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2024-05-15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精选8篇)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60例, 其中男26例, 年龄55~80岁, 中位年龄65岁;女34例, 年龄58~85岁, 中位年龄66岁,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 2组患者性别、年龄心肺功能及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行腰硬联合麻醉, 选择在L3~4间隙进针, 当穿刺针进入到硬膜外腔后, 再通过硬膜外往蛛网膜下腔处穿刺, 脑脊液流出时, 采用布比卡因注射, 将腰麻针退出。往头端防止硬膜外导管, 取患者的平卧位, 根据患者的手术时间计算利多卡因剂量。手术后采用硬膜外的自控阵痛泵进行阵痛处理, 应用布比卡因加生理盐水输注治疗[1]。对照组行全身麻醉, 向患者注射咪达唑尼、芬太尼、阿曲库铵、依托咪酯, 放松后, 实行气管插管, 再给患者机械通气治疗, 手术过程吸入异氟醚, 同时间歇性补充芬太尼和维库溴铵以保持患者肌肉松弛。手术后实行自控镇痛泵, 采用舒芬太尼、氯诺昔康加入生理盐水进行输注治疗[2]。

1.3 观察处理

在实行麻醉后, 对每位患者进行跟踪观察, 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发症包括:恶心呕吐、肺部感染和头晕嗜睡。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种麻醉效果均达到医学要求, 即拥有良好的阵痛效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生于老年人群中, 且因其身体各方面因素, 较易出现并发症, 或引发老年人本身患有其他疾病。正确合适的麻醉手段对于老年人治疗该疾病有重要影响。传统的全身麻醉在进行诱导和拔管时, 人体反应较大, 引发其他病症和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高, 对血管等脏器的影响较大。腰硬联合麻醉由于采用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2种方式, 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好和通过硬膜外置管延长麻醉时间等, 均为医师的手术提供了诸多有利因素[3]。最重要的是其并发症少, 对老年人快速恢复有极大帮助, 为医患在病患的术后护理中提供便利。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对股骨颈股折患者均具有达标的镇痛效果, 但腰硬联合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要少于全身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在条件允许下优先使用腰硬联合麻醉。

摘要:目的 对比观察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将6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用全身麻醉, 比较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两种麻醉效果均达到医学要求, 即拥有良好的阵痛效果。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均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对股骨颈骨折患者均具有达标的镇痛效果, 但腰硬联合麻醉所带来的并发症低于全身麻醉, 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应在条件允许下优先使用腰硬联合麻醉。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全身麻醉,股骨颈骨折, 老年,并发症

参考文献

[1] 杨晓斌, 廖张军.两种不同的麻醉方法在老年患者低位手术中应用的比较[J].浙江实用医学, 2010, 100 (5) :45-46.

[2] 张文礼, 何仁亮, 敖兴亮, 等.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探讨[J].青海医药杂志, 2008, 95 (2) :99-100.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2篇

【关键词】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持续硬膜外麻醉;二次;剖宫产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11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511-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自2010年7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择期实施二次剖宫产术的140例孕妇按照随机分配的方法分为实验组(CSEA组)70例、与对照组(CEA组)70例,两组孕妇年龄在19-38岁,平均年龄为28.5±5.7岁;体重为55-79kg,平均体重为60.9±8.3kg;孕周为38-42周,所有患者并无并发症,心肺功能也正常,没有出现椎管内麻醉禁忌症,无胎儿窘迫、脐带脱垂等需要紧急手术的情况。两组患者年龄、体重、孕周无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 因为是行二次剖宫产术,因此,部分孕妇会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在术中不配合医师的治疗,为此,在手术前对所有的孕妇进行检查并进行心理辅导,最大可能地消除孕妇的不安心理[1];所有产妇均不使用术前用药。将产妇送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通过面罩予纯氧(2L/min)吸入,实施麻醉前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注射液10ml/kg,时间超过10min,术中静脉滴注复方氯化钠10-15ml.kg-1.h-1。

实验组孕妇选用18G笔尖背入式腰麻硬膜外联合穿刺针,经L2-3椎间隙进行穿刺,当硬膜外穿刺成功后置入笔尖式腰穿针,见到脑脊液流出后及时注入0.5%布比卡因15mg(0.2ml/S),注射完毕后快速退出腰穿针,固定孕妇身体,平卧姿势,若麻醉效果不佳,可经硬膜外管补充用药,用药量根据麻醉效果而定,原则上不能超过第一次用药量[2]。

对照组,选用18G硬膜外穿刺针,行一次性硬膜外持续麻醉,穿刺成功后,经穿刺针向头侧置管3cm,开始注射试验量(0.75%布比卡因4ml),观察5-10min,调整麻醉平面,麻醉效果不佳,追加量6-10ml。

1.3 观察指标 采用多功能监护仪(飞利浦MP5),持续性监测孕妇的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NBP)、呼吸(RR)、平均动脉压(MAP)。

測定麻醉起效时间、神经阻滞程度:温觉消失为1分、温觉与痛觉同时消失为2分、温觉、痛觉、触觉消失为3分、温觉、痛觉、触觉、深度觉消失为4分、本体觉消失为5分。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完善、术者对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评价都比较满意(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 讨 论

3.1 在二次剖宫产术中麻醉是重点,是手术能否正常进行的基础与前提。在剖宫产术中行持续硬膜外麻醉,具有麻醉时间长、术后镇痛效果较好等优点,但是用药量大、起效时间长、个别时候出现镇痛效果不全面、腹肌松弛不满意影响麻醉效果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行持续硬膜外麻醉的失败率与组织不全发生率为9.45%。第一次剖宫产孕妇下浮横切口术后腹壁粘连十分明显,假如腹部肌肉紧张,将会严重限制手术的进行,在二次剖宫产术中行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具有十分明显的效果,腰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但具有了持续硬膜外麻醉的所有优点,而且麻醉效果起效时间短,可以在短时间内完全阻滞交感神经、感觉神经及运动神经纤维,使孕妇腹肌完全松弛、镇痛完全,利于手术的开展[3-4]。

3.2 本次结果再次表明:腰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比较持续硬膜外麻醉(CEA)在二次剖宫产术中用药量少,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操作时间短、镇痛完善、术者对麻醉方法与产妇术后镇痛效果评价都比较满意。综上所述,要硬膜外联合麻醉不但结合了腰麻与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在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持续时间、麻醉显效时间、麻醉药物使用量等方面都优于单纯的硬膜外麻醉,在二次剖宫产术中应该作为首选来进行使用,在临床术中大加推广。

参考文献

[1] 周洪贵,李佳平,黄锦,等.腰硬膜外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用于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比较[J].重庆医学,2010,39(1):64-65,68.

[2] 黄新华,张琦,潘云,等.腰硬联合麻醉和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于二次剖宫产术效果的评价[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1,09(2):162-164.

[3] 李海冰,刘志强,何瑶,等.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经阴道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J].中华妇幼临床医学杂志(电子版),2010,6(1):29-32.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在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术的82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48例, 女性患者34例, 年龄在63~8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70.5±5.4) 岁。骨折类型:经颈型37例, 头下型45例。现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 男性患者26例, 女性患者15例, 进行髋关节置换术时采用全麻;治疗组41例, 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8例, 手术时应用腰硬联合麻醉。将两组患者年龄、体重、身高、性别、骨折类型等进行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法

1.2.1 治疗组麻醉方法

术前30 min时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 给予患者持续吸氧及心电监护, 嘱患者取右侧卧位, 于L2-3行腰硬联合麻醉穿刺进针, 穿刺成功后向蛛网膜下间隙内注入0.5%左布比卡因2 m L、10%葡萄糖液1 m L的混合液, 帮助患者取平卧位, 以后维持麻醉平面到L10以下。观察患者麻醉前、麻醉后5 min、麻醉后10 min, 麻醉后30 min的心率, 血压变化情况。

1.2.2 对照组麻醉方法

在手术前30 min给患者常规注射10 mg的地西泮、0.5 mg阿托品, 并采用多功能监护仪动态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并给予患者气管插管, 持续吸氧。开放静脉通道, 按顺序静脉推注:丙泊酚2.0 mg/kg、瑞芬太尼1.0μg/kg、维库溴铵0.2 mg/kg。给患者吸入1.0%异氟醚行全麻麻醉, 并间隔追加1.0μg/kg芬太尼、0.05 mg/kg维库溴铵, 应用微泵持续泵入2.50 mg/kg丙泊酚以维持麻醉。

1.3 观察内容

在两组患者麻醉与手术期间, 观察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其中包括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等。同时,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进行麻醉时的麻醉用药剂量以及患者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阻滞完全的时间等。在手术结束后, 记录患者的疼痛程度、恶性呕吐等情况。

1.4 麻醉镇痛效果的评价

麻醉效果优: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没有疼痛的感觉, 没有脏器受牵拉的感觉, 无需再进行辅助用药;麻醉效果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有较轻微的疼痛感与脏器受牵拉的感觉, 但是患者能够承受, 同样无需行辅助用药;麻醉效果差: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有比较强烈的疼痛感觉与脏器受牵拉的感觉, 但难于承受, 需要再进行辅助用药;麻醉无效:麻醉并没达到显效或有效的标准。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总的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两者的综合[1]。

1.5 统计方法

该次试验所得的数据均是采用SPSS软件进行的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对比应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照组与治疗组麻醉效果的比较分析

治疗组的麻醉用药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麻醉起效时间以及阻滞完全时间也显著短于对照组, 而且治疗组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比较

将两组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的血液动力学变化进行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在手术之后, 治疗组的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前, 收缩压t=0.79, P=0.43;舒张压t=0.57, P=0.56;心率t=1.04, P=0.30。P值均>0.05,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术后, 收缩压t=3.50, P=0.00075;舒张压t=3.49, P=0.00078;心率t=4.58, P=0.0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治疗组在术后的血流动力学较对照组影响较小。

2.3 麻醉术后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的比较分析

在两组患者手术结束之后, 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情况, 结果统计如下:对照组患者中, 在术后感到有轻度疼痛的有16例, 感到有中度疼痛的有19例, 感到有重度疼痛的有6例, 出现恶心呕吐、头疼等不良反应的有7例 (17.07%) ;治疗组患者中, 在术后感到有轻度疼痛的有31例, 感到有中度疼痛的有9例, 感到有重度疼痛的有1例, 无恶心呕吐、头疼等不良反应病例的出现。对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后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分析, 证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4 患者于麻醉术中及术后3d的并发症比较分析

对照组患者中在进行麻醉手术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有17例 (41.46%) ;治疗组患者中在手术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有6例 (14.63%) , 治疗组的术中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手术后3 d内均未有明显的并发症出现, 并没有发生肺部感染性疾病。

3 讨论

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患者中, 大部分都是老年患者, 并多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 而这些内科疾病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的影响较为明显。同时, 老年患者机体的各个系统功能均有所减退, 使得患者自身的耐受能力较差[2]。因此, 患者术前麻醉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手术效果及术后恢复。

全麻在临床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是比较传统的麻醉方式, 但是随着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全麻具有以下的不足之处:全麻术后, 患者苏醒所需的时间较长, 这使得麻醉时间相应的延长, 而不利于患者术后的恢复;在麻醉过程中, 由于气管插管造成机械刺激, 从而容易引起患者血流动力学的较大改变, 可能出现低血压等术中并发症[3];由于全麻的麻醉平面比较高, 所以对呼吸系统以及神经系统的损害较大。腰硬联合麻醉为脊麻和硬膜外麻醉结合的一种麻醉方法, 它同时具有了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以及硬膜外麻醉的优点, 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能切实地实现麻醉师对麻醉平面有效的控制;能够很好地掌控麻醉药物注射的速度, 以保证良好的麻醉效果, 完全能够满足手术时间较长的需要;不但可以明显减少局部麻醉药物剂量, 还可以大幅度提高麻醉镇痛效果;并不会使患者的呼吸系统受到抑制, 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较小[4];术中低血压的发生率较低, 而且不容易发生中毒或过敏等不良的反应, 能够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5];在显著提升手术治疗效果的同时, 还可以减轻麻醉师的工作负担。该研究中, 研究者通过设置治疗组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分析, 研究结果与国内相关研究的结果相一致[6]。治疗组在麻醉起效时间与持续时间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而且麻醉术后, 治疗组的疼痛程度、不良反应、术后并发症情况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证实了腰硬联合麻醉的良好效果。

总之, 腰硬联合麻醉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优于全麻麻醉, 麻醉起效时间快, 肌肉松弛作用好, 阻滞完全, 麻醉效果确切, 可控性好, 用药量较小, 并且对血流动力学、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影响较小。所以, 腰硬联合麻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岳永猛, 陈力, 熊陈, 等.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3, 33 (12) :2781-2782.

[2]曾令全, 石宗莉, 刘艳, 等.两种麻醉方式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比较[J].重庆医学, 2011, 40 (35) :3607-3609.

[3]王焕彬, 陈枝.两种麻醉方法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4, 36 (3) :329-331.

[4]程李健, 严敏.银杏叶预先给药对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11, 31 (7) :886-887.

[5]夏婧, 王世端, 黄辉, 等.右美托咪定与异丙酚用于硬膜外麻醉下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镇静效果比较[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3, 7 (4) :1779-1780.

[6]刘秀芬, 王东信.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1 (11) :3382-3384.

[7]高广文.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 2013, 3 (13) :105-106.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4篇

关键词:罗哌卡因,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

剖宫产不仅涉及产妇本身,而且直接关系到胎儿,故对麻醉方式和药物的选择要求较高。对其麻醉方式,以往国内多选择对血压、循环干扰小的硬膜外麻醉,但其阻滞平面出现较慢,阻滞不全率较高,甚至达30%以上[1],临床应用受到很大限制。腰硬联合麻醉结合了硬膜外麻醉和腰麻的优点,并克服了上述缺陷,已成为剖宫产手术首选麻醉方式[2]。但对于临床唯一两种能够单独用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新型长效局麻药——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的选择,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探讨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ASAⅠ~Ⅱ级择期行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产妇60例,年龄23~37岁,平均(28.2±2.6)岁;经产妇24例,初产妇36例;体重45~85kg,平均(67.2±7.2)kg。纳入标准:足月妊娠,术前检查无心肺疾病、肝肾功能不全及其他合并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症及酰胺类局麻药过敏史,签署知情同意书。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设计,将纳入病例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配至罗哌卡因组和布比卡因组,两组产妇年龄、体重、孕产次等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术前均未用麻醉药,入室后持续监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建立外周静脉通路,快速输入羟乙基淀粉注射液300~500ml。取左侧卧位,于L2~3间隙用针内针法穿刺实施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组注入0.75%罗哌卡因2ml,布比卡因组0.75%布比卡因2 ml用脑脊液稀释到3ml注药2ml,注入速度均为0.lml/s。注毕拔除腰麻针后,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转平卧,右侧垫高10cm。若收缩压<90mmHg或低于基础血压20%,则静注麻黄碱5~10mg;若心率<60次/min,则静注阿托品0.3~0.5mg[2]。两组局麻药液均由指定麻醉医师完成,且未被告知患者分组情况。

1.3 观察指标

(1)感觉、运动阻滞:采用体表针刺法评价感觉阻滞,记录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采用改良Bromage评估法评定运动阻滞,记录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2)麻醉效果:0级:重度疼痛,需改用全麻;1级:镇痛一般,中等疼痛,需辅助镇静药;2级:镇痛良好,轻度疼痛,不需辅助镇静药;3级:镇痛完善,无痛感。(3)不良反应:观察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形式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t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由表1可知:(1)两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和感觉恢复时间相似(P>0.05);罗哌卡因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晚于布比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则明显快于布比卡因组(P<0.05)。(2)两组麻醉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罗哌卡因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头晕均少于布比卡因组,其中低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

注:与布比卡因组比较,*P<0.05

3 讨论

国外Gantier报道[3],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的效价比约为1:1.5,国内孙来保等[4]也得出相同结论,这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腰硬联合麻醉传统以长效酰胺类局麻药布比卡因为主,麻醉效能强,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但对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脏毒性较高,呼吸抑制、低血压和心动过缓是临床常见现象[5,6]。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酰胺类局麻药,化学结构是纯S(-)异构体,脂溶性仅为混旋异构体混合物布比卡因的50%,故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性较低[7]。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麻醉效果无差异性差异(P>0.05)。这表明,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的麻醉效能相似,均能完全满足剖宫产麻醉要求。在感觉阻滞方面,两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到达最高阻滞平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罗哌卡因组感觉起效时间明显晚于布比卡因组(P<0.05)。笔者认为这可能与低脂溶性的罗哌卡因向神经髓鞘穿透能力和蓄积能力较差有关。在运动阻滞方面,罗哌卡因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晚于布比卡因组(P<0.05),运动恢复时间却明显快于布比卡因组(P<0.05)。这与Lacassie HJ等[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罗哌卡因对运动纤维阻滞效能较弱及运动、感觉神经阻滞分离的特性有关。在不良反应方面,罗哌卡因组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头晕均少于布比卡因组,其中低血压有显著性差异(P<0.05)。这说明,罗哌卡因对产妇循环系统干扰小,更利于产妇剖宫产手术后的机体代偿。

参考文献

[1]龚艳敏.剖宫产手术中麻醉问题的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08;4(10):62-63

[2]李燕,李义霞.不同麻醉方式在剖宫产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J].山东医药,2010;50(17):92-93

[3] Gantier PE,De Kock M.Van Steenberge A,et al.Intrathecal ropivaeaine for ambulatory sursery[J].Anesthesiology,1999,91(5):1239-1240

[4]孙来保,刘松,王卓青,等.硬膜外罗哌卡因和左旋布比卡因运动阻滞效能的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8;29(4):477-481

[5]张世柬.罗哌卡因的临床特点及其与布比卡因的药效比较[J].中国麻醉与镇痛,2007;9(1):78-80

[6]来伟,徐国海.左旋布比卡因的临床药理学特点和毒性[J].江西医药,2007;42(7):665-667

[7]吴玉民.不同浓度布比卡因用于剖宫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09;4(4):154.-155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7年9月~2009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高龄老年手术患者,其中男25例,女32例;年龄65~87岁,平均(69.4±1.7)岁,均为≥65岁的高龄老年手术患者;病程2个月~2年,平均(5.3±1.4)个月。根据美国麻醉师协会(ASA)于麻醉前对所有高龄老年患者进行分级,一级17例,二级23例,三级16例。一、二级患者麻醉和手术耐受力良好,麻醉经过平稳;三级患者麻醉有一定危险,麻醉前准备要充分,对麻醉期间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取有效措施,积极预防。体重45~84 kg,平均(58.9±3.7) kg。手术种类: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2例,股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5例,胫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3例,前列腺和膀胱电切术共16例。术前均控制血压、血糖。随机分为CSEA组28例,CEA组2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56例高龄老年患者术前30 min均肌注鲁米那0.1 g、阿托品0.3 mg。术中吸氧并监测血压、心电图,静脉输注林格氏液。

1.2.1 CEA组

硬膜外穿刺成功后注入1.5%利多卡因6~13 ml,效果不好时可追加首次剂量1/2。

1.2.2 CSEA组

使用腰硬联合穿刺包。穿刺点选L2~3椎间隙,腰麻见脑脊液后将0.75%布比卡因1~1.5 ml加10%葡萄糖液1 ml于10~15 s内快速注入,术中麻醉效果不好时硬膜外追加麻醉药。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SEA组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56例患者术后均无恶心、呕吐、头痛、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CEA组和CSEA组麻醉前、后各项监测数据比较,见表1。

注:与CEA组比较,*P<0.05,△P<0.01

3 讨论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的转变,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全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达1.43亿,占总人口的1 1%,为亚洲老年人口的一半,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高龄老年人的麻醉风险性很大,如何降低高龄手术患者的麻醉风险,是医务工作者共同的课题。

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为≥65岁的高龄老年手术患者,麻醉风险高,故应选择效果稳定的麻醉方式。腰麻、CEA两种麻醉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而CSEA具有腰麻和CEA的双重优点。

3.1 腰麻的特点

(1)优点:腰骶神经阻滞充分,运动神经阻滞完全,局麻药用量小;(2)缺点:上界阻滞平面不易控制,长时间手术难以满足,低血压发生率较高,不能进行术后镇痛[2]。

3.2 硬膜外麻醉的特点

(1)优点:镇痛肌松良好,能满足长时间手术,低血压程度轻,用于术后镇痛;(2)缺点:需用较大剂量局麻药,有一定的阻滞不全发生率,常需用辅助药[2]。

3.3 CSEA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手术麻醉中,其具有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双重优点。

CSEA发扬两者的优点和长处,弥补两者的缺点和不足。优点和长处:起效迅速;效果确切;麻醉时间不受限制;局麻药用量小;局麻药中毒的发生率低;术后硬膜外镇痛;真正的腰麻“不接触”技术[2]。本组资料显示CSEA组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CE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CEA对于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好,无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硬膜外麻醉在高龄患者手术中麻醉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56例≥65岁的高龄老年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组28例,硬膜外麻醉组28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中监测所有患者麻醉过程中的相关数据,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腰硬联合麻醉组各项监测指标均优于硬膜外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腰硬联合麻醉对于高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好,无术后恶心、呕吐、尿潴留等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腰硬联合麻醉,硬膜外麻醉

参考文献

[1]郑恒兴,计根林,张英民,等.腰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应用.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2):122.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成功实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60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患者的ASAⅠ~Ⅱ级, 年龄从26~66岁, 平均 (48.5±6.6) 岁;体质量41~69kg;身高156~171cm。子宫肌瘤72例, 卵巢囊肿46例, 异位妊娠16例, 输卵管积水26例, 并排除严重心脑肝肾功能障碍、子宫肌瘤与巨大卵巢囊肿患者。将所有患者分为腰-硬联合阻滞 (A组) 与插管全身麻醉 (B组) 两组, 每组8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身高、体质量、疾病类型的一般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麻醉方式

A组患者采用腰-硬膜联合阻滞麻醉达T5~T6之后, 予咪达唑仑0.04~0.06mg/kg和杜氟合剂1/2~2/3, 当开始CO2充气时候, 缓推丙泊酚0.4~0.8mg/kg, 连接微泵以2~4mg/ (kg·h) 输注辅助, 在结束手术5min时停止输注[1]。B组采用气管插管全麻, 现采用丙泊酚、舒芬太尼等药物进行诱导, 然后进行气管插管以调节患者的呼吸, 在手术当中通过氨氟醚吸入与丙泊酚静脉输注20~30mL/h, 可以万可松2~4mg维持肌肉松弛[2]。

1.3 参考吴新海等的相关研究评定标准[3], 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和麻

醉5min后的HR、SBP、DBP、MAP和SpO2值, 以观察不同麻醉方法患者的效果。

2 结果

麻醉前, 两组患者的HR、SBP、DBP、MAP和SpO2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在麻醉5min后, B组患者的HR、SBP、DBP、MAP均低于A组, 而SpO2则高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情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 妇科手术的方式逐渐向腹腔镜手术等微创方式转变。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和疼痛较轻等特点, 然而应采取何种麻醉方法则仍未有定论。

注:与A组相比, *P<0.05

有众多学者主张采用插管内全身麻醉以对呼吸进行控制, 有助于对氧合和通气的维持, 沈国容等认为[4], 若采用右美托咪定, 可以较好地一直气管插管的应激反应并且减轻心血管的反应, 令患者的麻醉深度更令人满意。然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 腰-硬膜联合阻滞辅助浅全身麻醉的麻醉效果更佳。腰-硬膜联合麻醉结合了腰、硬麻醉的双重优点:腰麻的用药量较小、起效快, 在调整麻醉平面的3~5min后便可实施手术, 而硬膜外麻醉连续给药, 可延长麻醉实践, 手术时间较长, 不良反应较少, 令麻醉的成功率与效果得以提高[5]。

综上所述, 两种麻醉方式都可以保证良好麻醉效果。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在妇科手术应用中更为安全可行, 较插管全身麻醉更好控制其应激反应, 患者表现比较安静, 通气量代偿性提高, 供氧保持平稳, 并且无需其他特殊设备。因此我们认为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是一种麻醉效果更好、更为经济使用的麻醉方式, 适合在临床当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有才, 蒋孟杰, 李军利, 等.腰硬联合阻滞复合浅全身麻醉与插管全身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对比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 2008, 3 (35) :22-23.

[2]唐美云, 贺腊梅.腰-硬联合麻醉与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在腹腔镜妇科手术中的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 2012, 14 (15) :211-212.

[3]吴新海, 龚琼, 刘晓.全麻和腰-硬联合麻醉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的效果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0) :10-11.

[4]沈国容, 陈莺, 赵志斌.右美托咪定对预防全身麻醉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 2011, 14 (11) :3870-3875.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 均为女性, 年龄22~34岁, 平均年龄26岁, 产妇孕周37~40周, 平均孕周39周, 患者均无其他任何基础疾病。

1.2 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每组30例, 观察组患者采用L3~4间隙进行穿刺, 对照组采用L2~3间隙进行穿刺, 并对两组患者穿刺成功后产妇的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记录、分析和比较。

1.3 腰硬联合麻醉操作步骤

护理人员将产妇安全带到手术室, 麻醉护士准备好麻醉药品和手术器械, 患者体位采取左侧卧位, 护理人员协助医师将患者头部稍微放低一点, 观察组选择在L3~4间隙、对照组选择L2~3间隙进行穿刺, 用5 m L的注射器和7号针头, 局部进行垂直麻醉并开皮[2]。麻醉操作不用打皮丘, 选好垂直方向直接刺皮进入, 然后开始注射麻药, 再经过棘上韧带注入麻药。穿刺时采用拿笔的姿势握针, 左手握住穿刺针的后方, 麻醉操作人员要牢固握住针尖, 同时保证手不能碰到针尖, 减少污染的发生。选择用右手辅助左手, 准确找到小针道后直接刺入, 进针时要直接进入, 选择开皮针作为指引针, 可以使穿刺更加准确, 方便随时调整方向。穿刺到位时手上会有很明显的感觉, 每经过一层推送的阻力都会比较大, 可以直观显示回流液面。穿刺针拔出时, 麻醉师要用右手握住穿刺针, 穿刺针禁止接触操作者的手套和与麻醉相关其他的物品。如果穿刺超过3次还未穿刺成功, 要立即停止操作, 防止出现断针的危险[3]。整个操作过程要保证动作缓慢、精准。手术成功后将产妇安全送回病房, 并给予心电监护,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注意患者是否出现麻醉不良反应, 及时上报医师并遵医嘱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行处理。

1.4 不良反应

消化道反应:最常见的消化道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等[4]。呼吸困难:主要取决于支配肋间肌和膈肌运动功能的脊神经被麻醉阻滞的范围大小和程度。低血压:当蛛网膜下腔注入麻药后, 阻滞平面出现快且过高, 交感神经受到广泛阻滞, 心血管功能很难代偿, 患者出现低血压表现[5]。护理人员在麻醉过程中要保证严格掌握麻药剂量, 适当调整腰麻平面同时加强输液,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1.5 疗效标准[6]

优秀:患者手术完成非常顺利, 患者肌肉松弛效果很好, 整个过程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良好:患者手术完成比较顺利, 患者肌肉松弛效果一般, 有轻度的肌肉牵拉反射, 用药以后出现轻微的不良反应。较差:患者手术需要辅助其他镇静药物能够完成, 患者肌肉松弛效果较差, 肌肉有明显的牵拉反射伴有一定的疼痛感, 用药以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2 结果

两组患者中出现低血压和消化道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出现低血压1例, 恶心反应2例, 呼吸困难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 对照组出现低血压2例, 呕吐反应4例, 呼吸困难3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在L3~4间隙进行穿刺比在L2~3间隙穿刺麻醉效果显著, 见附表。

注:两组数据比较, aP<0.0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近年来, 妊娠足月的孕妇选择正常分娩逐渐减少, 大多数选择行剖宫产手术进行分娩, 我国剖宫产手术量每年都有所增加[7]。剖宫产是一种开腹手术, 与阴式分娩相比风险增加, 产妇更容易在术后出现大出血、血栓及感染等情况, 新生儿的评分也会降低, 因此在进行剖宫产手术时, 不仅要保证顺利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最重要的是要确保母婴二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剖宫产手术中麻醉至关重要, 麻醉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手术能够顺利完成。麻醉医师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 选择不同的麻醉方式、麻醉穿刺点、麻醉药品、麻醉药用量等。

目前在剖宫产手术中最常选用的麻醉方式就是腰硬联合麻醉, 其结合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两种麻醉方式, 使麻醉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同时具有麻醉用药量少、起效较快、麻醉时间不受任何因素限制、效果确切, 麻醉不良反应较少等优点[8]。临床上麻醉穿刺点多选择在L2~3间隙以及L3~4间隙。我院收治的60例需要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采用不同穿刺点进行腰硬联合麻醉, 两组患者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呕吐以及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 经过医师对症治疗症状缓解,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在L3~4间隙进行穿刺比在L2~3间隙穿刺麻醉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陈文斌.不同穿刺间隙及用药剂量的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刊, 2013, 40 (18) :62-63.

[2]景晨萌.不同麻醉方式用于PIH合并肥胖产妇剖宫产术的观察[J].中国临床医师, 2013, 9:25-27.

[3]张庆梅, 夏晓琼.不同体位穿刺腰硬联合麻醉在肥胖产妇剖宫产手术中的比较[D].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12 (1) :110-112.

[4]郭欣欣, 张君婷.腰-硬联合麻醉不同穿刺间隙在剖宫产术中的麻醉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13) :92-93.

[5]陈万明.剖宫产腰硬联合麻醉选择不同穿刺点的效果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 2014, 16 (25) :12-13.

[6]谭岚斌.不同穿刺间隙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效果对比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 2015, 19 (4) :494-496.

[7]杨晓燕, 常庆显, 邓红燕.小剂量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在剖宫产腰麻-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 2011, 51 (3) :65-66.

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对比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80例年龄66~82岁,ASA分级为Ⅱ~Ⅲ级择期行TURP患者,体质量55~76kg,身高164~175cm;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每组各40例。其中一些患者术前合并高血压、肺功能减退、贫血、糖尿病、陈旧性脑梗塞、冠心病或ECG异常等疾患。所有患者均无椎管内麻醉禁忌证,无血液、免疫系统疾病,无肝肾功能及凝血功能异常。完善术前准备,积极控制稳定内科合并症。全身情况较差、内科病症控制不稳定者、预计手术时间>3h、出血量>600mL者均不在本研究范围。

1.2 麻醉方法

本研究经过本院伦理委员会讨论批准,获得患者及家属书面知情同意书。患者均未用术前药,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液300~500mL;监测SBP、DBP、HR、SpO2、ECG。CSEA组选L3~4或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采用针内针行腰穿至脑脊液流出,根据患者身高,以0.2~0.3mL/s的速率注入重比重布比卡因液(0.75%布比卡因2mL+10%葡萄糖液1.0mL)1.5~2mL(7.5~10mg)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测试上界阻滞平面控制在T8以下。EA组选取L3~4或L2~3间隙实施硬膜外穿刺成功后向头侧置入硬膜外导管3~4cm,注入2%利多卡因3~5mL试验量,无腰麻迹象后再分次追加2%利多卡因8~15mL。麻醉操作完毕,患者平卧后均面罩吸氧(3L/min)。术中麻醉效果欠佳者给予静脉注射镇静药咪达唑仑1.5~2.5mg或/和镇痛药芬太尼0.05mg。

组内与基础值比较,*P>0.05;组间与EA组比较,#P>0.05(1mm Hg=0.133kPa)

与EA组比较,*P<0.05,#P<0.01

与EA组比较,#P<0.01

1.3 术中监测指标

记录麻醉起效时间,麻醉作用完善时间,麻醉阻滞最高平面,麻醉前(T0)、麻醉后5min(T1)、10min(T2)、15min(T3)、30min(T4)及术毕(T5)的SBP、DBP、HR、SPO2的数据。麻醉效果分为“优”:完全无痛,肌松良好,无需任何辅助药;“良”:略感不适或紧张,仅用镇静药;“差”:阻滞不全,需用镇静镇痛辅助药;“失败”:无法完成手术,更改麻醉方法。记录镇静镇痛辅助药的使用情况和麻醉合并症及不良反应。用Bromage4级标准[1]判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0级:无麻痹(可充分屈膝屈踝),为0分;1级:不能直腿抬高(能活动膝关节),为1分;2级:不能屈膝(能活动踝关节),为2分;3级:完全麻痹(不能活动膝、踝关节),为3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全组数值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内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两组患者年龄、身高、体质量、ASA分级及手术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注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两组SBP、DBP、HR、SPO2组间和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CSEA组比EA组短(P<0.05 or P<0.01);镇静镇痛辅助药的使用病例数明显少于EA组(P<0.01);见表2。

2.4 Bromage评分判定下肢运动神经阻滞程度:CSEA组麻醉阻滞效果明显优于EA组(P<0.01);见表3。

2.5 合并症及不良反应

术后随访,恶心、呕吐:CSEA组17.5%(7例/40例),EA组15.0%(6例/40例),两组均无头痛、神经损伤及心肺并发症,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TURP多为高龄患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全身各脏器生理功能减退,心肺肝肾功能和机体代偿能力下降,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差,麻醉风险及术中麻醉管理难度增加。如何既减少麻药对TURP老年患者的副作用,又满足TURP的要求则非常重要[2]。TURP需截石位,要求有充分的镇痛和良好的肌松,故应选择对生理干扰小,术中易于管理,术后恢复迅速的麻醉方法。麻醉过程中循环和呼吸的管理尤为重要,BP波动范围超过30%则术后心血管致险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3]。而BP降低的程度与交感神经被阻滞的范围直接相关,蛛网膜下腔阻滞平面每升高一个节段,动脉压平均下降约2.5%[4],TURP无需较高麻醉阻滞平面,因此,控制麻醉平面是维持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稳定的关键。老年人术中BP稳定可确保心脏等重要器官功能的氧供需平衡,维持BP的平衡是预防心律失常的关键[5]。本研究两组血流动力学稳定,为防止BP波动,笔者采取预防性输液补充血容量,控制麻醉阻滞平面不超过T8水平,其中CSEA组患者应用低剂量有效浓度的药物,依重力作用调控麻醉阻滞最高平面,患者术中呼吸、循环稳定,SpO2均>98%,未见严重并发症,说明低平面的CSEA对循环、呼吸无明显影响。

CSEA是一种新的椎管内麻醉方法,具有腰麻(Spinal anesthesia,SA)和EA的双重特点。CSEA麻醉效果主要通过SA发挥作用,与单纯EA相比具有麻醉起效时间快,阻滞完善时间短,麻醉及镇痛效果确切,尿道括约肌更为松弛,利于手术操作,麻醉便于调节和管理,还可通过硬膜外导管注药增强麻醉效能或延长麻醉时间及术后镇痛,完善的术后镇痛可减少患者肺部并发症;由于CSEA局麻药用量小,麻醉平面相对较低,既能满足手术的需要,又有利于心血管中枢起代偿作用,维持BP平稳[6]。椎管内麻醉可使手术后死亡率和发病率降低,特别对原有冠心病、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有一定保护作用[7]。有学者将CSEA用于12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老年人,麻醉平面控制在T10以下,效果满意,术中及术后未出现严重心血管系统并发症[8]。本研究结果也充分证明了这些优点,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明显快于E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EA组,缩短了等待麻醉起效的时间,麻醉质量和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本文资料显示EA和CSEA均可顺利完成TURP的麻醉,但EA存在一些诸如阻滞不全、肌肉松弛不佳和起效慢等缺点[9],且阻滞不全发生率为12.5%(5例/40例),术中需使用镇静镇痛辅助用药以消除患者紧张、恐惧、阻滞不全所致的疼痛刺激,这就增加了循环呼吸抑制的风险。CSEA组中除3例患者精神极度紧张,使用少量镇静药外,其余均未用辅助药,整个麻醉手术过程中循环呼吸稳定;EA组17例患者用辅助药,其中12例是EA后,患者在等待麻醉阻滞完善起效的过程中,产生焦虑、紧张而需静脉应用辅助药;另5例因麻醉阻滞不全所致的疼痛刺激而应用镇静镇痛辅助药,虽未出现循环呼吸抑制,但给麻醉管理增加了难度与风险。

总之,CSEA和EA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若掌握好用药剂量,控制合适麻醉阻滞平面,对呼吸、循环影响较轻,均可安全用于TURP老年患者,但CSEA起效更快,肌肉松弛好,麻醉效果更确切,用于无严重心肺疾患的TURP老年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摘要:目的 比较腰硬联合阻滞麻醉(CSEA)和硬膜外阻滞麻醉(EA)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80例ASA分级为Ⅱ~Ⅲ级择期TURP老年患者,66~82岁,随机分为CSEA组和EA组各40例。CSEA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选择L2~3或L3~4穿刺注入小剂量布比卡因;EA组采用硬膜外麻醉,选择L2~3或L3~4穿刺注入利多卡因。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麻醉阻滞完善时间、麻醉效果、麻醉合并症和用药后的不良反应,用Bromage法评定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记录两组椎管内注药前(T0)、注药后5min(T1)、10min(T2)、15min(T3)、20min(T4)、30min(T5)及术毕(T6)SBP、DBP、HR、SPO2的参数。结果 CSEA组麻醉起效时间、阻滞完善时间比EA组短(P<0.05);CSEA组麻醉效果、Bromage评分明显优于EA组(P<0.01);两组间和组内血流动力学比较及合并症、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EA和EA两种椎管内麻醉方法均可安全用于TURP老年患者,而CSEA麻醉起效更快,肌肉松弛好,血流动力学稳定,麻醉效果更确切且安全有效。

关键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硬膜外,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老年患者

参考文献

[1]Bromage PR.A comparison of hyolrochloride and carbon dioxide salts of lidocaine and prilocaine in epidural analgesia[J].Acta Anesthesia Scand,1965,38(Suppl X VI):55.

[2]Ben-David B,Frankel R,Arzumonov T,et al.Minidose bupivacaine-fentanyl spinal anesthesia for surgical repair of hip fracture in the aged [J].Ansethesiology,2000,92(8) :60-64.

[3]徐世元.老年病人围术期心血管致险事件的预测要素与防治[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2002,23(4):221-223.

[4]Field S.Understanding how opioids contribute to reward and anal-gesia[J].Regional Anesthesia Pain Med,2007,32 (3): 242-246.

[5]Ballantyne JC,Carr DB,DeFerranti S,et al.The comparative effects of postoperative analgesic therapies on pulmonary outcome: cumula-tive meta-analyses of randomized,controlled trials[J].Anesth Analg,1998,86(3):598-612.

[6]Rosenbery PH,Kytta J,Alila A.Absorption of bupivacaine,etidocaine,lignocaine and ropivacaine into N-heptane,rat sciatic nerve,and human extradural and subcutaneous fat[J].Br J Anaesth,1986,58(3):310-314.

[7]Glantz L,Drenger B,Gozal Y.Perioperative myocardial ischemia incataract surgery patients: general versus local anesthesia[J].Anesth Analg,2000,91(6):1415-1419.

[8]Vercauteren MP,Geernart K,Vandeput DM,et al.Combined continuousspinal-epidural anesthesia with a single interspace,double-catheter technique [J].Anaesthesia,1993,48(11):1002.

上一篇:励磁改造下一篇:季节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