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课程体系

2024-05-23

开放式课程体系(精选10篇)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1篇

关键词:开放式,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构建与实施策略

一、开放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

(一) 各高校应树立生涯教育的理念, 注重从就业指导入手向大学生的生涯发展与生涯规划方面的引导, 注重人生的全面发展与科学规划, 以增强自我竞争综合能力。

(二) 树立就业指导与成人成才教育相结合的理念, 把大学生择业观教育的内容渗透到思想教育和校园文化活动中去, 注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做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 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 不断强化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时代紧迫感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三) 注重创新教育的育人理念的树立, 注重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重视课堂实践教学, 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动力, 积极组织校内外具有创新性、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开展, 激励大学生自觉地培养创新创造能力。

具体以四年制本科为例的开放式的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方案的具体内容详见表1所示。

二、对开放式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内容体系实施提出的建议

(一) 要注重全程化与持续性的问题。首先, 在整个就业课程开展过程中, 要注重全员参与性, 在端正就业指导人员的就业思想, 树立纵观全局的就业理念的同时, 尤其要注意发挥就业工作“一把手”和学生家长的作用。其次, 就业课程设置是贯穿整个大学四年生活始终的一项活动, 具有全程化的特点, 但在全程化实施过程中也要注意各个阶段的统一性、协调性和有效衔接等问题, 加强及时监督和指导。最后, 还应注重加强对全体工作人员的思想引导, 提高全员意识, 激发工作热情, 鼓励他们不断探索和强化自我科研技能。

(二) 各个指导阶段目标要明确, 并有效衔接形成总体优势。在整个课程体系开展过程中涉及到每个学期都有教学任务, 但各阶段教学目标应明确, 针对合理, 同时又要有明确的区分度, 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讲授。

(三) 考核方式注重实行多元化, 采取综合学分制的考核方式。作为一门跨度时间较长、涉及环节较多的课程, 尤其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 《就业指导课》的考核也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多元化的方式, 要把学生对自我和职业世界的了解程度、短期目标和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确定和落实方案纳入考核范围。宜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在过程评价的方式: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记录职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了解、职业了解和职业决策过程。对于知识和能力部分可以通过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以及师生访谈进行定性考核, 可分为问卷测试、职业生涯规划书、就业调查及报告、职业生涯规划与修订、简历制作、访谈、见习及报告、模拟面试测试等方面的来完成。每一个模块中的各计分点可根据课程安排各自权重、赋予不同的学分, 最后折算出总体的学分, 计入学生学业考核成绩单。

(四) 注重加强就业师资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是完成该课程“授人以渔”理念的重要载体, 对于就业指导教师而言, 他们在整个就业工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如学生思想引导者、职业生涯规划的咨询者等, 它们是整体就业工作的推进者和倚重的坚强核心。应该大力倡导他们进行自主创新, 积极进取, 不断学习, 并提供各种学习与进修机会, 从而促进这支队伍尽快地成熟起来。

(五) 注重多种教学手段与方法的灵活运用。该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 也有技能的培养, 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 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基于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襄樊学院王化凯书记构建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为主题, 以构建大学生就业知识体系和就业能力为核心, 以活动课导入式教学法、自主式学习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和专题报告教学法五种不同的教学法为依托, 构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辅导者的学习模式。在教学过程中, 将以上五种教学方法贯穿到整个就业指导课教学过程之中, 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 形成和谐、有机的整体。

(六) 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开展应与日常的常规就业工作有机地融为一体, 形成系统的就业工作开展模块, 增强互助功能。哈尔滨师范大学恒星学院外语系近几年来在认真系统地学习了国家、省里下达各项就业文件、指示精神的基础上, 结合本系实际, 摸索出一个适应实际需要的就业工作模式。从而有机地将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与总体就业工作融为一体, 促进了系内总体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模块一:也是主模块:系总体就业工作执行体系。主要指我系就业指导工作办公室, 主要负责全系总体就业工作的组织、实施、指导工作以及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等。

模块二:就业工作思想引导与监督体系。主要负责思想政治教育学习和各上级部门工作精神的执行, 就业工作思想指导、就业问题解决、各级部门会议精神的贯彻、工作质量监督等。

模块三:就业信息发布体系。主要负责日常就业信息收集、发布、存档、更新等工作以及院系招聘会系内一级负责部分的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模块四:专业实习、实践工作开展体系。主要负责每学年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维护, 实习工作具体安排与布署, 实习过程的管理与总结, 各种社会实践工作监督与管理等工作。

模块五:就业指导课程建设体系。主要负责系内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开展、实施、评价工作以及就业科研工作的开展等。

(七) 必须强化就业指导课的德育功能。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同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强化就业指导课的德育功能的切入点, 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教育的最佳时机和最佳角度, 要充分利用这一切入点, 发挥就业指导课的德育作用, 对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

参考文献

[1]王化凯.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的设计与实践, 教育与职业, 2007, (26) .

构建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第2篇

高等教育出版社总编辑、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杨祥,先后两次参与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关于在线教育研讨会。作为一直致力于研究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专家,他结合自身实践,谈了对目前我国在线教育的认识和体会。

在线开放课程成效显著

杨祥在会上指出,“互联网+”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以来,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成效显著。目前,已经有60余所高水平大学开始在线开放大学的建设,有近200所普通高校参与了教学,课程上线数量持续上升,以985、211学校为代表的高校在线课堂课程大概已经超过了700门。

他以“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共享平台”(爱课程网)为例,2011年11月19日上线,一直致力于建设在线开放慕课(即MOOC,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内容有高校在线课程中心和校园3G体系。截至2014年,爱课程网共聚集600余家高校的课程,累积浏览量达110亿次,慕课的上课人数突破1100万。

在线开放课程促进教学改革

虽然成效可喜,但仍有不足之处。杨祥认为,当前我国在线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构建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实现在线教育创新发展。对此,他谈了对于中国特色在线教育、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的认识,以及对在线开放课程创新发展的思考。

首先,杨祥认为这是一场高等教育的教学改革。他引用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简称《意见》)中的一段话,“近年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慕课)等新型在线开放课程和学习平台在世界范围迅速兴起,拓展了教学时空,增强了教学吸引力,激发了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受益面,正在促进教学内容、方法、模式和教学管理体制机制发生变革,给高等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从这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正在发生改革。”杨祥比较了1994年与目前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相比,共性是两次改革的都是课程,特性是在课程教学改革的内涵上各有制度。1994年的高等教育改革目标是面向21世纪,有两项重要成果,一是有60余本面向21世纪的课程教材,至今仍在教育教学改革中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有近百本校本(school-based)发放;而目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在教育改革,但是成果是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

教学改革构建中国特色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其次,改革的核心任务和成果,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服务平台。《意见》里明确指出,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依照国情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和公共服务平台;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一大批以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优秀开放课程和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教育课和公共课以及专业核心课程为重点,来建设适合网络传播和教学活动的在线课堂建设。“由此透露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任务,可以清晰地看出构建中国特色的在线教学体系与我国高校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定位、建设机制。”杨祥说道。

他表示,我国的慕课、在线课堂等从定位上就与美国的不同。美国的慕课是大规模地面向社会推广学习,而中国慕课的则是由985、211等高水平大学提供给本校学生的,由本校的老师建立的全日制课程,集中了我国最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此外,在其他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如职业教育、基础教育等的在线课程教育,目前的建设内容和模式仍然在沿用美国慕课的模式,以短视频、微视频为主,如果在这些在线课程的基础上形成一个在线开放课程体系,并将其与我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慕课、在线课堂等平台打通,效果会更好。

通过改变在线教育内涵,形成中国特色

第三,慕课引发的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正在逐渐改变着我国在线教育的内涵,从而形成中国特色。杨祥解释说,目前我国做在线教育的平台,一般是从“互联网+教育”入手,而国内高校开展的则是“互联网+课程”,两者定位不同,从而无法快速地融合在一起。“实际上,这些模式有一个共融点,就是‘在线开放课程,如果各个模式、各个平台都能聚焦到这个共融点,开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产生有中国特色的在线教育,那么所有的平台就能融会贯通。这样形成共识的大平台,将更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体系。”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3篇

(一) 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

现代人类生活方式的变化、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千姿百态和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 无不要求为其服务的行业也要不断地进行变革和创新, 才能以变应变;而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在变化, 人类社会正步入一个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的重要时期, 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建设创新型国家, 努力培养一批德才兼备、国际一流的拔尖型创新人才, 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21世纪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创新能力, 所以人才的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学科交叉应用能力以及与社会群体融合的能力在当今高速发展和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 创新教育的要求。

实施创新教育, 就必须改革课程体系。因为实施创新教育的主要途径是教学, 课程则是教学活动中内容和实施过程 (或方式) 的统一, 是实现教育的目的和手段, 是教育的“心脏”。同时, 课程又是把教育思想、观念、宗旨等转变为具体教育实践之间的中介。课程的设置应该有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 因此教育改革的总目标应是构建有利于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优化的课程体系应促使人才培养创造性思维、增强自学能力、塑造人格品质、提高实践能力和发展个性。

我国的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一向比较欠缺, 而从某种意义上说, 不合理的课程体系因为知识分割过细、内容陈旧、过于求同、教师单向灌输、课程结构不当等种种弊病对传统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方面的欠缺是起了雪上加霜的作用, 所以课程体系的改革是刻不容缓的事情。

(三) 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的要求。

在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综合过程中, 培育这些高素质人才所必须具有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适应社会的能力等综合素质是高校教育当仁不让的责任, 高校应该主动承担起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任, 而要培养高层次的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 首先需要进行课程改革, 进而实施创新教育, 高校通过创新教育最终建立起一个相应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国内外大学的本科教学先进理念借鉴

根据大学学生培养方式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目的的不同, 大学教育主要分为开放研究型和教学型两大类, 在中国, 即使是目前顶尖的开放研究型大学, 与国际一流大学相比尚有明显差距。近二三十年来, 国际上一些一流大学在课改方面的探索非常富有特色:麻省理工学院推行以校长-著名学者为主的教授管理、民主治校, 推出了比较著名的本科生开放研究型课程“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哈佛大学则特别设立了FAP (Faculty Assistant Plan) , 即大学生参与教师科研活动, 充当研究助手的研究性学习计划;普林斯顿大学要求凡三年级学生均应从事一项关于校内和社会课题的独立的创新活动。

而在本专业领域, 国内一些高校也已经注意到国际机械工程高等教育正在发生的变化, 并在近几年开始尝试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除了这些尝试, 还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趋势就是与国外先进的机械工程专业进行国际合作办学。上海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办学的主要有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和上海大学等院校。中欧工程技术学院就是上海大学与法国技术大学集团合作办学的成果, 机械工程专业作为学院的四个专业之一, 尝试与文凭工程师相关的本硕连读新模式, 引进了法国工程师教育特色, 以培养优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在建设机械工程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过程中, 合作办学的法国在工程教育方面开展的开放研究型教学目标与体系建设工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法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专门开展高等工程教育的国家。在法国, 工程师学校的教学一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以“多科性”和“多面性”为特色, 既学习科学基础, 也学习工程技术, 同时重视学生到工业企业实习, 在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和宏观调控下, 约有60个分布于20个地区, 职工总数为600人, 与4万个企业保持联系的技术发明和转让中心在高等工程教育机构内相继建立。可以说, 法国高校在课程体系设计时, 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并创设了与之相应的学习环境, 这是我们在合作办学中开展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这一工作时有必要去关注和学习的方面。

三、机械工程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建设的内涵

通过对国际上及国内部分高校开放研究型本科教学情况的了解和研究, 大体可以确定教学中体现问题性、合作性、实践性、创新性四个方面是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内涵, 其核心任务是在教授一定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协作能力的培养。在整个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中, 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的建设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要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通过创新教学模式的应用, 为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不断补充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这样的“新鲜血液”。通过对国内外一流开放研究型大学专业培养计划的跟踪、交流和学习, 对各专业本科教学计划进行调整和一批开放研究型课程的建设, 逐步建立各专业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

首先, 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回归工程、接触工程、创新工程”。

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培养的改革, 要创造条件实践“回归工程、接触工程、创新工程”的理念, 强调大学层次的“做中学 (learning by doing) ”, 要求在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后, 在动手实践中学到机械工程专业知识, 并尝试学习在工程中运用专业知识。

要改变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授课模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进实验室, 在实践中与理论知识结合, 开展设计和研究, 掌握新的设计制造方法和工程软件。通过各类程度递进的项目研究, 使学生具备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设计和开发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 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要求。走开放办学的道路, 建立开放研究型人才培养体系, 探索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坚持大学教育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 探索体系再设计和逐步实践, 培养满足国家和上海市发展需要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高质量专业人才。

其次, 模块化课程设置——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设计的思考。要实践“回归工程、接触工程、创新工程”的理念, 课程体系的创新改革是基础, 是先进教学理念的具体落实, 是整个开放研究性人才培养体系的具体实现, 更是培养学生的主要环节。纵观国内外, 人才培养已不再是单纯的“读什么专业学什么”, 而是要经历从“博”到“专”的过程, 工程师必须在学习期间打下牢固的基础, 以便于今后能够胜任跨越专业领域的工作。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 “模块化课程设置”是值得尝试的改革。所有的课程按模块设置, 模块化任选课程的方式, 让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真正体现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为目标的教育”的特点。“模块化课程设置”首先从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上加以变化。与这一评价理念的改革相对应, 教学计划的设置也要更富弹性。

就培养一名机械工程专业本科学生而言, 我们提出必须使学生具备四个知识层次。第一层次是通识教育模块, 主要为自然科学知识 (数学、物理、化学等) 、人文知识 (文化艺术、历史、经济、管理、法律等) 、语言能力;第二层次为机械工程的基础课程模块, 主要为力学、电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等等;从第三层开始机械工程专业课程模块, 主要分为机械设计制造类、机械控制类和工程测试类课程, 最终进行总体集成, 综合为机电产品系统。因此, 在进行课程设置和课程建设时, 要以机械工程专业学生必须掌握专业与非专业的知识要素进行构建, 使学生在本科学习的基础上, 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

在各个课程模块中, 规定学生须获得的学分数, 以学生获得的学分数判断其是否可以毕业, 对于没有修满足够学分的学生可以允许其适当延长学业。在相同学习模块中, 如果学生丢失某门课程的学分, 则他可以重修模块中的其他课程, 这样虽然他没有获得原课程的学分, 但是他获得了两门课程的知识, 对其知识构架是有益处的。

四、“模块化”思想指导下的课程体系的再设计与具体化

根据“回归工程、接触工程、创新工程”的理念和“模块化”课程设置的要求, 根据我国机械设计制造业现状以及国内外对机械类本科专业人才的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在培养机械工程人才的培育方法和模式, 我们确定了以打牢基础理论、加强学科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为主线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式的人才培养计划。

为此, 我们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了重新架构。总300学分的课程体系将课程按学科性质划分为三大块:通识类170学分 (课程内容包括人文管理、表达沟通、技术方法、科学基础) +学科类78学分 (课程内容包括技术方法、科学基础) +课内实习类52学分 (包括实习环节、个人研习) , 要求学生修满相关学分, 以实现从“博”到“专”、从基础到专业的提升。其中, 大学一、二年级主要修读通识类和基础类的学分, 该阶段课程建设可以主要集中在管理类、语言类、导论讲座类课程, 从而完成通识教育模块和机械工程的部分基础课程模块的学习。三年级开始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的学习, 以专业课程体系和面向研究探索型发展为指导, 学生开始修读专业核心课程和进入企业、工厂进行“做中学”, 将各类机械工程专业核心知识综合应用, 并予以动手实践, 最后完成集成类项目, 即毕业设计的工作, 最终完成余下模块的学习。

摘要: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建设是实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重要课内环节。作为机械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的课内环节, 机械工程课程体系的改革已经刻不容缓。相对于以往的教学性课程体系, 一个开放研究型的课程体系更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这样的体系如何设计才能与机械工程发展相融合, 针对这些问题, 我们对国内外大学教学及课改模式进行调研并对开放研究型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

关键词:机械工程,课程体系,开放,研究型

参考文献

[1]王本陆.中国教育改革30年:课程与教学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2]肖念, 孙崇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0

“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初探 第4篇

摘 要 开放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努力构建由封闭、僵化、教条且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走向开放的课堂教学,以期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创新性和创造性。本文对开放式课堂的特点、研究思路和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践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 开放式课堂 教学特点 研究思路实践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6-0005-02

目前,传统教学方式多以教师授课为主,该方式虽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由于是群体教学,加之有些学校班级强调共性,过于集中化、同步化和标准化,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志趣、特长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交流和相互理解,教学相长更难实现。

由于大学生年轻而朝气蓬勃、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敢于标新立异,富于创新精神,可通过“开放式”课堂教学使他们在学习中不断学到新的知识,产生新的发明和创造。因此,“开放式”课堂使教师能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并给予及时的启发与引导,且能提升课程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支撑和保证。

一、开放式课堂的特点

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是针对封闭、僵化、教条且缺乏活力的教学方式而提出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其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辐射性。开放式课堂教学是以课堂为中心。从时间上说是向前后辐射,从空间上说是向课堂外辐射,向家庭、社会辐射;从内容上说是从书本向各科、自然界和操作实践辐射。全过程开放、全方位开放、全时空开放,这是和封闭式教学相比的显著不同点。

2.主体性。开放教学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挖掘师生的集体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辨,结论让他们得,教师应充分放手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不受定势的影响,不受传统的束缚。思考、解决问题要多角度、多因果、多方位。创新形式是开放教学的核心。

4.时代性。课堂教学只有引进时代的活水才能永远具有生气勃勃的活力。教材的改革远远滞后于时代迅猛发展的步伐。因此教师应有意识、有计划地吸收科技发展的前沿成果,让我们的课堂永远跳动着时代的脉搏。

二、开放式课堂的研究思路及目标要求

开放式课堂建设的总体目标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为指导,建设一套具有时代感的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持续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建设先进、有效、完备的教学环境、开放的实验、实践环境;建设一支教学和学术水平高,敬业、奉献、具有团队精神、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使课堂效果在国内能达到前沿地位,能充分发挥教学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为创新型人才培养作出更大的贡献。具体开放式课堂建设的目标要求如下:

1.高素质教学队伍的建设

韩愈有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学质量的好坏首先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光纤通信器件与技术》不同于其它专业课程,其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快,这就要求教师时刻保持与国际前沿发展同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内容,且对光纤器件行业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有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为此,我们要提供老师到国内外相关企业学习和调研的机会,并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相关学术会议和论坛。我们在实践中发现,承担该课程的老师最好是由主持或参与国家项目、在科研岗位的教师担任,他们能更快、更准确地获取微电子制造专业的国内、国际动念,课程的讲述过程中也能更好地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

2.加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和建设

由于各专业各课程更新快,发展迅速,因此各专业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模式需不断的更新和探索,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及其教学手段等都要在教育和教学中进一步实践、探索和优化。因此加强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和建设将有助于提升该课程的教育和教学质量,为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提供支撑和保证。

3.做好实验教学改革与建设

实践教学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验、课程设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并增强现代技术的实践经验。“虚”(实验软件)“实”(实验硬件)结合,“虚拟”是延伸和扩展“真实”物理设备资源培养能力的手段,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则是“真实”的,关键要在“虚拟”中保证“真实”。只有学生处在接近真实的工程环境,让他们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一定程度的自主发挥的机会,并有一定的延续时间和经验积累,才可能取得较好的培养效果。

三、开放式课堂的具体实践方案

开放式课堂需要利用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代替传统教学理念,进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摒弃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育观念,梳理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新型教育观念。可采取的具体实践方案如下:

1.启发式、引导式、互动式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坚持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设计教学内容。课程组教师坚持科学研究,并积极与我国环境保护系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进行学术交流,及时将环境经济学的最新成果纳入教学体系。同时,我们广泛征求在校生、毕业生、用人单位、相关专家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教学叫J经常开展以任务为中心的、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利用现有图书资料和网上信息获取知识,并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各种能力。同时,注意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要求,选择相应的教学方法,并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在改进教学手段方面,采用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电子教案进行教学。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可将课程中的难点、重点、抽象而又不易理解的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兴趣的增加有助于记忆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从而增进了教学的效果。

2.加强实验和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机械系统组成的认识,掌握机械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与方法。使学生能用系统的观点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去发掘机械产品设计的规律和特点,扩充机械结构知识、控制知识和现代设计知识等,初步掌握它们在机械系统设计中的应用,增强整机和系统的设计能力,从而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复杂机械系统的开发设计能力。

实验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们采用小班理论授课,小组讨论合作性学习,教师关键指导、学生自我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教师与学生合作的“双主”方式,使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信息提供者变为学生求知过程中的合作者与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查阅资料,扩展相关理论知识,力求将实验课变为学生进行科技活动的第二课堂。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拆装模型,由实验教师引导学生掌握对各部件的功能和作用,完成实验教学大纲规定的全部内容。

在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进入第二阶段,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年轻人最大的创意空间,创新设计题目可由教师给定,也可由学生自拟。在这个阶段,所有的自主权都在学生,教师做到答疑、辅助和引导的作用。学生在老师提供的各个项目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组成研究小组,对选定项目进行方案设计和结构设计,并进行三维实体造型,最后进行报告书的整理和答辩。由教师安排各个小组之间进行公开答辩,答辩过程中小组之间可以就自己遇到的困难以及产生的一些新想法进行相互交流讨论,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习过程。

3.科研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微电子制造工程是我院在微电子制造前沿领域科研工作进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专业,其专业课程的开设及其课设效果直接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本课程的开设与发展始终和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依托本学科从事多项国家级科研项目的积累,将科研工作中的发现融合于教学,鼓励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独立实践能力,实行教学与科研联合培养模式。

开放课堂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前提,以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为目标,从教师队伍建设、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及实践教学方式等教学思路、目标要求和实践方案对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

基金项目:中南大学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15);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计划经费资助项目(743340010)

参考文献:

[1]檀亚芳,于英丽.“五合一开放课堂”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11,(5).

[2]史宪睿,孔伟.基于专业技能导向的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体系设计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 14).

[3]陈长,孔雯雯.浅谈开放式课堂教学的原则[J]教育教学论坛,2013,(35).

[4]黄仁斌.立足发展开放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5,(19)

[5]芦娟.开放课堂教学让学生自由发展[J].教学研究,2007,(10).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5篇

与自学考试相比, 英国开放大学和我国的自学考试都具有开放、灵活和经济的特点;两者都具有成人、业余自学为主的特点;但是, 自考以考试为主导, “学、教、考”相对分离, 开放大学以教学为中心, “学、教、考”密切联系;自考主要以普通高等学校为依托, 开放大学依靠自身的教学力量开展教学活动;开放大学设置的最高学历层次高于自考;自考具有更高的淘汰率[3]。

一、英国开放大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英国开放大学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注重评价过程的完整性[4], 它没有采用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作为教育评价结果, 而是在保证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其他高等学校同等标准的原则下, 结合学生普遍以自学为主、而学生个体差异较大等特点, 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集合成一套能够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综合性评定的多元评价体系。

(一) 诊断性评价

英国开放大学在其专业选择页面中为学生提供了各专业相关课程的详细信息及学习建议, 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课程。在学生正式学习某一课程之前, 还可得到一份相关课程的诊断性评价材料, 其主要测试内容为本门课程所必需的, 但课程中不会再讲授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 并会为不能通过测试的学生提供相关学习建议。这一措施既可以保证学生在学习前对课程内容有必要的了解, 做好充分的学习准备, 又可以充分保证教学质量, 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二) 过程性评价

英国开放大学非常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管理。学生的过程性考核由导师评分的作业任务 (tutor-marked assignments, 即TMAs) 和计算机评分的作业任务 (computer-marked assignments, 即CMAs) 组成, 而计算机评分的作业任务又可分为在线式和交互式 (i CMAs) 两类。导师评分的作业任务以论文或简答题为主, 有些课程会包含拓展评论、专题论文、项目设计方案或已记录的口头作业等。计算机评分的作业任务以多项选择题为主, 交互式计算机评分作业任务可包含更多类型的试题。过程性评价不仅可督促学生按照教学进度扎扎实实地学习, 而且通过教师及时、有针对性的辅导, 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三) 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是英国开放大学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 它既可以是一次考试, 也可以是一个作业, 如论文、项目设计方案等, 还可使用考试加作业的方式。

(四) 成绩合成

在英国开放大学, 考生达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最低分数线后, 该门课程的考试与评价管理委员会根据考生的学术能力, 评判考生是否达到课程要求的学术标准, 从而决定考生是否通过该门课程拿到学分。

二、以数据分析 (Analysing data) 课程为例

为了进一步了解英国开放大学多元评价体系, 我们以统计类二级课程数据分析课程为例进行介绍。

英国开放大学按照课程的性质和学术层次, 把所有课程分为不同的模块进行组织管理。常规的本科课程分为三个层次:一级 (Level 1) 、二级 (Level 2) 、三级 (Level 3) 。其中, 一级课程是基础课程, 内容以学习技巧、学习方法和专业基础知识为主, 全部为必修课;二级课程的覆盖面十分广泛, 还包括多学科交叉的综合课程;三级为专业课程, 相对而言学术难度更高。此外, 还有硕士和博士层次的课程[5]。

数据分析课程属于二级课程, 是统计学的入门课程, 主要介绍统计学中的基础知识, 例如, 数据分析方法、数据模型、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线性回归及二元模型等, 该课程主要侧重对统计知识的应用问题。其基础课程是数学类一级课程应用数学 (using mathematics) 课程。

(一) 诊断性评价

在统计学课程选择页面中我们可以找到数据分析课程的诊断性测试题目, 主要由近似值、小数于分数、等式与方程、对数、乘方、求和符号等6部分、共9道试题组成 (1) 。题目以考查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为主。

例1 (第3部分, 练习5) :

如果r=6, n=16, 计算 (结果精确到3位小数) 。

本题考查了数学公式的计算和近似数的概念, 在解题过程中需要使用计算器, 没有其他应用背景。

例2 (第4部分, 练习7) :

(a) 请使用计算器计算ln3和ln4, 结果保留4位小数; (b) 不使用计算器计算ln12, 结果保留4位小数; (c) 请说明, 对数函数的自变量是否必须为正实数。

本题考查了使用计算器计算对数, 对数函数的运算以及对数函数定义等概念。在解题过程中没有涉及其他应用背景。

在每个诊断性评价后面, 还会有一份评价说明, 给学生提供学习该门课程的相关建议。

例3数据分析课程诊断性评价说明:

如果学生准备学习本门课程, 需要非常熟悉上述练习中的内容。如果学生不能确定其中的某些细节, 请复习应用数学 (using mathematics) 课程中的相关内容, 也可参阅教材用书等。如果学生认为这些练习难度较大, 并且没有学习应用数学 (using mathematics) 课程, 我们建议您考虑先学习应用数学 (using mathematics) 课程。如果还有其他任何关于是否适合学习本门课程的问题, 请联系当地的学习中心。

从上面三个例子可以看出, 英国开放大学课程的诊断性评价只涉及课程所需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很少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主要是因为某一课程的学习需要一些初级课程知识作为基础, 如果学生不具备这些知识将很难完成对这门课程的学习, 而诊断性评价正是起到帮助学生了解是否已经掌握这些基础知识的作用, 因此, 不需要过多地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 过程性评价

在整个教学模块中, 学生可根据教学日历浏览到需要定期完成的家庭作业及练习。如前所述, 英国开放大学提供了两种类型的作业任务, 导师评分的作业任务和计算机评分的作业任务, 下面以数据分析课程为例, 分别介绍两类作业任务。

1. 导师评分作业任务 (TMA)

在数据分析课程中, 导师评分作业任务 (TMA) 包含若干个问题, 学生需要将完成的作业交给导师, 然后导师将会进行评分并给出评语, 这一方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教学服务,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完成这一作业需要使用Minitab (2) 软件。

例4 (导师评分作业任务, 即TMA) :

指导语:本次任务共3个大题。其中第1题内容涉及A1单元 (50分) , 第2题内容涉及A2单元 (28分) , 第3题内容涉及A2单元 (22分) , 但第3题需要将结果输入到新的工作表中, 因此, 考生需要首先熟悉计算机手册第6章内容。请考生将完成的作业按规定格式送交导师, 并确定填写好任务编号。以下本文只对第1题进行列举分析, 第2、第3题略。

第1题 (50分)

(a) 在MINITAB软件的cancer.mtw文件中, 包含1950年欧洲11国因肺癌导致死亡的男性死亡率数据, 以及1930年消费金额的数据。工作表中包含三个变量:国籍、死亡率和烟草消费额。

(i) 哪个国家因肺癌导致死亡的死亡率最高?哪个国家最低?为什么欧洲11国死亡率的饼状图并不十分有用?并给出两个原因。

(ii) 根据国别创建一个各国死亡率的柱状图, 并按死亡率大小顺序排列。你是否认为这个柱状图有用, 并说明理由。

(iii) 以死亡率为纵坐标、以烟草消费作为横坐标创建散点图, 并找出烟草消费最高的三个国家。简单描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是否能从数据中断定吸烟是引起肺癌的原因, 并说明理由。

(b) 在MINITAB软件的bilirubin.mtw文件中, 包含497个健康人的胆红素 (一种胆汁中的红色色素) 数据, 单位是mg/L (毫克每升) , 工作表中只包含一个浓度变量。

(i) 使用MINITAB的默认的柱状图创建这组数据的图像, 简要描述这组数据分布的主要特征。

(ii) 使用刻度为0, 2, …, 16mg/L的柱状图创建图像。相对于 (i) 中的柱状图, 简要解释你为什么会更喜欢 (ii) 中创建的图像。

(iii) 计算样本均值和样本的中数。根据前面题目中的评论, 简要评价样本均值和样本中数的关系。计算样本峰度, 并说明其与柱状图形状的关系。

(c) 在MINITAB软件的pines.mtw文件中, 包含204个日本黑松树树苗的高度 (单位:cm) 和年龄 (单位:年) 。工作表中包含两个变量:高度和年龄。

(i) 以高度为纵坐标, 年龄为横坐标作散点图。

如果以20年和150cm作为边界, 可发现某些点偏离了这个区域。计算有多少个这样的点 (考生可通过观察数出这样的点, 也可使用MINITAB软件的相关命令进行计算) 。

(ii) 简单说明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iii) 计算高度自变量的均值、中数、标准差和四分位数。

(iv) 新建一个名为height2的自变量, 去掉高度大于150cm的数据。计算自变量height2的均值、中数、标准差和四分位数。

(v) 比较 (iii) 和 (iv) 两个问题中的数据, 简要讨论数据筛选的意义。

从上述导师评分作业任务 (TMA) 的部分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 这些题目都是主观解答题, 导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给出成绩和评语。题目不仅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 而且需要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对问题给出评价, 这种方式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评价问题的能力。

2. 计算机评分作业任务 (CMA)

每个计算机评分作业任务 (CMA) 包含约25个多项选择题, 计算机将会自动评定学生的成绩, 并直接上报开放大学总部。

例5 (计算机评分作业任务, 即CMA) :

以下为多项选择题, 即每个题目中的正确选项可能不止一个, 考生需要找出所有正确答案。

第1题在下述选项中, 选择3个描述数据离散特征的数据统计量:

A.四分位边界 B.众数 C.标准差

D.75%分位数 E.均值 F.中数

G.方差 H.25%分位数

第2题给定连续随机变量Y的分布函数

当Y取值范围在1和2.5之间的概率P (1Y2.5) 为:

A.0.000 B.0.111 C.0.750 D.0.757

E.0.812 F.0.831 G.0.868 H.1.000

第3题在下列选项中, 找出3个对下图 (如图1) 表示的概率分布的正确描述。

A.图 (a) 表示的是泊松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B.图 (a) 表示的概率分布是多峰的。

C.图 (b) 表示的概率分布是双峰的。

D.图 (b) 表示的是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E.图 (c) 表示的是正态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F.图 (c) 表示的概率分布是向左倾斜的。

G.图 (d) 表示的概率分布是向右倾斜的。

H.图 (d) 表示的是指数分布随机变量的概率密度函数。

从上述例题中可以看出, 由于计算机评分系统的局限性, 计算机评分作业任务 (CMA) 的题目都为多项选择题, 有的题目有多个正确选项, 且考查的内容多为知识本身, 对应用知识的考查并不多见。这与题目的考查形式与考查目标有很大关系。

(三) 终结性评价

英国开放大学的每门课程最终都会有一个闭卷笔试作为终结性评价, 其得分占总成绩的50%, 一般在学生所在地的考试服务中心进行。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及应用知识分析、解决、判断问题的能力。

例6 (数据分析课程终结性评价) :

第1题题中给出某个具有连续实变量值总体的100个样本的柱状图及其模拟正态分布曲线图, 要求考生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a) 下列哪个数最可能是样本的均值 (保留2位小数) , 并说明理由。

A.20.33 B.21.69 C.22.78

(b) 下列哪个数最可能是样本的方差 (保留2位小数) , 并说明理由。

A.3.79 B.5.98 C.9.23

(c) 题目给出了上述数据的箱线图和正态分布图, 根据该图说明给出的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 并说明理由。

第2题使用N= (μ, σ2) 表示正态分布, B (n, p) 表示二项分布, Poisson (μ) 表示泊松分布。判断下述随机变量分别为什么类型的分布:

(a) 曼彻斯特小学生入学时的体重;

(b) 玛丽某一周忘记服用日常用药的可能;

(c) 午后每5分钟通过我家门前的汽车数量。

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 终结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在学习完某门课程后对知识的整体把握, 答题时间比较充裕 (3个小时) , 题目的设置比较灵活, 既可以是单纯的知识性考查, 也可以包括对应用能力的考查。

总之, 英国开放大学对学生的多元评价体系, 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 从诊断性评价对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考查, 到过程性评价中对学生学习本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的考查, 以及对学生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评价问题能力的考查, 还有终结性评价中对学生全面掌握本学科课程内容的考查。为不同的评价目的与评价方式制定不同的评价内容是英国开放大学命题的核心思想。而这些评价方式不仅可以让导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进度,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还为学生自身提供了反思和改进学习方法的工具。因此可以说, 多元评价体系的建立为保证教学质量, 培养和提高学生关键技能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三、对我国自考制度的启示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实行的是学生自学、社会助学、统一考试的教学方式, 评价方法一般只有终结性评价的考试制度。这种典型的应试教育制度不仅难以反映学生的学习进度与学习状况, 而且加重了学生与助学机构的以考试为中心的不良教育倾向。因此, 改革自学考试的考试方式和内容, 严格考务管理已经成为保障我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质量的当务之急。为此, 我们可以借鉴英国开放大学的多元评价体系, 制定出适应我国国情的自学考试多元评价体系。

(一) 从尝试诊断性评价入手

目前,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面临的困境之一就是学生不知道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及课程, 往往是哪个专业热门学哪个专业, 哪个专业课程简单选哪个专业, 这样学生既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 也不利于社会对人才多样性的需求。因此, 如果在学生学习之初就能够通过自测得到相关的学习建议, 将有助于他们选择喜欢的和适合的专业及课程。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及硬件资源, 逐步推出各专业课程的诊断性测试和相关学习建议, 并及时更新考试大纲, 建立起能够满足考生需求的网络服务平台。

(二) 逐步实施多元评价

终结性评价固然是自考教育中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必要手段, 但并不一定是唯一手段。平时的作业、社会调查、生产实习、现场操作、专题演讲等也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掌握实际技能的关键环节, 是使成人学生把工作、学习、生活密切结合的最好途径。因此, 在考核成绩中尝试增加个性化的过程性评价也不失为一项积极的措施, 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制定合理的评价机制, 防范作弊和抄袭的行为。

(三) 探索多种考试模式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习者必要的高等教育知识, 还要传授学习者以学习知识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这一点上, 自学考试教育与传统校园高等教育的目的并没有多大差异, 但两者面对的对象、教育的方式及侧重点不尽相同。为此, 我们可以逐步探索多种考试模式, 例如, 在目前的题库系统作为保障的前提下, 逐步探索开放式考试以及计算机化考试等方式, 将有助于减少目前考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考试模式, 有助于提高考生学习的有效性, 有助于考生自身潜力的开发。

总之, 我国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应该根据考生与社会的需要, 适应考生多元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改革考试内容与形式, 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多元评价体系。

摘要:英国开放大学凭借其开放的教育理念、优质的课程资源、灵活的办学模式、全面的质量保障和严格的法律保证, 取得令世人瞩目的巨大成就, 在世界远程教育领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其中, 由简洁的诊断性评价、严格的形成性评价和完备的终结性评价组成的完整的学习评价体系, 尤为值得我国开放式教育借鉴。

关键词:英国开放大学,学习评价体系,自考

参考文献

[1]庞利.国外开放大学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高等继续教育学报, 2013 (4) :26-29.

[2]王春玲.英国开放大学:创建、特色及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 2012 (10) :15-16.

[3]冯成火.从英国开放大学的办学特色谈自学考试的改革与发展[J].浙江社会科学, 1995 (5) :104-107.

[4]高崇跃.远程开放教育学习评价体系设计研究[J].云南开放大学学报, 2013 (2) :22-26.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6篇

一、构建开放教育“一主两翼”课程体系, 让“出色”变““特色”

“开放教育”研究是我们前往幸福教育的理想通道。学校以“开放教育”统领实践:以课题研究为途径, 以“开放教育”为载体, 以“幸福教育”为终点, 全面构建开放式学校教育文化大课堂。

所谓开放教育 (open education) , 是一种尊重学生个别差异, 注重学习环境创设, 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 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学习, 使其获得全面发展的教育。开放教育拥有“海纳百川, 兼容并蓄”的教育理念, 拥有“百花齐放, 各美其美”的学生发展观, 拥有“以师为师, 成师之美”的教师发展观, 以“开放环境、开放德育、开放管理、开放课程、开放评价”为研究内容, 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实现“教师教得幸福, 学生学得幸福”的教育理念。

在开放教育研究的实践过程中, 我们逐步建构了“一主两翼”课程体系。这里的“一主”指作为主要核心的、在课题研究中体现的主题, 学校以“开放”为主题, 将开放的理念渗透到学校文化中, 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 都体现“开放”的理念。“两翼”则是以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开放式校本研修模式为实现开放教育的两大支撑。今年3月, 我校荣获了“大连市教育科研先进单位”、“辽宁省科研兴校百强校”的荣誉称号, 我们就是要通过进一步打造学校教科研“出彩的亮色”, 让“开放教育”研究逐步形成学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来实现我们对幸福教育的不懈追求。

二、构建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让“讲堂”变“学堂”

传统的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讲堂, 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性、个性化学习需求常被忽略。突破制约教学质量的瓶颈, 启动课题研究, 形成“导、学、展、拓、评”即“五字教学法”——“导学相融, 先学后导;展拓结合, 边展边拓;拓练一体, 评价贯穿”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 就是以“教师教得幸福, 学生学得幸福”为目标, 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二者组成“学习共同体”, 在平等、互助、和谐、共进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教、学能力“双提高”。

(一) 实行“三‘胡’六允许”政策, 体现“三个开放”, 实现“六大解放”

传统教学的主要症结是教师对学生是否能很好地进行自主学习不放心, 从而紧把着知识不撒手。开放课堂就是要从根本上变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和不撒手状态为“放心”和“放手”, 核心任务就是“减负高效”, 给学生松绑、解压, 实现“六大解放”——解放学生的眼睛、双手、头脑、嘴、空间和时间, 通过改进教学方法, 精心研究学法, 指导学生从“不会学”到“会学”, 最后“学会”, 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实行“三‘胡’六允许”政策:在课堂上, 从“解放学生”入手, 允许学生对待学科知识可以“胡说八道”, 可以“胡思乱想”, 可以“胡作非为”;允许出错, 允许改正, 允许保留。

体现“三个开放”, 即一是关注学习体验, 教学形式开放。在班级教学的基础上, 采取了多种教学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小组合作学习、全班讨论交流、正反辩论、社会调查实践、科技制作展览、模拟表演、师生角色互换等。教学的每个环节都意在“解放”, 尤其在“展”的这个环节中, 意图通过解放学生的时间来解放学生的嘴, 允许学生在知识的理解上“胡说八道”, 当学生在没有顾虑的环境中展示自己的见解并获得成功进而增进学习兴趣的时候, 学习便不再是苦役, 而成了探索与展示的快乐之旅。

二是发展学习策略, 思维方式开放。开放教育的核心是开放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会学生从小敢问、善问。解放学生的头脑, 允许学生在知识上“胡思乱想”, 以激发学生问的兴趣, 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意识、开掘学生问的潜能为主线,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学生选择快捷的方法标新立异、推陈出新。走出教师满堂讲、学生满堂听, 教师满堂问、学生满堂答的模式, 开创学生满堂学、满堂展的新模式。

三是开发教学资源, 教学内容开放。开放的教学内容包括:教科书内容、课外书内容、生活内容、实践内容。现行教材的内容有一定的封闭性, 表现为提问多为确定性知识, 实验以实证性为主, 不同学科之间联系较小, 与现实生活与时代有一定距离, 我们在研究中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开放。如, 把一部分封闭性问题改为开放性问题;把一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在课文空白处、结尾处或其他耐人寻味的地方延伸、拓展;在单篇 (节) 课文或多学科之间联想类比;向实际生活走去, 把时代活水引进来等等。重点通过解放学生的眼睛和双手, 允许学生“胡作非为”, 鼓励学生选择多种多样的方法动手操作, 知识学习不局限于课本, 而是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进行拓展、开放和生成性学习。

(二) 创新教学课型, 总结“六自六导教学法”和“语文八字导学法”

开放式教学模式要有开放式课型来支撑, 如果没有开放式课型, 那么开放式教学模式就是空中楼阁, 缺少可操作性。初步探索, 我们总结了8种开放式课型, 即质疑式、讨论式、辩论式、茶馆式、小组式、采访式、主题式和主持会式。

我们还对语文阅读教学课型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把两课时的新授课、练习课课型改成学导课和展拓课, 学导课以学生先学, 师生共同梳理阅读主题, 教师学法指导和学生个体、小组自学为主, 给学生自觉思考、自发质疑、自由练习、自主选择的时空和权力。展拓课主要以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成果展示为主, 赋予学生独立思考、个性理解、自由表达的机会, 在展示成果的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通过“以文带文”、“以一篇带多篇”的形式, 开放学习内容, 拓宽课堂容量, 读写结合, 展练结合。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总结出“六自六导”教学法:“让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发现、自己去表述、自己去解决、自己去验证”。教师则在这一过程中充分发挥引导、指导的作用。要“导思、导学、导做、导向、导疑、导评”。语文教师还在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中总结出了“一抓, 二联, 三读, 四想, 五问, 六议, 七演、八背”的“八字导学法”。另外, 教师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也很深入, “我的课堂我做主”、“大奖, 我来了”等评价形式新颖, 方法各异。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深深感悟到, 开放课堂, 就是要教师“隐在学生中, 淡到当助手”, 以学生的成功为成功, 以学生的幸福为幸福。开放课堂让学校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互动点拨”成为课堂常态, 教师“讲堂”变成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学堂”, 初步实现了课堂开放, 师生开心。

三、构建开放式校本研修模式, 让“个体”变“共同体”

“一个人走路可以走得很快, 但一群人走路可以走得更远。”以学校为统领, 以课堂为场所, 以教师为主体, 以问题为中心、以研究为手段、以教师自主学习为主要方式的校本研修, 就是变“散兵游勇”为“团队作战”——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 让“教师发展个体”成为“专业发展共同体”, 激发教师去自主参与、自主体验、自主反思、自主创造, 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一) 建立“开放式”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培训体系

学校通过创新工作方法, 建立学习型组织, 发展管理策略, 形成学校独具特色的“开放式”校本研修模式。即将开放课堂的“五字教学法”迁移到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培训体系中。

体现三个迁移:

1.“双主体”思想的迁移:

开放课堂中,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校本研修中, 校长是自主行动的主体, 教师是自主学习的主体。

2.“双提高”思想的迁移:

开放课堂中, 师生、生生之间建立学习共同体, 就是要将教师的精彩转化成学生的精彩, 将一个学生的精彩转化成另一个学生的精彩, 达到师生、生生间“双提高”的目的。校本研修中, 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 就是要将校长的精彩转化成教师的精彩, 将一个教师的精彩转化成另一个教师的精彩, 达到校长、教师与学校“双提高”的目的。

3. 课程的迁移。

开放课堂是学生的课程, 校本研修是教师的课程, 开放课堂的“导—学—展—拓—评”是师生教学过程, 校本研修的“导—学—展—拓—评”是教师的培训过程。

(二) “开放式”校本研修教师课程培训策略

1.导——校长导思导向, 专家导行导做。

用校长的自主行动引领教师的自主学习。校长是校本研修第一责任人, 校长的办学理念、专业水平、职业情感、创新精神、工作状态等方方面面无一不在有形无形地影响教师的行动。校长的“导”重在对干部教师进行教育思想和办学方向上的引导。一是做好学校规划的设计师。把准学校的发展脉搏, 准确地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 集全校智慧, 总体布局, 用思想统领行动, 通过进行专题讲座、召开专题会议等方式对干部教师进行开放理念和幸福教育引领。二是做好学校领导班子的班长。通过“量身定做”给干部“加担子”, 校长甘当“配角”和“幕后策划”, 让班子成员冲在前面做“主角”。通过常态化的个别谈心和集体交流, 及时总结工作上的成绩与不足, 体现校长对班子成员的精心指导和帮助, 让他们在一次次历练和成功体验中提高管理才干。三是做好教学研究的“教师首席”, 校长只有深谙业务, 才能建立“学术权威”。我先后三次去深圳南山区学习“卓越课堂”的“先学后教”模式, 始终走在课改前沿, 深入教学一线, 一头扎进“开放课堂”的研究当中, 和教师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在深水区里扎猛”, 把学到的先进的理念和经验及时地传递给干部和教师, 与他们一起研讨、交流、分担、分享。校长对教师有意无意地“导”对教师所起到的带动作用是强而有力的, 教师们被激发起的高涨的工作热情反过来又积极地促进了校长的自主行动。

用专家的专业引领指导教师的研究行动。为了避免校本研修中出现“停留于形式化”、“研究问题沙漠化”、“行动矮化”等问题, 学校进行开放式校本研修, 每次开展重要的研训活动, 都通过请中央教科所、市、区教科所、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领导、专家引进高水平的专业引领。专家的“导”重在对干部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上的引领和指导, 防止校本研修满足于一般水平的交流互助。

除此以外, 更多地是开发学校资源, 校级干部、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都不同程度地通过专题讲座、主题研修、教学诊断、集体教研等活动发挥专业引领作用。学校干部和教研组长的“导”重在引领教师进行先进经验和做法的互相借鉴和学习, 让校本研修不是“萝卜炖萝卜”, 而是“萝卜炖牛肉”。有了骨干教师的引领带动, 避免了研修中的“行动矮化”。

2.学——教师自主学习, 教师自我反思。

没有教师的发展, 永远不会有学生的成长。让校园里飘溢着书香关键在教师。“专业阅读”让教师更加善于自我反思, 而自我反思会让教师改变行走方式, 通过经常写教育感悟、教育叙事、教学案例、教学随笔等进入“专业写作”状态。学校倡导教师“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通过“专业阅读”促进自主学习。为增加阅读量, 学校给教师统一征订《教师博览》, 增加读书经费投入, 每年以奖励的方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订刊, 学校也购买了各学科专家的光盘和书籍, 供教师随时观看和学习;学校还开辟“电子读吧”, 提倡教师通过网络平台, 师生共读, 增加网上阅读量;要求教师假期读书、写读后感、在博客上传, 互相交流、学习, 开学进行读书交流展示活动。学校倡导教师“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通过“专业写作”, 促进自我反思。建立学校、教研组、教师个人、班级四级博客, 及时上传教师随笔、教学感悟、教学叙事、教学案例、师生共写随笔等教师原创, 每学期都分门别类地将教师原创编撰成集。创编教师刊《松林师苑》和学生刊《松苗》, 发表教师和学生的原创作品以及研修活动纪实, 已成为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反思、师生学习生活共同的开放窗口和展示平台。

3.展——学校搭建平台, 教师成功展示。

在“无限相信学生和教师的潜力”的理念支持下, 学校重视教师的精神状态, 提供更多机会让教师拥有成功体验。

学校每学期定制校本研修活动内容“定单”与“菜单“, 让教师自主选择。研讨的主题根据学校计划、教师的需求丰富多彩, 提前布置给教师, 有德育管理、习惯培养, 有教学研究、课题研讨, 有职业情感、师德修养等多样研修主题, 让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和研究专长, 在参与活动时有所选择, 不但可做被培训者, 更可以做培训者, 以师为师, 成师之美。根据研修内容对教师进行分层培训, 有对干部和教研组长进行的培训, 有对骨干教师进行的培训, 有对青年教师进行的培训, 有对新上岗教师进行的培训等等, 让教师各尽所需, 各尽所能, 各得其所。

开设松林论坛, 让教师展示自我。让教师自愿报名做“坛主”, 全程策划活动内容与形式, 给更多教师尤其是给骨干教师展示自我、发挥特长的机会。松林论坛——干部论坛、教师论坛主题常换常新。鲁朝晖老师精心策划的《教师幸福大家谈》、毕爱萍老师组织的《教师课题成果面面观》、田昌通主任总结的《小课题, 大课堂》、张晶校长主持发布的《教师课堂亮点颁奖词》等论坛活动都别开生面, 让大家在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跃跃欲试, 想亲自主持一次论坛活动。学校的干部论坛, 把每次的干部例会变成学习汇报会、亮点工作表扬会、难点问题研讨会, 力求每次有所得, 有所悟, 有所动。

制造“露脸”机会, 让青年教师高起点成长。学校新上岗的青年教师, 除了搞好教学以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新任务:做值周队领袖、校刊主编、小记者团团长、广播站站长、鼓号队队长、摄制组导演、科研室骨干等等, 这些“额外”的工作, 大大提高了教学新人的工作能力, 增长了他们的自信心。学校对他们的“份内工作”更是不遗余力地帮助, 学校定期召开教学新人工作汇报会, 通过上公开课、汇报课、研讨、交流等方式让他们展示自己的工作成果。

4. 拓——共同拓宽视野, 实现多层联动。

走出去——从零点起航, 在高处着陆。让教师深入教育现场, 走进全国名校, 体验文化, 探访精华, 看、听、想、说、行——输氧、充电、输入新鲜血液, 推陈出新。

手拉手——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 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靠“个人奋斗”成功的时代已经终结了, 借助“专业发展共同体”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是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分三个层面:教师与教师;教研组与教研组;学校与学校。学校帮助教师寻找“尺码相同”的人和团队, 实现专业发展共同提高。围绕“开放课堂”, 教师开展小课题研究, 拉近了教师之间、学科之间、教研组之间、学校之间的距离, 同学科不同课题研究、不同学科相同课题研究让教师间、教研组间、学校间建立了“专业发展共同体”。学校教师共申报了24个课题, 根据研究类别共组合成9个研究小组, 有的小组研究的主题是教学设计, 有的小组研究的是教学策略, 有的研究的是教学评价, 项目齐全, 内容充实, 基本涵盖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学校派新上岗中层干部到实验小学、城内小学挂职锻炼, 派新上岗教师到童牛岭小学、东山小学、实验小学、金元小学感受先进的学校文化;经常和城内小学、湾里小学、实验小学、红塔小学、马家小学等学校开展课堂教学开放观摩活动。在个人与校际交流学习过程中, 促使教师实现强强联合, 强弱合作, 从而使原有的信息和经验在流动中被激活、增值;促使教师不断从“专业发展共同体”中获得信息、借鉴和吸收经验, 少走弯路;促进教师相互间的合作与交流, 让每个教师都能收获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东西。

5. 评——实行多元评价, 力求教师愉悦。

在构建开放式校本研修模式中, 学校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和改进功能, 注重教师的评价管理, 渗透人本主义思想, 强化发展为本、全面评价和全员参与的意识, 重点通过“家长满意、学生喜欢、自我认同、同事佩服、领导称心”五个方面达到“为了教师愉悦”的评价目的。

学校首先采取“走动管理”的策略。管理者通过与个人保持密切的接触, 达到组织管理的目的。运用这种策略对教师实行“走动”评价, 主要要求校长能到学校各个地方走动走动, 多接触教师和学生, 经常进入教室、教研组和年级组等教师出入的地方, 从而增进了解, 加强交流。其次是运用“发现工作法”, 倡导干部教师都要及时发现教师工作亮点, 及时反馈、评价、总结、推广。干群之间、教师之间长于互相评价、互相欣赏, 彼此愉悦, 让工作因和谐的人际氛围而变得轻松愉快。三是教学亮点申报、亮点互评、亮点发布相结合, 采取教师“精品项目推介会”的方式激发教师自主成长。四是进一步完善发展性教师多元评价体系:教师从德、能、勤、绩、责五个方面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多元评价, 其核心是促进教师自主发展, 通过评价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以及促进教师自我价值的实现, 鼓励教师进行自我评价, 形成具有个性化的评价目标和评价方法。“分数 (学期教师自评) +等级 (年度教师互评) +寄语 (年度校长评语) ”的评价方式将教师的自我规划、教学特色、职业表现及学校、家长、学生、社会对教师的职业期许等进行全面、多元的评价。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第7篇

1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组织形式

实行开放式教学对于培养技能型紧缺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开放式教学体系在美国的具体其做法是:每个学生与老师签订一份教学合同, 合同上写明学生要做完某门课程一定数量的作业, 做的快慢、用的时间由学生自己安排。合同内规定的作业量是基本数量, 如果学生对某门课感兴趣, 想多学可以多做作业。这种做法提倡的是精心计划的教学体系下的自由, 充分考虑了学习者个性品质的差异。中国有着自己特有的国情, 我们不能生搬硬套别人的做法, 要结合咱们国家的具体国情, 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式教学体系之路。目前, 我国一些院校的具体做法如下。

1.1 全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

建立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加大改革的力度, 将实践教学 (含实验课) 与理论教学完全分开, 建立独立的实践 (实验) 教学体系。由于实践教学独立设课和教学体系的开放, 学生进行实践的时间段较宽, 在教学资源有限的情况下, 有利于教学组织和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效益;所有的实践内容独立于课程之外, 便于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便于统一考虑、减少重复和重新优化组合, 形成综合性和设计性实践教学, 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系统合理;由于单独设课, 更加有利于考核, 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实现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利于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

1.2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

对每个专业来说, 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都是一个有机整体。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全面认真研究学科需要, 围绕培养目标全面修订实验和实践教学大纲。根据理论课程的每学期安排情况, 编制对应的专业实践教学大纲和教材, 综合考虑基础、目标和提高三个层次的实践技能培养需要, 整合优化全程的实践环节教学内容, 压缩验证性、演示性实践活动,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践内容。

1.3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推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主体如果开放式实验教学模式不能提高学习兴趣, 得不到学生的认可及积极参与, 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就失去了推广的意义。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核心就是通过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 实验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 而学生则被动接受, 实验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进行操作即可。在开放式实验教学过程中, 学生必须根据实验项目自主进行操作, 使用仪器设备, 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实验数据, 实验指导教师主要负责解答实验问题。由此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效实现了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角色转换。处于求知欲极强阶段的学生, 当然会对这种模式感兴趣。

2 开放式教学体系的优势

2.1 有效地提高学生能力与素质培养

传统的教学体系主要以理论课教学方法, 实际上已成了制约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 同时也是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发展的阻力。如果不充分了解教学方法对实践教学的制约作用, 即使开设综合型、设计型实验, 也只能是另一种形式的验证性实验。开放实践教学必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变学生“被动式”实验为“主动探索式”学习。实践教学从严格意义上来说, 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 而是能力教育。学生在实践环境里可以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和主体精神, 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培养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2.2 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开放式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感知、理解、掌握、巩固、应用理论与实践的过程, 而且也是知、意、行、情相互作用、相辅相承的辩证统一的过程。“知”就是认识过程, 包括对知识、技术、技能的培养;“意”就是意志过程, 包括动机、兴趣、意志等;“行”就是行为过程, 即实践活动等;“情”就是情绪过程, 包括在实践中所体验到的愉悦、焦虑、成功、失败等。知、意、行、情的融会贯通, 就是教学过程的开放体现, 是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使之学有所乐, 学有所得的过程。

3 运用开放式教学体系的几点实践经验

3.1 运用现代多媒体与网络技术

当今社会已进入了网络时代, 在开放式教学体系中加入时代的因素是很重要的。在网络课件的制作中, 可以引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例如:为了引出某一概念或是定理, 首先提出一些相关的问题提供学生去思考, 之后再引出定理。也可以先设计几道选择题由学生解答并提交, 然后自动给出答案, 并说明这些题中出现的问题, 最后介绍概念和定理。另外, 为了便于老师与学生的交流与学习, 网络课件的设计中可以加入“讨论版”或是“在线答疑”等功能来满足协助学习的要求。

3.2 拓展发散性学习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综合性学习课程首先从学生口语交流的实践开始, 为学生创造机会, 通过各种渠道, 打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的信息通道, 让学生动口, 动身动脑, 在交流合作的体验中,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学习成果, 在角色创造中掌握技能, 积累经验, 从而激励学生超越, 促进学生创新。

3.3 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和观念的改变

建立和提倡注重如何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为社会做出创造性劳动。即在教育教学中, 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 把会学习、会做事、会做人, 具有创新思维的人视作人才的观念, 并由此形成新的教育质量观, 即以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全面, 这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协调发展作为衡量的标准。这个认识本身有一个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是对人才全面认识、对教育质量辩证认识的过程, 是建立在教育观念要创新的基础上的。

参考文献

[1]杜红昌, 李宝琴.试论建立开放式课堂教学体系[J].石油教育, 2001, 1:81.

[2]谭志静, 陈杰平, 张华.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与运行[J].理工高教研究, 2007, 26 (5) :108~109.

[3]吴朝建.论应用型本科院校开放式实验教学体系的理构[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60:101~102.

[4]刘建华, 耿鹏, 苏兴, 等.高职开放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9, 363:34~35.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8篇

“教学有法”指的是教学中有规律可遵循, 有法则可遵守, 有模式可遵照, 有可以掌握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 这个“法”是原则、规律;“教无定法”是指教学中的规律、法则、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僵死不变的, 而是灵活多变、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 这个“法”则是因人而异的教学方法、教学途径和手段。“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两者应该有机统一起来, 我们要遵循教学的普遍规律, 掌握和运用教学的一般原则和方法;而运用这些原则和方法时又要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而异, 反对依样画葫芦的呆板做法, 和不看实际对象只顾花样翻新的形式主义, 切忌千课一面、千人一法。两者的辩证关系,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构开放式教学体系, 设计具有独特风格的课堂教学结构, 从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一、教学模式的开放

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 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如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 人们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 采用较多的有以下几种。

1. 探究—发现式

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 获得整体发展的阅读教学模式。让学生经历“研究—思考—提问—讨论—解惑”这一过程, 不是简单地让学生获得答案, 而是强调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重视自我发现、自我体验的过程, 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精神, 磨练学生钻研问题的意志力, 进而使学生体验到发现、创造的成功感, 最终在情意、智慧及身心各方面得到整体提升。这种教学模式在张扬主体精神、优化整体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

2. 提问—讨论式

由教师提出有意义的问题, 激发、引导学生,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实施讨论式教学, 教师应从两方面做好调控: (1) 小组编排:理想的编组方式是各个小组的智力水平大致相当, 即每个小组都有一定的上、中、下层学生, 这样才能保证小组之间的公平参与, 也能促成各小组成员之间的协同互助。 (2) 总结评价:老师应对各小组的意见进行归纳、整理分类、作出评点。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参与, 有助于学生合作交流技能的提高。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 我们都可以取长补短, 吸取传统精髓, 开拓创新, 找寻最优的模式。

二、教学方法的开放

教学方法是“所有促进学生学习、增强学生满意度的教学方式”。语文课程既包括语言教学, 也包括文学教学。显然, 语言教学与文学教学的方法有很大区别。就语言教学来说, 又有读、写、听、说四项言语技能之别, 教学方法自然也有区别。无论语言教学, 还是文学教学, 又有体裁之别。实用文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应用文之分, 文学作品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影视文学之别。实用文体不同, 文学体裁不同, 教学方法理应有所区别。就是同一文体、同一体裁, 课文内容不同、难度不同, 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区别。所以说, 教学方法是多样的。讲授是一种方法, 训练是一种方法, 讲座是一种方法, 谈话问答是一种方法, 如此等等。从文学教育的角度来教文学作品, 有以下几种适宜的教学方法。

1. 美读法

美读是借鉴古代吟诵的学习经验, 通过细心揣摩, 用富有音韵美的声音来朗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 生动感人。例如教授白居易的《琵琶行》, 可以采用男女生分部美读的方式, 借助男女音色、音调、音高及语气等的不同变化, 产生合唱般的音乐效果, 再现诗歌中的音乐节奏与韵律, 使学生产生一种“如听仙乐耳暂鸣”的听觉感受, 更好地领悟诗歌音乐美的特质。不美读, 就难以进入文学境界, 也难以咀嚼出文学语言的精妙之处。

2. 表演法

常用的表演形式有:分角色朗读, 编写和演出课本剧、校园剧、小品, 等等。这一方法最大的益处在于激发学生自我表现的欲望, 从而让学生参与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会以很高的热情从事课余的揣摩、酝酿、演练等活动, 从中获得多方面的收益。学生往往是多才多艺的, 教师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 让文学作品的教学能够多姿多彩, 更有魅力。

3. 比较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 鉴赏文学作品, 常常离不开比较, 在比较中才容易欣赏到精妙之处。例如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顾况的《游仙记》作比较, 可以比其高下;用《孔乙己》和《范进中举》作比较, 可以察其主人公心理及作品主旨;用贾谊的《过秦论》和欧阳修的《伶官传序》作比较, 可以辨其立论与论证的异同;用徐志摩的长诗《康桥再会罢》与其短诗《再别康桥》作比较, 既可以看出二者的一脉相传, 又能比较出其艺术构思和手法的相异之处, 等等。

各种教学方法有各不相同的教学功能, 不能简单笼统地说这种方法就好, 那种方法就不好, 问题在于运用得优劣。在各种教学方法中, 讲, 当然是基本的。所以, 其它各种方法都离不开一个“讲”字。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 可以激发思考, 深化认识。讨论过程在学生之间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但是讨论下来, 学生的认识毕竟欠深入, 有待于教师来讲, 给予指导。在教学方法中, 讲授也要与其它方法结合着进行, 这样就演变出多种方法。总而言之, 教学方法应该因文制宜, 因“生”制宜, 不可将某一方法定于一尊。

三、教学手段的开放

教学手段可以分为常规教学手段和现代教学手段两大类。常规教学手段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手段, 如挂图、实物、标本、模型等。这就是教学有法中的基本教学手段, 在教学中仍可以普遍运用。但近年来, 随着科技的发展, 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教学中, 它们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信息量密集等特点正越来越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因此教无定法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搜集、选择、处理信息, 使现代教学技术真正为我所用, 尤其是多媒体技术。采用多媒体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优点。

1. 趣味性

通过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可以将传统教学中无法展示的东西栩栩如生地摆在学生面前, 从而使学生平添无穷的趣味, 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 大大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上《故都的秋》, 除了运用配乐朗诵外, 还可以搜集不少图片画面, 让学生通过画面的比较, 真实地感受到北国之秋和南国之秋的不同。动静结合, 声像俱佳, 且强烈的新鲜感, 会促使学生个个兴趣盎然, 相对于古老的黑板、粉笔, 这种教学效果好得多。

2. 拓展性

“运用多媒体上课, 打破了课堂45分钟的时空限制, 纵观古今, 横跨中外, 节省大量时间:板书无需写———轻轻一点鼠标即可完成;问题无需重复, 已经在大屏幕上显示出来”。如讲授《祝福》, 先让学生预习, 上课时再放一段电影剪辑, 课件中再以图片展示出祥林嫂三次不同的肖像。通过比较, 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些变化, 体会人物在人生道路上遭受的惨重打击, 对于封建礼教迷信对她的迫害也就不难理解了。如果运用语言分析比较的话, 至少需要半节课 (甚至一节课) , 而用多媒体几分钟就可以解决。时间节约, 课的容量自然加大, 长课短讲成为现实, 想象的空间能得到更大的拓展。

真正贯彻教学有法和教无定法, 必须吸收传统教法、学法, 开拓教学境界, 这必然要求我们设计具有独特风格、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结构。我们的教学要在继承前人、学习别人的基础上, 勇于创新, 善于博采众长, 灵活运用, 自成风格。要根据实际情况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 甚至创造出更新颖的课堂教学结构形式。当然, 教学永无止境。但对教师来说, 怀有一个理想目标, 并为之奋斗, 不是很有必要吗?如果大批创新型、成熟型的教师在创新意识的驱动下, 运用娴熟的教学艺术去育人、培新, 那么, 我们的教育改革就一定能实现质的飞跃, 一定会开创教育的崭新局面。

摘要:文章主要针对教学有法与教无定法的辩证关系, 从教学模式、方法、手段等几方面, 围绕如何设计开放式的课堂教学结构展开分析, 以有助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

关键词:语文学科教学,“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开放式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蔡美娟、欧阳华钦.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优越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4, (1) :61.

[2]张宝玲.优化课堂结构的几点做法[J].语文教学研究, 2004, (1) .

[3]Donald R.Cruickshank, Deborah L.Bainer, Kim K.Metcalf著.时绮等译.教学行为指导[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

开放式课程体系 第9篇

【摘 要】本文针对工程训练中心传统的实习实训存在管理落后、设备资源利用率较低、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合理、学生创新能力得不到发挥等问题,对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式教学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

【关键词】工程训练中心 实习实训 开放式教学体系

一、前言

现代高校工程训练中心是培养学生设计、加工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基地,是由传统的金工实习基地或校办工厂传承下来,即在普通的机加工和材料成形加工车间基础上,通过增加机械基础训练模块、数控加工模块、CAD/CAE/CAM/CAPP模块、先进材料成型(成形)模块、逆向设计及快速成型模块、机电一体化模块、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等,形成了一个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为一体的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近年来,通过投入大量财力和物力,不断完善设备规模和先进设备的购置以及实习实训教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学的引入、管理人员的素质培养,满足应用型本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要求,也为工程训练中心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开放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知识技能灌输型教学,是以学生为本,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为辅助,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学会学习,并在此过程中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注重学生岗位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开放式教学的重点在于开放,即学习不再固定时间、空间和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创新思想,在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制定大学期间的学习计划,根据计划预约时间和空间、教师和设备等完成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能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模式是通过建立资源配置合理与共享的开放式实验实训中心,学生自由组合形成学习和科研团队,并配备相应的指导老师,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前提下,自主选定内容,有针对性地完成实验实训,培养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同时扩展了学生的个性创造空间。提倡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岗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搭建高等教育和企业人才需求的桥梁,符合国家对应用型本科创新性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工程训练中心传统的实习实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实训内容陈旧,与社会需求脱节,无法满足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专业开设的实训课程主要包括:金工实习、机械设计实验实训、电加工实验实训、机械制造工艺实训、模具岗位实验实训、数控编程及操作实训等。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由于资金投入和教学模式转型等问题,实验设备陈旧,部分实验内容已是现代制造工业淘汰的内容,实践环节现代科技含量低,不符合高素质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教学模式单一,学生缺乏实验实训的兴趣,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传统的实验实训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主体,而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和技能。这种教学多采用注入式,其实习实训课题的选择、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和仪器设备的选择等概由教师指定或者按照任务书和指导书进行,实验实训时学生只需按规定的步骤机械地操作即可。比如在机械设计实训中,实验实训任务书给定设计题目为齿轮减速器,设计步骤按照实验实训指导书来进行,学生在设计时只需按照给定公式计算,再依葫芦画瓢选择相应的带传动、电动机、轴、轴承等。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丧失了实验实训的兴趣,无法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管理落后,设备资源利用率低

对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一是原有师资力量较薄弱,专职实习实训指导教师岗位少,专业水平不高,部分实习实训由专任教师兼职指导;先进设备培训机制不完善,部分新进设备出现长期空闲的问题;实验室管理混乱,实习实训设备无专人负责,日常维护和管理存在较大问题。二是按照教学计划安排的实习实训时间较为集中,加上设备资源和指导教师较少,考虑安全因素,部分同学真正动手机会较少。相反,一些设备每年大部分时间空闲,造成非人为使用损耗和失效,设备资源利用率低。

(四)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不合理,学生学习兴趣缺乏

教学评价体系能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专业技能掌握情况。目前,工程训练中心开设的很多实验实训缺乏教学效果评价体系,学生是否掌握该项技能无从知晓,不能因材施教。部分实验实训内容安排在理论课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价体系,学生也感到无所适从。大部分实习实训课程设置为专业选修课,课时较少,教学考核为合格或不合格。学生无论从考研究生或评奖学金角度,对实习实训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而指导老师因实习实训设备少、学生多,对很多走过场的学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造成学生对实习实训缺乏兴趣,实践动手能力得不到锻炼,导致人才培养质量的下降。

三、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式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建立

(一)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以项目驱动任务为导向的实验实训体系

以桂林航天工业学院为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本科专业划分为几个方向,包括机械制造、机电一体化、模具设计与制造、数控技术等。根据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将实验实训模块化,根据岗位需求和开放式教学模式对相应的实验实训内容做出适当的调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适合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开放式的教学体系,一是在时间上开放。工程训练中心在工作时间内全方位开放,学生可先在网上查看仪器设备的使用空闲情况,然后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和学习情况,预约设备使用时间和指导老师,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规定的实验实训内容。二是在空间上开放。有些实验项目,比如CAD/CAE/CAM实训等,并不一定在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学生可用自己的电脑在宿舍完成后提交给老师;另外一些实训内容,比如设备操作规范、实习实训指导书等实验前的准备内容、实习实训报告、课后思考等相关资料,指导教师可挂在网上,学生在实验前下载预习和实验实训后完成并提交,教师可直接在网上查看后评定成绩。三是内容上开放。对于机械类专业来说,工程性较强,需要完成的实习实训内容非常多,可采用项目驱动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岗位能力为目标,打破传统的单一的实习实训模式,建立适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开放性教学体系。

对于模具方向来说,核心技能为冲压和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可围绕这条主线,以项目驱动为导向,科学合理安排实习实训内容。学生可从大二学期开始,指导教师将一个相对独立的任务项目交予学生独立完成,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到完成后的评价,都由学生具体负责,教师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通过项目的实地进行, 要使所有学生能够了解和把握完成项目的每一环节的基本要求与整个过程的重点难点。这样,学生毕业后能很快适应社会和企业,成为独当一面的人才。如塑料模具的设计,教师指定或学生自行寻找身边的塑料零件,完成此零件的模具设计和主要成型零部件的加工,如图1所示:

(二)基于开放式教学模式,建立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验实训体系

岗位能力需求为导向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主要包括:一是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保持一致,结合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实验实训能力要求,调整实验实训课程的逻辑结构体系,建立以用人单位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二是实验实训课程开设以学生为主体,并体现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技能兴趣,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适时调整。

例如,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本科专业(模具方向)的培养目标是学生能够完成与模具相关的设计、研发、维护、调试等工作,根据岗位需求,建立如图2所示的实训体系,且都能在工程训练中心完成。学生可从大二下学期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学习能力,自主选定题目,自由组成团队,制定实验实训计划,到大四上学期完成所有与模具相关的实验实训内容。这样既实现了开放式实训教学的目的,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适应社会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要求。

图2 基于模具专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实习实训体系

(三)建立开放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提供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建立开放式的大学生创新基地的目的,是要进一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以及动手能力,调动全院师生投身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推动大学生科技活动蓬勃发展,促进学院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在工程训练中心内建立开放式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包括一个学生科研活动室,并同时划拨一定经费用于实验基地建设,购买相关仪器、工具等设备,配备指导老师,规范管理。创新基地将以良好的创业氛围、一流的创新服务,为大学生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平台,为社会培养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大学生创新基地将建成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基地、制度创新的试验基地。

创新基地建立后,定期举办校级活动和比赛,如技能型比赛(机床操作、CAD制图等)和创新型比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工业产品造型设计大赛等),形成比赛机制,在全校营造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调动学生投身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并为全国性创新比赛选拔人才。2013年我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组织参加全国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2项获得广西区一等奖,并获得中南地区一等奖和二等奖各一项;2014年共推荐8件作品参加高校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部获奖,其中1等奖和2等级各3项,还有一件作品获得全国赛2等奖。通过比赛,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参与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的兴趣。

(四)研究开发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平台,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

工程训练中心是对学生进行相关专业岗位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的实践教学单位,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其教学基础设施与工作状况直接反映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为学生提供了完全模拟真实环境的训练场所,使广大学生能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熟练掌握工作流程,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何应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程训练中心的应用效果,使训练中心的软、硬件基础设施达到期望的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在众多的实验实训设备、机房、教学、学分等多方面的资源,迫切需要一个平台,能够使决策层在统一平台上对实践教学各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图3 开放式实验实训教学管理平台

我院在探索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程训练中心开放式实验实训的建设改革中,开发了适合我院的实践实训教学管理平台,如图3所示。通过平台,学生可完成信息查询、网上预约、在线学习、提交作业并查看成绩,指导教师可发布信息、评定成绩、查看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管理平台极大地开放了学生实验实训的时间和空间,为实现开放式教学提供了基础保障。

四、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应用型本科办学条件的日益完善和成熟,我校工程训练中心始终坚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活动机制、工程实训中心的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做了有意义的探讨与实践,积极探索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来保障教学模式的实施。以我院机械设计及自动化模具方向为试点,在工程训练中心实施开放式教学以后,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受到学生的欢迎,学生实习实训的积极性提高,实习实训效果显著,可推广至机械类其他专业。

【参考文献】

[1]刘顺舟,刘冉.工程训练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6):41-42.

[2]安保琴.工程训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科技致富向导,2011(35):133,64.

[3]姜运生.地方院校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丁洪生,周郴知,杨志兵,等.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06):1-4.

[5]邹小平,谢小妍,张宇宙,等.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创新设计实践与探索[J].企业经济,2004(08):96-97.

构建开放式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体系 第10篇

一、教学观念的开放

观念的开放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具体来说,就是要树立体验的课程观、交往的师生观、三维的目标观、生成的教学观与发现的学习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简言之,就是讲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尊重学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体察学生的学习情感,鼓励师生交往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预设目标及程序,强调学生本位,提倡发现学习,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彻底改变过去放不开、放不下的观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主体。

二、教学设计的开放

教学设计是指对整个教学活动所作的系统策划,是把一般的教学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过程。传统的教学设计的内容是预定的、程式化的,步步相扣,不易改变。开放式阅读教学设计既注重文言基础知识实词、虚词、句式的积累,又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创新生长点;既有“以文为本”的教学理念,体现教师怎样教,又有随机调控的准备,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预留教学时间和空间。

三、教学过程的开放

语文学科中的讲解,在影响学生认知兴趣和认知结构方面比讨论等更有价值。但也有它的负面作用:教学环境封闭,信息传输较单一,不能保证有足够的凝聚吸引作用,易使学生疲劳,易受外部条件的干扰。因此,要改变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阅读,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积极主动的思考、探究,获得整体发展。

1. 课前预习的开放———诵读。

教师在新授之前,必须引导学生预习古文。而预习的重要环节就是诵读。所谓诵读,就是有表情地以记诵为目标的朗读。强调诵读,这是文言文教学之根本。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未必先疏通字词的障碍,字词的意义是从反复诵读乃至“倒背如流”中“悟”出来的。诵读是学生对文章进行整体把握的重要环节,它能够使学生克服语言障碍,消除时代隔膜,领会其思想感情,加强对文章的理解。文言文的风格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豪迈奔放,有的静穆闲适,有的委婉含蓄,有的深沉凝重。它们都是作者心灵的产物和情感的结晶。因此,诵读的过程也是让学生能读出文章的语气、语调和节奏,表达出文章和作品内在的情感的过程。诵读,这是学生直接接触课文的开始。通过诵读,学生还可以找出生字,查阅工具书,弄清字音、字形、字义。参照注释,把文中有碍于了解内容的多义词、活用词、古今异义词、虚词找出来,体会它的含义和用法。把文中不理解的句子画出,以便向老师请教。通过预习,学生便能够很好地把握文言文的大体内容,为教师的教学做好准备。

2. 课中环节的开放———探究、点拨。

过去,文言文教学仅强调实词、虚词、句式,教师过分强调知识点,学生在课堂上只顾记笔记。一篇血肉丰满的文章,经过这样的处理,变成了一堆支离破碎的“古汉语材料”。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扼杀了学生的主动精神,也妨碍了他们智力的发展。这样的文言文教学,已经“变调”、“走样”了,致使那些经过筛选的最具教育意义、最具感染力、最具趣味性的古代散文变成枯燥乏味、干巴巴的技术课。要让学生真正处在主体地位上,就应改讲读为学生探究,教师点拨,既让学生明确重点、难点,又不至于完全让老师牵着鼻子走。例如,《兰亭集序》中有一段写集会的文字:“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教师讲解到这一段时,只需在字词上稍加点拨,然后指导学生吟咏背诵,启发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叠印一幅美丽的图画。而所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以及写景的井然有序,也可在启发中、吟诵中慢慢体会到。

实践证明,教师在课堂上掌握了进行启发、点拨的方法就好像掌握了开启学生“心灵窗扉”的钥匙,拨响了师生共鸣的琴弦,可以收到将已有的知识合理迁移的效果。可以说改讲读为点拨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体现学生主体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始终处在教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在学的主体地位上,这使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最大程度的强化。

3. 课后作业的开放———选题、编题。

放开对题目的垄断。过去,出题人是老师,出的题目往往是依据教材的要求,或干脆就是老师编好,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做起来自然困难、没劲。如果让学生自己选题、编题,不但能更好地掌握文言基础知识,也可以对文章的内容有更好的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学文言文的积极性。

四、教学内容的开放

生活处处皆语文,生活处处有教材。“语文水平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不仅反映了学习的方法,而且反映了教材即学习内容开放化的重要性。而且,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教材中有人文的,科普的,可谓文史经哲无所不包,天文地理一应俱全。因此,对承载古人思想的文言文,更应该广泛阅读,寻找相关文段,采用一文带多文的方式拓展教材,增加信息量,并把学习文言文的触角由课内伸向课外,把课内学到的知识、方法迁移到课外,使其获得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在教《过秦论》一课结束时,我又让学生阅读了《吕氏春秋·壅塞》和苏辙的《六国论》,从古文的基础知识到文章内容,再到政论文的写作,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这种做法能更好地实现“课内向课外”、“课堂向课后”的开放,日积月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会逐步提高。

综上所述,在文言文教学中,只有实现教学思想、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的开放,构建开放式的阅读教学体系,才能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才是真正实践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才能使文言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摘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式的教学尤为关键。教师应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鼓励师生在交往互动中即兴创造,强调学生本位,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开放的思维、开放的时间、开放的方式下,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言文,更快地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上一篇:和谐平台论文下一篇:统筹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