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自主观察范文

2024-06-28

学会自主观察范文(精选8篇)

学会自主观察 第1篇

一、营造氛围, 鼓励创新

教学中, 创设合适的情境, 发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 让学生置身于有着浓厚创新意识的氛围之中, 把看来似乎是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换形式, 使其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应用性和开放性。例如, 教师在教学“圆的周长”时, 创设了如下情境: (1) 教师出示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 提问:怎样量出圆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 (2) 出示一枚硬币, 怎样量出这个圆的周长呢? (滚动法) (3) 怎样量出市民广场圆形花坛的周长? (测绳法) (4) 教师把一个带线的小球在空中转一圈, 怎样量出小球转动的轨道所形成的圆的周长? (5) 揭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教师通过设置一个又一个情境, 引导学生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拓展思维、激起探究的欲望, 探索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发掘契机, 捕捉灵感

学生在探索知识, 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经常会出现顿悟现象, 教师要善于及时捕捉学生刹那间闪现的创新思维, 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教连续退位减法4000-538时, 有一位学生这样计算:

乍一看, 这样用竖式计算不对, 但学生的解释是连续退位减法太繁, 把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减少1, 就成了不退位减法, 计算的结果与原算式的结果相同, 这种把连续退位减法转换成不退位减法, 既有可行性, 又有独创性。

三、探索实践, 促进发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让学生动手操作、手脑结合, 不仅可以让学生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 还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 老师习惯于示范实验, 得出结论, 学生是记住了公式, 也能够套用公式计算, 但这样就使学生失去了创新的机会。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教学中, 笔者把全班同学分成8个小组。每个小组提供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 其中一至四组用的是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五至八组用的是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 让学生用圆锥装满黄沙分别倒入相应的圆柱内, 再把圆柱里装满水, 倒入圆锥, 验证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很快实验就有了结果, 一至四小组得出了“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结论, 而五至八组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这时教师顺势点拨, 让他们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 并继续进行小组讨论, 使学生明白“等底等高”是其中一个关键的条件。

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操作, 既调动了学生各种感官, 又提高了学生认知能力;既增强了结论的可信程度, 又在操作实践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

四、拓展角度, 发散思维

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唯一的, 而解题的途径却不一定是唯一的。从不同的侧面来探讨答案,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

例如: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时, 教师出示如下无盖的长方体纸盒:

你能算出制作这个长方体盒子, 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吗?

教师先让学生自由解答, 并汇报自己的解法。

解法一:先算出长方体纸盒的表面积, 再减去上底面的面积, 即:

(8×4+8×2+4×2) ×2-8×4=80平方厘米

解法二:把5个面的面积加起来, 就是总面积, 即:

8×4+8×2×2+4×2×2=80平方厘米解法三:把纸盒展开, 可以看做一个剪掉四块小正方形的大长方形的面积, 减去4个小正方形的面积, 即:

(8+2+2) × (4+2+2) -2×2×4=80平方厘米

解法四:把纸盒展开, 竖着看为一个大长方形加上两个小长方形, 过者横着看为一个大长方形加上两个小长方形, 即:

8× (4+2+2) +4×2×2=80 (平方厘米)

培养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 使学生乘着灵活、快乐的思维翅膀, 在探究数学的天空里遨游。

自主评价学会修改 第2篇

一、学会鉴赏,自主评价

作文评价,就是发现习作中的闪光点,指出不妥之处,提出修改建议,正确评价习作的成败得失。让学生自主参与作文评价,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发现与吸收、鉴赏与学习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参与并有效地实施作文评价,构建一套学生容易接受、操作性强的方法呢?

1.引导学生变换角度,化习作要求为评批依据。

每一次习作训练包括两个方面的训练要求:一是常规性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语言通顺流畅;二是特殊性要求,即习作指定的相关训练要求及须达成相关的目标。学生作文后,按什么标准或尺度去评批别的学生的作文,衡量作文的成功与优劣呢?我认为,还是应该按照习作的要求进行评批。基本做法就是化习作要求为评批要求。例如:习作要求:选择一个人写一篇作文。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的特点。题目自己定,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注意不写错别字。作文评批标准就是要看小作者是否达成了以上这些目标。因此,换一个角度,习作要求就转变成了评批的要求:(1)表现人物品质的时候,事例是否具体。⑵ 表现人物特点的时候,是否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来表现的,表现得怎样。

2.指导学生点面结合,获基本方法,写眉批总批。

学生每次习作的类型不尽相同,因此不同类型的习作有它自身的评批要求。以叙事为主的作文,要指导学生抓以下几点:一是叙事的六个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特别是经过部分是否具体清楚。二是从文中表现人物的词语、句子去评析。三是所写事情所反映的思想意义。以记人为主的作文,要指导学生抓以下几点:一是所写的人物是否是主要人物。二看作者是否是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的。以写景状物为主的作文,要指导学生抓以下几点:一是作者观察了什么事物,有什么特点。二是作者观察的方法以及联想。三是用什么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四是作者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以应用文为主的作文,要指导学生抓以下几点:一是格式是否正确。二是语言是否简洁、准确。

让学生自主评批要坚持以下两点:(1)形式的多样化。可以同桌或班内互换评批,甲评批乙,乙评批甲,以便交流。可以小组内或班级内推磨评批。可以任取好中差三个层次的作文,集体评批。可以小组合作流水线评批。(2)层次的差异化。在一对一形式的评批中,要特别注意优等生与差生的互补作用,有意识地安排优等生评批差生的作文,重点对照作文的一般要求,(即不写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语言通顺流畅)进行评批。

3.创设平台,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学生由于受到心智水平、作文水平、欣赏水平的限制,学生对他人的习作的问题还不能透彻全面看清,必须通过交流来进一步补充完善。引导学生交流时要注意四性:

(1)针对性。每一次作文训练都有训练重点,学生批阅时是依据一定的特殊训练要求展开评批,交流时,要注意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评价,可以是针对片断的评价,也可以是针对全文的评价。切忌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训练不到位。

(2)全面性。学生的作文有差异,学生评批时,教师要巡视了解好中差三类作文的评批情况,交流汇报的时候要有三个层面的体现,这样可以全面了解学生习作状况,评批状况。否则学生会出现片面性,以偏概全,造成倾向。

(3)互补性。学生交流评批的意见是稚嫩的、肤浅的,不够深刻。因此,针对学生的评价,要引导其他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见解及时地进行补充,使对某一个问题认识逐步深刻,对习作训练要求的把握更为全面。

(4)多样性。可以是同桌交流,及时交换意见,传递评批信息;可以是小组交流,一人宣读评批结果,其他成员补充;可以是集体交流,教师进行调控点拨,集中反映突出的问题,肯定成绩,指出不足。

学生参与作文评价,把原先“学生习作”、“老师批改”的两个互不相干的独立静态的环节融合在一起,凸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师生关系始终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习作是否成功,让学生自己来检验,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对他人的习作进行阅读、评价、欣赏、借鉴,取长补短,加深对这一类习作训练侧重点的理解和感悟。当然,我们还要对学生的习作评批进行再度评批,全面了解学生习作情况和批改情况。教师改变了原先的角色,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解放了自己的无效“劳动”。从而一改过去的状况,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效率。

二、螺旋上升,学会修改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批改固教者之要务,然须进一步想,必使学生能自改其义,或文成而竟不须成,乃有济也。”指出学生自改作文是作文评改的深层次要求。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学生的认识不断深入的一个过程,也是写作不断升华、螺旋上升的一个过程。好的作品都是反复修改,斟酌推敲,多次加工的结果。针对小学生年龄特征,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习修改文章的基本方法和要领,学会修改作文,习得修改能力。

1.修改,是正确走向准确

首先引导学生改正确,追求文通字顺,这是修改的第一步。要求改正习作中的错别字词,删除多余的字词,添上遗漏的字词,改正用错的标点符号,以及遗漏的标点符号,改有语病的句子,使得语句通顺流畅。

引导学生改准确,追求生动具体。改准确是修改的第二步,就是要改表达不到位的词,将平淡的语言改精彩,把词不达意之处,或将干巴巴的语言改生动、改具体。

改准确是习作修改的终极目标。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我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咀嚼和品味,作文教学时,把这种功夫运用到习作修改中,使得评与改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既会鉴赏,又会修改。

2.修改,是缺陷走向完美

自主修改,让学生真正经历一个语言加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做到:第一,指导要强。由于学生每一次习作训练的要求不同,因而学生修改的重点也不同,所以,教师每一次的范文必须精心挑选,应有值得学生借鉴的方法,让学生有章可依,有法可循,学有启发,练有所获。第二,互动要多。教师受到学生人数和时间等多种因素的制约,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独立指导,给予帮助,因此,教师要相信学生,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修改、自主交流,探讨、鼓励学生发扬合作精神,相信学生一定会有收获,以真正体现自主。第三,赏识要明。自主修改,肯定会有智慧灵动的闪现。教师要引导学生以赏识的眼光,肯定评改中的成绩,哪怕是改了一个字、一个词、一个句子,只要改得成功,就给予赞赏,让学生享受来自同伴的掌声。第四,加分要勤。自主评批创设了一个提高发展的空间。教师应对学生修改后的习作,进行再次评阅,重新审视,实行加分,利用发展提高的空间,进行升格作文,以进一步激发学生修改的热情,培养修改能力。

让学生参与“评”,仅仅是从让学生知道习作的成败得失,而让学生参与“改”则是作文教学的最高境界,是一个完善美、加工美、创造美的过程。“删繁就简三秋树,标新立异二月花”,是习作教学的永远追求。在作文教学中,应改变作文评改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过程,自觉地发现和改正自己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而培养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

学会自主学习翱翔英语天空 第3篇

一、让学生领会到自主学习的意义

1. 自主学习会让学生成为学习上的主人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 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相对应, 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 分别为“我要学”和“要我学”, “我要学”是来源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 而“要我学”则来源于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因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依赖于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兴趣, 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 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喜欢学, 有了学习的欲望, 学生的学习成绩肯定会事半功倍。

2. 自主学习能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

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 那么, 独立性则变现为我能学。由于低估或漠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教师没注意到学生学习的独立要求。本次教学改革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 从而发挥自己的独立性, 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 自主学习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主学习也不是随意想怎么学就怎么学, 学生也应该有自己的目的和计划并具体实施;在学习活动之中,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 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 从而培养学生学习上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策略

1.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保持对英语学习的热忱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兴趣是学好英语的关键,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初中阶段英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 如根据学生的兴趣编排学习活动内容;运用电教手段及各种教具;可以利用英语口语比赛等。

此外, 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 对整个学习过程做具体的指导和要求, 例如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 读熟生词、熟悉课文内容, 独立完成讲学稿, 对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课堂上要认真听讲, 认真做笔记, 特别是自己有疑惑的地方。课后做作业之前一定要先复习, 然后独立完成作业, 一定不能边做作业边翻看课本。教师要督促学生, 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2. 营造氛围, 创设情境, 促使学生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要以学生为中心, 教为学服务, 以教促学。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 在教学中营造出学生自主、积极学习的氛围。可以把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都调动起来, 并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可以让学生用英语来进行语言交际。让学生多问, 鼓励学生互问互答, 把课堂变成学生间、师生间“问”的海洋;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 让学生多讨论, 让成绩好的学生通过讨论帮助成绩差的学生, 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 让学生尝试自我反思、自我评价

教师要提醒学生经常找到自己没有掌握的东西, 指导学生检查分析自己的学习过程, 形成自我调控, 自我管理, 自我修正的能力,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总之, 新课改需要新思维, 需要新教法, 教师要认清自己角色的转变, 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 把更广阔的空间留给学生,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让学生在浩瀚无边的英语知识空间中自由翱翔。

参考文献

[1]周小山.教师教学究竟靠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自主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4篇

教育减负的关键在课堂。如果学生能够在课堂上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学会了、会学了,经常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愉悦,那么轻负高质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了。为此,我校遵循以生为本的理念,践行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教学原则,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主要学习方式,逐步提炼出“三环六学”自主课堂教学策略,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寻找到一条转变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路径,切实提高了课堂效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让教于学,促进课堂形式发生变化

2009年,我校按照“先学后教、以学定教、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总体思路,通过课堂实践、专题研讨、专家引领、自主反思,逐步形成“三环六学”基本模式。此模式承载了让教于学的理念,成为实现自主合作课堂的基本路线图。

自主课堂,是指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指导下,努力创建的一种让学生自主进行有意义的学习的课堂。其重要特征是,所有学习活动均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为中心展开。

“三环”,强调课堂教学的整体协调,发挥综合优势。其内容可以是一节课中的三环——自学质疑、展示探讨、巩固达标,可以是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教学结构,也可以是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这三种不同课型的体现。

“六学”,是指渗透在上述“三环”中的学习活动程序。引学,即引出学习,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目标定向等实现;自学,可分书中学和做中学两大类;组学,是组内学生在独立预习、独立尝试后的成果交流;展学,即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暴露学生的潜意识;研学,即研讨提升,指在学生组学、展学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度引领和提升;固学,即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巩固学生所学,做到当堂达标验收,及时反馈。“六学”程序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删减和组合。

二、要素推进,促进学习本质回归

2010年开始,学校调整课改推进策略,对教师适当减少关于教学活动程序结构的要求,转而引导教师聚焦自主合作课堂的操作要素的研究。通过多形式的校本研修活动,提高教师对课堂教学改革本质的认识,使教学行为的改变更趋于合理。

一是支持独立预学,推进课堂进程的导学案。实践中,导学案质量良莠不齐,练习化倾向亟须纠正。我校结合实际将导学案界定为:从学生最近发展区出发,教师结合学习目标,通过前置性任务、问题引领、实验探究等设计,把教材转化为适宜学生自主学习的“学材”。导学案的关键是学生思维的台阶,必须根据学科特点而设计。

二是暴露思维痕迹,便于诊断反馈的小白板。如何使每名学生都有效地融入学习,从而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进展以及时进行针对性的帮助?为此,我们撤下讲台,在教室墙壁的四周挂上白板,采用“人人小白板”模式,给每位学生提供了一块自留地;以呈现他们对重点问题的所思所学,让组内或其他同学评判和补充,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资源功效,及时暴露学生在“耕作”过程中的思考痕迹,方便了学生交流和教师快速跟进。这样做,结果呈现更直观,反馈处理更及时,借鉴提升更便捷。

三是促进人人参与,有益互助合作的小组主讲。我校利用教室空间大、四周白板多的优势,采用四人异质小组、小组分工主讲的合作方式,既要学生深度参与又充分尊重个体差异。如数学课中,先让所有学生同时在白板上呈现自学成果,全组同学的解题过程悉数呈现;然后,让小组四人依学习基础分别承担相应难度的讲解分析任务,在白板前,借助图形、演算过程等板书内容进行轮流讲解与相互纠错,最大限度地提供了学生讲解、质疑、研讨、求助与辅导的机会。

四是展现出声思维,提升学习效益的“小先生”。传统课堂中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无趣。而我校让教师少讲精讲,鼓励学生做“小先生”。学生开口讲是一种出声思维,推行“小先生制”,让课堂上单一的师生互动融合更多的生生互动。你不愿讲,我动员你讲;你不会讲,我辅导你讲;你要讲了,我就让你讲个够。我们培训小组长让他们率先成为榜样,在课堂教学设计中让每个学生都有讲的机会。通过班级一年级一校级的“小先生比赛”,营造浓厚的学生分组主讲氛围,有效地发挥学生主动学的作用。

五是针对学生差异,促进整体提升的分层走班。自主合作课堂增大了学生的自主空间,但“吃不了、吃不饱”的现象客观存在,需要根据学生学习能力与自觉性的特点,以分层走班的方式为学生提供自己选择的机会。我校以两个行政班为合作单位,把数学和科学捆绑、语文和英语捆绑分成AB两层,学生相对稳定,适当滚动,基本做到分层教室恒定、合作小组稳定、学生座位固定。教师根据AB层学生搭设不同高度的台阶,让学生各取所需,激发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B层学生立足课本,在教师的引导下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有限度地延伸知识;A层学生面向课标、超越课本,通过合作探究获得知识的延伸拓展,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学习自主权,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

三、评价跟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当前课改的核心特征。为此,学校在课堂评价、学习情态评价、学业评价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改革传统的评价方式与价值导向,实现激励人和发展人的评价目的。

第一,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我们先后举行五届自主课堂教学评比活动,每届重点不同,但关注的核心高度一致,即关注学生是怎么学的,学习的过程是否愉悦、有效,用三个维度(量度面)九个方面(投入度、紧张度、融洽度等)来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我校倡导,一位好教师不在于自己讲得多么精彩,而在于能否把学生带进思考的状态;一堂好课,必定是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快乐、互动生成的课。

第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态。自主课堂,不仅关注学生学业达成,更关注学生学习情态的发展。学校依托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在相关实验前后对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数据,为教改推进提供依据;问卷调查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庞维国的《中小学生学习自主性量表》,由113道题组成,分学习动机、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学习结果和学习环境七个维度来测评,为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第三,关注学生的学业发展。用一张试卷来考评学生,会导致部分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严重受损。为此,我们尝试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层评价,即针对AB层学生,采用不同的试卷予以阶段I生学习效果检测。A卷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往宽度、深度上发展;B卷突出双基,让学困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增强信心。学生可根据自己情况选择试卷。分层教学和分层考评,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学会自主修改提高写作水平 第5篇

符号

修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 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段。。长长期期的的教教学学实实践践证证明明, , 教教师师精精批批精精改改, , 费费了了九九牛牛二二虎虎之之力力, , 学学生生却却并并不不领领情情, , 他他们们往往只看评语和分数, 这样, 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效果很不理想。这样做, 无形中使学生失去了通过修改作文认识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 还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 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 或者组织他们互相修改。”由此看来, 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方式, 尽快培养学生自主作文修改的能力, 是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迫切任务。根据笔者的实践经验, 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效果较好。

(5) 压行号, 是降格缩行的符号, 用于表表示示字字行行退退后后。。

( (66) ) 复复原原号号, , 表表示示恢恢复复已已删删文文字字的的符符

(4) 修改选用的材料。材料必须为表现文章的中心观点和主题服务, 修改文章时要看材料能否表现观点, 材料的筛选和剪裁是否恰当, 材料是否切合题意, 是否典型型、、新新颖颖。。

做做到到以以上上四四点点, , 修修改改过过的的作作文文就就会会上上一一个档次, 学生的认识水平也会有新的提高。

一一、、改改变变传传统统观观念念, , 让让学学生生认认识识到到自自主主修修改改作作文文有有助助于于提提高高作作文文水水平平

修修改改作作文文是是写写作作教教学学的的重重要要一一环环, , 是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但是, 由于教师总爱用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写作能力去要求学生, 几乎完全垄断了作文的修改权, 无形中助长了个别学生作文时草率应付的坏习惯。如果让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作文的重要作用和意义, 懂得了“文章不厌百回改”的道理, 然后让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他们既能从中获得作文的要领, 又能获得修改作文文的的方方法法, , 从从而而提提高高作作文文水水平平。。

(7) 离空号:##, 离空号是表示空行、空空格格的的符符号号。。标标在在需需要要离离空空的的位位置置上上, , 空空一一字字距距用用##表表示示, , 空空二二字字距距用用““####””表表示示。。

( (88) ) 连连续续号号, , 是是把把两两处处连连接接在在一一起起的的符号, 用于需要连接的地方, 箭头指向连接处。掌握修改的符号, 有利于学生修改作文时标准的统一, 而且可以大大提高修改的速度和效率。

作文交上来后, 教师先把作文浏览一遍, 从中发现有代表性的问题, 选择那些能代表这次作文优点和不足的典型文章或片断作为材料, 在作文讲评课上作为素材使用。评讲时, 教师用投影把这些文章或片断展示出来, 首先让学生看看作文的观点是否明确、鲜明、突出, 再想材料的选择是否切合题意, 材料的详略安排是否得当, 最后思考一下文章的语言表达方面是否有问题, 结构是否完整等等。

然然后后, , 教教师师放放手手让让全全班同学分组讨论评评讲讲一一番番, , 接接着着教教师师再再当当场示范评改学生的的习习作作。。在在修修改改过过程程中中, , 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 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修改, 让学生明白改什么, 怎么改, 以及为什么要这样改。

二二、、要要求求学学生生掌掌握握修修改改的的符符号号

修修改改的的方方式式多多种种多多样样, , 所所以以修修改改所所使使用用的的符符号号也也也也是是是是多多多多种种种种多多多多样样的的, , 运运用用统统一一规规范范的的符符号号进进行行行行修修修修改改改改, , , , 能能能能起起起起到到直直观观、、具具体体、、鲜鲜明明的的作作用用, , 对对对对学学学学生生生生修修修修改改改改好好好自自己己的的文文章章有有一一定定帮帮助助。。修修改改改改一一一一般般般般常常常常用用用用以以以以下下几几种种符符号号。。

(1) 修改作文的语言。作文语言要求表达达的的准准确确、、鲜鲜明明、、生生动动, , 这这就就要要求求学学生生修修改改时时反反复复推推敲敲、、认认真真修修改改, , 看看看看语语言言风风格格是是否否一一致致, , 有有没没有有语语序序颠颠倒倒错错乱乱地地方方, , 有有没没有有错错别别字字和和病病句句等等等等。。如如果果有有, , 针针对对问问题题, , 马马上上修修改改。。

( (22) ) 修修改改作作文文的的结结构构。。学学生生作作文文在在结结构构表表达达上上常常见见的的毛毛病病有有以以下下几几种种::一一叙叙到到底底, 没有波澜;谋篇布局缺乏整体设计、不协调不匀称;段落层次划分不清晰;缺少必要的衔接过渡句, 脉络不通;对前后、首尾的照

指导学生集体修改后, 要求学生把修改后的文章和原文加以对照、比较, 然后让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修改方法, 修改自己的习作, 使学生对如何修改作文体会得更深入具体。

最最后后教教师师要要引引导导学生回顾、总结出这次次作作文文训训练练评评点点、、修修改的方法, 从中发现修改改作作文文的的方方法法技技巧巧, , 从而提高学生鉴别文

指指导导学学生生掌掌握握修修改作文的方法后, 让学学生生自自主主修修改改作作文文, , 学生在自我修正, 自我教教育育的的过过程程中中, , 提提高高了写作水平。学生养成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 将终身受益。

(1) 删删删除除除号号号, , , 是是是删删删去字、词、句的符号。第一个符合合合用用用于于于删删删去去去句句、段;第二个用于删去数字、词词词或或或标标标点点点符符符号号号。

(2) 调位号, 是调整字、词、句次序的符号。第一个和第二个符号用于个别字或少数字的调位;第三个符号用于大段或隔行的调位, 箭头插在移入位置。

(3) 增补号, 是增补字、词、句的符号, 一般用在需要增补的字、词、句的上方。第一个符号用于增补个别字;第二个符号用于增补几个字;第三个符号用于增补较多的字数。

(4) 提行号, 是另起一段的符号。把原来一段的文字分成两段, 在需要分段的地方标示, 竖线画在起段后的位置上。

二符合用于复原大段文字, 符号标在已删部位的四角。

三、明确修改的内容

一篇文章可以修改的地方很多, 但对中学生来说一般要求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应缺乏考虑等等。

(3) 修改作文的主题。作文是“戴着镣铐的舞蹈”, 作文的主题要鲜明、突出, 因此修改作文时就要看文章的内容与写作训练的要求是否符合, 审题立意是否符合命题的意图。修改议论文, 要看论点是否鲜明、突出, 材料能否证明观点等。记叙文要看主题能否统摄全文, 说明文要看是否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四、示范指导, 教给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平顶山实验高中)

摘要:怎样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能力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是语文教师需要探讨的问题。一是让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作文的重要意义。二是授之以法, 示范指导, 教会学生修改的内容和方法。三是进行修改作文的练习, 让学生在练习中真正掌握自主修改作文的方法, 形成能力, 提高写作水平。

如何让学生学会自主作文 第6篇

一、发挥写作主体的自主性

主动精神, 就是写作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把学生的让我写, 转变成我要写, 培养学生喜欢把一些有意义的事, 或者把想做、敢想的事都写出来, 就能从作文中体会到乐趣与快感。然而在我们的教学中, 学生作文更多的是遵“命”写作, 是一项任务, 是训练系列中的一个环节。教师为了应试有很强硬的理由, 学生则有太多的无奈。他们没有选择余地, 不能自主, 写作也不是一种内在需要。因此交还学生作文的自主权, 让他们真正喜欢作文, 自由地“以手代心”, 是我们改变作文教学现状的第一步。

自主性首先体现在写作时间和作文形式的自由。限时限量的作文训练会使每个人感到畏惧, 因为每个人的写作冲动不是恒定不变的, 有些东西稍纵即逝, 是在特定情景中的自然流露。要教会学生捕捉这些不期而遇的真实感受, 那么随笔、日记、读书笔记等应是学生练习的常用形式, 或洋洋洒洒, 或三言两语, 兴之所至, 挥洒即就。

自主作文还应该保障学生在写作空间上的自由。想写什么, 不想写什么, 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应该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去透视生活, 观察事物, 不囿于校园和家庭, 鼓励学生关注社会, 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 用自己的心灵观察现实生活。强调观察、体味、思考, 反对被动、机械的模仿和重复, 对现实做出真善美、假恶丑的判断。唯有如此, 学生才能体会到一种自由和快乐, 凭借自己的天性挖掘生活, 感受周围的事物, 会使他们有一种满足感, 信心十足地传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美好事物的颂扬。

二、点燃生活激情, 激发写作热情

自主写作确实轻松自在, 是一种理想状态下的作文教学, 是快乐作文的起点。然而它的前提是要有激情, 学生要爱作文。如果没有这个前提, 自主只能是给不自觉者打开了方便之门, 自主只会导致作文教学的无政府状态, 使作文教学无所作为。那么这种激情, 这种对作文的热爱又该怎样去点燃和呵护呢?

学生作文的激情首先是源于对生活的激情。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 彻底打消他们为考试而写作的思想, 要让他们明确写作是现代生活的需要。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一种点缀, 一种装饰, 而是生活本身。一般人都要认识文字, 练习写作, 并不是为了给自己一个“读书人”或者“文学家”的头衔, 而是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充实。

语文老师对写作要热爱, 要率先垂范, 经常“下水”作文。如果一个语文老师只会整天谈经验说技巧, 多少显得有些滑稽, 不亲自“下水”试一试, 怎么能体会到写作的艰辛与快乐?所谓“强将手下无弱兵”, 一个以写作见长的语文老师会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 也只有这种老师, 才能说得出经验和技巧, 而且是同学们乐意接受的。师生之间能就写作的具体感受进行交流, 达成心灵的撞击、共鸣、磨合与默契。试想, 当一个班级乃至一座校园形成了一股热爱写作、交谈写作经验、探讨写作经验的风气, 谁能相信写作文在这个班级或者这座校园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呢?

三、搭建平台, 展示成果, 激发思想碰撞

搭建展示平台十分必要。比如, 让每一个学生都准备一个精致的小本本, 写上自己的得意之作, 以供交流;班级可以设论坛、辟专栏, 既可以评论身边的人和事, 也可以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年级可以出优秀作文选, 让优秀作文变成一个一个的铅字, 供人传阅;学校要有文学社、广播站, 搞辩论、办演讲、设沙龙, 让有写作专长的同学一展风采。总之, 机会要多, 舞台要大, 才可以形成强力磁场, 展示才华, 调动兴趣。

建立一套多元评价标准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正视学生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的差异, 全班自始至终一个尺度无疑是违背教学规律和教育科学的。对学生作文的起始状态教师要进行摸排、定位、建立档案。作文评价要重过程, 看发展, 不搞一刀切。在评价机制上, 教师不搞一言堂, 而是充分发扬民主, 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师生共评等多种形式。生生之间, 师生之间要平等对话, 没有高下之分, 只有思想碰撞和逆耳忠言。

学会自主, 学习更有激情 第7篇

一、引疑激趣, 自主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起点, 是学习成功的秘诀。有兴趣地学习不仅能使人全神贯注, 积极思考, 还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 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内在乐趣, 依据学生心理特征认识规律, 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诱导因素, 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好奇心, 有意识地创设特定的学习情境, 吸引学生的欲望, 推动学习的进程。让学生以一个探索者、发现者的身份投入学习的思维活动中,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巧设疑问, 以悬念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 布置《甜甜的泥土》一文的预习作业, 我们就可以先向学生提出:为什么泥土是甜的呢?是什么使泥土变甜的呢?这样就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悬念, 唤起学生的好奇心, 学生自然会自觉读课文寻求答案, 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

二、从扶到放, 引导自主

当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产生疑问时往往急于了解答案, 这时教师采用的最便捷、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把答案直接传授给学生, 令学生佩服并得到暂时满足, 但这样只会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依赖思想。教师可以先“扶”着学生去探索, 然后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去摸索, 教师只在必要时作适当引导, 不但使学生的学习方式更灵活, 还会让学生在探索中实现思维的飞跃, 获得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于优美的状物抒情散文, 我们引导学生赏析语言时, 可以先教方法, 必要时出示例子让学生自主分析, 有据可依。我们还可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 敢于质疑、释疑, 提高自己善于获取知识的能力, 使他们能够着手发现、认清有意义的新知识、新事物、新思想和新方法;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再次发现, 如, 让学生对学过的课文进行简单的改写、续写等。当然, 在刚训练时教师要作一定的指导, “扶”着学生学习, 在学生对知识掌握到一定程度时, 我们即可“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而在这一过程中, 只有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学习都不能很好解决时, 教师才作适当的点拨。如, 学习小说《范进中举》《窗》时, 我们就可以先“扶”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后“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对故事进行续编。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写得灵活多样, 富有创意, 并且合情合理, 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子被激发出来了。

三、联系作品, 适时扩展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不能只满足于以本为本, 应该“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知识的探索精神, 培养重新组合知识的综合能力, 准备首创前所未有事物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教学《幼时记趣》时, 我让学生懂得只有在观察基础上才能有新发现、收获, 同时又让学生认识到好的文学作品源于作者丰富的想象。如, 古代诗歌中的优美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文学名著《西游记》《聊斋志异》等, 都是因为有想象手法的运用, 才至今为世人所传诵欣赏。所以, 我们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离不开想象, 只有丰富的想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较好的发展。又如, 学完《范进中举》《孔乙己》后, 我让学生总结两篇文章写法上的异同: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夸张手法; (3) 表现手法。从以上三方面比较阅读之后, 学生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 给了我意想不到的精彩表现。

四、积极评价, 鼓励自主

教师的表扬是学生积极学习的催化剂, 学生需要体验成就感, 他们总希望自己的知识、技能得到表现, 得到认可。为了及时鼓励学生的积极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活动作出评价, 相互鉴赏活动成果, 或者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成果从个性发展、心理品质等方面做出评价。在这一过程中, 教师要特别重视对富有见解的作品给予热情的肯定、评价, 对学生的标新立异、异想天开要加以保护, 对学生点点滴滴的进步都要给予重视。教师肯定的评价, 对促进学生学习激情、增强信心, 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你的理解是个创造!”“你的见解真深刻!”“老师还没有想出来, 你已经想出来了, 真了不起!”……这一声声的赞扬像一股股暖流流入学生的心田, 使学生不仅得到极大的喜悦与满足, 还能无形地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学习活动中。如此良性循环,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定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鼓励自主探索学会解决问题 第8篇

【关键词】数学;自主探索;解决问题Encouraged to learn to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explore

【Abstract】Tao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education, towards the new curriculum direction, guide the students in math activities, “the liberation of minds, hands free” to contact students in real life, hands-on, self-exploration, independent thinking, to express their views learn to solve the problem. Midas touch of the finger to the students, to teach him to fish purposes.

【Key words】Mathematics; self-exploration; to solve the problem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的目的,在于解决问题,所以不能解决问题的,不是真教育。”“教是为了不教。”《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因此,培养学生探索能力,能在平时的学习中学会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需求,是学生长大以后在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中生存的起码的科学素养。鼓励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赖于教师思想上的重视,观念上的转变,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上赋予探索教育的内涵与生命力,从而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

那么,怎样引领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敢于自主探索,敢于发现问题,善于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看我认为:

1 自主探索 解决问题

教育家陶行知说:“要让学生走上创造之路,手脑并用”。《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自主化,让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意见,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教师先提出几个问题:a、圆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b、黑板上老师画的大、中、小三个圆的直径一样不一样?c、你发现了什么是决定圆的大小的关键?接着,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小明家门口那棵百年老樟树的横截面积有多少?这时有的学生就说:“把大树砍倒量一量直径就行了。”有的学生反对说:“大树是受保护的,不能砍。”经过争论,学生们决定先量树的周长。这时老师又问:既然刚才同学们说了圆面积的大小决定因素是圆的直径。那么量周长有什么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们又重温了以前学过的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回忆圆周率等有关知识。结果这堂课既发现了问题,又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很快同学们就达成共识:先量树干的周长,算出半径,再用面积公式去算树干的横截面积。最后老师把学生带出教室,同学们都很兴奋地去量树干的周长,有的把求圆面积的公式找出来,当场就算出了这棵老树的横截面积。小明的爷爷看了以后直夸同学们真聪明。同学们得到家长的夸奖,对自己解决问题的信心就更足了。

又如,在一年级下册教学时,通过教材“发新书”的场景(女生19人,男生18人)引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先让学生弄懂图意,理解图中的问题“每人1本,40本够吗?”引导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并列式计算:19+18=□(人) ,然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学生们通过思考、讨论得出了以下几种计算方法:

⑴10+10=20 ⑵19+10=29 ⑶20+18=38⑷

9 + 8 =17 29+8=37 38-1=37

20+17=37

最后老师又问:40本书够吗?这样,学生面对新的计算问题,教师不再告诉他们可以怎样算,而是让学生自己去“再发现”、“再创造”,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数学,学生不仅在多样化算法中理解了算理,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而且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索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养成了自觉学习的良好习惯。

2 主动参与 获取知识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要教学做合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体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教学“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时,在学生很想知道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思维已激活时,教师不是机械讲解,而是引导学生每人剪出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当学生剪好后,教师先问:“看哪个小组能利用手中的纸板,把它们拼成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开始拼摆:有的小组用完全一样的两个梯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有的小组用两个完全相同的直角梯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 。接着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拼法。教师又问:“谁能只用一个梯形,想办法把它转化为过去学习的图形?”学生们通过思考、议论、操作,又找出四种新的方法:

就这样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借助已形成的表象,很快得出了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这堂课教师没有把现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授给学生,而是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过程,学生情趣盎然,自主学习活动扎实,思维得以训练,学生的动手、观察、思考、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发现了新的数学知识,从而体现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

3 联系生活 创新学习

数学的产生源于生活实践,数学教学同样离不开实际的生活。学生只有学会了数学知识,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达成知识学习和知识应用的衔接,才是学习数学的真谛。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因此,我们要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感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学起来自然、亲切、真实。

例如,在学习“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的简便运算方法”中 ,有这样一道题“165-97= 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3,难以理解,可以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钱的生活实际来想:妈妈包里有165元钱,去超市买了一盒燕窝97元给奶奶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100元的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3元应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的简便计算。

又如,在学习“求长(正)方体的体积”后,在“知识拓展”中,设计了这样一道题:把一个苹果摆在讲台上,要学生求出苹果的体积是多少。起初全体学生都楞住了,而后纷纷议论起来:有的说如果将苹果像捏橡皮泥那样捏成长(正)方体那就好了……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终于悟出了可以将苹果这个不规则的体积转化为规则的体积:用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容器盛一些水,将苹果放人。只要量出水面升起的高度,就可以算出苹果的体积。以此类推,不单是苹果这个不规则的物体的体积可以计算,其他一切类似的物体也都可以计算。

联系实际,巧妙设计生动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开放性应用练习,不但使学生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趋于活跃,充分激发、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4 创设情境 促进个性张扬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在一年级下册关于元、角、分简单计算的数学课上,教师设计了富有生活情趣的购物活动:在讲台边的桌子和墙壁上,摆挂了许多小商品,有铅笔、本子、橡皮、布娃娃……分别明码标价。教师“给”每个孩子3元钱,让孩子自己去“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孩子们拿着买好的东西,要说明3元是怎么用的(有“小售货员”监督)。孩子们根据自己的需要,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购物。这时,一个“小售货员”向老师举报:“老师, 同学买得不对。”“怎么不对?”老师询问。“他花了3元钱,拿了3元多的东西。”“小售货员”回答。未等老师再询问,那个买得“不对”的孩子已经开口了:“打折呗﹗”他把买的物品和打折的价格计算得分文不差。老师连忙答到:“哦,可以打折,可以打折。”你能说这孩子调皮吗﹗不能。这是孩子的童趣,是他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这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体现了“解放孩子的头脑”,让孩子大胆的想象,大胆的思考,大胆的去解决问题。

总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发现问题,教学生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策略与有效办法。今后,我还要继续努力实践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做到“教学做合一”,把点石成金的手指头教给学生。参考文献

[1] 《陶行知教育理论》

[2] 《数学课程标准》

[3] 《小学数学教学论》

上一篇:质量评鉴下一篇:个人—组织契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