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产业范文

2024-07-18

培训产业范文(精选12篇)

培训产业 第1篇

一、群文单位在社会艺术培训市场中受冲击的原因

1. 外因分析

(1) 各类社会培训机构的迅猛发展。据调查, 目前在县级以上城市, 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层出不穷。包括文化馆 (群艺馆) 、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老年活动中心、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中小学 (幼儿园) 办的艺术培训班, 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艺术培训机构, 以及个人举办的单项艺术培训班等。尽管这些五花八门的培训机构在设施条件、教学质量、培训规模等方面良莠不齐, 差距很大, 但是艺术培训市场已呈现群雄逐鹿之势, 竞争非常激烈。它们都运用自身优势将触角伸向这一市场的各个角落, 极力提高这一市场的占有份额。特别是个体经营者艺术学校、培训班, 发挥经营灵活、敢于投入、没有体制和观念上束缚的优势, 纷纷抢切艺术培训市场这块蛋糕, 对群文单位在艺术培训中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

(2) 政府对艺术培训市场缺乏监管。目前, 艺术培训市场 (以丽水市为例) 主要是靠市场经济规律在进行调节, 政府基本采取“无为而治”的态度, 只进行了简单的审批、年审业务, 未出台具体的对艺术培训市场积极扶持的政策和措施;对于无牌无证的机构和教师违法开展艺术培训, 也未采取比较有力的措施, 使市场混乱日益加剧。由于没有统一的收费标准和依据, 各培训机构同一培训项目的收费往往千差万别。譬如钢琴培训, 高端机构、一般正规机构一些无牌无证的机构的收费都不尽相同, 而家庭教师收费则更低, 琴行则将免费培训作为一种促销手段, 由于很多家长通常不懂钢琴, 也缺乏可以掌握的评价标准, 所以只有在价格上进选择, 这使正规机构生源流失较多。

2. 内因分析

(1) 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社会艺术培训失去市场份额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普遍存在设施落后较差的现象, 建筑面积小, 设备陈旧。这是由于在经济转轨、体制改革过程中, 部分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基础设施, 没有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造成了目前大部分群众文化事业单位建筑面积小、设施陈旧的现状。而各地新建的妇女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 设施条件占绝对优势。

(2) 观念与管理的滞后。文化单位观念上, 文化经费缺乏, 也只是死死地眼睛朝上地等靠要, 即使举办艺术培训班, 进入艺术培训市场, 也缺乏对文单位在这一市场主导地位有的认识和竟争意识, 看到在艺术培训中获得了一些收益, 能弥补单位事业经费不足就觉得很不错了, 完全缺乏一种将艺术培训纳入创办文化产业所应有的全面性, 事业性和计划性的考虑。同时, 在艺术管理上也存在种种缺陷, 具体表现人才流动不畅, 经营管理知识缺乏, 制度执行不严, 激励机制难以形成。

二、加强群文单位社会艺术培训的思考

1. 打好师资牌, 发挥人才资源优势。

搞好艺术培训, 首先是师资力量, 而师资力量丰富正是群众文化事业单位的最大优势。这部分人才资源的聚集, 是文化事业单位最具竞争力的因素。省、市、县各级群文单位都配备了各类艺术人才。这部分人才思想素质较好, 业务水平较高, 来源于各专业文艺团体和大专院校, 年龄老中青结合, 专业门类较全。此外, 这些师资不仅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平, 还具有较高的组织能力, 一专多能也是这部分人才资源的特点。为此要着重从两方面抓好这支师资队伍。一是广纳优秀人才。目前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行聘用制的改革已逐步深入, 群文单位在专业人才的吸纳聘用上应该学习广电, 新闻单位成功经验, 彻底打破原有的人事机制, 使人才能进, 庸才能出。由于艺术培训已形成一种产业模式, 需要在产业规模, 经营理念, 管理方式, 成本核算方面有一个整体而全面的考虑, 因此要吸纳一些懂管理, 懂经营的优秀人才进入这一领域, 使经营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相辅相成, 相互促进, 共同提升群文单位艺术培训在市场的竞争能力。二是注重提升师资水平。通过各著名艺术院校的艺术考级平台, 充分利用名校优秀师资, 对群文专业干部进行经常性培训, 改善和提高群文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 群文单位还紧密联系着社会上一大批学有专长师资人才, 可以各种形式吸收他们加入培训行列, 以满足幼儿到老人各年龄段学习的需要。

2. 打好信誉牌, 充分利用好文化事业单位的无形资产。

由于艺术培训行业市场处于起步阶段, 市场准入条件较宽松, 市场竞争激烈, 因此, 很多机构短期行为严重, 得过且过, 不太注重形象建设, 培训教师也不同于公立学校教师, 不受任何政府机构管理, 流动性较大, 这也成为非群文单位艺术培训机构的重要发展瓶颈。而群文单位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 经过五十年发展, 已形成融合省、市级群艺馆, 县级文化馆, 乡镇街道文化站, 乡村社区基层俱乐部为一体的工作网络, 社会文化组织纵横交错, 覆盖整个社会, 蕴藏着服务群众巨大潜力, 在社会上有着较高的信誉度。因此, 群文单位要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 推动艺术培训发展。例如在招生过程中要改变以往被动招生的形式, 通过发行量大、受众面广、收视率高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 向社会公布招生信息, 突出群文单位的培训主体和优质师资力量。

3. 打好质量牌, 以品牌赢市场。

食品产业培训实施方案 第2篇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大力提高食品产业集群的核心竞争力,构建行业结构合理、产品特色突出、产业链发达、发展后劲充足的新型食品产业集群,我县依托现有食品工业发展基础,研究制定了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集群培育实施方案。

一、发展食品产业的背景及优势分析

近年来,汤阴县依托本地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着力壮大涉农龙头企业,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培育出一批优势食品工业企业和名优产品,有力促进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快速提升。

(一)区位优势突出

汤阴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距离郑州、石家庄、济南等省会城市不超过300公里,区位优势明显。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速公路、107国道和即将开工的京广高速铁路纵贯南北,302省道和晋豫鲁铁路横穿东西,构成“四纵两横”的交通格局。特别是晋豫鲁铁路与京广铁路在此交叉建立的中枢站,联通河北邯郸、鹤壁新区的“中华大道”,将确立汤阴豫北交通枢纽地位,对本地及周边地区大宗农产品的加工转化起到了突出的带动作用,十分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建设与发展。从宏观层面看,汤阴县北邻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南达长江经济带,西连大型煤炭基地山西,— 1 —

东接沿海经济率先发展区,承东启西,是新一轮产业梯度转移的承接区和产品扩散地。不仅为汤阴县产业聚集,特别是食品工业向营养健康产业升级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为其依托产业基础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强大的交通网络体系。

(二)农业资源丰富

汤阴地处中原腹地,县域耕地面积69.8万亩,盛产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产品,目前已形成瓦岗杂粮生产、白营白灵菇生产等14个高效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成6个标准化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属于农业部发布的《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优势产区,素有“豫北粮仓”之称,将为汤阴集聚区食品加工提供充足的原料。

(三)产业基础良好

近年来,永达、众品、益海、上好佳、华龙、六和、健丰、丹尼斯克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工企业相继落户汤阴产业集聚区。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已达129家,其中,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6家;33家企业通过ISO系列和HACCP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1家企业获出口免检认证;26家企业获自营进出口权,已具备上亿美元的创汇能力;10家企业拥有省级技术研发中心。域内拥有“江顺”饼干、“甲家”面粉、“永达”肉鸡、“众品”冷鲜肉等4个中国名牌,“火龙岗”小杂粮、韩庄金针菇等6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小麦粉、玉米糁、杂粮粥、瓦岗小米获得绿色A级食 — 2 —

品认证,蟹味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最高等级有机食品认证。特色产业蜚声海内外,不仅提高了汤阴食品工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也为其将来在食品工业领域扩大招商引资、集聚优势企业、做大做强相关产业创造了条件。

(四)品牌效应凸显

汤阴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国家优质棉基地县”、“中国食用菌行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县”、“河南省畜牧产业化先进县”、“河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04年、2006年、2008年,汤阴县连续三次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命名为“全国食品工业强县”;2005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对外开放重点县”;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被安阳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农业产业化示范县”;2008年,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河南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2009年,被国家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五)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根据河南省“十一五”规划和河南省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安阳被确定为河南五大食品产业密集区(漯河、郑州、许昌、周口、鹤壁与安阳市),重点发展禽肉加工、粮食加工和食品添加剂制造,成为京广沿线食品产业带的北部产业密集区。2009年安阳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三大功能区、九大产业集聚区”规划中,把汤阴县确定为安阳市食品产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区。汤阴县作为河南省粮食生产核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二五”

期间,将继续以食品产业为主导产业,并在国家、省、市各级的产业政策大力扶持下,必将为推动汤阴城区建设和食品工业的发展带来更大机遇,使产业集聚区具有更大的发展潜力。

二、指导思想

以为科学发展观指导,遵循“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特色产业集群、完善创业支撑体系、创新建设管理模式、提高项目服务水平”的总体发展思路,加快行业集约型发展,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实现汤阴县产业集聚区自主创新能力大大增强,高科技特色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创新创业环境全面优化,区域科技平台建设系统完善,管理体制不断创新,经济总量跨越提升,将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建设成为具有中原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三、发展思路

根据“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要求,汤阴县产业集聚区食品产业将实施制造业和服务业“双轮驱动”的产业策略,以自主创新为先导,以工业的规模化和高级化为核心,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构建多元化的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的核心和持久竞争力。

(一)做大做强食品产业

1、粮食深加工集群

以河南丰富的优质小麦资源(全国排名第一)和安阳450万亩小麦生产基地为依托,以汤阴集聚区的华龙日清面粉有限公司、益海嘉里(安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企业为基础,引入其他 — 4 —

粮食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专用面粉、挂面和方便面、冷冻调理面制品(速冻的馒头、花卷、豆包及其它面制品)主产品和饲料生产下游产品,拉伸小麦加工产业链,形成规模化的行业集群; 在粮食初加工基础上,以健丰饼干生产企业为龙头,积极向高端休闲食品、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等方向延伸,形成以小麦深加工为主的粮食深加工集群。

2、肉类加工集群

以河南丰富的猪肉和禽类(中国“北三强”山东、河北、河南猪肉产区)资源为依托,以永达清真食品有限公司、众品食业有限公司、安阳市诺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为龙头,根据中国肉制品行业产品结构向冷却保鲜肉、低温肉制品、保健功能性肉制品等方向发展和销售模式向冷链流通、连锁经营方向发展的趋势,优化肉制品的产品结构,提高肉制品档次。搭建第三方公共低温物流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冷鲜肉、低温肉制品、保健功能性肉制品。积极开发肠衣、骨血、皮毛等副产品加工,依托现有丰富的副产品引进加工企业,发展皮革加工、生物医药、保健品等,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资源就地加工升值。以肉制品加工带动养殖业发展,以副产品深加工拉伸肉制品加工产业链,形成以养殖业、肉制品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为主的肉类深加工产业集群。

3、蔬菜深加工集群

以汤阴县丰富的食用菌(中国最大的生产基地之一)等蔬菜

资源为依托,以汤阴县佳诚脱水蔬菜有限公司、汤阴东升食品有限公司为先导,通过小众招商引资,吸引中粮、山东龙大、北京牵手等国内知名的蔬菜深加工企业,以食用菌加工为主,其他蔬菜加工为辅,重点发展冷冻蔬菜、脱水蔬菜、蔬菜汁、蔬菜罐头、切割蔬菜和干制蔬菜等。在蔬菜加工基础上,积极向高端休闲食品延伸发展。最终形成以食用菌为主导的集种植、蔬菜初加工、深加工、流通等分工合作的产业集群。

(二)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

汤阴集聚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商贸服务业。以食品、农产品为主的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核心,发展辐射豫北地区的商贸批发服务业,成为豫北地区食品及农产品的商贸集散中心,未来发展成为豫北地区城市生活用品、农业生产用品等产品的商贸集散中心。

第二,物流服务业。一方面,以大型专业批发市场为依托,发展城市生活型配送物流服务;另一方面,为了推动汤阴集聚区食品医药行业的发展,建设大型的仓储配送中心,发展生产性物流。例如在集聚区内建设一个占地400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低温物流中心,包括冷藏车、冷库、交易场所、检测设备等,吸引国内专业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共同参与投资,例如深圳澳昌冷库物流配送中心,为集聚区内速冻食品企业提供服务,同时为大型食品企业提供豫北地区的物流配送服务。

四、发展目标

(一)依托“全国食品工业强县”、“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品牌优势,支持和鼓励有利于现代食品医药产业集群建设的各类经济要素集中,提高食品产业集群的整体水平。

(二)以集群理论和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合理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品结构,拉长产业链条,形成以产品技术为联系,上下连接、前后联系的系列食品医药产品链条,着力打造成为豫北地区重要的区域产业引擎之一。

2015年,食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利税-----亿元。形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国家级科研机构3家。区内90%以上的限上企业组建技术研发机构,申请专利达到350件,授权专利达到300件。

五、主要措施

(一)突出自主创新,提升竞争能力。

加快食品科研机构的布局建设,推动食品科研机构的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进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按照“产业抓升级、技术上水平”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科技进步,重点培育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型工业企业,推动企业生产水平再上新台阶,努力提高产业集聚区的整体效益。

(二)坚持集约发展,打造产业集群。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严格项目引进6个标准。在坚持引进资金的同时,根据我县农业的产业特点和资源状况,把主攻方向放

在引进知名涉农龙头企业上,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引进对财源建设有影响、对经济发展有支撑、能够增加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项目。重点打造粮食深加工集群、肉类深加工集群、蔬菜深加工集群三大食品产业集群,在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基础上,重点延伸发展以食品为基础的与食品融合的医药产业如医药保健产业,打造以食品为基础的医药产业集群;吸引印刷、包装等配套企业集聚,最终构筑起一个上下游分工合理、产业间紧密联系、企业互动发展的食品医药产业集群。

(三)延伸产业链条,培育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集团企业”,带动集聚区内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一是辐射带动。引导社会资源向龙头企业集聚,推动建立产品标准、质量检测、财务结算等中心,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推进“四个转化”。即常规作物向优质作物转化、农业产品向工业产品转化、粮食向饲料转化、农副产品向系列利用转化,壮大完善由农产品种植到工业产品上市的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链。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培育国家名牌产品,对评选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制订“抓大促强”的奖励政策。四是扩大规模。通过联合、兼并、承包、挂靠、购置和租赁等形式,使生产要素不断向龙头企业集中、盘活存量,扩大总量。

立足产业集聚区,以市场为导向,以营养健康食品深加工技术为纽带,规划各优势农产品产业链的延伸方向和重点项目,通 — 8 —

过各种政策措施促进集群的地方网络形成,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一是查漏补缺,辅助完善产业链的薄弱环节。要从要素供给、需求条件及关联产业互补等方面入手,推动产业集群核心产业链不断完善。二是加强生产基地建设。利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引导食品企业与农户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关系,通过为农户提供技术服务、科技培训等方式,使食品企业与农户形成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结成利益共同体,形成发展合力。三是创建企业网络。要重点支持发展行业协会等网络中介,搭建企业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集聚优势和网络优势的双重作用,进一步提高集聚区企业的竞争力。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进产业升级。着力培育和发展一批有规模、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集团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加快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优质棉、中药材、肉奶牛8条农产品加工链条,其中4条产业链年产值在10亿元以上,初步形成5个产业集群,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五)优化发展环境,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在全社会创造良好的思想舆论环境,形成爱商、亲商、尊商、护商的社会氛围;着力深化和实施“116”工作法:一档,即对全县所有行政机关和执法部门的工作人员建立效能监察档案;一限,即限时办结;六项制度,即履行岗位职责情况报表制度;实行工作效能鉴定制度;实行定期通报制度;设立行政许可规范性文件、重大行

政许可决定备案审查制度;公民、法人和其他合法组织对违法和不当的行政许可决定的申诉、检举制度;行政许可的统计制度。通过“116”工作法的实施,形成许可有据、程序规范、监督有力、责任落实的监督制约机制,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六)发展三产物流,助推产业升级。

培训合格师资服务新兴产业 第3篇

一、中心的基本情况

洛阳服务外包培训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洛阳市政府引进的北京华唐教育集团(华唐教育集团是国内最早致力于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大型产教一体企业集团,是国内有影响力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科技集团公司)和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本着共同协作长远发展目标成立的股份制企业。中心主要业务:(1)商业化的人力资源服务。(2)开展长短期服务外包人才培养工作。(3)进行服务外包行业研究及课程开发。(4)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承接外包业务。(5)培训优秀的师资与管理人员。(6)提供职业资格认证。目前,中心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标准制订组长单位、河南省客户信息服务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河南省客户信息服务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洛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学生实习基地。2012年,中心被评为全国十强服务外包培训机构。

三年来,中心为全国各地培训客户信息服务专业骨干教师800余人,曾接待来自国家电子商务行业指导委员会、国家服务外包研究院的领导和安徽宿州、陕西略阳等地的政府考察团,来自英国、日本、新加坡的企业考察团以及来自全国130余所职业学校的同行,并对曾来参观的职业学校的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建设进行跟踪指导;安排来自河南省职业学校实习学生1082人;在华东师范大学全国职教专家徐国庆博士的指导下,正在开发中职学校客服专业校企合作教材,目前已经在高教出版社出版9本。

二、承办企业实践班情况

2013年2月,经河南省教育厅验收,中心被确定为河南省客户信息服务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基地。中心按照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秉承“培训合格师资,服务新兴产业,给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宗旨,围绕“用心去做,真诚沟通,贴心服务”开展工作,让参训教师带着课题上岗位,实现岗位内容与课程内容的对接、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的对接,把岗位能力点变成课题,把实践结果转变成教学成果,真正能够学有所获、学以致用。具体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健全机构,组建团队

根据省教育厅的要求,中心高度重视,成立了两个机构一个团队。

1.成立了项目办,成员来自企业与推荐基地的学校。项目办主要工作任务是实现五个沟通:与省厅项目办沟通,领会培训的精神,认真落实;与推荐企业实践基地的学校沟通,了解教师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在教师的企业实践中进行解决;与选派学员的学校沟通,及时反馈学员培训情况和工作业绩;与学员沟通,及时了解学员的培训情况和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与有关机构沟通,让学员有机会参与到相关部门的业务活动中。

2.建立班委会,协助搞好学员们的工作、生活。

3.组建培训团队:团队成员有企业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及洛阳服务外包学院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主抓教学的副校长和聘请的资深专家等。各部门人员按照中心制定的企业实践培训计划有条不紊地进行协作配合,成效显著。

(二)分层实践、精心设计、循序渐进

实践学员报到前,中心即组织学员问卷调查,了解他们所学专业、学校开设客户信息服务专业课程情况、自己担任的客服专业课程等,并根据这些分析将其分为三个层次,精心设计培训内容,分别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入企教育:包括行业发展前景、企业文化学习、实践教育、做幸福职教人、职业学校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实践计划制订等内容。

岗前培训:包括沟通技巧的培训和业务知识的培训等。

上岗实战:包括熟悉岗位、练习技能、全程感受、学以致用、成果展示等。

团队建设:包括团队拓展、心理辅导、团队激励等。

总结展示:包括周小结、月总结和阶段汇报。

三、实践成果

在组织河南省客户信息服务专业青年教师企业实践班的过程中,中心注重实践培训效果,保证参训教师的技能掌握和培训质量,做到培训前调研、培训中研讨、培训后跟进,及时提炼、总结推广。

(一)认真总结

培训结束前,培训师傅对全体学员进行技能指导,还聘请洛阳服务外包学院高级教师以及洛阳市教育局职业教研室的职教专家对学员的教学案例进行逐一指导;考核时,聘请洛阳市行业专家和职教专家担任评委,认真考核。同时根据学员的实践表现对刘蓓等23名教师分别授予坐席员、班组长、质检员“岗位标兵”称号。

(二)适时研讨

先后组织实践教师参加洛阳市教育局主办的校企合作模式下“客户信息服务专业”工学结合实践课程方案研讨会和洛阳市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计划研讨会;参与国家电子商务行指委组织的国家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标准的问卷调查和职业能力分析会、调研报告论证会和课程体系搭建会以及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客户信息服务专业教学资源研讨会。

(三)及时提炼

湖南省产业农民培训状况调查报告 第4篇

关键词:产业农民,调查,培训,对策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了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提出“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只有不断培育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才能为新农村建设注入内在、持久的动力。科学文化素质是使知识形态的潜在生产力转变为现实形态的生产力的直接桥梁[1],因此,无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利益考虑,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和职业技术能力是关系着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和成败的大事。农业职业院校对产业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则是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了解湖南省农民教育培训现状和需求,探求农业职业院校对接产业农民培训的途径和方法,我们对长沙等地的产业农民的培训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对象为正在从事农业生产,有一定种植养殖基础和规模的农户。调查在长沙市、常德市、岳阳市、衡阳市、娄底市等5个市,10个县30个镇进行,每个镇调查了25户产业农民,总计750户。现将调查情况整理分析如下:

一、农民基本情况及培训情况

(一)产业农民的文化程度较低

调查的750名被调查者中,平均年龄43.6岁,平均受教育9.1年,最少为0年,最多为14年。调查结果表明,受调查对象的年龄越高,其文化程度则越低,其中,全面调查中受访者77.7%完成了九年制义务教育,少部分农民处于小学及以下的文化水平(表1)。

(二)农民对科学种田和惠农政策的了解比重大

通过对科学种田和惠农政策的调查,结果表明:在科学种田方面,80%农民都认识到选用良种生产的重要性;绝大部分农民对化肥的合理使用、农药的安全使用有较好的了解。

惠农政策方面,我们主要调查了减免农业税、种粮直补、农机补贴、良种补贴和农业综合开发补贴5项惠农政策。农民对于惠农政策中的减免农业税和种粮直补的政策十分清楚,说明这两项政策已深入人心,实施非常彻底;但大多数农民对农业综合开发补贴的政策的了解较少。

(三)产业农民学习技术的途径较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产业农民学习的农技来源主要是农技站和农业企业(95.1%),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企业,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部门是农户获取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渠道。目前,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大多只推广肥料与农药等农资产品,对农业技术的推广多是被动的,即农民有要求才推广,因此,乡镇农技推广体系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其次,报纸书刊(44.7%)和电视(58.4%)在农技推广中也起着较大的作用;广播在农村仍然起到了一定的推广作用;来源于邻里之间的交流还占有一定比例,农民间的相互影响不容忽视;专业协会在农技推广中的作用有待加强,不少专业协会只是充当销售农产品的角色。

(四)产业农民的培训是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

在一般调查中,90%的产业农民都是选择了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其中共有391人在上一年中接受过培训,占到调查总人数的52.1%。其中接受培训4天之内(包括4天)的占接受培训人数的72%;接受培训7天以内的占接受培训人数的78.9%。受访者中接受培训时间最长的为60天。

二、产业农民培训需求情况调查与分析

(一)产业农民对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相关培训需求强烈

农民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我们分别从种植业和养殖技术两方面做了培训需求调查,结果表明,果树栽培、粮食种植、养猪、养鸡等传统的农业种养生产技术培训需求强烈,其需求比例分别为68.4%、74.9%、75.2%、64.8%,说明传统农业在农业生产中仍占有重要地位。而苗木花卉生产种植(48%)、特种养殖(42.8%)等生产技术的培训,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也开始受到农民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因此,在确定培训的内容时,要结合农民自身产业发展需求,贴近农民实际生产需要,因时、因地、因事制宜。

(二)产业农民喜欢培训专家进村现场面对面形式的短期培训

调查中,在培训时间的选择上,选择1天的占20%,2~3天的占36%,4~7天的占30.4%,8~15天的占5.0%,16~30天占4.7%,30天以上的占3.9%。主要集中在1个星期内,超过一个星期所占比例非常小。

在培训方式上,绝大部分农民喜欢现场实习和面对面授课,分别占到55.3%和51.9%,但仅有极少部分的农民喜欢电视广播或VCD学习(6.7%)。

培训费用上,农民可以接受的培训费用多为50~100元,占51.2%,100~200元的占16%,200~500元的占10.8%,超过1000元则没有人愿意参加培训。

至于培训地点,73.2%的农民喜欢在村组培训;14.5%的农民愿意在乡镇培训;选择在县城和外地培训的人数较少,分别只有8.8%和3.3%。

因农村小农生产方式以及小而散的生产经营模式,制约了农民不愿意外出学习培训[2],大部分农民盼望培训单位能进村培训、面对面授课和现场实践指导。农民喜欢短、平、快的短期培训方式,讲求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能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三)影响产业农民参与培训的因素较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仍是待加强

在调查影响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方面,50.8%的农民认为是当地培训学校少,32.7%的农民认为是因为没时间,14.8%的农民认为是没钱,33.1%的农民认为是没合适内容,选择其它的占8.0%。一半以上农民选择培训学校少,说明对农民教育培训重视不够,培训投入不足。

当前产业农民培训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民培训的时间、地点、校舍等方面的不方便,14.5%的农民认为主要问题是费用高;26.8%的农民认为主要问题是没人管;20.4%的农民认为培训内容不切实际。

从调查中反映出当前农民教育培训中存在“不方便”、“没人管”、“内容不切实际”的问题,说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在农村各项工作中仍处于最薄弱的环节, 应引起各级政府的重视, 加强组织引导和管理, 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实际和农民的需求。

三、结论与建议

针对以上的调查结果分析, 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 健全产业农民培训体系

当前, 产业农民培训存在着“多头管理、重复建设、效益低下”的局面, 各地方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联合农业职业院校, 组织一批有实践经验的教师建立统一的培训服务体系, 做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人管, 有师资、常年抓, 真正切实做好农民教育培训。

(二) 针对产业农民开展以农业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

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是现阶段产业农民需求最迫切的培训。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深入发展, 农民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渴望越来越迫切, 以农村实用技术为主的短期培训以其时效性、实用性强的特点, 最大限度地迎合了农民求实、求知、求富的需求[3]。

(三) 根据农民需要来组织培训内容和方式

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决定了培训的效果和人数。培训学校或单位应组织专家教授切实了解产业农民的培训需求, 将农业产业技术中最实用、最有效、最容易被农民朋友接受的技术传授给农民朋友。在培训方式上, 充分考虑到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 采取农民朋友易于接受的培训方式, 重视操作技能的培训,教会农民怎样做,而不是教会农民为什么这样做。积极创新培训方式:除了比较常见的课堂讲授方法以外,还可以采取巡回辅导讲座、结对帮扶学习、讨论交流心得、参观启发引导、典型示范带动等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增强培训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力推广培训教师进农村,在田间地头上课,和农民朋友面对面交流,进行现场指导,通过手把手的教,让群众掌握一技之能。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了解农民的学习动机,对不同对象的学习动机作全面分析,培训学院要主动联系农村培训服务体系,将教育培训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做到从培训内容和方式上贴近农民、适合农民、方便农民。

(四)发挥农业职业院校优势,建立农民教育培训长效机制

农业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为“三农”服务,其特色鲜明、师资雄厚、资源丰富。政府应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力度,充分发挥各部门的支持和引导作用,紧密结合高校资源与实际生产,将农业职业院校打造为教育培训体系的主力军,充分发挥其师资优势、设备设施优势、技术优势、场地优势、培训经验优势,增加教育培训供给,减少农民教育培训费用,提高农民教育培训的参与率。

参考文献

[1]李正风, 刘小玲, 王凌晶.关于提高我国全民科学素质的战略思考[J].中国软科学, 2005 (4) :52-57.

[2]杨爱英.农民教育培训的思考和对策[J].石河子科技, 2007 (2) :11-12.

创新培训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第5篇

创新培训方式推动产业发展

今年以来,该乡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工作结合本乡产业实际,以创建市级培训基地为契机,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改进培训方式,按照 “围绕需求、依托产业、普及培训”的原则,技术干部“进村入户、现场示范、分散培训”的总体思路,精心谋划抓安排,分类指导抓培训,强化措施抓落实,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劳动力市场需求和农民意愿,注重突出工作重点,创新培训方式。一是结合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培养出岸头、山湾、刘伏、西门等村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 “土专家”、“田秀才”,结合土地流转政策的效应,种植西瓜3000多亩,各类蔬菜2000亩,洋葱1000多亩经济作物。二是结合产业发展培训。依托奥尔丹畜禽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基地产生了以点带面的辐射效应,带动周边村社修建高标准牛棚130多座,羊舍350多座,猪舍80多座。促使30多户村民自筹资金,成立了山丹县新越农牧专业合作社,修建高标准牛棚45座,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焉支小区8名农户自筹资金120多万元,成立了新旺养殖合作社;西门村修建设施农业红提葡萄大棚41座,东门村修建设施农业大棚30座。三是结合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在“一个中心,两个分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基地的带动下,坚持“先培训,后输出”的原则,形成了强化中心、带动两翼的培训模式,对全乡劳动力进行法律法规、权益保护、城市生活礼仪等方面知识的引导性培训,培训人数达5600多人(次);在范营、岸头、新河劳动力市场建立了21个实训室,聘请专业教师16名,先后在培训中心和分校举办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班14期,开设土石方机械操作员、电焊工、瓦工、木工等9个专业,培训各类技工1000多人,输送务工人员8800多人。四是结合文明新风培训。以评选 “五星级文明户”、“创先争优树立典型”等活动为载体,实现了村村有先进,人人学先进的良好风尚,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道德模范人物。最终实现“培训跟着产业走、各村要有土专家、户户要有明白人,农民素质要提高”的目的。

连锁经营缔造中国教育培训产业旗舰 第6篇

除雅思培训加盟学校以外,集团旗下还拥有70所环球灵通少儿英语连锁学校,3家具有国家特许资质单位雅思留学服务公司及其在20个城市设立的办事机构,2家网络教育机构,1所容纳千人的预科学校等等。但让张永琪引以为傲的不仅仅是这些数字,更是自成立以来,凡选择加盟环球雅思的学校无一家中途退出,也没有一家不盈利的! “加盟的校长中,很多已经有了百万身家”,张永琪的语气中透露出成功者的自豪。

教育培训是朝阳产业

“只要用心做,你就不可能挣不到钱。”张永琪在谈到教育培训产业的现状时说。当年,张永琪放下年收入过十万的环保器材销售,投入到雅思培训教育事业中来的时候,看中的就是教育培训产业的前景。“当然,当年我也想过做其他的服务行业,只是很偶然的遇到了教育,但是绝对没有想到会发展到今天这种规模。”张永琪认为教育培训永远会是朝阳产业,即使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也会有人为增加竞争力而进行各种培训。1997年成立的环球雅思今天的成功也印证了这一点。

坚定地走连锁经营之路

2001年上半年,北京环球雅思学校招生规模已近百人,前景十分看好,很多团队成员认为只要立足北京,继续把班级规模做大就可以赚更多的钱,但此时的张永琪却想到了另外一条路——把学校办到外地去。他的想法遭到了反对,认为这样做只会增加成本,不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张永琪认为,优质的教育服务是以后的潮流,让学生就近接受教育培训是优质教育服务的重要保证,于是他力排众议,准备到上海开第一家分校。

然而事情并没有像他想象中那么简单顺利,第一次登陆上海以失败告终。由于沟通问题,张永琪之前联络的提供办公室的朋友,突然间搬家。一夜之间,办学的场所没有了,所有的招生电话也被撤销,很多已经报名的学生甚至把他们当成了骗子公司……这件事对于刚刚起步的学校来说是个严重的打击,很多人都劝说张永琪放弃在外地办校的想法。但是张永琪认为,这次失败是因为操作中的失误造成的,而不是模式有问题。

“办连锁,绝对不是把一个业务拿到当地去做这么简单,一定要体系完整,人员到位,并且符合当地规范”,这次挫折让张永琪明白了规范性的重要性。于是他一方面做好第一批学生的安抚工作,从总校派人退还学费,另一方面,他积极筹备重整旗鼓。半年后他在上海找到一个同样办教育的合作伙伴卷土重来,这次他取得了成功,学校也迅速登陆到广州、深圳等地。

三大法宝铺就成功之路

连锁模式,特色教育以及个人的坚持,张永琪认为正是这三点铺就了环球雅思的成功之路。

连锁模式。就像前面已经提到过的,这种模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可以为企业迅速发展赢得时间,环球雅思正是借助这种模式才能在短短7年时间里登陆全国65个大中城市。同时张永琪强调,不能为了连锁而连锁。作为总校,首先要有好的产品,而后对于加盟学校要有好的培训,这样才能在保证品牌口碑的情况下,把企业做强做大。

特色教育。雅思培训是环球雅思最早的特色品牌,在它的基础上,学校的业务不断拓展,逐步深入到教育培训的其他领域。“创业之初最重要的是把特色做专做强”,张永琪强调。

个人的坚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年为了全心做雅思,张永琪放弃了年收入已过十万的空气净化产品代理业务,没有他的放手一搏,就不会有环球雅思;同样,没有他对连锁模式的坚持,也不会有今天的环球天下教育科技集团。张永琪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要有自己的坚持,作为加盟校的校长同样也是如此,只有对教育有一定理想,才能真正做好这个行业。

创新助企业开拓新市场

2008年1月环球雅思推出新产品“环球少儿英语”,宣布首期出资1亿打造中国少儿英语第一品牌,2000万资金投资直营学校建设,8000万资金收购各地优秀少儿英语学校。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已经有近70所加盟学校。

环球雅思之所以有这个举动,正是基于不创新即退步的理念。张永琪说,“办教育就像是推车上坡,上去很难,但是如果松劲儿就很容易滑下来。最初的雅思培训基本在全国铺开了,企业要想有新的发展就要开创新的产品占领新的市场。对于一些相对较小的城市,少儿英语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正如前面提到的,企业不能为了连锁而连锁,目前张永琪暂时放缓了环球少儿英语的加盟步伐,转而关注加盟学校的教学质量,“如果不考虑教学质量,我们加盟学校的数目年底还能翻一番,但是教学质量与办学规模是相辅相成的,绝对不能只注重规模。”张永琪如是说。

融资上市蓄势待发

2006年,环球雅思获得软银赛富2亿元的投资,开始了上市步伐。两年后的今天,张永琪表示,集团内部已基本做好各项准备,只等金融形势稍微好转,就可以上市。新东方的上市已经让资本更多的注意到中国的教育培训行业;环球雅思的上市会让大家认识到,教育连锁经营模式同样是可以成功的。

张永琪表示,上市后的环球雅思会进一步探索“直营为主、连锁为辅”的经营管理模式。资本上市对于单纯的连锁经营模式没有特别大的意义,因为不可能也没有办法把融资用于连锁学校的经营管理。而“连锁培育、直营管理”这种方式可以做到这一点。比如对一个加盟者,前两年我们只提供品牌,不干涉其经营。两年后,总校进行评估,如果认为确实在未来的五年、十年会有更好的发展,我们就愿意用五倍十倍的钱收购回来,这对双方都有好处。张永琪表示,一定要在直营和连锁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平衡没有先例可循,要在摸索中前进。

培训产业 第7篇

一、漳县农民的基本现状

漳县地处西秦岭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山大沟深, 交通不便, 信息闭塞, 生存和发展条件极为恶劣, 加之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市场、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严重制约着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县份, 漳县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0%以上, 农村人口和农村经济在全县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到2012年要实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一番, 达到4140元以上, 力争赶上全省平均水平的奋斗目标, 就必须立足漳县县情,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要解决好“三农”问题, 当务之急是狠抓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围绕产业结构调整主线, 加大农民科技培训, 通过科技培训等方式培养新型农民, 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科技水平, 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增强发展动力,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保证, 带动产业发展, 做大做强漳县特色优势产业, 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漳县现有农业人口18.9万人, 农村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3%, 其中劳动力 (16周岁~55周岁) 14.6万人, 全县耕地3.109万公顷, 根据现有生产能力估算, 全县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3万人, 农村文盲半文盲还占总人口的8%。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低, 自我发展能力弱, 农业实用科技推广难度大、成本高, 农村科技进步进程迟缓。同时由于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和专业技能缺乏, 外出务工大多只能从事条件差、出力多, 收入低的“苦力型”行业, 难以谋取最佳的劳务收益。据初步统计, 目前通过自发和有组织外出务工者10260人, 占总劳动力的15.68%, 剩余劳动力的32%。从文化结构看,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956人, 初中文化程度6085人, 小学以下文化程度2219人, 分别占输出劳务总数的19.1%、59.3%、和21.6%。从就业范围看, 从事厂矿建筑等体力型的5956人、商业贸易的1241人、第三产业的2538人、其他从业人员786人, 分别占外出务工者总数的55.5%、12.1%、24.7%和7.7%。从流向来者, 到县外务工的4183名, 在县内流动务工的6077名, 其中县内在省企业、独资企业务工的1520人, 占总数的14.8%;在县属企业务工的520人, 占总数的5.1%;在乡镇企业务工的2715人, 占总数的26.5%。

二、依托农民科技培训促特色产业的发展

近年来漳县紧紧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旅游大县和西北重要的盐化工基地这一目标, 着力培育壮大旅游、劳务、蚕豆、草畜四大产业, 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提速,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城乡面貌日新月异, 主要经济指标均创下了历史新高。特别是“四大”特色产业已占到全县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 成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结合漳县的实际情况, 培训新型农民, 要从“创新”上入手, 开启民智, 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持。要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为契机, 围绕产业结构主线, 加大农民科技培训, 为“四大”特色产业培养专业人才带动产业的发展。

㈠实行引导式培训为提高农民运用农业技术的本领, 通过电视台等各种媒体传播农业技术。在“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实施中, 不仅大力开展各类农业技术知识的培训, 还结合各类科普下乡活动, 把有关农业科普书籍送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村, 建立农家书屋, 这样会深受农民群众欢迎。

㈡产业推动式培训各个项目实施村围绕当地特色产业、规模产业的提升与发展, 开展“一村一品”、“一村一业”产业的农技培训, 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如石川乡的村社就应该重点培训当归育苗技术, 推广熟地育苗知识, 三岔镇寺街头村的黄芪栽培技术, 盐井乡盐井村地少离县城近就该培训建筑技术等。同时, 除学习农业基础知识、农作物载培、种植等农业专业课程外还学应用文写作、法律常识等知识。

㈢示范辐射式培训针对农民的不同需求, 除组织集中培训外, 还需开展现场指导和技术服务相结合, 做到培训、指导、服务三位一体相结合, 把“课堂”搬到田间地头, 用农民最乐意接受的方式和最朴实的语言向农民传授各种农技知识能有效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 进而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㈣竞赛带动式培训各乡镇有关项目实施村结合农技培训, 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比武和竞赛活动, 这样能活跃培训氛围, 提高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知识的积极性, 同时现场还可以设立专家咨询服务, 为广大农民提供一个和专家面对面交流咨询的机会, 做到形式生动, 农民群众乐于接受。具体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培训服务人才, 带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漳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多年来, 漳县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围绕打造全省生态旅游大县的目标, 坚持面向市场, 提升宣传促水平, 打造精品旅游, 面向产业优化升级, 推动旅游方式从观光体验向休闲度假转变。2010年, 全县接待游客28.7万人 (次) , 门票收入213.5万元, 综合经济收入2240万元。漳县加快旅游品牌创建步伐, 着力提升旅游品位, 成功举办了三届贵清山旅游文化节暨全国攀岩精英赛, 开展多种旅游宣传促销活动, 组团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届中国国际服务业大会和展览会, 把漳县丰富的旅游资源首次推向了世界, 漳县的旅游业初步显现出了品牌效应带来的火爆势头。县上还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遮阳山天华休闲度假村、建成了西北的大寺—贵清山中峰寺、遮阳山东 (西) 溪环线等3大旅游设施建设进展顺利, 已完成投资1020万元。贵清山旅游景区50年经营权的成功出让以 (1.68亿元) , 把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经济优势和发展强势。旅游产业不仅成为漳县的富民产业, 更成为了漳县的一张闪光的“名片”。同时我们应当看到旅游服务跟不上, 专业人才短缺, 应培训一大批旅游业的人才, 尤其要提高景区农民的服务水平;二是提高务工技能, 带动劳务产业发展。要以修建兰渝铁路、兰海高速、文殪二级公路、中材集团甘肃祁连山水泥有限公司漳县年产3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以及三岔、新寺等乡镇的小城镇建设等重大工程为契机, 大力培训农民务工技能, 倡导农民就近参加务工。要依托县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心, 加强对未升入高中的初中毕业学生的集中培训、充分发挥他们拥有一定文化知识的优势, 力争使他们熟练掌握1项~2项专业技术能力, 为拓宽就业门路打好基础。同时, 要集中组织对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专业技能培训, 让他们掌握小家电修理、电 (气) 焊接、缝纫、理发等适用专业技能, 从而在整体上实现漳县劳动力务工由“苦力型”向“技能型”的根本性转变。着力打造“电子、缝纫、家政、保安、建筑”五大劳务品牌, 走出了一条以培训树品牌、以技能占市场、以输转促增收的成功路子。要把劳动技能培训作为扩大技能型输出、抢占劳务市场、提高劳务经济质量的核心, 大力整合培训资源, 通过与省外技校联合办学等多种途径开展技能培训。通过培训, 加快农民工从传统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的转变步伐。仅2010年前10个月, 全县输出劳动力4.88万人次, 劳务创收13762.1万元;三是提高种植技能, 带动蚕豆产业发展。漳县适宜的自然条件十分适合蚕豆的种植和生长, 出产的蚕豆籽粒饱满, 有效成分含量高, 在市场上十分抢手。要依托“中国蚕豆之乡”的品牌, 在扩大马牙蚕豆种植面积的基础上, 建设良种繁育基地, 大力推广无公害种植, 积极引进临蚕系列、青海蚕豆新品种, 将漳县建成定西市最大的蚕豆商品集散地。同时, 充分利用漳县青豆与南方市场形成反季节销售的有利条件, 尽快上马青豆保鲜加工项目, 指导帮助农民通过青豆初加工增加收入。应抓住这一优势, 打出“中国蚕豆之乡”的品牌, 引导农民改良品种, 使小蚕豆永远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豆”。在蚕豆产业发展上, 要培训农民推广稀植增磷、叶面喷肥、摘心打尖等栽培和管理技术措施, 提高蚕豆单产, 增加生产效益, 着力规范蚕豆的标准化无公害, 种植大粒型加工菜用型品种。目前, 全县建立蚕豆高标准示范基地12个, 推广标准化种植基地1.067万公顷。推广优种、优播技术。农技部门应积极参与蚕豆优质品种的繁育、培育、引进和推广良种。推广优种、优播技术。在今后的结构调整工作中, 蚕豆种植面积应稳定在1.333万公顷以上, 建立蚕豆产业基地, 真正形成规模优势, 以规模促进蚕豆产业发展。农技部门应积极参与蚕豆优质品种的繁育、培育、引进和推广良种。优质的漳县蚕豆不仅在国内市场备受青睐, 还走出国门, 远销至东南亚诸国。因此漳县应投入大量资金, 扶持蚕豆生产基地、企业、协会的建设, 建立一大批蚕豆加工和销售的龙头企业, 使蚕豆的商品率达到了85%, 延长蚕豆的产业链。通过聘请专家学者在各乡镇举办培训班的途径来培养大批农民骨干, 使他们尤其具备从事绿色蚕豆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技能。2010年蚕豆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333万公顷, 占全县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43%, 虽然由于旱灾影响, 蚕豆产量有所下降, 总产量为4000万公斤, 但今年每公斤的价格却高出去年0.3元, 实际收入高于去年, 实现产值1.08亿元;四是推广舍饲圈养, 带动草畜产业发展。要草畜结合, 以草兴牧, 发展壮大草畜产业。要积极引导农民种草养畜, 着力培育和发展规模养殖村、养殖户, 要运用胚胎移植和冷链冻配技术组装配套, 建设波尔山羊良种繁育基地, 示范带动农民进行良种改良, 提高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要结合实施退耕还草工程, 积极改良“三化”草场, 建设优质牧草基地, 推广舍饲圈养, 走好草畜结合, 以草兴牧, 以牧促草, 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的路子。漳县应以牧业增产、农民增收为目标,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 经济效益为中心, 发挥资源和技术两大优势, 草畜结合, 以基地建设和规模经营为基础, 以龙头企业建设为突破口, 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大兴优质牧草种植 (已有0.233万公顷) , 改良“三化”草场 (已改良0.813万公顷) 。应加大项目建设力度, 举办各类养殖培训班, 通过全县各乡镇养殖明星户的现身说法带动农民发展草畜, 把漳县细鳞鲑省级自然保护区、波尔山羊纯种繁育基地、金海水产、天骄牧业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并鼓励扶持特种水产养殖、獭兔养殖等亮点项目, 使畜牧产业向着建设畜牧强县的目标迈进。

培训产业 第8篇

省级示范培训班开班后, 四川省农业厅还将用一年的时间专项开展全省农业产业扶贫技术大培训。

培训实行“三个覆盖”

一是贫困村委会主要负责人全覆盖。四川省农业厅会同组织部门, 对“四大片区”11 501个贫困村委会主要负责人进行全员培训。二是联系贫困村的技术人员全覆盖。由省、市 (州) 、县 (市、区) 按照国家对干部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规定分级组织培训, 其中, 省级88 名、市级1 096 名、县和乡 (镇) 10 317 名。三是贫困户全覆盖。由省、市 (州) 、县 (市、区) 、乡 (镇) 进村联系农业产业扶贫的技术人员, 通过院坝会、示范现场、巡回观摩、田间学校等方式对所有贫困户进行培训, 把贫困村符合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条件的农民纳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范围进行培养。

培训突出“三项内容”

一是扶贫方针政策。包括党中央、国务院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制定的各项扶贫方针政策及扶贫规划,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扶贫工作的重要讲话, 扶贫工作相关法律法规等。二是现代农业技术。包括高效种养实用技术、设施农业、农产品产地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主导品种和农产品加工技术、农机农艺知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知识、农业信息化技术等。三是农村基层工作方法。包括农村基层工作服务技巧、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等。

培训强化“三大保障”

培训产业 第9篇

1.“技工荒”与“用工荒”并存。

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阶段, 即从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低成本和高耗能的粗放增长模式, 向以技术进步和资本聚集为特点的内涵式扩大再生产模式转变[1]。“技工荒”与“用工荒” (简称“两荒”) 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两荒”表面上属于劳动力供给短缺, 企业用工需求无法满足, 实质上是劳动力的技能储备不足, 无法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技工荒”现象, 不是普通技术工的短缺, 而是指能解决关键问题的高技能一线人才的缺乏。“技工荒”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先进制造业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

2.农民工代际分层明显。

目前, 活跃在我国农民工劳动力市场的主要是“新生代农民工”, 即20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生的农民工群体。和老一代农民工相比, 他们在年龄、教育水平、外出动因、生活期望等方面有较大优势, 思维更为活跃, 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价值观更合理, 人生观更正确, 他们渴望利用公共资源提升自己, 实现自我价值。资料显示, 新生代农民工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比例要高于年长的农民工, 而年长的农民工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要高于青年农民工, 而且年龄层次越低, 接受非农业技术培训的比例也越高。这说明新生代农民工正在逐渐提高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技能, 是推进新兴产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3.技能单一, 提升空间狭小。

我国农民工技能单一、且水平不高。他们主要从事一些重复、枯燥的甚至是繁重的简单技能操作, 只能学到所从事工作的较为简单的操作本领, 无法完成由“民工”到“高 (级技) 工”的蜕变, 很难在打工期间学到真正的实用技术, 进入高端行业的非常少, 只能在相关行业的底层流动。其择业能力弱, 反过来又制约了农民工纵向技能的发展, 导致其晋升空间较小。

4.农民工缺乏社会参与权。

社会参与权的缺乏, 导致农民工的社会、企业及其他参与行为受到限制, 制约了农民工的工作热情和技能提升的愿望。一方面, 农民工很少能进入企业管理层, 在企业发展决策中没有发言权, 尤其缺乏与自身利益相关的薪水涨幅、技能提升、晋升空间等方面的话语权;另一方面, 农民工在企业中往往被当作会简单操作的“机器工具”。只要熟练操作工作程序, 多出工作业绩即可, 企业很少邀请他们参与企业发展大计制定。无法实现社会参与权, 导致农民工盲目流动, 难以提升技能。

二、我国农民工培训市场凸显的困境

1.培训方式与手段落后。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培训方法和手段较为落后, 主要以讲授为主, 缺乏图文并茂的实践案例, 缺少互动的启发式教学;灌输基本知识较多, 传授技能技巧较少, 培训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更不能因人而异。虽然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人数正在逐步增加, 培训市场已经形成, 但培训质量不高, 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未得到实质性的提高。

2.企业参与动力不足。

面对产业转型升级, 大部分企业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在追逐利润和经营成本的压力下, 他们以农民工缺乏稳定性为由, 不愿对其职业技能培训进行投入, 认为投入的培训费用得不到人力资本的有效回报。经常发生的收益外溢现象, 导致企业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投资与收益不平衡, 导致企业对培训投资不足。

3.培训内容滞后于市场需求。

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 要求培训内容根据新兴产业的需求及时调整, 实现与新兴产业的技能需求无缝对接。然而, 由于不能对新兴产业市场的真正需求做细致分析, 导致新的培训内容流于形式, 培训深度不够, 农民工的整体科技素质并未显著地提高, 难以适应新兴产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4.缺乏完善的培训服务支持体系。

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内容多、时间短”, 需要理解和消化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单靠短期培训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在培训后仔细琢磨, 融会贯通, 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但我国的现状是, 培训机构在培训结束后就与农民工失去了联系, 农民工得不到培训的“售后服务”, 以致面对新兴产业中的设备更新、工艺改进、新技术和新产品研发等束手无策。

三、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新途径

1.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

缺少吸引力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发展与壮大的瓶颈, 必须从根本上重新审视技能培训的内涵, 切实提高培训实效, 增强吸引力。一是打通“技能培训—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之间的鸿沟, 构建“培—职—高”一体的多元化职业教育, 实现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等值[2]。在满足产业升级基础上注重个人职业发展需求, 通过职业需求指导职业教育, 使其培训学习成果得到社会认可, 打开向上发展的通道。二是加强青少年及弱势群体的职业培训, 以新生代年轻农民工及失业弱势群体的培训为重点和优先对象, 将有限的资源投放到最需要和最能创造市场效益的社会人群, 通过政策倾斜, 营造“好钢用在刀刃上”的良好局面, 既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培训资源的利用率, 又能激起农民工强烈的培训热情。三是建立灵活的资格认证模式。基于农民工流动性强、工作转换快的特点, 可灵活安排其培训进程并实行学分制培训。全国互认培训学分, 只要累计完成相应的全部培训学分即可获得相应的全国通用的资格认证。

2.提升农民工软技能。

产业转型升级使得用人单位的人力需求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对人才提出了多元化的要求, 劳动者除了要具有与职业岗位专业技能相关的“硬技能”, 还要具备“创新能力, 沟通表达, 团队合作, 解决问题、学习能力”等专业技能之外的“软技能”。“软技能是指劳动者为完成不断发展变化的工作任务而应具备的跨专业、多功能和不受时间限制的能力, 以及不断克服知识老化而终身持续学习的能力, 是纯粹的、专门的职业技能和知识以外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通用能力”[3]。目前,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 员工的“硬技能”与“软技能”要平衡, 因此, 积极推动农民工“软技能”的提升。拥有“软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既有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优势, 又具备开拓更大发展空间的后劲, 能通过应用“软技能”释放自身的“硬技能”, 为个人和企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因此, “软技能”的高低决定了劳动者在职业生涯中的综合能力。“软技能”与“硬技能”兼备的劳动者, 不会因为原有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老化而束手无策, 能在变化的职业和环境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3.构建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合理规划农民工职业生涯发展前景, 构建职业技能培训的“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支持体系, 是职业培训的重大创新, 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 针对准备成为雇佣工人和尚未掌握技能者, 通过岗前培训, 使其学到与职业相关的必要技能以及适应多工种要求的综合素质, 成为高级技能工人[4]。其次, 对在岗的技工进行能力再开发培训, 充分利用企业实际环境加强实践训练,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解决当前的技术难题, 使产业工人很好地适应因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带来的变化, 提高就业竞争力。最后, 制定一套个性化的提高训练方法, 有针对性地提高具备一定技能的工人的技能, 通过“授之以渔”, 使其在工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工作, 主动掌握从事本职工作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能, 实现由“农民工”到“技能大师”的转变。

4.建立个性化的自助培训平台。

个性化的农民工自助培训平台, 是一种高效率、高质量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第一, 个性化的培训方案。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特点, 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按照“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的原则, 突出个体的差异, 充分调动培训者的兴趣, 使其“愿意学, 想要学”。第二, 多元化的培训资源。通过自助平台, 主动建立产业结构与人才需求信息的良性互动, 以产业升级为导向, 人才结构为实际需求, 开发多元化的培训资源, 通过图、文、声、视等多种综合感官刺激情境, 给培训者塑造多层次、多维度的学习情境, 加深其对知识内容的理解, 引导其“主动学, 自觉学”。第三, 模块化的资格认证。根据培训者的个体需求, 将培训内容模块化, 当其完成某一模块后, 就能获得相应的技能水平证明 (就业市场承认) , 当完成所有模块后就可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 既满足了技能岗位的短期需求, 又指明了通向成功职业的方向, 满足农民工“提高学, 终身学”的深层需求。

摘要:以产业转型升级为背景, 对我国农民工的劳动力市场现状和农民工培训市场的困境进行了分析。产业结构升级与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存在关联性。以产业升级驱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 要增强职业技能培训的吸引力, 提升农民工软技能, 构建岗前─岗中─岗后一体化的培训体系, 建立个性化的自助培训平台。

关键词: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技能培训,软技能

参考文献

[1]邱春高.“民工荒”和“用工荒”形成原因探析——以闽东南地区为例实证分析[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 (3) :5-8.

[2]严璇.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欧盟模式:内涵、政策与问题[J].教育与职业, 2010, (11) :17-19.

[3]戴艳.高职院校学生软技能培养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1, (7) :108-110.

培训产业 第10篇

关键词:荸荠,技术培训推广,措施,成效,浙江云和

云和县地处浙西南地区,是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土地肥沃,生态环境优越,光、热、水资源丰富。荸荠性喜温暖湿润、土壤表层疏松的生长环境。因此,云和盆地十分适宜荸荠种植,农户也有发展荸荠产业的积极性。为了使这一新兴产业稳定健康发展,全县以新型农民培训为抓手,以提高农民的种植经营管理水平为手段,以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为目标,进行了荸荠产业发展的多形式、全方位的技术培训,使农民种植经营荸荠的水平普遍提高,促使荸荠产业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1 技术培训推广措施

1.1 领导重视,措施落实

云和县委、县政府、云和镇党委、政府及农业局对荸荠产业发展和新型农民技术培训十分重视,县委书记带领县委常委、分管农业副县长、县委办主任、云和镇党委、政府及农业局等涉农部门的主要领导同志在2008年春节后,到贵溪、隔溪寮等村调研荸荠产业发展情况,协调各部门对荸荠产业发展的支持,召开荸荠种植大户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帮助解决问题,极大地调动了农户种植荸荠、学习技术的积极性,增强了农户种好荸荠的信心。同时,云和镇政府把农民素质培训教育工作列入农技干部和驻村干部的岗位责任制,进行工作检查考核。

1.2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种植素质

农业部门采取在云和镇政府大楼和主产荸荠的村举办培训班、技术现场会,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开展各种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户的整体素质。几年来,聘请了高级农艺师担任荸荠产业发展的技术顾问,共举办荸荠高产栽培技术[1]、西瓜—荸荠、春玉米—荸荠、春大豆—荸荠高产栽培技术培训56期,受训2 730人次,并在全程培训期末进行结业考试。有650人取得合格成绩,发放《新型农民培训系列教材08版实用技术篇》《荸荠、西瓜、玉米、大豆栽培技术》3 000余本(份)。在云和电视台关注农业栏目播出技术人员、领导干部、种植户有关荸荠栽培技术、荸荠产业现状和发展趋势、种植户的生产心得经验等信息内容,进行广泛宣传引导。在2008年1月16日云和镇组织种植户进行荸荠种植高产竞赛活动,聘请专家领导当评委,对单位面积产量、平均个体重量、色泽外观、甜度等各项指标进行评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和优胜奖,给予精神、物质奖励。为了使农户学技术用技术少走弯路,降低学用成本,技术推广采取集中与分散辅导相结合的方法,在每个主要生产环节进行现场指导,对重点户和示范户建立互动联系制度,提高技术普及率和到位率,从而保证了荸荠产业发展的顺利实现。

1.3 示范做样,以点带面

根据荸荠产业发展需要,荸荠产业基地把试验示范和抓点做样,以点带面作为实施整个荸荠产业发展的工作重点来抓,采取2种形式。一是在有代表性的贵溪村建立西瓜—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隔溪寮村建立春玉米—荸荠示范基地,沙溪村建立春大豆—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基地,农技人员亲自蹲点抓,做法是技术干部与驻村干部相结合,重点示范户与示范片相结合,试点经验与面上推广相结合。二是在面上主要通过培训、印发资料、组织交流、跟踪指导等推广办法,进而覆盖荸荠产业。通过试验示范、以点带面的工作方法,促进了项目的实施与推广,提高了种植户的种植水平和经济效益[2,3,4]。

1.4 牵线搭桥拓宽荸荠增效、农民增收渠道

近几年来,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农技110、农民信箱等现代传播媒体宣传报道云和荸荠,以提高云和荸荠的知名度。派出专业合作社社员到温州、宁波等地走市场、找商机,县农业局派植物检疫员到村、到点办理出口检疫证,以方便农民和客商运营荸荠产业。从而促进了云和荸荠顺畅销售,解决了荸荠产后农民售卖难等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

2 技术培训与推广促进了荸荠产业的成效

2.1 农民掌握荸荠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5年前云和县只有零星的荸荠种植户,面积仅几十亩,通过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的重视,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技术培训,种植户全面掌握了荸荠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5],从而使全县荸荠种植面积成倍增长,到2010年云和镇的种植面积达145.5hm2,并形成产、供、销产业链。

2.2 经济效益显著

据统计,2006—2010年荸荠种植面积504.5hm2,平均产量为31.59t/hm2,产值57 990元/hm2,总产量15 936t,总产值达2 925.38万元。其中2010年荸荠种植面积145.5hm2,平均产量为42.75t/hm2,平均产值79 095元/hm2,总产值1 150.57万元。

2.3 社会效益重大

荸荠产业的发展, 每年带动了1 000余个农村劳动力就业,加快了云和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农业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稳定繁荣、农业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为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2.4 生态效益明显

通过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服务, 农民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得到了普遍提升, 荸荠种植户应用推广了科学肥水管理, 综合防治病虫草害和水旱轮作等技术, 按照无公害荸荠生产标准组织生产, 严禁剧毒、高残留农药如呋喃丹的使用, 减轻了化肥农药对荸荠产业环境和农产品的污染, 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有益消费者的身体健康。

几年来, 新型农民的培育, 使广大农民跨入了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农民队伍, 促进了荸荠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取得了明显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 为今后提高资源利用率、农业生产率、科技贡献率、资金投入产出率、农产品优质率, 提供了可行的推广技术和经验。

参考文献

[1]白建永.早稻茬荸荠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8) :148.

[2]刘金福.荸荠秆枯病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20) :205, 208.

[3]张守信.荸荠栽培技术[J].河南农业科学, 1993 (12) :13, 20.

[4]陈云波.云和镇荸荠产业化发展浅谈[J].温州农业科技, 2008 (2) :3-4.

培训产业 第11篇

全方位了解台湾农产品、农村金融、农村社区境况;

大陆和台湾资深农业、财务及经营专家随团指导;

考察后专业团队跟进参访人收获并进行指导;

共享农合组织发展资源。

【主办方】

中国集体经济杂志社《扶贫与发展》编辑部

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

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

【参访时间】2015年上半年

【报名截止】2014年12月30日

【面向人群】

农民组织的总干事、理事长、主要管理人员

有意向组建和发展农民合作组织的企业家、农民领袖

农村发展、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等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NGO 领导人等

政府分管农业的领导、高效农业方面的老师专家

农村产业合作社、农村产业带头人、农业企业、扶贫龙头企业、扶贫产业带头人

【项目行程】(具体形成以出发前的通知为准,详见附表)

【主要参访内容】

一、金融体系

农业金库

农业金库于2005年成立,旨在惠及台湾农、渔业者,成立之初资本总额为新台币二百亿元,发起人为台湾当局及各级农渔会。农业金库作为岛内各农会、渔会信用部的上层机构,力图强化农业资金的运用效能、提升信用部的经营绩效,并协助台湾农、渔民取得农业生产所需资金,以稳定农业金融秩序。

家禄储蓄互助社

家禄储蓄互助社成立于1967年,是由民间组织引进,发起人是翁德昭先生及周义村先生、林沧波先生。是以合作社形式经营银行业务的金融组织。是一个非常基层的金融组织,学员可以在参访过程中仔细的思考如何让基层的金融市场活跃起来,如何做到农村金融市场良性循环于发展的实质性操作方式。

二、产供销体系

台北第二果菜市场

主要以果菜批发为主,台湾市民通常上午前往该市场之零批场购买新鲜、价廉蔬果。在此参访中,学员能近距离接触如何将农产品统购统销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有机农夫市集

有机农夫市集几乎遍布全台湾,市民或购买者在有机农夫市场与农夫直接交易,能够买到农民从地里贩卖的新鲜蔬菜。有机农夫市场如何做到资源的整合,从而跳开经销商这一环节的,这一点值得农业合作组织深入思考。

三、台湾农会系统

中央农会

自1900年成立以来,台湾农会已有近100年的历史,是一个兼有经济性、教育性、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社团法人组织,共分为省(市)农会、县市农会、乡镇市区农会三级。根据台湾农会法规定,台湾农会是以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知识技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增加生产收益,改善农民生活,发展农业经济为宗旨,它的业务是由经济事业、金融事业、保险事业、推广事业、国际事业、休闲旅游事业组成的。台湾农会发展的历史已经可以向我们的学员提供一个相对完整综合农协发展体系,从中学员可以看到综合农协发展应当包含的各种业务内容,并将其作为一个模板,对比自身的农村合作组织,从而思考未来的发展战略。从这个角度来看,台湾农会是实现该目的的最佳选择。

桃园县农会

桃源县农会是县级农会中处于发展前沿的。其主要工作为推广教育工作以增进农民知识技能增加生产、发展经济、改良社会及改善生活为目的。桃园县农会下设农事部门,以农民为对象推广教育工作,组织及整合各农业产销办理各项农事推广工作。四建部门以九至二十四岁之农村青少年为主,以增进四建会员手、脑、身、心健全发展,培养优秀农村青年及农业继承者为目标。家政部门以农家妇女为对象组织家政班,帮助班员活动生活有关知识与技能以改善农村环境提升农家生活质量。

【随团师资】

任小平

教授,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副主任,中国注册会计师,北京农禾之家咨询服务中心监事。主要研究方向:企业会计,公司财务、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会财务和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等。近年来曾专注于研究农民合作组织的财务管理和产权制度,为多家农民合作组织提供咨询服务。

古秀峰

中华海峡两岸新农村建设促进会副理事长。台湾杰出农民协会理事长;前桃园县农会理事长。致力于海峡两岸观光农业的研究,多次带团来大陆参观访问学习。

邱涌忠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班;国立台湾大学农业推广学研究所博士;台湾四健会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农业推广学会理事长。对休闲农业、产销班有深入的研究,具有独特而成熟的讲解风格。

【资费情况】

1.项目费用:18,800 元/ 人

2.费用说明

往返全程机票(深圳→台湾和台湾→香港)和税金;台湾四星标准双人间住宿(含早餐);餐费(不含酒水);入台证办理费用;全程专家讲解指导,半天培训、参访交通、门票、台方邀请函、饮水、讲义手册文具、保险、司机导游小费等。

3.费用不含:课程期间的个人消费、个人办理护照和港澳通行证费用。

4.若申请单人房间,需补房差2000元/人。

5.开具台湾普通发票,发票内容为考察费。

6.付款方式:

报名时预付5000 元用于办理入台证等各项手续,并签订协议;剩余款项于2014年12月30日之前交清。

说明:预付款用于办理入台证、台方邀请函等各项手续,一经开始办理即产生费用。所以学员因个人原因不能成行的,预付款恕不退还,请谅解。

【报名须知】

1.报名时间:2014年10月18 日——12月30日。(学员填写附件1《报名回执》并发送电子版)

2.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老师

电话: 010-84620868

E-mail:yzx1121@126.com

3.入台方式

持护照+ 港澳通行证+ 台方签发的入台证+ 邀请函,自深圳出境大陆、入境香港转至台湾

4.办理证件及提交时间

培训产业 第12篇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外资、合资企业加大在华的投资力度, 人才市场对英语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增大, 英语不再是以往用人单位列出的附加条件, 而是当前岗位竞争中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除了在升学, 求职, 留学等方面仍保持原有的重要性外, 在晋升、对外交流, 甚至日常应用等方面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巨大的市场需求给英语培训这一文化产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中国目前英语学习者已由2009年的2.55亿增至近3亿, 培训机构的总量超过5万家。2007年英语培训行业年产值已接近200亿人民币。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更是把“英语学习”推向高潮。以北京为例, 据业内人士称, 北京每年约有30万人参加各类英语培训, 产值高达20亿人民币。

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众多投资者纷纷立足于英语培训这一文化产业, 一时间以不同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 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分水岭。以新东方、新航道、环球雅思为首的考试类培训机构, 主要针对出国、留学类考试, 如TOEFL, IELTS, GMAT, 国内考试, 如四六级, 考研英语等考前培训。以疯狂英语, 洋话连篇等机构为主的口语类英语培训。最后以实训为目的的培训机构, 如EF, 奥瑞根, 玛尚学等培训机构。各培训机构以不同的教学目标紧紧捉住不同的消费群体迅速发展起来。近些年来, 我国的英语教育系统逐步完善, 尤其大学英语教学的不断改革, 学生市场中对英语学习的要求逐渐从应试教育转变为英语的实践与应用。考试类培训课程虽然仍在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 但正在被口语类培训和实训类培训占去比重。

2 英语培训产业面临的问题

2.1 教学质量参差不齐

公司法规定, 成为英语培训机构的注册资本为50万元, 英语培训机构的资本投入与运营成本较低, 成立起来相对容易。好的方面是市场机会较多, 给了更多的投资者和从业人员发展的空间。但负面的问题也随之而来, 没有相应的行业规范与要求, 整个市场秩序混乱。

英语培训机构的主要资源是教师, 但大多数培训机构的教师多为兼职教师或社会人员, 他们中大部分没有相应的资格证书, 也没有受到此类的行业培训。对英语教学没有系统的概念, 只是按照英语培训机构的要求来完成某项教学任务。这使此类培训课程的质量完全依靠在教师自身的学习经验和技巧上, 学员的学习效果得不到保证。另外一个资源是教学场地。绝大部分是采取租赁的方式, 小一些的培训机构甚至只能保证基本的教学设施, 很难达到英语学习所需要的多媒体设备。所用教材的质量也是影响英语培训效果的原因之一。大部分英语培训机构都是用自己编著的内供教材, 或用一些国外的英语读物和资料, 是否能够达到学生的学习目的都没有定论。

某项问卷调查中显示, 33.5%的被调查者对曾经经历过的英语培训教学质量存在不满, 46.7%的被调查者认为一般, 对教学质量满意的还不到两成。这表明, 培训市场在缺乏有效的监管下, 质量没有标准化统一, 导致了目前各种机构鱼目混杂的情况。

2.2 广告的夸大其词带来的不良影响

为了迎合英语学习者的速成心理, 不少外语机构打出了诱导性广告, 如100天掌握××英语, 半年流利英语沟通问题等于培训机构的英语学习信息不对称的广告语。口语培训类机构更是打出“知名外教教学”的幌子, 实际聘请的“外教”并没有相关的从业资格, 甚至是非英语国家的外国留学生或打工者, 让众多的学习者没有达到如期的学习效果, 使学员浪费了时间和金钱。

这样夸大其词的广告虽然让某些机构在短时间内达到了利益最大化, 却不能长期得到顾客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信誉度也受到损害的同时, 也相对影响了行业内的竞争者。使在相同市场中的相关群体消费者对整个培训行业都存有负面想法, 尤其对新生中小型培训机构的牵连更大。

2.3 品牌意识薄弱影响市场发展前景

现有的培训机构会把大部分的精力投放在课程的设置, 目标客户的锁定, 利用广告短时间招揽一定数量的学员上。在市场形成的初期, 这样的营销策略是可行的。尤其在英语教学改革以前, 应试教学和留学风潮都使培训市场需求一再扩大, 大型的培训机构如新东方, 环球雅思都出现了提前1个月或3个月报名的现象。市场竞争力度较小, 市场空间较大, 很多的中小型培训机构也是那个时候建立起来的。随着社会对英语人才要求的转变, 英语教学改革的逐步加强, 很多学生不在依靠英语培训机构来通过考试而是返回了课堂。同时, 市场格局中同质化产品增多, 英语培训市场逐渐饱和, 市场竞争力度也在慢慢变大, 中低端市场慢慢不能满足机构的发展, 各培训机构也开始在市场变革中重新寻找市场定位, 甚至把目光投向仅有5%的高端市场, 5~10人精讲小班, VIP一对一教学等课程模式纷纷出现在各培训机构的招生网页上。

培训机构的竞争越来越激烈, 消费者的选择也越来越理性, 越来越多样化, 即使面对知名的大型培训机构, 在决定购买时也要货比三家。曾有一位家长为了给自己的孩子选择正确的培训机构, 上了几乎所有的培训机构的体验课。在调查中发现, 消费者更倾向于口碑好, 定位准, 教学质量高的机构, 这也成为评价培训机构品牌质量的重要标量标准。如何打造自己独有的品牌日渐被各培训机构重视起来。但是, 大部分的培训机构还只是停留增加课程设置或价格促销上, 至于如何打造一个有力的品牌理念都没有一个清楚的意识。

笔者曾对50名学生做调查访问, 45%的学生认为新东方是四六级考试培训班, 35%的学生认为考雅思首选环球雅思, 25%的学生在单项短期练习中选择戴尔国际和华尔街。甚至有5%的学生会因为离家近而选择其他的培训机构。对于培训机构的品牌理念也只是停留在他们的培训项目上, 而对机构开设的其他英语课程, 都表示不感兴趣或缺乏信任度。各英语培训机构自身的品牌意识模糊相对影响了消费者对机构品牌的总体认知。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就变得重要起来。有意识的管理自己的品牌, 避免机构内部不同产品概念相互影响给品牌带来认知模糊, 建立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理念, 逐步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任度是很多培训机构正在或已经做的事情。

3 英语培训机构的品牌效应

每个培训机构都会根据自己的目标客户设计主打课程, 这些主打课程办得好往往会给培训机构带来好的招生情况, 如新东方的考试类培训课程, 疯狂英语的口语类培训课程等。但优势可能会变成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 这些主办课程随之行成机构各自的品牌认知后, 在此后的新课程开发时, 反而得不到消费者的认同, 甚至受到质疑, 造成不好的品牌效应。以新东方为例, 近几年, 新东方除了保持本机构在考试培训的领军位置, 还开设了其他门类的培训课程, 更是在口语培训上开发了如“4+1”的英语听说学习法, 视听说电影等课程, 并在网上开设了相应的英语培训课程。但收效并不明显, 来上课的学员仍旧是抱着对其考试培训的认识, 还有很多学生并不热衷此类培训课程, 认为以大班授课为主口语培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此类课程很难把明确的教学理念传达给学员, 容易在品牌多样化管理中造成品牌模糊和认知混淆。

行业内部同行竞争者相互影响也是引起品牌效应联动的重要原因之一。除去像新东方、戴尔、疯狂英语等行业内的领军机构不会轻易受到品牌效应的联动影响, 而是会引起品牌的带动效应。中小型英语培训机构很难在现有的多元而杂乱的英语培训市场中不受到影响。

4 品牌认知度对英语培训机构的重要性

品牌认知是品牌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将产品的三层概念 (核心, 形式, 延伸) 第一时间传达给消费者。好的品牌认知度将有力的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定, 并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帮助企业节省成本, 缩短购买决策的时间, 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据2007年度中国英语培训市场调查报告, 学员选择培训机构最看重教学品牌的占总数的78.4%, 排在首位, 远高于教学质量 (占67.9%) 。这表明, 被培训者在选择培训机构时越来越注重品牌认知。品牌认知的建立要避免成为机构某主打产品课程的认知, 那样会在培训机构日后发展产品多样化时产生品牌意识混淆, 反而影响自身的发展。品牌多样化管理的同时, 做好机构品牌的分类认知, 使消费者能够全方位了解本机构的教学理念, 才会在行业中得到好的发展。

我国的英语培训行业正在经历由无序繁杂逐渐转变成有序标准化统一的合理格局, 在此发展过程中, 大型培训机构面临着产品多样化, 教学质量化标准化的高度整合期, 中小型培训机构则面临着产品特色化, 产品类型适度集中的发展过程。建立有效的品牌认知, 形成自己的品牌优势对每一个英语培训机构都非常重要。

摘要:目前英语培训产业市场发展飞速, 多种多样的培训类型和机构层出不穷。巨大的市场需求让众多投资者纷纷立足于英语培训这一文化产业, 一时间以不同学习目标为基准的培训机构迅速占领市场, 逐步形成了各自的分水岭。机构可以通过建立自身品牌认知度使其能够在众多培训机构竞争中站稳脚跟, 品牌认知度对目前的培训市场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培训市场,品牌,品牌认知度

参考文献

[1]王莹, 张烨, 刘金明.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大众文艺, 2010 (12) .

[2]孙娜.英语培训产业及其管理策略[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34 (158) .

[3]朱峰.论我国英语培训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广西教育, 2009 (15) .

[4]杜新丽.英语培训行业营销策略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9 (6) .

[5]任爱珍, 李国芳.企业英语培训现状分析与对策[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 2009 (4) .

上一篇:法律建设下一篇:人生要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