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工程专业范文

2024-06-29

地质工程专业范文(精选11篇)

地质工程专业 第1篇

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区位于太行山山脉北段与华北平原的临接处, 大地构造单元隶属于华北陆块燕山板内 (陆内) 构造带教学区内诸多的地质遗迹难易适中, 加之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 使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站成为享誉国内教育界的野外实践教学场所。

周口店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本科生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 教学效果对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较大的影响, 因此本文针对我校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培养要求和专业特点, 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就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二、教学内容探讨

周口店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由简到繁、循序渐进, 共划分为:路线地质教学阶段、独立综合填图实践和地质 (实习) 报告编写三个阶段。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周口店野外教学为期四周, 学生系统地掌握常规的地质调查方法和基本技能, 包括: (1) 地层的野外观察和描述; (2) 罗盘和地形图使用; (3) 地层实测剖面; (4) 独立地质填图; (5) 野外教学实习报告编写等五个内容。

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周口店教学除按照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任务和要求外, 考虑到专业特点以及后续教学内容的衔接, 笔者认为还需要注意如下方面:

1.注重图件绘制能力训练。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图件编制包括地质素描图、信手剖面图、实测剖面图、地层综合柱状图、综合材料图、地质平面图以及构造纲要图。根据笔者周口店教学经验, 要加强学生图件的编制能力, 首先要强化地质素描以及信手剖面图的绘制训练。地质素描的技巧以及步骤详见《野外地质素描》, 在此只针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几点注意事项供参考: (1) 地质素描是对地质现象的形态特征和规律采用线条为主要表现形式予以表达, 故素描之前, 首先需要认真观察、看懂地质现象, 然后才能画出正确的素描。如八角寨垭口附近的石香肠构造素描, 除了石香肠特征 (形成原因) 外, 还需要表现出剪切构造的性质、运动方向以及与石香肠构造的先后顺序等要点。 (2) 图形比例以及关键点或者地质现象在图中的位置。如孤山口火车站复杂褶皱构造素描中可以教会学生根据电线杆长度和间距估算出剖面高和长, 然后根据野簿尺寸确定整数比例尺。地质点或现象的定位, 首先确定典型的地形地物 (挡墙、电线杆) 或显著的构造点位置, 再确定其他构造点或者要素的相对位置, 从而避免素描失真。 (3) 先后顺序。如进行褶皱类素描时应首先画两翼, 然后填充地层岩性, 这样可以避免褶皱形态失真;对于断层则先确定断层面的位置和产状, 然后再绘两盘地层岩性。为了表现出不同构造期次, 则应遵循由新到老的顺序。

信手剖面图最大的问题是比例失调 (地形失真) 、岩层产状不正确以及岩性组合错误等三个问题。

比例失调一般出现在手绘地形起伏较大的剖面, 可目估剖面起始距离或者从地形图上读取以确定剖面长度, 再根据野簿尺寸确定横向比例尺。纵向比例尺则依据地形图读取高差或者根据树木、电线杆等估算山顶与谷底高差来确定纵向比例尺。坡面线则可采用罗盘测量出俯角或仰角, 然后基于山顶与坡角的高差和纵向比例尺确定坡面的基准线, 然后根据实际坡面起伏修正。

岩层产状主要为岩层倾向线画反以及倾角过陡。教学时可以告诉学生岩层倾向与剖面方向夹角小于90°则岩层倾向线向剖面方向倾斜, 当二者夹角大于90°时则岩层倾向线向剖面方向相反的方向倾斜。视倾角小于或等于真倾角, 故信手剖面上的岩层倾角要小于真倾角, 具体数值可查阅野簿后面的附录表。

岩性组合画错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养成“边走边观察记录, 边延伸剖面图”的习惯, 加之天气炎热, 绘图功底不扎实, 很多学生凭印象画, 甚至有的相互抄袭, 以讹传讹。故教师在路线教学时, 一定要严格督促学生训练其信手剖面功能。

2.强化独立地质填图训练。独立地质填图是学生掌握常规的地质调查方法和基本技能的必由途径, 也是周口店野外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手段之一。

根据近六年的教学效果看, 学生基本掌握了褶皱区的地质填图, 而且对不同世代的褶皱构造分析具有一定的能力,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 部分学生对于大型断层的确定以及填图还存在困惑。对于此, 笔者建议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填图区调正为东区和西区, 填图时间延长至8天, 不仅使学生的地质野外功底加强, 而且也后利于后续的《工程地质学基础》和《工程地质勘察》课程的学习。

3.适当突出工程地质专业特色。周口店实习区拥有丰富的野外地质教学资源, 部分路线同样可以作为后续的《工程地质学基础》课程教学的有益补充, 如:

“房山西断裂观察”教学路线可以适当补充活断层、地震以及区域稳定方面的基础知识。地震区选址问题可以在“八角寨—拴马庄桥头”地层路线中的洪水庄组 (Pt2h) 韧性剪切 (鞘褶皱) 中结合“中性三角区”予以介绍。

岩体概念以及岩体结构控制理论可以在八角寨垭口的雾迷山组 (Pt1w) 地层岩性观察点进行讲解。同时以组为单位让学生进行节理测量, 整理野簿时绘制玫瑰花图并划分优势节理产状, 一方面训练学生的罗盘使用, 另一方面初步加强学生对节理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意义的理解。

同样是在“八角寨—拴马庄桥头”地层路线的铁岭组 (Pt2t) 三段岩性变化观察分析之余, 可介绍卸荷裂隙、岩质滑坡以及崩塌等概念, 崩塌成因、边界确定、识别方法以及治理措施等类容。

周口店实习区岩溶现象同样发育, 如太平山北坡的马家沟灰岩 (O1m) 与八角寨垭口和七渡教学点的雾迷山组白云岩 (Pt1w) 进行对比, 介绍岩溶发育的三个条件, 阐述岩溶发育的影响因素 (岩性、岩性组合、构造) 。牛口峪水库教学点则简介岩溶渗漏问题以及岩溶隧道突水超前预报等问题。

房山岩体路线可讲述风化概念及分带方法。迎风坡—西风坡两个教学点之间则边走边引导学生观察花岗岩风化现象, 并介绍岩体风化工程地质研究意义。

总之, 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内容的主体是地质学基础, 为了更好的与后续专业课程衔接, 可根据实际地质现象灵活导入部分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的基础理论, 除了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外, 打下坚实的基础外, 还可以引导、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探讨

按照工程教育学的两种经典模式划分,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周口店野外教学实习可参考工程模式, 即关注向实践学习, 侧重培育横向思维能力, 侧重比较、综合归纳、推理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经验。

1.路线教学阶段。路线教学阶段教师首先告知学生路线的教学任务、目的以及要求, 教学时讲解不同地质现象类型 (地层、岩石、构造) 的观察描述方法以及野簿记录格式等内容, 然后引导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 启发学生去分析其产生原因及地质意义。教学方法则可灵活运用启发式教学以及分组讨论等形式, 切忌出现“老师念学生抄”的现象。

路线教学阶段笔者认为应该注意: (1) 结合路线教学内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今论古”的地质学思维, 培育学生的“时空观”能力。 (2) 向学生灌输野簿记录务必“认真观察、详细记录, 避免个人主观判断”, 培养其“求真务实”的校风和工作态度。

2.独立填图阶段。独立填图既是对路线教学成果的一次检验, 也是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而全面的地质基本功训练, 故该教学阶段的主体是学生, 教师只是起到辅助和督促作用。独立填图阶段带队教师可利用巡山答疑机会适当和学生就填图过程中出现的某些疑点或难点问题于现场共同商讨解决, 但应着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启发、引导学生进行野外专题研究, 研究内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和兴趣选择, 可以是基础地质或工程地质方面的, 也可以是环境甚至旅游地质等方面, 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

周口店独立填图阶段教学组织方式是以教学小组为单位 (5~6人) , 实行由组员选举的组长负责制。填图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团队精神训练, 即要求分工明确, 各司其职 (如:掌图、定点、测量、记录和标本采集等工作) , 同时也要集思广益 (如:路线制定、问题解决以及资料整理分析等) , 避免单打独斗。

3.报告编制阶段。该阶段是教学实习的总结环节, 教学的主体同样是学生。教学方法则以启发式为主, 通过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各种基本地质图件的整饰、清绘和文字报告的编写, 训练学生比较、综合归纳、推理的能力。

四、总结

我校地质工程 (工程地质方向) 专业为期四周的周口店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 除训练学生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外, 还应该考虑到本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 培育学生的工程地质思维和能力, 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校训的理解和实践, 锻炼其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摘要: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 中国地质大学周口店教学实习区拥有丰富且典型的地质学教学资源。周口店地质学基础野外教学实习是我校地质工程专业 (工程地质方向) 本科培养过程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考虑到专业性质和培养方案设置, 在教学经验总结的基础上, 提出了周口店野外教学内容中需要注意和加强的地方, 并探讨了野外教学方法以助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关键词:工程地质,周口店实习站,教学方法,野外教学

参考文献

[1]赵温霞.周口店地质及野外地质工作方法与高新技术应用[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3.

[2]赵温霞.周口店野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2004.

[3]蓝淇锋等.野外地质素描[M].第二版.北京:地质出版社, 1983.

地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 第2篇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能从事各类工程建设的场地评价,岩土体特性分析,特种地基加固处理,地质灾害评价与治理等地质工程领域的各项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熟悉地质工程勘察、设计施工。掌握工程地质、工程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地下工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有关工程勘察,建筑工程等方面的政策、规范和法规。具有进行工程勘察、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主干学科 地质工程

四、主要课程

英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计算机基础、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岩土力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道路勘测与设计、地下结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地质工程经济与企业管理。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内容、要求)

设计1——钢筋混凝土课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钢筋混凝土结构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初步训练。设计分两部分进行,一部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设计,一部分为单层厂房结构设计。要求学生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及结构设计图纸。

设计2——岩土体工程课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岩土体工程设计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岩土体稳定性评价及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岩土体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设计3——基础工程设计

时间:1周内容:根据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及有关资料选择基础方案,并进行设计、计算、绘出施工图。

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基础工程设计的原理、方法和步骤。受到基础工程设计的初步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应的计算说明书和设计图纸。

测量实习,安排在第5学期,时间1周,内容为工程测量,要求学生在实习结束后,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认识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时间3周,内容为地质认识实习。

教学实习,安排在第6学期,时间7周,内容包括工程地质勘察、原位测试、室内资料分析与整理。要求编写一份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12周。

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本科培养目标的重要阶段,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通过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达到工程师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

要求:选题尽可能结合生产实践,做到一人一题,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毕业设计(论文)。

答辩:毕业设计(论文)完成后,由系统一组织答辩。

六、主要实验

室内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建筑材料试验等)、野外现场试验(岩土物理力学性质现场原位测试、工程监测及检测等)

七、最低毕业课内总学时:2500学时

最低毕业总学分:模块A:176学分+9学分 模块B:178学分+7学分

八、修业年限: 四年

地质工程专业 第3篇

摘 要:针对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授课对象的专业特点以及课程本身理论实践并重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和考核四个环节分别进行探索,提高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在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学效果,通过教育改革的具体实施办法,旨在为实践教育课程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理论与实践依据。

关键词:地质工程;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教学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工程地质人才得到广泛重视。但传统的工程地质勘探方法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现代工程设计与高效施工的要求,地球物理勘探方法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地质工程领域中。

在目前的地质工程专业中,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教学产生了一些问题。首先,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包含内容多,涉及物理知识面广,是一门数理基础要求很高并与计算机技术等紧密联系的课程,但课时设置相对较少。其次,地质工程专业物探课程的实验环节仪器数量有限,造成许多学生对实践环节认识不深刻。另外,作为当代大学课堂教学的通病,大量移动智能终端的使用使得部分学生有效课堂学习时间少,而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内容难度大,会加重这种现象的发生。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提高课程质量,需要根据地质工程专业特点对地球物理勘探课程进行改进,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实验环节以及考核四个方面分别谈一些体会。

一、教学内容的优选

地球物理学涉及大量的数学物理方程,比较抽象,逻辑性也强。但是,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很多并不具备地球物理专业的数理基础,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而避免把重点放在烦琐的公式推导上。在课程内容的选取上,应当体现地质工程专业物探学的特点,即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教学应突出地质工程专业的特点。地质工程专业学生就业面比较广,因此,高校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考虑行业的实际需要,突出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特色教育。

对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地质专业来讲,很多学生的就业方向以服务矿山为主,因此在课程授课过程中要突出资源和矿产方面的物探知识,兼顾工程物探方法的介绍。授课内容偏重于矿井物探中的最常用的技术与方法——地震勘探、电法勘探以及测井技术。在教材的选取和课程讲授中,大量吸收地球物理勘探方面的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特别注重介绍满足现代矿井地质工作需求的矿井地球物理勘探新技术,及时引入国内知名矿井物探专家的最新科研成果充实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二、教学手段的优化

教学方法及手段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有效举措。地球物理勘探教学中有很多感性认识的内容,应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多媒体教学不是简单地将教案搬到计算机上,而是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提高教学生动性。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地球物理勘探所利用的各种物理场的变化规律都可以利用各种数值模拟软件进行仿真,很多研究生都对这类问题展开了研究,所获取的各种模拟成果都可以拿到课堂给学生展示,增加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直观认识,加强理解。例如:讲述地震波的传播规律时,利用时距曲线公式来描述,讲起来很空洞,学生不容易理解,这时候就可以借助数值模拟的动画进行演示,调动学生的听课热情。再如,讲地震勘探野外施工的时候,播放一段野外施工过程的录像,学生印象很深,很容易就记住了教学内容,增加了课程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最终的教学目的是应用,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以增加案例教学的比例。案例教学要讲究方式方法,如果不进行引导,直接将案例内容讲给学生,学生当时听个热闹,课后在理解消化上就存在滞后的问题。因此可以在讲述案例前先把问题抛给学生,由学生根据当堂学习内容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或者利用分组的形式来对案例进行讨论,然后可根据学生的解决方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加以点评。

目前,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及校园网络的便捷,给学生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听课效果。对待这个问题,部分学校的做法是上课前收通信工具,下课后返还,这种方式并没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没被调动起来。可以将课堂教学分为教学+考核的方式,每次课堂拿出10分钟用来进行课堂测验,考核结果纳入课程最终总评,从而改善听课的效果,同时这样做也使教师最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科学合理。

充分利用微信等带来的便捷,开设课程微信群,既方便为学生答疑,又能方便学生相互学习讨论。教师还可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起话题,师生互动讨论,并利用微信的点评和积分功能给予学生激励,这样做促进了师生之间及生生之间观点的碰撞。

三、实践教学的改进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就要把加强教学实验环节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学生通过实验室中各种实验的锻炼,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能提高动手能力。但是地质工程专业学生众多,而实验室仪器数量有限,为了避免学生扎堆实验、走马观花,解决学生多、仪器少的矛盾,采用分批、分小组的实验方法。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仿真软件在实验之前先给学生演示,并要求学生实验前提交实验方案,使学生对实验内容预先熟悉。

纯粹的实验室教学与实际的工程环境是千差万别的,没到过工地去体验,学生还只是仪器操作员。野外实习能够提升学生处理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然而野外实习需要很大的成本,而且学生的安全也是最让人担心的一个问题。建设固定的校内教学实践基地能够较好地解决野外实习学生的安全问题,而且成本也较低。校内场地实验受实验环境的影响,采用的方法有局限。例如,地震勘探只能采用锤击震源的方法,勘探深度有限,这样很多时候无法获得满意的典型记录信号,缺乏说服力,因此可在校内实验场地预先设计一些典型地质结构埋置于地下,实验数据可以和已知地质模型对照分析,以便更好地实现实验的预期效果。

四、考核方式的改革

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大三年级的学生,很多学生开始对课程的投入精力不如低年级基础课多,甚至有部分学生认为考前突击就可以解决问题,这种快餐式的学习方法对知识的长久掌握和理解非常不利。为了提高课程学习的长期效果,我们将随堂考核纳入课程考核体系,使学生带着压力听课,可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考前突击现象的发生。

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随时获取大量信息,而且网络让师生在信息获取上趋于同步,这时教师在教学信息资源的掌握上不再具有绝对优势。教师要想更好地利用这些海量信息,就要更多地担任教学内容引导者的角色。除了随堂测试以外,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多探索更具时效性的新技术方法。地球物理勘探课程所讲授的内容相对独立,这时教师就可以针对每个不同的勘探方法分别布置课外专题阅读任务,并以学生讲学的方式纳入考核体系。研讨式的教学方式既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又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丰富。

五、结语

教育既要遵循既有的教育规律,又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调整教育方法。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努力,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课程的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这对增进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良好的学风会在各年级间传递,形成良性循环,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勤.地球物理勘探课程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的探索[J].大学教育,2014(4):111-112.

[2]贾豫葛.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技术课程教学实践与思考[J].职业技术,2011(134):14.

[3]潘纪顺.地质工程专业地球物理勘探课的教学改革[J].河南教育(中旬), 2010(8):63.

[4]刘向红,张平松,等.应用型示范本科高校实践课程的设计研究[J].中国地质教育,2012(4):123-125.

基金项目:中国矿业大学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课题(2015YB15),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作者简介:许永忠,副教授,主要从事地球物理勘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定位研究 第4篇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一)培养方向定位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市场化规模不断扩展,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不仅水量供不应求,而且水质也面临严重污染的威胁,因此,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其防护问题,已受到普遍重视。基本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是工程地质勘察行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与此同时,由于人类工程活动的规模、范围逐渐扩大,引发的地质环境恶化已经威胁到人类生存的安全,我国现阶段迫切需要开展城市环境地质工作。普遍存在专业人才短缺问题,为本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据调查资料表明:各水工勘察单位仍然以传统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察工作为主体,服务领域逐渐向地质环境评价、地质灾害调查方向拓展。当前我国在水工环三个方向分别设立了本科专业,对于综合生产来说过于专业化。由于生产单位技术岗位不固定,同类项目不连续,最需要的是水工环三个方面均有技术实力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结构中高职毕业生占20%左右,说明比较实用。因此说本专业有发展前景,培养方向应向环境地质方向拓展。

(二)人才类型定位

高职院校设置的“专业”应该指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并非是学科,以此实施的职业教育是按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进行职业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技能和知识)培养,在教学上应注重实践与应用。由于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任务是对地下水的发生、运动及水化学特征信息的采集,工程地质勘察是对建筑地基、场地的地质环境信息的采集,均以地质学理论为基础,以勘察技术为手段,以地下水及岩土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在勘察过程中,任何一个项目都是具有独特的地质条件,在内容上是没有重复的,只有在坚实的理论基础支撑下才能采集到充分的、必要的地质条件信息,才能对地质问题做出理性评价,说明技术的重要性。不掌握熟练的勘察技术无法采集到客观的、真实的地质条件信息,进而直接影响综合评价效果,说明技能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综合定位描述为:面向地勘行业生产一线,培养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勘察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其中的复合是指技术型与技能型人才的复合及水工环地质学科领域的复合。

二、人才规格中的技能定位

地质勘察项目类别按内容分为综合型和单一型,例如区域水工环地质综合调查项目内容包含三个专业方向,工作者同时作业。为了细化工作任务,以单一型项目为实例,根据培养目标定位将水文地质勘察、工程地质勘察以及环境地质勘察作为主要工作项目,其具体工作任务及其职业能力分析如下:

(一)具体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

1.水文地质勘察的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五个板块

(1)地下水监测,具有合理确定监测点的位置并加以描述与记录;使用专门仪器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会采集水样、会资料整理的职业能力以及必备水文地质基础的理论知识。

(2)水文地质测绘,具有掌握测绘方法、工作程序、技术要求;认识常见的岩石矿物,会描述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不良地质现象等;会采集气象、水文信息及前人科研成果;会实测地质剖面;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野外测绘工作、会资料整理的职业能力,并具备地质基础、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

(3)水文地质勘探,具有掌握水文地质钻孔的技术要求;会单井设计、会水文地质钻探的观测与编录及会高程测量的职业能力,并具备勘测技术、地质基础、水文地质基础理论知识。

(4)水文地质试验,具有掌握抽水试验的技术要求,能够进行抽水设计;熟练组装、调试抽水试验仪器、设备,会观测记录地下水动态、采样。会渗水试验、注水试验、会资料整理的职业能力,并且必备测试技术理论知识。

(5)勘察资料整理,具有会编制实际材料图、水文地质图、剖面图、柱状图、立体图、水化学图;能对地下水水质、水量、矿坑涌水量进行初步评价的职业能力,并且具备绘图技术、水文地质基础知识。

2.工程地质勘察的工作任务主要分为四点

(1)工程地质测绘,具有掌握测绘方法、工作程序、技术要求,会编制测绘纲要;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野外测绘工作;会编制工程地质图件,能够对专门性环境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的职业能力,并必备地质基础、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地质基础的理论知识。

(2)工程地质勘探,具有掌握工程钻孔的技术要求,会编制岩土工程勘察纲要;会观测、编录及采样;了解物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应用的职业能力以及必备的勘测技术、地质基础、工程地质基础理论知识。

(3)岩土检测,具有会使用专门检测仪器;会检测岩土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和力学性质以及特殊性质;会编写检测报告的职业能力,并必备测试技术的理论知识。

(4)勘察资料整理,具有绘制工程地质图件;对工程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初步评价,并必备绘图技术、工程地质的基础理论知识。

3.环境地质勘探的工作任务主要包括两点

(1)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估,具有熟悉地质灾害调查规范及技术要求,能够搜集、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并能初步分析调查区环境的地质条件;利用测绘、勘探、试验、检测等方法手段现场采集地质灾害信息;对地质灾害进行初步评估的职业能力,并必备地质基础、水文地质基础、工程地质基础、环境地质基础、测试技术、勘测技术知识。

(2)环境地质调查,具有城市环境调查与评估、矿山环境调查与评估、区域环境调查与评估的职业能力,并必备地质基础,水文、工程、环境地质基础理论知识。

(二)专业技能定位

人才培养规格包括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三个方面,其中技能定位比较复杂。根据调研资料职业能力分析结果,将专业技能定位如下:

1.水文地质勘察方向专业技能

(1)能够全面搜集、整理、分析有用的专业信息,能够使用专门仪器进行地下水动态监测和资料整理。

(2)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

(3)了解物探在水文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掌握钻探的技术要求,具备地质编录能力。

(4)会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试验及试验资料整理。

(5)会编制和计算机绘制水文地质图件。

(6)能够初步评价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2.工程地质勘察方向专业技能

(1)能够按设计要求完成野外工程地质测绘工作。

(2)了解物探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应用;掌握钻探的技术要求,具备地质编录能力。

(3)掌握工程地质野外(原位)测试原理、设备类型、特性、适用条件及技术要求,具备原位测试能力。

(4)会使用专门仪器检测岩土物理性质、水理性质、力学性质以及特殊性质等。

(5)会编制和计算机绘制工程地质图件,能对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3.环境地质勘察方向专业技能

(1)熟悉地质灾害调查规范及技术要求,能够搜集、利用相关研究成果及资料并能初步分析调查区环境地质条件。

(2)能够利用测绘、勘探、试验、检测等方法手段现场采集地质灾害信息。

(3)会采集城市、矿山以及区域地质环境变化信息。

(4)会编制和计算机绘制有关环境地质图件,并能够对地质环境问题进行初步评价。

三、课程体系定位

新的课程体系构建思路是首先为三个专业方向统一打造基础平台,包括职业素质、基本技能,然后按不同专业方向分别培育职业能力。坚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以人为本、实践第一的原则。此外,实训课程分为基础地质实习、模拟生产或顶岗实习三个阶段。

水文及工程地质专业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专业,目前教学质量日渐滑坡,就业前景暗淡,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课程体系以及课程定位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虽然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但是教育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首先是教育工作者需要更新教育理念,明确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职业群的岗位培养复合型人才,而不是培养学科研究型人才,也不是培养操作技术工人。笔者在广泛社会调研基础上建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职业素质高,理论与实践并重,水工环地质学科复合的技术人才。依据具体工作任务的职业能力分析结果确定了新的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打破了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重新构建了模块式课程体系框架,为了有利于学生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将传统学科按类别重新组合,将实验操作技术课单独设立,有利于实施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践组织。这不仅为进一步专业教学改革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国家建立统一的教育教学标准和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了依据。

摘要:目前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以及课程体系与行业发展、岗位人才要求不协调,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依据社会调研分析结果,对该专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人才规格、课程体系进行了重新定位,不仅为专业建设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建立统一的教育教学标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高职教育,水文地质,环境地质,工程地质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孟广平.对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几个重要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1995(6).

水工专业地质实习改革 第5篇

工程地质是水工专业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不仅仅需要课堂讲授、实验课程,而且需要进行地质教学实习等多种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才能获得一些真知。但是水工专业学生在地质知识基础、专业认识上和地学专业学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分析水工程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的基础上,主要介绍了在野外实习中摸索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知识现状

从学科上讲,水工专业学生地质理论知识相对欠缺,学生学习的理论课程难度要求相对较低,课时和内容相对较少,课堂上的认识鉴定实验时间有限,巩固的时间客观上较少;而且不像地学类学生有比较深刻的理论知识基础和大量野外实习历练机会。所以水工专业学生,不仅对常见的造岩矿物、岩石类型陌生,对构造现象更是如此。

从思想上,许多学生对野外地质实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多数学生认为野外地质实习与他们的专业关系不大,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致不高。学生在实习现场,大多观察风景,东张西望,不知所措,并且对野外实习与专业的关系大小产生了质疑。学生从思想上缺乏对学科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

总之,上述种种原因,使得仅有两周的非地质类野外地质实习变得相当艰难,同时对带队老师和现场授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消除学生们思想上的顾虑,而且要寻找一种有效的野外实习教学方式。

二、野外实习教学方法

(一)消除学生思想障碍

态度决定一切,在实习开始之前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必不可少。部分学生认为,每次实习都是与岩石打交道,枯燥无味,缺乏新奇感。这就要求教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进行说服教育。抓好思想教育工作,从根本上摒弃“重专业课、轻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重理论教学、轻实验”教学观念,提升实践性教学的作用和地位。而且因材施教也非常重要。例如与农水专业的学生讲解水文地质调查与专业的密切关系,与水电专业的学生讲解不同岩石类型的地基承载力差异以及对工程施工的影响等等。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饱满热情,学习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二)重视基本知识的解析和讲解

每个学科都有其不同的学科特点。每到一个具体的实习考察点,都要从看到的地质现象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回忆课堂理论和实验内容的过程。例如在五大连池考察流纹岩的时候,简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的基本概念,其中岩浆岩又分喷出岩和侵入岩两大类,最后指出流纹岩是一种岩浆岩,而且是喷出岩,接着可以简述喷出岩的常见的一些结构构造特征,然后根据看到的现象逐个分析流纹岩细类的特征。在此过程中要让学生知道常见造岩矿物的成分差异及其鉴别特征。比如在对小岭镇进行岩层产状测量的时候,让学生回忆岩层产状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水工地质罗盘的矫正以及使用其进行测量的方法。然后教师进行现场演示,讲解岩层产状的测量方法、记录方式,熟练使用仪器。这样使学生巩固了基本知识,完成了实习任务,熟练地掌握了仪器使用,效果较好。

(三)重视地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地质思维和鉴别能力的培养是实习的核心内容,比如在考察小岭镇石发岩石断裂的时候,首先阐述断裂的概念和三要素,然后让学生根据标志层判断断层的性质。学生们直接参与其中,畅所欲言,在讨论中逐步明确了断裂的性质。另外在鉴定泥岩和粉砂岩石的时候,要让学生亲自感知二者手感的不同,肉眼很难区分,粉砂岩有粗糙感,而泥岩没有。并且针对北方农水专业的特点,适当加强了水文地质调查的内容。对实习区域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基本烈度、自然地质现象、水文地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了解。通过实习学生不仅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学到了知识,而且增强了技能。接着可以分析地质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判断的依据。比如,断层性质的判断的基本依据、不整合形成的原因等等。如果遇到类似的观察内容,可以跟学生一块讨论,在争论中逐渐明了野外观察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会一些基本野外技能。

但是学生还是存在着个体差异,在实习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个分队中有的学生记录本上记得工整详细,有的则寥寥几笔。但最后提交报告的时候都内容饱满,这样难免抄袭。为培养学生养成现场记录的习惯,现场对不同的学生个体的记录随即抽查和提问。每天回来之前让学生把记录本交回,可以督促学生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一旦领会了某些概念、掌握了一些基本方法和技能,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会有很大提高。

(四)注意培养创新意识

实习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基本技能,明确基本概念。鼓励学生现场提问,可以使问题得到及时解决。野外岩石的鉴定,没有了教师的提醒,没有了实验室中标签的标明,学生大多不知如何着手。也有相当多学生不知道野外如何区分“石英”和“方解石”“白云母”等常见的矿物。通过现场答疑,学生的基本技能有所增强,下次再看到的时候就知道从节理、形态等几个方面来鉴别。学生的问题可能比较浅显,但是只要跟专业相关的,都要耐心解释。如果真正学会了些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会逐步提高。兴趣就是在点滴中培养的。在实习的后期,从学生的主动提问可以看出他们的思考、认识也在深入。

三、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

鉴于所从事专业的特殊性,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对大二同学尤其重要。如何在完成艰巨的野外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成了带队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实习中会受到路程比较漫长、天气变化不定、山路比较陡峭、路段比较泥泞等自然因素的影响。有些体力较好的男生主动伸出友爱之手,这些都是实习中亮丽的风景。正如许多同学在实习报告结语中所写:此次实习增强了我们的团队意识,感觉到了集体的温暖。

诚然,因为师资力量有限,在野外实习过程中不可能照顾到每个学生,但是如果学生在野外实习中真正掌握了一些基本技能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形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和团队精神,必将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刘勇健.工程地质实习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7(6).

[2]白明洲.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06(2).

[3]肖淑荣.基础地质实习之我见[J].中国地质教育,2007(3).

大学生网络创业要靠实力

09年3月,杭州师范大学阿里巴巴商学院历经半年,通过走访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85所高校,共发放1650份问卷,访问512名网络创业者,最终形成了国内首份《中国大学生网络创业研究报告》。

调查表明,71.57%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的专业背景为经济学、管理学、工商管理、企业管理、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经管类专业,理工类和文史类专业学生分别占11.22%、2.24%。这一方面说明该部分学科专业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学生就业压力非常大,另一方面也较好地说明近几年高校特别是高职、大专层次院校在经管类相关专业人才培养中开始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业能力的培养。

报告显示,在大学生网络创业雇用人员数量上,61.65%的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没有雇用人员,雇用1-2人的占23.54%,雇用3-4人的则占6.07%,雇用5人及以上的比例为6.31%。同时,大学生网络创业者所雇用的人员75.90%为本校同学,11.65%为大学毕业生,14.86%为其他社会人员。可见大学生网络创业影响不小,在解决本人就业问题的同时能够有效影响和带动周边同学参与网络创业,还解决了一部分社会人员的就业问题。

调查发现,当前国内高等教育中创业教育特别是网络创业教育还刚刚起步,在大学生网络创业者群体中,参加过创业教育培训的仅占17.1%,有网络创业培训经历的比例仅为16.14%。创业类培训正在成为大学生网络创业者获取网络创业所需知识、技能的直接补充和选择。

报告认为,网络创业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具有积极影响,对大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提升、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促进毕业生就业和拉动经济等都具有较大影响,同时报告还认为大学生网络创业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地质工程专业 第6篇

数值计算方法在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教学内容纯粹数学化[1~3], 缺乏与地质工程专业相结合的应用, 学生需要自己完成数学问题与专业知识的转化问题。同时导致专业学生不知道所学有何用处, 减少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也往往是完全依据纯粹数学的教材, 其中的例题习题绝大多数和高校的工程地质相差甚远, 对地质工程应用到的数值计算方法的领域不甚了解, 当然也就无法进一步引申, 或者直接针对某个地质工程中的问题提出数值计算方法的解决手段。为了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中的效果, 针对以上教学中的问题, 计算方法教学需要进行地质工程专业化。根据本人长期从事本学科的一线教学实践, 这里从以下三个方面探讨计算方法教学专业化内容, 也为可其他类似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1 教学人员的专业化

提高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教学效果, 更好服务于地质工程建设, 需要与地质工程有较好的衔接, 必须使教学人员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人员不但要具有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扎实理论基础及技能技巧。还需要一定的地质工程专业知识。教学人员的专业化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建设。

一是通过数学专业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化培训或者自我拓展。数学专业从事数值计算方法教学的人员可以参加地质工程的专业基本知识学习, 了解地质工程中哪些领域、哪些问题用到数值计算方法相应内容。了解地质工程专业常用软件计算的基本原理及其对应的数值计算方法中内容, 在课堂教学、作业中及试验中加以引导。

二是通过地质工程专业人员从事计算方法教学。随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迅速提高, 具有高学历人员的地质工程专业的教师越来越多。长期接受高等教育及从事科研活动, 理工科高学历人员往往已经熟练掌握了数值计算方法基本知识或者已经能够熟练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地质工程中的问题。同时高学历理工科教师的高等数学理论知识通过历届的入学考试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这些人员通过学习, 能够很快熟悉掌握数值计算方法的教学内容。随着高校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三项主要任务的完善, 高校教学人员个人平均教学任务量相对下调, 更有利于地质工程专业人员教师从事计算方法等专业限选之类的课程教学。

以上两方面的人员的相互专业化过程, 还可以通过高校的‘教研室活动’进行交流, 目前的高校教研室活动仅仅限于一个专业或者一个专业的方向人员进行教学与专业知识的交流。随着学科交叉日益加深, 需要打破专业范围内交流的局限, 根据教学任务及具体情况定期不定期举办不同学科不同院系间的教学专业知识的交流活动。增长不同专业教师与服务对象专业不一致的专业外知识, 扩展他们的视野, 利于教学专业化, 对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明确教学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2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

课堂教学内容的专业化是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主要内容, 是决定该课程的专业化程度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专业化教学与纯理论教学目的稍有不同, 计算方法主要授课内容、教学重点及其对应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目的[4]有所不同, 课堂教学内容的地质工程专业化还依赖于教材的专业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理论教学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作为数值计算方法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的启发与引导, 下面结合主要章节的内容对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加以阐述, 仅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误差分析:譬如很多教材并不明确表明什么的工程情况下的误差分析。当然作为数值计算方法这门较为专业的基础课, 也不可能涉及众多学科中的具体工程误差情况, 而是直接切入主题, 对于接触到地质工程专业还不甚深入的学生感觉不到它的用处和重要性。事实上这部分内容比较重要, 即使在工程界也往往被忽略, 比如运用成熟的软件计算工程地质问题常会出现失真, 有时小变形量却远远超过应该的范围, 很多计算失真就是由于实际问题与商业软件适应工程问题存在差异导致。学习前可以通过演示方法举出地质工程中进行数值计算时因误差而导致计算结果失败的例子。又如在利用数值计算软件计算边坡变形时, 有时会出现了不合乎常理的巨大位移或者求解过程不收敛, 很多情况就是误差累计导致的, 在第一章举出这样的实例就能够让同学们知道计算方法是本专业息息相关, 并产生学习兴趣, 激发主动学习的动力, 也利于帮助同学们明确学习目标。在讲解误差来源时, 应该把很多的纯数学中的内容替换成工程地质及岩土工程中经常遇到的各种误差, 对照关系可采用表1中所列。

结合表1可以进一步提出启发性问题, 比如如何减少这些误差呢?这样提出问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求知欲望。在有效数字判别及计算方法设计一节中同样可以采用数值计算常用软件中对应问题加以专业化。

(2) 非线性方程求根:在岩土工程及地质工程领域, 非线性问题很多。常见的如岩土体的本构关系, 绝大多数情况下为非线性。此外非线性的迭代往往与最优解联系在一起。在常用的有限元及有限差分中的迭代更为广泛。此时如果专业基础知识可能有一定的局限性, 可以在课程完成后, 在偏微分放在最后一章中综合举例说明。由于应用面很广, 所举例子只能局限在一定研究领域内。为使同学们比较清楚迭代背景, 需要对计算领域稍加详细说明。结合我校水利工程强势学科, 可举参考文献[5]中实例说明牛顿迭代法在堤坝集中渗漏探测中的应用。

(3) 计算方法综合知识解地下水渗流问题。

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往往需要计算方法中多个章节知识才能解决, 因而单独的取出一部分讲解可能学生会产生一些目的性的疑问。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步结合所学内容专业化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 但是应该明确最终解决的物理数学问题, 逐步深入讲解, 引导学生直至最终问题的解决。工程地质数值方法中的有限差分及有限元在解决水文地质及工程地质问题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这些方法几乎每一个重要步骤都涉及到了计算方法的重要内容。

渗流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学科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有限差分法也是最早被用来求解渗流场分布的数值计算方法。其中涵盖了数值计算方法各主要章节的内容, 也体现了数值计算的本质是工程地质数值法的基础知识。由于专业基础知识的不够丰富, 进行有限差分法引入各章教学内容上可能很引起更多的疑问。因而需要从最简单的工程问题入手, 比如引进渗流的一维问题。

(1) 关于数值计算的离散——网格剖分:几何模型即为需要考虑几何形态, 离散可以展现其计算方法中的离散化解决思想, 并引入数值计算方法常用的步长及工程数值方法中的控制方程初始条件边界条件等术语。这里是将时间及空间分别离散化。

(2) 利用微分中的差分代替微商办法处理微分问题:水头方程中的微商用差商代替, 并舍去余项, 代入方程原方程, 并估计阶段误差。离散后的时间及空间步长都是常量。

(3) 显式差分方程的求解:结合迭代法相关知识, 建立地下水水流方程特殊形式的迭代格式。便于理解与计算, 可引入无刚量参数得到控制方程, 并计算各结点初始时刻水头值, 利用差分方程计算各结点某时刻水头值;利用边界条件计算边界结点水头值;重复以上步骤, 直到计算出拟计算的各个时刻的水头值。通过改变步长考查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步长太大会导致出现不合理的水头。可以取步长为一天进行试算, 比较不同步长的计算结果, 计算结果出现迭代不稳定。说明选取适当的步长是非常重要的。

2.2 实验课教学的工程地质专业化

根据现有《计算方法》教材, 实验教学内容大多数基于电子、物理等基础学科的工程问题, 这些内容有的暗含了某些地质工程问题, 是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问题的抽象化或者是数学化。因而同学们学起来就会感觉抽象并难以与具体工程问题相联系。借助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实际问题开展计算方法的实验教学, 不但使学生懂得了计算方法实验的重要性实用性, 并且也进一步接触了专业知识领域, 为了毕业设计及后续的数值计算软件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上述的地下水渗流问题, 亦可以作为实验的内容之一。地质工程专业的计算方法实验课一般安排为4个学时, 学时较短, 而实验内较多。地质工程专业化实验需要结合具体工程实践进行, 把各种实验内容尽量集于一两个案例是较好的选择。而工程实践也只有通过各章的知识才能解决。这里仅就方程组的迭代方法相关的内容的工程地质专业化实验做事例。

上述渗流问题的地下水头的求解的另一种方法是利用隐式迭代格式, 并建立矩阵形式的方程组, 求解可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试验, 比如做矩阵分解, 典型的是进行追赶法求解等等。这样既节省试验时间, 又可有效达到工程地质专业化的教学目的, 效果较好。

2.3 课后作业的地质工程专业化

课后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的措施之一, 现有教材课后作业同样存在内容过于基础, 几乎没有地质工程方面的内容。地质工程专业化的作业需要从事地质工程水文地质的生产科研人员进行长期的筛选积累, 收集及编写专业主要内容相关题目进行计算方法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

同时还可以开展各式样的相关科研学术活动, 比如参与相关教师的科研项目, 组织反分析技术兴趣小组等途径深化计算方法实际应用。

3 结语

计算方法知识点多而凌乱, 连贯性较差, 数学的分析推理较多, 多数教材都是基于一般的数学物理等基础知识[6~9]。学习起来未免枯燥, 并且目的不明确。特别是定性分析较多的地质工程专业更是难以理解课程的在专业领域中的作用。通过这门课的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方法, 把每章节的学习内容同地质水文工程的领域的具体问题相结合,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激发学习兴趣, 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多年的计算方法对地质工程专业化教学实践及效果跟踪调查, 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一致反映, 这样的专业化教学使同学们对专业领域有了深入了解, 为掌握数值分析工具奠定了基础, 从而大大提高了毕业设计及快速适应社会生产项目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小林.关于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 29 (2) :85-87.

[2]栾孟杰.数值计算方法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J].林区教学, 2011 (4) :106-107.

[3]谷照升, 苏欣, 张淼.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初探[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5 (1) :49-52.

[4]彭彬, 刘林.软件工程专业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 2011 (1) :88-89.

[5]Wang Xinjian, Chen Jiansheng.research of temperature tracer method to detect tubular leakage passage in earth-dam[J].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Technology, 2006, 16 (3) :353-358.

[6]王奇生, 袁仕芳.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改革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1 (11) :59-60.

[7]荣彦, 贺惠萍, 张兰.数值计算方法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 2011 (1) :35.

[8]何亚丽, 刘春风.数值计算方法课程中实验环节的设计[J].大学数学, 2008, 24 (1) :8-12.

地质工程专业 第7篇

1 课程地位和要求

1.1 课程地位

工程地质是一门专业基础课。

我院土木工程专业开设《工程地质》课程目的在于重点介绍各类工程地质条件和问题以及工程地质分析评价方法,突出工程地质勘探等实用性内容,注意解决各类建设工程中与岩土介质有关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在了解地质材料的起源及影响其性质的因素、熟悉各种地质构造的基础上,具有各类工程项目中实际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

1.2 课程要求

1)了解地质材料的起源及影响其性质的因素;2)了解各种地质构造;3)掌握各类工程项目中实际地质问题的分析和解决方法。

2 课程修订的必要性

为满足土木工程专业对工程地质课程的应用性要求,首先对现已出版教材的优缺点进行总结,见表1。

结合自身在《工程地质》课程教学、实训过程中的具体实践,现针对该门课程从教材选定、课程内容、讲授方式、课时量、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比例方面进行修订,以便更好地服务于该课程设置目的。

3 教材选定

3.1 我院土木工程本科课程教材选取范围

现出版的土木工程本科课程应用性教材有以下两大类:

1)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2)普通高等院校土木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

经过初步优缺点的评比,此次修订所比较的教材具体确定为:

1)何培玲等主编的《工程地质》,由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1月1日出版的21世纪全国应用型本科土木建筑系列实用规划教材;2)戴文亭主编的《土木工程地质》,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出版的普通高等院校土木专业“十一五”规划精品教材等。

3.2 现用教材选用

经过上述两个土木工程地质课程的教材比较,此次选用何培玲等主编的《工程地质》教材是出于以下因素考虑:1)专业基础知识方面:该教材与其他同类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基本一致,但该教材在内容表述上更易学生理解。2)课程应用性方面:工程地质问题分析与处理及预防是学生未来工作实践所必需的能力,该教材通过对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多个工程地质工程实例问题进行了全面详尽地分析,并总结出处理方法和预防措施。比其他同类教材的案例分析所涉及的方面广,能更好地反映出工程实际情况。

4 教材内容选取

4.1 选取原则

该教材在专业基础知识方面编排的内容非常丰富,编排了一定比例的岩土专业所需的地质概念和相关内容,从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出发,依据下述原则对于该教材各个章节的内容进行取舍。1)标定出对于土木工程专业所需的地质概念和相关内容,在授课中进行详细讲解;2)将教材中岩土专业所需的地质概念和相关内容进行弱化,在授课中仅做简单介绍。

4.2 具体修订

具体修订见表2。

5 课程讲授方式

1)我院现行的讲授方式:目前,我院《工程地质》课程的讲授方式基本为纯课堂理论灌输,附带有部分图片观摩。

2)拟修订的讲授方式:土木工程(本)专业开设的《工程地质》课程应属于一门实用、实践课。理论学习为工程实用与工程实践铺垫知识基础,应用是目的。因此讲授方式宜修订为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紧密联系实习、实训。

6 课时量中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比例

1)我院现行“人才培养方案”中理论与实践课时及分配比例。理论课时:16课时;实践课时:0课时。

2)拟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与《工程地质》课程相关的内容。a.拟修订的课时量:总课时量修订为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增加4课时;增加野外实习实训一天(8课时)和内业4实训课时。b.拟修订的理论与实践课时之分配比例:理论课时:20课时;野外实习课时:8课时;内业实训课时:4课时。c.修订理由: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运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需要进行理论讲解的相关内容较多,以及为便于学生在课堂上消化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增加理论课时到20课时。

另外,作为地质学与工程学的边缘学科,该课程是一门应用地质学。它广泛应用于各类工程,工程地质学的特点是始终与工程实践紧密联系。因此,增加学生野外实习一天以及为野外实习准备所需的内业实训4课时,见表3。

摘要:结合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地质》的课程地位和课程要求,分析了课程修订的必要性,结合土木工程本科课程教材选取范围进行了教材选定,具体阐述了教材内容选取,课程讲授方式以及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分配比例,以期合理有效地实现对该课程的应用型教学改革。

关键词:土木工程,工程地质,课程改革,教材,讲授方式,课时

参考文献

地质工程专业 第8篇

关键词: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形势,毕业去向

一、引言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有8个教育部特色专业和北京市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地质工程专业位列其中, 每年招生规模在80人以上, 招生范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和直辖市, 其中2014年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煤炭生产大省录取线超过一本线50多分 (见表1) , 近三年全国录取线与一本线分差均值呈逐年增高的良好态势。面对喜人的招生形势, 如何做好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就显得异常重要, 毕业前景不仅影响毕业生的就业去向, 也影响在校学生的学习趋向、学校对地质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学校的战略发展目标实现。因此, 针对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最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开展调研和分析, 对加强该专业师资管理和学生就业指导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地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去向

2010—2014年, 我校地质工程专业本科生有343人毕业 (详见图1) 。在343名毕业生中, 186人直接就业, 占毕业生总数的54.2%, 就业领域覆盖煤及相关矿产资源, 主要在国土资源、煤炭、石油、地矿、冶金等部门及其科研机构、或大专院校从事技术、教学、科研和管理等工作;157人选择继续深造, 占毕业生总数的45.8%, 继续深造的学生中考取国内研究生的有154人, 出国留学的有3人。

1.直接就业的学生。“十五”和“十一五”期间, 地质市场崛起,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大好, 求大于供, 就业率一直保持100%[1,2]。然而到了“十二五”期间, 由于受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 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煤炭、石油、钢铁等重要能源价格下跌[3], 煤炭企业70%以上亏损运营, 行业形势不容乐观。煤炭行业持续低迷, 企业的用人需求也随之下降, 煤炭相关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我校的大学毕业生直接就业率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近五年直接就业比例持续下滑。从2010年至2014年直接就业的学生人数分别为28、29、49、42、38, 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59.6%、61.7%、63.6%、52.5%、41.3%。学院积极发挥引领和促进作用, 鼓励教师们帮助学生扩宽就业渠道, 最大程度推动学生就业。学生主要就业单位扩展到各省市区煤炭/煤田地质局、地质队、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地质勘查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地质环境监测院、地质测绘院、神华、开滦、潞安、中煤科工集团等各煤炭行业大型国企、中铁集团、中石化、中冶、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有色冶金设计院、钢铁集团、城建、电力集团、中航勘察设计研究院等, 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去向与专业相关度达到99%。

2.继续深造的学生。考研一直是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很好去向。从2010年至2014年继续深造的学生人数分别为19、18 (含1人出国) 、28、38、54 (含2人出国) , 占当年毕业生总人数的40.4%、38.3%、36.4%、47.5%、58.7%, 与直接就业的毕业生比例之间存在彼此消长的关系, 读研率逐年提高。升学的院校包括北京大学、北京工业大学、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 、西安石油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兰州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等, 考研学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市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地质工程、矿产普查、水文学与水资源、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相关专业。

三、提高毕业生就业渠道举措

就业是学生教育和培养的落脚点, 学校和学院也高度重视就业工作, 学院成立了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全面督促指导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针对地质工程专业特色,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就业质量。

1.规范就业工作流程。学院制定了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流程, 完善了就业工作制度, 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 实现了就业指导、就业手续办理规范化。学院以就业指导课程教学为平台, 加强对毕业班学生的就业能力的提升和技能的培训。在常规就业工作开展的同时, 学院还对往届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和就业形势分析预测, 为毕业生就业、学生教育和教学工作提供指导。

2.发挥导师作用。我校实行导师制本科培养模式, 学院全体教师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 形成院领导、教师、导师、辅导员共同指导学生就业的工作体制。就业时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 动员校友的力量, 广泛搜集就业信息, 拓展毕业生就业市场, 建立了全员就业信息网, 使毕业生就业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较大提升。

3.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每年提前召开就业指导大会, 从就业心理、就业技巧、就业前景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对考研、出国、就业的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利用学院就业动员会、考研经验交流会、年级大会、班会、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工作。

通过举办专业和职业发展讲座, 帮助学生规划职业方向, 在专业知识、技能和工作能力等方面认识自身, 聘请学者和教授开展“大学生十二个为什么”、“我的大学生活”、“情商高手之黄金法则”等专题讲座, 使学生合理定位, 明确职业规划, 确立职业目标。

四、结束语

通过对近五年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进行的调查, 分析总结了毕业生就业情况。毕业生通过五年左右的锻炼, 80%的毕业生已具有独立或协助承担项目的经历, 毕业五年后职称得到晋升, 薪资也提高一半多;75%的毕业生独立从事过煤田勘查领域的工程设计和管理工作。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表明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具有较好的工作适应能力,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 具有较好的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相信煤炭系统地质工程专业大学毕业生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增加应对风险的能力, 不断提高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平松, 侯辉.地质工程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与预测[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21 (1) :47-51.

[2]胡社荣, 王志荣, 曹代勇, 等.特色行业地质工程专业大学生就业与教育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地质教育, 2005, (2) :89-91.

地质工程专业 第9篇

至2014年9月, 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在校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已经达到99人, 经过五年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历程, 在现有时代背景下需要提出更高层次的培养模式才能不断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适应时代的需求。积极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 也是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2]。

一、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面临的关卡

(一) 生源关

因为某些学生对专业学位研究生认识不足, 认为毕业后就业面临用人单位不熟悉国家学位制度, 把全日制与在职工程硕士略微混淆, 所以导致大部分入学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是跨专业考生及其他相关专业未录取而调剂过来, 这些学生在地质工程方面的学科基础缺失或不足, 导致理论基础薄弱, 需要一段时间补修本科应掌握的知识, 导致与其他学生相比, 上手慢, 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二) 导师关

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是双导师培养, 由一名校内导师一名企业导师共同培养, 但在双导师培养过程中面临很多问题。第一, 校内导师所带的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没有在主观意识上进行区分, 没有分别制定培养的实施方案, 导致专业型学生与学术型研究生一样, 在校内跟老师做一些项目, 没有达到在企业实践的时间要求。第二, 企业导师与校内导师缺少对同一名学生培养方面的沟通, 学生在学校即参加校内导师的课题, 在企业即参加企业导师的课题, 对于每个学生却没有区别对待。第三, 企业导师的使命感不强, 有些导师接收学生参与课题, 只是对其安排一些任务, 对于能力提升方面没有足够的规划和设计。

有数据显示, 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均一致认为双导师联合培养学生的初衷是好的[3], 但双导师制往往由于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没有共同的合作课题而流于形式[4]。

(三) 实践关

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应该有一年的实践时间, 此实践不包括课程内包含的实验内容, 而是在企业或者开放实验室针对某一任务进行的具体身心的投入。随着每年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人数的增加, 现有的实践基地已经不能达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 需要探索新的实践内容或满足实践条件的企业。对于在企业实践的学生, 如何对其实践能力进行考核是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探讨的问题。

(四) 质量关

培养质量一直是研究生教育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课程授课质量、学生学习成绩、学生能力考核、学位论文质量等都是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需要过的质量关。

二、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

(一) 一个中心

1. 培养目标

专业学位 (professional degree) , 是相对于学术性学位 (academic degree) 而言的学位类型, 其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5]。专业学位虽与学术性学位处于同一层次, 但培养规格的侧重却不同, 培养目标也大相径庭。专业学位教育的突出特点是学术性与职业性紧密结合。因此, 专业学位培养的核心是职业性, 贯穿始终的是创新实践能力。

2. 创新实践能力培养

在2012年召开的全国硕士研究生院院长联席会年会上, 参会者一致认为:“我国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不强。”[6]那么, 如何才能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实践能力呢?

第一, 充分整合产学研的实践环境资源, 如课题研究室、重点实验室、开放实验室、案例教室等, 提高实践能力的场地及资源。

第二, 提高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的使命感, 并促进两位导师的沟通, 针对每一个专业学位研究生制定具有个体特性的培养规划及实施方案。

第三, 定期开展实践能力考核环节, 对现有的实践能力进行考核, 对潜在的实践能力进行挖掘。

(二) 两个基础

1. 理论基础

有些人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有一些误解, 认为专业型就是实践型, 学术型就是理论型, 其实不然, 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看,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需要两个基础:一是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是行业实际工作需要, 即实践基础。因此,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必须两个基础同时具备, 两手一起抓。

理论基础需要校内导师在学生理论学习阶段为学生制定合理的课程计划, 在校内完成理论基础的学习, 与企业实践内容相互促进, 相互提升。

2. 实践基础

专业学位培养是为特定行业输送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实践基础是必不可少的, 因此学位办要求专业学位研究生至少有一年的实践时间。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应该与注册地质师进行对接, 重点培养满足注册地质师资质所需的理论及实践基础。

(三) 三个阶段

1. 理论学习阶段

由于专业学位研究生需要理论和实践两个基础, 因此学生需要有校内的理论学习阶段。东北石油大学实行“三跨”模式, 即学生可以在研究生三年培养时间自由选择理论学习的学期, 只要在三年内修满学位要求的学分及必修环节即可。理论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先在学校学习, 再去企业实践;理论基础夯实的学生可以先去企业实践, 在实践中遇到难以解决的理论问题, 再回到学校选修相关的课程提高理论基础。

2. 实践阶段

实践阶段可以是“两段式”、“三段式”或者“多段式”。“两段式”即将三年的时间分为两段:一部分在学校学习, 另一部分时间在企业实践;“三段式”即将三年的时间分为三段, 即学校、企业、学校或者企业、学校、企业;前两种适用于实践基地培养, “多段式”适用于导师项目合作单位, 也可以称为项目协同式[7], 可能三年时间在学校和企业间进行实时联系, 不规则分割三年的时间, 使实践环节总时间超过一年。

3. 学位论文阶段

由于专业学位与学术学位培养的目标不同, 对于学位论文的要求也应有所区别, 因此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发布了《关于试行工程硕士不同形式学位论文》 ([2011]11号) 文件, 对于专业学位的论文形式灵活设置, 包括产品研发、工程设计、应用研究、工程/项目管理、调研报告, 要求导师及论文考核小组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区别对待, 不要按照同样的标准评价不同学位类型的论文, 应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和特点给出客观的评价。但是对于论文质量的监控一直是比较关注的问题。东北石油大学通过对学位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的各环节均设置相应的考核标准, 以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三、结语

通过对比学术型和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目标得出, 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中心是创新实践能力, 培养基础是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培养环节分为理论学习、实践和学位论文三个阶段。按照这样的培养模式可以达到国家和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要求, 进而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人才。

摘要:针对目前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 结合东北石油大学地质工程专业学位培养的实际情况, 立足地质工程与石油行业注册地质师对接的特点, 对培养过程中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校企联合培养、双导师培养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实践, 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法及建议。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础、三个阶段。通过此培养模式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使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 成为今后企业发展的生力军。

关键词:专业学位,地质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做好2010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工作的通知[EB/OL]. (2009-9-29) [2010-9-20].

[2]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入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意见[EB/OL].教研[2013]3号.

[3]李景元, 蒋国平, 宋建新等.浅析“双导师制”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落实情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08, (12) :21-25.

[4]刘秀清, 谭德荣, 高松等.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实施方案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 2012, (30) :20-21.

[5]刘思炜, 樊杰, 董海.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2012.

[6]岳学军, 燕英伟, 全东平等.产学研模式下提高专业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的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4, 35 (5) :179-181.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的关系 第10篇

关键词: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关系;水理性质

众所周知,在工程地质勘察过程中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很多方面,其中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对工程勘察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水文地质主要研究地下水的水位变化和水压情况对岩土层以及建筑物的重要影响,而工程地质是工程勘察中对岩土层进行的考察和研究,看周围的岩土层是否具有工程施工的可能性。而水文地质有影响着工程地质中的岩土层结构和变化,岩土层又决定着工程的质量,因此水文地质又隶属与工程地质而存在。可见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作用和影响,本文主要从两者的内容说起,论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说明了水文地质对工程勘察的影响和岩土水理性质。

一、内容简单概述

水文地质是主要研究地下水的一门科学。从字面上来看,是研究地下水规则或不规则运动和变化现象的一种学问。对地下水的形成规律、分布状态、物理性质、化学成分以及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地下水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为工程项目的勘察和经济活动提供理论指导。水文地质学随着生产和发展的需要,水文地质不断取得了新发展,逐渐的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水文地质学,同时也为各种工程项目施工提供了理论可行性分析。目前,水文地质学已经拥有多个分支学科,特别是在地震研究、环境地质勘探以及地热应用等方面相互渗透,形成了新的发展领域。

工程地质从字面上理解自然与工程有关,主要是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来帮助人们解决各种有关工程建筑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其中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岩土层的成分和组织结构,岩土层的物理、化学变化,岩土层所受力学性质和特点以及对工程建筑稳定性质量的影响等。工程地质与建筑类、采矿类以及水利工程类关系密切,是一门工程地质勘察中技术性学科。

二、区别和联系

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关系密切,水文地质是工程勘察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又隶属与工程地质。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

(一)区别

盡管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之间联系紧密,但两者还是有一定的区别。水文地质主要是调查特定区域内的水环境,通过调查研究水环境,对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和情况、地下径流和地下水排泄方式等进行深入的了解,为以后的工程项目勘察需要提供理论指导和更好的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对水文地质勘察的主要工作方式是,抽水试验、示踪法以及长期观察等。而工程地质则主要是通过调查和分析工程项目的岩土层结构、性质、受力情况等,来确定地质结构地承载力的稳定性和地下水的水压问题,从而为建筑工程地基的勘察做良好的准备。

(二)联系

地下水是岩土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岩土层的特性,同时地下水又构成基础工程的基本环境,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产生重要的影响。但是令我们担忧的是,在实际的工程勘探往往忽略水文地质的因素。这主要是因为在勘察过程中很少牵涉到水文的参数,因此在工程勘察工作中,人们往往也只是象征性的,对自然条件下的水文地质做出简单的评估,而对复杂的水文特征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在设计中往往也忽略了水文地质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地下水对工程岩土体造成危害,使工程项目中的勘察和设计问题处于难以解决的境地。因此,为了保证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建筑物的稳定性,在工程勘探中要加强研究水文地质问题,同时还要评价和分析地下水对岩土层和建筑物的影响,对未来工程做出合理的预测,并制定相关的预防和治理方案和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地下水对岩土层的破坏影响,切实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安全。

三、岩土水理性质分析

一般来讲,岩土水理性质主要是指岩土层与地下水两者相互作用下,呈现出来的各种性质特征。岩土水理性质是工程地质性质的重要方面,其中岩土的水理性质对岩土的强度和结构形态具有重要影响,并且还对建筑的耐久性和稳定性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以往的工程勘察过程中,人们往往重视岩土的物理性质研究,而忽视了岩土的水理性质,这就导致评价岩土工程地质的内容不够科学和全面,进而影响到工程勘察的质量和工程建筑的地基安全。另外,结合水也是地下水的一种形式,含量比较少,一般来讲对岩土层的水里性质影响相对较小。地下水能够通过改变岩土层的结构,进而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我们要对地下水做全面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地下水的流向和流量等方面合理评价对岩土层的影响,并对未来将要发生的岩土层危害做出科学的预测和准备工作,进行科学的评价,从而有目的的采取措施进行预防。

结语:

综上所述,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关系密切,两者相互作用和影响,共同影响工程项目的质量。作为工程勘察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因素,要认真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工程勘察中认真研究地下水对岩土层性能和结构的影响,从而制定科学的设计方案,合理的预防,努力提高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参考文献:

[1]隋旺华,孙亚军,刘树才,杨滨滨.“煤矿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实践[J].中国地质教育,2013(03)

[2]于世君.如何理解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的关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6)

[3]祁生文,刘春玲,常中华,翟文龙.玉树Ms7.1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分区评价[J].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2010(11)

[4]董青红,张紫昭.新疆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着力点[J].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2010(05)

地质工程专业 第11篇

河南工程学院于2007年3月经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是由原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和原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资源勘查工程专业隶属于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由原郑州煤田职工地质学院地质系发展演变而来,具有20多年的办学历史和办学经验。近年,河南工程学院就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讨,对“勘查—开发—管理”一体化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

随着国内外能源结构的不断发展,煤炭以及相关能源勘探开发难度逐渐增大,新理论、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对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课程教学要求也逐渐提高。2014年河南工程学院转型为应用技术型高校,这意味着实习实践教学成为专业课教学的重点。而保证实习实践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应用技术型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直接关系到各高校在各对口企事业单位中的品牌效应。因此,高校亟须对资源勘查工程(煤炭)专业的生产实习进行改革。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是河南工程学院的传统专业,是学校重点建设专业之一。笔者结合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平台、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团队等相关内容,着重探讨具有煤炭特色的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改革方向及具体改革内容,同时对实践教学平台的建设、实习教学内容的改革以及“双师型”教学模式的引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希望有助于专业建设和毕业生就业。

一、专业课程的设置与优化

河南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知识和高专业素质的人才,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具体能力包括对煤以及相关矿产资源(如煤层气、致密砂岩气等非常规天然气)形成和聚集规律的综合分析和研究能力,掌握煤炭及相关资源勘查的一系列室内外工作方法和流程,适应各大煤炭企业、煤田地质相关部门的发展要求,能在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从事煤炭及相关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目前,河南工程学院专业课程包括普通地质学、晶体光学、结晶学与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古生物地层学、钻探工程、地球化学、水文地质学、矿床学、资源勘查与评价等主干课程。结合学校煤炭特色与目前煤炭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应当增加开设煤地质学、煤层气地质学等课程,紧跟市场发展,使毕业生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并熟练地完成相关工作。

二、实践教学平台的建立

目前,河南工程学院煤田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主要有两个就业方向:煤矿以及相关企业和煤田地质及相关单位。依据毕业生就业去向,河南工程学院应建立两个相应的实习实践教学平台。

河南省是我国主要煤产地之一,在华北地区仅次于山西和内蒙古。目前,省内有河南煤化集团、平煤集团、郑煤集团等大型煤炭企业。郑煤集团作为我国重要产煤企业之一,拥有“三软”不稳定突出煤层开采核心技术,组建有工程技术研究院和一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省级实验室,还有一个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工程学院拥有省级科研平台4个,市级科研平台6个,博士后研发基地1个。其中,省级科研平台中有省级工程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科研平台中有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省高校工程技术中心2个、郑州市重点实验室2个。这些条件不仅为郑煤集团和河南工程学院建立产学研生产实习平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基础,还为矿山开采提供了相关的技术保障。目前,该平台已为河南省和其他地区各煤矿及相关企业输出大量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优秀毕业生。

除煤矿企业外,煤田地质勘查公司也是河南工程学院毕业生的主要去向之一。目前,河南工程学院已与河南省煤田地质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建立了产学研生产实习平台。由于市场经济等因素,河南省煤田地质局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除煤及伴生矿产资源勘查设计、施工与评价之外,还涉及地热、浅层石油、地球物理勘查、岩土工程、工程测绘、煤质检验、岩矿及水质检验等。因此,结合部分学生的就业去向和意向,学校有必要开设油气地质学、工程地质学、煤质学、地球物理勘探、环境地质学等考查课和选修课,为相关实习生及毕业生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此外,学校还应增加校企之间的互动,积极申报校企联合项目,充分发挥河南工程学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优点,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专业技术保障的同时,不断提高师生的专业素质和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目前,河南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生产实习内容包括:煤田地质工作相关标准、规范、规程以及手册的学习和应用;地质资料的室内分析;地形地质图以及综合柱状图的绘制;撰写相关的勘查报告。然而,随着煤田地质行业及市场的不断发展,这些实习实践教学内容明显落后和不足,而且缺乏针对性。因此,学校应增加开设适应资源勘查专业发展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如矿井地质编录、物探资料的解释、瓦斯及矿井水的分析、矿山地质灾害的防治等。

在充分与各产学研实习实践教学基地的相关单位进行沟通后,学校需对原有实习实践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修改,适度增加一些适合现代资源勘查工程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增加的内容包括:

第一,学习与煤田地质、矿井地质相关的新标准、新规范、新规程等。随着市场经济及资源勘查行业的发展,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也在不断更新和修正,因此,学习相关的新标准、新规范、新规程很有必要。比如,国标GB/T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是根据国标GB/T17766-1999《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对GB/T13908-1992《固体矿产地质勘探规范总则》、GB/T13688-1992《固体矿产详查总则》和GB/T 13687-1992《固体矿产普查总则》三个标准进行修订的。为治理矿山开采带来的地表塌陷、地下含水层破坏、土地资源压占、地形地貌破坏等相关人为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国土资源部于2011年推出DZ/T0223-2011《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替代了先前的DZ/T0223-2007《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用于在新的条件指导矿山开采引发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第二,依据实习生的就业方向、兴趣以及可能的就业方向,灵活选择实习地点和实习内容。具体实习内容包括矿井地质实习和野外地质实习两部分,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实习实践教学平台进行,实现分散实习教学的目的。这样既可以缓解由于单一教学内容和实习地点带来的教学压力,同时又满足了实习生就业和兴趣的要求。

第三,加强毕业生及实习生基础专业技能的训练。河南工程学院目前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专业技能是四年本科制教学内容中的重中之重。其中,矿井地质实习具体内容包括矿井地质编录、资源储量估算、井下常见构造的识别、水文地质、瓦斯地质等;野外地质实习包括勘查设计、钻孔编录、岩石及矿物的肉眼鉴定、室内实验室相关分析等。此外,由于当前地质学科发展日新月异,一些传统的知识技能已不能满足当前地质工作的需求,毕业生和实习生还需了解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勘探、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知识和技术。

第四,随着近年科技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地质领域也不例外。目前,计算机在地质工作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熟练操作各种专业软件已是毕业生及实习生必不可少的技能,如CAD、Mapgis、Origin、Geomap、Suffer等制图。目前,室内课程虽开设了相关软件学习及应用的课程,但不进行实际演练和操作,犹如纸上谈兵,在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实习实践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相关专业软件的应用。

第五,加强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安全教育。近年,安全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于地质这种高危行业,尤其是矿井地质,掌握工作中相关的安全知识更是不可或缺的。因此,有必要在实习实践之前对毕业生及实习生进行安全教育,使他们学习相关的安全知识,提高他们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

四、教学团队的优化以及“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立

目前,河南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教师配备不齐全,部分岗位及方向的教师仍然空缺,学校在今后的人才引进过程中应根据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发展和现实需求来引进人才。此外,现有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地质专业素养需进一步提高。

一些教师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而对现场工作及相关流程接触比较少,这对资源勘查工程这种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非常不利,也与“建设应用技术型大学”的目的背道而驰。因此,河南工程学院2014年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以来,每学期都会选派一些年轻骨干教师去相关企业进行锻炼,增强教师现场工作的能力,也间接地提高了实习实践教学水平。此外,企事业单位中有大量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他们拥有丰富的现场经验,这正是高校教师所缺少的,因此,有必要聘请一些专业技术人员来现场指导毕业生及实习生的实习实践,将他们纳入学校的实习实践教学体系中,与校内教师实现互补。

五、结束语

煤田地质生产实习教学改革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且具体革新内容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也需要与时俱进。笔者就河南工程学院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提出了一些见解,对具体改革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讨论。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及复杂的就业市场环境下,希望本文有助于应用技术型大学特色专业的建设和提高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有利于学校及相关行业的长久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松航,唐书恒,汤达祯,许浩,姚艳斌.新能源地质与工程专业方向实验实习平台建设[J].中国地质教育,2014,(1).

[2]唐洪,戴鸿鸣,王顺玉,周彦,蔡正旗.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生产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34).

[3]王金友,张立强,张世奇,刘太勋.资源勘查程专业油田地质实习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地质教育,2012,(4).

上一篇:O2O价值系统下一篇:广告活动社会责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