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的新发展

2024-08-18

多媒体技术的新发展(精选11篇)

多媒体技术的新发展 第1篇

有几个人能真正地理解“多媒体”这个词的内涵, 其中包括的东西到底是什么?什么才叫多媒体呢?如果用文字来很确切地描述出什么叫多媒体, 也许有点难。像日常生活中, 我们现在经常可以接触到的有很多, 像电影, 电视剧, 歌曲录制等等, 都离不开多媒体的技术。多媒体技术通俗点的说法指的是把图像、文本、动画、声音等融为一体的技术。它的主要特点有集成性, 实时性和交互性, 其主要特点也就决定了它与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的区别。总的来看, 多媒体技术正向二个方而发展:一是网络化发展趋势, 与宽带网络通信等技术相互结合, 使多媒体技术进入科研设计、企业管理、办公自动化、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检索咨询, 文化娱乐、自动测控等领域;二是多媒体终端的部件化、智能化和嵌入化, 提高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多媒体性能, 开发智能化家电。

迎接21世纪国际竞争的挑战和教育改革的实践, 由于技术的进步, 特别是信息化步伐加快, 使这一教育观念转变过程, 不仅仅是思想解放, 更是一个实践推动的过程。数字化技术将文件处理带入了新的领域, 让人们可以用更快的速度生产文件, 用更便捷的方式修改图像和文件, 利用网络通讯把图像和文件迅速地传到四面八方。经过数字压缩, 从根本上解决了录像带资源长期保存的问题。

二、多媒体系统的构成及其关键技术

多媒体系统通常由以下几部分构成:主机 (个人机、工作站、超级微机等) 、声像输入、输出设备、控制设备、各类功能卡以及音频信号和视频信号实时多任务支撑软件、创作语言等。声像输入设备包括摄像机、录像机、录音机、激光视盘、CD-ROM、麦克风、电子琴键盘等。声像输出设备包括喇叭、立体声耳机、录音机、录像机、激光视盘、CD-ROM等。控制设备包括鼠标器、操纵杆、键盘、数字化仪、触摸式屏幕监视器等。功能卡包括图形、图像、声音处理卡, 通信卡、局网卡等。

多媒体系统的技术水平可以从其对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和视频信号的处理与控制能力来衡量, 它包括转换、集成、管理、控制和传输五种功能。其中, 转换是指把多媒体信息, 如照片、模拟声音等数字化以后由计算机来进行数据处理;集成是指综合应用各种类型的媒体信息完成所需的功能;管理和控制是指在应用媒体信息过程中对各种媒体信息进行剪裁和重新组合。目前, 多媒体系统对文字和图形信息已基本具备上述五种功能。对图像和声音信息已基本具备前四种功能, 尚不具备传输功能。

三、先进的多媒体技术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时代的步伐把我们带到了21世纪, 面对信息时代, 世界上任何一件事物都是由信息组成的。网络、商务已经变成昨天的话题。人们工作依赖于信息, 生活还是依赖于信息。作为商务活动中最传统的组成之一的名片依旧据占着历史。

其实多媒体名片只是作为生活多媒化的起点, 倡导多媒体的多元化, 使多媒体不只应用在多媒体光盘上, 在“蓝牙”、“pocket”等新技术下使多媒体技术、概念真正的走进生活, 走进各个领域。设计和技术是同等重要的, 关键是把“前”的设计与“新”的技术相互结合, 用在设计上。首先是商务活动信息时代化的概念得以应用。其次是多媒体设计艺术、技术的大众化, 并突出公司的形象。目前国内外还没有把多媒体名片或i nt er net名片作为项目进行开发和设计制作。传统的名片还是统一天下, 只有多媒体光盘性质的公司简介。以多媒体名片作为一个多媒体应用的一个缩影, 国外在多媒体应用上要领先于我们, 比如数字化多媒体冰箱, 数字化多媒体房屋等。虽然我们硬件, 软件和国外有着一定的差距, 但是观念上我们要赶超国外。

四、在网络教学上的发展:

“多媒体”与“网络”的联姻促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产生。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技术所具有的集成性、交互性、可控性、信息空间主体化和非线性等特点使其与黑板、粉笔、挂图等传统媒体有质的区别。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特有的优点使其对教学的介入, 不仅改变了教学手段, 而且对传统的教学、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极大地冲击了机器工业时代“大批量生产”形式的教学。目前这一技术正向着交互性、非线性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方向推进。

五、总结

多媒体技术不仅是计算机技术的场革命, 而且必将导致电视技术的深刻变革。电视特技、动画制作技术及图文电视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已经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电视技术领域。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多媒体技术在电视技术领域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

今天, 多媒体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的高新技术, 它把微电子技术, 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等相关的技术合为一体, 充分地利用了各种技术的优点, 恰到好处地相互取用, 使它能在今天飞速地发展, 它这种量的集成, 质的改进, 对今后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 学习, 工作和娱乐等活动必定产生巨大的影响。

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趋势来看, 多媒体技术的数字化将会是未来技术扩张的主流, 而作为多媒体技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石, 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将成为未来多媒体技术革命中的焦点, 不管是从以PC技术为依附的计算机多媒体应用, 到移动通信业务的各种多媒体实现, 以及未来3C时代各种电子化装置的多媒体大融合, 数字多媒体芯片都是无可置疑的主角。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 科技的改革创新, 日常生活中“多媒体”这个词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 频率也越来越大了。融计算机技术、电视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一体的多媒体技术, 正促进这些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本文将简要的介绍多媒体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新展望。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教学,发展

参考文献

[1]华中科技大学, 鲁宏伟, 多媒体技术及其新发展》。

《人脸识别技术的新发展》阅读答案 第2篇

①《谍中谍4》中有一些令人炫目的场景:身在茫茫人海中,一眨眼的功夫已被潜藏着的对手认出,随即被盯梢;对手迎面走来时,你的手机立刻发出嘀嘀的报警声,上面已经显示他的姓名和信息……我们不禁要问:这是真的吗?事实上,这些情景不仅仅是电影特技,人脸识别技术已经让科幻成为现实。

②人脸识别的过程其实并不复杂。首先是人脸检测,即判断输入图像中是否存在人脸,如果有,便给出每个人脸的位置、大小;其次是面部特征定位,即对找到的每个人脸,检测其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最后进行人脸比对,根据面部特征定位的结果,与数据库中人脸对比,判断该人脸的身份信息。这种生物识别技术与传统的身份鉴定方式相比,有着自身的特点。人脸识别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识别过程精度高、速度快,运用起来就更具保密性和方便性。[中国教育出版*~%#@网]

③硬件设备方面,苹果正在研究一些方法让用户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方便地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这种技术最终会让iPhone和iPad具备人脸解锁功能。联想在新款的笔记本电脑上也配备了人脸识别技术,凭借这种技术,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就可以免去输入密码的麻烦而直接进入系统。

④网络应用方面,尤其是社交网络应用,很多社交产品开始利用人脸识别使影像信息和用户的社交网络个人资料连接起来。使用人脸识别技术,让普通用户的面孔直接与网站上的背景资料、好友关系匹配。

⑤腾讯推出了“搜搜慧眼”,这是一个基于人脸识别的社交产品。用户将手机切换到人脸识别模式,启动“明星脸识别”功能,“慧眼”会自动识别照相镜头中的.人脸,并将之拍下来;随后,它会在网上寻找与这张脸最相似的明星的脸显示出来,并对服饰、妆扮等细节进行点评。

⑥ 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技,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术日新月异的今天,高速发展的人脸识别技术将会有更广阔的舞台来展现其价值。也许就在明天,人脸将成为我们电子生活中的重要名片和标签。人脸识别技术将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还有大量而丰富的教学相关资讯!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

16.文章的说明顺序是(1分)

17.根据文章内容,请你说说什么是“人脸识别技术”。(3分)

18.文章第①段《谍中谍4》中令人炫目的场景,侧重表现了人脸识别技术的特点。(2分)

19.“之前,人脸识别大多用于门禁识别或公安机关追踪等大型应用。现在,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比如登录电脑、方便网络社交等都可以用到这项技术。”这是从文中抽出的一段话,将其还原,正确的位置应是(2分)

A.①和②之间 B.②和③之间

C.③和④之间 D.⑤和⑥之间

20.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苹果正在研究怎样让用户在开关和控制电子设备时运用人脸识别技术。

B.联想新款笔记本电脑的主人在登录系统时不用输入密码。

C.在网上找出与照相镜头中的人脸相似的明星脸是“搜搜慧眼”的功能。

弹壳技术新发展 第3篇

枪弹革命历程:从纸弹壳枪弹到聚合物弹壳枪弹

早期,枪械装填火药是直接用长颈的药瓶或药罐子往枪管里倒,装好火药以后,再往枪管里装填发射的弹头。这种方法费时、繁琐,而且装药不准确。后来,枪弹演化成将火药和弹头包装为一体的纸弹壳枪弹,但这时仍然没有把点火装置加入进去。

直到金属弹壳的出现,才把这几部分设计组合到一起,可以说是枪弹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随后,在1800年代中期,先是枪弹采用铜弹壳,稍后又不断推出了一些新的枪弹装填方式、点火技术,其中包括针刺发火式枪弹、边缘发火式枪弹,最终发展成为今天普遍使用的中心发火枪弹。

进入20世纪,枪弹虽然有过几次试验型的变革,但在商业或军事领域,批量生产的枪弹并没有什么真正的建树。其中最有趣、也最前卫的一项枪弹设计,就是在1950年代末由美国、法国等国家为步枪和手枪设计的火箭枪弹,即用步枪和手枪像发射普通枪弹一样发射的一种小型火箭。这些火箭枪弹又以美国MBA公司的13mm口径火箭枪弹最为成功,其他口径的也有小批量生产。这种火箭枪弹采用旋转喷气式飞行稳定方式,弹底打有几个喷气斜孔,靠斜向喷气使枪弹获得飞行动力及飞行稳定性。火箭枪弹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能量的利用比普通枪弹更合理;与同口径身管武器相比后坐力较小;由于武器身管承受的压力更小,所以身管壁可以很薄;不需要抛壳机构和膛线等。然而,火箭枪弹的缺点也很突出:枪弹初速低,射击精度差,侵彻力杀伤力差,后喷火焰大以及生产成本高等,尤其是射击精度和制造成本问题是其致命的缺点。因此,曾有人试图将火箭枪弹推广到各科步兵身管武器上,但最终获未成功。

无壳枪弹是又一项革命性的并经过了大规模试验的枪弹设计。正如其名,这种枪弹没有弹壳,用发射药制成的“弹壳”和点火系统几乎都用作弹头的发射,弹头初速较高,且无需抽、抛壳机构。很多国家对此都有研究,迄今为止,最有名的是德国的4.7×21mm无壳弹武器系统,该武器系统于1978年参加北约试验,是由德国HK公司和狄那米特-诺贝尔公司共同努力完成的。4.7×21mm无壳弹最大的优点是减轻了枪弹质量,由此可以增加携弹量,点射精度高,在600m距离上还能击穿头盔,经过部队试用普遍获得了好评。其技术性能和武器结构摆脱了传统步枪的技术水平和局限性,这是无论采用哪一种小口径步枪都无法比拟的,它的研制成功具有革命性意义。当然,由于其生产成本和装备费用太高等原因,并未在商业或军事领域广泛应用。

进入1990年代,NATEC弹药公司(当时称为Amtech公司)的首席执行官纳比侯赛尼博士,提出了用高压聚合物作枪弹弹壳的设想,并争取到居于世界聚合物生产领域领先地位的杜邦公司的支持。经过侯赛尼博士和各位聚合物工程师的种种努力,NATEC弹药公司的PCA型弹药诞生了,PCA弹药即聚合物弹壳弹药。

PCA枪弹四大特性

NATEC公司的PCA技术最先用在0.223英寸(5.56mm)雷明顿弹上,随后,其他一些口径枪弹也有采用,包括0.308英寸温彻斯特弹和0.50英寸勃朗宁机枪弹等。这些新枪弹仍采用制式弹头、底火和发射药等,只是弹壳采用聚合物材料。聚合物弹壳采用注塑成型加工,然后再与黄铜弹壳底座冷加工成型。PCA弹药的核心是独特的工艺方法,包括采用嵌入式注塑成型将弹头装入聚合物弹壳体,使弹壳口部自动密封,不必再用金属弹壳普遍采用的紧口和涂外口工艺,就可以确保枪弹防水防潮。

聚合物弹壳枪弹较传统的黄铜弹壳枪弹在某些方面具有优势,最显著的便是枪弹质量减小了。与传统的弹头质量为3.6g的黄铜弹壳枪弹相比,PCA弹全弹质量减小了几乎31%。

PCA弹吸引人的另外一个优势是以弹壳的颜色标识枪弹的类型,一眼就可以清晰地判别弹匣里装的是什么弹——PCA弹的整个弹壳都是着色的,比制式弹仅在小小的弹头尖上作色标更容易识别。以5.56mm口径枪弹为例,目前的PCA弹色标标识如下:

红色,弹头质量3.6g的曳光弹;

白色,弹头质量3.6g和弹头质量4.0g的全金属被甲船形弹尾弹头弹(FMJBT);

蓝色,弹头质量3.6g的空弹尖弹头船形弹尾弹(HPBT);

绿色,弹头质量3.6g的西拉玛彻金弹(Sierra Blitz King);

棕褐色,弹头质量3.6g的全金属被甲弹(FMJ);

黑色,弹头质量4.5g的西拉玛彻金弹(Sierra Match King);

灰色,弹头质量3.6g的尖头软尖弹头弹(PSP)。

PCA弹的第三大优势表现在塑料弹壳热绝缘性好。使用传统的黄铜弹壳枪弹进行连发发射时,射手可以感觉到抛出的弹壳热量,而NATEC PCA弹则没有这个问题。由于聚合物具有独特的热绝缘性能,弹壳很难吸收热量。同时,正是由于塑料的热绝缘性,解决了枪弹的自燃问题。连发发射后,在枪机闭锁状态下,当传统的黄铜弹壳枪弹留在弹膛中时,可能会由于弹膛过热而引燃发射药或底火药使枪弹自燃。比如M16连续发射180发后就有可能产生枪弹自燃,而使用PCA弹以再高的射速持续发射也不会出现枪弹自燃问题。

PCA弹的第四个突出特点是在发射时仍能保持弹壳自身的形状,不会像金属弹壳那样膨胀而与弹膛紧密贴合在一起。因此可以轻松地将PCA弹壳抽出弹膛,极大地减轻了对弹膛的磨损和冲击。

NATEC公司和美国陆军对这种弹药在膛内温度超过400℃的状态下进行测试,虽然在这样的高温条件下,长时间保留PCA弹,会使弹壳逐步失去刚性,但并未出现枪弹自燃或与黄铜弹壳底部脱开的现象,在试验中,一直可以正常地退壳。

PCA枪弹靶场试验

除了上述在膛内温度超过400℃的状态下进行测试外,厂家还在寒冷的天气环境中,对PCA弹作了低温环境试验。试验选了45.56mm口径的枪:M16、STAG15L、鲁格米尼14和罗宾逊M96远征步枪。首先做一般功能试验,4支枪都没有出现任何故障。每支枪先发射几发弹头质量3. 6g的黄铜弹壳枪弹,随后立即发射同样数量的PCA弹。由于后坐力不同,每支枪的弹壳抛出距离不

同,黄铜弹壳明显地比PCA弹远得多。在弹匣中分别装有这两种枪弹的时候,射手们会立即感觉到质量的明显变化。

在功能试验完成以后,每支枪都采用缺口式照门在45.7m和91.4m射程,对同样标准的人像靶射击,用两种枪弹作分组对比试验。弹头质量为3.6g的PCA枪弹,用406mm长的枪管发射平均初速为892m/s,用292mm长的枪管发射平均初速为785m/s;诺林公司(norinco)的3.6g全金属被甲弹头的黄铜弹壳枪弹,用406mm长的枪管发射平均初速为947m/s,用292mm长的枪管发射平均初速为826m/s。也就是说两种枪弹的初速比较相近。另外,PCA枪弹初速的高低差为14.3m/s,诺林公司枪弹初速的高低差为15.5m/s,两种枪弹的初速一致性也非常相近。

那么聚合物弹壳枪弹连发发射会怎么样呢?试验采用两个装满20发PCA枪弹的弹匣,以M16步枪作连发发射试验。第一个弹匣先在“单发”位置射击两发,然后在“连发”位置以3~4发点射发射完剩下的枪弹,没有出现问题。插入第二个弹匣,连发发射,射完20发弹为止,仍然没有故障出现。

然后利用定时器和计时器测试射速,诺林公司的黄铜弹壳枪弹平均射速1001发/分,NATEC公司的PCA枪弹平均射速877发/分,平均射速相差124发/分。此次试验中再一次看出,单发发射时,PCA枪弹的弹壳抛出距离几乎只有黄铜弹壳的一半,后坐速度明显降低。

此后,又使用MGI降速缓冲垫测试两种枪弹。在测试结果中,诺林公司的枪弹平均射速776发/分,NATEC公司的PCA枪弹平均射速733发/分。枪上采用MGI降速缓冲垫以后,射速虽然都比原来降低了,但没有影响机构可靠性。诺林公司的枪弹射速每分钟降低了225发/分,NATEC公司的枪弹射速降低了144发/分。未加降速缓冲垫时,两弹的平均射速相差124发/发,而加装后两者的平均射速差只有43发/发并且感觉到使用两种枪弹的武器后坐力和枪口跳动都明显减小。在连发发射中,不管多长的点射长度都没有发生任何故障。

在这次试验中,虽然没有故障的记录,但在低温试验几个小时以后,用罗宾逊M96步枪射击NATEC公司的枪弹曾经出现过抛壳故障,经分析认为,是M96步枪在使用前涂有过重的润滑油造成的,由于温度很低,机构动作比在常温下减慢,从而降低了机构动作的可靠性。

PCA枪弹不能用于任何开槽弹膛的武器!

枪弹发射后,弹壳因变形而贴紧弹膛,造成抽壳不利。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武器在弹膛内开槽,避免弹壳过于贴紧弹膛。而NATEC公司对使用其PCA枪弹的客户这样有一句警言:PCA枪弹不能用于任何开槽弹膛的武器!这并不是一句不关痛痒的警告,而是必须严格遵守的规定。假如不小心偶然使用了开槽弹膛的武器发射PCA枪弹,很可能会发生抽壳故障或其他问题。这个警言提出以后,反而引起很多人对开槽弹膛的兴趣,有些人甚至想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问题。他们选择了维克特武器公司的V53作为试验武器,向弹膛里装了一发PCA枪弹然后射击,结果铸成了大错!在枪机后坐时,黄铜的弹壳底座飞了出来。检查时发现,失去弹壳底座的聚合物弹壳留在弹膛里并形成了多条深深的沟槽,简直是一个“成型加工”!初步认为,这种断壳不是抽壳造成的。取出留在弹膛里的聚合物弹壳后,又给武器换上了一个装有5.56×45mmFMJ制式黄铜弹壳枪弹的新弹匣,准备装弹进膛,猛拉枪机向后、松开,这时,只听“喀”的一声,枪机撞击枪弹后停了下来。仔细检查发现,有一些不容易看到的微小残留聚合物粘在弹膛里,限制了枪弹进膛和枪机复进到位,这些聚合物残渣主要是在弹膛的开槽里形成的,看来开槽弹膛武器确实不能使用PCA弹。

比传统弹壳枪弹更具优势

在常规环境试验中以及在冰点以下环境执行任务,PCA弹都表现得非常优秀。单发和连发发射时,状态均良好。在与弹头质量相同的传统黄铜弹壳枪弹分组比较中弹道基本一致。PCA枪弹较轻的质量是一个巨大的优势。通过聚合物表面的颜色,在任何条件下可以快速辨别弹种是其又一优势。还有一个更加称道的因素,就是这款新枪弹得到了射击爱好者的一致认可,因为该弹的价格十分具有吸引力。

新媒体语境下科普传播的新发展 第4篇

新媒体展现了媒介对科普传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对科普传播的发展可以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借助新媒体来推进科普传播极为重要。这需要科学传播工作者深入研究,以达到新媒体和科学传播发展的双赢,促进我国科学传播事业不断发展。

二、新媒体语境下科普传播的优势

(一)对科普传播时空界限的突破

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可以更加自由、灵活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除此之外,新媒体传播的海量信息也更适合个性化检索。

(二)实现科普传播的双向互动

传统的科普传播主要是信息发布者单方面向受众发布信息。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交互性使受众可以在实时互动平台上根据自身需求获取想要的内容,为科普传播提供参考并通过自媒体参与其中,实现双向互动。

(三)改变科普传播的单一形态

在传统科普过程中,媒体往往只能以单一的形式出现,而新媒体则打破了这种单一的表现形态,引起了科普传播的根本性变革。新媒体强调多种媒体形式的整合,使得科普传播从“平面”传播走向“立体”传播,使传播的内容更加易于理解、形象生动。

三、新媒体语境下科普传播存在的问题

(一)科普传播的科学性问题

新媒体带给人们更多的是人们表达方式的变革。新时代信息爆棚,信息流加速,丰富了公众的表达。但由于公众是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获取信息,就呈现出信息碎片化、表达情绪化的特点。同时,非专业人士因为传播成本的降低更容易参与进来,轻则影响科学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重则引发谣言,而这些问题又会被新媒体的特点所扩大。

(二)知识产权问题

就新媒体而言,内容极易被储存、再次加工和传播是另一个重要的特点。这种未经授权的行为,不仅经常会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对传播内容的知识产权拥有者的合法权益造成严重侵害,还会扰乱媒体系统传播的正常秩序,阻碍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新媒体时代的知识产权问题尤为复杂,这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三)内容表达的低俗和浅薄

新媒体环境下的科普传播方式多种多样,如果在传播过程仅靠夸张的画面和强大的音效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就非常容易导致科普知识的表达浅显、表现低俗。并且由于新媒体传播具有与传统媒体截然不同的特殊性质,在对传播内容的监管和审核方面,它都逊于传统媒体一筹。因此新媒体中的科普传播更要注重科普的科学性和教育性。

四、建议及对策

(一)重视对新媒体中知识产权的保护

每个人都可以清楚地认识到新媒体的自由、开放和包容性,但也显示其知识产权容易受到侵害的弊端。新时代下科普传播的核心要求是内容的原创性,要激发作者的原创动力、维护他们的基本权益,就必须要重视对科普传播中知识产权的维护。因此,政府和社会机构都要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地发挥作用。

(二)重视对新媒体的管理工作

如果要加强科普知识的传播,就要有效利用新媒体自身的传播优势,深化对科普传播的规范管理。一方面,要继续强调政府监管职责,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是必要的。另一方面,要引入自发互动的管理机制。应该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实现科普传播资源的多元化应用,引导、鼓励和支持大众参与科普传播,充分体现新媒体对科普传播变革性的影响。

(三)重视对科普传播人才的培养,提高科技传播工作者的职业素质

新媒体给科普创造了大量机会,因为在新媒体时代下,这样就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传播过程中来,使把关变得困难。因此,要注重对我国高层次科普人才的培养,加强科普传播队伍建设,更新先进的科学传播理念。与此同时,重视政府和民众的沟通交流,提升大众参与的积极性。

摘要:当今社会已进入一个以新媒体为新兴载体进行科普传播的时代。新媒体克服了传统媒体在科普传播中的弊端,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也存在很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探讨新媒体与科普传播共同发展的新途径,从而有效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科普传播效应。

年度盘点之感光元件技术的新发展 第5篇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2014年的感光元件新技术、新产品在用户定位方面的分化日趋显著。此前的感光元件技术更侧重于如何在单位面积内提供更多的像素(如微透镜的小型化)、更高的信噪比(如无缝微透镜、背照式结构)、更大的动态范围(如暗部降噪、阱容扩增)或者更好的边缘画质(如边缘微透镜优化布位)等。总而言之,这些都属于性能层面的进步。对于普通拍摄者来说,或许并不容易感受到这些技术所带来的影响。

而近两年的感光元件新技术,则有了另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功能化。很多时候,新功能的引入在实际应用层面产生的影响还要远在性能改进之上。

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AF技术

大有潜力的Z轴信息

全像素双核(Dual Pixel)CMOS AF技术并不是2014年才出现的新技术,早在2013年7月,佳能70D就已经搭载了这项技术。但笔者依然将它放在了功能篇的首位。一方面,佳能本年度的重量级产品7D Mark II也采用了该项技术;另一方面,全像素双核CMOS AF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其未来价值可能远超大家想象。

关于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的效果和工作原理,相信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了,它能为相机的实时取景和短片拍摄模式带来平滑快速的自动对焦效果。除此之外,这项技术还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一张照片终于有了完整的Z轴(深度)信息。我们知道,照片是二维的,也就是只有X、Y两个轴的平面信息。由于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的每个成像像素都兼有着测距能力,因此Z轴信息也被加入进来。说了半天,Z轴信息到底有什么作用呢?

最核心的价值就是帮助判断所拍摄的物体是否处于同一平面。理论上,拥有Z轴信息的照片可以通过后期处理软件进行3D建模,也就是将一张平面照片变得立体化,更贴近于人类感知、处理图像的方式。假想一下,如果一张人像照片可以具备Z轴信息,电脑就能根据它来生成人物面部的三维模型。不需要高深的技巧和复杂的操作,一键完成如整容手术般精确的瘦脸效果将不再是梦想。除此之外,如果采样速度足够快,Z轴信息还能让全景深照片合成变得更加高效准确。

可以说,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是有可能在未来彻底改变我们摄影方式的。尽管它现在的表现已经很令人惊讶,但笔者对于它的未来发展还有更高的期待。

图像处理算法优化

兼顾动态范围

与质感表现

作为第二代3600万像素单反相机,尼康D810除了取消光学低通滤镜、提高连拍速度等改进外,图像处理算法也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如果您曾将D810与D800/D800E进行对比,不难发现D810的直出色彩和质感表现都变得更为讨喜。

近两年来,由索尼提供的感光元件已经被证明具有非常良好的动态范围表现。但在中间调的色阶连续性和精度方面,佳能依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为了改善直出效果,尼康一方面通过扩大晶体管阱容来减少高光溢出的情况,另一方面则从图像处理算法着手做出改进,将每个像素所捕捉的明度信息叠加-601的暗场值后再写入RAW文件。说得更通俗一些,就是将色阶轻微向左侧推移一点,从而让反应主体细节的部分能有更细腻的过渡。

尼康D810的优化并不复杂,但却非常行之有效,是一个很用心的改进。

4D对焦技术

大幅提升无反相机AF性能

如果说单反相机和无反相机两类产品的最大差距是什么,笔者能想到的是体积、对焦性能和镜头资源。在今年,索尼A6000、三星NX1等新型无反相机先后登场,它们在对焦性能上有了明显提升,这也让单反相机、无反相机在性能上的差异变得越来越小。

所谓4D对焦技术,是在平面信息(2D)、景深信息(3D)的基础上加入时间预测信息,它已经被索尼应用在A6000、A5100两款产品上。虽然名称不同,但4D对焦技术的基本原理与佳能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颇为相似的,都是通过整个感光元件区域来获取被摄对象的Z轴数据和时间预判信息,从而辅助自动对焦系统获得更好的性能表现。区别在于,佳能支持全像素双核AF技术的感光元件,每个像素兼具成像和相位检测两种功能。优点是不会造成画质损失,缺点则是无法同时使用连续对焦和连拍功能。而索尼A5100/A6000则是在感光元件上放置了大量相位检测专用像素,可以实现连续对焦的高速连拍(最高约每秒11张)。

作为拍摄者,笔者其实很想看到索尼的4D对焦技术与佳能的全像素双核CMOS AF技术能擦出一些花火,让两种技术的优点融汇在一起,带来更强的性能和更实用的功能。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两者“互通有无”的可能性非常小。我们只能期待大家相互借鉴,让各自的技术能有进一步提升。

全电子快门技术

降低人文街拍的侵略感

在机械相机时代,不少拍摄者还痴迷于富有金属感的快门声。随着无反相机等小型化产品日趋流行,对于专业产品体积笨重、声音响亮的传统观念也逐渐有所改观。特别是对人文街拍、会议记录等拍摄场景而言,越来越多的摄影师希望得到一台声量轻微甚至完全无声的相机。

为了实现“轻声”拍摄,以富士X100为代表的便携相机使用了镜间式快门。与常见的焦平面快门相比,镜间快门的优点是声音小、震动轻,能实现更高的闪光灯同步速度;缺点则是在大光圈下很难实现高速快门,并且会造成镜头成本的全面上升。正因如此,镜间快门多出现在固定镜头的便携相机上。

至于可换镜头相机产品则选择通过电子快门实现静音拍摄。这其实也并非是新事物,在过去几年中,松下Lumix G系列无反相机、尼康1系无反相机、尼康D4单反相机都提供了全静音拍摄模式。与这些产品相比,本年度新品索尼α7S的意义则在于它是首款可以全静音、全像素拍摄的全画幅机型。并且,α7S还拥有非常优秀的高感光成像质量,更加适合人文街拍、会议记录等不便于使用闪光灯补光的拍摄题材。

nlc202309012047

从目前的情况看,全电子快门还有两个限制。首先,它要求感光元件和影像处理器具有非常快的数据传输与处理性能。正因如此,目前提供全静音拍摄的产品大多为1600万像素以下的低像素机型。比如具有3600万像素的索尼α7R,连全电子快门的前置条件“电子前帘” 快门都没有实现。其次,消费类市场还罕有支持全域电子快门的产品。目前支持全电子快门的产品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例如高尔夫球的挥杆动作),可能会出现直线物体被扭曲的情况。

虽然存在一些技术限制,但笔者依然对电子快门替代机械快门抱有很强的信心。全电子快门技术不但能降低人文街拍时的侵略感,同时还能帮助速度型相机获得更高的连拍速度。随着技术的发展,或许未来的数码相机都能实现全静音拍摄。

全画幅5轴防抖技术

有效提高拍摄成功率

5轴防抖并不是一项新技术,早在2012年,奥林巴斯就将其应用在E-M5无反相机上。但将5轴防抖技术用在全画幅产品上,并让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联合工作,索尼α7II依然称得上书写了防抖技术的新篇章。

我们知道,光学防抖根据工作部件不同又可以分成镜头防抖和机身防抖两大类。在过去很长时间里,镜头防抖都被认为更适合长时间工作,可在取景和短片拍摄中提供抖动补偿,并且在搭配远摄、超远摄镜头时具有更好的补偿效果。不过,镜头防抖也有其自身局限性,首先是它需要专门的光学设计,很难应用在所有镜头中。其次,绝大多数镜头的防抖组件只能应对摇摆抖动,无法对其他轴向的抖动提供补偿。

提到防抖的轴向,5轴分别指俯仰摇摆、左右摇摆、水平平移、垂直平移、旋转抖动。其中,俯仰摇摆和左右摇摆是最常见的抖动,主要出现在搭配远摄、超远摄镜头拍摄时。无论是镜头防抖还是机身防抖,都能对这两轴的抖动进行补偿。

水平平移和垂直平移多出现在微距、特写拍摄中。除了支持5轴防抖技术的索尼α7II、奥林巴斯E-M1/E-M5/E-P5等相机外,采用镜头防抖的产品只有佳能EF 24-70mm F4L IS USM、EF 100mm F2.8L IS USM、三星NX 50-150mm F2.8 OIS S等少数几款能够提供抖动补偿。

最后,旋转抖动主要出现在慢速快门拍摄或者单手手持自拍时,这时候就只有索尼α7II以及奥林巴斯支持5轴防抖、3轴防抖的产品才能提供抖动补偿了。

需要说明的是,除了索尼α7II外,其他相机都不能让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一起工作。索尼α7II首次将机身防抖与镜头防抖的优点结合在一起,让带有OSS防抖功能的镜头提供更好的摇摆补偿,而让机身提供镜头防抖不容易实现的平移补偿和旋转补偿。

荷兰温室园艺技术的新发展 第6篇

温室园艺本身是一种高科技含量、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荷兰作为温室园艺生产大国,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 温室园艺生产的规模越来越大,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温室技术和栽培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 形成从播种、育苗、栽培到采收、分级包装、贮藏保鲜到商品化等各个环节的技术配套体系。温室生产平均产量以番茄为例, 从1950年的7.7 g/m2增加到2000年的52.5 g/m2, 现在的目标产量是100 kg/m2, 创造了当今世界的最高产量和效益水平。

随着全球经济的调整、能源费用的急剧增加, 从业人员的减少和法律法规的日臻完善, 荷兰温室园艺行业也在不断地进行技术变革, 新技术和产品非常注重栽培管理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更加注重温室园艺生产的节能和环保。下面就新技术和产品进行简单说明。

1. 增加温室透光率, 改善室内光照水平

(1) 采用格构式立柱由于温室规模日趋大型化, 温室型式更多采用高大型的VENLO型温室结构, 为了降低立柱截面对室内光照的影响, 采用格构式立柱, 从而缩小立柱产生的阴影, 改善室内光照水平。

(2) 立柱表面喷白处理一改过去钢结构件热镀锌的灰色, 通过立柱表面喷白, 增加立柱的反光效果, 改善光照水平。

(3) 扩大玻璃透光面积温室屋面玻璃采用大规格尺寸玻璃, 顶窗改为无窗框设计 (如图1) , 减少铝型材对进入温室光线的阻碍, 提高光照水平。

(4) 采用小截面中空铝合金天沟采用小截面中空铝合金天沟, 在增加保温的同时, 减少天沟阴影对室内作物的影响。

2. 温室节能技术

(1) 温室二层覆盖技术在温室的内部增加活动保温膜 (如图2) , 在增加作物生长区密闭性的同时, 缩小温室加温或降温空间, 节能效果显著。

(2) 浅层地能 (地源热泵) 技术在温室中的应用浅层地能是地表浅层 (土壤、地下水) 吸收太阳能、地热能而蕴藏的低品位能 (<25℃) , 利用热泵技术将这种可再生的低品位能量提升为高品位能量, 再释放到使用环境中的一种节能方式 (如图3) 。浅层地能有别于传统深层 (<5 km) 的地热能, 基本不受地域和气候的影响, 其温度相对恒定, 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新能源。

(3) 节能光源LED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表明, 植物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波长为610~720 nm (波峰660nm) 的红橙光, 吸收的光能占其生理辐射的55%左右;其次是波长为400~510 nm (波峰450 nm) 的蓝紫光, 吸收的光能占其生理辐射的8%左右。因此, 开发这2个波段为主体的人工光源, 将会大大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减少能耗。

LED (发光二极管) 利用半导体芯片作为发光材料, 当两端加上正向电压,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发生复合, 放出过剩的能量而引起光子发射产生可见光。

目前随着大功率LED的出现, LED光源开始在温室人工补光中逐渐应用。LED用于温室的人工补光可大大节约能源, 试验表明与传统高压钠灯和金属卤素灯等相比, 可节能50%~80%。

3. 温室优化通风控制系统

荷兰Priva公司针对种植番茄和甜椒的温室, 研制出一种优化通风控制解决方案, 在温室底部安装风扇 (如图5) , 风扇连接塑料通风管道进行强制通风。该系统在荷兰已被普及使用, 有效地调节了温室内的温度和湿度, 使其分布更均匀, 从而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环境, 对病虫害的发生也起到抑制作用。

该系统具有多个进风通道, 具有空气混合腔, 可以把温室底部、顶部位置的空气及温室外面的空气在混合腔内充分混合, 让混合好的空气满足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后, 再由风机吹出去, 更有效地实现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均匀分布, 使植物生长微环境更加理想。该系统可以集成到温室自动控制系统上, 通过气候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控制。

4. 鱼菜共生的循环水利用技术

简单地说, 就是用养鱼的水对植物进行灌溉, 然后用植物灌溉后的排除液养鱼。荷兰的环保政策不允许温室种植者把灌溉的排除液直接进行排放, 所以他们必须把灌溉后的排除液进行回收再加以利用。

该技术就是将植物灌溉后的排除液进行消毒处理, 甚至去除鱼所不需要的成分等, 然后再进入养鱼过程中。反之, 将养鱼用的水经过过滤和消毒去除对植物有害的部分, 如一些细菌、真菌等, 保留对植物有利的部分, 如某些微生物等。

该技术可以减少环境污染, 提高营养液利用效率 (节水21%, 节肥34%) 。

5. 植物生理监测控制技术

对植物叶面的蒸腾进行监测, 配合光照等环境因子计算植物需水量, 并以此作为灌溉控制的参数和依据。

木材加工技术的新发展 第7篇

1 在木材方面我国的现实情况

1.1 我国木材资源的情况

我国作为一个资源十分匾乏的国家, 在资源使用情况上来看, 却远超其他发达国家。这样的情况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十分不利, 所以, 如何建立一个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现如今的首要任务。在木材资源方面, 我国的木材资源也并不丰富, 随着木材工业的发展, 天然林资源严重枯竭, 我国的木材储备量在逐年下降, 并且下降幅度有上升的趋势目前, 我国木材年平均产量为6500多万吨, 木材的综合利用率仅为60%左右, 而发达国家木材的利用率一般均在80%以上, 有的国家如瑞典则高达9096吨以上。

1.2 我国木材加工技术的现状

由于木材加工机械制造业近年来没有新技术和新设计思路问世, 只有在降低切削加工的辅助时间和生产准备时间入手, 在实现数控化上进行深入研究。国外木工及人造板机械的数控技术普及有一定的进展, 木材加工、家具制造、室内装修技术正在逐步从传统加工向CAD/App/CAM集成化的方向发展, 家具和木材加工工业的FMS.CIMS阶段已经到来.大批量家具产品的自动化加工生产线已经形成体系, 柔性家具生产线技术开始形成理论体系, 木工机械发达国家基本垄断了家具加工生产线的制造技术.我国的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水平只相当于发达国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水平, 虽然在近年来引进了大量的技术和设备, 但仍然与我国这样一个木材及人造板加工的“世界工厂”地位难以适应。

2 提高木材加工技术的主要方式

2.1 加大数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力度

就目前我国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现状而言, 仍处于发展中的阶段, 与其他发达国家将比较起来,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其中,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数控技术的滞后, 因此, 我国木工机械技术要利用更多的科技技术, 不断开发和改进木工机械技术, 使数控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木材加工过程中, 从而提高木材加工技术水平。对于数控技术方面, 要不断提高数控技术人员的水平和专业知识, 只有将数控技术方面工作做好, 才会使木材加工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和发展, 从而促进我国木工机械技术长期稳定的发展。因此, 要高度重视我国数控技术的开发和应用, 加大宣传投入的力度, 这样才能更快提高我国木材加工技术, 并缩短我国与其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 增强我国整体的综合竞争能力。

2.2 提高家具业的开发技术

家具业算是木材加工领域中的佼佼者, 家具业在木材加工中占据相当重要的地位。因此, 要加强对木材加工技术的新发展, 提高家具业的木材加工技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随着家具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家具的木材加工技术也在不断创新与改革, 生产商已经不再生产以往传统的手工家具, 逐渐采用机械化技术进行统一的生产, 然而, 这样的生产方式并没有取得较好效果, 实现自动化生产技术才家具业生产的终极目的。在整个家具行业中, 如果引入先进的自动化生产模式, 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 还可以提升家具业的整体综合竞争能力, 从而使木材加工技术和木材加工领域地位得到很大的提升空间。

2.3 先进的制造技术也是也是提升木材加工技术的利器

在提升木材加工技术的过程中, 光机电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木材加工技术朝着精密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提供了契机。这些先进的制造技术, 在现代制材生产中, 通过对原木外形的光电扫描, 由计算机进行数据计算与处理, 求得原木的最大内接圆柱体, 确定原木锯切的加工方案, 使锯材的出材率大为提高。若能知道缺陷的准确位置并按最优原则锯割原木, 可提高板材的经济效益。在这些技术提升的同时, 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前景也是很可观的, 也为提升木材加工技术创造了可能。

3 木材加工技术的发展应与保护环境相结合

3.1 在木材加工中有效处理有机挥发物

木材中有机挥发物包括焦油、树脂、脂肪酸, 这些物质在高温加工, 如干燥、热压时挥发, 随着废气排出。这几种有机挥发物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的污染, 排放到空气中会使空气中的碳含量严重超标, 造成温室效应, 全球变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现如今, 研究人员提出了两种可实施的处理方法:首先, 将这些气体在高温下进行收集和燃烧, 使燃烧后的产物进入类似接触器一样的自动转换排气系统, 将其转换成对环境无污染的气体, 再排出。其次, 将这些气体变成固态或液态, 这样更利于废物收集和废物循环再利用。然而, 这两种方法在投入成本上价格都比较高, 很难被广泛应用到一般的木材加工制造工厂中。因此, 要采取相关有效的解决措施, 在做到既有效控制加工成本的同时, 又可以很好的保护生态环境, 减少资源的过度消耗。

3.2 电磁辐射也是木材加工技术中的一个难点

木材在进行加工过程时, 常常会产生大量的电磁辐射, 造成对环境的污染, 这是因为木材加工过程中红外辐射等电磁波加热技术对环境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导致严重的环境污染, 这种电磁辐射污染不仅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性, 还对相关工作人员或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造成危害, 引发更多潜在的疾病或其他症状。因此, 在面对这类问题时, 要采取相关对应的解决措施, 选择屏蔽性比较好的材料来对污染源进行有效的屏蔽或杜绝, 这也是治理电磁辐射污染的有效办法, 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方案, 对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污染进行深入的剖析研究, 并采用科学有效的解决对策和使用材料, 加强对电磁辐射污染的屏蔽性, 从而保障了工作人员以及周围居民的身心健康, 改善周围生活环境, 降低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结束语

综上所述, 可以得知, 我国目前的木材加工技术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起来, 仍存在很大的差距。但是, 对着近年来我国相关技术人员坚持不懈的努力, 我国木材加工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在逐渐缩短与其他国家之间的距离, 并能够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来对我国自身的木材加工技术进行不断的创新与改革, 从而大大提高了我国木材加工的技术水平, 促进木材加工技术的新发展, 使木材加工业在市场经济中长期稳定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江兴龙, 韩健.以人造板为例论我国木材工业发展的走向[J].世界林业研究, 2003 (1) .

[2]钱小瑜.我国林产工业现状及木材工业发展趋势[J].木材工业, 2009 (4) .

俄罗斯制动技术的新发展 第8篇

同时机车车辆的发展包括货车轴重提高到25 t和30 t、集装箱列车的运行速度提高到120 km/h ~140 km/h、旅客运输中采用高速运行等, 都向制动技术提出了重要的课题, 即提高机车车辆制动装置的效率、降低维护和修理成本。

车辆制造中所使用的客货车辆的制动系统, 作为基本结构已经使用了半个多世纪, 几乎没有什么改变。过去的车辆在其性能方面的技术指标已经落后于现在的运用条件,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制动技术就其特点而言是相当保守的, 因此, 所有新采用的技术方案都要比旧方案具有相应的安全稳定裕量。

现在, 标准结构的机车、货车和客车制动系统, 其主要缺陷都要综合起来予以消除。在车辆设备方面, 研制和试验了新型无管座的№483空气分配阀、由聚合物涂层金属管制成的管路无螺纹管接头 (可从根本上消除运用中的螺纹折断和大大增加无检修走行公里) , 还有新结构的折角塞门、闸瓦均匀松闸和磨耗的设备。在客车上用新研制试验的№242空气分配阀取代正在运用的№292空气分配阀。№242阀具有更高的运用可靠性, 并可完全与№292空气分配阀进行互换。研制了客车和电动车辆用的更为有效的防滑装置, 可大大减少轮对擦伤。

制动系统的执行部分也在进行改进。广泛使用的标准结构有一系列的运用缺陷, 这是依据技术让步制造的这种结构在结构特点上的必然结果, 这一点也不是秘密了。因此, 现在最迫切的课题是研制出新一代客货车辆用的多制动缸式的制动系统, 其主要特点在于不仅可在制动机的机械部分采用某些气动动力装置, 而且还可将其安装在走行部的承载件上。

在俄铁科院的科学指导下, 研究了货车制动机执行部分标准布置图的许多改进方案, 其原则是将统一的系统划分为两个机械上独立的子系统, 也就是采用转向架分别制动的方法。这种方案在逻辑上合乎制动机的发展方向, 但是按转向架制动的布置图目前所处的状态, 应当是在向将制动机执行部分布置在转向架上过渡过程中的一个中间方案 (图1) 。

这种布置更为合理, 因为它提供了一种根据转向架或者是车轴的垂直载荷调整其车辆制动力的可能性, 因而可降低车轮的擦伤率。结构的简易性促进了杠杆传动装置调节运营费用的降低, 并降低了总重, 提高了制动系统的效率。此外, 这种布置还为增加车体的有效容积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因为这有可能空出车下布置制动装置的空间。

制动系统部专家们研究了若干个在货车转向架上布置整个制动机执行装置的布置图方案。该机构是根据对转向架杠杆带动闸瓦单侧制动的标准结构进行分析和改造而研制的。建议的制动机结构包括一个或者几个制动缸, 它们既可固定在转向架的簧上部分, 也可固定在簧下部分。目前该设计方案还处在拟定设计文件阶段。

制动系统部还积极参加了铁路网东部货运繁忙区段上开行长大重型列车的工作, 完成了一系列与拟定制动机在特别复杂条件下的地方操作规程有关的课题。

此外, 最近几年还为货物列车研发了根据无线电频道对制动主管进行完整监控的装置, 可以大大提高长大重型列车驾驶时的运行安全。这一点是通过不断监测列车尾部制动主管内的压力和降低制动时的纵向力达到的 (图2) 。该装置可将列车由于尾部自动制动机不缓解而造成列车分离和运行途中由于车列中的自动制动机自然动作而造成停车的概率降至最低。

希望在直达货物列车中采用类似的装置达到以下效果:

制动距离缩短10%~15%;

紧急制动时的纵向力减小50%~67%;

闸瓦的使用寿命在降低车轮擦伤率的情况下延长约25%;

牵引动力的费用降低5%~8%;

这类列车的周转时间缩短5%~10%。

现在, 俄铁科院制动系统部正在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测定货车在主要货运线路制动时现有轮轨粘着水平的研究;

(2) 测定列车闸瓦压力实际值和制动装置在线路上的状态的运用试验, 并制定出与其规定要求相符合的措施;

(3) 制动装置中个别装置和元件的研制和试验;

(4) 车辆、机车、动车组车辆制动系统现有部件和元件, 包括制动机控制仪表 (包括机车上的装置) 、摩擦材料 (图3、表1) 、多制动缸式制动机布置图、防滑系统、高速机车车辆的盘形制动机和磁轨制动机的改进;

国内金融支付专利技术的新发展 第9篇

随着技术创新水平的不断提高, 我国企业正在全球开创一场新的“金融终端革命”。相关专利技术将把目前通用的银行ATM机、商场POS机、地铁和车辆刷卡机等全部淘汰, 用大容量USB智能卡和读卡器 (下文简称智能密钥设备, 或USB金融工具, 或USB金融智能密钥) 取而代之。相关技术简介如下:

一、技术领域

我国的智能密钥设备是USB卡式离散支付工具, 属于电子钱包技术领域, 不属于身份认证和签名验证技术领域。

图1表明:国外金融IC卡, 作为离散支付工具, 与读卡设备, 如商场POS机、A T M机一起, 形成“现有金融交易框架”。

我国的智能密钥设备将取代国外金融IC卡;相应地, 简易USB读取设备将取代外国发明的POS机、ATM机。我国的智能密钥设备将与简易USB读取设备形成“我国发明的新交易框架”。

图2表明:国外首先发明应用的USB身份认证和签名验证设备必须连接用户计算机, 然后通过互联网, 登陆银行服务器 (金融主机) , 在金融主机上进行操作, 用户计算机和金融主机必须连接互联网。我国首先发明的智能密钥金融设备无需上互联网, 也无需通过一个用户计算机与金融主机连接, 可直接在分布于商场、公交车、地铁站、街头的离散USB金融读取设备上实现电子钱包操作, 我国首先发明的USB金融读取设备仅需插电, 无需上网, 更无需联网。

二、解决的技术问题

图3表明:国外首先发明的U S B身份认证设备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身份认证。我国首先发明的智能密钥金融设备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用U S B设备操作和实现电子钱包业务。电子钱包业务, 在国家颁布的金融标准中有明确定义, 国外首先发明的U S B身份认证设备无法沿用相关标准, 无法操作和实现电子钱包业务。

三、技术目的

图4表明:我国发明的技术目的是:用大容量存储、可身份认证、无需读卡器的通用USB智能密钥设备取代IC卡, 成为新的电子钱包服务工具, 实现IC卡原有的电子钱包功能, 包括消费、取现、圈存、圈提、电子存折、修改透支限额等。

我国首先发明的USB金融密钥设备可以实现消费、取现、圈存、圈提、电子存折、修改透支限额等电子钱包功能, 每个金融操作均与该设备发生数据通信, 从其调取数据或者指令, 并把交易数据存储在该USB金融密钥设备上。

国外发明的USB身份认证工具可以实现的技术目的仅在于身份认证。国外发明的USB身份认证工具不能实现消费、取现、圈存、圈提、电子存折、修改透支限额等功能, 仅具有身份认证功能, 身份验证之后, 用户的后续金融操作均与国外发明的USB身份认证工具无关, 任何金融操作不与该设备进行数据交互, 不从该设备调取数据或者指令, 并不在该设备上存储信息。

图4说明:我国的发明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这是因为:国外的金融IC卡存储量小, 不能存储大量交易信息, 交易数据主要存储在读卡设备, 如ATM机中;金融IC卡沿用的EMV规范, 不能拓展电子钱包的大量应用;金融IC卡必须连接读卡器, 缺乏USB设备的通用性。我国发明的智能密钥设备, 存储量大, 交易数据可以全部存储在用户持有的智能密钥设备中;我国发明的支付工具使用EMV/PBOC规范, 能大量拓展电子钱包的应用。

与单个IC卡不同, 图4说明:我国发明的智能密钥设备可集成大量的金融IC卡账户, 乃至非金融IC卡账户, 消除IC卡泛滥的局面。一个人携带多张, 甚至几十张存储量很小的IC卡, 这非常不方便;相反, 我国发明的一个大容量USB密钥卡可“一卡打尽”。

四、技术效果

表1显示:我国首先发明的金融智能密钥设备可以实现的技术效果是:把国家PBOC1.0和2.0标准, 以及EMV标准规定的电子钱包金融业务, 从IC卡转移到智能密钥设备中实现;我国发明的智能密钥设备, 与不联网的USB读取设备连接, 就可实现电子钱包的全部功能, 并且交易数据可存储在智能密钥设备上。

表1显示:国外发明的USB身份认证设备 (例如电子银行、支付宝客户在家使用的U盾) 实现的技术效果则是:用USBKey对银行账户, 实施在线身份验证, 身份验证结束后, 所有金融交易与USBKey无关, 金融交易中, 任何计算机不与USBKey进行金融数据交互, 数据也不存储在USBKey上;交易内容也不是电子钱包业务。

多媒体技术的新发展 第10篇

原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聂辰席对“新融合、新媒体、新发展”做了解读。“新融合”是要更加主动地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统筹有线、无线、互联网、卫星等传播形态,推动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传播渠道融合和终端融合。“新媒体”则聚焦业务和应用,传统广电业要适应当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催生培育广电新业态,创造新市场,满足行业需求和受众需求。“新发展”,要加快转变广播电视传统的生存和发展方式,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运营模式创新和品牌创新,实现效益的明显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明显增强。

展览会吸引了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家厂商参展,汇集了全球范围内广播电视中心与传输覆盖网络领域数字化、网络化、高清化、产业化的创新成果,展示了广电行业技术和产品应用的最新成就。

作为本届展览会的组成部分,由CCBN组委会和广播科学研究院共同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发展论坛”(CCBN-BDF)同期举行。本届CCBN-BDF主要围绕三网融合与NGB、OTT融合创新、直播卫星公共服务、未来电视发展、广播电视“云”技术等热点问题展开。(赵国红)

有线数字电视广告联盟在京启动

近日,“有线数字电视广告联盟”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有线数字电视广告联盟”致力于联合有线数字电视网络运营商,统一制定有线数字电视广告行业标准和价值评估体系,促进有线数字电视行业的健康发展,并将为广告主提供有线数字电视广告的跨区域统一播发平台,使有线数字电视广告更好地适应广告主和广告商在全国范围内投放广告的需求。

联盟将推动把有线数字电视技术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研发更有竞争力的全新互动广告形式,并将设计广告精准投放系统,如视频点播贴片广告,有效锁定目标人群,为广告主打造广告定向投放的理想媒体平台,把数字电视广告有的放矢地推送给目标受众,从而使广告主获得更好的广告效果,提升广告价值。

据悉,该联盟现拥有近两千万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广告可触达近7000万电视观众。随着联盟的不断发展,预计2013年底,联盟的有线数字电视观众可望达到1亿。(张莉)

宽泰发布3D立体影像制作新品

近日,宽泰公司在京召开了Quantel Pablo Rio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宽泰推出基于全IT构架的新产品——Pablo Rio。这款产品与Quantel传统的高端旗舰产品iQ采用相同的软件版本,具有相同的软件应用功能。例如基于4K的“所见即所得”的实时交互式在线制作能力、3D立体影像制作工具等。

同时,宽泰公司还赋予新产品Pablo Rio基于IT的全开放性产品构架。例如,基于标准IT工作站及Windows7开放性环境;基于NVIDIA顶级多GPU加速技术;基于IT双SAS高速接口的本地存储单元;基于SAN/NAS的开放性网络在线共享存储,多机协同工作;以及支持几乎所有业界前期拍摄格式的文件化工作流程等。(张莉)

歌华有线与科大讯飞合作 年底可语音“遥控”电视

4月2日,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与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共同开拓有线电视数字化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相融合的新业务新领域,探索建立符合我国数字电视观看模式的智能语音系统。到今年底,北京将有25万用户体验用语音控制自家的交互电视换频道、点播节目和查询信息。

本次战略合作主要涉及技术、业务和资本三个领域。其中,业务部分的合作计划于五六月份开始。伴随着语音交互应用的推广,歌华有线还将在高清交互电视平台上推出更多内容,如电视图书馆、数字文化社区等。未来,面对不同用户还可提供个性化服务,如在“北京数字学校”等教育栏目中增添“语音测评功能”,用户可以对着电视练习外语口语,对比自己的发音与电视课程中标准发音的差别,甚至可以练唱、学声乐等。

歌华有线与科大讯飞在各自行业内均具有领先优势,目前,歌华有线的高清交互数字电视用户数量已突破320万户,位居全国首位,未来有望达到500万户。而科大讯飞是全球领先的中文智能语音技术和解决方案提供商,是中文语音产业惟一的上市公司。该公司牵头制定了中文语音技术标准并拥有主流市场80%以上市场份额。

爱奇艺打通

多端移动广告系统

今年一季度,迪奥、美之源、H&M、贝因美等一线品牌分别开始了在爱奇艺Android平台的新一轮品牌广告投放。

据了解,H&M、迪奥、美之源、贝因美等此轮投放分别采用了地域定向、热门栏目贴片、站内散投等多种方式在爱奇艺PC、Pad、手机等多终端进行广告投放,迪奥、美之源分别对当前最热的两档节目《我是歌手》《舞林争霸》进行了多终端贴片通投。

“Android平台的这部分收入虽然在爱奇艺整体移动广告收入中占比不大,但这是广告主意识到跨平台‘追人’价值的一个重要信号,Android和iOS移动广告系统的打通将为广告主提供更多的营销组合方式。”爱奇艺数据研究院院长葛承志说。

土豆网上传界面改版

首创清晰度评分体系

4月2日,土豆网宣布视频上传界面全新改版上线。此次改版,土豆网首创了视频清晰度评分体系,并全面支持断点续传等高级上传功能,让网友实现轻松上传“零门槛”。

用户上传视频后,土豆网将该视频与24小时内其他用户上传的视频做清晰度比较,然后给予该视频一个清晰度评分。此外,土豆网上传页面在全新的HTML5标准下,也将“拖动文件到页面上传”、“断点续传”等特殊的上传服务变为现实。这次改版支持IE9、Chrome、Firefox、Safari等核心的高端浏览器,不仅实现了土豆网与浏览器的兼容,还保证了上传速度更快、更稳定。

现代防雷技术新发展 第11篇

由于雷电的危害是无孔不入的, 可以在整个空间范围内侵袭微电子设备, 因此现代防雷的技术原则强调全方位防护、综合治理、层层设防, 把防雷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防雷”并非是预防雷电的发生, 而是给雷电流设计出一条流入大地的通道, 而不是让它流过被保护的建筑物和设备。现代防雷技术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全方位地堵截雷电的入侵, 这些措施可以简要地概括为:

一、接闪

接闪就是让在一定范围内出现的闪电能量按照人们设计的通道泄放到大地中去。地面通信台站的安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不能利用有效的接闪装置, 把一定保护范围的闪电放电捕获到, 纳入预先设计的对地泄放的合理途径之中。避雷针是一种主动式接闪装置, 其英文原名是Lightning Conductor, 原意是闪电引导器, 其功能就是把闪电电流引导入大地。避雷线和避雷带是在避雷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避雷针是最首要、最基本的防雷措施。

二、均压连接

接闪装置在捕获雷电时, 引下线立即升至高电位, 会对防雷系统周围的尚处于地电位的导体产生旁侧闪络, 并使其电位升高, 进而对人员和设备构成危害。为了减少这种闪络危险, 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均压环, 将处于地电位的导体等电位连接起来, 一直到接地装置。台站内的金属设施、电气装置和电子设备, 如果其与防雷系统的导体, 特别是接闪装置的距离达不到规定的安全要求时, 则应该用较粗的导线把它们与防雷系统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样在闪电电流通过时, 台站内的所有设施立即形成一个“等电位岛”, 保证导电部件之间不产生有害的电位差, 不发生旁侧闪络放电。完善的等电位连接还可以防止闪电电流入地造成的地电位升高所产生的反击。

三、接地

接地就是让已经纳入防雷系统的闪电能量泄放入大地, 良好的接地才能有效地降低引下线上的电压, 避免发生反击。过去有些规范要求电子设备单独接地, 目的是防止电网中杂散电流或暂态电流干扰设备的正常工作。90年代以前, 部队的通信导航装备以电子管器件为主, 采用模拟通信方式, 模拟通信对干扰特别敏感, 为了抗干扰, 所以都采取电源与通信接地分开的办法。现在, 防雷工程领域不提倡单独接地。在IEC标准和ITU相关标准中都不提倡单独接地, 美国标准IEEEStd1100-1992更尖锐地指出:不建议采用任何一种所谓分开的、独立的、计算机的、电子的或其它这类不正确的大地接地体作为设备接地导体的一个连接点。接地是防雷系统中最基础的环节。接地不好, 所有防雷措施的防雷效果都不能发挥出来。防雷接地是地面通信台站安装验收规范中最基本的安全要求。

四、分流

分流就是在一切从室外来的导线 (包括电力电源线、电话线、信号线、天线的馈线等) 与接地线之间并联一种适当的避雷器。当直接雷或感应雷在线路上产生的过电压波沿着这些导线进入室内或设备时, 避雷器的电阻突然降到低值, 近于短路状态, 将闪电电流分流入地。

分流是现代防雷技术中迅猛发展的重点, 是防护各种电气电子设备的关键措施。近年来频繁出现的新形式雷害几乎都需要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由于雷电流在分流之后, 仍会有少部分沿导线进入设备, 这对于不耐高压的微电子设备来说仍是很危险的, 所以对于这类设备在导线进入机壳前应进行多级分流。

现在避雷器的研究与发展, 也超出了分流的范围。有些避雷器可直接串联在信号线或天线的馈线上, 它们能让有用信号顺畅通过, 而对雷电过压波进行阻隔。

采用分流这一防雷措施时, 应特别注意避雷器性能参数的选择, 因为附加设施的安装或多或少地会影响系统的性能。比如信号避雷器的接入应不影响系统的传输速率;天馈避雷器在通带内的损耗要尽量小;若使用在定向设备上, 不能导致定位误差。

五、屏蔽

屏蔽就是用金属网、箔、壳、管等导体把需要保护的对象包围起来, 阻隔闪电的脉冲电磁场从空间入侵的通道。屏蔽是防止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对电子设备影响的最有效方法。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虽然人类不可能完全控制暴烈的雷电, 但是经过长期的摸索与实践, 已积累起很多有关防雷的知识和经验, 形成一系列对防雷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术, 这些方法和技术对各行各业进行行之有效地预防雷电灾害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黄锦阳:《民用建筑防雷设计浅析》, 《安防科技》, 2006年第5期。

[2]王忠、任苏萍:《智能大厦的防雷设计》,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0年第3期。

[3]陈加清、周璧华、贺宏兵:《雷电的损伤效应》, 《安全与电磁兼容》, 2004年第6期。

上一篇:高三作文下一篇:大直径立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