、发电集团关系,行业地位和优势决非競争者可以轻易撼动。加之自身深厚的行业知识,未来的客户资源将不断扩大,确保公司享有高成长、高利润。

基于上述理由,公司在2009年四季度推出的股权激励计划有可能超额完成。

根据股权激励的要求,2009年~2012年的净利润应比2007年至少增长75%、90%和120%,对应的EPS分别为0.49元、0.53元和0.61元。对于这一要求,公司管理层都表示出信心。

软件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12篇

1 软件的应用及发展空间

1.1 网络软件

如今网络成为软件的基本运行平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以及应运而生的电子商务给软件开发商带来了巨大商机, 围绕互联网开发软件成为软件开发的热潮, 与分布计算、网络和互联网相关的软件技术成为软件领域的主要技术热点。Google的“互联网+软件”模式的成功运行, 为软件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03年IBM提出了“e-business on demand”战略, 即电子商务随需而变, 由此围绕互联网展开了大量的研发。2005年11月, 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正式发布网络服务战略:Live.com, 标志着微软正式向互联网全面迈进。网络软件及软件的网络化已经是未来软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1.2 Linux及自由软件的迅速普及和应用

自由软件是一种可以免费提供源代码、允许用户修改完善的计算机操作系统, 而Linux就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自由软件的操作系统平台, Linux具有稳定的性能、强大的联网功能以及安全可靠等性能, 使其能快速传播和发展。以Linux为代表的源程序公开软件, 必然给现有软件体系带来巨大冲击, 影响软件产业的发展。

1.3 无线互联技术的发展

无线互联具有无线性、可移动性、简便性等优点, 可以使用户随时随地自由享受无线上网的服务。2004年, 移动互联网软件及应用的主要开发者、来自美国的Green Packet (绿驰通讯) 公司将世界领先的无线互联软件SONbuddy和SONaccess引入中国, 并与多家世界及国内软件领军企业携手合作着手互联技术的研发和产品生产。面对庞大的互联网用户, 围绕互联网产生的软件开发迎来发展高潮。

1.4 嵌入式软件产业发展迅猛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革新, 越来越多的产品中嵌入了微电脑芯片, 数字化3C产品不断涌现, 嵌入式软件已成为产品的数字化改造、智能化增值的关键性技术, 也是未来企业和产品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嵌入式软件的主要应用领域有手机、网络及通讯设备、信息家电、汽车电子、工业控制、MP3、DC、DV等, 嵌入式系统正在深入渗透到各个领域中。

1.5 教育软件的应用呈现一派繁荣景象

政府不断加大对教育信息化的投资力度, 对教育软件的发展无疑注入了活力。自2000年起, 国家开始推行“校校通”工程, 这一举措大大激活了教育软件市场, 与之相关的网站信息发布软件、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等教育软件产品层出不穷, 加快了教育软件发展的步伐。据中国教育软件产业营运局势与投资风险研究报告2011~2015中统计, 2007年中国教育软件市场规模已达到204亿元, 同比增长了45.71%, 占整个中国软件市场规模的25%左右。

2 软件行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 软件人才结构不平衡

2.1.1 基础性开发人员缺乏

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 软件人才结构矛盾日益显得突出, 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 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 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

2.1.2 缺乏高素质的软件工程人才

一个国家的信息产业发展水平及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综合竞争力, 与软件产业的发展水平是密切相关的。目前, 我国的软件行业规模不是很大, 有些软件企业在软件制作上, 也只是采用了一些软件工程的思想, 距离大规模的工业化大生产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软件工程理论不全面和不完善, 所以软件工程的研究和应用, 以及我国软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都需要既有一定的软件工程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能力, 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的软件工程科学技术人员来推动。尽快培养起适合信息产业所需要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已经成为信息化工作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2.1.3 复合型人才极为匮乏

随着整个IT产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 软件外包公司从国外向上海、北京、深圳等比较发达的城市转移, 市场对既懂IT专业技术又懂外国语言文化的软件IT高级人才的需求量在增大。但是面对企业对软件人才如此大的缺口, 众多计算机毕业生却徘徊在用人单位的门口之外, 为什么会存在这种怪现象呢?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学生所学的知识不能很好的与企业所需求的东西接轨, 甚至是落后, 而企业更多的需要“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各大企业将越来越倾向于聘用多元化IT人才, 不仅须具备IT专业技术知识, 而且还掌握多种业务技能, 能处理各种工作任务。企业所需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相关行业知识, 必不可少的还有实践和自主开发能力。

2.2 我国高端软件占有市场份额较小

我国高端信息服务和多数应用软件产品的发展水平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 特别是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语音处理等新兴领域核心技术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方面, 仍然和国外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软件市场份额大致占有情况是, 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这一类软件为代表的系统平台类软件基本被大型跨国软件公司占有, 例如:IBM公司的主机操作系统, 甲骨文公司的数据库系统, 微软公司的Windows系统。国内软件商与国际跨国软件厂商竞争各种应用软件包, 例如在ERP软件包方面, SAP和甲骨文的ERP产品占据高端市场, 国产ERP软件领头用友公司和金蝶公司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 另外还有众多ERP软件厂商在不同行业划分市场。

2.3 软件企业大多规模偏小, 研发实力普遍比较薄弱

目前很多软件企业只是依靠国外软件资源进行本地系统集成服务, 自主开发和自有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少, 主流产品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之间的差距大, 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后劲、企业核心竞争力弱、开拓国际市场遭遇阻力等一系列问题。应用软件企业还没有走出作坊式经营模式, 项目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很难形成版本不断更新升级的大型行业应用软件和专业化的服务体系。

3 软件行业发展趋势

3.1 软件外包开发行业快速发展

由于软件企业业务流程的细分和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软件外包会更加流行。企业要实现信息化, 在IT领域要投入硬件、软件、服务等诸多投资, 而且需要不断地升级维护, 恰恰软件公司可以提供更多的软件服务, 包括软件维护、培训等, 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 企业可以把IT服务外包给专门的软件公司来做, 企业只要出资就可以了。外包的范围广泛, 国外软件公司外包给国内软件公司, 在国内软件企业之间也会存在外包。大城市的软件公司把业务外包给小城市的软件公司, 发达地区的软件公司把业务外包给欠发达地区的软件公司。在软件开发流程方面, 有的软件公司可以只做需求分析和设计, 然后把编码外包给专门的软件企业来做。

据2011年中国软件行业分析报告中统计, 1季度全国软件出口67.5美元, 其中软件外包服务出口10.6亿美元, 同比增长50.9%, 由此可见软件外包正在朝着一个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

3.2 软硬结合更加紧密

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 软件与硬件的结合将更加紧密, 硬件依靠软件, 使得硬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软件依靠硬件, 才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载体, 才能体现软件自身的价值。苹果的成功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 2011年8月24日, 美国投资网站Investopedia撰文称, 苹果之所以取得成功, 关键是它的企业文化、软硬件结合的商业模式, 苹果的畅销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保证设备中软硬件的相互弥补是密不可分的。

摘要:人类社会已经全面步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的变革深刻影响着社会经济和生活的每一个领域, 软件产业已成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和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目前软件产业的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正在朝着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方向发展, 同时机遇与挑战并存, 软件人才的短缺尤其是高端人才的缺乏和企业规模的偏小成为制约我国软件发展的主要问题。

关键词:软件行业,无线互联技术,软件工程

参考文献

[1]李热爱, 徐惠莲.教育软件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J].中外企业家, 2009 (11) .

[2]江兆银, 孙华峰, 高晓蓉, 管希萌, 曹跃球.嵌入式软件的应用与发展浅析[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10 (4) .

上一篇:企业跨国文化经营管理下一篇:高级工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