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2024-08-17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精选12篇)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第1篇

1. 对话教学的内涵

对话教学能够体现对话理论和精神的教学形态, 它建立在民主、平等、尊重以及信任关系基础上, 突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情感、思想以及价值等多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还包括教师和学生之间的针对教材所开展的动态、开放的沟通以及交流的过程, 是不断追求创新性、不断追求尊重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1]。

2. 对话教学的基本特征

(1) 民主平等的师生理念

对话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内在相互性, 两个平等主体之间更加注重相互性与统一性, 体现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对话教学进一步消除了教师独占话语权的情况, 需要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与学生展开对话。与此同时, 学生和学生之间的地位也是平等的, 教师对学生一视同仁, 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对话的机会, 使得学生能够在互相对话以及合作当中共同取得发展, 有效规避因为学习成绩分级给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促进了学生更加健康的发展。

(2) 更强调合作与共同发展

对话教学是师生、生生、师生和文本之间展开的双向互动交往的过程, 是经验共享与精神相遇的一个过程, 是教师与学生在共同的合作、探究中一同开发的过程。对话教学有效弥补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文本、学生这三者之间存在的某些缺陷, 使得这三者之间能够更好地互相沟通, 进而达到共同发展的目标。在开展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更能积极地展开对话。师生之间展开彼此内心世界的基础上, 能够一同面对教学方面的任务, 去积极面对存在的不足之处, 一同实现教学目标以及自身的不断发展。教师在大力推动学生不断学习的同时, 也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在帮助学生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之时, 能够不断实现教师自身的发展。教师与学生在展开对话的过程中, 教师不仅是授业者, 还能得到教益, 进而促进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共同的交流与合作, 进而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取得共同进步[2]。

(3) 强调多边互动

互动指的是参与对话的双方能够在互相信任的环境中, 伴随对话的展开, 能真诚展开合作, 并切实认识到自身的才能, 并不断发挥自身的能力, 在相互合作当中双方能够互相影响, 创造出新的意义。由于社会成长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影响, 不同的主体开展对话前, 已经具有了不同认知结构, 他们具有各自的特点, 所以对同样的问题会形成不同的观点, 容易产生认知上的矛盾。这种矛盾的产生一方面容易使主体内部产生反思, 能够让主体从不同的方面去看问题, 吸取别人的观点, 进而不断完善自己。另一方面, 双方之间会形成批判性的信息, 双方能指出各自的疑点, 进一步纠正对方的观点, 使讨论的相关主题能够进一步细化, 达成共识。师生主体之间采用的对话方式, 是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交往的过程, 他们在这样一个过程中, 双方观点能够完全地体现出来, 主体进一步丰富, 对自我不断进行修正, 进而能在某一程度上达到有效的融合, 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 创造出新的意义。在进行这样的对话互动过程中, 教师与学生能够展开积极有效的对话。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彼此之间的互相理解能够在内化与交往中获取经验, 学生不断地进行自我重建, 形成鲜明的个性。教师在和学生不断的交往过程中, 也能够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展开反思, 不断提升自我修养[3]。

(4)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知识成了体现人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不是唯一的目的。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健康而不断自由发展的人, 不只是为了获得相关的知识, 更是能够获得全面发展。另外, 在对话教学过程中, 更加关注所有人之间的对话交流, 在对话的基础上, 认真听取学生的观点。教师与学生积极展开对话与交流, 对于出现的不同声音, 也能够认真去倾听, 使双方的意思能够得到最佳表达, 对话有效地进行下去。

二、对话教学对当前教学的重要意义

1. 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对话已经成为了时代精神, 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社会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变革。对话教学是在教育领域的回应, 是时代赋予的内涵。社会发展规律已经向人们展示, 时代精神上的变化已经对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当前在教育思想与实践中已经发表的相关著作来看, 对话是时代精神在教育领域的深刻体现。当前教育理论只有和时代步伐相一致, 才能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教学体系, 并且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对话教学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发展的步伐, 加深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话教学已经逐渐深入人心, 并且已经对教育领域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4]。

2. 对话教学适应教学改革基本需要

为了适应教学改革的基本需要, 我国正在大力开展教学方面的改革, 这是一项教育创新, 而教学方式方面的改革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学方式不进行变革, 新的课程就无法获得重大发展。教学改革的实际发展情况需要采取新的教学理论与教学方法。对话教学在对传统教学进行充分批判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了教育发展的模式, 适应了当前教学改革的需要。

三、对话教学开展的具体策略

1. 培养学生对话理性

(1) 侧重学生对话意识的培养

对话意识指的是平等对话的精神, 具体表现在“对话式”语言上的交谈, 人和人之间的平等交往的关系, 与此同时, 是人以对话意识与对话精神来对待别人, 采用对话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与引导者, 必须首先对其进行对话意识方面的培养, 当教师具备了对话意识之后, 才能够更好地去培养学生对话方面的意识, 不然学生的对话就无从说起。传统教学模式下, 教师具备权威性, 课堂是一言堂, 所以, 针对教师的培养不仅要去更新自我, 还应该能不断完善自我, 进而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需要。儿童在刚刚来到学校时, 具备自发探讨问题的本能, 这是最初的对话意识。儿童虽然具备了最初状态的对话意识, 但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对话者。教育的真正意义是让儿童转变成有成效的对话者。但从当前教育现实的情况来看, 儿童原发的对话意识是受到压制的, 教师权威使学生不敢说出自己的心里话, 只是去接受教师提出的建议。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对话精神上的培养, 显得明显不足[5]。学生的好奇心理往往蕴含着认知对话方面的潜能。所以, 教育者应该具备对话方面的意识, 侧重学生对话意识方面的培养, 为对话教学提供基础。

(2) 关注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正确看待事物

交往关系从本质上来看是各个主体之间的双向对话关系。人和人之间的构建与调整, 一般是通过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对话来实现的, 这里往往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能力。加强沟通与交往能力的培养, 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焦点。人们生活在社会之中, 需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发生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学会去认知、做事、生存以及与人相处, 其中交往与沟通往往处在核心位置。学会认知是培养学生与文本之间交流和沟通;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生存是培养学生和他人、周围环境之间的交往与沟通的能力;学会做事强调的是不断锻炼学生与个人、社会、集体之间的沟通与交往的能力。从这里可以看出, 拥有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假如不存在交往与沟通的话, 人们将没有办法生存在社会之中。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 要不断加强学生交往和沟通方面能力的培养, 切实实现对话教学的目标, 也就是注重培养学生的对话人生[6]。

对话教学是在平等与尊重的基础上开展的, 关注每一个人存在的实际价值的平等性, 让每一个学生的生命都能够具备多样性和价值的多元性, 个体将全部的生命都投身到教学对话当中去。看待事物的观点上的不同, 往往会引发行为上的差别, 因此, 在看待事物时, 应该学会去平等地看待对方,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强调从精神层面去看待事物, 这样才能展开平等对话。

2.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1) 教师在对话教学中应该成为教学的引导者与倾听者

在传统教学中, 教师重点是开展知识传授, 这样的教学往往变成是知识存储活动, 教师将知识通过“灌输”的方式传授给学生, 使其能充满知识, 这样做的结果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然而, 开展对话教学的过程则不然, 师生之间倡导的是平等对话, 教师成了知识的倾听者与合作者。教师更多的职责是对学生加以激励, 教师成为知识上的顾问, 发现存在的矛盾观点。教师往往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去关注教学的效果以及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影响与激励。教师与学生是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展开平等对话。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与合作者, 应更好地发挥这方面的作用, 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当前社会价值出现了多元化的倾向,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势必会遇见多种价值观的冲突, 很容易导致他们的价值观出现混乱, 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极为不利。在这一情形下, 教师应该担负起对学生价值观引导的重要责任, 从学生价值取向入手, 将学生引向健康、有意义的道路上来, 切实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 教师要有献身教育的大爱

教育属于心灵的事业, 教师爱护、尊重学生, 是教师必备的素质。教师付出的爱是心灵层面的, 这就要求从心灵层面来关注精神方面的活动。假如教师缺乏对教育的爱, 那么教师与学生之间就不能进行情感层面的交流和沟通, 教学就变成了教师一方面的活动。教学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相信赖, 这样才能使得教师与学生的精神充实, 进而使得教学进入到全面人格心灵层面的振动。所以, 教育的大爱在对话教学中显得特别重要。由于存在教育的大爱, 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畅所欲言, 从灵魂层面能够展开融合, 形成你我互相融合的局面。教育之爱是教师、学生之间感情层面的真诚流露, 是理解。在教育之爱的广泛的支持下, 教师与学生之间精神相遇, 二者之间能够展开对话与交流。教师之爱, 能够让学生说出心声, 表达其想法, 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变成现实。教师对学生有爱, 学生也能够以其独有的方式去回应,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和谐的对话关系。

(3) 教师与学生之间要互相信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你——我”之间的关系, 在这样的关系中, 信任是基本的前提。在教学的过程中, 假如教师对学生缺少信任的话, 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的对话关系就往往会受到家长的干涉。所以, 教师应该认真地面对学生, 相信学生, 将自己真实地呈现在广大的学生面前, 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关心并了解学生, 将学生当成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教师在积极面对学生的过程中, 学生往往迫切需要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 并能获得安全感。只有教师与学生在真诚交往中, 学生切实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 将教师看成是可靠的人时, 他才能对教师产生信任。学生只有信任教师, 才能将其自我真实地展现在教师面前。另外, 学生对教师教育影响的接受程度, 一般是受教师对其信任与接受程度的影响, 也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真诚品质。教师真诚地去面对学生, 教师和学生进行真诚对话, 在对话的过程中, 将自身的美好品质展示给学生, 让学生能够对教师产生尊敬之感;与此同时, 当教师出现错误时, 也要勇于向学生承认错误, 让学生能对教师更加尊敬。只有这样,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才能健康发展。学生对教师在信任之后, 才能和教师展开交流。假如教师对学生不信任的话, 学生有时会出现自闭现象, 这样就没有办法展开交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相信任, 是对话教学开展的重要前提, 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 对话教学才有开展的可能。

3. 树立新的文本教学理念

(1) 树立新的教师课程观念

实现对话教学, 关键是需要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进行转变, 没有广大教师理念上的变革, 对话教学目标就很难实现。对话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知识与能力方面, 知识掌握和能力的形成并不是绝对的对等关系, 不是说具备了知识就自然拥有能力。值得注意的是, 知识是能力的重要基础, 在不同条件下其建构方式是不同的, 在信息化时代, 能力的培养需要充分考虑知识以及知识结构方面的合理性, 在知识、价值观与人生观关系方面, 掌握知识与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之间是不等价的。对话教学中, 教师需要去探讨课程的新方法与新理念。教师是研究者, 以其独有的热忱投入到对话教学中, 教师以其研究者的视角去审视与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对教学进行科学的反思和总结, 科学利用教材, 和学生进行对话交流, 达到意义的生存。

(2) 融进文本的情境之中

对话教学的内容表现是文本, 可以这样说, 教师和学生在文本交流、对话中, 能够进一步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传统的知识教学一般是将教材上的知识展开系统地讲解, 往往忽略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效能感和主动性的培养, 教师、学生以及文本之间的沟通往往具备一定的不平等性。对话教学的过程中, 展现在教师与学生面前的文本是具备可理解性的, 也就是文本是处在陌生与熟悉之间的, 学生对教学文本方面的理解是学生透过文本和作者展开的对话和理解。文本本身存在的开放性能为教师、学生提供广阔的空间。由于学生与学生之间因为知识储备上存在差异, 所以, 对文本的理解方面也会出现差别, 学生在构建文本时, 教师的角色也应该发生一定的变化, 成为学生的服务者, 通过开展对话教学, 提供和文本相关的知识, 并积极点拨学生在思维上的困境, 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疑问之处, 更好地融入到文本之中, 切实体会到文本自身的意义, 形成科学合理的认知结构。

4. 科学评价对话教学

(1) 建立对话教学评价的共同体

对话教学评价的特点之一是评价主体呈现出多元性特点, 也就是教学评价主体由从前的教师与教育管理者逐渐扩大到了学生、专家、社会人员等。其主体本身往往存在差异性与多元性, 这势必给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带来一定的挑战。所以, 为确保教学评价的有效实施, 需要对评价主体进行组织, 确定好评价共同体。评价共同体, 一般是针对个人来说的。按照评价基本目的的需要, 评价一般是由教育管理者、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以及相关的社会人员组成的共同体。在开展对话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对话教学评价体系的人性化以及评价工具的多样化等方面的特征, 使得对话教学评价共同体构建是十分必要的。一般情况来看, 评价共同体的构成往往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使得校内明确每一个成员的相关职责, 使成员明确要评价的具体内容;二是对评价的标准以及程序进行确定, 并及时通知相关成员。在开展对话教学评价之前, 评价小组一同展开互相评价与反思, 让评价小组成员对相关事项进行讨论[7]。

(2) 制定相关的对话教学评价体系

对话教学评价的组成人员的多元性, 决定了应该针对不同的主体来制定并选取相关的评价工具。从对话教学评价的实际出发, 一般选择教师、学生与小组构成评价主体。教师之间的对话教学评价, 一般是通过对教学进行观摩来实现的, 按照召开教学观摩会议, 然后进行课堂观摩, 观摩之后展开讨论与交流的流程进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在进行课后讨论的时候, 双方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由观摩人员提供相关的观察结果, 并充分肯定教师教学上的成绩, 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执教者也应该按照实际的教学和预定的目标, 有效开展自我反思, 并探讨观察与评估需要进一步注意与改进的方面。教师之间关于对话教学的评价应该是建设性的, 要将不断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大力提升教学水平作为根本目的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应该一同关注需要改进的环节, 在对教师未来发展需要充分尊重的前提下, 与教师一同探讨在对话教学实施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并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真正实现教师水平的不断提升。教师对学生学习作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在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评价应采取观察与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展开。教师在面对整个班级的学生采用观察法评价时, 需要加入参照观察, 即不是以某堂课来下结论, 应该融入之前对学生的观察。教师采用提问的方法对学生展开评价, 还涉及具体的问题以及提问的方式。问题本身要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 问题要保证有一定的难度与深度[8];问题的原初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存在的差距是能弥补的, 且弥补的内容是开放的, 学生可以通过原先知识的获得来有效弥补这一缺失, 并且在解决相关问题之后, 构建新的知识。最后, 对话教学的评价结果实际上是评价共同体评价结果的有效综合, 在进行相关的评价活动之后, 需要在短期内对所收集到的评价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 并且将相关的结果及时反馈给被评价者。对话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评价内容的系统性分析, 有效揭示出教师与学生对话教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总之, 对话教学适应了当前教学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开展对话教学, 应从教学实际出发, 采取培养学生对话理性、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新的文本教学理念以及科学评价对话教学等方式, 让教学本质得到回归, 提升教学水平, 为今后教学不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高向斌.“对话教学”八问.教育科学研究, 2010 (4) .

[2]李冲锋.走向对话教学——对话教学基本问题探究.教育发展研究, 2006 (10) .

[3]沈小碚, 郑苗苗.论对话教学的时代特征.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4]刘晓伟.建构对话教学的伦理价值观.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3) .

[5]郭鑫.课堂对话教学——高职职业能力培养的新视角.职业技术教育, 2009 (28) .

[6]张增田.对话教学的目标设计.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8 (2) .

[7]唐亚阳, 黄艳, 成黎明.将对话教学引入研究生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4) .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第2篇

湘潭大学通识教育自修课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 专题读书论文(体会)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指

号____________ 班级名称____________ 学院名称____________ 交阅时间____________

湘潭大学教务处制

错位营销:回归营销的本质

史玉柱操盘的黄金酒采用的就是错位营销手段,他避开了白酒操作中竞争最激烈的酒店渠道以及保健酒中目前销量最大的小瓶酒市场,直取其最了解、也最擅长的礼品市场,借助其用脑白金、黄金搭档构建的礼品王国,在消费者送礼疲倦的视觉冲击下,新上了一款让消费者增加选择的产品。黄金酒既非传统意义上的白酒,更非真正的保健酒,说白了,史玉柱就是把他包装成中国老百姓送礼的一款新出的礼品而已!脑白酒、黄金搭档销售多年,消费者总是送这个,就算送礼者本人不疲劳,受礼的人也有点烦了,白酒市场每年都在更新,礼品市场同样需要更新,而史氏王国赖以起家的礼品市场不可能就此让给别人,恰好中国的保健酒市场每年在以30%以上的速度匀速递增,于是,抗着保健的旗号,借助五粮液的威名,向着自己最擅长的领域,黄金酒就这么诞生了。

分析史玉柱的选择,不管其是否有意还是无意,至少在市场渠道和产品的选择上他是把错位营销运用得很娴熟的,其产品错位、渠道错位以及经销商错位的模式应该值得白酒行业和保健酒行业的人学习,先不管黄金酒的运做最终是否能够成功。

我们现在提到的错位营销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前的差异化营销。套用赵本山忽悠宋大妈的话来说,别以为换了一身马甲上来我就不认得了!错位营销的运用很广泛,业内也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譬如金六福刚上市时首创星级概念,按照酒店划星的标准给白酒分星级,并且首款上市的产品就直接主推五星金六福,在五星金六福行销全国后再跟进一、二、三、四星 产品,迅速覆盖中低档市场;同时,金六福给白酒第一次烙上了定位的痕迹,其“中国人的福酒”定位给品牌打上了区别其它白酒的标签,赢得了消费者的疯狂追捧,也开创了中国白酒市场上的“金六福时代”。酒鬼酒以文化的名义卖酒,借助黄永玉大师的名号,以卖画的定价勇气,在九十年代第一次推出价格高过五粮液和茅台的产品,一时震惊行业,也成就了酒鬼九十年代的传奇;后面的水井坊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借鉴了酒鬼酒前期的一些做法,譬如其价格定位高过后来再度崛起的茅台和五粮液,运用历史遗迹炒做自己的酒文化等均可看到酒鬼酒前期成功的影子,但水井坊大量运用的事件营销手法却开创了白酒行业新的操作模式。还有洋河蓝色经典的包装错位和口感错位案例以及小糊涂仙开创的意见领袖案例等均让白酒行业刮起了一阵阵旋风,各领市场风骚数年。

创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也是酒水行业不断发展的法宝。白酒行业发展到今天各种招数无不穷尽其极,曾经的单点突破即可占领市场的运营模式在历经广告突破、渠道突破、酒店终端突破及单位团购突破后已经纷纷失效,不是这些手段不管用了,而是酒水企业曾经运用这些手段到极致后所取得的市场成功到现在不灵了,没有哪个品牌目前运用其中的一种手段就可以给新产品撕开市场或赢得新的市场根据地。笔者在2003年、2004年曾经运用团购的单一手法运做成功了新的产品,构建了新的市场,并且在2004年还总结归纳了一些团购的通常操盘手法及规则在行业媒体与业内人士分享。当团购成为今天白酒市场、尤其是中、高档产品市场的主流渠道时,团购这个单一的操作手法还能够像五年以前那样管用吗?某些品牌 大量招聘的美女军团已经丧失了卖酒的底线,沦为了“卖笑”的又一个新市场!

不能不说这是团购营销变异的悲哀!遗憾的是,我们的某些营销大师在给企业做培训时还美其名曰“勾引营销”,说是这种做法刚好迎合了某些掌权者的嗜好(因为这些领导对那些直接的“卖笑”者已经不感冒,喜欢那些欲拒还迎的猎艳感觉,觉得有成就感,美女团购的诞生刚好符合这些掌权者的心理需求),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还有其存在的土壤。

从营销的本质就是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来说,这些大师对目标消费者和购买者的心理研究还是蛮透彻的。

当“制服诱惑”也玩腻时,团购营销或者就到了其寿终正寝之时。那么怎么运用好错位营销为企业服务、为品牌建功立业呢?

一、战略规划先行

你是要错位市场、错位产品、错位渠道还是错位定位?对这些事情企业一定要先规划好并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场调研。许多企业之所以在最后采取了趋同营销策略,归根结底是眼光短视的结果,看到的总是别人已经成功的经验、已经摘取的果实、已经培育好的消费群体,这种趋同营销不是没有效果,而是跟随企业的实力决定了你是否有超越的可能。

譬如娃哈哈每年都会采取一些趋同营销策略跟进同类竞品并取得成功的案例,以前的非常可乐、激活就不说了,最近的HELLO—C系列就是跟进了农夫山泉的系列产品研发的,但娃哈哈的实力是摆在那里的,据媒体披露,今年的1~7月份,娃哈哈光砸在HELLO—C和茶儿啤爽两款产品上的广 告费就达到了15个亿,而到目前为止,娃哈哈在这两款产品上获得的销售收入也才15个亿的样子,可以说是100%的投入。那娃哈哈赚什么钱呢?这15个亿放在娃哈哈每年两、三百个亿的营业规模中就不显得高了,顶多就是偏高而已,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娃哈哈凭借超常规的海量广告投放却占领了先行者已经培育起来的市场,这也是娃哈哈这么多年屡试不爽的法宝,关键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有宗庆后先生这样的实力和魄力!当然,娃哈哈是快销品中的饮料行业,产品的价值不高,消费者乐于尝鲜、尝新,如果白酒行业照搬娃哈哈的手法估计又是死无葬身之地了,因为娃哈哈除了海量的广告投放还有其通达全国每一个角落和乡村的下货网络。

所以说,行业的标杆还真不是那么好模仿和超越的。但有了错位营销的思维,有了战略先行的规划,我们在局部市场上形成对标杆的超越还是完全有可能的,通过局部的渗透逐渐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最终形成整体上的超越。

二、错位营销的整合运用与单点突破相结合

既然单点突破已经发展到了系统制胜,我们在运用错位营销时就要考虑其整合运用,在错位市场的同时还可以做到错位产品,即为战略市场研发专销产品;错位包装,为战略市场提供区别于其它市场的产品包装,防止市场起来后被边缘市场窜货;错位市场投入,为目标市场提供多于其它市场的资源和子弹。同时,尽管单点突破已经失效,我们在错位渠道时还是要凸显主渠道进行重点扶持和支持,形成单点突破的亮点给市场造势,让渠道、消费者感觉到你做得好的亮点在哪里?形成表面上的消费理由。譬如,茅台从2005年开始逐步扭转了对五粮液的颓势,在价格连续多年被五粮液压制后,2006年下半年一举超越五粮液回归其国酒之尊。但你去问当时喝茅台的消费者为什么要喝茅台时几乎有一个千遍一律的理由:喝茅台可以护肝,而喝别的白酒都是伤肝!我们这里不讨论喝茅台护肝是否有科学依据,但那几年茅台在大大小小媒体上投放的“喝茅台可以护肝”的软文确实成了消费者饮用茅台最好的理由,可以说茅台引导消费者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喝茅台的理由。但从专业的角度来分析,这个理由只是茅台能够成功的一个点而已,如果没有茅台的控货以及季老爷子对国家领导人和军队持之以恒的团购公关,茅台也不可能重回老大的交椅。

控货保证了渠道商的利润(当时,渠道商普遍反映卖茅台比卖五粮液赚钱多了),领导人公关是其践行高档产品少数人带动多数人的消费原则(五粮液直到去年下半年才由唐桥领衔开始团购这个工作)。

因此,错位营销整合运用的背后不能忽略单点突破对市场的画龙点睛作用,两者的完美结合才能够撬开市场,而不是每一个错位模式都是蜻蜓点水。

三、错位员工的思维

市场是有个性的,是有差异的,指望用同一种模式撬开所有的市场在中国这个地大物博的市场很不现实。公司的领导层不可能对所有的市场都了如指掌,况且变化的市场日新月异,一线员工最清楚变化的痕迹,如果我们的员工没有错位营销的思维就会对变化的市场视而不见,找不到自己工作的重点和应对方法,从而错失良机。员工的错位思维培训很简单,就是充分授权及强化检查和监督。充分授权才能够活跃员工的思维,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操作市场的应变能力;强化检查和监督是为了帮助员工不偷懒、少犯错误,保证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四、错位消费者的研究

目前的市场不研究透彻消费者的需要,关在家里闭门造车是做不好市场的。营销的本质既然是满足消费者的潜在需求,我们就要研究不同消费人群的不同需要,然后找准目标消费人群加以详细研究,投其所好加以征服和诱导。啤酒的目标人群是年轻人,啤酒传递给大家的总是活力、激情,是符合年轻人群的消费取向的;白酒的历史厚重感更浓,因为其主流人群都是中、老年人为主,尤其是中年人群是主流消费群,喝啤酒胀肚,商务应酬都是白酒为主流。那么中年人群的消费取向是什么?有面子、符合自己的身份;求人办事,需要体现档次;追求健康,迫不得已的应酬等等。

你的产品、你的品牌针对的是哪一类人群,你的研究就要朝哪个人群集中。一个没有消费人群消费的品牌,你的渠道工作再好、酒店终端客情再到位你的市场是永远都不能打开的。所以,我们不叫错位消费者而是要错位消费者的研究就是这个道理。围绕消费者做工作、做研究是每一个品牌能够保持长销和畅销的根本原因。

五、错位根据地市场的打造

这是笔者要单独罗列出来的一个项目。对于根据地市场的打造我在大大小小的文章中都有阐述,足见其重要。中国的白酒品牌之多是任何行业 都无法比拟的,这么多的品牌都像茅台、五粮液那样开工运做全国市场不是天方夜谭就是异想天开,不说其品牌影响力无以支撑,单是资源的投放就不是一般的企业能够承受,何况毛毛细雨是淋不透土地的。

因此,错位营销中的错位市场就是要求我们选准根据地市场进行打造,一般是选择企业所在地进行深度运做,其次是选取竞争企业没有重点镇守的市场进行运做。没有根据地市场做支撑,企业很容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同时也容易被经销商牵着鼻子走,丧失自己做市场的主动权。

错位营销虽然是一个新名词,但营销的本质怎么都改变不了。我想说的是,创新的思维带来的变化虽然给到大家一个新鲜的感觉,但如果忽略了营销的基础工作,忽略了对消费者的持续关注和培育,再好的营销方法都将是故纸堆里的人情,无法取得实质的运用。

小学语文的教学应当回归本质 第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本质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存在教师对新课程把握不当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存在有以下几种现象:

1.部分教师将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扭曲变化成了三个目标。将作为一个整体的三个维度,简单简化成了知识能力、方法过程和情感判断。但实际上,语文的三个维度绝不仅是这么简单。知识能力的学习过程中体现情感和价值观。自我锻炼、自我反思的过程又使得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得以内化。这些是一个浩大的过程,绝不仅是简单的一堂课所能完全做到的。所以,不能要求一堂课面面俱到,滴水不漏。这样得到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2.部分语文老师存在有不拓展的课文就不是好课文这一错误认识。这一观点直接导致了许多语文老师单纯为了拓展课文而拓展。课前花费大量时间查询资料,课堂上也要花费大量时间给拓展内容,最后往往成了本末倒置,因小失大。

3.部分老师将课堂内容安排的太过繁琐。一节语文课往往安排了八九个环节,使原本简单的语文课变得让学生视若猛虎。而且,繁琐的安排也让原本就不算充裕的时间更加捉襟见肘,浪费了大把的教学时间。

二、语文教学应该回归本质

花样过多,往往会出现反效果,让人失去重点。其实语文本身就是简单的倾听与诉说。语文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其根本属性就是工具性。语文教学意义就在于使学生掌握语文这一工具。所以,语文应该做出调整,回归朴素。首先,要打好基础,例如汉字的听、说、读、写。其次,用简单有效的方式教学和引领学生体验文章背后的感情内涵。最后,要打造学生与老师双赢的课堂。即老师不为了拓展而拓展,学生可以简单有效的汲取语文课堂的营养。

三、语文教学如何回归本质

1.真正的语文教学其实就是简单的读和写。语文最重要的是大量的阅读,这是要学好语文的基础。经典的诗文篇章要熟读甚至背诵。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简单易行的指导,给学生的阅读指明方向,同时提出对学生阅读的要求。老师也可以跟学生一起进行阅读,然后就内容展开开放式的讨论和交流。这样,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更加的浓厚。长此以往,教学的内容肯定能更上一层楼。

2.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在真正的语文教学中,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都应该倾听另一方的意见。教师应该注意了解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了解学生的需要,明白学生的感受和心思。学生应该尊重老师,同时老师也应该以平等的身份去尊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打开学生的思路,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对学生人格内心的塑造与打磨,对学生思想的启迪与灌溉。只有这样,才能有和谐热闹的课堂,才能有精彩又不失秩序的课堂。

3.真正的语文教学是智慧火花的碰撞。真正的语文教学需要摒弃繁碎的仪式,单刀直入,直取黄龙。那是一种平淡但是却惊心动魄的美丽。真正的语文教学不仅是拒绝中规中矩、一成不变。更是精彩热闹而又不失秩序井然,必然是有着独特魅力的。真正的语文教学是文明的薪火相传,是用一个思想去点燃另一个思想,而不是简简单单的课堂上呆板无趣的一问一答。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应该是相互联系、相互交融的一个整体,他们之间更多的是情感的交流和内涵的分享。学生要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从老师和文本中汲取营养,以来壮硕自身,最终得到自己的对于文本的判断与理解。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的始终是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最终,教师、学生和文本的摩擦会生出智慧的火花,诞生出深刻、独特的思想,从而使得语文的教学变得更加的生动和精彩。这才是真正的语文教学的意义。

4.真正的语文教学是对老师、学生还有文本之间的情感的相互融合。教师对于文本的讲授方法直接影响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这其中包含有极大的学问。简单来说,真正的语文教学不是枯燥无味的不停地对读和写的重复,也不是机械僵硬地照本宣科,而是生动有趣、趣味盎然的。所以,这就要求老师要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突发情况准备不同的课前预案。要善于发现,发现在课堂上更容易激发学生思维的方法,并巧妙利用,得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要有责任心,有耐心。教师对学生要做到倾情培养,对于学生面临的问题要及时有效地提供帮助。只有师生团结一心,才能打造真正的语文教学。另外,课后的反思与总结也是必不可少的。课后的反思与总结是课堂之后的点睛之笔,往往在这个时候,学生会发现更多的闪光点。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课后的反思和总结提出指导意见,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

5.真正的语文教学要做到教学方法的独特和新颖。呆板僵硬的老式教学方法只会让人满嘴生涩,如同嚼蜡。真正的语文课堂,需要灵气和灵光。所以,在课文的讲授方法和文本的感受理解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握与课堂形式的操作上,都需要做出有创意的变动。比如,在教授曹植的《七步诗》时,可以先简单地介绍当时的历史环境,还有曹植、曹丕等人的性格特点。然后,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地扮演这些历史人物,在讲台上做到“历史重演”。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历史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胆量气魄,有利于他们更加深刻地理解这篇诗文背后所蕴藏的心酸与无奈;这样,就可以使得原本呆板的语文教学课堂充满历史文化气息,却又不失现在的婉约灵动。做到韵味无穷,自然清新,令人拍案叫绝。

四、结语

总之,真正的语文教学是一件精细活。它需要精巧的构思,完美的执行力和应变力,深厚的文化内涵,点石成金的大智慧。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淡的生活中攫取灵感,在学生走到柳暗之时轻轻一拨,让其得见花明。同时,要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理性判断,在生活中,在课堂上学到真正的智慧,迸发出灵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陈严.问题式小学语文的建构与实践[J].文学教育(下),2010,(1).

[2]豆小静.浅谈小学语文课外活动的意义和做法[J].学周刊,2012(5).

“语文味”呼唤语文课本质的回归 第4篇

关键词:“语文味”,语文课,本质,回归

程少堂先生曾指出, 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和谐统一的基本性质, 以师生间的活动、对话为前提, 通过兴趣激发、情感交流和语言赏析等教学手段, 让人体验到的一种令人陶醉的审美快感, 即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在当今语文教学中“语文味”呼唤语文课本质的回归。

一、语文课要去伪存真, 剔除非语文的内容, 净化语文课堂的环境

语文教师在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时要体现自己的思考, 不能幻想把自己感兴趣的或者是和文本内容相关的知识都一下子传授给学生, 那种一味贪多求全的语文课, 就有可能衍变成政治课、德育课、审美课、天文地理课;同时也不能把语文课简单地作为习题训练课、语言课、语文知识或文学课。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 一堂真正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它必定有区别于其他课的独立的目标及存在的独立价值, 它不能衍变成其他学科知识的拼盘, 更不能让其失去存在的独立价值, 成为其他学科的“保姆”。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它不能绝对的科学化、模式化, 也不能与其他学科过度融合。因此, 每一个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使语文课堂得到净化, 充分发挥教师、学生的个性、爱好, 坚决把不属于语文的东西清除出去。

二、语文课要注入“人情味”, 教出情感, 让语文课达到“育情”的目的

作为语文课, 它独特的任务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情感丰富的人, 要让学生学会感动, 能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这就要求语文课要注入“人情味”。只有充满“人情味”的语文课才能体现语文课的本质, 语文课是师生情感的交流、共鸣、共生。要给语文课注入“人情味”首先要求语文教师要是一个情感丰富的人, 以热爱每一篇课文的积极心态去解读文本, 发现教材的情感的集聚点, 把整个身心投入到对文本中作者传达的情感, 最后在师生对话中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例如,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背影》时激发父子深情的动情点, 学习《京口北固亭怀古》后感悟赤子的爱国之情……的确, 语文教学确实要情意为先, 以情动人, 以情育人, 培育珍爱青春、感恩亲情、眷念故土、关爱社会、热爱祖国和悲天悯人的情感, 实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有“语文味”的语文课怎一个“情”字了得!

三、语文课要教出美感, 使学生既有知识获得的快感, 还有在美妙的语文世界中的情感愉悦

语文世界也是一个充满美感的世界, 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教出美感, 才能让学生有美的体验。语文课中的美感是语文课“语文味”的重要标志之一。为了体现语文课的美感, 首先, 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研究和整合, 精选那些真正具有美感的内容, 通过在课堂上进行诵读、研讨、对话等, 使学生体会到语文课的意象美、意境美、语言美和内涵美。其次, 语文教师还要敢于对那些枯燥乏味, 毫无美感可言的课文进行大胆的“扬弃”, 使“己所不欲”的东西, 亦“勿施于人”!第三, 语文教师还要学会营造和谐、优美的课堂氛围。融洽、和谐、共生的师生关系, 可以使教师个性飞扬, 充分展示才情风采, 学生也才会兴味盎然、生气勃勃, 双方达到全身心的投入, 共同营造出优美的课堂氛围。没有笑声的课堂不能是美的课堂, 也不能说是有“语文味”的课堂。

四、语文课要教出语感, 既要追求形式的丰富活泼, 还要重视听说读写的训练

语文课不能忽视语文学科工具性, 语文课要教出对语言的敏感, 训练学生对字、词、句甚至是文体、语体的敏感。其中对字、词、句的敏感是语文学科工具性最基础、最核心的内容。它们可以通过朗读和训练产生。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 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 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可见, 扎实的语文基础性训练也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要教出语感首先要实实在在教学字词。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 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听说读写, 都建立在对字词的扎实理解、掌握上, 同时字词在培养学生语感、理解能力上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学生, 课堂上发言不错, 但是一到写的时候就犯难了, 没有把基本的字词掌握好, 下笔怎能千言呢?要教出语感还要强化读写训练。语文教学就要通过日常教学中的点滴积累, 为学生日后的表达和写作搭桥铺路。为了做到读写结合、训练到位, 语文教师可以借助课文中的语言, 指导学生朗读、仿写,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逐步让精炼、优美的表达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五、语文课要体现人文精神, 对学生进行感化熏陶, 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 形成健全人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文负载着多姿多彩的人类文化, 包孕着无限丰富的人文精神。语文课的人文性, 强调“以人为本”, 因此语文课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语言学习的过程, 而应是教师与学生双向的积极的情感、生命体验互动的过程。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能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全部生命体验、生命情感、生命意识与文本中潜藏着的生命对话, 从而实现学生自我生命成长和提升。可以说有“语文味”的语文课必定蕴涵着高度的生命价值和意义, 有“语文味”的语文教师的责任之一就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浩瀚历史长河中众多先贤智者伟大的心灵、深邃的思想。

高考作文应回归本质 第5篇

2011-06-08 08:01:00|

每年高考,语文作文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今年亦不例外。6月7日上午起,微博中就有很多网友发表对高考作文的评点。

根据各地的高考题目,笔者注意到,除新课标高考作文题《中国崛起的特点》外,今年作文的一大特点是,较少与时事紧密挂钩,不是政治题,也非科技题,而重在考察学生的基本思辨能力、表达能力,这是对作文本质的一种回归。——此前有些作文,就会因与时事太紧密,学生对某个事件的相关背景不熟,而导致无法下笔,作文就不是作文,而成了时事政治考题了。《中国崛起的特点》更像政治题,是典型的主题先行。为什么要让考生一定要写中国崛起了呢?为何不允许考生说中国其实并没有真正崛起呢?没有崛起自以为崛起,可不可以作为“特点”呢?

从各地的题目分析,全国卷2高考作文《诚信》是老题目,我在考前给你一考生随口说作文题目,就说到它,估计考生都会记得好多范文,但要写出特色、得高分不易。江苏作文《拒绝平庸》、浙江《我的时间》、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话题很熟,但也难写好,一不小心就会得一个“平庸”的分数。江西卷《孟子三乐》,强调思辨,属于难写的题目。广东《回到原点》,和2009年的《常识》有得一比,是一个比较好的题目,考验考生对“原点”的认识。而上海作文让考生议论“一切都会过去”和“一切都不会过去”,题目融合了生活态度、社会责任、历史使命等命题,如果这三者的关系能论述好,作文可以出彩。

总体看来,作文重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是一个好的趋势。这体现了语文教育的基本功能,培养公民素养和人文素养。但还需注意两点。

其一,作文强调思辨,这会给阅卷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即不能再以主题先行,观念先行来评价一篇作文。观点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只有论据是否详实、论证是否严密、充分之别,如果某个学生在作文中提出“另类”的观点,但却说理充分,阅卷者是不能轻易给判一个低的分数的,否则,就会扼杀思辨,让学生畏首畏尾,学生只会写出没有个性、特色的平庸文字。

其二,从考察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出发,作文应尝试出多个题目,供学生选择,而不是所有学生都做一道作文题。比如,法国的大学入学考试作文题,就按文科、理科和经济社会学科划分,不同科类有各自的作文考题,而且为每科考生提供若干个题目以供选择。2008年法国高考理科作文题,有3个题目供选择,用4个小时写作,分别是“艺术是否改变我们的现实意识”、“演示是否是确认现实的唯一手段”、“评论叔本华《意志与表象的世界》中的一段文字”。考生可以根据自己所具备的背景知识,选取一个题目来写。这样的出题思路值得我们借鉴。

笔者设想,如果几个省的作文题目,放在一张卷子上,让学生自主选择,这可能更好。或有人认为,这不利于评分标准统一,但如果阅卷者认真、细致,关注考生的说理过程与表达能力,是不会存在这一问题的。大学自主招生出不同的面试题,都可考察出不同学生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沟通能力,等等,没有理由不能通过阅读作文,评价出学生的作文能力的。

生活——程序设计教学的本质回归 第6篇

关键词:生活情境;程序设计;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09)22-0039-02

程序设计课程作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主要课程之一,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较枯燥,导致学生兴趣缺失,教学效果低下。如何改变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如何将抽象、枯燥的内容生动化、形象化、直观化,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走向生活应是程序设计课堂的本质回归。

一、创设生活情境,塑造心动开局

创设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悬念情境——揪心

悬念情境是指教师针对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奇心切等特点,创设具有科学性、新颖性、趣味性、探究性的各种疑问。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设悬念情境就是将学生引入新的思维境界,引导学生对问题做出深层思考与探究。如在讲当循环时,先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张厚0.5mm的纸和珠穆朗玛峰的高度相比,是厚还是薄呢?悬念产生了,学生们都在思考教师怎么会提这样的问题呢?只要我们将这张纸对折若干次,它的高度就可以达到甚至超过世界最高峰的高度,那么至少应该对折多少次呢?问题提出来以后,同学们都对它比较感兴趣,有的学生拿出纸来对折试验,有的学生自己动手算要多少次。过了几分钟以后,由于计算太复杂,都没算出来。 在学生的思路陷入山穷水尽时,教师再适时地引出当循环,给学生以柳暗花明之感,学生的求知欲就被充分激发。

2.故事情境——舒心

爱听故事是学生的天性,教学中,学生一旦听到教师讲故事,个个便会竖起耳朵,兴趣盎然。创设与学习内容相关的、富有情趣和寓意的故事情境,以故事的形式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思维想象。如在讲累加算法时,可以引入一个著名的故事:古代印度有个宰相是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非常聪明能干,国王准备奖励他,问他想要些什么。宰相说:“国王只要在国际象棋的棋盘上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一粒麦子,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麦子,第三个格子里放四粒麦子,以后每个格子加一倍,一直放完第64个格子,我就感恩不尽了。”国王想:“64格有多少,这还不容易!”于是令人找来一袋麦子,结果很快就用完了,国王又令人找来几十袋麦子,结果按宰相的要求仍然差得很远,那么到底要多少麦子呢?请同学们算一下。同学们对该故事都听得津津有味,注意力被调动起来。让他们自己动手算一下有多少粒,每位学生积极计算,但发现很烦,这时我们引出当天要讲的累加的算法,通过编程序让计算机完成计算。学生们感觉到编程的重要性,它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都很认真地学习该内容。

3.任务情境——用心

任务驱动教学的展开,起始于有效任务情境的设计,有了任务情境的烘托,教师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提出学习任务,使学生明确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及任务所包含的教学目标。在讲分支结构时,笔者联系现实生活,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过出租车是如何计价的?大家对计价器比较熟悉以后,那么能否编一个计价器程序呢?也就是当我们给它一个路程值,让它自动计算出车费。由于该任务是我们身边的事,学生们都比较感兴趣,原来抽象的问题变得具体化、生活化,学生们兴趣较高,都自觉地学习新知识。

二、设计生活互动,打造灵活课堂

1.参与游戏

游戏活动是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一种好形式,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学时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活动中为学生所接受,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如在讲二分法查找时,如何引出二分法。笔者先让同学们模仿电视上商品“猜价格”的游戏,看哪个同学用的次数最少,让同学们思考如何猜,才能猜到次数用得最少。请同学们总结猜价格的方法,从而得出“二分法”的思路。这样学生们不但掌握了该知识点而且也乐意去学习,自己试着编程让计算机去猜价格了。

2.亲身体验

程序设计的前提是算法设计,如何能较好地理解巩固算法,除了上课时让学生自己根据生活得出算法以外,还有一种让他们在利用算法时回归生活。如在讲排序算法时,笔者将全班同学分成几个组,每组请一个同学对本组其他同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进行排序。要求按照排序的思路进行排队。每个同学都进行一次排队,亲身体验排序的思路,从而能较好地进行程序设计。

3.角色扮演

如羊、狼、白菜过河的问题:一个人带着一只羊、一只狼、一棵白菜准备过河。假定他每次只能带一只羊,或一条狼,或一棵白菜过河,并限定人不在场时候,狼和羊,或羊和白菜不能单独在一起,让同学们说出他带着一只羊、一只狼、一棵白菜过河的所有方法。为了让学生有个感性认识,笔者分别请四个人扮演四个角色,来完成这项任务。通过角色扮演,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掌握了算法的设计及概念。达到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生活练习,打造趣味作业

设计贴近生活的练习,帮助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程序设计问题,并应用所学到的程序设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通过练习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程序设计,现代信息社会离不开程序设计,对它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1.练习源于生活

如在讲求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算法后,可以引入这样的生活场景来巩固练习。一块长方体木料,长2.5米,宽1.25米,厚0.75米,如果把这块木料锯成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木块,不准有剩余,而且每块的体积尽可能大,那么正方体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共锯了多少块?

如我们在讲随机函数应用时,可以引入这样的题目让学生巩固练习。学生们都比较喜欢看足球赛,比赛的场次和顺序由人抽签决定,现在我们让电脑抽签决定。即采用二维数组编程实现足球16强的赛前抽签分组,要求随机分成四组,每组四个队,各队国家名键盘输入,输出分组结果。

2.练习为了生活

如在讲分支结构时,我们可以布置这样的一些任务,假如你现在在电信局工作,现正遇到电话号码升位问题。现在领导找到你,要求你完成这项任务。具体方法是原来以3、4、5开头的电话号码在原电话号码前加“8”,以2、6、7、8开头的电话号码在电话号码前加“5”。领导说,这关系到你能否胜任这岗位,现在你测试一下自己能否胜任这份工作。

3.设计改变生活

把生活中程序设计原型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上,使学生眼中不再是简单地做程序设计练习,而是富有情感、贴近生活,具有活力的东西。如在教学“多分支块SELECT CASE语句”一课的练习拓展中,可设计这样一道题:我们平常做计算题时,常用到计算器,同学们能给大家设计一个计算器吗?同学们兴趣高涨,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真正地感觉到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应用。当然由于我们学的QBASIC语言,不能设计窗口,这时在讲评该练习时,笔者出示用VB编写的程序,让同学们感觉到跟日常生活中的一样,并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以后有机会升入高等院校继续深造就能编出更多的、更实用的程序。让学生感觉到将来某一个电子产品里就有他们开发的程序。

教学源于生活,教学为了生活,走向生活是程序设计教学的本质回归。

参考文献:

[1]钟柏昌,付小林.例谈信息技术教学情境的创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8,(5).

[2]黄满春.贴近生活的数学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10).

回归语文本质的研究性学习 第7篇

一、制约语文回归本质的瓶颈

一是受传统封建语文教育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上还飘浮着“专制主义”的阴影。具体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唯我独尊”, 无视学习主体个性生命的存在, 教学方法“一言堂”“填鸭式”。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只能唯师是尊, 唯教材是尊, 唯知识是尊;只能被动接受, 全盘接受, 不愿也不敢个性思考个性表达, 这些倾向从部分中学生不敢交际、羞于表达、畏惧与教师交流等一系列不正常情形中可见端倪。这些情形的出现与学校教育有关, 也与家庭教育背景有关。追踪溯源, 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 都是时代教育文化在不同领域的映射。

二是受苏联语文教育模式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还流行着机械刻板的程式化操作。具体表现为无视文本的个性化特色, 一律机械的“字词句语修逻, 作者背景段落中心思想写作手法”。在作品主旨的把握上, 还表现为随意粘贴时代标签、阶级标签, 篇篇如此, 年年如此, 把本来属于艺术范畴的文学文本肢解得支离破碎而索然无味。有个性的学生曾这样说:“老师没讲时, 我读了非常感动。听了老师的讲解之后, 再也不想读了。”这种语文教学不仅忽视了文本的个性, 还泯灭了学生的个性, 培养出来的只可能是知识的机器、思想的奴隶。

三是受“语言学”影响, 中学语文课堂上还流行着“伪科学”的语言分析。教师过于放大语文的交际工具作用, 忽略艺术作品中浸润的作者独特的生命情感, 无视语文的人文内涵, 把动态的情感文本看作静态的语言学材料, 一味进行语言学的材料分析。在这种语文教学思想中, 学生接受了无数次的所谓科学的语言分析之后, 不仅语言水平没有提高, 语文能力没有增强, 反而对语文失去了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变成“你说你的, 我玩我的”, 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二、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 让语文回归本质

高中语文研究性学习, 终归还应该是具体的高中语文课程学习, 主阵地就是高中语文课堂, 当然也不排斥一定的社区语文活动, 以及与其他学科的互相渗透与综合。研究性学习的本质是学习, 但有研究性质。这种研究性质怎么体现呢?那就是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进行语文学习, 那么这种学习就必然是实践性的主动性的学习活动。研究必然会发现新的问题, 并继而产生新的见解, 因此研究性学习又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的目的不是科学研究, 而是获取知识、培养品德、形成能力, 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 在一定科学思想指导下思考并实施。

三、说、写、练结合, 让语文回归本质

在语文课堂中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培养说的兴趣, 主要做法有开展课前三分钟讲演、人人五分钟讲课、演讲竞赛、读书报告会、学习经验交流会等。流畅的口语表达, 不只涉及语言能力, 而且涉及思维品质。我们要求课题实验班级在每节课前组织学生轮流进行三分钟说话活动;每学期为每个学生提供一次五分钟登台讲课机会;每学期分年级组织两次演讲赛或读书报告会、学习方法交流会一类的大型集体活动, 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说的机会, 给予成功体验, 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我们还根据教材内容, 组织课本剧的编创与表演, 组织学生在每年国庆节和元旦文艺会演中自编自导说唱类节目,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练字练笔活动, 主要有课外统一时间练字, 硬笔书写过级达标, 练笔每周一文, 参加作文赛事, 推荐习作发表等。结合学校全面工作计划, 我们规定每周二、五下午课外活动为全校统一练字时间;制定硬笔书写五级标准, 组织“硬笔书写过级达标”活动, 要求学生至少达到“横平竖直, 端正清楚”的三级标准。三个年级分别有日记、周记、每周一练的定期写作练习, 有班级的读书笔记、研究性学习小报, 有全校的小记者协会、文学社刊物和一年一度的“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等, 全方位进行基本写作能力训练和文学创作尝试。

作文教学呼唤回归本质 第8篇

一. 淡化功利, 回归作文本源

大家都知道, 语文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这四种人生最基本的能力, 而作文正是这四种能力的综合体现。由新《课标》精神, 我们应明确, 作文教学应当尊重学生的需要, 尊重学的情感, 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应当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 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 达到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作文教学还要从“终身教育”的目的出发, 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 立足于人的一生, 定位于使人“学会学习”。

语文老师必须淡化功利, 去掉应试作文的束缚, 转化思想, 一切从学生出发, 牢记教学宗旨, 并在教学中回归本源, 切实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让学生回归到因所见、所想、有所说的写作本质, 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 必能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不断提高写作水平。

二. 淡化技巧, 拓宽写作范畴

写作需要技巧, 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关于学生作文写作技巧的书籍多如牛毛。笔者也曾经呕心沥血地根据各种参考书自行摸索出一套从记叙文到议论文以及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 自以为循序渐进, 可操作、可见效, 但几经试验最终都是收效甚微。几经挫折, 几经反思, 得出结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无话可说, 无感可发, 写作往往只能胡编乱造, 无病呻吟, 再多再好的技巧也无用武之地。

教育工作者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怎样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怎样让学生有话可说呢?古人云:我手写我口。前人对作文早就作出了最朴实的阐述。作文其实就是把想说和要说的话用文字表述出来。要让学生写, 就应该是写他们感兴趣、想说的事物。人们总结出来的种种写作技巧其实都有一个前提, 就是学生要先有话可说。有了这个前提, 才有技巧可言。而我们在实践中却把学生写作后期才需要的写作技巧、经验一开始就拿来训练学生, 自然是吃力不讨好。作家只有写自己熟悉的领域才能写出令自己满意的作品, 同样学生也只有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才会有话可说。中学生学习负担重, 阅历少, 不善观察, 写作素材自然少。故此到处去找各种作文题目来训练学生, 往往反而会限制了学生。年轻人喜欢新鲜, 充满好奇, 接触到的事物和彼此交流的内容也非常丰富, 并充满了时代感和信息感。他们思维的活跃, 感兴趣和了解的事物往往超乎老师的想象。所以只有让学生写他们的身边事, 写他们愿意聊的话题, 才能让他们更关心生活, 去观察生活, 去积累素材。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第9篇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由于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把握不够准确,教学中普遍出现这样几种现象:

现象一:目标定位面面俱到。有些老师备课,将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语文学习的目标全面化、复杂化。要知道:“课标”里面提出的是“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而不是“三个目标”!从语文学习的角度说,三个维度是一个整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知识能力的学习之中,而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学目标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是不可能的。就一堂课而言,所有目标都实现是不可能的,即使都兼顾,效果也未必好。

现象二:文本视域盲目拓展。困扰语文老师的还有一个认识:课程开发。教学一篇课文,不拓展好象就不是好课,若就本教本,会被人视为因循守旧,视野狭窄。于是,一些老师在教学时盲目地拓展文本的视野,在课前要花很多时间去搜集相关资料,课堂上他们小心翼翼调控,为的是让出时间给课外资料,在教学时他们心里还在不住念叨“精彩不容错过”!结果往往是因教学时间掌控不当,“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现象三:过程安排头绪繁杂。一位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在教学《雨点》时,安排了这样几个流程:第一,唱《小雨沙沙》;第二,读文;第三,画小雨点;第四,表演小雨点;第五,教师介绍小雨点是怎么来的;第六,展开想象,说说小雨点还会落到什么地方。这堂语文课,集音乐、美术、自然于一堂。很多老师的潜意识中,认为这才是新课改下的语文课。于是,一篇本不复杂的课文,经这位老师这么一折腾,反倒变得复杂起来了。这么多的整合,结果是把有限的教学时间给浪费了,冲淡了对语言的学习和感悟,捡了芝麻丢西瓜,得不偿失。

现象四:教学形式花样翻新。现如今,“秀”出精彩的语文课已不再是新鲜事了。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为了“营造”一个完美的课堂,真是绞尽脑汁进行花样翻新:精彩的音像资料、热闹的合作探究、逼真的师生表演、现代化的多媒体课件……然而,令人遗憾的是,许多课堂看似热闹,但实效甚微。甚至有些老师常常会把现成的课本丢弃在一边,课文未读熟,就匆匆借助多种教学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演与辩。殊不知,这恰恰丢掉了语文课堂中最本真的东西——语言的诵读、感悟、背诵与习练应用。

(二)呼唤语文教学回归简单

庄子曰“文灭质,博溺心。”意思为花样名堂过多,反而会掩盖掉事物的本质,事物过于驳杂就会让人糊里糊涂。庄子说的本意是对写文章而言的,对于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而言,何尝不是如此。语言大家张志公先生说过:“说法越多,头绪越复杂,目的越不明确。结果是教者辛辛苦苦,学者迷迷糊糊”。认真反思当前的语文教学行为:很多的时候,教师就好象带着学生在闯迷宫。

其实语文教学的最大技巧是无技巧,语文教学最高境界就是简简单单的听、说、读、写。语文最本质的属性是工具性,听说读写,这是语文教学之本,追求简单,就是回归语文最本真的教学。

简单的语文教学应该有这样三个指向:其一,是最为扎实的教学。诸如识字、写字、读书、背诵、作文之类。其二,是最为有效的教学。教师的教,应该力求用最简单的语言引动学生最丰富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应该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读出背后的深刻。其三,是最为和谐的教学。课堂上没有教师的一厢情愿,更加追求教学的情趣和灵动;课堂上没有刻意的花样翻新,更加追求教学的自然和朴实。

(三)“简单”的语文教学是什么

1.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大量的读与写。

简单的语文教学强调底气,语文的底气来源于大量阅读。经典的诗文要大量背诵、大量阅读,不需要疲惫不堪的设计,但要有一个简约地阅读指导,要有一批必读书籍。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大规模畅读名篇名著,与学生一起写读后想到的、观后看到的,与学生一起分享交流读与写、观察与习作的成功快乐!只要抓住“读与写”这两条教学主线不放松,即按照教语文的规律去做,谁都能把语文教好,谁都会学好语文!

2.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学生真正的自主参与。

我们呼唤在课堂中与学生平等对话,在对话中教师注意倾听,听出学生对文本理解的程度,听出学生内心的需求,听出学生的“弦外之音”。前不久学校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听了一位老师上《我和祖父的园子》一课,课中教师让学生质疑问难,有学生说“为什么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这个问题在听课者看来并没有什么价值,可是这位老师在瞬间的沉思后说:“我听出来了,你是想问为什么花儿活了?”此刻的学生思维一下子打开了,提了多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正是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与尊重,学生才那么投入地参与课堂。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学生生命的唤发,智慧的生成。用生命点燃生命,课堂因学生的参与而变得和谐、自然而又精彩!

3.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头绪清晰的智慧交锋。

语文教学的简单,不是刻意追求的简单,这儿的简单是一种境界。有位哲人说:简单到极致,就是美丽。简单的语文课拒绝平庸,简单的语文必然是美丽的精彩的语文。从这个意义上说,简单语文其实并不简单。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语文教学应引导学生点燃智慧的火焰。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师生与文本、生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种对话不是苍白的一问一答式,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并鼓励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的理解与感悟,让对话的过程焕发智慧的光彩。教学柳宗元《江雪》时,笔者向学生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这么寒冷的天,这位老人仅仅是在钓鱼吗?”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老人是在欣赏风景。万里江山,粉妆玉砌,渔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雪景美!”有的说:“我觉得老人是在锻炼自己的意志,因为天寒可以锻炼人。”有的说:“这位老人与众不同,看起来很清高。”课堂上学生思维是那么深刻,那么活跃,那么独特,课堂也因智慧的生成而精彩!

4.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情感交融。

简单的语文教学就是“读读、讲讲、写写”,但是,怎么读,怎么讲,怎么写却是大有学问的,是不简单的。读不是枯燥地读,写不是机械地写,讲也不是乏味地讲。语文教学需要反复而严格的训练,语文教学更需要生动活泼、趣味横生的练习。如一位老师在教学《请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时,为了使学生的认识与情感再上一个层面,营造了一种情意融融的课堂氛围,在课的结束部分,带领学生开展模拟“实话实说”节目的活动,他问这期节目得邀请哪些嘉宾?学生兴趣盎然说,要有环保局长、天文学家、生物学家……老师不住地点头微笑,邀请了几位学生上台当嘉宾,他自己则当起了主持人,其余学生则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随时可以拨打热线进行交流。在这特定的情感驱动下,学生妙语如珠,令人赞叹!

5. 简单的语文教学是师生与文本对话的灵光闪现。

简单的语文教学不是平淡如水、味同嚼蜡,而是灵气勃发、灵光闪现。或在教学设计上别出心裁;或在文本感悟上独具慧眼;或在课堂操作上另辟蹊径。且看薛法根老师执教的《卧薪尝胆》一课的片断:教师先板书“王”字的象形图案,问学生像什么?学生有的说像鱼骨头,有的说像鱼钩,教师说道:“这幅画其实在古代是一种兵器,这件兵器叫‘钺’,在战场上谁拿着‘钺’这种兵器,谁就是指挥官,它有权力。后来,这个真就成了权力的象征。在春秋战国时期,有这样权力的人被称为‘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个王?(吴王和越王)。”薛老师对象形文字“王”的讲解与谈话恰到好处,既使学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熏陶,又使课堂上弥漫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设计可谓自然而巧妙,意味无穷。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第10篇

(一)重视语法教学,语法讲解枯燥、低效。

学生能否学好英语,其实老师的作用很重要。现在很多老师教学总是过于强调语法,但语法课教学干巴巴,学生听了多数都要打瞌睡。由于“满堂灌”,结果教师累的够呛,学生听没有效率,导致课堂沉闷,最后学生只能死记硬背,对语法学习产生抵触、消极情绪,学习效率低。这是因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对语言本质的研究。

(二)学习语言练习不足。

学习英语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更是一门技能。想提高自己的英语技能,最重要的就是反复练习。张道真教授曾说,他本人一口流利的英语就是得益于长期的苦练。在南开上中学时练了四年,当时有个美国老太太到中国来传经,他虽然对她的圣经不感兴趣,但对她的英语却很着迷,所以常常去老太太那里跟她用英语对话。

(三)语音室成摆设。

现在一般英语课都是老师当“主角”,一节课下来,学生自己说不了两句。这样学习语言,怎么能学好?我们汉语说得很不错,因为有语言环境。但是学生学习英语并没有很理想的语言环境,语音室就是一个很好的“人工环境”,但现在很多学校的语音室都是摆设。

二、实现农村中学英语有效教学之处方

(一)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

传统的英语教学特别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忽视交际能力,关键问题在于没有深入认识到语言的本质。学习语言是一个长期的习得过程。语言是一个复杂的符号系统,不是零星的语法规则、修辞手法或者成语典故所能解决的问题。没有特定的语境所进行的语言教学是程序化的教学,忽略语境、情感等学习因素所习得的语言是僵死的语言。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怎样理解和运用语言,理解一个文本必须超越其当前意义,赋之以生命。不管多么扎实的语法基础和多么丰富的词汇,如果不能认识语言的本质,在实际生活中不可能毫无障碍地展开交际活动。

语言的本质是交流的手段。从语言教学的角度,就要培养服务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人才,使学生具备所需的知识和语言能力———交流能力。对于正规英语教学而言,一向存在知识和能力如何合理兼顾的问题,但是从整个语言环境看,针对已具备第一语言能力的学习者来说,英语教学仍然要以知识为先行。所有这些条件从根本上决定了英语教学容易偏重知识的倾向。针对这样的先天的倾向性,英语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加大对学习者实际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力度,以求得知识与能力之间的适度平衡。

(二)语言教学的态度应建立在语言学观念之上。

英语课程设置应该从“重理论、轻实践”、“重应试、轻素质”的倾向转移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应试与能力同步”的轨道上。英语教师的语言教学态度必须建立在语言学观念之上,英语教学迫切需要一种深刻的哲学理论支撑,否则它就难以科学地组织教学。如果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把自己放在主体的位置上,一方面就会努力寻求作者的原声和原意,另一方面会干预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态度,师生双方都无法超越语言的当前意义。

目前的教学模式大多沿用“复习-导入-讲解-巩固-复习”这种循环的保守的模式,教学方法多用“词汇-结构-翻译-举例”这一毫无生机的解疑手法。这种教学法集中体现了课堂上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的教师中心论。以教师的语言输入为主,学生的语言运用为辅,学生的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能力与表现严重失调。语言的多重特性决定了它自身的复杂性,加之学习者之间同样具有差异性和个性,英语教学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也就不可避免地具有其特殊性和复杂性。语言使用者把关于语言系统规则的基本理解称为他的语言能力(Competence),而在具体场景中语言的真实使用则是语言应用(perfor mance)。即便学前儿童也知道除一些细节之外的所有语言规则,他们通过使用语言而学习规则,正常的语言使用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之间具有差异性。由于个体差异,每个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运用都有不同的表现,正确处理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个性是英语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环节。著名的符号学思想家巴赫金认为,只有在语言里,符号的特性和交际的全方位制约性才能表现得那么清楚和充分,人的语言活动的真正中心不是语言体系,而是话语活动中的表述,任何一种表述都是特定领域中言语交际链条中的一环。目前不少学校在课程设置安排上仍以精读课为主、泛读课为辅,轻视口语、写作和翻译教学,强调课堂教学,忽视课外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对英语教学方法的正确选择。

变以训练为主为以积累为主。要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听说诵读积累远比语言训练重要得多。变深入分析为培养悟性,要把阅读与思维紧密结合,把阅读与想象紧密结合,把阅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变被动阅读为主动阅读。首先,要让学生不是被动地随着文章的思路读,而要充分调动自己已有的思想、知识与语言,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和评价,感悟人文、文学价值,方可进入高层次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其次,要充分发挥泛读的重要作用。泛读对于扩大知识面,建立广博的知识基础很必要;“学愈博则思愈远”,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专家、学者,多是有丰富知识的博学之士。

摘要:农村中学英语迫切需要有效教学。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有必要研究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英语教学同其他语言教学一样具有复杂性,传统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语言的文本意义,强调读写,忽略听说,现代英语教学应该转移到主体性学习的轨道上,回归英语语言的本质,让学习者超越语言的当前意义,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对语言的掌握。

关键词:农村中学,语言教学,英语本质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6.

[2]王铭玉.语言符号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63-168,161.

抓语文学科本质,回归语文教学本真 第11篇

【关键词】学科本质;教学本真;小学语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就是“语”和“文”的统称,“语”就是语言文字,就是字词句的结构、性质、功能等,“文”就是文学,就是学会运用这些字词句形象化的反应客观现实,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这就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确定了语文教学的本质,那么语文教师就要钻研教材,分析学情,优化教法,在真正的语文教学中启迪学生心智,发展学生思维。

一、语言文字教学

音形义、字词句是语文的基础,是学生打开语文世界,走进社会生活的钥匙。尤其是小学阶段,字词始终是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符合小学生认知特点和发展规律的各种方法和途径,激发学生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学生积累、丰富字词,只有回归了语文教学的这个本质,学生才能更好地阅读,更好地表达。

在《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中,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这应该是小学语文教学最常用,也最实惠的教学方法,琅琅读书声应该是语文课堂最根本的特征。教师除了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还要激发学生朗读的热情,可以单独朗读,然后比一比哪个同学吐字清晰,哪个同学声音洪亮。教师把本课的部分生字,规范地写到黑板上,让学生认读。一支粉笔、一块黑板永远是课堂不能缺少的配置,教师规范的书写,是对学生写字最好的影响。教师还可以把黑板让给学生,小学生是爱表现的,他们都愿意到黑板上展示自己。在分析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教师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天空变幻莫测的颜色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加深学生对颜色的理解和记忆,丰富学生关于颜色的词语。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阅读教学的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多多朗读,通过朗读增强记忆,培养语感。教师要把对词语意思的理解,结合学生的生活实践再融入课文内容之中,把抽象的概念变成学生感性的认识,寻找字词形义的内在关联,提高词语积累的效率。

二、文学欣赏教学

语言文字偏重于工具、实用,而文学则作用于人的精神,丰富人的情感,因为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语文教学中除了重视学生文字积累,还必须教会学生懂得欣赏文学。小学教材中每一种文学形式虽然篇幅短小,内容简单,但都是文质兼美的经典,教师应该让学生们通过文学作品的阅读,了解社会,认识自然,懂得真善美,明辨是与非。

在《我们爱你啊,中国》的阅读教学中,这是一首诗歌,篇幅不长,语言凝练,感情热烈,节奏感强烈,思想境界开阔,表达了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教师范读课文,用充沛的感情,投入的神情,来感染学生。“同学们,读这首诗你们有什么感想?”“老师,你说这是一首诗,我非常喜欢诗,我觉得里边的语言像歌词,读的时候非常有气势。”“是的,这首诗的语言凝练,读起来朗朗上口,非常流畅。”“您读的时候,我觉得非常自豪,浑身热血沸腾。”“这位同学已经走进了诗歌,诗就是饱含感情的文字,它比任何形式的文章感情都要浓烈。”“同学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朗读课文,读出情感,读出气势,好不好,在读的时候除了要体验其中的情感,你们还要思考这首诗都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仅在于丰富的语言积累,还在于学生对于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积累和感悟这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是语文教学的两个抓手,也是语文课堂的本质所在。

三、口语交际教学

口语交际能力在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是有明确的规定:能说普通话,学会倾听,懂得与人交流,与人商讨,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交流时要懂得礼貌,说话要有条理,等等。口语交际能力是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但是因为口语交际在考试评价中没有统一的固定标准,没有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它成了语文教学的附属品。要改变现状,要从教师的认识入手,把对学生口语交际的训练常规化。

在第九册《莫高窟》的教学中,教师布置预习任务,搜集关于莫高窟的资料,包括图片、文字或者是传说。上课,学生朗读课文,自主交流,共同分享,给学生创造口语交际的机会。接下来,教师安排了一个谁来当导游的游戏,不但锻炼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激发了学生上课的兴趣。“谁来当导游,要求说话吐字清晰,口齿伶俐,介绍有条理并且不能只是背诵课文内容,要自己组织语言,还要随时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现在老师先当一个总导游。”为了给学生做一个演示,教师先介绍莫高窟的总体情况:“游客们上午好,看到眼前这些洞窟了吗,大家能数数一共多少个吗,我告诉大家吧,一共492个……”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跃跃欲试,都想展示一下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口语交际就是人的最基本的生活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文本,挖掘里边的口语因素,积极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和表达能力。因为学生无论今后从事什么工作,怎样发展,口语交际都是影响他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如果善谈,愿意交流,工作生活就会顺畅,相反可能就会处处碰壁,很难成功。

语文就是语文,教学中教师千万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要把握语文教学的本质,学好汉语言,欣赏汉文学,在交流、体验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马保全.小学语文教学之我见[J].亚太教育,2016(21).

[2]方祥锋.走进文本世界 追寻儿童语文[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0(7).

回归语文教学的本质 第12篇

一、明确方向, 强化引领性

《2011年版》在“前言”中开宗明义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前言”中还写道:“当今世界,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 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 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 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明确指向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与《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树立科学人才观, 建立以业绩为重点, 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树立终身学习观念, 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的精神一脉相承, 较好地强化了课程标准的引领性。

二、与时俱进, 增强时代性

《2011年版》强调思想道德修养, 强调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 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 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 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因为学生首先是社会中的人, 把学生放到社会中加以培养, 才能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发展。在“课程的设计思路”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汲取当代语文教育科学理论的精髓, 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 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 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为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积极的作用,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在“课程目标”中, 增加了“集体主义”、“提高文化品位”等内容。这些内容既从大的角度体现了时代对人才的重新定义, 也从小的方面体现语文课程回归生活的需要。《2011年版》也多次强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这一点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也是中国目前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针对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011年版》将新技术和多媒体学习语文作为现代社会很重要的学习方式被反复提到, 且有明确的要求, 如“教学建议”中“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 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 “善于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 丰富写作形式, 激发写作兴趣, 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等的阐述, 都增强了时代性。

三、注重素养, 凸显学科性

《2011年版》要求加强语文课程内部诸多方面的联系, 加强与其他课程以及与生活的联系, 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协调地发展。文中多次写到“提高语文素养”, 这一说法区别于《实验稿》中“语文能力”一说。毫无疑问“语文素养”的内涵更能突显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课程特点。《实验稿》中“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通用性话语被改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 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时应密切关注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将《实验稿》“教材编写建议”中“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坚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这样比较空泛的话改为“教材编写应依据课程标准, 全面有序地安排教学内容, 设计教学活动, 并注重体现基础性和阶段性, 关注各学段之间的衔接。”这样更符合语文学科的特点, 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同时, 相比于《实验稿》, 《2011年版》强调:“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 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 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 提高思想文化修养, 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并反复强调对当今社会的关注, 体现出了生活即语文的大语文观, 有利于进一步改变以往语文学习中割裂语文与生活的关系, 空洞分析等现象。《2011年版》还对时下语文学习中存在问题予以关注, 针对汉字被日渐边缘化的倾向, 增加了识字写字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如“写字姿势正确, 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贯穿所有学段;在具体建议中强调“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 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 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第一、第二、第三学段, 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 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 做到天天练。”

四、要求具体, 突出指导性

《2011年版》在“具体建议”中, 对“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分学段提出明确建议, 且符合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同时澄清了某些概念和认识, 如“具体建议”中“关于语法修辞知识”强调了要“从所遇到的具体语言实例出发进行指导和点拨……而不在于对知识系统的记忆”, 要“避免脱离实际运用, 围绕相关知识的概念、定义进行‘系统、完整’的讲授与操练”。在附录中, 一是1~6年级优秀诗文背诵由70首改为75首, 7~9年级由50首改为61首;二是增加了“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有利于打好识字写字的基础, 有利于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提高学习效率。字表中的17字附带部首变体:人 (亻) 、刀 (刂) 、心 (忄) 、水 (氵) 、手 (扌) 、爪 (爫) 、犬 (犭) 、火 (灬) 、玉 (王) 、示 (礻) 、衣 (衤) 、竹 (笃) 、肉 (月) 、足 (路) 、言 (讠) 、金 (钅) 、食 (饣) 。这一些具体的要求, 大大方便了教师教学。

五、语言精确, 体现科学性

上一篇:黑头下一篇:财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