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脐单孔疗效范文

2024-06-16

经脐单孔疗效范文(精选9篇)

经脐单孔疗效 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36例,其中胆囊结石25例,胆囊息肉11例,均经B超确诊[2]。男性13例,女性23例,年龄17~65岁,平均(41±8.7)岁。手术选择病例标准:术前B超检查均为单发结石,结石直径在1~2 cm,胆壁厚≤3 mm,胆囊功能良好;病例选择体型中等偏瘦的患者,均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脏病等。

1.2 方法

术前准备及麻醉同常规LC,患者采用仰卧位,头高足低与地面约呈30°,右高左低与地面约呈15°,上肢外展不超过90°。在脐下缘沿肚脐皱襞做一道2 cm弧形切口,将50 ml注射器针筒捆扎无菌手套腕部植入腹腔,于手套指部顶端切开并植入穿刺套管,制造气腹,10 mm Trocar放入镜头,两个5 mm Trocar各进入一把腹腔镜器械,形成自行设计的三通道防漏气操作装置[3]。胆囊切除方法同常规LC:由10 mm Trocar进腹腔镜显露胆囊管、胆囊颈及胆囊动脉,充分显露胆囊三角后,将胆囊自胆囊床剥离,切除胆囊,胆囊切除后自脐部切口取出,缝合脐部切口。

2 结果

36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单孔LC,无中转为常规LC,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40~90 min,平均70 min,术中出血量30~100 ml,平均60 ml,胃肠功能恢复时间<24 h。术后均有脐部轻微疼痛,但可以忍受,未使用止疼药物。平均住院4 d。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术后2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达到了更加美观、更加微创、腹壁无瘢痕的治疗效果。

3 讨论

手术创伤越来越小是当今外科的发展方向,外科手术已经经历了从传统的开腹手术到微创的腹腔镜手术的过渡,如今又正从多孔腹腔镜手术向单孔手术发展。经自然腔隙内镜手术(NOTES)和“腹壁无疤痕手术”,为微创外科技术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然而,这种新技术本身也有其局限性及缺点:缺乏专用的设备,手术操作难度大,阻碍了NOTES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此,外科医生开始着眼于单孔腹腔镜手术(SILS),这一技术在保证美观效果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手术难度,提高了手术安全性。1997年Navarra等[4]最早报道了10例经脐单孔胆囊切除术后,追求微创无极限的微创外科医师们致力于进一步减小创伤,取得更好的术后恢复和美容效果。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是目前国内临床刚刚开始开展的一种微创手术,其手术切口位于脐缘,因脐缘皮肤皱褶可以遮盖切口,可达到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5]。作为一种更微创与更具美容效果的技术,经脐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已成为目前腹腔镜外科的一种发展趋势。相对于传统的腹腔镜外科手术,单一切口腹腔镜手术具有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更快、美容效果更好以及患者满意度更高等特点。

本组36例手术虽然全部取得成功。但是,这一手术的难度还是很大的,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例如病例选择严格,为了便于初步探索,我们在患者选择上是苛求的,一是胆囊功能好、炎症轻,二是全部为单枚结石,三是体型中等偏瘦的患者,体重指数(BMI)小,旨在减少手术难度和提高手术后的远期效果。这样使很多患者目前还不能选择该手术,随着手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高以及器械的逐步改进和适应,有望将该手术扩大到其他胆囊疾患。再如手术操作较困难,因器械置入部位集中,难以形成操作三角,器械相互干扰影响操作及手术视野。器械和光源同轴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术者对深度和距离的判断。受操作孔道数目限制,手术部位或邻近脏器的牵引有一定困难。操作受患者体型影响较大,如肥胖患者、身材较高患者手术较为困难[6]。通过加强腹腔镜操作的熟练程度,改良手术器械,会克服单孔腹腔镜手术的不足,甚至扩大手术的适应症,使单孔腹腔镜作为一种新术式而广泛推广[7]。

通过本组SPA初步探讨,36例手术均获成功,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复查,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无术后并发症,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更具微创意义,可望成为有前途的腹壁无瘢痕化手术入路,在有条件的医院可作为LC的改进术式推广。同时体会到:尽管LC是腹腔镜手术中得到广泛公认的最成熟的基本术式,但由于生理和病理性的原因造成胆囊三角区的解剖结构异常,增加了LC操作的困难和潜在风险,故而严格遵循LC的相关原则,灵活运用多种解剖分离技巧及诊疗策略,才能把LC的微创性和安全性有机结合,最终达到既减轻手术创伤又能确保手术疗效的目的[8]。当LC中病情复杂到超出术者能够安全有效地处理能力之时[9,10],应果断中转开腹,不要盲目追求LC成功率,给患者带来严重的后果。中转开腹乃是明智之举,并不是LC的失败,而是对患者和术者负责,也是一名腹腔镜外科医师成熟的标志[11]。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法、可行性与临床疗效。方法:36例胆囊疾病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采用脐部做一道2 cm弧形的隐蔽手术切口, 置入操作器械, 建立腹腔镜操作通道完成胆囊切除。结果:36例手术均获成功。均未放置引流管, 术后无出血、胆漏等并发症发生, 手术时间4090 min, 术后2周复查, 脐部无明显手术瘢痕。平均住院24 d。结论: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临床疗效安全可靠。

经脐单孔疗效 第2篇

阑尾炎(appendicits)是常见的外科急腹症,病势变化较快,如延误诊治易发生腹膜炎,甚至生命危险。因此阑尾炎的及时正确诊治至关重要。随着腹腔镜技术的问世,腹腔镜各种新的阑尾切除术式[1.2]不断出现,传统的开放性手术受到了挑战。我院自2009年1月以来运用经脐单孔法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治疗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60例患者,男43例,女17例;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无阑尾脓肿患者病例。所有切除标本均经病理确诊。患者临床表现均有典型麦氏点压痛。

1.2 器械设备 德国STROZ公司生产的单孔腹腔镜(0°镜)。

1.3 手术方法 术前留置胃管,常规备皮清洗脐孔,仰卧位,气管插管全麻,术区消毒铺巾,脐孔再次清污消毒。在脐孔中心切一lcm小孔,用Veress气腹针于脐孔穿刺成功后建立气腹,压力维持在10~12mmHg。将10mmTrocar自脐孔缓慢旋入腹腔,进入单孔腹腔镜。探查腹腔显露回盲部,吸净右下腹及盆腔渗出液,从操作孔置入无损伤抓钳,分离粘连游离阑尾,抓住阑尾尖端,放净气腹,在腹腔镜引导下将阑尾连同套简一并缓慢提出体外,于体外常规方法切除阑尾,电凝烧灼残端及粘膜,并根部浆肌层缝扎一次,未行荷包包埋。送还腹腔后,重建气腹,进镜观察阑尾残端及系膜有无出血等异常情况,退镜放气腹,2-0可吸收线缝合脐孔。

2 结果

54例患者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获得成功;5例改为两孔法于腹腔内行阑尾切除术;l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3~90min,平均40min,术后6~9h离床活动。排气时间16~36h,平均20h,排气后即可进食。术后抗炎补液治疗, 4~12日出院。住院期间脐孔渗出并感染2例。病理报告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随访6~12月,无粘连性肠梗阻、阑尾残株炎、粪漏等并发症发生。

3 讨论

腹腔镜技术是在电视成像下使用专用器械完成手术,通过腹壁1个或数个微孔对腹腔内器官进行探查和手术,改变了传统的开腹大切口操作。其最早应用于胆囊切除,由于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及美容好的优势,迅速被广大外科医生及患者接受,由此扩展到一系列的腹腔手术。1993年(3)我国最早报告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后,随后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日趋成熟,相继出现“三孔法”或“二孔法”(2)手术方式。虽然该两种术式达到了微创目的,但需在腹腔内完成系膜分次结扎、切断及阑尾处理,操作繁杂,手术时间亦长。单孔腹腔镜技术由经右下腹麦氏点和脐孔[1]两种。但由于麦氏点处腹壁相对较厚,腹壁膨起后与腹内脏器相对较近,置Trocar时仍有误伤腹内脏器可能。而脐部腹壁则相对较薄,组织结构较为致密,在此处旋入Trocar突破感强,易于掌握,能有效避免内脏损伤。

3.1 气孔处理 脐孔应彻底清污消毒,可酒精清污后,再碘酒、酒精消毒。由于脐环为结绨组织,弹性较差,因此扩充脐环要充分,如阑尾坏疽或穿孔,质脆,肿胀较重(或内有较大粪石)致阑尾直径较大,超过trocar直径,自脐孔一次提出困难,必要时适当切开脐环少许,扩大脐孔,以尽可能减少操作时间,减轻脐孔污染,以利术后脐孔愈合。关闭脐孔前应再次消毒,缝合时外翻腹膜,减少术后粘连;逐层缝合彻底止血,勿留死腔,以减少术后渗出积液导致感染化脓。本组脐部感染7例,可能与大网膜包裹阑尾较紧,或阑尾与邻近肠管、腹膜等粘连较重,及初学者腹腔镜操作技术欠熟练,术中游离阑尾时间较长,导致trocar挤压脐孔时间亦较长,或化脓阑尾污染脐孔等因素有关。本组脐部感染经更换敷料,拆除缝线,红外线照射等治疗,出院前均痊愈。

3.2 切除阑尾 化脓性阑尾炎或坏疽性阑尾炎由于阑尾肿胀严重,组织过脆,有时不易拖出,切忌一味强求提出阑尾导致破损断裂造成腹腔感染扩散和增加切口感染几率,此时可以用中弯钳或拉鉤适当钝性扩大脐孔,以便提出阑尾进行体外切除。电凝烧灼处理阑尾残断及粘膜,根部可行浆肌层缝扎或荷包缝合包埋。如回盲部组织感染重质脆荷包包埋困难,可仅行浆肌层缝扎。本组均行浆肌层缝扎,术后无一发生残端漏。

阑尾残端勿留过长。因脐孔较小,如阑尾肿胀或系膜较宽短时,牵拉阑尾近段(近根部)易形成类似已到回盲部增宽增粗表现,误以为已至根部结扎切断,回盲部还纳腹腔后,应再次重建气腹置镜检查阑尾残端是否过长,以避免或减少阑尾残株炎的发生,同时亦可检查系膜有无出血、残端结扎线是否松脱移位及回盲部有无撕裂。

3.3 适应证的选择 本组治疗单纯性阑尾炎25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33例,坏疽性阑尾炎2例,术后均经病理检查证实。其中54例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获得成功;5例因阑尾与周围脏器粘连较重分离困难,或因后位阑尾且阑尾短粗、系膜较短、回盲部较固定,导致自脐孔提出困难,临时改为两孔法于腹腔内行阑尾切除术;l例阑尾位于盲肠浆肌层下,改为中转开腹。因此'我们认为急性阑尾炎,包括单纯性、化脓性及大部分坏疽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由于处于病变早期,组织有一定的韧性,自脐孔并Trocar拖出较容易,适合行单孔法腹腔镜手术。而阑尾炎合并弥漫性腹膜炎至全身严重感染,病儿中毒症状重、反应差不能耐受较长手术时间,应尽快去除病因;或形成阑尾周围脓肿、腹腔粘连严重,单孔腹腔镜下分离困难;或阑尾严重坏疽,由于阑尾严重肿胀,组织过脆,钳夹或提出阑尾时发生断裂;或盲肠后位阑尾、回盲部较固定,或浆肌层下阑尾由于游离阑尾困难,强行游离回盲部或阑尾时可能会导致盲肠损伤穿孔发生肠漏,则应果断选择其他手术方式:两孔法或中转开腹。

参考文献

[I]李功俊.脐部单孔法腹腔镜小儿阑尾切除术[J].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4,25(4):22-23.

[2]张强,李波,王建新.两孔法、三孔法阑尾切除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05,11(4:381-382).

经脐单孔疗效 第3篇

关键词: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急性胆囊炎,临床应用效果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肝胆内科急腹症, 具有发病急、病情凶险复杂以及患者痛苦程度大等特点, 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临床中通常采用外科切除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胆囊炎, 疗效比较显著。本研究就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探讨和研究,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本院60例急性胆囊炎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 女14例, 年龄37~85岁, 平均年龄 (65.06±7.23) 岁, 胆囊炎病史3~8年, 平均病史 (4.13±1.32) 年;观察组男15例, 女15例, 年龄35~86岁, 平均年龄 (63.12±7.61) 岁, 胆囊炎病史2~9年, 平均病史 (4.59±1.48) 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胆囊炎病史等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手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常规麻醉措施。待麻醉效果起效后, 确定患者病灶位置。经严格消毒后, 进行切口, 充分暴露患者的胆囊病灶坏死组织。切除坏死严重的胆囊组织。止血, 缝合伤口。术后置入引流管, 给予必要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组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患者取仰卧位, 给予常规麻醉措施。置胃管,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在患者肚脐上约3 cm处进行单孔切口, 置入腹腔镜, 观察患者病变的胆囊情况。完全切除坏死的胆囊组织, 并用生理盐水冲洗。吸出炎性物质, 缝合切口。给予必要抗生素药物治疗。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疼痛程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评分标准:满分10分。0分:无明显疼痛感觉, 10分:疼痛感剧烈。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比较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疼痛程度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3 讨论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内科疾病, 主要是由于胆囊管发生阻塞, 当细菌侵入时就会诱发急性胆囊炎[2]。患者一旦患病,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阵发性的剧烈疼痛, 并且疼痛感会在背部放散, 持续时间较长。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干预, 病情会急速恶化, 出现寒战、高热甚至黄疸休克等危重病症, 具有一定的致死率, 给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的威胁[3]。临床上治疗急性胆囊炎主要是通过开腹外科切除手术进行, 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开腹切除手术时间长、出血量大, 而且患者在手术过程中易出现明显的应激反应, 从而会给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损伤与痛苦[4]。与此同时, 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后会产生如胆漏、胆管炎、胆周积液以及胆囊床渗血等严重的并发症, 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以及康复进程。

总之, 急性胆囊炎患者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 降低出血量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式, 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刘超, 张磊.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评价.临床肝胆病杂志, 2015, 31 (10) :1678-1681.

[2]周大伟, 陈昊.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疗效观察.中国全科医学, 2014, 17 (27) :3248-3251.

[3]王大东, 韩明明, 窦春青,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辅助整形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 (23) :4481-4483.

经脐单孔疗效 第4篇

【关键词】 先天性肝囊肿;经脐单孔腹腔镜术;开窗引流术

【中图分类号】R57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1-0124-02

与传统开放手术比较,腹腔镜手术作为微创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患者康复等优势[1]。为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的效果,笔者选取35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0例先天性肝囊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9例,女31例,平均年龄(34.16±5.28)岁,平均病程(5.62±2.03)年;患者入院后均接受病史询问、B超、CT等辅助检查,均确诊为先天性肝囊肿,排除肝血管瘤、肝囊性肿瘤、肝包虫病等症状患者,患者均伴随疼痛等自觉症状,短时间内囊肿较快增大,或者在体检时发现直径在5cm以上。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开腹开窗手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均全用气管插管全麻,选择右腹直肌切口入路进入腹腔,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确定囊肿位置,切除肝脏表面大部分囊壁,吸除囊液,使用电凝涂擦囊脏内壁,破坏囊壁上皮细胞,止血后关闭腹腔。观察组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具体如下:患者均全用气管插管全麻,头高脚低体位,并根据囊肿部位选择左侧或者右侧进行倾斜,从而保证更好的线路。切口在脐部切开,长度为2.0cm,穿刺气腹针,并常规建立二氧化碳气腹,穿刺1个10mm Trocar,将腹腔镜置入,并对腹腔、病变大小、位置等进行探查,将2个5mm Trocar插入,之间间隔为1cm,操作孔完成。抽取少量囊液,并对囊液的颜色及性状进行观察,判断是否与胆道连接,是否出现感染、囊内是否有出血等现象。用超声刀将囊壁切开,并采用吸引器将囊液吸引干净,将囊壁提起至顶盖组织,炎囊壁、肝实质结合部位将囊壁切除。对囊腔进行反复冲洗,观察是否出现胆漏、出血现象。经10mm Trocar将切除的囊壁取出,并立即送病理检查,所有患者术后均根据病情留置腹腔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情况。

1.4 疗效判定 显效:患者恶心、上腹痛、饱胀不适、黄疸、恶心等临床症状均显著缓解或基本消失,经B超检查患者原有肝囊肿消失或缩小80%以上;有效:患者恶心、上腹痛、饱胀不适、黄疸、恶心等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经B超检查患者原有肝囊肿缩小程度为50%~79%;无效:患者恶心、上腹痛、饱胀不适、黄疸、恶心等临床症状未见改善,甚至有所加重,经B超检查原有肝囊肿缩小程度不足50%或未见缩小。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对照组显效13例,有效11例,无效1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68.6%;观察组显效17例,有效14例,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8.6%;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 对照组术后6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2例,腹水3例,肺部感染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1%;观察组术后2例出现并发症,其中胸腔积液1例,腹水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7%,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复发5例(14.3%),观察组复发2例(5.7%),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中,在对囊肿进行引流术治疗时,要注意对肝脏的保护,尽量充分的暴露病灶。将囊肿切开时,若出现囊液内有胆汁,则说明连通胆道,需要立即转开腹手术治疗。对于有结节现象,可取囊壁结节送检,必要时需要做冰冻检查,排除癌变[2]。

传统手术主要采用B超引导下穿刺、开腹开窗手术、无水酒精硬化术以及囊肿切除术等,开腹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肝囊肿主要目的为缓解临床症状,尽量取出病灶,预防复发。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的优势主要在于安全无创。脐部为胎儿和母体的自然通道,同时也属于人体自然存在的瘢痕,再次手术时应尽可能遵循利用原手术切口的外科原则,故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时切口愈合之后瘢痕十分隐蔽,与传统的腹腔镜手术相比,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几乎可以达到腹壁无痕效果。腹腔镜肝囊肿开创引流术后患者可出现胸腔积液、出血、呼吸困难、腹水及胆漏等严重并发症,因此术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减少对脏器的损伤。但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也存在一定不足,首先经脐单孔腹腔镜在操作时由于受到孔道数目以及手术部位的限制,对邻近脏器的牵引具有一定困难,由于器械置入部位较集中,无法形成操作三角,器械对手术视野及手术操作造成一定困难,提高了手术难度。同时,患者的体型对手术操作也造成较大影响,如身材较高、体形肥胖的患者,手术难度较大,因此经脐单孔腹腔镜操作时难度高于穿孔多孔腹腔镜。这就要求操作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及熟练程度,可显著降低操作难度,提高手术适应症。因此,该术式在目前临床中使用中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综上,经脐单孔腹腔镜下开窗引流术治疗先天性肝囊肿疗效较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勇男,吴硕东,苏洋,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肝囊肿去顶减压术8例临床分析[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11):814-815.

[2]郭伟,张忠涛.单孔腹腔镜治疗肝脏良性囊性占位病变[J].腹腔镜外科杂志,2010,15(3):166-168.

经脐单孔疗效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胆囊良性病变结合慢性阑尾炎的患者146例, 其中男82例, 女64例, 年龄19~78岁, 平均48.5岁。病理分型如下:胆囊结石患者预防性切除阑尾51例, 占34.9%, 合并急性结石性胆囊炎35例, 占24.0%, 急性阑尾炎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60例, 占41.1%, 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免夹经脐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观察组患者采用免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其中两组患者在术前均不进行尿管以及胃管的放置, 在脐轮上缘弧形切开长1.0~1.3cm的皮肤建立气腹, 均进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 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的腹腔镜器械, 观察组患者采取曲线形腹腔镜器械, 将3mm的金属Trocar插入切口并置入腹腔镜5 mm, 于金属Trocar右侧将弹簧抓钳置入, 将胆囊夹持, 左侧将软质Trocar置入后, 放置电凝棒喝弯曲电凝沟、结扎钳等器械, 使用电凝沟切开阑尾系膜无血管区并将阑尾系膜游离, 结扎钳将阑尾根部和动脉切除, 从脐部切口取出阑尾和胆囊。

1.3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的所有数据与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 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的分析发现, 对照组73例患者中, 手术时间为 (83.1±17.2) min, 住院时间为 (8.6±2.4) d, 术中出血量为 (42.6±9.8) m L;观察组73例患者中, 手术时间为 (68.3±11.4) min, 住院时间为 (4.5±1.9) d, 术中出血量为 (26.9±6.9) m L;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者并术后发生情况的比较

对两组患者术后症的分析发现, 对照组73例患者中, 粪便渗漏5例, 占6.85%, 胆汁渗漏7例, 占9.59%, 胆管损伤6例, 占8.22%, 腹腔感染5例, 占6.85%;观察组73例患者中, 粪便渗漏2例, 占2.74%, 胆汁渗漏1例, 占1.37%, 胆管损伤1例, 占1.37%, 腹腔感染2例, 占2.74%;经统计学分析发现, 和对照组相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粪便渗漏、胆汁渗漏、胆管损伤和腹腔感染等发生的比例显著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 阑尾炎与胆囊疾病均为独立的疾病, 但是两种病发生的时间可能重叠, 比如当胆囊炎病程较长时, 即可以考虑同时处理这两种疾病。传统的腹部联合手术, 不能处理距离比较远的病灶, 因此当患者同时患有阑尾炎和胆囊炎的同时, 需要进行两次手术或者另行切口, 不仅增加了患者的创伤, 同时为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3]。

该研究发现, 和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减少,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发生粪便渗漏、胆汁渗漏、胆管损伤和腹腔感染等发生的比例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和传统手术相比, 腹腔镜下免夹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可以将病变切除的同时, 并发症少, 安全有效, 创伤小、恢复快、患者依从性高, 避免了多次手术和麻醉遭受的痛苦,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质量, 具有显著地临床效果, 值得推广[4]。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在手术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手术适应症, 以保证患者的安全, 其中包括: (1)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入院, 并且有慢性;阑尾炎或者急性阑尾炎发作[5]。 (2)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长期不明原因的发生腹痛, 并且排除妇科病、泌尿系统病变以及回盲部位病变。 (3) 急性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息肉样病变患者在入院的同时, 提出做预防性阑尾切除的患者[6]。

参考文献

[1]刘宝胤.经脐免夹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15例操作体会[J].中国内镜杂志, 2011, 17 (11) :1218-1220.

[2]吴宁.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七例体会[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 2011, 5 (15) :4553-4555.

[3]梁家强.腹腔镜下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41例临床观察[J].中国临床研究, 2010, 23 (9) :762-763.

[4]阮潇舒.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的临床疗效分析[J].华西医学, 2010, 25 (2) :369-370.

[5]吴宁.腹腔镜胆囊阑尾联合切除术65例分析[J].人民军医, 2012, 55 (4) :332-333.

经脐单孔疗效 第6篇

资料与方法

65例患者, 其中男42例, 女23例;年龄28~69岁, 平均 (48.3±5.7) 岁;发病时间:3~16 h, 平均8.2 h;穿孔部位:十二指肠球部前壁穿孔49例, 胃窦部前壁16例;病理类型:慢性炎症62例, 胃腺癌3例。

纳入标准: (1) 患者或近亲属自愿参与并对研究方案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无腹部手术病史者; (3) 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者。

排除标准: (1) 有腹部手术病史; (2) 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障碍或其他严重手术禁忌证; (3) 术前CT检查明确提示胃肿瘤性病变。

方法:本次研究患者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手术。采用气管插管麻醉, 患者仰卧位, 在患者脐下缘做出约2 cm的弧形切口, 切开腹壁各层, 直视下进入腹腔, 置入一次性牵开固定器 (WQA80) 内圈, 外圈套入一次性使用灭菌橡胶外科手套 (6号) , 卷紧外圈, 使得内外圈绷紧后形成一定弹性, 支撑住切口并使之密封, 再将手套中间三指末端剪开, 分别置入1个5 mm及2个10 mm Trocar并用丝线固定, 中间的10 mm Trocar作为观察孔并连通二氧化碳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12~14 mm Hg, 右边10 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 左边5 mm Trocar作为副操作孔, 再调整患者体位为头高左倾位, 置入镜头及操作器械, 探查腹腔, 清理渗液及脓苔, 找到穿孔部位, 常规取穿孔周围少许组织送病检, 间断全层缝合穿孔部位, 检查无缝隙, 生理盐水反复多次冲洗腹腔, 吸净腹腔冲洗液, 文氏孔置腹腔引流管1根, 另截口引流, 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取出单孔装置, 逐层缝合脐下切口。术后继续抗感染治疗5 d, 24 h后拔除尿管, 通气后拔除胃管, 3~5 d后开始进少许流食, 腹腔引流管者无引流物后即可拔除。

结果

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自制单孔装置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手术时间58~72 min, 平均62 min;术中出血3~10 m L, 平均6 m L;手术切口约2 cm;术后下床活动时间12~16 h, 平均14 h;肛门排气时间11~26 h, 平均17 h;住院时间7~12 d, 平均8.2 d;在术后并发症方面, 有1例出现胃瘘, 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等治疗, 10 d后好转, 经半年随访, 未见肠粘连、肠梗阻、切口疝、腹腔脓肿等其他并发症发生。

讨论

在以往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的治疗中, 手术方式以胃大部切除术为主, 因为导致急性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的病因绝大部分是消化性溃疡[3], 有极少部分是胃癌所致。既往观点认为胃酸分泌过多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因素, 而胃大部切除术不仅治愈了穿孔, 而且切除了大部分分泌胃酸的胃壁组织, 根治了溃疡[4]。而胃癌所引起的穿孔更需要行胃大部切除术, 既行了肿瘤手术, 还治疗了穿孔, 仅行修补术会因为穿孔周围肿瘤浸润而难以愈合。但现在的观点认为:消化性溃疡是在Hp感染的基础上导致胃酸过多分泌引起的, 同时根除Hp感染可以加速溃疡的愈合及降低复发率, 使内科系统治疗溃疡成为首选。胃癌所致穿孔则表明患者为晚期肿瘤, 且穿孔会出现腹腔的广泛转移, 手术已达不到根治效果, 而急性期复杂的外科手术会加大患者创伤, 增加术后并发症风险。因此现在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5], 我院目前主要行腹腔镜手术。但胃癌穿孔还是会因为穿刺处浸润的肿瘤导致修补困难, 漏的风险极大, 腹腔镜操作更增加了该风险, 因此本次研究把术前CT检查明确提示胃肿瘤性病变者作为了排除对象。但有3例术前排除困难的患者进入了本次研究, 也顺利完成了腹腔镜手术, 有1例出现了胃瘘, 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腹腔引流管通畅引流等治疗, 10 d后好转。

随着腹腔镜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推动了腹部外科手术向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OTES) 方向发展。脐部是一天然瘢痕组织, 便于隐藏手术瘢痕, 因此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是NOTES的一种延伸, 通过脐孔置入单孔装置, 进入器械完成手术操作, 手术切口被脐部皮肤皱褶所遮盖, 能达到更加微创、美观的效果[6]。本次研究中患者手术疤痕不明显, 就充分体现了经脐单孔手术的优势。我院自制单孔装置不需要医院单独购买, 一般材料即可制作完成, 简单易行, 拥有极大的临床价值。本次研究中我院6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自制单孔装置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 未中转开腹。

总之, 我院自制单孔装置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安全可靠, 且其利用人体脐部天然的瘢痕进行手术, 创伤更小更美观, 值得在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患者65例, 给予自制单孔装置经脐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修补术治疗。结果:65例患者均手术顺利, 1例胃瘘给予治疗后好转, 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制单孔装置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安全可靠, 且其利用人体脐部天然的瘢痕进行手术, 创伤更小, 更美观。

关键词:自制单孔装置,单孔腹腔镜,胃十二指肠球部穿孔

参考文献

[1]Hirohito Mori, Hideki Kobara, Takaaki Tsushimi, et al.Reduction effect of bacterial counts by preoperative saline lavage of the stomach in performing 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J].World JGastroenterol, 2014, 20 (42) :15763-15770.

[2]刘勇.腹腔镜胃穿孔修补术与开腹手术疗效对比[J].中国社区医师, 2016, 32 (14) :37-39.

[3]Jiang Xianqiang.Comparison of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ic repair and open subtotal res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J].Chinese Medicine Guide, 2015, 26 (3) :80-81.

[4]刘俊杰, 何嘉琳, 梁伟雄, 等.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疗效比较[J].中国医药科学, 2016, 6 (6) :128-130.

[5]孙斌.腹腔镜与开腹手术下行胃穿孔修补术的综合临床疗效对比[J].中国实用医刊, 2015, 42 (9) :28-29.

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第7篇

1临床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组男9例, 女21例, 年龄25~65岁, 平均45岁。胆囊结石24例、胆囊息肉样病变6例。所有患者均既往无上腹部手术史, 无近期胆囊炎急性发作病史, 并且无严重合并症。B超检查均提示胆囊轮廓清晰、 无胆囊萎缩。心肺功能健全, 非全身麻醉高危人群。

1.2手术方法

采用的手术器材是杭州桐庐医疗光学仪器总厂生产的经脐单孔腹腔镜成套手术器械, 手术器材较普通腹腔镜器械加长5cm, 手术器材杆通过调节在腹腔内可弯曲, 分离钳可360度转弯。

术前准备、患者体位及麻醉方法同常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者位于患者左侧, 助手位于患者右侧。 紧邻脐孔右上缘做长约2.0cm左右的弧形皮肤切口, 逐层切开, 进入腹腔, 放入一次性的单孔腹腔镜通道器, 用线与切口缝合固定, 从通道器下方孔中穿入1个10mm的Trocar, 注入二氧化碳, 建立气腹, 并从该Trocar中放入30度的腹腔镜, 然后在通道器上再各穿入1个5mm的Trocar, 供进入操作器械用。先分离胆囊三角, 解剖出胆囊管及胆囊动脉, 胆囊动脉近端上5mm钛夹, 远端电凝后切断。胆囊管如较细, 则钛夹夹闭后切断, 然后采取胆囊顺行切除方法切除胆囊。 胆囊管若较粗, 胆囊管用内镜下线结扎或把通道器上的一个5mm的Trocar换10mm, 再用10mm可吸收夹夹闭, 胆囊切除后, 拆除单孔腹腔镜通道器的固定线, 将通道器与胆囊自脐部切口取出, 然后逐层缝合脐部切口。

2结果

30例手术均获成功, 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手术时间:38~100min, 平均52min, 术中出血量:5~25ml, 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 肠功能恢复时间12~36h、住院天数2~4d, 术后脐部瘢痕隐蔽, 腹壁无疤痕。病理证实均为胆囊良性病变。美容效果理想。

3讨论

微创技术的发展不仅使现代外科医师及患者注重手术的“微创伤”化, 而且对手术疤痕的美容要求也越来越高, 更小的创伤, 甚至无创伤、无疤痕手术成为新的追求目标, 因此 “经自然孔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natural orifice transumbilicalendoscopic surgery, NOTES) 是以软式内镜为治疗工具, 不经皮肤切口, 而经口、阴道、结直肠等自然腔道对腹腔疾病进行治疗的方法, 是近些年微创治疗领域一项突破性进展。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 NOTES带给人们希望, 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与质疑。如安全的腹腔入路、空腔脏器穿刺口的安全闭合、缝合技术、感染后的处理等, 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脐是胚胎时期的自然孔道, 也是身体上与生俱来的唯一瘢痕, 如能单纯通过脐孔完成腹腔内脏器的手术, 既能够避免腹壁切口, 实现无瘢痕手术的效果, 又避免了经胃、阴道或直肠的感染问题, 同时还可以使用常规腹腔镜器械完成操作, 因此经脐单孔腹腔镜外科技术是现阶段最为可行的经自然孔道外科技术, 又称为胚胎性自然腔道内镜手术 (embryonic natu- ral orifice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 E - NOTES) 或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 (natural ori- fice transumbilical surgery, NOTUS) [1]。而在国内LC技术发展的日渐成熟, TUSPLC的开展就有着较为广阔前景。2007年5月PODOLSKY等[2]完成了首例TUSPLC, 国内张忠涛[3]等于2008年5月成功完成了国内首例TUSPLC。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由于利用了脐部这一人体与生俱来的疤痕, 其皱褶可以遮盖切口, 体表无明显手术疤痕, 具有令人满意的美容效果。因此, 作为目前最具可行性的无疤痕手术, 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得到了一些外科医生的认可并加以应用[4,5], 而胆囊切除成为这一技术较早应用的领域。

3.1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象纳入标准

笔者在开展该项手术的初期, 对手术对象进行了一定的筛选, 这主要是基于手术低风险性和高成功率等因素的考虑。手术对象纳入标准为:①胆囊良性病变;一月内无胆道炎症发作史。②心肺功能健全, 非全身麻醉高危人群。③无腹膜炎病史及上腹部手术史。 ④非肝硬化患者。⑤MRCP或B超排除胆总管结石, 且胆囊周围无明显组织粘连, 这些并非TUSPLC的绝对禁忌证, TTWEHINO等[6]就曾报道有胆囊炎近期发作史甚至急性胆囊炎患者成功实施该手术。相信随着TUSPLC发展的日趋成熟, 手术适应证将变宽。

3.2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的难点和笔者体会

3.2.1手术的难点在于脐部的单孔腹腔镜通道器上同时作为观察孔道和操作孔道, 所有手术器械均从通道器平行进入, 使手术者对距离和深度的判断更为困难, 造成操作的准确度下降。同时, 各器械经单孔操作时缺乏操作角度, 不利于对器官的牵拉和显露, 给术者造成较大困难和不适感。另外的一个困难之处是器械和Trocar经单孔进入腹腔时, 导致了器械手柄和Trocar末端膨大部分在体外的相互羁绊, 从而严重影响操作。

3.2.2笔者体会 ①手术组人员要相对固定, 且手术组人员还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经验;②Trocar可插的深浅不一, 减小Trocar末端膨大部分在体外的相互羁绊;③术者持镜, 可减小器械之间、器械和镜子之间相互羁绊的次数;④在手术时先用分离钳将胆囊三角和胆囊后三角的浆膜打开, 然后用吸引器采取推、 拨、吸、刮的方法把其中的脂肪组织清除干净, 暴露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胆囊三角曝露实在困难, 可用线把胆囊底部及胆囊Hartmann缝在腹壁上[7]或逆行切除胆囊, 若还有困难选用多孔和开放性手术, 确保手术安全成功。

3.3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势和劣势

本组30例患者术中无胆道损伤、术后出血、胆漏等并发症, 术中出血量:5~25ml, 术后次日可下床活动, 肠功能恢复时间12~36h, 住院天数:2 ~4d, 并且由于减少了腹壁戳孔, 而脐其皱褶可以遮盖切口, 体表无明显手术疤痕, 术后腹壁均无疤痕, 证实了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不仅安全可行的, 而且还有美容的优势。

国内钱毅[8]等报道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要明显长于传统腹腔镜手术, 这与经脐单孔手术的器械及手术空间、视野的限制有关, 随着国产专用器械的开发、改进及手术者经验的积累, 经脐单孔腹腔镜的手术时间将会大大缩短。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目前已应用于腹部外科、泌尿外科及妇科手术, 满足了更多患者的治疗需求, 它必将成为微创外科技术的发展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ZHANG ZT, GUO W.Transumbilical single-port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J].Journal of Laparoscopic Surgery, 2009, 14 (1) :10-11.Chinese.

[2]PODOLSKY ER, CRUCILLO II PG, ROTTMAN SJ, et al.Singleport access (SPA) surgery-initial experience of a novel minimal access approach applied across sursicai specialties[J].Surg Endosc, 2008, 22 (Suppl) :s172.

[3]张忠涛, 韩威, 李建设, 等.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例报告[J].腹腔镜外科杂志, 2008, 13 (4) :314.

[4]Kobayashi S, Nagano H, Marubashi S, et al.A single-incision laparoscopic hepatectomy for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initial experience in a Japanese patient[J].Minim Invasive Ther Allied Technol, 2010, 19 (6) :367-371.

[5]Remzi FH, Kirat HT, Kaouk JH, et al.Single-port laparoscopy in colorectal surgery[J].Colorectal Dis, 2008, 10 (8) :823-826.

[6]Tacchino R, GRECO F, MATERA D.Single-incision hporoscopiccholecystectomy:surgery without avisible scar[J].Surg Endosc, 2009, 23 (4) :896-899.

[7]CUESTA MA, BERENDS F, VEENHOF AA.The“invisiblecholecystectomy”.A transumbilical operation without a scar[J].Surg Endosc, 2008, 22 (5) :1211-1213.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分析 第8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1月至2012年8月在我院行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者41例, 其中男18例, 女23例, 年龄14~65岁, 平均42岁;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6例, 化脓性阑尾炎20例 (其中5例为阑尾炎合并胆囊炎胆囊结石) , 阑尾坏疽穿孔5例 (其中1例为阑尾根部坏疽穿孔) 。

1.2 手术方法

术前排空膀胱, 无需留置尿管和胃管, 患者仰卧位, 全麻插管后取左侧倾斜15°, 于脐下缘做1 cm切口建立气腹, 压力为9~11 mm Hg (1 mm Hg=0.133 k Pa) , 置入10 mm戳卡, 放置30°腹腔镜镜头, 观察腹腔和盆腔。紧贴切口左右缘各做0.5和1 cm切口, 3个孔成“品”字排列, 分别置入5 mm戳卡, 如图1所示。先后取出术者左侧及中间戳卡, 立即将腔镜镜头及弹簧钳分别直接置入中间和左侧孔道[1]。利用右侧戳卡吸出脓液, 沿盲肠根部寻找阑尾, 用电钩分离系膜和阑尾, 用可吸收生物夹分别夹闭、离断系膜和阑尾, 将阑尾置入胆囊袋, 用甲硝唑液和生理盐水冲洗脓液区。取出阑尾后, 用可吸收线缝合腹膜和皮下组织, 做皮内缝合。

对于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阑尾切除术患者均先做胆囊手术后再行阑尾切除术[2]。先采取头高脚低30°, 左侧卧位15°, 进入腹腔后利用电凝钩和分离钳分离出胆囊管和胆囊动脉, 辨认三管关系, 分别用生物夹夹闭胆囊动脉和胆囊管后切断, 分离胆囊后置入胆囊袋, 然后调整至阑尾切除术体位, 按上述手术方法行阑尾切除术。

2 结果

41例阑尾切除术患者中仅1例因阑尾根部坏疽穿孔中转开腹行盲肠造瘘术。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手术时间约为20~100 min, 平均约45 min;术后脐部切口瘢痕隐蔽、美观 (见图2, 系患者术后15 d, 无瘢痕手术切口) 。术后无一例出现明显肠梗阻、肠漏、出血及感染等。

3 讨论

脐孔是胎儿出生后脐带脱落留下的自然瘢痕, 出生后基本无功能。脐部无大的血管神经通过, 结构简单且薄, 经脐部手术愈合后的瘢痕与脐融合在一起, 很难发现, 特别是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 术后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3]。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行阑尾炎手术也是顺应“微创性”这一外科发展的新潮流, 即利用最小损伤获得最好的手术效果。

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可以利用单孔腹腔镜成像设备全方位地探查腹腔和盆腔, 特别是对于一些诊断不是很明确的疾病, 通过腹腔镜可以发现除阑尾以外的疾病[4]。 (2) 可以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同时处理简单的多发病, 比如对急性阑尾炎合并胆囊结石或胆囊炎者可以同时行阑尾切除+胆囊切除术[5,6];对于急性胃肠道穿孔并慢性阑尾炎者亦可以同时治疗, 达到一个孔道、一次手术解除多个病灶的目的。 (3) 可减少切口污染, 利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 避免了病灶与腹壁的接触, 阑尾取出时亦有胆囊袋的保护, 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 极大地减少了脂肪液化, 患者术后恢复快、切口感染几率小[7,8]。 (4) 极大地降低了手术费用。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熟练, 利用常规器械经脐单孔腹腔镜治疗阑尾炎, 故无需使用超声刀、Ligasure等设备。 (5) 腹壁损伤小, 切口疼痛轻微, 切口无需拆线, 术后腹壁可达隐瘢痕、甚至无瘢痕的美观效果;患者下床活动早, 肠道功能恢复快, 住院时间明显缩短[9,10,11]。

经脐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对术者的要求较高, 术者必须对腹腔镜手术特别熟练, 因为单孔腹腔镜手术3个通道紧紧贴在一起, 虽然3个孔成“品”字排列, 看似有一定角度, 但进入腹腔后3个器械基本处于一条直线上, 平行操作时相互碰撞容易出现“筷子效应”[12], 造成视野不清, 操作者“晕船”。我们经过不断改进, 最终采用取出弹簧钳和摄像头这个两部位的戳卡, 直接置入相应器械的方法, 增加了三者之间的活动度, 减少了“筷子效应”的干扰。 (2) 术中夹持阑尾根部和系膜的生物夹存在松脱和游走的可能性, 且相比于缝线, 术后异物反应较大[2], 需要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3) 对于部分阑尾根部脓肿或者操作难度大者, 需及时中转开腹或增加手术戳孔。

经脐单孔疗效 第9篇

我院自1992年开展腔镜技术, 到目前已有20多年历史, 被陕西省卫生厅授予腔镜手术示范医院, 同时还帮助省内外多家医院成功开展腹腔镜手术。随着腔镜技术不断成熟, 术者腔镜技术日臻娴熟, 他们不满足于只做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开始将腔镜技术应用与其他器官, 腔镜外科所涉及的领域不断扩大, 涉及肝胆、普外、妇科、胸科、泌尿科等。同时我院在广大医护人员的齐心协力下, 在陕西省最早率先开展腹壁无瘢痕美容手术, 如: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经脐单孔肝囊肿切开引流术, 在全省首次经脐单孔免钛夹阑尾切除术, 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外补片疝修补术等。利用腔镜最大限度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 一般资料

本组418例患者中男245例, 女173例, 年龄16岁~84岁。其中胆囊结石335例, 胆囊息肉60例,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12例, 有慢性胆囊炎症状9例, 既往腹部病史者2例;合并单侧侧腹股沟斜疝12例, 糖尿病20例, 高血压12例。全组患者中, 中转开腹14例, 其中胆囊腺瘤癌变2例。

2 手术经过

2.1 手术间准备

手术间每天空气常规消毒, 每日术晨紫外线照射1 h, 术前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平面及无影灯, 保持手术间湿度50%~60%, 温度在23~25℃。

2.2 患者术前准备

(1) 术前1 d由巡回护士访视患者, 了解患者心肺功能及有无腹部手术病史, 做好术前评估, 掌握患者身体及心理情况。向患者介绍手术过程以加深了解, 解除其对手术的恐惧, 使患者能正确面对手术。术前保证患者良好的睡眠, 以防过度紧张导致血压升高等症状, 影响手术。 (2) 严格执行医嘱, 准确留取各项标本, 常规查血、尿、粪常规, 肝、肾功能, 电解质, 心电图, 凝血系列, 传染病系列, B超检查, 必要时做胆管磁共振水成像。 (3) 术前1 d嘱患者忌食易产气的豆类、奶类食品, 减少肠胀气。术前勿食高蛋白、脂肪类食物, 防止术前胆绞痛发作。术前12 h禁饮食, 避免因全麻时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导致窒息发生。不需插尿管、胃管, 不需备皮, 但术前要做好脐部皮肤准备, 既要彻底清除脐内污垢, 又要保证脐内皮肤完好无损。 (4) 麻醉药物皮试及抗生素皮试。 (5) 围术期合并症处理:如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应控制在正常或基本正常范围 (急诊除外) 。术后常规不用止血药 (止血药可能会促使血栓形成) 。 (6) 监护室准备, 安排专职护士, 备好各类急救药品、物品, 以保证正常使用。

2.3 手术路径

在脐部下缘沿脐轮做弧形切口, 切口长约2.0 cm,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 在切口中置入10 mm穿刺套管, 微观察孔, 进入腹腔镜。在10 mm穿刺套管两上方同一皮肤切口内, 各置入5 mm穿刺套管, 3个套管间由肌肉腹膜层隔开, 起到良好的防漏气效果, 术后脐部切口稍加修整。

2.4 患者体位与术者体位

腹腔镜下的手术, 为了增加手术视野, 患者的体位与手术部位有关, 患者取头低脚高位适用于下腹部、盆腔手术和肠系膜下手术, 头高脚低位适用于上腹部手术的患者。一般患者取仰卧位, 检查皮肤情况。头高脚低位15°~20°;左侧斜位10°~15°, 使肠管及网膜移向低位, 充分暴露。术者站在左侧, 助手站在右侧。全身麻醉,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操作时切忌暴力穿刺。

3 术后护理

3.1 病情观察

患者返回病房后, 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术后立即给予氧气吸入、心电监护, 保证静脉点滴通畅,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每15 min~20 min1次, 连续4次平稳后改为每小时1次, 再连续4次平稳后血压每2 h 1次至平稳后24 h。保持呼吸道通畅, 注意呼吸的频率和节律, 低流量吸氧, 纠正二氧化碳气腹造成的低氧血症。全麻未清醒患者, 应去枕平卧, 头偏向一侧, 因人工气腹及全麻患者术后会出现恶心、呕吐现象, 防止窒息的发生。

3.2 腹部观察及护理

单孔手术穿刺是盲端, 在手术结束时不像三孔手术法那样从这个孔可以看到另一个孔是否有出血、损伤等, 所以术后重点观察腹部及脐周情况, 术后24 h~48 h内应高度重视患者对腹痛的反应, 必要时遵医嘱用止痛剂。对止痛作用不满意者, 在充分给予患者精神安慰的同时, 如出现严重腹痛, 仔细询问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有无并发症, 密切观察腹部有无腹膜刺激征, 是否有胆瘘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 防止因盲目使用止痛剂而掩盖病情变化, 延误治疗时机。

3.3 伤口护理

术后注意脐周情况, 因只有脐部1个刺口, 术后次日检查伤口并给予消毒, 更换小纱布团并用创可贴黏合。脐部皱褶多, 平时不易清洁, 易发生感染, 所以术后每天检查伤口1次, 如切口皮肤对合差, 应及时调整, 保证伤口愈合平整。术后24 h即可下床活动, 术后3 d~5 d拆线出院。

3.4 不良反应护理

部分患者出现肩、背部酸痛或不适感, 属腹内残留的二氧化碳在膈下积聚所致, 一般可耐受, 术后常规吸氧3 h~6 h均可自行缓解, 不需特殊处理, 1 d~3 d可自行消失, 需向患者解释清楚。如患者主诉心慌, 并出现面色苍白、脉搏快, 即使无血压下降, 也应立即通知医生, 同时建立静脉通道, 吸氧, 严密观察监测血压、脉搏、呼吸、意识变化, 准备好止血药物等, 做好防止出血的各种准备工作。

3.5 脐下损伤的预防

手术时可采用2把布巾钳在脐两旁提起皮肤后再穿刺, 进入腹腔镜时先在脐下四周环绕窥视, 观察脐下有无粘连、出血及肠管网膜损伤情况。

3.6 饮食护理

腔镜手术创伤小, 胃肠活动不受影响, 所以术后当天可进饮, 次日进流食、下床活动。嘱患者出院后3周~4周进易消化、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低脂肪、高维生素的饮食, 患者如出现腹痛、反复发热等情况, 应及时复诊。

4 结果

418例患者均无术中及术后出血现象, 术后1 d~3 d有程度不等的发热患者28例, 经处理均顺利出院, 均无护理并发症发生, 治愈率达100%。

5 经脐单孔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优点

(1) 微创术, 术后疼痛轻, 一般术后不需止痛药, 不插胃管和尿管。 (2) 术后恢复快, 当日或次日即可下床活动, 进半流食, 这与传统胆囊切除术相比有很大进步, 术后3 d~5 d出院, 1周恢复一般工作。腹部不留瘢痕, 最突出的优势是手术瘢痕隐藏于脐部皱褶处, 尤其适合爱美女性的需求。免除了脐部以外刺口的疼痛和瘢痕, 达到综合美容效果。 (3) 操作安全可行, 手术时间短, 一般10 min左右即可完成手术。与常规腹腔镜手术相比, 减少了腹壁伤口, 只剩脐部1个刺口, 痛点减少, 疼痛明显减轻, 恢复快。 (4) 胆囊结石患者应尽早手术, 防止急性发作, 防止胆囊癌变。

6 体会

上一篇:认证能力下一篇:会计工作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