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论文范文

2024-08-26

影视评论论文范文(精选4篇)

影视评论论文 第1篇

我们知道传统的影视评论是以纸媒体为载体的印刷品, 其存在形式比较固定化, 而网络影视评论却以千姿百态的形式丰富人们的表达和浏览, 通过百度、google等搜索, 我们可以找到数以百万计的有关影视评论的网站、论坛、BBS、博客等, 这些都是网络影视评论的栖身之所。例如:

(1) 倾向专业化的影视评论网站:银海网、中国电影界、电影评论库、烂番茄电影评论等。

(2) 某些网站所附设的影视分支结构——专栏、社区、论坛、BBS:搜狐、新浪、网易、央视网站、天涯社区、豆瓣等网站都开辟了影视版块。

(3) 博客:一些影视界的人士和爱好者的个人博客中有相关的影视评论, 包括自己的作品和转载别人的作品。如朱显雄。但这繁荣背后隐藏的是专业化影评的缺失。

①网络大众对于影视批评的概念界定混淆不清, 往往将专业化的电影评论与普通爱好者感触式的影评混为一谈。认为影评就是对电影的褒贬发表自己的感想议论。但事实上真正的电影评论并不是站在感性的立场上, 对电影发表自己的感想, 而是从理论的高度, 对电影作品或实际创作现象分析评判。而目前网络上兴盛的大多数都是一般爱好者感触式的影评。感触式影评是感性的, 感情爱憎一目了然, 生活现实感强, 文风鲜活、形式简单, 但是理论色彩较淡, 总体而言, 零散感触多于理性剖析。通过这类影评, 大众往往很难从中认识到一部电影应有的价值。甚至有些感触式的影评不是建立在具体作品分析上, 而是建立在个人的主观好恶上, 由于评论者的主观偏见而误导了观众。这类影评仅仅可以看作评论者的情感抒发, 很难对电影创作和观众欣赏产生帮助。而另一类网络常见的影评多为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则往往将所谓批评、研究与影视作品的新闻发布、广告效应等商业运作结合起来, 恶评与炒作现象颇为严重, 很多评论名为“研讨”, 实为广告, 更加具有表演和做秀的性质。很多影片处于宣传的商业目的, 往往雇佣一批枪手, 不顾作品本身给予好评, 而观众受到影评的引导去观看, 结果发现言过其实, 便会对影评的权威公正性产生疑惑, 使得影评完全丧失了电影评论的主体性和独立性, 评论功能日渐削弱。

总的来说, 这两种电影评论的共同特点都是缺乏专业理论支撑。 因此, 严格而论, 这种没有理论提升的就事论事的感触式的影评、观后感和宣传大于分析的媒介广告式的评介对于电影创作和观众是无益的, 长此以往, 还会损害网络这个影评的平台。

网络平台的开放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对于影视评论是极其有益的。它的出现拉近了观众与影视评论的距离, 让普通大众参与到评论中去。它的及时性、互动性都为影视评论的发展带来生机。而如何更好地利用这样的平台, 让网络影视评论良性发展是我们应当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当下网络影评的舞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众语喧哗状态, 时代文化的嘈杂形态都折射其中, 世俗要求夹杂其中, 宣传味道更为明显, 功利价值显而易见。特别是批评背景日益复杂化, 原先电影批评所遵循的艺术化的理论标尺, 在商品化日渐兴盛的今天, 在网络平台上受到了大众娱乐规则和商品规则前所未有的冲击。使得网络影评的评论标尺多元化, 变得无所适从。这一切都导致了目前网络影评混乱无章的现状。我认为基于网络平台的特殊性以及影视评论的基本特性, 应当成立专业的网站, 出现一批具有专业理论素养的影评人对于网络影评给予积极地引导和带动。我们已经欣慰地看到类似的举动已经开始着手与尝试。2006年8月27日由搜狐娱乐与两家电影院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即将联合推出“电影评审团”活动, 不仅将为影片本身提供最客观、公正、多面的评价意见, 更将对制片公司、电影院线提供最有价值的观感资料。“电影评审团”由媒体记者、影评人和网友组成, 评审团成员可以免费同步甚至提前观看到在内地公映的所有电影。评审团成员不定期更换, 网友成员将从在搜狐电影论坛各种活动的优胜者及其他相关电影活动的积极者中选出。观看完影片之后, 所有评审团成员将会通过电影论坛这一网络平台为影片打分, 并第一时间发表最新鲜最直接的观影心得, 最终由搜狐娱乐频道汇总发布。

②另外基于网络评论的特殊性, 对网络影评的规范也应重新界定, 考虑到网络影评的受众广泛性, 将理论性和大众性的结合是网络影评应该秉持的基本原则。网络影评不应当成为高深晦涩的理论分析, 而应考虑到大众的程度与口味, 既具备一定的理论专业性, 又考虑到大众的接受性, 和评论的可读性, 从而推动电影市场的繁荣与良性发展。

摘要:互联网与电影市场的繁荣, 造就了网络影视评论的生机勃勃, 但生机背后的危机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网络影视评论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了粗浅的思考。

影视评论 第2篇

开始是困难的,分手是痛苦的,何不只要中间最快乐的时光。——假装情侣

女主角是个干净的女子,素衣淡妆,眼睛纯净而哀伤。是一个内心有着潮湿,深深掩埋伤痛的灵魂。他与她的邂逅,是戏剧而又荒诞的。也许缘分本身就是荒唐的存在。面对情感如此强烈的女子,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的他,又如何逃离这宿命的枷锁。近似疯狂地互相伤害,让人想起从前一部小说的主角用刀片割开自己的手臂,看着鲜血从身体流出,一种病态的欢愉,终于,疼痛证实了虚妄的存在。

这仅仅是一个游戏,她,如风般不可琢磨,来去无影,他,仿佛只是游戏中的一件道具。或许,他们本该没有结局,宛若电影谢幕,人去楼空。他,如此平凡,怎能抓住像她这样的女子?后来我却发觉,我错了。斑驳的大雨,拍打着汽车的挡风玻璃,她对他说,游戏结束。他无言以对,她,泣不成声。原来,她只是个受伤的孩子。那强烈的情感,只是为了掩饰内心无法愈合的伤口。这一开始便不是一场游戏。她,将这场游戏当成灵魂的慰藉,所以她为此付出,是真是假,是现实还是虚幻已经不重要。感情的世界,覆水难收。那宿命的孽债,犹如因果循环,冥冥中已经注定。

他任由大雨拍打自己的身躯,眼前是一望无垠的大海,朦胧中,他渺小的身躯渐渐庞大。他敲开她的窗,一切过往都不重要,他爱她,仅此而已。如此纯粹,如此易碎。她埋头痛哭,她给不了他未来,她一直是没有未来的。他追赶着她的车,直到远去,消失......此时的他,已经不再平凡,因为那份执着,因为爱情中的人本身就是不平凡的。

冰天雪地中,他在一间小屋中找到她。终于明白他要找到她,这便是爱情,简单的令人不可置信。人们一直期待童话般的爱情,却将一切推卸于残酷的现实。人们却忘了没有相信童话的心,没有那份纯粹的执着,又如何得到童话般的她!

“为什么不给我打电话?”“你不是不让我打给你么。”

傻傻的回答,刺痛了她的内心,她知道,他会是她的未来。

浅谈影视精品创作以及评论 第3篇

一、影视精品创作中的问题分析

针对现阶段影视作品创作中出现的低俗化倾向, 影视制作产业需要进一步提高影视作品的制作水平, 提高影视作品的文化内涵, 着眼于广大受众的精神需要。今天, 中国电视观众印象中最多的影视作品大都是以一些穿越剧、偶像剧、战争剧为主, 2012年中国影视界中流行的《步步惊心》《宫锁心玉》《宫锁珠帘》等穿越剧, 以及在收视率较高的宫斗戏《后宫甄嬛传》等等, 后者的整部电视剧长达七十多集, 但是依然屡创电台的收视纪录, 并且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 但是这类电视剧的创作演出中关注最多的是感情戏, 并没有显示出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加之, 中国影视作品在制作过程中, 还存在盲目追风的现象, 一种热播剧出现之后, 与此相类似的影视剧会在其他电视台竞相播出, 这就造成一种怪现象,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 即使面对上百个电视频道, 但是每个电台节目的内容都有很高的雷同度, 人们看似具有较大选择, 其实可以选择的节目只是形式不同, 内容差异很小。而在现实生活中, 社会各界对现下流行的宫廷剧评价也褒贬不一, 一方面很多人表示支持, 认为诸如《甄嬛传》一类的宫斗剧可以给人以启发, 激发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如何对待工作竞争的思考;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这些人大都认为在大多数宫斗戏中都离不开被虐流产, 害人投毒, 嫁祸他人等情节, 当然《甄嬛传》也不例外, 对于本剧是不是属于影视精品的评价真的有待于商榷, 其中的故事情节是不是帮助观众充实了内心世界?提高了审美境界?而且, 在目前很多关于宫斗剧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的相关调查中显示《甄嬛传》等宫斗剧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 在电影的制作中, 也存在低俗化、商业化的倾向, 影视制作在不断的追求画面刺激、大众娱乐, 忽视了内容本身文化内涵的挖掘。虽然今天不乏有优秀的电影作品, 但是依然有很多导演制片人, 利用色情、暴力以及各种带有低俗内容的作品吸引部分受众的眼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出品的电影, 那个时代的电影似乎才是真正的好电影, 在今天, 我们依然可以在《教父》寻找复仇的快感, 在《洛奇》里找到奋斗的激情, 在《金色池塘》里领略大自然的美妙, 在《普通人》里发现人生哲理。

二、精心组织策划, 造就影视精品

首先, 策划影视精品必须要注意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 立足于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 不断寻找人民生活中的鲜活实例, 以确保作品可以打动老百姓的内心。与此同时, 策划者还应该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背景, 在影视创作中融入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 确保影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观赏性, 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此外, 影视剧制作者应该充分意识到影视作品的生产制作与工业产品的生产制作不同, 影视作品在本质上是一种文化产品, 而且是一种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文化产品, 其市场前景具有很强的不可预知性, 因此, 影视创作一定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 增强市场意识。

其次, 影视精品在策划过程中, 应该把握住时代的脉搏, 根据市场需求, 选择合适的主题, 并且在影视作品中应该展现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人事物, 让受众在观看影片时产生思想上的共鸣。而且大量的成功的影视精品创作都表明, 只有影视作品符合时代潮流, 体现时代主旋律, 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才能成为影视精品。此外, 在影视作品的创作过程中, 要处理好质量和效益之间的关系, 所谓质量, 不仅是影视作品的质量, 而且还指影视作品创作团队的质量, 提高影视作品创作团队的整体工作水平, 是保证影视作品质量保证;所谓效益是指要充分考虑影视作品的制作的经济投入, 精确核算出投出和产出比, 控制市场风险, 并合理开发各种衍生产品, 以提高影视精品的整体收益。比如, 在电影上映之前, 可以在各大网络媒体上进行宣传, 激发人们观看的好奇心, 在电影上映之后, 在市场上推出影视作品相关的书籍、海报、玩偶等衍生产品, 以期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影视精品的社会效益。

三、创新机制, 提升影视精品竞争力

创新体制是确保影视精品制作的基础, 现阶段为了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在受众调研、生产制作以及发行放映等环节, 都应该建立标准化专业化的运作流程, 建立一个健全完善的机制, 为影视精品的创作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以保证影视精品生产的可持续性。为此, 相关部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 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应该对影视精品进行适当的奖励, 强化文化产业的精品意识, 对于精品制作加强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其次, 加强对影视作品制作主题的检查管理, 实行多级审核, 不仅要用政治标准去评价影视作品, 而且要从艺术的角度、人民的角度去判断影视作品的价值, 坚持双百方针, 严格做好影视作品的把关环节;比如,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在上映之前, 就经过专家的多次审核, 从艺术、思想以及语言等各个方面进行审查。

四、加强宣传, 注重影视精品的评论工作

现阶段的专业的影评和剧评都比较少, 为了提高影视作品的质量, 各地区应该确立一个有效的影视作品评论机制。而今天, 对于国内很多种优秀的影视作品, 各地区没有及时开展有效的影视剧评论工作, 没有充分发挥评论工作在受众中的宣传教育作用。为此, 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强影视作品的评论工作, 培养和训练一批专业的影视评论人员, 从思想、艺术等角度客观公正的对影视精品进行评价, 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发表看法, 以正确引导受众的影视审美情趣, 进而达到不断提高受众对影视作品的欣赏水平, 自觉抵制各种低俗的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是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的结合, 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 影视作品中传达的思想会给受众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团长我的团》:冒险的叙事与叙事的冒险

陈慧娟 (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北京100000)

一、对传统主题的发展与悖逆

电视剧表现历史事件所为何来?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还原历史 (这恐怕是想要完全真实还原也还原不了的) , 更重要的是站在现代立场上进行反思与关照。在思想性这一点上《团长》可以说比很多反映抗战的电视剧都更技高一筹。它没有局限于爱国、民族大义这个层面, 而是投射了灾难、救世、英雄、命运等最本源的哲学命题与艺术母题。战争是人类的悲剧, 最大程度地激发了人类的善与恶。在这样极端的环境下, 进行最本源的思考, 无疑是具有震撼性的, 也是日常环境所不能表达的。

在战争剧中, 这是一种全新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我们习惯于英雄人物大喊一声“我与祖国共存亡”然后奋战致死。《团长》让我们重新思考死亡的意义。他们都想活着, 他们这么拼命的打仗也是为了活着。身为军人, 他们有保护百姓的天职, 当他们的牺牲能够换回百姓的生存时, 他们选择迎战;当他们的死亡毫无意义时, 他们选择活着。

所谓英雄人物并不是时刻的“高大全”, 而是对于高尚与大义的选择贯穿于他的整体选择之中。

龙文章在深入敌区进行了实地考察然后证明按照虞啸卿的部署是无法战胜日军的, 虞啸卿受到沉重打击后转而求龙文章提供一个可行的方案。龙文章明明是有方案的, 然而他违反常规的没有立即提出来。因为他陷入了深深的矛盾, 这样的方案是需要他的人马作为敢死队的。如孟烦了所说, 他们不想送死。他不想让他的弟兄们做敢死队送死。但是最终不论是孟烦了还是龙文章, 都还是选择了出征, 这一选择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为国捐躯。虽然最终还是选择了征战, 但是这一犹豫之间, 无疑加深了人性的深度, 体现了龙文章多维的心理。人物的冲突显现出来时, 就不会再是一个“扁平人”了。

二、大结局的处理:留白还是草率

中国人的文化艺术有一种“大团圆”的传统审美心理定势, 意即不论其前面整个事件、情节如何紧张, 怎样波折, 最后总有一个光彩的尾巴、美好的结局。1这一点在《团长》中受到了挑战, 集中体现在对结局的处理上, 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地方。我们只看到突击队残存的几个人在这一次战役中获救了。南天门一战最终胜利了吗?活着的人一直活下去了吗?战争结束以后他们的命运遭际怎样?这些无疑是观众关心而想要看到的内容。

但是电视剧结局笔锋一转, 用“60年后”的字幕, 将时空挪移, 我们只知道孟烦了没有回北平, 而是一直生活在禅达。虞啸卿一直受人尊重、万年回来故地重游, 从他的口中知道南天门一战极其艰难, 虞师几乎死绝。剩下的人物我们只看到了一些有象征意味的形象重现, 而不知所踪。在这个结局里, 作者给观众留下了很多想象的空间, 可以视为一种留白。

作为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 其对原文最大的改编大概就在于结尾的处理。电视剧的结尾比小说温和的多, 可以视为此, 在影视精品的制作过程中, 一定要以作品的文化属性为中心, 寻找两种属性之间的结合点, 一方面要加强影视作品制作的组织策划工作, 注重体制创新, 确保影视产品的创作质量, 丰富和满足受众的精神境界, 另一方面加强影视精品的评论工作, 注重评论在影视作品宣传中的重要作用, 进一步扩大影视产业的发展规模, 将影视产业做大做强。

作是对传统受众期待的一种照顾。但是这种过于大跨度、象征意味太强因而极为浓缩的结局是否是最好的呢?将整个剧情攒起来看, 会发现, 这个大故事是由几个小故事链接起来的, 突击队去偷袭日军也是这个大故事中的一部分, 故事的全部逻辑可以分为两部分。前8集吸引我们的悬念是龙文章以及他的“团”能否顺利回到中国。从龙文章他们回到中国后, 龙文章的“炮灰团“能否参加南天门战役?南天门战役的结果如何?这就成为了持续剧作叙事动力的悬念。是这个大故事的结尾所在。

所以43集作为整个大故事的结局, 就显得过于草草, 甚至仅仅是用虞啸卿一句回忆的话给了观众一个不甚明朗的印象。有评论认为结局显得虎头蛇尾, 是有一定道理的。全剧用大篇幅的笔墨对南天门战役进行铺排, 最终却没有一个合适的着力点去释放前面叙事所用的力量, 难免让观众看完之后感到不太畅快。

三、散文化的叙事节奏

完整的故事链与激烈的战斗场面, 都没有掩盖了《团长》所具有的散文化气息。

一方面这来自于旁白孟烦了的叙述。这些旁白虽然出自孟烦了的回忆, 但是使用的是标准的普通话而不是浓重的京片子, 这一点使我们不由自主的把叙述者与战争中的孟烦了拉开了距离。对于叙述者来说, 这一切都是回忆, 《团长》演的是故事中的故事。两个时空并行, 有利于叙述人抒发那些沉淀下来的哲理性的思辨。文人式的旁白, 使观众感受到战争残酷之外的一些意味。

另一方面这来自于故事的叙述节奏。节奏是一个音乐术语, 用在电视剧中是指叙事结构在外部事件发展和内部场景的情势营造中体现出来的情节运动状态及变化规律。2聚变、矛盾等有利于提高故事的戏剧性, 加快其节奏;而停顿 (延时、重音) 、重复则会放缓故事节奏, 更有抒情的意味。《团长》中的矛盾与聚变相对集中, 同时加入了大量的重复和闪回。它不拘泥于物理时间, 而是与观众展开了一场“玩弄故事时间”3的游戏。故事进行过程中那些曾经发生过得事情, 如死去战友毙命时的情形经常以黑白画面进行闪回、重复。有些地方重复了多次, 比如孟烦了对龙文章怒吼, “你骗我们有了不该有的希望”在不同地方重复出现, 起到了不同的效果。

《团长》一剧值得仔细欣赏、玩味的地方还有很多, 值得商榷之处也不少, 闪光之处与瑕疵一样醒目, 造就了该剧的实验气质。不论怎样, 康洪雷剧组在追求更高的艺术水准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是真诚的, 是值得电视剧从业人员学习的。

注释:

1. 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57页

2. 卢蓉.《电视剧叙事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18页

3. 大卫.波德维尔、克里斯丁.汤普森著.曾伟祯译.电视艺术.世界图书出版社.插图第八版.99页.

摘要:在进行影视精品生产制作过程, 创作者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不仅要面向受众, 服务受众, 提高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 而且要立足于市场需求, 弘扬主旋律, 努力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本文针对现阶段影视作品创作的现状进行分析, 提出影视精品创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影视作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影视精品,创作,评论

参考文献

[1]姜旭.影视上市公司依托精品抢市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1-04-08 (011)

[2]杨宁舒.影视精品魅力龙江新“招牌”[N].黑龙江日报.2011-11-09 (001)

[3]张云宽, 刘虹嫒.我省出台措施重奖影视精品[N].湖北日报.2010-07-14 (006)

[4]苏小卫, 金韬, 冯小刚, 李雪健.创作更多观众喜闻乐见的影视精品[N].经济日报.2010-10-10 (005)

致青春影视评论 第4篇

着墨 | 2013-04-27 11:0

4文/大漠谣

今天拼着伤痛的身体去看了致青春的首映,不虚此行。高中时一口气看完了原著,而且这本小说成为我每一年都在重温的青春的梦。在电影的前半段更加完美的诠释了小说,后半段则进行了改编。但无论怎样,它很好的诠释了我曾经的梦。这就是我们的青春,欢乐、泪水夹杂,我想我们的青春都会永垂不朽 ,它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1、关于我对人物的解读:女主一号郑微,她就是那个玉面小飞龙,敢爱敢恨,勇敢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然后再伤痛中学会成长。这个角色基本符合小说的原型。她对林静的是依赖,她对陈孝正是刻骨铭心的爱。

女二号阮莞,真正地女神,很多男生的梦中情人,最不朽的青春也是最悲剧的青春,她用一辈子祭奠了她的初恋。

室友黎维娟,很世故的女生,她知道她要的是什么,最终她也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室友朱小北,女流氓的角色,和小说有出入,个性男生,因为被冤枉偷窃导致退学,但最后还是拥有成功的事业。

男一号陈孝正,他孤高的活在自己的大楼里面,不允许自己的人生有一厘米的误差,他的成功是用做人的失败换来,但是我居然理解了他也认可了他最后和微微在一起,因为他不再像小说一样怯弱,敢于勇敢的回来再次追求他的爱。

男二号们 许开阳,电影里的许开阳成了真正地高富帅,不过没有了小说的温文尔雅,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具有家庭优越感,勇敢追求爱情的富家公子。

林静,他不是曾经存在我脑海里面的林静了,电影改变了很多,弱化了林静的个人魅力,小小的抱不平,啧啧。ps曾经我一度觉得林静是郑微最好的归宿。

配角 张开,他是一个特别真实的存在,油嘴滑舌的老油条,好人缘,交际广,爱一切美女。最令我感动的是从始至终他对阮莞默默的爱慕,满天星的花语是甘愿成为配角的爱。这些年,花谢花开,他一直在。

赵世永 阮莞的爱人,懦弱没有担当,很可恶的一个人。简介害死了阮莞

关于人物的个人了解仅仅是我的见解罢了。电影非常鲜明的刻画了每一位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相比于小说,人物更加丰富立体了,当然我心爱的林静除外。

2、关于爱情

郑微和陈孝正,中国有句古话叫做不是冤家不聚头,他们的开始源于陈孝正的高楼建筑模型,他们的结束因为陈孝正心中的高楼。青春是用来怀念的,陈孝正说过他的人生不容许有一厘米的误差,而郑微的出现恰恰是那一厘米的误差。郑微从讨厌变成喜欢,她爱上了陈孝正甚至勇敢的去追求,这一场女追男的戏码塑造了他们大学的许多欢乐。无数次的笑,因为这爱情很美好很单纯。最后还是哭了,在陈孝正离开的时候,眼泪掉下来,为他们的爱情流泪。三年后,他回来了,看过小说的人猜不到会发生什么。。。。。他们会结婚吗?

郑微和林静,曾经她以为她长大以后一定会成为林静的新娘,可是当她考上他所在的城市,他却谎称去美国了,因为目睹了爸爸和郑微妈妈的奸情,他逃避了放弃了自己最爱的小飞龙,在那所城市隐秘的生活着,为了父母的爱恋葬送了自己的爱。总觉得这不是我所认识的那个林静,他应该是阳光冷静,成熟理性的大哥哥。他应该是为了逃避真的去了美国,他应该更多的表现他对郑微最深刻的关心。融入骨血像亲人一样的,而不是电影里面所表现突兀的那条副线,简直毁了我的林静。不过也许只有这样才能突出陈孝正吧,我愿意接受这样的安排。

异地恋的代表 阮莞与赵世永,大学四年,阮莞的生活费都为祖国交通做了贡献。电影的赵比小说更加让人憎恶。他酒后和一个女生做了导致那女的怀孕。哭哭啼啼跑来阮莞的城市找阮莞,他的手足无措各种表现,让我觉得,为什么女神要被这样的人糟蹋。阮莞借钱 陪那个女生堕胎,然后孤零零回到学校,在火车上痛哭。没有一个女生能够这样去妥协忍受,可是阮莞就是这样一个好的无法相信的女生,她总是以大姐姐的姿态照顾郑微,爱她的小男友,所有的累所有的哭都在心底。从大学到工作,每一次都是阮莞去看赵。我怀孕了。换来的是赵的惊慌失措,那一刻去,她的爱死了,伴随那个小结晶从体内无情的滑出。最后她死在了爱情的途中,为了在结婚前奔赴赵的约会,为了他和赵曾经的青春,看他们最爱的suede演唱会。。。。。。

剧中还有很多的暗恋明恋,黎维娟 曾毓对陈孝正的爱慕,许开阳对郑微的狂热追求,张开对阮莞的暗恋,都属于青春的一部分。关于爱情,我们都有自己的看法。泰戈尔在《在爱里我们已然相遇》你静静的微笑,不对我说什么话,而我觉得,为了这,我已经等待了太久。这是爱;宫崎骏在《千与千寻》 生命里,一定会有一个对的人在等你,你迟早会遇到。这是爱。《红楼梦》一个是阆苑仙范葩,一个是美玉无理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一个枉自磋嗟呀,一个空劳牵挂;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统统都是爱。爱都值得被歌颂被纪念。

3、关于青春

电影中反复提到我们的青春永垂不朽,这是我们的美好心愿。每个人无论愿意与否,总有一天时光的痕迹悄无声息地书写在我们的面颊我们的灵魂,慢慢侵占我们的全部,可是我们都想要留住我们的青春年华,它永远在我们的心中不朽。当某一天,我们已经进入职场,渐渐适应社会潮流;当某一天,我们已经变成糟老头与老太婆,我们回忆起当年的青葱岁月,回忆着每一个青春的过客,我相信那一刻脸上绽放的是花一样的笑容。

上一篇:三阴乳腺癌下一篇:电气一次部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