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运行系统范文

2024-09-11

基本运行系统范文(精选10篇)

基本运行系统 第1篇

1.1 CORS的基本原理

CORS (Continuous Operational Reference System,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综合系统) 是基于网络RTK技术建立的。RTK (Real time kinematic, 实时动态差分法) 是GPS差分测量方法的一种, 其采用载波相位动态实时差分方法, 利用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观测误差的空间相关性, 通过差分的方式除去移动站观测数据中的大部分误差, 从而实现高精度 (分米甚至厘米级) 的定位, 是GPS应用的重大里程碑。在RTK作业模式下, 基准站通过数据链 (无线电台或GPRS网络) 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发送给移动站。移动站采集GPS观测数据, 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 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 只要能保持四颗以上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 移动站就可实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

传统的RTK技术在应用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基准站校正数据的有效作用距离。基准站和移动站距离的增加会导致GPS误差的空间相关性随而逐渐失去线性, 因此在较长距离下 (单频>10km, 双频>30km) , 经过差分处理后的定位数据仍然含有很大的观测误差, 从而导致定位精度的降低和无法解算载波相位的整周模糊。所以, 为了保证得到满意的定位精度, 传统的单机RTK的作业距离都非常有限。

为了克服传统RTK技术的缺陷,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 人们提出了网络RTK技术。在网络RTK技术中, 线性衰减的单点GPS误差模型被区域型的GPS网络误差模型所取代, 即用多个基准站组成的GPS网络来估计一个地区的GPS误差模型, 并为网络覆盖地区的移动站提供校正数据。而移动站收到的也不是某个实际基准站的观测数据, 而是一个距离自己位置较近虚拟基准站的校正数据。

CORS就是在一个较大的区域内均匀的布设多个永久性的连续运行GPS基准站, 构成一个基准站网, 各基准站按设定的采样率连续观测, 通过数据通信系统实时的将观测数据传输给系统控制中心, 系统控制中心首先对各个站的数据进行预处理和质量分析, 然后对整个数据进行统一解算, 实时估算出网内的各种系统误差改正项 (电离层、对流层、卫星轨道误差) 获得本区域的误差改正模型。然后向用户实时发送GPS改正数据, 用户只需要一台GPS接收机, 便可实时或事后得到高精度的可靠的定位结果。

1.2 CORS的系统组成

CORS是卫星定位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数字通讯技术等高新科技多方位、深度结晶的产物。CORS由基准站网、数据处理中心、数据传输系统、定位导航数据播发系统、用户应用系统五个部分组成, 各基准站与监控分析中心间通过数据传输系统连接成一体, 形成专用网络, 如图1所示。

2 CORS在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2.1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的背景

2010年1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的通知》, 决定于2010年至2012年开展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面的水利普查, 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 是国家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开展全国水利普查是为了全面查清我国江河湖泊和水利工程的基本情况, 系统掌握我国江河湖泊开发治理保护状况, 摸清经济社会用水状况, 了解水利行业能力建设情况, 建立国家基础水信息平台, 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基础水信息支撑和保障。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是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8个普查专项之一, 是其他普查专项的基础, 其主要普查任务是通过对江河湖泊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 查清江河湖泊的数量及其分布, 查清江河湖泊的水文特征状况。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将充分利用已有大量实测资料, 在地理信息系统 (GIS) 、全球定位系统 (GPS) 和遥感系统 (RS) 技术 (简称3S高新技术) 的支撑下, 采用外业调查―内业综合分析―复核再调查的普查方法。充分利用3S高新技术开展河流湖泊面积、流域边界等河流湖泊自然特征的普查, 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成果质量。如近期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提供最新下垫面信息, 为湖泊水面面积的提取和内业结果核对等工作服务;GPS设备为提供野外普查点、线、面对象高精度的经纬度坐标服务, 为湖泊水深和容积外业普查提供关键技术服务;GIS为流域边界和数字水系的自动提取提供关键技术平台。

2.2 CORS在普查工作中的应用

河湖基本情况普查的外业测量精度要求较高, 原普查方案要求采用精密单点定位 (PPP) 方法进行定位测量, 以取得亚米级的定位成果。但PPP方法测量时间长, 为保证测量精度, 每点至少静止观测20分钟, 而且还要通过复杂的数据后处理来提高精度, 严重影响了外业调查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河流、湖泊范围大, 测点分散, 常规RTK方法也难于胜任。因此, 随时可以观测、使用方便、定位精度高的CORS测量方法是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的最佳选择。

本次湛江市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主要运用了广东省CORS进行测量。广东省CORS项目于2002年经广东省委省政府批准实施, 于2006年11月开始试运行, 是我国第一个覆盖全省的CORS, 能提供从厘米级到米级的各种精度的空间定位服务。该系统共包含了38个连续运行卫星跟踪站和广州市、深圳市、东莞市3个市级子系统。这种管理模式是全国首创, 对CORS技术的推广有重大意义。

2.3 CORS的运用限制

在开展河湖普查外业测量工作的过程中, 发现采用CORS测量存在以下限制:

(1) 在手机信号较差的地方定位精度较差甚至无法工作, 由于我们所用的GPS移动站是通过移动网络接受CORS定位导航数据, 当手机信号较差时, 会影响定位导航数据的接收。

(2) 在偏远地区定位精度较差, 特别是省界附近。因为广东省CORS基准站覆盖范围有限, 在远离基准站网地区的电离层、对流层状况差异较大, 必然会影响到定位精度。

3 结语

CORS能够全天候运行, 用户只需一台GPS接收机即可进行厘米级至米级的实时快速定位, 具备高效率、高精度、高可靠性和低成本的特点, 能够为国土测绘、工程测量、城市规划、公共安全、农业管理、气象预报、防灾减灾等领域提供实时准确的定位服务, 在河湖基本情况普查外业测量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黄俊华, 陈文森.连续卫星定位综合服务系统建设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9.

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运行情况 第2篇

一、总体情况

我县政府举办的医疗机构有17所(包括县人民医院1所、县妇幼保健院1所、15个乡镇卫生院和144个村卫生室)。从2010年12月1日起,15个乡镇卫生院和144个村卫生室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所有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307种国家基本药物和166种省级遴选的基本药物实施零差价。

二、医疗业务

(一)乡镇卫生院 业务收入:全县乡镇卫生院2011年1-6月业务收入725.6万元,2010年1060.6万元下降335万元,下降6.5%。2011年门诊人次11.08万人次,2010年门诊人次9.2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上升19.4%;住院收入:2011年1-6月住院收入328.4万元,2010年1-6月住院收入612.2万元。较去年同期下降283.8万元,较去年下降46.4%;2011年1-6月住院人次7680人次,2010年1-6月住院人次3853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3827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48.7%;

(二)县级医疗卫生单位

人民医院:基药种类占全院使用药物种类的40%,基药销售额占全院药品销售额的35%。

保健院:基药种类占全院使用药物种类60%,基药销售金额

占全院药品销售金额百分比42%。存在问题

(一)基本药物零售价保留到分不方便医疗部门操作,在结算药品价格时普遍存在四舍五入的情况,比规定的价格高出一毛至两毛钱,给患者和医院引发了不必要的争议。

(二)部分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以基本药品品种范围太窄,不能满足群众需要为由继续购进非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

(三)基本药物制度规定,基本药物由指定医药公司实行统一采购、配送。当医疗部门要求采购部分及少量基本药品时,配送单位却解释因没有充足的货源而无法配送,致使医疗部门缺货,无法保障患者基本用药需要,其次部分配送药品价格前后批次波动较大,部分药品采购价高于其他医药公司的采购价格,少数品种采购价格甚至相差悬殊。

(四)基本药物价格公示牌悬挂、更新难,由于基本药物价格品种、剂型、规格繁多乡镇卫生院受场地限制和药品经营的变更,新购进药品未能及时列入公示牌公示,公示牌公示的某些药品却又无货可供诸多因素的影响,所以很难做到及时更新和规范。

(五)部分乡镇卫生院受办公条件限制,对基本药物价格管理没有实行统一的电脑编程操作,基本药物的购进和销售没有明细的账目,对今后监管部门督查带来一定的不便。

下部工作意见

为让基本药物制度这一重大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切实让广大基层群众享受到实惠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从实际出发允许特定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购进非基本药物,按照医疗保障制度在患者自愿的基础上使用,达到方便病人的服务目标。

(二)进一步加强基本药物价格监管,要明确有关价格政策,建议从实际出发,基本药物零售价保留到角以方便结算。

(三)科学合理的确定招标价格和规范配送制度,一是要扩大指定采购点,注重采购点的代表性、真实性、使招标价格尽可能切合实际。二是要及时掌握基本药物成本及药品采购价格前后批次变动情况,保证指定配送同品种、规格、剂型基本药物价格不得高于其它医药公司,当基本药品采购价格前后批次有波动时要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及时消除误解。三是针对配送企业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规范配送企业的行为,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带来最到位,最快捷的配送服务体系。

(四)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医院要建立健全的基本药物价格管理制度,统一进行基本药物价格政策、业务知识培训,建议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根据自身条件实施办公自动化,使相关人员更熟悉、准确了解实施基本药物价格政策的操作方法。

管螺纹车床基本原理及运行操作 第3篇

【关键词】管螺纹加工;螺纹加工;锥度加工;公扣;母扣

管螺纹车床分为数控管螺纹车床和普通管螺纹车床

普通管螺纹车床:分为大型管螺纹车床和小型管螺纹车床,主要用于加工钻井机械设备。需求量体小,较为精密的配件,用小型管螺纹车床加工,大型钻井机械,如钻杆,钻铤,方钻杆,转换接头,卡瓦,安全卡瓦,法兰,防溢法兰,钻井稳定器,螺杆钻具,对焊接头都需要用大型管螺纹车床进行加工。

熟悉管螺纹车床的基本构造包括:四爪卡盘,皮带轮,主轴箱,主轴,变速齿轮箱,进给箱,光杆(车削锥度,纵横直线运动),丝杆(车螺纹),溜板箱,溜板,尾座,操纵杆,后顶尖,刀架。

刀具包括:90度刀,45度刀,粗车刀,细车刀,断面刀,外圆车刀,内螺纹车刀等。

锥度加工:首先按照规定要求的工具毛坯,尺寸大小,按照所需钻井工具挑选,以转换接头NC46为例,锥度6,螺距牙/寸4,公扣长度114.3,公扣大端大径122.784,公扣小端大径103.734,母扣锥孔长度130.175,母扣最小有效长度117.475,母扣扩锥孔直径124.619。操作人员必须具有管螺纹车床专业上岗证。熟记每种钻井工具的尺寸,用途,以及其注意事项。

锥度加工:进行锥度加工前准备以下工具,直尺,刀具(俩侧刃刀具,4Y2形细螺纹刀具,90度刀具,对准划针,千分尺,游标卡尺,切削液)准备工具完成,穿戴好劳保用品,进行锥度加工,首先检测工具毛坯表面有无明显损坏,找寻专业持有无损检测证人员,进行无所检测,确认无误,进行加工。将工件放置于车床卡盘上。通过四个爪进行固定。四爪卡盘的四个爪子都不是固定的,用对准划针就行校正,对准,工具的回转轴心,需要与车床的主轴中心对齐,四个爪子都是通过螺杆驱动,如果划针偏向工件,放松螺杆,如果划针偏离工件,则加紧螺杆,通过数次对准,找到工件的正确摆放轴心,收紧螺杆以防工件脱落,抛离。

锥度加工:母扣。按照母扣锥孔长度130.175,母扣最小有效长度117.475,母扣扩锥孔直径124.619,尺寸进行车削。通过机器机器运转,在于刀具进行接触,进行切削。刀具用45度刀具,尽量留出0.5的余量,以便出错加以改进,尽量使用主切屑刃进行车削,容易出现的问题:啃到。造成原因出于工件毛坯表面不平整,车刀吃进角度不对,刀具摩擦不均匀,受力面过窄造成,解决办法:及时调整车刀,使刀尖与轴线相等,进行锥度加工和粗车时,刀具高于工件毛坯1%。

螺纹加工:在锥度加工完成之后,用切削液进行冷却,或者自然冷却的办法。目的为了防止工件过热,在冷却后尺寸不准,造成螺纹不准确。换上螺纹车刀进行粗车,在刻度盘每次进刻度20,就行粗车,在进行粗车时候车床进给速度需要调到109,进给挡位调到2.以防止过快造成车削刀断裂,进行粗车,大致车出牙形,粗车结束,容易造成问题,螺距不准,造成原因,工件和丝杠转动时,需要等丝杠转动一圈以后在进行车削,以防止车床没有加速完毕造成的乱扣,退刀要快保证丝杠的精准度,和工作效率。

细车:根据粗车的牙型在刀夹上换上殊刀刀块4Y2,进行车削时一定要注意主偏角和副偏角,尽量使殊刀在牙型的中间位置,防止单面落刀,造成牙型偏移,螺纹过细,宽度不够等错误发生。在细车的同时还容易造成挂轮间隙过大,溜板箱尾部导轨磨损,造成的螺母不稳定,容易出现竹节纹,会造成摩擦力过大,钻井工具公母扣不易紧闭。

切削片面:在完成细车以后,用即量规进行标准尺寸计量,标准误差不得超过1.375。如果超过则需要增加锥度加工的长度,重新进行粗车以及洗车,再用90度倒角刀具,把多于的片面切削。由于锥度是6,每超标1mm需要刻度进去盘六个小格,进行切片,切削片面时候需要调整转速为156.进给挡位为1,以防止速度过快,造成刀具破损。切削片面完成,要对母扣边口进行倒角,90度刀,斜放45度,速度109,仅给挡位1,倒角的宽度是145mm为标准尺寸。

台肩面切削:台肩面长度为16-18mm宽度为125mm车削时需换上45度小刀,以209进给速度进行缓慢切割。

公扣锥度加工:NC46公扣长114.3,公扣大端口径122.784,公扣最小端大径103.734,基本操作程序与母扣大致相似。首先对工件毛坯进行检查,公扣切削进给速度尽量放慢保持在96转速,以防止铁屑四溅,首先切削深度为115mm左右。锥度加工完成后首先切削台肩面,再进行粗车和细车等螺纹加工。

有些特殊规定的钻井工具需要切槽,需要用专业的切槽刀具,切槽刀的前面为主刀刃,后刀刃应与机器轴线平行,副角相等,主刃角度为90度。切削横度不大,可利用主刃一次横向进给车出,横度较大则用副刀刃,反复进行精车,工件俩侧和底部要留出工件精车的余量。

切削内沟槽,切削内沟槽的刀面与切削断面刀形状相似

管螺纹车床的使用和方法,通过技术学习和不断的,在不断打磨中,准确的生产钻井工具,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的保证生产效率。因为特殊技术工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管螺纹车床上岗证,作为生产准备环节的”大前线”,其处于鉆井生产的最前端,保证完成质量是一切生产准备的前提,绝不能有丝毫懈怠以及马虎,造成井队经济和安全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作者简介

1~4月份物流运行基本平稳 第4篇

一、1~4月份物流运行基本平稳、结构优化

(一) 物流需求增速小幅回落, 但运行基本平稳

一是物流需求增速回落。1~4月份, 全国社会物流总额64.2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增长8.5%,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4月当月, 社会物流总额16.4万亿元, 可比增长8.1%, 增速比3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总的来看, 物流市场规模增速虽然有所回落, 但依然保持较快增长, 与国民经济发展相协调。

其中, 工业品物流总额58.8万亿元, 可比增长8.7%, 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比去年同期回落0.7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4.1万亿元, 可比增长5.8%,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2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2.4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可比增长2.3%, 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比去年同期回落1.1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服务价格有所下降。受物流需求增速回落影响, 物流服务价格持续上涨动力不足, 本月由升转降。4月份,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 物流服务价格指数较上月回落3.2个百分点, 回落至49.5%。从海运市场看, 受煤炭等大宗商品物流需求下降影响, 水运价格总体低迷。4月份, 中国沿海 (散货) 综合运价指数平均为1081.3点, 环比下降8.5%, 同比下降1.3%;1~4月份, 中国沿海 (散货) 综合运价指数累计平均为1098.2点, 同比上涨3.2%, 涨幅比一季度收窄0.9个百分点。分货类看, 煤炭、金属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受到需求及相关政策影响, 运价有所下跌;原油、成品油运价继续保持平稳。

(二) 物流市场结构优化、运行效率提升

一是物流市场结构优化, 快递物流等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在工业品物流总额增速回落的同时, 与民生、循环经济相关的物流规模保持快速增长。1-4月, 受电子商务和网络购物快速增长带动, 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加快增长, 可比增长33.6%;全国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36.6亿件, 同比增长53.9%;受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快速发展带动, 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可比增长16.0%, 保持快速增长。

二是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低于物流规模增速, 物流效率有所提升。1~4月份, 社会物流总费用3.1万亿元, 同比增长8.0%,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低于现价社会物流总额增速1.3个百分点, 反映出物流运行效率有所提升。值得注意的是, 在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速回落的同时, 受利息费用增速回升影响, 保管费用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其中, 运输费用1.7万亿元, 同比增长7.3%, 增速与一季度持平, 比去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回落幅度高于物流总费用增速回落幅度。运输费用增速回落主要受物流规模增速回落影响。在运输费用中, 道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8.0%, 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1个百分点;铁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1.1%, 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2个百分点;水上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0%。

保管费用1.1万亿元, 同比增长8.6%, 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1.4个百分点。在保管费用中, 受资金紧张影响, 利息费用同比增长9.0%, 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2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仓储费用同比增长7.5%, 增速与一季度基本持平, 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管理费用3817亿元, 同比增长9.8%, 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 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

从各项费用的占比来看, 运输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52.9%, 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34.9%,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管理费用占物流总费用的12.2%, 同比上升0.2个百分点。

三是物流企业效益整体偏弱, 但趋于改善。一季度, 重点物流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同比仅增长3.0%, 收入利润率为5.1%, 比去年同期下降1.1个百分点, 显示出我国物流企业效益偏弱。但从4月当月来看, 在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中, 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小幅回升0.1个百分点, 回升至52.1%, 反映出物流企业效益趋于改善。

二、二季度物流将保持平稳运行基本态势

一是宏观经济先行指标略有回升, 市场需求趋于改善。4月份, 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 (P M I) 为50.4%, 较上月微升0.1个百分点。本月PMI指数回升, 主要受需求端带动, 制造业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回升0.6个百分点, 达到51.2%, 为去年9月份以来最为明显的一次上升, 显示出宏观经济增长态势稳中向好。

二是当前经济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今年以来,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政策措施。比如, 切实减轻小微企业税负。国务院已经明确, 继续实施小微企业减半征收所得税优惠政策, 将优惠政策实施范围上限由6万元提高到10万元。再比如, 落实资金渠道, 加大铁路投资以及棚户区改造力度。近期又释放了新的政策利好, 启动一批能源重大项目, 增加企业投资自主权、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垄断领域, 启动80项基础设施类投资项目, 建设长江经济带等等。这些政策措施, 可操作性强, 必将发挥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

三是物流业景气指数延续回升态势。4月份, 中国物流业业务总量指数为57.7%, 比上月回升1.9个百分点。分行业看, 运输型和仓储型物流企业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回升。新订单指数回升2.4个百分点, 回升至55.4%, 其中, 运输环节和仓储环节相关企业的新订单指数均有较明显的回升, 显示出物流需求不断改善。

基本运行系统 第5篇

在日本,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在德国,职业教育被称为是“企业手中的教育”。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法律法规、行政和行业管理体制的不同,职业教育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校企合作的运行体系,整体还处于初级阶段。而成功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建立有赖于找准校企之间合作的结合点,使各相关因素形成正向合力。

例如,我校所处的溧阳市位于江苏省南部,苏浙皖三省交处界,地处长江三角洲,属江苏省苏锡常都市圈。溧阳拥有江苏华朋集团、江苏正昌集团、江苏上齿集团等一批中国知名机电企业,因此,机电一体化、机械加工、数控等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缺口很大。我校充分利用这一点,根据各企业的实际情况,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开展不同形式的校企合作来满足企业的需求。经过近三年运作,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出了丰硕的成果。今年。我校机电、机械、数控专业通过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近300名顶岗实习学生在三天内被企业抢聘一空,其中近60%的学生凭借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过硬的技能被相应企业在工学结合期间就已定聘,无须学校进行推荐。由此可见,有效的校企合作能使双方达到双赢的结果。

因此,探寻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与健康的运行机制,是职业学校值得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一、校企合作的基本模式与个案分析

职业学校、企业、政府和市场四者构成了校企合作的四要素。职业学校和企业是校企合作行为发生的主体,一方面双方通过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赢互动,另一方面双方又彼此制约,缔造利益共同体。政府作为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管理者,制定法律法规规范和推动校企合作,为校企合作的有序进行提供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市场通过竞争机制的作用。使校企双方感受到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而产生校企双方合作的驱动力。

基于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理念和生产方式及校企合作的驱动力来源的不同,根据我校近几年来的办学探究和实践,以下几种模式比较具有典型性。

1“企业配合”模式

这种模式中,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体,制定培养目标、计划,承担主要培养任务。企业处于辅助地位,根据学校要求,提供相应条件,采取投入设备资金协助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奖教金等方式协助学校完成培养任务。例如,台资企业单井精密工业(昆山)有限公司是专业生产电子模具的高新技术企业,为培养“零距离接轨”的毕业生。该公司于2004年上半年向我校无偿提供三台模具生产设备,供学生实训使用,并且免费为我校培养模具专业教师和派企业的技术人员来校上课,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2“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中,学校和企业都是培养人才的主体。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教育和培养任务。例如,我校与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力排名前100强的江苏华朋集团合办的“华朋”班就是典型的“校企联合培养”的合作模式。校企双方通过五个“共建”的实施,保障了人才培养模式一体化的有效实现。

一是共建“师资队伍”。通过校企共建,着力打造一支新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由企业推荐在企业工作的技术专家和技术能手充实到“华朋”班的教师队伍中去,另一方面。由企业为学校加强在职教师实践技能的培养。

二是共建“实训实习基地”。按照华朋集团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校与企业互动,建立了一批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意识培养、职业资格认证与职业素质培养等诸多功能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三是共建“人才培养计划”。校企双方建立“华朋”班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学校与企业共同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或修订工作。在人才培养目标上,由校企合作委员会商定;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由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定;在专业理论课教学中,由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师共同实施;在技能训练和实践环节中,以学校车间为基础训练,以企业车间、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为强化基地。

四是共建“课程”。校企双方按照人才需求设置课程。学校紧紧围绕企业的生产实际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规格标准,大胆进行课程改革。同时对专业进行职业岗位工作分析,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岗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要求,确定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开发专业教材。将企业最需要的知识、最关键的技能、最重要的素质提炼出来,融入课程之中,确保课程建设的质量。

五是共建“课堂”。一方面,由从企业聘请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定期或不定期给学生授课、开设专业讲座,把来自生产管理第一线的最新技术和最新经验传授给学生。另一方面,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基地,并由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担任实习指导教师。从而形成校企合作共建课堂、共同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机制。

实践证明,“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

3“创业孵化型”模式

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是当前职业学校“三创”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由校企联手建立校内校外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载体。我校根据专业特色积极和溧阳市东南机械有限公司、溧阳市邮政局、王霞花卉培植基地等企事业单位联合成立了科剑机械加工服务部、快乐e读邮政书屋和绿色天地室内花卉装饰服务部等五大校内校外创业实践基地。这些创业实践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和设备,企业提供项目和物品,并全部由在校学生全权负责经营,这有效地转变了学生的就业观念,极大增强了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涌现了一批学生创业典型。

4“前校后厂”模式

这种模式中,学校有偿或无偿提供场地或设备,将企业迁至学校来生产。利用企业成熟的产品、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经验丰富的管理人员,校企共同创建教学工厂,给学生创造真实的生产实习环境。这种合作模式对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发挥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例如,2006年下半年,我校新建的7000平方米实训大楼的1~3层车间式厂房(每层1200平方米),引进了机械加工类、电子产品生产类等4家企业,实行合作办学,共建基地,共享资源,共育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教学工厂,为学校机械、电子专业的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实习实

训环境。

二、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

从校企合作的实践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建立符合双方利益的校企合作模式并不难,难的是建成以后,如何促使其健康持久稳定的运行。因此,构建有效的校企合作模式。需要加强校企合作模式的运行机制建设,以长效的运行机制来保障校企合作的稳定、健康发展。

1,双赢的利益驱动机制

强烈的利益驱动是校企合作的动力所在。职业学校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是为了获得其提高竞争力所需要的人才,二者的结合点是创造共同的核心竞争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储备和使用。尤其是现阶段。企业在培养人才缺乏法律规定和政策优惠的条件下,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过程中能否“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将直接影响到企业合作的积极性。

因此,当前构建校企合作的动力机制关键在于校企合作如何在最大程度上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学校在校企合作中要充当主动的一方。要站在企业的角度考虑企业的需求、困难和利益,主动为企业提供服务。要建立学校领导和企业领导、师生与企业员工之间相互沟通的渠道和纽带,要进行文化的互动,让校企文化彼此互融。总之,学校要以主动服务意识赢得企业的信任、支持和配合,确保企业在合作中能获得预期的利益。

2激励机制

建立激励机制的目的在于调动校企双方合作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校企合作的成果。校企合作的正常运行既需要发挥双方领导的积极性。也需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和学校师生的积极性,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的积极关注。校企合作双方要定期对双方的职能部门、对学生进行培养和指导的企业员工、学校教师和表现突出的学生作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评价,对在合作过程中有突出贡献的部门或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政府部门要出台政策措施,对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做出成绩的学校和企业给予政策方面的鼓励或优惠,引导更多的学校和企业走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道路。社会新闻媒体、社会舆论要对校企合作给予关注,及时宣传报道,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3保障机制

一是建立校企双方的管理协调机构。管理协调机构由学校领导、企业负责人以及校企相关职能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要有一定的权威性,能够很好地协调和体现双方的利益。二是建立相应的适合校企双方情况的合作管理制度。对校企合作中的双方职责、实习岗位要求、生产目标、职业纪律等作出明确规定,制订企业外聘教师的管理办法等。三是建立培养一支高效率的带队指导教师队伍。带队指导教师队伍由专业教师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熟悉企业业务。能够及时处理各种复杂事件。带队指导教师任务是根据实习大纲和计划书,制定工学结合的计划,根据企业生产实际写好教案,指导开展好现场教学活动,保障活动安全。督促学生按时记录实习日记、心得感受,切实把一天所做、所学、所思结合在一起,同时指导教师及时认真的批阅。并予以引导。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我校充分体会到带队指导教师的素养高低是校企合作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4约束机制

具有健康长效运行机制的校企合作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施舍、帮助和支持,而是双方共同履行的责任和义务。为此,双方必须受到法律和道德的约束。法律约束是双方通过签订具有法律规范的协议,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在法律约束的框架下,校企双方都要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的力度。此外,双方还要强化道德约束,要按照合作共赢原则加强道德教育,使合作符合双方的利益要求、制度要求和道德要求。特别是学校要针对上下班迟到早退、行为习惯差、不服管教等损坏学校形象的学生行为进行道德养成教育:要明确规定参加工学结合的学生,自然成为企业的一员,融入到企业文化之中,按照企业的规定和职业道德要求履行自身的职责;把企业作为友好的合作伙伴和自身利益的共同体,竭力维护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使其成为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实施校企合作是学校、企业及学生的“多赢”之举。就目前情况而论,企业在整体上对于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仍然有待提高,如何更加有效地加以诱导、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和保障还有待我们进一步去探究和实践。企业和学校都要进一步拓宽合作渠道,拓展校企合作层面,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找准校企合作的结合点,稳定合作关系,加快合作进程,为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摘

职业院校公民教育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探讨

公民教育的内涵是通过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公民共同体内所牵涉的各种关系,以及学习如何处理、对待这些关系,从而习得公民知识、形成公民意识、养成公民行为、拥有公民能力、内化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活动。

职业院校公民教育教学模式实践的主要思路有:对公民教育的内容进行细致的分解,分主题模块、分阶段进行荣辱观教育:培养学生公民主体意识:突出学生能力培养,培养学生整理与归纳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形成质疑、乐于探究的积极情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确立教师的主导地位。

中国工业经济运行基本状况 第6篇

重工业生产增速低于轻工业。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6.8%和4.5%,增幅同比分别回落7.9和12.8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轻、重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5%和8.3%,比1~2月回升2和5.6个百分点。

工业品出口增速继续下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口交货值14529亿元,同比下降16%,增速同比回落31.1个百分点。其中,3月份出口交货值同比下降13.9%,降幅比1~2月缩小3.2个百分点。

产销率继续回落。工业产品销售率97.1%,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其中,轻、重工业产销率分别为97.2%和97%,同比降低0.3和0.9个百分点。

工业企业利润大幅下降。2009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91亿元,同比下降37.3%;亏损企业亏损额1343亿元,同比增长36.6%,增幅同比回落61.3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567亿元,下降59.2%;亏损企业亏损额587亿元,增长3.5%。

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行基本要点分析 第7篇

1 污水处理基本原理

简单而言,绝大多数的污水处理,都是通过给污水创造出适合微生物大量繁殖生长的环境(包括好氧、厌氧、缺氧),利用微生物生长繁殖过程中新陈代谢的各种生物活动反应,将污水中富含营养的有机质(即碳源)转化为水、二氧化碳、氮气及微生物有机体等物质,达到净化效果。

2 组织机构设置

一般污水处理厂运行必须包括以下几类人员:

技术人员:应配备给排水技术员、电气技术员(可由富有经验的电工兼任)、机械设备技术员(可由富有经验的机修工兼任)。其中,电气技术员应掌握基本的电脑备份、重装及软件的导出、恢复能力,掌握基本的仪表维护保养知识。

化验人员:应掌握污水处理厂日常化验项目的化验方法,能够配制仪表校验所需的标样,并持有环保部门核发的化验资格证书。

运行值班人员:实行24h三班倒值班,主要负责对厂区设备的操作与巡视,填写运行记录报表等。

脱水操作人员:主要从事污泥脱水设备的操作,运行时间一般在每天6h~24h不等,部分自动化程度较高的可由运行值班人员兼任。

维护维修人员:承担厂区内设备的维护保养和基本的维修抢修工作,其中必须含有专业的电工与机修工。

污泥运输人员:负责将污泥运送至厂外的污泥放置点。污泥设置点有自设与外包两种形式。

3 系统启动(污泥培养)

污泥培养是每一个新污水处理厂正式运行前必须经过的过程,即在系统中培育出足够数量的污水处理微生物,即常说的一定浓度的生物污泥。污泥培养一般包括以下基本的几个过程。

3.1 菌种投加

一般所加菌种为已建成污水处理厂脱水后含水率80%的生物污泥,投加量控制在生物池池容的1%~5%,具体可根据启动时间的要求、来水的浓度、水量的大小等进行确定;也可投加污水处理厂浓缩后含水率96%的污泥,但运输成本更高。同时应注意菌种的投加方式和投加地点。

3.2 闷曝(间歇进水)

闷曝即停止进水保持曝气到停止曝气静沉恢复进水的一个反复过程,一般用于培菌初期,目的是使投加的菌种可充分反应,同时减少污泥流失。期间视污泥絮体形成情况适当进行污泥回流。

3.3 连续进水、曝气

当污泥浓度达到400mg/L~500mg/L时,闷曝结束,开始连续进水、曝气,水量从小到大逐步增加;污泥回流视沉淀情况应及时进行。同时,当污泥达到设计值时,可开始排泥。

3.4 注意事项

培菌过程中一般伴随着大量泡沫的产生,为正常现象;培菌时应注意控制曝气量,过量的曝气会适得其反,导致絮体形成困难;进水浓度过低时应考虑外加碳源,但须注意碳源种类的选择。

4 运行基本控制点

4.1 溶解氧控制

溶解氧是控制运行成本及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之一,一般要求好氧区在2mg/L~3mg/L之间。过高则浪费能源,增加成本,甚至降低絮凝作用,引起污泥上浮;过低则易引起水质不达标、污泥膨胀、污泥缺氧腐化等。通常通过监控仪表和调节曝气量、污泥浓度进行控制。常见的曝气方式有微孔曝气与表面曝气两种。微孔曝气调节涉及鼓风机、曝气盘(棒)、曝气组闸门等;表面曝气调节涉及表曝机的启停、变频调速、推进器运行等。

4.2 污泥浓度控制

污泥浓度与溶解氧一样,是控制泥龄、运行成本及处理效果的关键参数,一般要求在2000mg/L~4000mg/L之间。过低则处理效果不稳定,耐冲击负荷能力差;过高则泥龄太长、能耗高、污泥易膨胀变质等。污泥浓度可通过排泥量、污泥回流量、进水量来进行控制。对于南方进水普遍浓度较低的情况,污泥浓度低至1000mg/L处理效果亦可。

4.3 回流比

回流一般特指回流至生物池首端的沉淀池污泥或者好氧池消化液与进水量的比值。污泥回流称为外回流,回流比一般为50%~100%。如排泥正常、及时,南方地区外回流比可控制在45%~50%即可,以降低能耗。消化液回流称为内回流,部分工艺中并无内回流设计,其作用一般是为脱氮的缺氧池提供硝酸盐。内回流比可在200%以上,具体可根据硝酸盐含量进行适当调整。

4.4 氧化还原电位监控

氧化还原电位监控主要用于反映生物池中缺氧池、厌氧池内的溶解氧含量,一般要求缺氧池氧化还原电位在-50~-100,此时反应出来的溶解氧含量<0.5mg/L,可满足脱氮反应需要;厌氧池氧化还原电位在-150以下,此时反应出来的溶解氧含量<0.2mg/L,可满足除磷反应需要。氧化还原电位可通过回流量、进水配比等进行调节。

4.5 日常数据分析

为对生产做好监控,应每日对进出水水量、COD、BOD5、SS、总氮、总磷、氨氮、pH、生物池MLSS、MLVSS、溶解氧、污泥浓度等进行检测、记录和分析,以便对工艺能够做出及时调整。

4.6 日常工艺巡视

应每日对生产系统全流程进行现场巡视,注意观察生物池曝气情况、污泥的色泽气味、沉淀池的泥层厚度与出水效果等,及时掌握出现的异常情况并进行判断调整。

4.7 污泥生产

污泥生产指将排放的剩余污泥脱水为含水率80%以下的泥饼的过程,是除磷与稳定处理工艺的重要一环,一般在正式运行后的1~3个月开始进行,产量根据生物池的污泥浓度高低或初沉池的污泥多少进行调节。污泥脱水生产与药剂质量、絮凝制备效果、污泥性质、脱水设备的管理、浓缩质量等息息相关。同时,脱水过程中应注意避免污泥中磷的释放问题。

5 常见问题处理

5.1 污泥上浮

对于污泥上浮问题需具体分析,一般分两种情况:一是沉淀池内污泥缺氧发酵产生气体而将污泥带到池表面,这种池面污泥近黑色并释放有害的难闻气体,其解决措施为增大曝气量,加大污泥回流比;另一种污泥上浮由硝化之后的污泥反硝化引起,这种池面污泥呈棕色,释放出无害的气味,其解决措施为降低供氧量,增加污泥回流比。

5.2 产生泡沫

生物池泡沫出现亦分两种情况:一为污泥浓度过低引起,此时应加大回流量,延长泥龄,适时减少进水;另一种为污泥浓度过高、泥龄过长引起,这种情况较为危险,是系统运行不良的征兆,此时应加大排泥量。

5.3 污泥膨胀

污泥膨胀一般也分两种:一为丝状菌大量繁殖所致,此时可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加大排泥量,降低污泥浓度,必要时可投加二氧化氯、漂白粉、氯等;另一种为非丝状菌膨胀,可加大排泥,减少进水,必要时可投加混凝剂。

5.4 暴雨降水

暴雨降水时,厂外污水管水位抬高,进厂的污水往往会夹带大量的垃圾进入,此时必须密切关注粗、细格栅的运行状况,除采取连续运行的措施外,必要时应及时减小进水闸门开度,避免格栅出现重大故障;同时,为保证出水水质,在水力冲击负荷较大的时期里,污泥浓度应适当提高。

5.5 来水夹杂大量泥沙

来水夹杂大量泥沙的情况通常在雨天或者管道沿线的建筑工地偷排时出现,若大量的泥沙进入生产工序,则后果非常严重。日常需要求值班人员注意巡视观察,一旦出现状况应将沉沙池系统投入连续运行,必要时减少进水。

5.6 低浓度污水

低浓度污水在南方地区较为普遍。太低浓度的污水将使生物污泥很难培育和维持,基本的做法是外加碳源,同时应注意外加碳源的选择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平衡投加,否则很难达到效果;还可充分利用回流污水的内源分解效果增加部分碳源。同时,应尽可能加大处理量。

5.7 污水中混入海水

一般而言,部分海水进入污水系统对于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但是设备的腐蚀度会加快。需要注意的是,海水会对一般的COD检验造成偏差,因此应投加掩蔽剂,确保精度,同样的,在对在线COD仪进行标定时,也要充分将海水影响计入,以免在环保部门检查时精度超标。

5.8 泵站、管道运行

泵站运行与污水处理厂运行之间的关联非常紧密,应对各个泵站泵出水体到达污水处理厂的时间有充足的掌握,泵站操作人员与污水处理厂值班人员应保持紧密联系,否则极易出现水泵频繁启停的情况;同时,污水处理厂进水泵池运行水位应合理稳定,否则可能造成厂外管道压力过大而形成故障隐患。

5.9 来水异常

来水异常一般为厂矿向污水管道内偷排未经处理的废水引起,如果偷排量占至处理量的较大比例时,则可能导致处理效果无法达标,严重时甚至系统崩溃。可就污水外观、进水pH值、进水营养成分比例、处理效果等多方面情况来分析是否混入工业废水,同时应定期巡查厂外管线。

5.1 0 抗浮水位

埋深较大的水池在进行放空维修操作时,需仔细核对地下水位与抗浮水位,以确保水池安全,存在严重渗漏现象的水池更需密切关注。

5.1 1 污泥处置

污泥的最终处置及去向是环保监管部门日常检查的重点之一。不规范的污泥处置和丢弃,极易造成水源污染、地下水污染、农田污染、土地板结等,对环境影响极大,特别在雨季,甚至可能会出现大量堆积的污泥。

6 制度及规范化管理

国家对污水处理厂的监管和核查日益加强,这就对污水处理厂的规范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6.1 操作规程

操作规程包括各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化验室各化验项目的操作规程、危险区域作业时(包括深井、密闭空间等)的操作规程、维护维修时的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联动运行时的操作规程、运行班的巡视规程等。各类操作规程应装订成册,部分应在现场以图板形式上墙,所有操作规程应针对相关职工进行培训。

6.2 相关的应急预案

针对污水处理厂常见的异常情况,应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措施,包括停电、来水异常、工艺系统故障、汛期处置、消防应急、关键设备故障、安全事故等情况的预案。出现异常情况后,污水处理厂可立即采取具有针对性的应急处理措施,正确、及时、得当的应急处理措施,可确保污水处理厂在异常情况下得以尽可能地维持生产,达到效益最大化。

6.3 生产运行的值班记录报表

生产运行的值班记录报表一般包括三个方面,即中心控制室记录表、污泥生产记录表、化验室记录表。记录报表内应包含24h内所有设备的运行状况记录、各时段进出水水量记录、部分关键工艺参数记录等,还应包括污泥产量、污泥去向、絮凝剂用量等。完善的记录报表不仅利于自身的内部管理,同时也是环保部门监管检查时的重要内容。

6.4 在线监控设备管理制度

在线监控设备包括在线COD仪、在线流量计、数采仪等。由于在线监控设备与环保监管部门实时相连,因而对设备的操作、维护、保养、维修、校验、标定以及出现故障时的上报等均有严格的标准和要求,应制定完备的制度,同时必须做好相应记录报表以备查。

6.5 监控计算机管理制度

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监控计算机有明确的数据管理要求,包括应监控的内容、查阅及检索能力、数据的留存期限、数据的曲线查询等;同时,监控计算机还应定期备份,定期进行数据导出,以免系统出现崩溃。

6.6 生产数据的上报机制

污水处理厂是环保部门重点监管的行业之一,每月均应将本厂的生产数据汇总报至当地的环保监管部门,内容包括每日的处理量、进出水水质、污泥产量,每月的电耗药耗水耗、处理合格率、COD削减量、设备运行概况等。

6.7 安全管理制度

因为污水处理的行业特点,污水处理厂的管道及部分场所极易产生有毒气体积集,严重时可能导致人员伤亡事故;污水处理厂内相对环境潮湿,腐蚀性气体浓度较高,对设备及防护设施的损伤较大,也容易引起安全事故;同时,由于用电设备、水下设备众多,用电安全不容忽视;其余如防雷击、防溺水、化验室危险药品等也应引起重视。为此应建立完善的、切合实际的污水处理厂安全管理制度,杜绝安全事故发生。

7 结语

从根本来看,小型污水处理厂最核心最基本的控制点为溶解氧、污泥浓度、缺氧区厌氧区的溶解氧含量,以上几点如能控制好,则在一般的情况下,COD、BOD5、总氮、总磷、氨氮等指标基本上可实现正常处理。对于常见的问题,关键是做好日常的巡视和观察,在异常状况出现的初始阶段即采取适当措施,则可将损失降至最低。

摘要:从污水处理原理、机构设置、系统启动、运行控制要点、常见问题处理及制度完善等方面介绍小型污水处理厂运行时应掌控的要点。

关键词:小型污水处理厂,机构设置,运行要点

参考文献

[1]李胜海.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建设与运行[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胡彦魁.水污染控制工程[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基本运行系统 第8篇

一、积极探索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体系

宝鸡市作为全国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 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十分重视, 提出力争“广覆盖、高标准”要求。2003—2007年, 市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的专项资金就分别达到了4 787万元、5 297万元、7 814万元、9 993万元、16 753万元, 年均递增36.8%, 明显高于同期市级财政支出增幅。同时, 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从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需求出发, 对国家和省上尚未出台的社会保障政策和制度, 鼓励率先试点、大胆创新。随着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成为该市当前医疗保障制度的空白点。为彻底解决城镇居民, 特别是低保和残疾人员有病难医、因病致贫返贫问题, 使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2007年1月, 宝鸡市政府出台了《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和《宝鸡市城镇少年儿童基本医疗保险试行办法》。根据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后来又相继出台了《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施意见》、《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缴费办法 (试行) 》、《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管理办法 (试行) 》和《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个人门诊医疗补助费管理办法 (试行) 》, 使宝鸡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体系逐步走向完善。

一是统一政策标准, 实现公平一致。为体现公平, 宝鸡市在制定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时, 坚持统一参保范围、统一缴费和补助标准、统一医保待遇, 鼓励所有市属城镇非从业居民参保。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稳定就业后, 可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 缴费年限可合并计算。在待遇享受方面, 参保居民不论区域差异, 住院治疗实行统一的起付线标准和报销比例。

二是统一资金管理, 实现互助共济。在资金收缴上, 坚持全市统一征缴、统一管理、统筹使用, 全市实行统一账户、专户管理、封闭运行。在费用结算上, 根据各区县情况采取两种办法, 对位于市中心的金台、渭滨两区采取“医院结算、市上直管”的方式, 由市有关部门统一结算;对相对偏远的九县一区采取“预付周转、医院结算、县区代管、市上拨款”的方式, 即市里给每个县 (区) 预拨周转资金, 县 (区) 先按月与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结算, 再与市里统一结算。

三是统一工作规范, 实现快捷服务。制订全市统一的工作规范、业务流程和服务标准, 实行规范化管理。全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乡镇卫生院实行药品集中配送, 统一免收参保居民的门诊挂号费、诊疗费和注射服务费, 为参保居民提供方便快捷的医疗服务。

二、合理确定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 建立健全筹资激励机制和管理体系

在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中, 坚持把建立健全合理的筹资机制作为基础, 把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作为重点, 使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覆盖到位。基本原则是:坚持自愿参保,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低水平起步, 重点保障城镇居民大病医疗需求, 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一是合理确定保险费统筹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按照统一的标准实行全市统筹, 筹资标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家庭缴费为主、政府适当补助。具体的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280元, 其中居民个人每人每年缴纳20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2元、市和县 (区) 财政各补助24元。享受城市低保的人员、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员, 低收入家庭中6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三类”人员个人每年缴纳60元、中央财政补助50元、省财政补助30元、市财政补助120元、县 (区) 财政补助20元。学生儿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标准为每人每年70元。其中学生儿童家庭每人每年缴纳30元、中央财政补助20元、省财政补助12元、市和县 (区) 财政各补助4元。家庭享受低保的学生儿童和持有残疾人证的残疾学生儿童家庭每人每年缴费10元、中央财政补助25元、省财政补助15元、市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丧失劳动能力的重度残疾人和“三无” (无收入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 人员的个人缴费部分由市财政全额给予补助。

二是科学规定待遇保障水平。设立参保居民个人门诊医疗费补助, 每年从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中划出50元的门诊补助费, 主要用于支付个人门诊医疗费用和住院自付费用, 也可用门诊医疗补助费在定点药店购药。学生儿童不设立个人门诊医疗费补助。其余为统筹基金, 主要用于参保人员住院应由统筹基金支付的费用, 实行收支平衡、略有结余。按照不同级别医院, 根据住院医疗费用多少分段按比例予以报销, 医疗费用越高, 报销比例越大, 居民医疗费用年最高可报销2.4万元, 学生、儿童医疗费用年最高可报销7万元。在医疗保险制度外, 又制定了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办法, 对城市“三无”和重度残疾人员实行全额报销。对城市低保对象个人负担2 000元、农村低保对象个人负担500元、农村居民个人负担1万元、其他参保城镇居民个人负担2万元以上部分, 按照50%救助, 单次救助封顶线3万元, 年度累计封顶线5万元。

三是加大财力支持, 调动各方积极性。为充分调动县 (区) 工作积极性, 市财政加大了对县 (区) 的支持力度。对一般居民, 市级财政补贴占市县 (区) 财政补贴的70%;对低保家庭等困难参保居民, 市级财政补贴占市县 (区) 财政补贴的90%。另外, 县 (区) 社保服务中心建设费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建设费用、县 (区) 及社区医保经办人员经费和办公设施购置费用等都由市政府统一安排。

四是加强财政专户管理, 保障基金安全完整。制定了一系列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 对城市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实行严格的财政专户管理, 确保了基金的安全完整和专款专用, 建立健全了统一的财务制度, 加强内部监控, 定期公布基金收支和结余情况, 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同时, 明确市县 (区) 政府责任, 规定市政府负责全市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组织规划、政策制定、基金管理拨付、定点医疗机构建设管理和对县 (区) 工作的监督检查, 各县 (区) 政府负责动员参保、基金收缴以及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和费用结算等工作。

三、发挥财政职能, 推动居民医保健康规范运行

推进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是财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宝鸡市财政部门从资金保障和监督管理两个方面确保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建设高位起步、规范运作、强力推进。

一是确保资金投入到位。加大投入是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的重要基础和保障。自去年来, 财政部门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大幅度增加财政社会保障投入, 2003-2007年, 市级财政用于社会保障领域的专项资金年均增幅达30%以上, 高于同期市级预算内财政支出增长速度;2007年, 全市财政社会保障总支出达14.8亿元, 占到全市财政支出36.9亿元的40.1%, 有效地保证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体系建设的资金需要。为有效利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捷、经济的服务优势, 满足参保人员基本医疗需求, 宝鸡市政府在制度设计上确定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所在社区医疗服务中心和市本级一级医疗服务机构定点管理、首诊住院和转院登记审批制度”。为此, 市财政按照“布局合理、功能齐全、价格低廉、服务优质、百姓放心”的标准, 加强了医疗卫生服务平台建设。投入600多万元, 在城区建设了1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投入200万元对医保信息系统进行了升级改造, 投资36万元统一开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管理软件, 将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各定点医疗机构、定点药店联网, 做到了信息共享, 实现了参保缴费与待遇享受的对接。按照“标准统一, 布局合理, 流程科学, 服务规范”的要求, 市财政统一投资, 为各县 (区) 建设社会保障服务中心, 加强业务经办服务平台建设。

基本运行系统 第9篇

研究电磁作用在冶金生产中的应用的基础就是电磁流体力学。以前的研究主要侧重于电磁作用在液态金属中造成流动, 进而流动改变了金属的凝固过程。而电磁作用对液态金属的物理性质产生的影响也会影响金属凝固过程, 而且由于不同物质的电磁特性不同, 因而在其它工艺条件相同情况下电磁作用对它们的影响也会不同。

1 电磁离心铸造的基本原理

1.1 液态金属受力分析 电磁离心铸造中液态金属受到离心力、重力以及电磁力的作用。其中重力的方向始终向下。但重力相对离心力来说很小, 因此可以忽略。

1.1.1 离心压力 离心压力始终沿径向向外。在液态金属中取微元, 该微小单元产生的离心压力为:

1.1.2 电磁力 电磁铁气隙磁场的分布并不是十分均匀的当气隙较小时一般可以认为是均匀的。以下分析及运算中是以有效工作区气隙间磁力线均匀分布为前题的。

液态金属随铸型旋转过程中切割磁力线, 感生出感生电流, 感生电流密度为:

感生电流沿轴向, 垂直于液态金属线速度方向与磁力线方向构成的平面。感生电流垂直于磁力线方向, 与磁场相互作用就在液态金属中产生了电磁力 (Lorentz力) , 电磁力为体积力。单位体积上的电磁力为:

1.2 电导率、磁导率与粘度 液态金属电导率不仅受温度影响, 而且受磁场变化频率、压强的影响。液态金属电导率比固态下小得多, 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除Li外, 几乎所有液态金属的电阻率随压力的升高而下降。并且压力对液态金属和固态金属的影响差别很大。在电磁离心铸造条件下, 液态金属在压力和相对变化的磁场下结晶, 其中磁场的变化频率为f0=n/60。在电磁离心铸造条件下, 由于液态金属不是充满整个铸型因此感生电流很难在液态金属自身内部构成回路, 当通过铸型两端构成回路时则要克服液态金属与铸型之间很大的界面接触电阻。另一方面, 由于磁场和液态金属的切向线速度由外到里沿径向方向衰减, 因此液态金属径向上也存在着微弱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液态金属中的感生电流宏观上是沿轴向的, 微区内则存在涡电流。综合这几种因素, 电磁离心铸造条件下, 液态金属的电导率要与正常值差别较大。另外液态金属的电导率也随析出相的长大而变化。

由第一部分知道磁导率也受磁场变化频率的影响, 因此液态金属的磁导率和空气的磁导率也不同。

1.3 剪切力 由于液态金属中存在着相互滑动, 此时液态金属中的剪切力为:

互不相溶组元和异相质点的运动规律

由于液态合金中互不相溶组元各自的电导率、磁导率不同, 因而它们受到的电磁力也不同, 分别为:

又因它们的粘度不同, 这就造成了各组元的切向运动速度也不同。各组元的切向运动速度分别为:

因此不同组元间会发生径向相对运动, 导致分层现象。

可见异相质点偏析方向完全取决异相质点与液态金属的密度差。当异相质点的密度大于液态金属的密度时, 异相质点向外表面偏析;当异相质点的密度小于液态金属的密度时, 异相质点向内表面偏析。

2 电磁离心铸造工艺的运行

电磁离心铸造并不是恒稳磁场与离心铸造的简单配合, 电磁离心铸造的各工艺参数都受到磁场的影响, 因此需要根据电磁离心铸造本身的规律确定各工艺参数。

2.1 电磁离心铸造机

2.1.1 铸型的选择 所用铸型除符合一般离心铸造要求外, 还要不呈现磁性, 电导率要小以尽量减小磁场对铸型的影响。一般可选用不锈钢、高强石墨等。近来发展了一种无磁铸铁, 其具有在磁场下不呈现磁性、强度高、导热性好等优点适于用作电磁离心铸造用铸型材料。

2.1.2 电磁铁的选择 在铸型运动不受影响情况下, 电磁铁气隙应当尽量小以提高电磁铁工作效率。电磁铁的水平中心线应与铸型中心线相一致。电磁铁两极的横断面积应根据离心铸管的尺寸确定, 电磁铁应设有自动控制系统和冷却防护装置。

2.2 离心机转数的确定 由于电磁力在切向上的分量起阻碍液态金属随铸型运动的作用, 因此离心机的转数也应该提高以保证铸件成形。电磁离心铸造中凝固刚刚开始时, 液态金属内壁的速度为:

2.3 磁场强度的确定 在电磁离心铸造下对于电导率与磁导率不同的液态金属或合金磁场强度的大小取值范围不同。对于电导率与磁导率较大的磁场强度的取值要小一些, 如铝及其合金、铜及其合金等;对于电导率与磁导率较小的磁场强度取值要大一些, 如铸钢、铸铁等。磁场强度选择要适当, 太小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太大则不利于获得合格铸件。

2.4 电机输出功率的确定 铸型为电导体, 因而在电磁离心铸造条件下也存在感生电流, 也受到电磁力的作用。

由于磁场对离心机铸型和液态金属的旋转运动起阻碍作用, 因此离心机电机要提高输出功率才能保持在正常情况下的转数。

3 由以上分析所得到的结论

3.1 电磁离心铸造是一种新工艺, 具有广泛的研究内容和很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3.2 在电磁离心铸造下合金凝固组织可以控制, 柱状晶倾斜生长并细化, 并促进了向等轴晶转变。

3.3 液态金属或合金中各相间及异相质点与基体之间由于在电磁特性上的差别, 它们在电磁离心铸造下的运动规律不同, 因而它们的偏析方向与程度可以得到控制。因此电磁离心铸造还可以用作生产新型材料的方法, 如制取梯度材料、复合材料等。

3.4 电磁离心铸造能够改变离心铸件的微观组织, 从而改变其性能。

基本运行系统 第10篇

关键词:低碳文化,运行操作,文明前景

生态科学是研究人与环境和谐相处、协调发展的一种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 低碳文化正日益成为学术界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试就低碳文化的基本思想、运行操作及文明前景做一番探讨。

1 何谓“低碳文化”

低碳, 英文为low carbon, 原意是指较低或更低的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的排放。低碳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在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中实现经济活动低碳化, 即使CO2排放量最小化乃至零排放。二是倡导能源经济革命, 形成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的国民经济体系, 实现清洁发展、绿化发展和可持续发展[1]。

“文化”概念本身是一个涵盖面极广, 内容极其复杂的概念。文化概念有许多经典的定义, 如由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2] (E.B.Tylor) 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具有的其它一切能力和习惯。”美国的一些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 如奥格本 (W·F·Ogburn) 、亨根斯 (F·H·Hankins) 以及维莱 (M·M·Willey) [3]修正了泰勒的文化定义, 他们认为:“文化是复杂体, 包括实物、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 以及其余从社会上学到的能力与习惯。”这里的文化概念就包括了精神和物质两个层面的内容了。“文化”一词在中国早已有之, 《周易·贲卦》:“刚柔交错, 天文也;文明以止, 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 以化成天下”[4]。西汉刘向《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也, 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5]。晋束晳《补亡诗·由仪》:“文化内辑, 武功外悠”[6]。南齐王融《三月三曲水诗序》:“设神理以景俗, 敷文化以柔远”[7]。显然, 中国传统语言里的“文化”明显已经带有文化人类学的启蒙、传播精神信念以及教化生活方式等意义。

这里, 我们提出“低碳文化”概念。所谓低碳文化, 指的是在人们的文化生活、生产实践中, 要有低碳消费、低碳排放的意识和行为;在涉及到物质能源消费的活动中, 要以提倡生态文明、讲究文化质地的目标进行低碳排放和低能源消耗。低碳文化的基本思想包括低碳文化既是一种科学文化概念, 也是一种科学文化手段。作为科学文化, 一方面它讲究的是这种文化应当是科学的, 科学文化必须要有科学含量;另一方面, 科学文化也不仅单纯涉及到科学自身, 而是作为文化的科学, 它必须要有文化气息、文化质地和文化品位, 即低碳消费、低碳排放是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文化质地的。手段一般指的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即低碳文化的文化手段之实质体现在:当人们在文化生活中、生产实践中, 将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思路、程序作为为了达到低碳消费、低碳排放而采取的方法和措施时。应该说, 低碳文化是个讲究科学贡献率的先进文化概念。低碳文化的概念由厦门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博士点于2009年春首次提出并在国内学术研讨会上进行讨论, 得到好反响。

2 低碳文化的运行操作

“低碳文化”不仅是此概念的基本思想丰富, 而且此概念所包含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很广阔的运作空间。关键的关键是要把“低碳文化”作为“泛观念”、“泛意识”, 并且是“强观念”、“强意识”。

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兼哲学家L·冯·贝塔朗菲 (L.V.Bertalanffy) 创立了系统论, 强调应该将生物体视为系统, 从整体上进行认识和研究, 系统是客观事物普遍存在的本质的反映。系统思想认为, 系统与周围环境构成一个综合体, 认识系统各要素的联系及相互作用, 是认识系统行为、发展、变化和功能的关键, 系统思想是一种重要的逻辑思维形式。

比利时物理学家普利高津 (Ilya Prigogine) 创立的耗散结构论和德国物理学家哈肯 (Hermann, H.) 创立的协同学将生态科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们研究远离平衡态开放系统在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条件下, 系统能够自发产生有序结构和功能行为的理论。系统的各要素通过协同可以形成优于部分运动之和的整体宏观运动, 系统越为复杂的生态文化观就越需要强调生存质量观。

今日的世界可以说已经形成为一个“系统”, 即世界上相互依赖的各个组成部分集合为一个“小系统”, 共同构成世界的“大系统”。任何一个“小系统”的正常状态发生偏倚, 都会波及到世界这个“大系统”。所以地区制定的低碳文化决策就应该服从于世界“大系统”的需要, 以确保各国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如厦漳泉同城化低碳文化就属于地域性文化的范畴。厦漳泉同城化低碳文化的构建, 除了要加强低碳法律条规、低碳科技、低碳经济等各种外在的硬性因素外, 更需要使人们形成一种自觉的低碳观念。自觉性的低碳观念能否形成是关系到厦漳泉同城化低碳文化能否真正得以构建的决定性条件之一。而形成一种新的思想观念绝非易事, 在科学思想中, 方法因素和习惯因素是极重要的因素。方法因素一旦在一个人的头脑中联结起来, 便介入新的思维过程。习惯因素则是指在一定的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制约下, 按照一定的思维方法所进行的思维活动无数次的反复, “习惯成自然”, 从而使思维活动的逻辑行程定型化为某种固定的习惯势力[8]。厦漳泉同城化低碳文化观念的形成, 也包括习惯和方法。这种习惯和方法的形成, 必须要有勇于探索, 勇于冒险的精神气质, 因为一种新的思维习惯的养成是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的。要想形成低碳文化、使低碳生活成为厦漳泉三地人们心中固有的观念, 应当建立低碳文化的世界观、低碳文化的城市观、低碳文化的科技观、低碳文化的教育观等, 将低碳文化有机融入到厦漳泉三地人们的观念中去。

具体而言, 厦漳泉在2020年实现同城化的进程中, 就必须积极提倡社会责任理念, 普及推广扩大低碳生活理念, 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 并动员居民去实践低碳生活, 随时随处注意节电、节油、节气, 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做起。比如电灯、电脑、空调等, 一旦不用, 应随手关掉电源;在家庭推广使用节能灯和节能家用电器, 鼓励使用高效节能厨房系统;多步行、骑自行车或乘公交、地铁出行;电子办公无纸化, 少用复印机或传真机;少用塑料包装袋和一次性商品;自觉施行生活废弃物的分类处置。这些只是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更多的还需要厦漳泉三地市民从身边做起。如漳州市近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打造生态示范园, 每年举行“花博会”, 至今已是第4届, 同时还与台湾农民创业园合作, 目标是充分利用台创园和东南花都核心区所处区域的山水环境和花博园的特色产业, 打造漳州地区乃至闽南地区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域。只有这样, 才能使低碳文化观念的思想蔚然成风, 给地球生态系统重塑一个稳定的动态碳循环。

厦漳泉在同城化的过程中构建低碳文化, 是实现“小系统”对“大系统”的协调, 体现了全面性对区域性的统筹。

3 低碳文化的文明前景

人们对文明前景的展望会有很多, 对文明的理想憧憬会十分丰富。我们认为:向文明前进, 本着低碳文化思想, 应当重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3.1 融合低碳文化的生态文明

世界的发展, 将人们带到了一个关键的质的分界线上, 以工业化为中心的经济增长对生物圈和各类生态系统进行了粗暴的干预, 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与日俱增。

当前, “发展”在国际社会和世界学术界都是一个被广泛使用和频繁提及的概念, 因为它对未来世界的面貌与形态、人类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至关重要。发展问题是哲学、数学、生态学、工程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均极为关注的论题。就低碳文化的角度而言, 发展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经济增长统计表中数据的变更, 而应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优化、生物圈稳定性的不断完善、对地球有限资源的合理利用, 甚至还应该涉及对文化价值、科学精神等的尊重。关于“发展”的模式, 人类历经了廷伯根 (N.Tinbergen) 的《重建国际秩序》、巴里洛克模式到佩鲁 (François Perroux) 的《新发展哲学》, 最终认定“发展”的内涵, 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能否与保护、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协调一致。按照低碳文化的观念, 就是以多样性的价值体系代替单一性的价值尺度。

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状态将决定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面貌。人类实现低碳文化的发展观, 就需要:提高人口素质;低消耗以最大限度地减轻生态的压力;建立资源循环的生态工艺;以多样性的能源结构取代对单一能源的依赖;保护大自然所创造的生物多样性;将技术的发展与人文、生态、哲学、伦理、美学等多种文化相融合;所有重要的决策都应该对后世子孙负责;用“主体与环境的关系”这一生态观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在推进自身文明的进程中坚持同环境和谐共处等等。未来的变革将面临着许多的艰难与险阻, 但是, 这一变革导致的将是人类文明的升华, 人类社会未来必将进入一个融有低碳文化的生态文明状态。

3.2 生态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

自然界的物质不仅具有客观实在性和统一性, 而且其形态是千姿百态、无限多样的, 同时, 这种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也是其统一性的前提条件。事实证明, 一个由众多生物物种所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比一个只由少数物种所组成的简单生态系统具有更好的稳定状态,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存在。这一生态规律既是生态平衡论关于通过系统各子系统协同作用的非线性反馈, 同时也是系统自我调节控制机理的具体化。

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一生态原理蕴含着深刻的科学思想, 充分显现出低碳文化必将是生态文化发展的一种趋势。例如:低碳文化的制度层属于低碳文化的精神层面, 低碳制度的建立能够推进低碳文化的深入开展, 发展生态文化。从2005年起, 我国出台了一系列低碳政策。2006年发布《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 2007年4月发布《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预计到2010年, 我国煤炭、石油、天然气、核电、水电、其他可再生能源分别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66.1%、20.5%、5.3%、0.9%、6.8%和0.4%。2007年6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 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性文件, 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同期还发布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科技专项行动》、《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2007年7月发布《关于落实环保政策法规防范信贷风险的意见》, 标志着绿色信贷这一经济手段全面进入我国污染减排的主战场。2007年8月发布《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 提出逐步提高优质清洁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力争到2020年达到15%左右。2007年10月发布《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 这标志着中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2007年11月发布《单位GDP能耗统计指标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监测体系实施方案》、《单位GDP能耗考核体系实施方案》。2008年1月发布《“十一五”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规划》。2008年3月发布《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一五”规划》, 提出到2010年, 我国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将达到10%。2008年4月发布《节约能源法》修订后正式施行。2008年5月发布《关于调整大功率风电发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原材料进口税收政策的通知》。2008年10月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1月发布《资源综合利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循环经济促进法》。2009年3月发布《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09年6月发布《中国至2050年能源科技发展路线图》。2009年8月发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2011年6月, 发布《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2年6月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除国家层面外, 各政策职能部门也出台相应政策助力产业发展, 如2010年财政部出台十大措施助力低碳发展, 包括:大力支持风电规模化发展;实施“金太阳”工程;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加快实施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支持城镇污水管网建设;支持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支持发展循环经济;支持节能减排能力建设。

低碳文化的制度层可分为社会一般制度和各地因地制宜建立的特殊制度。一般制度是指全球范围内或一个国家建立的普遍规范条文, 如《京都议定书》及上述各种国家制度。地方性特殊制度, 即是各地根据当地的实际而建立的特有低碳制度, 是地方特有低碳文化的具体表现, 如2011年11月发布的《厦门市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这些国家、各部门及地方各地出台的政策组成了一个多样性的系统, 而这个多层面的政策法规构成了低碳文化的多样性保障, 使得低碳文化的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稳定性。多样性导致稳定性这一生态原理表明, 生态科学是一种兴起于现代而属于未来的文化。

3.3 国家安全意义下的低碳文化观

从逻辑的角度而言, “国家安全”这一概念是以对立、冲突、战争和军备竞赛为基础的。但是, 如果从更广阔的视角去理解“国家安全”的话, 生态危机也是诱发军事冲突, 进而危及国家安全的根源之一。印度和巴基斯坦争夺印度河、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争夺约旦河等都是水危机引发国家安全的实例。

2011年3月11日, 日本发生了震级高达里氏9.0级的世界观测史上最高震级的地震。此次地震引发了海啸、火灾和核泄漏事故, 导致地方机能瘫痪、经济活动停止, 日本东北地区部分城市遭受毁灭性破坏。此次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尤其令人触目惊心, 日本福岛核电站发生多次爆炸。检测出辐射物质钸 (plutonium) , 其半衰期分别从88年到24000年, 简直就是贻害万年, 而且辐射物到处飘散, 包括日本九州岛、韩国首尔、中国上海等7个省市, 甚至美国多达15个州, 都检测到辐射碘。地震发生后, 日本防卫省先后派遣5万多名自卫队队员参与救灾工作, 日本消防厅也从全国各地整编了1093个紧急救援队派往宫城、岩手等6个重灾区。包括吉尔吉斯斯坦、马来西亚、阿根廷、菲律宾、加拿大、意大利、瑞典、挪威和罗马尼亚在内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向日本提供了援助。这次地震救援无异于一场现代战争, 地震所引发的生态危机和环境灾难不仅限于日本, 甚至波及到了中国、朝鲜、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 它并不亚于军事战争所带来的危害, 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前, 来自国家生存安全的考虑不可小视, 来自人类自身生存环境的威胁更不容忽视。淡水资源紧缺, 土壤大量流失, 土地沙漠化日益严重, 不可再生资源日益告罄等生态灾难和环境危机动摇了各国赖以依存的生态基础, 危及各国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 甚至是国际经济的稳定。

“国家安全”在现代社会的内涵, 不仅仅限于军事安全, 而应当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生态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和科技安全等要素。其中, 因为生态安全涉及国家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所以是最基本的安全, 它是其他安全的基础和载体。其实早在1981年, 美国环境专家莱斯顿·R.布朗 (Brown, Lester R.) [9]就已经指出“目前对安全的威胁, 来自国与国之间关系的较少, 而来自人与自然间关系的可能较多。……土地侵蚀、地球基本生物系统的退化和石油储量的枯竭, 目前正威胁着每个国家的安全。”生态安全具有跨国性和全球性特征。

“国家安全”有对外而言和对内而言, 持低碳文化观对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在未来的时代, 国家安全的关键主要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而这种能力归根结蒂表现在生态的健全与优化, 将实现低碳文化维护生态平衡这一深刻内涵付诸于国家安全的概念中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要求。

4 城市化建设中的低碳文化观

城市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关于城市的定义, 目前学术界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见, 但就低碳文化的意义而言,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 是复杂的社会形态和社会有机体, 且是以人类为主体的人、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典型的复合生态系统。

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 城市化进程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进程。实际上, 城市化体现出的不仅仅是人口向城市的集中, 还体现出土地和环境向城市的集中。如果把城市化进程独立于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之外加以考察和规划, 必将导致“城市病”的产生和蔓延, 即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建筑密度惊人, 交通拥挤不堪, 汽车尾气使城市空气恶化, 环境污染严重, 供水日益紧张等。

当前,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 城市化建设中尤其应重视形成低碳文化观, 这是避免城市空气不如农村, 好农村向恶城市转移的重要保障。未来的城市规划和乡村规划应当有机融合, 在城市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 减少城市的碳排放, 将工厂从传统的城市中心分散到更贴近自然的乡村, 在厂区周围遍植林带, 使城市居民更贴近自然。

低碳文化认为, 城市只有和农村通过协同作用, 才能够充分发挥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各要素的优势, 充分体现生物圈与技术圈的协调, 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相处、同步发展, 从而使城市化建设这个系统工程在整体上呈现最优化的运动状态。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 在传统的单一性价值尺度让位于富有生机的多样性价值体系中, 低碳文化将是一个强劲而又单性十足的杠杆。

在生态系统功能赖以实现的根本基础中, 还包括食物。食物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存在的形式, 食物链和食物网则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的渠道。由此可见, 食物安全是维护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环节。雄厚的粮食基础, 是决定人类在生态金字塔中地位的重要因素。城市化进程使得耕地面积减少, 城市增加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进一步增长, 而人类所需要的营养以及家庭排泄的废物又很难实现再循环。世界食物经济的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 人口数量也会影响食物的状况。世界主要发达国家以动物性食物为主, 而发展中国家则以植物性食物为主。从低碳文化的观点看, 应该坚持“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原理, 寻求一种最有利于人体健康和智能发展的科学的食物构成。客观地说, 食物问题是人口、资源、技术、分配、体制等的总和。低碳文化认为, 世界食物匮乏和饥荒蔓延更深层的原因是局部和全球生态危机。生态压力是否超过生态系统的负载能力决定了食物的供求形势, 在不超过生态阈值的前提下, 调节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才能富有成效。对食物安全和全球食物经济发展趋势而言, 生态的制约是不可避免的。

总之, 生态文明需要生态文化自觉, 而这需要通过低碳文化的建构来实现。低碳文化属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是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生态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在国家安全和城市建设的语境中考察低碳文化, 证明融有低碳文化的生态文明就是人类所向往的文明前景。

参考文献

[1]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 2009 (7) :27-33

[2]泰勒.原始文化[M].蔡江浓,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1

[3]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90:9

[4]唐明邦.周易评注[M].北京:中华书局, 1995:58

[5]刘向.说苑今注今译[M].卢元骏, 注释.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 1988:517

[6]沈德潜.古诗源插图本[M].苗洪, 赵英敏, 注.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6:190

[7]萧统.文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2058

[8]赵凤歧.思维方式简论[J].百科知识, 1986 (8) :12

上一篇:消费税税收筹划下一篇:强制拆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