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体育表演市场

2024-07-07

南京体育表演市场(精选4篇)

南京体育表演市场 第1篇

1 以市场为向导,改革管理机制、制定发展方向

根据热门项目的市场发展规律,在市场发展的初级阶段,政府的管理与支持必不可少,但是政府如何管、管哪些方面至关重要。当前,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正处于发展的初期,演出市场供给的主体以4种形式存在,分别为以协会、社团形式存在的表演团队;以企事业单位培养形式存在的表演团队;以艺术、文化演出公司的形式存在的表演团队和以个体形式存在表演团队。南京体育表演市场化的发展要从根本上培育和发展体育表演市场就必须下决心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加快体育表演社会化与产业化发展,政府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加快推进适宜产业化的体育表演经营机构法人实体化的步伐,健全内部组织机构,理顺管理体制,实行法人治理结构。同时制定南京体育表演业长期发展规划,充分考虑规划的前瞻性、阶段性和长期性。应根据南京民众的兴趣和国际体育表演发展趋势,结合自己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利用2~3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打造3~5项属于自己的体育表演品牌节目。

2 优化市场结构、发展市场供需主体

2 . 1更新管理观念, 明确目标市场

体育表演团队的经营管理占据着企业发展的核心,根据自身条件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是体育表演团队首要的使命。市场定位 (market positioning)是为了适应消费者心目中某一特定的看法而设计的企业、产品、服务及营销组合的行为。体育表演市场可从观看演出的消费者角度分析。通常体育表演市场的市场定位应该具有以下的特性:(1)这个表演节目的重要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项目和别的文艺节目有什么不同;(2)这个表演节目的特殊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节目提供了什么市场上没有或者更多、更特别的服务;(3)这个表演节目的差异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节目有没有其它演出节目可以取代的地方;(4)这个表演节目是否具有可交流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节目是否是看得见和可交流的;(5)这个表演节目的可复制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节目会不会太容易复制和模仿;(6)这个表演节目的可接受性。从多数的观众即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这个表演节目的演出价格能否被接受。

2 . 2健全机构设置, 开发相关产品

健全的机构设置是体育表演团队进行正常有序运行的重要保证。为了提高体育表演团队的竞争力,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有利于经营活动开发,最终实现盈利目的。各表演团体必须设立齐全的部门,如:财务部、法律事务部、经营开发部等重要部门。许多发达国家的体育文化产业已作为支柱产业,成为这个国家国民经济的重要增长点。这些国家以其雄厚的体育文化产业实力,把他们的体育文化商品销售到全世界的国家,占领第三世界市场,并且获得高额的利润。目前体育表演团队只能通过提供体育表演产品和服务满足演出市场,在市场的营销活动上面,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营销应着眼于观众和演出需要人所追求的利益以求更好的满足客户的需求,从这点出发再去探索利益得以兑现的形式,进行产品深层次的研发与多渠道的拓展。此外,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应该以满足演出市场需要为中心,进入演出市场成败在于体育演出团队如何做出自己的演出节目及服务决策。这里的所谓演出市场产品,是指能提供给演出市场用于满足观众需求的任何事物,主要为表演节目、演出场所、经纪服务以及演出相关的组织、注意事项等,演出产品整体概念包含三个层次,即有形产品、核心产品和附加产品。核心产品借以实现的形式为有形产品,即向市场提供实体和服务的形象,良好的服务体现出来对观众的尊重负责态度,如订票中心附带的送票业务,表演团队满足观众的额外要求,如加演节目等有价值的活动形式。

2 . 3培育市场需求主体, 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多种媒体的、多渠道的、全面的宣传方式,使市民体育意识和体育消费观念得到提高。通过各种媒体长时间持续的宣传观看体育竞赛表演的益处,带动更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到体育演出现场中去。着重宣传现代体育的消费观念,使群众认可“花钱看表演”,认可观看体育表演的现代消费观念。同时也要加强对市民体育消费心理、消费习惯等调查和研究。积极发展社区体育组织,努力提高市民观看体育表演的参与率。向市民加强体育表演项目知识和项目发展相关知识的介绍,使民众了解体育表演项目。在社区组建一些健身、娱乐和休闲设施。成立多项目的体育表演比赛和自发性的体育组织,成立“社区体育表演、健身、休闲、娱乐活动中心”,让社区群众对体育表演产生兴趣,喜欢参与各种体育组织,喜欢观看各种体育表演,热爱娱乐。通过学校体育培养学生对体育表演的理解和需求。从体育表演市场开发的视角来看,需求群体是市场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大量的学生既是现实的消费者,也是未来潜在的消费者。因此,通过各体育表演项目走进校园,通过学校体育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为体育爱好者,或者是体育表演的支持者,是培养社会体育表演市场需求的有效方式。

3 加强体育表演市场所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体育事业需要专门的人去做。高水平的专门化体育经营管理人才是适应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的需要。在当前体育教育体制所处的局限性现状,全国的体育院系和专业,都没有或者很少能培养体育管理人才,因此从总体看我国体育表演市场的专门管理人才存在人力不足、专业不强的特点。虽然一些非体育界管理人才的进入以及其它领域的编导的加盟,暂时缓解了市场的需要,但这些人对体育事业的特殊性经验不足,对体育表演市场的固有特点也了解得不够,所以导致在具体经营管理中难免差强人意。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加大各类体育商务人才培养的力度,促进人才的合理使用。

第二届“青奥会”将于2014年在南京举办,体育表演和演出必不可少,作为一次演练的机会,南京市体育局的相关部门应该早做准备,借助“青奥会”的机遇引进一些有能力的体育表演的组织、营销、策划、创编等人员,发展并培育出几个具有南京特色的体育表演节目,为以后南京的赛事经营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要形成完备的体育产业用人机制。引入优秀的管理人才,深入高水平运动及表演市场的研发及产业拓展。也可考虑从专业运动员内部进行选拔培训,为退役运动员创造新的工作岗位,提高体育管理综合人才的打造。不仅仅停留在为了管理而管理、为了运动而运动的尴尬局面,彻底打破人才缺乏的局面。致力于吸引、开发和使用体育人才资源,促进体育表演人才的快速有效流动。

4 结语

南京市要规范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体育表演市场发展规律的管理机制;政府部门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鼓励各表演团队走职业化道路,从税收、信贷各种政策上给予支持, 通过制定税收减免、土地征收优惠政策来推进体育表演市场的发展;完善南京市表演市场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为体育表演市场的发展提供法律保证。明确体育表演服务的目标市场,确定产品的供给者,分析好各类供需关系问题,扩大产品的受众人群,制作出观赏性强、带有娱乐等综合性的体育表演节目,满足目标观众的某种需求,使体育表演市场发展领域更加宽广。致力于打造南京体育表演的知名品牌,成立专业体育表演公司,逐渐培养高水准的编创人员、演员,制作出高质量的体育演出节目,在世界范围内弘扬中国体育文化。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运用归纳等逻辑方法,分析了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发展的规律,对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以期通过本文促进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的发展,填补南京市体育表演市场中理论研究的不足。

南京体育表演市场 第2篇

摘 要 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是体育产业的主体构成,在体育产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如何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促进体育产业朝健康、稳定、快速方向发展已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开发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拉动体育内需,发展体育产业。本文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绿色低碳经济;电视转播费市场;赞助市场;无形资产市场;门票市场;体育产品市场为切入点,对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特征及其开发策略进行剖析。

关键词 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 市场特征 开发策略

随着世界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进程,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呈现出一系列新的发展特征,著名职业体育联盟在全世界都拥有着规模庞大的拥趸和数以亿计的观众,职业体育市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竞赛表演市场产值迅猛增长。电视转播市场、体育赞助市场、门票市场、无形资产市场和体育产品市场等竞赛表演业态成为职业体育组织经济增长的支柱。国家一系列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支持职业体育市场的发展。因此,厘清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概念;分析其特征;探索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开发策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特征

市场供给主体主要是职业竞技俱乐部,需求主体大多是运动项目的爱好者和俱乐部的支持者。市场客体体育表演服务,除了具有服务的一般特征,还具有竞赛表演服务的特殊性。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最终产品即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广泛的社会关注性;产品的载体即运动员也具有市场价值,产品质量随载体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而变化;最终产品可衍生新的市场需求等。我国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由于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发展进度相对不成熟,市场整体仍处于起步阶段。

二、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策略

(一)依据相关法律体系开发

随着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需求和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法律体系也日渐完善,对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起到了法律的保障,一系列管理规定加大了对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法律规范力度,对于推动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秉持低碳经济开发理念

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为了实现我国体育产业的低碳化发展战略,我们可以从体育生活方式、体育竞赛表演、体育用品市场和体育建筑场馆设计四个路径来重点开发低碳体育市场。

(三)注重媒体转播权开发

媒体转播权包括电视转播权、广播电台转播权、互联网转播权等。媒体转播权收入现已成为美国四大职业体育联盟主要收入来源之一,每年的全明星比赛共有190个国家和地区用各种语言进行现场直播,仅电视转播权的收入就达5亿美元。中国的职业体育赛事的转播权的经营应当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从国际市场上获取巨额的收益。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开拓赛事转播市场是大势所趋,互联网+应当成为未来媒体转播的主要载体。

(四)职业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

职业体育赛事无形资产的开发主要涉及赛事冠名权、专有权、特许权等。冠名权分为赛事冠名、开幕式与闭幕式冠名、体育道德风尚奖等;专有权涉及专用产品、指定产品、标志产品;特许权是服务行业的特许招商,包括邮政、运输(民航、汽运)、酒店宾馆、餐饮、银行、保险、印刷、商场、休闲健身、旅行团等。任何级别的赛事都可对赛事的无形资产进行开发。

(五)门票市场的开发

职业体育赛事的门票收入都是俱乐部的重要收入来源,约占总收入的45%。可自主开发,或找专业票务公司代理,利用其专业知识和广泛的销售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销售方式取得成效。

(六)衍生品市场的开发

职业体育竞赛表演衍生市场开发主要为零售服务特许销售经营,它由俱乐部发放给商家,是准许其在产品上使用赛事标识的一种经营方式。目前,业内对衍生市场的开发越来越重视。

三、结论与建议

(一)职业体育产业的经济收益占国民经济总收入的比例越来越高,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支柱产业地位凸显,市场开发对体育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有带动作用,依法依规实施对市场的开发非常重要。

(二)绿色低碳经济是全球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目标、思想和发展策略对推进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开发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三)职业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是以比赛为主、相关服务活动为辅,能够满足消费者观赏娱乐、愉悦身心等的体育文化需求,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形和无形物品总和。开发策略可顺应时势不断推进。

参考文献:

[1] 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122-123.

[2] 陆作生,周爱光.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法律规范[J].中国体育科技.2007.43(3).

[3] 阎旭峰,张士忠,李雁军,等.我国体育市场法制建设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1):12-16.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策略 第3篇

1、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现状

1.1、以职业化、社会化为特征的项目俱乐部相继建立

我国自1992年开始推动部分运动项目职业化, 各项目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数量突飞猛进, 到2013年, 我国四大职业联赛所辖的职业体育俱乐部就有400多家。体育竞赛表演的主要输出对象是职业体育俱乐部, 因为职业化、社会化的项目俱乐部不断的增加, 使得职业球员和联赛参赛队伍的数量也随之迅速增长。

1.2、体育竞赛表演市场体系正逐步形成

受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门票、广告、电视转播权、运动员转会等的收入渠道已经形成或正在开辟之中。球迷的热情与球市的火爆, 说明体育运动不仅具有社会影响, 还能带动经济效益。门票市场、广告商的巨额投资, 体育媒体的飞速发展, 运动员日益倍增的转会费等都是促进竞赛表演市场体系的形成的核心主力。

1.3、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法制化取得新进展

体育竞赛表演的形成需要国家为此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 以起到约束作用。我国现行《体育法》是于1995年8月29日, 在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的, 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该法填补了我国体育事业的法律空白, 标志着我国体育工作进入了依法行政、依法治体的新阶段, 是体育事业发展中的里程碑。

1.4、以三大球和乒乓球构成的中国四大职业联赛稳步发展

虽然足球、篮球、排球及乒乓球四大职业联赛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仍属稳步发展阶段。足球联赛自1994年至今已有21年的时间;篮球联赛自1995年至今也有20年的光景;排球、乒乓球也都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四大职业联赛在俱乐部管理、联赛整体开发及裁判员的监控等方面逐步完善与提高, 呈稳步发展状。

1.5、观赏性消费群体在不断扩大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的规模, 其一要看职业球员与联赛参赛队伍的数量多少与技术水平的高低;其二要看消费群体的市场需求。以足球联赛为例, 自1994年第一场全国男篮甲A联赛至今, 据不完全统计, 中国球迷人数已高达两亿多人, 联赛的上座率达90%以上。除去联赛外, 各类商业性比赛的观众也不在少数, 尤其是热点赛事, 如“中国龙之队”与皇家马德里队足球友谊赛、“中巴足球对抗赛”等上座率基本达到100%。大众在工作之余, 对体育赛事的热爱程度不断增加, 随之消费群体与日俱增。

2、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呈现的问题

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在我国形成时间短且基础薄弱, 又因受到各种因素影响及制约, 造成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市场整体规模小, 能够真正进入市场运作的项目数量少, 可获利经营的资源相对紧缺。当下, 我国真正走职业化发展道路的运动项目种类单一, 只有足球、篮球、排球和乒乓球形成了足够大的规模, 其他运动项目基本没有市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系, 另一方面跟其他运动在我国缺乏广泛群众基础, 得不到足够的力量支持有关系。而在其他发达国家, 如美、英、中欧等国家, 仅运动项目多达20多个, 主要运动项目的职业队更是数不胜数, 相较之下, 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整体规模明显过小。

(2) 市场主体不规范。我国的职业俱乐部大多以运动队+赞助商的模式存在, 没有建立规范的公司化职业俱乐部。目前, 我国算得上比较规范的职业俱乐部, 像上海申花、山东鲁能、广州恒大等, 在国内已算佼佼者, 然而与国际规范组建的职业俱乐部相比, 不免小巫见大巫。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俱乐部、中介与媒体三者未能建立正常的商业关系, 尚未形成激励与约束并存的管理体制。

(3) 职业联赛和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权不清。由于市场管理本身不规范, 加之地方政府和项目管理协会过多干预市场, 导致俱乐部与项目协会之间不和谐, 项目市场存在进入壁垒, 尤其是遇到利润分配与债务分担时, 双方利益矛盾最为明显, 严重的甚至终止合作, 极其影响俱乐部的正常运营和发展。

(4) 职业俱乐部经营内容单一, 营销意识薄弱。目前, 国内俱乐部的开发项目大多是为球队冠名、主场经营权等, 这是非常狭隘的思维模式。无形资产是建立在俱乐部整体基础之上, 是更广泛的项目资源, 忽视无形资产的开发, 是造成经营成本过高以及资本回报率过低现象的根本原因, 也是经营者营销意识薄弱的表现。

3、我国体育竞赛表演市场发展策略探索

3.1、改革竞技体育管理体制

我国竞技体育的举办权与管理权是由国家体育行政部门垄断的。因此, 要培育与发展体育竞赛市场必须进行改革。应以竞技体育社会化和产业化为方向, 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产权制度为标准, 尽快实现体育俱乐部向规范化公司制的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的转变。鼓励有实力的体育中介公司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发展壮大, 逐渐形成一些能与国际体育中介机构相抗衡、竞争的企业或集团。

3.2、集资与销售

现在我国体育部门向社会发行多种多样的体育彩票, 筹集资金, 发展体育事业, 大大缓解了体育事业资金不足的现象。我国于1996年发行体育彩票至2005年统计, 已超过200亿。不仅如此, 无形资产也在开发利用, 例如:国家奥委会及其他组委会积极开发销售体育用品和纪念品。集资越来越多元化, 集资渠道越来越广阔。

3.3、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球迷是竞赛表演市场的主体核心。“球迷至上”应作为发展职业体育的中心思想, 以为广大消费者提供高水准的竞技表演为宗旨, 满足其文化需求。要多听取球迷意见, 邀请球迷参与联赛组织与管理, 并把球迷的满意度作为俱乐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依据。总之, 一切以球迷为中心, 培育和扩大消费群体。

3.4、吸引赞助

赞助是一种平等合作、共同获益的营销手段, 体育赞助在社会赞助中占有很高的比重。企业赞助的方法主要有:直接提供资金、提供产品和提供服务三种形式。体育赞助对赞助双方均有意义, 即解决了赛事主办方的资金问题, 提高了体育的社会地位和各类比赛的积极性, 满足了大众的观赏需求;同时提高了赞助方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 增加了企业文化内涵, 使其企业形象得以通过产品或新技术的展示平台, 彰显出赞助者社会地位及经济实力。赞助可作为共同盈利, 共同发展的长期合作计划。

3.5、转让媒体转播权

体育赛事的媒体转播权同样是筹资的重要方法之一。体育赛事市场价值的大小, 取决于比赛的精彩程度、规模以及运动员的知名度等。因此, 需要对赛事进行合理积极的包装和宣传。在条件成熟时, 我国大型体育赛事的转播权还可以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 藉此获取更大的收益。

4、结语

综上所述, 我国体育竞赛日趋成熟, 却也呈现出了自身问题, 需要各方面积极努力的配合和完善, 以达到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体育运动水平,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同建设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鲍明晓.体育产业[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南京体育表演市场 第4篇

1、体育培训市场概述

从商品交换场所的角度看, 体育培训市场是指直接买卖体育培训产品的交易场所, 如各种体育培训班, 具有培训功能的某些体育俱乐部等。根据现代市场学的基本理论, 体育培训市场是指以接受学习体育技能为需求, 以达到自身目的, 在一定时间、地点进行体育培训购买的消费者群体。

整体上来讲, 体育培训市场是体育培训消费者、体育培训消费需求以及体育培训消费水平的集合。体育培训市场的主体是体育培训市场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供给者主要包括从事体育培训、训练、指导工作的机构、组织和个人, 需求者则是指购买体育培训这种个体输出体育技能的无形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即接受培训、学习的人群等。体育培训市场的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 即体育培训产品, 它是以通过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个体输出体育技能知识由体育知识消费群体通过有偿手段获取的无形体育服务 (劳务) 商品。而体育培训市场中介, 则是指为体育培训供需主体提供商品信息共享以满足两者需求目的的有偿服务平台。

2、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sowt分析

2.1、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优势 (Strengths)

2.1.1、南京居民人均GDP大幅提高

在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二00五人均GDP突破五千美元大关。人均GDP接近八千美元, 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十二, 到二〇一二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六千亿元, 二〇一五年突破一万亿元。届时,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五万元和一万七千元。2006年, 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28.59元, 比2002年增长59.3%, 年递增12.4%。居民消费支出有较大增长,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06年江苏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1467.36元, 增长69.2%, 年递增14.1%, 比消费支出增长高1.7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4.4%上升到2006年的15.2%, 提高了0.8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所占比重的增大, 表明江苏城镇居民在收入获得较快增长后, 居民支出更多用于文化消费方面, 文教娱乐消费已逐渐成为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可以看出, 人们在物质消费获得初步满足后, 加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已成为必然, 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变。

2.1.2、体育场馆硬件设施的增加和改善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 体育场地总数和标准体育场地数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常州市, 这三市体育场地总数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14.4%、12.2%和10.5%, 三市的标准体育场地数占全省的标准体育场地数的比重为15.3%, 12.8%和11.0%。非标准体育场地数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南通市, 占全省非标准体育场地数的比重分别为12.9%, 11.0%, 10.8%。总场地面积和标准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徐州市, 南京市的二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为12.0%和12.4%, 南京市做为省会城市, 在绝大部分指标中均位居全省前列。

2.1.3、南京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

南京在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之后又即将在2013年、2014年举办亚青会、及青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 在“全民健身计划”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系列活动的大力宣传和影响下,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大力提倡体育锻炼。截止2000年底, 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8.3%, 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2.8%, 达到2.5亿人。如果将7一15岁的在校初中生和现役军人作为体育人口统计在内, 我国的体育人口则占7-70岁总人口的33.9%,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并首次使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出生率所以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市场。

2.1.4、南京城镇居民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

南京市做为教育大省的江苏省省会, 历来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社会竞争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 更多的家长愿意增加更多的投入在子女的素质教育方面, 资料显示, 2006年, 江苏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721.73元, 占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总额的49.2%, 占消费性支出的7.5%, 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同时, 江苏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减免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有效落实, 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在教育负担, 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向素质教育方向倾斜, 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培训市场在居民教育投入方面的关注度。

2.2、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劣势 (Weaknesses)

2.2.1、管理机制不健全, 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南京市大部分体育培训机构由于受到财力及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大部分机构并没有固定的办学场地.他们多主要是通过租赁政府或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进行培训, 这样的现状在培训时间上并不能得到保证。

另外, 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审批手段多数机构并不具备办学资质, 从业人员也多由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个体经营者等组成, 培训机构数量虽多但其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有消费者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遭受不法侵害的案例常有发生。

2.2.2、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人员层次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主要人员没有经过真正的上岗培训经历及相关从业认证。随着体育培训市场经济效益的显现, 大量新的体育培训机构开始进入这个行业, 而且一些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也瞄准了这一块新兴市场的潜力纷纷开办体育培训班, 这些机构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条件也极为有限, 体育培训市场随着开发的深入也逐渐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2.3、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而临的机遇 (Opportunities)

2.3.1、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较晚提升空间较大

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业态出现较晚, 以篮球项目为例2007年以前也只有新世纪篮球学校一家以青少年篮球培训为主的体育培训机构, 2007年以后相继出现了以南京篮精灵国际篮球俱乐部、上海李秋平英语篮球俱乐部、上海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康之杰篮球培训、艾肯体育等生力军为主的新一批篮球培训机构, 但受场地、教学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些篮球培训中大部分已经退出了篮球培训市场的竞争, 现南京地区篮球培训规模最大的也只有篮精灵国际篮球俱乐部, 现常年在训人数在每期300名营员, 如果可以在场地资源整合方面有所突破的话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2.3.2、消费群体对体育培训价值认知度低

由于南京体育培训起步较晚, 大多数消费主体对体育培训的价值认知情况还只停留在体育的健身功能及娱乐功能上, 并未认识到体育培训延伸的文化价值、素质教育价值、社会功能教育价值等特色, 体育培训机构及政府职能部门也未对体育培训消费主体进行必要的引导, 是导致参与体育培训消费主体认知度低的主要因素, 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对体育培训价值链加以丰富并对消费主体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信南京体育培训市场还是有很多的空白地带等待开发的。

2.3.3、体育培训项目开设比例不均匀, 不能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

根据走访、座谈和调查目前南京较为普遍的体育场馆、及培训机构开设的培训课程主要有篮球、网球、跆拳道、空手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定向越野、足球等项目, 由于受到场地因素的影响多数消费者只能就近选择体育项目的培训课程进行消费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出现的“街网网球运动”就取得较大的成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纷纷进行参与。通过对教育教学专家的访谈, 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在教学以及教法上设计做一定改动, 最大限度的改善教学与场地间的矛盾关系, 使之改善场地不足和课程专业性强乏味的不利因素, 满足参与体育培训消费人群的各项需求。

2.4、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威胁 (Threats)

2.4.1、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对体育培训约束力强影响体育培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南京市体育运动场地多为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国有企业、街道所有并进行管理, 在我国现行体育事业设施管理体制下, 激励机制严重滞后, 这样也导致国有体育场地管理从业人员积极性、工作热情下降, 消极工作情绪严重。由于主管单位缺乏对专业管理人员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培养, 大多数管理人员在体育场馆市场运作经验方面严重不足, 不注重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 经营理念滞后, 存在着坐等顾客上门的思想极其严重, 导致场地资源整合较为困难。体育场馆的开放及对外营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场地资源闲置不开发的情况较为普遍, 体育运动场地供有量严重不足, 这种现状是影响体育培训开展的主要障碍。

2.4.2、恶性竞争导致体育培训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体育培训经济效益的不断显现使得很多个人、教育培训机构、学校都瞄准了体育培训市场, 在现行政策、标准没有完整规范的情况下许多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 有的个人开办的体育培训俱乐部在没有任何资质及从业经验的情况下进行招生,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规范上都不符合客观运动规律, 课程的执行者也都不具备相关的从业经历及从业资质, 这样导致参训人员强身健体的主观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反而对参训人员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时下许多体育培训机构为了争夺生源不断降低培训费用, 在人员工资及场地、训练器械的投入上找回成本, 这样使得课程内容及培训课程的安全性大大降低造成产品质量的不断下降, 这样的不利因素对体育培训市场的恶意开发会对南京市的体育培训市场形成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4.3、从业人员流动较大导致市场混乱

教练员、体能培训师、健身指导员是体育培训产品的主要元素, 但随着体育培训市场的逐渐形成, 很多培训企业并未形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约束体系这样就造成了相关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对企业本身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并培育了大批潜在市场竞争者, 为不良竞争埋下了根源, 在这方面企业应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手段及法律约束力方面进行完善, 并引入成熟行业的相关人力管理经验, 在招聘及离职合同中签订三年不从事相关职业的约束力条款, 保护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及规范业内从业人员管理。

2.4.4、扶持政策宣传引导不足, 导致社会机构不能享受利好的扶持政策

每年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设立的体育产业项目引导专项资金政策, 这是有助于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由于政策宣传通道及体育主管部门的信息发布途径较为单一, 多是在部门网站进行有限发布, 宣传力度较小, 很多社会企业从业者根本无法得到相关此类信息, 不能有效地接触到政府扶持资金,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后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体育培训企业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部分资金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而进行服务, 所以, 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不利不能有效传达到受益对象, 也是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中较为不利的一个方面。

3、结论

通过对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进行的swot分析, 南京体育培训市场目前存在居民人均GDP大幅提高、体育场馆硬件设施不断增加和改善、南京城市居民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较晚、消费群体对体育培训价值认知度低、体育培训项目开设比例不均匀等具备潜力的开发优势和机遇。但与此同时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目前也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对体育培训约束力强影响体育培训市场发展、恶性竞争导致体育培训产品质量下降、从业人员流动较大导致市场混乱、扶持政策宣传引导不足, 导致社会机构不能享受利好的扶持政策等诸多开发的劣势和威胁。

4、建议

4.1、政府职能部门、及体育产业开发监管部门应积极合作加强管理体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组建管理协会并制定相关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 对体育培训市场加以引导, 使之发展更加完善健康发展。

4.2、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及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作用, 对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体育培训优势环节进行宣传。加强体育运动公益性普及活动, 多形式的宣传体育运动, 加深大众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兴趣。

4.3、体育培训市场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 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管体系, 对各类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 对其办学资格, 办学条件严格把关。

4.4、体育培训企业及机构在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方面, 首先应制定体育培训师聘用及上岗标准, 严格把关体育培训师任职条件及资格, 并通过在聘用合同中加入一定年限不进入同类竞争条款的手段对从业人员加以限制, 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摘要:运用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 对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进行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概括了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提出了扩大优势, 缩小劣势, 把握机遇和化解威胁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SWOT,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江南.我国体育市场若干问题的初探.广州体育学院报, 1993, 13 (26) :6-11

[2]骆秉全.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3]张岩.体育经济问题若干理论观点的综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6, 22 (2) :6-14

[4]杨铁黎.体育市场与营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王子朴.体育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6]邵淑月.对培育体育市场, 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 19 (3) :15-18

[7]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 成都体育学院报, 2002, 28 (l) :27-31

[8]朱二刚.武汉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8

[9]孙峰.对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事业现状的分析研究[J].高校管理, 2006, (1) :59一60

[10]剑易长江, 在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战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上一篇:理疗治疗下一篇:泡沫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