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2024-06-19

高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精选12篇)

高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不少的学生一进入高中, 不同程度地感到物理实在难学.他们或因学习态度不端正, 物理基础差, 又不愿学, 表现出自卑、孤独等心理特征;或因物理思维能力差, 思维方式少, 学法不当, 学习压力太大, 自我期望过高, 又不善于求助于老师和同学, 很难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表现出对物理学习和考试的焦虑或恐惧的心理特征;或因不善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自私、自傲, 经受不起挫折, 物理学习如同走钢丝、跌宕起伏, 表现出脆弱的心理特征;或因受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的负面影响, 对学习物理的作用感到迷惘, 表现出个性心理结构不稳定的特征……而产生不同的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物理教师若不及时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学习心理辅导, 将会导致对他们物理教学的失败.

二、制约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诸因素及其相互关系

物理学习心理辅导一般必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教育原则, 必须有明确的目标, 准确的内容, 恰当的组织形式, 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途径, 而这些因素之间既具有密切的联系性和互补性, 又具有一致性, 共同制约学习心理辅导工作, 使之为物理教学服务.此外物理学习心理辅导的教育与咨询途径之间, 各种组织形式之间, 实施学习心理辅导的各种方法之间也存在着类似的关系.比如:交流是了解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基础, 是学习心理咨询的途径和方法;实践是形成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可使学习心理辅导充满生机和活力;熏陶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并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活教材;自律是学习心理辅导的最终目的.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师, 确定的学习心理辅导目标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原理, 内容必须服从目标, 形式必须为内容服务并选好与相宜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途径, 所以教师必须讲求策略, 才能实现预定的目标, 才能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三、辅导策略

1.面向全体, 兼顾差异, 突出重点.

教师辅导的目标应是使全班学生都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所以, 教师的物理学习心理辅导必须面向全班学生.首先消除全班学生共同的学习心理障碍, 再消除个别的、部分学生的学习心理障碍.例如:或因环境原因, 或因家庭原因, 或因物理教学内容本身的原因, 普通班有很多学生都对学习物理不感兴趣, 上课不认真听讲, 注意力不集中, 作业马虎.我经了解、分析、调查出主要原因在于认为能走进重点高中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考大学是迟早的事, 现在好好地玩耍一阵再说.我首先讲清高中物理学习与初中物理学习有很大不同, 如表现在知识点多, 容量大, 重在理解应用等等, 以团体辅导形式和交流为主, 通过心理咨询途径开展讨论、调查、访问等活动, 引导、协助学生处理好玩耍与学习的关系、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 然后再针对其他最需要辅导的对象, 进行个别或小组辅导.

2.端正心态, 定好角色, 选准目标, 科学辅导.

辅导者不是医生, 而是被辅导者的老师, 接受辅导的学生也不是病人, 而是有高中物理学习心理困扰或其他障碍的正常人, 两者间是师生关系.教师开展辅导时须遵循心理咨询原则及心理教育原则.根据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班杜拉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师必须善于创设和谐的学习心理辅导氛围, 善于开展学习心理辅导工作, 能动地激活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能, 让学生自己去认识自我, 找回自我, 不断完善自我, 使学生的本我为物理学习提供必要的原动力, 诱导学生的自我既禀承超我的要求, 又汲取本我的力量, 从而适应学习, 保持健康的学习心理.所以, 教师应主要扮演导演的角色, 去除霸气, 尽量以良好的师生关系, 和颜悦色的表情, 充沛的精力, 语重心长的、幽默的和富有启发性的语言, 对准合适的辅导目标, 选择恰当的形式和方法, 认真策划, 精心组织, 适时引导.要行之有效, 张弛适度, 持之以恒.例如:辅导后进生时, 首先要接纳他们, 理解他们, 更加关心爱护他们, 并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然后再适当选择个别或小组辅导形式, 让他们在和谐、轻松、安全的氛围中和教师交流, 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接着再用实践法、熏陶法, 及时提高他们物理学习和考试的策略, 用自律法提高他们的心理品质.

3.善教、善用助手, 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的相互辅导作用.

一方面, 每个班都有一些物理学习心理健康甚至素质还较高的学生, 教师又在不断对不健康的心理进行疏导、矫正, 使之健康;另一方面, 学生间本身就有相互帮助、相互关心的传统, 所以他们一般都有能力辅导身边有物理学习心理障碍的同学, 尤其是那些受益于老师辅导的学生, 只要教师再对他们加以点拨并营造出合适的氛围, 他们就能成为老师的得力助手, 许多有物理学习困扰或其他障碍的学生就能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下进行优化自己的学习心理品质, 形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心理.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第2篇

作者:天天论文网 日期:2016-6-1 9:37:29 点击:1

一、树立自信心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里的“胆大”指的就是自信心,而“艺高”是指高超的本领、过硬的功夫。艺不高,教者对自己采取的教法、所讲的内容心中无底,气势自然就下来了,讲课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如果在课堂上再遇到点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不难想象这堂课会如何糟糕,教师自己会如何难堪。因此,除了平时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外,教师在课前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案,为树立信心打好基础。

只有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多才多艺,利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永立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二、提前进入角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并不因为自己对教材熟悉、驾驭能力强而轻视课前准备,他们一般总会在课前10分钟左右甚至用更长时间浏览教案、教材,设想一下将要进行的一堂课的过程甚至上课第一句话怎样说、说什么等细节,这种预先演练(或者说是“过电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即心理准备。它为上好一节课准备了良好的开端。而有的教师上课铃声响过才拿起教案急忙往教室赶,到教室后还气喘吁吁,这种慌张的心态怎样能上好课呢?尤其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时候做实验,什么时候讲授新知识,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提前进入课堂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应付偶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教师上课时没有遇到过意外情况的极少。你准备好了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想一展身手,可上课时突然没电了;上课时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你又无法解答等。有时甚至会遇到比上面这些问题都要尴尬的场景。

这些你事先会想到吗?有没有应急方案?特别是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听课、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观摩,或进行公开课时,你本来心理就很紧张,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呢?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想好应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着多种角色,既要在工作上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家庭责任。工作、家庭责任等压力使许多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而现实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因家庭、工资奖金待遇、职称评定、同社会一些行业相比巨大的反差等矛盾,有时会使其中一些人身心疲惫、心理紧张、焦虑、失衡、情绪烦躁。这些情绪若带到课堂上就表现为讲课缺乏激情和热情,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管理走两个极端等,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先调节心理,尽量忘记自己承担的多种角色,想方设法把自己定位在单一的教师角色上,并处理好教师角色内部的诸多矛盾,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断调整心态有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有的班上课心情舒畅、挥洒自如,不时会有灵感闪现,而在有的班上课情绪低落,疲于应付,尴尬场面不断,以至于对前者每每想去,对后者则时时不愿关顾。原因其实很简单:班级不同。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班级个性也不同: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沉稳。另外,教师的性格及讲课风格也不同。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和风细雨,个性、程度不同的班级很难适应每个教师。《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先知穆罕默德一次率众门徒在外,先知指着前面一座山说:“我能让前面的山到我跟前来。”但过了很久,山仍然纹丝不动。于是,先知说:“既然山不到我跟前来,那么我就到山跟前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上课的班级、学生是固定不变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心态去适应不同的对象呢?

六、明确课程目标,端正上课动机端正教师的上课动机是课前做好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上课动机的性质不同,往往会随着课堂气氛的转变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具体表现: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当课堂出现异常的情况时,便会激起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向困难挑战;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教师,当一堂课出现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向困难屈服。越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动机就越强烈,越能形成良好的课前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个人动机为主导,为上好一堂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均以个人得失为重,其上课能力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课前教师要摆正上课动机与个人动机、主导动机与附带动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虚怀若谷、和蔼可亲,善待学生,始终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时塑造学生,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突破心理障碍,学好高中物理 第3篇

一、心理压力较大。

初中物理重在定性研究,所研究的现象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而且多数是单一的、静态的、以识记为主;高中物理所研究的现象比较复杂而抽象,多数要用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推理和论证,学习时重在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讨论和解决实际问题。高中物理的运算又从初中的代数运算过渡到高中的函数、图象、矢量等运算。这就要求我们具有较强的分析、概括、推理、想象等思维能力。这无疑是一个思维方式上的飞跃。高中物理难学是确实存在的现象,许多同学觉得成绩比初中退步了,对现在的成绩感到不满意,并且对学好高中物理没有信心。众所周知,在高考各科成绩中,物理学科的平均分历来都是较低的,而物理难学成为不少同学抹不去的阴影。

二、学习方法不灵活,缺乏求知热情。

初中以形象思维为主,通常从熟悉、具体、直观的自然现象和演示入手,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高中从理想模型代替直观现象客体人手,通过逻辑判断和抽象思维建立概念和规律,这种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必然使得我们要改变原来的学习方法,才能达到要求。学习上的困难,有时并非我们思维水平或智力的问题,而是不知道该怎样去学。事实上,同学们从学会物理知识到自己会用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之间的差距还非常大,不少同学述没有掌握正确、合适的学习方法,这正是我们在物理学习中遇到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获取物理知识的途径只限于课堂听讲,课后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死记公式,生搬硬套,完全依赖老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思路狭隘,满足于固有的思维模式,受固有的方法框框约束,只能套用知识,不能灵活运用知识,只能模仿,不能创新。

那么应该如何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呢?下面根据我的经验介绍一些突破心理障碍的方法。

首先,要注意培养对物理学科的情感,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很好地促进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要经常鼓励自己不怕挫折,勇于前进。在课堂上,勇于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见解,参与课堂讨论。保持好奇心,摆脱死记硬背的束缚,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懂得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要增强自己解决困难的信心,拥有成功的体验。有了良好的学习动机,学习的兴趣就萌发出来了。

其次,要把基础夯实,对课本定义能理解准确和辨析清楚。

对每个物理量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一定要深刻地理解每个物理量的定义。这就要求我们根据高考要求,掌握好各章的重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结论和基本规律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记忆,对一些基本方法、解题思路能熟练掌握,做到胸有成竹。如,学习《分子运动论以及热和功》时,首先要深刻理解基本概念与规律,建立宏观量与微观量的对应关系——对于一个确定的物体来说,其分子动能与物体的温度相对应,分子势能与物体的体积相对应,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体积和质量相对应,物体内能的改变与做功和热传递的过程相对应。强化基本概念与规律的记忆——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本章的基本概念、规律,并能灵活地运用在解题中。如阿伏加德罗常数、布朗运动、热运动、分子动能、温度、分子势能、物体的内能、热传递等基本概念。又如,分子运动论的三个要点,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与分子质量数量级,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与布朗运动有关的因素,分子力的特点及分子间距离变化的规律、分子动能与温度的关系,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关系、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热传递)的区别、能量守恒等基本规律。此外,还要加强典型题的训练。通过练习,巩固本章的基本概念与规律,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我们还要重视物理实验在学习中的作用。

物理是一门基于实验的学科,实验在物理研究、学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改中物理实验的部分加重了,高中物理更抽象了。这就要求我们增强自我意识,善于独立思考。注意观察老师做的演示实验可以使我们“眼见为实”,自己做实验更能使我们有亲自动手的机会,更有利于物理学习。

可以说良好的实验课可以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简单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可以给我们亲切感,消除对物理学的畏难情绪。

总之,我们不应盲目自卑,只要树立信心,努力学习,高中物理是能够取得优秀成绩的。

高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一、传统思想的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

1、几千年传统思想中的男尊女卑至今还残留在许多人的头

脑里, 社会上甚至于家长普遍认为“学数理化, 女生不如男生”的观点, 甚至包括女同学的头脑里总觉得自己就是不如男生, 不仅体力不如, 而且智力不如。这种心理一旦被女生认同, 将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 从而使女生对自己的能力、品质和潜能等因素产生怀疑, 自我评价较低, 心理承受能力差。因而在思想上表现得多愁善感、瞻前顾后、疑虑重重;行为上表现谨小慎微、畏畏缩缩。长期下去, 必然会桎梏思维, 扼杀灵感、抑制创造力的发展。对思维能力要求较强的物理学习必然是一个很大的阻碍。

2、在成长的过程中, 家长由于受到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影

响, 女儿往往被家长当成花瓶里的花来抚养, 极力想把她们培养成小说里的大家闺秀、小家碧玉那一类人。男孩从小在外面闯, 动手拆或组装一些东西, 是被家长暗许的, 认为他们就是要敢想敢干。如果女孩表现得像男孩一样, 是被周围的人灌以“假小子”“野孩子”之称。这样导致女孩从小表现得较胆小, 自信明显不如男孩儿。而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女生在学习高中物理过程中, 因为怕出丑, 胆子小等原因, 不敢去做实验。由于怕电, 对电学实验更是如此, 在老师、男生做实验的时候, 她们更多的只是远远地观摩, 从而缺少了参与物理研究的乐趣。例如, 我在上《力的合成与分解时》要求第三个同学怎样轻轻把另外两个同学拉动, 男同学纷纷举手要求上讲台去做, 女同学则只是在下面嘀嘀咕咕, 或在下面小声笑, 始终不敢上台去做。这样的例子在老师做实验中还有很多, 这样对女生学习高中物理也有重要的影响。

二、“高中物理难”的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的影响

高中学生学习物理以来, 往往都认为物理是高中最难学的一门学科。这样一级级在学生中流传, 在学生中形成心理暗示。而本身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异比较大, 初中对物理现象只做定性说明, 简单地定量计算, 而且物理规律比较少。而高中经常是模型化、数字化, 大量的定量计算, 且牵涉多个变量, 数学表达复杂, 还运用矢量和图象;初高中对物理的研究方法也不同, 需要高中学生有抽象概括归纳能力, 更需要理解能力和实验能力及活跃的思维。而女生恰恰缺的就是这些方面, 女生擅长形象思维, 但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缺乏探索精神、不喜欢质疑、对问题的认识不深刻。这样就会在女生心中形成这样一种强烈的心理暗示, “既然高中物理难学, 那就算了”。这样占的比例还不少, 这样直接降低了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降低了她们学习物理的主动性, 长期就会导致女生的物理成绩不理想, 越来越厌学物理, 使得越来越多的女生选择了读文科。这也是近年来, 文科生中女生的比例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三、依赖性的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物理的影响

在从小长到大的过程中, 男孩的独立性比较强, 有较强的主见。女生无论是对家长、对老师的依赖性比男生要强得多, 也比较缺乏主见。依赖性过强也会造成智力一定的萎缩, 由于长期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加之在初中学物理的时候, 由于直观定性多, 解题思路简单, 依靠记忆就可以取得较好的成绩, 于是养成了依赖习惯, 形成了心理暗示。她们总希望老师包办代替, 自己可以依葫芦画瓢, 做题目希望有参考答案当拐杖, 一旦遇到自己没有见过的题型, 便望而生畏, 养成不善于独立思考、不善于想象、只靠记忆, 学习上养成依赖他人的习惯。而且这方面女生明显重于男生, 这样也导致女生不容易学好高中物理。

四、职业选择的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

由于受社会、环境影响以及男女生身体上的差异, 使得男女生在自己长大后的职业选择不同:男生喜欢有探索、有创造性的一些职业, 女生喜欢一些有安全感、创造性不是非常强的职业;更喜欢从事一些室内的工作, 这些工作涉及文科类的要多一些, 而与物理有关的一些职业, 比如桥梁、道路工程地质勘探工作、核工业、电力行业, 这些都不是女生长大后喜欢从事的职业。这种求职倾向也会形成心理暗示, 使得她们认为物理与她们长大后要从事的职业没有太多的关系。从而降低她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成为她们学好高中物理的障碍。

基于以上消极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 我们教师在上课中可以采用一些办法, 来形成一些积极的心理暗示来提高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兴趣和动力。

1、提高女生的自信心, 消除自卑感, 充分发挥女同学的非智力因素。

(1) 在上课中有意识地抽女生回答一些较简单的问题, 以增强她们的信心。当她们作业完成得好时、考试有一定的进步时, 回答问题较好时, 应更多地给予赞美和表扬, 受到表扬和赞美的人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学好物理的目的。 (2) 有实验时鼓励女生敢于动手, 特别是敢于上讲台做她们能够完成的实验, 教师应当适当地给予肯定, 让她们相信她们的动手能力不比男生差, 使她们提高学习物理的信心和兴趣。 (3) 在课堂中可讲述物理界中的女中豪杰来激励女生的信心, 消除不如男生的自卑感。相反地, 女生的稳定性好、学习勤奋、作业认真、表达清晰等良好的品质, 都为她们学好物理创造条件。

2、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女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培养兴趣可以从下几个方面进行。

(1) 活跃课堂气氛, 挖掘教学内容本身的有趣之外, 如上《运动》可引飞行员抓住子弹;上《共振》时, 可讲军队以整齐的步伐过桥, 桥断人亡, 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和习题难度适当, 根据女生的特点在上新课时, 不加深教学内容, 习题适当简单、复习再适度加深且可对男女同学分层要求, 让女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 成功的经验能够更好地提高女生学习乐趣。

3、用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激励女生, 现在物理学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也有很多女生长大后要从事与物理相关的一些工作, 这样也可以激励女生学习物理。

摘要:初中的时候, 男女生学习物理的成绩相差不多;而进入高一后, 男女生普遍都认为自己的物理成绩退步, 但女生的成绩却比男生退步得更厉害。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有很多, 本文想从消极心理暗示对女生学习高中物理的影响这方面谈一下这个问题。

关键词:心理暗示,信心,兴趣

参考文献

《实用教育心理学》杨宗义主编

[高中物理]对物理素质教育的思考 第5篇

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主要包括品德素质、智能素质、身体素质和专业美感素质,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是培养创造力。创造力包含了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个性和独立性等等。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但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有独到见解,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应该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一种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思想,这种思想是在人的遗传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养,以达到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目的。那么在物理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才能充分发挥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功能、提高学生素质?实施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目标?本文想从以下两个方面谈些看法。

一、如何进行物理专业的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

开展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发展学生的创造力,这是物理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面向现代化的需要。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应用创造学原理与方法组织教学,开展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严密组织学生进行发明创造的思维训练,培养独立创造的个性品质。创造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核心是发展创造性智力,所谓创造性智力是能够产生创造机智,发展创造效能的智力。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智力,在物理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培养创造意识

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激发学生为现代化而创造的动机。中外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学的崎岖道路上登攀,为祖国为人民做出贡献的思想和行为是青年学生的光辉榜样,通过介绍这些科学家的业绩,激发学生为祖国而创造的热情。在传授物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充分利用物理知识的.文化价值和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价值,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把知识能力同社会需要结合起来,去创造财富,产生价值。例如,利用物理科学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对物理知识理解,让学生了解下个世纪几个重大迫切的社会问题:粮食问题、能源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癌症等疾病药物问题。通过讲解某些物理知识与上述问题挂钩,无形之中把课程内容贴近实际,联系社会与人,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的人格品质,对科学执着的探索精神,培养创造品质,研究科学创造的非智力因素,培养顽强的意志和标新立异的能力。

2、培养创造观察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的第一步,是思考、积累和表达的前提。培养创造观察,在物理这门学科中显得尤为突出。由于物理变化中常常同时出现多种现象,有的瞬息即逝,所以要求学生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俄国杰出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从深入地观察唾液分泌等现象入手,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学说。英国细菌学家费莱明1928年通过非常细致的观察,发现了毒霉素等重大科学成就,这些都足以说明观察在科学研究、科学创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努力提倡师生平等,允许学生提出与教师相反的想法和问题,鼓励学生超过教师思维轨道的有价值的思维活动。让学生敢于质疑,不管是书本上的或是教师所得出的结论,还是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现象。“疑者、觉悟之机也”,善于存疑才能产生探究的动力,这不仅可以加深理解,增进巩固,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性,甚至作出新的发现。所以,物理实验的每一步都要启发学生进行创造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做好课前心理准备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心理准备;新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20-0028-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20.014

一、树立自信心

俗话说:“艺高人胆大。”这里的“胆大”指的就是自信心,而“艺高”是指高超的本领、过硬的功夫。艺不高,教者对自己采取的教法、所讲的内容心中无底,气势自然就下来了,讲课就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如果在课堂上再遇到点意想不到的麻烦,我们不难想象这堂课会如何糟糕,教师自己会如何难堪。因此,除了平时加强学习、苦练基本功外,教师在课前还要认真钻研教材,精心准备教案,为树立信心打好基础。只有利用课余时间为自己充电,让自己多才多艺,利用渊博的知识武装自己,才能永立时代的潮流,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信心。

二、提前进入角色

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并不因为自己对教材熟悉、驾驭能力强而轻视课前准备,他们一般总会在课前10分钟左右甚至用更长时间浏览教案、教材,设想一下将要进行的一堂课的过程甚至上课第一句话怎样说、说什么等细节,这种预先演练(或者说是“过电影”)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体验的过程,即心理准备。它为上好一节课准备了良好的开端。而有的教师上课铃声响过才拿起教案急忙往教室赶,到教室后还气喘吁吁,这种慌张的心态怎样能上好课呢?尤其是物理教师,在上课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什么时候做实验,什么时候讲授新知识,什么时候让学生自主学习,所以提前进入课堂角色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做好应付偶发、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

教师上课时没有遇到过意外情况的极少。你准备好了投影片、多媒体课件,想一展身手,可上课时突然没电了;上课时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问题,而这个问题恰恰你又无法解答等。有时甚至会遇到比上面这些问题都要尴尬的场景。这些你事先会想到吗?有没有应急方案?特别是上级教育部门检查听课、兄弟学校的老师学习观摩,或进行公开课时,你本来心理就很紧张,遇到上述情况怎么办呢?因此,在上课前教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做出预测,想好应对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四、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承担着多种角色,既要在工作上承担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家务劳动、子女教育、照顾老人等家庭责任。工作、家庭责任等压力使许多教师产生了巨大的心理负担。而现实社会中不可能事事如意。因家庭、工资奖金待遇、职称评定、同社会一些行业相比巨大的反差等矛盾,有时会使其中一些人身心疲惫、心理紧张、焦虑、失衡、情绪烦躁。这些情绪若带到课堂上就表现为讲课缺乏激情和热情,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课堂管理走两个极端等,会大大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上课前要先调节心理,尽量忘记自己承担的多种角色,想方设法把自己定位在单一的教师角色上,并处理好教师角色内部的诸多矛盾,避免把不良情绪带入课堂。

五、根据不同班级、不同学生,不断调整心态

有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在有的班上课心情舒畅、挥洒自如,不时会有灵感闪现,而在有的班上课情绪低落,疲于应付,尴尬场面不断,以至于对前者每每想去,对后者则时时不愿关顾。原因其实很简单:班级不同。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好,学习主动性强;有的班级学生基础差,缺乏主动性,纪律松散。班级个性也不同:有的班级活跃,有的班级沉稳。另外,教师的性格及讲课风格也不同。有的热情奔放,有的和风细雨,个性、程度不同的班级很难适应每个教师。《古兰经》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先知穆罕默德一次率众门徒在外,先知指着前面一座山说:“我能让前面的山到我跟前来。”但过了很久,山仍然纹丝不动。于是,先知说:“既然山不到我跟前来,那么我就到山跟前去。”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既然我们上课的班级、学生是固定不变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根据班级、学生的情况不断调整心态去适应不同的对象呢?

六、明确课程目标,端正上课动机

端正教师的上课动机是课前做好心理准备的重要内容之一。教师上课动机的性质不同,往往会随着课堂气氛的转变而引起不同的情绪变化。具体表现: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当课堂出现异常的情况时,便会激起义务感、责任感、荣誉感等,向困难挑战;具有狭隘个人动机的教师,当一堂课出现异常的情况,很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状态,向困难屈服。越具有崇高责任感的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动机就越强烈,越能形成良好的课前心理准备状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以个人动机为主导,为上好一堂课,不顾学生的感受,均以个人得失为重,其上课能力便不能充分发挥。因此,课前教师要摆正上课动机与个人动机、主导动机与附带动机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努力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素質和知识水平,虚怀若谷、和蔼可亲,善待学生,始终将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展示给学生。只有这样,在塑造自我形象的同时塑造学生,才不愧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 丁新胜.心理素质养成与训练[M].河南大学出版社,2007.

[2] 杨倩. 高中物理教师如何提高教学效果[J]. 未来英才,2015(2).

浅谈物理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第7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开展素质教育的基础, 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在物理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各种方式中更为可行和常用的一条途径。物理学属于自然科学, 它有丰富的物理学史知识, 有趣的物理实验, 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 激发学习兴趣, 有助于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下面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每个在校的学生都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 包含着大量的物理活动经验与运用物理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因此, 教学中注重物理与现实的联系,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设计学生生活中感兴趣的、有物理价值的情境, 使学生在研究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知识。例如, 我在讲述“光的反射”时,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 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采集数据, 记录并分析数据结果, 输入计算机, 得到相应的图像资料, 通过对比, 从中发现光的反射规律。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思考、图像资料的处理、试验的总结及互相讨论, 得出光的反射定律的要点。这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优化课堂教学, 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多样化的、科学合理的学习方式,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优化课堂教学, 让学生逐步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和方法, 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进学好物理的信心, 获得教对物理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例如, 在教《探究杠杆平衡条件》这一节时, 教师在实验前问学生:“同学们认为实验中哪些地方是需要注意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工。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做得井然有序, 很快测得了实验数据, 分析得出了实验结论。这就让学生从问题情境中, 理解杠杆平衡条件, 得出了结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设计有趣的物理实验,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利用丰富多彩的实验素材, 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 加之我们对实验进行合理的设计,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好奇心。如我的第一节物理课中用“浮起来的鸡蛋”、“烧不死的金鱼”等一系列直观性和趣味性强的实验, 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活跃了学习思维。

物理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 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这样, 有效地促进学生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从而获得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究, 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生活水平。

高中物理心理健康教育 第8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物理学科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在课堂教学中融合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一、在三维目标的设计上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 涵盖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 新课改强化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要能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 积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帮学生提高健康意识和心理素质, 及时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 优化他们的学习状态, 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物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 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 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 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 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一方面, 要分析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 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 使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比如, 对《声音是什么》的教学目标设计, 我结合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如下:

1. 知识与技能。

(1) 利用身边的器材进行科学探究,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 初步了解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声波具有能量。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观察和实验, 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并训练学生用正确的物理语言, 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2) 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二、科学地处理教材, 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教材的处理与挖掘是指在教学过程中, 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的挖掘、灵活妥善的处理, 善于把握教材内容中涉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点、教学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触点。物理教师要达到情感态度的教学目标, 一定要科学地处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内容, 要充分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使物理与生活、物理与社会联系起来, 挖掘教材潜在的心理健康素材,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熏陶。物理教材中的许多内容, 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潜在的智力价值和精神价值, 使教学内容既有意义又有兴趣, 以惊异吸引学生, 以悬念维持学生的注意, 以情趣感染学生。在物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伴随了大量有趣和有意义的故事, 物理教师结合教学内容, 恰当地引入一些物理学小故事, 不仅增加趣味性, 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 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如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奥斯特发现电电流磁效应的过程, 使学生体验到:发现的灵感只惠顾那些注意观察、有准备的头脑, 灵感是艰苦努力的一种回报。

三、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健康心理素质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教学中, 利用实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不仅能增强观察和分析能力, 而且在其中还能贯串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物理教学中, 我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 以大量的演示实验、实例说明物理的研究范围、研究方法。选择一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实验, 如纸盒烧开水实验;用手摸静电球, 让头发竖起来的实验;“流星雨”小实验;筷子提米实验等。学生对这些现象一时无法解释, 教师又暂时不做解释, 这就引起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又如, 我在讲述“熔化和凝固”一课时, 把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究式, 结合计算机辅助教学, 让学生自己做实验, 采集数据, 记录并分析数据结果, 输入计算机, 得到相应的图像资料。学生通过独立分析、思考、图像资料的处理、实验的总结及互相讨论, 从中发现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这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 不但要考虑如何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更要考虑如何能有利于增进学生心理的发展, 让每个学生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地、充分地表现自己, 以此产生自尊、自信心。如我对《平面镜成像》一节教学方法的设计, 采用了“实验———讨论———归纳———拓展”的教学法。先布置学生回家做实验:照镜子, 猜测平面镜成像特点。然后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 对实验方法进行改进, 大部分同学想到用透明玻璃代替平面镜, 来确定像的位置。有一位学生想的方法与众不同, 他用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和B和镜子设计实验, 把A放在镜前边缘处, 看到镜中它的部分像, 再将B在镜后来回移动, 直至未被镜子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 B所在的位置就是像的位置。这样使每一位学生真正地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都有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课堂气氛立即活跃起来, 学生们情绪高涨, 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

五、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教学让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教师以激励的教育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 从而把教师的教育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学行动, 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创设激励目标, 运用激励语言, 采用激励方式, 形成激励氛围。运用知识的心理趋向, 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 一个表情, 一个眼神, 一句话都要体现一份爱, 一份期望和鼓励。对于学习开小差的学生要用眼神去暗示他, 要促使他精神集中地投入学习, 对学生的回答要给予评价和鼓励。即使学生答的不对, 也应鼓励他说:“你能积极发言, 有勇气, 很不错。”要让他非常体面地坐下。让学生每天都得到一定的成功, 使之在成功中体验欢乐, 得到满足, 提高自信心, 进而获得奋进向上的动力。利用“罗森塔尔效应”, 对各类学生的作业和发言适时予以肯定和赞扬, 并提出近期发展的新目标。把成功、榜样、激励等贯串课堂, 激发学生的自强心、自信心, 形成积极、进取、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鼓励和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化学课外活动和各类实践活动, 都有利于学生形成轻松自信的心境和创造的热情。因此, 我在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激励手段, 多用“你真行”, “很好”, “非常精彩”等一系列语言,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 这不仅有利于对本门课程的学习, 而且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物理教学中, 有效融合心理健康教育, 为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寻找一个新的切入点, 这必将有利于激发课堂教学的活力和生机, 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 调节和优化学习心理状态, 有效投入到学习活动中。“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必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摘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效、最有价值的途径。心理健康教育是智育的基础, 将物理课堂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融合, 不仅能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 同时也拓宽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领域, 为物理学科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变革空间, 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

浅谈高中物理课堂的创新教育 第9篇

一、激发学生创造动机, 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创造的前提和关键。有了意识才能抓住创新机会, 启动创新思维, 获得创新成果。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我认为营造创新氛围极其重要。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 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我讲你听的单向交流, 而是允许学生打断老师的讲话, 允许学生对老师的讲话、观点提出异议, 允许学生相互讨论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 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我们要努力营造宽松的环境, 保护活跃的气氛, 驾驭其中, 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不断滋长。

二、培养创新思维, 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培养人才最基本和最主要的素质是具有高度发展水平的思维能力。因此, 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能力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传统的知识传授型教育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而在学生中开展创新教育, 可全面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改变思维方法, 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1. 训练直觉思维, 提高对物理的敏感性

学生从单纯依靠语言进行的逻辑思维转到不依靠语言进行的直觉思维。所谓直觉思维, 就是人们不经过逐步分析而迅速对问题的答案做出合理猜测。设想或顿悟的一种跃进式思维, 这种方法有利于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假设, 展开合理想象。教师在教学中要进行直觉思维示范, 提高学生对直觉的敏感性, 教给学生捕捉直觉的方法, 及时记下一些偶然出现的新异念头, 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一些解决问题的经验。但不能把直觉理解成想当然、凭感觉, 或完全凭经验, 应是建立在清晰、科学的物理概念上, 在理解和熟练处理相互逻辑关系后自然形成的结论。

2. 丰富想象思维, 增强物理知识的迁移性

想象思维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 是指人们通过一件事情的触发而迁移 (想) 到另一些事情上的思维, 或是指与某种愿望相结合且指向未来的一种想象的思维。想象思维可使人的思想开阔, 思维奔放、发散, 因而在创造活动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学生随着物理学习内容的深化, 经验和表象的丰富, 想象力也迅速发展起来。有意想象发展迅速, 表现为能自主地确立想象的目的、任务, 并围绕目的去开展想象。

三、培养创新能力, 实现创新教育

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则取决于对现有知识的开发利用、加工和创新。通过创新教育, 学生创新欲望强烈,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会不断寻求新的思路和方法, 直到问题的完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 创新意识得到了明显加强, 创新精神和能力得到了提高。人们常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能力之所以重要, 是因为能力能够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和创造新的知识。教育不但要传授知识, 还要通过传授知识提高各种能力, 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全面开发。

1. 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仅有创新意识是不够的, 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创新能力并进行实实在在的创新实践, 才能有所创新。探究性学习, 就是要求学生主动探究学习活动, 自主学习, 通过自己收集、分析和处理信息来实际感受和体验知识的生产过程, 进而了解社会, 学会学习, 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学习。

2. 营造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 促进发现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育是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培养造就创造性人才, 也可以摧残、扼杀人的创造性。这里的关键是创设自由、平等、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 学生可以自由发表对问题的不同看法, 敢于对权威提出质疑, 这样可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培养能运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逐步培养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兴趣和自信, 继而不断学习创新技能和方法。

3. 在物理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 充分重视物理实验的作用, 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保持并不断发展, 加强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要发动学生集思广益, 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小实验, 通过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 体会科学研究的创新过程。教师可以把某些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设计成探索性实验, 以达到不同层次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

浅谈高中物理学方法教育 第10篇

一、物理学方法剖析

所谓物理学方法, 简单地说就是研究或学习和应用物理的方法.方法是研究问题的一种门路和程序, 是方式和办法的综合.这些方法对物理学家力图按照物理世界的本来面目, 在不断深化对自然界的认识过程中进行物理学探究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的一些物理学方法有:实验法, 控制变量法, 类比法, 极限法, 假设法, 等效法, 理想化法等.

二、高中物理学方法教育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中务必有意识地贯穿物理思想和物理方法, 思想指导方法, 方法体现思想.学好物理要识记、理解物理概念、规律及条件.要解决描述物理问题, 就要明确题设的物理情境, 理解物理过程, 会对物理问题进行唯象研究, 然后进一步研究它的原因、规律, 再寻求解决的方法.

1.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

物理概念、规律是方法的载体, 脱离了概念、规律, 物理方法教育就成了空中楼阁.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 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 是构成物理理论的“细胞”.物理概念的形成过程就是应用物理科学方法思维的过程, 因此, 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教给学生形成概念的物理学方法.在概念的教学中, 教会学生形成概念的一般方法, 即从提出问题到经过观察、实验 (直接感官) 、分析、比较 (抽象思维) , 最后演绎出概念.

下表是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最常用的物理方法和有关物理概念、规律及相应的教学活动设计.

2. 在解题训练中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实践也表明:教师生动精辟的讲述, 学生对于知识只能达到理解的水平, 要达到运用的水平, 非要经过学生本人参与分析解决新问题的实践不可.因此, 教师要创设情景, 强化习题教学和训练, 让学生模仿、操作并加以体会,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具体的物理问题, 使学生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教师要站在物理学方法论的高度, 认真研究题型、分析归类、精选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局部思维与整体思维、类比思维与联想思维等专项训练.例如:一半径为R的光滑竖直圆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 与水平地面相切, 小球从轨道上距离桌面h (h<R) 高处由静止释放.求小球经过多长时间到达轨道的底端.这个题显然要和单摆相类比, 用单摆知识来求时间, 在教学中要明确此题是用类比方法, 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体会到方法的重要性.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 对出现次数较多的重要方法, 集中时间上几节专门的物理学方法教育课, 使蕴含在物理课本中的物理学方法明朗化、系统化.

3. 在实验教学和课外活动中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探究实验是加强物理方法教育的有效途径.一个完整的实验, 包括提出问题、设计操作、数据分析和理论解释四个阶段.在整个过程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方法, 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推理、归纳等等.教学中要注重把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索实验, 引导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领会科学家们研究问题的物理方法, 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培养他们用物理方法主动探求新知识、研究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例如, 在高一物理新教材中的“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一节, 可以让学生们通过探究的方法去解决“弹性势能的表达式”的导出问题.在整个过程中, 让大家真正体会探究式学习的全过程, 即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和进行实验———数据处理———分析和推理的过程.当我们最终得出弹性势能的表达式后, 学生们才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探究式学习既坎坷又生动有趣.这为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 对其他物理规律的探究, 乃至将来进行某领域的科学研究都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开展物理课外科技活动及校本课程时, 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组织形式, 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将物理学方法教育贯穿其中, 在活动中将方法教育与德育、国情教育等有机地结合起来, 互相配合, 相互促进.

4. 在物理学史的学习中进行物理学方法教育

物理学发展史就是一部科学方法论发展史, 在物理教学中插入物理学史, 可使学生领略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及思维方法, 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真理的美好愿望, 启发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中学物理教材涉及到几十位物理学家, 他们取得伟大成就的过程中, 所运用的物理学研究方法和实验构想精妙绝伦, 为我们提供了物理学方法教育的丰富素材, 结合教学内容介绍物理学史上物理学家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作为学生学习的范例, 无疑是实施方法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议高中物理与情感教育 第11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 情感教育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世界接触的过程中,总是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情感。列宁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了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和思考。”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它是发展最成熟、高度定量化的精密科学,又是具有方法论性质、被人们公认为最重要的基础科学。物理学取得的成果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物理学是一项国际事业,它对人类未来的进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探索自然,驱动技术,改善生活以及培养人才。 物理同时也是学生认为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学生之所以怕学物理,出智力因素外,缺乏对科学的积极地情感也是十分重要的原因。

当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可以自觉克服困难,努力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积极良好的情感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并促进其价值观的形成。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无论是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实验技能,还是进行思想教育和心理教育,都离不开情感的培养。所以在中学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是很必要的。

一、科学中蕴含着人类优秀的情感品质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与冲动,是科学探究的开端,正是好奇心引导着人类打开了科学的大门,而每一个儿童天生具有这种情感。研究过程中的喜悦与快乐是建立在自己的思维过程和辛勤劳动的基础上的。这种情感体验也是研究、学习过程中重要的情感之一。在科学活动中还可以造就人的客观、公正、无私的情感。因为科学研究和学习都要求人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精神。

由此可见,学习科学的过程蕴含各种积极的情感,这个过程也正是培养高尚的情感的过程。

二、物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物理学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生活经验的积累都有较高的要求,这使得大多数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让学生长期处在一种胆怯、恐惧和过度焦虑之中,无疑会导致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

培养学生的情感,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意志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也就是说,我们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而是希望利用物理学科的这些特点,以高中物理课为载体,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人格,建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有用之才。

1、物理学科在高中阶段可以培养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道德感包括的内容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对公共事业的责任感、义务感、人道主义,等等。物理课程中包含有这些内容。例如,《墨经》中对力的定义,对小孔成像的解释;沈括的《梦溪笔谈》等。通过介绍可以使学生更加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和思维形式,这就是爱国主义的一种具体体现。科学是把双刃剑,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以毁灭世界,通过对核能的讲解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也就是使学生具有对社会的责任感。

理智感主要表现在兴趣、爱好和体验学习的愉悦等方面。物理课中本身就充满了奥秘和探索。而学习中出现的快乐体验则是学生要通过亲身经历和艰苦努力才能得到的。通过培养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并从中体会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大家知道,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它的基本研究方式就是实践,因而在客观性上表现为“真”;物理学创造的成果最终是为了造福于人类,它在目的性上体现出“善”;另外,物理学还在人的情感、意识等多方面反映了“美”。正因为物理学本身兼具真、善、美的三重属性,我们完全有理由说,物理不仅是一种文化,而且是一种高层次、高品位的文化。

物理学是求真的。物理最讲究实证,物理学家在科学研究活动中最基本的态度就是实事求是,坚守“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原则。正如物理学家费曼所说:“不论你的想法有多美,不论你什么聪明,更不论你名气有多大,只要与实验不符便是错了,简简单单,这就是科学”。可以说,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修正错误、不断逼近真理的“求真”史。

物理学是从善的。物理学致力于将人从自然中解放出来,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帮助人们不断认识自己,促使人的生活趋于高尚。这是物理学的价值取向和终极目标,因而物理学的本质是从善的。

物理学是至美的。德国物理学家海森伯说过:美是真理的光辉;罗马哲学家普洛丁又说过:善是美的本原。由此,物理学因真而美、因善而美就是十分自然的了。物理的美属于科学美,主要体现于简单、对称和统一;对称则统一,统一则简单,它们构成了物理学的基本美学准则。

学生欣赏科学美需要教师的引导。物理中充满了美,科学与艺术成为很多人关注的焦点,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也能产生审美的愉悦。当然,这不是简单的为了提高成绩,而是借助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改变学生认识事物的角度,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言传身教,培养情感

情感教育是渗透在整个教学和教育过程中的。首先,教师要寓教于乐,给学生鼓励,使学生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再有,教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完善自己人格,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逐步影响学生。还要和学生沟通感情,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物理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总之,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需要教师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

参考文献:

[1]刘军,吴永熙,论物理教学中的教学方法教育[M]

[2]石志中,浅谈物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3]张民生,高中物理教学[M]上海教育出版社

高中物理中的道德教育 第12篇

一、质点教学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学生刚入学, 物理课中就要讲质点的概念, 这是第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在这个模型中, 突出问题的主要方面, 忽略次要因素。讲解中联系同学们的生活, 刚进入一个班级、一个宿舍, 大家的学习水平、生活习惯各不相同。在宿舍里面有各自的事情做, 也就是研究质点内部各部分的运动状态各不相同;但对其他宿舍的人来说, 你们都在同一个宿舍里, 你们是一个整体———质点。在休息期间, 你们宿舍有人说话, 反映在外的是你们整个宿舍———质点在说话, 因此, 要加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校的作息时间可能与某个同学的不一样 (质点内部各部分的运动状态不相同) , 我们学校研究的是大多数同学的作息习惯。培养学生抓住主要问题忽略次要问题以及个体要服从整体的处理问题的方法。

二、物理学史的研究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和不怕挫折的意志

现在的学生迷恋歌星影星, 一提及他们的名字, 他们可以滔滔不绝说上一天, 甚至对明星们的体重、身高、口味都了如指掌。但谈及物理“明星”他们却知之甚少。作为教育者, 我们要反思其中的原因。物理学史太枯燥无味, 有些老师只是让学生记住谁干了什么事。在讲解物理学史时我们可以加入有趣的生活故事把发明者的艰辛历程告诉学生, 如爱迪生为找做灯丝的最好材料, 先后实验了1600 多种材料;法拉第经过十年不懈努力才找到了磁生电的方法;欧姆为了总结欧姆定律, 经历了无数次失败, 花费了十年心血, 把数学和物理结合起来, 最终才把电学中的三个量用一个完美的形式表达出来。任何名人包括影视明星都要经过不懈的努力, 才能成功。也可以把历史上不同学派间的争论展示给学生, 可以打破传统的逻辑教学给学生留下的科学发展是直线前进的印象, 使学生了解到, 科学发展史是一部理论与实践交叉、失败与成功并存的发展史。回顾历史, 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的进一步了解, 同时对学生进行探索、开拓精神方面的教育。

三、牛顿第三定律进行自尊与相互尊重、换位思考的教育

与学生的谈话中经常提到希望得到尊重。结合这一问题我在牛顿第三定律的教学中, 特别强调“相互”。牛顿第三定律中提到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它们的关系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 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在教学中, 指出我们的民族崇尚对称美、和谐美。牛顿第三定律也是一种对称美,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这种美。同学之间要互相友爱, 朋友之间要互相真诚, 家人之间要互相尊重。任何人在是施力物体的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让同学们换位思考, 自己与家长、与老师、与同学、与身边的人 (售货员、门卫等) 。通过这节课让学生学会爱我们的民族, 认识到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是有付出才有收获。你想得到更多的尊重和爱, 你就必须付出更多。

上一篇:大学英语教师转型模式下一篇:企业利得的所得税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