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

2024-06-17

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精选7篇)

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 第1篇

体态语言的特殊作用

体态语言又称身体语言, 是通过人体的动作、表情来表达含义的符号和代码系统。行为科学家认为, 一切无声的语言, 都可用来作为人际间沟通的手段, 都可以用来为教学服务。美国心理学家罗伯·布鲁克西斯也曾说过:“体态语言对于教师帮助学生保持长时间注意, 以便于完成任务而言, 不失为一种强有力的措施。”体态语言具有形象、生动、直观、易理解、易模仿、易运用的特点。它虽然是一种无声语言, 在教学中却有着有声语言无法比拟的优势:

信息量大。科学研究表明, 各种感觉器官接受信息的比例是:视觉87%, 听觉7%, 嗅觉3.4%, 触觉1.5%, 味觉1%, 其它0.1%。体态语言是一种视觉语言, 它完全靠视觉器官感知, 信息传递通道宽阔, 可以通过动作、表情、服饰等多种形式发送信息, 包含的信息量特别大, 所谓“百闻不如一见”。

可靠度高。根据佛洛依德的精神心理学, 要了解说话人的深层心理 (即无意识领域) , 单凭语言是不可靠的, 因为人类语言所传达的意识大多属理想层面, 经过加工整理后表达出来的语言不能表达一个人的真正意向。有声语言往往受认识偏差、表达能力等因素影响, 把所要表达的意思的大部分隐藏起来, 出现“言不由衷”“词不达意”的现象。科学研究估算, 光是人的脸就能作出大约25万种不同的表情。通过面部表情、动作姿态等获得真实准确的信息反馈。体态语言的直观性和丰富性, 有效弥补有声语言的信息不对称。

表现力强。心理学家研究发现, 人在接受信息时, 只用听觉能记忆15%, 只用视觉则能记忆25%, 而同时兼用则能记忆65%。体态语言是一种立体化的语言艺术, 它具有释义性的表演功能, 能通过形体动作把抽象的语言概念形象化、具体化。通过生动逼真的形象表达, 具有更大的感染力, 表达内容丰富准确, 加深信息接受方的记忆印象。

如何运用体态语言艺术

体态语言是一门教学艺术, 需要正确掌握和灵活运用。如何有效利用体态语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呢?在新课程改革中, 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法, 更加强调“双主”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把一堂课比作一场戏的话, 作为教学的主导者的教师, 便是这场戏的导演。在课堂上如能恰当地应用体态语, 如面部表情、手势、目光接触、身体距离等会使课堂教学更丰富深刻, 真正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运用姿势, 帮助语言。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运用头、手、身等展示教学内容和情感变化, 教师五指并拢, 手心向上, 伸出手臂就示意让某个学生回答问题。把手作弧状放于耳侧则表示让学生听, 把手指向自己的嘴则表示说, 手臂上下挥动或向左右两侧张合则表示语调的升降, 赞美时可以伸出拇指, 表示高兴时可以拍手, 表示愤怒时可以握紧双拳。运用姿势语言时应让学生感到轻松, 恰到好处, 否则会产生哗众取宠之感, 使英语课堂教学效果减弱。

例如, 在教句型“What is he/she doing?”时, 首先自己用双手摆出一个优美的新疆舞姿, 并扭动双手、晃动脖子, 接着问学生:“What am I doing?”学生一看都会高兴地回答:“You are跳舞.”老师马上露出满意的表情并点头说道:“Yes, I am dancing.”当学生掌握这句话后, 让一女孩摆出另一舞姿, 再问大家:“What is she doing?”大家都能答出:“She is dancing.”然后依次让学生摆出各种不同的姿势来教学She/He is singing/running/jump ing…等10个句子。通过这种有意义的体态语言, 打开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作的大门, 让学生在观看表演示范中把握语言的技巧, 领悟语言的真谛。这就是体态语言所具有的特殊释义功能和化繁为简的魅力所在。

运用眼神, 传情达意。“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教师恰当地运用眼神对教学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针对不同的内容和对象, 教师应经常“喜怒形之于色”。不同的眼神诠释着不同的心态。教师的目光表情常常可以影响全班, 一种亲切的目光、一个肯定表扬的手势, 可能引起学生积极愉快的感觉, 产生要学习的兴趣感和责任感。教师要运用眼神与学生交流对话, 可以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学生的赞同、默许, 以传表扬之情, 也可运用眼神来表达对学生的限制、否定, 以传批评之意。在教学中, 教师和蔼可亲的微笑能使学生倍受鼓舞, 对学生学习会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严肃的目光, 会使学生领略到教师的威严, 从而改正错误。事实证明, 运用丰富的眼神完全可以调节英语课堂气氛。如在句型的问答中问学生“Can we draw pictures on the wall/on the desk?”时, 教师就要给学生一种从容坚定的眼神。从教师的眼神中让学生读懂:这是一个公德问题, 不容任何人来破坏。

运用表情, 感染启迪。面部表情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世界语”。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全部可以从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尔·梅拉别思的研究表明:信息效应=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在教学过程中表情是教师内心世界的外部表现, 面部不同肌肉的运动都会产生不同的信息意义。教师的面部表情像电脑显示器, 呈现出教师的各种心理。罗曼·罗兰说:“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 是比嘴里讲的复杂千百倍的语言”。英语教学是种语言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难免有时会枯燥, 学生学起来有些吃力和乏味。教师要善于运用面部表情和学生说话, 上课时忌讳板着面孔, 动不动瞪眼睛发脾气, 会使学生感到压抑紧张, 从而影响教学效率。在英语教学中提问时, 可以轻轻地皱一下眉, 表示让学生思索, 当学生所问非所答时可以轻轻地摇头, 表示有疑问, 当学生回答另人满意时可以微笑表示赞许, 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可以将手轻轻下压示意学生坐下, 表示爱护。

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 第2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应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趣”是学生对新颖、新异事物产生的直接兴趣,是兴趣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可抓住学生刚开始学英语的时机,进行一些“身势语言”的教学,让他们从直觉上感到“英语很有趣”。

一、无声语言对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师生间的沟通很有帮助

运用恰当的肢体语言进行教学,例如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简单的手势语、一个幽默的眼神等,学生会觉得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这就加强了教师与学生的感情联系,缩短了两者之间的距离,使老师和学生在学习上做了朋友。这种师生关系融洽,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隔膜,学生乐学、肯学、好学,提高课堂效率。

有时一个手势或一个眼神比起大声地对学生说效果更好,学生会更乐意接受前一种方式,例如:教师在上面讲课时,台下有一位学生在窃窃私语,搞小动作或左顾右盼,老师注意到,如果使用有声语言制止,就会干扰整个教学,如果用目光提醒这位学生,相信他就会立即停止讲话,不会不专心听讲,会比严厉的批评、呵斥或其他提示性的有声语言教学效果更好,更能使学生遵守课堂纪律,专心听讲。再如,同学们正安静地做作业,一名学生悄悄站起来用手势表示他要外出一下,教师如果允许,只要点点头就可以了,而不宜使用有声语言,以免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学生通过教师的眼睛和表情,可以感受其丰富的情感和心理变化,领会其意图,从而活跃思维,展开联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无声语言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积极运用

(一)无声语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英语教学活动是一种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现代英语教学,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英语,激发学习兴趣,努力设置语言环境及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实践活动,全方位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变“要你学”为“我要学”。这样就离不开教师在课堂上灵活的教学方法、精彩幽默的肢体语言表演、富有表情的朗读、富有激情的讲解,使平时一些怕开口的学生在课堂上开口,同时,也提高了所有学生参与英语学习操练的广度和深度,教师的无声语言有利于学生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通过参加这些有意义的大量英语操练活动,掌握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醒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的过程中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增强群体意识,求得共同进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随时集中注意力,从浓郁的学习气氛中获得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

(二)无声语言更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上课时,学生不仅能听到教师的声音,而且会注意观察教师的动作和表情,因为从中得到的信息量是很大的,并且记得最牢固。教师上课前,应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为自己设计好这堂课要做什么手势及动作、展示什么表情等,从而使学生激发兴趣、增加热情,容易理解上课的内容,同时,课堂气氛能始终保持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启发性。对于抽象、单调、乏味的知识性课题,光靠语言解释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激发其兴趣,这时如果借助肢体语言,伴随动作和手势(唱、跳、弹、跑等),随着这些动作的变化无穷,学生就能感到兴致勃勃,乐于感受、乐于领会新知。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效率更高,学习英语的热情更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当然会事半功倍。

(三)用体态语与有声语言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展英语教学更有效。

小学生天性好动、喜欢一些新奇的东西,我们在教学英语动作的单词时,可利用这一特点边教边变换相应的动作,让学生边说边跟着我做动作,这样学生会觉得很好玩,在玩乐的气氛中就很轻松地记住这些单词。例如在教单词run, jump和dance单词时,首先可以让学生想出关于跑、跳、跳舞的各种姿势,然后再简单地将这三个单词结合动作演示一到两遍,这时学生为了想表演设计的动作,听、看得非常认真,接下来的时间就可以交给学生了,让他们依次上台边说单词边表演动作,学生的练习机会很多,学得很轻松,我教得也很轻松。学生基本掌握后,请学生做表情动作,请其他学生说单词或者反过来其他同学指挥他做动作巩固训练,前者锻炼了学生说的能力,后者锻炼了学生听的能力。两者有效地结合起来,大大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就能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如在教动物单词时,我们可利用上面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动物的叫声、各种习惯性动作操练,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教学效果会很好,人人都在参与、学习。学生在玩、说、学的情境教学中深深感到“学英语好玩”。

三、无声语言可巧用于评价之中,增加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生是非常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的,除书面评价和直接语言评价之外,最有教学效果的就是上课运用表情或肢体语言进行直观评价,学生能直接通过教师的各种体态语感受自己是好,还是不好,应该怎么做,这样上课时,既不打断上课节奏,教学效果又很好,何乐而不为呢?例如:在小组分开阅读英语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利用各种动作或表情进行评价,读得非常好的,可以对其竖起两个大拇指,读得较好的,可以竖起一个大拇指,读得相对来说不怎么样的,可以两手一摊,作出遗憾的表情,这样,每组同学就可以获得直观评价,为后面的学习增加信心和动力,教学效果可能比直接口头表扬更好。

论舞蹈教学中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 第3篇

在大力提倡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今天, 要想上好一堂课, 特别是一堂舞蹈课并不容易。首先, 教师要能用生动具体的语言吸引学生;其次, 教师要有正确优美的舞姿,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三, 应有一丝不苟的教学态度, 不断总结和提高各方面的素质。本文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浅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1. 有声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有声语言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讲解部分。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人们对它的认识正随着教育乃至社会的发展而逐步提高, 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基本手段, 准确合理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的核心, 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也是教学成功与否的要素之一。舞蹈教学中语言讲解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教育意义。讲什么?怎么讲?要有一定的方式方法, 要有针对性, 讲的内容要正确, 要符合学生的程度, 其次要通俗易懂、简明扼要, 要有重点、难点, 富有启发性, 掌握讲解的时机, 以最短的时间, 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 必须准确、规范、逻辑严密地把书本上的书面语言转化成易于接受的大众化语言, 把教学中深奥的专业化内容通俗化, 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把复杂的内容简单化, 这样学生听起来亲切, 乐于接受, 教学语言更简单明了, 少而精, 讲解的内容要条理清楚, 讲解时要生动具体, 教学内容的剖析逻辑严密, 使学生能够准确全面地掌握知识。同时, 教学语言要明快流畅, 教师要研究语言的内在美, 要讲究语言的节奏和频率, 合理把握语言的抑扬顿挫,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加深学生的印象, 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兴奋活跃的状态;另外, 教学语言要高雅、幽默。因为舞蹈教学过程不单纯是一种以思维为中心的认识过程, 而且是多种个性心理调节活动的过程, 教师不但要善于说理, 而且还要善于把握语言, 控制课堂气氛, 高雅的措辞, 从容的风度, 娓娓动听的语言, 都可以增加学生的听课兴趣, 使学生感受到的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和充实, 只有这样, 才能创造出一种活泼愉快的教学氛围, 才能使学生学而不厌, 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舞蹈教师要过语言关, 要将有声语言在课堂上合理运用, 就必须注意进行语言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2. 无声语言在舞蹈教学中的运用

舞蹈教学中的无声语言通常指的是动作示范, 无声语言在舞蹈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魅力;人的身体可以用各种动作或姿态表情来表达自己对周围的人或事的思想感情, 也可以使别人加深对自己要阐述问题的理解。用无声语言将头脑中进行的动作思维过程表现出来, 且要利于、易于学生接受, 就力求准确、到位、熟练、优美, 这样在学生学习的最初感知意识中, 就会产生连锁的心理反应, 由最初的欣赏羡慕到实践, 到进一步探索、发展。

舞蹈教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形态教学和直观教学。如何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形象化、生动化, 无声语言从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标准的无声语言可以使练习者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和概念, 并引起学生对学习动作的渴望心理, 激发他们练习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的示范动作面对的就是学生, 因此教师在示范时要充分体现出动作的目的性、针对性, 在不同的教学阶段示范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为了使学生在初学阶段有一个完整的概念, 了解所要学习动作的形象、结构、要领和方法, 首先就要学生看到完整规范的动作示范, 然后结合教学要求, 做重点示范、分解动作示范、慢速示范以及正误对比等示范。实际上, 即使运用了以上的示范方法, 无声语言的表达还不能算是完美, 示范的位置和方向也是非常重要的。示范的位置、根据学生的队形、动作的性质等因素来决定;示范的方向, 应根据动作的结构和要求学生观察动作的部位而定。总之, 要使所要观察动作的面与学生的排面成平行部位, 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为原则。教师不但要正面示范, 让学生看清楚动作的过程及方法, 而且要背面示范和侧面示范,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整个动作。动作示范的点和面, 是根据教材的难易程度决定的。舞蹈教师都会体会到任何动作, 特别是比较复杂的技术性动作常常难以用语言做出准确、全面的表达, 但运用无声语言, 则可生动、形象、具体、真实地让学生明确动作的结构、要领和方法, 使学生快速形成正确示范动作的视觉表象, 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加快运动技能的形成。

总之, 舞蹈教学不是单一的思维认识过程, 更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过程, 完整的教学过程由理论到实践, 再由实践到理论, 是有声与无声语言的完美结合。

综上所述, 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 有声语言是无声语言的基础, 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具体表现, 无声语言的优劣反应出教学质量的高低, 它也体现着有声语言的价值和意义。因此, 舞蹈教学过程中的有声语言与无声语言的相互配合, 即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我们要不断地进行探索和研究。

摘要:本文论述了舞蹈教学中的有声语言——讲解与无声语言——动作示范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音乐歌唱教学中的有声语言研究 第4篇

一、音乐歌唱教学有声语言的基本要求

1. 音乐歌唱教学有声语言要准确明了

“准确就是美”。语言准确明了, 就是表达的意思和内容要使人容易理解, 清楚, 明确, 从而使行动的结果完全符合实际或预期计划。歌唱语言要准确明了, 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只有准确明了, 学生才能正确理解教师的教学意图, 教师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歌唱中的问题, 激发学习兴趣, 提高演唱水平。歌唱教学语言要准确明了, 对于建立教师的威信和良好的师生关系有着重要意义。如果在教学中, 学生总是不能理解教师所要阐述的歌唱原理, 教师对其发声的指导总是说不到点子上, 或同一种发声现象, 教师每一次的说法都不一致, 一会儿是咽喉太紧, 一会儿又是共鸣位置没有上去。手势语动作不到位, 表情语过于夸张。这样, 会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不了信任感, 也就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学, 导致教学的失败。

2. 歌唱教学有声语言要精练简洁

语言精练简洁就是指话语中的信息含量大。也就是用最少的字句, 简明扼要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内容, 没有多余的话语和动作。照鲁迅的话说就是“用最简练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容”。《礼记学记》中说“其言也, 约而达, 微而臧, 罕譬而喻。”意思是说, 教学语言要简约而明达, 以细微浅近之语阐明至善至美之理, 少用譬喻而能使人透彻理解。恩格斯说过:“言简意赅的句子, 一经了解, 就能常常记住变成口语, 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歌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艺术, 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歌唱方法, 必须在有限的课时内, 反复地进行歌唱发声练习, 使之在实践中去领会正确的发声方法, 掌握歌唱的技能技巧。歌唱教学语言的简洁精练, 会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有的放矢的练习时间, 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 不至于使学生在课堂上分散注意力, 保证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歌唱教学有声语言要生动形象

用生动的形象语言, 把抽象化为具体, 把复杂化为简单, 把静态化为动态, 把艰难化为容易, 把模糊化为生动。这样的语言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歌唱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 是让歌唱者的器官及其肌肉群受到系统科学的训练, 从而建造一个质地优良、运用自如的“歌唱乐器”的过程。这个乐器长在人体内, 看不见摸不着, 具有非直观性, 参与歌唱的器官大都是随意肌或半随意肌, 不受人的意愿支配。另外, 复杂多变的声乐技巧是歌唱器官在人的大脑高级神经系统支配下实施的一种运动, 这种以心理为主, 生理为辅的活动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抽象的感觉。声乐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把这些非直观的、不受支配的、抽象的东西表述出来让学生理解接受, 并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出来。生动形象的歌唱教学语言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使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在大脑中形成表象。学生凭借头脑中的表象进行联想, 调动自己的歌唱器官协调运动, 从而获得具有表现力的歌声。

二、歌唱教学中有声语言分类

演唱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那样形象具体, 是一种“无形有声”的抽象艺术, 歌唱教学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歌唱技能技巧, 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

长期以来, 在歌唱教学中教师为了把自身掌握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有关的其他知识, 准确地传授给学生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其原有的基础上有相对的提高, 根据演唱学科自身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效果的需要, 不断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语言, 其中有声语言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知识技能信息的主要手段。

根据有声语言的不同表达方式, 可将其分为形象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叙述性语言和口诀式语言。其中, 形象性语言、指令性语言、解释性语言是在演唱技能技巧训练的教学中常用的有声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在演唱作品教学中常用的一种语言。口诀式语言是音乐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对自己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的总结, 便于记忆, 利于交流。这些有声语言有的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有的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从而使学生很好地掌握了歌唱技巧,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1. 形象性语言

形象性语言是指歌唱教学中教师为启发学生领悟教学意图而采用的能调动学生积极的联系与想象的生动形象、简单直观的有声语言。在歌唱教学中, 形象性语言是最丰富的、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有声语言。对各种学生都可使用该类语言。

在歌唱教学中, 对于这种语言的使用不是固定不变的, 每位音乐老师在使用此种语言时有自己的习惯。就歌唱中的吸气来说, 有的教师要求学生用“半打哈欠”的感觉吸气, 有的教师提示用“吃惊”的感觉吸气, 而有的教师让学生用“闻花香”的感觉吸气。这些要求都是以获得深呼吸为目的, 只是语言不同罢了。另外, 音乐教师在使用形象性语言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是有选择使用的。比如, 两名学生在演唱中都有“捏紧脖子, 卡紧喉咙”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 教师对会骑车的学生说“你捏紧车闸, 同时还想让车前行吗?你只需手扶车把, 用脚踏车就行了。”而另一位学生不会骑车, 就会换一种说法。总之音乐教师对形象性语言的运用没有固定的模式, 以获得好的教学效果为标准。

形象性语言能把抽象的歌唱技巧变得具体化、直观化。所以在教学中, 音乐教师应尽可能采用生活中的形象来启发学生, 使他们领会教学意图, 以便获得好的歌声。作为音乐教师, 要想准确而有效地使用形象性语言, 就要善于观察生活, 体验生活, 积累生活。

2. 指令性语言

指令性语言是指音乐教师根据学生的演唱情况, 指示命令学生调整身体某一部位来协调歌唱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这种语言直接指向歌唱生理器官, 语言精炼简洁。在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指令性语言既可使课堂教学时间得到充分运用, 又不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对具有一定歌唱生理基础知识和具有一定歌唱经验的学生, 如果运用恰当会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指令性语言和形象性语言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歌唱能力。指令性语言从歌唱发声器官的生理机能调节的角度要求学生在发声时如何调配自己的器官。运用这种语言的优点是简单、易学、易做, 心理因素对其支配和干扰较小。但它的缺点是唱出来的声音效果不太令人满意。形象性语言通过打比方感觉描述等手段, 从心理上调整歌唱技能技巧, 不太注重具体生理器官的运动状态, 运用这种语言的优点是, 当学生心理状态稳定, 不受任何干扰时能唱出极为美好的歌声。但是, 由于各种心理负担和干扰因素是不可避免的, 往往会造成声音上的失误。在实际的声乐教学中, 音乐教师往往是将这两种语言综合运用, 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

3. 叙述性语言

叙述性语言是指歌唱教学中教师用叙述的方式讲述歌曲背景知识、音乐基础知识, 对歌曲的细节处理与表现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叙述性语言语脉清晰, 语言流畅, 用词准确。在歌曲教学中较常使用。

4. 解释性语言

解释性语言是指歌唱教学中对常使用的音乐术语做简明扼要的解释说明时所使用的有声语言。解释性语言观点鲜明, 简洁明快, 用词准确。在歌唱教学中使用得比较少, 但对于有一定程度且将来从事声乐教学工作的学生、进修的音乐老师或者是对音乐教育理论研究工作感兴趣的学生的教学中还是经常使用。

解释性语言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 可使学生对教学语言有更为深入透彻的理解,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严谨治学的学风。

5. 口诀式语言

根据事物的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 称为口诀。口诀是思想的浓缩, 是经验的凝炼, 是方法的总结。在歌唱教学中, 也有许多歌唱教学口诀, 这里我们称之为口诀式语言。口诀式语言是指音乐教师为了传授演唱知识而编成的易于记诵的一种有声语言。这种口诀式语言言简意赅, 合辙押韵, 念起来朗朗上口, 记起来快速牢固。

教学语言是从事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媒介, 是课堂教学信息的主要传播工具, 也是教师最主要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语言水平, 对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歌唱教学中常用的有声语言进行了收集整理和分类研究工作, 力图对歌唱教学语言进行细致入微的探究, 旨在引起音乐教育界对教学语言的重视, 使其得到更加合理有效的运用, 以期对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进而对歌唱教学研究工作尽应尽之力。

参考文献

[1]王宝华.论态势语言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2 (2) .

有声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第5篇

所谓有声语言, 是指用声音来表达感情的艺术。声音能穿透灵魂、感动心灵、启发智慧, 也可以塑造独特的世界。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有声语言也起到重要作用, 有声语言的应用具有独特的特点。

(一) 情感性

情感性, 是有声语言最重要的特点。有声语言可以更加充分表达教师的情感, 教师也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将情感更好的传递给学生。有声语言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 既可以表达喜悦, 又可以表达悲伤, 同时还可以表达愤怒抑或遗憾。有声语言表达的情感与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十分不一样, 特别是正处于青春期的高中生, 对有声语言所表达的情感有更好的接受能力。

例如, 如果只凭借文字, 很难感受到《死水》中所表达的悲愤情怀, 但如果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就可以很好的传达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情感, 这些情感可以通过有声语言较好的表达出来。

(二) 生动性

生动性, 是有声语言另外一个重要特点。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语文课本上所呈现的都是静态的文字, 然而这些静态的文字难以让文章中的人“活”起来, 学生只能看到静态的人物描写、景色描写甚至是对话, 却很难感受到人物性格的生动性。但有声语言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个障碍。

例如, 在沈从文的《边城》中, 翠翠的天真可爱透过沈从文先生的妙笔生花而跃然纸上, 但对于高中生的接受能力而言, 他们很难从中生动地感受到翠翠的天真烂漫。这时, 如果运用有声语言, 朗读其中翠翠的对白, 模仿翠翠的活泼与可爱, 就可以让翠翠的人物性格得到更加鲜明的呈现。

二、有声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原则

(一) 以学生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导, 是高中教学的重要原则, 同时也是有声语言应用最重要的原则。在使用有声语言进行语文教学时, 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学生为主导, 并不是以成绩为主导, 有些老师在进行教学时, 如果考试要考, 就进行重点教育, 如果考试不考, 就略去不表, 这并不是真正的以学生为主导。

真正的以学生为主导, 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若学生已经很好的理解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是其中的人物性格, 就可以不再运用有声语言进行教学。若学生与真正的理解还有一定距离, 就可以通过有声语言开展教学。

(二) 与其他教学手段结合使用

有声语言, 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但并不是唯一手段。有声语言应与其他教学手段配合使用, 如多媒体教学、图片教学等等。有声语言与多媒体教学配合, 可以产生配乐朗诵等新的授课形式, 当音乐与有声语言搭配, 或是视频与有声语言搭配, 将会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 从而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学习古文《阿房宫赋》时, 就可以配合多媒体进行朗读, 从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阿房宫的华丽和作者的感慨。

三、有声语言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 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引入

有声语言首先可以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引入环节。所谓课堂引入环节, 是指在一堂课开始之初, 在进入课文的正式讲授之前, 教师先设计一些环节, 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情境中。这样的设计可以使学生迅速摆脱课间或上堂课的状态, 而迅速进入语文的世界中, 开始新一轮的学习。

例如在学习《致橡树》时, 可以先带领学生朗诵《热爱生命》等同一时期的诗歌, 运用有声语言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魅力, 同时也进入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二) 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堂互动

有声语言最可以发挥作用的部分, 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课堂互动环节。通过有声语言与学生进行活动, 可以使学生更深刻的领会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或是课文的思想与情怀。同时, 这样的课堂互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活跃学生思想, 使课堂不僵化, 但同时也可以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时, 可以让学生不断朗读“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 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这一段落的朗读, 一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淡淡的情愫, 同时也可以加深印象, 为之后的背诵打好基础。

(三) 运用于高中语文教学的课后实践

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 第6篇

一运用启发性和幽默感的语句机智地进行课堂导入

衡量一堂好课的标准有时候是看老师导入得好不好, 一个机智的课堂导入能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什么是一个良好的导入呢?笔者认为, 应符合两点:首先, 一个好的课程导入应该建立在学生已有的感性认知水平之中;其次, 在这种已有的感知水平之中要有新课程所探讨的问题。如下面几个精彩的导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教学中, 利用《火烧圆明园》影片片段导入新课, 通过圆明园火烧前后对比,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让学生走入创设的历史情境, 感受历史事件的过程, 当学生看完影视资料时, 他们已融入历史情境中, 然后让学生进一步进行探究, 教师要进行适当引导, 学生进而形成自己的知识、观点、态度、情感。该例中, 给学生放影片是进行感知教育, 教师的适当引导就是把新课程加入到感知之中, 从而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

二运用准确并且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进行课堂讲解

课堂讲解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在这个环节要求教师的语言要准确、富有感染力, 讲述历史不但需要语言, 更需要感情的融入, 比如在讲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国家主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侵犯, 但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 被迫割地赔款, 这些历史事件的讲述应该融入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清政府的愤怒之情,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能很好地感染学生, 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民族复兴的建设中来, 这样讲解比平实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笔者采访过很多学生, 大多数学生认为好的历史老师在讲解的语言上极富有感情, 并且能够使学生升华认识, 使学习效率更高, 让学生记得更牢固。笔者认为在课堂讲解这个步骤老师可以借鉴演讲语言让自己的教学语言更有冲击力。

三运用准确、简洁、形象的语言对历史知识进行巩固

巩固知识是学科教学的第三个环节, 在该环节希望老师们通过运用准确、简洁、形象的语言, 让纷繁复杂的历史人物、事件和发生的朝代有序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减少记忆难度, 增强识记历史知识的趣味性, 如推算记忆法、歌谣记忆法、谐音记忆法等。推算记忆法如中共一大、二大、三大召开的时间 (1921, 1922, 1923年) 。提纲浓缩法, 如英国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法、税、和、议。这样, 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又不易遗忘, 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歌谣记忆法, 如朝代歌:尧舜禹后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东西晋, 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 宋元明清帝王休。再如, 谐音记忆法, 改革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 直接记成———三头生猪门。这样就能够减小识记难度, 让学生减少畏难情绪, 达到良好的巩固效果。

四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们运用知识

用启发性的语言让学生们运用知识, 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又不易遗忘, 使历史课变得生动活泼。在这个环节, 老师的语言要求是必须具有启发性, 一个好的问题的抛出, 能够让学生想到更多, 也会让学生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例如, 学习《三国鼎立》时, 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两大战役中, 曹操的军队分别是作战的一方, 为什么相距仅八年, 会一胜一负截然相反呢?再如, 学习《大变革的时代》时, 设置这样的疑问:“秦孝公死后, 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结果商鞅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 商鞅变法是成功了, 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指导意义?”这样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学生既巩固了知识, 又对知识有更深的理解, 使历史变得鲜活而富有实用性。

总之, 作为新时代的历史教师, 必须在语言艺术上下工夫, 这样能唤醒沉睡的历史, 让历史课堂就像一场电影, 引人入胜, 环环相扣, 在富有兴趣的课堂上让学生学习得更有效率, 为学生营造一个快乐并有意义的课堂。

参考文献

[1]陈晓龙.新课程初中历史课导入语初探[J].才智, 2012 (9)

[2]黄德明.略论中学历史课堂的兴趣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 2012 (11)

英语语言的有声教学 第7篇

一、增强语言力度

再好听的声音,若没有适当的动作、表情的支持,感染力都会削弱!记得第一次教学古诗时,我把每一句诗的意思都一字不漏地解释给小朋友听,结果,我说得口干舌燥,他们却无动于衷!气愤之余,我静下心来,细细地思考……

第二次,教学《锄禾》《悯农》两首诗时,我不再热衷于孜孜的讲解,我试着用自己的表情、手势去暗示他们。如读到“汗滴禾下土”时,我不停地擦拭着额头,甩着汗水,小朋友也不知不觉地跟着我拭额头,擦汗,有学生竟然大叫:“好热呀!”全班学生立即响应:有的提议让那老农快回去歇歇;有的说送根冰棍给他吃;更有的想拿把伞为他挡挡太阳……这时,我不失时机地问:“老农为什么不回家休息呢?”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他要种粮食给我们现代的人吃!”“他真辛苦!”滑稽的回答,道出了孩子们的真实情感。

再如读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时,我用夸张、对比的表情、手势表演给小朋友看;读到“农夫犹饿死”时;我的声音突然矮了,且皱着眉低下了头,久久没有说一句话。小朋友们急了,忙问:“张老师你怎么了?”我没有回答,只是伤心地抬起头看着他们。“那些做官的太坏了,抢农民的粮食吃!”一名学生愤愤地说。“我要是皇上就把他们统统抓起来!”“看这图上的人,他们饿得快没力气了,好可怜呀”!……学生们议论开了。直至下课铃声响起,他们还是义愤填膺的,好像真要冲去为农民讨公道似的!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也似乎被感染了,一股无名之火直冲脑顶!此时我真正看到了肢体语言的魔力。

二、强化数学知识

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从视觉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信息只能记住15%,而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就能记住65%。当孩子还不会开口说话时,大人简单而丰富的肢体语言是吸引他们,与他们沟通的最佳方式。低年级小朋友注意力集中时间短,且以形象思维为主,课中老师简明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再加上启发性的语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对于“倍”的含义,怎样才能让刚入学的小朋友明白呢?我一直在思考。我在上课时,很努力地想把“倍”的意义让学生表述出来,我认为若学生能说出来,就表示他们理解了。但整整花了20分钟,小朋友仍只是哼,却说不出所以然,课后,我一个人苦苦想了40分钟,试着自己说说“倍”的含义。结果失败了,但只要闭上眼,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一“倍”、二“倍”、三“倍”……的示意图!突然,我明白了。在接下来的研讨课中,我不再让学生说“倍”的含义,而是画上示意图,一次又一次地边用手比划,边强调这就是一“倍”、二“倍”、三“倍”……并让学生多次跟随我动起来,口中念着这是一“倍”,这是二“倍”……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在脑中强化“倍”的表象,无需言语的深层描述,这样就够了。事实上,在接下来形式多样的练习中,学生的表现可证明一切。

同样对于“乘法的初步认识”也无需过分要求小朋友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简简单单的几个强调相同加数的肢体语言,就可暗示学生只有相同加数的算式才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此时无声更胜有声!

三、添加课堂亮色

一般我们都这么说“唱歌跳舞”,也就是说人们在唱歌时总会自觉不自觉地加上些动作,这样才更吸引观众。刘权和、刘权民兄弟俩的哑剧用他们夸张的肢体语言,次次都博得热烈的掌声,真是让人百看不厌。据了解,小朋友喜欢看动画片,也是因为动物们滑稽的动作、表情能让他们哈哈大笑。哪怕连续一下午,甚至一天,他们都能老老实实地坐着一动也不动。既然肢体语言有这么大的魔力,何不让我们在课堂上也试试?我承认我不是优秀的演员,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模仿者。

当小朋友回答得精彩时,我会学着冲动的歌迷那样用力鼓掌;当小朋友回答的话语很有趣时, 我会学着馋嘴的小花猫那样, 微张嘴巴, 身体向前倾, 注视着他;当有人开小差时, 我会不露痕迹地拍拍他, 然后学着滑稽的相声演员那样, 眉毛上扬提醒他;当小朋友答非所问时, 我会学着齐天大圣孙悟空那样搔搔头, 告诉他我有点不明白耶……小朋友会时时被我逗得捧腹大笑, 在开心的同时, 我牢牢地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

上一篇:多离子水下一篇:文字艺术平面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