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要点探究范文

2024-06-24

技术要点探究范文(精选12篇)

技术要点探究 第1篇

1选择造林树种

根据该地区的气候环境、植被的生物学特点,选择成活率较高的树种,以免苗木因为水土不服而死亡。选择苗木时,还要考虑到树种来源、资金条件等因素,最好选择本地常见的树种,科学规划荒山荒地造林。陕北土壤大部分是碱性土壤,因此,在种植时,应选择适合碱性土壤生长环境的侧柏、白榆、桑树、垂柳、枣树等植物。

2荒山荒地植树造林的密度以及苗木配置

为了让苗木能够健康生长,要保证每株苗木在生长期间都能吸收到充足的阳光和水分。植树造林时,还要考虑苗木与苗木之间的密度,太宽不利于实现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和保持水土;太密则容易造成苗木之间的不良竞争。密度大小根据树种、苗木的生长年限决定。例如,种植侧柏,培育1年的,每株侧柏之间的行距是10cm×20cm;培养2年的,每株侧柏的行距是20cm×40cm;培养3年的,每株侧柏的行距是30cm×50cm;培养5年的,每株侧柏的行距是1.5m×2m。同时,种植侧柏时通常都是按照“品”字形的方式进行配置,这样能够充分保持水土。此外,为了森林资源的持续发展,最好采用不同树种混交的方式,按照不规则的块状进行种植。

3整地方式

荒山荒地由于长时间无人管理,杂草丛生,不符合栽种条件,植树前应该平整土地。为了保持水土,根据荒山的坡度大小和上下位置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尽量不破坏原来的坡土面。

4造林技术

4.1裸根苗木栽植

在起苗的前一天苗圃应灌水,起苗时保证苗木根系的完整,最好用铁锹深挖,尽量选择根系完好、健康的苗木,剔除病苗和弱苗,提高苗木的成活率。然后用湿布覆盖苗木,减少水分蒸发。

4.2容器苗木栽种

首先,起苗时不能用水直接拔苗,而是应该先除掉容器四周的土壤,尽量不要破坏容器内的土体。其次,栽植时,注意栽种的深度,保证培土的深度比容器高出2~4cm,尽量不要将营养袋露在外面,栽种前一定先撕容器的底部。最后,在运输的过程中,防止土壤散开。

4.3栽种要点

首先,将苗木放在框内,然后用湿布覆盖,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栽种1株拿1株。栽种时,先将苗木放入洞穴,整理好苗木的根系,使其均匀舒展,不窝根,更不能上翘、外露。同时,苗木栽种的洞穴深度要适宜,保证表层土壤能够覆盖苗木根系。分层覆盖土壤,将最肥沃湿润的土壤填在苗木系上,夯实,防止空气进入土壤内,保持根系的湿润。

5造林后的抚育管理

若苗木种类、造林密度、整地方式、栽种技术是苗木成活的基础,造林后的抚育管理则直接关系到树木是否能够健康成长,也关系到植树造林的经济效益。抚育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苗木种植以后到苗木成熟期,都需要进行抚育管理。

5.1松土除草

为了保证苗木能够快速成长,苗木栽种后及时对苗木进行松土,清除四周的杂草。特别是在春、夏2季雨水较多的季节,土壤容易板结,出现干裂等现象,需要加以注意。

5.2穴面覆盖

苗木生长初级阶段,在夏季高温季节,可以在苗木穴面上覆盖1层虚土,并在上面覆盖枯树枝、枯树叶以及杂草,减少水分蒸发,促进苗木生长。

5.3苗木浇水

裸苗栽种后的2~3个小时就要浇1次水,提高苗木成活率。此外,如果苗木刚栽种没几天就下大雨,一定要在雨后查看苗木是否被冲压,如果有,立即扶正。

5.4扒土扶苗

经过一个冬天,第2年开春天气转暖后,将土堆扒开,查看苗木生长情况,有歪倒的情况立即扶正,保证苗木健康生长。

6结语

荒山荒地植树造林不仅能改善生态环境,还能发展林业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但是在植树造林的过程中,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栽种方法和树种,同时,结合荒山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提高植树造林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媛.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7)

[2] 任文菊.荒山荒地造林技术要点探析[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6(2)

建筑工程注浆技术要点探究论文 第2篇

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建筑工程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注浆技术的应用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重大关注点。注浆技术主要应用的就是通过压力将可以凝固的液体注入到相应的缝隙中,从而将存在空隙的地方填充完整。因为其在技术上的容易操作性,因而越来越多的建筑行业采用这种方式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本文中笔者通过多个方面对注浆技术进行介绍,希望能够促进注浆技术更好的发展。

2注浆施工的常用方法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要依照建筑工程实际地理位置和建设类型来实施注浆方法的选择,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两种注浆技术,以下将对两种注浆技术进行进一步分析。

2.1高压喷射法分析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针对遇到的人工填土、碎石、淤泥土质以及淤泥等,主要应用单管、双管、三管以及多管高压喷射的注浆技术类型,如果建筑工程地下水流速度比较慢,则通过注浆使其快速凝固,此时应该使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同时,针对建筑工程施工高层中遇到植物根茎少和块石颗粒比较大等情况,可以利用高压喷射法来给予帮助,其主要利用高压水流和钻机来实施,将浆液喷射到裂痕当中,从而有效防止建筑物墙体出现出现变形问题,为整个建筑工程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2.2劈裂灌浆法分析

针对房屋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的裂缝空隙问题,可以通过劈裂灌浆技术连来给予有效解决,从而为整个建筑质量及稳定性提供有效保障。在应用劈裂灌浆技术时,需要利用专业的机械设备,从而为水泥流动提供动力,尽管劈裂灌浆技术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好,但是其整体应用效果比较良好,在实际应用是对建筑工程产生的危害非常小。因此在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是,为了降低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通过会应用后注浆施工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从业人员要依照施工要求来对高压灌浆管实施提前埋设,为了保障灌浆压力的平衡,要积极应用高压灌浆泵,同时依照水灰比例来进行浆液的配置,并且要从浆底来注入建筑当中,同时要对桩底出现的杂质进行及时清理,并利用加固和压实方式来保障桩柱的稳定性和固定性,从而为整个灌浆质量提供有效保障。

3注浆技术的优势

关于农村公路养护技术要点探究 第3篇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了农村公路沥青路面和水泥路面的养护技术,以期提高农村公路养护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新农村建设的社会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农村公路;沥青路面;混凝土路面;养护技术

前言

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民心工程,要真正解决养护中存在的问题,仅靠交通、公路部门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积极探索适合县乡公路特点的养护管理机制,努力争取各级政府的重视和各部门的支持配合,真正形成合力,使养护管理工作由部门行为变为政府行为和社会行为,才能保证县乡公路的健康发展,最大限度发挥投资效能。

1、农村公路沥青路面的养护技术

1.1 裂缝填封

a 2~5mm以内的裂缝:首先利用高压空气器具从裂缝的一端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缝内无杂物及尘土,并清扫干净。用扁嘴壶从一端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或乳化沥青灌入缝内,直至全部裂缝灌满为止。将干净石屑或砂撒到缝中,并捣实。将溢出缝外的沥青及石屑、砂清除。

b 3~5mm以上的裂缝:拌制裂缝填封混合料用小粒经碎石或砂与乳化沥青(用量为骨料的17%一21%)按比例拌制填封混合料。如果细石料中有少量石粉,可适当增加乳化沥青的用量。清除松动边缘和缝内杂物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对于裂缝中较大的杂物可用扁铁片进行清除,用气泵对着裂缝处从一端开始,慢慢吹至另一端,直至縫内无杂物、松动料及尘土,并清扫干净。缝中填料将已拌制好的填封混合料填入裂缝中,再用扁钢进行捣实,如果裂缝较深可分层填补,填补处可略高于原路面。清理现场将缝外多余的填封混合料清除。

1.2 坑槽修补

①设置施工安全标志:在作业现场按照《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设置齐全醒目的施工安全标志。

②施划轮廓线: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在路面上划出所需修补坑槽的轮廓线;轮廓线必须是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大小适中。

③开槽:沿轮廓线用铁镐人工刨挖,或用切割机沿轮廓线内侧1cm处顺线切直、开槽,开槽时,如基层损坏要深挖至槽底稳定部分(槽深最浅不小于20cm)。

④基层回填:开槽完毕后当天回填、夯实、养生。回填要层铺层夯,由外及内分层压实,压实一般三遍,注意边角压实度。

⑤油层摊铺:首先清除养生土,用切割机将油层边缘切齐,使边缘整齐,并将油层边缘及基层表面清扫干净,做到无尘土。然后刷边油、浇底油,要求整齐、抹油均匀。将沥青混合料均匀摊铺到槽内找平,新填补部分压实后应略高于原路面沥青混合料摊铺后碾压,碾压时仍按基层碾压方法进行,直到无轮迹印。

⑥现场清理:面层碾压完毕后,立即将现场清理干净,然后逆着交通流方向撤除施工作业区安全设施,恢复正常交通。

1.3 沉陷的处治

a 因路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局部路面沉陷,若土基和基层己经密实稳定,不再继续下沉,可只修补面层。并根据路面的破损状况分别采取下列处治措施:①路面略有下沉,无破损或仅有少量轻微裂缝,可在沉陷处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再用沥青混合料将沉陷部分填补,并压实平整;②路基沉陷导致路面破损严重,矿料己松动、脱落形成坑槽的,应按照坑槽的维修方法予以处治。

b 因土基或基层结构遭到破坏而引起路面沉陷,应处治好基层后再重做面层;

2、农村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技术

2.1 裂级维修

a 对于宽度小于3~的轻微裂缝,可采用扩缝灌浆法:①顺着裂缝扩宽成1.5~2cm的沟槽,槽深可根据裂缝深度确定,最大深度不得超过2/3板厚;②用压缩空气清除缝隙中泥土杂物及混凝土碎屑,吹净灰尘后,填入粒径0.3一0.6cm的清洁石屑;③根据选用的灌缝材料,准备好灌缝材料,灌入扩缝内;④灌缝材料固化后,达到通车强度,即可开放交通。

b 对贯穿全厚的大于3mm小于巧mm的中等裂缝,可采取条带罩面进行补缝:①在裂缝两侧切缝时,且距裂缝距离不小于15cm;②凿除两横缝内混凝土的深度以7cm为宜;③每间隔50cm打一对把钉孔,把钉孔的大小应略大于把钉直径2cm,并在两把钉孔之间打一对与把钉孔直径相一致的把钉槽;④把钉宜采用甲16螺纹钢筋,使用前应予以除锈,把钉长度不小于20cm,弯钩长度为7cm;⑤把钉孔必须填满砂浆,方可将把钉插入孔内安装;⑥切割的缝内壁应凿毛,并清除松动的混凝土碎块及表面尘土、裸石;⑦浇筑混凝土应及时振捣密实、抹平,并喷洒养护剂;⑧修补块面板两侧,应加深缩缝,并灌注填缝料。

2.2 沉陷处理

a 沉陷处理应设置排水设施:路面和路肩应保持设计横坡;路面裂缝、接缝应进行密封;设置纵向积水管和横向出水管。

b面板顶升基本要求:①面板在顶升前,应用水准仪测量下沉板的下沉量,测站距下沉处应大于50m,并绘出纵断面,求出升起值;②在混凝土面板上钻孔,孔深应略大于板厚2cm;③板块顶升宜采用起重设备或千斤顶;④灌注材料可采用水泥砂浆;⑤灌注材料压入后,每灌一孔应用木楔堵塞,压浆全部完毕,应拔出木楔,宜用高强水泥砂浆堵孔;⑥压浆材料的抗压强度达到6MPa时,方可开放交通。

2.3 接缝养护与维修

①用凿除工具或清缝机清除接缝中的旧填缝料和杂物,并将缝内灰尘吹净;

②在胀缝修理时,应先将热沥青涂刷缝壁,再将接缝板压入缝内。接缝板接头及接缝板与传力杆之间的间隙,必须用沥青或其他填缝料填实抹平。

③用加热式填缝料修补时,必须将填缝料加热至灌入温度,滤去杂物,可采用人工或机械填灌。在填缝的同时,宜用铁钩来回钩动,以增加与缝壁的粘结与填灌的饱满。在气温较低季节施工时,应先用喷灯将接缝预热。

2.4 坑洞修补

a 对个别坑洞,应清除洞内杂物,用水泥砂浆等材料填充,达到平整密实。

b 对较多坑洞且连成一片的,采取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方法进行修补。①切割面积的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②切割的深度,应在6cm以上,取出修复区内有缺陷的混凝土,并将切割面内的光滑面凿毛。③清除槽内的混凝土碎屑。用水湿润或凿毛,④混凝土拌和物填入槽内,振捣密实,并保持与原混凝土面板齐平,初凝前用压纹器压纹,压纹深度宜控制在3rnrn左右。⑤喷洒养护剂养生。

c 对面积较大,深度在3cm以内,成片的坑洞,可用沥青混凝土进行修补。①用风镐凿除一个处治区,其图形边线应与路中心线平行或垂直;②凿除深度以2一3cm为宜,并清除混凝土碎屑。③铺筑沥青混凝土前,应将凿除的槽底面和槽壁洒粘层沥青,其用量为0.4一0.6kg/m,。④沥青混凝土应碾压密实平整。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的公路建设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发展,对于那些新建成的公路要进行定期的养护修复,尽量的与当地的政府相结合把这种对于农村公路的养护作为一个政绩的考核,在我国的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相信会有更好的政策以及技术对于农村的公路养护得到有效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勇,吴玉卓,李晓明,李能富,公路养护工作区的管理研究[J],交通标准化,2011(12):32―33

[2]么建新,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若干建议[J],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23):18―19.

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探究 第4篇

随着科技与时代的飞速发展, 地质勘测行业也随之不断发展, 相关的施工要求、施工技术也逐渐完善, 为地质勘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大多地质勘测条件过于复杂, 地质、地貌、气候等都会对勘测工作产生一定影响, 勘测数据精度是决定工程质量的前提, 为保证勘测精度, 则需对各项施工技术进行研究, 直至找出最佳的施工技术, 提升测量精度, 保障工程的质量。本文从地质勘测过程的各施工阶段出发, 对其技术要点进行探讨, 具体说明如下。

1 地质勘测的简要概述

地质勘察首先要熟悉地质理论与项目地质资料, 巧妙运用相关理论与技术手段, 优化资源、人力, 缩短施工周期, 保证项目质量。地质勘测要从工程区域的实际情况出发, 研究其工程地质环境, 对其地质、地貌进行调查, 一般地质勘测需要经过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 对工程地质条件作初步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第二, 根据实际的工程地质条件, 设计合理的施工方案, 对各项施工阶段作出设想, 再次核查工程地质情况;第三, 不断优化施工方案、施工工序, 对各阶段的地质条件进行评价, 评价方式可分为定性评价、定量评价;第四, 从现场的地质条件来合理规划施工设计, 并在施工的过程中不断对其进行改进和修复, 直至找出最佳的施工结构、施工方法。

2 地质勘测方法与原则

地质勘测的方法有很多种, 包括地质测绘、地质勘探、物理勘探、地质试验、长期地质观测等。项目地质勘测要与实际的项目建设需求相适应, 所制定的工程各阶段施工计划要与其地质条件对应, 以便满足多阶段的施工技术要求, 保证工程质量。在实际的地质勘测中要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合适的勘测方法, 使地质勘测工作能够发挥出最佳效用,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地理条件, 由浅至深、点面结合, 运用多种勘测技术与方法, 例如遥感技术、GPS技术、钻探技术、地质测绘技术、地质水文试验等, 对工程展开全面的观测, 为选取最佳的施工设计、施工流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 地质勘测各阶段要点分析

通常地质勘测设计包括预可行性、工程可行性、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草图设计这几个阶段的研究, 从实际的地质勘测工程出发, 在各阶段处理不同的地质问题, 大部分地质勘察工作与实际的施工深度、施工方法存在一定差异。

3.1 预可行性研究阶段

在预可行性阶段最主要是对工程施工的必要性做出分析和研究, 重点观察工程建设的规模大小、相关技术标准等问题, 对其资金投入、生产效益进行初步的评估, 最后制定出一份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书。地质勘测工作是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情况进行评定, 还要对工程建设的合理性、预算投资风险由一定影响的地质做出调查。具体的研究方法是收集工程建设原有的地质信息, 包括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貌、地震地质等, 运用遥感技术开展多种多样的地质勘测工作, 并制定相关的预可行性阶段项目地质报告书与项目地质草图, 重点分析和研究工程建设的地质条件及其地质问题, 基于项目地质的视角对工程施工方案不断进行改进和修补。

3.2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

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是预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后续, 对设计的多种工程方案进行分析和论证, 进一步加强整体工程设计方案, 论证的内容包括施工技术、资金、地质条件等, 对于不合理的环节对其作出改进并提出相应的建设方案对策和意见, 再次确认工程建设的规模、相关技术标准、资金投入、生产效益, 制定出一份对工程建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书。此阶段主要的地质工作是研究多种工程施工方案下的地质条件, 并对其作出全面的评估, 核查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不良地质、水文地质等, 观测工程区域的地质分布与形成, 对各种施工方案下的地质条件进行研究, 找出其中的发展规律, 降低不良地质带来的影响, 基于项目地质的视角研究多种工程施工方案并提出建设意见, 便于找出最佳的工程施工方案, 设计合理的施工计划, 做好工程建设预算工作。在此阶段勘测方法有遥感技术、地质测绘技术、地质调查技术等。

3.3 初步设计阶段

初步设计阶段主要观测各阶段的施工设计方案、地质结构、地质类型, 设计科学合理的整体施工方案, 对工程建设作初步的概算。在此阶段还需加强对工程建设区域的地质条件研究, 基于工程建设地质的视角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并对提出相应的建设意见。根据实际需求采用各种地质检测技术与方法, 例如地质绘图、钻探、物探、水文地质试验, 为工程施工设计方案提供依据,

3.4 技术设计阶段

技术设计阶段是建立在初步设计阶段开展的, 主要是对施工设计中的技术问题进行分析与研究, 进一步完善工程施工设计, 对相关的技术问题作出改进, 明确技术方案、工程数量、工程施工方案、设计预算等。由于此阶段各项地质条件与施工设计相适应, 因此可简略对地质工作的考察, 避免重复作业。在此阶段应重点观察技术, 对不合理的、难以落实的技术问题作专项研究, 对存在技术问题的地质做细致的地质研究, 施工方法视实际情况而定, 为解决地质问题可采用钻探技术、地质检测技术等。

3.5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阶段是上述工作中最后一个阶段, 基于初步设计、技术设计的施工方案下对其进行复检, 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加强工程设计方案、设计技术与原则。施工图设计阶段应重点观察项目施工设计图、建设区域地质结构、规模、施工详图等, 明确各设施的种类、位置、数目、分布图, 制定整体的施工组织规划与建设预算。此阶段地质工作主要是加强防护施工设计、地基设计、对不良地质整治等, 以便达到施工设计的要求。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工程建设具有复杂、周期性长、规模大的特点, 任一施工环节出现失误就会对整体工程质量造成一定影响, 因此, 在工程建设中任一阶段都不容忽视。在地质勘测中为保证各项施工阶段的准确无误, 就要联系实际从细节做起, 明确整体施工的阶段性任务与目的, 对各阶段施工技术要点进行控制, 保证工程质量, 为未来的地质勘测工作奠定了基础。

摘要:地质勘测工程具有复杂、要求高的特点, 本文从工程地质勘测出发, 对其勘测方法、勘测原则作出了分析, 重点探讨了地质勘测施工各阶段需要控制的要点, 具有一定的借鉴效果。

关键词:地质勘测,公路工程,地质,技术

参考文献

[1]邱贤荣.浅论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分析[J].中国水运 (下半月) , 2008 (8) .

[2]钟太权.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测技术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0 (18) .

技术要点探究 第5篇

原材料的选择需要从四个质量方面考虑二水泥,掺和料,外加剂,拌和用水的质量。水泥的质量、原料的配合比、水泥品种等都对混凝土施工质量有严重影响,所以,在选择原料时,应该注重对水泥质量安全的控制,比如采购时对于厂家的质量安全认证加以核实、对水泥类型、生产日期、产地、保持期等进行核对,并在购买时签订有效合同,对双方责任加以明确,并进行抽样调查与试验,确保所购水泥符合施工要求;其次,对于骨料质量如砂石的强度、化学性能、杂质含量加以明确,并进行抽样测试,确保密度、含泥量符合标准,还需要做好库存安全与防火、防潮、防腐等工作,防止污染;再一个对于外加剂也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选择,并做好存放与安全防护等。

2.2混凝土的配合比

在建筑施工之中,对于混凝土的配合比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其配合的比例是否合适,将会影响到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在通常情况下,对混凝土进行配合比例这一过程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负责进行,该人员必须具备充足的实际工程施工经验和较高的质量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施工前计算的调配比例进行调配。与此同时,需要对调配的比例再采取一定的监控措施,确保调配工作人员严格的按照相关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对于投料时间和搅拌时间都满足相关的标准,尽可能的减少由于施工人员的.问题而产生的质量安全问题。

2 .3混凝土的运输及拌合

混凝土在运输和拌合上面也有着一定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的运输以及拌合,通常都是采用搅拌运输机来进行的。但是搅拌运输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往往时间比较长,受到外界的干扰往往也较大,为有效的减小这种干扰,相关的施工管理人员通常会对运输和搅拌的时问进行严格的计算,并规定搅拌运输机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运输。这种方式从整体上看确实减小了外界的干扰,但是这其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性因素。如:在运输途中出现意外情况,堵车、事故等问题,会使得运输的时间极大的延长,使得运输到工地的时候,混凝土的质量已经严重的损坏。

2.4混凝土浇筑

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是否准确,进行分层浇筑和振实。在施工中应控制以下几点:为避免混凝土发生离析,应保证其从高处下落高度不超过2m,超过2m时要用串筒或溜槽下料。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左右,并注意在工作中要认真插捣,避免因振实不足而形成蜂窝。混凝土初凝后,模板不得振动,拆模时间应根据试块试验结果正确掌握,防止过早拆模,使混凝土粘在模板造成麻面或缺棱少角。在混凝土浇注时,必须把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以保证在合理时间内浇筑完成。对混凝土材料配置好后应该制定有效的浇注方案,这样能让混凝土材料及时凝固处理,当浇筑之前存在初凝现象时,施工人员应该完成一次强力搅拌,当材料的流动性达到状况后实施人模,当高度超过一定标准后,则要使用串筒、溜槽等方法下料。混凝土浇筑最多的为柱、梁、板的浇筑,在对混凝土柱、梁、板的浇筑时,必须保证规定的技术要求。如在进行混凝土柱子浇筑时,需要严格掌握浇筑时间节点,为了能够让混凝土在规定的时间里达到凝固效果,一般选择梁板模安装结束以及钢筋未绑扎前进行浇注。梁板的浇筑,一般选择在柱子浇筑完毕后,当浇筑柱子的混凝土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实、排水以后,就可以对梁板进行浇筑了,此外应注意保证肋形楼板的梁板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捣,并注意浇筑的方向问题。

2.5混凝土的科学振捣

在混凝土的振捣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技术要求,科学振捣,如果是捣实混凝土拌合物则要插入式振捣器,同时选择垂直振捣方式进行处理,这样能够让混凝土的平整度得以控制,如果是斜向振捣,则在振捣过程中要保证振捣棒与混凝土表面之间的角度控制在40°―50°,保证振捣器差点的均匀排列,在振捣器的移动过程中,应保证每次移动的间距不超过振捣作用半径的1.5倍,以防止漏振问题的出现;此外,施工过程遇到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时,其移动间距应保证在振捣作用半径范围以内,对振捣器至模板的距离同样要控制在振捣器的有效作用半径的1/2以内;考虑到整个钢筋混凝土内部的结构性能,在操作时要运用插入下层混凝土5cm,在操作过程中把握正确的处理方式。

2.6混凝土的养护方案

混凝土养护方式多种多样,其中自然养护是最为推崇的一种养护方式。自然养护注重遵循自然,通常当最高气温小于25摄氏度时,在结束浇筑后的12小时内则要进行洒水养护;最高气温超出25摄氏度时,需在6小时内实施养护;干硬性的混凝土则要在结束混凝土浇筑之后采取养护,洒水养护时间的长短应根据水泥品种的性能决定,如对于混凝土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配制而成的,需要保证持续7天的养护。同时,对存在抗渗要求的混凝土,其养护时间要控制在14天以上。在混凝土工程的配料、搅拌、运输、浇捣、养护过程中,应该把握好各个工序之间的连接,一旦某个施工程序出现问题,则会导致混凝土质量受损。

2.7混凝土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一是,严格按照所制定的施工计划实施施工。在施工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计划展开,并且把握好工程的进度,在计划的时间内完成相应工程量,以免耽误下道工序。二是,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检查。在进行原材料准备时,就已经提到了对原材料的检查。混凝土是通过将原材料按比例混合而成,它在确保较高性能的同时,还要符合施工工程的需求。所以混凝土拌合好后,需及时对其进行检测,若不符合施工要求,则重新调整配合比。同时,要严格监督施工过程中材料的使用,防止偷工减料等事件发生。除此之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机械设备的可靠性,使工程顺利进行且达到所要求的标准。

3结束语

探究工民建中的防渗漏技术要点 第6篇

关键词:工民建;防渗漏;技术要点

1、建筑工程项目渗水漏水的原因

1.1、建筑材料的原因

原材料作为任何一个工程项目建设的基础,其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会对整个施工项目建设的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墙体材料对建筑工程项目建设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因为外墙砖一般主要是用来填充墙体,而墙体的内部确实空心砖。空心砖的温度远远高于混凝土的温度,因此在高温的影响下,容易造成混凝土柱和砖体之间出现裂缝,形成渗水漏水的现象。

1.2、建筑施工的原因

建筑施工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于两点,即施工管理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由于管理方法不科学,管理人员既没有形成一套严格的管理体系,也没有在管理工作中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更没有做好相应的检查工作,最后导致建筑施工过程中出现严重的渗水漏水现象;另一方面,施工人员大都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民,他们普遍综合素质较低,并且在上岗之前,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使得他们不仅操作技术达不到不断变化发展的建筑施工建设的要求,而且职业道德素质也普遍较低。施工管理不科学和施工人员综合素质较低都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建筑施工的质量,使得渗水漏水现象不断增多。

2、工民建施工中常出现的渗漏部位

2.1、屋面漏水渗水

当前对于建筑物来讲,屋面是其发生渗漏的高发区,而且多以屋面设施与现浇层之间的一些节点位置上容易发生渗漏。一旦这个部位有渗漏发生,则极易卖到钢筋发生变形、混凝土出现冷缝、现浇面在浇筑时出现不均匀及漏浆等问题发生。

2.2、外墙面漏水渗水

建筑物外墙也是极易发生渗水和漏水的地方,发生的机率也较高,通常会发生在外墙和门窗交换的部位,由于这个部位在施工中如果质量没有达到规定的施工标准要求,则会存在一些裂缝,而且在这个部位需要较多的材料进行装饰,这也是导致渗水发生机率较大的重要原因。

2.3、厕浴间的漏水

渗水建筑物的厕浴间由于水管较多,一旦施工时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在沿墙等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同时对于安装有浴缸的厕浴间由于在重要作用下,也极易导致重力渗透的发生。

2.4、地下室渗水漏水建筑物地下室是接缝和管道比较集中的地方,所以也是渗漏现象容易发生的地方,一旦在接缝和管道施工中质量控制不严,则会导致在冷接缝、结构伸缩缝及墙体的蜂窝通道等部位发生不同程度的渗漏。

3、工民建施工之中防渗漏施工要点

3.1、外墙的防渗漏技术

外墙防渗漏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导致外墙发生渗漏的因素很多,降雨是其中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当降水量过高时,会导致工民建外墙形成水幕,不仅使外墙混凝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还会进入外墙的穿墙钢管孔洞等因施工需要而留下的缝隙等,最终发生渗漏现象。针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不同楼层的外墙模板要保证一次性配置到楼面以上10cm的位置,避免不同楼层接触的位置发生漏浆现象。其次,工民建的砌块质量对工民建防渗漏工作也有较大的影响,如果砌块的养护时间不够长,会导致砌块发生收缩,砌块收缩会导致砌块接触处出现缝隙,引发不同程度的渗漏现象。最后,对由于施工要求而留下的穿墙钢管空洞以及其他缝隙,要及时进行填补工作。3.2室内屋面的防渗漏技术首先,要考虑天气对施工的影响,在进行室内屋面施工时,大都采用水泥砂浆作为原材料,由于该材料属于水硬性材料,对空气中的水汽特别敏感,因此要避免在下雨天进行施工。其次,要做好室内屋面的排水工作,保证屋面的坡度要合理,屋面平整,没有凹凸不平的现象。此外,混凝土的水灰比要合理,搅拌要充分,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密实性。最后,要重视屋面的养护工作,一般采取浇水的方式来避免屋面发生干裂、起砂等现象,养护期一般为7d。

3.2、厨房、卫生间的防渗漏施工技术

由于厨房和卫生间均设有水管等系统,因此一定要做好防渗漏施工,不然就会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情况下,厨房和卫生间的防渗漏施工在建设时,应在墙体下面抹上一層防水粉,以增强防渗漏的质量。在封堵施工时,应采用细石混凝土。此外在具体施工前,还要对整个结构做好试水试验测试工作,一旦有渗漏水的情况,就要及时维修处理。

3.3、门窗防渗漏施工技术

建筑工程中,门窗属于活动性建筑结构,因此比较容易出现渗漏水的现象。因此建筑施工人员,一方面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规格和设计图纸样式的要求,在做好整体美观的同时,确保达到整个门窗的防渗漏施工建设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要确保门窗在材质选择、运输及安装等过程中的质量安全,否则一旦出现损伤、变形等问题,就会降低它的防渗漏质量。尤其是在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保证门窗的稳固性。此外,门窗安装之后,施工人员还应做好相关的分层填实塞缝工作,以避免出现空鼓等故障。一般情况下,分层填实赛缝工作主要是靠聚合物防水砂浆做原材料来完成的,而且内窗台应至少高出外窗台20毫米。

3.4、墙体的防渗漏技术应用

在房建施工中,导致建筑出现渗漏问题的主要因素就在于墙体裂缝,如果墙体出现裂缝,那么房建工程发生渗漏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大。发生墙体裂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地基没有打好或是建筑的形状不规则,要想有效解决房建工程墙体的渗漏问题,就要从根本上提高建筑的强度和刚度,可以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添加一些外掺剂和添加剂,要选择水热化较低的混凝土来进行浇筑。墙体出现裂缝的主要解决方法就是对变形缝进行处理,首先要测量变形缝,然后清洗变形缝,保证平整度有利于后面的施工,要严格依照相关的技术规范进行施工,要有效避免因为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墙体的质量,出现挤压断裂的现象。

3.5、地下室的防渗漏技术应用

对于地下室的防渗漏技术采用的是孔洞漏水堵漏法:

3.5.1、直接堵塞法:这种防漏技术对于漏水孔较小、水压较低的孔洞比较合适,具体过程是以孔洞的中心为圆心,把孔洞修成一个深35毫米、半径为13毫米左右的圆槽,把圆槽处理干净,使用水泥胶浆灌注,在压实之后检查没有渗漏再涂一层防水面。

3.5.2、下管堵漏法:这种防漏技术对于漏水孔较大、水压较高的孔洞比较合适,首先分析漏水位置的空鼓和坚硬程度,明确需要剔凿的孔洞的大小和深度,在漏水孔洞下铺上一层碎石,再铺上贴片或油毡,将渗漏的水引走;然后清洗漏水口,使用水泥胶浆进行灌注。

4、结语

在当前工民建工程中,渗漏是最为常见的质量通病,而且在防治上具有较大的难度。但渗漏病害的发生并不是无法避免的,所以需要在工民建工程中充分的重视工程设计,严格控制施工质量,在施工中严格按照相关质量标准和工艺步骤来进行操作,对每一个施工环节和步骤还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查。通过这些措施就可以有效的防治渗漏的发生。另外还在严格对施工人员进行要求,确保其具有较强的质量意识,同时在施工中要加强对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在施工完成后做好相关的检测工作,及时对质量不合格处进行补救,确保工程的质量,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从而提升施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实力。

参考文献:

[1]曾永生.关于工民建工程中的防渗漏技术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2:185.

[2]李隐.工民建中的防渗漏技术要点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2,06:151.

[3]孙亮.论工民建中的防渗漏技术要点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2,22:67.

探究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 第7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突飞猛进,各级各类公路建设也逐渐步入了“快行线”,沥青路面因为具有结实、耐久、抗渗、平稳、抗压、无尘、低噪等优势,已经广泛地应用到了很多高速公路和城乡公路建设中,不仅美化了城市和乡村环境,而且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由于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很多关键性施工技术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把握,一些质量方面的突出问题也就时有发生,比如,沥青路面碾压不过坚实,选用的材料出现离析现象,路面发生泛油等,随着各地交通工具,特别是大中型运输工具的日益增多,给公路的承载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很多公路都面临着超过负荷承受能力的现象,而且经过长期重压有的沥青路面已经发生了严重的不平整甚至损坏的状况。因此,如何加强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提高路面的安全、平整、舒适、持久性能,确保公路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就成为了公路工程特别是路面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课题,笔者试就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控制管理谈些粗浅的想法。

1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

随着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蓬勃兴起,一些交通建设方面的技术技能也得到了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就包括使很多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很好的改进和完善。但是由于很多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的参差不齐,在施工技术要点的理解、运用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或者由于一些经营管理者过分追求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速度,忽视了工程施工质量,所以导致了在沥青公路路面的施工技术运用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薄弱环节。

1.1 沥青路面碾压的不够坚实

在沥青路面的施工过程中,因为一些技术要点把握不足,所以经常会出现压实不够导致沥青路面不结实的情况,客观上影响了公路的使用寿命。比如,由于很多混凝土的骨料拌料被碾压的过细过碎,有的甚至被压成了粉末,压碎值过大,使沥青路面的混合料结构不具备良好的支撑骨架;或者在铺摊沥青路面的混凝土材料的时候,压路的机械设备较慢于铺摊的速度,甚至远远落下一大截距离,就会使已经铺设在路面的沥青材料很快的散发掉热量,也就不太容易碾压坚实了;再就是碾压的机械设备漏压沥青混凝土,没有形成足够的重叠度,不仅造成路面不平整,而且也会影响坚固性和耐久性(如图1)。

1.2 选用的沥青材料拌合物发生了相互分离

主要包括混凝土拌合料分离、冷料分离和稳定分离等形式。比如,在配比混凝土材料的时候,比例失配,导致出现了粗细料无法有效的黏聚在一起,因而发生了冷料分离;或者在搅拌混合料的时候,由于事先未合理地校对好拌合楼磅秤,或者筛网已经出现了破损漏料,结果不是导致材料数量不准,就是混合料有大有小,因而就容易发生拌合楼分离;再就是温度影响的分离,由于沥青混凝土材料在运输的时候没有很严实的覆盖住,拌合楼里面的沥青混凝土冷热不均,致使铺设在路面上的沥青颜色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差别,容易造成路面开裂的施工质量,而且影响了公路的美观(如图2)。

1.3 铺设完的沥青路面发生了泛油的情况

目前在很多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都能够发现一些泛油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沥青路面使用的一些混合料遭到了生产企业粉尘等物体的污染,或者在搅拌沥青混凝土的过程中,由于拌合楼中的一些灰尘特别是粉末没有完全清除,致使沥青路面铺设所用的混合料在配料时无法完全一致,发生了一些偏差,所以在机械设备对铺摊好的沥青路面进行碾压过程中,一些沥青就会粘附到细集料的表面,交通工具的车轮再碾压揉搓,泛油的情况就会经常发生(如图3)。

2 加强沥青路面施工技术管理控制的措施

2.1 控制好沥青路面施工前的技术环节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顺利施工,在施工进行之前不仅要注意做好一些混凝土材料的常规检查,而且在一些技术处理环节也要下好功夫,比如,为了确保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干燥,要用一些架子架起来分开存放,让湿气快速散发,并注意一定要把灰尘、粉尘等物质及时清除干净,而拌合楼也一定要确保干爽,并设计好计量标准,防止拌料是在数量上无法精确掌握;同时,在运输和保温存储混凝土材料的时候,温度一定要符合规定的标准,而且贮存的时间不能太久,防止出现温差影响施工材料的性能,施工现场要注意不停地均匀搅拌混凝土材料,避免拌合料发生分离情况;另外,沥青混凝土材料在铺设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温度,防止出现瞬间凝结,还要注意控制好数量,避免在摊铺的时候影响坚实碾压或者出现分离情况,影响沥青路面的平整性和坚固性,造成质量安全问题

2.2 控制好拌料和运输处理的技术环节

在沥青混凝土材料铺设前,一定要做好材料的拌和工作,沥青、矿料、砂石等材料的混合、配比要均匀和符合一定的比例,要控制在170~180℃的温度加热材料,沥青要控制在160-170℃之间加热,而已经搅拌好的混凝土材料的温度要控制在150~160℃之间,如果一旦高于200℃,就不能再使用了,防止出现拌合料的分离。目前一般以间歇式的方式来搅拌沥青混凝土材料,而且中间停歇一般不低于30s不高于50s,直到沥青结合料将所有的混凝土材料均匀包裹覆盖为止。但是一般沥青混凝土都具有相当大的粘合度,而且出料的温度也不低,所以搅拌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稍作延长,以保证混凝土材料和沥青的油脂充分均匀吸收,避免在施工的过程中或者沥青路面使用中出现泛油现象。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运输也是很关键的环节,装车之间一定注意仔细检查清扫装卸车,并且把油水混合液均匀地涂抹在车厢的底板和侧板上,以防止出现粉尘、杂物等影响混凝土材料的铺设质量。沥青混凝土装完后,要注意在上面盖上帆布,以防止材料的温度快速散发掉,卸车的时候,不能让运输车移动,而是在沥青混凝土铺设的时候由铺摊的机械设备推动运输车辆前行,避免运输车移动过快,而铺摊的机械设备在节奏上无法跟上,影响路面质量。

2.3 控制好沥青混凝土现场铺设处理的技术环节

这个环节是沥青路面施工的重要阶段,也是确保公路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要注意把握好这个阶段的技术要点。比如,为了避免铺摊的机械设备粘连沥青混凝土材料,在首次上料前一定要事先涂抹少许的柴油在料斗的里侧,而且在机械启动前先提前预热30min,防止机械设备中途出现故障影响铺设效果。另外,为了防止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分离情况,铺设了5~10m的沥青路面以后,要注意仔细查看平整度和厚度,防止铺设不均匀,影响使用质量,铺设了10~20m路面以后,沥青路面的横坡度和高度的数值就需要采用水准仪来检测了,但是铺设的工作却不能停止。

2.4 控制好沥青混凝土路面碾压的技术环节

为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坚固和平整,碾压和铺设应当同步进行,一般普通路面的初压温度不能低于145℃,特殊材料的路面不能低于160℃,而且重复碾压与初次碾压不能间隔,防止温度散发过快出现分离或者影响平整度和使用寿命。另外,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处一定要处理好,比如,碾压的机械设备对于经过人工处理的路面接缝,要使用横向碾压的方式,尽量保持路面的平整。

3 结语

工程质量是公路建设项目的生命,而管理控制好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是确保公路质量的重中之重。因此,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项目投资者也好,工程经营管理者也好,甚至是现场施工的专业技术人员,都应当高度重视和认真关注施工环节的技术要点,在选料、拌料、运输、摊铺、碾压等技术方面严格执行规范标准,加强质量管理控制,确保路面质量安全,确保公路交通建设事业健康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管志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建筑遗产,2013(23):46~47.

[2]冉利军.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工艺要点探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3(3):28~29.

论述桥梁工程施工控制技术要点探究 第8篇

关键词:桥梁施工,质量问题,解决对策

近年来, 随着道路交通运输的压力逐渐增加, 对桥梁等交通服务设施的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同时, 由于桥梁工程的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规范的要求直接决定着运输服务的质量与桥梁使用的耐久性能, 因此, 做好桥梁工程施工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1 桥梁工程施工的主要特征

1.1 施工生产具有地区性和流动性

因桥梁工程一些特殊构件有不同的建造地点, 再加上施工的地区通常也是不同的, 或者相同地区的不同施工现场, 或相同施工现场的不同的单位工程, 或相同单位工程的不同部位, 因此, 桥梁工程受地区环境的影响特别大, 且使得桥梁的结构类型、结构材料以及施工方案等均各不相同, 具有很强的地区性。

1.2 施工作业的特殊性

由于桥梁工程具有修建位置的固定性和结构体形大的特点, 使得其施工时, 一般多在露天环境下作业和高空环境作业。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各种大型桥梁工程凸显出越来越明显的高空作业和露天作业的特点。

1.3 施工周期长、占用流动资金多

一般桥梁结构都有较大的体积, 所以在施工建设时, 需要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要比其他工程的要多。由于工程建造位置的固定性, 使得工程施工活动空间比较狭窄, 从而增加了桥梁工程施工的周期, 以及占用较多的流动资金。

2 桥梁工程施工中的问题

2.1 桥梁桩基的施工质量问题

桥梁施工过程中, 桩基的施工质量对桥梁的稳定性能起着决定向的作用, 但是往往在桩基的施工过程中, 存现一些施工问题, 影响桩基的质量。

(1) 桩倾斜度过大。桩倾斜度过大指的是混凝土灌注施工完成后的桩基的倾斜度超出施工设计要求范围, 桩基施工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问题。

(2) 断桩。施工时, 桩基发生断裂或是部分裂开。而桩基施工过程中很严重的现象就是断桩问题, 因为其它后续的施工工序都会受到断桩的严重影响, 施工进度也就大大降低了。

(3) 灌注桩顶标高不足。桩基施工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灌注桩顶标高不足, 因为整个道桥桩基的施工质量都会受到影响。施工时浮浆层较厚, 在凿除以后出现桩顶的标高不足等等, 是引起灌注桩标高不足的主因。

(4) 单桩承载力不够。单桩承受力不够的现象常常也会出现在桩基检验验收时, 且有极其严重额危害性。

2.2 桥梁在浇筑柱、桥台时, 出现结构裂缝

在浇筑桥梁的柱、桥台等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时, 由于这些结构的体积相对较大, 因此与普通的混凝土结构相比, 其结构断面的厚度就要相对大一点。此外, 水泥水化热还有比较集中的释放时间, 一般温度释放时高于25℃, 这样就很容易使得建筑结构出现温度引起的变形现象, 严重者出现裂缝。其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水泥水化热的影响。试验证明, 水泥水化热温度可达约70℃。尤其是混凝土结构体积比较大的情况下, 其有较慢的向外散热的过程, 这也就增加结构内部的温度, 混凝土内部的压应力因此增加, 表面形成拉应力, 一旦拉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极限时, 裂缝就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

(2) 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影响。因水泥水化需要约占水泥重量20%的水量, 混凝土硬化的过程中, 混凝土的体积因剩余拌合用水的蒸发作用而缩小。实验表明, 混凝土有约4个月的硬化收缩时间, 时间还是比较长的。在不受外力的情况下, 混凝土自发变形;当存在外部因素的约束时, 拉应力就会在混凝土结构中产生, 由此导致裂缝出现。

3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控制要点分析

3.1 桥梁桩基的施工要点

(1) 桩孔位置的准确定位。桥梁桩基础施工前, 先要对桩基础的位置进行确定。相关的轴线再根据桩基础的位置来设置, 将需要控制的桩位标准和中心线在轴线中做出来 (把需要控制额线条用小钉在附近的木桩固定起来, 将木桩偏差控制在标准误差范围) , 使木桩的设计标准和设计规范能够得到实现。

(2) 准确架设钻机, 并使得钻机保持平衡。在钻进施工时, 不发生钻机的倾斜移位。钻孔前, 应利用经纬仪测定钻机两个方向的是否垂直, 并将钻杆的垂直度偏差控制在0.2%之内, 钻头要对准钻孔, 同时保证护筒与钻头中心有小于15mm的偏差。

3.2 桥梁柱桥台的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1)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额情况, 添加合适的外加剂, 将一定量的外加剂掺进混凝土中, 使混凝土单位体积的水泥用量减少, 从而使水化热降低, 温度峰值出现时间也就推迟了, 如将适量的膨胀剂掺进去, 结构会发生微膨胀, 由此混凝土因收缩产生的拉应力也就抵消了, 这样可以很好地防治混凝土因收缩而产生裂缝。

(2) 水泥要选地热或者是中地热。体积大的混凝土选用水泥时尽量选择低热或中低热的, 如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水泥或火山矿渣水泥, 同时在拌合混凝土时, 水泥不要有结块出现, 达到工程质量的要求, 使水泥总体用量尽可能的减少, 按照规范控制在450kg/m3范围内, 使混凝土拌合的和易性能够得到保证, 浇筑时能顺畅泵送。

(3) 选择砂子和骨料。体积大的混凝土中, 混凝土总体积的80%~83%是骨料, 所以选取骨料上, 应对表面没有包裹层、颗粒级配良好、岩石弹性模量低的优先选用。在砂石选用方面, 原材料应优先选用中砂, 并在砂子中的含泥量控制在3%之内, 大粒径的碎石或者卵石为最佳石子。

3.3 桥梁盖梁施工技术要点

在桥梁工程施工中, 盖梁的混凝土施工对桥梁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特别是在高墩盖梁施工中, 由于往往采用无支架施工方法, 作为支承混凝土、钢板的工字钢横梁。因此在施工时, 需要充分考虑施工的活荷载和永久荷载作用而产生较大的挠度, 避免盖梁梁顶的标高出现较大的变化。此外, 在浇筑混凝土时, 避免混凝土内部产生大量的热量, 导致盖梁在硬化的过程出现细小的裂缝。

4 结语

总之, 由于特殊的建设位置, 桥梁工程在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使其正常的使用性能受到影响。所以, 针对桥梁施工中的质量问题要加大控制力度, 从而确保桥梁的耐久性能。

参考文献

[1]杨玉军.市政桥梁施工质量预防措施与处理探讨[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3 (6) :202.

[2]徐有为, 邹毅松.桥梁施工控制中监测应力误差分析[J].施工技术, 2007 (S1) :399-401.

田径短跑摆腿技术训练要点探究 第9篇

1 摆腿对田径短跑的重要性

在短跑运动中,体力、爆发力很重要,衣着设备很重要,观众的支持也很重要,不可否认,这些因素对短跑的有一定的影响。但这都是外在的条件,短跑也有自己的技术理论,正确掌握短跑的技术,对短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不能掌握正确的技术理论,导致训练事倍功半。

众所周知,田径在很大程度上是考验我们身体的协调性,只有将手腿协调地结合到一起,人这个整体才可以更迅速高质量的完成一个动作,短跑就是这一个个动作的结合。短跑可以分为起跑、途中跑和终点跑四个阶段。起跑时主要是起跑动作,动作的合理可以增强爆发力,蹬地时返回的力较大,可以增快速度,进而给接下来的加速跑增加了力度,在加速跑到达一个极限时,会保持速度,此时腿和手臂以及腿与腿之间的协调可以减少因高速运动而产生的乳酸,减少痛苦,保持速度。在终点跑时,要进行加速度运动,此时的协调性更加重要,因为已经到达过一个极限了,此时更要依靠腿与腿之间的协调来加快速度。

传统的短跑技术理论主要是针对后蹬的作用,认为短跑的主要动力是后蹬,后蹬的力度很大,可以给予足够的动力。但这种观点相对来说比较片面,没有考虑到整体的协调,在起跑时,后蹬的力量比较大,但在整个短跑过程中,腿部的摆动更加重要,尤其是手臂与腿、腿与腿之间,用手臂带动腿的力量,让手臂与腿更完美的结合。现在的短跑技术理论主要是对摆腿技术的分析,训练腿与手臂的协调性,将后蹬与腿部摆动更好的结合在一起。

2 摆腿技术分析

摆腿技术并不仅仅是在运动中积累的经验而已,而是有一定的理论支撑的,主要是从运动力学和人体生理学角度进行分析,在短跑过程中腿与身体形成各种形式的力,进而产生位移。从人体生理学角度对人体结构的协调做出分析,找出最高效的协调方式。

2 . 1 从运动力学分析摆腿技术

在起跑与加速跑过程中,人体躯干与地面形成大于40度的角度,依靠后蹬的力量,让地面对人体产生反作用力,推动身体产生位移。跑步时,身体重心前移,前腿屈膝摆臂,再结合后蹬的力量对人体产生作用,加速位移。如果没有屈膝摆臂是不会产生前进的力度的,以前腿为轴保持不动,重心下移,手臂摆动带动另一条腿前进,进行循环,从而产生位移。在途中跑时,速度不会产生太大的变化,重心尽量降低,步长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身体躯干摆直,大腿与躯干保持直角,前腿保持直角姿势,后腿伸直,但不能太直,太直会时腿部肌肉僵硬,降低整体的协调性,由小腿摆动来带动躯干产生位移。终点跑时,要加速腿部的摆动,在落地时,腿部的摆动可以减少一些阻力,减少大腿产生的酸痛感,从而加快速度。

2 . 2 从生理学角度分析摆腿技术

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各个部位的协调可以更高效地完成任务。经过科学研究证实腿部的摆动动作比直接大腿摆动所消耗的能量要少。在跑步过程中,会因为剧烈运动而产生乳酸,这种物质会使腿部有酸胀感,导致腿部移动缓慢,而摆动腿部会产生较少的乳酸,进而减少酸胀感。

3 短跑摆腿技术训练的要点探究

摆腿时也要注意几个方面,而不是简单的腿部摆动,主要是注意三个方面:身体的摆动;大腿与小腿之间的折叠摆动;还有就是两个大腿之间的角度。把这些技巧掌握好才能提高身体间的协调性,加快速度,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带动整个身体的高效运转,从而加快运动速度。

3.1 躯干摆腿技巧

提前摆动可以有效地加大步长,从而提高速度。提前摆动一定要注意摆动速度,加快摆动速度才可以减少浪费的时间,加快速度。只有正确地掌握摆腿技巧才能减少躯干在高速运动下产生的作用力,减少阻力,从而促进速度的加快。还要注意大腿与躯干的角度要保持在90°,这个角度可以有效地减少惯性所带来的阻力,有效地加快短跑速度。提后摆腿要与大小腿折叠环节完美衔接,摆动到位直接带动大小腿折叠,让每一个环节都做到最好。

通过利用髋骨来进行提前摆腿的练习。双脚并拢站直,身体前倾,重心前移,以一条腿为支撑,另一条腿来回摆动,循环持续练习,利用髋骨甩动另一条腿,体会短跑过程中双腿交替的速度,可以逐步加快速度来锻炼双腿的灵活性。还有另一种方法,借助练习器,用手臂做支撑,双脚离地,双腿交换摆动,练习两腿之间的灵活性。注意练习时一定要强调动作的规范,探索出自己最有效的跑步姿势,减少阻力,节省时间,有效加快速度。

3 . 2 大小腿的折叠技巧

大小腿的折叠速度一定要快,这样可以有效地节省时间,带动腿部的移动,加快速度。对于大小腿折叠的角度,不适宜太小,小腿和大腿刚接触到就好,这样既不会浪费时间,也可以有效地带动大腿的摆动。平时练习大小腿折叠时,可以借助练习器,以一条腿为支撑腿,稍微弯曲,另一条腿进行前后摆动,向后折叠小腿,重复练习,锻炼小腿折叠的灵活性。单腿练习熟练后,以手臂为支撑,双腿离地形成弓步,交替摆动练习向后折叠,练习熟练后,尽量抬高小腿,大幅度练习,锻炼大小腿之间的协调性。

3.3 大腿之间的角度

两个大腿之间的角度要尽可能的大,角度越大,步长越大,可以加快速度。两腿交替时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且还有因高速运动而产生的阻力,所以,要尽可能的加大两条腿之间的角度,加大步长,减少时间的浪费,有效地加快速度。髋骨是一个很有用的关节,要有效地进行利用,髋骨相当于整个人体的轴承,带动这两条腿的运动,加快奔跑的速度。在运动时要注意一定要保持大腿与躯干的角度,让大腿持平,通过两条腿的不断交替产生位移。

4 结语

田径短跑是一项比较激烈的运动,在运动过程中可以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现在的社会生活速度相当的快,很少有人经常性的锻炼,所以我们更要研究出高效快速的方法。短跑作为一项高速运动,如果不能掌握其中的要点技巧,则不能高效地完成,而且还有可能受伤,有一定的危险性。

田径短跑或许还没有很完整的理论出现,但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与钻研中,已经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理论,我们在训练时已经按照这种理论去做了。正确的把握这些要点就可以最高效的进行短跑。全文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研究与探索,针对几个要点进行了叙述,希望可以为短跑提供一些建议。

摘要:赛场上,不仅仅只有运动员在热血沸腾,每一位观众也被这激烈的竞争感染着,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雀跃。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理论诞生,田径短跑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指导理论,从运动学和力学等角度对短跑技术展开了研究与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该文对田径短跑中的摆腿技术展开分析,研究了在训练时应该注意的一些情况,希望可以为田径短跑训练提供一定的指导,提高训练的效率。

技术要点探究 第10篇

1 景观园林工程的特性

1.1 综合性比较强

景观园林工程是总体园林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的施工设计要根据总体设计意图进行, 景观园林工程的设计、施工要和园林建筑、园路、水系、地形等相匹配。景观园林的施工设计要注重和全局的配合, 要以实现总体设计目标为目标。在进行景观园林工程施工设计时, 需要综合的运用生态学、美学、心理学、设计构成方法等多种方法和理论知识, 因此, 景观园林工程的综合性比较强。

1.2 施工材料价格不确定

景观园林工程的施工原材料种类繁多, 加上区域性差异, 导致施工材料的市场在短时间内可能出现较大的变动, 因此, 景观园林工程的施工材料价格难以控制。目前, 我国还没有对园林植物材料的栽植定额进行统一, 各个地方的计算方法和标准都不相同, 这就对景观园林工程的造价带来一定的难度。

1.3 养护管理周期长

园林绿化的养护管理工作是园林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周期长, 景观园林绿化工程养护管理的主要内容有植物的保护、修剪、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花卉的种植、景观园林整体面貌的维护、日常管理、环境保护等。在园林工程中有“三分种, 七分养”的说法, 也就是说, 只要做好景观园林的养护管理工作, 才能保证园林的景观效果。

2 景观园林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2.1 土地平整及清理

在进行土地整理时, 要根据种植的植物确定土层表面更换厚度, 土表面更换结束后, 要将土表的杂草等杂物清理干净, 然后对土层进行初步平整, 平整后向土层内撒入基肥, 并对土层进行一次耕翻, 使得土层有良好的疏松度, 保持良好的通气效果, 土层耕翻结束后, 要对土层进行平整。

2.2 挖穴

在进行挖穴时, 要严格的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操作。对于乔灌木, 种植穴的规格要根据土球规格确定, 在挖穴过程中要保证穴的上口与底边垂直, 大小相同, 不能将种植穴挖成锅底形或者锥形。在挖穴过程中, 要根据实际情况, 设置合理的排水通道, 避免施工用水对景观园林工程的施工造成影响。

2.3 苗木的准备

选择苗木时, 选择的苗木要和设计图纸确定的苗木品种、规格相符合, 同时选择的苗木生长状态要良好, 无病虫害和机械损伤, 树形要端正, 根系要发达, 为提高苗木的成活率, 在选择大规格乔灌木时, 尽量选择经过断根移植的树木。在起苗前1-2d内, 要对苗木进行灌水, 在起苗过程中要尽量保证苗木根系、枝叶不受损伤, 起苗结束后要对受损的根系、枝叶进行修剪,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苗木进行包装, 并洒水保持湿润。对于带土球的苗木, 土球的直径要控制在苗木胸径的6-8倍, 土球的厚度要控制在直径的三分之二, 为减少苗木的蒸腾作用, 可以用草绳、麻布等将苗木的重要枝干包住。苗木包装好后, 要及时将苗木运输到种植地点, 在运输过程中, 要轻拿轻放苗木, 防止苗木受到损伤。

2.4 苗木种植

苗木的种植最好在春季或者秋季进行, 在种植前, 要将苗木的枯枝、烂枝、受损根系等剪去, 如果苗木在修剪结束后有大的伤口, 要在伤口上涂抹油漆。苗木在种植过程要注意背景的合理搭配, 要充分将苗木的群体美和个性美展示出来, 苗木种植时要保证根系和土壤的充分接触, 不能留有空隙。苗木种植结束后要将土层踩实, 并浇灌充足的水, 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 使用竹竿等对苗木进行支撑。

2.5 草坪的种植

由于草坪是低矮的草本植物, 没有粗大的主根, 因此, 种植草坪的土层不需要太厚, 为减少草坪的种植费用, 保证草坪的种植质量, 要将种植草坪的土层厚度控制在40cm, 土层撒肥耕翻后将进行平整清理。采购的草坪种子纯度、发芽率要高, 在种植前, 要对种子进行处理, 从而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一般情况下, 采用撒播的方法进行播种, 在撒播种子过程中, 要保证种子撒播的均匀性。种子撒播结束后, 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洒水, 保证土壤的湿润, 当幼苗长到3cm-6cm时, 可以停止洒水, 当发现有杂草时, 要及时清楚掉。

3 景观园林工程的养护技术要点

3.1 合理施肥

景观园林的植被种植结束后, 园林养护人员要加强园林的养护管理, 从而有效地提高植被的成活率。养护人员要根据植物在不同时间段对肥料的需求, 合理的进行肥料补充, 施肥量不宜过多, 可以采用一次少施肥, 增加施肥次数的方式进行施肥。

3.2 科学的进行灌溉

景观园林植物在种植结束后, 要及时的进行灌溉, 植被的灌溉量要根据植被需水特点、当地土壤水分、气候变化情况、植被种植时间长短、植被的大小等确定, 在灌溉植被过程中, 要坚持节约用水的原则, 避免出现灌溉量过多的现象, 这样不仅对植被的生长造成影响, 还极大的浪费了水资源。

3.3 加强修剪管理

植被修剪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养护工作, 对植被进行修剪不仅能加快植被的生长, 还能提高植被的观赏价值。对于大的植被, 根系恢复前, 要对树冠、枝叶进行适当的修剪, 对于对地植被, 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整形修剪。在修剪草坪时, 要将草坪的修剪高度控制在3cm, 在修剪过程中要坚持1/3的修剪原则。

3.4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对植被的正常生长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景观园林植被种植结束后, 养护人员要特别注意病虫害防治。不同的植被病虫害季节不相同, 养护人员要对可能发生病虫害的植被进行检查, 如果发现病虫害, 要采用合理的防治措施进行病虫害治理。

4 总结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景观园林工程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进行园林工程设计时, 要坚持以人为本, 因地制宜的设计观念, 将园林工程的施工和养护有机的结合起来, 从而有效地提高景观园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帅远, 任莹.超对景观园林工程施工与养护技术的探讨[J].大科技, 2012, (16) :125-126.

[2]钟文财.园林景观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措施探究[J].科技研究, 2014, (17) :141-142.

[3]孙艳.浅议园林绿化的施工及养护技术要点[J].中国科技博览, 2014, (05) :168-169.

[4]杨永威, 商豪.园林设计与养护技术要点[J].现代园艺, 2013, (17) :117-119.

技术要点探究 第11篇

关键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在公路施工中,沥青路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已经成为最为常见的路面结构。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要进行严格的管理,同时,对施工技术以及施工方法要进行不断的完善,这样能够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路线,同时,也能对人们的生活质量进行改善。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准备工作

沥青路面施工的准备阶段对整个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准备阶段做的充足,为其日后工作的开展也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前,必须针对施工图纸、设计施工人员、材料的使用以及机械设备的使用等情况进行合理的检测,这也是路面工程的基础工作,是保证路面施工质量的前提。(1)拌和场地的选择。拌和场地是指用于进行拌和机展开工作的地点。由于该地点不仅要放置拌和机器,还要放置一定的原材料。因此,拌和场地要选择在宽阔平坦的地方。(2)原材料质量控制。沥青混凝土原材料质量的控制是路面施工控制的一部分,要严格按照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把关。监理人员要按照国家相关要求与规程进行,还要与相关标准进行比照,如果发现材料不合格,一律不准进入施工现场。(3)施工机械及试验检测设备的配备及其检查。施工机械设备的质量影响着工程的进度,在对施工机械设备进行检测时,要重点对沥青混凝土施工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这也是路面工程的重点环节。同时,还必须配合满足试验及检测的仪器设备。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阶段的关键技术

2.1沥青混合料的拌制

沥青混合料的拌制一般是在施工现场直接完成的,施工人员将检测合格的产品,倒入搅拌机中,然后对沥青混合料进行拌合,这一过程要严格按照施工流程以及设计进行,如果出现失误,不但降低了材料的质量,还会增加施工的成本。为了保证拌合的质量,施工人员要对拌制的时间以及温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其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的要求。

2.2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在拌制完成后,需要通过特殊的工具运输到施工现场,在这一过程中,施工人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首先,要选择正确的料场运输机械,这些机械设备不能影响沥青混合料的质量。运料机械的容积一般比较大,为了节省运输的成本,施工单位一般选择的是吨位自卸汽车。其次,在装料的过程中,为了降低离析率,施工人员需要对机械的位置进行移动。再者,装料完成后,运输人员还要在自卸车上铺盖油布,这样可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2.3沥青混凝土的摊铺

(1)摊铺方式。沥青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施工单位要选择正确的摊铺方式,这一过程,往往需要利用二台摊铺机这种设备,其可以组成梯形队进行联合铺筑,一般相邻两幅的摊铺需要预留5~10cm的摊铺重叠位置,而梯队的间距是10~30cm之间。在对主路底面层进行是施工时,摊铺机需要从外侧走钢丝,而里侧需要控制好底面层的高程;在对主路顶面进行施工时,要对面层的高程以及坡度做好控制工作。钢丝基准线的最大长度是200m,其直径一般在2~3mm之间,其高程可以通过计算设计高程以及横坡得知,然后将钢丝放置在调制好的调节器支座上,这样可以保证摊铺机的正常使用。

(2)摊铺温度控制。摊铺时使用的沥青混合料一般是刚刚运输到现场的材料,这种混合料的温度比较高,摊铺的效果也比较好。施工人员需要在接茬处均匀地涂抹黏层油,并将预热好的熨平板放置在离油面20~50cm的铺筑面上,施工人员需要用预热完成后的摊铺机进行布料,另外,施工人员还要对冷却接头进行预热,时间不能少于30min,而沥青硂的温度一般需要大于70℃。在摊铺机正常运作时,还需要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横接缝找细推平工作,其利用3m直尺检测横接缝的平整度,以保证虚铺接缝位置的质量。

(3)摊铺机施工控制。摊铺机在运作的过程中,施工人员要控制好其速度,而且不能随意改变摊铺机运行的速度,以免影响施工的质量。一般情况下,摊铺机行驶的速度为 3m/min。摊铺最好一次性完成,不要进行反复修整,如果特殊部位,必须进行人工修正,则技术人员需要对摊铺的温度以及变化进行详细记录,使混合料的各项指标都达到设计要求。

2.4沥青混凝土的碾压

(1)碾压过程严格按要求顺序进行,不得随意改变,压实层厚度控制不能超过100mm,并要控制其平整度和压实度都符合要求。为了保证碾压质量,压路机要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并且要注意不要破坏路肩。

(2)初压控制。在铺摊机行驶过后,要立马进行初压。为了提高压实效率,尽可能保持较短的初压区长度;初压要用钢轮压路机静压,保证其压力超过350N/cm;碾压要按照从外侧向中心的顺序,超高路段、坡道的碾压顺序是从低向高;初压后要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地方要进行整修或是返工。

(3)复压控制。初压之后要立刻进行复压;压路机碾压段的总长度控制在60~80m范围内;选用不同型号的压路机组合碾压方式时,使每台压路机都应全幅碾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应选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进行搓揉碾压;如果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普遍较大时,应最选用振动压路机进行复压,但厚度不足3mm的薄沥青层,则不适用。

(4)终压控制。复压后立即终压;宜采用双钢轮压路机进行碾压;终压次数2~4遍,具体工程根据情况而定,但应保证复压后的路面没有明显轮迹。

2.5沥青混凝土的接缝施工

沥青路面施工不能有明显的接缝,如果没有对这些接缝进行处理,就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

(1)纵向接缝:采用热接缝,施工时要在前台摊铺机处预留10~20cm宽的混合料不碾压,以用于最后的跨缝碾压;如果在半幅施工中遇到了不得不进行冷接缝处理的情况时,要用切刀切齐,或是在混合料没有完全凝固之前刨除边缘留下毛茬,但是不能等到混合料完全冷却之后用切割机切割。在后半幅的铺设之前,要先对缝边缘清理,然后再涂粘层沥青,铺设时在铺层上5~10cm处铺摊,再人工铲除,碾压时先在已成形的半幅路面上碾压新铺层10~15cm,压实后再在此面层上摊铺10~15cm压实。

(2)横向接缝:对于高等级公路的表面层横向接缝,最好选用垂直的平接缝,其他各层可以选用斜接缝,如果沥青层的厚度较厚时,可以作为阶梯形接缝;相邻两幅的横向接缝错位应该超过1m,上下层也如此。中下面层的横向接缝宜选用斜接缝,上面层宜选用平接缝。接缝铺筑时,为了加强新旧混合料之间的粘结程度,可以在已压实的部分铺设热混合料使其软化,但在碾压前将热混合料清理干净。搭接处要提前清理干净并洒粘层油,搭接处的混合料中如果存在颗粒超过压实层厚度的粗集料时,要将其剔除,用细料替补。

结语

综上所述,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对公路的整体质量有着较大影响,为了保证公路使用的安全性,技术人员一定要努力改进施工技术,施工单位也要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以及设备,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加快工程进度,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施雷.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离析现象的成因及解决方法探讨[J].建筑与发展,2010(4).

[2]JTGF40-2004,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S].

[3]吴建华.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几点控制措施[J].科技促进发展,2001(02).

[4]史石榴.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咨询专家系统设计与实现[J].公路,2004(07).

技术要点探究 第12篇

一、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特征

传统的信息系统是基于客户或服务器模式之上, 局限于内部信息, 对于外部信息却一无所知, 过多倾向于对客户或服务器的重视, 导致其微小的变化都会影响整体系统的安装, 系统可维护性较差。而基于web的信息系统主要采用的是web browser/web server模式, 主要由浏览器、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组成, 其分布图如图1所示。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是通过TCP/IP、HTTP等协议以及HTML/JAVA数据库等技术加之动态网页开发技术以及数据系统特有的组件来实现的, 在此基础上, 将HTML页面与数据库连接起来, 以便于用户查询。

二、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开发的几项关键技术

2.1数据库的访问技术

基于web的数据库访问技术是在客户端使用web浏览器, 其作为客户查询和获取结果的端口, 将各种控件与web服务器进行交换, 负责用户与数据库之间信息的交互工作, 包括了接受用户请求和反馈数据库服务器的反馈结果。具体操作应有以下几个步骤:1、连接数据库服务器;2、选择数据库, 提交SQL语句并执行;3、根据数据库的操作结果回馈相应内容;4、关闭数据库连接。

2.2 web信息系统的安全性

Web信息系统的安全性是信息管理中一直存在的问题, 也是用户关注的重点。基于web的信息系统采用了几种安全措施以保证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对用户密码进行加密。这也是我们在使用时最为常见的一种方法, 有效保证了用户密码的安全;2、使用安全性较高的开发工具;3、对注册账户基本信息进行核对, 以确保非法用户无法登录;4、设置访问权限, 采用基于角色控制的方法, 根据企业中的不同角色, 所设置的访问权限也不尽相同。

以上几种方法是共通的, 旨在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企业信息系统用户群一般是由管理层和普通员工这两部分组成, 信息系统可以采取表格的方式来存储用户信息, 如管理者信息表、基层员工信息表等, 对其进行合理划分, 分别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 在用户登录时, 核对相应信息, 如有相应信息即可以登录。

2.3数据系统的数据共享

信息系统应实现深层次的信息化处理, 在不同的应用系统之间应加大资源的共享力度。在每个企业的信息系统中, 每个部门都有自身的信息网络服务器, 但是由于传统信息技术的局限性, 并没有实现每个部门资源的共享。基于web的信息系统采用了Excel作为传输方式, 实现数据共享, 提高了整体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譬如Excel与MY SQL之间的信息转换。其主要是以命令的形式将Excel转换成文本形式, 再使用MY SQL将其转换为MY SQL数据格式等。

2.4系统客户端web网页设计

基于web信息系统由于其结构分布的特殊性, 其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HTML和HTIP来实现的。但是其实现的纽带却是web页面, 所以web网页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在整体设计中, 除了要考虑其实用性, 还应考虑其简洁性和方便性。譬如使用自动填入已输入过的内容、尽量使用下拉菜单来提高整体输入速度和避免文本输入框输入错误等。

三、结束语

在日常工作中, 虚拟网络也是企业员工自主学习和交流的重要媒介。企业管理者应在充分了解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特征前提下, 对信息系统施加正能量, 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不仅如此, 基于web的信息系统还是外界了解企业、企业从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因此, 建立web信息系统是一项新举措, 符合国家信息化的新特点。

摘要:基于web的信息系统已经成为Internet的一种典型的应用模式, 本文分析了基于web的信息系统的基本特征, 详细介绍了支持系统开发的最新技术和方法, 并针对其技术要点进行了着重探讨。

关键词:web技术,信息系统,技术要点

参考文献

[1]叶露阳.基于Web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设计[D]., 2014.

[2]王倩.基于Web的培训机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0.

上一篇:档案系统的规范化下一篇:构建和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