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合作学习

2024-06-02

数学课合作学习(精选12篇)

数学课合作学习 第1篇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对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合作学习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近年来合作学习被越来越多地应用到了数学教学中。但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不够成熟,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需要初中数学教师以及学生共同改进。

(一) 初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认识

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真正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内涵, 只是对合作学习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同时, 因为有些初中数学教师不重视合作学习, 导致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降低了合作学习的应用。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个体成绩, 还能促进班级的整体发展, 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应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在数学课堂中应尽量地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而有些初中数学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 只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另外, 初中数学教师缺乏对合作对象的认识, 合作学习不仅仅只是学生与学生之间, 还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 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还能增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感情, 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合作。

(二) 对合作小组的建设存在不合理的现象

大部分的合作小组, 普遍都是由学习好的学生来担任小组长负责一个团队的整体, 然而这样的组建方式不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 违背了合作学习的理念, 合作学习是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在合作学习中学到知识, 找到自身擅长的一面, 若总是让学习好的学生担任组长, 只会让学习好的学生与基础差的学生产生更远的距离, 容易产生智力歧视, 不利于班级的和谐发展。

与此同时, 由于合作小组的分工不明确, 导致学生不能在合作学习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对待数学教师提出的问题, 只有那些开朗活泼、善于发言的学生进行讨论;而性格内向、不善于发言的学生只是闷闷不语。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要注重对合作小组的分工, 让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学到知识, 让乐观的学生更加乐观, 安静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 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 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研究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 教师应在初中教学方式上重视对合作学习模式的应用。

(一) 增强数学教师合作学习的理念知识

合作学习对初中数学的教学是重要的,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合作学习的理念认识, 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通过对合作学习理念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一个良好的课堂纪律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方法,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方式有着重要的影响, 初中数学教师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准, 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 科学合理地建设合作学习小组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要科学合理地建设学习小组, 避免只注重学习能力强的学生, 在合作小组学习中应更加注重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状况, 通过合作小组的学习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合作小组的建设中要对小组内的成员进行轮流组长的设置,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体会到当小组长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通过合作学习的体验让学生懂得团队的重要性,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为学生未来的数学发展奠定基础。

(三) 注重数学教师对合作小组的指导

在合作小组讨论之前, 数学教师要对合作小组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让每一个小组成员都能明确地了解数学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通过教师的指导, 以便于合作小组能更好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例如,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涉及了统计学的部分知识, 所以初中数学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理解统计的概念, 然后通过小组之间的学习, 整理数据并制作数据统计表。小组成员要制定不同的数据统计表, 让数学教师选择出一个最佳的数据统计表, 通过制作数据统计表, 使学生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不确定性。通过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讨论, 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

三、总结

经研究表明,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还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增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曾期嫣.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 2011, 11 (17) :131-134.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第2篇

一课题的提出

1、人的发展的需要。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现代人一生发展的四大支柱。其中学会共同生活是当今教育中的重大问题之一。教育的使命是教学生懂得人类的多样性,及所有人之间具有相似性又相互依存,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合作学习”是锻炼小学生“与他人一起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2、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可见,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

3、课堂教学的需要。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低效率、学习形式的单一化,严重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而小组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方面,具有其他教学组织形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它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教科研工作相对落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虽有落实新课标,组织合作学习的意识,但如何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一直困扰着全体数学老师。

二课题界定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以课堂为载体,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合作学习,达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本课题着重从实践层面研究在合作学习活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寻找解决的方法。

三、理论依据

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理念关注学生的发展,重视学生数学学习的历程,强调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合作学习就是要使学生超越自己的认识,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理解,看到事物另外的侧面。而通过

合作与讨论,可以使学生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看到自己抓住了哪些,又漏掉了哪些,从而形成更加丰富的理解以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四、研究目标。

1、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

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传统的单向传授方式转变为互动式学习。

2、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通过在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勇于交流、乐于倾听、敢于质疑、善于发现、愿意赞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发交流欲望,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3、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醒、相互学习的气氛会逐渐浓厚,学生经常为小组的成功而自豪,这有助于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五、研究内容。

1.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2、训练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要是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为了提高合作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

(1)学会倾听

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1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在这样要求下训练,学生不但养成了专心听的习惯,而且培养了学生相互尊重的品质,这种品质的功能也能延续到学生的一生。

(2)学会讨论

合作学习中,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通过共同讨论、相互启发,从而达到合作的目的。为了提高讨论的质量,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

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

(3)学会表达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的友好交流和自我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述,为了达到训练目标,首先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敢说、会说,培养学生善于倾听、思考、判断、选择和补充别人意见的好习惯。其次要求小组成员人人都说,而且要能大胆完整地说,要鼓励礼貌用语。如对某一问题有不同看法时,起来补充或纠正时可以这样说:“我对第X小组XXX同学的意见有补充或有不同看法。”

听、说技能是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它是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探索形成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帮助,相互启发,实现了学习互补,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4)学会组织

合作讨论的成败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组内的组织者,具体做法是:指导组织者进行组内分工、归纳组内意见、帮助别人评价等,另外,为了体现小组内的主体性,可定期培训、及时更换组织者。通过训练不但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而且为学生今后立足于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本课题研究的状况和已有的研究成果,用以指导本课题的研究。、行动研究法。认真学习典型课例,拿出一节课,集体会诊、并与以往的课例比较作了哪些改进,对教学活动中合作学习的得失进行反思,提出新的改进方法。

3、经验总结法。按计划定期上研究课,不断与各位老师交流、改进、总结,形成材料。这一课题研究,主要以上述三种研究方法为主,但在研究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他的研究方法作为辅助研究。

七.具体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08年3月)

1、分析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做好前测工作。

2、拟定课题实施操作方案,请专家指导,进行开题论证。

第二阶段:初步实施阶段(2008年4月)

1、课题组按照操作方案初步实施研究。采取边实验边思考,边学习边总结的方法,不断完善课题研究的方案。

2、定期开展研究活动,研究伦理教育的内容、途径、方法,着力研究课内外相结合的操作方法。

3、请专家再次指导,规划本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正式实施阶段(2008年5月)

1、按照研究方案具体实施研究。

2、课题组积累资料台帐。

第四阶段:总结鉴定阶段(2008年6月)

1、做好后测工作,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研究工作报告。

浅淡小学数学课小组合作学习 第3篇

“合作学习”是新课标所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促进、明确责职、合理分工,有效地解决组内的认知冲突,对小组活动进行有效评价,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只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教学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使用。出现了重形式、轻实效的现象,怎样有效地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呢?

一、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

《课程标准》提倡新的教育理念是:既要让每个学生获得最基础的数学知识,又要承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要改变学生数学学习的方式,由过去以教师讲授为主向以学生自己学习为主;要真正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转变教师的角色;评价的方法、手段及内容也要变化。广大教师只有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所提出的理念,转变自己的教育理念,才能搞好小组合作学习。

二、教师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对小组合作学习应有正确的认识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学习。教师的合作学习教学技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合作学习的分组。合作学习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讨论,所以教师对全班学生的分组就显得格外重要,教师必须得进行认真的研究设计,最好按照异质分组,就是说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要均衡。要确定每个成员的分工,可以采取轮换制,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由每个成员轮流做。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工作,资料员负责学习资料的收集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代表小组进行学习成果汇报等等。

2、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师备课时要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所要体现的新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另外,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还必须要考虑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等等。

3、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关系。合作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越来越重要;但是合作也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如教学《乘法口诀表》,根据已经学习了的“1-9的表内乘法和表内除法"的基础上,出示讨论问题的思考提纲,如“乘法口诀表的排列顺序有什么规律?”“一般每句乘法口诀可以写几道乘法算式和几道除法算式?”“是否每句乘法口诀都是这样?”“根据乘法口诀表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根据这些疑问,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研究,共同探讨,得出答案,再向全班汇报、总结,学生通过这种学习的形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又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4、合作学习的课后总结。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课后跟踪调查、收集反馈信息、反思成果与不足、对学习进行全面的评价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找学生谈话等方式收集信息,反思取得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的教训,也可以设计“学习反馈表”进行简单的统计。

三、对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学生的合作,而小学生往往不善于合作,不知道怎样合作,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更缺乏从事合作学习所必需的有效技能,因此,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逐渐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总体而言,可以从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能力的能力入手:

1、会搜集资料。一般来说,合作学习的课题有一定难度,有较强的操作性,所以往往需要搜集一些资料,例如:在教学《白色污染》时,让学生收集有关的资料.就应该指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

2、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树立起让每个学生都说出自己观点的教学理念,并且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点。期间,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甚至不批评。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3、学会讨论问题。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之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4、认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由于人的个性的差异,有些学习好的学生不愿意合作学习,认为自己有能力解决问题;也有一些学生不愿意与他人交往。教师要使学生逐步体验到通过合作学习可以解决很多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合作学习可以提高每个人的能力,使大家友好相处,从而对合作学习产生认同感。

5、建立互相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成员之间只有建立相互信任、团结互助的关系,才能以诚相待、荣辱与共,不计较个人的利益得失,为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对培养良好的思想品质也是有好处的。

6、增强成员的集体责任感。小组里的每个成员都要为小组的学习任务承担一部分责任,不要有依赖思想,而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从而激励自己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7、以友好的方式对待争议。班级是一个小社会,小组成员间会因为学习或其他事情产生一些争议甚至矛盾,成员都要明确争议是为了达成共识、更好地解决问题,目标是一致的。教育学生要以小组利益为重,争议时对事不对人,始终保持团结。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 第4篇

一、实施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数学高度抽象性的特点, 造成了数学难懂、难教、难学, 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的过程。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力时, 才能真正懂得数学, 学好数学。只有在师生、生生的合作中, 才能形成和谐的数学课堂环境, 促进学生对数学本质的领悟与理解。同时, 师生、生生的交流与互动, 能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引起思维的共振, 丰富教师的教学经验, 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精心预设,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选择恰当的合作学习内容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和关键。教师在课前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 选择有价值的内容, 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 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讨论, 为了避免讨论成为优秀生的个人表演, 可以丰富探究的形式。如, 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讨论, 形成集体意见, 由小组代表发言。对于出现的问题由小组或者其它组来补充完善。针对数学课的特点, 让不同小组的学生到教室内的白板上展示做题过程, 形成一定的竞争氛围。教师要精心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 依据学生的数学认知, 针对那些具有思考性、开放性、趣味性, 能发挥小组集体智慧的内容, 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三、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

创设良好的课堂交往气氛, 能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 并与同伴积极交往, 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基础技能、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座位等方面的情况, 将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层次, 从各层次中各抽出一人组成四人一组的学习小组, 使各小组成员整体水平相差不大, 并选定一名组长, 教师教学中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调整课堂教学的空间形式, 使同一小组的学生处于较近的空间距离, 为他们提供交往机会, 创设交往情境。针对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 在教学目标、学习效率要求、课堂提问、作业布置、考试要求等方面均有不同层次的标准。小组学习任务的布置, 信息的反馈矫正主要通过小组长来完成, 教师以小组为答疑对象, 提高答疑效率, 同时帮助小组中交往有困难的同学确立正确的交往态度, 指导其实施有效的交往行为, 并利用全组的情境帮助其改变在小组中的地位, 教师要督促小组积极活动, 适当开展小组竞赛活动, 并对优秀组和进步组, 优秀个人和进步个人进行奖励。通过课前分层设计教学, 课中分层教学, 课后分层辅导, 作业分层完成, 考后分层激励,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教师要适时发挥自己的作用

强调学生间的合作, 并不是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始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在合作过程中, 教师要善于启发、巧妙引导。特别是出现困难、意外、混乱局面时, 教师要深入小组, 参与其中, 掌握情况及时调控, 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序、有效地展开。教师要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 注意激活“冷场”, 控制“过热场面”, 使全体小组成员“动”起来, “活”起来。教师还要深入小组内参与学习讨论, 随时把握各组的学习情况, 灵活地运用教学机智, 调整学习时间, 同时还要教给学生一些探索发现的方法, 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更高层次。

五、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恰当时机

小组学习的时机安排是否适宜, 对小组学习的效果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在数学教学中, 只有根据数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选择恰当时机进行, 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1. 突破重点、难点时, 组织小组讨论

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出现思维障碍, 也就是遇到教学重点、难点时, 希望用已有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这时, 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讨论,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从而克服“教”与“学”的难点。例如, 在推导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时, 我让学生小组合作类比等差数列的前N项, 对公式的推导方法进行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方法。

2. 梳理总结阶段的合作学习

当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时, 一般要对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总结, 这时, 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通过互检、互评, 进行互教, 互学, 互帮, 最后达到查漏补缺的综合提高, 同时还将他们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 形成知识结构网络。

3. 解答“开放性”知识的合作学习

为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教师常常会安排一些开放性问题, 当学生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时, 教师可安排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把自己的结论根据展示出来, 每个同学都从别的同学那里看到解决问题的另外一些角度, 培养了学生全面考虑问题和善于从别人身上取长补短的好习惯。

六、评价要全面而有激励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 热衷于分数排队, 比较强弱胜负, 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 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教师的期待与评价对学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由于班级人数较多, 对每一位学生进行评价又是不现实的。因此, 合理运用小组成员互评与自评, 对于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增强其学习的自信心尤为有效。而正确的评价与被评价也正是学生将来走上社会所必须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所以我们不仅要对合作学习的过程进行评价, 还要对学生的合作结果、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等进行评价, 使各小组明确自己努力与改进的方向。而且在评价方式上要以鼓励为主, 评价的方式要多样化, 这样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从而使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 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以这样的方式评价学生,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 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七、教师的反思可以深化小组合作学习深度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进行反思。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还要反思自己是否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合作, 对小组合作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是否给予及时的肯定;反思小组合作学习中是不是既面向了全体, 又照顾到了少数。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收集信息, 针对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不足写成教后笔记, 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指导, 不断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良性机制, 把学生的合作、自主学习引向深入, 最终达到学生学会的目的。

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 第5篇

开题报告

在《数学新课程标准》贯彻实施的新环境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培养初中学生合作、交流学习的方式,全面推动新形势下农村初中学生的合作学习,特成立本课题小组。结合我校目前开展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新精神,我们确立了《初中数学课堂合作学习》为研究课题。这里将课题研究有关的几个重要问题报告如下:

一、课题的应用价值与意义

1、课题研究的意义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人,不再是课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对在新形势下,发展学生的能动性有很大的实践意义。

2、课题的实践价值

本课题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实践价值:

1)扭转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教师的教,注重的是知识的灌输。现代教育的发展则趋向以学生,学法为出发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运用知识的基本技能并重视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因此,课堂合作学习适应了现代学生课堂学习的需要。

2)学习形式的转变

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让学生明白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然后,在这个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继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合作学习,正好给学生提供了这样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平台。相互合作、交流,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也将产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观点

1、课题的涵义界定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的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向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一员。

2)、马斯洛的“需要”理论 :在教育理论界,人们提出教育的交往起源说和交往的本质论认为“交往是人与人之间共同活动中的需要,在交往中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学理论中也指出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等等,这都说明相互合作、交流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一项发明创造除了个人钻研,还需要集体合作和协调,因此,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合作”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事物发展的主要动力。教学中应当充分体现这一特点,顺应发展规律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使学生在“学会学习”,“学会生存”的同时,“学会合作”。

3)、“群体动力”理论: 在一个合作性的集体中,具有不同智慧水平,不

同知识结构、不同思维方式的成员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交流的撞击中,产生新的认识,上升到创新的水平,用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正是在充分借鉴集体动力理论的前提下,形成和发展了自己的理论思想。2、课题研究目标

(1)、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探究学习的策略的研究

①组建合作小组的研究

②课堂合作学习的内容设计的研究

③课堂合作学习的时机的研究

④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操作的研究

(2)、课堂合作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研究,学生在课堂合作学习中,主要是拟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的。拟从几下几方面对合作学习与学生能力培养的进行研究:

①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培养学会倾听、学会讨论的能力的培养

②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善于发言的习惯

③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对别人的发言进行辨别、评价的能力④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培养归纳总结的能力

(3)、课堂合作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研究

拟通过以下措施对课堂合作学习与培养学生团队意识的进行研究①通过课堂教学活动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特点,设计一些适合于课堂合作探究学习的活动,拟通过激励性的评价,尽量让每个人的长处都能在集体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②通过数学实践活动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组织一些合作参与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合作,并让学生在生动、活泼、有趣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合作的乐趣。

(4)、课堂合作 学习中的教学评价的研究

①课堂合作学习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②课堂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的研究

3、课题的研究方法

(1)、个案研究法: 针对某一个学生、某一类学生、某一节课进行深入而 具体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针对课堂合作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行动研究中不断探 索,不断修改、总结。

(3)、经验总结法:运用经验总结来建构数学课堂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以 及具有校本、地方特色的教学经验。

4、课题的研究步骤

(一)2011年3月—2011年4月理论学习与开题论证阶段

主要内容是:

(1)认真学习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研究方法,填写申报表;

(2)运用文献研究法,深入学习关于合作学习的相关教育理论,对合作学习进行理论上的研究;

(3)制订实验计划和方案。

(二)2011年5月—2011年7月第一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1)采用教育调查法,对教师成功和失败的合作学习教学案例设计进行调查,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2)对学生进行关于合作学习的问卷和访谈,了解学生对于合作学习的态度、看法,调查学生喜欢和能够接受的合作学习方式,进行比较和研究;

(3)制订第二阶段实验方案,为下阶段实验做准备。

(三)2011年9月—2012年7月第二阶段实验

主要内容是:

(1)按计划在继续第一阶段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课堂合作学习的实施;

(2)学生撰写课堂合作学习的体会;

(3)总结第二阶段的实验成果。

(四)2012年9月—2012年12月总结阶段

主要内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资料,分析和研究实验情况;

(2)制定总结阶段计划;

(3)总结和提炼研究成果;

(4)全面总结实验工作;

(5)结题论证;

(6)成果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

5、预设研究成果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3--2011.4)确定课题,制定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5--2011.7)

1、调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阶段计划论文

3、改进措施,巩固成绩(2011.9--2012.7)

4、总结经验,整理数据论文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9--2012.12)

整理材料,撰写研究报告结题报告

6、课题事务分工

领导:龙通胜(校长)

指导组长:龙光儒(教务主任)

组长:吴明德(全面负责课题研究工作)

成员:余秀远(论文收集,修改,编制)

姚海军(案例收集,修改,编制)

刘正远邰秀华邰昌文

高中数学合作学习综述 第6篇

关键词:高中数学;合作学习;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94

一、引言

合作学习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手段,它作为教学方式是建立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本文将以高中数学的合作学习为切入点,分析合作学习中学生和教师出现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合作学习的建议。

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

1. 学生方面

首先,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在听公开课的时候,笔者发现教师喜欢改变学生的座位方式,以4-5 个学生为一组,或者排成波浪形,排成马蹄形等,似乎改变学生的座位,把学生凑在一起就是小组合作学习。课堂上经常出现无论教学内容的难易,也无论有无合作学习的必要,教师就盲目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或者小组讨论。但在真正展示成果的时候,很少有学生能够主动站出来代表小组发言。

其次,学生参与机会不均等,能力发展不均衡。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他们极具个性特点。有的学生性格外向,思维活跃;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这就导致了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总是活泼好动的学生掌握主动权,而内向、不善于与人沟通的学生往往逃避学习的责任,学习任务也由个别能力强的学生来代替完成。导致一部分学生的思维困惑和学习困难不能完全暴露出来,还剥夺了他们自主学习、自我感悟和提高的机会。

最后,学生缺乏交往沟通的能力和合作的技能,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普遍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的意识和协作的能力。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他们不会与同伴进行沟通。在解决学习任务时,不会将学习任务分解,明确每个人要做的事情,学习效率低下。而教师所给的小组合作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学习的效果可想而知。

2. 教师方面

首先,高中数学教师技巧和技能的欠缺。由于大部分教师从小接受的是没有小组合作学习的传统教育。参加工作以后,也很少有机会参加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培训。教师对如何编排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小组、在何时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自身的角色把握等内容都有没有深刻的认识。

其次,高中数学教师仍然面临高考的巨大压力。很多地区高中数学将三年的内容压缩到两年完成,课堂容量极大。数学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分数,数学课上宝贵的时间只能是数学教师自己在辛苦地讲解。此外,教师还要经常应付参与各种评比、培训、考核、检查活动等。

最后,高中数学教师缺少与小组合作方面的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教师们表示,小组合作学习对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有帮助的,但是,由于缺乏与专家学者交流的机会,自己组织的小组合作学习比较盲目,即使有问题也不能很好地解决。

三、合作学习的完善

1. 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明显特征是有力地挑战了教师的“一言堂”。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团体合作和竞争的意识,培养学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问题,让他们走进课堂、亲身体验。课堂上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留给每一位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使学生都有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能够解决疑难问题、制定独立方案、积极组织组内讨论。教师不能由于时间关系,相互交流未充分展开就终结,而是应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广大空间。

2. 制定好合作的过程

教师要明确小组合作教学的目的规则、制度,关注学生合作过程中的表现和反应。教师在确定分工时,先要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工作,做到各尽其才。比如谁当小组长、谁负责记录、谁是联络员、资料员、谁总结发言等。在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使学生的思维相互碰撞、知识互补,谈见解、说体会,提建议,做到相互学习、相互监督,有计划地组织轮换分工,全面锻炼学生各个方面的能力。

3. 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自主互助”的课堂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学只是众多教学方式之一,并不是一味对传统大班教学、个体教学的否定。我们要根据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情况对应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在小组合作内容的选择上要有科学性。有的教师选择难度较大的问题内容,课堂讨论得热火朝天,却往往跑离了主题。

4. 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

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是小组合作的主要目的。教师应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准备者,教学活动的引导者,课堂教学的示范者、参与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扮演多重角色。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合作”的观念,课前认真地做好组织和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性别等情况进行摸底,在教学中做好科学合理的分组,便于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四、结束语

合作学习在新课程的实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不是短期的教与学的合作行为,它需要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改进、补充和提高。

参考文献:

[1] 王 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2] 周先怀.高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J].校长阅刊,2006(6).

[3] 吴承华.“合作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学报,2006(6).

选准数学合作内容确保合作学习实效 第7篇

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应怎样选择呢?我认为选取的原则是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基础, 以能挑战学生的智慧, 有效引导学生的积极探索, 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为目的。总的来说, 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考虑两个方面。首先要考虑合作的必要性。合作学习要处理的是个人力量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提高每个人的能力, 使学生逐步体验到大家友好相处、合作的威力。因此,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具有挑战性、开放性和探索性, 是个人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的;通过合作讨论, 学生能够形成对问题深刻、全面的认识, 又能感受合作交流, 听取各种观点的重要性, 增强团队协作意识, 学会与人共处。其次, 要考虑合作的可能性。也就是说, 合作学习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力所能及的, 是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 并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合作的内容还需要有相对的空间。否则, 学生的讨论就不会有价值。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我认为下面的内容比较适合教师们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一、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所得结果容易出现分歧的内容

如果要合作解决的问题答案非常明显, 而且是唯一的, 那就没有必要合作讨论了。而使人模棱两可, 易产生认知冲突的内容, 最值得讨论。教师可以在认知冲突点上就模棱两可的结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辨析, 达成一致意见, 澄清认识。意见分歧往往容易引起争论, 在争论的过程中学生能逐渐自悟个中道理, 从而体现合作学习的价值。

如, 在“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教学中, 教师在引出“面积单位”时, 设计了这样一个师生互动环节。

学生通过活动探究后, 对以上两图形的面积有了统一意见:如果用方格纸量的话, 长方形面积是24个小方格, 正方形的面积是25个小方格。长方形的面积小于正方形的面积。教师神秘地说:“因为正方形中的小方格比长方形多一个, 所以正方形的面积大。那么你能猜到下面遮住的图形的面积谁大谁小?”媒体呈现三个有圆形纸片遮住的图形, 下面分别标有16格、4格、6格。大多数学生一开始认为第一个图形面积最大, 因为它有16格。突然有学生说不一定, 渐渐地有不同意见的学生多了起来。教师顺势引导:“你们为什么会有不同意见?”学生自信地说:“三个图形中的方格大小可能不一样。”于是教师展示三个图形, 证明学生们的理解相当有道理:确实在没有知道方格大小是否一样时, 只知道方格数也是没有办法判断图形面积大小的, 比较自然地引出:测量图形的面积需要有统一的单位。这位教师灵活地调用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加深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深层、全面的理解和感悟, 表现出对合作学习的成功把握。

二、方法多样, 答案不唯一的开放性内容

一些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 可用多种策略解决, 是很好的激发探究思维的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进行充分的合作交流, 可以提高学习效果。因为一个人的思维总是有局限的。合作学习一方面为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个性思想的机会, 另一方面能汇集多角度的思想, 便于学生在倾听中发现别人长处, 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 拓展自己的视野, 建构问题的解决策略。

如,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内容, 就应提倡学生把个性化的方法在小组中交流。“你的方法是——”“你是怎样想到这种方法的?与同学交流一下。”“你准备向别人推荐哪种方法?”……类似的答案不确定的问题还有:“比较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么想的?”每个学生比较、猜测的依据和思维的角度都可能不一样, 因为不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兴趣、爱好等特点都是不一样的, 问题一出必然会有多角度的思考, 小组同学就能有效地实现互补和互助。

三、独立无法完成的复杂的内容

一些操作性强、需要同伴的帮助才能完成的活动内容, 适合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如:学了“统计”后, 教师设计了“统计某路口1分钟通过的车辆的情况。”由于是播放录像, 速度比较快, 各种车目不暇接, 学生一时统计不下来这正是教师的设计意图:让大家想到要寻求合作, 这样既能亲身经历统计的全过程, 又能很好地感悟集体协作的威力。结果大家分工, 有的统计摩托车、有的统计小轿车……写字太慢就画“—”来表示, 等等。许多办法都让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地凑出来了, 这里的问题解决还很自然地运用了分类的思想方法。

略论初中数学合作学习 第8篇

一、更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角色

理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每位教师必须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引, 不断改革, 打破旧的条条框框, 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 要转变角色。教师要由课堂教学的操纵者、控制者、支配者, 转变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学习的组织者、学习的合作者、学生的激励者。其次, 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教师要多学习, 多走出去考察, 看看别人的教学模式, 吸取新的东西。校内的教师要互相听课、评课,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同时, 教师要多方收集信息, 通过现代化教学设备和丰富的网络资源, 不断革新教学设备和提高教学能力。

二、科学合理的分工

合作学习, 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合理分工。数学的整个教学过程就是一个完整的系统, 在这个系统里面, 每个学生、教师都是不能独立分开来的, 都要发挥每个角色的作用。教师的任务是使合作学习必须具有实效性, 因为合理的分工是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在分工过程中, 小组内部要进行合理分配, 明确各自的任务和担当自身的责任, 锻炼自身的素质。在具体实践过程中, 我们可以根据数学相关的合作选题差异, 让学生各司其职, 方便学生集中注意力搞好一件事情。这样, 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科的科学严谨性, 学生在处理问题的时候, 不但可以提高他们数学思维能力、团建合作能力, 而且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数学感悟与科学素养。

三、处理好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合作学习小组是一个小集体, 每个成员都是一分子, 不但要发挥个人的才能, 更重要的要有集体荣誉, 在活动中要发挥协作精神, 体现竞争精神, 合理地处理好两者的关系, 达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比如“看谁的解法多”“比谁的方法更巧妙”等这样的小组比赛, 学生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的, 都能体验到合作学习的过程, 体验到个人之间的竞争、团体之间的竞争, 并在竞争机制下感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四、适当的评价、激励

不管是课内合作, 还是课外合作, 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是很重要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整体成绩为评价标准的, 在每次活动中, 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有鼓励、有成绩, 学生才能表现出很大的积极性, 并且越来越有兴趣。在评价过程中, 教师要尽量看到学生的亮点所在, 并且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挖掘榜样的力量、合理的评价和鼓励, 是提高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小学数学合作学习探讨 第9篇

也许是因为合作学习正是“时髦货”,在当前绝大多数的公开课上,我们处处可见“合作学习”的身影。是不是所有的课堂学习内容都需要并适于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来解决?答案是否定的。无可非议,合作学习是有很多优点,但我们也不能处处、什么问题都用,否则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须与其他方式相结合,适当运用。一般说,下列情况需要采用合作的策略: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举手如林时;当提供的材料有限,需要资源共享时;当问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群策群力时。对于较简单的认知学习任务,只需个人独立自学或开展全班教学即可,而较复杂、抽象、难理解、综合的学习任务,可以采用不同的合作方式,用集体的智慧去探究、去解决。

二、组织形式多样化

合作学习不能仅满足于这种形式,它的组织形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比如同桌合作、小组合作、组际合作、集体合作,或根据性别、学习成绩、能力进行同质分组,或者是对某一问题感兴趣,想共同解决而合作,或者是自愿组合,教师不能一成不变、长期地运用某一形式,当然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循序渐进。实践表明,应该从2人配对或4人相邻合作学习开始,当学生取得经验之后再深化发展。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合作意识及合作能力时,教师应针对教材内容的特点,考虑本班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自身需求,灵活运用,将更有利于学生在良好的合作组织中解决所遇到的数学问题,如数学实践活动课,就较适于6~8人合作,并可组际合作,跨班合作、还可延伸到课外。在同一节课里,要探究、解决几个不同的问题,可让志同道合的、相同问题的组成合作小组;练习、复习课时,有时是优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互帮互助,有时是根据问题的难度,进行分层同质合作,优生为一组,中等生为一组,差生为一组……

三、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

合作学习有效,问题才能得到很好解决。要想合作学习真正有效,教师就要花大时间、下苦功夫去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合作技能。尤其要重视引导学生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怎样的合作机制,让学生有章可循,有道可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特长,既快又好地完成任务,或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拓每个人思路的目的等等。但由于问题往往是错综复杂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合作的策略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不要把过程与方法讲得过分精细、过分强调。如在某位教师上的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小小采购员”上,教师要求同学们为班级的联欢会设计经济又合理的购物方案。明确了要求后,学生们7~8人合作为一组,展开活动。我注意观察着旁边的两个小组是怎样进行合作学习的?其中一组手忙脚乱,七嘴八舌,意见不统一,尤其是在调查各种物品单价时(模拟超市及水果摊等),各问各的,计算多种物品的总价时,是由书写最漂亮的一位同学填表,其他人都在忙着计算。按从上到下顺序一个个计算下来,结果到了全班汇报交流时,购物方案还拿不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另一组则井然有序,小组长精心组织,分工明确,调查单价及计算总价时,是两、三个人负责完成某一类物品,很快他们组就完成了任务,高举手抢着要汇报了。在同一节课里,同样的条件和时间,由于合作机制的优劣,我们看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合作效果。没有科学、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学习只能流于形式,并不会为解决问题创造有利条件。因此,合作机制的优化与否,将决定合作成效的高低,是能否解决好问题的关键。

四、及时进行激励性评价,巩固合作效果

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能使人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当地引进竞争机制及激励性评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掌握并运用好这个课堂杠杆,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张扬个性、各抒已见、相互交流、团结共进的合作学习氛围,如建立评比奖励制度,哪个小组人人都参与、组织纪律好、发言得精彩、合作得成功就加分或奖励小红花、小红旗、小星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小组之间激励性的评价,如一句真诚的表扬、一个赞许的目光、一阵热烈的掌声都能使每个学生真切地体验到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快乐,从而产生进一步合作的欲望。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催化剂,是学生解决问题的的强大动力。

数学合作学习与策略 第10篇

关键词: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策略

合作学习是指促进学生在异质小组中彼此互助,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并以小组总体表现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这种形式既能充分体现教学民主, 也能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和更多的互相交流的机会, 有效的合作讨论是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合作学习策略是指教师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 围绕一定的教育内容或学习经验, 在一定时空环境中, 通过一定的媒体, 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结构与程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 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 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需要师生合作, 更需要生生合作。课堂的主流应该是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堂的主人应该是学生, 而教师应该退居幕后, 做学生学习的组织者, 引导者, 参与者。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要从单一的教师讲授为主的集体授课形式, 向以个别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整合。因此, 与其相适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合作学习, 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引进课堂。

合作学习适用于各种学科的教学方式, 这早就得到过科学证明。而合作学习用于数学教学让数学教学更显成效。首先, 数学应具有严密的逻辑推导过程, 其结论可以通过逻辑推理来证实。这个过程会使学生面临种种问题, 想出各种解决策略。合作学习可以提供一个公平竞争、无压力的和谐气氛, 使他们能充分发挥自我的能力。其次, 高度的抽象性是数学的又一大重要特点, 而越是抽象的材料, 学习越是困难, 越需要对学习过程进行及时地调控, 以使学习进程朝着学习目标发展。有关研究表明, 同伴比任何其他社会因素更能影响学生对学习的渴望, 与同伴的合作学习可使同伴的关系成为有意义的互依, 从而体验到归属感、接纳、支持和关怀, 有利于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自我调控。正是因为以上原因, 合作学习应用于中学数学才是必要的。那么如何在数学学习中, 根据数学学科特点, 建立以一定教学目标为导向, 以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基本形式, 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 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合作学习是数学教学的一个新话题, 也是数学教师的一个新课题。

数学合作学习教学仍以班级授课为基础, 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活动形式。那么首先要建立合作小组。建立合作小组时就要考虑搭配问题了, 最好让有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 使优等生可以带动学困生, 在学习上共同进步, 小组人数最好限定在4到6人。小组可推举一名组长, 方便联络老师顺利地进行数学合作学习教学活动。小组成员合作学习需要采取有效的合作策略, 主要有协商法、互相提问法、打靶子法。协商法就是在讨论前, 小组成员先独立思考, 或把想法写下来, 再分别说出自己的想法, 然后其他人讨论, 形成集体的意见, 再从中择优。互相提问法用于课本或教师提供材料的课堂讨论中, 学生在阅读课本或材料的基础上互相提问题, 可小组内提问, 也可小组间提问, 也可男女生互相提问。打靶子法则是等每个同学独立思考后, 抽签决定一位成员陈述自己的意见, 其他小组成员以他的意见为靶子, 对他的意见发表见解。在这种具有团体性质的争论中, 学生们更容易发现差异, 发生思维的碰撞, 从而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刻。

为了使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地进行并产生良好效果, 老师需要对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这种评价必须是一种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不仅要个人努力上进, 还要乐于与同学互助合作的良性制约机制。这就要对合作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 侧重于对小组集体的评价。无论是过程评价还是结果评价, 也无论是对小组集体评价还是对个人评价, 都必须把“小组合作表现”列为评价的主要指标之一。合作学习的学习结果评价问题相当复杂, 一般来说, 小组成绩不能等同于个人成绩, 两者应该分开评价并分开奖励。比如可以设立最佳合作小组奖作为对合作任务完成的出色小组进行奖励, 这项荣誉为该合作小组的全体组员享有, 对于个人, 可以设立最佳表现奖、优秀个人等奖项作为对个体的奖励。对合作小组的评价应着重于过程, 而对个人的评价应比较偏重于结果。

谈小学数学合作学习 第11篇

一、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转变教学思想是“合作学习”的基础

在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特别是农村地区,一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太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受式教学思想仍占主导地位,忽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对于学生的合作交流更是漠然,不少教师放不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不愿与学生平等对话,和谐相处,因而在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上观念陈旧,与新课改的理念不合拍。这种状况不改变,更不用谈学生的合作学习了,因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以下三点建议,以供参考:第一,教师要在数学教学中切实转换课堂角色。第二,教师要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出发,设计一些启发性、开放性和可合作性的数学问题,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情境。第三,教师在课堂上要给学生的“合作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

二、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是“合作学习”的保证

学生是学习的经历者、实践者,是学习的主人。结合小学数学教学实践经验,我认为只有在教学中把学生真正引导成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合作学习才能够顺利开展。

学生在数学合作交流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不能是高高在上的“表演者”,而应该是弯下腰聆听学生声音的倾听者,是与学生一起活动的参与者,成为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鼓励学生,让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心平气和地接受学生的质疑与否定,师生缔结成为学习的共同体,为实现共同的教学目标而互动与交融。同时,教师在参与学生的活动过程中,对于学生自己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们去做,学生能说的让他们来说,教师绝不能“越位”,要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碰撞,让学生学会通过别人的观点来修正自己的观点,把学生的探索引向深入。通过以上途径,最终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来保证“合作学习”的开展。

三、在数学教学中,抓住学生交流契机是“合作学习”的灵魂

有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到了某个环节时,按照自己的设计先故设问题,然后让学生合作交流讨论,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也煞有介事地进行着合作交流,七嘴八舌地讨论,看似热闹,最后也可以有条不紊地发言,向教师汇报交流成果,但是这样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实效到底有多少?显而易见,在这样的学习中形式化和表演化的成分更多。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什么时候进行合作交流?怎么进行合作交流?如何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就显得非常重要。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感到独立思考出现障碍时,解决问题方法需要多样时,知识需要拓展时,凭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很好完成时,最能激起学生合作的欲望,这就是合作的最佳契机。

四、在数学教学中,独立思考是“合作学习”的补充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十分热衷于合作,课堂上看到的整节课都在合作,很少看到有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一来有的学生就形成了一种依赖:懒得动脑筋,不思考也没有关系,自然有人帮我思考,有人帮我说出答案。久而久之,班上只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得到锻炼,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会降低,学生的独立能力得不到培养。合作只有建立在个人努力的基础上才能进行,在合作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不能总强调学生的合作学习,要注意处理好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的关系。

五、在数学教学中,激励个别自卑学生提高合作效率

合作学习进入数学课堂,是新课改的理念与要求。在数学学习合作交流时,学生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种种心理障碍。许多学生,特别是学困生,由于成绩差,其长处与优点得不到承认和发挥,人格得不到尊重,在班级中地位低下,于是造成了他们对于数学学习存在窒息感与压抑感。学困生回家还常受家长的训斥,班上同学又看不起,因而和家长、同学之间产生一种情感距离和封闭心理。于是对学习数学缺乏兴趣,在合作学习中不愿也不想发表自己的意见,只有人云亦云,久而久之,对数学合作学习感到淡漠,合作学习对于这部分群体流于形式,毫无效果。同时,这种状况的存在严重阻碍了他们与同学的合作交流,以至于影响到了班级的整体合作交流效率。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学生学习时,及时解决这部分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让这部分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树立自信、积极参与、主动探索、心情愉快,从而达到提高班级整体的数学合作学习的效果。

总之,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活动是多边进行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学生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形成相同问题的不同答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使得学习资源不仅充足而且共享,从而达到共同提高的目标。合作性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环境更为宽松,自主发挥的空间更为广阔,不仅可以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际,而且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从而促使学生养成相互学习的好习惯。

数学课合作学习 第12篇

初次接触“合作学习”是在唐山丰润镇中, 二零一零年四月十日, 听张素兰老师的报告。张老师的报告给我们学校的每一位老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因为我们期待着能像张老师一样走出繁重的课堂, 能像张老师一样轻松自在的在数学教学的殿堂里信步、徜徉……在校长的带领下, 我们数学组率先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改革的开始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但是我们没有退缩, 坚信这是一条洒满阳光的大路。经过一年半的学习、摸索和实践, 我们终于走出了适合自己的路:学案引领, 学生合作, 组间交流, 教师点拨, 评价提升。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师生不仅从身心上得到了解放, 也收获了很多没有想到的优势, 同学们感觉上数学课不是那么枯燥, 而是像在搞研究, 感觉到了从未感觉过的数学课的魅力。

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合作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分组方法, 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 每个小组可由4~5名不同层次、性别、性格的学生组成。每个小组都有共同的学习目标,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它就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也就是说, 只有在小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取得成功的前提下, 组内的每个学生才能获得成功。如果组内某个同学拖了同组内其他同学的后腿, 在这种“利益”的作用下, 其他学生就会及时督促、帮助该同学学习。这样就可以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休戚相关”“荣辱与共”的集体意识, 同时也增强了学生为集体荣誉而积极进取的责任心。

例如, 在班内交流汇报所学内容时, 教师随机抽取某一组。所以在组内, 四个人一定会通力合作, 互相讨论、争辩、向同学教师请教, 取长补短, 集中小组成员的智慧。由于展示汇报是随机的, 差生可随时提出问题, 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地解决, 带动小组成员共同完成问题, 从而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小组展示汇报, 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二、合作学习有利于锻炼竞争与合作能力

评价是整个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怎样的评价方式就有怎样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数学课上我一般是通过加分、发奖励证书 (加满20分颁发优秀小组证书) 的方式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奖励。小组中以合作为主, 组间以竞争为主, 竞争与合作相伴进行, 使课堂气氛既紧张, 又愉快。为小组“利益”奋斗, 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潜在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组员十分珍惜时间, 紧张而密切合作, 互相取长补短, 在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同时也耐心听取、分析、同化别人的想法。

小小奖状不起眼, 却能派上大用场。每个小组都盯着自己的分数, 数着自己的奖状, 唯恐落在他组之后。他们那种探求知识的热情、积极阳光的神情都能让你感觉得到合作学习的魅力, 数学课堂的魅力!

三、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合作学习中有一个重要环节——组间交流共享, 即一个组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请其他组来解决, 有时在座位上口头讲解, 必要时还要到台前讲解, 这无形当中就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在同学面前树立了威信, 有利于他们的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他们将来立足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班有个叫张学奇的同学, 他虽然很聪明, 数学很好, 但生性腼腆, 一上讲台就两腿发抖, 声音发颤。在合作学习中他担任组长, 责任心使得这个平日里不善言谈的大男孩不得不经常给同学讲题, 我也有意识地经常让他去到台前给全班同学讲。经过一年来的磨练, 他的讲解水平已经不逊于老师了。此外, 在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现象, 那就是学生听同学讲课的神态和效果要比听老师讲课强十倍!

四、合作学习有助于针对个别学生, 因材施教

合作学习可以减轻数学教师的负担, 使教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检查、监督、点拨、检测、评价, 教师可以分担个别负担比较重的组的个别成员, 与之结成合作小组, 从而能有针对性的辅导这些原来跟不上教师“一言堂”课堂模式的学生, 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克服了以前教学的覆盖率不高、学生的实践机会不够多、训练不够充分的缺点, 逐步改变了学生惰性较强、懒于动脑、过分依赖教师的被动学习方式。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小组成员在知识、能力、兴趣、素质等方面相互沟通、相互认同、相互补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学生在活动中能更快乐地学习, 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态度、能力和认识世界方法的社会化。这种学习方式可以解决个别差异, 缩小两极分化, 有助于真正的因材施教。

五、合作学习有利于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前课堂上多半还是教师指挥一切, 大包大揽, 知道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 却没有给主体留出足够大的空间, 合作学习恰巧解决了这一问题。教师则应以决策者、组织者、支持沟通者的角色出现, 教师应把课堂这个舞台留给学生, 教师穿梭于各小组之间, 进行旁听、指导、帮助或纠正, 这样的学习气氛显得轻松、活泼而又团结互助, 有利于学生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 有利于师生间的有效沟通, 有利于建立和谐、轻松的师生关系。

说到底,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十分可取的教学方法, 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也让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明显。我们从开始的模仿、摸索到今天的逐渐走向成熟经历了非常痛苦、非常纠结的阶段:一轮轮的听课, 一次次的评课、说课, 我们几乎走遍全校所有的课堂, 听遍所有老师的课。听了改, 改了试, 试了再听、再评, 就这样反复琢磨反复践行, 直到一年半后的今天, 我们终于摸索出了自己的一条路。这让我们坚信, 路不是听来的, 而是用脚踩出来的。

上一篇:心脏电复律下一篇:支持性教学互动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