销售商主导范文

2024-07-27

销售商主导范文(精选4篇)

销售商主导 第1篇

设制造商给予销售商的单位产品批发价格为w, 制造商的单位边际生产成本和加工再制造的边际再制造成本是cm, cr, 其中Δ=cm-cr。产品的需求函数D=α-βp, 其中α是当销售价格为0时, 市场的最大潜在需求量, β是消费者对产品价格的敏感系数。H (τ) =AτD+CLτ2[1]为废旧产品总回收成本函数, H (τ) 满足H' (τ) >0, H″ (τ) >0, 其中τ为废旧产品的回收率, A为回收方支付给用户的单位回收价, CL为回收成本规模参数。

产品的回收由销售商负责, b是制造商支付给销售商的单位回收补贴, 且0≤b≤Δ, 物流自营时供应链系统的单位物流成本为θ, 物流外包时供应链系统的单位物流成本为sθ, 其中0<s<1, 由于销售商处于主导地位, 故供应链系统的物流成本由制造商承担[2]。

基于以上假设, 物流外包时, 销售商、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和制造商的利润分别为:

物流自营时, 制造商和销售商利润分别为:∏OT (pt) = (pt-sθ) (D+τD) ∏OM (w) = (w-cm+τΔ-τb) D-pt (D+τD)

2 物流外包CLSC博弈求解

物流外包时, 各决策方的决策顺序是:首先销售商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决定产品价格和废旧产品的回收率, 第三方物流服务商根据市场环境决定服务价格, 制造商根据产品价格、废旧产品回收率和市场环境组织资源生产, 确定产品的制造成本, 根据逆向求解法得[3]:

结论1博弈均衡时, CLSC的定价、回收率、物流服务价格、批发价、销量和系统利润:

结论2通过对批发价格分析发现, 批发价格随着补贴增加而增加。

证明, 其中表示单位再制造收益平均分摊到每单位产品上节约的生产成本。可见, 批发价的单位变动率和单位产品再制造节约成本变动率相等, 但方向相反, 即批发价的增大和降低受到单位再制造节约成本的影响。

3 物流自营CLSC博弈求解

物流自营时, 各决策方的决策顺序是, 首先销售商根据市场需求分析决定产品价格和废旧产品的回收率, 制造商根据产品价格、废旧产品回收率和市场环境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生产, 确定产品批发价格:

结论3博弈均衡时, CLSC的定价、回收率、物流服务价格、批发价、销量和系统利润:

4 物流策略的选择

前面分析了不同物流策略下博弈均衡解, 以上的均衡结果都是在假设供应链各决策方物流策略一致情形下分析得出, 即制造商无论选择哪种物流策略, 销售商都愿意和制造商合作。但实际上销售商并不总是认同制造商所选的物流策略, 其中就存在分歧, 基于此, 下面对两种物流策略对比分析:

结论4 (1) 当fg>1时, 则制造商倾向于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与此同时销售商也倾向于和将物流外包的制造商合作, 此时制造商和销售商愿意相互合作。

(2) 当f2g<1时, 则制造商倾向于自己组织和运营物流公司, 与此同时销售商也倾向于和具有自营物流公司的制造商合作, 此时制造商和销售商愿意相互合作。

(3) 当fg<1<f2g时, 则制造商倾向于自己组织和运营物流公司, 而销售商更倾向于与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的制造商合作, 此时制造商和销售商不愿意相互合作。

证明因为且f>1, 0<g<1, 因此, 若f2g> (fg) 2>1, 即fg>1, 则, 当制造商将物流外包时, 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比制造商自营物流公司时大, 销售商愿意和物流外包的制造商合作。若1>f2g> (fg) 2, 即f2g<1, 当制造商自营物流公司时, 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比制造商外包物流时大, 销售商愿意和物流外包的制造商合作。若fg<1<f2g时, 当制造商自营物流公司时, 而销售商倾向于和物流外包的制造商合作, 制造商和销售商不存在合作的基础, 因此供应链不具有稳定性。

结论5当fg<1<f2g时, 为了促进制造商和销售商合作, 形成稳定的闭环供应链, 政府需要给予CLSC的补贴为

只要政府给予制造商的单位废旧产品补贴不低于, 制造商就有足够激励将物流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服务商, 供应链就具有稳定性。

参考文献

[1]Savaskan R C, Bhattacharya S, Wassenhove L N V.ClosedLoop Supply Chain Models with Product Remanufacturing[J].Management Science Journal of the Institute for Operations Research&the Management Sciences, 2004, 50 (2) :239-252.

[2]公彦德, 达庆利.制造商主导下的CLSC物流策略和供应链稳定性[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4, 44 (11) :41-47.

销售商主导 第2篇

许多文献对零售商之间的价格竞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1,2,3,4], Iyer (1998) 将这种价格竞争扩展到非价格竞争[5], Yao and Liu (2005) 进而对非价格中的服务变量进行了具体讨论[6,7], Shan-LinYang和Yong-Wu Zhou分析了零售商不同竞争行为 (Cournot、Collusion、Stackelberg) 下制造商及零售商的不同最优决策[8,9,10,11,12]。但这些供应链价格竞争方面的文献仍基本局限在以制造商为主导的情况, 而事实上, 近年来零售商与制造商的力量变化已逐渐显现, 过去那种以制造商做为竞争领导者的情况也越来越不能解释实际情况。

对于零售商主导供应链价格博弈的相关文献近年来也逐渐增多, Lau and Lau (2005) 分析了一个制造商对应一个零售商的零售商主导供应链情况, 讨论了需求曲线的不同设置对最优解的影响[13], Choi (1991) 则分析了带有两家制造商和线性需求曲线下的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的价格竞争情况[14], 而Ertek and Griffin (2002) 建立了一个二级供应链模型, 分别分析了制造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过程下的渠道价格情况[15], Cachon (2001) 将市场需求推广到随机, 对信息不对称下连续多期的不同竞争博弈模型给予了评述[16]。国内对零售商主导供应链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供应链的利润分配问题, 如王利等给出了零售商占主导地位时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利润的分配模型[17,18], 陆继对零售商占主导地位时, 一个零售商与两个制造商之间的利润分配进行了研究[19]。另外, 张池等探讨了在市场控制力不同的情况下, 零售商在零售价格确定上的不同选择, 并更多地关注弱零售商在不同渠道结构下的销售策略选择问题[20]。宋俊、李帮义等分析了一个制造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 零售商和制造商关于批发价格和订货量的博弈问题[21]。

事实上, 在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 零售商市场是存在强弱之分的, 强势零售商是渠道的强势方, 可以向制造商规定商品的批发价, 甚至能够观测、控制从上游制造商至消费者的整个渠道。而在制造商与弱势零售商的渠道中, 处于弱势的零售商就只能接受制造商提出的批发价, 加之零售商之间也存在一系列的价格竞争, 这使得制造商可以通过多个渠道及一些战略行为改变自身的利益。本文借助Hotelling差异化竞争模型, 探讨在零售商主导的二级供应链下, 强弱两类零售商之间进行Cournot博弈和Stackelberg博弈时的价格策略问题, 并分析零售商之间的差异化对均衡的影响。

1 模型基本描述

对于一家制造商对应两家零售商的二级供应链, 我们假定一家零售商长期处于制造商供应链的下端 (强零售商) , 主导着上游供应链, 而另一家竞争实力略弱 (弱零售商或者为新进入零售商) , 它们进行的价格竞争包含着两种情况, (1) 争取更低的进价, (2) 制定更有利于自己的商品销售价格。显然, 对于长期处于制造商供应链下端的主导型零售商, 能够强制制造商来得到较稳定且较低的商品批发价格, 制造商所做的决策就是对实力较弱零售商制定商品的批发价格。

强零售商对制造商具有价格控制权, 制造商在定价前对强零售商已确定了供货商品的单位批发价格PdD, 弱零售商只能被动接受制造商的批发价格PwD。假设制造商的单位生产成本为cm, 强弱两家零售商的单位零售成本分别为cdR、cwR

两家零售商处于0、1端点处, 消费者对两家零售店有不同的偏好, 处于x点的顾客必须经过长为x (0≤x≤1) 的距离到强零售店d购买商品。t为消费者购买产品的单位距离交通成本, 可以表示为两家零售商差异化参数, 两者的不同可体现在地理位置、店面外观、商品摆设等;选择强零售店的顾客表示了强零的市场需求量QdR, 选择弱零售店的顾客表示了弱零的市场需求量QwR。V表示消费者购买商品获得的效用。给定强弱两零售商零售价格PdR、PwR, 借助Hotelling模型可以得到消费者选择零售店消费商品的效用函数为:

购买强零售店商品的消费者最远距离应该是与购买弱零售店商品所获得的效用无差异, 故强零售商的市场需求QdR=x应满足:

v-tx-PdR=v-t (1-x) -PwR (2)

因此, 强零售商和弱零售商的市场需求量分别为:

QdR=12+ΡwR-ΡdR2tQwR=12+ΡdR-ΡwR2t (3)

零售商所售商品完全由制造商提供, 根据订货量, 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为:

Πm= (ΡdD-cm) QdR+ (ΡwD-cm) QwR= (ΡdD-cm) (12+ΡwR-ΡdR2t) + (ΡwD-cm) (12+ΡdR-ΡwR2t) (4)

两零售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2 强弱零售商价格之间的Cournot博弈

强弱零售商同时决策它们的零售价格, 这时, 强零售商、弱零售商和制造商演绎的是两阶段定价博弈:第一阶段, 强零售商和弱零售商面向消费者分别制定产品的单位零售价格PRd、PwR;第二阶段, 制造商制定弱零售商的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PwD

在制造商的利润函数中, 制造商给予强零售商的商品批发价格PdD为已知, 制造商的决策变量为弱零售商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PwD。假定弱零售商的商品零售价格PRw为进价基础上的一个加价, 即PwR=PwD+ΔPwD, 则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ΠmΡwD=0得制造商对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为:

PwD=t+PdD+PdR-PwR (6)

零售商主导下, 零售商可以观测到制造商的批发价格决策, 并根据该决策变量来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强零售商通过对商品零售价格的决策来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强零售商利润函数 (5) 式及其一阶条件ΠdRΡdR=0得其零售价格的反应函数:

ΡdR=t+cdR+ΡdD+ΡwR2 (7)

弱零售商将制造商对自己的批发价格 (6) 式代入其利润函数 (5) 式, 得其利润函数为:

弱零售商根据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ΠwRΡwR=0得其零售价格的反应函数为:

ΡwR=3t+cwR+ΡdD+3ΡdR4 (9)

联立强弱零售商零售价格的反应函数 (7) 、 (9) 两式, 可得两零售商的商品实际零售价格为:

ΡdR=ΡdD+7t+4cdR+cwR5ΡwR=ΡdD+9t+2cwR+3cdR5 (10)

此时, 制造商给予弱零售商的实际商品批发价格为:

ΡwD=t+ΡdD+ΡdR-ΡwR=ΡdD+3t+cdR-cwR5 (11)

从上面的均衡解可以看出, 随着强零售商进价的增加, 最终市场产品的零售价格PdR、PwR以及制造商给予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都将增加, 且两零售价格与弱零售商的进价都与两零售商的差异化程度正相关。

另外, 两零售价格还与两零售商的单位零售成本正相关, 弱零售商的进价还与自身的单位零售成本与强零售商单位零售成本的差异负相关。显然, 弱零售商的单位零售成本越接近强零售商, 就越能得到较低的进价。

强弱两零售商的商品市场销售量分别为:

Qd=12+2t+cwR-cdR10tQw=12-2t+cwR-cdR10t (12)

制造商的利润为:

Πm=ΡdD-cm+ (3t+cdR-cwR) 250t (13)

两零售商的利润为:

ΠdR= (7t+cwR-cdR) 250t, ΠwR=3t+cdR-cwR) 225t (14)

从 (13) 式可以得出, 制造商的利润与强零售商的商品进价、两零售商的差异化程度及两零售商单位零售成本的差异呈正相关, 与自身的单位生产成本呈负相关。

从 (14) 式可以得出, 两零售商的利润与两零售商的差异化程度正相关, 与两零售商单位零售成本的差异呈负相关。因此, 两零售商会拉开两者的差异, 且都会尽量降低自身的单位零售成本。

命题1 弱零售商在Cournot竞争中, 零售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 但商品销量及利润所得要低于强零售商。

证明:一般情况下, 弱零售商的单位零售成本要高于强零售商, 即cwR>cdR

ΡwR-ΡdR=2t+cwR-cdR50, 故PwR>PdR

Qw-Qd=-2t+cwR-cdR5t0, 故Qw<Qd

ΠdR= (7t+cwR-cdR) 250t49t50, ΠwR=3t+cdR-cwR) 225t9t25

故:ΠdRwR

弱零售商的批发价格及商品的零售价格要高于强势零售商 (PwR>PdR) , 故强零售商在市场中具有主导作用, 制造商的产品也大部分会通过强势零售商出售 (Qd>Qw) 。

由于强零售商在渠道关系中的强势地位使它最终比弱零售商获得的市场份额更多。此时渠道关系中, 强势零售商的地位强势已经转化为它内部的一种无形资本, 揭示了强零售商可能不是因为它运营的高效 (成本优势、运作高效) 而只是它处于渠道中的强势方, 就能使它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而对制造商而言, 因它给定的弱零售商的批发价高于强零售商的批发价, 使得强零售商能够获得更多市场份额, 制造商从而可以获得较多的剩余利润。

3 强弱零售商价格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

在零售商主导的制造商——零售商二级供应链中, 零售商在和制造商价格竞争中处于领导地位。而在零售商市场中, 强零售商在和弱零售商价格竞争中同样也处于领导地位。这时, 两家有差异的零售商之间以及零售商和制造商之间的价格竞争都是一种Stackelberg竞争情况, 强弱零售商和制造商三者之间演绎的是三阶段定价博弈:第一阶段, 弱零售商在观测到强零售商的零售价格后选择自己的单位零售价格PwR;第二阶段, 强零售商选择自己产品的单位零售价格PdR;第三阶段, 制造商制定弱零售商的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PDw。

采用逆向归纳法求解, 制造商首先制定弱零售商的单位批发价格, 由前文的 (6) 式可知其大小为:

PwD=t+PdD+PdR-PwR

弱零售商在强零售商零售价格PdR已知条件下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上文的利润函数 (8) 式及其一阶条件ΠwRΡwR=0得:

Ρ¯wR=3t+cwR+ΡdD+3ΡdR4 (15)

完全信息下强零售商观测到弱零售商的该决策, 将其代入自己的利润函数得:

ΠdR= (ΡdR-ΡdD-cdR) (12+3t+cwR+ΡdD-ΡdR) 8t) (16)

强零售商通过对商品零售价格的决策来追求自身的利润最大化, 根据利润函数的一阶条件ΠdRΡdR=0可得强零售商商品的实际零售价格为:

Ρ¯dR=ΡdD+7t+cwR+cdR2 (17)

此时, 弱零售商的实际零售价格为:

Ρ¯wR=ΡdD+27t+5cwR+3cdR8 (18)

制造商给予弱零售商的实际商品批发价格为:

Ρ¯wD=t+ΡdD+ΡdR-ΡwR=ΡdD+9t-cwR+CdR8 (19)

两零售商的零售价格与弱零售商的进价都与强零售商的进价、两零售商的差异化程度、两零售商的零售成本有关, 具体见上文分析, 这里不再重述。

两零售商的商品销量分别为:

Q¯d=12-t-cwR+cdR16tQ¯w=12+t-cwR+cdR16t (20)

制造商的利润为:

Π¯m=ΡdD-cm+ (9t+cdR-cwR) 2128t (21)

强弱两零售商的利润分别为:

Π¯dR= (7t+cwR-cdR) 232t, Π¯wR= (9t+cdR-cwR) 264t (22)

制造商及两零售商的利润与两零售商的差异化程度、两零售商的零售成本有关, 具体和上文相同, 这里也不再重述。

命题2 对于零售商Stackelberg竞争情况, 当强弱零售商单位零售成本满足cwR>cdR+t时, 弱零售商商品零售价格要高于强零售商, 而市场销量及利润水平要低于强零售商。

证明:当cwR>cdR+t时, 易得:Ρ¯wR>Ρ¯Rd、Q¯d>Q¯w、Π¯dR>Π¯Rw。

Π¯dR= (7t+cwR-cdR) 232t (8t) 232t=2t,

Π¯wR= (9t+cdR-cwR) 264t (8t) 264t=t

故:Π¯dR>Π¯wR

因此, 对于弱零售商, 应加大与强零售商之间的差异来缩小两者之间的市场价格, 以求获得更多的利益。

4 两种博弈情况的对比分析

上面已经分析了制造商批发价格与零售商零售价格的影响因素, 为了更好地比较零售商之间两种博弈的均衡情况, 由上文我们可以得出表1。

从表1,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对于零售商主导二级供应链系统, 零售商价格之间的Stackelberg博弈情况要优于Cournot博弈情况, 但此时消费者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

零售市场中强弱零售商之间采取价格领导与跟随策略, 弱零售商将获得更高的商品批发价格, 商品的最终销售价格也将越高, 且商品的销量增加。因此, 制造商除了将产品交给强势零售商之外, 还会积极地选择实力较弱的零售商来销售自己的商品, 以实现自己对弱零售商的价格歧视。此时, 制造商、两家零售商的利润也将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这是制造商和零售商都愿意接受的情况, 但此时消费者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害。

两家零售商由于竞争实力的不同, 导致弱零售商处于弱势地位, 在强零售商获得的单位批发价格PdD不变的情况下, 弱零售商从制造商处获得的商品批发价格要高于竞争实力相当时的同时竞争情况 (Ρ¯wD>PwD) , 这也使得最终市场产品的零售价格PdR、PwR提高。当然, 制造商、两家零售商的利润也将随着商品价格的提高而增加, 这些利润的增加其实是建立在消费者利益损害的基础之上。

(2) 零售商间的差异化对零售商主导型供应链中零售商自身以及制造商来说都是有益的。

零售商差异化的程度t影响商品的零售价格, 随着t值的增加, 两家零售商的商品零售价格提高, 且价格差拉大, 制造商及两家零售商的利润也会增加。故此, 制造商和零售商都希望零售商间的差异化加大。

而在现实的例子中, 我们常发现大型的综合卖场 (如国美家电、家乐福超市等) , 它们通常具有齐全的产品种类与品牌, 且以低价销售著称;而中小型的社区服务卖场 (如街道杂货店、便利店等) , 它们通常以服务社区、方便购买为宗旨, 它们与大型的综合卖场相比通常不具有零售价格上的优势。实际情况是它们也获得了很好的发展。那么, 是什么使消费者仍然会选择在既不具有产品组合优势, 也不具有价格优势的弱零售商那里购买产品呢?显然是零售商之间的差异使弱零售商得以生存。

销售商主导 第3篇

当今的市场已经发展到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对企业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尤其对零售行业来说更是如此。零售行业是一个较低利润的行业, 面对竞争对手的互相倾轧和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入侵, 我国的零售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生存环境。单独针对一条供应链当中, 供应商和零售是供应链的主要节点, 最终面向的是市场上的顾客, 顾客的满意是供应链的最终出发点和落脚点, 虽然供应商和零售商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 但是最接近顾客的是零售商, 最能够“理解”顾客心情的也是零售商, 零售商掌握着市场的需求量、市场份额和市场的及时的变化情况等跟顾客紧密关联的信息资源, 而供应商却缺乏从而无法掌控这些信息, 导致在供应链当中处于劣势地位, 而零售商由于紧邻“顾客”的区位优势, 开始在零售供应链当中担当起领导者的角色, 主导供应链的产品价格, 甚至对供应链当中的利益分配起到控制的作用。

关于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利益分配的研究得到了有关专业学者的重视, 如侯方淼通过对供应商选择和供应商管理两个阶段的博弈分析, 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关系随着博弈次数的增加不断变得更加依赖, 合作关系不断加深, 协作的协调性不断提高, 建立长期的联盟关系能实现供应链利润的最大化;如代应, 史韵等构建了电子产品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 建立了集成商与功能型物流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模型, 并对两者间的合同参数进行了选择分析与优化;如刘玲, 张廷龙等人研究了零售商主导的两级供应链, 探讨了制造商在分散决策时的最优产量决策、零售商的最优订购决策及定价决策, 并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需求不确定性变化及批发价格对供应链节点成员决策的影响;秦娟娟, 白晓健等人探讨了VMI模式下基于商业信用的供应链协调问题, 构建了传统供应链、集中决策及非协调模式下VMI供应链中成员的利润函数, 研究了现金折扣机制、促销成本分摊机制以及在商业信用下VMI分散供应链的协调作用及其VMI对供应链利润分配的影响。到目前为止, 相关研究集中在供应链的分配机制、协调运作以及合作联盟理论层面的研究, 而对于利润函数和实际应用方面研究不够充分。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 力图弥补相关研究的不足, 对零售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提供借鉴。

二、问题描述

在通常情况下, 在由只有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二级供应链中, 他们之间可以归纳为三种利润分配关系:完全市场关系, 即两者之间没有占主导地位的节点, 地位完全对等;组织内部关系, 即两者同时面向顾客, 包括自营品牌和自建营销渠道两种情况;合作伙伴关系且一方占主导地位。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在二级供应链中, 节点之间是合作伙伴关系且零售商占主导时的利益分配关系。在这种情况下, 供应商和零售商通过分享利润达到供应链的平衡, 供应商将自己的一部分利润分给零售商, 零售商除了分得供应商的利润外, 还有来自销售的利润。

三、构建利润分配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在二级供应链当中经营单周期产品的利益分配, 模型假设是不完全竞争市场且零售商占主导价格地位。各变量的意义如下:Q-销售量;p1-供应商将产品卖给零售商的批发价格, 供应商的决策变量;p2-零售商将产品卖给顾客的零售价格, 零售的决策变量;c1-供应商的单位产品成本, 为常数;c2-零售商的销售成本, 为常数;λ-系数;π1-供应商的利润函数;π2-零售商的利润函数;π-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润总和, 即整个供应链的利润。

四、模型的计算

Stackelberg博弈原理告诉我们, 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通过产品价格的博弈来实现均衡, 假定零售商主导价格, 在主导价格是考虑到供应商的反映。

由上述 (2) 式可知, 假定p2既定, 那么要使得利润最大化, p1需满足一阶导数条件òπ1/òp1=0, 得到:

将p2代入Q, 化简公式得到:

将Q和p1代入π2并化简得:

在满足以上条件的同时, 考虑到零售商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即òπ2/òp2=0, 则有零售价的函数表达式:

由公式 (8) 可得:

批发价格的函数表达式:

销售量的函数表达式为:

供应商的利润函数为:

零售商的利润函数:

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函数为:

五、系数λ 对利润函数的影响分析

(1) 系数λ 对供应商的影响

(2) 系数λ 对零售商的影响

3a+2λbc1-12bc1-3bc2≥0;令ω=3a-2λbc1-3bc2, 由于在实际生活当中销售量Q>0, 于是得到ω>0;经过计算求得:

当λ∈[0, 1]时, απ2/αλ≥0, 即随着系数的不断增大, 零售商的利润也在不断增加, 与供应商之间构建紧密的合作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3) 系数λ 对整个供应链利润的影响

综上所述, 合作关系系数的大小影响着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利益分配。系数取0会导致整条供应链的利润最低, 而取1的话虽然供应链的利润最大, 但是供应商的利润为零, 这会导致供应链的破裂和崩溃。因此, 系数的取值应该在0和1之间取值, 即供应商和零售商应当保持一定的联盟合作关系, 才能使得利益分配相对公平, 同时使得供应链的利润最大。

六、总结

供应链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是关系到整条供应链能否实现协调稳定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利益在成员之间公平合理的分配能够促进供应链的合理健康运作, 对提高整条供应链的盈利水平和节点的利润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二级供应链的利益分配研究, 对供应商和零售商的利益分配做出划分, 要使得供应链的利润最大化和供应链节点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就必须在供应商和零售商之间建立良好的适当的联盟合作关系, 既不能太离散又不能太紧密, 因此后续将对系数的取值即联盟合作的具体形式进一步探讨, 以实现适当的合作关系, 实现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摘要:当今的市场竞争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组成供应链的节点企业之间面临着利益分配问题, 这不仅对实现整个供应链的利益最大化至关重要, 对增进合作、促进信任和提高供应链稳定性也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分析由一个供应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合作联盟, 利用需求函数建立了零售商占主导的供应链利益分配模型, 并通过博弈论原理给出了供应商、零售商和整个供应链的利润分配函数表达式, 以求对实现供应链利润最大化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零售商主导,供应链,利润分配

参考文献

[1]侯方淼.零售业供应链中零售商与供应商关系的博弈分析[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7, 04:20-23.

[2]代应, 史韵, 宋寒.电子产品物流服务集成供应链合作利益分配机制研究[J].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6, 33 (4) :1087-1095.

[3]刘玲, 张廷龙, 汪燚.零售商主导下双向期权的供应链契约研究[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01:43-48.

销售商主导 第4篇

关键词:零售商主导,资金约束,融资服务,协调

1 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零售业发生巨大变革,使得传统的供应链的主导权有逐渐从上游向中下游转移的趋势,零售商规模的膨胀和零售业市场集中度的显著提高。过去生产商拥有完全的垄断势力和谈判能力,而如今零售商通过连锁经营、并购扩张等策略使其垄断势力日趋明显[1,2]。随着中国零售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零售企业对比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阿霍得、克罗格、Target、Tesco,伊藤洋华堂)等有更强的资金需求,这点从长短期借款以及短期负债率国内企业的大幅的超过国外企业可以很明显地看出[3]。对于有融资需求的零售商而言,主要有两种融资渠道,一是通过银行,二是依靠供应链上下游来获取资金。通过银行的融资目前学界已做了大量研究,但依靠供应链上下游的融资问题目前的研究很少,事实上,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在财务管理的研究中就得出了业者之间的资金融通相比金融机构而言更具优势[4],因此着眼于供应链成员之间依靠伙伴关系的融资行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银行融资的相关研究主要有:陈祥锋等[5]研究了由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供应链中金融和运营的综合决策问题及其影响,即当零售商存在资金限制约束时,通过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服务以实现自身的最优采购,研究表明当零售商出现资金不足时,融资服务可为整个供应链创造新价值,并且资本市场的竞争程度将直接影响零售商、供应商和金融机构的具体决策;Kouvelis[6]考虑到了零售商存在着资金约束的情况下,可能对零售商采购决策的影响;Dada等[7]研究了如果借贷的成本不高的情况下,有资金约束的零售商借贷后的采购量低于理想的情况,借方所收取的利率随着零售商的资产增加而降低,而且作者设计利润一种非线性的借贷合同能使供应链协调运作;Raghavan[8]研究了在单一供应商和单一零售商组成的两层供应链中,供应商和零售商都面临资金约束时的联合融资决策问题,结果表明当供应商和零售商中任何一方出现资金约束时,联合融资决策总能改善整个供应链的绩效。

延期支付作为一种短期商业信贷主要方式,广泛地存在于商业活动中,针对延期支付在供应链运作中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是在EOQ模型的基础上进行的:Goyal[9]于1985年首先研究了延迟支付情况下的EOQ 模型;Mahata[10]在零售商主导的有贸易信贷的两层供应链中,且零售商可以向客户提供部分信贷的情况下,利用模糊方法研究了了经济订货量问题,在这个模型中需求率,持有成本,订购成本,购买成本和销售价格都利用模糊方法来确定;陈琦[11]建立临时性延期支付下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和库存模型,研究了延期支付起至时段在零售商单个订货周期内时,零售商选择临时订货的决策问题和当延期支付起至时段为有限计划期时,零售商的动态定价和库存联合决策问题,并对零售商主导的这一类特殊供应链,证明了当零售商参与延期支付条件制定时,可以实现自身利益增大的同时不减少供应商的利益,以及实现供应链协调的条件:Chia[12]研究了在两级延期支付条件下,市场需求与延期支付相关的最优整合库存策略;高登等[13]研究了延迟支付条件下需求不确定且有固定订货成本的多期随机需求周期性盘点库存管理模型,得出了采用延迟支付合同时,存在最优的(s,S)库存策略使得零售商的库存策略和成本均得到了改进。

以上文献中对延期支付问题的研究主要是在确定需求下进行的,另外,尽管许多文献在研究零售行业中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融资时、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但没有考虑到供应商对提供信用存在厌恶偏好的情况下,对零售商提供的信用越多供应商的效用会递减的现象,例如一些零售企业滥用销售终端的优势地位,在交易过程中损害供应商的合法权益,对供应商货款久拖不还,恶意占压供应商货款开设新企业或分支机构;更有甚者个别零售企业打着连锁经营的旗号,骗取银行贷款、供应商货款卷款潜逃或以经营不善为由关闭企业[14,15]。

基于上述两点,本文在以上文献的基础之上着重研究了一类,不确定需求下,当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 供应商处于从属地位的供应链环境下,零售商从供应商取得信用时,供应链上的上下游成员的最优决策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是由掌握定价权体现出来的,即在零售商主导下,供应链的定价权由供应商转移到零售商手里,这与现有大量的以供应商主导的传统供应链为背景的研究存在很大区别。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未见有类似的研究。

在引入有信用厌恶的供应商效用函数后,有几个突出的问题需要解决,如:在传统的批发价合同下供应链的最优订货量是多少?批发价格如何决定?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协调性如何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将重点对其进行讨论分析。

2 模型及基本假设

为了分析的方便,以下对使用到的数学符号做一说明:

B:零售商的资金量;

ζ:市场随机需求变量,且其服从需求密度函数为f(·),需求累计分布函数为F(·),令F¯(x)=1-F(x);

k:供应商对融资的厌恶系数;

c:零售商从供应商处的进货成本;

w:商品的批发价格;

q:供应链中的商品订购量;

*:代表最优决策变量的上标。

不失一般性,假定p>w>c>0, p=1,另有如下基本假设:

假设1:一个零售商和一个供应商组成的简单供应链是信息对称的;

假设2:市场随机需求分布函数具有递增的失败率(increasing failure rate,IFR)分布特征。

3 供应链均衡策略分析

首先,从整合决策的视角考虑,供应链只有一个决策主体在销售季节开始前确定最优的生产批量,最优化问题为:

E[Uc(q)]=E[πc(q)]=0qζf(ζ)dζ+q+qf(ζ)dζ-cq

由以上最优化问题可以得到集中化供应链最优订购量为qc=F¯-1(c)

其次,分散决策情况下,当零售商不存在资金约束时,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供应商处于从属地位,从而零售商会将批发价格定在为c,采购数量为F¯-1(c)。供应商面对零售商提出的批发价格选择接受, 这是因为这里的c已 经包含了足以弥补供应商生产所需的一切成本, 则零售商的资金水平低于c·F¯-1(c)为存在资金约束。 以下将讨论分散决策下, 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 即: 当B<cF¯-1(c)时,供应链的最优运作策略。

3.1 供应商最优运作策略

当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时, 供应商会考虑向零售商提供信用, 则零售商的账面利润为q(w-c),信用部分wq-B期后支付,因为延期支付会拉大收款周期,客观上也会影响到供应商资金的使用(特别是当供应商同时也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时),供应商的效用会随提供给零售商信用的增加而递减且信用额越大效用下降的越快,因此,供应商本能地会选择回避提供给零售商更多的信用金额,不失一般性,我们采用经济学中所常见的二次效用函数形式来刻画供应商的效用,则供应商的确定性等价效用可以表示为:

Us(q)=q(w-c)-k(wq-B)2k>0

式中,k为供应商的信用厌恶系数,则供应商的决策目标为效用最大化,供应链最优的采购量由下式决定:

q*(w)=argmaxqUs(q)

Us(q)求q的二阶导数得到d2Us(q)dq2=-2kw2<0因此供应商的效用是供应链采购量的凹函数。令dUs(q)dq=0,可以得到:

q(w)=w-c2kw2+Bw(1)

再对q分别求Bw的导数可以得到:

dqdw=-w+2c2kw3-Bw2(2)d2qdw2=2w-6c2kw4+2Bw3(3)

3.2 零售商最优合同策略

零售商的效用函数为:

Ur(w)=E[πr(w,q)]=wq-Bq(ζ+B-wq)f(ζ)dζ+q+(q+B-wq)f(ζ)dζ-B(4)

假定零售商为风险中性,则零售商的效用最大化问题等价于利润最大化问题,从而最优决策问题为:

maxwUr(w)=maxwE[πr(w)]

下面再来考察零售商的最优批发价格决策,零售商的最优定价为:

w*=argmaxwUr(w)

由于w是零售商的决策变量,将q(w)代入Ur(w),对其求w一阶偏导数并令其为零,化简可得:

Ur(w)w=dq(w)dwF¯(q(w))-(q(w)+wdq(w)dw)F¯(wq(w)-B)=0(5)

再考察Ur(w)求w的二阶偏导数并结合式(5),化简可得:

2Ur(w)w2=q(w)d2q(w)dw2-2(dq(w)dw)2q(w)+wdq(w)dwF¯(q(w))-(dq(w)dw)2F¯(q(w))[h(q(w))-q(w)+wdq(w)dwdq(w)dwh(wq(w)-B)](6)

将式(1)、式(2)、式(3)代入(6)式,再化简可得:

2Ur(w)w2=-F¯(q(w))[ckw3+(12k-w+2cw3-Bw2)2(h(q(w))-wc2c-w(1+2kB)h(wq(w)-B))](7)

观察式(7), 发现当h(q(w))-wc2c-w(1+2kB)h(wq(w)-B)>0时,零售商的效用函数是关于批发价格的严格凹函数,由假设2知当市场随机需求分布函数具有递增失败率(IFR)分布特征时,则当wc2c-w(1+2kB)1时,零售商的效用函数为批发价格的严格凹函数,简化为w2c1+2kB+c,且还必须满足wc,则可得出供应商的融资厌恶系数取值范围为:0<k1-c2B.

接下来的问题是, 零售商所制定的批发价格能否满足这样的条件? 在满足零售商效用函数为批发价格严格凹函数时, 零售商的最优批发价为以下式(8)在[c,2c1+2kB+c]区间内的解。

(2c-w(1+2kB))F¯(q(w))=wcF¯(w-c2kw)(8)

由式(1)知q(w)w-c2kw, 则F¯(q(w))<F¯(w-c2kw),再由式(8)可得,2c-w(1+2kB)≥wc,化简可得w2c1+2kB+c,则表明最优解是满足该条件的,则可得命题1。

命题1 当主导零售商存在资金约束且在延期支付条件下, 供应商的信用厌恶系数取值范围为:0<k1-c2B,则零售商制定最优批发价格存在且唯一,即为方程(7)式在区间[c,2c1+2kB+c]内的解。

4 供应链协调性分析

4.1 供应链协调性基本模型分析

为了考察供应链的协调性,这里引入供应商融资合同(wf,r),即由零售商在资金不足时,在向供应商申请延期支付同时支付一定的利率r,相应的调整批发价格w,则在融资合同(wf,r)下,供应商效用函数为:

Us(wf)=q(wf-c)-k(wfq-B)2+r(wfq-B)(9)

零售商的效用函数为:

Ur(wf)=(1+r)(wfq-B)q(ζ-(1+r)(wfq-B))f(ζ)dζ+q+(q-(1+r)(wfq-B))f(ζ)dζ-B(10)

由式(8)可得供应商的供货量为:

qf=12k(1+r)wf-cwf2+Bwf(11)

满足供应商提供的订货量与集中化决策下的订货量相一致时,即qf*=qc=F¯-1(c),代入(11)式可以求出融资合同(wf,r)满足以下以下关系:

r=2kqcwf2-2kBwf+cwf-1(12)

由式(12)可得以下引理:

引理1 rf(w*f)一定不小于零。

要想达到供应链协调还必须满足激励相容条件,即零售商的效用不会比分散化条件下的少,令在分散决策下的最优批发价格和订货量分别为(w*d,q*d),由式(4)和式(9)化简可得IC条件为:

wd*qd*-Bqd*F¯(ζ)dζ(1+r)(wfqc-B)qcF¯(ζ)dζ(13)

这里隐含了一个条件:wfqc-B>0,即零售商的资金总是短缺的。引入函数Τ(x)=0xF¯(ζ)dζ,易知T(x)函数为增函数,令Δ=T[qc]+T[w*dq*d-B]-T[q*d],则在分散化供应链为不协调时,易知Δ>0,再结合式(12)对式(13)化简可得:

2k(qc)2wf3-4kBqcwf2+(cqc+2kB2-Τ-1[Δ])wf-Bc0(14)

要得到w的解析解较为困难,这里首先来研究式(14)左边表达式的凹凸性,令其为H,则化简可得:

dΗdwf=6k(wfqc-2B3)2+(cqc-23kB2-Τ-1[Δ])d2Ηdwf2=12k(qc)2wf-8kBqc

则当wf>2B3qc时,H为凸化数,又由隐含条件可知wf>Bqc,满足该条件,所以只有H为凸函数部分为有效区间。

关于H的极值,这里采用归纳法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cqc-23kB2-Τ-1[Δ]<0时,易知有:

{Τ-1[Δ]>cqc-23kB2,cqc-23kB20Τ-1[Δ]>0,cqc-23kB2<0

dΗdwf=0,可得:

w1,2=2B3qc±23kB2+Τ-1[Δ]-cqc6kqc

则在H的有效区间,即wf(Bqc,1)有:

min{Η|wf}=Η|wf=w1max{Η|wf}=max{Η|wf=Bqc,Η|wf=1}

这里对H|wf=Bqc进行检验:

cqc-23kB20时,可得:

Η|wf=Bqc<23kB3qc-Bc<0

cqc-23kB2<0时,可得:

Η|wf=Bqc<-2kB3qc+(cqc+2kB2)Bqc-Bc=0

②假如cqc-23kB2-Τ-1[Δ]0成立,则H为增函数,结合Τ-1[Δ]cqc-23kB2T-1[Δ]>0可得k<3cqc2B2,则在H的有效区间,即wf(Bqc,1),有:

min{Η|wf}=Η|wf=Bqcmax{Η|wf}=Η|wf=1

这里对H|wf=Bqc进行检验:

Η|wf=Bqc-2kB3qc+(cqc+2kB2)Bqc-Bc=0

综合以上两种假设情况的分析,满足IC条件的情况下,应用归纳法可得以下命题:

命题2 当零售商存在融资需求时,对于满足信用厌恶系数为k(0,3cqc2B2]的供应商。 存在均衡的融资合同(w*f,r(w*f)),且能够满足供应链的协调性,其中wf*(Bqc,1)

4.2 供应链协调性进一步分析

本小节对供应商融资合同(w*f,r(w*f))的绩效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引入引理2。

引理2 当零售商存在融资需求时,则1-c2B<3cqc2B2成立。

在分散化决策的情况下已经得到了供应商的融资厌恶系数取值范围为:k(0,1-c2B];在引入融资合同(wf,r)的情况下由引理2可知,满足供应链的协调性供应商的融资厌恶系数扩大为k(0,3cqc2B2],说明引入融资合同后不仅能使零售商可以和有更高融资厌恶系数的供应商签订合同,而且能保证整个供应链达到协调,零售商的效用水平并不会减少。

5 结语

关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成员之间提供融资服务的理论研究, 目前学者们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总体上看,这些研究成果大多得出的结论是零售行业中供应商向零售商提供信用时,可以实现双赢的局面,但没有考虑到在供应商对信用金额有规避的心理,即对零售商信用的越多供应商的效用会递减的现象,文章在此基础之上着重研究了一类当零售商处于主导地位,供应商处于从属地位的供应链环境下,零售商从供应商取得信用时,供应链上的上下游成员的最优决策问题。研究表明,在供应商存在信用厌恶的情况下,单纯的由供应商向有资金约束的零售商提供赊销,并不能保证供应链达到协调。引入融资合同后不仅可以使有更高信用厌恶系数的供应商参与交易,且能使整个供应链达到协调,同时零售商的效用水平并不会减少。

上一篇:为什么下一篇:彰显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