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发展潜力范文

2024-06-21

贸易发展潜力范文(精选10篇)

贸易发展潜力 第1篇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服务贸易,合作

一、中国和俄罗斯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20世纪末,随着国际贸易发展的重点由传统的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转型,中俄两国也开始大力发展服务业。由表1可以看出,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2008—2013年中俄两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一直保持稳定增长,相较于2008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635亿美元,进口额增长了1701亿美元; 俄罗斯服务贸易出口额增长了145亿美元,进口额增长了501亿美元。

单位: 亿美元

注: 来源于 UNCTAD 数据库

2012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首次超过4700亿美元,跃居世界第三位。2013年服务贸易总额再创历史新高,超过5000亿美元,达5396亿美元,同比增长14. 7% ,占世界服务贸易总额的6% ,出口额位居世界第五位,进口额首次超越德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俄罗斯服务贸易额也保持持续增长,但是与中国相比其规模较小、发展缓慢,俄罗斯服务贸易占世界的比重较低,一般保持在1. 5% 左右,2013年获得较快发展,比重达2% 。

二、中俄服务贸易合作概况

( 一) 旅游业

近年来中俄两国旅游合作持续升温,2012年两国互办“旅游年”,丰富精彩的活动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旅游合作成为双边服务贸易合作中发展较迅速的行业之一。2013年我国公民赴俄罗斯人数达91. 5万,其中游客数量达37. 23万,同比增长8. 4% ,以不到1万人次的差距仅次于德国成为俄第二大旅游客源国。2013年俄公民来华人数218. 63万,其中游客数量达108. 85万,虽然与2012年相比略有下降,但是从总体来看比2008年增长了25% ,俄罗斯跃居中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

( 二) 运输业

随着中俄双边贸易总量以及出入境人员数量的持续增长,两国在运输合作上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中俄间最主要的运输方式为陆路运输,国际铁路联运通道建设顺利推进,进一步扩大两国铁路客货运量、跨境公路大桥建设项目也在实施中。航空运输领域,中俄起草了民航运输协定,来往于两国各城市的航线和班次数增多,航班网络结构进一步完善,使旅客的转机之苦得到缓解。

( 三) 劳务和工程承包

根据俄罗斯的统计,中国在俄罗斯境内的务工人员主要集中在莫斯科、西伯利亚和远东等地区,总量相对稳定,基本保持在10万 ~ 20万人左右[1]。我国人力资源丰富的特性和俄罗斯劳务市场的巨大需求形成互补,两国合作领域主要包括承包建筑、农业、森林采伐、能源等,赴俄罗斯的中国劳务人员主要从事矿产与森林资源开采、木材加工、建筑及农业种植。

( 四) 教育

目前为止,中国在俄罗斯的留学生人数达2. 5万,俄方在我国各个大学深造的学生人数达1. 5万。2013年8月举办的中俄教育合作分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研究通过了“中俄10万人留学计划”方案,根据此方案,中俄双方互派留学生的人数将继续扩大。

中俄两国在教育方面交往频繁、合作广泛。除互派留学生外,两国还进行语言文化的相互学习并在办学合作方面积极创新。在全球汉语热的大环境下,俄罗斯开设汉语专业的高校超过了100所,圣彼得堡大学等16所高校创办了孔子学院,新西伯利亚大学等3所高校开设了孔子课堂。

( 五) 通信业

中国与俄罗斯于2004年签署了“亚欧光缆”( TEA)项目合作协议,于2005年9月确定进行互联网流量交换项目,并于2007年7月首次达成了国际互联网互联协议,直联网络高速开通。这些具有建设性的合作项目缩短了中俄之间的信息传输时间,优化了中俄互联网流量传输性能,两国用户进行网络互相访问的质量大大提高。同时,两国通过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俄通信与信息技术分委会这一重要机制,定期开展信息通信领域的双边交流。

三、中俄服务贸易合作发展潜力

( 一) 合作基础坚实

中俄两国有着漫长的边境线,特别是作为我国重要沿边省份的黑龙江省,边境线长2981公里,拥有25个国家一类口岸和15个边境口岸,与俄罗斯山水相依、口岸相连。这为两国深入开展运输、旅游等服务贸易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自1992年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中俄关于经济贸易关系的协定》至今已超过20年。两国“地缘优势”、“能源供需结构性互补”以及两国逐渐形成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内涵和政治保障。

( 二) 市场需求强大

从表1中可以看出,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说明我国服务出口贸易有着充足的上升空间而且服务进口贸易需求较大。特别是石油、天然气管道运输方面,俄罗斯充足的能源储量和中国近60% 的石油对外依存度使两国能源运输合作潜力巨大。俄罗斯出台了《2025年前远东和贝加尔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其中涉及能源开发、建设基础设计等多项内容。如正在建设的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通往大乌苏里岛俄罗斯部分的公路大桥、横跨东博斯普鲁斯海峡与俄罗斯岛的桥梁等,对中俄两国的运输、旅游、工程承包等服务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2]。

( 三) 合作领域不断拓宽

中俄两国的服务贸易结构相似,都是以传统服务贸易作为发展的重点。中国的运输、旅游服务是前两大服务贸易逆差行业,而且两个行业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近60% 。旅游、建筑、运输在俄罗斯的服务贸易中也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此外,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领域也大多集中在传统服务行业,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合作如信息服务、金融、保险、计算机等有所涉及。这也说明中俄两国在进一步拓宽服务贸易合作领域方面具有巨大潜力,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合作的前景广阔。

( 四) 俄加入世贸组织的推动

俄罗斯于2011年11月10日正式加入了世贸组织,俄罗斯的市场开放程度将大大提高。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以及俄罗斯加入世贸组织相关承诺,俄罗斯对金融、保险、旅游、运输等诸多服务行业的管制将渐渐放开,而且外商在俄罗斯服务行业的经营、投资等行为也会按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则执行。在此基础上,中俄两国在金融、旅游、运输等领域的投资合作都会迎来更多机遇,服务贸易合作将进一步深化。

四、深化中俄服务贸易合作的对策建议

( 一) 进一步挖掘传统服务贸易合作潜力

2013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的11. 6% ,俄罗斯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17. 8% 。两国的货物贸易仍占主导地位,服务贸易规模相对较小。而且,中俄开展服务贸易的主要对象仍是美国和欧盟,两国双边服务贸易合作规模偏小,这与两国不断扩大的经贸合作需求不相适应。在巩固现有合作的基础上,中俄两国应充分认识到扩大服务贸易规模的重要性,继续深入挖掘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增长点,以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发展带动双边服务贸易合作的整体发展。

( 二) 优化双边贸易结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中俄两国在发展传统服务贸易合作的同时,应注重优化双边服务贸易结构,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贸易,进一步深化金融、信息、科技等领域合作。目前俄罗斯十分重视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我国可通过技术贸易引进俄方的高新技术,在拓展服务贸易合作领域的同时推动我国科技水平提高[3]。鼓励并支持两国境内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机构在对方国家开办分支机构,提供跨境金融服务,积极研究创办中俄合资银行。同时,重点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服务贸易方式,搭建双边电子商务平台,推进服务贸易合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 三) 大力发展教育合作,培养服务贸易专业人才

专业化复合型人才是中俄两国服务贸易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的有力助推器。虽然两国在教育领域的合作已取得一些成绩,但是我国对俄服务贸易方面的专业人才短缺,对中俄服务贸易合作进一步发展造成了很大阻碍。因此,中俄两国在扩大互派留学生人数的基础上,应重点提高留学生的知识、技能水平,培养对中俄贸易合作有建设性作用的复合型人才,适当引进俄罗斯服务贸易、市场营销、法律等领域的实用性人才。我国应重视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作用,在开设俄语专业的同时开设有关俄罗斯金融、贸易、法律等课程,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机会。

( 四) 加强政府间交流合作,提高服务贸易便利化水平

充分利用中俄总理定期会晤机制,商议开发新的服务贸易合作项目; 积极推动两国服务贸易方面的政策制定,规范贸易秩序,进一步放开服务贸易管制; 加强基于世贸组织规则的双边谈判,力促俄方简化通关手续、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为中国企业和投资者给与国民待遇,减少不合理的贸易限制。

参考文献

[1]胡仁霞,杨茜淋.俄罗斯人口形势与中俄劳务合作的前景[J].人口与经济,2007(3).

[2]聂明珠.中俄服务贸易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术交流,2012(6).

贸易发展潜力 第2篇

所谓“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个概念最早提出是在2013年9月,习近平访问哈萨克斯坦时,首次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2013年10月,习近平在印尼国会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逐渐融合成一个概念。“一带一路”的战略重要性开始逐渐为人所认识。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日趋开放,世界平均关税水平已大幅下降,非关税贸易壁垒也被大量削减。传统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减小,调整余地也越来越小,而贸易的“非效率”作为一种隐形的市场准入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凸显,区域经济合作应更加重视旨在清除国际贸易中的机制性和技术性障碍、降低交易成本的贸易便利化问题。

一、“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测算

一个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的各个方面往往是协同发展的。通过相关数据研究,亚欧合作是“一带一路”战略的重点。而欧洲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高于亚洲国家。“一带一路”东起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西至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国家。向南通往印度洋沿岸的亚非国家。可以说是当今世界跨度最大、覆盖面积最广的经济合作区域。“一带一路”沿线既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同时还包括例如柬埔寨、尼泊尔等经济非常不发达的国家。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比较大,贸易便利化水平也相差甚远。通过测算表明,亚欧国家中,贸易便利化水平最高的是新加坡。贸易便利化水平最低的国家是也门。亚欧地区有超过一半的国家贸易便利化水平非常低,亟需改善。同时,从测算数据来看,亚欧国家各国的贸易便利化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亚欧大陆桥国家,如中亚,东亚等国。而北欧西欧等贸易便利化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也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二、“一带一路”贸易潜力分析

通过数据研究可以看出我国与沿线6大区域国家外贸的情况。根据商务部初步划定范围,将地理位置、经济文化相近的64个沿线国家分为了东南亚、西亚、欧洲、南亚、中亚、东北非六大区域。其中东盟是沿线国家中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历年贸易额由2001年的415.9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4436亿美元,占对沿线国家贸易总值逾四成。其中,马来西亚是东盟沿线国家中最大贸易国。我国与西亚沿线各国贸易互补性较强,能源合作不断深化。历年贸易额由2011年的172.7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2759.4亿美元。其中,沙特阿拉伯是西亚国家第一大、沿线国家第五大贸易伙伴。对欧洲沿线国家的发展稍逊于其他地区,欧洲沿线国家多为小国,经济体量小,也就与我国的的经贸发展相对较慢。我们再来看一下南亚和中亚地区。近年来,我国与巴基斯坦建立了自由贸易区,与印度完成了自贸区前期可行性研究,并提出建设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倡议。贸易扩展潜力较大。中亚是近年来,我国与沿线国家外贸发展增速最快的地区。对东北非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中,埃及贸易占据半壁江山。

1.“一带一路”有利于各国加强合作,实现贸易间的往来

“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将为沿线国家加强贸易合作创造有利契机。“一带一路”战略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将有利于释放各国外交关系和谐健康发展的“战略红利”;有利于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促进统一大市场的形成,建立两地一体化最终产品市场,扩大最终产品贸易,优化贸易结构,实现经济贸易的优势互补、互联与互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发展成继大西洋和太平洋贸易轴心的世界第三大贸易中心。

2.“一带一路”有利于国内区域协调发展

“一带一路”将带动西北、西南地区的对外开放和国际贸易,拉动西北、西南地区的经贸崛起,平衡国家对外贸易的区域格局。缩小国内地区间的发展差异,实现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

3.“一带一路”有利于提高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

沿线国家宜加强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等方面的海关合作,以及检验检疫、认证认可、标准计量、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多双边合作,推动世界贸易组织《贸易便利化协定》生效实施。改善边境口岸通关条件,降低通关成本,提升通关能力。加强供应链安全与便利化合作,推动检验检疫证书国际互联网核查,开展“经认证的经营者”互认。降低非关税壁垒,共同提高技术性贸易措施透明度。

4.“一带一路”有利于拓展各国间相互投资领域

继续推动在农林牧渔业及生产加工等领域深度合作,积极推进海水养殖、远洋渔业、海水淡化、海洋工程技术、环保产业等领域合作。加大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领域深入合作,推动建立创业投资合作机制。

三、结语

一带一路”旨在搭建国家间合作的平台,营造和谐氛围,它倡导“五通”,而它自身的推进也需要大家“心通”。美好的愿景,理想的蓝图,需要以真诚互信为基础。只要坦诚相见、真诚沟通,做到心智联通、思想畅通,就一定能以“一带一路”为平台,共写人类文明进步的新篇章。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巨大机遇和挑战才刚刚显现,更多更大的机遇正等待我们去挖掘,更多的挑战正等着我们去克服。作为一名高中生。我们不仅要了解当下时政热点,同时我们也努力学好知识,将来为祖国的经济贸易贡献自己的力量。

贸易发展潜力 第3篇

2015年3月28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的《推进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愿景与行动》中提出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将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2015年5月8日,中俄两国在俄罗斯共同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俄罗斯表明支持中国的“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也将积极支持俄方的欧亚经济联盟框架内的一体化。从1999年开始到2014年,中国已经连续16年成为蒙古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12年蒙古国政府提出建设“草原丝绸之路”,将中蒙俄过境运输公路连接到一起。随着“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和“草原丝绸之路”的建设,中蒙贸易发展也必将进一步加强。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中蒙俄经贸关系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政策和实证两个方面。郭连成和边中悦(2014)从政策方面指出对外贸易对中俄两国经济增长均起到促进和拉动作用,中国在进出口贸易方面表现更为稳定,然而俄罗斯依靠天然的资源优势,出口方面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大[1];周念利和黄宁(2014)认为中俄之间贸易合作远远不及两国之间的政治关系,究其原因是中俄在重要领域缺乏政治互信,以及两国的贸易互补性与俄罗斯发展战略存在矛盾,破解难题的关键在于提高双方的政治互信,以及用贸易替代性伙伴向俄罗斯施加压力[2];姜振军(2015)认为在诸多外部因素下,中俄之间将步入“超常态”发展新机遇,双边经贸规模将会全方位提升[3];李新(2015)则从更开阔的视界阐述中蒙俄要借助“一带一路”契机,实现经济带与欧亚联盟对接,与蒙古的草原之路对接,东三省老工业基地与远东开发战略和蒙古国矿业立国战略对接,最终建成中蒙俄FTA自由贸易区[4];张秀杰(2015)认为中蒙之间应重点深化和扩大矿业与农牧业合作[5]。也有部分学者从实证方面进行研究:高晓慧(2014)通过计算中俄之间贸易贡献度来分析中俄之间的贸易潜力,得出中俄之间仍以互补型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亟待发展壮大[6];余振等(2014)利用SMART模型估算中俄之间的FTA福利效应,计算出两国都从贸易规模扩张中受益,提出如果能尽快推动中俄FTA谈判,则双方受益将更大[7]。

上述研究对于中蒙俄贸易的定量分析和潜力分析还不够全面。中蒙俄经济合作走廊的贸易现状到底如何?中蒙与中俄的贸易潜力发挥如何?在中蒙俄日益密切的经贸往来基础上,如何利用中国与蒙古和俄罗斯在贸易结构上的特征,找到影响贸易额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本文将中蒙俄双边贸易结构指数和出口集中度指数引入到贸易引力模型,并对双边贸易潜力进行研究。

二、中蒙俄双边贸易格局

(一)中蒙俄贸易现状

蒙古是典型的内陆国家,以畜牧业和矿产业为主,是一个出口导向型国家,2014年,蒙古对中国的出口额达到51亿美元,占蒙古出口总额88.36%,比1998年出口额增长约53倍。蒙古与中国的进口额从1998年的5 980万增长到2014年的17亿美元,增长约28倍。

俄罗斯对中国出口截止到2014年上升到374.1亿,占俄罗斯出口总额7.5%。在1998年进口额为11.6亿,占俄罗斯总进口额的2.7%,到2014年进口额达到508.5亿美元,占俄罗斯总进口额17.7%。具体如图1(a)、(b)所示,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中蒙、中俄之间的贸易额有所下降,其他年份均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DATABASE),经笔者计算所得。

(二)中蒙俄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

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trade intensity index,TII)表示某一国对某贸易伙伴国的出口占该国出口总额的比重与该贸易伙伴国出口总额占世界进口总额比重的比例,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两国间贸易联系越紧密,依赖性越强[8,9]。该指标被大量应用于测算两个国家之间贸易依赖程度。具体公式为:

该式中,Xij表示i国对j国的出口额,Xi表示i i国对全世界的出口总额,Mj表示j国的进口总额,W表示全世界的进口总额。如果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TII)越大,表示两国贸易联系越紧密,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TII)越小,表明两国贸易联系越松散[10]。

通过(1)式计算中蒙、中俄贸易结合度指数,结果见表1。

出口方面,蒙古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始终较高;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近些年则处于下降趋势,到2008年以后双边整体处于稳定的合作模式。进口方面,蒙古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依然很高,但不及出口强度,说明蒙古在进口合作方面相对更加多元化,中蒙双方在2008年达到峰值后,近些年呈现小波段的下降趋势;俄罗斯对中国进口贸易结合度处于小幅上升趋势,2010年达到峰值,俄罗斯进口依赖度的上升与中国经济崛起有直接关系,也与欧美国家对俄罗斯近些年经济制裁与封锁有一定关系。俄罗斯作为金砖大国,进出口强度值均在1左右,不属于依赖型的合作关系,而蒙古对中国的进出口则明显地表现为依赖合作型关系。

(三)贸易互补性指数

贸易互补性指数(trade complementarity index,TCI)是常见于分析两个国家贸易关系的指数,它主要用来衡量两个贸易国家之间贸易结构互补程度的指数[8],以此分析两个国家出口扩张潜力,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贸易互补性指数提出了几个成熟的度量公式,本文以国际上广泛应用于制定国际贸易政策的计算方法,具体内容如下:

某一类产品贸易互补性指数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Mik表示i国在产品k上的进口额,Mi表示i国所有产品的进口额,Xjk表示j国在产品k上的出口额,Xj表示j国所有产品的出口额,此式用来表示j国产品k出口到全世界,另一个国家i则从世界进口k产品。其中会有比较优势的产品k大量的向全世界出口,而如果i国他们的产品k具有相对劣势,那么i国和j国应该加强合作。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DATABASE),经笔者计算所得。

从两国的贸易结合度可以看出中俄与中蒙之间现有的贸易紧密情况,在接下来的分析中如果两国之间的贸易具有互补型,也就是说一国具有优势的出口产品正是另一国的紧缺产品,那么贸易发展将会得以持续,可以通过消除贸易壁垒和发展规模经济及降低运输成本等方面使两国达到长期稳定的合作,同时还可以降低调整产业成本,避免其他国家的过度竞争所引发的负面影响[10]。

本文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10大门类进行计算,其中:0-食品和活畜,1-饮料和烟草,2-非食用粗材料,3-矿物燃料和相关材料,4-动物和植物油、油脂和蜡,5-化学品及其有关产品,6-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7-机械和运输设备,8-杂项制品,9-分类商品。根据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数据整理计算如图2所示。

中蒙两国以中国为出口国时,具有优势的类别SITC6、SITC7、SITC8,以蒙古为出口国时,蒙古具有的优势类别为SITC2、SITC3、SITC9,中蒙两国的贸易结构互补性非常强。其中SITC2类产品蒙古具有极其高的优势性。而中国在劳动密集型SITC6类和SITC8类具有优势,在工程机械运输设备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中俄两国当中国为出口国时,可以惊喜地发现两国之间存在着更完美的贸易互补性,其中,中国具有优势的类别为SITC0、SITC1、SITC6、SITC8、SITC5和SITC7;以俄罗斯为出口国时,俄罗斯具有优势的类别为SITC2、SITC3、SITC4、SITC9。中国出口贸易中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在俄罗斯全部具有优势,除了9类产品外,其他产品的互补性指数远大于1,说明两国之间基本上不存在贸易竞争关系。从互补性指数波动情况来看,中蒙之间互补性比较稳定,所有分类产品在2007年达到峰值后有所下降;以俄罗斯为出口国计算的中俄贸易互补性整体表现比较稳定,也是在2007年左右到达峰值后有所下降,并在近些年趋稳;而以中国为出口国计算的贸易互补性中俄罗斯对中国的出口逐渐增强,在2012年达到峰值后近两年有所下降。

(四)中蒙俄出口集中度指数

出口集中度指数与之相对应的概念是出口多样化指数,常用于衡量一个国家出口产品种类的集中程度指数[8],本文用赫谢尔曼指数来表示:

式中Xik表示国家i在k产品上的出口额,Xi表示i国对全世界的出口总额;出口集中度指数一般取值在0-1之间,HI取值越大说明出口产品结构越集中,取值越小说明出口产品越多样化。通过图3可以看出,蒙古和俄罗斯出口产品种类过于集中,中国较之出口产品种类较为丰富。本文同时计算美国、加拿大出口集中度并加以比较,加拿大作为资源矿产发达的国家,出口产品结构与美国同样具有多样性。这些差距说明蒙俄产业结构太过单一,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以能源和矿产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这种产业局限导致与中国无法形成有效产业承接,由此也可看出中蒙俄目前还不具备建立自贸区的基础。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DATABASE),经笔者计算所得。

三、中蒙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及潜力测算

(一)理论模型及变量选择

贸易引力模型最早由Tinbergen和Poyhonen提出,认为两国之间的贸易流与两国之间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者之间的空间距离成反比,但其引力模型并未考虑到理论基础问题。之后国外学者对引力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从引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了探寻,使得引力模型的理论根基日渐稳固[11,12,13];另一方面是通过引入了人口变量、边境因素等一系列新解释变量,寻找促进贸易和阻碍贸易的因素。近年来,部分学者还从理论基础和应用等不同视角进一步推进了引力模型的相关研究[14,15]。目前对引力模型的扩张主要在增加解释变量上。本文根据研究目的,在模型基本设定的基础上,将进出口贸易结合度和出口集中度加入方程中,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如下:

在数据可得的基础上尽量扩大研究范围,以增强结论的普遍性。研究样本期间为1998-2014年,选择的样本国家为部分新兴国家代表和部分重点“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19个样本国家,这些国家虽与中国有很大差异性,但也都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或经济转型期,用中国与这些国家的双边贸易数据来估算中国与蒙古和俄罗斯的贸易潜力将更加有说服力[16]。具体国家为俄罗斯、蒙古、墨西哥、巴西、印度、泰国、越南、印度尼西亚、智利、马来西亚、巴基斯坦、伊朗、波兰、哈萨克斯坦、乌克兰、菲律宾、土耳其、尼日利亚、南非。

关于被解释变量含义、预期判断、资料来源和理论说明见表2。

(二)实证检验

本文利用Stata 12.0基于面板数据对构建的引力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见表3。由于引力模型中包括了一项不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距离变量,而固定效应模型的截距项是不会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如果将距离变量加入固定效应模型中则会发生被差分或者within时变为0,最终导致变量无法识别,所以首先在扩展贸易引力方程(1)、(2)、(3)、(4)、(5)中均包括DIST变量,通过最大似然比检验,结果均拒绝原假设,说明随机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方程(6)为除掉DIST变量后的扩展引力方程,通过Wald检验,结果拒绝原假设,即个体效应显著,说明固定效应优于混合效应。整个方程的拟合度也非常高,

扩展贸易引力方程(1)到方程(4),拟合优度不断增加,残差减少,说明模型的解释能力逐步增加。方程(5)中加入了FTA变量后,R2值变小,这与选取的国家样本有很大关系,因为样本国家中只有东盟的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与中国签订东盟自贸协定,所以本方程舍弃FTA变量。固定效应方程(6)拟合度虽高,但是考虑到DIST作为核心变量无法舍弃,最终确定采用方程(4)。从方程解释变量回归系数符号和理论预期一致,因此可以作为本文进一步分析的基础。

(三)相关变量影响效应分析

参照方程(4)回归系数,核心解释变量经济贸易总量与人均GDP对贸易总量的解释依然显著,两国之间国民收入差距系数为-0.078,与Linder假说相符。但由于本文中所选样本均为新兴国家或者发展中国家,与中国人均收入差距不大,有着相似的贸易需求,变量表现相比其他变量不显著;另一个方面也可能由于垂直产业内贸易的迅猛发展,新兴化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可以改变以往承接发达国家下游生产的低端锁定局面。进口贸易结合度相比出口贸易结合度解释系数更显著,说明一国进口相比出口依赖性越强,越会促进两国之间的贸易总量。出口集中度解释系数为-0.727,说明出口集中度越高,则一国可贸易产品种类相对较少,国际上产品的竞争力相对越弱,最终将影响其它国家对其贸易的需求,或者说产品的多样化有助于经济发展。方程(5)中FTA对贸易总量的解释系数为0.199,显著性检验概率为18.5%,这与样本国家选取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样本中仅有四个国家与中国建立东盟自贸区协定,实证结果说明建立FTA会比非FTA成员更能带动双边贸易额,同时中国与样本中的新兴国家和“一带一路”国家应该加快自贸区建设的步伐。

(四)贸易潜力测算

根据引力方程对蒙古和俄罗斯的贸易总量进行预测,然后实际贸易值和预测贸易值的比值计算出贸易潜力值。根据吴丹(2008)对贸易潜力的分类[18],如果比值小于0.8,则说明双边贸易具有较大潜力,两国的双边贸易具有巨大的提升空间;若比值介于0.8-1.2之间,则说明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还未充分发挥,具有一定的扩大双边经贸关系的空间;若比值大于1.2,则说明两国现有的贸易潜力已经得到充分利用,需要发展和培养新的要素来刺激双边贸易增长。

注:(1)括号内的数字分别为固定效应估计的t值和随机效应估计的z值;(2)***、**、*分别表示在1%、5%、10%水平上通过显著性检验。

根据表3的方程(4)得出以下引力方程:

从图4中可以看出,1998年至2014年中国与蒙古的贸易潜力一直低于1.2,只在1998年和2014年高于1.2,说明两国的双边贸易潜力一直未充分开发;自2014年开始双边贸易呈现井喷形式,可以看出“一带一路”战略在中国与蒙古之间的贸易合作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而中国与俄罗斯两国之间的贸易潜力值一直在0.4左右,属于“贸易潜力巨大型”,两国贸易合作有待充分挖掘。

数据来源:联合国贸易商品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 DATABASE),经笔者计算所得。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从中国与蒙古和俄罗斯的双边贸易结合度指数、贸易互补性指数及出口集中度指数用来测度中国与蒙古、中国与俄罗斯之间经贸合作现状及其合作潜力。经过计算发现,中国与蒙古和俄罗斯贸易结合度和贸易互补性指数都较高,中国与俄罗斯的贸易互补性在SITC10分类下呈现出完美的互补性,中国相对俄罗斯具有优势的产业为食品类、劳动密集型产品、机械及运输产品及电子产品等,俄罗斯相对中国具有优势的类别为矿产燃料、矿物油、木材及其木材产品、化工产品以及军工产品;中蒙俄三国在出口集中度方面整体偏高,蒙古出口产品近些年种类有所增加,俄罗斯出口产品种类虽也略有增加,但是大部分仍集中在能源和矿产,形成了以能源和矿产为绝对主导的出口产品结构。通过引力模型分析发现贸易总量与经济总量、人均GDP、进出口贸易结合度成正比,与贸易距离、两国间人均收入差距、出口集中度成反比。并通过贸易引力模型测算潜力值,中蒙贸易潜力在2014年得到迅速提升,而中俄贸易潜力并没有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得到提升,“政热经冷”的局面仍然没有得到改善。

本文根据贸易结构分析、引力模型的影响因素及其贸易潜力研究结果,给出以下政策建议:

1.中蒙俄三国应进一步扩展产品的多样化,并加强彼此间垂直化产业内与水平化产业间分工贸易合作机制。目前很多研究结论认为,在反映能力理论本质含义方面,产品的多样化会使国家优势地位得到加强[19],对于持续推动经济增长也具有积极的作用[20]。目前中国与蒙俄的贸易结构滞后,处于要素禀赋和比较优势贸易阶段,与美日和东亚的水平与垂直产业贸易还存在较大差距。按照国际贸易理论,国家间的贸易发展趋势为初级的要素禀赋向更深入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合作过渡,中蒙俄三国之间不仅在现有贸易结构上具有强烈互补性,而且在未来的产业内与产业间贸易合作同样具有巨大发展潜力,三国之间互相加强投资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2.积极促进中蒙俄自贸区的建立,加快互联互通与“中俄蒙经济走廊”建设。从国际经验来看,自由贸易区和保税区的建设将会大大促进合作国间的贸易和投资。中蒙俄目前还不具备全面自贸区合作的条件情况下,建立小范围的跨境自贸园区和保税区为试点,为中蒙俄三国的自由贸易区协定签订奠定基础。同时加快边界口岸基础设施建设和路桥建设领域的合作,进一步弥补贸易距离成本。对于商品贸易来说,基础设施建设直接影响两国之间的贸易额,中俄和中蒙之间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基础设施无法满足两国之间的贸易运输和通关要求,所以中蒙俄三方须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路、铁路、水路的运输能力,加强电力和通信能力的建设。

3.强化中俄、中蒙政府之间的互信互利关系,加强双边沟通,增强三国间政治互信。通过发展民间合作关系,扩大中蒙俄之间的学术、科研交流,促进双方在科技合作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解决由于文化观念加等历史性问题造成的不信任危机,破解以“经济扩张论、人口扩张论、军事威胁论”为主的“中国威胁论”带给中蒙、中俄经贸关系的负面影响。金融方面目前中蒙俄三国贸易融资、国际结算等金融领域合作仍在初级阶段,在经贸合作纵深发展的同时应积极促进贸易中用本币尤其是人民币的使用,减少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来有效降低国际汇率风险。

摘要:本文利用贸易互补性指数、贸易结合度指数及出口集中度指数,对1998-2014年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贸易发展历程及进出口产品格局进行分析,并将贸易结合度指数和出口集中度指数引入引力模型计算中蒙和中俄的贸易潜力。中国与蒙古、俄罗斯的贸易结构具有很强的互补特征,根据引力方程测算出贸易总额与贸易结合度成正向关系,与出口集中度成负向关系;中蒙贸易潜力在“一带一路”倡导下迅速提升,但中国与俄罗斯两国双边贸易潜力尚未充分发挥,仍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

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 第4篇

发展潜力依然巨大

首先,收入增长和消费结构升级,将孕育巨大的消费增长空间。各国消费变化的规律显示,随着收入增长,居民消费结构将不断升级;从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阶段的过程,也是消费结构升级步伐明显加快的时期。目前,中国正处在迈向高收入国家的进程中,消费需求增长的空间十分巨大。2012年,中国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3%,城镇为36.2%;而美国为16%,欧洲、日本、加拿大等,一般在20%~30%之间。

其次,基础设施的网络化、现代化和制造业装备水平的提高,以及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新技术发展,都将带来庞大的投资需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基础设施状况大为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基础设施的网络密度和现代化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例如:2012年,中国的铁路密度约为每百平方公里1.0公里,而美国在2010年就达到2.5公里。从制造业装备水平看,中国与发达国家差距更为明显。相关研究表明,2010年中国单位劳动力资本拥有量只有美国的14%。信息化与城镇化、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建设智能城市、物联网、信息高速公路,以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等,都蕴藏着巨大的投资空间。

第三,节俭的文化传统,将继续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充足的资金。无论从率先实现追赶的日本,还是后起之秀的亚洲“四小龙”看,在一定的发展阶段,高储蓄率都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中国节俭的文化传统由来已久。目前,在中国虽然极少数人群已加入世界高消费群体,然而,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仍是发达国家的2~3倍。未来尽管这种高储蓄率会受到人口老龄化以及对未来家庭消费预期等因素的影响,但是崇尚节俭的主流传统仍能继续为中国经济发展提高充裕的资本。

第四,人力资本的积累,将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人口质量红利。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与物质资本积累一样,中国的人力资本也得到了快速的积累。现在,中国已成为全球受过高等教育人口最多的国家,今年全国研究生招生60.8万,其中,博士生6.9万人,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超过600万人。高素质劳动力队伍的形成,不仅有利于抵偿人口数量红利的减少,也将有力地支撑中国经济发展由资本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

第五,全球化深入推进,将继续给中国利用全球资源和在更广阔的空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带来新机遇。金融危机爆发后,贸易保护主义在不少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重新抬头,导致贸易摩擦频发,但是从长期来看,交通和通讯技术的进步将进一步促进跨国贸易和投资,跨国公司的扩张也将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将有助于构筑稳定的国际商贸环境,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逆转的潮流。这将继续为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提供广阔的空间。

前进路上面临挑战

当然,中国经济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在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与困难。从外部环境和条件看,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在发展和蔓延,主要国家的结构性改革尚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新技术革命仍然处在孕育过程中,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有可能成为常态,中国出口已难回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轨道。从国内环境和条件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经济结构失衡、资源环境约束增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上升、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社会阶层收入差距扩大、潜在财政金融风险增加等严峻挑战。

面对内外部风险和挑战,中国正在进行一系列战略调整,将着力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构建新的发展方式,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驱动。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一定能取得实质性突破,中国战略调整任务一定能够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就必然能得到充分释放。据我中心课题组预测,在未来10年左右的时间里,中国GDP年均增长仍可达到7%左右。按照这一速度发展,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的“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双翻番’”的目标可以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有更加雄厚的物质基础。

经济结构深刻变化

首先,消费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消费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但由于出口、投资增长长期快于消费增长,消费率(最终消费占GDP比重)呈逐步下降趋势。低消费率、高投资率与中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的发展阶段有关,也存在制约消费扩张的体制、机制障碍。今年年初出台的《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旨在建立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随着投资、出口增长的下降和收入分配改革的深化,预计消费率将呈稳步提升趋势,逐步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中国市场也将成为全球增长最快、规模最大的消费市场之一。今年一季度,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5%,比去年全年提高3.7个百分点。

其次,服务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明显加快。

2001年以来,中国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仅略高于40%。服务业发展缓慢、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居民收入水平相对低下,恩格尔系数较高;民营企业进入部分服务业障碍较多等。从发达经济体的增长经验看,一、二和三产业随着发展阶段的提升将依次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随着中国城镇化率的提高、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都将快速增长。2012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4.6%,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第三,地区差距由扩大转变为缩小。

第四,城镇化率稳步提高,城乡收入差距逐渐缩小。

中挪水产品贸易潜力及预测实证研究 第5篇

中国在水产品方面的进口和消费,在过去几十年迅猛增长,这得益于中挪两国水产品贸易的良好合作关系。随着中挪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以水产品为龙头的两国贸易额会进一步快速增长,这一趋势持续带动挪威水产品的出口。挪威在渔及渔制品方面有较强的比较优势,但从当前中国进口挪威水产品表现来看,挪威的渔业贸易结构不平衡,鳕鱼供应过量,价格也处于历史最低值,而挪威三文鱼最近几年价格强劲上涨,超出人们预期,并在2013 年底达到新高。鲭鱼价格当前有所回落,但是预计随着中国需求的进一步上升,价格也会有所回升。为了进一步理清中国和挪威两国水产品贸易的结构和特征,了解现状,预测发展趋势,论文以中挪2000—2013 年两国水产品贸易值为研究数据,采用一阶灰色方程模型GM(1,1),对两国未来几十年的双边水产品贸易结构和特征,以及总量情况进行描述及预测。

二、研究设计

(一)GM(1,1)模型的建立

1.将χ(0)作一次累加生成得序列:

2.求均值(MEAN)数列

3.建立灰微分方程

a为发展系数,其大小和符号反映 χ(0)(及 χ(1))的发展态势,b为灰作用量(也称为内生控制灰度)。

(二)GM(1,1)的求解

1.白化方程的特解

式在 χ(1)(1)=χ(0)(1)初始条件下的特解为:

其还原预测值为:

2.残差检验

χ(0)(k)为实际值,x赞(0)(k)为模型预测值,则模型的精度可通过如下指标来进行残差检验:

三、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一)数据准备

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网站、中国水产品贸易统计年鉴、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等各种渠道,搜集水产品贸易统计数据,获得1995—2013年两国水产贸易值(双边贸易额:美元)。由公式(1)用Matlab程序对初始序列χ(0)作级比检验,建立GM(1,1)模型有效。由χ(0)进行一次AGO生成,通过Matlab计算求得一级参数包:P1=(a,b)T=(-0.0087489427,16257418.0428712)。将公式(6)代入公式(7),并将a,b代入预测方程得:。

(二)预测

令 χ(0)(1)为1995 年中挪双边水产品贸易额(美元),对预测值和实际值做残差检验,级比偏差检验,相对残差| ε(k)|<0.1,级比偏差 ρ(k)<0.1,因此模型的预测精度较高。根据模型及其参数a,b的值,对中挪水产品贸易中短期预测,其结果(如表所示)。

(单位:亿美元)

由上表可以清晰地看出,随着时间推移,中挪水产品贸易额的预测值逐渐趋于稳定在40 亿美元附近。

当然,中国对挪威水产品进口的动力依靠中国市场的扩大,加强中挪两国联系和合作对水产贸易发展更为有利,因此,构建两国自由贸易区不失为最优选择。

参考文献

[1]De Voretz.D.J.and K.G.Salvanes.Demand for Norwegian farmed salmon:A market penetration model.In Proceedings of the Second Conference of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of Fisheries Economics and Trade,1988.

[2]White.K.J.A general computer program for econometric methods—SHAZAM.Econo-metrica,1987,(46):239-240.

[3]Pishayasinee Mulapruk,Ian Coxhead.Competi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in Chinese and ASEAN manufacturing industries[J].AAE Development Workshop,2005.

[4]Statistical yearbook.Norwegian Central Bureau of Statistics.Stortingsmelding(Report to Parliament)No.65,1986—1987.Om havbnik(On fishfarming),1985.

贸易发展潜力 第6篇

我国运输服务贸易一直在服务贸易中占据重要份额,其出口额占服务贸易总出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12.18%增至2012年的20.43%,进口额占服务贸易总进口额的比重由2000年的28.99%增至2012年的30.65%。进出口比重的差异反映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逆差问题,而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也是引起甚至扩大我国服务贸易总逆差的原因之一。

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运输服务贸易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的贸易逆差、对经济的促进作用、影响因素及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何伟、何忠伟(2008)经过数据分析认为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主要源于运输服务产能不足,但不能单以数据来断定竞争力强弱。赵慧慧(2012)经过定量分析得出运输服务贸易与经济发展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运输服务出口对于经济的促进作用小于运输服务进口对经济的促进作用。赵倩(2009)运用三要素的柯布—达格拉斯函数,通过实证分析得到在我国劳动力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是影响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重要生产要素。王晓东、胡瑞娟(2006),李芳(2010)等学者借助国际市场占有率、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等指标,对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国际地位及竞争力进行了分析。

从现有的文献看,关于贸易出口潜力的分析多集中于服务贸易行业整体,如周念利(2010),许统生、黄静(2009)等学者运用引力模型研究我国服务贸易流量以及出口潜力。而对于具体项目则鲜有研究。鉴于此,本文采用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前50位国家(地区)2012年出口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对影响服务贸易出口的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并对中国运输服务贸易的出口潜力进行探析。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构建及变量说明

对数形式的引力模型可以有效消除异方差,所以标准引力模型表达式为:

其中,Tij表示i国与j国之间的贸易额,Y表示某国的经济规模,Dij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

本文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得到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如下:

因变量EXPi代表i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来源于WTO数据库,包含世界出口额前50位国家和地区2012年的运输服务贸易流量数据。

解释变量一共8个。其中,GDPi反映一国的经济总规模。在贸易自由化的背景下,当一国经济规模较大,自然倾向于与世界有更多的经济交流,因此GDPi应该对运输服务出口有正面的促进作用。

POi代表人口。依据在货物贸易中人口变量在引力模型中系数的不确定性,其对运输服务贸易的作用也暂时无法确定。

Di代表距离。由于本文采用的是世界运输服务贸易总出口额,因此距离用各国与世界运输服务进口前50位国家(地区)之间的距离之和代替。在进行货物贸易的潜力分析时,两国之间的距离越小,贸易量越大。但由于运输服务贸易中的商品并非全部需要空间上的移动,因此,距离的显著性有待进一步确定。

OPENi表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将其定义为一国运输服务贸易总额占GDP的比重,反映了一国在国际运输服务贸易中的参与度和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开放度越高,运输服务贸易越发达。

SLPi代表一国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即一国服务贸易出口额与服务业就业人数之比,高的生产率能够带动运输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其系数应该为正。

BCPi是对一国报关手续复杂程度的度量,采用打分制,1代表无效率,7代表高效率,因此它应该与运输服务贸易呈负相关。

QPIi是反映一国港口基础设施建设质量的指数,采用打分制,1代表港口发展程度低,7代表港口发展状况良好,符合国际水平,因此它应该与运输服务贸易呈正相关。

TAXi代表某国的关税平均水平。关税水平能够影响一国货物贸易,而诸如仓储、维修等运输服务贸易是伴随货物贸易产生的,所以关税水平应对运输服务贸易产生负面影响。

(二)数据来源

1.本文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数据来自WTO数据库。该库提供各国家及地区之间的服务贸易进出口额。本文选取数据库中2012年的最新数据,涵盖世界运输服务贸易出口50强国家和地区。由于台湾地区个别数据丢失,将其剔除,共计49个样本国家。

2.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报关手续复杂度指标、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指标及关税平均水平来自世界银行WDI数据库。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口均采用2012年数据,由于个别国家数据缺失,以之前年份数据代替;匈牙利报关手续复杂度指标、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指标缺失,但影响甚微,故忽略不计;由于2010、2011年关于平均关税的数据缺失较严重,考虑到数据的连续性,平均关税采用2009年数据,其中哈萨克斯坦用2010年数据代替。

3.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以及服务出口部门生产率均由笔者从WTO数据库及世界银行WDI数据库中搜集数据计算得出。

4.各国首都之间的距离以公里计,通过Distance Calculator Between Cities得到。

(三)回归方法与结果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与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由于采用的是截面数据,所以不存在自相关等时间序列问题,异方差问题也因模型对数变换基本解决。经过Eview6.0软件的回归分析,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注:括号中为t检验值;***、**、*分别表示通过1%、5%、10%的显著性检验

首先,由第(1)列基本回归方程计量分析可以看到,虽然国内生产总值和距离都通过了显著性检验,回归系数也与经济意义相符,但是总体拟合度仅为0.50,且距离也只是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得出,仅利用基本回归方程无法较好地解释运输服务贸易流量。这可能是因为运输服务贸易不同于货物贸易,很多商品不需要进行空间移动而造成距离的弱显著性与低总体拟合度。

其次,表1第(2)列所示为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后的引力模型计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到经扩展后,引力模型总体拟合度大大提升,由原来的0.50上升至0.88,说明了新引进解释变量的有效性,各解释变量结果也较好,所有解释变量符号均与预期相符,具有经济意义。其中,样本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报关手续复杂度指标均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样本国平均税收水平通过了5%显著性检验;港口基础设施质量指标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而距离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进一步说明了空间距离在货物贸易与运输服务贸易中所起的不同作用。

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对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进行剔除以进一步完善引力模型,过程如下:首先剔除(2)列扩展方程中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的解释变量Di,得到扩展方程(3);然后剔除方程(3)中未通过检验的变量QPIi,最终得到方程(4)。可以看到方程(4)在保持了较高的总体拟合度前提下,各解释变量也表现出较高的显著性水平,这表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更加完善和具有说服力。

从最终确定的引力模型中可以得到,决定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流量的主要因素包括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人口、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报关手续复杂度以及关税水平等。其中,运输服务贸易流量与出口国人口存在正相关关系,与报关手续复杂度以及关税平均水平呈负相关关系。尤其出口国国内经济规模越大、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和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越能够促进运输服务贸易出口。

四、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潜力分析及国际比较

运输服务贸易一直被认为是我国的优势产业,如图1所示,除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外,2000—2012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占据国际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可见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不断提升。但其发展潜力是否已经得到充分发挥还需要进一步分析。

注:根据WTO数据库中数据计算得出

运用得到的计量模型,模拟包括中国在内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前10强和2012年理论潜在出口值,在此基础上将各个国家(地区)的实际出口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如实际值大于理论值,则认为该国(地区)2012年运输服务贸易出口为“贸易过度”,否则为“贸易不足”,结果如表2。

单位:美元

注:1.按照2012年运输服务贸易实际出口值与理论值的比值排序;2.比值大于1.2为潜力再造型,比值0.8~1.2为潜力开拓性,比例小于0.8是潜力巨大型

由表2中可以看出,除了美国、韩国、丹麦、英国外,其他6个国家(地区)的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均存在“贸易不足”。英国和韩国“贸易过度”最为显著,而新加坡则存在较严重的“贸易不足”。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也存在“贸易不足”的现象,且仅次于新加坡、法国与德国,这表明我国在运输服务贸易出口方面力量比较薄弱。我国在运输服务贸易上的“贸易不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现象。由于各种资源优势未全面发挥导致运输服务实际出口值小于理论出口值,从而引起或加剧了进口多于出口的逆差现象。

按照运输服务出口实际值与理论值的比值可以将10个国家(地区)分为三类:潜力再造型、潜力开拓性和潜力巨大型,具体分类见表2。经数据分析,上述国家(地区)中只有英国和韩国属于潜力再造型;德国、法国和新加坡属于潜力巨大型,其中德国也十分接近于潜力开拓型;其余国家(地区),包括中国在内均属于潜力开拓型。从运输服务出口实际值与理论值的具体比值看,我国仅为0.85,这说明我国只冲破了原有的某些贸易壁垒,实现了从潜力巨大型向潜力开拓型的转变,但距离由潜力开拓型向再造型的转变依旧很遥远,现有资源利用率未达有效水平,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如果能够发挥潜力,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现象。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引力模型分析得到:一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额与能够代表一国规模特征的国内生产总值、总人口成正比;出口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越高、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越高,越有利于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发展;出口国的报关复杂度和平均关税水平越低,表明贸易壁垒越小,越有利于运输服务贸易出口的增加。通过进一步分析得到: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存在“贸易不足”,这可能是引起或加剧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逆差的原因之一;按运输服务出口实际值与理论值比值分类,中国虽属于潜力开拓型,但比值仍较低,发展潜力与空间巨大,因此,应在提高现有运输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技术创新和资本投入;提高运输服务业的开放度,加强对外商投资的引导;优化货物贸易结构,进一步促进运输服务出口。

摘要:加强运输服务贸易出口对改善我国服务贸易逆差现状具有重要意义。引力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一国运输服务出口额与出口国的GDP、人口、运输服务贸易开放度、服务出口部门劳动生产率呈正相关关系,与报关复杂度和关税水平呈负相关关系。中国的运输服务贸易存在“贸易不足”问题,属于“潜力开拓型”国家,应从加大资本投资和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运输服务业开放度、优化货物贸易结构等方面促进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发展。

贸易发展潜力 第7篇

关键词:贸易引力模型,出口潜力,新兴市场

美欧市场是中国重要的出口市场,出口比重维持在50%左右,2007年达到54.5%,但是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欧美市场需求下降,我国出口严重下降,2010年出口比重下降到45.7%[1]。而蔡一鸣独辟蹊径,基于现代资产组合理论,构建出口市场组合模型,关注出口贸易流量对经济的影响,定量分析多元化战略中的“市场的多元化”问题,为降低我国产品出口量的波动提供理论指导[2]。而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多元化市场战略”实施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我国的出口市场仍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赵福春分别从政府、市场、企业、商品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五大因素来对影响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因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基础上加大对新兴市场(南美、东盟、中东、非洲、东欧和西亚)的开拓力度。近年来,虽然加大了对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3],但是杨长湧认为非洲和拉美市场份额虽有上升但仍然很低,完善政策体系,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和企业意识,改变中小企业将发展中国家作为倾销过剩产品的观念[4]。我国中小企业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70%以上,但是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产品同构性强,在对其出口时,容易产生贸易摩擦。沈瑶认为中国应该恰当处理贸易摩擦,加强合作,谋求双赢取得经济发展[5]。

由于我国的出口市场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为了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减少发达国家的经济波动对我国的影响,应该积极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近年来,国内学者利用贸易引力模型积极探索了我国的出口潜力:①依据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分析我国的出口潜力。盛斌、廖明中认为影响我国对新兴市场经济体的出口贸易相对不足的原因,按解释程度高低依次为GDP、地理、区域贸易、贸易依存度和人均GDP[6]。②从制度安排角度研究我国的出口潜力。潘向东、廖进中和赖明勇认为正式约束的法律制度、进口国的经济制度因素和影响企业运行费用的制度都对中国与其他国家间贸易的进行有显著影响[7]。

国内的研究主要集中与东亚、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忽略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本文选取中国前50名以内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作为样本,更具有普遍性。本文引进传统变量进出口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和距离,以及变量贸易自由度来反映政府对贸易的干预程度,构建我国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基于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来测算我国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潜力;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对部分发展中国家出口不足的原因提出政策建议。

1 模型概述

引力模型自从被Tinbergen和Poyhonen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以来,成为研究贸易流量的重要实证工具,在检验贸易集团效果、测算贸易潜力、分析贸易模式等领域可以解释一些经济现象。本文借助贸易引力模型来分析我国对新兴经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潜力。

传统的贸易引力模型选取自然对数形式,而且是研究双边贸易流量。本文主要是研究影响中国出口流量的因素,因此在模型中忽略了中国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其出口的影响。在传统的模型基础上,拓展了贸易引力模型,得到如下线性回归模型:

lnxij=α1+α2lnYi+α3lnYj+α4lnd+α5lnTF+α6APEC+α7 (1)

其中,被解释变量xij是中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额(百万美元),解释变量的经济含义和预期符号如表1所示。

本文基于2001-2010年的样本数据测算中国对各国的出口潜力。现在一般的看法是购买力平价收人指标更适宜于估计长期的贸易流量,因此实证研究采用基于购买力平价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进口国的GDP反映了经济规模,总量越大对外需求越大,有利于中国对其出口;对于变量距D,选取的是两国最主要港口之间的球面距离来代表运输成本,反映了阻碍出口的重要因素。贸易自由度指数(Trade Freedom,undefinedi)反映进口国政府对其国际贸易的干预程度,如果指数越大,该进口国的经济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我国的出口。

2 实证研究

2.1 数据来源及说明

本文从我国排名前50位的贸易伙伴国,选取了34个代表国家组成了样本国家(2010年中国对其出口额占中国总出口额的67%)。这些国家依次是:发

达国家(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9个,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孟加拉国、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巴基斯坦、菲律宾、泰国、越南、匈牙利、波兰、土耳其、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伊朗、沙特阿拉伯、阿联酋、埃及、尼日利亚、南非、巴西、智利、墨西哥、巴拿马、阿根廷)25个。在样本期2001-2010年,中国对样本中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额占总出口额的比例从13.7%增加到22.6%,年均增长率为0.89%。

数据来源方面,中国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额来自中经网统计数据库和国家统计年鉴;各国的基于购买力平价指标衡量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世界经济展望》数据库; 距离D选择两个国家主要港口之间的距离,依据经纬度计算得到球面距离;贸易自由度指数来自美国传统基金会发布的2001-2010年《经济自由度》报告。

注:上下两个数据第一行数据表示系数,第二行数据表示t统计值。t统计值中,***、**和*分别表示在1%、5%和10%的水平下显著。

2.2 引力模型的回归结果

本文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基于面板数据,并利用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由于广义最小二乘法(GLS)修正了一般化线性回归模型中的参数估计不具有效性,对样本数据进行变换,使得满足OLS中的均齐方差假设,不存在异方差。利用Stata11.0得到的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回归结果(1)显示,我国的GDP、进口国的GDP和贸易结合度TI达到了1%的显著性水平;贸易自由度指数达到了5%的显著性水平不显著;距离D达到了10%的显著性水平;变量APEC不显著。因此剔除变量APEC得到回归结果(2),由于虚拟变量是按照加法引入,删除此种变量不影响整体方程的显著性,因此F统计量和R2并没有明显变化。其中,进口国GDP每增长1%,相应的我国对其出口额增长0.97%。如果我国GDP增长1%,我国出口增长1.43%。贸易自由度对出口的促进作用虽然没有前两个变量显著,但是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而对于阻碍我国出口的因素——距离,每增加1%出口减少0.36%。

2.3 出口潜力的测算

下面我们根据贸易引力模型来计算中国对其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潜力。首先,运用回归方程(2)计算出中国对其他贸易伙伴国的“理论”出口额;然后,计算出中国对其他国家的现实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之比,根据该比值来判断我国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潜力大小。

运用表2的第二个回归结果(2)对2008年、2009年和2010年中国出口到样本国家的出口额进行模拟,然后计算现实出口额与理论出口额(模拟值)之比,将对其贸易过度的国家归为“潜力拓展型”和对其贸易不足的国家归为“潜力巨大型”,以此来分析我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潜力,分类结果如表3所示。

我国对巴拿马、阿联酋、越南、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匈牙利和智利等国家市场出口数额大,但是由于地理位置(越南、马来西亚和巴拿马位于重要海运线上)、战略地位(阿联酋的石油、哈萨克斯坦的自然资源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等因素的重要性,我国应该在保证出口的前提下,积极拓展更宽的市场前景,增加我国企业在其国内市场的市场份额。我国对样本中的大多数国家都表现贸易不足,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我国的出口市场集中与发达国家,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够重视。比如对同属于“金砖五国”合作框架的俄国、巴西、印度和南非,都是各个地区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长迅速(印度的人口资源仅次于中国,具有较高的居民消费率;俄国的产业结构偏重于能源产业;巴西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领先的生产技术和较完善的金融市场;南非是南部非洲第一大经济体和最具影响力的国家之一),并且经济互补性很强,而我国与其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和缺少沟通、协调的平台和渠道,导致贸易不足。我国对中东地区(伊朗、沙特阿拉伯)的贸易不足问题一直存在,中东是我国的最大石油进口地区,加强贸易往来也可以保障我国的能源安全;2010年我国对沙特阿拉伯的贸易潜力较之2009年有所增加,而2010年的出口额同比增长15.5%,说明我国企业在其国内市场份额缩小,应该加大开发力度促出口。东亚的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由于采取出口导向型政策和保护国内产业发展,都导致我国对其出口不足,但是这些国家经济发展迅速,我国通过产品差异性,增加对其出口。

3 我国对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不足的原因

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应该积极拓展与我国贸易联系紧密但贸易不足的国家,但是我国长久以来实施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导致出口市场集中于美日、欧盟等发达国家,2010年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一直维持在25%左右,其中对其贸易不足的国家的出口额只占10.73%[9]。

3.5 企业因素

我国中小企业内部因素和发展目标限制了开拓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的能力。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出口占我国总出口的70%左右,但企业本身有很多因素制约“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例如我国中小企业主要靠内部融资,资金链脆弱,融资能力较差;采取家族式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低,限制出口的提高;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产品趋同;缺少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产品国际竞争能力不足;追求短期经营效益,没有长远发展目标,导致出口波动较大。

4 拓展对出口不足的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的政策建议

我国在拓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面临的问题,本文从政府、金融保险机构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解决措施。

4.1 政府部门

针对政局动荡,我国应该在外交关系上给予充分的重视。如利用中东利益格局重新分配的时机,保持积极接触,侧重经济合作不深入政局冲突,寻求战后重建的契机;对于南海争端,在保证主权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和平的解决方式,保障南海航道的安全,为我国拓展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创造一个安全的贸易环境。

贸易合作,我国应该积极参与多双边经贸合作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利用区域经济一体化来降低市场的进入门槛。通过签订自贸协定、优惠贸易安排和普惠制等,减免我国出口商品的关税,降低进口商的进口成本,使得我国企业以价格优势拓展进口国的传统市场,增加市场份额。

法律法规方面,政府应该培养法律人才,加大对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外法律法规的研究,合理运用WTO的规则和法律,在其框架内解决贸易争端;构建国内的贸易壁垒管理体系,合理利用反倾销等措施维护我国企业的权利。

4.2 金融、保险机构

金融机构应增加对出口产品的中小企业贷款方式,提供买方贷款、卖方贷款或混合贷款,鼓励出口。例如银行可以根据出口企业的合同或者单据,提供贷款;有外汇收入的企业利用结汇凭证获取贷款;有现汇账户的企业,可以提供外汇抵押贷款;对出口前景较好的企业,提供一定额度的技术改造贷款。在国内应该丰富金融产品,建立中小金融机构,引导和规范民间贷款,增加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推进金融部门与企业的合作,提供创新担保,为企业创新提供融资担保。

由于出口信用保险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收汇风险,而且可以使出口企业利用信用保险获得融资,因此我国出口信用公司应该通过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手段,为中小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提供收汇风险保障;根据各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情况,对其信用风险程度进行专业化的评估,从而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风险管理咨询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服务。同时可以通过细分市场、行业、客户、产品,根据高风险高收费原则,适度合理的降低保险费率,扩大出口信用保险的规模。

4.3 企业

中小型出口企业应该提高融资能力,引进人才改善管理体制和增加风险控制手段。首先,应该培养创新理念、加大技术研发和对创新人才的引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自身素质,从本质上改变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建立风险控制部门,监控进口商国家的政治经济法律风险、市场风险、汇率风险和进口商的资信风险,以及国内的和不可抗力风险,通过风险转移或控制减少出口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建立动态的进口商信用数据,适时跟进进口商的信用情况来调整风险头寸,防范收汇风险;合理预测汇率变化,选择合适的货币结算,或者利用国际衍生品市场(如远期外汇)进行保值,防范汇率波动风险;提高对出口信用保险的投入,实现风险转移。最后,树立国际经营理念,找准市场,防止“跟风”,通过非价格策略开拓国外市场,应对反倾销。例如改变“低价竞争,廉价促销”的营销方式,以市场为导向,重视顾客观念来适应国外市场的迅速变化;对将要开拓的市场进行调研,关注影响营销的因素,准确定位目标市场;建设产品差异化,通过改变产品的质量、包装和售后服务等,建立知名品牌。

参考文献

[1]高敬峰.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与出口企业重组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1(1):34-45.

[2]蔡一鸣.现代资产组合理论的一个拓展:出口市场组合模型——关于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理论思考[J].国际商务,2006(3):62-80.

[3]赵福春.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的影响因素及对策——以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为例[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4]杨长湧.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现状、影响及对策[J].宏观经济研究,2010(6):12-18.

[5]沈瑶.全球背景下的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摩擦问题[J].上海大学学报,2007(6):123-129.

[6]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3-12.

[7]潘向东,廖进中,赖明勇.经济制度安排、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影响机理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5(11):57-67.

[8]TERRY MILLER,KIM R HOLMES.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R].Washington,D.C:The Heritage Foundation,2001-2010.

贸易发展潜力 第8篇

血液透析机是采用人工方法模仿人体肾脏的过滤作用,在体外循环的情况下,通过去除人体血液内过剩的含氮化合物、新陈代谢产物或逾量药物等毒性物质,调节水和电解质的平衡,从而实现治疗功能。血液净化技术从人工肾支持逐渐拓展至近百种疾病的治疗,其中多属危重症的救治,具有及其重要医学治疗意义。

在我国,由于肾移植供体来源受限,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将是终末期肾病(ESRD,即尿毒症)患者生命维持性、长期治疗重要方式。血液透析设备现主要包括血液透析器、透析机、透析管路和水处理系统 , 市场上一般分为血液透析服务、血液透析设备与耗材、危重病血液净化耗材和血液净化药品四大领域。

市场需求方面,据《中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成人慢性肾脏发病率高达10.8%,即有约1.5亿人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预估尿毒症患者约有200万。2013年中国整体透析治疗率在15% 左右(根据全国病例信息系统统计,接受透析治疗的患者仅30万人),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的37% 的治疗率,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75% 以上的治疗率,如果我国剩余85% 的患者能够接受规律的透析治疗,按照目前每例尿毒症患者每次血透费用约420元,每年透析费用在6-8万元计算,预计血透市场需求将有千亿元的潜力。

目前中国已逐步步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13年60岁老人已经突破2亿人大关占我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了14.8%,超过了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10% 的定义。2030年前后中国更将进入人口老龄化高峰,根据金融机构参照日本情况预计我尿毒症患病率有可能高达0.23%,届时我国将拥有315万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理论市场蛋糕规模将达到2500亿元。

市场供给方面 , 涉及医疗器械透析产业链主要有三个部分 :透析服务业,以透析粉、液、管路为主的耗材及以透析器、透析机为主的医疗设备。现阶段我国透析治疗服务主要集中在各级医院,随着血液透析中心设立政策放宽(2014年3月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发出《关于征求血液透析中心管理规范和基本标准意见的函》,建立社区化的透析中心 :独立、医院合资及连锁型透析中心模式将是未来透析服务发展的较强趋势。截止2013年,全国血透中心有3637家,根据专家预计血透中心需求量为3万个左右,规模空间还有8倍左右。企业中威高已成为引领模式的先行军。

血透耗材产品透析粉、液及血透管路已经基本实现国产化,由于耗材本身的技术要求并不高,受到运输和保质期的限制,国内企业在耗材部分具有明显优势,但企业普遍反映耗材毛利率不高。

血透高端产品亟待实现进口替代。透析器、透析机是透析治疗的核心,占血透市场规模的70%,但一直以来,国外品牌在这一市场占绝对控制权,根据宝莱特披露“透析机市场的竞争格局目前90% 由外资品牌占领,主要品牌为德国费森尤斯、瑞典金宝、德国贝朗以及一些日本品牌。”近年来,随着国内企业在技术层面的突破与推广,并陆续取得了透析机、透析器注册证,具备生产透析机技术能力的国内企业正在逐步崛起,开始加速出口,透析机国产化与国际化都值得期待。国内血透机生产商主要包括山东威高、广州暨华、重庆山外山、重庆多泰、奥凯龙和成都威立生等7家公司。透析器生产厂商为威高、山西华鼎金泉、上海佩妮等。

2010-2013年血液透析机贸易市场一直处于进口旺盛,出口起步状态,2014年开始进口趋缓,原因与商务部发布2014年第42号公告,宣布对原产于欧盟和日本的进口血液透析机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和国有品牌替代原因有关。近日,由于企业撤诉,商务部已停止对该案反倾销调查。

由于国有血透技术与产品的推广,对外出口近年来逐呈高速增长态势。2012-2013年,我国肾脏透析设备的贸易总额分别为1.91亿美元、2.16亿美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9.32%、12.95%。2014年我国肾脏透析设备出口金额1140.02万美元、同比增加63.61%,进口金额为1.91亿美元、同比降低8.39%,贸易总额为2.03亿美元、同比降低6.06%。

2.2014 肾脏透析设备全球主要市场情况

在全球血液透析产品(含设备和耗材)的市场集中程度较高,欧美日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一线品牌包括德国费森尤斯、美国百特、德国贝朗等,二线品牌包括日本尼普洛、日本东丽等。其中,2013年全球透析器销量约2.5亿个,有1.06亿个为德国费森尤斯产品。8万台血液透析机中55% 为费森尤斯生产,费森尤斯和美国百特在全球透析设备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了34% 和30%(图1)。

资料来源 :2013USRDS 年度数据报告

2013USRDS年度数据报告显示美国2011年每百万人终末期肾病发病率约为1924人(表1),因此美国同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透析设备进出口国家。根据GTA数据 , 美国2014年总计进口透析设备9022.91万美元,同比增加4.42%。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美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国是墨西哥,2014年进口总 额3954.97万美元, 同比增加1.88%,占比为43.83%,位居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其次是新加坡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1852.04万美元,同比增加47.70%,占比达到了20.53%,与墨西哥差距较大。德国位列美国进口来源国第三大国家,进口额1741.55万美元,同比增加55.18%,占比为19.30%,与新加坡差距较小。日本与意大利分列第四、第五位。中国位列美国进口来源国第7位,2014年美国从中国进口透析设备45.40万美元。同比增加201.16%,占比为0.5%。

据GTA统计,2014年美国出 口肾脏透 析设备8193.52万美元,同比降低15.17%,出口前五国家分别为加拿大、墨西哥、巴西、英国和厄瓜多尔。其中向加拿大出口3414.93万美元、同比降低15.38%、占比41.68%,向墨西哥出口2820.36万美元、同比降低11.21%、占比为34.42%,向巴西出口279.30万美元、同比增长24.18%、占比3.41%,向英国出口额153.17万美元、同比增长24.18%、占比1.87%,向厄瓜多尔出口124.72万美元、同比增长215.69%、占比1.52%。总体而言,美国出口呈现明显下降的趋势,但是向非发达国家则为增长趋势,向加拿大和墨西哥出口下降是美国出口降低的最重要的因素。

据GTA统计,截止2014年10月德国进口肾脏透析设备2.59亿美元,同比增长8.18%。意大利是其最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8209.19万美元、同比增加22.05%、占比31.66%,涨幅较大 ;土耳其是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进口额6748.11万美元、同比增长18.30%、占比26.03%,涨幅同样较大 ;塞尔维亚位列第三,进口额3990.9万美元、同比增加3.54%、占比15.39%。匈牙利和比利时分列第四和第五位,进口额分别为1609.81万美元和1550.64万美元,同比增加分别为4.21% 和153.69%,占比分别为6.21% 和5.98%。

德国2014年1-10月份出口肾脏透析设备6.92亿美元、同比增加2.11%,其中,中国是其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出口额8619.69万美元、同比降低15.70%、占比12.46% ;美国为第二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额6153.40万美元、同比降低2.48%、占比8.89% ;俄罗斯是第三大出口目的地,出口额4524.98万美元、同比增加37.64%、占比6.54%;意大利位列第四,出口额3203.08万美元、同比增长4.66%、占比4.63% ;法国是第五位,出口额3137.06万美元、同比降低0.19%、占比4.53%。

3.2014 年我国血透进口市场现状分析

2014年,我国共从全球进口肾脏透析设备金额为1.91亿美元,同比降低8.39%,欧洲是我国最大的进口来源地,占进口总额的80.75%、同比下降11.40%、进口额1.54亿美元。此外,我国从亚洲进口3679.08万美元肾脏透析设备,同比增长6.87%,占比19.24%。

从来源地分析,德国是我国最大的肾脏透析设备进口来源地,2014年,我国从德国进口1.22亿美元产品、同比降低5.93%、占比为64.00%,占有绝对优势 ;日本紧随其后,进口额3442.96万美元、同比增加6.47%、占比为18.01%。德国、日本、瑞典和意大利占我国进口份额98.70%。我国从传统4大主要进口来源地进口总额同比下降8.59%,这一方面由于国家政策的影响,也有国产医疗器械乘着国家政策优惠,加快进口替代等原因共同作用造成的。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和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是最主要的进口方式,其中一般贸易进口额1.03亿美元、同比下降3.01%、占比53.74%,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进口额8712.02万美元、同比降低14.50%、占比45.57%。

上海是进口最多的身份,进口额1.66亿美元、占比86.74%、同比下降8.64% ;山东进口额1831.53万美元、同比下降9.66%、占比9.58% ;北京进口额436.31万美元、同比下降4.39%、占比 2.28%(表 1)。

在所有进口企业中,三资企业占比87.60%,进口额1.67亿美元,同比降低12.49%。其中,又以外商独资企业占绝对优势地位,外商独资企业进口额1.5亿美元,同比降低13.08% ;中外合资企业进口额1709.52万美元,同比降低7.00%。国营企业进口额1191.46万美元,同比增加14.38%,占比6.23%。民营企业进口额1178.74万美元,同比增加71.55%,占比6.17%。

2014年,我国共计31个企业进口肾脏透析设备 , 排名前五的主要是费森尤斯医药用品 ( 上海 ) 有限公司、贝朗爱敦 ( 上海 ) 贸易有限公司、金宝肾护理产品 ( 上海 ) 有限公司、威高日机装 ( 威海 ) 透析机器有限公司、上海市机械设备成套 ( 集团 ) 有限公司(表2)。

4.2014 年我国血透出口市场分析

2014年,我国肾脏透析设备出口1140.02万美元、同比增加63.31%。从出口目的地看,中国香港是我国肾脏透析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区,出口额263.67万美元、同 比上升14.14%、占比23.13% ;中国台湾省位居第二,出口额179.84万美元、同比增加9642.78%、占比15.78%,属于新开辟市场或生产商从台湾移到大陆后的结果(表3)。

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是最主要的贸易方式,贸易额为561.85万美元、同比增加117.59%、占比49.28% ;加工贸易(进料加工贸易)417.97万美元、同 比增加15.92%、占比36.66% ;保税区仓储 转口货物157.95万美元、同 比增加150.38%、占比13.85%。

按出口企业构成分析,三资企业占据了半壁江山,出口额为623.29万美元、同比增长44.77%、占比54.67%,同进口相同情况,外商独资依然是三资企业中最重要的构成。其中,外商独资企业出口额427.58万美元,合资企业出口额195.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8.51% 和37.24%。民营企业增幅较大,出口额512.63万美元、同比增加100.26%、占比44.97%。

我国共有11个省区市出口肾脏透析设备,其中广东占比最高,占比47.65%、出口额543.19万美元、同比增长15.2%。福建出口额179.78万美元、占比15.77%,上海出口额179.20万美元、同比增长165.05%、占比15.72%,山东出口额165.28万美元、同比增加26.35%、占比增长14.5%(表4)。

出口额超百万美元的有4个,东莞王氏港建电子有限公司(同比增长16.09%)、广东暨华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同比增长7.28%)、金宝任(上海)贸易有限公司和东丽医疗科技(青岛)股份有限公司。

5.多重利因素好将会促进血透市场的迅速发展

(1)大病医保政策将会促进血透市场的发展。早在2012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已经强调要全面推广尿毒症等8类大病保障,对终末期肾病已纳入国家大病医保报销范围。2014年6月,卫计委明确要求6月底前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整体报销比例有望达到90%。随着越来越多需求的释放,透析治疗行业将会高速增长。

(2)血液透析医疗机构将会促进市场长期增长。我国基层血透机构缺乏,据统计,占全国县级行政单位总数的20.9% 的约600个县,尚未设立血液透析中心,同时医院血透中心现几乎满负荷运行,治疗需求巨大,因此我国血液透析潜在市场规模非常巨大。

(3)血液透析设备需求将进一步激增。未来血透医疗中心的增加必将带来血液透析设备需求的增加。据卫计委全国透析病例信息等级系统统计,血液透析机数量由1999年的4967台,增加到2012年的35769台,年均增长42% 左右。据此,我国每年新增透析设备购买量将超过1.5万台。根据证券机构预测血液净化市场规模和增速显示血液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表5)。

(4)耗材市场成长空间巨大。目前血液净化核心耗材为血液灌流器和血浆分离器。目前血液灌流器市场规模不到10亿元,属于刚起步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目前血浆分离器市场规模约为0.5-2亿元,主要由进口产品垄断。

数据来源 :国海证券研究所

6.展望

长期以来,我国透析设备和耗材的大部分市场基本上由欧美日国际巨头所掌控,具有垄断嫌疑。但是,国内透析企业竞争力相对较弱,主要是由于发展起步晚,企业科技力量积累较少,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特别是高值设备,耗材的稳定性、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国际品牌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可喜的是,我国血透产品出口市场也正在初步快速崛起,5年年复合增长率达24% 以上。我国已经在部分产品(透析管路,透析粉液、透析用水处理系统)中实现了国产产品的崛起,虽然没有完全替代进口产品,但是参照血液净化药品中促红细胞生成素和肝素类抗凝药物市场的发展规律,透析设备国产替代进口的总体趋势是明朗的。

有学者对比中国和日本血液透析模式,对比了两者间的区别,指出我国在血液透析设备迎头赶上欧美品牌的同时,血液透析模式也要紧跟国际发展潮流,向更安全高效的透析模式转化。

目前家庭病床诊断与治疗的模式悄然兴起,家用便携式的小型血液透析设备将是血液透析患者未来透析的手段。德国、美国和英国等国家已在着力开发此类产品,我国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特点,寻找适合中国国情,满足患者需求的产品,从家庭产品出发,实现进口替代的加速。

注重习惯养成,发展创新潜力 第9篇

关键词:习惯;养成;发展;创新;潜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4-189-01

一个语文素质高的人,应当是善听会谈、善读会写、善思会做的人,而这些综合能力的形成离不开听、说、读、写、思、做诸方面的良好的习惯。有了它,诸方面的创造潜能才有可能被不断地挖掘出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抓住小学阶段的黄金时段,为自己多些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尤为重要。就此而言,小学语文老师肩上的担子显得更重了。下面淡淡我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听”的良好习惯

首先善于听,包括专注地听(克服心不在焉的坏习惯),有选择地听(克服不加区分的坏习惯),听懂别人的表面义和隐含义、听懂别人说话的重点、听出疑点,尤其要听出可值得借鉴的充实发展自己的东西。其次是听进去,也就是善于通过重点记忆、特征记忆、比较记忆、归纳记忆、数学记忆等有效方面,听得进、记得牢。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语调的抑扬顿挫,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善于采用直观性教学手段,让学生听得有趣味、听出知识能力的来源之一,是发现创造的契机所在。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听的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时要生动、有趣味,充分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例如在上古诗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一边欣赏优美的画面,一边聆听优美的语段,之后让学生谈谈对诗的总体感受,这样不仅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其听的兴趣,而且为学习课文做了铺垫,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说”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敢于在公众场合从容不迫地说。当今的学生大多怯场,即使说也往往结结巴巴。语文教学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习逐步克服这些有善的习惯,培养他们敢说的胆量。其次是会说,会用全国通行的普通话说,21世纪各种交流不再有区域之分,方言将成为交流的一大障碍,用方言表述的习惯必须破除。此外更要会简明扼要地说、严密地说、得体地说。能说会道,过去是、将来更是语文能力高的标志。例如语文课上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多给学习讨论的机会,多点时间,每节语文课前学生起立,师生相互问候之后,学生背完一个成语再坐下。现级还开始了“一分钟演讲活动”,每次作文课上鼓励学生多发表言论,这一系列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因为说是未来最主要的交流研讨的方式之一,是面对面表态语言的最佳时机,说的能力依据于善于广阔的习惯促成。

三、培养学生“读”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读语言,用普通话的语言读,讲究生动感人。其次是读懂义,以课外阅读为例,叶圣陶先生就曾强调说:“学生读课外书要注意养成良好习惯,先看序言或作者,编著的前言,知道全面的梗概是好习惯;把全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天且能看完,是好习惯;有了难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朋友是好习惯;自觉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笔记是好习惯。”叶圣陶先生从看提示、作计划、多查阅、写笔记四个方面简介了读课外书的好习惯。好习惯往往和好方法是相联系的,有了读书的好习惯,就有了读书的高效率。

四、培养学生“写”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写好字,把字写得规范,力求秀美。即使是在电脑等现代书写工具更发达的未来,书写汉字的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更何况弘扬民族的语言文字本来就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共同使命。现在学生的书写能力目趋下降,这与不好的写字习惯大有关系。其次是写好文。朴实的文风与务实的习惯养成关系密切;深刻的见解同勤于观察思考的习惯养成不可分。好的文章来自多读多写,读中生感,写中生感,写中生巧。而当今学生读得少、写得少。必须培养他们多读多写的好习惯,现在我教的是三年级,正好接触作文,幸好从一年级开始,我就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情感日记、生活日记。我在课堂上读与写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能从阅读中获得知识,而且能从阅读中悟到写作方法,将从课文中学到的精炼、优美、生动的语言及写作技巧运用到写作实践中去,在不断阅读、分析、模仿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写作技能。例如,每篇课文中都有一些优美、整齐的句子或段落,可让学生对照这些典型的句段进行仿写,学会如何用句组段,对写作很有用处。精美的文章离不开千锤百炼的修改。当今学生不愿改文。因此,必须培养他们反复修改作文的好习惯。

五、培养学生“思”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勤于思考,特别是不迷信、不盲从的发散思维习惯培养。未来需要的是多种多样的人才,而不是一个机器铸就出来的,只会一个腔调、一种思维的标准“型材”,未来创造力的培养,必须立足于现在创新思维习惯的养成。其次是善于发现。要发现,就要会比较,会推理、会求新。发现的能力根基于习惯地养成。当今青少年大多习惯于求同,一切听老师讲,听书上说,错了也跟着错,不会也不愿生怀疑思考。语文教学就是要引导学习敢于求异,善于求异,使他们逐步养所求异发现的习惯。

六、培养学生“做”的良好习惯

首先是培养他们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看书做题,写字答卷,每做一事都像那诺贝奖获得者幼时那样:“放整齐”,不马虎、不苟且,兢兢业业。其次是培养学生干净利索的现代作风,干什么都有时间观念。不等、不靠、不要,努力创造条件,力求又快又好。再次是培养学生善始善终的踏实精神,哪怕是一道练习题,不做则己,要做就做好,不能半途而废,不虎头蛇尾,始终瞄准更新更高的目标,有了善做的好习惯,才有创造的可能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来香自苦寒来”。的坚信长期持之以恒,池生的整体素质,一定能在丰富的社会生活中得到提高。

贸易发展潜力 第10篇

1 理论述评

物理学与经济学之间一直是紧密相连的,引力模型( Gravity Model) 便可以视为两门学科交叉相联的桥梁之一,其来源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即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质量乘积成正比,与距离平方成反比。而后最早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Tingbergen、Poyhonen于上世纪60 年代将引力模型引入国际贸易领域。他们认为,一国向另一国的贸易流动主要取决于用GDP测量的国家经济规模和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贸易量与它们的经济规模之积正相关,而与两国之间的空间距离负相关。由于引力模型使用灵活简便,数据易获得,具有可比性,能够较为合理地解释影响国与国之间贸易流量的诸多因素,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基于此模型研究国际贸易问题。

在后续学者的研究中,学者们为了更好地解释被解释变量,在原引力模型上进行了扩展性研究,陆续引入了诸多变量,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生变量,包括人均收入、汇率、人口、价格指数等; 另一类是虚拟变量,包括是否共同属于同一个经济组织、是否拥有共同语言或文化、是否拥有共同边界、殖民关系等。

而在国内,引力模型在外贸中的应用主要集中于国家层面的双向流动,微观区域性的研究尚显不足,且不少文献选用的是横截面数据,虽稳定性较好,但缺乏数据动态变化分析。国家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借助于传统引力模型,添加更适合中国国情的解释变量进行拓展来考察双边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例如谷克鉴( 2001 )[1],刘清峰、姜书竹( 2002)[2],楼朝明( 2003)[3],林玲、王炎( 2004)[4]、盛斌、廖明中( 2004)[5],余珊萍( 2005)[6],曹宏成( 2007)[7],高金田、曹春兰( 2008)[8]等,而利用引力模型对于江苏省贸易流量和潜力的研究尚无。因此,本文以江苏省出口贸易涉及的主要出口国家为出发点,不仅研究江苏对不同贸易伙伴国的截面数据,还包含2001—2013 年的时间序列的面板数据,建立扩展的引力模型对江苏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流量与贸易潜力进行测算,侧重分析经济规模增长和贸易成本对外贸增长产生的影响,以期针对发现的问题对江苏省出口贸易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2 江苏出口贸易发展现状

2. 1 出口贸易总量分析

由图1 可以很清晰的看到,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江苏省出口贸易缓慢回升,而进入21 世纪以来,江苏省的出口规模飞速扩张,整体规模从1998年的156. 51 亿美元增加到2013 年的3 288. 57 亿美元,增长20 多倍,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外贸大省。出口依存度是作为反映一国外向型经济发展程度的指标,从江苏省的相关数据来看,2000 年之前增长较为缓慢,2000 年之后增长迅速,出口依存度从1998 年的17. 99 攀升到2011 年的42. 01,2012 年及2013 年有所下降,但仍保持30% 以上的水平,这主要得益于外资环境的不断改善,吸引了大量外资进驻,外资促进了江苏的经济增长,从而也就带动了出口依存度的攀升,体现了江苏省外向型经济非常发达的同时也警示着江苏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中,受对外贸易的影响程度在加大。

资料来源:各年《江苏省统计年鉴》。

2. 2 贸易方式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一直坚持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再加之深处长三角优越地理环境之中,经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前列。近些年来,江苏省初级产品出口比重急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有了长足发展,出口商品结构呈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初级产品占比从1990 的20. 4% 下降到2013 年的1. 5% ,同期工业制成品的占比从79. 6% 增长到98. 5% ,占据支配主导地位。江苏省出口商品结构已完成从初级产品向工业制成品的结构转变,发展速度走在全国前列,符合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初级产品中,江苏省主要以出口食品及活动物、非食用原料和矿物燃料为主,这几类商品在出口额上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工业制成品中,江苏省主要以出口化学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和相关杂项为主,在这几类商品中,附加值较高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表现突出。

2. 3 出口竞争力分析

本文采用贸易竞争优势指数( TC) 来测算江苏省出口贸易的总体竞争力和主要分类产品的竞争力水平。TC的计算公式: ( 出口- 进口) /( 出口+ 进口) ,若TC大于0 说明江苏省具有出口竞争优势,反之,则说明江苏省不具有出口竞争优势。1992—2013年间除个别年份的TC指数低于0. 1 外,绝大多数年份的TC指数均超过0. 1,总体较理想,且这期间还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和全球次贷危机,这体现出江苏出口贸易的抗风险能力的加强。江苏省的整体出口竞争力比较显著。竞争力的提升还体现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从1998 年的55. 05% 下降到2013 年的33. 49% ,同期资本与知识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比从40. 42% 上升到64. 46% 。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江苏省的出口商品结构在逐步优化,实现了以初级产品出口为主向工业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 在工业制成品中,实现了以初加工产品为主向深加工产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在这两个转变的基础上,我们也看到出口产品的产业升级,从劳动密集型的轻纺产品出口逐步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产品与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转变。

3江苏省出口贸易流量的计量分析

3. 1 相关文献说明

从国内外应用引力模型研究贸易问题的数据构成来看,前期主要是横截面数据,Rahman( 2010)用2001 年和2005 年的横截面数据分析了澳大利亚的贸易能力; Amita Batra( 2006) 对2000 年世界各国双边贸易流量进行分析。后期以面板数据为主,面板数据不仅可以反映出变量的变化趋势,还能很好的解决内生性问题。Rahman( 2010) 对1972—2006年澳大利亚与其57 个主要贸易伙伴的货物、服务贸易流量进行研究; 蔡宏波( 2010) 根据1978—2006年数据测算中国与7 个代表性经济体构建自由贸易区产生的贸易流量效应; Shujro Urata和Misa Okabe( 2010) 对1980—2006 年涉及67 个国家的20 种商品的贸易情况进行了研究。本文即是采用对于数据动态变化考查较好的面板数据。

3. 2 模型构建及数据来源

基本的引力模型为: Tij= A( YiYj/ Dij) ,其中Tij是双边贸易总额; Yi是国家i的GDP; Yj是国家j的GDP; Dij是国家i和国家j的距离; A是比例常数。

本文以前面学者对贸易引力模型的研究为基础,根据双边贸易的实际情况,建立反映江苏省出口贸易的引力模型。基本的贸易引力模型的表达式一般为:

式( 1) 中 α0为常数项,μ 为随机误差项,系数 α1和 α2反映了Tij对YiYj和Dij的弹性。

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及对象,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经验,引入新的解释变量对模型进行扩展,建立适合于江苏的出口贸易引力模型。式( 2) 在经济规模和距离两个解释变量基础上,引入进口国的人均GDP反映当地人们的需求能力; 同时引入两个虚拟变量DC( 是否为发达国家) 和FTA( 是否有签订自由贸易协定) 。各指标的具体诠释见表1。

考虑到样本数据的可获取性和数据来源的一致性,进口国j的GDP与进口国j的人均GDP的相关数据均来自于世界银行 “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Online”数据库; 南京与各国首都间的球面距离来自CEPII双边数据库。DC的判断采用联合国国家分类标准,其中石油输出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并不属于发达国家行列。双边FTA虚拟变量根据各经济体向世贸组织秘书处通报注册情况获得。本文采用2001—2013 年共13 年间江苏省与35 个主要贸易出口国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这35 个贸易伙伴地处世界各地,且江苏对这35 个贸易伙伴的出口额占到江苏省出口总额的70% 以上,基本反映了江苏省整体的出口状况。

3. 3 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众所周知,如果时间序列的数值特征不随时间变化而服从一定的概率,则可利用该序列的时点信息建立模型、拟合过去并预测未来。但当这些数值随时间变化、时点分布规律各不相同时,就难以通过已知信息把握整体的随机性,这样的非平稳序列便不能用来建模和预测。因而和时间序列一样,也要进行单位根检验。以下将采用各截面序列具有相同单位根的LLC( Levin-Lin-Chu) 方法对各单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从表2 中的单位根结果来看,各变量是平稳的,可以进行后续研究。

注: 检验形式( C,T,K) 表示ADF检验是否包含常数项、时间趋势项以及滞后期数。***、**分别表示在1% 、5% 的显著水平上拒绝原假设。

3. 4 估计方法选择与估计结果

对于面板数据分析可以选择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通过Hausman检验可以发现,检验统计量为368. 62,概率值为0. 000 0,可以拒绝原假设,选择固定效应模型。从表3 的计量结果显示,无论是混合回归模型、固定效应模型还是随机效应模型,各变量系数的符号都与本文前面的预期一致,多数变量都通过了1% 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F值和DW值都较理想,修正后的R2也显示模型的拟合优度比较好,这也印证了引力模型对内地各省市贸易流量问题有着很强的解释力。具体分析各变量对出口贸易的影响。经济规模与人均收入皆为正向显著,说明都对出口贸易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人均GDP比相应的GDP总量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已有文献表明: 如果双边贸易规模更多地是由贸易伙伴的人均GDP决定,而不是由其GDP总量所决定的话,则说明双边贸易已处于较高阶段[2]。D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影响负向显著,空间距离的阻隔作用依然存在,说明虽然物流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距离因素仍不能淡化,邻近地区的贸易往来频繁和便利,而过远的距离则会阻碍贸易的深入发展。但需指出的是,阻隔力度有所减弱,已有文献研究表明: 空间距离的阻隔系数一般在- 0. 953 ~ - 0. 76之间,而本文的结果中,空间距离系数在变小,意味着双方已经受益于运输技术的提高、社会信息化的改进。空间距离对出口贸易的副作用有其特殊性,值得进一步研究。DC变量为正向显著,这也印证了发达国家国内成熟的市场环境所带来的稳定需求; FTA变量也为正向显著,在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趋势的当下,有着重要的政策含义,其与D变量遥相呼应,说明优惠贸易安排的贸易成本下降。贸易便利化程度的提高有助于加强伙伴国之间的贸易。

3. 5 出口贸易潜力分析

出口潜力可以用一国实际出口同引力模型模拟值的比值来反映,如果实际值大于模拟值,称为过度贸易; 若实际值小于模拟值,称为贸易不足[5]。本文依据江苏省与各伙伴国出口贸易最终回归的引力模型,采用计量计算出2001—2013 年间的预测出口额T'后与实际出口额T进行比较,从而考量江苏省与主要贸易国的联系程度和出口潜力。T/T' > 1 说明“贸易过度”; 反之,T/T' < 1 则说明“贸易不足”或“存在贸易潜力”。表4 中列出了2013 年江苏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贸易潜力。其中,美国、比利时、芬兰、匈牙利、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典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表现出贸易不足,有很大的贸易潜力; 而其他国家与江苏省的出口贸易表现出贸易过度。

根据刘青峰等( 2002) 对外贸易潜力的分类标准: 若实际贸易额与模拟贸易额的比值小于或等于0. 8,则双边贸易属于“潜力巨大型”,说明在现有贸易条件下,贸易流量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若比值介于0. 8 ~ 1. 2 之间,则属于“潜力开拓型”,说明双边贸易仍然有较大的扩大范围,也可尝试其他贸易形态; 若比值大于等于1. 2,则属于“潜力再造型”,说明在保持现有贸易形态同时,需要积极培养新经济要素才能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2]。

根据计算结果可将2001—2013 年江苏省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出口贸易潜力状况分为四类。潜力巨大型的包括美国; 潜力巨大型向潜力开拓型转变的包括: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智利、捷克、芬兰、匈牙利、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典、越南; 长期处于潜力开拓型的包括: 阿根廷、澳大利亚、孟加拉国、比利时、法国、香港、印度尼西亚、伊朗、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荷兰、菲律宾、波兰、俄罗斯、南非、西班牙、泰国、土耳其、英国; 而由潜力开拓型向潜力再造型转变的有巴西、德国、印度、墨西哥。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引力模型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虽然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对于国际贸易中的定量分析却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于一国或地区的双边贸易额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分析。本文采用扩展后的引力模型,对江苏省与35 个贸易伙伴国2001—2013 年的出口贸易流量的影响因素与潜力进行研究,考虑的解释变量均具有较高的统计显著性,结果显示: 经济规模、人均GDP、DC、FTA均对江苏的出口贸易流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而空间距离所代表的运输成本则是阻碍江苏出口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但需引起注意的是,空间距离的负面影响在逐渐减弱。后续对于江苏而言,积极加强与伙伴国间的物流建设与合作显得尤为重要。在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上,也需加强现代物流的信息化水平和国际接轨的标准化,并大力加快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同时本文借助于验证后的引力模型对江苏省的出口贸易潜力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 江苏省与美国、比利时、芬兰、匈牙利、沙特阿拉伯、新加坡、瑞典几国间仍存在较大的贸易潜力,而与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间都表现出了贸易过度。这说明江苏省对于这些国家的出口贸易已趋于饱和状态,对这些国家的出口流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对于贸易过度的国家,江苏省应积极稳固和保持与其良好的贸易关系,并注重开发新的贸易方式,同时应注意开拓新兴市场,包括亚、非、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分散风险。而对于贸易不足的国家或仍处于潜力开拓型区间的国家,仍有很大的挖掘潜力,在继续保持原有双边规模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深度的双边合作,洽谈自由贸易区的构建事宜,进一步扩大双边贸易规模。不容忽视的是,对于外部市场依赖性的逐渐增强,使得江苏省在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2009 年遭受重挫,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醒我们内需的重要性,所以应在扩大内需的同时,发挥外贸、外资的重要作用,调整贸易结构,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从而真正改善贸易条件。

参考文献

[1]谷克鉴.国际经济学对引力模型的开发与应用[J].世界经济,2001(2):56-67.

[2]刘青峰,姜书竹.从贸易引力模型看中国双边贸易安排[J].浙江社会科学,2002(6):17-20.

[3]楼朝明.用重力模型分析影响双边贸易的地理因素[J].宁波大学学报,2003(4):35-39.

[4]林玲,王炎.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双边贸易的实证检验和政策含义[J].世界经济研究,2004(7):40-45.

[5]盛斌,廖明中.中国的贸易流量与出口潜力:引力模型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4(2):45-56.

[6]余珊萍.汇率波动对我国出口影响的实证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2005(2):45-53.

[7]曹宏成.中国出口贸易流量研究—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J].工业技术经济,2007(1):120-122.

上一篇:生态学翻译下一篇:牛血清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