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访依从性范文

2024-06-23

随访依从性范文(精选7篇)

随访依从性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9月—2009年12月我院接种狂犬疫苗病人306例, 男182例, 女124例;年龄1.3岁~92岁;文化程度:大专、本科及以上66例, 初高中、中专183例, 小学46例, 文盲11例;均为Ⅱ级暴露, 接种前均无其他临床症状, 女性非孕期。以2009年9月—2009年10月 (实施电话随访前) 接种狂犬疫苗的病人149例为对照组, 2009年11月—2009年12月 (实施电话随访后) 接种狂犬疫苗的病人157例为随访组, 两组病人年龄、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和随访组均按常规程序给予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 并给予健康宣教;随访组离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情况。

1.2.1 免疫程序与接种方法

狂犬病疫苗均采用辽宁依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 (Vero细胞) , 疫苗批号20080101-1。采取5针免疫注射法, 分别在0 d、3 d、7 d、14 d、28 d进行免疫注射。3岁以下幼儿在大腿前外侧区肌肉注射, 其他人员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

1.2.2 电话随访方法

①建立病人狂犬疫苗接种随访登记表。接种随访登记表的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联系电话、按程序接种的针次和对应日期、实际接种日期、每针接种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心理状况、同时应用的其他处理及用药、疫苗生产厂家及批号、接种者等, 由专人负责管理。②设立接种三联单。接种三联单内容包括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联系电话、按程序接种的针次和对应日期、实际接种日期、疫苗生产厂家及批号、接种者签名、注意事项、咨询电话等, 三联单由药房发出, 药房、急诊注射室、病人各持1份, 以方便病人于急诊时间接种疫苗和接种后门急诊的交接工作。③实施电话随访。随访人员由2名主管护师负责, 于第4针、第5针接种日前进行电话随访, 随访时间为14:00~17:00, 每次通话时间5 min~10 min。电话随访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病人接种疫苗后的不良反应、心理状态、继续接种疫苗的依从性, 宣传教育有关狂犬病知识、接种狂犬疫苗的重要性和安全性, 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目的和意义, 影响免疫应答的因素, 加强自我监护, 及时发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征象, 及时就医, 针对病人出现的不良反应状况指导局部热敷、饮食、活动与休息的安排, 提醒病人按时接种。同时接受病人的来电咨询。

1.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讨论

病人的依从性是指病人对医生医嘱、指导的服从或遵守, 表现在病人行为与医嘱的一致性, 病人的依从是治疗有效性的基础[2]。有研究认为, 依从性会随着药物副反应的加重而下降, 且治疗时间越长依从性越差[3]。接种狂犬疫苗后常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注射局部疼痛、红肿、硬结, 疲倦乏力、头痛、眩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全身不适以及变态反应等。观察发现, 第1针次、第2针次、第3针次的不良反应多于第4针次、第5针次[4]。接种狂犬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所引起的不适、狂犬病知识的缺乏、对疫苗安全性的怀疑使病人产生恐惧心理, 从而拒绝继续接种疫苗, 甚至产生医疗纠纷。通过电话随访, 主动地与病人沟通, 可及时了解病人不良反应情况、存在的问题和依从态度, 指导病人正确处理方法和自我监护, 宣传教育狂犬病知识, 帮助其完成全程免疫, 并促进了护患关系的和谐。

狂犬疫苗的免疫程序在0 d、3 d、7 d、14 d、28 d进行免疫接种, 前3针相隔时间短, 病人不易忘记, 但当病人接种第3针离开医院后, 随着时间的推延, 加上生活、工作中的其他因素易逐渐淡忘医生、护士的嘱咐, 导致依从性降低。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人对事物识记后的信息保存量在第7天只剩21.8%[5]。因此, 在第4针、第5针接种日期前进行电话随访, 能提醒病人按时接种疫苗, 维持其对免疫接种的依从态度, 使之继续较好地遵守医嘱, 完成全程免疫。值得注意的是, 有效的联系电话是成功进行电话随访的前提, 部分病人对被要求留下联系电话存有戒心, 而留下无效联系电话, 使随访工作无法进行, 本研究随访组13例未完成全程接种病人亦因为留下无效联系电话而无法进行电话随访。所以, 必须做好解释工作, 以取得病人配合。

电话随访利用信息化工具, 在护士和病人及其家庭成员间建立有目的地互动, 以促进和维护病人的健康[2], 是一种开放式、延伸式的健康教育形式, 进一步完善了整体护理的内涵, 缩短了医患之间的时间、空间距离[6]。电话随访可以随时发现病人存在的问题, 了解病人不依从的原因并进行针对性干预, 及时给予恰当的指导、帮助以及重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 而且有利于医学知识的普及, 并节省了人力资源, 为开展社区护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目的]探讨电话随访对全程接种狂犬疫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将306例接种狂犬疫苗病人随机分为随访组157例, 对照组149例, 随访组离院后进行电话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病人的狂犬疫苗全程接种情况。[结果]随访组完成全程接种144例 (91.7%) , 对照组为114例 (76.5%) 。[结论]电话随访有助于提高病人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的依从性。

关键词:电话随访,免疫接种,狂犬疫苗,依从性

参考文献

[1]姚景鹏.内科护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472.

[2]俞桃英.护士对出院病人实施电话随访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 2006, 41 (3) :246.

[3]施华芳, 姜冬九, 李乐之, 等.病人依从性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 (2) :134.

[4]史建伟, 彭芝英, 汤卫平, 等.狂犬病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观察研究[J].实用预防医学, 2006, 13 (6) :1516.

[5]萧会军, 王慧.医学心理学[M].第2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2003:23.

手卫生依从性监管措施 第2篇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进一步提高全院职工对医院感染防控的意识和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通过医务人员的手,直接或间接接触病人所致的外源性感染,控制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保障医疗质量及安全,感染管理科积极与各职能部门、临床科室密切配合,制定监管措施,提高我院职工手卫生的依从性。

一、明确职责,规范行为: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负责手卫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实施;感染控制科、护理部负责具体落实和检查、指导;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本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教育和日常监督,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

二、领导重视、提供支持:医院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和手卫生产品,如非手触式水龙头、干手物品或纸巾、速干手消毒剂等;在诊疗区域的每一个洗手池边粘贴洗手方法等,为医务人员执行手卫生措施提供必要的条件。

三、加强培训,提升理念:医院定期开展手卫生全院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和内容对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知识和正确的手卫生方法的培训,掌握必要的手卫生知识与正确的手卫生方法,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与无菌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正确掌握洗手操作规程,保障洗手与手消毒效果。

四、改善设施,提供便利。改水龙头为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提供清洁剂、消毒剂,完善干手设施等,使医务人员做到洗手高效、方便易行。

五、加大宣传,营造氛围。在院感简报上每期都刊登手卫生相关知识,发放手卫生宣传单,并在全院各临床医技科室的每台办公电脑桌面统一设置屏保,营造了手卫生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管理、遵守原则: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原则。

七、掌握指征,执行规范:

1、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医务人员应掌握《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中洗手与手卫生消毒、外科手消毒的指征。

2、手卫生方法:洗手与卫生手消毒方法、步骤、时间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的要求执行。

3、手消毒剂:手消毒剂应取得卫生部卫生许可批件,无异味、无刺激性等;使用方法按《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或产品说明书执行,在有效期内使用;医院感染管理科要对物管科购进手消毒剂及更换新产品或其他厂家产品的相关证明进行审核。

4、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接触病人手可能被污染时或接触病人的粘膜、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进行手术操作、护理免疫力低下的病人、进行侵入性操作时应戴手套。戴手套前、摘手套或更换手套后应洗手或使用手消毒剂。

5、手卫生效果的监测:感染管理科每月对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病房、口腔科等部门工作的医务人员手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与医务人员手卫生有关时,应及时进行监测,并进行相应致病性微生物的监测。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cm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医务人员的手均不得检出致病微生物。

穿透性心脏损伤的术后护理和随访 第3篇

关键词:心脏损伤;穿透性;术后护理;院外随访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6-0516-02

在现代创伤中,心脏创伤是仅次于脑创伤的重要死因,心脏受创一般病情凶险,死亡率高[1]。其中,穿透性心脏损伤多由火器、刀器和锐器所致。此类患者病情重、变化快,80%伤后20min内死亡。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并在手术前后实施正确的护理干预,可使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获得较高的生存率。而救治成功的患者术后又会出现病情的反复、恶化以及多种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可能导致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因此,术后严密的监测和精心的护理无疑是这类患者康复路上维护手术成果的重要一环,是医护人员需要站好的重要一班岗。

一、术后护理

(一)监测

1.1.生命体征的监测

进行规律的生命体征监测和心电监护是早期发现异常,从而进行医护干预的主要和有效手段,也是对治疗效果进行了解和评价的手段[2]。术后24小时除严密监测常规的T、P、R、BP外,如有条件应安置有创血压监测,更直接地反应有效血容量和组织灌注情况。中心静脉压(CVP)可反映右心功能不全,并能协助心包填塞的诊断。患者术后疼痛、紧张、寒战等可引起CVP升高,因此经分析输液量,评估病情后应及时使用镇痛剂止痛[5]。外伤失血可致血容量严重不足,此时虽出现心包填塞但CVP并不升高。应及时手术解除心包填塞,同时给以止血、输血等治疗来挽救生命。一般术后正确的做法是两管同用,即这些静脉导管监测CVP,另经下肢远端输液。

1.2.心功能的监测

心肌损伤、心包积液、心律失常和心脏供血不足等均可在心电图上得到显示。穿透性心脏损伤及手术均可引起心肌损害,故术后可引起各种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应给予心电监护,随时观察心律失常,并给予适当处理,定期监测心肌酶谱,给予心肌营养药物治疗[7]。

1.3.尿量和肾功能监测

大量失血和心脏压塞导致全身重要脏器组织灌注不足,肾脏损害非常常见。如尿量<20ml/h,提示肾血管收缩或容量不足,如血容量已得到补充,尿量不增加反而减少或无尿,提示可能出现肾功能不全或急性肾衰,应立即检测肾功。除了观察尿液的量、性状外,還要特别注意颜色的变化。护理的重点是加强对水和电解质的观察,防止低血钾和电解质的紊乱。

1.4.神经功能监测

大量失血和通气功能障碍,易导致脑缺血、缺氧而出现急性脑水肿。在循环稳定的情况下可给予脱水治疗,同时应用神经营养药物。监护时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神智、瞳孔和各种反射的变化。一旦出现瞳孔不对称或瞳孔散大,抽搐,中枢性高热,肢瘫等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提示预后不良。

(二)呼吸管理

剖胸术后胸壁和肺顺应性下降,加上伤口疼痛,可造成呼吸和咳痰抑制,增加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应同时做好疼痛和呼吸管理[3]。

2.1.保持呼吸道通畅

术后继续给予鼻导管氧气吸入,氧流量2-4L/min。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排痰,以促进肺膨胀,防止肺不张的发生。协助叩背,雾化吸入2次/天湿化气道,以利排痰[11]。必要时可用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吸痰。

2.2.胸腔闭式引流

病人取半卧位,水封瓶应低于引流口60cm引流,并妥善固定。经常挤压胸腔引流管,防治管腔堵塞,并注意观察引流液的性状,引流量及速度。若引流量连续3小时超过20ml/h则可能有胸腔内活动出血,应及时报告医师,做好二次开胸手术准备。引流液每日少于30ml时刻拔除引流管,鼓励病人早日下床活动。

(三)心理指导

突发伤害的惊吓、生命威胁的顾虑,均造成患者的心理压力,影响与医护的配合,甚至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当前医疗环境较差,更应加强医患间的沟通。医生应及时纠正患者术后的负面情绪,为患者详细讲述穿透性心脏损伤的手术经过、术后护理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性等,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度以及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四)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4.1.感染

穿透性损伤时细菌自创口侵入血液组织,此时危重型患者的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性增强。严重的心脏创伤,肠粘膜屏障有明显的应激性损害,肠道微生物、内毒素等均可移位,肠道可成为一个重要的内源性感染的来源。而急救时的各项麻醉、手术操作又会使患者的院内感染机会增加。【4】因此,严格、规范的医学操作对预防穿透性心脏损伤患者感染性疾病的发生至关重要。

4.2.过负荷补液

过负荷补液时有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表现,其结果将带来肺水肿、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水肿、急性心力衰竭甚至全身多系统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故应尽量避免。对术后恢复患者提倡限制性液体复苏来进行预防。

4.3.复发性血胸和心脏压塞

术后再出血、手术操作后心肌水肿、过负荷补液均可导致复发性血胸和心脏压塞

的发生。处理的要点在于早发现和早干预。

4.4.致死三联征

大量失血会导致凝血因子的大量丢失,导致消耗性凝血病;休克时,机体代谢水平的下降、输注较低温度的液体和库存血,会导致低体温;此外,休克还可能致代谢性酸中毒。从而导致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消耗性凝血病、低体温、酸中毒“致死三联征”。需要格外注意的是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促进的恶性循环,一经发现应予以准确的处理和积极的干预。

(五)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空气清新,常开窗通风;保持床褥平整、清洁,常翻身、拍背,预防褥疮。积极卫生宣教,做好出院指导,嘱患者避免劳累,保持心情愉快,多进高热量和高蛋白饮食[11]。

二、出院后随访

穿透性心脏损伤经抢救存活者,应注意心脏内有无遗留的异物及其病变,如创伤性室间隔缺损、瓣膜损伤、创伤性室壁瘤、心律失常、假性动脉瘤或反复发作的心包炎等。因此,应重视对出院后的病人进行随访,尽量发现和诊断心脏内的残余病变,以便及时作出相应处理。但目前我国的出院后随访较西方国家做得明显不够,且三级以下医院医护人员对其重要性认识程度普遍较低,这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徐飞,杨凡,等.闭合性心脏损伤75例临床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杂志,2014.

[2] 宋淑敏,曲玉玲.穿透性心脏损伤21例急救与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2008 .

[3] 徐宏耀,吴信.心脏外科监护[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

随访依从性 第4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 (选取进修学习的上级医院) 2 0 1 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产妇1600例为研究对象, 其中年龄19~30岁;初产妇900例, 经产妇700例;顺产1000例, 剖宫产600例。产妇的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800例, 高中350例, 中专及以上4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给予产后随访服务, 对照组没有产后随访服务, 各800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分娩方式以及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对照组的产妇在其出院时进行知识教育, 如饮食、伤口护理、复查内容、脐带护理、新生儿喂养、黄疸以及预防接种等知识。实验组产妇在此基础上给予产后随访服务, 具体如下。 (1) 产后随访人员由3名主治级别的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 本科及以上学历, 丰富的临床经验。 (2) 产妇出院前建立产后健康档案, 注明产后复查的具体时间, 告知产妇产后随访的方法、复诊时间以及意义等内容。 (3) 产妇出院时的联系方式、分娩信息以及复查日期应由专职的护士负责。 (4) 由专职护士在产妇出院后1周、40天之内进行电话回访, 询问产妇恢复情况、母乳喂养、恶露以及新生儿的具体情况, 并给予健康指导, 帮助产妇预约挂号。 (5) 设立产后随访门诊, 产妇产后回医院复查时, 主治级别以上的医生为产妇进行体质量、血压、血糖的监测以及专科检查等。记录两组产妇产后复查的人数, 评价两组产妇产后复查率、满意度、以及指标恢复情况[2]。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产后复查情况比较

实验组产妇的产后复查率为89.3%,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产妇复查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产妇产后切口愈合良好率、子宫复旧率以及恶露干净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 且产妇乳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见表1。

3 讨论

3.1 产后随访服务提高了产妇产后复查依从性

产妇在住院时接受了全面的健康教育, 但是出院之后就基本上已经忘记了, 没有足够的重视, 依从性逐渐降低, 电话随访可以使产妇得到持续的专业的个性化护理, 有助于提高产妇复查依从性。尤其是为每一个产妇建立健康档案, 提供预约挂号服务, 方便产妇及时就诊[3]。

3.2 产后随访服务有利于及时发现产褥期疾病

女性的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会严重损害女性的身心健康, 降低女性的生活质量, 且妊娠和分娩是造成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主要因素。因此, 产后早期采取盆底肌锻炼康复治疗非常有必要。通过产后随访知识教育, 可以提高产妇对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正确认识, 通过产后复查, 及早的发现并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女性生殖健康, 提高生活质量[4]。

3.3 产后随访服务能够提高母乳喂养率

给予出院的产妇加强母乳喂养的知识讲解, 为产妇提供延续性护理, 通过电话随访掌握产妇乳汁分泌量、婴儿大小便、喂养情况等, 以便为产妇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 促进母乳喂养的成功, 减少乳胀的发生。

3.4 产后随访服务能够提高产妇的满意度

产后随访服务能够使医院内的优质护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充分满足产妇的身心需求, 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促进了产妇产后的恢复, 提高了产妇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5]。

本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产妇复查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依从性优于对照组, 产后切口愈合、恶露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产后随访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复查的依从性, 以能够及时发现并治疗产妇产褥期的相关疾病, 促进了产妇产后恢复, 显著改善生活质量, 提高了产妇的满意度, 值得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 研究产后随访服务在提高产妇产后复查依从性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选取进修学习的上级医院) 2013年7月2014年8月收治的产妇16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800例。实验组进行产后随访服务, 对照组没有进行产后随访服务, 比较两组产妇的复查依从性以及产后各种指标的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产后42天的复查率、母乳喂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以及子宫复旧等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产后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产后随访服务能够显著提高产妇产后复查的依从性, 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提高围生期的保健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产后随访,产妇,产后复查,依从性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湘辉, 杜丹, 黄淑妹.产后早期盆底肌康复治疗对产妇盆底功能的近期影响[J].国际妇产科学杂志, 2012, 39 (6) :613-615.

[2]王京晨, 唐芳, 荣风年.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 2012, 27 (18) :2882-2884.

[3]李文蕾.产后随访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结局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 (21) :121-123.

[4]高冬丽.电话随访服务对产后复诊率及产妇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 (8) :1257-1259.

随访依从性 第5篇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出院随访

支气管哮喘是呼吸内科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 为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该病按控制水平可分为急性发作期和非急性发作期, 均需使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药、茶碱类等舒张支气管的药物, 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控制和预防哮喘发作的药物[1]进行规范的治疗, 否则, 随病程延长, 患者会出现气道不可逆性缩窄和重塑, 影响患者预后。有调查数据表明, 我国对该病的规范化治疗比例较低, 且在非急性发作期, 患者往往忽略了规范的预防治疗, 存在用药依从性差和用药错误等情况, 而致病情反复发作[2]。为了评价出院随访对哮喘患者院外用药依从性的影响, 探讨有效的督促患者规范治疗的方法, 减少哮喘复发, 我科从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对收治的180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对比研究, 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观察了180例患者, 均为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在我院住院并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 诊断标准符合2008年《支气管哮喘预防指南》规定[3], 排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源性心脏病、孕妇、肾功能不全者以及合并其他可能影响生命质量的疾病的患者。患者中男98例, 女82例, 年龄16~72岁, 平均年龄 (41.5±6.4) 岁。所有患者哮喘病史6个月~31年, 平均7年4个月。文化程度:文盲39人, 初中及以下学历者46人, 中专及高中67人, 大学及以上者28人。

1.2 方法

将1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为观察组, 共95例患者, 男52例, 女43例, B组为对照组, 共85例, 男46例, 女3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哮喘病史以及文化程度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具有可比性。出院时为两组患者建立档案, 详细记录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出院时间、病历号等, 给予细致的出院指导, 详细交代出院后用药的品种、用药疗程、每日服药剂量及频次, 吸入药品教受正确的给药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与医师互留联系方式, 并告知其可以主动打电话向医师进行用药咨询。科室设立随访电话, 设计随访问卷, 内容包括患者两次被随访时间间隔内是否接触变应原、是否有哮喘再次发作、是否清楚正确的用药方法、是否清楚每日服药品种、是否清楚每日服药剂量、是否清楚正确服药时间、是否有自行减药和停药、是否遵医嘱复诊、是否再次入院治疗, 以及患者是否遵医嘱调整了饮食、睡眠以及生活方式等。每个问题设计3个级别:全部是、部分是、多数否。问卷以满分100分计, 各项满分5分, 全部是得5分, 多数否不得分, 部分是依据患者描述由医师和患者共同判断, 在0~5分间依据严重程度给分。随访工作由经治主管医师负责, 时间为出院后第一周末进行首次随访, 以后每个月进行1次。随访过程中, 观察组如被发现用药依从性差的相关问题, 及时给予指导纠正。

1.3 结果评价

电话随访1年后, 向两组患者发放问卷, 由患者自行填写, 文盲患者可由医师代填,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180份, 收回180份, 有效回收率100%。两组患者出院前保证均掌握了正确的院外给药方法以及预防复发、复诊等注意事项, 随访1年后, 问卷得分A组71~94分, 平均 (86.3±3.9) 分, B组36~93分, 平均 (57.4±6.7) 分, 采用两计量资料的t检验, P<0.01, 具有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患者的复诊以及1年内再次住院情况进行了统计, A组患者1年内进行复诊者73人, 复诊率76.8%, B组复诊35人, 复诊率41.2%;A组再次入院9人, 再次入院率9.5%, B组再次入院17人, 再次入院率20.0%, 见表1。

3 讨论

支气管哮喘无法完全根治, 但是通过规范的治疗可以有效、全面地控制其发作[4]。1994年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及世界卫生组织召集专家小组共同制定了“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即GINA方案, 该方案为哮喘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提供了规范, 并将支气管哮喘的治疗理念由单纯治疗哮喘急性发作转变为非急性发作期应用药物预防其发作, 以保持患者病情长期稳定的现代治疗观念[5]。在这个长期的治疗过程中, 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直接影响着治疗效果, 因此, 如何提高患者出院后用药的依从性就成了支气管哮喘治疗的关键。本文在参考了以往文献报道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工作经验, 设计了出院随访调查问卷, 详细列出了院外用药可能遇到的问题, 并对医师进行了随访培训。随访的过程, 实际也是对患者用药进行不断指导和纠正的过程。我们在随访中发现, 不仅老年患者, 在年轻患者中也存在随时间推移对于某些药物的用药剂量、日用药次数以及使用方法等遗忘以致错误用药的现象, 这就需要医师不断关注用药情况并及时给予纠正。本观察历时3年, 共收获了180例记录完整患者资料, 结果显示出院后随访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 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徐立峰.规范吸入治疗126例支气管哮喘的3年随访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2, 6 (4) :90-91.

[2] 林雅, 刘月花, 林彩仪, 等.50例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的依从性调查与分析[J].现代医院, 2008, 8 (1) :31.

[3]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 (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 [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08, 31 (5) :177-185.

[4] 詹建华, 俞建德, 徐小平.健康教育及定期随访对儿童哮喘疗效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16 (5) :716-717.

随访依从性 第6篇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服药依从性,电话随访

急性脑梗死初次发病后短期内十分容易出现复发现象,为有效预防急性脑梗死复发,临床上常会采用综合二级预防措施,具体包括饮食调节、身体锻炼、规律的药物治疗等。但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脑卒中后患者经常未能坚持服用二级预防药物。本次研究对实验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在改善患者服药依从性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26例初发急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急性脑梗死的相关诊断标准,并在入院后均接受了颅脑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梗死。纳入标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在24分及以下;存在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等可干预危险因素。排除标准:意识障碍患者;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可能是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患有严重心脏病患者,呼吸功能和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患有恶性肿瘤患者;不能有效合作患者。纳入研究的126例患者均是自愿参加本次研究。126例患者,男82例,女44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3±5.3)岁,按照双盲法将12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3例)和实验组(6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出院时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患者出院时,由专职护士向患者进行一对一健康指导汗,并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等。宣教内容具体包括脑卒中基本知识、复发特点以及危害;主要血管性危险因素及识别、控制方法;按时定量用药的重要性以及药理作用、用药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按时复诊的重要性及相应注意事项。同时对患者家属和陪护人员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嘱患者家属督促患者进行锻炼并按时服药。

1.2.2 实验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建立随访卡,并指派护士专门负责这些患者的电话随访工作,每月2-3次。随访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出院后身体康复情况,是否严格遵照医嘱和健康指导内容进行了饮食调整、锻炼以及按时服药,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支持,并向患者介绍相应防病治病知识,提醒患者按时到医院复诊,随访过程中,耐心解答患者存在的疑问。

1.3 疗效判断标准

出院后3个月,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抗血小板药物、胰岛素以及他汀类药物的服用情况。随访过程中,若无法从患者本人获取相应信息,则可通过询问患者家属获得相应信息。

1.4 统计学方法

将所有数据结果录入到SPSS17.0软件中进行统计分析,确保录入过程客观真实,以95%为可信区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以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出院3个月时二级预防用药情况对比。本次研究纳入的126例患者在出院3个月后未出现死亡病例,并均完成电话随访,临床资料完整。两组患者用药情况对比可知,实验组患者的用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体情况见表1。

3 讨论

临床研究证实,抗血小板药物对于预防非心源性栓塞性缺血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病情复发具有良好的效果。在患者突发急性脑梗死出院初期,十分容易出现病情反复现象,必须按时服用抗血小板药物。上述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服用率(90.5%)明显高于对照组(68.3%),与张珀璇等[1]人研究所得结果相近,表明电话随访能够有效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提高服药率。临床研究证实影响患者抗血小板药物服药依从性的主要因素为对药物药理作用认识不足,而在电话随访中,强调按时服药重要性,并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用药指导,面对药物不良反应,也可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灵活度更高,也发挥了一定的监督作用[2]。因此能够有效促进患者按时服药。

两组患者抗血压药物服用率相近,无显著性差异,分析认为这与降压药物服药依从性普遍良好有关,在突发脑梗死之前,患者已经养成了良好的服药习惯,受此影响,在突发脑梗死治疗出院后仍旧能够按时服药,而未能养成良好习惯的患者,需进行长期有效的干预后,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降压药物的服药依从性[3]。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患者胰岛素和他汀类药物的服药依从性也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电话随访还能够有效促进胰岛素以及他汀类药物服药依从性的提高,与抗血小板药物同理,电话随访使患者充分认识到按时用药的重要性,并对药物用法用量等进行了有效指导,因此患者服药依从性有所提高。

综上,电话随访对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珀璇,张丽华,王丽华,等.电话随访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出院后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8):133-134.

[2]张琳,何川华.电话加强随访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24):3717-3718.

随访依从性 第7篇

关键词:睡眠障碍,后期随访,依从性,疗效

睡眠障碍指患者睡眠时出现通气不足和呼吸暂停的情况, 偶尔伴有嗜睡、持续性出现血氧饱和度降低、睡眠形态紊乱等症状, 妇产科尤为常见, 易导致患者并发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及呼吸系统等损伤, 对于患者的寿命和生活质量有着较为严重的影响, 综合以往的研究和临床治疗可得, 其发病与肥胖关系密切[1]。而新时期的肥胖人群逐渐增多, 体重指数 (BMI) 严重超标的患者很多, 尤其是妇产科收治的患者。因此, 选取2015年2-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0例睡眠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对其进行了不同指导方法下的分组研究对比,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妇产科睡眠障碍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 且经笔者所在医院实施入院检查证实, 所有患者均符合多导睡眠图 (poly-somno graphy, PSG) 监测结果, 得出其对应的最低血氧饱和度 (LSAT) 在85%以下, 后续经笔者所在医院对其进行Epworth嗜睡量表 (Epworth sleepiness scale, ESS) 评分得出, 其对应评分均处于0~14分, BMI为28~40 kg/m2, 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pnea hypopnea index, Am) 为20次/h以上。此次参与研究的患者中, 原发疾病为妊高症有18例, 卵巢囊肿有8例, 盆腔炎有9例, 子宫肌瘤有15例。结合研究的需要, 随机将患者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 (31.46±7.28) 岁, 观察组为 (31.75±10.53)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均经鼻导管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CPAP) 进行治疗, 为所有参选患者建立治疗档案, 包括年龄、姓名、PSG检测结果等, 后续护理中, 先对护士进行CPAP机工作原理等的培训, 然后实施护理, 具体有怎样根据鼾声变化进行调节、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等, 并及时嘱咐患者后半年进行PSG监测和复诊。于治疗前一晚的20∶00, 由笔者所在医院的主治医师设定其压力值, 继而使得相关微觉醒如低通气、鼾声、呼吸暂停等能及时消除。对于观察组的25例患者, 则在上述的基础上, 对患者进行后期随访, 具体表现为电话随访, 频率为每周进行2次随访, 具体实施内容: (1) 指定特定的专业护理人员负责患者在医院诊疗过程中与离院后 (后续) 的服务工作; (2) 监督检查医院各项服务措施的落实, 纠正各项违规服务行为[2]; (3) 负责医院导医咨询工作, 进行针对性指导; (4) 全面解答, 处理就诊者的抱怨和投诉, 并做好记录反馈; (5) 负责门诊、住院患者问卷调查;收集、整理患者意见和建议;统计分析患者满意度, 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定期向分管院领导汇报向有关科室反馈, 监督改进意见与建议落实情况[3]。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

此次研究笔者所在医院用到了ESS嗜睡评分:量表来自王夏晨等[2]的研究, 运用信度为0.81, 效度为0.74, 将每项分数相加, 得出的分数越高表示对应的白天嗜睡状况越严重, 分数介于0~24分, 无嗜睡标准为0~6分, 轻度嗜睡标准为7~12分, 中度嗜睡标准为13~18分, 严重嗜睡标准为≥19分, 此外, 在此次研究中治疗的依从性方面, 表示方法为每天治疗时间及用机小时数>4 h的百分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中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笔者所在医院统计分析得出, 观察组出现鼻塞13例 (48%) , 口干15例 (60%) ;眼睛红肿、疼痛3例 (12%) , 早晨出现头痛、头晕4例 (16%) , 使用呼吸机治疗后有打鼾、憋气5例 (20%) , 出现恶心、呕吐、呃逆8例 (32%) 。对照组出现鼻塞14例 (56%) , 口干11例 (44%) , 眼睛红肿、疼痛4例 (16%) , 早晨出现头痛、头晕4例 (16%) , 使用呼吸机治疗后有打鼾、憋气5例 (20%) , 出现恶心、呕吐、呃逆9例 (36%) 。

2.2 两组治疗后LSAT、AHI、ESS及夜尿次数对比

结合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分析看来, 观察组的AHI、夜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详见表1。

2.3 两组满意度和复诊等对比

经笔者所在医院统计分析得出, 观察组的满意度等更高, 疗效更好 (P<0.05) , 详见表2。

3 讨论

综合以往的研究和临床治疗来看, 睡眠障碍这一病症与患者的肥胖关系密切, 尤其在妇产科较为多见, 对此病原发病进行积极的治疗, 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此病症表现为患者睡眠时出现间断睡眠障碍、低氧等, 且长久的发展中, 会引发患者一系列心血管疾病, 如脑卒中、高血压、心肌梗死等, 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等将造成严重的影响。治疗方面, 往往用CPAP治疗方式, 但综合以往的临床来看, 较常出现腹胀、口干、鼻塞等, 对治疗效果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笔者所在医院选定研究对象分组实施了不同方式的指导和后续随访。

采用媒体、讲座、让患者到医院定期随访、调节呼吸机, 使用这些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 也会受到时间、交通等条件制约。针对这一问题, 有学者认为电话随访是节省人力资源和延伸访视的形式, 从医院走向社会, 而且患者能够获得咨询和健康指导, 经济方便[4,5]。同时, 电话随访在院外护理支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掌握患者康复状况, 有效实施健康教育, 从而提高院外护理质量[6]。通过电话随访来评估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并且能够及时解决, 增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 从而提高CPAP治疗的依从性, 使患者早日康复。对于患者出现口干、鼻塞症状, 将湿化度调大, 固定好面罩减少漏气, 如有过敏性鼻炎患者可以加入抗组胺药物。对于晨起头痛、头晕患者应调高治疗压力, 从而缓解患者呼吸困难[7,8]。

本次研究中, 从笔者所在医院的统计分析可得出, 5个月治疗期间, 平均漏气量、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m) 比较, 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 (P<0.05) 。此外, 两组使用时间、规定时间及治疗时间比较, 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 (P<0.05) 。进行为期5个月的治疗后, 观察组的AHI、夜尿次数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而最低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 疗效更好, 显示了后期随访的良好作用。

综上所述, 对于妇产科睡眠障碍患者的治疗方面, 后期随访的实施, 可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 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 使其呼吸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应当推荐使用。

参考文献

[1]谢淑娟, 黎群, 张燕芬, 等.电话随访综合心理干预对门诊抑郁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 2012, 11 (12) :37-39.

[2]王夏晨, 王建春, 张辰前, 等.电话随访对妇产科睡眠障碍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3, 19 (30) :3754-3757.

[3]万玉玉.社区精神病患者的家庭随访及护理指导[J].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 (22) :75-76.

[4]韩杰, 刘均娥, 杜晓霞, 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遵医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24) :2925-2927.

[5]马蕊, 陶华英, 薛蓉.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抑郁障碍患者睡眠质量改善的临床研究[J].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2013, 13 (6) :500-505.

[6]孙龙凤, 孔德磊, 王爱平.电话随访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使用正压通气依从性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2012, 47 (2) :118-120.

[7]徐金凤, 任凤玲.产科电话随访在出院后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 11 (25) :6300.

上一篇:宫腔镜手术并发症下一篇:补偿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