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2024-09-09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精选12篇)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篇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 胆囊切除术呈现出创伤小、时间快、愈合迅速快、无明显疤痕等特点, 成为了治疗胆囊结石的主要临床方法之一[1]。胆囊切除包括开腹胆囊切除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腹腔镜胆囊手术呈现增加现象, 患者对医疗要求也在不断提高, 慢慢地患者在创伤小、时间快、愈合迅速、无明显疤痕等前提下, 对术后苏醒速度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 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将麻醉药物选择和麻醉方法作为关键[2]。本文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70例, 对其采用不同麻醉药物进行探究分析, 旨在提高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的苏醒速度和质量。现将分析报告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7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患者自愿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药物进行麻醉。观察组35例, 年龄在24-65岁, 平均年龄 (36.5±3.6) 岁, 对照组35例, 年龄22-64岁, 平均年龄 (37.5±2.4)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不具有可比性 (P>0.05) 。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的麻醉等级相同、术前麻醉诱导相同、麻醉方法相同的前提下, 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药物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1.3 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手术从采用不同麻药进行维持时开始计时, 记录苏醒需要的时间以及拔管的时间, 拔管后分时段对患者进行苏醒质量Steward评分[3]。

苏醒质量Steward评分标准包括三项内容: (1) 患者术后清醒程度会出现苏醒、存在应急和无应急三种情况, 对其进行评分: (2) 患者术后呼吸畅通程度会出现正常的咳嗽、自主呼吸和借助呼吸机来维持呼吸三种情况, 对其进行评分; (3) 患者术后肢体活动程度会出现有意识活动和无意识活动, 对其进行评分。离开手术室的前提条件是:以上3项内容里任选每项中的其中一项进行评分, 评分和大于或等于4。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本次采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以P<0.05表示为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两组患者术后苏醒质量中的苏醒程度进行评分, 患者都平稳拔管, 但对照组患者平稳拔管所用的时间大于观察组患者平稳拔管所用的时间, 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05) 。具体情况见表1。

两组对比p<0.05。

手术中和手术后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高血压、低血压、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传统的开腹手术, 在手术结束麻醉无效后身体的疼痛会引起体内自主神经系统的变化, 患者可能会出现呕吐、恶心、血压、呼吸、心率等一系列病理变化, 影响患者的康复。而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由于创伤小、时间快、愈合迅速快、无明显疤痕以及术后不会明显出现呕吐、恶心、呼吸急促等现象, 因此, 慢慢取代了传统的开腹手术, 深受女性腹腔镜胆囊性疾病患者青睐。

在麻醉过程中, 作为持续性麻醉用药七氟烷和异氟烷, 在进入人体后, 可以直接与心脏部位发生作用, 还可以与神经系统产生作用, 发挥其麻醉作用。七氟烷是一种新型的吸入性麻醉药物[4], 使用过程中通对神经系统的抑制和有效的调控来发挥其麻醉作用。瑞芬太尼是一种起效快、清除快、容积小、持续输注半衰期短, 长期输注无蓄积短时间的镇痛药, 大剂量使用不会受肝肾功能的影响, 更不会影响其麻醉过后的苏醒时间。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同用于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以相互弥补, 增强麻醉药物作用效能, 降低心脑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同时, 手术中减少了价格高昂的七氟烷的剂量, 降低了手术的成本。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对患者手术中进行麻醉维持, 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在术后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 且在苏醒质量Steward评分中观察组的分数大于对照组, 且对比都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在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可以缩短患者麻醉后苏醒需要的时间, 提高了手术中麻醉的作用以及苏醒的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女性患者70例,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传统的麻醉药物异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 观察组35例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维持。对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观察、记录、分析。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需要的时间以及苏醒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在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可以缩短患者麻醉后苏醒需要的时间, 提高了手术中麻醉的作用以及苏醒的质量,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吴超.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评价[J].北方药学, 2015, 07 (07) :30-31.

[2]张红;李辉.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 2013, 05 (15) :43-44.

[3]秦绍龙.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的临床效果分析[J].大家健康 (学术版) , 2014, 11 (22) :144-145.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第2篇

更新时间:2012-03-10 02:37:22 | 文章来源:有问必答健康社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简称lc)是在电视腹腔镜窥视下,利用特殊器械,通过腹壁小戳口在腹腔内施行胆囊切除术。它将现代高科技与传统外科技术相结合,是一种不用剖腹、创口小、痛苦轻、恢复快的手术。手术后腹壁有四个小创口,均可用创口贴粘合恢复,术后2-3天即可出院。适用于一般的胆囊切除术,如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囊息肉等。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睡眠型态紊乱;③舒适的改变;④潜在并发症--感染;⑤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一、焦虑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知识缺乏(术前方面的)。2 顾虑手术效果及预后。主要表现: 主诉有失眠、心悸、疲乏、忧郁、孤独感。2 缺乏主见,易激动。坐立不安,反复向医务人员咨询、论证手术式及安全性。4 血压升高。护理目标: 病人能说出引起焦虑的原因。2 病人能采取应对焦虑的有效方法。病人了解手术方式和目的,并接受lc手术。病人的焦虑症状缓解,表现为生理、行为、情绪正常。护理措施: 详细介绍lc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和优点(痛苦小、创伤小、恢复快、切口小)。2 对病人所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的、有效的、积极的信息,必要时介绍病人与经历过相同手术的病友交谈,使其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疏导,告诉病人可通过看书、听轻音乐、与室友交谈、散步等措施来消除紧张、不安心理,保持情绪稳定。重点评价: 病人的焦虑症状是否改善。2 病人能否掌握解除焦虑的方式。3 病人是否愿意接受lc的手术方式。

二、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1 焦虑。2 环境改变。3 呕吐、疼痛、腹胀。主要表现: 主诉难以入睡,入睡后易惊醒,出汗多,需依靠药物帮助入睡。2 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护理目标: 病人能叙述影响睡眠的原因。2 病人能描述和掌握促进睡眠的方法。3 病人能克服不适所引起的入睡困难。病人主诉睡眠充足,表现为白天精力充沛,无疲倦感。护理措施: 为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环境。2 尽量满足病人以前的入睡习惯和方式。充分运用交谈沟通技巧,帮助病人克服焦虑情绪。指导病人采取促进睡眠的措施:①睡前少喝刺激性饮料,如浓茶、咖啡;②睡前可听轻音乐、看书、看报;③睡前洗澡、洗水泡脚。尽量将各种疹疗、护理集中进行,避免过多打扰病人。必要时给予镇静、安眠、止呕、止痛等药物治疗,并观察用药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重点评价: 病人所采取的应对方式是否有效。2 病人恢复正常睡眠型态的程度。

三、舒适的改变 相关因素: 胃管、导尿管的刺激。2 手术创伤。3 恶心、呕吐、腹胀。4 病人角色强化。主要表现: 主诉咽喉、尿道口不适。主诉腹胀、轻微腹痛,肩、背部酸痛,恶心、呕吐。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手术后的不适,依赖性增强,拒绝独立完成轻微的自理活动。护理目标: 病人能接受现状,表现为主动配合完成各种治疗、护理。2 病人主观感觉恢复良好,表现为精力充沛。护理措施: 1 插胃管和导尿管前用石蜡油将管道充分润滑,插管动作要轻柔、熟练,同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对不能合作者可在麻醉后插管。2 留置胃管者,给予口腔护理,每天2-3次。留置导尿管的病人,用0.1%新洁尔灭抹洗尿道口,每天2-3次。4 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每天2次,或给予润喉片等药物,减轻咽喉部不适。5 帮助病人选择舒适的卧位(侧卧位或半卧位)。呕吐者及时清洁口腔,并慎防吸入性肺炎的发生,为病人及时更换被污染的床单、衣裤等。7 遵医嘱给予止痛、止呕药物,并观察药物效果。术后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并协助病人完成洗脸、漱口、入厕等自理活动。9 拔胃管前将胃液抽吸干净后拔除,清洁鼻腔,给予口腔护理。拔尿管时应先放尽尿液,然后拔除,拔管动作应轻柔,防止损伤尿道。重点评价: 病人是否感觉舒适,是否掌握应付措施。2 采取应对不适的措施后效果如何。

四、潜在并发症--感染 相关因素: 病人卫生习惯不好。2 腹部有切口。3 腹部有引流管。主要表现: 术后72小时持续体温>38.5℃。切口红、肿、热、痛,有渗血、渗液现象。3 引流管周围皮肤发炎、引流不畅,引流液颜色异常。护理目标: 病人能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病人懂得术后腹部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重要性。3 病人能描述伤口感染的先兆表现。护理措施: 术前指导病人清洁腹部皮肤,修剪指甲,避免抓伤皮肤;常规备皮、更衣,并以酒精或松节油擦洗脐部至干净无污垢。向病人宣教切口感染的临床表现(红、肿、热、痛、渗血、渗液)。3 术后第1天用碘酊烧灼伤口处,更换创口贴,观察伤口有无异样。向病人介绍引流管的目的及重要性,并正确护理腹部引流管(妥善固定,防止扭曲、脱出;按时挤压引流管,并观察引流液的量、色、质;夏季每天更换引流袋,冬季隔天更换引流袋;引流袋不宜超过腹平面)。5 术后监测体温、脉搏、呼吸,每天3次,若体温>38.5℃,则每天连续监测4次,若体温>39℃,则每天连续监测6次。当体温>39℃时,应立即给予物理降温,如醇浴、温水擦浴、冰敷等。7 必要时给予药物降温。若有寒颤,应加盖棉被、放置热水袋等物保暖。9散热后及时给予擦干身体,更换衣裤、床单,避免受凉。重点评价: 病人术后3天的体温是否正常。2 病人切口处皮肤是否红肿,有无渗液。腹腔引流管是否通畅、固定,引流液的颜色有无异常。

五、知识缺乏:术后康复知识。

相关因素:未经历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及缺乏此方面的信息。主要表现: 顾虑进食会影响手术效果,要求近日内从静脉补充营养。2 精神差、痛觉敏感,依赖镇静、止痛药。3 拒绝早期下床活动,怀疑自己的自理能力。护理目标: 病人能掌握进食原则。术后第1天病人可下床活动,独立完成洗脸,入厕等活动。3 病人能掌握出院后的自我护理知识。护理措施: 指导病人在麻醉清醒后即可进食高蛋白、高热量、低脂肪、清淡的流质饮食,少食多餐。2 指导并协助病人完成床旁活动,洗脸、漱口、入厕等适当的日常活动。3 给予出院后的健康指导:

(1)术后1周内只能做轻微的活动,3周内不能提大于5千克的重物。(2)出现腹部、肩部轻微疼痛为正常现象,可通过止痛药的服用来控制。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3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安全性;疗效

【中图分类号】R65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305-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目前已成为外科临床治疗胆囊炎、胆囊结石的常用手术,具有创伤小、对机体内环境影响小、术后疼痛轻、下床活动早、恢复快、体表美观等特点,是目前治疗胆囊良性病变的主要手术方式[1] 。适应征也逐步从慢性胆囊炎扩大到急性胆囊炎。2009年1月~2013年6月对我院收治的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LC术,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88例,男40例,女48例。年龄22~77岁,均符合急性结石性胆囊炎诊断标准:病程3h~7d,发热34例,体温在37.2℃~39.3℃。27例患者血白细胞超过10×109/L,最高22.38×109/L。53例患者总胆红素增高。术中证实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1例,急性化脓性胆囊炎60例,急性坏疽性胆囊炎7例。全组患者术前均有右上腹压痛、Murphy'S阳性,术前B超胆囊均有不同程度的肿大、壁增厚;或出现"双边征",结石性胆囊炎82例,无石性胆囊炎6例。

1.2方法 全组均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全麻。经脐周穿刺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探查腹腔及肝、胆周围情况,根据探查胆囊区炎症及粘连程度决定取3孔或4孔法完成手术操作,先分离胆囊三角,以手术器械钝、锐性相结合的方法,分离粘连,显露出胆囊管、胆囊动脉、肝总管三者解剖层次后,再钳夹、切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随后用电钩及超声刀切除胆囊,对角区"冰冻样"粘连无法辨认三管关系时可逆行切除胆囊或行胆囊大部切除术。对炎症较重、渗出较多病例术中常规放置引流管,胆囊标本自剑突下切口取出。

2 结果

统计三孔法顺行切除49例,四孔法39例,其中顺行切除31例,逆行切除法5例,88例急性胆囊炎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1例因术中发现胆管损伤及2例因胆囊床迷走胆管渗漏及出血而中转开腹,术后平均住院7d。术后放置腹腔引流62例,占70%。术后出现并发症3例,1例术后引流管出现少量胆汁引出,因患者无发热、腹痛等临床症状,无腹膜炎体征,考虑为迷走胆管渗漏,给予通畅引流、抗感染、通便等对症治疗,引流量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另2例均为剑突下手术切口感染。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自1987年开始成功的使用以来,由于其损伤小、生理干扰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2] ,被越来越多的患者及外科医生所接受。某些LC初期的禁忌症,如急性期胆囊炎、胆囊萎缩、Mirizzi综合征、合并胆管结石以及具有上腹部手术史等一些病例现在已成为其适应证。但考虑胆囊急性炎症期出现胆囊壁增厚且合并严重的充血水肿,胆囊张力高、脆性大,局部粘连、纤维化,胆囊管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及胆囊窝与胆囊床肝面间隙解剖层次不清等一些特殊的病理特点,大大增加了手术操作难度。急性胆囊炎LC与胆囊结石、息肉、慢性胆囊炎平稳期实施的LC相比有较高的并发症及中转开腹率,容易发生出血及胆管损伤和胆瘘,须特别注意手术适应症的把握及相关手术技巧。

胆囊周围粘连的处理 急性胆囊炎或合并腹部手术史者由于胆囊与邻近大网膜、胃肠往往存有不同程度的粘连,正确处理粘连是手术成功的第一步。如果粘连以网膜为主、较疏松者,此时可钝、锐性小心分离。对较致密粘连,首先要先辨别及牵开粘连组织,尽量紧贴胆囊浆膜侧分离,多采取逐层剪切或用电钩及超声刀逐步少量凝切分离,宁浅勿深,以免凝切组织过多发生出血,或因热传导灼伤肠管、肠壁;超声刀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热损伤小,可充分利用。对于胆囊较大,张力高,抓取牵引困难者,可行胆囊穿刺減压便于牵引并扩大手术野。术野要始终保持清晰,出现渗出及渗血,要及时用纱条吸附或吸引器吸出,以免影响手术操作。

总之, LC已逐渐成为急性胆囊炎首选的手术方法,虽然急性胆囊炎LC术难度偏大,但只要术者具备丰富的手术经验与熟练的操作技术,急性胆囊炎行LC治疗总体就是安全、有效及可行的。

参考文献

[1] 朱江帆.普通外科内镜手术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34-235.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4篇

关键词:胆囊疾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

胆囊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是治疗胆囊疾病的主要方法, 但其切口大、损伤大, 影响患者的恢复质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属于微创技术, 创伤小、恢复快, 逐渐成为治疗胆囊疾病的首选方式。笔者以90例患者为例, 分析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对胆囊疾病的治疗效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胆囊疾病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 男58例, 女32例;年龄30岁~65岁, 平均年龄 (52.7±1.4) 岁;胆囊结石34例, 胆囊炎28例, 胆囊息肉20例, 胆囊良性肿瘤8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疾病等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选取标准[1]

患者均为胆囊疾病;身体状况良好, 无手术禁忌证;未合并其他系统性疾病;排除妊娠及哺乳期女性;精神及认知功能良好, 可参与研究;患者在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后, 参与本次对比。

1.3 方法

对照组行开腹胆囊切除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于右腹直肌做切口, 探查腹腔脏器, 分离胆囊周围粘连, 提起胆囊壶腹部, 紧贴胆囊颈部解剖胆囊管, 结扎胆囊管近端, 切断胆囊动脉远端, 逆行剥除胆囊, 至胆囊三角部位, 明确胆囊管、胆总管和肝总管关系, 距离胆总管5 cm部位结扎胆囊管, 剪断胆囊管, 移除胆囊。

观察组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取头高脚低左侧卧位, 常规消毒铺巾, 于脐部上缘做切口, 约1 cm, 提起切口两侧皮肤, 建立气腹, 气腹压在12~14 mm Hg, 于脐上切口置入Trocar, 观察腹腔情况, 于剑突下、右锁骨中线肋缘分别置入Trocar, 若粘连严重, 可设置四孔法。暴露胆囊三角并解剖, 钝性解剖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从肝脏上使用电钩完整剥离胆囊, 胆囊床有效止血, 在确定无出血及胆瘘后, 于剑突下取出胆囊, 若结石过大, 可使用大止血钳取出结石。使用吸引器冲洗胆囊三角及胆囊床, 再无出血、胆瘘及其他脏器损伤后, 可放置引流管。术后放尽气体, 缝合皮下。

1.4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 (P<0.05) , 见表1。

2.2 观察组出现1例出血, 发生率2.2%;对照组出现4例切口感染, 3例出血, 1例胆瘘, 发生率17.8%, 2组比较差异明显 (χ2=6.28, P<0.05) 。

3 讨论

胆囊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 多采用手术治疗。开腹胆囊切除术切口大, 经右腹直肌或右肋缘下做切口, 切口长, 利用拉钩牵拉切口, 会严重损伤患者腹壁肌肉, 且胆囊位置深, 术野暴露难, 不易操作, 手术时间长, 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治疗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切口小且分散, 不会损伤腹壁神经和肌肉, 降低了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疼痛轻, 切口瘢痕小, 减少了术中出血量[2,3];不会干扰脏器, 促进患者更快康复, 减少了住院时间。在本文中, 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 (P<0.05) 。由此可见, 通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显著效果, 与上述讨论一致。在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时, 会受到器械、手术操作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术前需仔细检查器械质量, 掌握熟练的手术操作方法, 并要加强手术人员之间的配合。

综上所述,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令人满意效果, 其创伤小、出血少, 促进患者更快地康复, 疗效确切,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刘光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8) :920-922.

[2]张春萍.胃溃疡160例治疗体会[J].包头医学, 2009, 33 (1) :6-7.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5篇

【摘要】 目的 对腹腔镜胆囊切除(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术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对策进行探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938例LC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发生并发症的经验教训。结果 13例(1.4%)发生并发症,腹腔出血5例(0.53%)、胆管损伤2例(0.21%)、胆漏2例(0.21%)、继发胆管结石3例(0.32%)、十二指肠损伤1例(0.1%),经相应处理,均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 腹腔出血、胆管损伤、胆漏、继发胆管结石、十二指肠损伤是LC术常见并发症。熟练掌握LC术手术技巧,术前认真选择病例,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充分有效的暴露、Colot三角的精细解剖、对组织准确的辨认,及时中转开腹,规范的手术操作是我们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积极预防和治疗LC术并发症,努力提高LC手术正确性、安全性,使其治疗效果更令人满意。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6篇

【关键词】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炎;手术时机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4-0235-02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腹腔镜技术的不断探索和改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临床胆囊炎疾病的常用术式,其疗效受到了普遍认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正确选择胆囊切除术时机是改善治疗效果、保证手术安全性的关键。本文对2011年4月至2015年6月间在我院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的146例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手术过程进行回顾,重点研究和分析了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胆囊炎的最佳手术时机,现将研究结果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的146例患者均符合胆囊炎诊断标准,均有右上腹压痛、疼痛,肠胃道反应等临床表现,其中有135例为结石性胆囊炎,52例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8例为坏疽性胆囊炎,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高血压21例,合并糖尿病17例。将患者中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另外发病72h后接受治疗的6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观察组男31例,女46例,年龄23~67岁,平均年龄为(44.26±3.42)岁;对照组中男29例,女40例,年龄25~69岁,平均年龄为(41.62±3.45)岁。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性别及年龄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备可比性(P>0.05)。

1.2 手术方法及时机

两组患者均在手术前实施全身麻醉,以脐下部位为手术切口位置,插入腹腔镜,观察胆囊和周围组织是否存在粘连情况,并分离胆囊与周围组织,充分暴露手术区位[1]。解剖胆囊三角,夹闭胆囊管和胆囊动脉后,再行胆囊切除,使用特制医用钳从腹壁口取出切除部分。之后观察切口处是否有异常,判明正常后再取出手术器械,行切口缝合术。

两组手术时机有明显不同:对照组患者中有51例在发病72~96h内接受手术,18例在发病120~144h内接受手术;观察组全部患者均在发病后72h内接受手术治疗。

1.3 疗效及安全性判断标准

①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记录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②统计两组的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PSS 16.0软件包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运用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统计方法以 t 检验及χ2检验为主,对比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組胆结石患者的手术情况,其详情见表1。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2.2 两组患者的治疗安全性情况如表2。观察组患者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x±s)

组别例数(n)住院时间(d)手术总时间(min)肛门排气时间(h)

观察组775.18±2.95131.56±14.5830.82±7.52

对照组698.54±3.17150.49±13.5445.62±8.01

t-8.239.769.95

P-<0.05<0.05<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安全性比较[n(%)]

组别例数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

观察组771(1.3)1(1.3)0(0.0)

对照组696(8.7)4(5.8)2(2.9)

X2-6.845.515.01

P-<0.05<0.05<0.05

3 讨论

胆囊炎是一种常见的普外科疾病,患者以女性居多,临床上多有右上腹酸痛、恶心呕吐等症状[2]。目前急性胆囊炎在胆囊炎总发病率中占有较高比例,由于该病病情急,变化较快,若治疗不及时,可能会严重损害患者的机体。现在临床治疗胆囊炎多使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该手术时间更短,造成的手术创口较小,利于患者术后尽快恢复。本研究观察发现,发病72h内接受手术的77例患者,其住院时间、手术总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腹腔出血、切口感染、胆汁泄露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选择恰当的手术时机,对手术具有较好的改进效果,有利于手术开展,能够缩短住院、手术时间,促进患者排气。目前大量研究认为,在胆囊炎发病早期,胆囊的充血、水肿程度较轻,随着手术时间的延后,充血、水肿症状会随之加重,由此可能引起组织粘连或坏死等急症,对手术治疗不利[3]。大多数急性胆囊炎患者因充血和水肿情况严重,手术过程中渗血较多,致使胆囊三角的解剖关系不明朗,增加了手术难度。但是本次临床研究发现,结合先进的腹腔镜技术,利用好手术时机,手术中多数患者的胆囊壁与肝床剥离更加容易,胆囊三角区也较为清晰,手术实际用时短,成功率较高,同时还为患者节约了住院费用。综合上述分析,针对胆囊炎患者,要在发病72h以内尽快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治疗,以促进手术顺利实施,抑制临床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忠山,孔胜兵,杨国平等.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最佳手时机的选择[J]. 肝胆外科杂志,2013,02(06):426-428.

[2]李小伟,郭定刚,林加宝.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手术时机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1,06(27): 139-140.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 第7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从2008年5月开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 至今共开展111例, 男50例, 女61例, 年龄平均18~81岁, 2008年开展10例, 2009年开展25例, 2010年开展38例, 2011年至10月开展43例。临床症状:典型症状是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并向右侧间胛部和背部放射病史, 进油腻食物后症状加重;体征:右上腹压痛、肝区叩击痛、墨非氏症阳性; B超检查: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手术治疗首选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适应:1.有症状并发胆囊结石;2.无症状且结石直径>3.0 cm;3.伴有胆囊息肉>1.0 cm;4.伴有胆囊壁增厚;5.发现胆囊结石10年以上;6.儿童胆囊结石。麻醉选择:气管插管麻醉。

1.2 手术方法

其中“三孔法”108例, “四孔法”3例, 2例中转腹手术:其中1例为瓷性胆囊胆囊三角解剖困难;另1例为有阑尾手术史30年且伴血吸虫病肝硬化门脉高压术中出血。手术时间:15~75 min, 平均手术时间35 min;病种:胆囊结石病例102例, 胆囊息肉病例8例, 肝囊肿1例。

2结果

111例患者手术后1 d内出现呕吐、腹胀不适者有62例, 未出现其他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3~5 d, 2例中转腹手术住院时间8 d, 111例患者均痊愈出院。隨访患者及家属均认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满意。

3讨论

江苏省昆山市连续多年排名中国百强县之首, 作为中国小康型的样板城市, 人均拥有的医疗服务是人民生活指标中重要组成部分, 乡镇卫生院作为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络的中间环节, 是保证基层群众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和基本医疗的关键部分, 肩负着我国广大农村居民医疗卫生保健重任, 其服务质量对实现我国政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院位于昆山市经济发达的南区, 按照中国发病率4~7%, 锦溪十二万人口, 胆囊结石患者要有4800~8400人, 目前, 城镇居民对医疗服务要求正日益提高, 随着我院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设备不断增添齐全, 将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作为在乡镇医院适宜技术加以推广, 可满足乡镇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 有效改善本地区居民医疗现状, 缓解二级、三级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提升医疗的服务水平。

经过我们实践, 在乡镇开展腹腔镜技术已经成熟, 我院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有手术适应证病例后, 联系腹腔镜仪器租赁, 再邀请上级医院专科医生, 来我院开展手术;第二阶段, 全体医务人员吸取医疗先进技术, 派遣人员赴上级医院肝胆外科进修微创腹腔镜技术;第三阶段, 成功引进电子腹腔镜 (包括电子腹腔镜辅助设备气腹机及各种手术器械) , 并通过腹腔镜技术准入审核, 成功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手术。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不同类型乡镇卫生院科技综合示范及相应产品开发”中的“小康型乡镇卫生院技术集成综合示范四”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系列的研究报告之一。江苏省、昆山市已率先在全国提出了现代化样本指标体系, 昆山市将在2012年底实现基本现代化, 其中, 小康型城乡镇卫生院的建设与城乡居民的医疗需求是民生中的重中之重, 吸收医疗新技术, 为基层医院提升综合实力创造平台, 开展适宜基层医院的技术, 是适应对创建现代化乡镇医院, 提高服务民生水平需求而要做的必要措施。

摘要:目的 治疗胆囊良性疾病 (胆囊结石、胆囊息肉) 。方法 胆囊切除手术是常规治疗该疾病的途径,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技术日益完善, 与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术相比同样效果确切, 但损伤小,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治疗“胆囊良性疾病”金术式。结果 为广大患者所接受。结论 本文结合昆山市锦溪医院的情况对乡镇医院外科开展该手术治疗胆囊良性疾病技术作为适宜技术加以推广。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8篇

1 急性胆囊炎

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急性胆囊炎而行LC者共294例,占腹腔镜胆囊切除总数的9.8‰,所有患者发病至手术时间均在72 h内,其中29例中转开腹,占总数的1/1 000。绝大多数病例均胆囊肿大,壁厚,张力高,组织脆弱,不易牵拉,胆囊颈部常有结石嵌顿,胆囊三角区粘连严重,造成局部解剖困难,这是中转开腹的主要原因。这些患者宜先行胆囊底部穿刺减压,如有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宜设法挤压结石至胆囊内,以利牵引暴露。仔细地钝性分离解剖胆囊三角,辨别出三管的关系。如三角区炎症粘连严重,难以解剖,有损伤肝外胆管可能,则采用逆行法,以电凝钩紧贴胆囊壁剥离胆囊床至壶腹部,再钝性分离解剖三角区。如三角区炎症粘连严重,三管关系模糊不清,术中无条件行胆管造影,行中转开腹较好。术前行B超、CT等影像学检查确实证实胆总管内无结石者,我院多采用在壶腹部离断夹闭胆囊,放置腹腔引流,术后多可痊愈。急性胆囊炎患者我院多主张尽早手术,在炎症水肿形成前手术治疗效果较好,一般不超过72 h。

2 萎缩性胆囊炎或炎症反复发作性胆囊炎

本组56例,其中16例中转开腹手术,占28.2%。这类患者较急性胆囊炎难处理,由于三角区组织炎症浸润,纤维化严重,组织相互粘连致密,甚至呈冰冻性粘连,三管关系模糊,解剖Calot三角极为困难,易损伤肝外胆管,胆囊附着于肝床,致密,分离困难易出血。首先分离胆囊周围粘连,向下牵拉十二指肠,在胆总管前壁钝性分离,尽可能暴露出胆总管,了解胆总管的行径;然后用电凝钩紧贴胆囊壁剥离胆囊至胆囊壶腹部改用钝性剥离分离,解剖Calot三角如遇冰冻性粘连无法分离,术前证实无胆囊管和总管结石残留后行大部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管。如遇冰冻性粘连无法分离,术前证实无胆囊管和总管结石残留后行大部胆囊切除术,放置腹腔引流。

3 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结石嵌顿

结石嵌顿距离胆总管0.5 cm以上的胆囊管结石,只要能分清三管关系,处理一般不难,或挤压结石回胆囊内,或剪开部分胆囊管前壁挤入腹腔内再取出。最好行常规术中胆管造影,但我院因初期无胆管镜,多采用上述办法。对胆囊管与胆总管交界处结石嵌顿(结石距离胆总管<0.5 cm)处理较难。本组共有30例,4例中转开腹手术,26例成功。在不损伤肝外胆管的前提下,仔细、彻底解剖胆囊管至汇入胆总管处,然后紧贴结石边缘(胆囊侧)剪开部分胆囊管前壁,用解剖钳向胆囊侧推挤结石,自胆囊管前壁挤出,其中14例用此法处理成功。另12例则无法挤出结石,紧贴胆总管施一钛夹夹于胆囊管,不宜夹紧,以避免结石挤入胆总管,然后用直角解剖钳经剪开的胆囊管壁插入,夹碎结石,反复冲洗碎石直至冲净,取出钛夹,证实胆囊管和胆总管均无结石后,用钛夹夹闭残端,放置腹腔引流。这12例患者术后半年B超复查未发现胆管狭窄。

4 胆囊动脉解剖变异

由于腹腔镜下止血比较困难,如果对变异的胆囊动脉识别不准确而误切,常导致术中大出血,而被迫中转开腹,或因止血误伤肝外胆管。对常见的胆囊动脉变异处理不会太困难,只要辨清三管关系(胆囊动脉多呈瓷白色,有韧性)。夹闭近心端胆囊动脉,远心端暂不夹闭,解剖剪紧贴胆囊壁剪断动脉,胆囊侧有鲜血流出即可证实。但对一些罕见的变异现象应仔细解剖辨认,避免发生大出血。我院曾遇1例罕见的变异胆囊动脉,动脉粗大,贴近胆总管右侧壁行走,直入胆囊壶腹部,当时误诊为胆囊管,分离至十二指肠上缘仍不汇入胆总管,且出现双管,故怀疑有变异的胆囊动脉,靠近壶腹部剪开部分管壁后有鲜血喷出,证实是变异的胆囊动脉,予以钳夹处理。

5 有腹部手术史的胆囊结石

腹部手术后腹腔粘连的部位和程度对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影响也不同。腹部手术后的粘连多局限于腹部切口的下方,粘连组织大多是网膜组织,部分有肠段粘连。本组160例有腹部手术史,其中具有下腹部手术史140例,上腹部手术史20例。有8例因腹腔广泛粘连而中转开腹,均为上腹部手术史。对于有腹壁手术史的患者腹壁第一孔的选择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第一孔穿刺成功与否,也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完成。一般第一孔穿刺点以选在远离切口部位4 cm~5 cm较为安全,另外电视观察镜的切口下腹部手术多选择脐上缘入口,上腹部手术多选择脐下缘入口。影响LC操作的上腹部粘连均应处理,用电凝钩电切分开粘连,无碍于LC的其他部位粘连不予处理,如遇有无法推开的腹壁粘连肠段则应中转开腹处理。

6 结石取出困难

(1)结石多且较大者,以小拉钩拉开皮肤、皮下,暴露切口中线,向下剪开少许,插入大弯钳扩张切口,同时旋转胆囊向外牵拉;(2)提胆囊颈部于腹壁外,切开胆囊吸尽胆汁,组织钳伸入胆囊,夹碎结石取出;(3)胆囊炎症重,壁厚或太薄,牵拉胆囊可能使胆囊破裂,结石掉入腹腔者,延长剑突下切口取出;(4)用带扩张装置的穿刺管鞘,拔除鞘后扩张切口取出胆囊。

7 LC的漏诊

LC的漏诊问题已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急性胆囊炎行LC漏诊胃穿孔,LC术后不久发现胰头肿瘤、肝癌、胃癌甚至直肠癌,也有的LC后症状仍存在,检查发现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憩室。为避免和减少这种情况,术前要详细询问和细致查体,注意有无胆囊病变以外的症状,有无其他病变误认为无症状胆囊结石,有无与胆囊病变共存的病变存在。对不能确定者应选择消化道造影、B超、CT、核磁共振等检查,对仍有可疑者应采用剖腹探查术,切忌片面追求缩短术前准备时间,切勿只要有胆囊结石不考虑其他情况就行LC手术。此外,在LC手术中,也应常规镜下探查肝、脾、胃、骨盆及全腹部,对可疑部位,如不明原因的粘连,局部隆起或色泽不正常,部分肠管过度扩张等应辅以器械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中转剖腹手术。

总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渐渐成为胆囊切除的基本首选手术之一,具有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特点,LC手术又有其局限的地方,不可能完全替代剖腹胆囊切除术,应该认识到LC有一定比率的中转开腹手术是正常的,不是医生无能而是明智的表现,而没有中转开腹是不正常的。我们应充分掌握其手术适应证,对手术中存在的怀疑或者解剖辨别不清的情况下,主张中转开腹,切勿片面追求LC成功率而勉强镜下操作,减少医源性损伤的发生。

机动。下边是笔者多年工作的几点体会。

1正确指导患者家属搬移患者和摆放体位。例如:大多数患者家属缺乏基本的医学常识,不知道怎样搬移患者才能减少因此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对于行动受限、车载而入的患者,在向投照床上移动时,一般先将单架车平行停靠于投照床旁,让3名家属在方便的一侧水平将患者托起,另一人抽掉单架车,这样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把患者放置在投照床上了。对于脊柱、骨盆受伤的患者,这样的搬移方式还可减少因搬移给患者造成的不必要的损伤。在为创伤患者做X线检查时,常遇到患者不能配合而无法达到投照所要求的标准体位,这时要指导患者家属帮助完成。如:对于大多数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患者,应让家属下拉内旋患者患肢的脚踝部,这样既便于达到投照所要求的标准位置,又可减轻患者痛苦。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9篇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本院自2013年10月~2014年12月期间所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当中选取52例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经B超或CT检查确诊为急性结石性胆囊炎, 且具备实施开腹手术或腹腔镜手术切除胆囊手术指征。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 将这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 每组各26例。治疗组患者中, 男11例, 女15例, 年龄22岁~65岁, 平均年龄 (29.2±6.3) 岁, 病程1个月~5年;对照组患者中, 男12例, 女14例, 年龄23-66岁, 平均年龄 (29.7±6.8) 岁, 病程3个月~6年。通过对比,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等基础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患者取平卧位, 硬膜外麻醉后, 取经右上腹腹直肌切口, 切口长度约8~10cm;然后分离粘连, 显露胆囊及胆囊三角区, 采取顺逆结合的方法切除其胆囊并对胆囊床进行结扎、止血、引流, 最后关闭腹腔。

1.2.2治疗组治疗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首先患者取平卧位, 经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 利用Weress针进行穿刺, 并建立CO2人工气腹, 气腹内压保持在1.8k Pa左右。采用四孔法向患者腹腔内植入腹腔镜, 对患者腹腔进行探查, 分离、显露、剥离胆囊, 并对其胆囊床进行电凝止血, 然后移除胆囊, 并依次进行结扎、止血、常规置小网膜孔硅胶管引流[2]。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6.0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学分析, 计数数据进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行T检验, P<0.05时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01时差异具高度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组患者, 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均显著短于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 两组差异非常显著, 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1) 。具体见表1。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组患者在术后治疗中, 无发症发生;对照组患者术后治疗中, 有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 1例胆漏, 2例切口感染, 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治疗组 (χ2=4.33,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对手术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经过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100% (26/26) , 对照组患者对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效果的满意度为80.8% (21/26) , 两组患者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χ2=5.53, P<0.05) , 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是指发生在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胆囊疾病, 是一种常见病[3]。按结石主要成分临床上常分为纯胆固醇结石、纯胆红素结石、混合性结石等, 其中, 约有70~80%为胆固醇性结石[4]。胆囊结石的发病机制和胆汁中胆固醇过饱、胆汁中成核因子异常等因素有关[5]。在胆囊结石患者中, 约60%的胆囊结石病人无明显临床表现, 当结石嵌顿引起胆囊管梗阻时, 常表现为右上腹胀闷不适, 类似胃炎症状。有的病人于夜间卧床变换体位时, 结石堵塞于胆囊管处暂时梗阻而发生右上腹和上腹疼痛等症状。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生活环境、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的改变, 结石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是手术切除治疗胆囊, 其中最常用手术有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是胆道外科常用的手术, 主要分顺行性 (由胆囊管开始) 切除和逆行性 (由胆囊底部开始) 切除两种[6]。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能够切除患者胆囊结石, 减轻患者的病痛, 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但该手术方式在手术中的视野较差, 针对性差, 手术切口大、手术时间长、术后愈合慢、易发生一些并发症, 因此已经不能满足现价段患者对治疗的需求。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逐渐成为治疗胆囊结石最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本组研究显示, 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治疗组与采用传统开腹手术的对照组比较, 手术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都显著优于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对照组, 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01) 。治疗组患者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达100%, 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手术治疗的满意度80.8%,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表明腹腔镜手术治疗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且治疗效果好, 患者满意度高。

综上所述, 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后并发症少、治疗效果更好等优点, 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参考文献

[1]张爱民.小切口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对比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 (4) :97-98.

[2]吴明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开腹术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1, 13 (20) :145-146.

[3]陈宏宇.腹腔镜保胆取石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社区医学杂志, 2014, 12 (8) :81-82.

[4]罗海海.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国外医药 (抗生素分册) , 2013, 34 (6) :278-279.

[5]闫雨龙.三孔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 2014, 30 (16) :81, 83.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3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患者入院后经腹部B超及CT检查确诊,临床主要表现为上腹不适、嗳气、右上腹肌紧张、压痛或反跳痛等。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观察组男性25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37.5±2.4)岁,结石平均直径(5.9±1.3)mm。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22例,平均年龄(38.3±2.7)岁,结石平均直径(5.5±1.1)mm。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未见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全身气管插管麻醉后,于脐下缘右侧1 cm处做一长度为1.5 cm切口,置入Trocar,建立人工CO2气腹,穿刺建立观察孔,从观察孔置入腹腔镜。常规探查Calot三角及胆囊情况,于剑突下方左、右位分别做横向切口作为操作孔,于脐缘切口往左绕脐1 cm处作为操作孔。使用电凝钩打开浆膜层,分离胆囊动脉,钛夹近端双重结扎胆囊动脉后离断,然后在距胆总管约0.5 cm处,予钛夹结扎后切断胆囊管,电凝钩将胆囊从胆囊床上完整剥离,并予以电凝止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取右肋缘下斜切口及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常规顺行或顺逆结合方式行胆囊切除手术。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时记录术后并发症情况。

2 结果

2.1 观察指标:

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方面均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且术后并发症少于常规开腹手术,这与尹永仁[2]的研究结果一致。腹腔镜有画面放大作用,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操作能够放大手术视角,在解剖时更加清楚,从而能够缩短手术时间[3]。相对于开腹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还具有以下优点[4]:①能够保持胆管的完整性和胆囊功能;②术中操作无需分离胆囊三角,从而避免了胆管损伤;③术后瘢痕不明显,具有较好的美容效果;④腹腔镜手术对内脏器官的牵拉较少,因此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⑤手术切口较小,有助于预防术后感染;⑥腹腔镜术中使用双极电凝对胆囊浆膜层进行处理,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

综上所述,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92例胆囊结石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组(观察组,n=46)与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组(对照组,n=46),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3.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应在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囊切除术,腹腔镜,开腹手术,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梁伟恒,李健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小切口胆囊切除术在基层医院中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5):27-28.

[2]尹永仁.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的临床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7):2060-2061.

[3]王飞.基层医院行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分析[J].微创医学,2013,8(5):579-580.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1篇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 腹腔镜 胆囊切除术

【中图分类号】R6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2)02-0374-01

近年来,腹腔镜因其损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及无明显疤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1]。回顾分析我院2004年8月~2011年12月期间920例LC术病例,期中急性胆囊炎248例,占26.9%,现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248例中,男134例,女114例,年龄16~82岁(平均46岁),均伴有明显的右上腹痛、发热等症状,查体示皮肤巩膜无黄染,Murphy’s征(+),白细胞计数增高,肝功及血胆红索正常或轻度升高。B超示胆囊肿大,胆囊壁厚模糊,呈双边征。单发结石 106例,多发结石142 例,其中结石嵌顿 67 例,胆总管无结石。病程均≤72 h。排除胆石性胰腺炎、肝内外胆管结石,上腹部有手术史者,排除凝血功能异常、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急性胰腺炎、合并有其它系统严重疾病或需要进行其它手术的病例。合并高血压13例,糖尿病12例,有下腹部手术史8例,肝硬化6例,Mirizzi综合征6例。

1.2手术方法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头高脚低左侧卧位,常规3孔或4孔法,Veress法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为12-14mmHg,镜下探查胆囊、胆囊三角、胆总管解剖及炎症、粘连程度。根据病情(手术难易程度)分别采用顺行、逆行胆囊切除术。胆囊管和动脉近端应用两道钛夹.动脉远端用一道钛夹(胆囊管较粗时,缝合或使用圈套)。将胆囊及散落结石从上腹部穿刺孔装袋取出,根据术野情况进行冲洗,若腹腔粘连较重且渗出较多则放置腹腔引流管。顺行法胆囊切除134例,逆行法胆囊切除32例,顺逆结合法胆囊切除36例,胆囊大部份切除16例,放置腹腔引流管92例。

1.3结果 248例完成LC术242例,中转开腹6例,平均手术时间40min(30-140min),术后平均住院4天(2-7天),无术后并发症,中转开腹6例,2例坏疽型,2例合并肝硬化肝功能B级,因术中出血较多腹腔镜下难以控制,2例Mirizzi综合征Ⅲ型,腔镜下难以修补,中转率2.4%。

2 讨论

2.1手术时机 急性胆囊炎72 h内病理改变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胆囊及其周围组织充血、水肿明显,炎性反应粘连尚有一定解剖层次,解剖、分离胆囊壁与肝床较容易,胆囊管、肝总管、胆总管三者关系较易辨认[2]。超过72 h后由于炎性水肿的吸收,或者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者,周围组织粘连较重,calot三角分离困难而无露胆囊管,则手术难度增大。急性胆囊炎起病后72 h内手术时机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相似,均可行腹腔镜治疗,且越早越好,病程越长手术难度就会越大。通过多年的临床不断积累和总结以及借鉴他人经验,我们认为,其实大多的急性胆囊炎均可采用腹腔镜方法予以治疗,避免了因保守治疗,使症状缓解后延期1—3月再行手术的必要。

2.2手术技巧 在急性胆囊炎行LC术时,进腹分离粘连后,胆囊肿大者需要胆囊减压,先不要急于解剖Calot三角,要仔细辨认胆道结构之间的关系,确定关系后,左手切开Calot前后浆膜,然后尽管采用钝性方法刨开其中的脂肪组提起胆囊壶腹上下摆动,靠近胆囊壁用钳子钝性分离, 可清楚地显示其中之结构,确认“三管一壶腹”后,辨认胆囊动脉,沿其走行向胆囊侧多游离一段距离才施夹,以防一旦损伤回缩后不易止血,再钳夹胆囊管。胆道结构变异常见,要有充分的认识,如遇Calot三角内有较粗大的管道结构时,应反复辨认清楚。有时顺行切除困难,可逆行切除。在遇Calot三角致密粘连无法分离时,也可采用逆行部份胆囊切除或顺逆结合胆囊切除,通过切开的胆囊探查胆囊管走行,在清晰视野下可靠地缝扎胆囊管,余下的胆囊粘膜于以电灼破坏,效果一样。术中若出现较多渗血或者胆囊管残端处理不理想时,可附加腹腔引流术,于术后3d后拔除。Mirizzi综合征处理较为困难,按照Csendes分型,I型(胆囊颈或胆囊管结石嵌顿压迫胆总管)7例,Ⅱ型(胆囊管瘘形成,瘘口小于胆总管周径的1/3)1例。III型(瘘口口径超过胆总管周径的2/3)2例。I型急性炎症肿大且张力高而难以夹持,先于胆囊底前侧减压,勿使胆囊过分瘪陷而影响胆囊的剥离。手术以钝性分离为主,电钩分离应慎重因其趋肤效应可能损伤肝总管。为防止分离过程巾结石被挤入胆总管.用分离钳紧靠胆囊管分叉处向胆囊方向交替挤压结石,动作要轻柔,辨认清“三管一腹壶”后,回缩胆囊管以确认施夹部位,防止肝总管成角而狭窄。如遇胆囊管结石嵌顿过紧挤压不动时,分离胆囊管后,先于结石近端用4号线结扎胆囊管,但只打个结,松紧适宜,然后纵行切开胆囊管,取除结石,重新调整好4号线的位置,打紧后再施一钛夹,于钛夹远端约0.5cm处切断胆囊即可。II型则行胆囊大部切除,取尽结石后,将靠近瘘口的部分胆囊壁作瓣修补瘘口,用可吸收线缝合胆囊管残端,放置引流管。Ⅲ型不宜LC,果断开腹[3]。腔镜下的缝合打结技术对于腔镜外科医生来说应熟练掌握,对于Mirizzi综合征的病例来说。没有这一技术是较难完成手术的,当然,在腹腔镜难以完成的情况下,应果断中转手术。

2.3冲洗与引流 对于坏疽型、胆囊积脓型胆囊,应常规放置引流管,较为安全,以利于观察及防止胆囊窝积液与感染发生。

总之,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较传统的开腹胆囊切除术,只要方法得当,灵活掌握,并不增加中转开腹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快,下床活动早,住院时间短。只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认真处理胆囊的特殊解剖关系是可以完成急性胆囊炎急诊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4]。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小勇,陈锭光.急性胆囊炎的腹腔镜治疗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9):1459.

[2] 林奋强.腹腔镜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临床分析[J].白求恩医学院学报,2009,7(3):138.

[3] 杨文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 65 例体会[J].医学信息,2010,(5):1186-1187.

女性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LC治疗 (治疗组) 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对照组) , 每组各30例。治疗组中男14例, 女16例, 年龄20~66岁, 平均年龄为53.7岁;发病时间:<24h 22例, 24~72h 8例;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3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5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对照组中男13例, 女17例, 年龄21~85岁, 平均年龄为52.9岁;发病时间:<24h 20例, 24~72h 10例, 疾病类型:急性单纯性胆囊炎25例, 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急性发作4例,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1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纳入标准

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右上腹部疼痛症状, 莫菲征阳性, 疼痛可放射至肩背部;消化系统彩超或CT检查等明确诊断为胆囊炎, 亦可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 胆囊增大、胆囊壁增厚, 肝功能检查无明显的阻塞性肝损害表现;有明确的外科手术指征, 且无手术禁忌症;发病时间不超过72h[3]。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30例患者在术前均给予合理的抗生素以预防感染。取平卧位, 行硬膜外麻醉, 麻醉后, 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采用经腹直肌切口, 切口长度约9~15cm, 顺行切除。手术过程中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必要时留置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1.3.2 治疗组

30例患者术前常规抗感染治疗, 留置胃管和导尿管。患者取仰卧位, 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联合静脉复合全身麻醉, 麻醉后, 选择脐下为穿刺部位, 建立CO2人工气腹, 采用常规三孔法, 于脐下缘穿刺10mm, 分别穿入Trocar, 置入腹腔镜。患者取头高脚低位, 镜下靠紧胆囊, 分离胆囊周围脂肪、结缔组织及胃和十二指肠等, 暴露胆囊三角, 对其进行解剖, 暴露胆囊动脉和胆囊管, 再顺行切除胆囊, 切除后于胆囊床喷洒生物蛋白胶以止血, 如腹腔内粘连、污染较重, 应放置腹腔引流管。术后常规给予抗生素治疗3~5d。

1.4 观察指标

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4.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表示, 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均优于对照组, 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见表1。

3 讨论

目前, 急性胆囊炎的治疗方法主要以外科手术为主, 传统手术方式以开腹切除胆囊为主, 但由于存在切口长、手术时间较长、并发症多、术后恢复慢、住院时间长等缺点, 临床已很少使用。LC已是目前腹腔镜外科术中的标志, 其临床应用最为广泛, 且已成熟。本研究结果表明, 相比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采用LC的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与对照组相比,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提示LC具有明显的优势。然而, 必须注意应掌握LC的适应症, 不可忽视LC的禁忌症, 若存在禁忌症, 仍需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综上, LC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比较, 具有明显优势, 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LC) 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30例行LC (治疗组) , 30例行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 (对照组) , 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的相关指标。结果 两组比较, 治疗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肛门排气时间早、住院时间短, 均有显著性差异 (P<0.05) 。结论 LC在治疗急性胆囊炎方面与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比较, 优势明显, 值得推广。

关键词:急性胆囊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疗效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吴明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传统胆囊开腹术胆囊切除治疗胆囊炎的临床对比研究[J].中国社区医师, 2011, 13 (20) :145.

[2]余武林, 姚红岗, 刘文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1, 6 (4) :50.

上一篇:口语综合运用能力下一篇:数学概念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