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模型范文

2024-05-13

理想模型范文(精选9篇)

理想模型 第1篇

20多年来,中国超速度的城乡发展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那些曾经充满理想的城市规划在经济魔力的冲击下,历经数次调整和退却,逐渐失控。

年的巴黎铁塔,并以它所在的市区为中心,各区域的发展呈现出蜗牛式放射状,一层层蔓延开去。据了解,这种格局在1900年就已形成,后续的建造就是以当时的规划为基调,需要实施哪个阶段就修哪个阶段,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两座世界闻名的发达城市,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而然地延续着城市风貌。

呼唤以人为本的城市模型

《2012中国新型城市化报告》中显示,中国的城市化率正处于50%的关键时刻。著名建筑大师库哈斯在介绍自己在哈佛大学的研究成果以及一些项目时,曾用“中国式速度”来形容中国的城市发展,他认为,中国的城市发展已经走向了极端化。

在这个城市的发展速度与城市中的现代建筑发生碰撞的时代,中国城市人本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陈功发出了呐喊,他相信,中国的城市化过去走错了道路,用错了发展样本,是一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化方式。他认为过去的城市尺度完全是为了汽车而建造,已经毁掉了城市中最富有生命力的部分,留下一个供人瞻仰的空壳。虽然这样的城市,汽车可以畅通无阻,但是没有为城市居民做太多考虑,城市里的人被置于一个极度次要的位置,成为城市的陪衬品和建筑的点缀品,这样的中国城市化路径是荒谬的,他认为中国推动城市化具有相当大的盲目性。

从欧洲到美洲,从波斯高原上的古老驿站到安第斯山脉的山野城市,到处都有陈功的足迹,他还是国内最早使用卫星图片和地理信息模型研究城市的学者,虽然长期在体制外工作,他的观点并非代表主流,但是依然值得关注。陈功认为,城市的美在于城市的氛围、城市的空间、城市的生活、城市的文化、城市的开放、城市的深度、城市居民的表情,总结起来就是城市的整体,而不是简单的一栋建筑。

记者在美国纽约繁华的第五大道看到,花团锦簇的时尚建筑群里,也会出现消防梯裸露在窗外的百年以上的旧建筑。在法国巴黎最高的蒙帕纳斯大厦的天台上俯瞰巴黎城时,最显著的就是建成于1889年的巴黎铁塔,并以它所在的市区为中心, 各区域的发展呈现出蜗牛式放射状,一层层蔓延开去。据了解,这种格局在1900年就已形成,后续的建造就是以当时的规划为基调,需要实施哪个阶段就修哪个阶段,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两座世界闻名的发达城市, 随着时代的变迁,自然而然地延续着城市风貌。

尊重城市已经发生过的故事

当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工程设计大师崔恺站在一弯静静的小河旁,那古朴优美的小村落、村头的石桥、漂亮的木屋架、独特的砖瓦混搭的小巷子让他流连忘返时,他的内心却是深深的痛惜,因为眼前的美丽画卷即将消失在城市规划的格局里。建筑是构成城市物质形态的最重要元素,某些古代建筑的语汇,今天仍然可以带给人们一种特殊的文化情感。崔恺在其所著《本土设计》 一书中强烈呼吁“要尊重城市已经发生的故事”。

曾经“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的诗情画意几乎被钢筋水泥森林所掩盖,陈丹青在《城市的表情》里断言:江南水乡已经消失了。而久居海外的当代国际知名表演艺术家谭元元总是会想起旧时上海的那几条小巷,每当去旧金山的时候,她就会带着那些记忆,它让她铭记自己的身份。

“我觉得目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城市不太在意自己的历史和记忆。”崔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当一座座城市被形形色色的建筑充斥着彼此、分不清你我的时候,当面对大广场、大绿地、宽马路而仍找不到“北 ”的时候,城市就会失去记忆。城市的失忆症一方面源自于历史的消失,另一方面是建筑一次又一次陷入一种千篇一律。严格规划下建设的城市在日照间距、消防间距、建筑密度、绿地率等的要求下,失去了应有的特色,看上去很无奈。”

成功进行过国内多处旧建筑改造的崔恺认为,“大华·1935”就是一个城市记忆的典范。“大华·1935”是在原“西安大华纱厂”的工业遗址改造而成。始建于1935年的大华纱厂曾经结束了陕西地区手工作坊的纺织时代,成为当时西北地区最早、规模最大的民族机器纺织企业,在西北工业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在之后的近80年里,“大华”历经中国近代重要的历史时期,留下诸多历史记忆。2011年,西安曲江大明宫投资集团以保护珍贵的近代工业遗存为前提, 秉承工业历史文明的理念,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将原大华纱厂保护性改造成今天更符合现代城市空间和市民生活需要的“大华·1935”。

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

每到夏天,在通往青山绿水的路上,都会有一车又一车从大城市逃脱出去寻找宁静的人们,城市已经变得不再亲切。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严峻而深刻地摆在每一个国人的面前,尤其是与城市领域息息相关的专家们,不得不在阵痛中探寻城市的健康之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部副部长贡森反思,国家应侧重于人口流动性和环境流失的制度建设,从政策层面做好权衡。

在崔恺的心里,城市高密度空间的自由格局能够带给人一系列生动有趣、亲切丰富、有期待感的场景,这才是中国城市的迷人之处。“比如,老北京是由四合院组成的城市,那起伏的屋顶轮廊、沉稳的色彩和具有亲和力的细部装饰,是否能够成为新北京、新建筑的一种地域性新语汇?用传统物件营造出的现代空间,为公共空间注入中国元素,也许就是城市发展中的中国智慧。”崔恺急切呼吁,“城市是个大问题,建筑师的作用有限,要想解决城市的问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在延续大华纱厂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新经济时代背景下新市民生活的新需求,让‘大华·1935’变成一个供市民心灵休憩的场所。”为了让市民在这里找到曾经的自己,发现自己的存在,倪明涛和他的团队没有推翻重建,而是花费更大的心血和成本,要把它打造成一个有艺术中心、博物馆、小剧场、美术馆、多媒体展示、购物休闲的综合场所,“将来还会不断地组织穿插各种创意的时尚文化活动,拉近城市与市民的距离。”倪明涛如是说。

著名城市研究领域先锋派学者陈功的观点则是,在城市与建筑领域,成功的路径都是一样的,除了广受推崇的建筑作品,深邃的人文思考以及思想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人们应该关注生态、社区、街道和行人的系统化的构建,综合利用建筑语言、规划语言、经济学语言和社会学语言去追求城市的理性发展。然而,现在大多数城市基本上都是在野蛮、疯狂地生长,尺度和比例已经失去了理性,甚至是畸形地生长,基本谈不上城市精神和城市文化,而一座城的文化便是它的精神,便是它的魂,只有铸就了城市文化,才能重塑城市的灵魂。

交易的理想模型与现实模式(一) 第2篇

“理想模型”是马克思韦伯提出的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其社会学方法论的精髓所在。实际上,自然科学也经常使用这种方法进行科学研究,比如爱因斯坦就是通过一系列“理想实验”来简化现实,依靠逻辑推理发现狭义相对论。同样,在交易的过程中,我也经常依靠理想模型来简化行情的走势,从而推演接下来可能发生的走势。

“理想模型”用在交易当中有几大特征:第一,它推演出几种可能性,是开放的系统。比如“收敛形态”是我提出的“理想模型”之一,它由颈线理论与支撑与阻力、箱体等理论共同得出。然而我们不知道外力何时改变这种格局,也就是说不知道该收敛形态以何种形式终结,何时终结。第二,它是客观价格走势的简化,是走势模块的高度概括。走势看似错综复杂,随机震荡,但大多数时间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当你忽略一些虚点之后便发现走势的美感与内在逻辑。牛顿也是通过逐步简化现实实验中的外力因素,建立理想实验才发现惯性定理的。第三,它以价格走势为核心,忽略时间与成交量等因素。这一点很多人难以接受,比如“量在价先”、“突破要有成交量的配合”等观念早已深入人心。然而正如维克多尼德霍夫在《投资者养成教育》中提到,他当年的毕业论文谈论的就是成交量和突破的关系。根据他的实证研究发现,1928到1961年间,价格和成交量是正相关的,然而从60年到91年,价格和成交量之间并没有预见性。

我始终坚信“KiSS(keep it simple,stupid)”原则,不使用均线、macd、rsi等著名常用指标。因为行情走势无外乎上涨、下跌和震荡三种,而且时间各占三分之一左右。任何一点买入实际上亏损的可能性无外乎50%,而一旦使用了均线、指标、成交量、时空周期等模棱两可的工具之后,不但不能提高成功的概率,反而让人徒增困惑。因此,我只使用“1234”法则、“最小阻力线”、“扇形三线”等客观反映价格走势的方法,并且多次成功的提前推演了价格走势(如图所示)。每种方法都对应一种价格走势的“理想模型”,而每种理想模型又都有各种变种,这便是交易复杂的地方。如何从杂乱无章的走势中找到主力运作的痕迹和操盘逻辑法则?透过理想模型来对照是最佳途径,这是需要长时间实践才能掌握的技巧。而每个成熟的交易员都会在实践中总结出属于自己的理想模型与交易模式,下周开始我将详细讲解自己的交易理想模型及其变种。

回到当下走势,大盘下探2309点立刻反身,根据箱体理论上攻2427-2447点,外盘的凌弱或许对此造成压力将加大A股走势的复杂性。从战略的角度来说,还是那句话,收敛形态不要大规模建仓,观望为宜。

最后延续上期所讲的,如我所料,Facebook从发行价38美元已经跌至28美元,成为名副其实的美版“中石油”。资本市场的本质在它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除了个股走势受大盘影响外,还告诉我们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投机才是资本市场最常见的事情!

理想模型的建立及作用 第3篇

多年的教学经验说明,特别是高中一、二年级的物理教学,教师只有真正弄清每一个物理概念,经过科学地传授才能使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该概念。所以理想模型的建立,教师必须明白该概念的分类和特点。

理想模型一般可分为三种:

1. 实体理想模型

这种模型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上,根据所讨论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把客观实体理想化。例如中学物理中最简单、最重要的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点光源、杠杆等。

2. 系统理想模型

所谓系统,一般泛指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全体,如遵循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物体的全体,叫做“力学系统”;讨论重力势能时,把地球和某物体视为“保守力系统”等。这些系统都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称为系统理想模型。这种模型忽略了其他物体对系统的影响,而只研究系统内部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事实上,在现实世界中严格的保守力系统和绝热系统是不存在的。

3. 过程理想模型

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运动变化过程都是极其复杂的,在物理学研究中,不可能面面俱到。要首先分清主次,然后忽略掉次要因素,只保留运动过程中的主要因素,这样就得到了过程理想模型。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匀速圆周运动、自由落体运动、斜抛运动、简谐振动等。

关于理想模型的特点可以从下面两点加以说明:

(1)理想模型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统一。模型的建立过程是一个抽象的过程,然后建立的模型本身又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

(2)理想模型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理想模型不仅再现了过去已经感知过的直观形象,而且要以先前获得的科学知识为依据,经过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上的严格论证。所以,具有深刻的理论基础,即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想模型来源于现实,又高于客观现实,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只有经过实验证实了以后才被认可,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理论。

二、理想模型的建立

从事中学物理教学以来,我多次发现学生对中学物理中出现的理想模型难以接受。原因是许多学生对理想模型的概念没有做到真正理解,思想很难摆脱客观实际的阴影及其他学科相似概念的干扰。在高中一年级力学课的教学中,质点概念的建立就是一个特例。一般物理教学过程只告诉学生质点概念的含义,举一些例子向学生做以说明就行了。但是,过一阶段就其概念向学生做一测验,有几乎百分之五十以上学生对质点概念不能作出正确回答。许多学生认为忽略了物体的大小,也就谈不上物体的质量;小的物体的形状可忽略,但很大的物体,例如火车、星体的形状就不可被忽略;还有许多学生将物理上的质点与数学上的点混为一谈等。对于学生在认识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解决的方法首先是科学地建立物理模型。例如质点模型的建立,我向学生讲清楚客观世界中的任何物体都具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但如果在研究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起的作用很小,就可以忽略它们,只把物体看成一个没有大小和形状的理想客体———质点。质点这一概念忽略了大小、形状等因素,突出了位置和质量特性,所以这个模型的提出是一个科学抽象过程,是对实际物体的简化和纯化。但为什么可以忽略实际物体和质点概念之间的差异呢?这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个体积不很大的物体,其运动被定域在非常广阔的空间里面,所以运动物体的大小跟空间线度相比是可以被忽略的。如地球做公转时可以被看作质点,因为地球半径与地球距太阳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二是运动物体上各个不同位置的点具有完全相同的运动状态,只要知道它的任何一点的运动状态,就可以知道整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如对做平动的物体就可以看作一个质点等。

另外,设立疑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消灭错误隐患。例如在分析地球是否可以被看作质点的问题中,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最后给以分析总结。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直径(约1.3×1 04千米)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1.5×1 08千米)要小的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差别极小,可以认为相同,即地球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而把地球当作质点。可是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当然不能把地球当作质点了。最后总结得出结论:一个物体是否可以被看成质点与物体本身的大小无关,而决定于物体的形状和大小是否影响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建立的物理理想模型,通过对学生的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效果颇佳。

三、理想模型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理想模型 第4篇

【关键词】理想化认知模型 高职英语 有效教学

一、引言

理想化认知模型是语言学习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理想化认知模型作为一种以体验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是语言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概念。它的主要表达就是通过实际的体验,让人类从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这种体验主义的思想也是人类学习语言,包括英语在内的一个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对语言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认知,并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使用。在明白理想化认知模型后,我们就需要对其在语言学习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从中找到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在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包括学生兴趣方面的问题、对英语学习的认知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探索中寻求解决办法的。而理想化认知模型这一语言学习的重要思想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或许就蕴藏着很多有效教学的策略,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的发掘。

二、理想化认知的模型和特性

1.理想化认知的四种模型。理想化认知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意象图式模型,它为理想化认知提供了必要的结构;第二种是命题结构模型,这种模型本身具有很强的判断性,能够在体验过程中将人们对客观的认知反映到内心;第三种是隐喻映射模型,这个模型能够让人们把不同领域的认知进行映射,将其中具有结构相同的内容联系起来;最后一种就是转喻映射模型,这个模型能够帮助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先从容易的部分开始,在慢慢扩散到事物的整体。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七种特性。这七种特性分别是体验性、完形性、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关联性和普遍性。这七种特性在语言学习中都有着不同的作用,包括高职英语的教学,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或思路,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会专门进行分析。

三、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的问题

1.学生基础不好,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这是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表现就是掌握的词汇量少,对于语法的理解不到位,在听说能力上也非常欠缺,而且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有严重的畏难思想。

2.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效果差。在高职英语教学的模式上,目前还是以灌输性教学为主,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缺乏活力和课堂气氛和填鸭式的强迫记忆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大量的课堂讲解不但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英语知识,也无法体现出有效教学策略的优越性。

3.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英语学习的重点在于平时的积累,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学习环境,都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在老师无法对学生产生有效监督,并且学生之间无法形成专注的学习氛围的情况下,英语学习的总体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从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寻求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1.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词汇的掌握量不够,而且学生在进行词汇记忆时总是采取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刻板方式,不但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对英语产生反感。而在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完全可以采用转喻映射模式。教师根据教材的课程设置和安排,按照贴近学生生活习惯和经历的标准,将词汇进行分类,比如娱乐类、体育类、美食、电影等等。再将同一类词汇由易到难,由常见到生僻进行整理。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顺序,挑选同类词汇进行背诵记忆,设置不同的词汇记忆阶段,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同一认知领域中的词汇进行转喻映射,起到良好的词汇记忆效果。

2.而教学方式的落后,没有良好语言环境的问题,主要还是由于对教学中的体验性和关联性做的不够。用理想化认知模型来理解,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体验还不够,不能由课堂学习中对知识产生良好的关联性。

因此,想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将高职英语教学变的有效,就要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过程。根据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特性,体验性强调的是通过人们与外界的频繁互动来构建起对事物的认知,所以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主体,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放松、自由的环境中,运用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其他人进行频繁的互动。至于这个工程中对英语使用的对错与否,都在其次,而学生沉浸与使用英语沟通的这种体验才是重点,通过学生之间共同营造出的这个英语体验氛围,一方面减轻了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另一方面也是对英语语言环境的一种培养和实践,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五、结语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利用理想化认知模型进行指导,将这种体验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到英语课堂中,让其与学生和老师产生直接的关联,结合实际情况,其所能达到的有效教学效果将是非常明显的。无论如何,这种新的教学角度和思维都是值得肯定的,在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中,理想化认知模式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新方向。

参考文献:

谈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第5篇

关键词:物理,理想化模型,方法,客观实际

物理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物质的结构及其运动的规律。在物质世界中,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多样性的统一, 都具有多方面的特性, 并且总是与其他事物发生着错综复杂的联系, 受到其自身和周围环境中其他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或制约。然而, 对于某些具体问题来说, 事物的各种特性中, 有的属于本质特性, 有的则属于非本质的特性;影响事物的各种因素中, 有的属于主要因素, 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有的则属于次要因素, 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实际上, 物质的多种特性会相互掩盖, 影响事物的多种因素会相互干扰, 这对于我们研究实际问题造成极大的困难。因此, 人们常常采取化繁为简的原则, 把较为复杂的物质运动和现象先简化为较简单的物理问题进行研究, 从而得到能反映研究问题本质的结果, 再根据具体情况针对这个结果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 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是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运用物理理想化模型的方法, 可以使我们充分发挥理性思维中的抽象和想象的力量, 以此分离事物的本质特性和非本质特性及影响事物的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 便于我们认识事物的特征和规律。

所谓理想化模型, 就是为了便于解决实际问题, 抓住对研究问题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而建立起来的科学抽象模型。这种模型可以清晰地反映研究问题的本质特性, 呈现问题所包含的主要矛盾, 利于我们分析和发现规律。在我们的教材中蕴藏着十分丰富的理想化模型方法的教育内容, 而建立正确的理想化模型是物理学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思维方法。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必须把进行理想化模型方法教育作为自己教学任务的一部分, 从而达到逐步培养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能力这一目的。

一、实验观察是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基础

物理理想化模型必须建立在可靠的事实基础上, 因此, 切实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物理变化过程是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可靠基础。如“电场模型”的建立。先通过做两个带电体间发生相互作用的实验, 让学生观察到两个靠近但不接触的带电体之间确实有相互作用, 再根据力的物质性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电场的存在并不难;然后又通过做“静电场的描绘”实验, 使电场形象化, 在这个基础上必须强调电场线是为了使电场形象化而假想的线, 它在电场中的分布既能表示电场的方向, 又能表示电场的强弱, 它是描述电场的重要手段, 这样在学生的脑子里就能形成简单的电场模型。事实上, 诸如分子运动模型、金属导电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等都是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的抽象和想象, 抓住事物的本质特性而建立起来的, 并都经受了实践和实验的检验。

二、抽象分析和形象想象是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基本手段

物理理想化模型都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 它们来源于客观实在, 但又不完全等同于客观实在, 它们没有保留客观实在的各种具体细节, 也不具备各种复杂性, 只保留和具备所研究的客观实在的本质特性, 因而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实在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因此, 理想化模型都是以客观实在为原型而抽象出来的模型, 在把原型抽象为“模型”的过程中, 既有科学抽象过程, 又有形象转化的过程。如“质点模型”的建立。

所谓质点, 就是可用来代替物体具有质量的一点。任何实际物体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 在运动中物体上各点的位置变化一般来说是各不相同的, 因而要详细描述物体的位置及其变化规律是十分困难的, 但质点模型的建立给我们研究物体的运动问题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平动和转动两种基本形式。当物体做平动时, 物体上各点的运动情况完全相同, 故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都可以代表整个物体的运动。此时, 我们就可以忽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将物体简化为一个质点。然而, 物体的实际运动过程往往十分复杂, 既有平动, 又有转动;不仅有物体整体的运动, 还有物体上不同部分之间的相对运动。这时, 只要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以及物体内部各点的运动相对于我们研究的问题处于次要地位, 仍可将物体简化为一个质点。例如我们研究汽车的运动时, 如果只需要关心汽车行驶的远近或快慢, 那么车的大小、形状、车轮的转动、活塞的运动等都显得无关紧要, 完全可以用一个质点来代替汽车。

再如“电场模型”就是通过形象想象建立起来的一个模型。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物质, 它既看不见, 也摸不着, 十分抽象。但是, 我们借助电场线和等势面来描绘电场后, 就能使电场形象化, 在我们头脑中形成一幅清晰的物理图景。

理想化模型是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产物, 是科学抽象的一种形式。在物理教学中, 培养学生建立理想化模型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要培养他们对复杂的物理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特性和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 借助科学的抽象进行合理简化的思维方法。

三、观察—分析—抽象—想象是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一般过程

建立物理理想化模型的一般过程是:先通过实验观察即将建立的理想化模型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再对它进行分析认识, 从而抓住它的本质特性和影响它的主要因素, 忽略其他的非本质特性和次要因素, 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抽象来建立具有思维特征的物理模型。理想模型法的实质就是把复杂的实际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问题来研究和处理, 这种方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想象能力, 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物理教学中, 我们应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以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来学习和研究物理问题, 并切实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方法和一般过程。

四、物理理想化模型从实际中来, 还要回到实际中去

客观实际是运用理想化模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在运用理想化模型法时, 我们必须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则。运用它的关键在于:正确分析各种因素对物理问题的影响, 分清主次, 突出主要矛盾, 忽略次要因素。至于哪些因素可以忽略, 哪些又是不可忽略, 则需要针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现举一例来说明。

问题:如右上图所示, 长方体物体的长、宽之比a:b=2:1, 已知斜面的摩擦系数为0.6。欲使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 斜面倾角α最大为多少?

分析:根据题意, 本问题属于物体的平衡问题。而物块在斜面上的平衡存在两种可能情形:一是在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二是在力矩作用下的物体转动的平衡。物块在共点力作用下平衡时与它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此时, 物块可视为质点。但物块在力矩作用下平衡时与它的大小和形状有关, 因此物块不能视为质点, 而应当将它视为刚体。那么, 欲使物块不滑动, 应使:tanα1≤μ=0.6;欲使物块不翻转, 应使:tanα2≤=0.5。可见α2<α1, 即物块在斜面上发生滑动之前, 可能已经发生了翻转。故欲使物体能静止在斜面上, 斜面的倾角应不大于:αm=arctan0.5。

总之, 通过理想化模型的教学, 能够促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 为学生解决实际的物理问题提供正确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参考文献

[1]冯克诚.物理解题中的理想化和模型化方法.实用中学物理解题思路策略与方法技巧大典.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 1999.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1.

线形加权模型上的理想点法 第6篇

关键词:权重,区间数,多指标决策,理想点法

引言

近20年来, 多指标决策问题的决策理论、方法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成为决策科学、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和运筹学等学科研究中十分活跃的一个课题。文献[1]研究了指标权重不能完全确定但却知其所在区间的多指标决策问题, 文献[2]对文献[1]提出的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 给出了理想点贴近度法。文献[3]则提出了逼近理想点法。文献[4]将指出文献[3]中定义的距离不足之处, 给出了改进方法, 同时也对文中的步骤5、6进行简化。这里我们提出对逼近理想点法的另一种改进方法, 使之更加完善。

对于文献[1]和文献[3], 正负理想方案所给出的“超实长方体”, 而对于二个“超实长方体”的距离若仅用一个确切的值去衡量, 不是很理想。因为正负理想方案以及Xi方案仅仅是因为人类认识世界的有限性和事物本身的不确定性, 才使得它们所对应的几何图形落在“超实长方体”内。因此把方案二二之间的距离也应概括成一个范围更符合实际, 即用一个区间数来刻画。正是基于此种想法, 本文我们将提出对逼近理想点法的另一种思考———基于线形加权模型的理想点法。

现讨论的权重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为:设有m个可行方案X1, X2, …, Xm, n个评价指标F1, F2, …, Fn, 假设其权重wj不能完全确定, 但却知wj∈[cj, dj], (j=1, 2, …, n) 。其中0≤cj≤dj≤1且w1+w2+…+wn=1。方案xi在第j个指标fj下的指标值为aij。

步骤1-3同文献[1], 在此不做重复, 现考虑步骤4:

步骤4为计算每个方案到理想方案的距离。在计算每个方案xi到正理想方案X+的距离时, 改为区间数。

定义:方案xi到正理想方案X+的最长距离

其中。

方案xi到正理想方案X+的最短距离

同理, 计算每个方案xi到负理想方案X-的最大距离dijR-和最小距离dijL-, 可采取类似上面的做法。

步骤5:计算每个方案xi到正理想方案X+的接近度, 可分以下几种情况来讨论:若决策者属于冒险型, 取。若决策者属于保守型, 则取。

步骤6:排列各方案的优先次序。按Ci由大到小排序, Ci越大, 其对应方案越优。

为了验证本节提出的基于线形加权模型的理想点集成法, 以文献[3]中例子可以验证:当λ1=λ2时, 用本节中的方法求得的结果一致c1>c2>c4>c3;当λ1=0.6, λ2=0.4时, c2>c1>c4>c3;当λ1=0.4, λ2=0.6时, c1>c3>c4>c2。因而本节的方法更能反映出决策者的类型且与客观事物的本质更接近。

参考文献

[1]Gao Fengji, ZWenying.Multiple AttributeDecision Which Power Importance be IncomleteDefined, MCDM:Theory and Applications[C].SCI-TECH Information Service, 1995.

[2]高峰记, 黄咏芳, 任晓燕.多指标区间决策的理想点贴近度法[J].数量经济技术研究, 2001 (2) :58-61.

[3]张吉军, 樊玉英.权重为区间数的多指标决策问题的逼近理想点法[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02 (11) 7:6-77.

对声学中振动的理想模型的讨论 第7篇

(1) 声学现象的本质就是传声媒质 (气体、液体、固体等) 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力学振动传递过程的表现。

(2) 声波的发生 (无论是自然产生或人工获得) 基本也来源于物体的振动。例如风吹过时, 由于树叶振动而发出的“沙沙”的响声;交响乐队演奏时, 各种乐器组合发出的优美音乐。

由于声是从物体振动而来, 因而从物体的振动规律入手便可预知声的一些规律。下面从质点振动和简单形状弹性体的力学振动为例。

1 质点振动

对于实际有一定的几何大小的物体, 其各部分振动状态往往是不可能处处相等的。以一有限大小弹性体为例, 对其一端进行敲击, 那么该端的表面先发生形变, 之后才能逐渐传播开来, 将其振动形式传到端末。也就是说在某一瞬间, 物体上各个位置的振动状态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综合考虑的话, 研究最基础的振动都会特别繁琐。但是如果当形变从物体的始端到末端的传播所需时间, 与物体中形变或振动振动周期相比短, 或物体的线度比物体中振动波长小得多, 我们就可以认为这一物体的各部分振动状态是均匀的, 将这一振动系统看作质点振动系统。在此基础上, 我们就对可将质点的质量为Mm的坚硬物体, 系于弹性系数或劲度系数为Km的弹簧上, 构成一个简单的振动系统。如图, 对于这个振动系统, 在没有外力扰动的情况下, 物体的重力与弹力相平衡, 系统处于静止状态, 取其静止位置为坐标原点。若在此初始时刻外力对物块进行力的作用 (x方向拉动或推动质量块) , 此质点就会在坐标原点附近做往复振动, 这种振动就称为自由振动。在质点这样的理想化模型的前提下, 就可以对单振子进行合理化分析。假设质点的振动为微小振动, 没有超过弹性限度范围, 则根据虎克定律便可以表示为:FK=-Kmξ

有时也常用其倒数Cm来表示, 称为顺性性系数, 或称力顺。负号表示质点位移的方向与弹力的方向相反。分析该质点的受力, 按照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由函数画出的波形图, 如图1。

正是由于质点这个物理理想模型的建立, 才使得自由振动形式及规律更加简明。在此基础上, 人们又相继研究了振动速度, 自由振动的能量, 振动固有频率, 以及现实生活中当考虑到弹簧质量时的振动系统。为实际生活中强迫振动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从而更好的服务了人们的生活。

2 简单形状弹性体

现实问题中物体的线度同其振动的传播波长常常是可以比拟的, 例如振动质量在空间连续分布, 而且空间中一部分的质量本身还包含着弹性和阻尼性质, 这样的系统被称为分布参数系统对于弦, 自身的劲度与张力相比很小, 在研究时, 我们就可以忽略它, 认为此理想的弦是以张力作为弹性恢复力的振动弹性体。对长为l, 两端固定并被张紧的细绳, 它的横载面积与密度都均匀。静止时, 弦处于水平平衡位置, 维持其平衡的是张力。某瞬间突然有一外力对它作用, 之后撤掉外力, 弦的各部分就会在张力作用下开始进行与弦长垂直方向的往返振动。因为弦是一个整体, 其各部分的运动还要向其他部分施加影响, 即振动要进行传播, 最后在弦上形成一定的振动形状, 即产生横振动。

因为元段选择的任意性, 所以此方程便可以用来描述弦上任意位置的运动规律。在弦的振动方程基础上, 人们轻易得出自由振动的一般规律———弦振动的驻波解以及弦振动的能量。运用这种物理理想化模型建立的思路, 人们又将弦振动模型拓展到二维的棒振动以及三维的膜振动。对物体的振动的认识更加全面化, 具体化。

综上分析, 为了便于抓住本质, 突出事物与问题的主要矛盾, 合理构建理想化物理模型是很有必要的。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在声学领域的应用极大的促进声学事业的发展。所以, 在物理学习的过程中, 我们要特别注重对理想模型的理解、掌握, 把握好这一概念的思维, 让问题迎刃而解。

摘要:自然界客观事物的多样性决定了研究其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复杂性, 人们不可能一下子把它们的规律全面认识和掌握清楚。但是如果在物理的学习中采用理想化物理模型来代替实在的客体, 便可以使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具有比较简单简明的形式, 从而更深刻的认识和掌握它们的概念、运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 。将这种思维巧妙的运用到声学领域, 可以使人们对声学现象, 即传声媒质 (气体、液体、固体等) 质点所产生的一系列力学振动传递过程的表现, 有更本质的认识。

关键词:理想化物理模型,声学现象,力学振动

参考文献

理想模型 第8篇

关键词:非理想状况,投资组合,摩擦

一、经典的麦克维茨投资组合模型

诺贝尔奖获得者麦柯维茨首次提出以分散投资的思想规避风险进而达到收益最大化的投资理论, 该理论以组合的数学期望衡量投资收益, 以组合的协方差矩阵衡量投资风险, 基本组合模型是:

很显然, 麦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是一种理想模型, 它忽略了市场摩擦对收益的影响, 在这里我们将建立基于非理想状况下的新模型。

二、基于非理想状况的投资组合模型

在非理想状况中市场摩擦主要包括两部分:即税收与交易费, 现在将这两个因素考虑进投资组合模型。

设t为收入税率;Ki (Ki≥0, i=1, 2, L n) 代表单位资产i的交易费, xi代表将投资在风险资产i (i=1, 2, L n) 上的比例, x0代表将投资在无风险资产上的比例, xi0代表已投资在风险资产i (i=1, 2, L n) 上的比例, x00代表已投资在无风险资产上的比例; 是风险资产i (i=1, 2, L n) 随机收益率, ri是风险资产i (i=1, 2, L n) 期望收益率, 即 , x00无风险资产收益率, 无风险资产期望收益率, 显然有 ;是 与 的协方差 。由上所设变量有以下表达式:投资税后收入 :投资的交易费用 :投资净收益: 净收益方差 。

非理想状况中的投资组合模型为:

上面提到过麦柯维茨投资组合模型也是一个双目标规划, 我们知道双目标规划是很难求解的, 为了便于求解, 最简便的方法是将其转化成为单目标规划, 具体的操作是引入参数λ, 其中λ∈[0, 1], 则有

这里λ代表着投资者对风险的厌恶因子, λ越小投资者越偏好风险, λ越大投资者越厌恶风险, 实际操作中可依据个人偏好取定值。

为便于求解将模型变形:

最后模型改进为:

至此模型变成一个单目标二次规划问题, 根据运筹学的知识是可以求解的方法有很多, 也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编程运算。

三、算例

假设t=0.01, k1=k2=k3=k4=k5=0.01, x10=x20=x30=x40=x50=0

某证券公司6支股票18个月取λ=0.4的期望损益如下表:

在计算机上编程运算解得:

x1=0.22, x2=0, x3=0.52, x4=0.03, x5=0.23

四、小结

本文基于非理想状态建立投资组合模型, 在引入了税率和交易费后使麦柯维茨投资组合理论与现实市场情况变得更加接近, 可操作性也更强, 非理想状态中的投资组合模型是一种更加实用和有效的投资组合模型。

参考文献

[1]林清泉:金融工程[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59~95

理想模型 第9篇

理想化认知模型是语言学习中一种重要的理论思想。理想化认知模型作为一种以体验主义为基础的哲学思想, 是语言学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思想概念。它的主要表达就是通过实际的体验, 让人类从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可以说这种体验主义的思想也是人类学习语言, 包括英语在内的一个重要基础。它能够帮助我们在体验的过程中对语言本身的规律和特点进行认知, 并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语言进行使用。在明白理想化认知模型后, 我们就需要对其在语言学习中所产生的作用进行研究和分析, 并从中找到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新思路和新方向。

在我国的高职英语教学中一直存在这各种各样的问题, 包括学生兴趣方面的问题、对英语学习的认知问题、教学模式的问题和语言学习环境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在探索中寻求解决办法的。而理想化认知模型这一语言学习的重要思想对于高职英语教学来说或许就蕴藏着很多有效教学的策略, 等待着我们去进一步的发掘。

二、理想化认知的模型和特性

1.理想化认知的四种模型。理想化认知的模型都是建立在体验的基础上, 一共分为四种:第一种是意象图式模型, 它为理想化认知提供了必要的结构;第二种是命题结构模型, 这种模型本身具有很强的判断性, 能够在体验过程中将人们对客观的认知反映到内心;第三种是隐喻映射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让人们把不同领域的认知进行映射, 将其中具有结构相同的内容联系起来;最后一种就是转喻映射模型, 这个模型能够帮助人们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 先从容易的部分开始, 在慢慢扩散到事物的整体。

2.理想化认知模型的七种特性。这七种特性分别是体验性、完形性、灵活性、开放性、选择性、关联性和普遍性。这七种特性在语言学习中都有着不同的作用, 包括高职英语的教学, 也能够从中找到一些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或思路, 在本文的后半部分会专门进行分析。

三、当前高职英语教育中的问题

1.学生基础不好, 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这是高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表现就是掌握的词汇量少, 对于语法的理解不到位, 在听说能力上也非常欠缺, 而且缺乏学习英语的动力和兴趣, 有严重的畏难思想。

2.教学方式落后, 教学效果差。在高职英语教学的模式上, 目前还是以灌输性教学为主, 老师讲, 学生听。这种缺乏活力和课堂气氛和填鸭式的强迫记忆对于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致命的。大量的课堂讲解不但无法帮助学生有效的掌握英语知识, 也无法体现出有效教学策略的优越性。

3.缺乏英语学习的氛围和环境。英语学习的重点在于平时的积累, 在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中, 无论是课时安排还是学习环境, 都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在老师无法对学生产生有效监督, 并且学生之间无法形成专注的学习氛围的情况下, 英语学习的总体效果也就可想而知。

四、从理想化认知模型中寻求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

1.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差的问题, 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对词汇的掌握量不够, 而且学生在进行词汇记忆时总是采取死记硬背、机械记忆的刻板方式, 不但效率低下, 而且容易对英语产生反感。而在理想化认知模型中, 完全可以采用转喻映射模式。教师根据教材的课程设置和安排, 按照贴近学生生活习惯和经历的标准, 将词汇进行分类, 比如娱乐类、体育类、美食、电影等等。再将同一类词汇由易到难, 由常见到生僻进行整理。最后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顺序, 挑选同类词汇进行背诵记忆, 设置不同的词汇记忆阶段, 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对同一认知领域中的词汇进行转喻映射, 起到良好的词汇记忆效果。

2.而教学方式的落后, 没有良好语言环境的问题, 主要还是由于对教学中的体验性和关联性做的不够。用理想化认知模型来理解, 就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体验还不够, 不能由课堂学习中对知识产生良好的关联性。

因此, 想要改变落后的教学方式, 将高职英语教学变的有效, 就要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体验过程。根据理想化认知模型的特性, 体验性强调的是通过人们与外界的频繁互动来构建起对事物的认知, 所以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 让学生来做主体,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在一个放松、自由的环境中, 运用自己实际的英语水平与其他人进行频繁的互动。至于这个工程中对英语使用的对错与否, 都在其次, 而学生沉浸与使用英语沟通的这种体验才是重点, 通过学生之间共同营造出的这个英语体验氛围, 一方面减轻了因为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紧张感和压迫感, 另一方面也是对英语语言环境的一种培养和实践, 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充, 来保证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目标。

五、结语

在高职英语的教学中, 利用理想化认知模型进行指导, 将这种体验主义的哲学思想运用到英语课堂中, 让其与学生和老师产生直接的关联, 结合实际情况, 其所能达到的有效教学效果将是非常明显的。无论如何, 这种新的教学角度和思维都是值得肯定的, 在高职英语有效教学的策略探索中, 理想化认知模式或许能够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教学新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刑事庭审下一篇:体育课的结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