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品库存管理范文

2024-08-09

军品库存管理范文(精选11篇)

军品库存管理 第1篇

一、选择供应商的原则

由于军品配套供应商的特殊性,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坚持质量、成本、交付与服务并重的原则。在这四者中,质量因素是最重要的,首先要确认供应商是否建有一套稳定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能否满足军用需求,然后确认供应商是否具有生产所需特定产品的设备和工艺能力;其次是成本与价格,要运用价值工程的方法对所涉及的产品进行成本分析,并通过双赢的价格谈判实现成本节约;在交付方面,要确定供应商是否拥有足够的生产能力,人力资源是否充足,有没有扩大产能的潜力;最后一点,是供应商的售前、售后服务的记录。对于进口代理商则以成本和服务为主要参考原则。

在供应商的选择中,关键点控制的四项原则是:(1)门当户对原则,供应商的规模和层次与采购商相当;(2)半数比例原则,购买数量不超过供应商产能的50%,反对全额供货的供应商;(3)供应源数量控制原则,同类物料的供应商数量约2~3家,有主次供应商之分;(4)供应链战略原则,与重要供应商发展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二、合格供方的选评步骤

选评合格供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合适的方法,根据国军标要求,要在对推荐军品配套供应商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再进行认真考核、分析比较,最终列入《合格供方名单》。

1. 初步供应商调查。

初步供应商调查对象的选择非常简单,选择的基本依据就是是否具有生产该产品的生产能力、质量价格水平、地理位置、运输条件、供应商的营业资质、税务登记、特殊产品生产经营许可证、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由于军工行业的特殊性,还应当了解供应商是否具有相应的保密资质。

2. 供应商现场考察。

对初步入围的供应商,应成立由采购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检验部门等联合组成的考察小组,并制定考察计划,组织对供应商的实地考察,考察内容应包含以下四个部分:(1)被考察单位的科研、生产配套能力、质量资质和管理、技术状态控制、价格和服务等方面的情况;(2)被考察单位的质量体系、军工生产的资质和程序管理文件;(3)对被考察单位的生产现场管理程序实施情况进行检查;(4)考察组和被考察单位应就检查结果进行座谈和评价打分。

考察组对每个步骤都应注重对被考察单位的人、机、料、法、环、测六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情况按规定程序进行认真考察,并就军品企业科研生产情况和国防建设的迫切需要,宣传军工市场既为效益,又是荣誉,更是责任的道理和建立军工配套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必要性。

3. 编制《合格供方名单》。

供方被考察组认可后,可列入《合格供方名单》,对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供方可不进行实地考察,直接列入《合格供方名单》:(1)覆盖采购产品的质量体系认证注册的单位;(2)与军工企业建立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且被授证的成员单位;(3)与军工企业有连续三年以上供货关系,且产品质量稳定(即产品合格率大于85%)的单位。《合格供方名单》作为采购的依据,凡不在《合格供方名单》内采购产品时,应按程序规定进行审批,并对其质量进行跟踪,作为合格供方增补的依据。

三、供应商考核评价

供应商考核,主要是指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以后正式运作期间对供应商整个运作活动的全面考核。对供应商作出系统全面的评价,就必须有一套完整、科学、全面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只有客观、科学地评估供应商,才能为军工企业提供最大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对合格供应商的考核、评价是供应商管理的核心,对于军品配套供应商,可从质量合格率、交付及时率、服务满意率、纠正措施有效率四个方面对其进行季度考核,年终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较差、差五个等级,形成评价报告通报各供应商。

对于评价为优秀的供应商可逐步发展为长期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奖励:(1)配套份额的增减,新增配套品种、数量,优先考虑排序在前的供应商;(2)在新品项目选择承制单位时,优先考虑排序在前的供应商;(3)付款先后,付款计划优先考虑排序在前的供应商;(4)邀请或优先考虑排序在前的供应商进行供应商讲座。

对于评价为差的供应商应予以停供整改,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从《合格供方名单》中出围,果断终止合作关系:(1)使用单位反映存在严重问题,如由于质量原因给使用单位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安全隐患)或严重影响使用单位正常生产的;(2)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不正当交易行为的;(3)质量审核不具备质量保证能力的;(4)经考核发现管理松懈、技术落后、产品属淘汰序列且在短期内无法改变的;(5)不履行市场准入供应商义务或长期不参加为市场准入供应商组织的各项活动的;(6)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警告或通报后,没有认真及时整改的。

通过对供应商的考核评价,按照市场优胜劣汰的原则,留住优秀供应商,淘汰较差供应商。

四、供应商优选目录

军品库存管理 第2篇

一、认识软件产品库

(一)“三库”的概念和联系

在软件实施开发过程中,把不同时期存储配置的库划分为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开发库:开发库用于软件的设计、编码、调试和内部测试,由项目组管理,项目CM维护,主要放置项目组正在开发但还没被批准的工作产品。受控库:受控库存放评审通过并完成评审缺陷修改后的工作产品,由项目CM管理和维护。产品库:产品库用于存放验收通过后的产品,用于交付、生产等,由档案管理员控制。

软件开发组日常的工作在开发库中开展,当工作达到里程碑时,再迁移到受控库,在受控库中经过更严格的测试后,再上升到产品库,最后发布。配置项在三库之间迁移,一级比一级的控制更加严格。通过权限和流程的控制来实现配置项在不同库的访问。

(二)产品库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软件的产品库相当于工厂的成品库,它存放的是最终提交给用户的产品。如同其他科技档案在军品科研、生产中的扮演的角色一样,产品库的软件产品在武器装备中具有举重若轻的地位。从软件产品库出去的软件必须是唯一的、现行有效的,如果用于生产的设备安装的是不受控的非法的软件,那么带来的后果不堪设想。

首先,软件是一种数字产品,其复制成本极低,几乎为零,复制过程中不会降低软件本事的质量,与原始版本基本没有差别,而软件版权保护的关键技术,如软件水印技术、加密技术和混淆技术,还不是很完善,并不能给软件真正意义上的安全,这就给盗版提供了机会,不同于传统意义的盗版光盘,这里说的盗版活动是指生产调试人员为了省事而将私自留存的软件自行修改、刻录的行为,如果此类不受控制的软件用于生产,会造成软件故障无法追溯和查询的困境。

其次,软件的复用性和移用性程度高,设计师通过局域网进行软件的共享和传递,一方面造成软件不受控,另一方面,由于安全漏洞的原因,往往造成软件病毒的传播,这对公共调试网和武器装备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损失。

最后,软件与硬件不同,在使用过程中没有磨损、没有消耗,但软件是有生命的,在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中,需求专人跟踪、管理。

因此,开展科学合理的软件产品库管理必不可少。

二、软件产品库管理实践

(一)加强技术支持,实现优化配置

为软件开发和管理配置管理工具,因为配置管理是以软件在整个生命周期内建立和维护产品的完整性为目的的,主要用来标识软件配置项,对配置项的修改加以系统控制,建立和维护产品基线库、了解产品基线库的状态,如果缺乏良好的配置管理工具,要顺利进行配置管理工作十分困难。我所应用的是QONE平台,配置项发布、变更都会通过平台通知利益相关方,项目组成员能通过平台了解和掌握软件产品的状态。

在软件产品库的管理过程中,除了硬件工具外,还必须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置管理程序和制度,并配备完整的三库管理人员。在GJB5000A标准的指导下,结合自身管理特点,编制适合我所的相关规范文件,如《配置项和基线标识规范》《三库管理规范》《变更控制规程》《软件档案管理制度》等。我所在实施软件工程化管理的过程中,成立了软件配置管理组(SCM组),明确档案人员作为SCM中的软件产品库管理员。软件产品库管理员是本单位最高级别的管理员,其授权也高于开发库和受控库,产品库管理员根据软件规章制度和规范文件,结合档案管理要求,保证产品库软件配置项的归属明确、分类合理、标识明确,确保在实现软件配置项严格控制的同时方便科研人员的利用。

(二)加强产品库的科学管理,确保软件产品的有效控制

为保证产品库内软件的稳定可靠。产品库内的软件在未经审批,不允许对其进行任何删除和更改。产品库中的软件都是已写入了不可擦写的光盘中进行物理归档的,产品库管理员要对其进行一致性、完整性、有效性等一系列检查,具体操作是,根据《产品库物理审核检查单》,对比光盘中的配置项和QONE平台上的软件配置管理计划,以及归档入库单,检查配置项的命名、标识、版本是否符合相关要求。完成检查后还要进行信息录入和光盘备份,然后发布产品库信息并通知利益相关方。

软件产品库的重要性在于它是直接用于生产的,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出库申请,不能擅自使用产品库以外的软件用于生产和交付。当由于产品交付、生产的需要时,由项目CM申请产品出库,填写《产品库出库申请单》提交部门主管和所级CCB审批。档案管理员根据审批通过的《产品库出库申请单》办理产品出库。

软件产品的更改控制和版本管理是产品库管理的重要工作之一。产品库内的软件一般是不允许更改的,若确须更改,须经用户同意或在用户提出更改要求并经军方领导同意后。由产品库管理员提取软件到受控库,按照受控库中文件更改的相关要求。在履行严格的审批手续后,方能进行更改。更改后的文件,经专家评审确认满足规定的功能和性能要求,并经用户同意和批准后,再次存入软件产品库,从而完成对产品库中软件产品的有效更改。具体做法是:当软件配置项需要更改时,由问题提出者填写《软件问题报告单》,《软件问题报告单》被批准(同意更改)后,由软件开发人员根据《软件问题报告单》填写《软件产品出库单》,配置管理员“拣出”须更改的软件,关闭配置项的发行,并向软件开发人员发布出库通知。当更改和测试完成后,由软件开发人员填写《软件更改报告》,根据评审后通过的《软件更改报告》,软件配置管理员将更改后的程序及相关文档重新“拣入”产品库,配置项版本升级成新的文件版本。

三、结语

当军品遇见户外 第3篇

军品与户外的交集,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战后户外运动的大量兴起。高质耐用的军品,正好满足了户外活动中对质量的需求。所以,拥有一个结实耐用的军包也曾是许多第一代背包客的梦想。随着户外公司的大量兴起以及功能性服装在户外中的使用,户外与军品渐行渐远,二者的界线也越来越明显了。

户外运动使用军品,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军品质量很好、结实耐用,经得起野外严酷环境的考验。这些优点都使得军品在户外运动中表现出良好的适用和持久的生命力。但是,军品的设计思路、适用对象与和户外运动之间的区别,导致军品只能是在一些方面不同程度地替代专业户外装备,而不能完全取代。

据业内专家介绍,这种差异最主要体现在颜色上,军品的颜色、涂装把伪装放在第一位,以绿色和各种迷彩为主,而户外服装则为了救援方便和外观时尚,往往采用红色、橙色等鲜明的颜色。

军品和户外用品的不同还体现在设计功能上。军品的各种功能、装备都是为作战服务的,所以服装、鞋帽、背包都是从方便作战的角度入手考虑。很多口袋、系挂的设计都是为了配备武器、专用装备,并不完全适用户外运动。与之相伴的,就是军品大多在舒适性上不如专业户外装备。这除了设计思路的原因,还有成本因素的制约。军品很少有比同类专业户外装备舒适的。比如军靴就不如登山鞋舒适,穿军靴溯溪只是权宜之计而非最佳选择。

如今,户外日益向轻量化、功能性的方向发展,而军品,某些时候就显得过于笨重。比如美国著名的M65夹克,材质以棉和尼龙为主(基本上各占一半),不透风,如果配上可拆卸的里子,还是很暖和的。但对于户外来讲,一件M65加上里子的重量就有些超标了。

此外,成本一直是军品的一大软肋。为了达成某项功能,户外产品可能会不惜工本。但军品大多是批量生产,不可能为了某些“花哨”的功能而大幅增加成本。所以,业内人士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说,军品实际上是落后于户外了。

不过这并不代表军品从此就与户外用品彻底决裂。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户外用品不能被军品直接代替,但军品的设计理念和材质却被户外用品生产企业大量采用。尤其对一些需要适应严酷环境的装备来说,如冲锋衣、帐篷、睡袋、指南针、GPS导航仪等,军品的设计理念和材质得到了最大化的开发和利用。

据北帆公司产品营销负责人介绍,采用军用帐篷面料结合先进工艺制作的户外帐篷兼具结实耐用和美观时尚双重优点,不仅防水、透气、防风、保温、阻燃、防紫外线,而且轻便、易安装、美观时尚。有些经过特殊处理的军用面料帐篷还适于在高寒环境下使用。这类融合军品特质和现代人个性需求的户外用品越来越走俏市场。

当军品的步伐已经赶不上户外,而户外在某些时候又不得不依赖军品,它们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传奇故事就将延续下去。

斗秀户外市场

李品高大威猛,一看体格就知道他当过兵。对军品的喜爱也源于对其中“门道儿”的了解。他已经在欧洲开了好几家军品户外店,在国内的 “战地户外”用品店也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落户,因此对于军品玩家的心理了解很深。他认为,正因为高科技含量使军品有了不同寻常的品质,这才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他告诉记者,人们喜爱军品,除了样式独特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品质的要求。像军用服装在面料、样式方面都有科技元素,在不同场合穿着,它的功能性会有很高的体现。

李品在他那“藏”了2000多种军品、仿佛“小联合国”一般的店里隨便拿起一件衣服,都能抖落出一段科技知识。像美国空军飞行员夹克涂有抗静电、防火涂层;一件外表普通的大衣使用的竟是产自北非的棉花,“因为它纤维长、含糖量低,穿着更柔韧舒适。”很多衣服因为有了专门的设计,棉内胆都可以方便地卸下,一衣两用还很美观。还有德国军队曾经使用过的著名的多功能铁锹,其实仅安装了一枚高强度、耐拉力的铆钉就制造了长时间使用丝毫无损的神话;还有为什么美军睡袋零下34℃仍能保持人体正常睡眠、挪威军队曾使用过的组合餐具为什么能够加温……。

而且,国内受国外影响,户外运动不断升温。野外生存、户外郊游、打猎、钓鱼、自驾车旅游等活动也都是大众所喜爱的。这些活动要求性能好、多功能的用品,因此军品的价值再次被开发出来,使用到服装、鞋帽、手套、帐篷、睡袋等用品上。

如今漫步街头,一些风格另类、装饰很酷的小店格外惹眼,“单车改装俱乐部”、“战火兄弟连军品俱乐部”……小小的店堂里摆满了户外运动必需品,迷彩服、军靴等应有尽有。这些小店成为时尚和玩酷人的新宠,同时也折射着户外运动逐渐风行的事实。

美国得克萨斯州的迈克尔•爱迪生,在其发明的“单兵饮用水携行系统”大获好评后,创立了“驼峰”公司,进一步将其完善,成为一种工业化的产品。

据悉,这种背包式水囊开始只是为民间市场开发的,专门用于那些运动员和野外活动爱好者,在各种体育用品商店和户外活动专卖店都可以买到。从自行车运动到滑雪,几乎所有的户外运动爱好者都喜欢这种东西。随后一些军人也开始使用这种水囊了。战争中就有一些军人暗自携带这种水囊上了战场.不过这只是个人行为。士兵使用得多了,便受到军方装备部门的重视。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将3升的ThermoBak系列驼峰水囊列为标准装具。后来美军的其他特种部队,如陆军的别动队、海军陆战队的侦察部队和空军的特种部队纷纷采购。目前该公司的水囊已经成为美军“轻型模块化携行装具”(MOLLE)的一部分。

军品生产企业的户外图谋

与此同时,户外运动市场的扩大也吸引了一些军品生产企业的眼球。今年8月21日,军需品生产企业“际华集团股份公司”,推出其户外运动装备品牌“际华户外”系列服装。

作为军需轻工企业,当面对风云变幻的民用品市场,如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无疑成为其“跑赢”市场的重要法宝。据际华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学成介绍,际华集团在野外用品如帐篷、功能性防护服装、鞋靴等整个系列产品研发生产方面具有先进的技术和强大的生产能力,际华户外品牌的推出,将进一步延伸际华集团的产业链。

据悉,际华户外科技系列在产品中采用了全天候防风、防水、透气科技、速干科技、鞋底抓地力保护科技、抗菌科技、三合一转换系统等先进技术。军旅系列体现了军旅的硬度质感与野外生存的产品功能,现代户外服饰与军旅撞击后的完美搭配,使消费者可以从多彩的军旅服饰文化中去领略户外运动的魅力。

《军品价格管理办法》修改之我见 第4篇

一、现行《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 产品利润率均为5%的定价模式单一, 不能完全体现产品科技含量

国防科技工业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 是国家战略性产业,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极其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 具有鲜明的政治性, 肩负着神圣使命和历史责任;国防科技工业是技术密集和资本密集型产业, 高投入、高风险的特征明显。对其他高新技术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带动示范效应, 据测算, 美国等国家航天产业的直接投入产出为1/2, 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辐射则可达到1/8—14之间。

在崇尚科技的今天,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研制生产的弹、箭、星、船、器属于国内最尖端和最先进的产品, 现行的价格管理办法已实施多年, 5%的利润率也一直未变。据统计2012年房地产利润率31%、医药制造业利润率32.34%、家用电器业利润率15.62%, 社会平均利润率也达到8%, 在此环境下, 军品特别是用于国防高、精、尖的武器装备, 5%的利润率显然太低。我们对中国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也证实了5%的利润率不合理。

(二) 军品专项无法涵盖企业合理费用, 部分标准不明确

军品专项是根据军品生产特点和实际情况, 生产单位可以将特殊消耗的费用, 作为军品专项费用一次或分次计入军品制造成本。但在文件中存在未将企业部分合理的开支纳入军品专项、军品专项标准不合理、不明晰的情况, 导致军工企业在接受军方价格审核时处于不利地位, 影响装备价格的科学性。

1. 批产技术改造自筹资金未纳入军品专项。军工单位在产品研制阶段, 只具备少量产品生产能力。要实现较大批量产品交付部队, 必须进行生产能力改造。国防科工局在对批产技术改造过程中, 往往要求各单位按总投资额进行一定比例的配套, 即需要各单位自行贷款来完成批产线的建设, 这部分经费若无法在军品价格中得以体现, 军工单位会面临没有资金归还银行贷款的窘境。而目前军工专项费用没有具体涉及该费用的描述, 给军工单位带来了巨大的还贷风险。

2. 安全基金未纳入军品专项。军品生产的高风险还在于火工品、电子产品等生产过程存在相当的危险因素, 既有爆炸、火烧的危险, 也有有毒、有害和辐射的危险, 因此, 根据国家有关高危企业作业的规定, 应设立生产安全基金, 以减少生产作业的危害程度。军品定价应包含这部分安全生产费用。

3. 质量成本未在军品专项中体现。为确保型号的质量, 航天构建了零缺陷质量管理体系, 实行了近乎苛刻的质量加严措施, 这在保证产品质量和可靠性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并得到了总装备部、国防科工局等上级机关和用户的高度称赞和认可, 中国质量协会认为航天科技在自身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办法, 是中国企业质量建设和管理的典范。与此同时, 相关措施的严格落实必然会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 一定程度地增加了型号研制生产成本。该部分航天企业实际发生的成本应该在产品价格中体现。

4. 软件费未能合理计入军品定价成本, 成本, 智力劳动的高附加值未能得到体现。目前软件的技术水平直接关系到产品技术性能的提高, 在研发过程中, 其价值主要体现在研发人员的智力等高附加值因素上, 但由于现行计价办法中没有明确规定软件产品如何计价, 实际价格谈判过程中, 用户往往不认可软件费用, 或至多认可部分硬成本, 对软件开发水平的提高和软件高端人才的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

5. 专用工艺装备费按研制、批产五五分摊不合理。通过对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八研究院的调查, 该单位建院五十年来, 所有战术武器的研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亏损, 研制经费根本无力承担专用工艺装备费的分摊。

6.5万元零星仪器设备的划分标准与当前的物价水平不匹配。《军品价格管理办法》是1996年发布的, 按当时的物价水平5万元可以购置性能较好的零星仪器设备。但随着我国物价水平的上涨幅度, 至今仍沿用当时的5万元来作为衡量能否进军工专项费用显然标准过低。

7. 废品损失、跟产服务费标准不明确。废品损失是指产品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工件报废以及修复费用;跟产技术服务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 为了生产顺利进行, 设计单位进行跟产服务、处理超差代料、协调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用户监督产品质量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对上述费用并没有明确的计算方法, 使得在军品审价过程中, 不同的审价队伍掌握的标准不一致, 被审单位十分被动。

(三) 费率的审核导向不利于节能降耗

费率是影响军品价格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它涉及直接材料中的燃动费、军品专项、直接工资、制造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虽然现行办法用了很大篇幅来描述如何确定费率, 但在实际的价格审核过程中, 费率仍是矛盾的焦点。审价方一般是根据被审单位费用发生的实际情况来预测单位费率水平的, 这当中就存在费用高小时费用率就高的导向。显然, 这种政策导向是不利于军工行业节省成本的。

此外, 近几年随着物价指数和人工成本的快速上涨, 军工单位的小时费率在不断上涨, 上海地区一般单位要达到80-90元/小时, 有些超过了100元/小时。而军方审价出于对军费使用的管控, 对费率的限制是十分严格的, 前些年小时费率往往在40元/小时上下, 近年逐步增加到50元/小时左右。即便如此, 军方掌握的标准与实际情况仍差距很大。正因为通过数据计算的费率与军方掌握的标准差异太大, 导致费率的确定是双方妥协的结果, 这当中审价方显然处于优势地位, 而军工单位则处于被动地位。

二、《军品价格管理办法》的修订方向

由于上述问题的客观存在,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总装备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 (发改价格[2011]533号) , 意见明确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规律, 修改完善《军品价格管理办法》, 努力实现“从单一定价模式到多种定价模式、从事后定价到事前控制、从个别成本计价到社会平均成本计价”的军品定价机制。

(一) 单一定价模式到多种定价模式的转变

现有的法规制度强调军品价格一律为成本加成模式, 产品利润率均为5%, 这种定价模式不仅单一, 还很机械。不区分定价对象的差别, 不区分产品科技含量的高低, 不区分产品数量的差异, 管理粗放。

多种定价模式强调不同类型的产品可以适用不同的定价模式。垄断武器装备适用成本加成模式, 即在国家价格政策范围内, 军队装备部门审核军品定价成本, 按照成本加成确定产品价格。这种方式粗看起来和原有模式并无区别, 但新模式对不同产品可以根据武器装备特有的内在价值和科技含量确定差别利润率, 废除了以往均为5%的做法, 对于激励承制单位技术创新, 提高效益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有限竞争类武器装备制定最高限价, 供需双方在最高限价范围内竞争谈判定价。对充分竞争类武器装备实行公开招标、寻价招标, 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逐步实现等价择优、等质择廉。

(二) 事后定价到事前控制的转变

现有的定价模式为产品定型后, 由军队使用部门组织有关专家对产品价格进行审核, 重点审核产品计划成本的符合性, 只能反映产品成本而无法控制产品成本。新方式要求在开展研制立项综合论证时, 供需双方统筹考虑技术与成本的关系, 协商确定购置目标价格, 并随研制总要求明确。在研制技术方案、工程研制转阶段、研制定型等重大节点, 要进行专项的成本评估, 形成成本评估报告, 作为购置目标价格调整的依据, 必要时应在满足武器装备主要技战术指标的前提下, 优化调整研制技术方案, 实现对技术状态和成本的双控制。这种观点的提出不仅对武器装备的价格形成有重大影响, 对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也是革命性的。回顾我国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历史, 在技术方案与经费之间发生矛盾时, 研制生产经费从来都是无条件服从与技战术指标的, 这也造成了很多武器装备生产企业在不断攻克科研技术难题的同时, 却失去了协调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 个别成本计价到社会平均成本计价的转变

按照现有成本加成的价格形成机制, 只要成本合理, 成本越高越能为企业创造利润, 在这种模式的引导下, 愿意通过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的企业十分罕见。而新的价格形成机制中明确指出“对有限竞争类武器装备制定最高限价, 供需双方在最高限价范围内竞争谈判定价;对充分竞争类武器装备实行公开招标、寻价招标, 由市场竞争形成价格, 逐步实现等价择优、等质择廉。”我理解这其中的含义是:产品质量可靠, 价格合适, 武器装备就向普通商品一样, 军方不再组织力量对产品进行价格审查, 可直接由市场决定其价格, 这时, 对于生产企业而言个别成本高于社会平均成本, 它面临的是亏损和逐步被市场淘汰的困境;反之它的发展将进入良性循环。

三、《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具体修改建议

按照国家总体的改革思路和军品生产固有的特点, 结合我们在对有关单位调研取得的资料, 我们建议《军品价格管理办法》应做以下修改:

(1) 执行差别利润率。军品差别利润率应根据其战略意义、技术水平、质量水平、研制生产周期、计价成本总量等不同因素来确定。提高军工企业加大自主研发、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产品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2) 跟产技术服务费用按制造成本的5%比例计入。跟产技术服务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 按照图纸和技术要求, 为了生产顺利进行, 设计单位进行跟产服务、处理超差代料、协调有关技术问题以及用户监督产品质量等活动发生的费用, 按制造成本的5%比例计入。

(3) 专用仪器设备单台购置费标准由5万元提高至20万元。108号文是1996年发布的。当时专用测试设备单价按5万划分, 5万以下的可进专用费, 5万以上的进固定资产。按照目前货币购买力变化单台标准应由5万元提高至20万元。

(4) 专用工艺装备费由批产承担。军品研制经费一般拨付不足, 企业为将来得到批产项目, 往往亏本把研制型号先做下来, 以期批产得到补偿。因此, 专用工艺装备经费应由批产全额承担。

(5) 废品损失按制造成本的3%-5%计算。航天行业的特殊性决定着航天单位对军工产品的质量、安全、进度有极高的要求, 为完成任务有时是不惜工本的, 所以我们的废品损失是比较大的, 实际工作中审价单位也认可我们这一块, 但是计算方式各家不同, 认可比率各家也不同。所以有必要在文件中明确。

(6) 专用费中增加批产技改自筹经费。

批产技改自筹经费形成的资产专门用于型号批生产, 对其他产品无使用价值, 通过产品价格回收该部分投入较妥当。

(7) 综合费用率按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发布的数值计算。从节约人力成本、尊重客观实际出发, 建议由相关部门按照不同地区和行业, 考虑物价指数, 每年确定、发布综合小时费用率, 报价、审价、定价单位以此为准。

四、总结

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研究 第5篇

关键词:军用产品;现代生产方式;多种类小批量生产方式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国军事形势的呈现的复杂性,军事工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军备武器采购体制的建立,方式的转变等,相关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竞争是非常严峻的。由于军用产品的特殊性,生产方式上面具有一定的讲究。总的来说,军品的生产就是依据当前军队的需求,由当前的军工企业予以生产,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增长,在军工企业引入竞争机制,传统的生产方式被打破,从而具有现代的生产方式应运而生,在此情况下,对军品现代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研究势在必行。

1.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现状

军品的应用已不仅仅局限在军队当中,为了进一步实现军工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其在产品生产与经营等规模方面进行了扩张,通过扩张奠定了其市场基础。为了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军工企业要打破传统生产方式的束缚,实施创新方式。军工企业在现阶段的生产过程中,具有一定的流程,通过研究人员对市场进行调研,从而明确任务,将具体的任务转化为生产计划,组织相关人员制图,通过图纸的发放,将具体的要求下放,由军工企业依据生产加工流程完善加工方式,并实现后续的调试、验收以及军品售后服务等等。在当前的生产方式当中运用的效果较好,而且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军工企业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的应用已成为当前军工企业的典范,但是其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及时的解决[1]。

2.军工企业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存在的问题

2.1数据管理形式落后

在现阶段的数据管理形式方面,军工企业采取的仍是纸质文件的形式,管理形式相对落后,在其技术文件资料管理,以及相关的图纸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管理形式落后,导致相关的数据资料、图纸资料等等无法有效的进行查找,使得相关的产品标准降低,使得错误信息频发,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纸质文件与图纸管理不当。依据传统形式在对其进行管理过程中常常会存在占用空间较大的现象,查找工序比较繁琐;其次,产品设计与保存不合理。在其管理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仍沿袭传统的模式,运用手工管理,在很大程度上浪费了时间与精力,从而导致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现象[2]。

2.2新产品设计变化较为迅速

在创新力较强的当今社会,产品的开发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对其能否推出新产品要求较高。但是确切的说,许多新产品的形式都是依据传统形式而来的,进行军品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存在新产品设计变化较为迅速的现象,更新换代过快,导致开发周期被无限延长,在这个过程中,产品开发的成本增加,应对于现阶段的发展来说,这种产品设计变化速度是无法满足企业进行有效开发的,对于市场需求来说同样具有一定的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军品现代化生产将会导致市场竞争力降低,减少军品的交易量,从而对军工企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2.3生产进度不定

随着全球经济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环境逐渐发生了转变,由卖方为主要形式向买方为主的形式转变,从而导致市场竞争日益严峻。军品市场的竞争力同样不可小觑,在这样的环境下,存在生产进度不定的现象。由于生产的种类较多,在其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难度,在其生产准备上所搁置的时间较多,导致其减少了生产总量,从而对生产进度不能有效的将其完善[3]。不仅如此,其在从事设计过程中变化较为迅速,导致其生产方式与进度不协调的现象,严重影响军工企业的发展,导致军工企业在生产、经营与销售方面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3.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3.1军品生产对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对于军用产品来说,信息化系统的有效建设可以对企业的生产、购买、销售、库存以及相关的措施进行合理、科学、有效的分析,从而直观的表达出来。通过信息化建设能够随时实施监控,及时处理企业运营情况,确保相关资源的控制与管理。除此之外,信息化系统可以有效的围绕生产方式逐一展开,对产品立项、设计以及生产、售后等进行全方面的监控,从而实现高效的管理,实现资源的优化,对于提高生产质量具有一定的保障。信息化建设与现代化生产方式进行有效的融合,打破传统的保管方式,通过信息化系统对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从而将企业用工成本、生产成本等依次降低,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发展。

3.2并行产品开发

并行产品对于军工企业来说,能够有效的实现其现代化生产方式。该产品的开发,是对企业塑造一种新的管理模式,将开发的各个环节作为一个集成的形式,通过多方面的考量,对其进行有效的监控与管理。并行产品开发主要依据的是其集成性以及交叉性的特征,在具体开发过程中,依据多个项目同时进行的形式,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形式需要开发团队实现有效的配合,并通过不断的完善,紧密合作、团结一致,并将各自所掌握的信息进行渗透,做到毫无保留的渗透,才能早开发的过程中更具准确性与时效性[4]。与此同时,开发团队中的每一个工作人员要将开发工作进行无限的延伸,令信息实现交互的作用,在产品设计之初要充分考虑到整个生命周期,以确保产品创新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

3.3多种类小批量生产方式的应用

对于军工企业来说,其在现代化生产方式上面存在的进度问题,可以通过多种类小批量生产方式予以完善。为了能够体现其有效的方式,通过重新规划生产方式的形式予以展开,令其具有一定的弹性,以提升其产品品质以及保证具体的交货日期。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确对相关部门职责与权力进行有效的平衡,令其职责与权力更具透明,在此基础上,运用管理制度进行合理的规范,发挥组织职能的作用,使军工企业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可以有的放矢,能够按照相应的流程进行合理化的运作,令生产方式更为顺畅。该方式的应用不仅能够缓解军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经济问题,对于现代化生产方式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管理的效率与质量。

4.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研究,对于现阶段军工企业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针对问题提出合理化解决对策,对军品的现代生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帮助,以提升军工企业军品生产形式的积极开展。军品生产管理是比较复杂的,在未来的改革过程中仍避免不了问题的产生,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只要其确保坚持解放思想,完善实事求是的精神,解决问题,那么军品现代生产方式将会具有更优的局面。(作者单位:中国电科二十所)

参考文献:

[1] 白凤凯,秦红燕.军事装备低速生产方式研究[J].装备学院学报,2015,06(02):32-35.

[2] 麻国庆,张少春.生产方式及其衔接:西方马克思主义民族学评析与启示[J]. 民族研究,2014,06(01):60-70+124-125.

[3] 张利群.论文化生产方式变革及其文化生产论构建——桂学基本理论及学理依据研究之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5,08(01):3-11.

军品库存管理 第6篇

1 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因素分析

影响军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很多,要进行供应链系统的风险测度,只是简单分析上下游合同商自身的风险因素是远远不够的,供应链上合同商之间的协作也必然会产生风险,而且外部环境因素也会给供应链带来一定的风险。因此,在分析风险因素时,应从点到面,具体分析。为简便起见,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影响,在对军品供应链系统进行风险测度时,以信息、物流、质量、成本、服务、信誉、柔性这7个因素作为评价因素集,进而评价军品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1)信息:军品供应链合同商的采购、制造、货流、库存和交易信息在整个军品供应链中是否连续不断的进行,和所有的重要客户是否有效传递连接。

(2)物流:军品供应商物流配送的运作保障能力,包括单据传递准确率、货物发运及时率以及送达及时率等。

(3)质量:军品供应链合同商的交货质量。主要包括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整机性能等质量标准。

(4)成本:军品供应链中,应将成本理解为使用周期内所有可能发生的成本,即不但要考虑军品购入成本,还要考虑到保证军品正常使用所需的各种后期费用,如配套设施费、零配件和能源的消耗费、维修保养费等。

(5)服务:一般包括售前服务、售中服务和售后服务。服务可包括供应链中的服务合同、服务承诺、保修期、响应时间、物品供应情况、维修力量、技术支持等。

(6)信誉:通过军品供应商的信誉可衡量供应商的实力,声望较高的军品供应商对军品供应链的稳定性能起到保证的作用。主要包括供应商的知名度、规模、市场占有率、供货历史绩效等。

(7)柔性:军品供应链系统对市场变化反映的敏捷性。主要包括时间柔性和数量柔性。其中时间柔性是指供应链响应顾客需求的速度;数量柔性是指供应链处理顾客需求数量变化的能力。

2 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模糊测度

为方便起见,一般通过计算军品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来衡量军品供应链系统的风险。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军品供应链风险测度的基本思路是:综合考虑各种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因素,确定每一种风险因素的可靠程度,进而计算出整条军品供应链的可靠性[7]。综合上节分析的结果,所列7项评价因素中,物流、质量、成本风险因素可以进一步分解成量化的评价指标。评价指标的量化一方面是通过计算或评估得到反映各评价指标的特征值;另一方面,由于量纲不同,无法统一比较的评价指标,可以首先将这些指标作模糊化处理,利用隶属函数将各指标换算为0~1之间的隶属度:其中,fs为指标的取值,MS为理想最大值,ms为所要求的指标最小值。对于信誉、服务、柔性等风险因素,常常以定性指标形式存在,在具体分析时可以采用专家评分法确定其值。处理方法为:评语等级集合V=,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其对应的分值为X={x1,x2,x3},专家根据供应链风险情况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并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记为Y={y1,y2,y3},则指标的模糊处理结果为:g=Y·XT,g∈0,[1]]

评价军品供应链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具体步骤是:

(1)设评估的因素集为{u=ui},式中i=1,2,…,n,ui表示被评估的因素。根据建立的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估指标,评估的因素集u为:u={信息,物流,质量,成本,服务,信誉,柔性}。

(2)评语等级集合V={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其对应的标准分值为X={x1,x2,x3}。

(3)进行单因素评判,建立因素论域和评语论域之间的模糊关系矩阵为:

其中,rij表示因素ui具有评语vj的隶属关系。

(4)确定权重。ui在整个供应链系统风险评估中的重要程度,由其权重表示,设ui的权重为ai,则权重集为A=ai,,,0≤ai<1。为了使各权重的分配具有科学性、可行性,可运用AHP方法确定评估指标的权重。

(5)由评估指标集u={ui},计算:B=A·u={ai},·{ui},归一化后,便得到三个等级的分值B',建立矩阵V={C1,C2,C3},则军品供应链系统可靠性水平就为X=V·B'。

3 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预警管理

在得到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模糊测度(可靠性)水平之后,为进行有效的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管理,还需要确定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警情预报线,以便对军品供应链的风险程度作出判断。科学地界定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警情预报线,关键在于合理地选取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若干阈值。一般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拟定出若干阈值的大致界限,以此作为若干警情等级的实效划分,此后经过实践不断修正,最后确定出具有一定可靠度的警情预报线。

如假定对某一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进行测度和预警,在综合考虑上述风险因素之后,定义可靠性R的评估集V=,低风险,一般风险,高风险,,其相应值为,1.0,0.7,0.4,,并认为R>0.7时军品供应链系统安全,R<0.3时军品供应链系统为危险,介于二者之间为军品供应链系统一般风险水平。在确定评价因素集和相应的评价标准之后,根据模糊评价方法对各风险因素及其权重进行独立评价,构建起各风险因素的评价矩阵和权重矩阵,从而计算出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因素模糊度量值,如表1所示。

采用模糊矩阵分布法,将上述评估指标归一化后的模糊评估集为V=(0.384,0.327,0.289),设等级赋值后的矩阵对应的分值为B=,0.853,0.7972,0.862,,根据式。即该军品供应链系统的可靠性水平为79.84%(安全)。

4 结束语

军品供应链是一个涵盖各层次合同商以及最终用户的复杂的交叉的动态系统。军品供应链上合同商之间的合作,会因为信息不对称、信息扭曲、市场不确定性以及其它政治、经济法律等因素的变化导致各种风险的存在,对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进行研究与管理,可以从降低军品供应链系统内的交易成本、降低军品供应链中断预期成本、提高部队需求满足率等方面增进军品供应链的价值。本文建立的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模糊测度方法,可对军品供应链系统中经常面对的风险因素进行整体评价,从而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

摘要:网络竞争环境下,对风险有效的测度和预警是军品供应链系统稳定运作的基本条件。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军品供应链的风险因素集,并给出了军品供应链整体风险的模糊测度方法。利用此方法,可以解决以往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分析和节点风险分析相脱离的弊端,获得对军品供应链系统风险的有效预警,对于合作合同商的选择和军品供应链系统效能的风险管理都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军品供应链,风险管理,测度,预警

参考文献

[1]王进发,李励.军事供应链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04.

[2]周艳菊,邱莞华,王宗润.供应链风险管理研究进展的综述与分析[J].系统工程,2006,24(3):1-7.

[3]丁伟东,刘凯,贺国先.供应链风险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3,13(4):64-66.

[4]韩东东,施国洪,马汉武.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防范[J].工业工程,2003,5(3):37-41.

[5]J.Hallikas,I.Karvonen,U.Pulkkinen,and V.Virolainen.Risk Management Process in Supplier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04,90(4):47-58.

[6]HendricksK B,Singhal V R.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effectof supply chain disruptions on long-run stock price perform-ance and equity risk of the firm[J].Production and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5,14(1):35-52.

寡头垄断军品市场博弈分析 第7篇

军品市场是一个竞争很不完全的市场, 且市场机制的作用受到限制, 对军品市场其进行管制是世界各国的通行作法。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军民结合、 寓军于民、大力协同、自主创新”确立为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针, 国防科技工业开始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伟大实践, 军品的研制生产向依托于整个国家工业基础的方向发展。

军品市场准入制度是民口企业进入军品市场需要跨过的门槛, 也是国家控制军品市场竞争度的有效手段, 制订合理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是世界各国都面临的重大课题。美国推行军民一体化, 改革国防采办政策, 强调尽可能地采用民用标准, 使更多的承包商有机会承担国防采办项目, 扩大国防工业的竞争。俄罗斯则采用了完全相反的作法, 通过更加严格的军品市场准入管制政策, 保护国防科技工业企业。我国的军品市场准入制度与军品市场准入管制中利益相关方有何关系?如何提高军品市场准入管制政策的绩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

本文以寡头垄断军品市场为研究对象, 运用博弈原理建立分析模型, 并通过逻辑推理, 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1 寡头垄断军品市场的特点

军品市场是一个混合经济市场。一方面, 军品供需体现出高度计划性, 军品研制生产的规模、数量严格执行国家计划;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的竞争、价格、利润等手段也在发挥重要作用[1]。

依据市场中卖者的数量、产品的可替代性、信息的透明程度, 可将军品市场结构区分为四种主要类型, 即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接近完全竞争市场。国外主要军事强国的军品市场中, 一般情况下投入寡头垄断市场的军品采购经费占比最大, 因此本文着重研究寡头垄断军品市场。

寡头垄断军品市场具有以下特征:

①竞争有限

寡头垄断市场存在较高的进入壁垒, 其中最重要的还是这些行业所存在的经济规模壁垒、资金投入壁垒和专用技术壁垒, 而且一般企业难以做到投入巨资, 军品专用核心技术也往往需要长期积累和大量研发投入, 资产专用性极强, 构成很大的沉淀成本, 使得寡头垄断企业具有相当强的垄断势力。

②信息非对称[2]

首先, 寡头企业为追求经济效用最大化, 主观上不愿军方完全了解其科研、财务、管理等情况;其次, 由于装备研制的复杂性, 军方受人力和技术水平所限, 也难以深入掌握寡头企业的详细情况。军方和寡头企业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非对称问题, 已成为军品市场采办项目“拖进度、降性能、涨费用”现象比较普遍的重要原因之一。

③保密程度高, 信息不完全、透明度低

由于军品研制生产的密级高, 军品的战技性能、 需要数量、 采购预算等对外界严格保密, 除研制生产企业和有关政府、 军队机关外, 其它企业很难获得有关信息。

有研究[3]提出了军品采办是信息非对称博弈过程的概念, 并对该博弈过程的特殊性进行了定性剖析, 并就军品采办信息非对称的揭示方式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六种信息非对称的揭示方式, 即直接提供、 暗示、 建立信誉、 信号传递、 信息诱导和信息挖掘。在这六种非对称信息揭示方式中,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实现信息非对称揭示方式的重要措施。由于文献[3]假设军品市场为完全垄断市场, 因此没有讨论通过竞争来实现信息非对称的揭示问题。

2 博弈模型

设有两个寡头垄断企业AB, 在长期承担军方委托的武器装备研制任务过程中, 寡头垄断企业有两种策略, 即选择与军方期望一致的不隐藏信息和不一致的隐藏信息。博弈收益矩阵见图1所示。

图1中a表示企业A选择不同策略的收益, b表示企业B选择不同策略的收益。在这个收益矩阵中, 如果两个寡头垄断企业都选择不隐藏, 则军方的收益实现最大化; 如果两个寡头垄断企业都选择隐藏, 则军方的损失最大; 但是, 每个寡头都有选择隐藏的激励, 这样他们各自获得的收益都是最大化的, 就会造成军方的损失最大。

假定军方对不隐藏信息的企业给予激励性政策, 对隐藏信息的企业给予惩罚性政策;若两个寡头垄断企业合谋隐藏信息, 则军方的损失以付出额外成本计算。

(1) 若AB均选择不隐藏信息的策略, 则军方可以掌握较全面的信息, 极大降低了信息非对称, 有利于实现军方期望效益最大化, 此时AB的所得为:

a1=x1c0α% (1) b1=y1c0α% (2)

其中x1为该局势下A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y1为局势下B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c0为军品的基本成本, α%是成本激励因子, 一般有α=5。

(2) 若AB均选择隐藏信息的策略, 则军方处于信息非对称程度最大状态, 军方的期望效益最小化, 此时AB的所得分别为:

a4=x4 (c0+c0) α% (3) b4=y4 (c0+c0) α% (4)

其中x4为该局势下A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y4为局势下B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c′0为AB隐藏信息成功后获得的附加成本。

(3) 若A选择不隐藏, B选择隐藏, 则军方降低了信息非对称, 军方的期望效益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时A获得军方的激励, B获得军方的处罚, AB的所得为:

a2=x2c0α% (5) b2=y2c0α% (6)

其中x2为该局势下A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y2为局势下B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且满足x2>y2.

(4) 若A选择隐藏, B选择不隐藏, 则军方降低了信息非对称, 军方的期望效益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此时B获得军方的激励, A获得军方的处罚, AB的所得为:

a3=x3c0α% (7) b3=y3c0α% (8)

其中x3为该局势下A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y3为局势下B方获得合同的概率, 且满足x3<y3.

3 竞争弱化下的激励约束分析

由于没有竞争, 因此假定x1=x4=y1=y4=0.5, 即AB以均等的机会获得军品合同; 同时由于军方激励约束的存在, 使得x2>x1=x4>x3和y3>y1=y4>y2成立。

根据假设和式 (1) ~式 (8) , 得到a2>a1>a3, a4>a1>a3;b3>b1>b2, b4>b1>b2.

(1) 若x2>0.5+c02c0y3>0.5+c02c0, 此时a2>a4>a1>a3或b3>b4>b1>b2, 则可得到纳什均衡解 (不隐藏, 不隐藏) 。

(2) 若x2<0.5+c02c0y3<0.5+c02c0, 此时a4>a2>a1>a3且b4>b3>b1>b2, 则可得到两个纳什均衡解: (不隐藏, 不隐藏) 和 (隐藏, 隐藏) 。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 可知当c′0越大, 为得到军方期望的纳什均衡解 (不隐藏, 不隐藏) , 军方激励程度要求越高, 或对采取隐藏策略的一方惩罚力度越大。由于军品市场是一个有情市场[3], 竞争缺失, 往往导致AB以均等的机会获得军品合同, 难以满足x2>0.5+c02c0y3>0.5+c02c0, 最终由于利润的驱使, 导致AB采取 (隐藏, 隐藏) 的纳什均衡策略, 也同时导致了军方的信息非对称程度的提高。此外, 由于竞争缺失, 从寡头垄断的集体利益最大化的角度, AB仍倾向于采取 (隐藏, 隐藏) 的纳什均衡策略, 以便获得超额利润。因此, 当c′0越大说明一方面军方的激励约束程度要越大, 另一方面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又越倾向于军方所不期望的均衡解, 最终可能导致提高军品市场准入门槛淘汰某个企业, 使寡头垄断军品市场向完全垄断军品市场迁移, 使本来需要一定程度竞争的市场完全失去竞争, 信息非对称程度又进一步得到提升, 军方陷入两难境地。

4 竞争性激励约束的熵分析

熵原本是热力学中描述物理系统无序状态的量度, 自Shannon把熵用于信息的测度而形成信息熵以来, 熵的概念具有了更为广泛和普遍的意义, 信息熵成为对信息不确定性的一种最佳量度[4]。下面通过把熵用于度量激励约束的不确定性程度, 得到了激励熵, 以及用于度量竞争的不确定性程度, 得到竞争熵。通过综合激励熵和竞争熵, 得到信息非对称程度熵。

(1) 激励熵

定义 激励熵Snic:

Snic=- (x2logx2+y2logy2) - (x3logx3+y3logy3) (9)

关于激励熵有以下结论:

①当x2=y2=0.5, x3=y3=0.5时, 激励熵Snic最大, 激励约束的不确定性程度最高, 说明激励约束失去作用。

②当x2=1, y3=1时, 激励熵Snic最小, 激励约束的不确定性程度最低, 说明激励约束发挥了作用。

③当x2, y3增大时, 则激励熵Snic减小, 激励约束的不确定性程度不断减小, 说明激励约束不断起作用。

(2) 竞争熵

定义 竞争熵Snc:

Snc=- (x1logx1+y1logy1) - (x4logx4+y4logy4) (10)

关于竞争熵有以下结论。

①当x1=y1=0.5, x4=y4=0.5时, 竞争熵Snc最大, 竞争的不确定性程度最高, 说明竞争失去作用。

②当x1=1或y1=1;x4=1或y4=1时, 竞争熵Snc最小, 竞争的不确定性程度最低, 说明竞争发挥了作用。

③当x1∈ (0, 0.5) ∪ (0.5, 1) , x4∈ (0, 0.5) ∪ (0.5, 1) 时, 则竞争熵Snc处于最小与最大之间, 竞争的不确定性程度处于最小与最大之间, 说明竞争是有效的。

(3) 信息非对称程度熵

从军方的角度, 信息非对称程度越大, 军方对激励约束的实施就越难以准确把握, 激励约束的效果就越差, 激励熵就越大;反之, 信息非对称程度越小, 军方对激励约束的实施就越容易准确把握, 信息非对称程度越低, 激励约束的效果就越好, 激励熵就越小。

从寡头垄断企业的角度, 信息非对称程度越大, 激励约束的作用越低。当激励约束失灵时, 即x2=y2, x3=y3, 信息非对称程度最大。因此, 需要通过竞争来降低信息非对称程度。由竞争熵知道, 军方可以通过拉大寡头垄断企业之间的合同份额, 使竞争起效, 达到减少竞争熵的目的, 此时合同份额少的寡头垄断企业将从“隐蔽”策略向“不隐蔽”策略转移, 达成军方期望的结果, 信息非对称程度得到降低。

由于激励熵和竞争熵均能反应信息非对称程度的趋势, 因此定义信息非对称程度熵Snia为:

Snia=k1Snic+k2Snc (11)

其中k1+k2=1, k1≥0, k2≥0为权重系数, 反映激励与竞争的重要性程度。

式 (11) 说明激励熵与竞争熵一方面可以互补, 另一方面单纯考虑降低一种熵, 其效果不一定好。

5 结论

通过前面的分析, 了解了寡头垄断军品市场的博弈特性, 形成以下一些解决信息非对称的思路:

(1) 军品价格越合理, 即c02c0越小 (如采用文献[5]里程碑付款方式, 使c′0“化整为零”) , 激励作用就越大, 寡头垄断企业实施 (不隐藏, 不隐藏) 策略的概率就越大, 道德危害等行为将越少, 信息非对称程度将越小。因此, 为了降低寡头垄断军品市场的信息非对称程度, 军方需要为完善激励机制分配足够的资源。

(2) 在稳定的寡头垄断军品市场中, 寡头垄断企业之间长期处于合作与不合作的状态, 军方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进行引导。当激励约束失灵时, 加强竞争性, 降低信息非对称程度;当竞争导致寡头垄断向完全垄断发展时, 加强激励约束, 降低信息非对称。因此, 为追求最大军事经济效益, 军方与寡头垄断企业之间建立激励约束与竞争相配套的机制, 并使双方各自在其内部挖掘激励因素、制定激励政策, 最终达到一个“持续发展、不断改进, 平战结合、良性循环”的态势。

(3) 由于国家对武器装备采办市场的进入管制, 使得武器装备研制生产市场缺乏相应的竞争主体, 因而不能引入有效竞争。在寡头垄断军品市场存在的经济规模壁垒、 资金投入壁垒和专用技术壁垒, 往往又使得激励约束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对军方而言, 单纯利用市场机制将难以解决其与企业之间的信息非对称问题。因此, 在军品市场中建立健全“激励、竞争、评价和监督”四个机制, 将非常有益于对解决寡头垄断军品市场的信息非对称问题。

参考文献

[1]艾克武.军品市场准入制度导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9:25~70.

[2]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1.

[3]李鸣, 毛景立.军品采办中博弈过程的非对称信息研究[J].科研管理, 2004, 25 (1) :137~144.

[4]邱菀华.管理决策与应用熵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机制研究 第8篇

1 军品采购系统敏捷响应能力的内涵与要求

在实际生活中,敏捷便意味着善于把握与应对各种变化的挑战,而快速是敏捷性的根本要求,也是衡量军品采购系统是否具有敏捷性的重要标准。只有按照战争对军品的需求,科学地运用国家和社会的军品保障资源,优化组织结构、调整科研生产体系,在短时间内达成军品研发、生产、保障的任务,才能说明军品采购系统具有敏捷性。就军品采购系统的敏捷响应能力而言,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响应性是指主动或者被动地迅速响应变化,并且能迅速从变化中恢复。军品采购系统作为决定战争成败的强有力支持体系,其响应变化的能力主要体现在战时能够及时地为前线作战提供充实的军品需求保障,战争结束时能迅速收缩扩充的军品保障能力。

第二,柔性。军品采购系统还必须具备“柔性”,即具备有效地处理环境变化和由环境引起的不确定性的能力。如果为了达到快速供给的要求,一味扩大武器装备生产能力,使得在和平时期无法发挥作用的大量工业资源长期闲置,是对社会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不符合我国经济建设长远发展战略的,军品采购系统是否具有柔性,是能否灵活地满足未来动态的装备采购要求的重要条件之一。

第三,快速性。针对军品采购系统而言,是指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所需军品的采购任务的能力。

军品采购敏捷响应能力体现在应对军品需求的全过程中。军品采购需求响应的问题,实质上是如何灵敏反应、快速响应部队提出的军品紧急需求的问题。因此,军品采购系统具备敏捷响应能力是应对未来战争的有力保障。

2 敏捷制造是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实现的基础

敏捷制造是一种全新的制造组织模式,是本世纪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它利用人的智能和信息技术,通过多方面的协作来改变传统的大批量生产。这种模式要求生产单位采用现代通信技术,以敏捷动态优化的形式组织新产品开发,通过动态联盟、先进柔性生产技术和高素质人员的全面集成,迅速响应需求及时交付产品,从而赢得竞争优势,是实现对需求做出灵活快速反应的一种制造生产的新模式。针对未来战争的需求特点,敏捷制造应在先进的柔性制造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合理组织各种资源,做出快速反应,实现对所需产品的开发、研究、设计和生产过程的改进,提高对军品数量和品种的需求响应速度。

2.1 敏捷制造的条件和关键要素

高柔性的生产设备是敏捷制造的首要条件,其要求可重新配置组合、模块化、快速制造、具有一定规模制造单元所形成的一组柔性自动化加工设备与装备,而人的因素则是敏捷制造的一个关键要素。因此,培养高度灵活、训练有素、复合型的敏捷劳动者,并建立一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创造力的机制,是敏捷制造的保证。

2.2 敏捷制造管理和使能技术目标

武器装备和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对敏捷制造的管理和使能技术也提出了新的目标。

(1)建立现代化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利用敏捷制造思想对军工企业进行重组,加快组织管理的集成化。

(2)加快新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采用并行工程,提高新装备的研制和开发能力。

(3)研究虚拟制造技术,支持新品军品早期验证的虚拟实现。敏捷制造依赖于各种现代技术和方法,虚拟制造技术可以有效地缩短研制周期,减少试制中出现的问题。

敏捷制造能力的发展,突出了军工生产单位对它的技术、员工和管理灵活性的要求以及对不断变化的战场特点和需求做出快速响应能力的要求,强调了对未来战场的不可预测变化的应变性和适应性。因此,敏捷制造技术的发展以及敏捷制造思想在军品采购工作中渗透,必将提高军品采购系统对需求的响应能力。

3 可动员资源是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的保障

由于现代战争爆发的突然性,对战前具备良好的可动员资源基础提出了要求。因此,首先在应对战争的突发性,运行的时效性要求高度重视,一旦战机失去,往往会导致全局的失败;其次,可动员资源准备具有活动的广泛性,它涉及许多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保障战争前线的军品需求;第三,为了能够即时发挥军品采购系统的需求响应机制,后续储备的人力、物力等资源需要与配置要合理安排,避免出现需求危机,使得战时陷入被动与混乱状态。

3.1 战争准备阶段的迅速转换

军工生产单位应由平时的“以民为主”,迅速地转为“以军为主”、“以战为主”。通过加强对原材料和技术人员的统一调配,启用储备加工设备,提高专业军工厂和民用厂转产军品的生产效率,生产出战争急需的各类军品。

3.2 战争初期生产基础的扩大

国家应根据战争需要,在搞好军工、民用厂转产的同时,为扩大军工生产力外延,还可依据重点装备的需要量,集中必要的物力和财力,扩建一些新的军工企业,迅速增强军事工业的基础。

3.3 战时建立需求的协作联盟

战时应根据战争需要,组织好生产,加强配套协作,采取多厂协作的方法,组织相关的生产单位形成生产协作联盟。

可动用资源储备是现代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威慑力量。动员实施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充分挖掘可动员资源潜力,建立相应的军事动员方案,通过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增强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能力,对我们增强国防实力起着重要作用。

4 优化的采购模式是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的捷径

军品采购是军品供应保障的“龙头”,针对未来军事斗争的需求,遵循军品技术特征和军品产品生成的客观规律,不断改进军品采购的模式和策略,是我军军品采购实践中有待深入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以往军品采购模式的研究,注重的大都是管理方面,从技术层面上研究的较少,以弹药采购为例,从弹药的技术特征上讲,弹药各元件之间几乎都是串联关系,一个元件失效就可能引起整个弹药系统的失效。正是弹药的这一技术特征,使得弹药整体寿命受其组成元件的影响极大,使得有的弹药中某些元件产品虽然剩余储存寿命还很长,但由于受其组成元件的影响而被淘汰。由此可见,大量采购成品弹药,必将带来不必要的军事、经济效益损失。

4.1 重视成品采购对军品采购决策的影响

目前我军军品采购主要以成品采购为主,军品元件采购主要是以换件修理需求订货。由于军品产品质量问题、储存问题和意外事故具有随机性,使得有些产品在规定储存期内,就可能意外地被转为待修、报废或非正常损耗。上述情况的变化,必然使军品采购的品种、数量和周期产生波动。因此,军品采购模式必须具有适应情况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

4.2 协调成品军品采购与元配件采购的关系

从军品保障的角度上讲,军品采购的最终目的是有效地保障军品的连续供应。基于我军军品采购的现状,应注意如何协调成品、元件储备的采购关系,形成相对优化的采购模式,以满足部队平时训练消耗和战备的需求,具备打赢未来战争中所需求的采购响应能力和采购资源保障。

5 结束语

要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趋势,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就必须有效地提高军品采购系统的需求响应机制,从建设敏捷的军品采购系统、发展敏捷制造、优化采购模式以及充分调动可动员资源等几个方面入手,提高未来军品采购系统对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应对战争的能力,为未来的战争提供可靠的保障。

摘要:针对未来战争对军品需求出现的新特点,从军品采购系统的敏捷响应能力、军品的敏捷制造能力、军品生产的可动员资源以及军品采购模式等几个方面,对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机制进行了探讨,为军品采购工作响应能力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军品,采购系统,需求,响应机制

参考文献

[1]孙江生,等.武器贵重备件三级库存模型仿真研究[J].兵工学报,2008,29(7):854-857.

[2]李鸣,等.装备采购与先进制造技术[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2004:147-157.

[3]张方宇.我国弹药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初探[J].兵工自动化,2008,27(4):1-4.

[4]付同田,包明.深化空军部队采购改革的几点思考[J].空军指挥学院学报,2007(6):48-50.

高校军品审价中会计主体的确认 第9篇

一、从成本费用认定分歧看高校军品会计主体

目前军品审价一般以制造成本法为基础, 对承制方成本费用进行合理确认, 加上必需的军工专项费用, 最终构成所审军品项目全部生产成本, 即军品成本具体包括直接材料、直接工资、制造费用、期间费用和军工专项费用。另外, 就承制方所应获得的生产收益, 系由军方根据保本微利原则, 以所确认的军品生产成本为基数, 乘上规定的利润率, 作为承担方应享有的利润。

综观军品审价构成总体模式, 并考察审价具体实施办法, 其审价思路与方法既是客观的又是合理的, 并且在成本费用具体内容的确认上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的一般要求。同时, 从会计角度考察, 从事军品研制与从事民品生产一样, 任务单位必定会为有关任务事项发生规定内容的可考量的成本与费用, 这种以实际经济内容为基础、经过一定会计处理程序及方法所确定的成本费用发生额, 其数值也应当是真实合理的。

然而事实上, 在军方对高校军品审价的过程中, 高校所提供的这种被认为真实、合理的申报数据, 有时并不被军方审价所认定或完全认定。比如在关于人工成本的认定方面, 按常理, 有产品就有人工成本, 而高校研制的军品一般又多是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 因此除材料外其投入最大的, 往往就是科研与管理人员的工资性费用。但实际上, 军方在审价时对占成本费用较大比重的这类人工成本是不认可的, 理由是, 这部分高校科研与管理人员的工资, 因其编制人员的事业属性, 在经费来源性质上应认定为由国家事业负担, 因此军品价格就不应当含这部分人员的工资成本。但就高校某项军品生产而言, 如果在审价中剔除这些实际已经赋予而又得不到价格回补的科研与管理人员工资及其他一些应计军品任务的费用开支, 那么如此算下来的除直接材料外的成本费用水平, 有些可能连当地军品生产企业最低费用水平都达不到, 这样的审价结果显然是高校不愿接受的。

就上述情况下的高校军品审价事项看, 既然涉事双方所遵循的会计政策是一致的, 并且对成本费用开支原则也都以客观、合理为共识, 那么为什么会在审价结果的认定上产生这么大的分歧呢?或者说在某些成本性项目的认定上怎么会有根本矛盾呢?笔者认为, 问题主要出在审价双方对涉事军品任务的会计主体认定的不统一上。这可能是由于体制及经费体系运行的特殊性而导致各方对军品会计主体认识产生分歧, 从而最终导致军方、高校承制方在对会计主体的认定上, 会因具体不同的项目内容而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来把握, 并由此造成审价结果的根本性分歧。

当然, 军方对高校军品的审价, 并非总是处在如上所说的分歧中, 事实上大部分的军品审价项目都能在最后达成共识, 进行适当的调整得以顺利完成, 原因是:要么双方成本确认工作做得好而“水到渠成”———这是一个按规则办事的圆满结局, 要么囿于带有指令性、或不可逆转性、或不可替代性、研制军品任务的刚性, 最后“船到桥头自然直”。当然, 这需要后续的、多样化的或隐或显的操作与协调。但不管怎样, 本文的疑问是, 这些最终完成的高校军品审价, 其中是否也关涉高校会计主体的确认问题, 或者说双方在成本费用的确认上, 是否有绕开会计主体问题而直接就事论事的情形呢?

二、高校军品研制的组织形式分析

在对高校军品研制的组织形式分析之前, 有必要对会计主体的概念及明确会计主体所具有的意义加以认识。所谓会计主体, 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 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首先能够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会计核算中资产、负债的确认, 收入的取得, 费用的发生, 都是针对特定会计主体而言的。其次能够把握会计处理的立场。再次能在业务处理中将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此外, 在具体的概念基础上, 还应当认识到, 会计主体不等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 法律主体往往是一个会计主体, 但一个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具备了这些基本理念, 我们就可以更好地区分事业制的高校、高校中事业制或企业制从事军品业务的单位部门、高校经费性或经营性的军品研制事项等几个概念。

目前, 我国各有关高校在从事军品研制过程中分别采取切合自身情况的组织形式, 具体无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1) 纯高校事业制组织管理及研制经费使用; (2) 高校下属承担单位的事业性编制、企业化管理; (3) 高校为军品研制而专门设立的社会法人企业。

就此三类模式, 用适应当前军品生产组织要求的理念分析, 后一种情形应为前一种情形的进化。但客观考察这些不同的形式, 它们分别是由各高校自身特点、从事军品研制的不同历史成因以及各项军品技术成果的不同特性等方面所决定的, 并最终形成多样格局。这些不同的格局客观上对军品审价时会计主体的确认形成了不同的明确度, 有的组织形式会使会计对象及成本费用内容较好地符合军方审价时对会计主体的认定, 而有的组织形式客观上会形成审价方对会计主体认定的障碍。但不管高校采取上述何种军品研制组织形式, 也不管是事先规划好的还是历史客观形成的, 其都有一个共同背景, 那就是事业制高校运行体系对军品生产的影响以及所关联的科研经费或事业经费可能对军品研制的支持。

三、高校军品会计主体的确认及相关核算问题

1. 纯高校事业制组织管理及研制经费使用。

这种高校事业法人组织形式的军品研制与生产, 其管理与核算机制遵循的是典型的事业经费管理与会计核算模式。由于事业制会计在经费核算方面的固有特性, 这种形式相对当前军品审价的制造成本法总体要求而言处于较低的会计反映层次。事实上, 这种形式的军品生产组织, 针对的往往也是处于军品设计、研究状态的预研项目或专项经费项目, 因预研可塑性大、影响因素不确定等, 能够适应事业经费报账制的管理模式。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军品研制或预研审价中所针对的会计主体, 毫无疑问就是承担具体研制任务的高校。即使有将会计主体认定为是此高校承担这一任务的某单位或部门, 那也仅仅是置于其名下而已, 因为高校实行的是项目经费管理, 所有在此项目下开支的经费均被归集于统一的经费账号进行报列核算, 因此会计主体应当为高校。但这种会计主体下的军品研制项目的真正价格是无法完全体现的, 因为事业制管理与核算的特点, 这种方式下的相当一部分人工成本与费用列支均以收付实现制为原则, 并可能在其他相关经费渠道开支, 因而有些无法按其真实发生与否而从会计处理程序中列支, 并且这类表现为局部性的预研费用发生的核算, 与全面军品审价接近于权责发生制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鉴于此, 本文认为真正满足现代发展理念并与全面军品审价相适应, 同时满足高校自身发展和经济利益要求的军品生产组织方式, 应当是社会法人的高校军品生产企业。

2. 高校为军品研制而专门设立社会法人企业。

这种组织形式将高校军品研制单位或部门完全、独立地作为一个提供特定产品或专有劳务的社会法人企业来看待, 并由此从运行机理上排除了高校军品研制单位在成本、收益界定时原处于事业体制下的不确定性。因此, 这种组织形式下的会计核算采取的完全是当前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制度》下的一般核算要求与反映, 从军品审价角度看, 可以完全满足审价方在制造成本法基础上对成本费用构成内容的审查要求, 并满足具体业务事项在审价时对其真实性、合理性的要求。这种形式或机制下的审价, 其实与军方对高校外的其他纯军品生产企业的审价要求及审价质量要求是一致的。

在这种情形下, 审价方对高校军品生产项目的会计主体的确认, 应当是具体从事这项军品任务的社会法人企业, 而不是事业法人的高校。在此会计主体基础上的审价, 具体成本费用的计入, 系由企业会计准则和军方审价要求所决定, 不会产生涉事双方原则性的分歧。不过, 这里另外考虑的是, 这个企业是高校所设立, 相应的军品项目很可能依靠高校的力量所争取, 甚至企业军品项目中主体层次的科研管理人员其实质身份也是高校事业制在册在岗人员, 工资等已在高校事业工资中得到了体现, 对企业管理及企业会计账务而言, 不再有这部分真正列支。所有这些高校对其下属军品企业一定程度的事业经费投入、资金支持或有形无形的费用承担, 均不利于成本费用的归集, 从而影响其在军方审价中的完整体现。

本文认为, 高校为军品研制而专门设立的社会法人企业是一个有社会法人地位的、独立的会计主体单位, 这类本应在企业合理发生的费用, 完全可以通过企业会计主体性行为去完成。比如说, 对于已由事业制承担的工资, 不管在形式上是否做到了向学校返还, 如果均不为军方审价所认可, 那么企业可以通过事实上交学校管理费用的形式来实现, 或者不计这部分人工成本, 而代之以向学校进行法人间事实性业务转包来实现, 或通过合理的途径直接将某些人工成本或费用的差额在所外购的直接材料、外购部件中来补偿。

3. 高校下属承担单位实行事业编制、企业化管理。

这是介于上述两种情形———完全事业制和完全企业制之间的一种组织形式, 理论上虽可认之为一种过渡形式, 但实际上其应当是伴随高校军品任务承接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运行模式, 这种形式无论在高校自身关于产品生产的运营组织还是在军品审价的实践中都显得模棱两可, 并由此产生包括对成本费用归属认定障碍的多方面矛盾。因其企业化运营, 故许多成本费用要素在审价中能口径一致地得到确认, 但又因其事业性实质, 某些根本性的成本费用内容因其资金来源性质的不确定而在审价中被否认。

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一方面, 企业化的事业性部门无法保持相对独立的人权、财权、物权, 并且因其无法人主体身份而无法进行真正意义的独立的经营管理及企业往来与会计核算。这种单位部门在军品研制的生产与组织中, 除产品本身的研发、改造等技术性工作可以通过自身努力得到强化、改善外, 经营上的事务及军品任务的取得还得依靠高校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与全面协调才能完成, 这就造成了军品生产组织整体运营的低效、重复及资产费用要素的分散。另一方面, 也因这种组织管理上的离散, 这种运行机制下的成本费用在账务上会造成会计主体不唯一或不明确, 由此造成的费用缺失状况, 在进行军品审价时自然是高校及生产承担单位所不愿意面对的, 于是任务承担方将实际发生的所有成本费用都进行申报, 而军方在审价时则依据原则, 以单一的会计主体认定为基础, 进行成本费用确认, 因此造成了前文所说的审价双方在某些成本内容上的根本分歧。面对这种情况, 为了满足军品审价需要, 最好的办法是高校对军品生产体制进行调整, 向社会法人企业模式转变。

而如果高校因条件局限, 无法实行这种企业法人式的体制调整, 那么第二种组织形式下的财务核算该如何适应军品审价单一会计主体的要求呢?笔者认为, 可以针对军品研制业务设立一个独立企业化核算的财务运行体系, 以便实现科研与生产统一、经营与经费统一以及将所有与军品生产业务相关的费用核算予以归纳, 包括人财物的费用等。在此情形下, 具体可设立一个名如“军品财务科”的财会核算机构, 这一机构可理解为高校事业财务体制针对当前军品研制新形势、新要求, 以《会计法》为依据, 以军工研制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为指导, 遵循军品审价条例, 参照企业会计准则及财务、成本核算办法而设立的能够满足自身财务会计要求及军方审价要求的职能部门。其对内全面行使高校军品研制方面的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 对外代表高校接受军方组织的军品成本及价格审核。在这种组织形式下, 事业制的高校法人可以被确认为无论是会计核算还是军方审价的唯一的会计主体。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2].李彤.高等学校会计.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 2002

[3].董晓辉.基于行为因素的军队会计信息质量探析.财务与金融, 2008;6

[4].张文贤.会计理论创新.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2

军品库存管理 第10篇

一、“一带一路”战略及其对军品贸易的影响

“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涵盖政治、经济、外交、安全等诸多领域,它不仅是商路的延伸,也是国家利益边界、安全边界的延伸。是我国立足于国内外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和周边外交新安全观所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一带一路”致力于维护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和开放型经济体系,旨在通过贸易、要素流动以及技术扩散等途径对成员国的经济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加强沿线各国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

世界军品贸易是国家政治军事经济活动的对外延伸与拓展。作为一种特殊性质的国际贸易,军品贸易(以下简称军贸)不仅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安全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意义。“一带一路”地区作为全球最大的军贸市场,占全球军贸总规模的一半以上。预计未来10年,仅中东地区的军贸市场总额就将达到数千亿美元,蕴藏着巨大市场潜力。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将为中国军贸市场提供更大范围和更宽领域的发展空间,既是中国军贸市场紧跟世界武器装备发展趋势、推动自身武器装备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壮大国防经济实力、实现军品贸易可持续发展、实现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手段。

二、我国军品贸易发展现状

世界军事强国都十分重视发展军贸,也一直将军贸作为国家间政治合作的重要保障和标尺,将推动军贸作为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实力、拉动出口、增加就业、维持军事工业、实现特殊经济利益的有效途径。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最新公布的报告,武器出口方面,中国在2011—2015年逐渐上升成为世界第三大武器出口国,出口量较对上一个5年增长88%,占全球总量5.9%,几乎翻了一番,出口的武器主要有固定翼战机、坦克、装甲战车、自行火炮、轻型舰艇、导弹及传统轻武器等。出口市场主要是亚洲及大洋洲,其中最大的买家是巴基斯坦,购买量占中国武器出口总额的35%,其次是孟加拉和缅甸。武器进口方面,2011—2015年间中国武器进口量与上一个5年相比下跌了25%,已经降至第三位。中国正在逐渐减少对武器进口的依赖,但俄罗斯依然是最大的武器供应国。

目前中国军贸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出口方面,长期以来中国只能提供低端装备和技术的总体印象并未取得实质性改观,一直依赖亚洲、非洲和美洲几个有限和封闭的市场;进口方面,一些战机、战车和船舰发动机等关键性的武器和组件仍需进口,飞机发动机及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仍未解决。2011—2015年间仅飞机发动机就占到武器进口的30%。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军品贸易发展的思路

(一)克服沿线风险挑战,增强政治军事互信

国际军品贸易是特殊的国际贸易,往往伴随着国际政治问题,是国际关系中进行军事和外交博弈的一种手段,国家或地区间政治军事关系的密切与军贸的开展一般呈正向关系。从国家关系看,军贸合作深度可以说是国家战略合作关系的新尺度,它既属于经济活动,又与政治外交和军事战略密切相关,其政治影响和军事意义有时远大于经济意义。目前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军贸面临的风险挑战主要是在以下两个方面:

1、传统安全威胁

(1)大国间地缘政治的博弈。从“大中亚”和“新丝绸之路”构想,到持续推进的“亚太再平衡”战略,美国不断强化其在亚太的军力,利用中国周边海洋领土争端,极力扶持其盟友及相关争端当事国。俄罗斯与印度、伊朗共同发起“北南走廊计划”之后,又提出“欧亚联盟”的设想。印度与伊朗和阿富汗共同推进南亚“南方丝绸之路”建设行动,试图打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

(2)领土和岛屿争端。基于历史原因,“一带一路”地区内存在各种领土、岛屿争端,海洋方面,中国与部分东南亚国家存在“南海争端”、中日之间钓鱼岛以及东海专属经济区之争等。陆地方面,印巴之间关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争端、中印边界争端、巴以领土争端、乌兹别克斯坦分别与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的边界争端等。

(3)沿线个别国家政局动荡。“一带一路”区域内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受国内社会阶级矛盾、民族宗教问题等复杂因素影响,这些国家大都政局动荡,缺乏共同归属感,导致重要的内政外交政策缺乏延续性。

2、非传统安全威胁

(1)恐怖主义的威胁。以恐怖主义为核心的地区“三股势力”(恐怖主义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是威胁“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因素,日益成为区域内最大的非传统安全威胁。区域内的各极端组织出与国际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也有所加强。

(2)海上航道的安全风险。全球商业贸易的90%和石油总量的65%要通过海洋运输,其中印度洋航线分布着诸如曼德海峡、霍尔木兹海峡和马六甲海峡等对全球贸易有着重大影响的战略要道,40%的全球贸易运输要经过马六甲海峡,40%的原油贸易要通过霍尔木兹海峡,中国远洋生命线大部分集中在这一航线上。维护通行安全是“一带一路”战略实施的重要考虑,这种考虑将基于通道的“打通”或“切断”而展开。

(3)区域经济一体化压力。中国推行“一带一路”战略的目的在于建立中国与东南亚、中亚、中东、欧洲更加紧密的经贸联系,寻求更加深入的合作与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输出资金、技术推动区域内国家发展与繁荣。而美国提出构建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TP),对亚太地区逐步形成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起到分化作用。此外,欧美联合构建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从欧洲大陆方面阻碍亚洲与欧洲的经贸合作进程。

中国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军贸,需要了解区域内国家需求,根据不同的利益关切,分清主次,明确重点,强化国别研究和风险评估,切实拿出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前瞻性的解决方案,为经济与贸易合作提供安全保障。在应对区域内大国地缘政治的因素时将大国视为“利益攸关方”,在不同层面推进合作,加强政治信任,寻找共同利益的契合点。在面对关国家政局动荡时应坚持“不干涉内政”的原则,积极发挥建设性作用,推动相关各方以和平方式解决,维护区域稳定。在地域分布上南北两个方向的“一带一路”战略的安全保证有赖依赖于“一带”与“一路”的有效互动,但真正有效的互动还在于发挥“支点”国家的作用。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全天候”伙伴可以充分发挥其“支点”的作用。一方面中国可以利用巴基斯坦对阿富汗的影响力以及自身地缘条件,打击包括“疆独”势力在内的中亚地区各个恐怖组织;利用印巴矛盾牵制印度,减轻中国西南方向上的安全压力。另一方面中国可合理使用巴基斯坦的瓜达尔(Gwadar)港,其地理位置对于打击印度洋西岸海盗物资补给以及保证海湾地区的能源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依托互联互通和共同研发,降低军品贸易成本

国际贸易成本包括国际运输成本、交易成本、政策壁垒等,军品贸易也不例外。在“一带一路”实施过程中依托互联互通和共同研发能够降低军品贸易中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

参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联通是“一带一路”建设的优先领域,通过完善交通、能源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国际通道骨干工程,形成连接亚欧非各国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对于提升区域间经贸合作运行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意义重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优先进行关键通道、关键节点的建设工作,打通瓶颈路段,完善配套设施,推动港口建设,加强海上物流通道合作,建立统一的运输管理机构,规范运输规则,减免通关手续,实现水陆运输便利化。

与其他行业类似,军贸的内在动力来源于不断产生的新产品、新技术和新的解决方案,这些都需要源源不断地创新研发。开展联合研发对于输入国来说可以摆脱受制于人的困境,发展自己的军工掌握更大的主动权;对于输出国来说,可以得到较为充裕的研制费用,共同解决技术难题,而且可以满足自用和外销两方面的需求。

军工合作联合研发的决定因素中,既有市场导向的关系,也取决于有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亲密程度。以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军品联合研发为例,两国之所以能够开展联合研发,并使之尽快“当地化”,是中国较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整合能力与巴基斯坦市场推介及辐射能力的共赢结合,能够积极提升中巴两国在国际军品市场上的地位。

(三)拓展贸易国别范围,增进国际经济合作

“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合称为“一带一路”。其中,“一带”从中国西安出发,向西途径中亚、俄罗斯到远中东欧。“一路”则从福州出发,沿着港口开放城市,途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穿过霍尔木兹海峡与地中海直达中东欧,与“一带”巧成闭环。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欧盟、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哈萨克斯坦、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为全面战略伙伴;巴基斯坦为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德国为全方位战略伙伴;尼泊尔和孟加拉国为全面合作伙伴;泰国、越南、柬埔寨、老挝和缅甸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阿富汗、韩国、印度和斯里兰卡为战略合作伙伴;东盟、阿联酋、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蒙古国和乌克兰为战略伙伴。

中国传统军品贸易对象是巴基斯坦、伊朗和埃及等国家和地区,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探索国际合作发展的新思路,在巩固中东、亚太、非洲等传统军品贸易业务重点市场的基础上坚持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持续巩固传统核心市场,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努力培育潜在市场,分散市场风险。近几年拉美地区军品贸易市场日渐活跃,中国应当借拉美各国装备更新换代意愿强烈之机,加大在该地区的市场竞争力度,争取在拉美地区军品贸易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四)反哺国内国防科工,增强军工经济实力

中国军贸正在经历一些可喜的创新与变化,由传统的小批量产品逐步向批量产品转变,贸易对象由相对贫穷的国家向较为富裕的国家转变,军贸产品从低档逐渐向中高档转变;市场开拓模式由简单的产品贸易向技术、服务以及产品方案体系等方向转变。

通过许可证转让、补偿贸易、军工合作、技术交流、以及更深层次的共同研发等方式,积极开拓市场(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军品贸易市场),提高军品贸易出口在世界军品贸易中的份额。鼓励更多企业参与国际军品贸易市场竞争,使企业承担更多维护国家安全战略利益的使命。持续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各环节精益管理水平,将技术服务、质量管理作为开拓市场、维护市场、创造客户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完善军品贸易质量管理体系,持续加强技术服务系统化、专业化、标准化建设。

一是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发展能力。聚焦市场需求和客户期待,对现实和未来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提升军品贸易业务市场开拓能力、产品技术集成能力、采购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构建支撑军品贸易发展的市场体系、产品体系、技术创新体系。二是从需求牵引向技术推动与需求牵引相结合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大军品贸易”转变。持续优化和创新商业模式,努力增强全球资源整合能力,实现我国由产品、技术、资本等要素向另一国输出的模式向发挥比较优势、全球配置资源要素的模式转型。三是以市场为导向推动国内企业联合参与军品国际化经营,发挥整体合力,进一步打造我国军品出口的品牌和亮点,提升国际影响力。四是充分发挥技术外溢效应,开展国际生产协作、军事技术合作及与国外联合科研和试验设计工作作为军事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对军事发达国家,比如俄国,法国,以色列等来说,我国可以通过军事技术合作来获得自己不占优势的军事高技术和产品,提高本国的国防科技水平。

四、总结和前景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将地缘政治与地缘经济结合起来,通过与周边国家的共同发展实现共同安全。作为军事学和经济学关注的焦点之一,基于人权保护、合理合法的军贸若能够得到良好的发展,可以为一国带来诸多利益,包括军事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等。“一带一路”建设是一项长远、艰巨的任务,军贸开展得当,能够为“一带一路”建设增光添彩,但若操作不当可能会适得其反,激发沿线国的政治敏感度,甚至加重“一带一路”建设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从事军品贸易,一定要把握好“度”,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止步不前。

未来应充分利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契机,更加注重在军贸知识产权保护、军贸专业人才储备和培养、军事技术领域合作等,充分发挥军品贸易服务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的作用,充分体现军品贸易在推动国际经济合作与维护国家安全利益的影响力。■

关于现行军品价格法规制度的建议 第11篇

关键词:军品价格,法规制度,建议

现行价格法规制度对军品价格的形成采用成本加成定价模式, 即在弥补企业实际消耗成本的基础上给予一定利润空间, 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军品生产企业, 促进了军品企业的发展。但在受益的同时, 军品价格管理制度存在的缺陷也给企业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发展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如不管成本开支合理与否一律予以承认, 利润按成本的一定比例计提, 成本大收益就越大, 同时否认技术创新所应产生的超额利润, 从而打击了企业降低成本、技术创新的积极性,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走集约化发展的主动性。

在此笔者从飞机研制主机所的角度谈谈以下几点想法。

一、关于技术收益问题

目前飞机价格尚未明确技术收益, 价格中涉及主机所的仅提及跟产技术服务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主机所得到的跟产技术服务费不仅用于生产现场的技术服务, 更多的是在外场进行跟飞技术保障, 随着近几年技术服务费比例大幅降低, 收支相抵, 盈余甚微。也就是说主机所并未享受技术成果所带来的应有收益。

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的重要因素,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曾明确指出, 应有产品的5%用于设计部门的技术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技术应与劳动、资本、管理一起作为收入分配的要素。因此, 我们建议在主机的价格中应适当考虑技术收益问题, 给予主机所3%-5%的技术收益, 以充分调动主机所优化设计、降低产品成本、加速飞机定型的积极性。

二、关于软件问题

现行军品价格制度尚未对软件价格进行认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包括飞机在内的各种产品的集成化程度越来越高, 软件在产品的功能实现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软件的价值日益凸现, 相应其价格问题也成为军品价格管理办法所无法回避的问题。在笔者所在主机所的强烈呼吁下, X X飞机价格中首次三项机载软件进行了定价, 实现了软件定价零的突破。但是此次软件定价仅是按照维护成本计算的价格, 从严格意义上讲并非软件价格而是软件的全寿命周期维护费用, 尚未体现软件的真正价值。

因此, 笔者建议在今后的价格管理办法中应认可软件的价值, 并明确价格的定价方法, 在此提供以下软件定价方法供参考:在军品软件的开发成本全部由科研费承担的条件下, 综合考虑软件的维护升级成本 (包括软件维护人员的薪酬、开发环境的维护更新、开发环境更新后软件的升级以及移植费用、军方现场服务费用等) 、管理成本以及合理的利润后, 结合软件等级评价, 对每个等级的软件制定价格标准 (即明确每条语句单价) , 标准明确后根据软件大小进行价格制定, 从而实现软件定价的标准化、制度化。

三、关于单台定制大型设备定价问题

笔者所在主机所目前承担了几项大型设备的生产, 如歼十飞机地面自动检测、飞行训练模拟器等, 这些产品都不是批量生产, 定货量不大且状态都在合同中进行明确, 根据军方的要求基本上每台产品的技术状态都存在区别。按照目前价格管理制度, 每台产品都要进行定价, 同时军方审价的依据必须是成本支出的原始单据, 大大加大了定价资料准备的难度。建议此类大型专项设备由生产单位结合产品技术状态对成本价格进行认真分解, 在此基础上, 通过谈判确定价格, 经批准后在订货合同中对价格进行明确, 不再进行实地审价。

四、工时费问题

按照现行制度, 工时费在成本价格构成中占有相当的份额, 工时费的确定根据企业提供的会计资料进行确定。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并非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确定, 无论企业的费用水平如何, 最后确定的小时费用率基本维持在一个既定的较低水平。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 实际费用水平已达200元/小时, 而军方核定的费用率仅40元/小时, 导致近几年笔者所在单位军品一直处于亏损状态。建议在价格管理办法中对工时费的确定采取如下方式:根据生产单位的直接人工费用支出以及按照直接人工的既定比例 (100-150%) 计算出的制造费用以及管理费用确定工时费。此方法一方面体现了不同单位由于人员素质不同所带来的人工支出差距, 同时由于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未按照企业的实际支出计算, 有利于促使企业提高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费用。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军品库存管理】相关文章:

军品生产管理部门职责02-18

军品运输范文05-18

军品市场调查报告06-26

库存优化管理08-24

库存管理方法06-19

库存管理策略06-30

实库存管理07-11

库存管理措施07-17

“零”库存化管理05-15

医院库存药品管理06-26

上一篇:干式煤气柜下一篇:苗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