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2024-07-17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精选12篇)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第1篇

一、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

有研究表明,3-12岁是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目前农村小学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养成方面还存在一定的误区,例如在阅读方面学生就存在着以下问题,读出声音、逐字阅读、移动手指、转动颈部、纠缠生字、不当返读、忽略标题等,诸多的不良习惯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健康发展。教育家吕叔湘先生说:“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使用语文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技能没有什么不同的性质,不过语文活动的生理机制比游泳、打乒乓球等等活动更复杂罢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实践养成的。”小学生语文学习习惯内容庞杂,涉及方方面面,比如,预习的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积极发言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不一而足。语文学习习惯是一种学习动力定型,不仅是“播下一个行动”的结果,它受到学习环境的影响,并且与意志、情感、动机等其他非认知心理相互作用,在大量具体的语文学习活动中逐步形成。

二、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

(一)提前预习的习惯。古话说得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预习,包括了解教材内容,确定学习重难点,做好上课的一切准备。

(二)读书动笔的习惯。毛泽东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动笔读书,首先要有一套符号,圈画批注才会得心应手。

(三)认真书写的习惯。当前,一些学生写字问题较多,横不像横,竖不像竖,错别字时常出现。怎样提高学生书写水平成了困扰诸多教师的一个难题。古人说的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对于学生的书写习惯的培养,离不开学生兴趣的参与,若能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 教师应该起带头作用,经常书写漂亮的文字。其次,通过学生间的榜样示范,教师的鼓励表扬,甚至于简单的惩罚措施,只要持之以恒,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细心观察的习惯。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缺少发现。”“处处留心皆学问”。只有注意留心观察周边事物,才能积累大量素材,为习作打下基础。对于观察,要教给学生方法,运用多感官参与,从形状、声音、颜色、味道、数量等方面入手,注意与相关或者类似的事物间的区别。

(五)质疑发问的习惯。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爱因斯坦说:“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敢问,善问,养成良好的质疑问难的习惯,这对于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例如,笔者在教学《将相和》时,就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质疑,提问:“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要问?”这时学生会提出:“‘将’是谁?‘相’是谁?为什么他们会和好?以前为什么会有矛盾呢?”在问题确定后,让学生组成探究小组,使探究有了明确的方向。

(六)勤查工具书的习惯。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如果遇到生疏疑难的字词,教师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查工具书,让工具书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这是素质教育要求授之以渔的体现。要让学生喜欢《新华字典》《成语词典》等一类常用的工具书,教师应该先教给学生基本的查阅方法,并可以开展一些竞赛活动,提高使用工具书的频率,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习惯。当然,还有背诵的习惯、定期复习整理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很多种语文学习习惯,其培养方法与以上方法相类同,故而不再赘述。

三、语文学习习惯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耐心是基础。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据科学家研究表明,一种习惯的形成最少应坚持21天以上, 所以教师应耐心培养,不可急功近利,否则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二)调整是关键。小学生多数自制力比较差,在好习惯形成, 或者在克服坏习惯过程中,出现反复、放任等现象是正常的,这就要求教师要严格监督,发现问题,立即作出调整,久而久之,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会形成。

(三)榜样是源泉。罗·阿谢姆说:“一个榜样胜过书上二十条教诲。”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习惯过程中,要不断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可学可比,这对于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大有裨益。

教师在小学生养成好的学习语文习惯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时刻做好准备工作,只有自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只有自己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才能在学生的心中有模范作用,学生才能跟着老师的步伐前进。为了让学生养成一个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为了学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以上是我在一线教学前线的一点经验和总结与大家分享,难免有不足之处望各位教育工作者批评指正,一起为了学生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摘要:小学语文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对刚刚接受义务教育的小学生来讲养成学习语文的好习惯就尤为的重要。语文是我们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是我们接触其他学科的垫脚石,只有学好语文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学科,所以对小学生来讲,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的内涵、培养措施、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展开了论述,希望对同行有所启发和帮助。

怎样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好习惯 第2篇

——余世昌

写日记能锻炼学生的书写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是对他们成长过程的一种记录形式。小学生写日记,能培养他们恒心和毅力,可以很好的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小学生写日记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写日记习惯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深入观察,积累知识,思考问题;能让学生热爱生活,主动去建设生活,培养开朗,活泼,勤劳,勇敢,积极向上的性格品质;能丰富词汇,发展语言,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平时我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而且,我每个星期几乎检查一大,我的标准就是数篇数,不计长短,每周写满七篇的表扬,并运用一节课的时间随机抽签讲评3-5篇日记,一学年下来,学生再也不怕作文了。

二、如何培养小学生写日记的良好习惯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是最重要的。一是要以赞扬为主,激发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在刚学会写日记时,他们大都有着极高的热度。但日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比如要动脑、坚持写字(有些字还不会写),又往往会让他们感到惧怕,并难于坚持。因此,在学生刚学会写日记的一段时间时里,教师要悉心地去“扶”,并及时地给予鼓励。不要过分地提高要求,给学生足够的信心;要端正学生的态度,提倡日记的“实用性”; 要照顾差异,把日记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二是多用激励性的评价,民主交流。一般来讲,学生刚刚开始潜词造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因而在日记起步中有这样那样的 1

困难也是在所难免的。所以,我觉得日记也应该作适当的批改,但这儿的批改并不是象征性地打个钩,或横挑坚挑地找毛病。而是像朋友一样地与他就他日记中的问题进行对话,告诉他自己的意见、想法,并与他讨论。同时尽量发掘学生日记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注意发现低差生日记中的积极因素,哪怕一个词用的好、一句话写得好,也予以肯定、表扬。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常能看到“你又进步了!”“相信你能行!”“你还会进步的!”等等激励性的评语,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再也不把写日记当成一种负担了。

(二)启发、诱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和内容完成日记

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形式和内容会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1、说说心里话。

我要求学生每周写一次《对××说说心里话》。可以对班主任、其他任课老师说,也可以对同学、家长和自己说,甚至是对社会上其他人,如国家主席、县长、澳门人民等。

两年前,我带的班上有一位非常内向、不善言辞的男同学。可能是因为父母离异,他平时显得郁郁寡欢,学习也没什么劲头。有一次,他写了一篇《对爸爸说说心里话》,反映新婚的阿姨(后妈)比较自私,吃饭时把她喜欢的菜放在自己旁边,在一起看电视时,任意调换自己爱看的频道。他觉得非常难过,对爸爸意见也很大,并想和亲妈住在一起。看了这篇日记后,我立即找他谈心,找他爸爸了解情况。我通过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这对父子思想上的隔阂,减少了他对后妈的偏见。此后,这位同学也渐渐活泼开朗了一些。

让学生写心里话主要也是为了加强师生沟通,促进情感交流。学生有话可说。这一点,前面已有阐述,这里不再赘述。

2、写见闻和感受。

让学生记下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做过的事,也可以写自己的感受。

平时的学习情况、元旦庆祝会、出去游玩的经过、禽流感问题、神舟六号飞船顺利飞天等等,不一而足,都可以写。

3、写想象性作文。

梦境、童话、科幻等均可入日记。

有人说,人在梦中有最大的创造力。既然如此,写梦境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许多异想天开的事情在梦中发生了,多奇妙啊!

4、摘抄。

对于一些妙词佳句(如成语、俗语、名人名言等)、好的段落、好的篇章,都可以奉行“拿来主义”,摘抄在日记中,成为一份精华储备。

5.剪贴。

有时,看到报纸、杂志及其他书籍上好的文章、有价值的新闻报道等,可以剪下来,贴在自己的日记本上,又方便又快捷。还可以在剪贴的内容旁边加注自己的读后感。

6、画画。

有的同学如果觉得单一的文字过于单调,可以在日记上适当画一些画,花、鸟、虫、鱼、人、物、禽、畜都行。彩色、黑白也任你挑选。只要你喜欢,都可以。这样,既使学生们的日记本更加美观,翻阅起来赏心悦目,又锻炼了学生的绘画能力。

还有的同学在日记本上贴照片,并配上文字说明,这样也可以。只要学生感兴趣,以上几种形式可以自由选择,但在量上要有一定的限制,如不能一周七天都是剪贴或画画等,要以第二类即见闻和感受为主,其他为辅,不能混淆主次。

(三)引导家长正确辅导孩子写日记

日记无非就是记录一些发生过的事,生活当中点点滴滴都可以写到日记里,关键是看家长如何对待孩子写日记这个问题了。有什么感想或者收获,也可以写写心情,写写感受,写写打算和计划,都是可以的,当然孩子那么小没有那么多的目的性或者打算,但孩子是有自己喜欢做的事啊,比如家长可以早上吃饭的时候引导孩子,今天打算怎么过啊,或者说明天想怎么安排星期天啊,等等,或者启发性的讲一些小故事,然后提问几个问题,让孩子懂得故事背后的“故事”,从而让孩子感觉到除了学习课本以外通过爸爸妈妈天天给与“灌输”所谓的知识也可以提高写日记的水平。

应要求孩子每天都要写一编日记,至于字数最好不要限制,让他们把每天发生的事,心里的不愉快都写下来,也可以说写日记是一种发泄的方法,也可以写一些令自己高兴的事。要注意的是,家长不要偷看孩子的日记,孩子通常会把心里的想法写在日记里,不想让任何人看到,如果想看,最好征求孩子的同意。这是一种尊重孩子的做法。

体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第3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 良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

随着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许多国家都在不断的进行教育改革,而且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虽然我国的教育改革也在蓬勃发展,但体育教学还是摆脱不了老的框框,教学方法、方式也比较陈旧,教师只注重学生的应试达标和增强体质教育,而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样只能暂时满足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难以应付学生离开学校以后所开始的漫长工作和生活上的需求。因此,素质教育原则就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培养学生自我锻炼的习惯,作为了学校体育教学的总目标而提出。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顺应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勤学多思,多钻研教法,改革教学方式和方法,加强体育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奠定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基础。

二、倾听与思考的习惯

听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小学生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如果没有专心听讲的能力和习惯,就会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确专心听讲是体育课的纪律,也是课堂常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积极学习的行为表现;另一方面教师讲解要做到精练,重点要突出,条理要分明,语言更要生动幽默,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判断学生有没有认真听讲,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个学生都乐意听讲。

听也是思考的基础,学生只有认真的听讲了才能更好的进行思考。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地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比较,才能更好的完成与掌握体育的技术与技能。

三、因材施教建立合理的教学体系

目前,在高中体育的整个教学过程中,仍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中心,增强学生体质为教育目标。近几年来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而学校对体育达标的评价标准又较为简单,这直接影响和决定了体育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是按照固定的课时计划、形式、结构和教学程序,由教师教授、学生学习动作、锻炼身体,实现和达到统一规定的标准。如果学生在某一项目一旦达标,此项体育教学即告终结,这种终结性严重影响学生从事和继续活动的兴趣,影响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爱好和独立进行自我体育锻炼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方面,应根据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学生爱好、兴趣,给学生较大的选择性,开设多种形式的选修课和选项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科学地安排教材内容,在教法上要采用竞争性、趣味性的组织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传统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主要是指让学生掌握身体基本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锻炼等能力,并能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技术和方法作为理论指导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评价。注重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能力,可采用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代替过去由教师填鸭式传授的方法。例如: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向学生讲明课前的准备活动、放松活动,或有目的性的游戏的内容要求、练习形式及规定时间。如需用音乐,应帮助他们选好音乐或规定好音乐节奏。要求学生提前写出一个方案,经过多次修改和教学实践后,由教师讲评,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又活跃了课堂的学习气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组织能力。

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特别是高中一年级,由于学生还没有摆脱初中体育课的常规习惯,对教师仍有依赖性,在这一阶段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在课堂上经常提示学生要完成的任务、安排准备活动的依据,所学的动作、技术练习对身体有何作用等。另外,要求学生做课后笔记,教师进行检查和讲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总结,学生对体育教学有所了解,教师应安排学生参与教学,由学生轮换带搞好准备活动、放松活动等,发展他们的独立组织能力。通过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开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从而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五、不怕困难的习惯

在体育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志。心理学研究表明,意志对一个人的学习具有决定性的因素。一个意志坚强的人,往往能够努力地克服困难,百折不挠,坚持奋斗,最终取得学习的成功。而意志薄弱的人,往往惧怕困难,不愿努力,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众所周知,体育运动是一项艰苦的体力劳动,只有不断地付出与努力,才能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浅谈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好习惯 第4篇

一、培养学生认真阅读的好习惯

语文教学效果不佳的症结之一, 是教师满堂灌, 学生没有阅读感悟, 缺乏使知识自然内化, 使技能在实践中形成的机会。教师对课文“分析”过多, 剥夺了学生自己阅读、感知、理解、消化课文的主动权, 学生在课堂上就少了自己的阅读实践。初中生怎能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真正提高阅读能力呢?要解决这个长期困扰语文教学的“顽症”, 便要更新观念, 给足学生课内阅读的时间, 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实践的主体, 让学生扎扎实实开展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养成勤于阅读, 不断积累知识、经验的好习惯, 这才能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语文教师在教授学生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大胆领着学生开展阅读训练, 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每篇文章要求掌握的内容。指导学生分成初读、精读、研读三步, 让学生通过阅读, 自行归结知识点。通过课堂上的阅读习惯的培养, 使学生掌握不同文章的阅读方法, 改变漫无目的的不良阅读习惯, 达到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

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 做好读书笔记是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语文好习惯的有效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 指导学生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圈点法

圈点法是指根据自己的喜好, 将自己认为精彩的内容划上圈圈、点点、杠杠和勾勾。一般在字、词下画圈或点, 在句子下面画杠, 在篇章或段落标题前画勾, 无标题在第一行前面画勾。

2. 摘录法

圈点法做在书上, 书多了难以携带, 尤其借来的书, 退了就更难以遇上, 最好的办法是用摘录法, 将自己认为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摘录下了, 要用时只要翻开笔记本看一看。还有更好的办法是将好词、好句、好段落背下来, 使其成为自己的东西。

3. 提纲法

提纲法是一种把握文章的思路、学习布局谋篇方法的手段。读了一篇文章后, 把文章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段落层次以及详略的安排、写作特点, 编成提纲。

4. 眉批法

眉批法就是对文章中精彩的地方, 认真分析它的妙处, 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悟。它是在全面正确地理解阅读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独立看法, 是一种要思维高度集中的读书方式。

5. 卡片法

为了提高读书效率, 可鼓励学生用卡片做读书笔记。抄录卡片要求: (1) 注明内容的类别, 如语文知识、作文知识、历史知识、科普常识、名人轶事、名人言论…… (2) 抄录内容应加以选择, 要有助于增长见识; (3) 写清材料出处, 作者、书名、页码……

如读老舍的《老牛破车》一文时, 可做这样一张卡片 (表1) 。

三、培养主动练口的好习惯

这里所说的练口, 主要指练口才、练说话。由于“考不着”、“课时紧”等原因, 再加之我地少数民族学生内向害羞不愿练口, 于是就忽视了口语教学。这种现象若不迅速扭转, 语文教学将会落后于时代, 愧对于未来。因我们面对的是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 人们在科学探讨、经济活动、人际交往等中, 需要谈论、争辩, 需要彼此间理解、认可、支持, 需要用最简练、最精确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所有这些都离不开口才。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练口, 培养学生能说会道、能言善辩的本领。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安排足够的练口活动时间, 提高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并使之养成好习惯。练口前要向学生提出要求:“声音洪亮、吐字清楚、正确流利。”练口时要求学生注意讲话时的声响、仪态。要求学生用普通话, 要求学生把话讲完整、讲清楚, 进而要求生动、感人、精彩。这样反复练习, 逐步提高, 就会养成好习惯, 就会练就“说话”的本领。

围绕课文内容的分析、理解, 引导学生钻进去, 跳出来, 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让学生说起来、争起来、辩起来。只有做到这些, 语文课堂才能活起来。教师要及时发现争辩活动中, 那些有新意、有创见、高水平的发言, 并及时鼓励创新的见解, 激励争辩双方, 进而让学生养成一种敢说、爱说、会说的好习惯。

四、培养学生边聆听边思考的好习惯

怎样培养孩子爱提问的好习惯 第5篇

1、对待孩子的问题首先应持鼓励的态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不同的发展阶段,父母在回答孩子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来回答。父母可以适当利用一些故事或者比喻来给孩子解释一些难于理解的问题。

2、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情绪也易变化。孩子在发问时,是因为当时对该事物有强烈的印象,如果不想办法保持孩子提问的.“热乎劲”,过一会儿,也许孩子会把问题忘得一干二净。

3、虽然孩子发问时,父母要以诚恳的态度回答,但也不要使孩子产生依赖心理。比“有问必答”更为重要的是,应该使孩子养成心中有疑问先自己思考的习惯。

4、如果遇到不会回答的问题,父母要如实承认,不要误导孩子,可以和孩子一起查阅资料,孩子就会逐渐养成查工具书的好习惯。

5、父母不仅要认真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适当地启发孩子提问,也可对孩子提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发问,以引导孩子思考。当孩子在父母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答案后,他会很高兴,并会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

6、父母应答的态度也会影响到孩子的情感发展。孩子可从父母愉快、肯定的态度中感到安心,也会从厌烦、否定的态度中,感受到失去支持的不安感。

★ 怎样在幼儿园里培养好习惯

★ 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

★ 怎样培养孩子数学兴趣

★ 怎么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 培养孩子关爱他人的好习惯作文

★ 怎样培养自主自强的孩子

★ 孩子的合群性格怎样培养

★ 怎么样培养孩子学习习惯

★ 培养婴儿的好习惯

怎样帮助小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第6篇

[关键词]阅读;兴趣;监督

小学生对文字还没有感觉,尤其是认识的字不多,这就更怵了看书了,这可急坏了家长和老师,阅读习惯要从小培养,可是孩子一看见书就烦怎么办?不用着急,只要教师和家长的方法对,小学生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并不难。

一、兴趣吸引法

小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乐此不疲,而对自己不喜欢的事极排斥,因此,教师要用兴趣这一法宝去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看。大家有一个共识,就是小学生童心勃勃,很喜欢看图画,喜欢看动画片,这一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为了引导学生们爱看书,我把看图说话和看文字讲故事两种形式引入课堂,以做游戏比赛的方式,引导学生不知不觉得参与到阅读中去。我把学生分成两组,同样的故事——《龟兔赛跑》,一组看着图讲,一组看完文章讲,看哪一组讲的生动具体流畅。比赛开始,看图画的那一组讲起来慢吞吞的,也不连贯,而看着文字的那一组,则很顺畅的把故事讲了出来,这下看图画的那一组不满意了,说我有偏有向,不让他们看文字。我心中窃喜,赶紧掉转过来,看文字的看图画,看图画的看文字,我换了篇目,经过十几分钟的准备,两个小组重现开始比赛,结果还是看图画的那一组落后了。这下,这一组又开始不满意了,也要求看文字,我说好呀,下面,我给大家一篇新的文章,你们都看文字,都要认真准备,这次,你们图画文字一块看好不好?学生们一起欢呼,真是开心极了,他们便看图画,边对照,看的真是不亦乐乎,边看还边交换意见,不一会,准备时间到了,学生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组都推荐最出色的选手应战,这一次,打了个平手,每组表现的都很好。我趁热打铁,给学生们布置了作业,每人课下看一篇小文章,不认识的字查出来,上课前我抽同学给大家讲讲,好一同分享。被抽到的同学奖励一朵小红花。这真是不得了,学生们读书的兴致大增,再也不是一看见文字就想躲的状态了。借助这样的课上活动,我把阅读做到了常态化。

二、家校互助,共同监督

培养小学生阅读的好习惯,不单纯是学校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同样离不开家长的监督和学校教师的互动。为此,我和家长联系,让那个他们监督学生在家里一定要完成每天十至二十分钟的读书时间,家长要和孩子一起阅读,不能家长在一旁玩手机,却要求孩子读书,这是很不像话的。家长的表率作用很重要。据了解,家长的喜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养成习惯。大多数家长是不看书的,更多的是迷恋手机,迷恋微信,迷恋网络游戏,但却唬着脸,吓唬孩子让他们读书,孩子觉得就很奇怪,怎么你可以不读书,而我非要读书呢?长此以往,学生就有了逆反心理,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所干的就是家长喜欢做的上网、玩游戏。因此,家长要做好表率,以身作则,陪在身边,和孩子一起分享读书的快乐。这样孩子潜移默化的就喜欢上了阅读,不用再强迫。我给家长还支了一招:在家里,把孩子适合读的书籍放在孩子随手就能拿到就能看到的地方,别怕乱。沙发上放一两本,茶机上方两本,孩子睡觉的床头放两本,就连厕所里也放两本。这样还子随手就能拿到,随手就可以翻看,虽然乱点,但孩子被这样的氛围熏陶着,也就慢慢对书籍产生了感情。另外,为了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家长可以先给孩子讲故事,讲到一半上就停下来,故事的精彩之处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这非常有助于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这好比讲小说的,讲到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不肯再往下讲,就为了吊听众的胃口:欲知后事如何,窃听下回分解。这一句就把听众吊住了。学生家长也可以采用这个方法,吊学生胃口,引着他们往下读。这不是一句话的事,家长要有恒心,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持之以恒,把时间固定下来,每天睡觉前,读书开始,到时间结束,家长和孩子一起分享故事,这样,孩子看见家长读得起劲,也不好意思不读。慢慢的,就养成习惯了。

三、利用学校活动,增强积极性

学校要定时开展一些有关朗读或朗诵课文,诗歌等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时间较长,学校是学习的最佳场所,在那学生会更容易接受各种教育,所以读书的习惯更容易得到培养。

(1)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早晚读时间给学生读书。可以自由读,教师教读,学生领读等各种阅读方式,使这20分钟的时间没有白费掉。

(2)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适当指导学生朗读,运用各种方式去读书,达到阅读训练的目的。

(3)学校教师要作好读书看报的榜样,给学生精神上的熏陶。

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可在课堂上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学生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除此之外,别的话不多说。一旦他产生兴趣,他不仅会读完这本书,而且可能还会跟你们再要一本书。

(4)学校要定时开展一些有关朗读或朗诵课文,诗歌等比赛,增强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的读书兴趣 。教师可在课堂上讲某书的故事梗概,尤其是其中趣味性的游戏或字谜。如果学生平日离不开立体声音乐,不妨买一本关于摇滚乐的书,不经意地递给他,“这本书你可能会喜欢”。

从细微处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好习惯 第7篇

小学生所需培养的数学学习习惯大致有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好习惯、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认真听讲的好习惯、积极动手的好习惯、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字迹端正按时完成作业的好习惯。

一、培养学生自觉阅读数学课本 的好习惯

课本是学生学习的指南。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好数学课本,重视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要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的方法,即:阅读时边看书边动笔,画出要点,做些批注;要在学生阅读课本后,通过提问题来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 并要求学生课前预习数学课本、课后温习数学课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

1.培 养 学 生 预 习 数 学 课 本 的 好 习惯

预习,即让学生预先自学教师将要讲授的新的数学内容,但是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谈何容易,它涉及让学生们看什么,怎么看,看到了什么等问题。 因为数学课本上的只言片语往往蕴含着很多的数学知识。 因此,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年级做不同的指导。

可以是: 引领高年级学生带着问题预习数学课本,增强阅读数学课本的针对性, 让学生有的放矢。 如我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这一内容之前,就让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预习数学课本:(1)观察比的前项、比的后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什么变了? 什么没变? (3)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 (4)掌握这个“性质”要注意什么? 这样,学生预习数学课本时就不再是漫无目的,教师也不必一次次重复阐述所要教的内容。 又如,在教学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 这一内容时,我引领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预习数学课本:(1)为什么“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除的方法适用整数除法的法则? (2)“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是怎样的? (3)除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可以是:指导低年级学生利用插图预习数学课本。这就要依据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充分利用好插图的作用来做好课前预习的指导工作,从小培养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好习惯。如教学认识数“1”的时候,当教师讲完,学生练习完后,在全课的总结中, 除了做好知识性的小结以外, 教师更要抓住时机,大力表扬善于动脑筋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而后话题一转,在谈话中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下一节数学课,老师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学习书上的数2和3, 请小朋友们看一看书上都画了些什么?比一比,看哪个小朋友能用数2说一句既动听又完整的话。 ”预习数学课本的任务布置以后, 学生兴趣盎然。 当正式教学“数2和3的认识”时, 学生说出了 “我有两个漂亮的布娃娃”“我家里养着三条红色的小金鱼” “天上有两只鸟在飞 ” 等切合实际的一句句话。

2.指 导 学 生 养 成 在 阅 读 数 学 课 本的过程中提出问题的好习惯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逻辑性很强的基础学科。 学生自己看书难,主要是难在书本内容比较抽象, 语言简练。 无论是一种计算法则的得出,一条数学性质的归纳,一个数学公式的推导,还是一个概念的产生,都只有几句话,但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其内在的知识结构。 因此,我们在让学生阅读数学课本的时候要指导学生养成“看书—质疑—问难”的好习惯。如教学26700÷200时, 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划去两个零再进行竖式计算时,很多同学都产生了疑问:余数到底是10还是100呢? 这也正是数学中的一个难点,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阅读课本后提出疑难, 展开讨论, 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只有当学生阅读课本后提出了数学问题,才说明学生是认真阅读了数学课本的。

二、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观察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深入地感知客观事物。 学生对数字特征、 图形结构、式题和应用题特点的敏锐观察力,是顺利完成数学解题活动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的。

1.指 导 学 生 按 一 定 的 顺序 观 察

在观察时要求学生养成开始概观,浏览整体,进而审查细节的习惯。 如教学“圆柱体的特征”时,先引导学生观察得出:圆柱体有三个面,有无数条高,然后再观察这几个面、这些高的特征。 这样由整体到部分,由粗到细的观察,便于抓住特征,能使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2.指 导 学 生从 变 化 中 找 不 变 ,从现象中看本质

如教学“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这一内容时,我通过要学生观察老师在黑板上画出的角的两条边的长度都不一样,但角的大小都是标着90度的众多不同方位的直角,使学生看出:角的两条边的长短始终在变化,但是不管角的两边长短怎么变,角的大小仍是直角。

三、培养学生积极动手的好习惯

人脑的两半球既在思维综合系统中相互配合,相辅相成,协调统一, 人脑两半球的结构与功能之间,也存在着分工合作的互补关系。 因此,只有左右脑同时双向开发,才能充分释放大脑的潜能。双向开发的最好途径就是动手,因为动手能力既是左脑的功能又是右脑的功能。这就意味着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很有必要进行手脑并用的操作活动。 具体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充分利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材料,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学生感到自己是个表演天才,是个发现家。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这一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过程如下:

第一步:要求同桌的学生互相交换一副三角板中的一块三角板,使每个学生手上拿到的是一模一样的两块三角板,后引导学生将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板拼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第二步: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中, 哪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已经学习过,并找出它们的底和高,求出这些图形的面积。

第三步: 启发学生归纳总结,通过以上操作,可以看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它们的底和高与三角形的底和高也分别相等。 因为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的面积的一半, 所以得到: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时 , 往往表现为缺乏独立思考 , 人云亦云 。 为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 教师在教学中应从培养他们的独立性格入手 , 培养他们做事果断 、 有自控力 , 遇到困难不气馁 、 沉着冷静的好品质 。 如在解答 “ 车站有货物60吨 , 甲车单独运 ,12小时可以运完 ; 乙车单独运 ,15小时可以运完 。 如果两车同时运 , 多少小时可以运完 ” 这道题时 , 多数学生是这 样解答的 :60÷12=5,60÷15= 4,60÷(5+4)= 20 /3 ( 小时 ), 也有这样做的 :60÷(60÷12+60÷15); 少部分学生是这样做的 :60÷( 60 /12 + 60 /15 ), 这时教师仍启发学生动脑筋想 , 还可以怎样解更简便 , 有些学生开始不耐烦了 。 教师就抓住机会进行教育 , 鼓励学生认真地独立思考 。 等有学生列出1÷( 1/ 12 + 1/ 15 ) 的算式 , 教师马上加以肯定并大力表扬和鼓励 。 这样做 , 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

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 第8篇

一、养成用心说话、说真话、诉真情的习惯

有些同学在写作中, 一味地说套话, 以为只要朝着光明的一面去写就是没错的, 其实, 这种思想的框框是完全应该摒弃的。人类的感情多种多样, 不论高下, 只要是自己的真情就可以如实表现。有些同学在平时的言谈中, 对有些教师批评有加, 但在写老师的作文中却一味地对教师歌功颂德, 这样的作文能写得好吗?只能给人作假的印象, 倒不如直言不讳地指出老师的缺点。

语文教育老前辈都是强调学生作文“要说自己想说的话”的。叶圣陶先生说:“在作文教学中, 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 绝不允许口是心非, 弄虚作假。”吕叔湘先生也说:“对于作文可以首先要求它有实实在在的内容, 少搬‘公式’, 少说废话。”学生作文创作是否有发自内心的真情, 是衡量创作的一个重要尺度。作文创作应以敞开心灵, 表现个性, 真实坦白地抒写自己为创作原则。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 尤其是初学写作者——学生所必须遵从的。对于如在某年高考作文《战胜脆弱》中, 有不少学生臆造父母去世的悲痛来作文的现象, 应该予以深思, 并予以纠正。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习惯

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 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 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 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 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假恶丑, 积累生活, 思考生活, 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 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 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 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的习惯。

大文豪苏轼主张:“博观而约取, 厚积而薄发。”鲁迅先生也说过:“必须如蜜蜂一样, 采过许多花, 这才能酿出蜜来, 倘若叮在一处, 所得就非常有限。”这都说明积累在作文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有的同学提笔作文, 左右逢源, 信手拈来, 一气呵成, 大有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之势, 究其原因, 便是在积累上下过功夫, 材料储备丰富。不少同学写作苦于无言, 只好“望题兴叹”, 其根本原因是缺乏素材, 腹中空空。仓库里贮存的素材多寡, 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有一则古代笑话说:一秀才写不出文章, 痛苦万状。其妻见曰:“怎么比我生小孩还难?”对曰:“当然更难。你生孩子是肚里有货, 我写文章是肚里没货。”学生写作文也往往就是肚里没货。因此, 应培养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 引导学生勤写观察笔记, 多作读书笔记, 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 都记录下来, 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 随见随忘。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习惯

我们每一个人, 凭直接经验, 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 要积累素材, 也不可能样样亲历, 这就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便是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 是获取写作范例的唯一途径。“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劳于读书, 逸于作文”, 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 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 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 跳出来供你应用;你可以很自然地随手拈来, 不费思索而顺理成章, 进而推陈出新, 把自己的情意表达得生动、完美。多读的确是一条通向学好写作的成功之路。

自然, 多读还要多写, 任何技能技巧, 都需要反复历练, 写作也一样, 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 就难奏效。写作更是一种创新, 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揣摩才能悟出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 熟能生巧,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写文自工, 只有多写了, 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连大文豪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 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 我说不出来, 因为自己的作文, 是由于多看和练习, 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 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 只有坚持练笔, 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持之以恒, 写作习惯也就养成了。

怎样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9篇

一、以教师自身的榜样作用来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在学校中教师的每一个行动、每一句话都会被学生看在眼里, 无形中成为学生模仿的榜样记在心上, 因此教师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严格要求自己, 处处做学生的表率, 这样在教育过程中才能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在日常的教学中, 教师通过自己的思想和品德、知识和才能等方面为学生做出榜样, 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课堂学习过程中,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和才能, 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而且还要用自己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行为影响学生, 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 逐步学习到做人的道理。

在平时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 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每一句话以及每一个行动带给学生的影响, 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 不要使自身的榜样作用受到学生的任何质疑。

二、在课外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 我们不仅要抓住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 在进行知识学习、基本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而且要在课外活动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比如可以通过每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 还要进一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面对国旗要肃立、脱帽、行注目礼, 少先队员要行队礼。要让学生明白和理解升国旗的重要意义, 增强其对升国旗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使这种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在自己的每一次升国旗活动之中。

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使校园生活更加丰富, 而且还可以在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 增强班级的对于每一位学生的凝聚力, 使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得到加强, 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拼搏争先的精神, 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三、重视养成教育, 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养成教育最主要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养成教育不但包括正确行为的指导, 还包括了对学生进行良好习惯的训练, 因此, 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 好习惯使学生的一生受益匪浅, 坏习惯却往往带给人终生的痛苦。青少年时期, 正是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逐步成型的重要时期, 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的训练, 效果要比在其他年龄段显著很多。

因此, 教师要在学生成长的黄金时期对他们进行养成教育, 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 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入手, 把养成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四、制定德育量化标准, 引导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学生的好奇心理比较突出, 而且还具有贪玩、情绪变化大等特点, 所以教师有必要针对学生制定一套较为全面的德育量化标准, 对学生在学习、品行等不良习惯加以规范约束, 促使其自觉养成良好习惯。

由于学生的品质一般情况下都是对其进行定性评价的, 但是定性评价有自身的缺陷, 那就是差别不明显, 达不到一目了然的效果。德育量化考核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它是在说理疏导的基础上, 运用量化的形式对学生的品质进行全面的考核, 对学生的行为品质进行量化积分管理, 使学生的品质这种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化, 对每一位学生品质的了解有一种层次鲜明的感觉。

青少年学生时期正是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一个重要人生阶段, 所以, 在青少年学生中实施德育量化考核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一种表现, 也是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管理, 使学生的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的一项重要措施。

总之, 良好的行为习惯一旦养成了就会使人终身受益。虽然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不易, 但是我们必须坚持不懈, 充分发扬十年树木, 百年育人的精神, 扎扎实实地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新的育人方式方法,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孙云晓.让孩子互相学习——独生子女教育成功之路[M].长沙: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 1999.

思品课怎样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 第10篇

一、创设有利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 我经常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案例设置情景进行表演。通过表演情景剧, 使学生身临其境, 深刻体会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使学生能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领悟思想价值观念对人生的重大意义。通过系统的思想教育, 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缺乏体验的认知是空洞的认知, 在活动中放手让学生去体验, 才能使认知内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 并能自觉地外化为实际行动。有了学习兴趣, 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才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它们是密切联系的。

二、指导一言一行, 学以致用

注重实际, 讲究实用是现代思想教育的一个重要思想特征。只有在生活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才有现实意义。思想品德课教学如果只是对学生空谈、空洞说教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例如:在教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一课中, 关于宽容是有原则的, 很多学生容易把宽容理解成时时宽容, 事事宽容, 一味迁就。宽容并不意味着事事都要做出忍让, 因为事情有大小之分。对于重大的事情, 特别是有关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事要分清是非、敌我, 不能没有原则。对于生活中发生的事情, 要区分有意无意。对无意的伤害要讲究宽容的原则;对有意的伤害, 特别是恶劣的伤害应该奋起反击, 必要时采用法律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教师应该是学生最好的榜样。现实社会的很多不良思想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 老师的一言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作为班主任和思品教师更应该在现实中表现出先锋模范作用, 这样才有引领示范效果。我班有一个学生Z, 一家人的生活全靠父母打工维持生计。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母亲经常去捡废品。一次她在山上挖到了一颗日本侵略时期留下的炮弹, 把它拿回了家。父母在抬炮弹时, 不小心触爆了炮弹, 母亲当场被炸死, 父亲被炸伤, 致右眼失明, 使原本困难的生活雪上加霜。平时我经常教育学生要有爱心, 乐于助人。借这件事情, 我先向他捐助, 并组织全班同学为他捐款。这件事, 使学生感受到帮助他人走出困境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从帮助周围的人做起。自此, 我班在学校组织的每次捐款活动中都非常积极。我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正确的导航作用, 使他们能重新思考人生的价值。思品教师只有一言一行遵守规范, 表现出良好的思想素质, 才能真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善于采用各种教学形式, 导引师生互动

思想品德课的知识连贯性不是很明显, 开放性较大, 灵活性强, 有利于拓展教学材料、师生互动, 有利于创设问题启迪学生积极思维, 思想品德课教师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师生互动。可以由教师选择教学的知识点、重难疑热点、关键知识处, 引入竞争机制, 随机分组、座位分组、好中差搭配分组等开展点名答或辩论决胜负竞赛, 刺激每个学生积极思维, 人人互动;可以联系社会、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 以教学内容为理论依据, 引导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 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好习惯 第11篇

[关键词]培养 学习英语 好习惯

[中图分类号] G633.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38

英语学习的过程是培养学习习惯的过程,有了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可以让学生产生对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实现学习的目标。那么,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

中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兴趣广泛,求知欲强,正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期,但他们意志薄弱,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学习上往往只凭一时的兴趣和好恶,忽冷忽热,有时甚至一曝十寒。针对中学生的这种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给他们明确学习任务,确立学习目标。如刚入学的高一新生充满着对高中的好奇和渴望,以为初中时的那种学习方法也可以应用于高中,结果高中课程多、容量大,练习也多,造成执行计划时往往有始无终。让他们更为苦恼的是,高中的英语语法对他们来说很抽象,词汇多且比较零碎,容易混乱。为了让学生能更快地适应高中的英语学习,我给他们定计划,每天完成两篇阅读理解题,每两天完成一篇完形填空题,每三天完成一道语法填空和一道短文改错题,每周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书面表达,做好了计划还要定时检查,公布检查结果。这样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了,积极性也高了。就以1302班为例,刚开学他们就定好了学习计划,结果每次月考成绩都在学校排名中居于首位,学生有了荣誉感,学习的劲头更足了,逐渐养成学习英语的习惯,实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增强了学习英语的信心。

二、做好课前预习

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做得好坏都关系到英语教学质量的高低。我总是根据学生的情况对他们提出预习的要求,要求他们做到:第一,文章的目标要求我们做什么?第二,要求我们记什么短语?第三,我们从文章中学到了什么?要求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去预习。作为教师都知道,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获得知识的前提,也是培养学生掌握英语阅读方法的重要途径。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教师必须认真开动脑筋,根据任课年级、教学内容、学生程度、教学进度等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具体要求,切忌一般化的布置。一般来说,我通常抓三个环节:1.备课时精心设计预习思考题,思考题不用过多,富有启发性、可行性且有一定趣味性的一两个问题就行。如在教必修一Unit 4 The earthquake的阅读课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①What signs before the earthquake? ②If we see this phenomenon, what should we do? ③After the earthquake, what should we do? 学生会按这些问题快速阅读文章,会找出 the water in the well fall and down,the animals jump up and down,we should make wellprepared,we should bravely face the difficulty and so on.有了这些问题,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就增强了。当然,教师也要根据不同的课文提出不同的问题供学生思考,不断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培养和发展他们自学的能力,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愿望。

三、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备课只是为上课做准备,而上课才是真正贯彻执行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措施。为了让学生上课精力更充沛,在上新课前我都要求学生先读书五分钟,一是练语感,二是通过读让学生背一些常用的句子,为口语和书面表达做好准备。在上课的环节上,做好复习旧课讲述新课和操练巩固的教学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让学生根据多媒体上的提示大胆开口,采取多表扬多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学习,在操练过程中,还要注意“精讲多练,以练为主”。我们都知道,教师的“教”就是为了学生的“学”,所以要做好教和学的双边活动。如在讲授Book 5 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时,预先展示英国各个地方的风景、文化、历史、教育及一些名胜古迹,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兴趣,然后快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①How many countries does it be made of? ②What is it famous for? ③What about the weather in London? ④What about the customs of Scotland?让学生用英语回答,同时列出一些重点短语及句子,让学生学会模仿造句。如be famous as/for/to→British is famous for its scenery.consist of相当于be made of,但前者无被动语态。如Our class consists of fifty students.=Our class is made of fifty students.在下课前五分钟时,还要注意对文章的总结(summary),布置学生根据给出的文章线索(clues),口头完成作业,回归课文。

通过这几个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都得到了练习,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逐步养成学英语的习惯,以致实现教学的目标。俗话说“Good habit is the half of success”,有了好的习惯,学生在上课时会自觉地、主动地配合教师,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活跃,学生的成绩也得到了提高。

怎样培养学生的好习惯 第12篇

2009年, 南京太平门附近一家食品店发生了死亡惨案。南京市第三十四中高一女生房同学和好友一起去食品店见网友, 不幸被想与其恋爱但遭拒的网友捅死。房同学的好友及时报警, 老师、父母、警察赶到现场。经过几小时的救援, 歹徒击毙, 但房同学却过早地离开了人间。

2007年, 我班丁雄同学, 因与初一 (5) 班某同学发生争执, 在课间跑到五班教室, 打了对方两个耳光。由于此事, 丁雄受到了处分。

二、分析与思考

这则新闻是发生在周边学校的惨案, 这个案例是发生在班级里的打架事件。两件事情看似没有多少联系, 但细细想来, 它们却有一个共同之处。这便是如果这两位同学在遇到问题时, 能及时向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 那么也许结果就大不一样。经过观察, 我发现现在有些学生在遇到比较大的困难时, 不愿向周围人寻求帮助, 多喜欢自己解决困难。这种现象有利也有弊。有利方面是表明现在学生思想比较独立, 更愿意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弊在由于能力有限, 学生在处理问题时会有所偏颇, 常常产生不好的结果。因此, 我认为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很重要。

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是指当学生遇到自己能力无法解决的困难时, 能向周围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并不是鼓励学生依赖他人, 而是希望他们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 能在困境中寻求帮助, 把问题处理得更好, 获得更完美的人生。

我认为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需要一个前提和若干步骤。一个前提是指学生身边有值得信任的人, 有宽松、和谐的教育氛围。若干步骤是指:

1.帮助学生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或和学生一起分析案例等方式使他们切身感受到这个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学生一起制订培养这个习惯的过程与方案。制订目标、过程、方法, 并依靠集体的力量, 引导学生学会自控。

3.对学生进行榜样教育并持久地训练。榜样教育的内容可以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 也可以是某个杰出人物的光荣事迹。而训练多是指教师巧妙的引导学生分析、评估身边的案例或自己的行为。

4.及时反馈, 以表扬为主, 形成良好的舆论。反馈可以是口头的赞许, 也可以是书面留言。表扬多是在全班口头宣布, 而批评则最好采用书面留言。需要说明的是这些步骤并非截然分开, 而是互相渗透、综合运用的。下面就以我班丁雄的案例来具体阐述如何培养学生向他人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三、实践与反思

(一) 实践

1.了解背景

初一时, 丁雄生打架事件受到处分后, 我便开始关注他。通过与其他同学的聊天和对丁雄的家访, 我了解到他的家庭背景。在家里, 丁雄是个“小大人”。他承担着一些成人的责任, 比如在父母生意忙时, 要烧饭、洗衣服, 照顾好才4岁的妹妹等。他的父母由于忙于做水果生意, 很少与他进行交流。不知不觉, 他就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的习惯, 即使遇到困难也不轻易向父母开口。

2.真诚交流

在他被处分后, 我找丁雄做了一次交流。放学后, 我请他去办公室。一开始丁雄有些忐忑不安, 觉得自己是不是又犯错了, 脸阴沉沉的。后来得知我请他帮助打扫办公室, 他才轻松起来。我们打扫得挺快, 不一会就完成了任务。我说:“丁雄, 幸亏有你, 不然我不知道要打扫到什么时候!”丁雄笑了笑了, 没说什么。然后我又继续说:“唉, 要是上次你去五班打架前来和我谈谈那件事, 也许……”我沉重地叹了口气。这时丁雄抬起头, 疑惑地望着我说:“王老师, 如果当初告诉你, 真的有用吗?”我立刻和他一一分析。丁雄傻傻地看着我, 眼中流露出后悔的神色。我怕他难过, 便说:“事情过去就算了, 以后要多注意。如果你养成遇到困难向老师或家长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那就不会做出傻事了。不说了, 时间也不早了, 你回家好好想想。如果你觉得老师说的有道理, 再来找我。”

一转眼, 一个星期过去了。本以为他不会来找我, 可没想到他还是来了。他一本正经地对我说:“王老师, 我觉得我做事太冲动了。有事情不爱和他人商量、寻求帮助, 总认为自己能解决所有事情。这次的事我很后悔, 我想改好, 想早点撤销处分。”我心里特别高兴, 说:“好啊, 那我们一起想想怎么来帮助你改掉坏毛病。”就这样, 我和丁雄一起讨论, 制订了培养习惯的目标、过程、方法等等。

计划如下:

培养对象:丁雄

培养目标:养成遇到困难时, 冷静面对并与父母、老师商量寻求帮助的好习惯

培养时间:初一 (下) ~初二 (下)

培养步骤: (1) 形成信任父母、老师的意识; (2) 遇到事情多与父母、老师商量、沟通; (3) 有困难一定要向父母、老师寻求帮助。

培养方式:写悄悄话或直接找父母、老师谈心

奖惩措施:如果积极努力, 改正缺点, 养成好习惯, 则表扬, 如果被发现, 没按要求做, 则自愿接受批评和惩罚。

3.引导与训练

定下培养方案后, 丁雄就开始慢慢行动起来。每周的悄悄话都要说说本周的情况。我也积极鼓励他, 不仅要和老师沟通, 有时间也要和父母沟通。同时, 在悄悄话里表扬他能履行诺言, 按照计划进行。

一转眼就到了初二, 孩子长大了, 也有些叛逆。周四那天, 我外出教研活动。回来后, 班里的学生便告诉我, 丁雄闯祸了。他在音乐课上骂老师。当时我脑袋一嗡, 心怦怦直跳, 总觉得他不该发生这样的事情。毕竟他行为端正了许多, 而且正在接受撤销处分的考察。放学后, 丁雄向我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情况。我见他认识到问题所在, 便没有多说。我只提醒了他和我的约定, 并告诫“冲动是魔鬼, 做事情前多想想, 有问题找老师, 找家长交流, 别把小矛盾酿成大祸害”。这次事情的惩罚是在悄悄话里对与老师顶撞的事情做出书面的反思, 并且两周不能打篮球。

4.小有成就

转眼间就到了期末, 有天放学后丁雄和雷茂健突然跑进办公室, 对我说:“王老师, 初三的学生打我们。刚才我们在操场上踢足球, 休息时他们就来和我们拉拉扯扯, 要打架。”我立刻说:“你们有没有惹事, 有没有动手?”雷茂健说:“没有, 我们没动手, 丁雄一直在躲。”我说:“很好, 就该这样, 你们去拿书包, 待会我和你们一起回家。丁雄, 你回家和爸妈谈谈这事, 让他们放学后来接你。”之后我向学校领导反映了情况, 丁雄的父母也按时来接他回家。事情总算圆满解决。

(二) 反思

上一篇:因材施教大学语文下一篇:冷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