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作业管理范文

2024-07-07

物流作业管理范文(精选10篇)

物流作业管理 第1篇

关键词:高职物流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不断进步、新技术的不断更新,高职教育将面临着新的诉求。因此,是否能培养出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和认可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则直接反映出高等职业教育的成败。

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分析和实践调查,尝试建立既符合高职教育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也符合物流企业人才需求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体系,并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学生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评价。

1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评价指标是评价最后结果的指向标,它的选择影响到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因此一个好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绩效测评度体系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能客观反映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真实状况,指标体系不带有任何主观感情色彩,以事实为依据;二是建立的指标体系简便易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三是在这些众多评价指标中,采用定性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做到对学生的评价准确、全面、客观和公正。

本文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来自于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5月出版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以下简称调研报告)中相关数据。该调研报告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资源库建设项目协作组历时近一年,通过对大量企业和高职院校走访、问卷调研等方式,获得了全国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情况和物流企业对高职物流人才需求状况的相关数据。目前,物流企业从业人员就业层次主要分为基层物流作业人员、基层物流管理人员、中层物流管理人员、物流规划设计人员和其他共5个层次,本文在评价过程中选择学生物流基层作业所需能力进行评价。本文将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基层作业能力评价分为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3个一级指标,并在一级指标下设立了17个二级指标(具体指标见图1)。

(1)职业核心能力指标(A1)

职业核心能力是在人们工作和生活中除专业岗位能力之外取得成功所必需的基本能力,它可以让人自信和成功地展示自己、并根据具体情况如何选择和应用。当前,职业核心能力已经成为人们就业、再就业和职场升迁所必备的能力,也是在校、已就业和即将就业人群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本文根据调研报告选取以下6个指标来衡量:与人合作能力(B11)、与人交流能力(B12)、自我学习能力(B13)、信息处理能力(B14)、解决问题能力(B15)和其他能力(B16)对其进行考核。

(2)专业能力指标(A2)

专业能力主要是指从事某一职业的专业能力。根据调研报告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的描述,选取以下6个指标来衡量:仓储作业能力(B21)、运输作业能力(B22)、配送作业能力(B23)、物流信息管理能力(B24)、物流市场拓展能力(B25)和其他能力(B26)。

(3)个人素质指标(A3)

个人素质主要指人的品质和素养。本文根据调研报告选取以下5个指标来衡量:沟通能力(B31)、抗压能力(B32)、团队精神(B33)、执行力(B34)和责任心(B35)进行考核。

上述指标既自成一体又相互联系,构成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体系,其结构如图1所示:

2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权重是一个相对概念,是针对某一指标而确定的,每个完整的指标体系中不同指标的主要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必须针对不同指标对目标贡献的重要程度而做出估计。本文以层次法为基础,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作为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进行能力评价时的指标权重进行确定。

2.1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流程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建立评估指标的递阶层次结构,构造两两判断矩阵,采用调研报告数据和专家咨询法,按1~9标度对重要性程度赋值并由专家填写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计算对于上一层某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联系的因素的重要性次序的权值,它可以归结为计算判断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问题,据此就可以确定单层权重的子集,通过一致性检验后,运用相同的方法确定总层权重子集,并进行总层一致性检验,通过检验后,最终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

(1)建立指标集

假设考核质量评价,U,由m个因素组成,而每一个因素又由若干个二级因素组成,一级指标设为,u1,u2,…,um,,二级指标设为,ui1,ui2,…,,i=1,2,…,m。

(2)确定各因素权重

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W=,w1,w2,…,wn,,根据标度理论,建立判断矩阵A=,aij,n×n,并将矩阵按列归一化,,按行求和,iji,j=1,2,…,n,,并归一化得,,式中wi为特征向量的近似值,i=1j=1i=1即评价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得分。

(3)进行一致性检验

如果一致性检验通过,则wi即为所求得特征向量,即本层次各评价因素对上一层评价因素的相对权重。偏差一致性指标,式中。随机一致性比较值,式中RI为平均一致性指标,当CR<0.1时,判断矩阵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2.2 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能力评价各指标权重确定

(1)构造判断矩阵

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可以确定指标权重的判断矩阵。相对于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总目标,选择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作为准则层的因素两两比较,得出对于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比较的数值判断,同样,相对于职业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和个人素质3个准则层,选择各相应下级指标层中的因素两两相对比较,分别构造判断矩阵。

(1)一级指标判断矩阵(见表1)

(2)二级指标判断矩阵

第一,职业核心能力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视程度为:与人合作能力66.41%、与人交流能力57.65%、自我学习能力55.86%、信息处理能力53.52%、解决问题能力49.41%、其他能力23.91%。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比例关系(见表2)。

第二,专业能力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基层作业人员各项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性评价为:仓储作业能力71.09%、运输作业能力65.63%、配送作业能力68.09%、物流信息管理能力43.97%、物流市场拓展能力51.17%、其他能力41.98%。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专业能力的比例关系(见表3)。

第三,个人素质判断矩阵

根据调研报告结果,物流企业对物流基层作业人员的个人素质要求为:沟通能力56.59%、抗压能力45.35%、团队精神49.61%、执行力43.02%、责任心70.93%。结合以上数据,采用专家咨询方法,得出各项个人素质要求的比例关系(见表4)。

(2)确定权重及层次单排序结果

根据以上物流基层作业人员能力评价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利用层次分析软件Matlab软件,输入相关数值,运算得出层次单排序结果(见表5)。

层次总排序的特征向量为:

Wi=!0.188,0.172,0.079,0.047,0.028,0.014,0.114,0.069,0.091,0.016,0.032,0.011,0.033,0.009,0.018,0.006,0.073",得出评价模型的权重表(见表6)。

3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能力模糊评估模型

模糊综合评价法(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FCE)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模糊集合理论的概念于1965年由美国自动控制专家查德(L.A.Zadeh)教授提出,用以表达事物的不确定性。模糊综合评价是在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运用模糊数学工具对某些事物做出综合评价。设U=u1,u2,…,um表示被评价对象的m种评价指标因素,V=v1,v2,…,vn表示每一个指标因素所处评语的有限集合。对评价指标Ui分别给出评价等级vjj=,1,2,…,m,的隶属度组成隶属度向量Ri=r,i1,rir,…,rim,,即评价因素Ui以隶属度rir属于评价等级vj;再把各因素评价的隶属度向量组合得模糊隶属度矩阵R。把模糊评价矩阵R与各因素的权重矩W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综合评价质量。由于模糊算法中的取大取小运算会造成信息的丢失,故文中“o”运算为加权运算。

3.1 单因素评价确定模糊评价矩阵

本文设定判定指标的评语集合为V=很满意v1,,,满意v2,,,一般满意v3,,,不满意v4,,,很不满意v5,,,以习惯上与评价等级对应的百分制区间的中点为等级的量化分数,把评价结果量化为E=,95,85,75,65,45,。通过5名专任教师和5名企业专家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评价。得到对于指标的单因素评价并对其评价值进行计算,结果如下。

(1)各个指标的单因素评价结果(见表7)。

(2)一级指标模糊偏好关系值及评价值(见表8)。

3.2 结果分析

从表8中可以看出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考评总评价值为83.1分,表示任课教师和企业专家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介于满意和一般满意之间,同时也说明现阶段所培养的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与企业实际要求基本相符。根据评价结果,学院物流管理专业教学团队在以后的工作中,一方面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在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学生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等能力的训练;另一方面注重学生物流技能水平的提高,强化学生仓储作业、运输作业、配送作业、物流处理、物流市场拓展等作业能力的训练;同时注重学生个人素质的提升,通过课内外活动进一步对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和执行力进行训练,在活动中慢慢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和责任心。

4 结束语

影响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评价的因素较多,对其进行全面、准确、定量评价较为困难,本文引用了调研报告中客观真实的数据,将模糊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优点相结合,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考评,在一定程度上比较科学、客观、真实地对学生物流基层作业能力进行了评价。但是由于评价过程中的随机性、评价人员主观上的不确定性以及认识上的模糊性使评价过程带有一定程度的主观臆断性,故评价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参考文献

[1]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工作协作委员会,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开发与教学资源建设协作组.全国高职高专物流人才培养状况调研报告[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王浩澂,董绿英.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考核质量评价[J].价值工程,2011(10):190-191.

[3]谭旭,高维春,等.就业导向下的高职学生能力评价探析[J].职教论坛,2011(18):70-72.

物流作业管理 第2篇

摘要:应用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对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与分析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重点介绍了如何应用作业成本法对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核算、分析与控制。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核算;分析与控制;物流成本管理

一、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了机械化、自动化,企业直接成本与间接制造费用的比例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制造费用的比例大幅上升,致使传统成本法核算的成本信息越来越不真实和准确。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开始采用作业成本法核算制造费用,从而获得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然而很多企业却忽视了物流成本。

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有很多环节都属于物流活动。可以说,离开了物流活动,任何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无法正常完成。由此可见物流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重要地位。然而应用我国现有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核算出的物流成本却仅仅包括企业对外支付的仓储、运输等物流费用,企业内部发生的物流费用则被计入了制造、销售、财务、管理等其他生产经营费用中,这就使得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犹如冰山的一角,很多物流费用隐藏在冰山的下部,使企业难以掌握真实的物流成本。

物流成为当前企业开发的第三利润源,充分说明企业开始意识到物流可以带来的巨大效益及其重要性,这就有必要对我国企业的物流成本进行正确合理的核算,并采用科学的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将各项物流作业消耗的物流成本分别核算出来,从而帮助企业找出不合理的物流环节,作为企业成本控制的重点,寻求成本降低的合理途径。

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1.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

(1)确认物流作业

物流活动主要由仓储、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环节构成,不同的企业涉及到的物流环节也都有所不同。比如生产企业主要涉及仓储、运输、包装、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流通企业则主要涉及仓储、配送、流通加工、装卸搬运等物流作业。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第一步,就是要认真分析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找出并确认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哪些物流作业。

(2)确定各项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

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第二步就是要对各项物流作业进行分析,找出并确定各项物流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比如,运输作业消耗的资源主要有人工费、燃料费、轮胎费、折旧费、维修费等,仓储作业消耗的资源主要有人工费、租赁费、材料费、保险费、燃料动力费等。

(3)确定资源动因

确定好各项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后,还要确定各种资源耗费产生的资源动因及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动因量。比如,人工费的资源动因为人工工时,运输作业消耗的人工工时即为运输作业的人工资源动因量;电力费的资源动因为用电度数,仓储作业消耗的用电度数即为仓储作业的电力资源动因量。

(4)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

在确定了资源动因及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动因量后,还要计算资源动因分配率。资源动因分配率等于资源耗费总额除以资源动因总量。比如,人工费的资源动因分配率就等于人工费总额除以人工工时总数;电力费的资源动因分配率就等于电费总额除以总的用电度数。其他资源动因分配率的计算采用同样的方法。

(5)分配并归集各项物流作业的成本

利用上一步计算出的资源动因分配率,并按照各项物流作业消耗的资源动因量,把企业内、外部发生的各种资源耗费分配给各项物流作业,然后把各项物流作业分配到的物流费用归集起来,形成一个物流作业成本库。比如,仓储作业分配的人工费即为人工费的资源动因分配率乘以仓储作业消耗的人工工时数,分配的电力费即为电力费的资源动因分配率乘以仓储作业消耗的用电度数,其他仓储资源耗费采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将仓储作业分配到的各种资源消耗费用归集起来,就是企业发生的仓储作业成本。运输、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其他物流作业的成本也是采用同样的方法,先按照资源动因分配率和动因量分配各种资源耗费,再对各种资源耗费进行归集。

以上五个步骤就是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企业物流成本的过程。

2.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中的应用

应用作业成本法不仅能使隐藏在企业其他生产经营费用中的物流费用浮出水面,而且可以把我国企业内、外部发生的物流费用细分到各项物流作业,作为企业物流成本分析与控制的依据。按照作业成本法核算的物流成本,能明确地体现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涉及到了哪几项物流作业、各项物流作业分别消耗了哪些资源、各种资源消耗了多少、耗费是否合理,从而找出消耗不合理的环节,进而针对不合理的物流作业耗费进行分析,找出其不合理消耗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不合理的物流环节进行改善,从而达到有效控制企业物流成本的目的。

3.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物流成本管理中的意义

目前,作业成本法多被应用于核算企业的间接制造费用,核算出的制造费用比传统成本法更加真实和准确。对于物流成本,同样可以应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核算。应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将企业发生的物流费用更加合理地分配给各项物流作业,使企业发生的物流成本更加清晰化、明确化和具体化,从而帮助企业找出物流成本偏高的环节,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控制,最终达到降低企业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物流服务水平的目的,同时还有助于企业在物流成本管理的过程中做出科学合理的物流决策,真正发挥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亚凤:科学的成本管理:作业成本计算法[J].价格与市场,2000年04期.

[2]申风平 黄玉华 刘玉莹: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5期.

物流作业管理 第3篇

传统的物流活动中,物流中心的存储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现代物流的物流节点,包括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和仓库,在调节生产量与需求量基础上,通过补货、入库、分拣、出库、配送作业活动,在满足市场少批量多批次的需求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物品在入库、分拣、出库过程中的数量管理称为“动管”。它与传统仓储中的“保管”存在功能范围上的区别。“动管”的目的在于支撑时效性配送,因此,更重视物品分类配送的功能。物流中心作业管理的核心就是物品分类配送的管理和运作。传统仓库与物流中心比较,如表1所示。

二、储位管理的主要构成要素

储位是储存物品的最小单位。储位管理就是对储位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分配、控制和使用的库存管理活动。它的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储位标识、储位规格、储位管理对象和储位登记卡四个方面。

1. 储位标识

储位标识就是储位的符号。储位标识系统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迅速准确地指出存放的物品对应所处的位置。因此,设计储位标识,要考虑到储区、楼层、货架的行位、货架的列位以及货架的层位。如某储位标识号码为093110905,它对应有储区、楼层、货架的行位、货架的列位以及货架的层位,如表2所示。

其意义如下:

09,储区编号,表示在第9号储区;3,仓房楼层编号,表示在该区3楼;11,货架行位编号,表示在该楼第11行货架;09,货架列位编号,表示在该行货架的第9列;05,货架层位编号,表示在该列第5层。

在此基础上,按物流条码的编码规则,生成储位条码。储位实行条码管理,更能充分地发挥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提高物流中心作业管理的效率。

2. 储位规格

储位规格就是单个储位的空间大小。储位规格一般以单个储位的长、宽、高来表示。储位规格与托盘规格或者物品包装规格相互配套。物品包装规格根据包装模数(对于物流而言,是物流基础模数)导出。

根据多数国家的做法,物流基础模数尺寸一般定为600mm×400mm。物流模数是最小的集装尺寸,一般以1200m m×1000m m为主,也有采用1100m m×1100m m或1200mm×800mm规格的。

确定了储位规格,针对各个储位存放物品的包装尺寸和堆码层数,就可以计算出各个储位存放物品的最高限量。储位规格和储位存放物品的最高限量,均是物流信息管理系统初始化的重要数据,是实行储位系统管理的基础。

3. 储位管理对象

储位管理对象就是储位存放的物品。储位管理对象是与储位指派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储位指派是由储位策略决定的。储位策略包括定位储放、随机储放、分类储放、分类随机储放等。

下面以计算机全自动指派法为例,指派流程如下图所示。

4. 储位登记卡

储位登记卡是传统仓储管理中的存料卡在储位管理中新的运用。一个储位对应一张储位登记卡。它是系统管理与手工管理并行的主要凭证。储位登记卡的主要栏目包括储位登记卡编号、储位条码、物品条码、储位标识、储位管理对象、时间、入库数量、出库数量、结存数量、备注。如表3所示。

登记卡编号:

储位登记卡的主要记录项目的关系是,期初数量+入库数量一出库数量=结存数量。备注记录每笔入库、出库的作业人员姓名或工号,亦可以盖工号章代替。

三、储位管理在物品入库、出库和盘点中的应用

物流中心作业管理包括补货作业管理、入库作业管理、出库作业管理、退货作业管理和盘点作业管理。下面仅就入库作业管理、出库作业管理和盘点作业管理三个方面介绍储位管理在作业活动中的应用。

1. 储位管理条件下的物品入库作业

①物流中心接到供应商的送货通知,做收货前的准备工作;②货车进入物流中心,按指定的停车位停靠车辆,接单(包括订单或送货单、随车同行的供应商发票),根据《送货单》搜索《订单》;③通知开始货物的卸载;④依据《订单》对货物进行点验,将点验的结果记录在《订单》上;⑤将《订单》的记录结果录入物流仓储信息管理系统,审核,确认,生成《入库验收单》;⑥列印《入库验收单》(一式四联:财务联、客户联、存根联、物流联),送货员、验收员签字,加盖货物验收章,分单;⑦根据《入库验收单》生成《入库单》,根据《入库单》指示的储位标识在相应的储位上存放货物;⑧在储位对应的《储位登记卡》上记录入库时间、入库数量、结存数量及作业人姓名。

2. 储位管理条件下的物品出库作业

①物流中心接到客户的要货通知,即《订单》;②进行客户审查,包括客户类型(A、B、C类)、客户的应收账款余额、信誉额度、某个期间的总要货量、企业经营状况等;③确定可以发货后,查询订单物品的库存状况。查询结果一般是两种状况:第一种状况是现有库存量能够满足客户所有订单物品的订货要求,第二种状况是不能够满足客户部分或者全部订货要求;④仓管员根据客户《订单》,打印《出库单》;⑤根据《出库单》取货,在储位对应的《储位登记卡》上记录时间、出库数量、结存数量和作业人姓名,把物品集中到备货区指定的存货位;⑥运输车辆按指定的停车位停靠,仓管员与司机根据客户《订单》点验物品,录入点验结果,生成《送货单》;⑦按积载计划装载物品,发车,随车同行的单据包括发票、送货单、客户订单。

3. 储位管理条件下的物品盘点作业

①制订盘点计划,按储位打印《盘点表(初盘)》;②分区、分组初盘,一人按储位点数,一人将物品数量记录在《盘点表》的“实物数量”栏;③初盘结果录入,生成《初盘差异表》,打印《复盘表》;④根据《复盘表》点数,记录,录入,生成《复盘差异表》;⑤复盘结果分析,确认,撰写盘点报告;⑥盘点结果处理,将账存数量调整到与实物数量一致,复盘的差异金额计入企业当期的管理费用。

参考文献

[1]查先进.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2.

物流客户管理作业[范文模版] 第4篇

班级:物流0933 学号:G20096023346 姓名:韦俊

[摘要]面对飞速发展的市场,越来越多的企业处在战略转型的变革之中。从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企业理念的转型;从标准化服务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的转型。在进行这些系列的转型过程当中,企业将自己的关注转向客户,国内主要的服务机构(如电信、金融、邮政、互联网)都已经普遍建立了基于呼叫中心的客户服务体系,客户服务工作在各类企业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呼叫中心成为提供优质客户服务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

呼叫中心在物流行业的应用,正是适应竞争的结果;那么,物流行业如何充分地运用呼叫中心的资源,来提升整体客户服务质量呢?借鉴TNT、Fedex等跨国物流企业的经验,结合目前国内物流行业运用呼叫中心的运营情况,就此提出我的一些观点。

对物流行业而言,行业的核心产品就是服务,客户服务是贯穿整个环节的主要内容。而呼叫中心作为与客户交流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体现企业优质客户服务的窗口。对于呼叫中心的客服代表来说,为客户的服务不仅仅局限在“预定收件、跟踪查询及其它咨询”方面,将扩展到如何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提供客户满意的个性化服务。如何提升客户服务质量,需要掌握有效的客户服务技巧。而客户服务技巧主要由三方面构成:客服人员优质客户服务的技巧、客户关系的维护、客户情绪管理。

一、优质客户服务的技巧

首先来分析一下客服代表提供的优质客户服务一般具有哪些特征:

优质的客户服务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态度、知识、技巧

态度:服务过程中要热情、友好、微笑、理解。

知识:除对所提供的服务要熟悉并且深刻理解外,对客户的情况也应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对于公司的运作流程、经营状况都要有基本的了解。

技巧:客户服务过程中所运用的方式和方法。

通过以上列出的特征,如何让呼叫中心的客服代表运用有效的技巧来提升客户服务的水平,从下面客户服务的准则和技巧中,可以获得一些提示。

1、客户服务的基本准则

10种客户服务的好习惯

A、准时。

B、主动兑现自己许下的承诺,保证客户的满意度。

C、对客户不许太高的诺言,提前完成并送达超额服务,给客户一个惊喜。

D、主动提供帮助信息,提供额外的服务。

E、提供服务时,尽量向客户提供选择的余地。

F、主动向客户表示同情,理解客户的要求和意见。

G、把关心客户作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部分。

H、把内部同事、工作伙伴也作为自己的客户,善待所有客户。

I、将自己的姓名和服务工号主动告诉给客户,以备联系。

J、提供微笑服务,并在电话中运用语音音调的变化为客户创造一个舒适的氛围。

2、提供优质客户服务的技巧

(1)服务过程的一些箴言

A、为客户解答问题的过程当中,尽可能一次性妥善处理客户的问题,不要互相推诿,不负责任地承诺。

B、沟通过程中要学会积极倾听客户的声音,还应不时给予积极的反馈,表现出对客户的尊重和理解。不要沉默不语,让客户感觉对他是在置之不理。

C、以积极的、具有建设性的态度处理客户的投诉和抱怨,尽可能让客户满意而不是一遇到投诉就退避三舍,牢骚满腹,不愿接到此类电话。

D、与客户沟通时应表现出自信,沟通过程准确清晰无误,让客户信任公司。对业务、服务流程的不了解都会引起客户对客服代表的怀疑,愈是怀疑就愈是会降低公司的品牌形象,因此应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向客户提供主动性的帮助,简化其他同事与客户的再交流,让客户对公司的信誉和能力充满信心。

E、主动性的帮助可以使得客户更加认同公司的服务,从而提高公司的口碑。

(2)客户服务代表在客户服务中应学会缓解自己的压力

A、在与一个难缠的客户通话完毕后,为保证客户服务的质量,切记不要马 上去接第二个电话,留点时间给自己休息放松一下,做一个深呼吸;也可以选择在不打扰他人工作的前提下,向自己的同事或者好朋友倾诉,让同事或好朋友给一些建议,缓解一些压力。

B、健康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可以保持自身的健康,听听轻音乐也可以陶冶情操,减少精神上的紧张和舒缓压力。

(3)理解服务的3A法则

态度:主动、礼貌、注意力、有帮助的、关心、热情

手段:自信、有知识、理解、欢迎

表现:声音、肢体语言、微笑、目光接触

3、挽留客户的服务技巧

(1)检验满意度的技巧

对客服代表来讲,在结束服务之前,检验客户对自己工作的满意程度是很有必要的。而满意度的检验通常是用一些标准服务用语来表现的。像目前我们在结束语之前经常会讲的一句话就是:“请问还有什么可以帮到您吗?”,就是这个用于检验满意度的标准用语;如果直白地用:“您对我这次服务满意吗?”,客户往往会顾忌到你的面子做出违心回答,而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当这句标准用语一旦说出,意味着服务即将结束。

(2)向客户表示感谢

作为客服代表,要及时为客户与公司的合作表示感谢。不论他是新客户,还是已经合作很长时间的老客户,我们都应该尊重和感谢客户对我们的青睐。这一点是必须做到的,因为这一点正是客户所需要的。如果面对的是客户的投诉,就更应

该表示出对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感谢之情。客户的抱怨就象是难得的礼物,一个客户不满的背后,很有可能已经产生了一大批有着同样不满体验的客户。也正是由于有些客户说出了他们的不满,企业才有机会去改进服务品质和流程,挽留那些没有把不满说出来,但已经准备流失的人。客服代表应该时刻记得,抱怨的客户往往是因为他很在乎和我们的合作,才会花时间去表达内心的感受,才会呼吁让我们重视这些负面的问题,为此,对他们的反应投以最衷心和诚恳的感谢,不仅可以获得解决问题的机会,更可以在客户心中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3)与客户建立联系的技巧

在留住客户这个阶段,与客户建立联系是非常关键的。在整个服务过程中,不管是通过电话服务,还是面对面地服务;或主动的电话拜访客户也好,或是客户打电话进来投诉也好,作为客服代表,都应该把它当作是一次改善服务的机会,这时一定要跟客户建立起一种紧密的联系。

如何与客户建立联系呢?例如可以对客户说:“如果下一次您再遇到类似的问题,您可以直接打电话找我。如果我不在的话,您也可以找其他的同事。我会把您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告诉我的同事,如果您有问题的话,他们都可以帮助您。”当客户听到服务代表愿意为他的问题多花时间和精力,愿意再次为他提供优质的服务,甚至为他的服务感到荣幸时,客户会被征服,从而容易与客服代表建立起稳固的信任关系。

(4)与客户保持联系的技巧

如果长时间的跟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可以让客户感觉到更好的服务,可以 避免客户被其他公司抢跑。如果一家企业长时间不与他的客户保持任何的关系,那么它就不会知道这位客户究竟对它的满意程度是怎么样的,也就无法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去改进它的服务,也就不可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

二、客户关系的维护

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并维系客户资源,必须进行科学的客户关系管理和维护。在实际工作当中,客服代表要想提供让客户满意的服务,首先要理解客户的需求,然后针对客户的需求和相关情况采取最佳的措施和解决方案,对客户的需求给予满足,尽量使客户能获得超出其原先期望的服务,让客户对服务工作感到满意。从收集客户资料到建立客户数据库,客户数据库的构建,将保证客户服务工作的内容充满活力,可以帮助实现客户关系管理。

三、客户情绪管理

1、与客户情绪沟通的7个要点

A、时机

与客户的情绪沟通必须注意时机,否则很可能事与愿违,比如说,在与客户沟通的过程中,话语的开头和结尾常常给人留下深刻地回忆和印象。

B、思维习惯

了解客户的思维习惯,沟通的过程当中才不会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

C、方式

和客户沟通的时候,采取的方式需要精心策划、构思,以独到的眼光,根据客户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式,来拉近彼此的距离。

D、分寸

让客户感觉愉快并不等于一味热情,去拉近与客户的关系;保持适当的距离很重要;过于热情的建议、诱导,让客户觉得别扭,令客户紧张,往往给客户带来心

理负担,产生反感和抵触情绪。而“距离服务”则通过适当增加与客户的距离,减少不必要的热情,自然会让客户更乐于接受。

E、真诚

客户的情绪是不可以玩弄的,要管理好客户情绪,就必须出自真诚,给客户愉快地感受,说了做不到,说假话,都比不说、不做更糟,会彻底失去客户的信赖。F、关注细节

现在人们一提到海尔就认为服务是最好的,但印象最深的是记住了他们上门安装空调后10分钟,用户肯定会接到公司的电话询问,来安装的结果如何?不要小看这些细节,它恰恰最让用户记忆犹新。那换言之,从物流行业的角度来讲,预约收件、投诉处理是否及时,采用定时回访的方式,同样能带来这种效果。G、体验客户的情绪

企业要给客户良好的情绪感受,该学会一件事----“穿客户的鞋子”。客户的感觉与企业设定时的考虑往往有偏差,许多时候,企业为客户提供的便利在实际执行中并不能给客户良好的情绪感受。

“穿客户的鞋子”,就是说,把自己放在客户的位置,去实际体验一下实地的感受。

2、客户情绪管理必须注意的三个问题

A、客户情绪的管理只是察言观色吗?

客户情绪管理,是以“情绪”为启动点,提供最能让客户觉得满意、愉

悦的服务,简单地把客户情绪管理错误地理解为: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逢年过节打个电话、送个货卡,来获取客户的信任和好感,则未免浅薄。这种看法只会导致注意形式、手段而做不到真正关注客户的情绪体验,这些东西虽然不可少,但对客户来说,不是重要定性因素。需要的服务必须能够满足客户的真正需要,否则客服代表再怎么礼貌有加都不能引起客户的关注。

B、必须让100%的客户高度满意吗?

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客户就是上帝”这句至理名言,很多企业也被一再告诫客户是公司利润的源泉,让所有的客户对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感到100%的满意是任何公司追求的目标。问题是我们真的需要所有的客户吗?100%的客户满意度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吗?果农们都知道这个道理----摘去一些孱弱的果实有助于获得更好的收成。许多农民在种植蔬菜和粮食作物的时候也会多撒下一些种子,然后再做适当的选择,这样通过将有限的资源合理进行分配就会收到最大的效果。同样地,作为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客户,客户服务部门也需要对它进行适当地分类和筛选,这样才能实现人力物力的最好回报。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曾提出的“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理,即后来成为“80/20”定律,也称帕累托定律。企业80%的利润来自20%的客户,这个数字也已经被企业经营的事实证明,少量的客户为企业创造了大量的利润,每个客户对企业的贡献率是不同的。因此,企业不应忽视这一部分少量客户,要让这些对企业利润贡献显著的客户获得更好的保障和贴切的服务。

C、要让客户满意,就要一切听客户的吗?

大部分人对许多领域的服务不是很在行,他们往往只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要求,从而出于知识或信息的限制而做出错误的决策,如果能在客户做出决定之前,给予他们专业的指导意见,帮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达到他的真正目的,才能

真正让客户满意。

根据上述种种打造优质客户服务的方式、技巧,如果我们的客服代表掌握其中的精髓,为公司所有的客户提供非常完善的后续服务,根据客户的不同期望值进行定期回访,就能够为公司创造出新的利润和价值,达到整体服务水平提升、实现优质客户服务的目标。

物流作业管理 第5篇

一、作业成本法及计算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是:作业消耗间接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 作业导致间接费用或间接成本的发生。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 它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 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 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 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 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 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 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 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 最终向客户 (即市场) 转移和收取了多少价值, 成本分析才算结束。作业成本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 成本信息更加详细、更具有可控性。因此, 作业成本理论的应用具有一种“二维观”:作业成本计算和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计算一般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 确认作业、主要作业、作业中心, 按同质作业设置作业成本库。以资源动因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作业是基于一定目的, 以人为主体, 消耗了一定资源的特定范围内的工作, 是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组成部分。由于生产经营的范围扩大、复杂性提高, 构成产品生产、服务程序的作业也大量增加, 为每项作业单独设置成本库往往并不可行。于是, 往往将有共同资源动因的作业确认为同质作业, 将同质作业引发的成本归集到同质作业成本库中以合并分配。第二步, 以作业动因为基础将作业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最终产品。产品消耗作业, 产品的产量、生产批次及种类等决定作业的耗用量, 作业动因是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消耗的方式和原因。明确了作业动因, 就可以将归集在各个作业成本库中的间接费用按各最终产品消耗的作业动因量的比例进行分配, 计算出产品的各项作业成本, 进而确定最终产品的成本。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卷烟物流配送成本计算

本文以贵阳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为例, 说明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卷烟物流配送成本的计算问题。贵阳烟草公司物流配送中心主要负责贵阳市区共2万余家卷烟零售户的卷烟配送工作。首先, 根据作业成本法的特点, 将配送中心的物流过程分为以下6个作业中心:入库作业、仓储作业、出库作业、分拣作业、运输作业、管理作业。其中, 考虑到订单处理过程发生的成本费用量较小, 且其工作属于管理范畴, 故将订单处理划归管理作业统一进行核算。

其次, 对卷烟物流的资源费用进行作业成本形态分析, 将各个作业中的资源费用分为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两大类 (见表1) 。

再次, 根据对卷烟配送中各项作业的深入分析, 确定成本动因, 计算成本动因费率。成本动因费率是单位成本动因所消耗的成本, 计算公式为:成本动因费率=成本库费用/成本库成本动因总量。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成本库形成后, 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两阶段法或多阶段法, 将成本库归集的物流成本总额按成本动因分配到各个成本计算对象上, 如标准配送成本的确定, 或用于物流管理决策分析。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卷烟物流管理决策分析

通过运用作业成本法可以得到比较准确的卷烟物流各作业环节的成本信息, 但是如果不将这些信息用于决策, 则这些信息并不具有实际意义。作业成本法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计量成本、解决间接性费用分配的问题, 然而研究发现, 作业成本法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超过成本计算本身, 已上升到以价值链分析为基础、服务于企业战略需要和增值目标的作业基础管理。这些成本信息与相关数据不仅能够帮助企业清楚地了解自身的运营状况 (如各项成本、利润率、投资回报率) , 还能有效帮助公司进行战略决策 (如降低成本的潜力、预计成本、预计收益、预计投资回报率和利润) 。下面分别以贵阳烟草公司客户配送成本比较和物流配送定价决策为例进行分析。

(一) 不同客户的配送成本构成分析。根据贵阳烟草公司客户划分标准, 将公司的客户划分为大、中、小三类, 经过计算分析, 各类规模客户的成本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 由于配送频次、配送批量等的不同, 不同类型客户的单位卷烟配送成本耗费存在差异, 这一成本差异的明确, 有助于公司管理层更好地进行有关决策的制定, 包括物流服务水平、货源分配、营销方式等。

(二) 物流配送服务定价决策。目前, 国家烟草专卖局已将物流的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 未来物流业务将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对贵阳烟草公司而言, 传统的卷烟配送并不收费, 而如何根据真实成本为企业提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定价成为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物流服务不是标准的活动过程, 每次物流成本由具体的物流量、运输距离、响应时间等多种因素决定, 对其成本的核算较为困难。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在完成各物流作业标准成本核算的基础上, 估计一个合理的各作业成本动因总数, 然后将某项物流服务涉及到的作业、作业动因数量所决定的作业成本进行累加, 即可得到为该物流服务付出的成本, 从而为价格制定提供准确的成本依据。计算公式为:

其中, i为该项物流服务涉及到的作业数, Xi为第i项作业的单位标准变动成本, Ci为该物流服务中第i项作业使用的成本动因数, Yi为第i项作业的单位标准固定成本。

虽然目前作业成本法在烟草物流行业的应用较少, 但是卷烟物流配送活动的成本特性与作业成本法具有很好的适用性, 在卷烟物流战略、卷烟销售政策制定、全面预算管理、卷烟供应链的整合等多个方面将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辅助决策参考, 其先进性及对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另外, 专业第三方物流的较多研究应用也为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因此, 作业成本法在国内卷烟物流成本管理中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 其应用前景值得预期。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第6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成本管理

随着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 跨国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 企业对成本的关注从生产领域逐步转向了流通领域, 进而产生了物流成本管理。当前, 物流成本管理尚存在以下缺陷: (1) 物流成本核算标准不统一; (2) 物流成本核算范围不广; (3) 没有单独设立物流成本科目; (4) 没有运用物流的“效益悖反”规则进行控制管理。基于此, 笔者拟将作业成本法应用到物流成本管理中, 以弥补物流成本管理中存在的以上缺陷。

一、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物流成本核算

将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管理是基于成本动因理论, 强调按照作业对资源、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实际情况进行间接分配, 找到最适合的成本动因, 并尽可能直接分配。

作业成本法建立在“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的基本假设之下, 根据这样的假设, 以作业成本法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的核算原理可以概括为: (1) 依据不同成本动因分别设置成本库; (2) 分别以各种产品所耗费的作业量分摊其在该成本库中的作业成本; (3) 汇总各种产品的作业总成本, 计算各种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作业成本法突破了产品这个界限, 把物流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归集成本, 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中心”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1. 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核算模型根据“单位产品物流成本=作业数量×单位作业成本=作业数量×作业动因数量×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这个公式得出:

式中:某企业的物流中心有m种产品, 整个过程有n种作业, s种资源。C表示物流中心产品总成本;Aij表示i产品消耗j作业的数量 (i=1~m, j=1~n) ;Rjk表示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Pk表示作业动因数量。

通过分析这个模型可以看到该模型将资源、作业等进行整体考虑, 比较合理, 但是这个模型的计算比较复杂。一个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 需要进行多种作业、多种资源的消耗, 而此模型中的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和作业动因数量的数据需要提前获得。如果按照此模型进行核算, 势必带来较高的核算成本, 达不到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管理的目的。

2. 按成本分类方式计算企业物流成本。

根据作业成本分析方法建立物流作业成本模型如图1所示, 其中动因追溯法是利用动因来向成本对象分配成本, 而直接追溯法是识别并向成本对象分配与成本对象有特定的或实质性联系的成本。

物流成本按其性态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由图1的物流作业成本模型可知, 无论采用何种分配方法, 各作业成本库的变动成本在成本计算对象之间分配时, 都应该通过确定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来计算各成本对象的变动成本。可将变动成本用线性方程表示, 总的变动成本由作业动因水平决定。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v代表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Q代表某作业中心发生的成本;S为该作业中心可提供的作业量。f为某成本计算对象分配的某项变动成本;q表示该成本计算对象耗用的该项作业的成本动因数。Cv为某成本计算对象总变动成本。

应用这个模型将物流成本进一步细分为生产区和服务区的成本, 根据各个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 分别计算其在物流过程中产生的成本。企业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 变动成本信息将更加容易了解和掌握, 因此易于控制物流成本, 有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二、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模型构建

从作业管理的角度来看, 对作业成本进行控制要比单纯进行作业成本计算更为重要。企业管理者不仅要了解作业成本的实际水平, 而且要了解这样的作业成本水平是否代表或接近一种有效率的生产经营水平, 以便及时地对作业成本进行控制。通过作业成本控制, 也能将企业的作业资源进行优化组合, 以达到作业资源效用的最大化。

物流作业成本控制运用总体成本观的概念, 以达到客户满意度为前提, 力图在总体成本最小的情况下, 通过作业分析, 将总体目标成本层层分解到各项物流作业上, 确定每一项物流作业的目标成本, 并且把每一项物流作业确认为一个责任成本中心, 对各责任成本中心进行成本考核, 不断改进低效率的物流作业, 从而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因此一个完整的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模型包括制定总体目标成本、计算实际作业成本、成本差异分析和成本控制绩效评价四个阶段。笔者建立的物流作业成本控制模型如图2所示。

企业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控制时, 要认真分析作业, 挖掘成本动因, 改变作业实施的方式, 不断提高企业作业的效率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

三、应用实例

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以及得出的核算结论, 对企业物流成本的管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过程:

1. 成本库的确定及成本动因的选择。

首先需要归集作业的成本, 建立成本库, 为每一个成本库选择最恰当的成本动因。然后计算每个成本库的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 按产品消耗作业的情况, 把成本库的成本分配到产品中去。成本库的确定:在建立成本库时, 需要对所发生的作业进行分析。成本动因的选择:这是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中重要的一步, 如选择不当就不能反映成本库中成本发生的原因。

2. 应用作业成本法对产品进行物流成本核算。

以某生产企业包装工序的物流过程为例, A、B两种产品需进行包装, A产品每批生产数量为2 500件, 本月共销售6批;B产品每批生产数量为100件, 本月共销售150批。包装设备连续包装产品件数达到1 000件时需要进行一次调整, 调整一次需要30分钟。包装设备全月共开机600机器小时数。A、B两种产品的检验过程相同, A产品每批需要随机抽样10件进行检验, B产品每批需要随机抽样5件进行检验。每月一般管理人员及设施等利用率为85%。以上为企业的包装工序, 因此设立的成本库为订单处理、包装、包装设备调整、运输装卸、质量检验、下单处理和日常管理。发生的物流成本资料如表1和表2所示, 选择的成本动因参见表3:

(1) 各物流成本库成本的归集。在所提供资料中包装与包装设备调整所耗用资源没有分开, 为了将各作业中心成本准确归集, 需要分离两者耗用资源。

生产A产品包装设备调整次数=2 500×6/1 000=15 (次) 。

生产B产品包装设备调整次数=100×150/1 000=15 (次) 。

包装设备调整总次数=15+15=30 (次) , 需要消耗机器小时数=30×30/60=15 (小时) , 占包装设备总机器小时数的2.5%;包装设备用于包装的机器小时数=600-15=585 (小时) , 占包装设备总机器小时数的97.5%。

确定物流作业所消耗资源数如表4:

单位:元

(2) A、B两种产品各成本动因量的统计和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的计算。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的计算见表5:

金额单位:元

注:日常管理的成本动因较为复杂, 需在计算出其他各项作业成本后再进行处理。

(3) A、B两种产品所消耗机器小时数。全月包装所消耗机器小时数:A产品消耗机器小时数=15 000×0.8/60=200 (小时) ;B产品消耗机器小时数=15 000×1.54/60=385 (小时) 。

全月运输装卸作业实际消耗工作小时数:A产品消耗小时数=130×6=780 (小时) ;B产品消耗小时数=1×150=150 (小时) 。

A、B两种产品实际消耗的资源价值见表6:

注:表中数据因四舍五入造成的误差忽略不计。

A、B两种产品消耗的日常管理作业成本之和=5 200×85%=4 420 (元) 。日常管理耗用作业成本动因数按A、B两种产品其他各项作业所消耗的资源成本之和的比例分配:A产品消耗其他各项作业资源成本之和=3 375+184.5+4 940+7 566+624+1 484=18 173.5 (元) ;B产品消耗其他各项作业资源成本之和=1 800+184.5+9 509.5+1 455+7 800+3 710=24 459 (元) 。日常管理作业动因成本分配率=4 420/ (18 173.5+24 459) =0.1, 由此得出A、B产品所消耗的日常管理作业资源成本。

将上述结果汇总, 得到A、B两种产品物流成本计算单, 如表7所示:

单位:元

四、结语

从应用实例中可以看出, 作业成本法的运用, 使现代企业物流成本管理越来越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核算对象, 依据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 再由作业依据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成本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以此来计算产品的成本。将作业成本法运用于物流成本管理, 所有的作业都将得到动态的反映, 从而使企业能够了解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 便于企业有效控制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姚翠红, 肖萍, 吴锦明.以作业成本为基础的物流成本管理模式研究.茂名学院学报.2007;4

物流作业管理 第7篇

作业成本法具有成本核算更直接, 成本信息更准确, 成本管理更科学的特点。作业成本法根据“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的指导思想对成本计算方法做了根本性变革。它重点着眼点于作业, 首先依据作业资源的消耗情况 (资源动因) 将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 再依据作业对最终产品的贡献方式 (作业动因) 将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 由此得出最终产品的成本。作业成本计算依据作业成本动因, 采用多样化的分配标准, 从而使成本的可归属性大大提高, 核算成本更直接, 所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也更为客观、真实、准确, 更有利于企业的业绩评价。

一、作业成本法与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相融性

(一) 物流企业成本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大

如果间接费用比例较高的物流企业采用单一的分配标准进行间接费用的分配, 结果会造成成本信息失真。作业成本法正好适用于间接费用较高的企业, 它以作业为基础, 成本的分配与归集是循着从资源到作业最后到产品成本, 它能够提供更为准确更为确切的产品成本信息。这也是许多物流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的最初动因。

(二) 物流企业服务过程具有可分解性

物流是一个整体的系统, 它包括运输、仓储、包装、配送、交通加工和装卸搬运等各个职能环节。每个职能环节都可以分解为一系列单独的作业, 这为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实施提供了基础。

(三) 物流企业个性化服务要求高物流企业提供无形产品, 每个客户所要求的服务各异。

作业成本法在产品 (服务) 品种多, 工艺多变, 经常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尤为适用。对于物流企业, 应用作业成本法, 不仅可以按客户、按地区或按运输路线进行成本计算, 提供详细的成本信息, 满足个性化服务管理的要求, 而且可以辅助进行服务定价, 进行客户的盈利性分析等。

(四) 物流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水平的要求

物流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 不仅可以提供准确详细的成本数据, 而且可以利用作业成本计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对物流的各个环节进行作业分析。通过业务流程再造, 消除不增值作业, 改进增值作业, 优化企业价值链。作业成本法能够准确地掌握物流企业服务的成本, 进而辅助产品定价, 进行客户盈利性分析。而且可以加强对各部门的考核与业绩评价, 分析企业资源的利用情况, 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因此,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将为物流企业的管理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实施策略

(一) 物流企业作业重构

物流企业作业重构对降低企业生产成本, 提高企业竞争能力, 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物流过程包括装卸、搬运、储存、运输、包装、流通、加工、信息处理等内容, 是一个创造时间性和空间性价值的经济活动过程, 为了使其能提供最佳的价值效能, 就必须保证物流各个环节的合理化和物流过程的迅速、通畅。物流企业作业重构的宗旨就是在寻求物流总成本最低的物流系统。物流企业作业重构主要指从作业层次上重新设计组织各项工作, 来改进企业物流系统, 主要的思路是作业消除、作业选择、作业减低、作业分享。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明确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目的及其成本计算对象。在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之前, 首先要明确实施目的, 确定作业成本法计算, 是要掌握按客户、按地区或按线路计算的物流成本, 还是要掌握按服务类别计算的物流成本。 (2) 调查物流企业布局, 分析业务流程。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方案与物流企业布局及业务流程有着密切的联系, 通过调查分析, 可以优化物流业务流程, 为确定作业动因及作业成本中心奠定基础, 为设计作业成本实施方案做好准备工作。 (3) 界定物流企业系统中涉及的主要作业, 并建立作业中心。不同物流企业的作业类型、作业链结构是不同的, 作业的类型和数量会随着企业的不同而不同。确认物流系统中涉及的主要作业是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前提工作。从接到客户的货物, 到将货物送到目的地, 需要经过多个公司的多个部门, 包括接货、打包、运输、解包、送货等多个环节, 每个环节均包括一个或多个作业。为了便于归集作业成本, 必须对每个环节的作业进行界定。主要作业的界定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关键环节, 这一过程同时也是物流作业分析的过程, 通过细分物流企业整个物流业务流程, 把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动划分为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各项作业。

(二) 物流企业资源确认

作业成本法不会改变资源的总额, 改变的仅是分配方法。物流企业可根据企业现行的各级会计分类账目中获得该资源的数据。这些应包括能直接归集到客户或服务 (成本计算对象) 的直接资源, 如包装费、直接人工费等, 还包括间接资源, 这些间接资源是不同成本对象共用的资源, 如存货持有成本、折旧费用等。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项作业必涉及相关的资源, 根据相关性原则, 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成本核算中剔除。

(三) 物流企业资源分配到作业

物流企业应确认资源动因, 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上。作业量决定着资源的耗用量, 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 根据资源动因, 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中心, 形成物流作业成本库。以订单处理作业为例, 订单处理作业可能消耗的资源有人工费、电费、文印费、电话费、折旧费等。对于直接负责订单处理工作人员的工资薪金可以直接归入订单处理作业, 对于电费则按耗用的电量来分摊。在资源-作业环节中, 作业之间上下合作, 交叉连接的关系决定了使用什么资源动因属于“量”的问题。资源-作业环节确定资源动因系数, 是作业消耗资源的比重或比例, 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比表示。企业可以按照各自分配率进行成本分配, 将消耗的资源分配到不同的作业。

(四) 物流企业作业分配到产品或服务

在这一环节物流企业应确认成本动因, 将作业分配到产品或服务。成本动因反映了客户或服务消耗作业的逻辑关系, 根据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客户或服务。成本动因选定后, 就可以按照同质的作业动将相关的成本归集起来, 有几个成本动因, 就建立几个成本库。由作业成本库分配到产品或服务的间接费用, 加上追溯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费, 就可以得到客户或服务的总成本。

三、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一) 物流企业应正确识别及合理划分作业项目

作业的划分要明确和适当, 划分的范围太大则难以发现成本管理的问题所在, 划分的太细则会加大核算和管理的成本, 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因此在实践工作中, 必须对作业进行合理分解和整合。将作业项目设计到什么水平上, 一般取决于企业的成本管理需要, 比如企业想了解不同客户之间的物流成本差异, 那么就要根据客户之间的物流服务水平的差异来确定作业项目。

(二) 物流企业合理选择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的选择要遵循效益成本原则、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同时也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因素, 比如成本数据取得的难易程度, 即计算费用的高低, 费用越低, 该因素越可能被选作为成本动因;成本动因所计算出的作业与实际作业的相关程度, 相关程度越高, 该动因可能被使用;由成本动因所引起的行为作用大小, 即成本动因对行为的影响, 对行为的影响所带来的益处越大, 可能使用该成本动因。

(三) 缺乏应用基础的物流企业应逐步推行

作业成本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计算非常复杂, 需要精确而高效的成本统计、计算和管理系统, 需要有相关的数据支持。目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成本信息系统不健全, 再加上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包括若干环节, 每个环节都是一个作业, 整个物流过程将是一个及其复杂的作业链组合, 全面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会遇到很大困难。企业可采取逐步法, 即由了解本企业实际情况到为应用作业成本法完善数据系统, 由实行半作业成本法到完全作业成本法的过程逐步推进作业成本法的应用。

参考文献

[1]陈洁:《价值链成本管理之优势及在作业会计中的应用》, 《现代财经》2006年第6期。

物流作业管理 第8篇

一、物流企业成本结构与特征

(一)作业成本法概述

作业成本法,又被学术界简称为ABC法,是基于作业思想建立起来的成本核算方法,该方法认为作业消耗资源、业务流程由作业推动,因此,只要科学计量出作业成本,就能准确衡量出计量对象的成本水平。由于最早用于制造企业,因此,这种方法对作业的界定与划分有很高的要求,所有作业必须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也保持良好的衔接性。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相比具有以下显著的特征:首先,作业成本法的着眼点是资源的消耗情况,也就是其通过衡量资源的实际消耗来计算成本,并不是直接按照投入资源的价值计算成本。换言之,作业实际上就是将资源转化为成本的过程,成本是由资源与作业共同形成的消耗;其次,作业成本法既并不一味追求成本的核算结果,同时也注意分析资源消耗的实际效率;再次,作业成本法是根据作业的资源消耗情况来分摊费用的,这种分摊模式较之简单的均摊计算出来的成本数值更加准确;最后,作业成本法能够基于业务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核算,这一点非常适合现代物流企业,能够帮助企业提升成本核算的科学性。

(二)物流企业成本构成

物流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各种成本,如果基于作业成本法分析的话,那么这些成本都是因为消耗了资源而产生的,消耗的资源既包括实物资源,也包括人力资源。从这个角度来看,可以将物流企业的成本分为两类:第一类,营运成本,这类成本主要是其向客户提供物流服务而产生的成本,库存管理费用、人工费用等都属于营运成本;第二类,非营运成本,这类成本主要是物流企业为了保证运营活动正常进行而开展的管理活动产生的,销售费用、委托代理费等都是非营运成本。通过查阅行业统计年鉴发现,当前我国物流企业的运营管理费用大概为成本总额的12.7%;委托代理费用大概为成本总额的34%,运输费用大概为成本总额的54.3%。

(三)物流企业成本特征

(1)多样性。由于物流企业向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非常多元化,客户的实际需求也总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企业的成本具有显著的多样性,尤其是发展了新客户之后,为了向他们提供针对性的服务,物流企业的成本会更加多样。

(2)复杂性。物流企业实际上也是服务型企业,因此,其运营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实物资源与人力资源,这些资源的计价方式与折旧方式都各具特点,因此成本核算的过程非常复杂。

(3)系统性。为了保证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物流企业不但要保证物资流动的安全性,还要保证物资流动的正常性,这无疑需要消耗一系列实物与人力资源,企业的各部门会根据本身的职能,在适当的时候投放对应的资源,因此可以将成本看作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

(4)分散性。这是由物流服务的基本属性决定的,由于提供的运输方式与交货地点可能遍布全国各个地方,因此成本的产生过程可能非常分散,相应的,成本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分散性。

二、基于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的意义

(一)必要性

(1)传统成本管理方法亟待完善。虽然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也能够核算出物流企业的成本,但核算结果的准确性与有效性都值得推敲。主要原因在于传统成本方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未合理分配间接费用,只是简单地将其平均分配到最终的服务之中,没有结合资源的消耗情况进行科学的分配,使得部分服务分摊的间接费用过高,部分服务分摊的间接费用过低,从而导致管理层在制定决策的时候,没有有力的成本数据作为支撑;其次,传统的会计管理方法核算总成本的过程非常简单,就是将各职能部门与分支机构的成本累加在一起而已,无法真实反映出物流企业真实的成本水平。

(2)客户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随着现代市场环境的变化,客户的需求也越来越个性化,他们希望物流企业能够提供完全满足自己需求的物流服务。实际上,很多物流企业都会预先与客户签订服务协议,在协议中约定向客户提供的物流服务,但客户所需的物流服务往往是非常多样的,其不但会制定运输与保存方案,有时甚至还会要求具体的送货时间,这自然会产生相应的物流服务成本,但传统成本管理法并不会将这些成本计入具体的物流服务之中,只会将其作为期间费用,因此,计算出的成本并不准确,而作业成本法则能够基于成本动因将费用合理地分摊到具体的物流服务之中,从而提升成本核算结果的准确性。

(3)解决服务定价标准制定问题。随着物流企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如何制定服务定价标准就成了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就快递而言,很多快递邮件都是小件产品,如果以质量定价,那么可能质量很轻的产品占用了很大的运输空间,这无疑会压缩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但如果按体系计算,可能体积很小的产品质量很重,如果是采用航空运输的方式,也会压缩物流企业的利润空间。但作业成本法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能够根据资源消耗情况合理地制定服务定价标准,从而保证企业的利润空间。

(二)可行性

(1)作业成本法是非常成熟的成本管理法。虽然对于我国企业而言,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时间并不长,但实际上其已经在企业界应用超过20年的时间了。作业成本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现在已经是非常成熟的成本管理方法,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物流企业都使用这种方法管理成本,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收效,因此,我国物流企业应用成本管理法也是可行的,能够提升成本管理效率。

(2)作业成本法满足物流企业的发展需求。现代物流企业想要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就必须保证盈利能力,而盈利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本水平,因此,物流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成本管理法。当前,物流企业成本管理中的难点之一就是间接费用的分配,作业成本法能够根据成本动因将间接费用合理地分配到具体的物流服务环节之中,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与科学性,进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效率。

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完善对策

(一)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

物流企业应结合自身的发展战略与运营目标,建立作业成本管理体系,从而在源头上提升成本管理的全面性。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运作机制主要包括:(1)事前控制。编制物流作业成本预算,确定成本管理目标,并结合自身的组织结构特点,将成本管理目标逐层分解落实至各职能部门与岗位;(2)事中控制。监控各成本管理责任中心的作业成本预算执行情况,及时找出当前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整改措施,从而保证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基本一致;(3)事后控制。分析目标时期内成本管理得失,将其作为制定后续成本管理方案的依据。实际上,不但是物流企业,任何企业基于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管理的时候,都应该遵循上面三个控制步骤,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作业成本管理体系的完整性与有效性。需要说明的是,事前控制与事后控制是辅助管理环节,事中控制才是成本重点管理环节。物流企业作业成本管理体系见图1。

(二)确定物流企业的基本作业

(1)确定作业中心。想要控制作业成本,物流企业必须确定作业中心,将其作为作业成本的控制主体。实际上,物流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业务特点确定作业中心,具体包括:运输作业中心、仓储作业中心、装车业务中心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特殊性,物流企业在确定作业中心的时候,需要注意以下三方面:首先,充分考虑物流作业的内在动因,也就是究竟是哪些要素驱动了作业的产生,在此过程中消耗的资源是否都可以直接计入成本;其次,保证作业中心完全满足企业成本核算的需求,由于客户需求越来越个性化,物流企业提供的物流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相应的,作业成本也变得更加复杂。因此,物流企业必须保证作业中心能够满足成本核算的需求,不会出现漏算或者重复核算成本的情况;最后,确定作业时应尽量平衡好准确性与科学性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既要保证作业能够真实反映资源的消耗情况,又要保证成本核算工作的强度在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主要原因在于企业核算作业成本也会产生一定的成本,如果核算工作强度太高,那么产生的成本也会很高,这无疑会明显降低作业成本管理法的经济性。

(2)科学划分作业。由于物流业务具有高度的衔接性,因此某个作业可能需要多个职能部门共同完成,某个职能部门则可能要独立完成多个作业,所以物流企业必须科学划分作业,从而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划分作业时,企业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首先,作业是基于一定的动因产生的,在划分作业的时候应首先考虑成本动因,将那些成本动因相同或者相似的作业划分到同一作业系列之中,将那些成本动因存在明显不同的作业划分到不同的作业系列之中,这样不但能够提高作业划分的科学性,还能避免发生成本核算错误;其次,确定了作业的具体类型之后,企业还需要将类似的作业划分到同一大类之中,划分的依据则是物流服务的批次。

(三)设定合理的作业成本标准

(1)不同类型作业的成本标准。对于物流企业来说,作业可以分为增值与不增值两类,相应的作业成本也分为增值与不增值作业成本两类。实际上,增值作业成本是衡量物流企业创造价值过程中资源消耗情况的有效手段。物流企业必须结合作业划分特点,选择科学的作业成本核算方法,从而既满足成本核算需求,又满足业务发展需求。参考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经验,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设定增值作业成本标准:

上式中:ZY为设定的增值作业成本标准,SQ为增值作业成本的实际量,Sv为单位可变成本标准,Suf为单位固定成本标准。

对于非增值作业而言,其并不会为物流企业创造任何直接的经济价值,但却能够保证增值作业顺利进行,所以,应该将其作业成本标准设置为零。参考发达国家物流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经验,我国企业可以通过下面的公式设定非增值作业成本标准:

上式中:FY为设定的非增值作业成本标准,SQ为增值作业成本的实际量,AQ为非增值作业创造的间接产出,suf为单位固定成本标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两个计算公式中的变量存在一定的共同性,因此,物流企业在实际的计算过程中,只需要分别计算出增值作业的直接产出与非增值作业的间接产出即可,其它的变量可以共用。至于SQ与Suf的计算,则需要基于作业划分基础进行。

(2)优化作业成本核算流程。为了保证成本核算结果的有效性,物流企业需要优化作业成本核算流程,从最初的确认资源费用开始,到设定作业中心,再到确定成本动因,最后根据作业属性计算其成本水平,是一个完整连续的过程,想要保证这个过程运行顺畅,就只有优化流程这一个选择。实际成本核算过程中,物流企业应建立严格的核算监督与管理机制,从而保证各作业中心都按照给定的规范核算实际成本,并科学分摊了期间费用,从而提升成本核算的质量与效率。

摘要:信息技术的进步与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催生了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物流行业作为电子商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随之兴盛起来。不过,当前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的收益情况并不理想,运营成本居高不下,利润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本文基于作业成本法探讨现代物流企业的成本管理问题,以期对物流企业提升成本管理效率,进而提升盈利能力有所帮助。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企业,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郭敏儿:《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中的运用》,《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3年第8期。

[2]孙涛:《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核算应用框架》,《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12年第3期。

[3]李云霞:《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财会月刊》2012年第6期。

物流作业管理 第9篇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物流成本;商品混凝土企业

一、 引言

物流成本核算是科学管理物流成本的基础,传统的核算方法是以成本会计为基础,将物流成本分成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和日常费用三大项,并通过现有财务报表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但由于传统的成本核算存在准确性不高、信息决策相关性较差等不足,Pohlen教授等人首次通过调查研究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物流中应用的可行性(1994);Partial等人证明利用作业成本法核算物流成本可以使物流系统获得准确的成本信息,有助于管理者在物流战略制定、活动控制、服务水平等相关领域的管理决策(1995)。随后,作业成本法被应用于实际企业的物流成本核算,如田军等人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并以石油勘探企业为例实证分析了其物流成本核算(2009);王亚丽利用作业成本法对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供应物流进行了成本核算(2010)。

近年来,国家积极鼓励大型水泥集团和建筑企业集团进入混凝土行业,商品混凝土企业快速发展,但由于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成本多分散于各个环节,不易核算和统计,其系统深入的物流成本核算研究还比较少。本文将在分析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成本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商品混凝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从而为混凝土企业进行物流成本的分析和控制提供有效指导。

二、 供应链管理下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1. 商品混凝土生产流程及物流特点。商品混凝土是将一定比例的水泥、骨料、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原料与水在搅拌站进行拌制、质量检验等工序后,利用混凝土运输车等工具,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其运送到建筑工地的混凝土拌合物。商品混凝土生产的流程主要包括订单处理、搅拌生产、质量检验和运输服务四个环节,其作业流程如图1所示。

相比较于传统的现场搅拌工艺,商品混凝土不仅能减少了粉尘、噪音、污水等污染,改善了城市居民的工作和居住环境,而且能使混凝土质量更加稳定。此外,由于商品混凝土生产主要采取契约式生产,生产经营与建筑工程的施工作业进度密切相关,具有生产周期不稳定、波动大、不均衡和销售本地化等特点,一个混凝土搅拌站的安全销售半径是20公里左右,成品混凝土出厂一个小时后就开始凝固,加上卸货时间,必须在一个小时内送到工地,因而通常不需考虑混凝土成品库存问题。

2. 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成本分析。

(1)供应物流成本分析。商品混凝土企业的供应物流成本主要包括原材料的采购成本和原材料库存成本。其中,采购成本是混凝土企业的直接成本,与生产量直接相关;而库存成本是为安全生产而存储部分原材料所产生的费用。一般说来,混凝土企业多采用订单式生产,因而多是需求订单驱动采购订单,进而采购订单驱动供应商供应,原材料及成品库存较小,在实际应用中,多仅考虑采购成本。

(2)生产物流成本分析。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生产物流成本主要包括流通加工成本、装卸搬运成本和库存成本。其中,流通加工成本是商品混凝土的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搅拌加工过程所产生的费用;装卸搬运成本主要是原材料的铲车倒运及皮带上料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可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减少无效的成本增加;库存成本主要是备品备件的库存成本,可通过信息系统进行自动、准确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减少库存量,降低库存成本。

(3)销售物流成本分析。商品混凝土企业的销售物流成本主要是运输成本和客户服务成本。其中,运输成本是混凝土企业将其运送到需求工地所产生的成本,是影响物流成本的重要因素,在物流成本中占很大比重;客户服务成本主要是为客户提供合格混凝土而进行的质量检验等作业产生的成本。

在本论文中,对于可以直接进入企业物流成本核算表的项目,将直接计算企业的直接物流成本,而对于不易直接计入核算表中的间接物流成本,将引入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

三、 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成本核算

1. 作业成本法在商品混凝土企业应用必要性及可行性。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是以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以成本动因理论为基础,对作业进行动态追踪,进而以作业量为基础分配间接费用的成本计算方法。目前,作业成本法已经广泛的应用于各种领域,并取得良好效果。但至今尚有研究将其应用于核算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物流成本,本文将利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物流成本。

(1)商品混凝土企业规模大,自动化生产程度高。随着商品混凝土企业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传统的小型的私营企业已逐步被大型商品混凝土集团所替代,企业的直接成本通过实施全过程的自动化管理大幅降低,而其大量间接成本的降低也亟需利用作业成本法来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2)商品混凝土种类繁多,客户需要专业的技术服务。商品混凝土是替代现场搅拌混凝土而发展起来的,产品种类繁多,产品细分程度高,产品生产不连续,客户需要专业化的技术服务,因此企业间接成本对产品的分摊困难重重,亟需引进作业成本法加强间接成本费用的核算与管理。

(3)传统成本核算模式不适合商品混凝土企业的经营管理核算。商品混凝土企业与传统的制造型企业特点不同,除原材料成本外,存在着大量的隐性间接成本,而传统成本核算方式对间接成本的核算不能准确反映,现行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怀疑。同时,统成本核算方式也存在物流成本计算内容不全面、物流费用分配标准不合理、物流成本管理目的不明确等不足,因而需要引入新的成本核算方法,科学计算物流成本。

(4)大型商品混凝土企业人员素质较高。大型商品混凝土企业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管理人员,尤其是高素质的财务人员,这为作业成本法在商品混凝土企业的应用提供了人力资源基础,为作业成本法的实际应用提供了条件。

(5)商品混凝土企业普遍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目前商品混凝土企业非常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ERP系统,RFID技术,电子看板和计算机网络得到了普遍使用,已实现了企业ERP系统与搅拌楼工业控制系统以及汽车称重系统等的无缝集成,能够自动采集和处理信息,为作业成本法核算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准确及时的数据信息。

2.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的基本步骤。作业成本法是对我国传统成本核算方法的改进,是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主要包括资源、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对象、资源动因、作业动因、作业成本池和成本要素等,其作业成本模型如图2所示。

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作业成本法的步骤可以分为四步:①分析和确定商品混凝土企业资源,建立资源库。物流资源是企业物流作业得以进行的基础,活动消耗的资源可包括工资、能源、设施设备等。在混凝土企业中,具体说来可以是直接人工、油耗,折旧、办公费用、维修费用等。②分析和确认商品混凝土企业物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作业是作业成本法中的核心要素,混凝土企业的物流活动主要包括订单处理、搅拌生产、质量检验、物流运输等基本活动。③确定资源动因,分配资源耗费至作业成本库。资源动因是分配作业所耗资源的依据,联系着资源和作业,并将资源成本分配到各作业。④确定成本动因,分配作业中心的作业成本至商品混凝土中。

四、 实例分析

JD水泥企业是我国北方一家大型水泥生产企业,同时也经营商品混凝土的生产、销售等业务。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增大,精细化管理与全面成本管理工作越显重要,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无法满足JD商品混凝土生产经营的特点,亟需完善成本核算方法,降低物流成本。

由于JD水泥公司自身生产原材料,因此在核算过程中没有供应物流的成本。下面将利用作业成本法来核算其物流成本,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分析和确定商品混凝土企业资源费用项目,归集资源费用。

根据企业某月份的财务支出报表数据(所用数据经过比例处理),可以看出公司的物流作业所消耗的资源主要包括采购费用、销售业务费、直接人工和其它间接成本等。其中,人工费可以通过参与的职工人数和相应岗位工资水平相乘得到;动力费主要包括电费和燃油费两块,可分别通过用电量和用油量计算得到;折旧费主要是厂房、机器设备等实物的折现;办公费则是物流管理所消耗的费用;维修费用是设备维护维修所产生的费用。各类物流资源的价值如表1所示。

第二步:分析和确认商品混凝土企业主要物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混凝土企业的主要物流作业包括订单处理、搅拌生产、质量检验和运输作业,对每项作业分别设立作业成本库,即订单处理成本库、搅拌生产成本库、质量检验成本库和运输作业成本库,以用于归集各类作业实际消耗的资源。

第三步:确定各项资源动因,将资源价值分配至各作业成本库。其中,工资费用的分配可根据职工人数和工资标准进行分配,如表2所示。

同理,动力费、折旧费、办公用费和维修费分配如表3所示。

第三步:确定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并计算各作业的成本分配率,如表4所示。

第四步:计算混凝土产品实际耗费的资源价值,结果如表5所示。

第五步:计算混凝土物流作业总成本,即商品混凝土物流总成本为522.4+29.636 2=552.036 2万元。

总之,通过应用作业成本法,能有效地控制了间接成本的核算和考核,减少了企业不可控费用,为企业减少大量间接成本,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参考文献:

1. 李小竹.企业物流成本控制研究——基于作业成本法.现代商贸工业,2011,23(24):268-269

2. 延兵.基于作业成本法的制造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研究.燕山大学,2009

3. Pohlen T L, LaLonde B J. implementing act- ivity-based costing (ABC) in logistics. Journal of Business Logistics,1994,15(2):1-24

4. Pirttila T, Hautaniemi P. Activity-based costing and distribution logistics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 1995,41(1):327-333

5. 田军,刘忠传,赵正平等.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物流成本核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管理学报,2009,6(4): 447-452

6. 王亚丽.基于作业成本发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供应物流成本核算.物流工程与管理,2010,32(11): 44-45

7. 罗宇洁.基于作业成本法的企业物流成本研究.物流技术,2007,26(1):30-40

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项目号:NKZXB1110)。

作者简介:肖建华,博士,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讲师;秦凡,博士,南开大学物流管理系讲师;董润东,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硕士生。

物流作业管理 第10篇

要科学地进行企业物流成本管理, 前提条件应恰当地进行物流成本核算。为了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引入作业成本法, 首先应对物流成本涵义与核算程序简要分析。

1. 物流成本的涵义与核算程序。

任何物质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环节整个流转渠道必然伴随着一定物流活动。物流成本是指伴随着企业的物流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是物流活动中所消耗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 伴随着物资的物理性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设施的费用; (2) 还有物流信息的传送和处理活动发生的费用以及从事这些活动所必需的设备和设施的费用; (3) 前述活动中进行综合管理的费用。物流成本的内涵是比较明确的, 在核算实务中关键是如何将物流成本结果准确地计算出来。

在企业传统的成本核算中, 要准确计算物流成本是很困难的。因为传统成本核算法只重视对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而对于物流费用, 通常是在整个企业经营活动范围内采用一个费用分配率进行一次性分配, 或者是先将物流费用按生产部门归集, 然后再按一系列的部门分配率进行分配。至于各生产部门物流费用分配的标准, 则根据各个生产部门的生产特点选取。一般分配标准选择人工工时、机器工时, 或者原材料成本。

从上述分析可知, 传统物流核算方法最显著的特点是, 假设物流费用的发生完全与生产数量相联系, 因而它把直接人工工时、机器小时、原材料成本或主要成本作为物流费用的分配标准。由此可见, 传统的物流费用分配方法, 满足的只是与生产数量有关物流费用的分配。

2.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缺陷。

传统物流成本核算方法在产品品种单一、间接费用比例较小的情况下, 能提供较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但在产品技术含量增高, 间接费用在成本费用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的状况下, 使用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已经不能恰当反映产品的消耗, 甚至严重导致成本信息失真, 误导企业的经营决策, 其局限主要体现为: (1) 核算管理不完整, 产生物流费用“冰山效应”。在一般的企业财务利润表中, 物流成本 (费用) 是通过销售费用揭示, 只反映企业对外部运输业者所支付的运输费或向仓库支付的商品保管费等传统物流费用。但现实中这些费用在整个物流费用所占比重并不大, 犹如冰山一角。因为企业利用本企业的车辆运输、安排本企业职工保管货物和进行包装、装卸等费用都没列入物流费用科目内。因而从现代物流管理的角度来看, 这些费用都属于物流成本范畴。 (2) 核算管理标准不统一, 影响业绩评价。现行的会计准则中, 并没有对物流成本核算的规范界定。企业要想获得物流成本的信息, 通常都是根据各自对物流成本的理解和认识, 进行统计和核算。由于每个企业的理解不同, 认识不同, 由此造成企业各行其是, 企业间在物流成本方面缺乏可比性, 无法得出产业平均成本值, 因而无法真正衡量各企业相对的物流绩效。 (3) 核算管理对象不准确。现行企业会计核算制度并未将物流成本作为核算对象, 物流成本的各个项目分散于企业成本核算的不同会计账户中。如原材料的运输成本常常包含在货物的采购成本中;订单处理成本可能包含在销售费用之中;如果对物流成本进行单独核算, 必须将物流成本从相应的生产成本和一般管理费用及销售费用中分离出来, 而要在生产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中界定哪些属于物流成本, 缺乏客观标准, 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这必然导致物流成本核算不准确。 (4) 核算管理责任不模糊。在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没有设立物流成本项目, 一般所有成本都列在费用一栏中, 很难对企业发生的各种物流成本费用作出恰当的计算与分析。物流部门无法掌握有关准确指标, 这使得物流中过量服务与标准服务所发生的成本融合在一起, 从而大大增加了物流成本管理的难度。

二、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可行性阐释

1. 作业成本法的涵义。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Costing, 简称ABC) , 是在技术不断进步, 在高新技术制造环境下传统的间接费用方法越来越不适应的情况下产生的。ABC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 根据产品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与价值链关系, 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 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 归集和分配间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其基本原理是:产品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 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ABC核算包括四大要素, 即资源、作业、成本对象和成本动因。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 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 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 就是成本动因, 成本动因必须能够量化。通过ABC的确认和计量, 对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地动态反映, 为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 改进“可增值作业”及时提供有用信息, 促使损失、浪费减少到最低限度, 提高决策、计划、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促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最终达到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采用作业成本法分配物流费用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通过资源动因把有关生产或服务的资源归集到作业成本库中, 形成作业成本;第二, 通过作业动因把作业成本库中归集的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产品或服务) 中去, 最终得到产出成本。再与直接成本相加, 可求得每个成本对象的全部成本。即:产品 (服务) 成本=直接成本+由作业成本库分配来的物流成本。

2. 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应用可行性分析。

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思想方法在物流成本管理中越来越得到重视, 将其引入物流成本核算管理是客观可行的, 其主要理由如下: (1) 物流过程的可分解性。尽管物流过程虽然复杂, 但都可以分解为单独的活动 (作业) , 比如企业物流通常包括包装、装卸、运输、配送、储存等环节, 相应地物流成本就可以按这些作业过程进行成本计算。这也为企业实施作业管理提供了可能。 (2) 物流费用在产品成本所占比例日益增高。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许多企业的物流费用在产成品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而这些费用不能直接归入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成本法能较好地解决物流费用在成本核算中的难题。 (3) 物流服务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物流成本是在是面向客户服务过程中发生的, 其大小具有以客户服务需求为基准的相对性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每个客户的需求各不相同。作业成本法在产品 (服务) 品种多样, 结构复杂, 工艺多变, 经常发生调整生产作业的情况下适用。 (4) 物流成本管理需要非财务方信息。物流服务针对的客户不同, 可能导致物流成本管理需要不同。同时, 不同产品物流成本产生的效益也不同, 但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却无法反映针对不同客户提供物流服务产生的成本, 而作业成本法正好适用于这种个性化生产 (服务) 要求强的情况。由于物流成本管理的要求与作业成本法的优点刚好相吻合, 运用作业成本法进行物流成本管理, 不但能相对准确地提供物流成本信息, 同时也能提供管理所需要的非财务信息。

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分析

从上述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管理应用的可行性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以下具体应用方案。

1. 确认企业物流活动中的作业。

物流作业是企业将投入转变为产出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一个企业涉及的作业很多, 必须严格区分哪些属于物流作业。通常按照物流功能可以将物流作业分为采购、运输、包装、装卸、存储、配送、信息处理等几类。在确认作业时, 范围太大或太细都不利于作业成本核算与管理。除此之外, 作业不一定与传统的职能部门一一对应, 一项作业可能是跨部门完成的, 有时一个部门可完成几项作业。因此, 确认作业时需要整合分解。

2. 确认企业物流活动中涉及的资源。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 一个企业的资源包括直接人工、直接材料、生产维持成本、间接制造费用以及生产过程以外的成本。资源成本信息主要来源是总分类账, 它提醒诸如企业今年支付了多少工资, 多少折旧以及应支付多少税金等信息。另外, 资源的界定是在作业界定的基础上进行的, 每项作业必涉及相关的资源, 与作业无关的资源应从物流核算中剔除, 而相关资源一定要包括完全。

当然每个企业具体情况不同, 可能涉及资源有所差异, 实际工作中应根据具体情况确认。

3. 确认资源动因, 将资源归集于作业成本库。

作业决定着资源的消耗量, 这种关系称作资源动因。通常的资源动因包括人工小时数、使用次数、面积、距离、人数等。资源动因联系着资源和作业, 它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故在选择动因时一定要注意成本动因与实际分摊费用的相关程度, 相关程度越高, 则分配越准确。

4. 对作业进行筛选, 划分作业中心。

一个物流企业作业数量的多少取决于其经营的复杂程度与经营范围大小。在实际核算管理中, 应注重作业筛选与整合的重要性原则和相关性原则。从成本管理角度, 分析每项作业的重要性, 以便评价其是否值得单独列示为一独立的作业中心。对于非重要作业, 可与其他作业合并为一个作业中心。从成本动因角度, 分析和确认作业的相关性, 以便评价各项作业的成本性态是否同质, 从而考虑其是否可能被合并为同一个作业中心。

5. 确认作业动因, 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产品或服务) 。

作业动因是分配作业成本到成本对象的依据, 反映了成本对象对作业消耗的逻辑关系, 如装运作业的成本动因可以选择货物箱数, 配送作业的成本动因可以是配送次数等。

6. 计算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由作业中心分配到成本对象的间接费用, 加上直接追溯到成本对象的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等直接成本, 就可以得到成本对象的总成本, ABC核算管理物流成本逻辑关系见图1。

在采用ABC进行物流成本核算管理操作时, 可以在突破现有会计核算体系的情况下, 采用简捷方法, 可将发布在众多会计账户中的与物流相关的支出, 设置为二级或三级科目。例如, 可以在“原材料”下设置“物流成本”、“物流管理费用”、“物流财务费用”等。还可在二级科目下设“销售物流成本、生产物流成本、废弃物流回收成本”等三级科目进行归集。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物流成本从产品成本中剥离, 有助于物流成本的核算管理与控制, 提高物流成本核算管理工作绩效。

摘要:我国传统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体系存在诸多不足, 已无法满足成本管理需要。作业成本法能弥补传统成本核算管理方法的局限性。在企业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中应用作业成本法能较好地实现物流成本核算管理目的, 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物流成本,核算管理,作业成本法

参考文献

[1].郭春林.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探析[J].财会通讯.2008 (12) .

[2].周秋风, 李静.基于作业成本法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成本核算与管理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09 (1)

[3].张红, 孙冉.作业成本法在物流成本核算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 2008 (5)

上一篇:动词的过去分词下一篇:大跨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