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信心范文

2024-09-20

就业信心范文(精选8篇)

就业信心 第1篇

然而, 当我们沐浴在初夏温暖的阳光里, 回眸已经离去的这个春天的时候, 那些温馨的叮咛、无私的帮助、共克时艰的勇气, 所有的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被爱所包围。我们明白, 这份爱, 是希望, 是动力, 更是信心……

现在, 距2009届高校毕业生离校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 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入了攻坚阶段。为全面了解目前河南省的大学生就业情况, 连日来, 本刊记者奔赴全省各高校及各类大学生就业招聘会现场, 我们欣喜地看到, 大学生就业工作正在紧张有序地顺利开展着。

省委书记的牵挂

面对严重的金融危机,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 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帮扶大学生就业, 而大学生就业也一直牵挂着省委书记徐光春的心。

3 月7日, 在北京参加全国“两会”期间, 徐光春书记专门抽出时间听取了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我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汇报。徐光春强调, 要做到高度重视、开源分流、多管齐下、长短结合、扎实推进, 坚持政府指导、市场主导、思想引导、知识辅导, 在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上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3 月20日上午9时, 省政府西会议厅, 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正在召开, “千方百计促进大学生就业”是会议的核心议题。

会上, 省委书记徐光春语重心长地告诉大家, 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 是家庭的太阳, 他们的就业问题更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对大学生来说, 他们经历了数年的寒窗苦读, 正处在人生的关键节点, 若不能顺利就业就会挫伤他们的信心, 影响个人事业的发展, 甚至会改变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和人生的态度。对家庭来说, 为了使自己的孩子完成学业, 千千万万个家庭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学生身上寄托着亲人的期待, 只有解决好他们的就业问题, 才能使父母安心、家庭幸福。对社会来说, 如果让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 就会产生“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 经济什么时候才能复苏”的疑问, 减弱社会各界应对危机的信心, 直接影响到“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硬仗能否打赢, 而且很容易形成新的“读书无用论”, 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和持续发展, 影响“人才强省”战略的实施, 最终影响中原崛起的大局。

徐光春书记饱含深情的话语, 感动着每一位与会的同志。此时, 千方百计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的责任感在每个人的心中更加坚定。

当天上午, 会议刚一结束, 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等领导就来到河南人才市场, 看望正在这里参加2009年河南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会的莘莘学子, 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 倾听大学生反映就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实地了解企业的用工情况, 并竭力向企业推荐人才。

一路走、一路问、一路看, 毕业生纷纷围拢过来, 七嘴八舌地向徐书记袒露心扉。“就业指导工作能不能做得更细致些?”“同等条件下, 能否给省内毕业生更多机会?”“对于外籍学生、女学生, 部分单位还有潜在歧视。”徐光春认真倾听着大学生的意见, 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给予答复, 并当场要求有关部门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与加强专业学习同步进行, 对招聘企业加强引导、规范管理。

看着一张张洋溢着青春朝气的脸庞, 徐光春深情地对毕业生们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 国家的经济遇到了一定困难, 工作不好找。暂时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大家也不要着急。要有一个好的就业心态, 要坚信是金子就一定会发光的。党和政府正在积极想办法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大家对就业有没有信心?”

“有!”学生们响亮地回答, 由衷的掌声在河南人才市场上空响起。

带着深厚感情抓就业

“要本着‘为了学生的一切, 为了一切学生’的宗旨, 不惜走遍千山万水, 想尽千方百计, 道尽千言万语, 历尽千辛万苦, 积极促进毕业生就业。”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这样阐释他对就业工作的重视。

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主要牵头单位, 省教育厅每年都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为人民群众扎实办好的“十件实事”之一, 列入年度重点工作, 建立目标责任制, 狠抓落实。蒋笃运作为省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 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每年都亲自召开专题会议, 研究部署全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北京参加“两会”期间, 蒋笃运厅长多次向徐光春书记、郭庚茂省长汇报毕业生就业工作, 争取政策支持, 并与全国人大代表深入讨论毕业生就业工作, 为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寻求出路。

其实, 早在去年12月初, 省教育厅就召开了全省高校主要负责同志会议, 特别强调要“认识非常时期, 领导非常重视, 强化非常责任, 采取非常措施, 完成非常任务, 取得非常成效”, 突出“六个非常”, 全力做好2009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今年年初, 省教育厅出台了《关于当前形势下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强调各高校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采取有效措施, 切实抓紧、抓好;还选调就业指导专家组成毕业生就业需求状况调研组, 深入到各类招聘会现场, 开展经济危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情况的调研工作。今年3月初, 省教育厅召开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 总结交流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措施和经验, 强调各大中专院校要深入实施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 确保“机构、经费、人员、场地”四到位, 强力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与此同时, 省教育厅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有关部门联合,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 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组织实施“选调应届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工作”“大学生村干部”“三支一扶”“志愿服务西部”“志愿服务贫困县”等计划, 拟招募人数较往年均有明显增加。目前, 省教育厅正在积极筹备启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进一步促进师范类毕业生就业;还与团省委等部门联合, 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见习计划”, 建立“河南省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提供一批就业创业见习岗位, 大力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

今年4月以来, 省教育厅联合10个省直部门在全省高校开展第三届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 引导大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 掌握职业规划的方法;与省工商联、省个体私营经济协会联合举办“自主创业我先行”活动, 组织民营企业家创业报告团和高校毕业生创业报告团到高校做巡回报告20多场, 帮助毕业生了解创业知识, 树立创业意识, 努力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与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等10个省直部门联合举办“河南省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旨在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 鼓励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同时, 在全省高校组织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校”评选活动, 引导有条件的高校成立毕业生创业指导中心, 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 建立毕业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 提高毕业生创业实践能力。

3 月6日, 省教育厅厅长蒋笃运接受《河南日报》记者专访, 详细解读国家和我省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 深入分析当前就业形势, 通报当前形势下我省促进毕业生就业采取的有力措施。他强调, 要“强化以人为本理念, 以改革创新精神带着深厚感情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正是在这一指导方针的指引下, 我省今年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据不完全统计, 今年以来, 全省教育部门共组织各类就业招聘会160余场 (次) , 培训就业指导人员2300多人, 截至4月1日, 高校毕业生已签约7.4万人, 签约率达21.01%。

为积极应对金融危机, 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省委、省政府动员各方面力量, 出台了《河南省就业促进条例》《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就业工作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特别是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做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件实事”的通知》, 明确提出“要以做好‘十件实事’为抓手, 力争帮助30万以上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 省委书记徐光春强调, 要以办好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件实事”为抓手, 坚持政府指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政策扶持与社会支持相结合、促进就业与自主创业相结合、思想引导与知识辅导相结合、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相结合, 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与此同时, 省委、省政府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 把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尽快将200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 确保“十件实事”取得实效。

一是举办“万企千场”大学生就业招聘会。3~9月举办1000场大学生就业招聘会, 组织省内外大中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等1万家用人单位进场招聘, 为大学生提供10万个左右的就业岗位。

二是开展“千企百校岗位对接”活动。组织1000家用人单位进校园为高校毕业生送岗位活动, 组织100家高校到企业送专门人才活动。有关企业与高校进行对接, 建立健全企业和高校长期联系制度, 力争帮助3万名大学生实现就业。

三是开展“大学生就业网络联盟招聘”活动。大力发展适合高校毕业生特点的网络招聘形式, 依托“大学生就业信息网”等组成网络联盟, 及时更新岗位信息, 经常性地开展专业性网络招聘活动, 力争帮助5万名大学生实现就业。

四是促进高校毕业生以创业带动就业。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助我行”活动, 3~6月在全省高校毕业生中组织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活动, 积极开展创业培训, 为符合条件的大学生提供5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 为组织起来创业的大学生提供50万元以内的小额担保贷款支持。力争引导和帮助2万名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

五是加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力度。对各类事业单位用人情况进行清理, 组织自然减员或出现岗位空缺的事业单位创新招聘方法, 以基层单位为重点, 面向高校毕业生进行公开招聘。

六是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计划。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贫困县计划等, 鼓励高校毕业生在项目结束后留在当地就业。

七是建立完善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大力组织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为目的的就业见习活动。从2009年起, 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3年行动计划, 每年组织2万名未能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见习期间由见习单位和各级财政按规定为大学生提供生活补助。

八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孵化服务。统筹协调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区、专业市场等为大学生进入园区创业提供创业培训、税费减免、项目推介等“一站式”服务。鼓励高校建立科技成果创业孵化园区, 帮助高校毕业生利用科技成果进行创业。

九是强化对高校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 开展技能培训, 并给予职业培训补贴等。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和“零”就业家庭的高校毕业生, 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 利用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进行托底安置, 并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公益性补贴等就业援助政策。

十是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各高校要加强思想教育和引导, 帮助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 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快、更好的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鼓励社会各类职业中介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 并按照有关职业介绍补贴的规定给予就业服务补助。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众志成城度“寒冬”

连日来, 记者在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看到, 到处是一片忙碌的工作景象:接受毕业生和家长咨询就业政策的, 联系召开毕业生就业洽谈会的, 协商大学生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具体事宜的, 等等, 人来人往。

河南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服务中心主任吕冰告诉记者:“由于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高度重视, 采取了一系列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大措施, 我省今年的大学生就业工作整体进展比较顺利。目前, 全省高校正在积极落实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各项就业政策, 齐心协力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作为全省大中专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部门, 我们正在加班加点工作, 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更多、更好的帮助和服务, 力争使更多的大学生都能顺利就业。”

河南大学今年共有应届毕业生9000多人,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该校提出了“全员动员、主动出击、直面挑战、共克时艰”的“十六字就业工作方针”, 采取实行毕业生就业“分片包点”、深化校企联合、探索校市合作等措施大力拓宽就业渠道,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为落实3月20日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破解当前的就业难题, 3月24日, 河南大学党委书记关爱和、校长娄源功联名向省内各省辖市市委书记致信, 邀请各省辖市市委、市政府, 组织党政部门、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组成人才招聘团, 到河南大学举办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信函发出后, 得到了各省辖市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响应, 一些市委书记或市长亲自主持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部署, 并派人专程到河南大学协商举办专场招聘会事宜。

这种由高校发起、政府牵头、联合“团购人才”以推动大学生就业的新形式, 在全国尚不多见, 河南省政府副秘书长介新认为, 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给就业形势带来的严峻挑战而走出的一条“保民生、促就业”的新路。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 河南农业大学出台了九大举措助推毕业生就业:做强基层就业品牌、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构建就业教育体系、搭建就业信息平台、实施就业推介计划、实施就业竞争力拓展计划、完善就业联动机制、建立毕业生回访调查机制、建立困难学生就业帮扶机制。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对大学而言, 和教学质量同等重要的生命线是就业质量, 只有毕业生就业质量、就业前景得到有效保障, 才能吸引更多高质量的生源, 实现‘进口’和‘出口’的双向畅通, 从而不断提升办学水平, 实现科学发展。”

为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调动各个院 (系、部) 的主动性, 积极开辟就业渠道, 通过建立“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一块“试验田”, 让更多的毕业生获得就业见习的机会, 把所学的专业理论与社会工作实践有机联系起来,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能力。不少毕业生不仅通过见习基地这块“试验田”积累了工作经验, 而且通过见习基地找到了理想的工作。

为增强毕业生竞争力,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在毕业生中实施了“预就业工程”。所谓预就业工程, 就是全力开拓实习实训基地, 把即将毕业的学生安排到实习实训基地生产一线参加6~12个月的实岗实训, 在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 促进企业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 在实习期间与实习单位达成就业意向或签订就业协议。据了解, 今年, 该校共为2009届毕业生联系到实习单位600余个, 安排实习生3000余人, 据不完全统计, 仅通过“预就业工程”该校60%的学生就可以直接与企业签订就业协议。

河南理工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针对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成立了服务毕业生就业的“信息超市”, 为大学生就业导航。如今, “信息超市”已成为该校毕业生拓宽就业渠道, 及时了解就业信息以及行业最新发展现状, 制订自身学习、发展计划, 交流碰撞求职经验和应聘感受的理想平台。

就业信心 第2篇

延安大学文学院的应届毕业生韩咏玲刚刚通过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洽谈会,与陕西北苑化工集团签订了就业协议。她介绍说:“这次参加学校举办的招聘会能够顺利签约真的让我没有想到,因为之前参加了几次西安的招聘会都没有结果,而且每次参加西安举办的招聘会都要提前一天坐6小时左右的火车到西安住一晚,第二天匆忙参加完招聘会再坐火车赶回学校,非常辛苦。西安的同学参加招聘会只需要坐公交,买门票就行,而且什么时候有招聘会就可以随时参加,而我们经不起多次折腾。好多同学参加上一次就业洽谈会没有结果就心灰意冷再也不去了,也就失去了就业机会。”

一直以来,延安大学学生就业的客观条件都很差。延安大学地处山区,距离省会城市西安远,虽然近年来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与外界沟通交流还是受到许多制约。所在市区又属中小城市,面积小,用人单位有限,本地区也就此一所大学,外面的用人单位因为学校少怕招不到合适的人才加上路途遥远大多不来。因而,学校要想举办一次招聘会也是非常之难。这些都从客观上增加了本校学生的就业难度,面临全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延安大学学生的就业压力显得更为巨大。

面对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特殊的就业环境,延安大学主管就业工作的副书记高延龙教授认为就业压力大虽然是全国性的、普遍客观的,但从学校的角度来讲不能被动等待而是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出路。就针对学校所面临的就业压力和特殊的就业环境,延安大学先后成立了就业指导服务中心、就业培训学院,提出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服务西部、服务基层、服务陕北老区的就业理念,这在陕西乃至全国都是比较早的。学校党委书记刘建德、校长廉振民等主要领导面对就业形势和学校的改革发展亲力亲为,早在2006年学校在陕北安塞召开了深化教育改革,优化学科结构研讨会;2007年在靖边召开了学生工作研讨会;2008年在绥德专门召开了就业工作研讨会。提出了“全员参与、全程指导、全面服务”的“三全”就业工作指导思想,发动全部教师积极主动地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为毕业生联系用人单位。与此同时利用毕业生在各行各业良好的社会声誉提出“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就业带动就业”的就业新思维。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倡导培养“素 质高、能力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人才。

针对学校所在区域用人单位有限的问题,学校号召学生就业要立足陕北,面向陕西、面向西部,辐射全国。明确提出“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党委副书记高延龙和学校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主任马建平多次召集各院系的主管领导商讨学生就业对策,形成了就业工作要“重心下移、重心前移、分类指导”的共识;倡导召开“小规模、专业化”的就业洽谈会,提出就业洽谈会要“从校外走向校内、从大规模向小型化发展,走出去、请进来”的就业工作思路。学校针对贫困学生参加招聘会、参加笔试面试经费困难等问题,学校就业中心给予贫困生适当经费补助。

针对来校招聘用人单位少的问题,学校以“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思路为指导,成立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筹划招聘会,派专门小组前往用人单位所在地,逐区逐县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学校举办的就业洽谈会。对于前来参加招聘会的用人单位,学校统一免费安排食宿。在2008年11月举办的以理工类为主的就业恰谈会上,共邀请到44家用人单位,一次性签约200多名学生。为了筹划好2009年4月即将举办的以文科为主的综合类就业洽谈会,学校把各学院负责就业工作的副书记分成若干小组分赴陕西榆林、延安、铜川、咸阳、宝鸡、渭南、商洛、安康、汉中、西安市各区以及上述所辖县市的所有人事部门、教育部门、规模较大的厂矿企业,逐市逐区逐县登门邀请,与此同时学校派出专门小组到新疆、青海、宁夏、云南、贵州、广西、深圳、广东、东北、东南沿海等地积极为毕业生寻找就业出路。本学期延安大学专场安排的就业洽谈会还有4月底的体育、音乐,美术类就业洽谈会;5月初的医学类就业洽谈会。针对广大学生就业,学校要求必须做好毕业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清形势、调整心态、成功就业”。现在,延安大学几千名毕业生发扬自力更生、艰苦风斗的延安精神,看到希望、增强信心,正以昂扬的斗志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延安大学

吕达

石玮 联系方式:*** 言风 07:52:51 郑老师,我觉得我们学校今年为学生就业所做的事情值得报道。学校本身地处山区,又只有一所高校,所以很少有用人单位来,所以,学校派学院党委副书记组成的小组,奔赴延安、榆林、宝鸡、渭南各市县,还有西安各区,联系邀请用人单位来参加学校的招聘会。为召开一次招聘会真是付出了千辛万苦。

听海&了了 12:28:19 您可以就此写一篇文章,就结合咱们学校就业工作的艰难和校领导的重视以及亲力亲为

底线保全面小康高线促就业提信心 第3篇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改革委向全国人大作《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简称《计划报告》)。

2015年计划执行得怎么样,年初定的目标都完成了吗?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规划?中国经济能否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去库存、去产能到底怎么去?全国“两会”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巡视员杨洁就此主题进行了解读。

突出导向性、增强可读性、体现衔接性

杨洁介绍,今年已经是第43个《计划报告》了。今年《计划报告》的总体框架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经济运行、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城乡区域、农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民生福祉等7个方面,对主要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了说明。

第二部分是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要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提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预期目标和宏观经济政策取向。

第三部分是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重点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挖内需潜力、加大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协同发展、促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发展更高层次开放型经济、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等9个方面的任务。

杨洁提到,今年的《计划报告》在内容和形式上又作了进一步的创新。

一是突出导向性。围绕引领经济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对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的五大政策支柱作了具体阐述,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任务也就是“三去一降一补”的具体任务作了细化实化,政策导向更加明确、也更加清晰。

二是增强可读性。第一次增设了18个专栏,对重大政策举措、重大工程进展、重大项目建设进行了归并说明,信息量更大,内容也更加丰富。为方便大家了解计划指标完成情况,采用文字和参考图表方式,对2015年主要指标的运行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和分析,59项指标一表显示、一目了然,同时还附加了16个名词解释。

三是体现衔接性。《计划报告》注重与“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相衔接,在2016年计划安排、主要任务等方面体现 “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特点。

《计划报告》经全国人大审议批准后,将作为年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主要依据。

GDP预期增长目标首次设为区间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把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6.5%—7%。有人质疑,设定这样一个区间增速,是不是因为担心经济增长达不到目标?是否意味着经济出现了问题?

“6.5%—7%是一个区间目标,既有底线,也有高线;既有一定的弹性空间,也可以增强工作主动性。”杨洁说,设定区间目标,首先是要为“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好的基础。

根据测算,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期间需要经济年均增长6.5%以上。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随着基数抬高、底盘增大,速度会逐步放缓。如果今年增速低于6.5%,后几年就需要提高增速。为避免压力推后,今年设置为6.5%—7%,可以争取主动。

而从就业的角度看,6.5%—7%的经济增长能够带动1000万人以上的城镇新增就业。

事实上,6.5%—7%的增长预期目标,扩大了可接受的经济增速弹性范围,与我国经济增长潜力和市场预期相吻合,避免各方面关系绷得太紧,能够起到提振信心的积极作用。

当前,我国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经济增速仍在探底之中,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更大力度的政策和更加艰苦的努力。

事实上,前不久全国各地都明确了GDP增长目标,很多都为区间目标。相信这有利于各地调动工作积极性,增强工作主动性。

物价水平如何保持稳定

2015年,我国CPI上涨了1.4%,价格总水平保持温和上涨;PPI同比下降5.2%。

杨洁分析说,PPI出现连续多个月下降,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據测算,2015年以来,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4个行业,拉动PPI下降约3.4个百分点,贡献率达到67%。

2015年,我国全年CPI上涨1.4%,也受到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

不过,我国CPI上涨幅度较低,并不意味着我国已进入通货紧缩状态,因为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一直为正,而且明显高于美国等发达经济体物价涨幅。比如,据有关统计,去年美国CPI涨幅为0.13%,日本为0.8%,欧元区为0.01%。

2016年,预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将继续温和上涨, CPI预期目标为3%左右,食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有可能稳中有升;PPI涨幅预期仍然为负,但跌幅有望缩小。

杨洁表示,我国将CPI调控目标定为3%,主要考虑一是翘尾因素略高于上年,二是存在一些新涨价因素,三是为改善通缩预期,将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适当定高一些,积极引导市场预期。

国家将积极采取多种措施,运用价格、储备、保险等手段,做好粮食、生猪、蔬菜等重要商品价格调控,保障重要商品市场供应和价格稳定。加强价格监测分析预警,及时发现价格运行中的异常波动,提出应对措施建议。加大价格行为监管力度,规范市场价格秩序,保障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

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如何落户城镇

2015年,我国新增城镇人口22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1%,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非户籍人口落户数量有明显增长,城镇化发展实现速度和质量双提升。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我国在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中,又将有哪些新的举措?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如何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我国发展最大的潜力和动能所在。新型城镇化一端连着供给、一端连着需求,既是供需两侧发力的黄金结合点,也是一个重大的民生工程。”杨洁说。

推动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2016年,我国将制定实施1亿非城镇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方案。

根据初步考虑,我国将加快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省会及以下城市要全面放开高校毕业生等群体落户限制,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要制定分类落户政策,大中城市要减少落户限制。

同时,将加快推进居住证制度覆盖全部未落户城镇常住人口。保障居住证持有人在居住地享有国家规定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

有关部门还将加快建立推进市民化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与建设用地、建设资金、转移支付“三挂钩”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农业转移人口两个积极性。

此外,还要加大城镇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使用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三项改革试点。

“去产能”还有哪些工作要推进

2015年,针对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在提前一年完成“十二五”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的基础上,再加大力度淘汰了一批过剩产能。

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淘汰炼铁产能1300万吨、炼钢1700万吨、水泥3800万吨、电解铝3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以上。

杨洁表示,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首先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实行严格的环保、能耗、安全、技术标准,严控增量,严肃财经、信贷纪律,对达不到相关强制性标准要求的产能,依法责令其限期整改,在限期内未进行整改或整改后仍不达标的,要责令停产、关闭。

“我们将更加注重分类有序、因地施策、因业施策、因企施策。”杨洁说,有关部门将落实“有保有压”的融资政策,对主动转型升级的企业继续给予融资支持。制定激励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多种渠道主动压减产能。分类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债务和解、破产重整乃至破产清算,积极稳妥处置长期亏损、失去清偿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

我国将进一步完善企业市场化退出机制,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更加注重标本兼治、建立市场化产能调节长效机制。运用价格杠杆等经济手段,用市场的办法来推动化解过剩产能,避免由政府直接指定退出的产能。依法解决产能退出的资产债务处置、职工安置等问题,依法维护债权人、债务人以及企业职工等的合法权益。

此外,将加快制定重点领域专项措施,加大财税、金融、土地等政策支持,支持钢铁、煤炭、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脱困和转型升级,力争通过努力,在化解产能过剩方面取得突破。把职工安置作为化解产能过剩工作的重中之重,中央设立专项奖补资金,重点用于职工分流安置。

广大群众的获得感从何来

“2016年,我们将贯彻共享发展理念,把增进民生福祉放在突出位置,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化公共服务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全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使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杨洁说。

根据计划草案,2016年,我国将全面推进精准脱贫攻坚。杨洁说,有关部门将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启动重点贫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加快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大对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攻坚支持力度。着力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重点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

在就业方面,将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做好产能过剩企业职工安置工作,继续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健全公共就業创业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

在强化社会保障关键环节建设方面,将出台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总体方案,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推进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继续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改善中低收入群众和困难群众的住房条件。

就业政策与时俱进,我们充满信心 第4篇

就业政策措施需更加灵活

去年下半年以来, 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的就业扶持政策, 对日益加大的就业压力作出了迅速的应急反应。今春两会上, 代表委员们提出了一些新的对策建议, 特别是一些缓解就业压力的应急措施令人眼前一亮。

广东省政协常委温洋建议, 政府可为有心做小生意的大学生开一些跳蚤市场, 大学生也不妨转变观念——当当“走鬼”。“走鬼”就是无牌流动小摊贩, 属于非正规就业范畴。

非正规就业, 是相对于签订劳动合同的正规就业而言的, 也称灵活就业。不仅在我国,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普遍存在非正规就业。经济发展中, 必然出现一些临时性的就业岗位, 一时间很难将其转变为正规、固定的工作岗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副所长莫荣说, 目前扩大正规就业压力较大, 从劳动者的现实就业需求出发, 非正规就业应该鼓励。但需要注意的是, 要将开拓非正规就业渠道与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结合起来。

林用三委员认为, 现在要特别注意跟踪就业形势的细微变化。“就业形势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只有在精心细致的调查中, 才能发现应对之策, 并及时调整, 使就业政策措施更加灵活。现在我们推出的一些政策, 比如鼓励高科技企业留用高校毕业生、研究生扩招等, 都是在基层调研中找到的办法。”

体制性障碍的坚冰正在融化

在沉重的就业压力面前, 一些体制性障碍越加清晰, 各方力量正在涌动、汇聚, 希望在困难中拱出一个缺口, 清障前进。

我国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还很不完善:一些现有制度阻碍着劳动者的自由流动, 林用三说:“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从计划经济体制二元化的结构转变而来, 与劳动力自由流动相关的户籍制度、社保制度的不完善都是旧有制度遗留下来的缺陷。好在我们看到这方面的改革动力越来越强烈了。”

林用三所指的改革动力正在变为改革的尝试。1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其中明确要求对企业招用非本地户籍的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 各地城市应取消落户限制 (直辖市按有关规定执行) 。

此前, 为减小户籍对人才引进的影响, 上海已在全国率先松动户籍政策, 尝试“居住证转户籍”改革。2月5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针对《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暂行办法》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政策出台进入倒计时。

就业领域存在的另一个制度性问题是失业率数据的失真, 因为它不仅是劳动力市场供求变化的风向标, 更关系到宏观调控政策和就业政策的精准程度。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尹成基曾对媒体表示, 由于我国劳动力调查开展时间不长, 缺乏经验积累, 实行调查失业率还需要有一个过程。

实际上, 这一改革从2005年就已开始。尹成基近期对媒体表示, 经过一定的检验、分析之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会争取尽早地发布调查失业率等数据。可见, 此方面的制度改革已经纳入政府规划。

从政府扶持走向提高创业能力

去年10月, 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就业压力初步显现,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11个部委制定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 提出建立和完善多项政策推动自主创业。随着就业的压力日益增大, 各地制定的创业扶持政策的力度也逐步加大。

2月17日, 广东省公布了鼓励创业的9项新政, 全面推促“全民创业”拉动就业。其中包括, 试行注册资本“零首期”, 试行登记管理“零收费”等措施。与其他地方的同类政策相比, 颇显力度。

林用三对记者说, 要创业, 光靠政府给政策、“开口子”不行, 也就是说光靠给钱还远远不够。

“创业者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严重缺乏实践经验, 由于常年接受应试教育, 刚刚从校门走出来的他们还很不了解社会, 应该让他们‘先实践、再创业’”, 林同三说, “有了实践经验、政策扶持、创业培训, 才能提高创业成功率, 对就业的拉动起到倍增作用。”

苏宁电器董事长张近东委员也表示, 目前不少大学生的实践活动基本上处于自发分散状态, 社会实践的目标不明确、内容不完善、考核不标准, 社会实践的效果差异较大。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厅长龚建明委员同样认为, 政府的扶持政策只是创业成功的因素之一。“创业是对人综合素质的检验和考验。创业者起码要明确自己的市场定位, 了解自己的一技之长, 掌握市场信息, 明白相关的国家政策和法律, 此外才是融资渠道、税收减免、登记门槛等硬件条件。”

杨宜勇认为, 目前的创业扶持政策仍是“撒胡椒面儿”式的办法, 而促进创业更需要提高创业者自身的创业能力, 也就是指导意见所提到的“营造全民创业的社会氛围”, 使政府扶持型创业走向商业型创业。

“当我们迈不出创业第一步的时候, 总是习惯于强调创业环境如何不利。但是在相同的环境下, 温州人创业成功的比例之高有目共睹。可见, 创业与人的能力、勇气、习惯和社会氛围有着相当大的关系”, 杨宜勇说, “创办企业需要创业者有一定的品位、追求、能力和综合素质。而科学的创业培训恰恰可以帮助他们了解吸引社会投资, 如何组成一个高效的团队, 从而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创办企业。”

期盼就业积极政策尽快落实

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中国就业促进会会长林用三委员对《瞭望》新闻周刊说:“目前出台的就业政策如果能够不折不扣地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 能使就业压力得到相当大的缓解。问题是如何落实, 这其中有很多具体的工作要做, 政府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来把好事办好。”

大学生就业问题位列“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2009年1月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1月19日, 国务院办公厅又专门下发了通知, 提出了具体要求。

这其中包括通过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等, 引导大学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基层就业。通过取消落户限制、享受就业扶持政策, 鼓励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通过落实税费优惠、贷款扶持政策、社保补贴, 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通过给予各类补贴和户口、档案、工龄、社保缴费年限等优惠措施, 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 并强化对四类困难毕业生的就业援助。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天津科技大学校长曹小红委员对本刊记者说:“政策都是好政策, 但今年毕业生就业高峰月份转瞬即至, 我们现在着急的是这些政策能否在未来的几个月里变成可以操作的东西。”

她举例说, 现在有了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扶持政策, 但商业银行首先考虑的就是风险。那么, 在政策的落实中就需要明确哪些银行可以提供这种贷款。

再如,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大学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和参军入伍, 给予学费补偿和代偿助学贷款”。那么, 学校必须首先要知道根据这项政策, 学生应该与什么部门签订一份具有约束效力的协议, 才能获得相应的保障。“这方面的东西必须要明确, 否则学校的相关工作就无从开展”, 曹小红说。

“高校毕业生是一个有知识、有素质, 思维活跃, 又比较敏感的群体”, 曹小红说, “学生们非常了解政府出台了哪些扶持他们就业的政策, 他们是有期待的。一旦由于政策得不到细化和落实, 而无法在他们身上见效, 抱怨之声必然四起, 很可能成为不稳定因素。”

她表示, 这是学生们走向社会后面临的第一个大的困难和考验, 社会舆论对于他们就业问题的高关注度也在另一方面把他们推到了“风口浪尖”, 一些承受力较差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心理压力, 对前途感到茫然, 这种情况令学校“非常担心”。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湖南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原副厅长龚建明委员对本刊记者说, “现在是大会小会都有政策, 但是具体落实却非常之难”, 他说, “政府部门要认识到, 个人创业要承担风险, 政府鼓励个人创业也要分担这种风险。所以光说是不管用的, 必须要和银行坐下来谈, 政府的协调作用非常关键。”

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王钦敏也谈到:“政策在细化、落实时, 就需要考虑建立服务机构来帮助他们办理。扶上马, 再送一程, 帮助他们提高自主创业的能力。”

就业信心 第5篇

我非常羡慕小区里的小朋友骑着自行车自由自在地在路上来回穿梭。他们骑车技术一流,那庞大的自行车仿佛是他们手中的玩具。我心里想:要是我也有一辆自行车,而且能和他们一样自如地骑该多好啊!我把心愿告诉了爸妈,爸爸妈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我的请求,我高兴极了。

我和老爸老妈到自行车市场买了一辆黄色的自行车。回来后,我迫不及待地叫老爸教我。爸爸扶住车子,叫我握住自行车龙头,眼睛看前方,用力踩踏脚板。我用力一踩,齿轮带动链条使轮子滚动起来。嘿,我也能骑车了,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得意洋洋地骑着,自以为会了,忘记了“骄傲使人落后”的警句。哪知爸爸稍一放手,我把握不住龙头,连人带车来了个“嘴啃泥”。我擦破了皮,流出了血。我抚摸着受伤的皮肤怨声载道,情不自禁地流出了眼泪。在困难面前我几乎失去了再学车的信心,朝着地面唉声叹气。爸爸走到我身边,指着在忙碌搬运食物的小蚂蚁亲切地教导我:“你看,身体那么弱小的蚂蚁搬着和它个儿差不多大的食物前进,它力气小搬不动。搬运途中走走停停,但它坚持不懈。小蚂蚁的精神多可贵啊!爸爸相信你决不会向困难低头!”爸爸的话不禁使我想起越王勾践的故事,勾践每天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二十多年,结果转败为胜。爸爸又告诉我:他小时候家乡还不发达,到处都是矮房子,自行车很少见,只能在梦中学骑自行车。现在我们家乡发展飞速,人民生活非常幸福。你要好好珍惜,还要不断努力,长大为家乡作贡献。我想:家乡发展我成长,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想着,想着,我又恢复了信心,有了勇气。我忍住剧痛,站起来继续骑自行车。我又扶好龙头,用力踩脚踏板,一次又一次地练着。

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练习,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有信心,有勇气,能坚持,就一定能战胜它,最终获得成功。

就业信心 第6篇

一、调查对象的选取和问卷的设计

此次调研随机抽取了浙江省的部分独立院校2012届毕业生, 共发放问卷360份, 收回316份, 回收率达87.8%, 其中有效问卷282份, 有效率89.2%。在调查对象方面, 男生128人, 占45.4%, 女生154人, 占54.6%。

本次调研对象所属学科分布情况为:经济类52人, 占18.4%;文法类22人, 占7.8%;教育类14人, 占5%;管理类64人, 占22.7%;医学类67人, 占23.8%;理工类54人, 占19.1%;艺术类9人, 占3.2%。

问卷主要设计15个有关就业的评价问题, 且均以完全同意、同意、不一定/一般、不同意、完全不同意作答。

二、就业信心指数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文运用SPSS统计法中的因子分析法, 从多个变量指标中提取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指标, 构建就业信心指数指标体系。

为使研究结果更清晰明显, 经过多层因子分析后, 最终提取其中的10个变量指标。因子对各个变量的提取程度越大, 因子对该变量说明的程度也就越大, 而该变量对因子的依赖程度也越大。如“今年总体就业形势比去年好”这一变量的共同度是89%, 说明这一变量对因子的依赖程度最大, 反之则低。

将这10个变量经旋转后可归为四个因子 (详见下表) 。旋转后的因子负荷量反映了因子与变量的接近程度, 也可以作为因子贡献大小的度量, 其绝对值越大, 对应变量与因子关系越近, 因子贡献也越大。“国家出台的有关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和制度非常有效”“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对于实际找工作非常有用”“学校的课程设置与实际的工作要求非常符合”这3个变量与因子1更近, 因此可归为因子1, 称为就业政策条件评价因子;“您对目前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水平感到满意”“独立学院毕业生比其他毕业生在就业方面占有优势”“与其它省市相比, 在浙江省就业相对比较容易”“与其它专业相比, 您所在的专业近几年的就业率都较高”这4个变量与因子2更近, 因此可归为因子2, 称为就业机遇评价因子;“身边有许多亲朋好友在关心和帮助您找工作”和“求职中遇到的困难, 您相信自己总能找到解决的办法”这2个变量与因子3更近, 因此可归为因子3, 称为就业自信心评价因子;“今年总体就业形势比去年好”这个变量可归为因子4, 称为现时就业形势评价因子。

根据方差解释表 (详见下表) 可知前4个因子的贡献率累积已达72.7%, 即它们可解释原有变量72.7%的信息, 因此, 因子取四维即可。不过每个因子对包含原有变量信息的量有所不同:因子1的特征值为4.332, 贡献率为43.325%;因子2的特征值为1.128, 贡献率为11.276%;因子3的特征值为0.913, 贡献率为9.134%;因子4的特征值为0.899, 贡献率为8.986%。

根据上述研究结果, 可知4个因子已包含原有变量中的大部分信息量, 通过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能较为准确地得知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信心指数的相关情况。依据指标体系的建立模式和因子负荷矩阵, 可将各因子归为一级指标, 各因子下面的变量归为二级指标, 可初步构建出就业信心指数的指标体系。

由于各变量在各因子中的重要程度和各因子对原有变量中的说明程度都不尽相同, 因此, 在因子分析基础上构建出来的指标体系中, 各因子和各指标对就业信心指数影响程度并不相同, 应对就业信心指数指标体系中的各指标赋予不同的权重, 以示各指标对研究结果的不同重要性, 以便更科学准确地研究就业信心指数。

在因子贡献率中, 若一个因子的贡献率越大, 也就是解释的方差越大, 那么此因子所包含原有变量信息的量也越大, 而旋转后的因子负荷量又反映了因子与变量的接近程度, 其绝对值越大, 对应变量与因子关系越近。因而本文在一级指标权重赋予时, 采用各因子贡献率占4个因子总贡献率的比重大小来赋予相应的权重;在二级指标权重赋予时, 采用因子与变量的接近程度占因子与变量总的接近程度的比重来赋予相应的二级指标权重。为更明显、科学地说明各指标对就业信心指数的影响力和重要性, 且使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权重得出的理论基础相一致, 此处都采用旋转后的结果进行相应计算。具体赋值方法为:

设四个一级指标的权重之和为10

各个一级指标的权重=该指标的因子贡献率/四个一级指标的因子贡献率之和×10

各个二级指标的权重=该指标的因子与变量接近程度/该因子下因子与变量总的接近程度×其所属一级指标的权重根据以上赋值方法, 可得出下表:

三、就业信心指数的分析

所有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都是正指标, 即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得分越高, 说明学生对就业越有信心, 对就业形势越看好;反之, 则说明学生对就业缺乏信心。根据就业信心指数指标体系及其权重, 本文中计算就业信心指数所运用的具体公式为:

Uij的指数=[ (Uij完全同意%×10+Uij同意%×5- Uij完全不同意%×10-Uij不同意%×5) +基数]×Uij的权重

总体就业信心指数∑Uij=U11+U12+U13 +U21+U22+U23+U24+U31+U32+U41

(i=1, 2, 3, 4j=1, 2, 3, 4)

为使计算简便有效, 其中的基数设为0, 就业信心指数的数值在-100~100之间。当数值大于0小于或等于100时, 表明独立学院学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或趋于好转、就业信心高涨;当数值等于0时, 认为就业形势不会有什么大的变化;当数值大于或等于-100小于0时, 认为就业形势严峻或趋于严峻、就业信心不足。因此, 可得出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信心指数为:

由上表可知, 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信心指数为16.53, 介于0~100, 稍高于0, 说明他们的对就业形势有些看好, 有一定的就业信心, 但信心不是很足。从各评价因子看, 学生们在就业自信心方面相对较强, 对就业机遇的评价则持一般态度。

如何提高独立学院学生的就业信心, 不仅是学生自身问题, 如通过加强学习, 拓宽知识面, 增强实际动手能力, 提高自信心, 更是涉及到政府、学校和社会用人单位如何采取措施增加学生就业机会的问题。总之, 必须协调好政府、学校、用人单位和学生四方面的关系, 从多角度、多渠道入手, 有针对性地采取切实措施, 提高学生的就业信心。

摘要: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研究独立学院学生对就业形势的看法和观点以及他们的就业信心等问题对于了解整个大学生就业信心情况具有一定参考价值。本研究通过问卷形式, 对浙江省独立学院学生进行抽样调查, 并运用统计分析法、经济学模型法等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构建出评价就业信心指数的指标体系, 在此基础上研究分析浙江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信心指数。

关键词:浙江省,独立学院,学生,就业信心指数

参考文献

[1]宋丰景.劳动力市场景气指数研究与应用[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6.

[3]李锋亮.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J].复旦教育论坛, 2005, (4) .

自信心教育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探析 第7篇

一、自信心的内涵及自信心教育

自信心, 英文名为self - confidence, 是一种反映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信任程度的心理特征, 是一种积极、有效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自信心的个体差异不同程度的影响着学习、竞赛、就业、成就等多方面的个体心理和行为。

可以说古今中外很多有成就的人都有非常强的自信心。有信心的人, 可以化渺小为伟大, 化平庸为神奇。拥有自信心, 是达成一切人生目标的关键, 而帮助学生建立自信, 是我们教育成功的核心。自信心教育是使人对自身价值和能力的充分认识和评价, 它是激励人们自强不息地实现理想的内部动力, 是大学生成人、成才、成业所必备的良好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个性品质。

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 自信心教育在于帮助受教育者正确的认识自我, 挖掘自身的优势, 并且随时创设机会锻炼自己, 体会自我成就, 增强自信心。自信心教育在于提高人的自身素质, 完善自我人生, 它呈现的是一种人本主义关怀和教育情感关怀。

不同的人有不一样的能力和优势。加德纳认为, 智能是在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社会中, 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他指出, 人有七种重要的智能, 它们分别是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语言智能、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人的各种智能无优劣之分, 但每个人的各种智能水平是有差异的, 每个人都有其相对占优势的智能种类, 运用适当的方法, 利用优势智能, 能促进人的其他智能知识的学习。[2]例如, 我们对待逃课的学生, 不能粗暴简单的对其批评, 必须通过合适的方法, 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 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 增强自信心, 实现自我。

二、自信心问题在大学生就业中的显现

一份 “大学生职前调查大行动”的调研显示, 高达86% 的大学生反映, 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不太了解, 不清楚自己的就业方向, 因为缺乏必要的定位, 感觉前途比较迷茫, 在当前就业难的现状中, 想要谋得一份满意的工作普遍表示缺乏信心。

很多人认为没信心的原因来源于学校的声望、父母文化程度、父母任职情况、个人文化程度、专业的适应度、家庭居住地等因素。其实, 真正的根源还是在于自我认知偏差大, 78% 的学生自我认知较欠缺, 要么自卑要么自负, 自卑感往往导致对求职产生恐惧, 而自负则会使得错过适合自己的岗位。在大学里没有发现自己与别人竞争的优势, 缺乏对自身职业的准确定位, 随波逐流, 乱考各类证书, 这些证书不能很好的为自我发展加分。各种因素导致毕业生就业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心。

就业自信是一个人在就业行为或就业心理中对自己的积极感受。积极意味着对自己就业行为或心理的认可、肯定、接受和支持的态度; 感受包含着对自己就业行为或心理的情绪、感觉、认识和评价。[3]就业自信是构成求职者精神面貌的重要因素, 是大学生走向就业成功的支柱品质之一, 是大学生就业中最实用的成功智慧。就业自信能使大学生在择业行为过程中产生勇气、精力、智慧和能力。

三、将自信心教育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人才, 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最根本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如何将自信心教育引入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者应从从三个方面着力。

( 一) 转变思路, 采取全新指导模式。高校就业指导教师应与时俱进、解放思想, 及时转变思路, 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为切入点, 采取全新的指导模式指导学生就业, 率先从 “就业焦虑”中走出来, 切实提高学生的整体信心指数。坚持以 “自信心”教育理念为指导, 围绕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水平、实践教育水平、就业自信心等方面开展就业择业引导工作。

( 二) 用心鼓励, 帮助学生发掘自我优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弱点, 只有善于发现自己的优势, 并把它发展到极致, 才会获得自信, 保持良好竞技状态, 从而在竞争中胜出。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必须做到: 积极向上, 保持强烈的就业愿望; 相信自己的力量, 调整心态, 建立信心; 摆正自己的位置, 不好高骛远, 踏踏实实; 利用自己所学优势, 明确求职方向。只有做到这些, 毕业生才会朝着自己制定的目标勇往直前。

( 三) 积极实践, 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在学生就业之前, 就业指导工作者就应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 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势, 只要拥有合适的发展平台, 都能发展得很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平台, 让毕业生切实了解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增强自我信心, 是当前就业指导工作者要着手去做的事情。

四、结论

毕业生处在人生选择的关键时期, 心理充满矛盾。面对机遇和挑战, 只有自信的学生, 才能正确认识自己, 把握自己, 及时抓住机遇, 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满意的工作。在高等教育中引入自信心教育, 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 是落实 “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的具体体现。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生活场景中, 自信心教育理念理应成为贯穿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始终的主线。

摘要:严峻的就业形势, 让毕业生的压力居高不下, 这也给就业指导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缓解压力, 迎接挑战, 本文从自信心教育入手, 从阐释自信心教育的内涵、例举自信心教育在就业领域中的显现、探析自信心教育如何指导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三个层次展开行文。

关键词:自信心,自信心教育,大学生,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胡适.不受人惑·胡适谈人生问题[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3.

[2] (美) 加德纳著, 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 1999.

就业信心 第8篇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段时间以来, 教育战线认真贯彻中央决策部署, 立足教育系统自身挖潜, 出台了一系列新政策、新措施, 以“非常时期、非常决心、非常举措”积极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当前, 距离2009届毕业生离校仅剩下3个月左右时间,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进一步增强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教育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任务, 高度重视, 狠抓落实。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协调配合有关部门, 抓紧出台本地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2009]3号) 的配套政策措施;高校也要按照国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要求, 尽快制定本校促进就业的措施办法。要与有关部门共同努力, 确保把中央的政策转化为实实在在惠及广大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和社会氛围。

二、加大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基层是最需要人才的地方, 是毕业生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是当代青年成长的正确方向,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始终把这项工作作为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 要积极与有关部门配合, 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启动招募工作, 尽快启动各类基层项目。下一步还要落实好新出台的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和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 进一步唱响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主旋律。为鼓励高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 今年国家特别制定了学费补偿、助学贷款代偿, 提前预征、入伍后优先选拔使用、退役后考学升学优惠等一系列鼓励政策, 这不仅是适应新时期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需要、进一步优化兵员结构的重要举措, 对于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锻炼成才更具有重大意义。教育部门要积极配合兵役部门做好五六月份进校预征工作, 把优惠政策向广大毕业生讲深讲透, 激发广大青年学生投身军营、报效祖国的热情, 使更多有志青年在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中锻炼成长。

三、周到细致地做好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

面对当前就业形势,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特别加强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 从高校书记、校长到院系负责人、专业教师、辅导员, 都要带着对学生的深厚感情, 以对学生极端负责的态度, 深入各行各业, 为毕业生特别是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毕业生跑市场、挖信息、找岗位;要持续不断地组织各类网上和现场招聘活动, 广泛联系并吸引用人单位进校招聘, 既要切实巩固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等原有就业主渠道, 又要紧紧把握政策导向, 积极开辟服务外包企业、城市社区、社会组织等新渠道。要强化对各类特殊困难群体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零就业家庭学生、民族地区学生等的就业援助, 在切实摸清每一个学生具体情况的基础上, 开展个性化的就业帮扶, 通过专人负责、“一对一”指导、优先推荐、专项培训、给予补贴等方式, 帮助他们尽快落实就业岗位。

四、围绕就业大力开展实习实践, 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抓紧组织以促进就业为目的的实习实践、培训等活动, 特别是高职院校要努力争取毕业生都能到企业顶岗实习;要根据岗位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方向, 通过更新和增加专业技术课程、实习实训项目, 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抓紧同行业部门协作, 使符合条件的应届毕业生都能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要抓住毕业前的一段时间, 大力开展创业教育和培训, 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及能力, 发挥好国家扶持创业的政策效应, 使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增长。

五、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和思想教育, 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

要广泛宣传和详细解读国家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做到“政策公告张贴到每一所高校, 政策解读手册发放到每一个毕业班, 政策宣传落实到每一位毕业生”。要结合当前就业形势和政策导向, 大力加强思想教育, 引导毕业生明责任、重事业、图发展、讲贡献, 志在四方,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要加强就业督促检查, 及时整改薄弱环节, 确保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就业信心】相关文章:

就业信心指数05-08

信心危机05-16

写作信心06-28

信心指数09-09

信心建设09-17

找回信心06-24

学生信心论文07-18

笔经:树立信心06-25

信心十足造句08-04

阅读信心范文05-20

上一篇:高清视频监控下一篇:竞争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