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评估分析范文

2024-07-15

危险评估分析范文(精选12篇)

危险评估分析 第1篇

(一) 人身危险性的概念及其内容

人身危险性是随着刑事实证学派的崛起而使用的一个概念。它是指犯罪人的生理、心理特质及其社会因素所决定的犯罪倾向或反社会性格。人身危险性理论在西方法律实践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这主要表现在20世纪初制定的刑法典或刑法修正案, 不仅关注了“已然之罪”, 而且还关注了“未然之罪”, 对初犯、偶犯在从轻、减轻处罚或者适用缓刑的同时, 从重、加重了对累犯、惯犯、常习犯的处罚。意大利、德国、法国等国在对具有刑事责任的犯罪人加以刑罚处罚的同时, 对具有人身危险性的犯罪人采用保安处分;另外在刑罚执行上各国普遍设立了假释、减刑制度。

对于人身危险性, 我国学者有不同的认识, 观点的对立集中表现为是否包括初犯可能性。刑法中的人身危险性是否包括初犯可能性?事实上, 刑法根基的是人的行为, 在初犯可能性中, 以犯罪人以外的社会上其他人实施犯罪的可能性作为评价犯罪人的标准。这里谈的只是潜在犯罪人的犯罪可能性, 但是潜在犯罪人并没有真正实施犯罪, 因此刑法不能对其进行刑法评价, 如果强行进行这种评价, 则不仅违背了刑法的基本原理, 而且也无法操作。

也有的学者认为, 人身危险性指的仅是再犯可能性。由于个性倾向性是隐藏在人的内心上, 除非犯罪人自己表达出来, 否则我们很难进行直接的判断。因此, 这就涉及到一些客观的证据问题。在量刑中, 这些客观的证据的主要表现就是犯罪人的犯罪情况。正因为此, 我国有学者认为, 可以反映犯罪主体人身危险性的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犯罪行为、罪过形式与内容、犯罪目的与动机、犯罪起因、犯罪前的表现、犯罪后的态度及其世界观和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事实上, 这种认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避免刑法中的重复评价问题, 因此对人身危险性的刑法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 人身危险性的刑法评价

从我国刑法的规定看, 刑法对犯罪人的主观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行为人的主体资格, 即行为人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是否具有特定的身份;二是行为人的主观心态, 即行为人是故意还是过失, 是否具有法律规定的特定目的;三是行为人的悔罪表现, 这涉及自首、立功、缓刑、减刑和假释等。

虽然人身危险性是由犯罪行为、犯罪主观方面、自首、坦白、犯罪动机等诸多因素予以体现的, 但是对人身危险性的刑法评价则是分两部分进行的:

第一部分是定罪。这一部分的评价与社会危害性的评价具有一定的重合, 因为我国学者多数认为社会危害性是由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构成的。这里的行为的客观危害和行为人的主观恶性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因此在这一部分上, 社会危害性的评价能在一定程度上将人身危险性的评价包含。实际上, 在这一部分中, 人身危险性与社会危害性评价的是同一样的内容, 不同的只是评价的角度。

第二部分是量刑。量刑的内容实际上由社会危害性和人身危险性共同构成的。在定罪中对社会危害性的评价是抽象的、粗浅的、概括的, 具体的评价还需要在量刑中解决。但是量刑中还要解决人身危险性问题。在这一部分中, 社会危害性的评价与人身危险性的评价有些内容是重合的, 有些内容则相互独立。在这里, 有一部分就需要作专门的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了。

不过从最根本意义来说, 定罪也是为量刑服务的, 因此对人身危险性因素的这种分类只具形式意义, 而不具实质意义。对犯罪的人身危险性评估也应综合进行。

二、我国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及其完善

(一) 人身危险性的评估方法及其完善

人身危险性是衡量犯罪人是否再犯罪的主要指标, 但是由于人身危险性本身也是一个十分概括、抽象的概念。具体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程度如何, 必须采取一定的方法进行评估。从国内外的情况看, 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主要有三种方法, 即直觉法、临床法和统计法。

在目前我国的刑法实践中, 我国司法工作者对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主要采取直觉法。即司法工作者主要是法官根据法律的规定和自己的经验, 推估犯罪人的再犯可能性, 并因此在法定的量刑幅度内决定犯罪人的刑罚, 或者决定是否对犯罪人起诉、减刑、假释等。在这个过程中, 司法工作者对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完全是综合案件中的情况, 凭自己的直觉进行判断、评估的。

针对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的这种量刑模式的缺陷, 我国有不少学者进行了分析研究, 其中有些学者从自己的知识背景出发进行了量刑模式的设计, 如北京大学的白建军教授和武汉大学的赵廷光就分别从自己的实证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量刑模式。

因此, 笔者以为, 我国目前在实践中所采取的人身危险性评估方法量刑模式所存在的问题是过于粗略, 没有达到一种精细化的程度。实际上, 人身危险性评估以人的未来犯罪行为作为评估对象, 由于犯罪行为受诸多因素的影响, 且有的诱发犯罪的因素是无法估量的, 这使得这种评估存在一定的困难。对此我国有学者综合国外的研究, 提出了改进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几个方面。对其中的几点, 笔者认为有必要予以重点强调, 尽可能多采用统计评估。当然, 这也就要求我国学者要不断研究出新的统计方法。将统计评估与临床评估法结合起来, 这样有利于弥补统计评估方法上存在的取样不全面、设计不合理、度量不准确的缺陷。而临床法的运用则要求相关领域的专家参与其中, 因此专家的遴选、评估等相关制度必须建立。在评估因素上要同时考虑动态因素和静态因素, 将二者有效综合综合, 以弥补两因素中的不足, 从而较全面地评估出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

(二) 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因素及其完善

在国外, 学者们对人身危险性进行了十分广泛的实证研究。综合这些学者的研究, 他们一般将人身危险性的表征归结为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 (1) 个人的生理状况, 包括年龄、性别、某些疾病状况; (2) 个人的心理状况, 包括行为人的个性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变态情况; (3) 个人的不良行为记录等因素。不过, 尽管人身危险性的影响因素很多, 但这些影响因素只有经过行为人内化为心理因素以后才能发挥作用。自然、社会和人的生理因素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是否犯罪, 关键要看行为人是否将这些因素内化为犯罪心理。因此, 人身危险性的心理评估具有特殊意义。

那么应当如何来评估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呢?对此, 笔者以为, 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前提是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

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主要依据犯罪人的心理因素, 但刑法要真正启动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 必须是犯罪人己经实施了犯罪行为。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是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前提。这是社会一般正义的要求。

其次, 对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是刑法。刑法是国家刑罚手段的合法性根据, 也是对犯罪人进行人身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

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有无与程度, 任何人、组织都可能有自己的判断标准。而作为刑罚手段基础的人身危险性评价, 必须符合社会文化的一般要求, 表现在刑法文化上, 就是受刑法的制约。

再次,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是犯罪人的心理, 是犯罪人在各种因素影响下的心理状况。对此, 我们可以将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因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 即心理因素。

1.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客观因素

从客观的角度看, 影响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因素主要包括犯罪史即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之前的违法犯罪情况、犯罪情况即行为人实施犯罪的手段、危害结果等、受教育情况及职业状况、家庭情况、滥用药物情况等。

2. 人身危险性评估的主观因素

从主观的角度看, 对影响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因素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

根据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的划分, 可以将影响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评估的主观因素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因素包括犯罪人的认知水平、情绪情感状态和意志努力程度;个性心理因素包括个性倾向性 (需要、动机、兴趣、人生观、世界观等) 和个性心理特征 (性格、气质、能力) 。这些因素在不同犯罪人身上会体现出不同程度的人身危险性。

根据临床上的不同表现, 可以将影响犯罪人人身危险性评估的主观因素分为精神疾病情况、对自身犯罪及管教的态度、对社会的态度、情绪的冲动性等诸多方面。这些因素在国外一些学者对人身危险性的考察量表有具体的体现。

可见对人身危险性的评估, 要考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并且这些因素之间还有可能会存在冲突, 如有的因素可能表明行为人具有人身危险性, 而有的因素则可能表明行为人不具有人身危险性或者是改造的积极因素, 对此就要进行综合权衡。

而我国刑法对犯罪人人身危险性的评价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其中最为显著的是我国刑法对犯罪人的规定并没有充分考虑犯罪人的个性因素。个性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在我国刑法中得到部分体现, 如我国刑法中的犯罪动机。但犯罪人的兴趣、理想、价值观和世界观等方面的内容, 没有正式纳入刑法的考虑范围。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 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我国刑法对犯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没有进行有效的评价。

实际上国外不少刑法都对量刑中的评估因素作了较为广泛的规定, 如2002年修订《德国刑法典》第46条第2款就规定“法院在量刑时, 应权衡对行为人有利和不利的情况。特别应注意下列事项:行为人的行为动机和目的;行为所表露的思想和行为时的意图;违反义务的程度, 行为的方式和行为结果, 行为人的履历、人身和经济情况, 及行为后的态度, 尤其是行为人为了补救损害所作的努力。”2003年修订的《瑞士联邦刑法典》第63条明确规定:“法官根据行为人的罪责量刑量刑时要考虑到被告人的犯罪动机、履历和个人关系。”第64条更是明确规定:“行为人因下列各项原因之一而行为的, 法官可对其减轻处罚:出于值得尊敬的动机;在严重之困境情况下;在受到严重威胁之压力下;在必须对之服从之人或依赖之人的要求下;行为人因被害人行为的诱惑;非法刺激或侮辱造成行为人愤怒和痛苦;主动悔罪, 尤其是赔偿可指望其赔偿的损失;犯罪后经过的时间较长, 且在此期间行为人表现良好;行为人年龄在18-20岁之间, 对其行为的不法性还不能完全认识。”对此, 我国刑法也可以作一些借鉴。

摘要:量刑与定罪不同, 它解决的是对犯罪人是否判处刑罚、判处何种刑罚, 并决定所判处刑罚是否立即执行的问题。量刑的事实依据主要包括社会危害性及人身危险性两个方面。相比较社会危害性而言, 人身危险性则更多地涉及行为人主观方面的内容。尽管判断起来比较复杂, 但其却是准确量刑的关键。由此可见, 人身危险性的评估分析对于犯罪分子的量刑来说, 可谓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量刑,人身危险性,主观恶性

参考文献

[1]黄兴瑞.人身危险性的评估与控制[M].群众出版社2000:11-12.

[2]邱兴隆, 许章润.刑罚学[M].群众出版社, 1998:259.

[3]倪业群.论人身危险性[J].社会科学家, 1999, (3) .

地面危险源安全评估报告 第2篇

一、重大危险源的定义及相关名词解释

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名词解释

危险物质 :一种物质或若干种物质的混合物,由于它的化学、物理或毒性特性,使其具有易导致火灾、爆炸或中毒的危险。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工生产场所:指危险物质的生产、加工及使用等的场所,包括生产、加工及使用等过程中的中间贮罐存放区及半成品、成品的周转库房。

贮存区:专门用于贮存危险物质的贮罐或仓库组成的相对独立的区域。

临界量:指对于某种或某类危险物质规定的数量,若单元中的物质数量等于或超过该数量,则该单元定为重大危险源。

二、地面工业场所危险源的辨识

依据国家标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__2000)标准,现对矿区内地面火药库、锅炉容器、瓦斯储气罐危险源单元辨识如下:

1、地面火药库

地面火药库位于矿区西300米处,东面、北面、西面为山地,无人居住。

并且远离村庄,药库按行业标准设计、施工。存放采用分屋单独

存放,存放有矿用矿用乳化炸药、毫秒雷管、瞬发雷管三个品种的爆破器材,存放数量为:炸药2000㎏,雷管2000发。

评估结论:根据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表2的规定,有整体爆炸危

险的起爆药的临界量是10吨,按照辨识标准的计算法则AQR=2.0/10=0.20<1,所以该井下火药库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但库房内存放的爆破器材存在着发生被盗、流失、火灾的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将对职工的生命、国家财产和社会的和谐稳定构成严重威胁,应属于危险源。

2、锅炉容器

我矿现有额定蒸汽压力为0.625Mpa,额定蒸发量为10 t/h蒸汽

锅炉二台,承担矿井生产、生活采暖任务。

评估结论:根据锅炉容器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规定:额定蒸汽压

力大于2.5Mpa,且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10 t/h的蒸汽锅炉为重大危险源。所以我矿现使用的蒸汽锅炉不属于重大危险源。但锅炉是一种受压设备,经常在高温下运行,且受烟气中和锅水中有害杂质的侵蚀,管理不严,操作不当,轻则停炉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造成设备毁坏、人员伤亡,应属于危险源。

辨识确认人:郝振增孔祥忠张国栋

郝振增:公司总工程师、采煤工程师

孔祥忠:公司副总工程师、采矿工程师

张国栋:公司机电矿长、机电工程师。

3、瓦斯储气罐

我矿现有瓦斯储气罐一座,直径30米,储气量为1万立方米,满

气压高度为20米,供蒸汽锅炉二台,承担矿井生产、生活采暖任务。

评估结论:根据瓦斯储气罐设计要求属于重大危险源。储气罐是

一种受压设备,管理不严,操作不当,轻则停罐影响生产,重则发生爆炸,造成设备毁坏、人员伤亡,应属于危险源。

辨识确认人:郝振增孔祥忠张国栋

郝振增:公司总工程师、采煤工程师

孔祥忠:公司副总工程师、采矿工程师

张国栋:公司机电矿长、机电工程师。

4、地理信息

地面火药库位于矿区西300米处,北面、西面、东面为山地,无

人居住。并且远离村庄,药库按行业标准设计、施工,主要作用是保证矿采、掘生产的需要。药库按行业标准设计、施工,存放采用壁槽式存放。

锅炉容器:我矿锅炉房位于矿内距离矿办公大楼100米外的南部

部。锅炉房西部为山地,东部为矿区路。

瓦斯储气罐:在我矿立风井场区内,东部和北部属于山丘地带,西部为进入风井矿区路。

山西和顺正邦煤业有限公司

矿区地面危险源分析

简易评估,让村民远离危险 第3篇

“虽然建房的时间延长了一些,前期的投入也增加了,但想到以后能够住得安全,心里就觉得很踏实、很值得。”当记者问及对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的看法,这是家住株洲市芦淞区五里墩乡新庄村的易英明说的第一句话。

在7月份建房选址时,村民易英明向芦淞区国土资源局提出了村民建房地质灾害评估申请。几天后,来自湖南省地质勘查局416队的地质灾害专家对选址进行了踏勘,认为选址处容易触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并提出了逐级放坡、修建挡土墙与排水沟等防护措施。出于安全考虑,易英明听取了专家的建议,在专家的指导下采取了系列防治措施。

2013年,为进一步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人为引发地质灾害,特别是避免或减少村民建房选址以及建设过程中引发新的地质灾害,株洲市国土资源局选取了芦淞区、炎陵县开展了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工作试点。

易英亮家的建房选址正是2013年株洲市试点村民建房地质灾害评估的缩影与写照。

建房引发地质灾害频繁

湖南省作为一个以山地、丘陵为主的省份,山地面积与丘陵面积占比超过65%,多山地、丘陵的地形地貌决定了许多农村村民不得不依山建房。此外,在中国农村地区,风水意识也让很多村民选择在山坡等地区建房。

与在地势平坦地区有所不同,选择在山坡位置建房,无疑增大了许多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在暴雨季节容易引发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此外,近年来,因采矿、切坡建房等人为原因引发的地质灾害数量也逐渐增多,特别是切坡建房。许多农村村民因为建房选址缺乏科学认识,加上对地质灾害防治不够重视,在采取切坡的方式建房时候,没有实行逐级放坡,导致坡度较陡;也没有在屋后留足缓冲空间,没有修建挡土墙与排水沟,没有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为地质灾害的发生留下隐患,在暴雨作用下常常引起房屋坍塌,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株洲市在已形成的农村地质灾害隐患中,村民建房引发形成的比例高达80%。以株洲炎陵县为例,全县已查明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为167处,其中有35处是由于村民切坡建房与选址不当造成的。

根据目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因村民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应由村民自身承担。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家境较为贫困,无力承担动辄数万元的地质灾害治理费用,或搬迁至其他地方另行选址建房;而依靠政府或各级部门从其他渠道筹集经费难度较大,导致地灾隐患点不能及时有效治理,危害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有一次,我们去到一个村子里面查看地质灾害情况。有一户在山坡附近建房的村民,因为选址不当,没有在屋后留足空间,在一次滑坡灾害中,从山上滚下来的石头将房屋砸开了一个大洞,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因无力进行治理与搬迁,该户村民只能继续住在砸坏的房子里,随时有可能再次遭遇灾害。”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巫智敏向记者回忆。

株洲免费地灾评估机制

2013年,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制定了株洲市村(居)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工作制度,选取了芦淞区与炎陵县作为试点地区,并将此作为全年一项重点工作来抓。

“之所以选取芦淞区与炎陵县,是因为这两个地方以山地、丘陵为主,一方面可供建房选址的平地较少,村民不得不选择依山而建;另一方面,这两个地方村民建房的需求量较大。”株洲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环境监测站站长李竑光介绍。

根据制度规定,在“一区一县“的试点工作中,当地村民如有建房需求,可以去当地国土所提出申请,国土所受理后赴选址现场去勘查。如果地形比较简单,地势比较平坦,国土部门按正常程序审批。

“如选址情况较为复杂,那我们就向村民出具《地质灾害隐患告知书》,告知村民该处选址可能存在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由村民自愿向国土资源中心所提出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申请。”株洲市国土资源局芦淞分局副局长陈华介绍。“受理后,国土所将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申请表交给县市区局地环股,由地环股统一邀请专家到现场踏勘。”

根据现场踏勘情况,如果专家认为选址可能引发严重地质灾害,则建议另行选址;如通过防治可以避免,则提出有效防治措施建议。由村民自主选择按照专家的建议进行治理。

目前,村民建房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费用主要由各县市区局承担,从每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费中列支,村民不负担任何评估费用。

据悉,今年试点的“一区一县”共审批村民建房285户,其中采取简易评估的37户。经专家现场踏勘,不适宜建房需另行选址的2户,另有3户专家提出了防治指导意见,有2户按专家意见采取了防治措施,保障了5户27人生命安全,避免约300万元的直接经济损失。

根据取得的良好反响,株洲市拟将于2014年在全市范围内进行推广施行。

难点与前景

尽管简易评估能够有力避免村民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然而,在试点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最突出的问题是地质灾害危险性简易评估制度刚试行不久,由于缺乏了解,村民的接受程度不一。比如,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有些村民能够按照专家给出的防治意见采取放坡与修建挡土墙、排水沟等工程措施,但是也有许多村民认为这是增加了一道审批环节,延长了建房时间。”巫智敏介绍,“甚至还有一些村民出于利益角度,认为建议评估会增加建房成本,不愿意听取专家的防治意见,采取防治措施。”

此外,因为建房村民较为分散,建房时间前后不一,特别是一些离市区较远的县市等,专家现场踏勘不方便,因此提供技术服务困难。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下一步将加大宣传力度,让老百姓充分了解地质灾害评估的运行机制,消除增加费用、延长建房时间的认识误区。”巫智敏谈及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同时,要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在2014年全市推广施行的时候,让它成为保障全市农村村民生命与财产安全的有力屏障。”

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分析 第4篇

为了有效地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 减少食品添加剂对消费者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 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普遍采用了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分析技术, 该项技术中作为科学基础的危险性评估在整个环节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危险性评估这一环节基本由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暴露评估和危险性特征描述四个步骤组成, 采用了一些系统的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

一、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是对某种食品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的确定。危害识别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安全可靠的危险性评估。现阶段危害识别的最佳方法是证据加权, 这种方法需要对一些来自于科学数据库或专业研究报告的相关资料进行有效地评议。动物毒理学研究方法和体外毒理学研究方法是危害识别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因此危害识别比较热忠于采用与动物毒理学研究和体外实验相关的科普资料。动物毒理学研究在食品添加剂的危害识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种研究手段可以识别出被评价物质潜在的不良反应, 以此来确定发生这种效应所必需的暴露条件。毒理学研究试验也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一般均要根据被评价物质的使用量、使用范围以及使用性质, 被评价物质的代谢转归和结构活性, 被评价物质的暴露量来影响或决定试验的程度。同时毒理学研究要在规范的实验室里进行, 并且还要遵循一定的指导原则。体外毒理学研究主要目的在于进行毒性筛选和提供全面科学的毒理学资料, 也可用于组织的特异毒效应研究。当前国际常用的体外研究涉及细胞反应、细胞毒性、代谢、毒代动力学模型等等。

二、食品添加剂的危害性描述

危害特征描述是对食品中物理、化学和生物物质产生的不良健康影响进行本质上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危害性描述通常使用的方法是阈值法, 即利用在危害识别中毒理学试验获取的NOAEL (即可观察且无副作用的剂量水平) 除以适合的安全系数, 目的是计算出安全水平或每日允许摄入量。采用这种方法, 首先要确立NOAEL, NOAEL由不会产生统计学效应的最高剂量决定, 并受剂量选择、组的规模等因素的影响。NOAEL是研究试验中的实际使用剂量, 在某个确定的剂量上观察NOAEL, 其能力大小直接受到这个剂量水平上受试动物的样本量的影响, 并且组的规模越大, NOAEL的能力也就越大。其次是安全因子的选择。在计算ADI时, 传统上通常使用100作为安全因子, 也就是把无作用的剂量除以100当做食品添加剂的ADI。在研究资料不够多的情况下, 我们要使用相对较大的安全因子, 如果所评价的食品添加剂在某些方面与传统食品相似, 代谢后可以转化为有益的身体成分或绝对无毒的情况下, 我们才可以使用比较低的安全因子。再次是确定ADI值的表现形式。JECFA以区间的形式表示ADI, 是为了强调ADI是一个可接受水平的上限, 要求只有在达到工艺可行性的前提下才能使用的最小量。

三、食品添加剂的膳食暴露量评估

暴露量评估是指对通过食品可能摄入得物理、化学和生物物质或其他来源的暴露所做的定性和定量评估。进行暴露量评估, 第一要保证所需资料来源, 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信息收集渠道。为了获取食品添加剂含量的数据, 可以采用在食品工业调查、使用量报告和通过监测得到的科学的数据。在收集食品添加剂含量的同时也要收集食物的消费数据, 收集这种数据一般可以跟踪调查人群、家庭和个人, 收集人群信息时通常要观察对照国家规定的食物供应资料表, 如食物平衡资料表或食物消费表;收集家庭信息时, 则要深入家庭获取食物获得量和消费量的信息资料, 一般通过收集家庭购买食物的信息和调查食物储存的变化信息就能得到。收集个人信息时, 要及时地记录被调查人的24小时食物使用种类和用量的信息。为了尽可能地使用最小的资源来检测出可能出现安全问题的任何物质, 通常要考虑物质类型、产生毒性或有益作用的暴露周期、不同人群的潜在差异等等。

四、食品添加剂危险性特征描述

食品添加剂危险性特征描述是综合危害特征描述和暴露量的信息向危险性管理者提供科学依据的过程。危险性特征描述是根据危害识别、危害特征描述以及膳食暴露量的评估结果, 对可能产生不良健康影响或在某个特殊群体可能产生的不良影响的严重性所做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其中包括相关的不确定性。食品添加剂危险性特征描述是将暴露评估中人群的特定的食品添加剂摄入量和危害特征描述时得到的ADI值作比较, 如果暴露量比ADI值小, 则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描述中最重要的是必须明确说明整个评估过程中所出现的不确定性, 因为这些不确定性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危害性特征描述的不确定性。

总结

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是一个严密的过程, 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作支持, 有效的评估方法可以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安全, 也可以保障科学合理地生产和使用食品添加剂。同时作为21世纪的发展中大国, 我国的国际贸易正在不断发展, 食品行业也不例外, 因此食品添加剂危险性评估方法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张俭波, 刘秀梅.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进展与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9, (01) [1]张俭波, 刘秀梅.食品添加剂的危险性评估方法进展与应用[J].中国食品添加剂, 2009, (01)

[2]张俭波, 赵丽娟.食品添加剂暴露量评估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05) [2]张俭波, 赵丽娟.食品添加剂暴露量评估方法[J].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06, (05)

[3]韦宁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3]韦宁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02) .

[4]食品添加剂须先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酿造, 2008, (20) [4]食品添加剂须先安全风险评估[J].中国酿造, 2008, (20)

危险因素安全风险辨识评估报告 第5篇

一、指导思想

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定级办法(试行)》和《煤矿安全生产标准化 基本要求及评分办法(试行)》(煤安监行管[2017]5 号文件精神。切实做好煤矿全煤矿安全风险辨识工作,查找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安全风险和各类隐患,全面提升矿井管理水平和安全生产保障能 力。

二、工作部署

(一)我矿于 2017年10 月20日,由矿长组织矿井安全管理人员,主持开展煤矿 2017 年安全风险辨识活动,重点对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危险因素进行安全风险辨识评估。

(二)具体要求:按照专业要求,共分为四个评估小组: 安全管理组: 组长:夏新君

成员:王如发、龙必友、徐强、张普俊

主要负责:安全管理制度、从业人员培训持证情况、矿井各类隐患排查治理情况、应急救援及职业病防治情况等方面进行安全风险评 估。

“一通三防”组: 组长:袁明刚

成员:张松、黄威、邹发财、耿礼喜

主要负责:各项管理制度、安全技术措施及掘进工作面的通风管理、地质灾害防治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生产管理组: 组长:耿文元

成员:费克江、杨树坤、王华

主要负责:掘进工作面和采煤工作面现场各项管理制度、作业规程、施工工艺、顶板管理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机电运输管理组: 组长:洪深

成员:冯灿、余友平、黎德胜

主要负责:煤矿井上、下机电、运输设备管理及作业现场的安全供电、防尘设施等进行安全风险评估。

三、矿井主要灾害类型和等级:

水城县鸡场霖源煤矿存在的主要灾害类型有 水、火、瓦斯、煤尘、顶板事故。

1、水灾事故: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简单偏中等类型,由于矿井周边存在有已关闭的老矿井,可能存在有老空区、老窑积水,如果探放水不到位,可 能造成工作面突水、钻孔导水及主要生产场所进水等。因此矿井的水 灾事故是目前矿井安全生产的较大隐患。

2、火灾事故:

(一)井下内因火灾:我矿煤层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 为 II 类自燃煤层,具有自然发火倾向性,必须按照自燃煤层进行设 计和管理。

(二)井下外因火灾:井下电气事故引发的火灾,雷电引入井 下引起火灾,人为造成的火灾,机械碰撞、摩擦引发的火灾。矿井火 灾事故属于我矿一般隐患。

3、煤尘事故: 我矿煤尘经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实验室鉴定为具有爆炸性,粉尘主 要来自掘进工作面、回采工作面、运输巷转载点。如果防护不当可以 造成尘肺病及煤尘爆炸,这两种危害因素都会危及人身健康和生命安 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综合防尘制度的落实,及时清除矿尘,消除事 故隐患。

4、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

我矿属于瓦斯矿井,尽管瓦斯含量较低,如果通风管理不善,采煤工作面上下隅角很容易造成积聚瓦斯,遇到火源,可能会造成瓦斯燃烧和爆炸事故。矿井已建立严格的瓦斯检查和请示汇报制度,加强通风管理和对盲巷和密闭的管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顶板事故:主要是在采煤、掘进过程中发生的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遇到 地质构造变化、安全技术措施有缺陷、顶板支护工程质量差、空顶作 业、违章操作等造成。顶板事故会造成堵人、埋人等重大人身伤亡事故,严重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由于矿井周边存在有已关闭的老矿井,存在老空区和老窑积水,可能存在顶板破碎,因此顶板管理是我矿安 全管理的一个重点,必须严格按照《煤矿作业规程》要求进行安全操 作,确保采、掘工作面一面一规程。采煤工作面初采、过断层、过老 巷、初次放顶、停采撤面、顶板破碎,掘进工作面开门、施工、透巷、过巷、掘各类小峒室、巷修区回撤、修复等都必须有专项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安全。经辨识评估我矿两个掘进工作面主要存在老空水透水 和顶板破碎带冒顶两种危险因素。因此生产安全过程中可能会造成重 大事故的灾害情况有: 井下掘进工作面老空水灾事故和工作面冒顶事 故等,四、主要灾害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措施

(一)、透水风险灾害原因分析、针对性措施

透水事故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由于防治水措施不到位而导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塌陷区等各种通道无控制地涌入矿井工作面,造成作业人员伤亡或矿井财产损失的水灾事故,通常也称为透水。

透水事故发生的原因:

1、客观原因(1)、积水范围不清,盲目开采引发水害事故 煤矿整合重组后,矿井井田内不同程度有多个已关闭的小煤矿存 在。以前这些小煤矿大都不是正规开采,没有可靠的实测图纸资料,甚至还存在超层越界现象,所以对过去已开采巷道和采空区以及空区积水范围很难确定。在没有进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的情况下盲目采 掘,势必引发透水事故。

(2)、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的复杂性,容易引发水害事故随着矿 井产能迅速提升,开采深度不断延深,矿井水文地质情况变的更加复 杂,相应受水威胁的程度也愈加严重。如果不及时对矿井进行有效地 预防和治理,将会发生不可预见的突水事故。

(3)、预测预报不精准,引发水害事故 水害预测预报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程,由于煤矿防治水技术力量 薄弱,探测手段比较单一,提前所做的预测预报精准度不是很高,有 时可能还造成误报,错失了防治的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 故。

2、主观因素(1)、安全意识淡薄探放水制度不落实,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矿井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防治水机构,强化了安全生产责 任制,组建了专业防治水队伍,配备了物探、钻探设备,并组织实施。但在执行过程中如果出现干部职工对水害认知度不高,安全意识淡 薄,存在侥幸心理,为超额完成任务,赶时间、抢进度,急功近利,不坚持探放水原则,视法律法规与不顾,违章指挥、违章冒险作业,盲目生产,最终可能导致事故发生。

(2)、防治水力量薄弱,水害预测预报不精准。煤矿防治水工作专 业性强、责任大、风险高,愿意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越来越少,特别是地质专业、水文地质的技术人员少之甚少,几乎成为“矿宝”。很多矿因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和先进的物探设备,导致防治水技术力量极 其薄弱。另外由于矿井井田勘探程度低,整合后又没有进行补充勘探,造成矿井井田水文地质不清,采空区积水不明,水情水害预报不准,甚至产生误区,错失水害治理最佳时机而引发水害事故发 生。

(3)、没有建立联防预警机制,雨季汛期隐患排查不到位,不按规 定与当地气象、防汛部门和相邻矿井签订预警和联防预警合同,不储备足够防洪救援物资,甚至在暴雨前后不对地面废弃关闭井口、泄洪渠和排水河道进行全方位的排查,或者排查不到位、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在暴雨后大量洪水从地面裂缝和塌陷区溃入井下造成水害事故。

(二)矿井透水事故针对性预防措施

1、加强矿井水文地质工作,摸清采掘区域内断层、含水层赋存状况 及准确位置、标高情况,及时做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制定防范措施,不失时机的做好防治水工作。

2、坚持执行“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工作中要制订出安全可靠的探放水措施,报总工程师批准,并报生产 科、安全科审核后执行。特别是巷道内的出水点,都必须建立测水台 帐。经常观察井下涌水变化情况,发现水量增大或异常时,要及时向 总工程师汇报,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下山巷道掘进中,必须配排水设备,并经常检修,保证正常使用。

4、接近可能发生灾害水源时,必须查明水头压力和充水情况,根据 煤、岩硬度系数,确定合理的防水煤岩柱尺寸;

5、遇到下面任何一种情况必须进行探放水:(1)接近含水层;(2)接近水文地质条件不清楚的构造。如:断层、密集裂隙带 等;(3)接近地质钻孔,特别是封闭不好的地质钻孔;(4)接近可能积水采空区、老巷;(5)有透水预兆采掘工作面。探放水钻孔的布臵要科学合理,全部工作要有专门施工组织设计,放水阀、止水塞必须满足要求,放水时 应按放水试验所预计的涌水量准备好排水设施;(6)采掘工作面穿越破碎带时,应制定专门措施,确定合理的施工 工艺和支护方式;(7)锚喷巷道的工作面必须有可靠的临时支护,支柱必须支在实底 上,支柱间要有撑杆以增强其整体性;碹胎的拆除要满足规程及规范 的要求;(8)承压含水层存在时,隔水层厚度所能承受的水头值小于实际水 头值时,必须进行疏放降压的专门水文地质工作,将水压降至安全水 头以下后,方可进行采、掘工作;(9)疏水降压钻孔应布臵在富水地段。钻孔孔口的固定方法及安全 控制等要进行工程设计,做到安全疏放水;放水巷道要修建必要的防 水闸门和排水设施。(10)在巷道穿过含水断层时,要确定探水警戒线,探水超前距离要 大于 30m。当穿过断层时要加强支护,严防冒顶;穿过后,应及时进行永久支护、灌浆,防止“滞后突水”。(11)在工作面接近透水构造或隔水煤、岩柱前,要核查防隔水煤岩 柱的可靠性。(12)各采掘工作面人员,必须熟悉各地区的避灾路线,掌握透水征 兆时,若遇到巷道或煤壁发潮、“挂汗”、发暗、挂红;发生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用手触摸煤层时有发凉的感觉、空气变冷;出现 压力水流、裂隙发生涌水;工作面有害气体增加、水味发涩或有臭鸡 蛋味或其它异状时,必须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的工作人员。(13)雨季到来前,要充分做好防汛工作,对排水设备(包括水泵、管路、供电路线)进行一次全面检查,保证水泵台台完好,管路趟趟 管用,截水门个个灵活可靠,备足防汛物资。井田和工业广场内要做 好疏排水工作。(14)定期清理水仓和检修排水设备,确保水仓的有效容量和排水能 力。总之煤矿水害防治工作是一项艰巨而漫长的工作,任重而道远。为此 必须按照“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常抓不懈、持之以恒,才能抓出成效,防患于未然,最终实现零事故,确保矿井长治久安。

二、顶板事故风险灾害原因分析、针对性措施

(一)巷道顶板灾害指在井下采、掘、修施工过程中由于矿山压力或 支护不当造成巷道内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顶板支护垮倒等顶板事故。灾害的发生主要受下列因素的影响:

1、地质构造:由于地质构造的作用造成的断层、褶曲发育、挤压、破碎带、冲 刷、节理、裂隙。使煤层的赋存状况极为复杂以上地质构造特征使巷 道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引发顶板事故。

2、巷道围岩状况 :巷道围岩状况包括围岩岩性结构、围岩移动、巷道断面、服务年限 等。巷道状况发生变化引起岩石的强度降低等导致了顶板事故的不安 全因素。

3、开采深度: 开采深度较大会使巷道支撑压力增加从而造成巷道变形。

4、煤层倾角:煤层倾角大的地段由于重力作用使围岩倾斜下推力增大巷道出 现鼓帮、底板滑落及顶板冒落等形式的破坏。

5、管理人员对防治顶板灾害工作管理不到位,防治顶板灾害投入的 人力、物力不足及预防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培训不到位等组织管理 因素也可能导致巷道顶板事故的发生。

(二)灾害原因分析:顶板事故是矿井五大自然灾害之一。矿井事故中,顶板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一 个过程,顶板冒落也是如此,任何冒顶发生之前总要出现各种各样的 预兆,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辨别,根据各种预兆,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把事故苗头消灭在萌芽之中。

1、顶板冒顶(1)采煤工作面大冒顶的预兆,采煤工作面不断向前推进,采空区面积逐步增大。当厚度不大的直接顶逐渐垮落,坚硬的老顶大面积悬 露时,工作面顶板岩层形成一处自然压力拱,煤壁受压发生变化,造 成工作面压力的增大,工作面顶板、煤帮、支架都会出现冒顶前的各 种预兆。(2)顶板连续发生断裂声由于直接顶垮落使老顶失去支撑,形成悬梁状态,并 随着采空区增大而急剧下沉切断 发生不均的断裂声。(3)顶板连续掉落顶板大面积来压时,在破碎顶板处有粉碎末下落。(4)采空区不断听见闷雷声 因直接顶随采动影响逐步垮落,老顶暴露面积增大,这时老顶和 上方岩层产生离层,沿煤壁或切顶线发生断裂。(5)煤层支柱直接断裂下沉 顶板来压时,支柱受压变形,压缩量急剧增加。(6)采空区信号柱弯曲折断 使用木支柱支护的工作面顶板来压时,支柱大量压损折断,底板 软时支柱穿底下沉。(7)煤壁片帮增加。由于顶板来压下沉煤壁受压而产生下沉。(8)瓦斯涌出量增加,有淋水的采面淋水增大。

2、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与预防:掘进工作面冒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地 质构造突然变化;巷道支护没有到位及支护质量差;巷道失修严重; 矿车掉轨引起撞倒支架等。为此,须采取以下的预防措施:(1)加强对所有工作面的地质构造的分析,以达到预防为主的目的;(2)严格作业规程的贯彻执行,搞好巷道工程质量的管理;(3)加强巷道的安全检查与管理,加强巷道的敲帮问顶工作;(4)对支架巷道,必须强制使用前探梁;(5)合理布臵巷道,尽量避开地质构造带等。

3、局部冒顶局部冒顶预兆遇到工作面顶板松软、破碎、易冒落的煤层时,如果没有及时加以支护或支护不符合要求,没有及时进行敲帮问顶,都 有可能发生冒顶事故,冒顶前一般均有各种预兆出现:(1)顶板岩石有缺口或缺口处产生新的裂口。顶板脱层产生裂隙。有时稍作震动就会冒落;(2)顶板断裂时,裂隙内长有活矸。当顶板沿裂缝向下错动时,裂缝内活矸就会掉落;(3)棚梁在支柱上偏移,棚梁、棚腿背部有响声。(4)支架变形,棚腿移动,有推梁危险。

(三)针对性预防措施:

1、掌握好回采工作面顶板压力变化规律。正确选择采面放顶距、支护形式、控顶距和切顶方式。加强采面管理及时回柱放顶。确保顶板按要求冒落,否则要采取必要措施直至强制放顶。严禁手工回柱放 顶。

2、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及时处理危石、浮矸。顶板破碎时要及 时进行支护,禁止空顶作业,支架巷道坚持使用前探梁。

3、严格把好工程质量关,做到一步到位,对不合格工程要及时责令 整改,消除隐患。

4、采掘工作面必须严格按作业规程进行施工,不得随意更改支护形 式和施工方法,所有巷道必须先加强支护后才能开口。

5、采掘工作面遇到难施工地段,必须派有现场实践经验的老同志跟 班指导,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6、采掘工作面和在用巷道出现断梁折柱要派人及时修复,巷道修复 必须由外及里逐架进行。

7、发现冒顶预兆时,要组织人员立即加固工作面,同时采取必要措 施控制工作面,如果加固来不及,应立即把受灾区域人员撤至安全地 点。

(四)冒顶事故处理 :

1、冒顶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积极组织处理。如果有人遇难,应 尽快抢救遇难者,并派人迅速报告矿井调度室。遇难人员应根据实际 情况积极自救。

2、矿井调度室接到报告后,要立即通知有关人员以便迅速组织应急 抢救。

3、遇险者如果被堵在巷道里面或采面某一个角落时,应定时发出信号,以便抢救人员知道遇险情况和有方向地进行处理,并设法解决风 水问题和运送食物。有风水管的出事地点应打开风水管,以供遇险者 使用。如果冒顶严重,处理时间较长,遇险者应平静等待不能乱** 叫,以免消耗体力和氧气。如果冒顶不严重在短时间可处理好,条件 许可,遇险者应积极配合处理以便尽快脱险。

4、采面冒顶或采准巷冒顶不严重,应采用整修采面或采准巷办法处 理。如果采面冒顶或采准巷冒顶严重无法整修处理,且有人被堵在里 面时,应重开切眼方法救人。

5、掘进工作面或巷道冒顶应采用整修巷道办法处理,如果冒顶严重 无法处理又有人遇险的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首先救人的有效措施进 行处理。

6、抢救出的遇险人员,应根据伤势情况进行现场救护或立即送医院 抢救。

(五)措施落实情况

1、顶板管理自检情况:为了抓好顶板管理工作,落实顶板管理责任,落实顶板隐患的排 查和治理,现场工作中真正把顶板管理措施、制度落实到实处,确保 实现安全生产,由总工程师在调度室会议室组织各专业科室,技术科、地测科、调度室、安全科、机电科等科室部门及各生产、技术员对井 下各施工现场对照规程措施进行自检。

2、顶板管理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情况 成立矿井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健全由总经理牵头的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责任体系,明确隐患治理责任,及时排查分析分管范围内的重大隐患和薄弱环节,突出顶板管理工作重点,总工程师坚持每月组织排查一次,在生产调度会上通报落实;安全科、调度室坚持每天排查一 次,做到项目、措施、资金、时间、责任“五落实”,根据排查隐患,生产单位、生产科室、安全科及专业副总共同制定有针对性的隐患治 理措施,生产单位严格按照隐患治理措施落实到现场,安全科严把隐 患销号制度,安排复查、验收,直至消除隐患,切实确保矿井的安全 生产。

3、规程措施的编制制度 严格按照《煤矿作业规程》样本和要求进行了编制,确保采、掘工作面一面一规程,坚持一工程一措施,采煤工作面初采、过断层、过老巷,初次放顶、停采撤面、顶板破碎,掘进工作面开门、施工、透巷、过巷、掘各类小峒室、过断层、顶板破碎,巷修区回撤、修复 等都专门编制了专项措施,作业规程会审严格坚持由生产技术科牵头,总工程师主持,分管副总、地测、安全、通风、机电等技术人员 参加的制度,总工程师牵头组织技术、地测、安全、调度等部门对全矿在用作业规程和措施进行检查,查出问题,并由技术部分专业对照问题进行整改,经复查,每条问题都整改到位。及时补充分析意见或补充措施,确保规程措施能够符合现场、指导现场。

4、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 每个采掘工作面、每一个施工地点都配臵了安全员,严格要求各 施工地点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进行施工,每天每班都有科室人员盯班或下井检查,能够严格检查规程措施在现场的落实情况,对不按规程措 施施工的现象,由于检查力度的加大及处罚力度的加大,各施工地点 按规程措施施工的现象较好。

沈阳永安大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第6篇

中图分类号:P62

一.前言

拟建的永安大道位于沈阳市于洪区,工程东起大兴镇的李红路,向西下穿三环高速路、秦沈客专,终至马三家镇的陆港大道,全长9576m,道路的等级为城市主干路,路面宽度60m。

主要构筑物有铁路下穿框构桥1座,三环路下穿框构桥1座,小箱涵3座。

二.地质环境条件

2.1水文气象

评估区属于北温带半湿润的季风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湿润。年平均气温为7.9℃,年平均降水量为677.5mm,年降水量最大为1055mm。

沿线主要路段为旱地及居民地,没有河流分布。地下水类型主要有上层滞水。

2.2地形地貌

评估区地形条件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区内主要地貌类型主要为浑河冲积平原地貌。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坡度小于1-2°,地表高程29.977~39.943m。

2.3地层岩性

评估区大面积发育第四系全新统,沉积厚度较大。主要为河流冲积河床相、河漫滩相、湖相堆积。岩性为砂、砂砾石、砾卵石、粉质粘土及粘土等,厚度大于50m。

2.4水文地质特征

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和孔隙潜水。

上层滞水:赋存于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层中,稳定水位1.5~3.8m。

孔隙潜水:赋存于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層下部的中砂、细砂层中,稳定水位5.0~7.5m。

区内潜水渗透性与补给条件较好,富水性较强,单井涌水量在2000~5000m3/d左右。

2.5岩土工程地质特征

评估区内地层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耕土:褐色,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层厚:0-0.6m。

粉质粘土:可塑,分布连续,层厚:2.7-7.0m。

细砂:黄褐色,含较多粘性土,饱和,中密,均粒结构。局部见粉质粘土薄层。该层分布连续,层厚:1.8-3.3m。

粗砂:黄褐色,含砾少量,饱和,中密,混粒结构。该层分布连续,层厚:2.2-2.5m。。

砾砂:黄褐色,砾石含量约35%,粒径一般在2-30mm,中粗砂充填,饱和,中密。层厚:2.3-2.4m。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分布连续,层厚:2.0-4.1m。

2.6小结

综上所述,评估区地形条件简单,地貌类型单一,地层岩性简单,地质构造条件较复杂,工程地质条件不良,水文地质条件较好,破坏地质环境的人为活动一般,所以评估区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复杂。

三.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现状无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及地裂缝等地质灾害,沿线人为工程活动较少。其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四.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1工程建设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评估

拟建的公路沿线地形、地貌类型简单。地形起伏不大,全程高差9.966m,因此产生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的可能性很小。

沿线人为工程活动较小,没有采矿活动,沿线为旱地,也没有大规模开采地下水的人为工程活动,所以产生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及地裂缝的可能性很小。

沿线填方段填方高度为0-2.79m,填方高度最大者为池塘。平均填方高度在0-0.4m,均位于沿线路基部位。沿线挖方段除主要构筑物外,填方深度平均为0-0.3m。路基基础坐落在上部的粘土层中,地层分布较均匀,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较稳定。

沿线主要构筑物为铁路下穿框构桥1座,三环路下穿框构桥1座,小箱涵3座。主要桥涵部位地形平缓,基础岩性为冲积粉质粘土。

铁路下穿框构桥:铁路框构桥工程开挖时由于开挖土层为粉质粘土,其工程地质条件差,开挖边坡可能失稳易引发土体的坍塌。为防止空顶开挖期间铁路路基的塌方,设计对框构桥两侧既有铁路路基进行钻孔桩防护。地基其采用旋喷桩进行处理,处理范围为框构主桥下地基,深度为框构桥底板底以下8m。因此,工程开挖时引发土体坍塌的可能性较小,其危险性小。

三环下穿框构桥和小箱涵:由于三环高速公路较周围地面标高高3m左右,所以下挖深度较小;3座小箱涵下挖深度也较小,开挖土层为粉质粘土,由于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不良,开挖时易引发土体坍塌。但由于开挖深度较小,施工中采用护坡处理,所以引发土体坍塌的可能性较小。

4.2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评估

工程沿线地形平坦,地层岩性简单。桥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可能遭受土体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在路基的主要挖方段,由于工程开挖改变了土体的力学平衡状态,为坍塌地质灾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但其挖方及填方段深度较浅,故工程建设本身遭受土体坍塌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小。

综上评述,工程建设可能诱发、加剧地质灾害危险性的可能性小,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小。

五.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5.1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

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不发育,危险性小,预测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岩土体稳定状态好,无主体建筑,发生地质灾害时损失小的,确定为地质灾害小的级别,分区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的区。

该区现状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小,预测评估地质灾害危险性也小,综合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小。将该建设场地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5.2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

危险评估分析 第7篇

1 生产企业简介

该化工厂占地面积11.5万 m2,其东面是城市公路,西面和南面都为盐地,有8个厂房、6个库房和12个储罐。该单位资产总值达7.4亿元,环氧氯丙烷年产量为8万 t,是消防安全重点单位,其丙烯罐为消防安全重点部位,丙烯实存量达800 t。该厂共有职工287人,特殊工种人数110人,都为持证上岗,设有一支84人的专职消防队,有4辆消防车,还有一支责任区义务消防队。厂内建有一个消防水池,储水量为2 600 t。

2 生产工艺危险源辨识

2.1 生产工艺流程

该厂采用醋酸丙烯酯法进行生产,主要包括合成醋酸丙烯酯、醋酸丙烯酯水解制烯丙醇、合成二氯丙醇以及二氯丙醇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4个反应单元。其特点是工艺流程长,催化剂寿命短,每个单元都存在一定的火灾危险性。

2.2 生产过程中的火灾危险性

2.2.1 醋酸丙烯酯合成

醋酸丙烯酯合成使用丙烯、氧气以及汽化后的乙酸,在装填钯的固定床反应器中合成醋酸丙烯酯。丙烯与氧气混合时能形成爆炸混合物,因此应保证反应物料的配比严格控制在爆炸范围之外,氧气进入反应器前应净化,消除其中的灰尘、水汽等杂质。

2.2.2 水解制丙烯醇

水解生成丙烯醇涉及的物料(如醋酸丙烯酯、烯丙醇、液化气)均为易燃易爆品,是火灾、爆炸危险性较大的部位。而且该反应是在加温条件下进行的催化反应,若温度控制不好、散热不良,很容易发生超温爆炸及火灾事故。

2.2.3 烯丙醇氯化

烯丙醇氯化过程中使用的氯气储存压力较高,发生泄漏后非常危险。该厂的氯化器与氯气蒸发器和氯气缓冲罐配套使用,防止氯气断流或压力减小时形成倒流,所以对氯气蒸发器和氯气缓冲罐的防火保护十分重要。

2.2.4 皂化生成环氧氯丙烷

皂化过程生成环氧氯丙烷,产物从反应介质中被迅速地吹出,但部分产物将滞留在塔中,其蒸气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很容易导致爆炸事故。

此外,为了中和副产物氯化氢,需要加入过量的生石灰。生石灰在消化过程中放出大量热,如不进行有效冷却,很容易成为易燃易爆物的引火源。

2.3 生产过程中的其他危险因素

2.3.1 毒物泄漏

生产过程中使用原料、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都具有较大毒性,这些物质尽管在生产过程中密封操作,但有可能因设备密封不严或误操作引发泄漏,严重时导致爆炸和火灾。

2.3.2 电气危险

生产过程中的大多数原料都为液体,输送时流速过快、搅拌剧烈或液体飞溅均会产生静电,甚至员工工作服积累的静电,都能导致火灾爆炸事故。重点部位丙烯罐露天布置,周边电气线路或设备如产生电火花很容易造成火灾或爆炸。雨季要防止雷击起火。

2.3.3 运输危害

运输过程中密封不严、车祸等原因,造成丙烯或环氧氯丙烷泄漏可能引发爆炸或中毒事故。

2.4 重大危险源辨识

依据《重大危险源辨识》(GB 1828-2000),根据该厂的实际情况,选定原料丙烯和成品环氧氯丙烷(ECH)进行危险源评定,结果见表1。

3 危险源分析及评估

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分配,解决多因素、多指标相互影响的危险性综合评价问题。

3.1 建立该生产工艺危险源层次分析模型

构造该厂的危险源结构层次分析模型,如图1所示,表2为各因素定义表。

3.2 AHP计算各因素权重并进行总排序

构造准则层对目标层、方案层的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从而求出各因素对上层目标影响的权重,表3为危险源各层次权重计算值。

利用加权平均法对所有因素的重要度进行总排序,突出危险性较大、需要采取预防措施的危险源。

3.3 模糊法分析选择事故预防的最佳方案

由表3可看出危险性较大,需采取预防措施的5个危险源分别为:(1)动火安全管理缺陷C5;(2)特种作业操作管理缺陷C2;(3)储存危险物质泄漏C14;(4)消防措施缺陷C4;(5)人员安全责任制管理缺陷C3。

针对5个危险性较大的危险源,需要采取以下5种预防措施:(1)加强动火安全管理;(2)加强特种作业操作的管理;(3)采取防止储存物料泄漏的措施及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4)增加消防投入;(5)完善人员安全责任制管理。

利用模糊积分法,从效率性、经济性、速度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对5种措施进行对比,确定最佳方案。

3.3.1 确定权重

用AHP法求出5个措施在每个评价项中的权重。

3.3.2 确定相互影响度

该方法引用了两个相互影响度系数λ和ξ,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越小,相互影响度系数ξ(λ)也就越小。由于该厂生产规模大,厂区内外的危险源较多,因此选择一个较小的ξ进行计算,计算确定:

ξ=0.214 624 λ=12.390 5

3.3.3 确定模糊测度及模糊积分值

考虑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选用输入值数目标准,计算出各措施模糊积分数值,见表4。

由表4可看出,较乐观的评价结果显示,预防事故发生的最佳方案是:完善各职能人员的安全责任制;采取防止储存物料泄漏的措施以及发生泄漏事故的处置措施;加大消防投资;改善动火安全管理;加强特种作业操作管理。

4 最佳方案实施的具体措施

4.1 完善各职能人员安全责任制

对危险的单元岗位制定严格的安全责任制,并严格执行。

4.2 采取防止储存物料泄漏的措施

加强相关岗位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员工正确使用并维护保护设备。设置齐全可靠的安全阀、呼吸阀、爆破片、放空管等,当出现超高压力等异常情况时,紧急排泄物料,防止突然超压对设备造成损害和爆炸危险。利用有关仪器对装置进行定期检测,提高对重点部位的监测频率。

一旦发生泄漏事故,以防止火灾和爆炸蔓延至周边的危险源为重点全力实施灭火。

4.3 加大消防投入

(1)固定消防设施特别是重点部位的火灾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要定期进行维修保养,使其始终保持完好有效。

(2)防火间距、消防通道的布置必须符合规范要求,若要改动整个建筑结构的,需增加水幕保护等防火、隔火措施。

(3)提高员工的整体消防安全意识,明确各自的消防安全责任。

(4)定期组织消防演练,提高员工的自救能力。

4.4 改善动火安全管理

(1)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安全作业证。

(2)凡盛有或盛过化学危险品的容器、设备,必须在动火作业前进行清洗置换,经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动火作业。

(3)应有专人监督,作业前应清除现场及周围的易燃物品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4)在脱气塔、精馏塔等部位内部动火时,必须采取防火隔绝措施,以防火花溅落引起火灾。

4.5 加强特种作业操作管理

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对特种作业员工定期进行安全教育,电焊作业和高空作业时由专人监管。

5 结束语

笔者对某化工厂环氧氯丙烷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进行了分析,量化其对整个系统的危险性影响,从而得出了确保该企业安全的措施。为了更合理地对主要危险源进行有效控制,对各项整改措施进行了综合评估,使之能进行优化组合,并列出了具体措施,对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事故预防有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王莲芬.层次分析法引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

[2]韩利,梅强,陆玉梅,等.AHP-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与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4,(7):86-89.

危险评估分析 第8篇

1草履蚧生物学特性

该虫发生范围广,食性杂,危害杨、柳、刺槐、核桃、枣、苹果、桃、栎、桑、月季等。雌成虫体长约10mm,扁平椭圆形,似草鞋,赭色,触角、口器和足均黑色,体被白色蜡粉。雄成虫体长5~6mm,体紫红色,头胸淡黑色。触角黑色,丝状。卵椭圆形,初产时黄白色渐呈赤黄色,产于白色绵状的卵囊内。若虫体形似雌成虫,但略小。蛹体长约4mm;翅芽明显。茧长椭圆形,白色,蜡质絮状。

该虫在当地1年发生1代,以卵在卵囊内于土中越冬。越冬卵于翌年2月中下旬开始孵化,2月下旬后,随气温升高,若虫开始出土上树。初龄若虫行动迟缓,喜在树洞或树杈等处隐蔽群居,天气温暖时沿树干爬至嫩梢、幼芽等处取食。若虫于4月初分泌蜡质物开始第1次蜕皮,4月下旬第2次蜕皮,雄若虫不再取食,潜伏于树皮缝或土缝、杂草等处,分泌大量蜡丝缠绕化蛹。蛹期10天左右,于5月初羽化为成虫。5月上旬,雌若虫第3次蜕皮为雌成虫,并与雄成虫交配。5月下旬雌成虫开始下树,钻入树下土缝、浅土层等处,分泌白色绵状卵囊,产卵于其中。雌虫产卵多少与土壤含水量有关,土壤含水率低于3%以下时,雌成虫会大量死亡。

2发生危害规律

草履蚧主要通过苗木、花草及蔬菜携带土壤人为运输传播扩散,通过若虫、成虫的自然爬行向周围慢慢扩散。草履蚧若虫、雌成虫于每年2~5月间,密集于细枝芽基刺吸危害,致使芽不能萌发,或发芽后的幼叶干枯,重者可致树木死亡。另外,草履蚧初孵若虫常爬行至居民屋内,雄成虫在居民区分泌大量蜡丝,严重影响当地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

3风险分析

3.1暴发成灾的可能性

豫西地区有适宜寄主树种40多万hm2,草履蚧发生面积已达1.1万hm2。该地区属于暖温带大陆性气侯,气候温和、雨水比较充沛。适宜的自然环境为草履蚧发生危害提供了有利条件,若不及时控制其传播扩散,将会造成严重灾害。

3.2传播的可能性

草履蚧传播扩散速度很快,豫西地区寄主树种面积大,环境适宜,人为活动频繁,各地苗木、花卉调运数量大,而当地农林部门检疫查验力量相对不足,技术手段落后,这些为草履蚧的传播危害提供了条件。

3.3风险评估结论

通过对草履蚧发生、危害因素和当地环境、寄主条件的分析研究,确认草履蚧是一种繁殖迅速、食性杂、适应性强的农林业害虫。一旦传播蔓延,必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造成重大损失。因此需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控制该虫的发生危害。

4防治措施

(1)每年2月10日前,绕树干基部1周绑塑料布,在上涂宽20~30cm的专治药剂拦虫虎,阻止害虫上树并触杀。(2)果园、农林间作地,结合冬耕、施肥等挖除越冬虫卵,可同时喷洒强渗透药剂触杀,降低虫口密度,减轻危害。(3)若虫、成虫上树时,可全树喷洒40%杀扑磷800倍液等强内吸剂药物进行触杀。(4)注意保护瓢虫等草履蚧的天敌。

参考文献

[1]王邦磊等.林业有害生物及无公害防治[M].郑州:河南农业出版社,2009.

危险评估分析 第9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

场、厂矿、社区街道常驻人口符合精神疾病诊断的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1.2.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评估工作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卫生局牵头, 第六师十三户医院承办。选派2名高年资的精神科执业医师进行危险性风险评估, 以保证客观、规范。从2016年8月10日—2016年9月10日为期1个月。每一个单位由当地卫生疾控部门配合提供线索, 组织管理, 采用自编调查表进行调查评估, 一式两份, 一份留患者所在单位, 一份拿回来进行总结并上报师部。

1.3 诊断标准 符合国际精神疾病诊断分类 (ICD-1 0) 和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 的相关标准。

1.4 危险性评估标准

采用叶应妩精神疾病患者6级危险性评估标准[4]。0级:无符合以1-5级中的任何行为;l级:口头威胁, 喊叫, 但没有打砸行为;2级:打砸行为, 局限在家里, 针对财物。能被劝说制制止;3级:明显打砸行为, 不分场合, 针对财物。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4级:持续的打砸行为, 不分场合, 针对财物或人, 不能接受劝说而停止。包括自伤、自杀;5级:持械针对人的任何暴力行为, 或者纵火、爆炸等行为。无论在家里还是公共场合。我们将0级定为无风险, 1级、2级定为轻度风险, 3级定为中度风险, 4级、5级定为重度风险。

1.5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疾病诊断及危险性评估情况见表1。这次调查精神疾病患者共计1324例, 以精神分裂症居多。暴力危险性评估无风险25例 (1.9%) , 轻度风险893例 (67.4%) , 中度风险259例 (19.6%) , 重度风险147例 (11.1%) 。

2.2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病种危险性评估比较见表2。危险性评估等级越高, 相应的Ridit值的越大。表2显示, 精神疾病患者的暴力风险和病种有关,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005) , 以精神分裂症尤为突出, 其次是癫痫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2.3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性别危险性评估比较见表3。

表3显示, 精神疾病患者暴力风险3级以上, 男性高于女性, 提示男性更容易造成社会危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2.4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年龄段之间危险性评估比较见表4。

表4显示, 精神疾病患者壮年期暴力风险高, 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暴力风险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

2.5 精神疾病患者不同婚姻状况危险性评估比较见表5。

表5显示, 精神疾病患者离异暴力风险最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

3 讨论

3.1 由于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行为给社会造成危害很大, 且暴力行为具有隐秘和冲动特点[5], 社区干预能有效降低精神疾病患者的攻击风险[3], 因此本次调查很有必要。连玉佳[6]调查1289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 精神分裂症占比例最高。本次调查1324例精神疾病患者中精神分裂症比例最高占60.8%, 这与郑云[7]的调查结果一致。本研究显示在精神疾病患者中,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风险最高, 这与廖波[8]等报道一致。这表明, 在精神疾病患者中, 精神分裂症的连续性干预不容忽视。本次精神疾病暴力危险性评估, 大部分患者具有轻度危险性, 提示我们对于精神疾病患者加强监护和干预, 指导家属注意与患者沟通的方式, 减少诱发因素, 降低暴力风险。无论在社区还是临床, 精神分裂症都应作为重点。同时提醒其监护人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言语思维及有无冲动倾向, 作好自我保护, 发现异常行为或言语及时看医生, 减少暴力事件的发生。

3.2 王威等[9]对1325例精神科急诊患者调查显示, 男性患者攻击风险性高。

本次调查, 风险评估3级以上男性高于女性, 可能与男性生理及性格特点有关。对男性精神疾病患者急性期应及早住院治疗, 控制病情, 以免肇事肇祸行为发生。

3.3 本研究显示, 青壮年期危险性高于两端, 与张红梅[10]研究相反, 可能与研究样本人群存在差异有关;另外也可能同这个阶段体力相对旺盛, 精力充沛, 心理不稳定, 可能同社会压力和家庭压力增大有关, 个人需求与社会给予不相符, 自认为给予的少, 需求的多, 在得不到合理的疏导的情况下, 往往会出现过激行为。提示在社区管理中, 对男性青壮年患者思维行为应更加留意。目前这方面的研究仅仅是从横断面观察研究, 有必要进行纵向随访观察年龄与危险性的关系。

3.4 邓社能[11]等指出家庭和谐对于重性精神疾病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

表5显示, 离异精神疾病患者暴力危险性较已婚、丧偶、未婚高。可能同离异后家庭不完整加重心理异常有关, 提示家庭的稳定性对社会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 通过本次调查, 将精神疾病防治工作, 由医院治疗延伸到社区管理, 动态跟踪, 对有危险行为倾向的患者及时发现, 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提高对精神疾病患者的社会支持, 降低不良事件对精神疾病患者的影响, 因而改善精神症状, 降低暴力风险。笔者认为定期组织进行危险性评估, 可以使得干预更具有针对性, 对于男性、青壮年离异的患者给予有效的干预, 降低因精神疾病发生的肇事肇祸行为。

摘要:目的:了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辖区精神疾病患者暴力行为危险性评估级别情况, 为下一步改进个案管理模式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叶应妩精神疾病患者6级危险性评估标准对辖区23个农牧团场社区的患者进行评估分析。结果:本次调查1324例精神疾病患者, 其中精神分裂症比例最高 (60.8%) , 暴力危险性评估轻度风险最高 (67.4%) 。从性别看, 男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x2=4.404, P<0.01) , 其中3级、4级男性高于女性;从年龄分组看壮年期暴力风险高, 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暴力风险低,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x2=60.93, P<0.005) ;从婚姻看离异暴力风险最高,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 (x2=23.96, p<0.005) 。结论:在社区管理中, 对精神分裂症患者, 尤其男性、青壮年、离异者应尤其留意其言行, 提早发现暴力攻击倾向, 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以减少精神疾病患者暴力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疾病,危险性评估,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

参考文献

[1]付相帅, 袁国桢, 赵幸福, 等.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导报.2014, 11 (36) :159-161.

[2]徐青.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危险性评估及社区干预探讨[J].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4, 6 (164) :84-85.

[3]肖德容, 易自力, 郑汉峰, 等.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危险性风险评估及干预对策[J].现代医药卫生.2012, 28 (24) :3694-3695.

[4]叶应妩, 王毓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262-264.

[5]张怀惠, 张圣祺, 张寿宝, 等.肇事肇祸精神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09, 22 (2) :99-100.

[6]连玉佳, 石作宏, 洪峰, 等.贵阳市南明区重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14, 30 (5) :541-544.

[7]郑云, 孙启刚, 明德莉, 等.晴隆县697例重性精神疾病发病特征分析[J].疾病监测与控制.2016, 10 (9) :709-710

[8]廖波, 李彦.重性精神病患者肇事肇祸临床及现状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2, 14 (331) :198-199.

[9]王威, 潘轶竹, 马征, 等.精神科急诊患者攻击行为危险因素的初步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6, 29 (3) :170-173

[10]张红梅, 吴爱勤.社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肇事肇祸危险性分析[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 40 (3) :145-148.

危险评估分析 第10篇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主要包括安置区新址搬迁及安置区道路建设。该移民搬迁安置工程为新建工程, 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博尔气后靠安置点、江南后靠安置点及博尔气后靠—江南后靠公路位于泥砂质河谷平原区,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他安置点及安置区道路均位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等三大类,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相对中等。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析

2.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是查明评估区已发生的地质灾害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分布、类型、规模、变形活动特征, 主要诱发因素与形成机制, 对其稳定性进行初步评价, 在此基础上对其危险性和对工程危害的范围与程度做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通过现场调查、访问及对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确定评估区内存在突变型地质灾害—崩塌, 缓变型地质灾害冻土冻融。

2.2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对工程建设场地及可能危及工程建设安全的领近地区可能引发或加剧的和工程本身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做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建设中不会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但可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该工程未来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

2.3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区评估

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根椐评估区内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水文地质条件等综合地质环境条件的复杂程度作为评估要素, 并结合评估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结果, 可将将评估区总体划分为二个区, 即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2.3.1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主要分布于褶断剥蚀丘陵区的赤卫后靠—赤卫7队、新江后靠—多金后靠公路附近及褶断剥蚀低山区的江南后靠—小石后靠、科洛远迁—S301公路附近, 该区内崩塌地质灾害均距公路较近, 对公路有一定的影响, 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

2.3.2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主要分布于褶断剥蚀丘陵区和冲积平原区, 地表岩性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砂砾石等。主要地质灾害为冻土冻融, 冻土冻融地质灾害在施工时如严格按冻土区相关规范施工, 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 灾害危险性相对较小, 危害程度相对较轻。总体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3防治措施

3.1崩塌防治措施。针对修路挖方而形成的崩塌可对其进行护坡处理, 或对其降坡使其达到较稳定的坡角, 进行绿化, 避免崩塌的发生, 针对人工采石取土等形成的崩塌, 可阻止其进一步开挖, 或进行降坡, 将其危险降到最低。

3.2冻土冻融。针对评估区内存在的具有冻胀性的粉质粘土地段, 在施工中, 应采取相应措施或按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进行施工, 或尽量避开地下水位埋藏较浅、有地表积水的低洼地段。

4结论

4.1尼尔基水利枢纽移民搬迁安置 (嫩江县) 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

4.2评估区地形起伏较大, 地质条件复杂。博尔气后靠安置点、江南后靠安置点及博尔气后靠—江南后靠公路位于泥砂质河谷平原区, 工程地质条件一般;其他安置点及安置区道路均位于低山、丘陵区, 工程地质条件良好。评估区内地下水类型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裂隙孔隙水、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等三大类, 水文地质条件良好。人类工程活动相对中等。

4.3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评估区内现状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及冻土冻融地质灾害。虽然崩塌地质灾害产生的规模较小, 但由于距离公路较近, 危害程度中等, 现状评估危险性中等;评估区内冻土冻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于河谷平原之上, 通过加大基础埋深和地基防冻处理可以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 现状评估危险性小。

4.4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工程建设中不会引发新的地质灾害, 但可加剧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工程建设中可能遭受崩塌地质灾害的影响, 预测评估危险性中等, 还可能遭受冻土冻融地质灾害的影响, 预测评估危险性小。

4.5综合评估结果:通过有效防治措施及其治理措施, 可减少崩塌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 冻土冻融地质灾害进行适当的防治, 即可避免此类灾害的发生、发展。因此, 根据地质灾害现状及预测评估, 将评估区综合划分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和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为基本适宜和适宜此项工程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建设用地审查报批管理办法》 (国土资源部第3号令) .

[3]黑国土资发[2005]162号文《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及技术要求的通知》及附件《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意见》、《黑龙江省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基本技术要求》.

[4]《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01) .

[5]《冻土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GB50324—2001) .

[6]《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

[7]《嫩江县新江村第二移民移民安置点建设规划说明书》 (中水东北勘测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2007年3月) .

对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的探析 第11篇

地质灾害 预测 影响因子

引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是导致人民生命财产损失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频发的国家,随着人类活动增多,地质灾害发生频率、强度以及对人民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加强对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与评估对于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地质灾情评估的目的、意义

地质灾害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危险性是地质灾害自然属性的体现,评价的核心要素是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从定性分析看,地质灾害的活动强度越高,危险性越大,灾害的损失越严重。对地质灾害灾情预测评估首先是为了通过揭示地质灾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评价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其所造成的破坏损失、据此进行地质灾害发育趋势的预测;其次通过地质灾害灾情评估、做出救灾防灾决策的依据。因此。加强对地质灾害减灾规划和临灾预案的制定与实施有重要的意义。

2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方法

目前,我国在地质灾害危险评估中已具备较为完善的定量方法,常用的方法有层次分析法(AHP)、灰色关联度法、模糊综合评判法和信息量评判法等。由于不同的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较适合的方法,并进行合理的优化。

2.1层次分析法(AHP)

层次分析法也叫系统工程法,它是一种实用的多方案或多目标的决策方法其主要特征是,它合理地将定性与定量的决策结合起来,按照思维、心理的规律把决策过程层次化、数量化。2.2灰色关联度法

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是建立在灰色系统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定量评价方法。着重研究概率统计、模糊数学所难以解决的“小样本”、“贫信息”等不确定性问题,它根据评价因子之间的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来衡量评价因子之间的关联程度,最终将评价因子的权重与其等级的分数相乘然后相加,得出评价结论。

2.3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数学是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科学,它所揭示的是客观事物之间差异的中介过渡性引起的划分上的一种不确定性。通过建立模糊相似关系将客观事物予以分类。它主要应用于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评价、单灾点稳定性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4信息量评判法

信息量评判法是在信息社会中产生的,它属于统计分析方法,在我国以前多用于地质找矿等领域,目前在地质灾害空间区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于地质灾害评估中主要通过某些因素对所提供的研究对象信息量的计算来评价,亦即用信息量的大小来评价影响因素与研究对象关系的密切程度。

3 地质灾害预测评估影响因子

3.1气象因子

气象因子包括气候类型、气温、气压、湿度、风向、风力、云量、降水等要素在这些要素中,对地质灾害的产生和稳定性影响的最重要原因是降水。地质灾害与降水有密切的关系,危岩(崩塌)、滑坡主要集中发生在降水较多的月份,而泥石流发生更离不开降水形成的强烈地表径流。

3.2 地形地貌因子

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与地形坡度的关系十分密切。如乔建平等研究了长江三峡库区云阳一巫山段斜坡坡度对滑坡的贡献率得出了该地区滑坡发育的主要坡度区间。

3.3地层岩性组合

地层岩性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物质条件,其组合决定了岩土体类型特征,也就决定了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如:软硬相间岩组,由于软弱岩体抗风化能力较差,被风化剥蚀而形成岩腔,使上部坚硬岩体失去支撑易产生危岩(崩塌)同时,软弱岩体的强度相对较差,易成为滑坡的易滑地层。

3.4地质构造因子

地质灾害是地球内外动力耦合作用的结果,地质灾害多与地质构造作用有关。如对于某一特定地区,剪切带区域抗风化能力较差,易于诱发泥石流灾害,而与新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垂直或大角度相交的陡崖或陡坡,则易于孕发危岩、滑坡等地质灾害。所以说地质构造因子是

地质灾害发育的一个重要因子,起主导控制作用。

3.5水文地质条件

在所有诱发和触发地质灾害的因子中,地下水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是地质灾害勘测、评价、预测与防治必须考虑的因子。在以往的各种地质灾害中,大部分危岩(崩塌)、滑坡的产生均有地下水的参与。

3.6人类工程活动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类对自然改造加大,各种大小工程活动,直接或者间接诱发了各种地质灾害。如:人类过度的开采造成对植被的破坏,从而导致水土流失,诱发泥石流;公路修建切坡形成危岩(崩塌)、滑坡等。

结束语:在实际地质灾害预测评估中,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和数学处理,一般会对影响因子进行量化,从而得出影响的强度。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只有充分分析了其影响因子基础上,利用科学计算方法,才能准确预测出地质危害,从而减少对人类的损失。

参考文献:

【1】潘懋,李铁锋.灾害地质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危险评估分析 第12篇

由于定量风险评估技术复杂, 目前在国内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 为提高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的可操作性, 本文在全面分析“安监总局令第40号”规定的基础上, 以焦化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重大危险源评估为例, 研究确定了危险源分级、事故频率、事故后果、个人风险、社会风险等的计算方法和实施途径, 建立了实用性较强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技术方案。

1 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规定了辨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依据和方法。该标准定义了9类危险化学品及某种或某类危险化学品的临界量;规定单元内生产、储存、使用或者搬运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标准规定的临界量, 即被确定为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

2 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

“安监总局令第40号”规定对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进行分级管理, 并对重大危险源分级、定量风险评估、风险标准等做出了明确规定。

2.1 重大危险源分级

2.1.1 分级指标

采用单元内各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 (在线) 量与其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 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 经校正系数校正后的比值之和R作为分级指标。

式中:

q1, q2, …, qn—每种危险化学品实际存在 (在线) 量 (单位:吨) ;Q1, Q2, …, Q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临界量 (单位:吨) ;β1, β2…, βn—与各危险化学品相对应的校正系数;α—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厂区外暴露人员的校正系数。

2.1.2 分级标准

根据计算出来的R值, 按表1确定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级别。

2.2 重大危险源评估对象

“安监总局令第40号”规定对下列重大危险源应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1) 构成一级或二级重大危险源, 且毒性气体实际存在 (在线) 量与其在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2) 构成一级重大危险源, 且爆炸品或者液化易燃气体实际存在 (在线) 量与其在GB18218中规定的临界量比值之和大于或等于1的。

2.3 重大危险源可容许风险标准

2.3.1 可容许个人风险标准

个人风险是指因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各种潜在的火灾、爆炸、有毒气体泄漏事故造成区域内某一固定位置人员的个体死亡概率, 即单位时间内 (通常为年) 的个体死亡率, 通常用个人风险等值线表示。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 危险化学品单位周边重要目标和敏感场所承受的个人风险应满足表2中可容许风险值要求。

2.3.2 可容许社会风险标准

社会风险是指能够引起大于等于N人死亡的事故累积频率 (F) , 也即单位时间内 (通常为年) 的死亡人数。常用社会风险曲线 (F-N曲线) 表示。

通过定量风险评价,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产生的社会风险应满足图1中社会风险值要求。

3 危险化学品储罐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应用实例

3.1 危险化学品储罐概况

根据笔者提出的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分级方法, 以某焦化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区作为风险评估对象进行实例分析, 简要说明笔者提出的分级方法的分级过程。

该危险化学品储罐区基本情况见表3。

3.2 重大危险源分级

该焦化企业周边500m范围内初步统计常驻人口约500人, 故a取值为2。校正系数β的取值为:苯=1;甲苯=1;二甲苯=1;古马隆=1;焦油=1;煤气=2。精制作业区储罐:R1=2× (1×24+1×0.736+1×0.0494+1×0.0172) =49.6052

回收作业区焦油储罐:R2=2× (1×4.275) =8.55

煤气储罐:R3=2× (2×1.25) =5.0

因上述储罐区边缘距离较近 (小于500m) , 故视作一个重大危险源, 则R=49.6025+8.55+5.0=61.3525>50根据安监总局第40号令的分级办法, 该焦化企业的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已构成重大危险源, 危险等级为“二级”。

3.3 事故模型计算结果

下面仅以焦油储罐池火灾为例, 采用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编制的《安全评价与风险分析系统软件》模拟池火灾模型分析其伤害范围。

焦油储罐池火灾模型计算参数见表4。

焦油储罐池火灾模型计算结果见表5。

3.4 风险表征与计算

风险最常用的表示形式是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是对同一危险目标事故发生频率和事故后果综合结果的不同表示形式。

3.4.1 个人风险

个人风险的表示形式是个人风险等值线。个人风险等值线是个人风险的地理分布。通过计算每一个地理位置 (风险分析中称网格单元) 发生死亡事故的频率, 将同一死亡频率的位置连接成线, 即形成个人风险等值线。采用CASST-QR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 进行模拟计算, 个人风险为1.5×10-7<1.0×10-6。

3.4.2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通常以F-N曲线来表示, F-N曲线是表示多人死亡事故的累积频率与死亡人数对应关系的曲线。重大危险源带来的社会风险是其所有泄漏事件导致周边区域多人死亡事故的风险。采用CASST-QRA重大危险源区域定量风险评价软件V1.0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研究所研制) 进行模拟计算, 社会风险曲线落在尽可能降低区则, 需要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减少风险。

3.5 风险评估

将计算得出的个人风险和社会风险与“安监总局令第40号”规定的风险标准相比较, 判断重大危险源的实际风险水平是否可以接受。如果个人风险超出规定值或社会风险不在可容许区域, 应采取降低风险的措施, 并重新进行定量风险评价, 直至重大危险源带来的风险满足风险可接受标准。

4 重大危险源定量评估内容和程序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内容和程序如图2所示。

5 结论

1) 为有效控制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发生事故导致重大社会危害, “安监总局令第40号”首次提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定量风险评估, 这将成为预防危险化学品事故, 特别是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的重要措施。2) 危险化学品事故定量风险评估具有复杂的理论和计算体系, 仅靠人工进行数据计算的困难较大, 目前多借助于国际上公认的历史统计数据和计算机化数学模型来完成, 但是对定量风险评估技术的理解和掌握是正确运用这些数据和模型, 确保定量风险评估结果科学性、可靠性的基础。

摘要:以《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为依据, 分析了焦化企业危险化学品储罐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的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及定量风险评估技术, 建立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内容和程序;论述事故后果分析、频率分析及风险计算的技术原理、方法和实施途径;解析了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估应实现的目标。

关键词:危险化学品储罐,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辨识,危险源分级,定量风险评估

参考文献

[1]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S].

[2]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令第40号.

上一篇:慢性下肢溃疡下一篇:小说教学中的美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