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业旅游范文

2024-06-13

渔业旅游范文(精选8篇)

渔业旅游 第1篇

(一)休闲渔业旅游的概念

中国近几十年以来,随着人们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城市进程化的加快,人们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的需求十分迫切,目前海洋型休闲旅游的相关研究比较多,但是,对于湖泊型和水库型休闲渔业旅游的相关概念及特点定义目前尚属空白。

本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休闲渔业旅游(包括海洋型、湖泊型、水库型)的概念。

休闲渔业旅游是以海洋、湖泊、水库等自身资源为依托,结合市场需求把旅游资源和渔业进行配置优化,使餐饮、娱乐、休闲度假等行业与渔业结合起来,把垂钓、潜水、赛艇、攀岩、休闲观光、水族观赏等多种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进行组合,完全涵盖吃、住、行、娱各块内容,全面提升旅游品质,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

(二)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的发展趋势

20世纪70年代,日本、美国等国家兴起了休闲渔业旅游。在我国,20世纪90年代,休闲渔业旅游在某些沿海地区逐渐出现,如:浙江、广东、福建等。

经过多年发展,休闲渔业旅游作为一种休闲旅游产品,逐步受到越来越多游客的关注。以千岛湖、象山为代表的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为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以及当地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特别是浙江省分别在2003年、2004年和2006年发文确定了杭州白马湖休闲渔业基地、象山县北黄金海岸休闲渔业基地、三门蛇蟠度假村等多家单位为省级休闲渔业旅游示范基地,带动了浙江省各地市开展休闲渔业旅游的热情。

(三)休闲渔业旅游研究的国内外发展趋势

国外休闲渔业旅游注重市场研究,对游客进行细分研究。就研究方法而言,描述性的定性分析越来越少,较多地进行实证研究,通过面对面访谈、邮件调查等方法获得资料,运用大量的定量方法,如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等。而国内研究与国外研究恰好相反,国内研究对某些问题(如休闲渔业的发展机制、经营管理等)涉及较少,深度不够,习惯于描述性的单一研究方法,侧重于理论上的论证和阐述,实际案例研究较少。针对上述不足,休闲渔业旅游研究要进一步深入。

本研究针对浙江省广泛的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市场需求和供给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旅游需求———供给分析是以定量分析为主的方法体系,通过旅游需求———供给研究,可以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服务水平与供给能力,使需求与供给达到平衡,最大可能地提高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的满意度。笔者对浙江进行湖泊型、水库型、海洋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居民进行人口特征、旅游偏好、出游方式、满意度等相关性因素统计分析,提出对休闲渔业度假旅游项目新建或改造的相关建议。此外,用LOGISTIC分析方法,将近一年休闲渔业旅游参与情况作为因变量,得到了重要的回归方程,这对政府根据休闲渔业旅游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降低营销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休闲渔业旅游市场需求实证研究

本次研究于2009年5月~10月,以湖州太湖、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象山黄金海岸、舟山、新安江水库、赋石水库的游客为调查对象。七处市场需求调查问卷各发放150份,共回收问卷965份,有效问卷859份。以渔业旅游从业人员为对象发放140份市场供给问卷,共回收95份,有效卷91份。

(一)若干描述性实证研究结果

1. 消费者人口特征描述性实证结果

从年龄阶段来看,24%的游客是未婚的单身男女,有37.2%的游客是夫妻两人带着未成年的孩子来进行休闲渔业旅游,应该说大龄的未婚男女和年轻的父母更有机会相携出游。

从职业来看,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32.5%,企业职工25.7%,教师13.5%,个体工商户9.6%,学生占7.9%。通常“蓝领”需要安静的休息休闲;而“白领”则更需要运动,象潜水、赛艇、攀岩等极限运动。

从受教育程度来看,休闲渔业旅游的游客大部分的学历都在高中以上,占到了总调查人数的98.2%。高学历的人一般收入也较高,会产生主动希望对外部世界多了解,多看看的旅游需求,目的性较强。

从月收入来看,其中52.8%的游客月收入在501~2000元之间,28.6%的游客月收入在2001~5000元之间,4.9%的游客月收入少于500元,这部分游客主要是学生,通常节假日、黄金周或寒暑假,他们会和家长一起出游。

2. 休闲渔业旅游消费特征总结

从表1可以知道,这种新型兴起的旅游方式———休闲渔业旅游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54.1%的游客通常一年出游2~3次,有24.5%的游客平均一年出游1次,有35.2%的游客和24.4%的游客分别选择自驾车出游和公共交通出游,还有20.1%的游客通过单位或工会组织出游,加入旅行团的只占11.2%。

在随机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游客由于平时工作较忙,请不出假期出游,往往喜欢选择双休日、黄金周出游,但这部分游客也希望避开人流高峰,游览时不希望人挤人,到处都要排队。本次调查由于是在暑期进行的,所以客观地说,被调查人群中教师和学生比例较高,家长通常利用带薪假期在寒暑假带小孩出游,还有一部分是正常的公务、商务的游客。

通过调查得知,游客把自己的休闲渔业旅游支出控制在一千元以下的占32%,控制在一千至三千的占41.6%,还有大约20%左右的休闲渔业旅游者愿意花费更高的代价来享受高档的设施设备和服务项目。应该说,目前游客的吃、住、行支出比例较高,占到一半以上,娱、购比例较低。未来存在着娱、购比例提高的可能。

3. 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的认知

游客对休闲渔业旅游信息的认知方面如表2所示,排名第一是旅游网站,第二是旅行社,第三、第四、第五分别是电台、亲朋好友介绍、报刊杂志。国内休闲渔业游客与国外休闲渔业游客不同,国外主要通过网络预定,国内主要通过网络查询,游客往往喜欢直接去门市完成预定。

游客对当地休闲渔业活动的认知,有四分之一的游客观光游览湖光山色、水库风光、岛屿与沙滩,16.4%的游客享受当地的渔业美食,11.3%的游客游览周边城市风光,10.3%的游客彻底放松,待在酒店内享受酒店设施服务,23.1%的游客会去运动,如:垂钓、赛艇、潜水、游泳、攀岩等,还有较少客人会维持日常习惯,打牌和打麻将。可以看出,休闲渔业旅游目的地的活动会和平时在城市里的习惯大相径庭,向着享受自然、休闲放松、健身的方向发展。如表3所示。

对于休闲渔业旅游用餐地点的认知,11.5%的游客“海鲜(河鲜)大排档”;39.2%的游客“度假酒店”;25.7%的游客“海边或路边小餐馆”;还有23.6%的“渔家乐或者农家乐”,选择比较分散,余地较大。

(二)因子分析

自编调查问卷中共列出20项休闲渔业度假消费满意度评价影响因素(其中10项是基础性服务满意度评价的影响因素,10项是休闲渔业旅游资源的影响因素),为了得出休闲渔业旅游旅游者感知和评价的一般概括性的模式,探索游客共性,这里笔者忽略了一些不重要信息,把一些重复信息进行组合,在做因子分析前采用内部一致性系数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然后用因子分析对各影响因素变量进行分析。

笔者采用了主成分因子分析法,因子的旋转方式利用正交旋转即方差最大旋转方式,并将特征值大于1作为因子提取的标准。KMO样本测度和巴特利特球体检验(Bartlett’s,Test of Spherieity)测度(见表5)。

从表中可以看到KMO值为0.919,这说明该组数据是适合做因子分析的(>0.7)。

通过SPSS因子分析可得到特征根值(见表6),以及表现特征值的碎石图(见图1)。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可以提取3个因子,这3个因子可解释的变异为57.442%,碎石图(图1)显示,因子提取的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由于本文属于探索性文章,所以可以接受)。旋转后的因子提取结果如图1所示(screen plot表示碎石图,component number表示因子数,eigenvalue表示特征值)。

表6的分析显示,20个因素被萃取为3个大因子,同时,表现各成分特征值的碎石图说明这3大主成分都在特征值大于1的位置上。因为前11个主成分共解释总方差的57.442%,所以可初步认为用3大因子代替20个因素变量是比较合理的,可以概括原始变量所包含的六成信息。

对当地休闲渔业旅游的评价项目经过因子分析,剔除了4个因素后,浓缩为3大类因子(因子分析,剔除过程本文略),发现F1大类因子、F2大类因子的信度系数a>0.8,一致性良好,而F3大类因子的信度系数a=0.631,由于本次进行的是探索性研究,虽然F3大类因子的信度偏低,但尚在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所以把三大类公共因子所涉及的影响因素归类,重新命名。

所以因子分析得出图2如下。

(三)休闲渔业旅游参与情况与评价因子Logistic回归分析

由于这3个因子能解释大部分的差异,所以笔者用这些因子的得分来代替原来的项目做分析。笔者发现在有效问卷中,有27份问卷在回答“您近一年到当地旅游的次数?”这一问题时回答了“0”,本研究在进行数据归类时,经过仔细分析,结合被调查对象对其他问题的回答,将“没去过”的赋值为“0",其他去过多次的情况的赋值为“+1”,运用二项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

首先进行模型拟和优度检验(Hosmer and Lemeshow Test),如表7所示。

根据上表,sig.值>0.05,通过了拟和优度检验,说明该模型可以采用。

从预测分类表(Classifivation Table)中可以看出,总体百分率为92.3%,说明模型的正确分类能力为92.3%。

从表9可以看出,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对是否去过当地旅游回归显著,可以作为自变量放入回归方程。回归系数分别为:0.811,0.620,2.759。这里每个数都大于零,说明是否去当地旅游与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成正相关。由上表所示的计算结果,可得Logistic回归方程为:

Logistic(P)=In 2.759+0.811*关键特色+0.620*基础设施服务评价,P表示是否去过当地。

该研究结论表明是否去当地旅游与关键特色、基础设施服务评价、常数成正相关,这对政府根据目标市场制定有针对性的营销计划和降低营销成本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楼筱环.浙江省休闲渔业旅游产品设计——以舟山为例[J].中国渔业经济,2006(12:)35.

[2]方靓.湖泊旅游区度假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千岛湖为例[D].浙江大学,2005.

[3]周丹.城市职业女性参与休闲运动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7.

[4]孙娴娴.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发展湖泊型休闲渔业旅游的初步研究[J].特区经济,2008(1:)25.

[5]范业正.旅游者需求与消费行为始终是旅游研究的前沿问题[J].旅游学刊,2005(3):3.

渔业旅游 第2篇

一、两地渔业基本情况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我国西部地区的渔业大省(市),2005年水产品总产量分别居西部12个省(市、自治区)的第二位、第三位。

四川省境内水域面积广阔,水库、湖泊众多,水域总面积896万亩,宜渔水面达358.5万亩,宜鱼稻田面积近1000万亩。全省鱼类资源丰富,是长江主要的鱼类栖息地,主要经济鱼类有50余种,特有鱼类30余种,有中华鲟、胭脂鱼、大鲵等55种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2005年,四川全省水产养殖面积达301.35万亩,水产品产量98.25万吨,水产业实现农民年人均增收29.69元,分别比“九五”末增长32.36%、91.48%、197%。在常规养殖品种稳定发展的同时,名优水产品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产量比重已上升到35%。水产品加工、休闲渔业、水产流通和渔药渔饲料工业等二三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重庆市境内有河流223万亩,池塘49.24万亩,建成后的三峡水库水面达140万亩,其他水库35.25万亩,宜渔稻田400多万亩。辖区内地下冷、热水资源极为丰富,水生野生动植物及鱼类资源丰富。2005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104.72万亩,水产品总产量达25.06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23.6%、25%。渔业经济总产值36.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7%。

今年1月~9月,四川省水产品总产量76.17万吨,同比增长9.14%;渔业经济总产值116.25亿元,同比增长12.05%。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将突破百万吨,比上年增长7%左右;渔业经济总产值可望达15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实现农民人均增收25元以上。重庆市由于遭受特大旱灾损失较大,1月~9月水产品总产量为17.3万吨,同比增长1.4%,增速减缓。预计全年水产品总产量约为22.5万吨,同比下降10%左右。

二、主要措施与特点

四川省和重庆市渔业主管部门按照省市党委、政府确定的发展思路,分别提出了“努力构建西部渔业强省”和“渔业发展新阶段”的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进渔业“转变、拓展、提升”战略和增长方式转变行动,促进渔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特点:

一是争取和落实惠渔政策有新突破。四川省在今年的省委一号文件中明确要求,优化种养结构,加快发展畜牧业和水产业。省水利厅及时召开全省水产工作会议,落实目标任务和工作措施。省财政安排专门经费,用于水产良种补贴和技术培训,并建立水产科研创新机制,开展水产育种攻关,有力地带动了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重庆市农业局和财政局联合制定了《渔业规模化养殖补助(试行)办法》,集中运用农发资金,对规模化养殖给予补助,引导和推动规模化养殖发展,受到渔民群众的广泛欢迎。

二是开辟渔业投入渠道有新进展。重庆市利用本地资源特色优势,吸引资金开发名优特色水产品养殖,黄颡鱼、翘嘴红等逐步形成规模化经营,观赏鱼养殖已发展成为打造郊区特色农业的重要产业。四川省利用中西部结合带的地缘优势,积极引进资金建设大型水产品批发市场,发展水产品加工和流通业,预计全省今年的投入将超过10亿元。许多养殖户也加大投入扩大生产,推动了水产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一些丘陵地区结合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稻鱼轮作,成为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三是建设生态渔业有新思路。保护生态环境是发展西部渔业的基本要求。两省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积极发展渔业生产的同时,切实加强生态保护工作。重庆市抓住三峡工程建设水面大量增加的机遇,积极探索并科学规划三峡水库渔业的发展思路与措施,努力实现发展渔业生产促进库区移民增收和保护水库生态环境的协调并举。同时,为减轻工程建设对长江渔业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建立了水产原良种场,储藏、研究和保护长江特有鱼类资源,并积极开展渔业资源和环境监测,加大增殖放流力度,切实保护三峡生态环境,实行开发与保护并重。四川省结合地方实际和转变增长方式行动,从今年开始逐步取缔施肥养鱼,并积极推行环境友好的健康养殖方式,建设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域资源。

四、几点体会与建议

四川省和重庆市都是西部渔业大省。两地在发展农村经济中,始终把渔业放在一个比较重要的地位,结合两地实际提出的渔业发展思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转变渔业增长方式、建设现代渔业的方向。今年的特大旱灾对四川和重庆渔业生产造成了重大损失,两地渔业主管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帮助渔民抗灾减灾,恢复生产,减少了损失,值得肯定。针对两省渔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一)认真总结经验,采取积极措施,恢复渔业生产

这次特大旱灾,既考验了渔业主管部门在面对重大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的应对能力,同时也暴露出长期以来渔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薄弱。两省市渔业主管部门一是要高度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采取措施,从水源供应和苗种供应等方面,切实帮助受灾渔民恢复生产,解决生活困难;二是要认真总结此次灾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加强渔业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池塘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抗灾减灾能力。

(二)发展生态渔业,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峡水库的建设,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抓住这个重大机遇,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打好三峡牌,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将渔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整个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大战略中,提高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一是要听取各方面意见,积极协调,推动三峡库区渔业发展规划尽快出台,指导库区渔业发展;二是加强库区渔业资源与环境监测,摸清库区渔业资源状况;三是进一步加大库区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力度,补充库区鱼类资源种群数量,保护库区水域生态环境。建议明年在三峡库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放流活动,邀请两省市、国务院三峡办的有关领导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扩大影响,进一步推动各方面工作。

(三)加快建设“平安渔业”,建立渔业政策性保险制度,提高产业支持保障水平

今年福建、广东、浙江等沿海部分省市频繁发生强台风,重庆、四川等省市发生严重旱灾等重大自然灾害,更加凸显了建设“平安渔业”、提高渔业抗御自然灾害与突发事故能力、灾后恢复渔业生产能力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建议尽快编制建设规划,协调有关部门建立持续稳定的投入机制;积极推进政策性渔业保险工作,争取将渔业互助保险纳入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落实中央财政试点补贴资金。

(四)加快研究论证,实行水产良种补贴,推动水产养殖业更快更好发展

渔业旅游 第3篇

1 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概念

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是指利用海洋渔业资源、渔具渔法、渔业设施及渔民生产方式等元素,使民众利用休闲时间体验渔业活动达到休闲娱乐目的,同时提高渔民收入、丰富渔业内涵的一种新型经济产业。可以说,垂钓渔业是渔业第一产业的延伸和发展,同时也是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

长期以来,由于传统渔业发展形式单一,人们单纯追逐经济效益增长,忽略自然环境承受能力,过度开发近岸渔业资源,导致渔业资源日益衰退。国家规定休渔减船转产,渔民收入水平下降,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势在必行,发展滨海旅游垂钓渔业已正当时机。

2 我国滨海旅游垂钓渔业发展特点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之后,对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的需求日益增加,将传统渔业与休闲娱乐活动相结合的垂钓渔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滨海旅游垂钓渔业是整个滨海旅游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休闲渔业产业一项重要的存在形式和内容。垂钓渔业在拓宽渔业发展空间,开辟渔业新增长领域,增加渔区就业岗位和渔民收入的同时,又可加快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壮大渔业经济实力,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目前,我国的滨海旅游垂钓渔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规制滞后

近年来,垂钓渔业呈现民间积极,管理层面信心不足、管理相对滞后的被动状态。大部分地区旅游及渔业主管部门对垂钓渔业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没有明确的职能管理或审批处室。尤其法规建设方面明显滞后、甚至缺失。目前,国家层面还没有一部规范垂钓渔业发展的管理制度及办法。

2.2 统一规划缺乏

当前,垂钓渔业大多为群众自发,存在盲目性、低水平,缺乏顶层设计和规划指导。有的只顾个人利益,恶意开发,不注重环境保护,破坏了海洋生态环境,破坏了渔业资源。有的甚至相互打压,无序竞争,无形内耗,限制了正常发展,难以形成大产业、大结构、大市场。

2.3 政策资金薄弱

垂钓渔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垂钓渔业的投入主要来自社会民众的自我投入,基础设施相对滞后,安全管理各项保障措施不尽完善,导致产业发展隐患较多。对垂钓渔业国家和地方各级财政、发展、金融等部门尚未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也没有明确的产业发展专项措施。

2.4 科技支撑不力

渔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

技术推广等单位及部门尚未将垂钓渔业的产业发展政策与思路提上日程,多个层面都缺乏技术支撑和相应技术指导。作为新型产业有许多未知领域如休闲垂钓船设计与建造工艺、海洋钓场、钓点建设等都需要进一步去研究、探索,形成集成性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3 发展滨海旅游垂钓渔业的对策

3.1 严格行业准入制度

渔业属于直接利用自然资源性产业,不可无限开发,必须建立准入制度,规范从业行为,有条件、有限度发展。要建立以确权水域为基础的准入制度,凡开展休闲垂钓渔业的经营主体必须拥有一定规模的确权海域。没有确权海域的个体从事休闲垂钓渔业活动的需选择有确权海域的公司,采取公司+渔户的形式开展经营。利用公共海域资源开展休闲垂钓渔业的应获得渔政部门的许可。休闲垂钓渔业经营公司注册资金、游钓渔船数量和公司+渔户组合数应达到一定规模。游钓渔船登记、建造必须经渔港监督和渔船检验部门批准及渔船规范检验要求。针对游钓品种、时间、海域,游钓的数量、规格,游钓使用的渔具等要严格制定出相关规定,严禁破坏资源行为。

3.2 解决政策资金短板

发展垂钓渔业,需要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应在政府的扶持下,开辟多种融资渠道,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多元化投资格局。要争取财政投入,在产业发展之初,应给予必要的投入。如在渔村、渔区建立鼓励垂钓渔业发展的专项基金、补助资金等。政府资金主要用于基础性、公益性设施等建设和投资数额较大的项目,如人工渔场改造、人工鱼礁投放等,促进垂钓渔业快速发展,造福地方民众百姓。另外,政府也可通过实行渔业税费调整和减轻渔民负担等政策,间接帮助解决发展垂钓渔业资金短缺问题。同时,有关部门也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和规范垂钓渔业产业的融资环境,搞好垂钓渔业互助保险,必要时可予以担保,加强信贷支持力度。协调好税务、工商、旅游、渔业、海事、边防等各方面的关系,在用海、用地、税收、项目审批和管理等方面实行优惠政策,并积极申报省和国家级垂钓渔业示范基地,争取政策支持。

3.3 协调理顺管理瓶颈

旅游垂钓渔业属新型产业,在行业内和行业外都有一些需要明确和理顺的问题。垂钓渔业与旅游业存在产业和管理上的交叉,需要协调界定。明确旅游垂钓渔业的概念和产业界限,明确行使垂钓渔业管理的审批部门、管理部门,并制定出总体规划和措施。要解决好船只管理交叉问题,普通船舶、游艇未涉渔垂钓的海上休闲旅游活动由海事部门或旅游部门协调管理。涉渔垂钓的,应由渔业主管部门审批、管理。渔业部门要进一步明确旅游垂钓船只的管理职责,并将其作为一种新型渔船业体,与传统渔船区别对待,规范、简化审批手续,促进行业发展。

3.4 加强行业规范管理

要抓住当前建设现代渔业的有利时机,研究制定行业及产业管理制度或初步方案,作为政府规章或部门规范性文件发布实施,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鼓励涉渔龙头企业大胆经营休闲产业,积极推广“公司+渔户”的经营模式,对现有利用生产渔船开展旅游垂钓的渔户要积极引导,规范操作,纳入休闲垂钓渔业正常管理轨道。要加大海上执法力度,加强渔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强化全社会旅游垂钓渔业法制观念和资源保护意识,严厉打击各种违规休闲垂钓渔业活动,特别是对偷捕、电鱼、毒鱼、炸鱼、污染水域等严重破坏资源的行为要予以严惩,遏制各种不法行为。

(收稿日期:2015-11-20;修回日期:2015-12-01)

渔业旅游 第4篇

伊金霍洛旗 (以下简称“伊旗”) 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的东南部, 毛乌素沙漠的边缘, 平均海拔1300多米, 属于大陆性气候特征。冬季严寒, 夏季炎热, 光照充足, 年日照时数在2700--3100小时, 有利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鱼类的繁殖生长, 为伊旗渔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境内有可养殖水面133372亩, 占全旗总土地面积的1.8%, 占农耕地面积的40%, 占鄂尔多斯市总水面的40%, 百亩以上的湖泊有21个, 其中1000亩以上的湖泊有13个, 湖泊总面积121372亩, 各类塘坝、水库有347座, 总面积为12000多亩, 其中50亩以上新建骨干水库有39座。这些湖泊、水库、塘坝水体水质多数呈弱碱性, 水质优良, 溶氧丰富, 无污染, 无敌害生物, 鱼类区系简单, 生境良好, 且均为闭流区流域, 钙、磷含量高, 硅酸盐和总铁含量适中, 是鱼类和饵料生物生长的良好场所。主要经济鱼类有鲤、鲫、青、草、鲢、鳙、鳊、鲂、雅罗鱼、银鱼、乌鳢、麦穗、虾虎鱼、虾类等。

伊旗境内, 除上述的湖淖、塘坝、水库外, 有过境河牜孛牛川、乌兰木伦河。伊旗东西地区的塘坝、水库、湖泊与这支水系有着十分密切的依赖关系, 这支水系有利于水电、水利事业的发展, 必将直接、间接地促进渔业及其他水产业的发展。因此“蓝色宝库”的自然资源, 具有多种经济发展的潜力, 而且是相当大的。

伊旗的渔业生产多年来一直以大水面自然粗放养殖为主, 池塘养殖为辅。大致经历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 从6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期以湖泊渔业生产为主, 这期间建立了两个国营渔场, 一个鱼种站和七个社办渔场, 并成立了旗水产站, 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渔业生产格局, 但和全国其它水产地方相比, 历史不长, 基础薄弱, 技术落后, 得天独厚的湖泊水域资源产量一直徘徊在60~150吨之间, 鱼种繁育数量一直在200~500万尾之间。

第二时期, 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伊旗的渔业生产是以湖泊和小水面精养鱼并重的发展模式, 渔业产量较前一时期呈直线上升, 年平均产量达160吨, 个体养鱼户猛增至100余户。这期间伊旗先后引进瓦氏雅罗鱼、裸鲤、建鲤等, 特别是建鲤的引进, 促进了当时渔业的发展。

第三时期, 90年代中期, 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 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内外市场对名、特、优水产品的需求日趋增长, 为此, 水产部门积极引进并推广适合伊旗养殖的大银鱼、河蟹、乌鳢、彭泽鲫等名优新品种。这些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使伊旗的水产业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1995年在大型湖泊引进新品种大银鱼后, 于1997年形成产量, 1998年获得暴发性产量达500吨, 取得非常可观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使两个濒临倒闭的国营渔场、几个社办渔场彻底摆脱了困境, 整个水产行业焕发了生机。

第四时期, 进入2000年后, 伊旗的大水面渔业生产仍然是传统的自然粗放养殖, 亩产不足2.5千克, 而小水面精养鱼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一家一户传统的分散养殖已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 不集中连片、不成形、规模小、品种结构单一、产量及产品市场占有率低, 销售难, 制约着池塘精养鱼的发展, 导致大部分零散池塘在闲置, 而是转为发展水库精养鱼。从2001年开始在阿镇车家渠高峰渡假村大水库搞精养试验成功后, 先后带动起阿格图、哈拉汉图、考考什纳水库、毕鲁图等水库渔业的发展。水库水面宽阔, 一般新建骨干水库水面在30~1000亩之间, 具有一定规模性发展渔业生产的能力, 群众多层次、多形式、多体制的水库经营联合体日益增多, 并向着休闲娱乐渔业发展, 因而伊旗除积极发展湖泊渔业外, 水库渔业通过笔者几年来的亲身实践指导, 也是今后伊旗渔业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 且有着很大的发展潜力。

二、伊旗发展渔业面临的机遇、优势和存在的问题

1. 发展渔业的机遇

一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神华集团大发展、大建设的历史机遇, 为伊旗渔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可行性和现实性;

二是相对较高的比较效益给发展渔业生产提供了利益驱动;

三是伊旗渔业发展缓慢滞后, 给进一步向规模化优质化发展留下了较大的空间。

2. 发展渔业的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伊旗作为鄂尔多斯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 具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国际交流频繁, 人流、物流、技术流和信息流汇集, 又地处晋、陕、蒙交界处, 丰富的能源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一大批国家重点项目的实施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是促进渔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是资源优势。伊旗水域资源极为丰富, 塘坝、水库、湖泊、河流、小溪星罗棋布遍及全旗境内, 大部分水体及水源水质优良, 无工矿污水的排放和污染, 一向素有“蓝色宝库”之称, 有利于规模性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的生产。

三是科技优势。伊旗有一支素质较高的渔业科技队伍, 专业技术人员均具有大专以上专业学历, 其中有的毕业于全国知名的水产院校。实践指导能力强, 经验丰富, 为伊旗的渔业发展提供了充分的技术保证。

四是市场优势。随着伊旗大开发、大建设进程的加快, 到2008年这一地区的城市人口将达40万人, 旅游过境人员将达20万人次, 即将形成一个较大的水产品消费市场。

五是地理气候优势。伊旗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四季分明, 光照充足, 具有优势的气候资源, 生态环境相对较好, 适宜鱼类种群的生殖与发育。

3. 发展渔业生产存在的问题

伊旗有着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 蕴藏着巨大的渔业发展潜力, 由于是偏远少数民族地区, 受资金和技术的制约, 基础设施薄弱, 渔业单产水平低, 渔业结构不尽合理, 经营水平低, 生产经营活动不规范, 水产科技推广工作也落后于生产发展的需要等, 致使丰富的水域资源发挥不出渔业应有的效益, 大部分水域由于捕捞过度, 苗种投放数量不足, 同时也达不到投放的标准规格, 使之处于资源枯竭半荒芜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苗种基地不完善, 新、特、优品种培植不出来, 制约着大中型天然水域鱼种人工增殖放流, 严重影响着渔业经济的发展;二是农牧民缺技术、无资金, 养殖难。长期习惯于种植五谷杂粮的农民, 缺乏水产养殖技术, 不敢投资搞养殖, 致使许多塘坝、水库水面闲置, 得不到开发与利用。三是农民缺乏市场信息, 市场观念淡薄, 导致卖鱼难。

三、伊旗发展渔业生产的主要对策和措施

根据伊旗渔业生产的特点和优势, 制定渔业发展的主要对策和措施是:开发资源优势, 发挥区域优势, 培育生态渔业 (所谓生态渔业是以养鱼为中心, 渔、农、牧、副相结合的一种综合经营模式, 是一种节能、低耗、高产、高效的渔业) 和特色渔业;以科技为动力, 以市场为导向, 以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为重点, 实施名牌渔业战略, 推进产业化经营, 实现伊旗渔业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力争使伊旗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经济地位。

1. 积极调整渔业经济结构, 走名牌渔业战略

(1) 进一步提高渔业和渔业经济的科技含量

二十一世纪的渔业, 不仅是以资源为基础的渔业, 而且更是以科技为基础的渔业。调整渔业结构、发展生态渔业、特色渔业、新品种的引进、新技术的试验示范, 都必须紧紧依靠科技, 把科技进步贯穿于渔业生产的全过程。

第一, 政府要加大对渔业科技的投入, 充分依托现有水产职能部门的自身优势和技术特长, 帮助生产者收集、分析信息, 提供技术服务, 积极举办养鱼培训班, 印发科普资料, 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和新品种的引进培育试验示范, 以点带面, 指导全旗的渔业生产, 使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创办和扶持几处渔业科技示范项目, 培育几处有规模、有效益、上档次的渔业基地, 真正起到技术示范推广骨干的作用。

第二, 要鼓励和支持科技人员下乡入户, 进行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渔业服务, 并制定一套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积极性的竞争激励机制和分配制度, 以充分使他们的专业技术发挥出更大的生产力。

第三, 要大力发展渔业标准化生产, 实施渔业优质品牌战略。开展渔业标准化工作, 是现阶段渔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任务, 是渔业应对WTO的基础性工作。长期以来, 伊旗的渔业生产基本上是处于无标准生产状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WTO的加入, 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安全意识, 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形成了无公害绿色食品的消费趋向。所以要把渔业标准化生产作为加强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的战略举措来抓。现在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健全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我旗要根据水资源优势和渔业发展的需要, 积极制定产前、产中、产后系列的水产品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示范基地, 就应申请和制定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范, 特别是要积极申请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的认证和产品的认证工作, 这样有利于将来为水产品进入市场准入制度作准备, 有利于建成安全、优质、出口创汇的水产品生产基地。二是加快水产品质检体系建设。要以现有的法定和行业检测机构为依托, 充分利用高校和科研等单位的检测设备和技术力量, 统筹规划, 逐步形成旗县级、区域性、社会和企业各类检测机构之间的布局合理, 分工明确的水产业检测体系。三是加快无公害水产品基地建设。按照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相关标准, 规划建设一批重点生产基地, 实行产业化开发, 企业化运作, 带动全旗水产品质量的提高。同时, 稳步推进水产品全程质量控制, 努力实现水产品安全优质高产高效。

(2) 依托得天独厚的水资源, 大力发展地方名优品种

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库、塘坝、池塘、沼子等小水域资源, 重点养殖地方名特优品种, 如驰名区内外的红碱淖鲤鱼, 要把它逐步做大, 形成规模、形成特色优势、形成地方名特优品牌, 做到有商标、有形象、实现引导消费、扩大市场的目标。其次要大力养殖异育银鲫、彭泽鲫、团头鲂等经济效益高的优良品种, 以促进渔业经济的发展。

(3) 开发沟岔、滩涂, 建设标准化规模化生态渔业基地

伊旗几处大型河流两岸的沟岔、滩涂, 易于开发, 投资低, 生产能力强, 经营风险小, 可作为伊旗今后渔业发展的重点, 要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合理开发, 建设高标准精养鱼基地。但开发沟岔、滩涂必须要注意, 在勘测建池时对养鱼防洪设施给予综合考虑, 以免造成损失。此外切实要做好河流污染的防治与治理工作。

(4) 积极调整湖泊、水库鱼类结构, 提高产量、质量和效益

根据伊旗湖泊、水库的资源条件, 要探索一种新的渔业生产模式, 以发挥湖泊、水库渔业的资源效益, 根据区内外湖泊、水库及笔者多年来的生产实践, 笔者认为伊旗的湖泊水库发展模式应该走“以养殖优质吃食性鱼类为主, 以养殖鲢鳙为铺”的道路。适宜养殖的优质吃食性鱼类有黄河鲤、彭泽鲫、异育银鲫、团头鲂等鱼类, 尤其是异育银鲫、彭泽鲫在湖泊、水库中具有很强的生殖繁育能力, 易形成自然种群, 与土著鲫鱼相比, 具有个体大、抗病力强、食性杂、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等特点, 是养殖的优良品种。如果我们坚持连年投放彭泽鲫、异育银鲫, 其经济效益会成倍的增长, 必将为湖泊、水库渔业产生良好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在积极发展常规鱼类的同时, 要在水库、湖泊中发展河蟹、大银鱼等名优品种, 河蟹、大银鱼虽然不是养殖的主体鱼类, 但深受消费者欢迎, 市场前景广阔, 应作为发展的重点。另外, 在水库中大力推广"稀放精养"技术和小网箱内高密度养殖技术, 按照池塘80:20养殖投放技术, 进行全面推广, 有利于快速促进伊旗水库渔业的发展。

(5) 拓宽渔业产业领域、发展渔业多种经营

充分利用养殖水域周围的自然资源和地缘优势, 发展休闲娱乐渔业。一方面可以促进商品鱼的就地消化, 减轻市场销售的压力和困难。另一方面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公休假时间的增加, 休闲旅游渔业将成为时尚。因此, 发展休闲渔业是养殖户创收的一条有效途径。目前, 经过笔者几年来亲身实施的阿镇高峰度假村水库、纳林陶亥镇毕鲁图水库、康巴什乡考考什纳水库、苏布尔嘎镇阿格图水库等几处水库已形成了集养殖、旅游、度假、观光、垂钓、休闲为一体的娱乐型渔业基地, 现已初具规模, 越办越好, 有着极好的发展前景, 如今这几处水库年产鲜鱼达50多吨, 观光休闲娱乐的人数达3万人次, 年收益达50多万元, 使伊旗水库渔业的发展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它延伸了渔业产业链, 提高了渔业综合效益, 为渔业发展注入了活力。

(6) 狠抓专业化规模化生产, 促进产业化进程

第一, 积极引导, 重点扶持水产龙头企业的发展, 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发展渔业经济中的辐射和纽带作用。

第二, 把伊旗6座大型骨干水库打造成特优水产商品生产基地, 真正做到上规模、上档次、上效益。

第三, 建立健全渔业协会等渔业中介组织, 充分发挥渔业中介组织的作用, 实现产、供、销的有机结合, 努力促进产业化进程。

(7) 积极引进名优品种, 发展特色渔业

随着鲜鱼产量的不断增加和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水产品消费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人们不再满足有鱼吃, 而是要吃好鱼。现实使我们意识到必须在品种上下功夫, 打品种牌, 走品种路, 变资源渔业为效益渔业, 才能使伊旗的渔业得到快速发展。为此, 要积极引进适合伊旗气候和水质条件、销路好的品种, 如河蟹、加州鲈、大口胭脂鱼、虹鳟等名优品种, 不断巩固和拓展鲜鱼销售市场, 创出伊旗渔业品牌。

2. 加大种苗体系建设力度, 开发名特优品种

一是对现有的苗种场进行扩建、改造和配套, 重点选择2-3个主要品种进行规模生产。根据伊旗区域优势, 到2010年, 全旗名特优品种繁育能力达到1000万尾以上。

二是规范苗种生产和市场管理, 严格实行生产许可证制度, 确保水产苗种质量, 不断提高渔业生产水平。

3. 重视水产品防疫与质量体系建设, 努力提升水产品质量

一是加强水产品养殖防疫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水产养殖防疫检疫机构和防疫检疫规章制度, 认真开展水产品防疫检疫工作。

二是实行科学的养殖方式, 杜绝高残毒, 含激素等危害人体健康的饲料、药品进入生产环节, 确保养殖水域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是对我旗几处大型湖泊、水库建立无公害水产生产基地。

4. 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力度, 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使伊旗的渔业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健康发展

认真实施《渔业法》, 坚持“依法治渔, 依法兴渔”的方针, 坚持通过保护、增殖、养殖等手段使水产资源得到生息, 渔业环境得到净化, 生态环境得到平衡, 水域水产品得到增加, 切实保护好水资源和渔业水域环境。严厉打击破坏水产资源和污染水域环境的违法行为, 加强行业执法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执法严明的渔业执法队伍。

5. 加强领导、政策支持

各级政府和渔业主管部门充分认识到伊旗的水产养殖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是农牧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应加大对水产业的领导力度, 真正将渔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纳入主要议事日程, 统筹安排, 抓出成效。争取地方和国家给予渔业政策上、资金上更多的扶持和倾斜。同时, 主管部门更应上下统一思想, 清理工作思路, 强化组织领导, 把加快水产养殖业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列入农业综合开发计划, 对伊旗13万多亩渔业水面科学规划, 加强规模性开发指导, 在水库、湖泊渔业等方面多做文章, 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促进其结构调整, 探索新的渔业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伊金霍洛旗渔业区划1985

[2]2005-2010年伊金霍洛旗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

[3]武大庆, 张云岭.山西渔业经济结构调整的出路和对策。《中国水产》, 2001 (12) 34

[4]贾振荣.调整渔业结构, 发展特种水产养殖之我见。《内蒙古农业科技》, 2001年增刊

[5]贾振荣.红碱淖渔业资源现状及开发思路。《科学养鱼》, 2001 (2) 8

[6]贾振荣.红碱淖大银鱼移植增殖技术总结。《科学养鱼》, 2001 (9) 22-23

[7]屠庆福.抓结构调整, 促产业发展。《科学养鱼》, 2001 (2) 7

[8]柴方营, 包家磐, 等.平原型水库湖泊渔业生产方式探讨。《水利渔业》, 1998 (1) 47

[9]张福芸, 潘秀义.平原型水库综合高效养殖技术。《淡水渔业》, 2003 (5) 53-54

[10]曹英华.三湘四水育出支柱产业。《中国渔业报》, 2002年4月8日 (10)

渔业旅游 第5篇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开发利用的水库塘坝达8座,水域面积近3.9万亩,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水产养殖客商6家,实力较强的有三家,全县工厂化设施养鱼面积已发展到3.4万平方米,每年引进、投放各类苗种不少于500万尾,引进丁桂、河鲈、索鲈、白斑狗鱼、虹鳟、俄罗斯鲟鱼、史氏鲟、欧鳇、河蟹等特色名优新品种达十多个,仅特色名优苗种就达100多万尾;每年向市场提供优质鲜活水产品达600吨以上,近年来,每年渔业投入资金达2000万元以上,扶持培育了******鲟鱼、***万聚渔业、***高新产业三家渔业龙头企业,******鲟鱼2013年被授予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渔业投入增加,设施渔业建设、现代休闲渔业开发,为现代高效渔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势头,使渔业经济已成为全县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鲟鱼鱼子酱深加工产业化开发基地、***湿地渔业休闲旅游风景区、***鸳鸯小镇文化旅游景 1

区建设已成为我县渔业开发的三大项目,为现代渔业可持续发展增强了后劲。

二、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是现代渔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资源优势、以特色水产养殖为突破口,科学布局产业规划,及时了解企业发展中的难题、困难,主动向领导汇报、请示,千方百计争取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和支持,采取一切办法请领导现场观摩,通过不懈努力,使领导脑海中确立了现代特色渔业的概念,明白了特色名贵鱼类产业化开发的价值,从而确立了鲟鱼鱼子酱产业化开发,现代休闲渔业发展的工作思路,政府主要领导、分管县长多次深入养殖企业调研,现场办公,政府常务会议2013年3次专题研究解决水产养殖中面临的土地、引水渠道、道路疏通、低压线路架设、协调资金等问题,为企业协调解决银行贴息贷款350万元,县委、政府领导的重视为全县水产养殖业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科学规划,是实现持续发展的保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因地制宜发展现代高效设施渔业的基础。为加快我县现代渔业发展步伐,最大限度地把现有资源利用好,我们请东海水产研究所专家对渔业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论证,统筹规划了水域面积大、水草丰富的北河湾、红沙墩、海湾三座水库鱼蟹混养区,水域面积适中、地域开阔的焦家湖、笈笈水库大水面高产养殖区,地理位置优越、2环境优美的***、解放村、***现代渔业示范区,地域开阔,供水条件好的解放村、***周边湿地设施养殖示范区,并指导招商引资入驻客商按照规划和标准,严格操作,因地制宜发展。

3、创新理念,是拓宽发展思路的动力

现代高效设施渔业是高投入的产业,靠个人的力量很难做大做强,必须通过多渠道吸引外部资金的注入,才有可能形成一定规模,从2006年我们水产站就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现代渔业的重点工作,通过互联网、金秋胡杨节、外出招商等形式,广泛宣传推介***发展现代渔业的项目,全面宣传我县资源、环境、水质、地质地貌和优惠政策等,吸引有实力的企业、个人加入到现代高效设施渔业开发中,从2008年先后引进了***鲟鱼公司、万聚渔业公司、***高新产业公司等6家渔业养殖企业,近年来,通过招商引资企业注入渔业发展的资金已达6000万元以上,建成的设施养殖场达3处,3.4万平米,建成了网箱养殖基地186口,建成了钓鱼岛、青水湾、青山村庄等旅游、餐饮、垂钓为一体的休闲渔业示范点,引进的特色名贵鱼类达十多种,以鲟鱼鱼子酱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化开发已颇具规模。

4、依靠科技,是保持产业优势的关键

在现代高效渔业的发展中,注重与科研院所的联手合

渔业旅游 第6篇

渔业补贴是长期以来世界各国 (或地区) 为应对渔业高投入、高风险的弱质性, 帮助各国 (或地区) 充分开发渔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就业增加而广泛采用的支持政策。渔业补贴又因其可能带来的贸易扭曲、产能过剩和渔业资源衰退等隐性负面影响, 日益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 目前, 全球每年用于渔业的补贴高达220亿美元, 相当于捕获鱼类总价值800亿美元的1/4。[1]另据世界粮农组织 (FAO) 估计, 海洋鱼类遭受过度开发的比例已经高达25%, 实际情况可能更为恶劣, 而1970年代中期这个比例只有10%左右。许多报告和研究指出, 上述政府补贴是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因素之一。

对于国际范围内渔业补贴相关制度与标准应如何确定, 补贴问题是否应该单列出来等问题, WTO规则谈判小组为此展开了40多轮的谈判, 试图在各成员国之间达成具有足够约束力的国际性协议, 来控制各国渔业补贴措施, 以期减少甚至消除实施该政策可能带来的各种不良影响。我国作为渔业产量和出口大国, 同样积极参与了WTO渔业补贴谈判, 相关政策和法规的出台, 将直接影响我国渔业及相关产业发展, 渔业补贴政策改革势在必行。

WTO框架下的渔业补贴谈判

1.渔业补贴的概念

虽然渔业补贴是世界各国 (或地区) 广泛采用的经济政策之一, 但是各国 (或地区) 大多从自身利益出发, 对渔业补贴概念与内涵采取宽容态度, 难以形成统一认识。这也是该谈判的重心之一。FAO、OECD、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都曾试图对此进行合理解释, 但并没有最终统一。WTO《补贴和反补贴措施协议》中提出的“政府或公共机构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 向企业或个人提供财政捐助以及对价格和收入的支持”, 是目前接受面较广的一个定义。[2]但有关“渔业补贴”的概念, 一般不会脱离“补贴” (subsidies) 、“财政支持” (financial support) 、“经济援助” (economic assistance) 、“政府财政转移” (government financial transfers) 这4个术语。[3]

2.渔业补贴的规模与种类

作为一种政府行为, 渔业补贴同食品、就业、渔业资源和渔业经济发展等息息相关, 其敏感性和隐藏性相当大, 因此, 数据收集相对较为困难。目前, 各项研究统计口径差异较大, 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渔业研究中心的研究较被WTO认可。该中心研究表明, 全球渔业补贴的总规模每年在300~340亿美元, 并将全球11大类渔业补贴分成好的补贴、坏的补贴以及危险补贴三个类别, 基本遵照了WTO规则谈判下的“交通灯”模式。其中, 2006年有害补贴达157亿美元, 占比49.03%。由此可见, WTO规则下相关补贴谈判对渔业资源开发与养护等的重要性。

3.渔业补贴的谈判立场与趋势

(1) 谈判立场。根据陈述平等 (2010) 的研究, 与渔业补贴相关的WTO规制谈判大致经过了三个阶段, 即“对渔业补贴规范和是否对渔业补贴进行单独规制的谈判阶段”、“对渔业补贴整体框架和具体规则进行激烈谈判的阶段”、“渔业谈判路线图文件发布的胶着阶段”。[4]目前, 谈判已取得了一定进展, 如将渔业补贴单列在SCM协议的附件8中, 但渔业补贴纪律应如何规范各成员国之间仍旧存在很大争议, 争议焦点集中在, 如何通过规范渔业补贴达到限制海洋捕捞以及保护渔业资源和环境的目的。主要提案立场是:日、韩主张“不作为法”, “反对在现行《SCM协议》中引入仅适用于渔业补贴的专门规定”;“鱼类之友”集团、欧盟、中国主张“交通灯法”, 根据渔业补贴对贸易的可能影响将其归类为红灯补贴 (禁止性补贴) 、绿灯补贴 (可诉性补贴) 、黄灯补贴 (可诉性补贴) 三类;小型欠发达沿海国主张“特殊和差别待遇法” (以下称“S&D法”) , 认为“特殊和差别方面是应当首先予以解决的问题, 而不应将其作为‘剩余类’来处理”。[5]

(2) 从谈判进展看, 最有可能达成的结果是介于“交通灯法”与“S&D法”之间的一种混合方法, [5]而“不作为”法早在2007年11月首次公布的主席案文中就已被宣布破产。[6]考虑到我国对国际渔业市场的依赖度、渔业补贴规则的影响度及自身利益和国际责任, 我国的谈判立场应是“温和柔韧的规则制定者”, 即尽量将渔业补贴范围限制在海洋捕捞领域, 坚决不让渔业养殖业划入补贴规则, 使渔业补贴新规则对我国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发达国家渔业补贴措施及其变革

1.美国

美国历来十分关注渔业, 其补贴历史长、规模大, 排名全球第七。其联邦海洋渔业局与鱼类和野生动物局, 就来源于19世纪中期专门成立的美国渔类与渔业委员会。美国的主要补贴措施是:

(1) 渔业贷款。美国现行渔业财政计划起源于1957年为鼓励渔船扩张启动的“渔业贷款基金”, 贷款用途也从专门的船只建造, 扩大到维修、设备和捕鱼执照的购买。有别于正面的政府贷款措施, 美国还采取了一种隐含的政府无息贷款方式来提供渔业补贴, 即1970年开始的资本建造基金。作为一项联邦计划, 资本建造基金的启动, 意味着渔民可以将渔捞相关税款储存于某一特定账户, 以便于建造、整修、购买渔船。一旦渔民购买完船只, 或完成与船只相关的计划后, 国税局就会恢复征收税金。[7]

(2) 税收减免。美国的商业性渔业不同于其境内其他行业, 它几乎可以免除所有联邦及各州的燃料税, 甚至可以在渔捞相关支出的营业税方面得到来自某些州政府的特别减免。用油补贴和州政府营业税补贴是美国税收减免的主要方式。

(3) 入渔费及远洋直接补贴。美国相关渔船能进入某些太平洋海域, 甚至是某些专属经济区进行作业, 和美国政府向16个南太平洋岛国支付入渔费是分不开的。这种政府出面, 以入渔费换取入渔权的做法, 开始于1988年渔业多边协议的生效。美国还为远洋船队提供直接的资金补贴, 以提升其船队在公海上的竞争力。

(4) 渔船回购计划。美国与大多数国家一样, 经过一段时间的扩张性渔业政策之后, 渔业的捕捞能力与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逐渐突出, 转而采取压缩性渔业政策。美国希望能借渔船回购计划对海洋捕捞进行控制, 从而达到延缓渔业资源衰退的目的。

(5) 科研投入。美国在渔业方面的科技投入, 从成立鱼类与渔业委员会起就不曾间断, 20世纪20年代以后, 不断资助新型鱼品和鱼类加工技术的研制和开发。[8]1996年, 美国开始实施“国家海洋资助项目”, 资助200余所既定的大学开展多方面研究, 研究范畴涉及环境、资源保护和长期经济发展战略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渔业扩张后, 美国已不再鼓励捕捞力量的增长, 更注重对渔业补贴的限制, 补贴重点向渔业科研投入、渔业管理和海洋执法方面转移, 并且通过“渔民救急基金”、“渔业灾难转移援助计划”等提供保险方面的补贴, 形成有效保障, 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补贴体系。

2.加拿大

加拿大也是渔业补贴规模相对较大的国家之一, 排名全球第十。较具有代表性的渔业补贴措施始于“二战”时期。直接补贴一直是加拿大的主要补贴形式, 辅之以较为广泛的配套措施。

(1) 渔船援助计划。“二战”期间启动此项计划, 目的在于资助渔民购买船只。随着捕捞能力逐步提升、渔业资源衰退明显, 该计划于1986年废止。

(2) 价格支持。为了扶植本国渔业、维持渔价稳定, 加拿大于“二战”期间成立了渔业价格支持委员会。

(3) 渔业保险。“渔民失业保险制度”和“渔船保险计划”, 是加拿大政府为解决渔民想要获得渔船保险必须缴纳额外的保险费用问题, 于1951年和1953年先后出台的。这些制度与计划的出台, 对渔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具有重大意义。

(4) 渔业贷款。《渔业改良贷款法案》于1955年出台并实施, 该法案给出的最高单项贷款额度达15万美元的规定, 减小了渔民资金周转的压力。1978年修订的《小企业贷款法案》代替了该法案, 对渔民的贷款帮助也随之加大。

(5) 财政援助渔民双转。1990~1998年, 加拿大不惜花费30亿美元的高额资金, 来实施“大西洋渔业调整计划”、“北部鳕鱼调整及复原计划”、“大西洋底栖鱼类战略”等项目, 对渔民和渔业相关工人提供收入补贴、文化课培训和技术培训, “试图通过渔民培训、渔民退休和回收许可证措施, 帮助渔民和渔区转产转业”。[9]减少渔民受大西洋底层渔类危机的不利影响, 促进渔民就业和转业渔民的再就业, 缓解渔民失业问题, 是财政援助的主要目的。

(6) 高度关注养殖业。加拿大目前的渔业补贴更侧重于对养殖业的补贴, 尤其是贝类养殖, 实施了“贝类养殖基金”、“贝类养殖财政计划”、“养殖企业启动和发展基金”等多个项目, 还通过提供贷款和担保来支持水产养殖项目的实施。

(7) 科研与渔业社会保障。加拿大在海洋科研、渔业管理、社会保障层面的投入也耗资巨大。其中, “渔业促进计划”用于加强渔业执法力度;“渔业资源评估项目”用于支持渔业资源评估、预防养殖鱼类传染病、保证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渔业失业保险计划”则用于为渔民提供收入支持。

3.日本

日本拥有国土面积10倍以上的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海洋面积大, 渔业产业发达。而政府对渔业产业的重视、渔业补贴也是世界上最多的, 其政府补助预算几乎达到渔业捕捞部门捕捞收入的14。考虑到自身利益, 日本在WTO关于渔业补贴的规则谈判中一直主张“不作为”态度, 直到2004年6月才在规则谈判小组会议上提交了一份相关提案。目前, 渔业补贴项目预算, 大约是70%的基础建设、27%的政府一般服务、3%的渔区补贴, 且渔区补贴主要用于振兴渔村、活化渔村、社会福利转移等方面。[10]此外, 出于减少捕捞努力量的目的, 1986年、1992~1993年, 日本先后实施了控制产能的渔船回购计划, 主要内容是:

(1) 渔业现代化基金利息补助。此项目旨在以更先进的管理带动渔业结构的调整, 以中小型渔业产业结构为主。

(2) 永续渔业发展基金补助。政府部门与民间组织为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共同出资执行某些特定项目。“促进鱼群增加、持续水产资源、重建渔业群落、保育沿岸环境以及渔业人口的加入以确保食物来源的持续供应, 补助也被用来改进分配、加工及水产品的消费, 以确保安全有效的实物供给”。[11]

我国渔业补贴现状与改革路径

1.渔业补贴现状

(1) 补贴力度欠强、补贴面分散, 补贴作用无法集中, 难以收到预期效果。

(2) 补贴结构不尽合理, 存在许多与环保要求相悖的渔业补贴, 无法同时满足WTO规定和资源养护要求。在全国18项渔业补贴中, 柴油燃油补贴、出口贸易贷款贴息等不可诉补贴, 所占比例较大, [12]可能与即将出台的WTO渔业补贴制度相冲突。与渔业大国不相称的是, 我国渔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 但此类补贴在全国范围内都比较欠缺。

(3) 对补贴的管理不到位, 存在资金挪用现象。

(4) 相关核算体系欠缺, 渔业补贴数据统计不准确。

(5) 渔业过捕现象严重, 资源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东部沿海的渔业资源衰退严重, 鱼体不断缩小、退化, 渔业补贴极有可能使其更加恶化。此外, 随着渔业补贴谈判的进展, 我国作为渔业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 尽管补贴规模远远不及其他大国, 但也有可能被要求减小补贴规模, 我国出口贸易一直以来的价格优势可能会因此受到影响, 而且由于补贴规模 (核算体系不完全、通报制度不透明等原因使得补贴数量重复计算) 和西方国家一直以来对中国经济的偏见, 我国很可能会沦为反补贴的调查对象。

2.渔业补贴改革路径

尽管WTO规则谈判一直反对红灯补贴, 但是美、加、日等国补贴政策中仍旧含有较多的红灯补贴, 尤其是美国和加拿大都在一段时间的扩张性政策之后, 选择了国内紧缩性渔业政策, 前者支持公海捕捞 (如购买“入渔权”) , 后者则将补贴从捕捞转移到养殖, 以保证本国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应以此为鉴, 适当压缩捕捞努力量, 尽可能避免国内捕捞产能过剩, 尽可能支持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的发展。同时, 要参照美、日两国的做法, 加大渔业科研、海上管理和社会保障的投入。由于我国在渔村基础建设方面的投入比较缺乏, 渔民保险层面也有待加强, 而日本这些方面的工作重点也是我国需要加强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体路径与可行措施如下:

(1) 调整渔业补贴品种和结构。一是加大补贴力度, 保障渔民生计。我国渔业补贴力度与国际上其他渔业大国的渔业政策力度还相去甚远, 应在财政能力范围之内加大补贴力度, 降低渔业贷款门槛、拓展多种融资渠道, 鼓励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参与进来进行投资;积极争取应有的优惠待遇, 增强我国渔政的国际竞争力;优化现有渔业补贴, 寻找补贴之间的内部联系, 以使得各类补贴能集中发挥作用, 更大程度上惠及渔民。二是调整补贴结构, 重视环保性补贴。依据WTO谈判趋势, 调整和优化我国渔业补贴结构, 应充分利用绿灯补贴、把握黄灯补贴、逐步取消红灯补贴。参照日本渔业补贴政策, 将更多的补贴资金投入到基础建设层面、渔民保障层面、人才队伍建设层面;参照美国渔业补贴政策, 更加重视渔业科学研究和渔业管理, 依靠科学的力量, 更好地利用海洋资源和加大海洋执法力度。

(2) 完善渔业补贴体系。一是规范补贴管理, 提高透明度。首先, 建立渔业补贴核算体系, 使数据统计口径统一化、规范化、详实化;其次, 将渔业补贴规范纳入到法律体系, 对资金的流转和使用加强监督管理;最后, 提高补贴透明度, 坚决抵制资金暗箱操作。二是加大双转补贴, 促进渔民再就业。多数渔业大国采取的渔业补贴措施都经历过从扩张性向收缩性转变的历程:当渔业资源开发不完全时, 政府通过渔业贷款、税负减免、价格支持、入渔费等手段, 为船队扩张等提供支持;当捕捞能力过剩或面临过剩窘境时, 通过渔船回购计划、渔民转产转业援助等措施, 来达到压缩渔业产能的目的。我国渔业资源衰退现象较为严重, “船多人少”已经被普遍认可。因此, 补贴政策应更偏向于收缩性政策, 大幅度压缩渔业产能。渔用船只的高成本和专用性, 很大程度上成为该行业的退出壁垒, 使得渔民, 尤其是船东的转产转业很难实现。政府需要实施船只回购计划, 同时, 需要在渔民双转政策上提供更多的经济援助, 还需要提供双转方向上的引导。

(3) 发挥渔业发展优势。一是发展水产养殖。1985年, 我国开始从战略高度重新定位渔业发展, 明确提出渔业发展要以养殖为主。经过20多年的政策落实, 水产养殖产值总体趋势不断上升, 2011年, 水产养殖全国总产值比2010年增加了4802965.25万元 (见表1) 。《<2013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解读》显示:“2012年, 全国水产养殖面积808.84万公顷, 比2011年增长3.23%。其中, 海水养殖面积218.09万公顷, 比上年增长3.54%;淡水养殖面积590.75万公顷, 增长3.12%”。[13]与此同时,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渔业养捕比例为73:27。建议继续支持和发展水产养殖业, 为其提供更多合适补贴。二是支持远洋渔业。随着海洋环境的持续恶化、渔业资源的持续衰退、渔业产值的持续下降, 各国对远洋渔业的重视度不断加强。我国也注意到了支持远洋渔业, 压缩国内渔业的捕捞努力量的重要性。2011年全年, 我国养殖产量增幅5.08%、远洋捕捞增幅2.82%。相比于养殖产业, 远洋渔业的发展还有上升的空间 (见表2) 。2012年, 远洋渔业产量达到122.34万吨, 同比增6.59%, 增幅赶上2011年水产养殖业的增幅。可见, 我国在远洋捕捞上的努力有了一定成效。建议在远洋捕捞方面加大补贴力度, 提高科研和管理投入, 降低远洋捕捞风险。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资料来源:《2012年中国渔业统计年鉴》)

结论

WTO渔业规则谈判若最终达成一致并成功落实, 对我国的潜在影响将超过直接影响。目前, 《SCM协议》附件8仅将渔业补贴协议所规范的范围限定在海洋捕捞方面, 而我国更具发展优势的养殖业还不被圈定在国际规则中, 可继续发挥其优势。但海洋产业的竞争是全球各国 (或地区) 竞争的重要领域, 直接受渔业补贴谈判影响的海洋渔业, 更是维系整个海洋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渔业补贴谈判极有可能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发展带来冲击, 尤其是增大我国遭受反补贴调查的可能性, 使我国成为众多成员国打击的对象。

我国应合理运用谈判给予的表达诉求的机会, 主动且适度地参与谈判。凭借我国渔业第一大国的优势、周边国家对我国的市场依赖及其他可利用因素, 动员更多国家组成统一的谈判战线, 并奉行互利共赢的谈判战略, 以谋求谈判结果最优化。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燃油补贴几乎占了所有补贴的3/4以上, 这意味着如果渔业补贴谈判结果禁止燃油补贴, 且对我国的燃油补贴没有例外, 我国的远洋渔业可能难以维系。谈判需要对这些方面给予更多的关注。在《SCM协议主席文本草案》具有法律效应的假设前提下, 我国2008年的渔业禁止性补贴达到85%。[14]这表明我国现行的渔业补贴政策和国际规则谈判趋势矛盾较大, 我国的渔业补贴政策还要特别关注《SCM协议主席文本草案》中的内容, 随时准备应对其生效, 在谈判中争取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特殊和差别待遇。

渔业旅游 第7篇

我国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海洋与渔业标准制修订,海洋与渔业标准的宣传贯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大进展【1】,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海洋与渔业标准化的需求也日益强烈。

2016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了我国标准化体系建设的总体任务、重点领域和重大工程【2】。其中,海洋与渔业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2 存在问题

近年来,我国渔业信息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在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3】,但当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各单位和人员对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认识不够清晰;海洋与渔业信息资源共享和交换机制相对欠缺,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海洋与渔业信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不够等方面。

目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中使用的标准大部分都来自于其他行业部门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由于海洋与渔业信息化的特殊性,这些标准远远不能满足,有的亦不符合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实际需求,急需制修订一系列海洋和渔业行业标准来指导海洋和渔业信息化建设。截至2014年底,海洋信息化相关国家标准已批准发布4项,行业标准批准发布16项[4]。近2年,标准制修订数量更是大幅增加,截止2016年6月,已发布100余项行业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规范和统一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相关内容,为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撑,但远不能满足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另外,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工作者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本身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在标准化方面意识和能力,以及投入的精力都有所欠缺,导致了标准的制修订周期有所拖延,使得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工作处于相对滞后状态,甚至出现了需要用标准才临时写标准的情况,没有发挥标准应有的作用,降低了标准本应带来的经济效益。

3 标准化的意义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凸显,得到了各级海洋与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标准化是实现电子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的先决条件[5]。为提高国家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质量与水平,国家已初步建立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但需要制修订一系列的关键技术标准,并丰富和完善标准体系,因此制修订海洋与渔业行业关键技术标准,成为目前海洋与渔业部门亟需的一项任务,通过关键标准的制定,可以解决:当前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的重复建设、盲目建设和信息共享困难等问题;利用标准化来推动现有的资源孤岛和信息孤岛的整合;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标准体系中存在的标准缺乏、标准制修订方向不明、重点不突出等问题。

4 山东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的建设实践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指出:坚持从国情出发,因地制宜,把信息化作为解决显示迫切问题和发展难题的重要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作用[6]。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今年在国家和山东省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国家和山东省社会和经济发展对行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其他信息化强省相比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海洋与渔业数据分散存储、已有数据利用率低,标准不统一,信息资源无法共享,业务协同差,已制约成为山东省海洋事业和现代渔业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建设亟需在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制修订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来支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2014年12月16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印发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7】,山东省海洋与渔业部门在严格执行国家、省有关标准规范的基础上,立足山东实际,建立健全了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总体标准、基础设施标准、应用支撑标准、应用标准、信息资源标准、信息安全标准、信息管理标准,确保全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运行[8]。

山东省面向海洋与渔业建设具体情况,扩充相应的技术规范,重点开展了以下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

4.1《山东省海图电子地图数据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山东省海图电子地图的坐标系统、地图数据分层与命名、地图瓦片、地图分级、内容选取、地图表达等内容。适用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一张图”平台和市县海洋与渔业“一张图”平台数据生产及建设,以及海洋与渔业的相关部门管理使用。

4.2《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目录规范》

该标准规定了本省海洋与渔业空间数据目录的内容、分类、组织模式。该标准适用于本省海洋与渔业数据生产、管理及应用。

4.3《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接口规范》

本标准在遵循OGC标准和Web Service规范的基础上规定山东省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发布与注册的接口命名规则、接口操作、操作请求和响应的内容、参数以及服务HTTP请求响应规则等方面。统一了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业务涉及的数据目录服务、数据访问服务、数据维护服务、元数据服务等请求、访问规则,实现各业务系统对数据的标准化发布、调用,实现海洋与渔业业务数据的共享。

本标准适用于指导符合OGC标准及Web Service规范的海洋与渔业数据服务发布、请求、访问的实现。

4.4 标准实施

近年来,海洋与渔业标准化工作发展迅速,标准数量大幅增加,标准贯彻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显现[9]。标准制修订过程中,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对相关单位领导和技术人员进行标准化意识和能力培训,增强对标准的重视程度,增强其标准化意识,提高标准化能力。通过标准的宣贯培训,对标准的使用人员进行培训,解答标准本身及标准应用中可能存在的疑问。

5 结束语

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通过标准化的实施,充分发挥了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可靠,提高了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的效率。通过标准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山东省实现了省、市、县三级海洋与渔业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网上运行和全程监管;达到了深化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了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带动海洋与渔业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促进了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提升了海洋与渔业管理水平。

综合而言,标准化在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标准化能有效保障和促进信息共享;标准化能有效形成和促进业务协同;标准化是实现互联互通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标准化可以有效保证信息化建设的安全保密[10]。

摘要:近年来,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但与其他海洋和渔业信息化强省相比,还有很多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特别是在数据共享和数据标准规范方面。为此,山东省立足于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实际,为支撑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开展了海洋与渔业信息标准化建设实践,并进行了一系列关键技术标准的研制工作,深化了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实现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推动海洋与渔业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注入活力,促进管理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海洋与渔业管理水平。

关键词:海洋与渔业,信息化,标准化

参考文献

[1]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的通知[R].(商秩发〔2010〕279号).

[2]吴玥、张燕歌、袁玲玲等,《海洋标准分类体系探讨》[J],《海洋信息》,2013年5期,P31.

[3]《国办:加快推进海洋领域标准化体系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4-01-06.

[4]巩沐歌,《国内外渔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对比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11年12月,P23.

[5]许莉莉、汤海荣、张燕歌,《海洋信息化标准体系研究》[J],《中国标准导报》,2015年1期,P50.

[6]朱峰,《加强标准化工作实现政务信息资源共享》[C],《中国标准化》2007年9期参赛论文,P451.

[7]江开勇、郭海波,《以信息化促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08年11期,P30.

[8]《<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印发实施》[N],中国海洋报,2014-01-10.

[9]山东省海洋与渔业信息化规划(2014~2016)》.

[10]汤海荣、叶盛林、王玉红,《践行海洋标准助推海洋强国建设》[C],《市场践行标准化——第十一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2014年.

渔业旅游 第8篇

1 渔业总体现状

宁夏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淡水鱼生产基地, 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居西北第一。贺兰县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第一渔业大县, 养殖区域在全县境内各乡镇均有分布, 以常信乡分布最广。2015年, 贺兰县适水产业面积7 000 hm2, 名特优新养殖面积5 700 hm2, 稻蟹立体种养面积2 500 hm2。全县水产品总产量达38 000 t, 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1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15%以上, 养殖面积和总产量均占全区的1/4和银川地区的1/2, 渔民人均纯收入1.2万元, 是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3倍。

1) 渔业综合能力明显增强。全县水产养殖面积、水产品总产量、渔业总产值和渔民纯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了5.0%、35.7%、64.9%和56.3%, 各项指标均保持较高幅度增长。

2) 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全县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及外调苗种鉴评、自产苗种检疫合格率100%。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示范场13个, 认定无公害水产品基地6 666.7 hm2, 认证无公害水产品10个, “贺兰鱼”的品牌优势进一步提升。

3) 品种结构逐步完善。全县水产养殖品种多达20余个, 草鱼、异育银鲫“中科3号”、斑点叉尾鮰、泥鳅、南美白对虾、丁桂、鲶鱼、河蟹等特色及名优水产品比重逐年上升。

4) 产业机构不断优化。休闲观光渔业蓬勃发展, 建成年接待10 000人次以上的上档次大型休闲餐饮垂钓场点8家, 小规模垂钓场点42家, 休闲渔业产值853万元。全县发展稻蟹种养基地13个, 总面积2 500 hm2, 种养模式由过去单一的稻蟹种养发展为稻蟹、稻鱼、稻鳅、稻螺、稻鸭等立体综合生态种养。鲜鱼运销户20家, 从业人员100余人, 运销车辆30余部, 年运销量达30 000 t, 资金流量4亿元左右。渔用成品饲料有15个品种, 其中通威、正大、大北农、国雄等用量占60%以上。饲料加工企业3家, 年加工量12 000 t。

5) 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黄河鲤亲本更新换代, 水产苗种自给率达到60%, 良种覆盖率达到75%以上。引进渔业物联网信息智能控制管理技术和先进的渔业机械设备, 试验示范标准化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新模式, 开展形式多样的业务学习、技能培训、现场观摩、技能比武, 促进了科技服务能力和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2 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县总体思路

2.1 发展目标

到2020年, 全县水产业面积稳定在7 000hm2, 稻田生态种养面积达2 667 hm2, 特色名优水产品主养面积达666.7 hm2, 水产品总产量55 000 t, 渔业总产值突破6.0亿元, 渔民人均纯收入达2.4万元。精养池塘改造2 000 hm2, 良种覆盖率达80%;建设年繁育1亿尾良种繁育场1个, 年繁育0.5亿尾良种繁育场2个;建设高标准现代渔业园区5个, 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基地15个。

2.2 区域布局

根据创建现代渔业示范区的要求和贺兰县自然资源、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将贺兰县现代渔业示范县建设总体划分为“三区四带”的空间布局。三区分别为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 四带分别是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生产带、稻蟹生态种养带、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护带、休闲观光渔业示范带。

2.3 分区布局

1) 中部高产优质高效渔业生产带。在艾依河两侧、寇家湖万亩生态渔业示范园区、石中高速公路两侧、第五排水沟两侧四大优势板块, 按照“良种良塘良法良制、高产优质高效安全”要求, 加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 对原有精养池塘做标准化改造升级, 同时改善养殖模式, 强化投入品监管, 使其达到进排水分开、池埂坚固抗灾、渔业三机配套、养殖用水达标排放、养殖环境优美的标准。到2020年形成一批特色水产品健康养殖示范区, 并率先在全区建成健康高效型水产板块2 000 hm2。

2) 沿交通干线观光休闲度假渔业带。在源泉大道、109国道、金河大道两侧, 大力发挥贺兰县渔业文化优势, 重点发展休闲观光渔业, 逐步将贺兰县建设成为银川市休闲渔业中心。到2020年新建专业垂钓区3个, 高档休闲渔庄2个, 观赏鱼中心1个。休闲渔业年产值达到1.5亿元。

3) 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护带。以三丁湖、北大湖为重点, 依托大水面优势, 按照“以鱼养水”、“以鱼治水”的思路, 积极推行生态节水型渔业开发, 建立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护区。通过合理挑选放养品种, 科学控制放养密度, 促进水域生态环境、水生生物资源的修复和保护, 同时大力推广鱼、水禽、水生植物相结合的立体循环养殖等先进生态高效模式, 推广节能降耗设备, 提高投入产出率。到2020年建成生态节水型渔业板块1 000 hm2。

4) 东部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带。以滨河大道、惠农渠两侧为重点, 依托水稻种植资源优势, 加强稻蟹、稻鱼、稻螺、稻鸭等立体综合种养和水稻种植技术的集成示范与创新, 大力推广稻渔生态种养模式, 建立稻渔生态种养示范区, 形成贺兰县独具特色的绿色、有机稻渔生产基地, 并充分发挥渔业保粮食安全、保食品安全、保生态安全、促农业增效、促农民增收的功效。到2020年重点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稻渔种养板块2 666.7 hm2。

2.4 发展重点

2015-2020年期间贺兰县现代渔业发展要着力推进“五大转变”, 重点抓好“五大项目”, 全面完善“六大保障体系”, 大力提升“十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

1) 推进“五大转变”。一是促进产业发展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渔业转变, 打造渔业全新产业链。二是促进水产品生产由侧重数量向稳供给、调结构、提质增效并重转变, 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三是促进渔业设施装备条件由落后向先进、由不足向全面强化转变, 提高综合生产能力。四是促进渔业生产方式由粗放式的依靠资源高强度利用向依靠科技进步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转变,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五是促进渔业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为主向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转变, 加快构建新型经营体系。

2) 抓好五大重点项目。

(1) 抓好全县精养鱼池标准化改造。力争到2020年, 全县新改造精养鱼池2 000 hm2, 使全县高标准精养鱼池面积达到4 666.7 hm2, 占全县水产养殖面积的70%以上。使核心区养殖单产达到2 000 kg以上, 每666.67 m2均产值达到2.0万元, 人均纯收入达到2.4万元, 成为全区新型水产健康高产高效养殖的典型和样板。

(2) 抓好湖泊整治及重点示范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三丁湖、北大湖等湖泊进行保护利用, 对重点园区沟渠路电等基础设施进行综合整治, 加强环境绿化美化, 池塘进行护坡。以寇家湖、新明、光明、晶诚、兆丰、蓝湾6大示范园区为重点, 建成“四化” (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产业化) 园区, 培育“四项” (产业聚集、科技转化、生态循环、机制体制创新) 能力, 成为全区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典型和样板。

(3) 抓好高产高效健康渔业建设。以新明、科海、晶诚等渔业园区为重点, 抓好大宗优势主导品种高产高效健康养殖模式试点, 以点带面引导和鼓励养鱼户改变养殖模式, 调整水产品养殖结构。稳步推进丁桂、斑点叉尾鮰、南美白对虾、泥鳅等名优品种高效养殖。通过加强渔业机械化、设施化、信息化水平装备, 建立高产高效设施渔业养殖模式, 实现高产、高效、安全、健康养殖。

(4) 抓好稻渔生态种养项目。2016-2020年期间, 要拓展稻渔综合种养内容, 加快培育苗种供应、技术服务、产品营销等稻田综合种养合作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 高标准推广稻蟹、稻鱼、稻鳅等多种形式的稻渔综合种养面积2 666.7 hm2, 成为全区有机稻种植与稻渔生态种养相结合的样板区。

(5) 抓好良种繁育场建设。充分发挥贺兰县淡水鱼养殖技术领先以及水产苗种繁育基地相对集中的优势, 积极与自治区水产研究所合作, 引进和培育良种繁育新品种, 提升水产苗种龙头企业的生产水平和带动能力, 提高水产苗种质量和良种覆盖率, 打造宁夏水产苗种繁育示范县。积极推进标准化、规模化良种繁育, 打造西北地区水产良种繁育中心。2020年, 建设年繁育1亿尾良种繁育场1个, 年繁育0.5亿尾良种繁育场2个。

3) 完善六大保障体系。

(1) 完善水产养殖许可证管理体系。2015-2020年, 本着“广泛宣传、全面发动、规范秩序、保证质量”的基本原则, 全面提高从渔农民的法制观念和持证生产意识, 力争全县养殖证发放率达到95%以上。

(2) 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2015-2020年期间要以贺兰县水生动物防疫站为重点, 积极建立贺兰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 加强对养殖业投入品使用的监督管理, 严格水产品养殖基地注册登记制度, 全面推广优质渔药和饲料, 推进无公害水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 全面建立水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和水产品质量可追溯制度。

(3) 完善养殖病害防治体系。加强水生动物防疫检测机构建设, 健全全县鱼病防治网络体系, 加强鱼病测报点建设, 扩大鱼病测报范围。建设水产养殖疫病预警预报体系, 降低水产病害的发病率, 减少渔业生产的损失。

(4) 完善水产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全方位开展水产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工作, 服务渔民, 促进水产养殖业标准化、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重点抓好水产技术推广站建设, 使其达到“有技术队伍、有服务设施、有培训场所、有试验联系基地”的目标。强化乡 (镇) 农业服务中心水产服务功能, 规范对公益性服务人员聘用管理, 保障服务人员的报酬和待遇, 提高基本设施配备水平, 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水产技术示范推广体系和运行机制。

(5) 完善水产品品牌建设体系。加强水产品牌创新, 引导企业加强对现有商标的保护和推广, 支持企业和渔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驰名商标、知名商号、名牌农产品以及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集体商标等。推进水产品牌经营, 鼓励贺兰县水产流通企业开展品牌经营, 提高农产品品牌化水平, 鼓励行业协会推行统一商标、标准、质量、包装“四统一”管理, 培育和推广品牌。

(6)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建设、水利建设、池塘建设、渔机建设、电力能源建设以及渔业信息化建设等方面。

4) 提升十大现代渔业示范园区建设水平。围绕“十三五”期间渔业产业发展重点, 整合物联网智能养殖、微孔高效增氧、底质改良等先进的现代渔业技术措施, 提升新明、晶诚、科海、金河湾、银河湾、蓝湾、兆丰、朝阳、海永、富荣源等十大现代渔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水平。示范黄河鲶、河鲈、梭鲈等名优鱼类养殖, 引领和带动现代渔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广。

5) 规划效果分析。

摘要:贺兰县作为宁夏自治区第一渔业大县, 渔业综合能力明显增强、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显著提高、品种结构逐步完善、产业机构不断优化、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为了全面提升现代渔业发展水平, 示范和引领现代渔业发展建设, 本文总结了贺兰县现代渔业的发展目标、区域布局、分区布局、发展重点。

上一篇:特色行业下一篇: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