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着力点范文

2024-07-25

三个着力点范文(精选11篇)

三个着力点 第1篇

一、着力把握绿色课堂的基本特征

课堂是学生生命活跃的殿堂。锁定绿色课堂的特征, 有助于构建绿色课堂, 让课堂教学浸润着绿色的生命底色。

特征之一:温暖。绿色课堂首先在于创造一种安全、愉快与和谐的学习氛围, 保持一个充满赞扬和肯定的积极心理环境, 使学生感到安全, 受到鼓励, 得到尊重, 从而更加愿意接受挑战。表现在学生的思维被打开, 发言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更多的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 激发生命的活力, 创造生命的精彩。

特征之二:开放。在绿色课堂, 必须完成两件事:一是有效地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和应用所学的学科知识;二是鼓励学生将现实世界的任务和问题与所学的新知识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 从而发展学生较高水平的理解能力。学生学习的热情越高, 学习的积极性越高, 智慧之花才能于不经意间绽放。

特征之三:自主。在绿色课堂, “自主”可以从三个角度去理解:从情感的角度讲, 学生具有浓厚的兴趣;从理智的角度去讲, 学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从心理发育的角度讲, 学生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自主学习分为课前粗学、课堂精学、课后再学三个部分, 其中最精彩的是课堂精学。学生在课堂上就像蓄势待发的船和拉满弓弦的箭, 生动、活泼、高效地学习。

特征之四:分享。在绿色课堂, 教师和学生一道分享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发现和认识兴趣, 一起分享对智力劳动和精神生活的热忱。分享意味着师生之间心灵的真诚交流。在这样的课堂里, 师生双方都能够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从而激发潜能, 提升生命价值。

二、着力形成绿色课堂的基本要素

在把握绿色课堂基本特征的基础上, 学校组织全校教师一起学习新课改理论, 并邀请专家和我校教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沙龙活动。通过研讨和学习, 我校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花桥小学“绿色课堂”的基本要素。

要素之一:生命成长的绿色课堂。让花桥小学的绿色课堂充盈生机、活力, 智慧在这里生成, 知识在这里习得, 感情在这里涵养, 习惯在这里培植, 人格在这里滋润, 思想在这里闪光, 使得绿色课堂成为师生共同度过的一段难忘的生命历程。

要素之二:师生和谐的绿色课堂。让花桥小学的绿色课堂“顺应孩童的天性, 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它洒满温情、暖意, 气氛欢愉活跃, 环境安全舒适, 活动自由宽松, 师生教学相长, 生生互勉共进……使得师生双方获得一段难忘的心灵洗涤。

要素之三:践行理想的绿色课堂。让花桥小学的绿色课堂成为“减负增效”的高效课堂。课堂上不再是教师辛苦地教, 学生艰难地学。使用现代多媒体辅助, 坚持教学方法手段创新, 学习轻松有趣, 使得课堂成为师生共享的美好境地。

要素之四:加强教研的绿色课堂。让花桥小学的绿色课堂成为新课改、先进教育理念的实验场所, 将教研和科研相结合, 引导教师立足课堂, 以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为抓手, 展开对自己课堂教学的深入研究。每上一次研究课, 就要努力凸显“绿色课堂”的一个特征, 然后在说课评课的过程中, 让老师们围绕是否体现了“绿色课堂”的理念, 上课教师是否关注课堂的“温度”———学生舒展的状态, 是否关注课堂的“深度”———学生思维的状态等进行探讨, 总结经验, 获得成长。

三、着力加强绿色课堂的教学管理

1.提高备课的有效性。每学期, 我们都明确提出备课的要求, 要求教师一次备课讲规范, 二次备课讲特色。每位教师在一次备课的基础上, 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 结合本人教学风格及本班学情进行补充、修改、调整, 不断完善备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 我们还加大了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 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 一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 做到定点、定时、定人, 由固定一人主备改为组内成员轮流主备, 将主备人员、主备内容、时间列成表格, 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相结合, 充分发挥集体备课在教师备课中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2.提高常态课的有效性。明确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 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一堂秀”, 更能做到“堂堂彩”, 切实提高常态课的效率。学校行政坚持全过程随堂听课, 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脉动, 及时进行调控, 达到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目的。我们对常态课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要注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关注孩子的思维能力的培养, 引导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要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孩子真正在课堂上动起来, 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要注意课堂的开放性, 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教学内容要有适度的拓展和延伸。通过不断的调控, 逐步使我们的随堂课的教学达到最优化。

3.提高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绿色课堂必须注重有效的作业设计。作业是对教学效果的一种测试和反馈, 也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一种巩固, 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 要求各教研组要将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中的重要一环来研究。我们强调作业设计要注重基础性与提高性相结合, 题型要相对灵活, 强调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作业“质”的同时, 我们严格控制作业的“量”, 狠抓学生的良好的书写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学校通过每月一次的作业检查和学科组长的抽查、每个教师的自查, 来促进和规范教师的批改过程, 提高作业设计的科学化、作业批改的正确率和作业书写的美观度, 真正达到作业设计为减负增效服务的目的。

4.提高质量监控的有效性。学校通过有效组织学科质量检测与学生体育、艺术能力专项检测来实现对全校学生学习效果的监控。在每月质量检测和学期质量检测时, 我们注重及时反馈、引导, 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实行质量监控的流程中力争把好四关:出题关、测试关、批改关、反思关。通过提高试卷质量, 充分发挥了试卷的导向作用;通过认真组织测试, 确保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与能力;通过及时反思, 发现教学中的问题, 调整教学, 使我们的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为了提高我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全面提高学科质量, 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学校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展示活动:语文学科举办诗文诵读活动, 一首首经典的古诗文被演绎得淋漓尽致, 整个校园弥漫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数学学科开展了计算题竞赛、解决问题竞赛等活动并及时表彰总结,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有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学科活动的开展, 不仅提升了各个学科教师的成果意识, 而且为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执行力的三个着力点 第2篇

着力于学校共同愿景下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

教师的专业发展愿景是学校内涵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为教师搭建专业发展平台,是实现学校共同愿景、制定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

向外着力发掘新渠道。学校实施教师专业发展愿景,向外聘请专家,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创设良好氛围,使教师所具备的读书能力、研修能力得到更好地发挥,促使每一位教师明确方向,增强信心,走上终身学习的道路。本学期来,学校邀请了省级学科专家、特级教师与校级骨干教师对接,开辟“专家型教师”培养途径;推荐不同学科教师外出参观、培训,及时向全校教师传递经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校外业务评比、汇报展示活动,当面接受专家学者的指导,以形成独自的专业风格。

向内着力提供新机会。深入剖析自身优势和缺陷,在促进内涵发展的同时,学校坚持走特色发展道路。帮助教师合理定位,制定专业发展规划,点燃教师职业梦想;教师的岗位调整、评先评优、晋级晋职与其专业进步挂钩,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热情;培养校级学科带头人,引领学科专业团队;安排专业能力提升较快的教师参加学科前沿性、边缘性技能培养,如3D打印、无人机航模等技术,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教师;开设20多项校本课程、辅导20多个学生社团开展活动,引导教师在工作中培养反思意识,增强研究能力。

着力于共同愿景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从根本上说,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应该由重视物的管理调整为关注人的发展。

确立现代学校文化。学校文化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基础,现代学校制度是学校文化的组成部分和外在表现。学校共同愿景的实现有赖于两者在价值观上的和谐统一。经过多年的积累,东湖中学逐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逐步提炼出“以人为本,主体发展”的办学理念,制定了“严勤朴爱、发奋为雄”的校训,不断构建和完善学校文化系统。

完善学校管理制度。高效的管理制度应具备民主性、科学性、规范性的特点。多年来,学校注重听取广大教职工的合理建议,理顺关系,完善制度,不断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题,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动力。面对新时期、新问题,学校先后讨论、制定并通过了绩效管理制度、奖励性补贴分配方案、教职工考勤及管理细则、公务用车管理规定、评优评先及晋级晋职方案等十多项校级规定,平稳地化解了学校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建立发展性评价体系。学校持续有序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评价制度的合理性决定的。学校着手研制学校管理、教师教学、学生成长的评价体系,实现“让干部有效管理,让教师自觉发展,让学生自主发展”的“三让”评价目标。重点引导教师开展“反思型评价模式”研究。立足课堂教学,教师对“过去的行为”进行审视、质疑与改进,进而实现对旧认识的超越;拟定东湖中学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通过收集学生学习状况的数据及资料,初步描述其学习态度与习惯、方法与技能、知识与能力、合作与分享的状态,具体指出学生一段时期的发展变化、优势与不足,在此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突出对学生过程性的评价。

着力于现代学校制度下几种关系的平衡

运用科学的制度对学校进行管理是实现学校正常发展的实际需要,而现代学校制度是建立在人的发展基础上的,因此,我们要注重平衡与把握好以下几个关系:

方向定位和制度完善之间的关系。现代学校制度的不断完善是为了帮助全校教职员工明确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更好地指导教育教学实践,避免在工作中走弯路,甚至偏离学校的发展方向。因此,现代学校制度在制定之前应该明确定位,也就是各项内容与精神实质应体现学校发展的总原则,在这个大的前提之下,再细化各项制度条款,以保证各项制度条款与学校发展方向的高度一致性。

民主和集中之间的关系。学校制度集中地体现了学校管理思想,在利用学校制度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民主与集中相协调。民主性是现代学校科学性、规范性管理的重要体现。然而,制度管理必然带有一定强制性因素,因此,在实施前经过教代会集中讨论的过程,也是一个统一思想、达成共识、逐步内化的过程,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执行制度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即使在实施过程中偶尔遇到阻碍,也要引导教职工自觉将个人利益摆在集体利益之后,形成民主与集中共融共存。

制度的刚性要求和灵活性处理之间的关系。现代教育理念中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适合人的发展需要”,学校制度管理实施的对象即人、财、物,其中对人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执行制度过程中,充分考虑教师发展需要是现代学校制度获得支持与拥护的关键。制度一经制定就必须严格执行,这是制度的刚性要求决定的。否则,势必影响制度的权威性与执行力。然而,制度的制定与形势的发展总会存在不一致,这是由制度的滞后性决定的。因此,需要我们在实施制度管理之前,充分考虑学校各种实际情况,科学、人文、灵活地安排、处理学校工作,让主动积极为学校做贡献的干部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享受到制度为其带来的利益。

学校是由每一个鲜活的人所构成的,处理好上述三种关系的实质即为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激发每个人的潜能,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让所有人在促进学校发展的同时,实现自身价值。

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在学校管理实践中不断摸索、完善。身为校长,我们应该把握着力点,坚持以人为本,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工作实效,在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中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武汉市东湖中学)

“和美课堂”建设的三个着力点 第3篇

“和美课堂”的主旨在于塑造优美的教学环境、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从情感、审美教育入手, 提供资助学习的空间, 创设富有审美情趣的教育活动, 构建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激发学习的兴趣和创造的欲望, 让孩子在充满安全感和愉悦感的活动中, 自由快乐地成长。在“和美课堂”的建设上, 要体现如下四方面的特质:

1.和谐。“和美课堂”首先是和谐的课堂。所谓“和谐”, 据现代汉语词典解释, 就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根据这一解释, 我们可以给“和谐课堂”下这样一个定义:和谐课堂是指教学双方与教学要素相互之间协调、融洽的课堂。“和谐课堂”的价值追求, 就是营造和谐氛围、面向全体学生, 让学生乐学、会学、渴望学, 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使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2.智慧。智慧是“和美课堂”的内在要求。课堂要体现智慧, 教师必须关注“五性”:

(1) 规律性:教师应把握学生的心智特点, 遵循教育教学规律, 科学施教, 因材施教, 做到人人有进步, 个个能发展。

(2) 敏锐性: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善于捕捉课堂的变化, 精于观察学生的反应, 让一切在视线内, 让所有在掌握中。

(3) 灵活性:教师要有机智, 能够对课堂做足够聪明的预设, 对课堂各种突发的事件作出明智的处理, 自然得体, 从容大度。

(4) 创新性:教师要勇于反思, 大胆创新, 注重生成, 不断精进, 用智慧驾驭课堂, 用创新提升品位, 用特色追求卓越。

(5) 艺术性:教师善用教学艺术, 促成师生良性互动, 参与教学的积极性高, 乐于创造并分享课堂教学之美。

3.高效。“和美课堂”的高效是指在规定的课堂教学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目标的课堂, 它的基本表征是“五注重”:

(1) 注重“三度”:课堂活动指向思维密度、思维深度、思维高度的培养, 师生智慧碰撞, 共同收获。

(2) 注重层次:全体学生当堂达标、部分学生超前达标;基本问题当堂解决, 拓展问题基本解决。

(3) 注重质量:师生互动愉悦, 过程流畅, 目标达成;课堂检测合格率、优秀率高。

(4) 注重减压:课前导学与课后作业适中, 学生课业负担不重。

(5) 注重发展:知行统一, 发展思维, 拓展有度, 充分激发潜能。

4.发展。“和美课堂”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发展性, 师生在和美课堂教学中都有所发展。

二、“和美课堂”的模式探索

在“和美课堂”模式的探索实践中, “变”是一个主基调, 其中“三个转变”是关键———

1.教学观念转变。我校一贯重视课堂效益的提高, 为了有力地推进“和美课堂”建设, 我们要求所有教师重温新课标内涵, 全面转变教学观念, 形成“和美课堂”的基本理念:

(1) 以生为本。“和美课堂”高度重视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 关注每一名学生的成长。

(2) 和谐发展。“和美课堂”追求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 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3) 以学论教。即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 评价课堂教学质量。

(4) 智慧创新。“和美课堂”需要师生富有创新精神, 重视教与学模式的创新, 不断增长教育智慧。

(5) 追求生命成长之美。关注教与学的随机生成, 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 课堂教学重点看教师引导力度、学生参与程度、学生学习深度、学生知识掌握广度、学生知识运用灵活度及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度等。

2.课堂模式转变。我校在学习各地高效课堂经验的基础上, 以“和谐、智慧、高效、发展”为“和美课堂”的价值追求, 探索有自己结构特点、有自己个性特色的课堂模式, 初步定制了《滨河小学和美课堂各科评价标准》, 努力探索以“三和”、“三美”为基本要素, 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要抓手的“和美课堂”模式。

我校以“小组合作学习”为抓手的“和美课堂”模式主要体现为“设疑———议疑———解疑”的“三疑模式”:

(1) 设疑:导学引入, 抛出问题, 设置合作学习任务。通过导学案的引入, 学生初步接触新的学习任务。

(2) 议疑:小组学习, 讨论问题, 集思广益, 合作议疑。在设疑的基础上, 由小组长组织组员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内对问题的讨论, 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集思广益, 合作学习。

(3) 解疑:总结记录, 解决问题, 指导完成合作学习。在议疑环节提出的解决方案中, 小组整合选择最佳方案;教师在解决方案中做出指导, 师生共同完成合作学习。

3.评价方法转变。

(1) 在“和美课堂”评价维度上, 我们依据以生为本的理念, 在课堂评价上特别关注“三个获得”:

(1) 让学生获得什么。教学目标和内容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

(2) 让学生怎样获得。教学过程与方法有利于教师的引导, 有利于学生主体参与, 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引导学生创新和实践, 有利于在课堂教学时限内有效达成“三维”目标。

(3) 学生获得了多少。知识与技能的牢固掌握, 过程与方法的正确运用, 情感的充分体验、价值的高度认同、个性的充分张扬。

(2) 在“和美课堂”评价的体系上, 我们制定了一整套课堂评价标准———《滨河小学和美课堂各科评价标准》 (见下表) 。

浅议构建和谐农电的三个着力点 第4篇

[范文大全文章-http://

找范文,到范文大全]

强化农村电网建设,营造坚强和谐的物质环境

物质是基础,构建和谐农电离不开坚强的农村电网。多年来,随着农村电气化、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等工程的相继实施,农村电网得到了飞速发展。但由于农村经济的突飞猛进,现有的农村电网结构已不再能完全满足新的用电需求。特别是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近年来农村养殖业异军突起,农民企业主在无垠的滩涂上随处摆摊设点搞养殖,给线路架设和维护均带来了较大困难。要使农村电网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一要继续加大农村电网资金投入。根据乡镇工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需求,在实行超前规划和布局电网,着力解决好电网制约经济发展瓶颈的同时,从农村电网现状和电力负荷潮流的实测分析入手,着眼于不断提高设备的科技含量,立足于新增与改造相结合,常规布点与特殊安排相结合,积极搞好农村电力基础设施建设:要合理确定线路走廊、站址用地等等,在优化资源配置、抓紧新建输变电工程的同时,积极争取并配合好政府部门,将农村电力发展规划主动融入乡镇经济建设发展战略之中,以农村电网发展的持续性保证和谐农电的建设。二要加强宣传和引导,为农村电网建设提供宽松环境。电力基建工程投资大、时间紧、任务重,技术要求非常高,这本身已给供电部门带来了很大难度。然而,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供电企业还遇到了其它不少困难,如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不配合,施工政策处理难度大。作为供电部门,在电力建设过程中涉及到政策处理时,事先要有系统的考虑,有计划地制定政策处理方案,尽早确定线路走向,主动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衔接,赢得支持;请各级政府、经贸、建设等有关部门把电力建设政策处理摆上议事日程,加强领导,主动牵头协调,全力做好土地征用、拆迁安置、工程赔偿等政策处理,防止出现因政策处理而影响电力建设进度;同时要严格政策处理标准,依法办事,依政策办事,将青苗、拆迁等施工赔偿费用尽可能及时足额发放到位,用行动争取老百姓的支持和理解。三要以提供安全可靠的供电为基础,全力优化农村电网安全运行的环境。相对于城市电网来讲,农村电网较为薄弱。因此,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农电系统员工维护农村电网安全运行的水平,另一方面要严厉打击破坏电力设施行为。电力设施保护关系国家财产安全和电网安全运行,但是近年来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地区,电力设施遭外力破坏现象十分严重,人为故意破坏电力设施案件屡禁不止,外力过失破坏电力设施事件呈上升趋势,有的甚至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危及到人身安全。为此,农村供电所既要加强线路的巡视检查力度,有效预防和及时制止电力设施保护区内违章性建筑,又要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开展好各项宣传,特别是在更多的路段增设醒目的电力设施保护警示牌,积极营造“保护电力设施,人人有责”的浓烈氛围。同时要突出技防这一重点,农村变压器必须安装防盗锁、防盗栓;新建线路铁塔必须使用防盗技术,保证塔材拆不下、偷不走,不断提高设备自防能力。

强化企业内部管理,营造协调和谐的服务环境

农电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大有可为,搞好优质服务是关键。近几年来,随着政府行政体制的改革,小城镇、中心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加快,以及各乡(镇)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农村用电客户不断增多、用电范围逐步扩大、用电负荷持续攀升。要针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提出新的服务举措,围绕“人民电业为人民”服务宗旨和“优质服务是电网生命线”这个主题,不断夯实服务基础,革新服务模式,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艺术,在农村供用电之间建立起互利双赢新型关系,实现农电与农村、与农民、与农业的良性互动、和谐发展。一是要树立“大营销、大服务”意识。首先要教育广大农电员工牢固树立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从而物化到优质服务的具体行动中。其次要整合内部资源。建立起农电、营销、生产、多经业扩报装例会制度,加强横向联系,畅通工作流程,缩短内转时间;逐步完善供电营业服务机制、电力抢修快速反应机制、客户工程服务机制、服务预警机制等,形成全体农电系统为经济效益和企业形象服务的“大营销”、“大服务”体系。再次要坚持围绕“四个服务”,开辟政府关注、社会影响较大的客户工程以及专用变客户的供电服务“绿色通道”;在农村供电所尝试推行大项目联络员制度和客户工程代理制度以及成立“红马夹”服务队等,积极完善延时服务、预约上门服务、报修服务、差异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等便民措施。二是要树立网络营销新理念,为“大服务”搭建运行平台。农村客户服务不是孤立的体系,随着农村供电所营销信息管理系统的投运,要与调度系统实现实时数据采集连接,尝试对农村电力需求进行分析和预测;要与配网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相连接,实现业扩工程的模拟现场勘察、停电范围分析等;要与财务管理系统相连接,强化对客户的应收、实收、欠费情况进行对帐考核;要与95598客服系统相连

接,全面提高用电咨询、业扩受理、客户投诉、故障报修等优质服务综合能力。三是要建立良好的社会公共关系。与广大电力客户多沟通,让他们了解供电部门,架起互相沟通、理解的“桥梁”。近年来,我们盐都供电公司先后开展了“真诚服务在电力之心系农民”专题活动、“真诚服务为客户,有序用电度盛夏”广场宣传日活动、“服务地方振兴,共建和谐电力”等特色主题活动,有力地加强了与客户、社会、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地赢得了社会和客户的理解与支持,受到了较好效果。四是要强化内部监控。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确保服务质量上乘,客户真正满意。要在不断制定和完善《电力客户服务工作管理办法、考核细则》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工作标准和考核、激励制度的情况下,进一步贯彻落实国网公司“三个十条”规定,把服务质量的优劣与岗位动态管理挂钩,从制度上保证优质服务工作的健康有序推进;职能部门要及时处理各类营销投诉、举报,定期对农电窗口优质服务明查暗访情况进行通报,建立健全监督考核长效管理机制,逐步完善科学、规范的客户满意度测评体系:要强化窗口形象建设。所有农村供电所窗口人员必须经过礼仪、仪表、营业软件应用、文明用语等训练,职业道德和优质服务教育,把服务价值观深深地渗透到每位农电员工心中。

强化农电员工建设,营造团结和谐的人文环境

员工是企业发展之本。构建和谐农电首先要建设一支团结和谐的农电员工队伍。企业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员工的身心健康和个人发展。一要通过营造健康和谐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和廉政文化等主题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氛围,教育和引导广大农电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导向,建立稳定有序、公平竞争、相互协调的良好机制,努力将员

军事理论创新需把握三个着力点 第5篇

【关键词】军事理论;军事实践;创新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表的重要讲话,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向全军发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号召,并把军事理论创新放在首位加以强调,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理性、科学、持久地进行军事理论创新,为战争实践和国防建设提供先进而有效的理论支撑,必须把握好以下三个着力点:

一、把准方向、聚焦强军,着力研究和解决军队建设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流军队设计战争,二流军队应付战争,三流军队尾随战争。军事理论创新必须聚焦强军目标,紧紧扭住“能打胜仗”,从理论源头上牵引现代军事体系作战能力的生成。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的作战思考,才不是空谈误国的为研究而研究。推进军事理论创新,必须拨开“战争的迷雾”,避免乱入眼花缭乱新概念迷宫而找不到出路,迷茫于层出不穷的技术不知如何运用,要进一步把准方向,始终坚持战斗力标准,向打赢制胜聚焦用力,时刻警惕当前或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的来自传统或非传统安全的威胁,认清现实或潜在威胁构思、检验和积累战法、针对打赢信息化战争和有效履行使命任務搞研究.

大道至简,真正有用的军事理论创新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更非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马克思认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程度。”也就是说,理论创新的原动力在于“客观需要”。军事理论创新必须坚持未雨绸缪、未战先研,紧跟世界军事发展潮流,紧贴国家安全需求变化,深入研究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的特点规律,把揭示信息化战争特点规律作为核心任务,进一步聚焦重大战略和作战问题,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制约战斗力建设的重难点问题,切实将强军目标转化为具体的路线图、时间表,为建设大国军队、强国军队、一流军队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

二、解放思想、事实求是,着力强化调查研究之于理论创新的重要作用

处于新军事变革关键时期,各种新理论层出不穷,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盲目跟风、生搬硬套的风气也随之形成,对于军事领域的新理念新观点,不能不加选择的一哄而上、不加深研,人云亦云,不能亦步亦趋、照搬西方模式,将其奉为标准、敬为神灵。在借鉴外军军事理论过程中,最大的误区就是机械式、教条式的继承、借鉴。如果不把自己国情、军情调查研究清楚,只采取简单的拿来主义,实质只能是理论创新成果与战场脱节、与实际脱节,中看不中用。军事理论创新不是坐在屋内对历史碎片、外军“样板”和军事著述中的理论碎片进行简单的推导、复制、和移植的过程,军事理论创新意味着敢于突破前人的定势、惯常的规律、封闭的禁区,必须直面信息化战争的需要,更新思想观念,积极探索新路,在积极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完成从书斋到练兵场的角色转化。

在军事理论创新上,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绕开调查研究形成的军事理论,很难指导战争的胜利和军事的发展。刘伯承元帅曾十分生动地描述了调查研究对于创新军事理论的重要性。

创新不能止步实验室,真正有用的军事理论创新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和军情的现状,辨清中国特色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现实起点与历史方位,对当代局部战争实践、信息化战争的特点规律和制胜机理、作战对手情况等展开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切实把需求摸准、把问题搞清、把对策想实,从而推进理论创新与研究实践的反复验证与深度融合,解真难题,出真思想,拿真对策,为打胜仗提供有价值理论支撑,真正使军事理论创新接地气、聚人气。

三、力戒虚浮、虔心沉淀,着力厚实军事理论创新的根基底蕴

创新不是孙悟空,说变就变。军事理论创新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必须着眼长远发展深谋远虑、未雨绸缪,只有真正沉下心来,坐住冷板凳,才能真正研究出贴合信息化战争形态、能够长期指导军队建设和作战的科学理论。

近代西方著名的军事巨著《战争论》就是作者在研究借鉴130多场战例的基础上,历时12年写成的,这本书高度概括和总结了拿破仑战争时期的经验和教训,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军事理论的代表作。

军事理论创新要避免急于求成与短期效益,不能拔苗助长,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特别是在创新条件尚未成熟,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的情况下,创新更需要力戒浮躁之气,少一些投机取巧,以“面壁十年”、咬定青山不放松、甘于坐冷板凳的精神,在深钻细研、严谨细微的寂静中守候创新花开。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斯图尔特说:“科学进步很少是在令人注目的发现基础上取得的,而通常是在渐进的变化中取得的。”理论创新从来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积累、铺垫,甚至是凝聚着几代人的心血。板凳宁坐十年冷,理论不写半句空。

参考文献

[1]糜振玉.钱学森现代军事科学思想[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1:25.

作者简介

石化企业价值提升的三个着力点 第6篇

一、以薪酬优化带动人力资源价值提升

人力资源是蕴藏于企业各层员工身上的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企业内部不同岗位的员工能否在工作中紧密配合并形成合力, 能否充分将个人的智力和体力转化为生产力, 这些都是决定企业能否提升自身价值创造的内在决定因素。从世界各国企业的发展情况来看, 依靠科学合理的薪酬体系, 不断激发员工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主动创新精神, 形成高效持续的激励机制, 已成为当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方向。所谓薪酬体系, 泛指薪酬的基本组成。从国外优秀企业薪酬体系的构成来看, 固定薪酬和浮动薪酬是其构成的两大组成部分。固定薪酬是指基本薪酬, 即按月足额发放的薪酬;浮动薪酬是指随企业和个人绩效而发放的薪酬, 主要包括奖金、津贴、福利等等。在这些企业中, 传统的按岗位和职位高低制定薪酬标准的管理方式已经不复存在, 不同岗位员工之间固定薪酬的基数差距越来越小, 浮动部分的差距则越来越大且在薪酬总量中已占据主导地位, 并且浮动部分薪酬的发放越来越向长期化方向发展。在这种薪酬体系下, 企业内部按职等和层级所决定的薪酬差距, 已逐渐被个人或团队对企业的贡献或取得的业绩所取代, 甚至在短期内, 普通员工薪酬水平超出企业管理层的现象已非常普遍。在该薪酬体系下, 贡献和能力决定个人职位升迁的观念已被普遍接受, 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也已被充分调动, 企业内部的激励约束机制已充分发挥效力, 人力资源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带动作用也已接近最大。

对国有石化企业来讲, 可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吸收借鉴国外优秀企业的成熟经验, 自上而下对现有薪酬体系进行改良和优化, 分阶段推动薪酬体系改革。在改革中, 切实发挥固定薪酬的基本保障职能, 根据企业发展状况逐步提高固定薪酬基数, 缩减岗位之间固定薪酬差距, 在固定薪酬分配中体现出应有的公平性, 同时, 将浮动薪酬分为团队薪酬、长期激励和福利三个部分。企业可将奖金的发放对象从个人变为部门或工作组, 从而形成团队薪酬, 以便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协同精神和培育激励机制;企业可按既定价格向管理层和普通员工出售数量不等的股权或期权, 以实现员工自身利益与企业长期利益的有效结合, 并激励管理层以企业的长远发展为出发点, 不断调整经营目标, 在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中获得超额的股权溢价;企业还应逐渐推行强制性的带薪轮流休假制度, 以增进员工的福利水平。通过薪酬体系的改革, 促使企业在长期发展中, 充分开发员工的价值创造潜力, 并将业绩突出, 能力显著的员工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 最终实现企业价值和个人价值的和谐统一。

二、以供应链管理推动客户资源价值提升

客户资源是惟一能够促使企业内在价值显性化的媒介, 也是企业最终价值实现的承载主体。目前, 企业客户对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传统理念下用同一种规范标准来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管理模式已不能使企业继续获得效益。这就要求企业必须从客户最本质、最持久的需求出发, 来寻求价值不断增进的有效方式, 并在企业与客户之间建立持久合作关系, 以最大程度地节约企业的成本消耗。为此, 企业就必须从供应链管理整体效率的提升出发, 不断完善供应链中针对客户服务的链条和环节, 对原有生产、销售、管理、服务进行调整, 并确定哪些环节需要强化、哪些环节需要从简, 然后, 通过消除不必要的活动, 加快对客户需求的反应速度, 提升满足客户需求的针对性。

对国内石化企业而言, 由于其所提供的产品大多是通过行业内部的外包或转包获得, 为能在国内、国外市场竞争压力不断加大的条件下进一步挖掘企业价值, 就应当在供应链中突出和细化对下游客户的服务功能。首先, 要对物资管理环节进行改造, 建立适应供应链管理效率发挥的新体制, 通过与相关利益共同体合作, 将销售网点尽可能的设置在用户身边, 为客户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 争取客户支持;其次, 建立面向客户的下游供应链综合评价体系, 从纵向上对下游供应链的成本水平与管理效率进行评价, 从横向上与同行业或相关企业的绩效进行对比, 找出企业自身存在的差距, 制定改进目标, 最终使下游供应链管理得到不断优化;最后, 应积极与最终客户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通过战略伙伴关系的确立来减少企业的交易成本, 提升企业的最终价值。

三、以信息资源管理促进企业价值的扩展

企业信息资源的内容十分宽泛, 既包括企业在生产和管理过程中所产生的资料、文件、图表以及统计数据, 又包括组织管理体制以及由此延伸出来的文化氛围、团队凝聚力和企业的品牌价值, 企业信息资源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可反映和评价企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 信息资源在企业价值创造中的作用愈加显著, 从对企业业务活动的辅助与支撑, 再到对业务的创新和引领, 信息资源已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借助于信息的传递和加工, 企业管理层可以将信息资源的使用价值转变为企业的战略价值, 而战略价值已经成为企业综合竞争力提升的决定因素。然而, 随着企业生产活动的日益复杂和信息资源产生量的不断增大, 原有对信息资源的储藏和管理方式已不适应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传统方式下, 信息资源被彼此孤立的存放, 直接造成管理者在获取具有战略价值和竞争优势的信息资源方面存在障碍, 使得管理层只能凭借经验并根据不完整、不正确以及不及时的信息进行决策, 最终会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未来价值的提升。在这一背景下, 国内不少企业已经将实现信息的统一管理作为企业战略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 积极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来化解各类问题, 目的是更大限度地保障决策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促使企业从信息资源的管理和维护中获取更大的价值。

对国有石化企业而言, 要想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控制来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 就必须及时化解和消除影响信息失效的各类矛盾和问题, 并积极引入现代化的信息资源管理系统。首先, 应加强企业高层管理者对信息资源管理的认识, 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增加信息管理战略内容;其次, 企业应在经营过程中不断强化对信息资源的搜集、鉴别、分析、加工与存储, 充分挖掘可用信息, 相应减少信息流失;最后, 企业应积极引入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并建立企业信息综合管理中心, 促使企业员工和高层管理者实现对信息资源的共享, 从而减少信息传递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错位、滞后、脱轨现象, 为企业战略性目标和价值的实现提供有力地支撑。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 国有石化企业只有在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做好企业潜力挖掘的基础上, 努力从薪酬体系优化、客户供应链改进、信息资源整合等方面着手, 促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和客户资源价值得到显著提升, 进而引导企业在整体价值上实现扩展, 才能持续扩大市场价值, 提升企业经营绩效。石化企业只有聚焦于稀缺资源, 并主动舍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和超额利益, 以战略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 高效率地开发和利用这些稀缺资源, 在可以接受的成本损失下, 将稀缺资源的潜在效用调整和发挥到最佳状态, 企业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并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1].赵洴.完善企业内部分配激励机制的措施探讨[J].改革与开放, 2011 (10) .

[2]. (美) 彼得.德鲁克.管理的实践[M].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6.

[3].刘善仕, 刘辉建, 翁赛珠.西方最佳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研究[J].外国经济与管理, 2005 (3) .

[4].周景民, 闰引利.人力资源经典模式[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4 (5) .

[5].湛新民.新人力资源管理[M].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2.

[6].谷梅丽.基于知识管理的企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J].现代情报, 2010 (12) .

例说高三复习备课的三个着力点 第7篇

例 (浙江2012年高考理科15题) 如图1, 在△ABC中, M是BC的中点, AM=3, BC=10则

1 研究基本方法着力归纳考题切入点

解决向量问题的基本切入点有:

1) 基底化:把看作平面的一个基底, 把转化基底向量进行运算.

2) 坐标化:以BC所在直线为x轴, M为原点, 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设B (-5, 0) , C (5, 0) , A (x, y) , 则, 故

= (-5-x, -y) · (5-x, -y)

=x2+y2-25=-16.

3) 几何化:上例若能联系课本习题:如图1, 在△ABC中, BC边上的中线为AM, 则有如下熟知的充要条件:

若M为△ABC的BC的中点

证明由

两边平方得

又由两边平方得

(1) - (2) 立得

由AM=3, BC=10, 则

2 延拓课本知识, 着力挖掘知识的生长点

通过对上例的求解我们得到了如下两条新结论:

(1) 在△ABC中, BC边上的中线为AM, 则

(2) 由数量积和余弦定理得

根据 (1) , (2) 两条结论不难得出三角形中线长公式:

在△ABC中, 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若BC, AC, AB边上的中线长分别为ma, mb, mc, 则

一般地, 若D为△ABC的BC边所在直线上的任意一点且时, 则

两边平方得

即AD2= (1-k) 2 AB2+k2 AC2

+2k (1-k) AB·AC·cos∠BAC.

又由余弦定理得

3 收集相关试题, 着力生长知识的落脚点

例1过双曲线的左焦点F (-c, 0) (c>0) 作圆x2+y2=的切线, 切点为E, 直线EF交双曲线右支于点P, 若, 则此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解析由于

故点E为EP的中点, 又点E为切点, 所以OE垂直平分EP.记右焦点为F′ (c, 0) , 因为O为FF′的中点, 所以PF′平行OE且等于a, 由双曲线定义得FP=3a, 在Rt△FPF′中,

PF2+PF′2=FF′2,

即a2+ (3a) 2= (2c) 2,

故离心率

注意OE是△FPF′的中位线噢!

例2在△ABC中, 内角A, B, C的对边分别为a, b, c, 已知f (x) =sin () 满足对任意x∈R, f (x) ≤f (A) 恒成立且a=, 求BC边上的中线AM的取值范围.

解析因为

满足对任意x∈R, f (x) ≤f (A) 恒成立, 所以f (A) ≥1, 又f (A) ≤1, 故f (A) =1, 由于当A=kπ+ (k∈Z) 时,

f (A) =1且A∈ (0, π) , 故A=.

如图1, 由上面结论得

又由余弦定理得

b2+c2-bc=3,

故0

即3

注意隐含条件b2+c2-3>0可不要忘噢!

例3在△ABC中, 已知AB=4, cos B=, AC边上的中线BD=, 则sin A=______.

解析由上面结论得

4BD2=AB2+BC2

+2AB·BC·cos∠ABC,

即BC2+7BC-18=0,

解得BC=2.

又由余弦定理得AC=, 因为cos B=,

所以sin B=, 由正弦定理得

例4非零向量a, b的夹角为60°, 且|a-b|=1, 则|a+b|的取值范围为______.

解析设, 则

∠BAC=60°,

|a-b|=BC=1,

|a+b|=2AD.

由三解形中线的向量性质得

两边平方得

4AD2=AB2+AC2+2AB·AC·cos∠BAC,

又由余弦定理得

AB2+AC2-1=AB·AC,

即0

1

故|a+b|=2 (AB2+AC2) -1∈ (1, 3], 即|a+b|∈

注意通过向量“形”的特性, 常常可以构造图形 (几何化) 获得巧解.

例5已知直线x+y+m=0与圆x2+y2=2交于不同的两点A, B, (O为坐标原点) , 那么实数m的范围是______.

解析设弦AB的中点为M, 则

且OM⊥AB, 故

解得m∈

注意此题方法众多, 如根据知, ∠AOB为直角或锐角, 因此解得m∈但利用上面结论求解简洁明快.

医保制度改革战略转变的三个着力点 第8篇

一、政策目标应由“自身赶超”向“优势比较”转移

医保政策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医患保三方互动的稳定结构来减少医疗服务提供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在制度建立过程中,“扩大参保覆盖”、“提高保障待遇”等刚性目标的不断提出,对于提高医疗服务公平性与可及性成效显著。但问题在于这种“自身赶超”模式必须进行稳定性演绎,以提高其在解决“看病难、看病贵”诉求的适应性效率,加快优势政策惯性的形成。

1. 内生优势主导。

社会政策的价值依从其成本与结果。社会医疗保险的“成本”,至少应包括社会效益与经济成本两部分;政策的“内生优势”从其与医卫体制改革环境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一致反映看,主要体现在:一是稳定的筹资能力,既是社会共济、分散风险的前提,也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而需要对筹资模式、筹资水平、筹资机制建设等进行综合安排;二是影响医疗服务行为的组织结构,应以改善整个医疗卫生系统服务提供的效率为标准,除医疗保险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外,还应包括服务质量与医疗效果的评价,这就需要强调付费制度安排、对医疗服务过程及质量的监督以及医疗服务信誉机制的建立;核心又在于付费制度安排,需要从“单一”到“多元”、从“后付”到“预付”、从“供方控制”到“需方激励约束”的转变,以相互协同影响医疗服务运行质态的提升。

2. 集中资源禀赋。

医保自身资源稀缺性与医药卫生服务供需关系复杂性相矛盾,有必要运用若干核心要素来驱动医卫体制改革深化,努力创造医保资源效用最大化。重点要做到“三个用好”:用好医保基金,通过“基金运营”、提高统筹层次,充分发挥基金社会共济、分散风险的能力,促成医疗资源城乡流动、区域流动,带动制度“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的目标实现;用好团购服务,通过保方“团购”,将谈判机制渗透到医疗服务运行机制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其对医疗服务提供的激励与约束作用;用好协议管理,坚持激励与约束并重,建立有效的医疗保险支付评价、激励(监督)和考核机制,设计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评价与考核指标以及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体系,确保医保功能效益最大化。

3. 共识与多样性。

制度共识是多元优选的结果。医保改革的特殊性就在于需要不断地寻求本地化之路并进行优化。尽管不同国家、不同地区、许多大相径庭的制度逻辑、理念以及运作模式,有近乎相同的机会在不同的时间获得“成功”,但其是在许多可能性的均衡目标中选择一种乃至几种的结果,因而制度建立起来以后绝非“大功告成”,而仍然需要不断地调整、完善与需求更好的制度规则。同时,由于各地制度建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加之改革起点、政府财政投入、医疗保障水平不尽相同,造成面临的问题和约束千差万别,制度建设就需要梯度安排。

二、视阈范围应由“全面干预”向“有机组合”转移

一个理想的政策就是效率最高的政策,但达成理想政策需要诸多条件。在没有一个决策体系能全部满足必须条件的情况下,作为“世界难题”的医保制度创新,其内涵和路径唯有“有机组合”。从宏观层面看,这一组合结果应包括:

1. 行政力量与市场力量相结合。

政府干预过多、市场机制作用缺失是当前医保制度建设中的突出问题。于是,“建机制”被作为保障医药卫生体系有效规范运转的关键。机制建设的确是政府和市场作用有效组合的最优切入点之一。在谋求实现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征程中,筹资机制、费用控制机制、激励机制和制度衔接机制等复合式机制建设的培育正在逐步破题。但关键还在于理顺制度所涉及的医、患、保三方利益关系,尤其是对综合控制、整体协调、动态调整的强调将发挥愈来愈重要的决策及政策效应;此外,还应鼓励多方参与医保管理,加速推动投资主体多样化、保障形式立体化;鼓励与促进多元办医、多方筹资、补充保障等多形式探索,为合理均衡统一的制度框架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 财政投入与制度安排相结合。

在政府财政用于卫生投入的增幅已经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增幅的同时,我们依然感到医疗卫生资源总体不足与部分人群过度消费并存。“财政投入”解决的是一个“有钱用”的问题,解决“投向”和“投效”的核心仍然在制度安排上。医保资金的财政性投入更要强调制度安排,而不应是单纯地按险种人为地确定补助投入水平。从公平的视角看,城乡间、地区间、干群间、就业与非就业人口间、老龄人口与少儿群体间在参保覆盖面与保障水平上差距依旧明显。作为社会保险“公共产品”的“公共投入”,既应该提高投入的层次,体现“公共投入”;也要将不同级次政府对医保资金投入权责的法制化。因此,需要合理划分不同级次政府的事权范围、分级负担机制的建立与财政转移支付方式的安排。

3. 常规框架与风险管理相结合。

由于医卫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社会整体环境、改革转型幅度、制度创新程度以及由此所衍生出来的社会矛盾诸方面都在发生变化,传统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和政策思路也面临诸多挑战,迫使医保制度评价标准必须实现从“成本—效果”分析向“成本—效果—风险”分析转变。这就更需要廓清风险认知与实施风险控制。当前医保系统的风险集合主要是保障水平的设置的政策性风险、基金运营性风险、群体特殊待遇但费用共担的“负外部性”风险。基于风险前馈控制理论下的风险控制体系至少应包括:一是须建立医保风险基金调节制度,应从当年实筹资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抵御老龄化风险等基金超支情况的发生;二是须建立以制度指标、运行质量绩效指标以及基金运行评价指标体系在内的风险控制预警系统;三是须建立风险沟通机制。

三、调控手段应由“资源倾斜配置”向“制定一般性竞争规则”转移

“资源倾斜配置”与“制定一般性竞争规则”都是强调政府责任的医保调控手段。作为社会公共政策,医保始终需要承担补偿和纠正医疗风险外在效应的责任。因而,在医保制度运行调控上,能用“一般性竞争规则”解决的问题,就用竞争规则去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用“资源倾斜配置”解决。

1. 构建“一般性竞争规则”的内容。

事实上,“看病难、看病贵”都与竞争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有密切联系:“看病难”是医疗资源的布局和准入问题,“看病贵”是价格问题。而“一般性竞争规则”的意义正在于可以通过竞争性激励不断调整医疗服务供求关系,从而影响医疗(药)服务的价格变动,价格变动反过来刺激供求变化,进而形成良性循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医保制定“一般性竞争规则”可以创造医疗服务市场的正常秩序并减少服务交换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性。构建“一般性竞争规则”的主要内容可围绕四方面展开:一是定点竞争。包括定点准入竞争和分级管理竞争。国际经验表明,将非公立性或营利性医疗机构纳入医疗保险定点范围、对医保体系的定点医疗机构采取分级管理的方式,均有利于促进不同类型医疗机构间展开公平竞争;特别是对降低医疗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影响深远。二是服务竞争。医保达成这一目标的载体核心是支付制度设计。“只有吸引更多的参保患者才能获得更多的医保偿付”是医保实现公平、效率、发展的重点,也是服务竞争架构的关键内容。因此,具体效能路径选择上,在建立以人头为核心的支付方式安排的基础上,须重点研究适应公立医院改革形势下的医疗集团化建设费用支付方式新思路。三是价格竞争。在实施方式上,要弱化政府定价,强化医保与医疗机构间的谈判对话。在竞争条件的设置上,一方面,要从医疗(药)价格形成、实施、调整的角度进行区别规制;另一方面,要针对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相同服务项目上设置不同价格标准,引导病人合理分流。四是管理竞争。重点是引入“商保”参与医保管理服务。管理竞争的范围可以体现在经济补偿、参与管理、业务经办服务、多方共赢的运行机制建设上。

2. 正确处理好理论合理性与执行结果间的关系。

英语口语能力培养的三个着力点 第9篇

1.好口语来源于好习惯

(1)要注意养成平时阅读的习惯。小学生通常把英语的学习定位成单词背诵、课文背诵、作业完成。其实不然,通过对简单的英语卡通杂志以及小短文的阅读,能学到很多日常生活中口语化的语言表达方式,也能了解到使用英语作为主要交流语言的国家的一些生活习性。通过平时阅读习惯的培养,学生会在惊讶和苦恼的时候说“Oh,my god”,也会在得到表扬的时候得意洋洋地说“Thank you”。

(2)要注意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在学习中肯定会看到一些好词、好句、好段,甚至是好文,不妨让学生准备好一本笔记本,把看到的一些精华吸收并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学生在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后,会懂得去欣赏英语。有一次,笔者听到两个学生在聊天,其中有个突然“嘘”了一声,说了句:“The wall has ears(隔墙有耳).”然后他们偷偷地看了看门背后的另一个学生,两个人都不作声了。只有在平时记笔记时积累了这个句子,学生才能在日常对话中自如应用。

(3)要注意养成善听的习惯。语言学习从“听”开始。“听”是“说”的前提,若没有“听”,那就没有模仿的“说”。笔者经常督促学生要听英语教学磁带,多听英文歌曲,多看英语节目。哪怕一开始听不懂,但是这样的“听”能不断形成刺激,能让学生进入英语的氛围中。

2.好口语扎根于善思考

语言知识的学习中,学生必须要有自己思考的习惯。小学英语教材中的课文一般是典范之作,每次学生学到好的文章时,笔者就会与他们一起分析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去想象,并且相互交流,互补互促。这样的讨论,不仅在知识上弥补了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更重要的是可以很大程度地培养学生说英语的能力。当学生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来表达的时候,教师只需要送上一个单词或者一个表达的形式。通过这样简单的“馈赠”,达到拓宽学生的思考空间和提高学生分析能力的目的。同时这样一个思考、分析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消化和吸收。

3.好口语得益于勤练习

在有了以上两个基础之后,还要注意平时多锻炼。在培养学生练口语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善待错误,积极反馈。很多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对开口讲英语似乎总有一种惧怕心理,他们怕读不准会被同学取笑,怕说错了会受教师责备。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正是这种惧怕心理导致了学生在课堂上的焦虑和紧张,进而影响他们正常的思考和顺利的表达。遇到这种情况,教师既要给他们做好示范,又要有一定的耐心。要用和蔼的态度来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他们消除胆怯心理,敢于大胆发言。

(2)融入情境,加深理解。口语不仅包括简单的机械式的操练,而且也包含理解了知识点之后融于生活的会话。在教学中,笔者着重抓学生对知识内容的表达以及拓展表演,要求每个学生在熟练背诵或者复述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结合自身的体会,大胆地增加符合情境的内容。根据学生的表演情节需要,笔者也会尽可能地为他们准备好适当的道具,调整教室的座位安排等。表演前的适当辅导,表演中的鼓掌激励以及表演后的真诚点评,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励学生自己做好这件事的决心。这样的表演不仅仅是对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的考验和挑战,更是对他们表演能力的考验和挑战。

(3)拓宽渠道,充分练习。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在于掌握多少语法知识,而在于培养学生经常运用英语的意识和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来交流的能力。课堂上教师要充分运用必要的英语会话来完成与学生的交流。比如看图说话这一板块的活动,笔者会把学生按照能力均衡的原则分成若干小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想象力,全员组织开展对图画内容的讨论以及陈述,并进行比赛。笔者对每组的陈述进行点评,总结亮点,提出改进的意见。最后让各小组再进行商讨,练习并呈现。同时笔者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来完成。通过这样的练习形式,让学生的英语学习不局限于课内,而能延伸于课外。

目前,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英语教学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要求有了比较明显的提高,其中“培养小学生开口‘说’的能力”更是成为英语学习初始阶段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必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打下扎实基础;教学过程中勤于思考,不断呈现新意;英语知识多加练习,融于实际生活。

三个着力点 第10篇

因此,化工七厂党委在扎实开展“一转双创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中,坚持以加强中级管理人员队伍建设为切入,找准提升干部队伍引领力的着力点, 从而带动员工队伍战斗力和企业凝聚力,有效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努力把党建优势转化真正落到实处。

主题活动开始之初,厂党委就坚持问题导向原则,通过深入剖析厂干部队伍现状,发现以下问题表现突出:

部分干部重业务轻思想,思想认识不足,认为做职工思想工作仅仅是党群部门、政工人员的事;部分干部对如何提高绩效指标缺乏思路,对自己分管的工作、业务规划欠佳,凭经验办事时有发生;部分干部精神状态欠佳,工作中缺乏激情,对工作存在推诿扯皮,揽工推过等现象等。

针对以上问题,化工七厂党委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详细的活动方案。并借助有效载体,找准三个“着力点”,提升干部队伍引领力。

一、着力强化“一岗双责”落实,以敢于担当提升引领力

化工七厂作为公司专业生产厂之一,领导干部均处在生产第一线,与职工直接接触紧密。为此,厂党委坚持“抓思想从生产出发,抓生产从思想入手”的原则,深入开展《创新一岗双责,激发党建活力》党建创新项目,围绕“四抓”中心,合力开展好“耦合面”工作,以有效解决思想政治工作与安全稳定生产工作部分脱节的问题和现象。

为确保开展成效,厂党委制定了详细的实施细则,建立了领导干部“双向进入、双向承责”工作机制,并设立了专门考核组,按照月度写实、季度分析、半年总结、年终考核的科学评价方式,形成了领导干部“各司其责但不各行其道,共同担责但不推诿卸责”的工作氛围,完善了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的长效机制,形成了干部队伍主动作为的引领力。

围绕“一转双创三提高”主题实践活动,厂党委还组织开展了党员领导干部“‘讲政治、守纪律、有作为、敢担当我来说”、普通党员“‘爱岗位、精业务、重团结、守纪律我来说”党员心语活动,并通过《化七报》将收集的心语进行分期展示;深化开展了党员承诺活动,将承诺内容细分为基本目标、奋斗目标、挑战目标三档,按照党员自己填写、支部把关、党委审核的程序,于4月份中旬完成了全厂在职党员的承诺书填写,并重点将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的承诺内容通过专栏公开展示,深化民主监督。

结合制苯装置检修、碳八抽提苯乙烯装置开车、碧水蓝天项目今年厂内的“三大战役”,开展了“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活动,在8月份结束的制苯装置再生检修中,从31个申报项目及负责人中,评选出最佳党员安全监督岗、最佳党员质量监督岗、最佳党员责任区、最佳党员攻关四类共计8个最佳项目,优秀项目负责人4名,有效促进了劳动、知识、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

二、着力强化绩效优化管理,以主动作为提升引领力

打造虎狼之师,必须要有主动作为的干部队伍。为此,化工七厂党委借鉴公司与高级管理人员签订绩效目标书的好做法,经过“两上两下”的修订,于4月初组织全厂中级管理人员签订了《化工七厂2016年中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及能力提升承诺书》,帮助中级领导干部理顺工作思路、明晰工作职责,高效完成2016年的各项任务目标。

《化工七厂2016年中级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及能力提升承诺书》中主要包括我的职业发展目标(短期、中期、长期目标),个人职业分析(个人的优势、劣势)、能力提升计划(个人需求计划、组织支持计划)、绩效考核承诺、中级管理人员个人绩效考核及能力提升标准等五项内容,在中级管理人员个人绩效考核及能力提升标准中共包含“安全环保”、“利润”、“综合费用”和 “设备管理指标”等 28项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少而精,着重突出了效益和发展质量的考核。

为保证承诺效果,化工七厂党委除了明确将承诺书指标完成情况作为年度评价中级管理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的重要依据外,还专门建立了日常的《中级管理人员工作档案》。该档案主要记录中级领导干部在厂领导碰头会、厂调度会上的工作部署与汇报,做好痕迹化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同时由党群工作部按照时间节点做好工作进度、完成情况的跟踪,若未在规定日期内完成相应工作要进行原因分析,视情节进行相应经济责任制考核;若在自己的管辖范围,但在工作汇报中未提及的工作出现异常,将进行责任追究、由领导班子成员对其进行诫勉谈话,规避了“工作要上级推,不推不动”的不利局面,以便提高中级管理人员的总揽全局、统筹协调的能力,进而全面加强了中级领导干部的执行力。

三、着力强化从严管理监督,以遵规守纪提升引领力

无规矩不成方圆。化工七厂党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从严领导干部队伍管理,主要从管理、作风等方面强调领导干部的约束力。

一是加强学习教育。坚持以中心组(扩大)学习、政治学习、专题讨论等形式,组织厂内领导干部做好集团公司《生产安全事故领导干部处分办法》等重要规章制度和两级领导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贯。

二是加强从严考核。持续修订完善《化工七厂中级管理人员考核细则》,增强考核的公正性和及时性。在此基础上,厂党委牵头组织、并于年初完成了化工七厂制度表单化工作库建立工作。在表单化工作库中,每一项基础管理工作,明确列出了专业类别、工作名称、内容描述、管理制度、执行管理方式、内部联络关系、外部联络关系、备注8大项共计17小项内容,其中“管理制度”细分为公司级、厂级2小项;“执行管理方式”细分为管理台账、记录频次、工作模版3小项;“内部联络关系”细分为部室名称、主管姓名、联系电话、责任单位4小项;“外部联络关系”细分为部室名称、主管姓名、联系电话、办公地点4小项。从而在执行落实工作中,有效锤炼干部职工队伍“遵章守纪,精准高效”的工作作风,消除“都有责任,无人落实”的管理真空。

浅谈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三个着力点 第11篇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二元结构,房地产泡沫,产业结构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把实现四个现代化作为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奋斗目标,新的“四化”奋斗目标提出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道路。其中,新型城镇化是较旧“四化”增加的内容。笔者认为,中国的新型城镇化之所以成为新“四化”的战略目标之一,因为它密切关系到目前三个急需破解的难题:城乡二元结构、房地产市场非良性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

自从刘易斯“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提出以来,该理论对于发展中国家的确非常具有阐释力,引起人们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经济理论届的极大关注和讨论。打破中国目前城乡之间不可持续的互动模式,需要解决农村流动人口未来去向问题。2020年国家城镇规划目标是推进“三个一亿人”的城镇化。这个宏伟规划的本质是对目前城乡间、区域间的某些不均衡进行调整。均衡的衡量标准应是城乡间以及区域间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社会保障水平、福利水平等差别的消除。这些是造成城乡间人口流动的主要驱动因素,应当是以后中国新型城镇化最根本的着力点。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是要力争共同富裕、消除两极分化的,城乡间、区域间的长期分化不是社会主义应有的状态。我国因为长期外部强权压力而强调效率、快速壮大的战略是时候进行调整了,因为即使官方统计的基尼系数也已经逼近危险的境地了!

中国城镇化发展不合理的一个明显表现,就是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2014年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全国城镇地区住房空置率为22.4%,约4 900万套住房;商品房空置率为26.3%,约2 700万套;经济适用房空置率为23.3%,约200万套。出现空置的原因可能是:其一,房价工资比过高;其二,人口流动异地置业;其三,出租而不自住。其实,从中国庞大的人口和稀缺的土地资源看,中国房地产将是长期需求大于供给的。只是需要改革地方政府过度依赖于“土地财政”的畸形发展方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房价工资比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释放有效需求,使得中国房地产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消解房地产泡沫是中国城镇化另一个着力点。否则,中国可能重蹈日本“失去二十年”的覆辙。

引起广泛关注的房地产业的另一问题,就是各地出现的“鬼城”“睡城”现象,这些现象多数与产业没有配套有关:政府批地盖楼,但却没有一定数量产业在附近配套,不能就近创造就业。从理论上讲,除了聚集产生外部效应,工业化是城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动力机制[1]。工业化当然需要以具体的产业为依托。所以,产业结构尤其是产业区域结构布局、新兴业态的形成,是中国新型城镇化的一个可以主动有为的重要着力点。例如,高速交通网络的连通,使得异地而居、异地而作也很便捷。再如,电子商务产业、物流通讯产业的持续发展及其朝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逐渐延伸,可能催动一种不同于“逆城市化”阶段的抑制城市化的力量。另外,大数据、云计算、3D打印技术可能推动城镇化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降本增效的同时使人们的个性化需求得到满足。有些城镇规划的制定便要用上十年甚至几十年时间,需要适应新产业革命图景,所以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需要顺势而为。

尽管对数据有争论,中国目前已经走过了50%的城镇化拐点,我们不能再强力推行和干预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国的城镇化以后应该是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引导为辅,以相关难题的破解作为着力点,随着这些难题的解决,就会水到渠成地完成中国城镇化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电动水泵下一篇:道路管理成本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