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范文

2024-07-27

先学范文(精选12篇)

先学 第1篇

一、“先学”——学什么?

“先学后教”的基础是学生的“先学”。所谓“先学”, 就是学生在教师教学之前, 自觉、主动地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自主阅读、自主实践、自主理解、自主探究的过程。那么, 学生“先学”学什么?哪些内容是学生“先学”能够达成目标的?哪些内容是学生“先学”有困难的?

(一) 学基本知识, 形成结构

在“先学”环节中, 对于一个课时的基础知识, 期望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力争学会的。如“圆的认识”一课,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知识点。

1. 通过例1、例2“画圆、剪圆、折圆”的操作实践, 学生观察发现:圆是对称图形, 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

2.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学生知道什么是圆心、什么是半径、什么是直径。

3. 通过画、量直径 (半径) 的操作与思考, 学生发现:圆内有无数条直径和半径, 且同一圆内所有的直径 (半径) 都相等。

4. 通过对文本的阅读, 学生还知道了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5. 通过动手操作, 学生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以上五个方面的知识, 有些是基础性的知识, 如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直径是半径的2倍;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画指定大小的圆。有些是探究性知识, 如观察发现圆是对称图形, 几条折痕相交于一点;圆内有无数条直径 (半径) , 且同一圆内所有的直径 (半径) 都相等;为什么直径是半径的2倍?基础性知识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了解的, 所以是“先学”的主要内容, 也是“先学”环节能够达成目标的。

(二) 学难点知识, 积累经验

在“先学”环节中, 对于一个课时的知识难点应当有所涉及, 让有能力的学生先学会, 有困难的学生积累一定的经验, 为“后教”提供素材。通过调查发现, 在“圆的认识”一课中, 学生学习的难点在于:为什么同一圆内直径是半径的2倍?知道了直径如何画圆?为什么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对于这几个难点问题, 应当在“先学”环节中触及, 但是目标要求不能过高, 要让学生在自身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内开展自学, 积累一定的经验。

(三) 学反思知识, 提出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中, 发现问题与提出问题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 学生的问题往往来自于某一道习题的错误, 通常聚焦在题目的解题方法或技巧上, 但是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应该是在对知识的反思中形成的。在“圆的认识”一课中, 学生习得圆的基本特征之后, 如何触及“为什么车轮是圆的”这一数学本质的反思性问题, 也是“先学”环节要思考的。当然, 对于这样的触及知识本质的反思, 是要具备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才能达成的, 需要有良好自学习惯的支撑。

对于以上三个“先学”的内容, 在目标设置上是不同的。对于基本知识要作为首要目标, 期望学生在“先学”环节中达成;对于难点知识, 更重要的是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产生“先学”过程中的差异与问题;对于反思性知识, 其目标是“先学”的理想追求, 侧重于学生自学习惯与能力的培养, 形成科学思辨的思维素养。

二、“先学”——怎么学?

“先学后教”的“先学”, 从形式上可以分为教师指导下的先学与独立自主式的先学, 从时间上可以分为课内先学与课外先学。但无论是哪种形式, “先学”都应当具备前置性、独立性、差异性。正是由于“先学”的这些特性, 使得学生的先学变得不可控, 自主容易演变成“自流”, 所以必须思考“先学”怎么学的问题, 特别在小学阶段的“先学”, 更要注重引导学生的学习策略。

(一) 目标引领策略——有目的地“先学”

“先学”不是漫无目的的学, 是在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自主学习。所以, “先学”首先是在教师目标引领下的学习, 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要求, 进行学前指导, 特别是在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 这样的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如“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 可以设置如下引领性的思考题。

【预习思考一】

1.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 仔细阅读第56页的例1,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请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 对折、打开, 再换个方向对折、再打开, 反复折几次。

2. 仔细观察这些折痕, 你发现:_________。

(二) 指导阅读策略——有方法地“先学”

教材是学生“先学”的主要范本, 数学阅读是学生“先学”的主要途径。通过对教材的阅读, 掌握主要的知识, 完成一定量的练习, 从而习得知识。但是, 数学阅读不同于文学阅读, 它更多的是针对非连续文本材料的阅读, 小学生对于这类文本的阅读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 对于学生的自主阅读, 教师也要有适度的指导。

在“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发现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学生阅读后并不表示就已经知道了;二是学生阅读后即使知道了, 也并不表示已经理解了。大部分学生关注的是知识的表面现象, 并非知识的本质, 因此, 在学生自主阅读时要有路径、方法的指导。

【预习思考二】

1. 同学们, 再仔细阅读第56页下面的文字。

(1) 请在你刚剪的圆中标上圆心、半径和直径。

(2) 再跟父母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要求:不能看书, 但可以看图形)

2. 请你仔细观察圆片的折痕, 也可通过用尺来量一量的方式思考圆的特征。

(1) 在同一个圆中, 有 () 条半径, 它们的长度 () ;有 () 条直径, 它们的长度 () 。

(2) 在同一个圆中,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发现的?

有效的“先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自主的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上, 就像余文森教授所讲的那样, 要从“教读”“导读”“自读”三个阶段来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三) 学案导学策略——有拐杖地“先学”

在自主学习的初级阶段, 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导学”是提高“先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设计符合学生“学”的导学稿, 能有效地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因此, 教师要思考学生的“先学”有什么困难, 该如何引导, 只有充分地了解了学生的学情, 才能制定出该如何教的策略。因此, 教师必须设计出适合学生自学的“导学稿”, 才能有利于学生最大限度地通过自学习得知识并形成相应的学习能力。同时也为教师教什么、怎么教, 打下坚实的基础。下面就以“圆的认识”一课为例, 谈谈如何设计切合学生“学”的导学稿。

导学的目的在于学生通过自学学会一些知识, 并通过学法指导学会一些方法, 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反思知识, 提出问题。有效的导学必须立足于教材, 立足于学生的自学, 切合学生“学”的路径, 在学生的疑难处实现“导”的功能。

“圆的认识”预习导学稿

你见过圆吗?圆是一个怎样的平面图形?有哪些特征?下面的导学是为了让你更好地读懂书本。

【预习思考一】

1. 请你打开书本, 仔细阅读第56页的例1, 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请把在纸上画好的圆剪下来, 对折、打开, 再换个方向对折、打开, 反复折几次。

2. 仔细观察这些折痕, 你发现:_________。

【预习思考二】

1.请你再阅读第56页下面的文字。

(1) 请在你刚剪的圆中标上圆心、半径和直径。

(2) 和父母说说什么是圆心、半径和直径。 (要求:不能看书, 但可以看图形)

2.请你仔细观察圆片的折痕, 也可通过用尺来量一量的方式思考圆的特征。

(1) 在同一个圆中, 有 () 条半径, 它们的长度 () ;有 () 条直径, 它们的长度 () 。

(2) 在同一个圆中, 直径和半径的长度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发现的?

【预习思考三】

1.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

2.画一个直径为5厘米的圆。

3. 观察:请同学们观察画圆时圆规两脚的位置。

你发现: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 () 。

★通过看书自学后, 你还有什么疑惑? (可以在下面写出1个或几个问题)

【预习思考四】

看到汽车的轮子你有什么想法?你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吗?

实践证明, 这样贴近学生自学能力的现状, 基于学生“学”的导学是有效的, 学生从中习得的不仅是知识本身, 还有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提升。研究发现, 有效的导学稿必须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难度适中。导学稿不是习题卷, 要充分考虑教学内容, 为教学内容服务, 内容精练, 难度适中。

2.目标隐形。导学稿具备课堂教学的学习目标, 也反映出教学的目标, 但在导学稿中, 目标隐形于学习活动中, 即教师将知识点转化为问题点、能力点, 再通过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问题设计是导学稿质量的关键。它既要有内在的梯度, 又要有较强的针对性, 能集中探究、重点突破。

3.行为外显。导学稿内容明确、具体, 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 要用“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找一找”等可检测的语言。

4. 设计开放。丰富多彩的导学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载体, 它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让先学成为现实。因此, 导学稿的设计必须立足课本, 又要走出课本, 让学生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先学后教”导学案 第2篇

温水中学 张迎春

本人运用“先学后教”导学案已有一个学期的时间,觉得导学案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对教师的自身修养和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现在小结一下本人运用过程中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在课前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有了预习的指导,明确了下节课要学的内容。对以前学生想预习但没有目标和思路,无从下手的问题得以解决。也给学生有一定的压力和动力去完成预习这一环节。

二、因为学生课前已进行预习,对新课内容有一定了解,上课过程表现多积极、主动,注意力较集中。一节课进行较顺利,容量也很大。

三、物理探究环节,对初中刚接触物理课程的学生来讲都是个重点和难点。一方面学生很想动手做实验,很好奇,很兴奋;另一方面学生不知道如何操作,该注意哪些问题。有了这个导学案,能给学生多些提示和引导,一般学生都可以阅读学案自主完成实验探究。这样学生就少些茫然多些自信,学习起来较轻松,而且收获的幸福感也增强了。

四、在导学案里,教师往往安排适量的针对性的课堂训练。这样学生的训练量较多,对新知识的巩固较好。

当然,目前运用导学案也只是试行阶段,运用得不是很熟很透,也还存在很多困难和不足。例如:

一、导学案要求教师用心备课,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要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哪些该讲哪些不讲,设计好探究引导等等,总之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提高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加大。

二、对于物理的实验探究,需要有足够的仪器设备,对于现状,好多器材的数量是不够的,准备仪器的过程也是需要时间和人力。

三、每天学生要面对的不是一门功课,而是很多门,每一科都发导学案,而且要求课前先预习,学生为安排时间来做导学案感到头痛,不知道如何挤时间。有些同学压根就没去做导学案,导学案成一张废纸。可见时间安排有待统一。而且为了避免学生不去完成学案,教师可定时或不定时抽查。

四、目前,有的导学案跟所制作的课件不是很吻合一致,有待教师们齐心完善导学案和课件,使学案和课件配套,增强可实施性。

学困生帮扶工作总结

温水中学 张迎春

一、分析学困生特点:

我班的学困生存在的主要毛病就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作业拖拖拉拉,上交不及时,没有家长监控,而且书写太乱。心理方面也存在有以下三个特点:(1)自尊和得不到尊重的矛盾。(2)好胜而不能取胜的矛盾。(3)上进心与意志薄弱的矛盾。

二、有的放矢地采取措施: 剖析学困生工思想特点,以爱心来做好思想鼓动工作。

1、了解学困生,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关心和爱护后进的学生。这是做好学困生思想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爱护学困生是打开后生的心扉的金钥匙。学困生更需要温暖、信任和热爱,所以教育要讲究艺术,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有爱,耐心帮助他们提高思想认识,不能把他们当作后进生看待,任何一个后进身上都可以找到闪光点,对他们的缺点要树立本性可移的信念,用炽热的爱去点燃他们心灵中的三把火:自信心、自尊心、上进心。

2、重视课内课外的与学困生的情感交流。

富有新意的课初开端。每堂成功的课都有一个好的开端。课初开端主要任务是使教学一开始便能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方法是富有新意、不拘一格、时间长短适当。

3、优化课堂,激发兴趣。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用,从而激发兴趣,学地主动,提高效率。差生由于羞怯心理往往怕开口,我尽量将难易适度的问题去问他们;这样学困生开口的习惯慢慢的养成。一学期下来,学困生的参与意识大大地加强,消除了畏惧心理,能在和谐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4、列计划,定目标。

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帮助他们列出学习计划。由于他们基础较差,课后也及时的督促他们进行复习和巩固。学困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困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和长期学习目标,让他们经常达到自己的目标,并尝试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5、同学间的互助。

让学习好的同学与学困生结成对于互相帮助,既取得好的效果又密切了同学关系。这样有助予养成差生的良好的心态。

总之,教学是一门学问,上课是一门艺术。要想教好学,上好课,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取得好的成绩更是很难。不过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个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于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势在必行,而且必须做好。以上是我的一点做法与体会,说出来与大家一起探讨,也希望每一位教师能够重视差生,多多的转化学困生。这也是抓好整体教学的关键所在。学困生有他们的共性,也有个性,我们要从每个学困生的实际出发,采取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012----2013第二学期

温水中学理化生中心教研组总结

本学期围绕学校工作总目标,充分发挥理化生学科的特点,全面推行素质教育思想。加强对理化生课堂教学的研究,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新课标课改为主线,以科研课题为引领,以学生为本,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服务宗旨,让每位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教学过程的管理,不断完善学校理化生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验教学工作,使我校理化生教育水平不断提高。

一、抓好常规教学工作

三个学科的老师共11人,在认真钻研新大纲的同时积极学习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制定学期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和组织教学。在教案的检查中发现组内教师几乎人人是详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基础,加强课堂直观性教学,做到多示范,力争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全组教师坚持常规的校内教研活动,进行学习,理论研究,探讨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教研工作井然有序

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 根据学校的实际以及各科的情况,认真钻研教材,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新的课程标准。教研组充分利用教研活动时间学习有关文件资料,使大家的学习自觉性不断增强,对新的课程标准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对新的教学理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

努力开展教学科研: 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的重要一环,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本学期,开展了正常的教研活动,组织本教研组教师认真学习,研讨本学科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教改之路。大家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与提高。在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上,除了积极参加政治及业务学习活动,还自己利用书籍进行学习,以提高教育教学科学理论,不断丰富完善自我,组内的教师还积极参与教研课题,提高教科研能力。张敏利老师开了一节区公开课《平面镜成像》,张老师凭借自己扎实的教学功底、严谨的教学风格与先进的教学理念得到了大家的好评。

同时,我们抓住机会,抓紧平时的教研组活动,认真开展业务学习,把握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学习研究新的教学改革方案,经验和做法,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所以我们组教师的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教改的主动性不断提高。

三、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以和谐的关系促繁重的工作

俗话说:人心齐,泰山移。半年的工作中,由于组内存在的特殊情况,需要很多同志要承担较大工作量,在困难面前,同志们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不给学校出难题。

四、相互帮助协作

教研组的老师之间能够团结协作,相互帮助,共同抓好理化生教育教学的常规的管理工作,全组教师关系融洽,形成了良好的风气。大家对有利于学校、理化生教研组发展的事情群策群力、出谋划策,对待学校工作,大家尽职尽责。老师们都为搞好理化生教研组的工作做出了贡献,我们这个教研组是一个团结向上,勇于开拓的集体。

五、踏实做好集体备课工作、资源共享

我们组充分发挥了集体的力量,实现资源共享,因为各学科人少,所以我们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分三步进行,每周我们有两次集体备课时间,每次活动之前,我们都要先进行自备,对上周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然后中心发言人就下周的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分析, 对教材的理解,对重难点的认识和把握,对学生的分析。同时,其他人进行补充,大家集思广益,互相学习,互相启发,达成共识,在教学中实施,使老师都能从中获益,共同提高教学质量,此外,我们还进行组内听课的评课活动。畅谈听课的感受、看法、和建议、意见,使上课老师能充分了解自己本节课的优缺点,及改进的地方,搞清努力方向。同时,也能使听课老师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共同提高。

鉴于以前每到复习时各科扎堆印资料,讲义跟不上趟的情况,本学期,我们利用活动时间,提前安排好出题计划,及针对各阶段情况安排好作业计划、复习计划。这样不仅避开了文印高峰,而且出题老师也有了充分准备,提高了出题质量。

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由于学生的发展不均衡,为了关注每一位学生,为了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优补差工作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的一项重要举措,结合学生学习理科知识的特点,我们组在学校要求的基础上,执行培优以“目标明确,分析详细、精选精练、跟踪到位、”为指导;补差以“激发兴趣,改变习惯,树立信心、步步提高”为原则。“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我们理化生各备课组的共同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老师们努力地工作着,付出了艰苦的劳动、流下了辛勤的汗水。这些行动都出自于老师们高度的责任感,我们的理化生组是一个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群体。

七、教研组建设的打算

今后,我们理化生教研组将继续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研工作;继续搞好课题研究,重视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继续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对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或经验进行及时的反思或总结。继续做好培养青年教师工作,使全组教师都成为教学骨干。进一步提高教研组活动的质量,尽量使教研组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设计先学内容,促进有效先学 第3篇

[关键词]先学 问题意识 交流热情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3-071

为了让学生进行“有效先学”,笔者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笔者在每节新授课前精心设计“先学内容”,让孩子“先学”,力争让这种“先学”成为不影响学生课堂探究欲望的先学。以下结合一些例子,谈一谈“先学”以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积极变化。

一、先学,学生的知识原点找准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以前,笔者没让学生“先学”时,总是抓不准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课上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的愿望时常落空。有时,讲了一段,回头一看,发现高估了学生的知识原点,学生怎么“跳”也摘不到桃子,听得云里雾里;有时,讲了一段后发现低估了学生的知识原点,学生 “坐着”都能摘到桃子,学习的兴趣一会儿就没了。让学生“先学”以后,笔者能根据学生先学的状况,迅速找到他们的知识原点,课程讲授完全服务于学生的学。

比如,在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前,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先学内容:从教科书后面的附录里任意选一个平行四边形,把它剪下来,然后通过剪、拼等操作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课堂上,学生纷纷展示学习成果,有些学生是这样操作的:

还有些学生是这样操作的:

由此,笔者有了这样的认知:学生具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能力,于是笔者没有在此继续花费时间,迅速带领学生朝“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深处走去。

二、先学,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没有哪个老师还怀疑“问题意识”对学生的重要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了“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前,笔者的数学课堂教学,很少有意识去做“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事情,笔者的“教”总是想方设法帮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先学”以后,为保证“先学”有效,笔者对学生提出要求:“先学”后应大胆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把“问题”书写下来,以便课上交流分享。学生“先学”后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尽管“先学”但仍对新知一知半解,另一种是确实掌握了某些知识和技能。前者,因为学生不懂,因此能直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后者,因为学生主观上认为已掌握某项知识,就会有更深入地思考,提出更深的问题。于是,课上,学生往往是带着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案走进教室,最后又带着问题离开教室,开始了新的“先学”。

比如在学“负数”前,笔者安排了这样的先学内容:

1.商场进货10吨,记作( )吨,出货10吨,记作( )吨;

2.带着自己的疑问查阅资料。

当学生在完成第一项先学内容时,大部分会很疑惑,怎么这道题填的都一样?能往深处思考的学生会问:进货和出货10吨都记作10吨,那怎么区分是进货还是出货呢?课堂上,学生分享自己的最初问题,畅谈追寻问题解决的经历,有的学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了思维的火花,提出了新问题。

三、先学,学生的交流热情增强了

有经验的老师都知道,到了中高年级,课上主动交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在让学生“先学”以后,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做了一些改变。课堂上,学生已学会的知识不用讲;有些学生会、有些学生不会的知识轮不到笔者讲,由“会的学生”讲;笔者的讲授仅限于学生不理解的地方。于是课堂成了学生展示学习成果的舞台,成了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场所。

比如学习“图形的旋转”前,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先学内容:

1.生活中( )的运动是旋转。

2.从12∶00到3∶00,时针旋转了( )°。

3.

(1)转杆打开,旋转了( )°;转杆关闭,旋转了( )°。这说明: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旋转的( )相同。

(2)转杆的打开和关闭,(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相同,( )与时针旋转的方向不同,这说明:转杆的打开和关闭,旋转的( )不同。

课上展示学习成果时,学生的交流热情非常高,个个跃跃欲试,唯恐失去交流的机会。就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知道了方向、中心点、角度是旋转的三个要素。

先学 第4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先学,策略

我国先贤曾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在学习过程中的巨大作用。那么何为兴趣呢?兴趣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 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 并表现出心驰神往。由此可见, 学生只有有了学习的兴趣, 学习才会有动力, 才会有良好的效果。那么, 对于语文课的“先学”环节来讲,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呢?结合本学期的教学实践研究, 得出了几点自认为较为有效的实施策略, 与同仁分享。

巧设导语, 激发兴趣

课堂导入, 就是教师在实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之前, 通过简单的语言、行为或方式, 引导学生较迅速和积极的进入学习状态的教学行为方式。这是教师教学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环节。优秀的教师, 在教授新的教学内容时, 都会或多或少的设计好这一环节, 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兴趣和期待, 使课程内容得以顺利地展开。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

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也说:“在课堂教学中, 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首先要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 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的确, 如果能充分做好导入这一重要环节, 那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生的求知欲望, 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提高课堂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所以在教学中, 我会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从而使学生对本节课充满期待。

例如:在教学《论语十则》时, 我借鉴魏书生老师的导语:“火之光, 电之光, 能照亮世间的道路, 思想之光, 能照亮人的精神世界。谁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了全世界最伟大的十位思想家, 例如牛顿、哥白尼……谁知道这十位思想家谁排在第一位?他就是我们中国的孔夫子。”这么一说, 学生们学《论语十则》的兴趣便浓了一些。

好的导语像磁石, 能集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心“收”回来, 铺垫学习。

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 能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把心扬起来, 催人奋进。

引导想象, 成果展现

要让学生学得有趣, 对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也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即:力求把单调的文字符号变成生动形象的画面, 在脑的荧光屏上放映出来。

教学《范进中举》时, 学生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绘画, 并讲述图画的内容。一幅幅画面的展示, 生动的再现了故事情节, 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深刻地理解了小说的人物形象, 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引入竞争机制, 鼓励争先创新

竞争就是指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对于一个共同目标的争夺。竞争的积极作用在于促进人类从事生产活动及诸种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在正当的目的、方式下的竞争能使每一个人的智慧、才能和人格得到充分拓展, 有利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因此, 在“先学”环节, 我常常使用竞争的方法。针对一篇文章, 我给出一到两个问题让学生分小组自学。通过自学成果的展示, 对解决问题全面深入, 有创新的小组以奖励, 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 “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 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先学”环节的实施, 方法多种多样, 但只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 学的效果才会达到目的。而要想让学生有主动性, 学习兴趣就是一个主要的要素。因此, 我认为只有追求有趣, 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一切真理都要学生自己获得, 或者由他重新发现, 至少由他重建, 而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他。”长期以来, 人们却习惯于把“教学”简单的理解为:先“教”后“学”, 以“教”为基础, “教”支配、控制“学”, “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师教什么, 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 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 学生就怎样学。“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 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缺失, 主体性被压抑。陷入“教师越教, 学生越不会学, 越不爱学”的境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的学生身心正处在发展阶段, 可塑性较强,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 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教书育人的责任感促使每一位教育者去发现, 去总结各种方式, 让学生有趣有效的学习, 方使语文教学尝试臻于完善,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先学后教教案 第5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导语。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了我国史书的新体例——本纪、世家、列传、书、表。本纪——给帝王作传的类别。

世家——给诸侯作传的类别。

列传——给名人作传的类别。

书——典章、书籍。

表——大事年表。

3、历史背景

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它南边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秦稍弱。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时,秦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国虽也虎视耽耽,但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进攻。这就是蔺相如进行外交斗争取得胜利的客观有利条件,当然,蔺相如的主观努力--利用有利的形势,机智勇敢地进行斗争也是非常重要的

二、展示字词

缪公(mù)避匿(nì)缪贤(miào)汤镬(huò)虽驽(nú)肉袒(tǎn)盆缶(fǒu)案图(àn)可予不(fǒu)渑池(miǎn)诈 佯(yáng)列观

(guàn)

皆靡(mǐ)传舍(zhuàn)甚倨(jù)不怿(yì)衣褐(yì hè)睨柱(nì)

三、学生听读理解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本文写了三个故事,以蔺相如为主,以廉颇为宾,三件事都是突出蔺相如的性格,廉颇后又有传。1—2 节: 廉蔺简介 3—13 节: 完璧归赵。14—16 节: 渑池相会。17—21 节 负荆请罪

四、集中学习1—13节

1、学生对照注释看课文,将注音、部分疑难词语的注释写到原文中。

2、师生共同疏通,明确重点词语。

3、落实文句翻译。

4、品读“完璧归赵”的故事,分析蔺相如如何“使不辱于诸侯”。A、蔺相如出使前初显胆识:“宁许以负秦曲”。B、蔺相如从哪些地方看出秦王“无意偿城”?

秦国不合礼数有三:章台不是接见外臣的场所;美人不是礼待外臣的人员;“左右皆呼万岁”,左右侍从的狂喜不是尊重外臣的礼节。

C、蔺相如发现秦王“无意偿城”后怎么办? 设计智取:璧有瑕,请指示王。说理斗争: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誓死捍卫: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D、秦王“以诈佯为予赵城”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策? 首先,使出缓兵之计,要秦王斋戒,设九宾礼; 其次,私下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E、归璧于赵后,蔺相如又如何对秦王交代的? ①义责秦王

义责秦王朝历来言而无信,“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干脆说明璧已经归赵:“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②坚明约束

以“秦强而赵弱”的事实,说明只要“坚明约束”,“赵立奉璧来”。③表示自己知道有罪:“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④提出希望

提出希望:“唯大王与群臣熟计议之”,暗示秦王杀使者不是好办法。F、出使结果如何?

“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两国僵持,进入对立状态。G、概括:写“完璧归赵”,着重表现蔺相如的大智大勇。表现方法:

①直接描写(如写蔺相如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②间接描写(以秦王的声威、秦廷环境气氛来反衬蔺相如的镇定自如,智勇双全及非凡的外交斗争艺术。

5、学生诵读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下)【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常用词,继续培养文言文语感。

2、《史记》中的小说因素齐备。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 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难点】

积累文言常用词;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教学方法】

文本研习【教学过程】

一、集中学习14—16节。

1、学生对照注释,试翻译。

2、师生共同疏通,落实文句翻译。

3、研读、讨论“渑池之会”。

(会前计议:相如主行并从,廉送至境与诀;会上斗争:迫使秦王击破缶,反请咸阳为寿;斗争结果:会上终不胜赵,会后秦不敢动。)

①秦军在打胜仗的情况下为什么主动与赵求和?

在军事上取得胜利的情况下,试图在外交上以势压倒对方,逼迫对方投降,免去或减少动用武力的代价。②秦王怎样侮辱赵王?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蔺相如是怎样针锋相对的? 酣 “秦王饮酒酣”中的 “酣”字写出秦王的趾高气扬、盛气凌人的神态; 令 “令赵王鼓瑟”中的“令”写出秦王自命高赵王一等,且要写进史册。

寿 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蔺相如:斗争

A逼秦击缶首先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其次“前进缶,因跪请秦王”,“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再次“张目叱之,左右皆靡”。

B扬献秦都秦王一计未成,又提出“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的无理要求,蔺相如针锋相对,以攻为守,提出同样要求:“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咸阳是秦的都城,其价值在赵十五城之上。④“渑池之会”的结果如何? 一是“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 二是“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二、集中学习17—21节。

1、学生朗读,翻译。

2、品读讨论:

①廉颇蔺相如之间的矛盾起因是什么?廉颇的心理状态有何变化?是由哪些语言体现出来的? ②蔺相如是怎样处理这一矛盾的?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样的性格特征?他们的和好的共同思想基础是什么?

③作者写蔺相如舍人的谏言用意是什么? ④怎样看待廉颇的形象?你喜欢他吗?

3、诵读,增强语感,接受古文化的熏陶。

三、从小说鉴赏的角度分析写作技巧。

从历史著作的特色看,本文突出表现了士阶层的两个杰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时代所起的重要的历史作用,而且显示出作为个体的士,怎样在时代中把握机遇,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作为文学作品的传记文学,它又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可供写作借鉴: 人物分析

蔺相如的性格特征 1有智谋

A相如从得害观点分析,指出繏缪贤不应逃亡燕国,应向赵王请罪,结果缪贤真的被免罪 B从决定要奉壁及秦和提出宁许以负秦曲的看法,可见他有独特的见解

C当相如看顾出秦王无意偿城时,便以壁有瑕,为借口取回玉,并拖延时间,安排将玉送回赵国 D渑池之会上,相如凭急智 胁秦王击缶地,又以秦献咸阳作为赵的献礼 2勇敢,机智

A他勇于向赵王自荐奉壁出使秦国,并保证能够完成任务

B在秦廷上,相如持壁倚柱而立,又怒斥秦王无礼也无意偿城,并表示与壁玉同归于尽.C璧玉送回赼国,相如一人独对秦王,以不卑不亢的言辞,视死如归

D渑池会上,相如以死胁近秦王击岳,当秦臣杀他时,相如张目叱之,吓退他们,表现出胆色过人 3爱国,忠心

A两次以死相胁,甘心为国牺牲性命

B深 明大义,以国家的前途为重,私人人恩怨为轻,爱国忘私 廉颇的性格

1鲁莽善妒,心胸狭窄

只知自已立下很多战功,看顾不到蔺相如在外交上的成就,因此不服蔺相如地位高于自扬言要侮辱相如,完全没考虑国家安危,狂妄自大胸襟狭窄。2善于谋略,在渑池,之会,一事中,献良计以防秦国挟持赵王,并且,作出軍事部署,使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3勇于改过,当知道 蔺相如以国为重的用意后,深为感动,立即耳负荆请罪,表现出勇天认错的精祌 秦昭王的性格

1贪婪狡诈,性喜侵略,他恃着自已国力强大,逼 使赵国献璧,根本没有用城交换的诚意,两次攻打赵国,杀伤过万,都显示他的狡诈及侵 略野心 2重利忘义,手段圆滑,他受相如愚弄,但考虑到杀相如亦终不能得璧,反将与赵交恶,所以完成礼节,送相如返国,凡事着重,利益

刻画人物方法

1、选取典型事件刻画人物形象。(三个故事,集中、凝练、鲜明)。

2、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如完璧归赵,秦求赵璧又不予之城,秦强而赵弱,矛盾陡起,蔺相如分析了形势,并入秦请完璧归赵,情节已趋缓和。秦廷受欺,相如睨柱,又紧张,秦王答应相如的要求,又趋缓和,相如欺秦王,几被处死,情节紧张,秦王终于毕礼而归之,不再索璧,又趋缓和,相如因功拜上大夫。秦因璧事攻赵,又紧张,为和好,引出渑池会,归国拜上卿,廉颇与之争位的矛盾。)

3、以富有代表性的细节刻画人物。

4、用个性化的语言刻画人物。

5、悬念、虚实映衬等技巧在本文体现突出。细节描写 语言 刻画人物

动作 矛盾冲突 廉——秦(璧 会)廉——蔺

四、归纳整理本文的语言现象,进一步进行考点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⑪可与不:不,通“否”。

⑫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手托。

⑬拜书送于庭:庭,通“廷”,接受朝拜和处理政务的地方。⑭如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⑮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⑯唯大王与群臣孰计义之:孰,通“熟”,仔细。

2、一词多义

⑪负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⑤谦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⑫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⑬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②左右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掉转)⑭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的)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⑮幸①而君幸赦臣(幸好,侥幸)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⑯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因为

3、古今异义

⑪拜为上卿--拜,授予官职

⑫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患,忧虑,担心

⑬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⑭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去,离开;亲戚,近亲及姻亲.

⑮请指示王--指示,指给……看

⑯于是相如前进缶--前进,上前进献 ⑰宣言曰:事见相职必辱之--宣言,扬言,到处说

⑱布衣之交--布衣,平民

4、词类活用

⑪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②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③乃使从者衣褐--衣,穿

⑫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廷,在朝廷上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间,从小路

⑬使动用法①完璧归赵-完,使……完整②秦王恐其破璧-破,使……破碎③宁许以负秦曲-负.使……承担

④毕礼而归之-归,使……回去

⑭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为羞耻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先,以……为先;后,以……为后

5、文言句式

⑪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③我为赵将 ⑫被动句①而君幸于赵王.②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⑬倒装句①宾语前置:何以知之.②定语后置:求人可使报秦者③介宾短语后置:拜送书于廷

五、布置作业。张衡传》教案1

目的】

1.了解传记文章的特点,学习本文记人叙事详略安排得当的写法

2.掌握课文中所涉及的文言词句知识和文史、文化常识

3.了解张衡的品格和他在科学、文学、政治各方面的贡献,学习他刻苦求学、科学 务实、追求真理的精神

【重点难点】

1.记人叙事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文言词句知识的归纳整理和迁移运用

3.文史、文化常识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三)学生对照注释自读课文,完成以下自读作业(除翻译外,可直接做在书上): 1.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衡少善属文()

②不好交接俗人()③累召不应()

④五载复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a.游于三辅()b.虽才高于世()

c.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②a.因入京师,观太学()b.„„作《二京赋》,因以讽谏()c.伺者因此觉知()

③a.公车特征拜郎中()b.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④a.精思傅会,十年乃成()b.以精铜铸成()3.“思考和练习”一

4.翻译句子,指出各句包含的语法现象 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②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③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④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四)讨论自读疑难问题

(五)同桌互相批改自读作业 自读作业参考答案:

1.①sh4o ②h4o ③l7i ④z3i 2.①于,介词a.表处所,在;b.表比较;c.表范围,在„„方面; ②因,介词a.趁(机会);b.通过、藉;c.因为; ③a.召,动词;b.征象,证据,名词 ④a.精心,形容词;b.纯,形容词 3.(略)

4.①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他)却不去应荐,多次被公府征召,(他)也没有去就任——“举”、“辟”为被动用法,“不行”、“不就”省略主语“他”,即张衡“连辟公府”是“连辟于公府”,省略“于”②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才能奇特,累次召请(他),(他)没有应召——“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省略“召”的宾语和“不应”的主语(即兼语)“其”③用篆字山、龟、鸟、兽等图案雕饰——状语后置④自从有书典记录以来,不曾有过这样的事——“所记”,“所”动词、组成名词性结构“未之有”即“未有之”,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

(六)根据自读作业情况,对以上语法现象进行小结

(七)自读、理解“思考和练习”

(八)检查自读理解情况提问:

1.张衡的高尚品德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何以见得“才高于世”?其“从容淡静”又表现在哪里? 2.张衡最杰出的贡献是什么?课文重点记叙的内容是什么? 3.课文的语言质朴简练,你是怎样体会的?

明确:张衡的高尚品德表现在:(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写作上“精思傅会”,科学上“致思”“研核”,孜孜不倦,贡献卓越;(2)“从容淡静”,不慕世俗的虚荣,“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大将军“累召不应”,“不慕当世”;(3)品行端正,忧国忧民,作《二京赋》讽谏王侯,整治法度收禽奸党 张衡“才”高于世,表现在:

一、“善属文”,作《二京赋》;

二、“善机巧”,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三、“善术学”,著《灵宪》、《算罔论》;

四、善政事,为政机智果断,不畏权贵,称为政理

张衡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伟大学者他最杰出的贡献是研制成功史无前例的候风地动仪课文重点记叙的是张衡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伟大贡献,因而对候风地动仪作了详细的介绍

课文语言质朴简练如“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短短二十三字,就写出了张衡的学历、水平和特长“„„不行,„„不就,„„不应”充分表现了张衡不慕名利的品德“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节奏感很强的语言,表现了张衡的态度果断,措施得力

(九)翻译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 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 复制候风地动仪

(十)小结 小结: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奸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苏武传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翻译文句。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法指导:

1、朗读课文,培养文言文阅读的语感。

2、概括整理:作者作品,内容要点,知识归类。

3、合作学习,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准确翻译文句。

4、思考探讨塑造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1.作者简介: 班固(32—92),我国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幼年即聪慧好学,16岁入洛阳太学,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后来继承父志,在父未完成的《史记后传》基础上撰写《汉书》。因被人诬告私改国史而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台令史,后迁校书郎。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完成《汉书》写作。

三、朗读课文,熟悉内容。鉴于学生的文言文朗读能力较弱,课堂自读或教读非常必要。朗读中重点注意把握:

1、校正字音

①稍迁至栘中厩(jiù)监; ②数(shuò)通使相窥(kuī)观;

③以状语(yù)武; ④既至匈奴,置币遗(wèi)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mò)胡中; ⑥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yānzhī)归汉;

⑦置煴(yūn)火,覆武其上(注:课本注音“yún”有误。煴,有二音,读yūn意为“微火”,读yùn意同“熨”); ⑧拥众数万,马畜(chù)弥山; ⑨故使陵来说(shuì)足下; ⑩何以汝为(wéi)见;⑾子卿尚复谁为(wèi)乎。

1.学生标出课文结构层次,指出划分层次的依据。

2.同桌间讨论,概括层次意。

『板书』

↗㈠(1-2)苏武身世,出使背景

苏 ︳

1、(3-4)扣留自杀——义不受辱

武 ︳㈡ 备受艰辛

2、(5)恐吓——威武不屈 利诱——富贵不淫

传 ︳ 坚守气节

3、(6)逼迫——贫贱不移

4、(7-8)劝降——私情不动

↘㈢(9-10)匈汉和亲,苏武得返

本文作者采用写人物传记经常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还运用插叙,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六、课后同桌间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以便把握人物形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同桌二人,借助字词典、课文下注释、《第二课堂(导读)》,解决文言字词句。两人边读边注释边翻译,互相纠正,弄不清的地方问老师。

重点提示: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⑦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⑧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⑨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①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今义:料理、筹划)

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③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④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⑤独有女弟二人

(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⑥且陛下春秋高

(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⑦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⑧稍迁至栘中厩监

(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⑨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

(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⑩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3、一词多义

重点掌握:当、发、状、辞、及、所、语、因、亡、谢、除(注意总结回顾以前学过的内容)

4、词类活用

A、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屈节辱命(屈、辱,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屈,使……辱)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B、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C、名词活用等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 :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抬)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5.特殊句式:

A、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装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信义见安所乎”)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亡罪夷灭者大臣数十家 ”)

B、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非汉所望也。(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C、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高效”始于“先学” 第6篇

一、课前预设性的先学,促进良好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学习自觉性相对于初高中学生来说差很多,所以更多的时候需要家长和教师的监督。那么,该怎样实施教师的监督计划呢?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师布置一定的单词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后抽出时间认真预习下次上课时需要学习的内容。教师布置的预习任务,最好不要太难,毕竟让学生预习只是为了让他们大概了解一下下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并且让他们找出自己在预习中的一些困难。

例如,在进行“cooking”的讲课之前,为了使学生在课上对这个词有一种“似曾相识”的亲切感。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让学生在空余时间找出与“cooking”这个词相关的单词,如“radish(萝卜)、tomato(番茄)、fish(鱼)”等食物,然后再让他们把这些单词写在一张纸上,如果学生遇到不会写的单词,可以采用批注的形式打上记号,留待课上师生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在上课的时候就能够有针对性地去听教师讲解,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课上合作性的先学,促进课堂氛围的融洽

如果说课前的单词预习能够对小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那么,课上的合作性的先学则可以让学生之间在学习上达到互补,这样的先学方式更加有利于学生之间的沟通,融洽课堂气氛,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在合作的同时,解决更多的困难。所以,在课堂上让学生通过合作来学习单词,这样的做法更容易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师可以让每个小组合作表演一段英语对话,每个小组成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分工合作。水平中等的同学和水平相对优秀的同学为一组,负责编一些简单的对话,待对话编好以后,让英语水平相对差的同学和水平优秀的同学一起表演英语对话。总之,利用这样的方式来完成先学,学生之间才会有更好的交流。

三、师生互动性的先学,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在课堂上进行一定的师生互动的活动,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先学的效率,小学生在自主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自然会遇到一定的困难,此时,教师则可以利用正式上课的时候和学生进行一定的互动,这样教师才能更快地了解到每一位学生在预习的时候遇到的困难,到了上课的时候,才能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解决英语单词先学途中所遇到的学习障碍。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一些动物的图片,故意说此图片是彼图片,引导学生在笑声中“纠错”,此时教师就可以观察学生是否认真预习了,如果有学生指出了错误,那说明他们是认真学习了的,反之,就没有认真的完成预期的学习目标。同样的方式,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多做几次试验,这样就可以和学生互动预习,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小组竞争式的先学,促进学习热情的激发

为了让学生能够有更大的激情去学习常用单词,教师则很有必要采取小组间竞争的方式来激发同学们相互学习的热情,以期促进课程内容的顺利完成,小组间的比、学、赶、超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后,就很容易形成一个乐观向上的学习型班集体。反之,如果教师仅仅是让学生自觉去完成自己的预习单词内容,那么很多学生也只会敷衍地完成任务。

例如,教师让学生在空余时间预习一些与交通工具有关的单词,在上课的时候,可以随便指定四个人来进入比赛的活动中,其中,当教师拿出一张交通工具的图片,然后让这四个学生抢答图上是哪种交通工具,如果学生回答正确了,那么教师就可以奖励,错了,教师可以让学生唱一首简单的英语儿歌。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的学习激情被点燃了,也使整个课堂变得更加有趣。

先学后教,高效轻松 第7篇

一、精心设计, 确立“导学案”

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教材和大纲提出的本节课要求, 帮助学生了解一个单元的结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编写“导学案”时, 一定要向学生提出学完本节课之后要达到的总体目标, 同时要善于将整体目标结合学生的不同层次分解成为若干子目标, 从而降低任务难度, 促进学生实现目标, 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在教授仁爱英语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话题A部分时, 我在“导学案”中给学生制定了较为具体的总体目标和分解后的子目标:

1. 能理解并运用本课中的新词汇。

2. 学习并掌握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变化规则及用法。

3. 能用相关的词汇谈论自然, 增强对自然的热爱。

这个自学指导要求明确, 操作性很强, 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和既定的目标自学, 既提高课堂效率, 又减轻学生课后的负担。

在导入与操练阶段, 设计问题情景, 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问题, 提供给学生不同的思维空间, 练习的设计不能拘泥于书本上的知识, 要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切实把课堂还给学生,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凸显教师的主导地位。在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鼓励学生主动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自主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活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配对操练活动、学生小组讨论活动、小组任务型的调查活动等, 学生通过各种活动发现问题, 并且大胆地提出问题。

二、先学后教, 激发学习热情

在课堂上, 为了使学生真正投入“先学”之中, 达到学生易学、乐学的目的, 我利用新旧单词配对的方法, 在每个新单词的下面对应写出与其有关系的旧单词, 让学生先画出新旧单词的共同之处。

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朗读、体验、思考、找出两者之间的联系, 从而推断出新单词的发音,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这种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学习新单词的方法, 既能使知识结构不断层, 又能让学生学习信心倍增, 激发学习热情。

学生充分自学后, 组织学生在小组里合作学习, 共同讨论, 互学互教, 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的学生有成就感, “被教”的学生又能愉快接受, 轻松掌握。如, 在教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时, 我让学生比赛说形容词, 看谁说出的形容词最多。然后让学生上台, 在预习的基础上就将形容词改为比较级、最高级的知识点进行讲解, 其他学生提问、讨论, 再让他们自己归纳、总结出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规则, 最后教师总结。“后教”只教学生不会的, 教学生不懂的, 教学生需要的。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掌握的知识, 教师不必多讲, 甚至可以不讲。对于学生不会的难点, 教师的“教”显得尤为重要, “授业解惑”就真正体现出来了, 此时的“教”就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三、巧拨妙引, 教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

“施教之功, 贵在引路, 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 就要让学生先学, 学后施教。由于学生学在先, 学后发现问题, 感到困惑, 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 带着“疑问”进入课堂, 经过思考不得要领的时候, 才进行点拨。所以,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鼓励学生尝试, 从中发现问题, 启发学生探究, 激发学生的实践欲望, 让学生不但知其然, 而且知其所以然, 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教学“某物在某地”这一句式时, 我先用衣服、书包、足球、书、扫帚等实物向学生演示方位介词in, on, under, behind, near等的含义及用法, 并分组选代表演示、表述、板书句子。然后, 师生共同订正, 并对优秀者进行表扬, 最后, 引导学生探究归纳出这一句式结构:“sth.is/are+prep the+n”, 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让已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 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 达到“兵”教“兵”和教师的“四两拨千斤”的目的。

在学习experiment时, 学生感觉这一单词难度较大, 读起来有点吃力。这时, 我通过朗读expensive引导学生找规律, 再分音节进行朗读expe/ri/ment, 学生掌握起来就容易了, 记忆该单词也快得多了。此外, 可以采取歌曲、歌谣、角色扮演、猜谜、比赛等形式引导学生突破难点, 这样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 不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 “先学后教, 高效课堂”是教学制胜的法宝, 是先进的教学理念, 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实现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教师的责任不在教, 而在教学生学”, 它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思考中, 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采取“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的教学策略, 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 轻学生“学”的做法,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达到高效轻松教学的目的。

先学 第8篇

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 寻找到合适的载体, 既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又激发其学习主动性, 达成《课标》要求呢?我尝试以“问导先学卡”为媒介, 进行导学设计.实践证明, 在学习一篇新课文前, 让学生完成“问导先学卡”, 老师通过批阅进行学情分析, 收集信息, 再使备课、上课实现因教材、因学生施教, 可大幅提高课堂有效性.

一、“先学先得”, 公开学生已知的秘密.

“问导先学卡”第一板块是“先学先得”.“先学先得”是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文的预先学习, 写下“先学收获”.这“先学收获”涵盖字词、文句等方面, 还可以着眼全文, 把预先通学全文得到的感悟、感受在这个板块中变成白纸黑字.

这一板块除了让学生的先学得以“倾诉”, 最真实地“公开”学生的已知, 更是老师确定“后教”的重要凭借, 是“定教”的起点.

教学新课文前, 老师通过对全班“先学卡”的阅读, 不仅可以了解学生个体对新课文的具体认知起点, 还可以宏观把握整体“学情”, 即明确学生间的差异和层次, 明确已有多少学生达到何种认知层面, 从而进行相应的教学设计, 预设教学重点, 预设怎样转换先学中出现的不科学认识、怎样纠正错误性理解、怎样引导见解由浅入深以及由偏颇到合理合情.教学预设时, 可以安排丰富的课堂学习形式, 确定哪块内容以“小组内合作学习”达成目标, 哪个环节适合“小老师带学”, 哪处重点如何着重引导.老师心中有学情, 课中才能不越位.

下面以人教版四下为例, 详陈具体的操作.

《夜莺的歌声》讲述了苏联卫国战争期间一次战斗结束后, 一位小男孩以智慧与一小队德国兵周旋, 把敌人引入游击队的埋伏圈, 以夜莺的歌声传递情报, 帮助游击队灭敌的故事.

首先, 课前下发“问导先学卡”:

批阅学生完成的“问导先学卡”, 我得“先学先得”板块的学情分析如下:

1.20%的学生已知“夜莺的歌声”代表的表面含义.

生1:通过先学, 我知道了原来课文中的人是用鸟的歌声来发情报的呀!

生2:我知道了夜莺吹口哨是给游击队发出暗号, 是和游击队通话用的.

生3:我知道了夜莺的歌声有很大的用处, 可以传达信息.

2.31%的学生已知课文的梗概.

生1:那只“夜莺”巧妙地同敌人周旋, 为游击队员传递信息, 助游击队消灭了鬼子.

生2:我知道了在一场战斗刚刚结束时, 一小队德国兵进了村庄.村里有个小孩配合游击队把他们引到游击队埋伏的树林里, 又学夜莺的叫声跟队员联系, 把德国兵毙了.

生3:小夜莺迷惑敌人进入游击队的埋伏圈, 游击队消灭了德国兵.

生4:小男孩会用夜莺的歌声告诉游击队有32个入侵者、二挺机关枪, 这样把敌人诱入埋伏圈消灭了.

3.9%的学生已高度浓缩课文主要内容.

生1:我知道了“小夜莺”用鸟叫诱敌, 引敌入埋伏圈, 游击队杀了个敌人措手不及.

生2:我知道主要写了“小夜莺”诱敌, 游击队灭敌.

4.15%的学生已经理解了人物的特点.

生1:我知道了小男孩用他的智慧回答鬼子的问题, 给游击队员送情报, 打败德国兵. (“智慧”一词正确概括了男孩的特点)

生2:我知道了小男孩会吹夜莺的叫声, 向游击队员传递情报, 消灭了德国的强盗. (“强盗”一词透露出学生已对人物产生感情色彩)

生3:小男孩用夜莺的歌声告诉游击队鬼子有几人, 很聪明, 让人察觉不了.

生4:那个小男孩是多么勇敢, 多么机灵!

生5:小男孩用他自己的智慧和勇敢把德国兵引进埋伏圈.

5.5%的学生建立了个性解读.

生1:我知道了这个孩子非常可怜, 因为德国兵说:“如果你带错了路, 就要把你的脑袋拧下来.”

生2:生活在战争中的孩子非常苦, 还有些孩子面前就是死亡.而我们呢?生在福中还不知福.

6.8%的学生结合资料有了自己的理解.

生1:我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前 (应为“二次世界大战中”) , 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保卫了自己的家园.

生2: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儿童用他们的智慧和勇气同入侵者作斗争, 保卫自己的国家.

7.7%的学生停留于浅层次的理解.

生1:我知道了夜莺是一个小男孩. (该生停留于人物身份的认识)

生2:我知道了一小队德国兵到村庄里看看游击队是不是躲在村庄里. (该生只注意看了课文的开头, 没有用心看课文的中间和结尾)

生3:一小队德国兵进入村庄, 军官叫那个孩子, 孩子把小刀放到衣袋里, 最后游击队员把鬼子全干了. (该生概括主要内容有偏颇, 缺漏了重要的“送情报”和“诱敌”部分)

8.5%的学生存在知识性的错误理解.

生1:作者用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 (该生把主人公等同于“作者”)

生2:我明白了树林里有一种红蘑菇、白蘑菇、洋蘑菇 (没联系前后文理解句子) 基于此, 我作如下课堂教学的预设:

1.课初简单交流主要内容.目的: (1) 展示学生的先学先得; (2) 因为“把握主要内容”是本单元的学习任务之一; (3) 帮助后12%的学生纠偏, 提高认识.

基于“先学先得”的“学情”, 课堂教学中不再需要因为这是一篇很长的课文, 而设计填空或提示“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六要素, 引导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了, 因为88%的学生已经基本理解课文内容, 而且能用较简短的语句概括.这样, 可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用于突出本文的学习重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这正是:先学先得在课前, 集中时间学重点.

这是课堂教学事半功倍的重要保证.

2.直击重点语句, 具化人物形象.22%的学生已借助资料或完全自学感知了文中人物的品质.课中可利用这部分“先行者”的“先知”实现人物品质先行, 突出教学重点.

设计引导语为:“课前先学时, 有部分同学已经感受到了夜莺的智慧与勇敢, 能不能请这些同学先来说说, 你是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的?”

设计初衷: (1) 让15%已经理解人物特点的学生展示先学, 体验成功的快乐; (2) 让其他学生得到如何先学写人课文的学法启发:学习写人的课文, 必须品读人物特点; (3)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理解‘夜莺’机智勇敢的品质”, 这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4) 这样直接学习重点语句, 利于整体感知以及具体刻画人物形象, 避免学生“杂谈人物”, 节省了纠偏的时间.

“好钢用在刀刃上”, 集中时间集中学习重点内容, 这样学习课文, 事半功倍.

3.课中有目的地点名, 以纠正或提升后12%的学生的认识.如7%停留于浅层次理解的学生中概括主要内容有偏漏的, 可让其在与同学交流后复述, 同时教师点拨:“概括主要内容, 重要的是把事情的经过说出来.”那位说“夜莺是个小男孩”的孩子, 可以在学完课文后让他来说说, 课文为什么把小男孩称为“夜莺”.相信在大家的启发下, 他的认识肯定有提升.

对5%存在错误理解的学生的纠偏, 则更简单, 只需在学习过程中让他们谈看法.如:“小男孩是说树林中有三种蘑菇吗?”“勇敢与机智的是作者吗?”或许不用指点, 听了同学的发言, 或者再读课文, 这两个孩子已经自行纠错了.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明确学情, 教学方能有的放矢, “一语中的”.有了“先学先得”, 如何纠正学生的错误学习, 老师可以在心中预先想好招;如何提升粗浅理解, 老师可以提早做到心中有数;如何发挥各种层次的学生价值, 老师课前已心中有人.“先学先得”, 公开了学生心中对新课文的认知秘密, 利于老师课前“掌握秘密”, 设计好“秘密武器”, 使课堂学习课文时事半功倍.

二、“我读我问”, 解码学生求知的欲望

有道是: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一板块, 就是让学生表达疑惑不解或想知道得更多的“求知欲”, “破解”其心中疑惑.

学生是问导学习的主人, 他们的求知欲就是课堂教学的指标.“我读我问”中透露的, 是老师设计课文教学主要问题的源头活水.而一个有效的问题, 直接关系课堂的教学效果.

批阅《夜莺的歌声》一课的“问导先学卡”, 我将学生的问题梳理如下:

1.关于课文背景、课外资料的知识性问题主要有: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国家的战争?”

“为什么德国兵也可以叫鬼子?”

“夜莺是怎样的鸟?”

“夜莺的歌声是怎样的?”

2.关于主人公的问题主要有:

“孩子为什么回答军官的问题像不想回答似的?”

“军官问小孩有没有游击队, 小孩为什么说成蘑菇?”

“小男孩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小男孩是用什么方法打败鬼子的?”

“为什么小孩子不怕德国兵?”

“为什么小孩要用快活的眼睛望着军官?”

“为什么小孩要学夜莺叫?”

“他为什么要到森林尽头时才吹哨?”

3.关于游击队的问题主要有:

“为什么对藏在森林里的人来说, 那歌声没有什么意思了呢?”

4.关于课文题目的问题:

“题目为什么是《夜莺的歌声》?”

5.其他:

“为什么游击队不快点干掉德国兵呢?”

“为什么要用鸟叫的方式传递情报?”

“野兽指什么?野兽来了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 学生对主人公小男孩最感兴趣, 而且有关的问题答案都指向“小夜莺”的智慧与勇敢, 这正好暗合了教学重点———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体会“小夜莺”的机智勇敢.那么本人的教学主问题就顺“学情”产生了:

“你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小夜莺’的智慧与勇敢?”

这样就是以学定问, 以问导学.

具体到课堂中, 解决知识性的问题, 可以预设这样的三个环节:

第一, 导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人民为了保卫祖国, 与德国入侵者展开了一系列的战斗.” (以资料引述解决哪几国的战争一问)

第二, 课前收集过资料的同学“兵教兵”, 资料分享.

第三, 展开一次学习延伸:课后查阅苏联卫国战争的资料, 了解像“小夜莺”这样的小英雄的故事, 强化人物形象.

关于游击队和其他的问题, 可以安排学生小组内提问解决.

关于课题一问, 则可放在学完课文后, 用此问题来总结全文的学习, 提炼主旨, 浓缩人物品质.

“我读我问”, 于学生, 既展现了求知欲望, 又培养了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提高了学习能力与学习自觉性;于老师, 便于了解学情, 又能站在学生本位设计教学主问题, 更符合学生的求知取向, 可提升课堂有效性.这样, 学生感觉亲切, 乐于求解;老师对症下药, 乐得轻松.

用好“问导先学卡”, 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感知、疑惑、字词难点、思考水平、学习态度与能力等等学情都一览无余, 老师可借此直观、有效地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而老师可以基于“先学卡”内容作出有效分析, 努力思考如何设计更有效的教学, 更积极地展示学生主体, 真可谓“教学相长”.而且“先学卡”的使用, 可以解除很多传统教学的弊端, 节省时间用于学生实践练习, 轻松实现“半小时课堂”.

先学后教 给课堂减负 第9篇

一、设计自学任务,让学生知道学什么

要让学生适应新的一种学习方式,必然要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先学”,就是在教师未开讲之前,学生对新知识进行探索、实践,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选择恰当的学习方法, 获得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体验学习的感悟。布置任务时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尽量由简到繁,问题尽量明确易懂,让大多数的学生可以“稍微努力一下”就能解决掉。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我是这样组织的:

1.回忆旧知。让学生回想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学习它们时怎样推导它们的面积计算公式?(选择一个图形描述推导的过程)

2.自学书本P67—68,并完成以下问题:(1)用自己的话来写一写什么是圆的面积?(2)你想把一个圆转化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3)你能找到圆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的联系吗? (4)求一个圆的面积怎样计算?

3.请将你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写下来吧。

通过实践,学生对“圆的面积”的理解超出了我的预料。 孩子们对学习任务充满了信心,不再因为陌生而感到害怕。 老师在这样先学的基础上再去教,课堂氛围更有活力和朝气,生成点也能充分得到解决。因此,教师在设计自学任务时要多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已有经验,要相信学生能通过自学去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努力“跳一跳”获得新的知识。同时,教师也应该积极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便于今后对自学提纲难易程度进行调整。

二、给足探究时空,让学生知道怎么学

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方式不仅仅是老师的讲授,他们还能通过多媒体、通过家人、和同伴交流等等方式来进行。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教师若是把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放在课堂上来推导,一步步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必然费时费力。若是能给学生10分钟时间进行自学,放一放,可能收获的会更精彩。我是这样组织学习的:

1.动手操作:小组分工合作,利用学具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你想把梯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哪种图形?(画一画)

2.思考讨论:梯形与转化后的图形有什么联系?,请你尝试把推导公式的过程写下来。

学生的转化方法是多样的:

(1)“拼摆”的方法。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切割”的方法。

方法一:用虚线把梯形斜着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

方法二:用虚线斜着把梯形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

(3)“ 割补 ” 的方法:

把梯形上下对折,分成两个小梯形,上面的小梯形以它的右下顶点为中心,旋转180度,就得到一个新的平行四边形。

在充分的自学思考和小组交流的前提下,学生们对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三、合理安排练习,让学生知道学得如何

我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课后作业提前,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尝试解决,收到了不错的效果。根据中、高年段学生的学习规律特点,先让他们自学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针对性地安排完成相关的作业习题。学生的自学过程因为有了直接的目的性(完成作业),而变得更有自学的动力。

我在教学“循环小数”之前,有针对性地设计了该课时的作业:

(1)请判断下列各小数,是循环小数的画(√) 。

3.1415926 ( ) 3.1415926…( )

0.181818 ( ) 0.181818…( )

(2)把下面的循环小数用简便的方法写出来。

9.333…( )0.2626…( )

7.85454…( )72.072072…( )

(3) 请你写出下面各循环小数的近似值 。 (保留三位小数)

0.666…≈( ) 0.8383…≈( )

4.30808…≈( )1.24949…≈( )

这样的作业难度较低,学生极易达成。我在上课时,先选出学生代表展示作业,让学生观察、讨论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带着问题观察、思考、倾听同学和老师的讲评。这时, 教师要当一名旁观者、引导者,在适当的时间、关键的地方及时给予点拨和启发。

小学数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第10篇

一、如何激发学习兴趣,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

学生获得知识的途经无非有两个,或从别人的传授中获得,或从自己的学习中获得。而通过自学获得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并且,学生通过自学获得新知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这在一般学习中是不可能体会到的。所以,培养学生的自学兴趣,是“先学后教”的关键之处。例如本人在教学“平均分”的时候,本人设计了一个人人都能参与数学的情境,开始了我与学生共同探索的历程。课前,我把30个学生平均分成5组,为每组都准备了6个小苹果,3张盘子。上课伊始,我请每组同学推荐一个组

长,准备汇报本组的成果。我出示了“怎么把6个小苹果分到3张盘子里?有多少种分法?孩子们都动起来了。而且兴致勃勃,积极性很高,每人都不甘示弱,努力动脑、动手尝试更多的分法,且振振有词,“还可以……”最后把每组得到的结果由组长记录汇报给我。我根据学生的汇报在小黑板上显示所有可能的分法:(4、1、1);(3、2、1);(3、1、2);(2、2、2);(2、1、3);(2、3、1);(1、1、4);(1、2、3);(1、3、2)等9种方法。我由衷地赞赏了学生所进行的探索,接着又提出挑战:“哪种分得更公平?”同学们又一次被一石激起千层浪,兴奋劲又来了,七嘴八舌,通过讨论得到“每个盘子里的苹果同样多时就最公平。”切入主题“平均分”。

二、把握好方法,进行“当堂训练”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由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揭示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老师也了解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了落实。而我在巩固这节课的知识时,采用闯关的方

法再次掀起孩子们学习的高潮。在小组内:一人提问题,几人合作去解决,几个回合下来,合作探究,生与生对话交流,达到学生“学会”到“会学”的目的。接着,我为了检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出了几道相应的练习题,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完成。几分钟过后,各小组组长开始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另人满意,95%的同学全部做对,只有个别同学因粗心出现了错误。这节课始终以学生自学贯穿始终,做到了让学生以自学为主,把课堂又交给了学生。因此,我们不难看出:“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优势所在。

三、精心选材,因人而异

在进行“先学后教”时,并不要求所有的知识都进行自学。针对小学生,主要是一些简明易懂的内容可让他们自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把好这个关,切忌千篇一律。主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正确处理好不同内容的关系,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例如:本人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时,长方体的体积推导可与学生共同完成,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是在长方体公式的基础上得出,学生很容易理解和接受。在教学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学,搞清给他们的几个思考题:①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关系;②正方体的体积该怎样算,a的立方表示什么?学生通过自己看书,同桌讨论。很容易获得新知。在自学的同时,我还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后进生只要弄懂怎样做就可以了。

四、循序渐进,积累方法

在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让“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发挥出它的巨大优点。做为一名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小学学生的认知规律,懂得先学后教的原则是由已知到未知,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而就学生的智能发展来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的学习指导,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关键。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第11篇

一、明确目标,指导先学

先学,老师要明确地提出学习的目标,指导学生自学。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老师要及时肯定学习效果好、速度快的学生,同时要更关注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他们有效的指点。学生通过先学,对知识进行自我构建,主动获取知识,变“学跟着教走”为“教为学服务”。

1.明确先学的内容。以二年级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例,要求学生会认的生字有850个,会写的生字有650个。经过一年级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生字的要求和方法熟记在心,学习生字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能力。为此老师要明确提出生字先学的内容。可以归纳为:一是圈生字,即把田字格里会写的生字、蓝色双横线中会认的生字,在课文中用圆圈画出;二是写拼音,给生字标上拼音,读准字音;三是记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生字;四是想字义,能借助工具书和字的特点了解意思;五是找疑难,找出生字的疑难点。学生通过有针对性的学习,培养了先学的习惯和能力。

2.掌握先学的方法。让学生“先学”绝不是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进行切实有效的指导。老师的指导要遵循“从扶到放”的原则,体现“从教到学”的转化。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识字的方法,使学生养成自主识字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为了使学生在“先学”之中,达到会学、乐学的目的,可以采用“读、想、说、议”的方法。

读:首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课文。例如:《欢庆》一课语言优美,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但是本课有些生字读音易混,可以让学生在平舌音、翘舌音、前鼻音、后鼻音字下面画上波浪线,引导学生在读中掌握生字的读音。

想: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想一想生字的形体和含义。如:《坐井观天》一课,“信、沿、抬、际、蛙、错、答、还”这8个生字,学生可以用原来学过的加一加部件识字法、也可以用换一换的方法,还可以用动作识字法记忆。

说:缺少交往和对话很难产生思维的碰撞和创造的火花。让学生把学会的生字在小组内与同学说一说,互相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识和经验,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新的收获,新的发现。如:“席”字,有的学生说:“我会用换一换的方法记,把‘度’的‘又’换成‘巾’。”有的学生说:“我会用口诀记,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南洋二十里,碰个巾姑娘。”

议:学生有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里议一议,不能解决的问题向老师提出。

二、后教点拨,智慧共享

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的学习行为多属于被动行为。“先学后教”的“后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老师必须根据学生先学的基础,针对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教学。

1.小组合作,互学互教。实践证明,学生参与学习获取的知识往往比老师注入式的教学印象深刻。学生的先学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基础,通过小组合作的学习,能让每个人参与学也参与教。教师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注意组内不同程度学生的搭配,要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激励学生发言,鼓励学生互相帮助。

2.以生为本,因学论教。汉字有些字形比较复杂,尤其是一些合体字,它的每一个部件,并不是一个汉字或一个部首。这就需要坚持以生为本,因学论教,落实教学的针对性。把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拿到全班来交流,如果其他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就不作解答,使学生发挥最大的参与性。如果学生无法解决的,老师则需要进行方法的指导。如《找春天》一课当学生提出“溪”字难记时,如果让学生一笔笔地记忆,那将会事倍功半。我利用自编的记忆口诀,“三点水儿滴滴答,爱头幺(yāo)心大脚丫”,告诉学生中间那个“幺”字读“yāo”。这样,学生就易于记住“溪”字的字形。

三、当堂训练,学以致用

一节课生字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否有效,老师要通过当堂训练,让学生学以致用。练习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让学生做汉字加减法,汉字开花、词语接龙等。学用结合可以使学生与生字反复见面,防止生字的回生。低年级识字的教学,要求老师在课堂上要留有充分的时间,指导学生写字。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在一节课中写字不宜太多,不然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写字应分散在每一节课中,当然,并不需要逐字进行指导,针对学生难记的字,要求学生写三遍。写的时候一看、二写、三对照,一个要比一个好。利用多媒体,及时展示学生的作业,可以选出写得好的字,让学生进行评价。另外找出一些存在的问题集体指导。教师对学生写的字当堂批阅,表扬书写有进步和优秀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放在班级写字栏上,增加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作者单位: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先学后教, 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第12篇

一、何为“先学后教”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 是教师在课堂讲, 学生在下面听, 教授完毕后教师留下繁重的作业, 无论学生有没有兴趣, 都要面对一大堆的习题练习册。这其中文综类科目相对枯燥, 而严谨性很重的历史教学更加乏味。“先学后教”是学在教前, 先由教师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 学生自主学习相应的内容, 然后在课堂上, 教师智慧地引导学生展示自学情况, 让学生充分享受主体地位、自主学习与成功的喜悦, 对学生存在的困惑与问题, 则由教师组织大家合作探究, 让学生享受探究的乐趣。这样可以大大调动学生学习与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比起刻板化的教学模式, 学生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自己所学内容, 且印象深刻, 效益较高。

二、如何理解“先学后教”的意义

“先学后教”教育模式的提出, 很大程度上摆脱了为“教育”而教育的模式, 落实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动脑思考等各种能力。同时, “先学后教”的理论也推动了现行教育的改革, 为教育向“育人”发展迈出了全新的一步, 创造了更多的可能性, 摆脱了传统思想教育的“先学后教”, 更加贴合现下培养社会主义人才的大方向, 令学生可以更全面地做到自我认知、自主思考。

三、如何“先学”

综上所述, “先学后教”理念的落实, 在各学科教学上都可以起到积极有效的作用, 尤其是对相对刻板的教学内容而言。下面我将根据具体的几种方法具体阐述“先学”以及“后教”在历史教学中的落实情况。

(一) 确立目标学习

确立目标在整个“先学”环节中至关重要, 也是整堂教学中的灵魂与精髓所在。目标的确立要明确, 并且在整个教学期间不要偏离目标, 要系统而有规划地分析目标, 达成目标。

(二) 独立学习

“先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学生独立学习, 整个“先学后教”理念的提出也是基于以学生为主体思考衍生出的一种方法。其主要内容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鼓励学生对疑问进行探究、记录和思考, 推荐学生利用一切有效资源进行独立分析与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 小组学习

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 教师可划分小组对课业目标进行讨论, 让学生相互质疑并解答质疑,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课题的理解和认知。同时, 还要积极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团体中得到正确的自我定位。另外, 在小组学习中, 还可以打破固有的师生常识, 以生为师, 进行模拟知识教学, 在学习与娱乐期间, 树立学生的自信与认知感。

(四) 教师指导学习

“先学”这一教学环节中并不是单纯的学生自学, 而是在教师的相应指导下, 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在这一教学环节中, 并不是教师明确指导学生怎么去学习, 而是通过罗列自学任务来隐晦地指导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四、怎么“后教”

(一) 明确教的目标

“后教”先要与“先学”默契衔接, 以学习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受众群体为考量, 有机融合学生知识与能力情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现状以及过程与方法的运用, 将教学目标精细化, 便于教学过程中的传授与测试。

(二) 准确辅导点拨

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自主学习的潜力, 密切与学生进行配合与沟通, 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作为问题的一方, 教师要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疑问通过探究做出解答, 对于学生模棱两可的答案给出正确的指导, 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的观点, 倾听学生在自主学习中的心得体会, 从而分析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以及对学习目标的达成程度。

(三) 对学生掌握的知识进行及时强化与提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与学习能力情况, 教师要尽可能增加课堂练习的机会, 并且当面对学生上交的作业进行批示与修改, 同时允许学生在课业理解上与自主学习上存在的差异, 鼓励学生对于相应知识理解的多样化, 并通过正确疏导与讲解, 使学生更好地认识到理解上的偏差, 从而对相应观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四) 优良的教师素质

“先学后教”对师资的要求相对较高, 不但要有扎实的基本功, 还要有深厚的专业素养。具体来讲, 教师不仅要善于捕捉动态教学资源, 高效运用现有资源对学生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 还要懂得抓住学生的基本情况, 做到“不愤不启, 不悱不发”, 灵活地将“先学后教”贯彻在课堂教学之上。

五、结语

“先学后教”这一全新的教育模式, 在我国当下教育中有着非凡的作用。相对的, 将它落实在严谨、庄重的历史教学中, 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将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活化、高效化, 让学生对相应的历史知识有更深刻、更具体的了解。

摘要:先学后教是随着现代教育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适合于当下教学环境的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具体来讲, 就是学生在教师布置的任务下, 自主探究答案, 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然后教师再进一步教育,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本知识, 还能打造出更为高效的教学课堂。本文中笔者将通过对于先学后教的相应理念的简述, 深入探讨如何通过先学后教这种全新的思维模式打造历史高效课堂。

关键词:先学后教,历史教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孙永艳.“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的实践与研究[D].鲁东大学, 2014.

[2]李福中.中学地理“先学后教”模式在教育欠发达地区实施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0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先学】相关文章:

上一篇:合作融合下一篇:证券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