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2024-07-29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精选12篇)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1篇

中职《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是一门技能化和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 传统基于学科体系的课程教学模式具有很大的缺陷:课程知识点基本没有连贯性, 知识点实训内容多与实践工作不符, 职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知识培养无法综合实现。我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组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 结合企业人才和岗位需求进行了课程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实训中,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 确定培养目标

传统的学科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 忽视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再学习能力的培养。彻底改变学科体系的培养模式, 培养适应当前经济环境、企业人才和岗位需求的现代职业人才, 是中职学校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

山西省工业管理学校《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组针对用人单位和用人岗位进行充分调研, 与行业、企业专家小组共同分析研讨。以就业为导向, 结合中职学生的知识层次、能力结构和就业岗位需求, 确定了该课程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培养目标。通过选取典型工作任务, 重新制定新的教材内容, 综合运用并创新教学方法, 将素养、技能和知识目标融入教材内容和教学环节中。

2 重定位教材内容

传统学科或模块式体系教材已经不能适应本课程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课程组结合中职生特点和实训条件重新设计并采用六步法组织教材内容。全部教材内容以一个大的实际工作项目为载体, 细分为若干个子项目, 以子任务作驱动, 体现整体项目的实际工作过程。子项目体系从简单网络逐步完善过渡到中型复杂网络, 并将知识点融入和贯穿其中 (见第30页表1) 。

3 培养目标融入教法

教学时学生分组完成子项目工作任务, 在教学方法上灵活多变, 根据任务采用不同教法。

1) 知识信息准备阶段。知识信息内容针对项目任务设置, 教师采用教授法、提问法、分组讨论、师生讨论、案例演示等方法开展教学活动, 在实施过程中应尽可能采用培养综合素养的方法, 如通过提问法带动学生思考问题, 分组讨论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师生互动增强学生自信心等。

2) 规划设计网络阶段。以小组讨论法为主, 师生互动法为辅, 教师以引导方式参与到小组讨论规划设计网络中, 通过设计网络结构拓扑,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 增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3) 技术方案决策阶段。采用分组法, 组内讨论提出决策方案, 如采用何种技术完成。组内讨论形成方案后, 可由组长将方案提交组间讨论, 对比分析方案的优劣。培养学生对知识和技术的综合应用能力、决策能力和交流等能力。

4) 任务实施阶段。在教师引导下, 组内根据工作任务各岗位分工实施, 组长负责控制组织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鼓励学生互换工作岗位角色, 人人动手实践。根据实施情况对方案进行修改和补充,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组织实践等能力。

5) 检测总结阶段。由组长带领全组成员, 检测任务的完成情况, 分析总结工作中采用的重要技术和工作步骤, 分析故障原因。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总结分析能力。

6) 评价及提高阶段。由各组选派人员汇报各组规划和技术方案的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及特点, 组间给出评价, 教师进行总结评价, 分析各组技能掌握情况, 各组技能运用的优缺点, 及应遵守的职业规范等。并由教师分析提出技术中的难点疑点, 与学生探讨新方法新观点, 培养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思维。

4 丰富教学手段

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使学习的每个环节都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性学习过程。教学过程采用六步法, 信息准备阶段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 如网络教学课件、网络微课视频、网络平台知识点积件学习等手段进行学习, 使学生能在课前和课后通过网络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同时在教学中积极采用PPT、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还应当充分利用专业公司提供的, 如锐捷网络教学平台, 思科、华为路由模拟器等仿真软件供学生在课前课后时间实现再学习、再提高。

参考文献

[1]蔡向向.《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J].福建电脑, 2012 (7) :204-205.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2篇

卫规财发[2004]474号

颁布日期:20041231 实施日期:20050301 颁布单位:卫生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财政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总则 配置规划 配置审批 使用管理 监督管理 附则

为进一步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制定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见附件),现印发各地,请遵照执行。

卫生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财政部

二00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大型医用设备,控制卫生费用过快增长,维护患者权益, 促进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务院转发的国务院体改办等八部门《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保留部分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的通知》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大型医用设备是指列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品目的医用设备,以及尚未列入管理品目、省级区域内首次配置的整套单价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医用设备。

第三条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商有关部门确定、调整和公布。

第四条 大型医用设备管理品目分为甲、乙两类。资金投入量大、运行成本高、使用技术复杂、对卫生费用增长影响大的为甲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甲类),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管理。管理品目中的其他大型医用设备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以下简称乙类),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管理。有关分类情况见附件。

第五条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必须适合我国国情、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原则,充分兼顾技术的先进性、适宜性和可及性,实现区域卫生资源共享,不断提高设备使用率。

第六条 大型医用设备的管理实行配置规划和配置证制度。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颁发;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许可证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颁发。

第七条 医疗机构要加强大型医用设备使用管理,严格操作规范,保证设备使用安全、有效。

第八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级各类性质的医疗机构。

第二章 配置规划

第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依据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编制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规划和提出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

第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下发的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指导意见,结合本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定乙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准后实施。

第十一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委托中介组织对大型医用设备的先进性、经济性和适宜性进行专业技术论证,定期发布阶梯配置入选机型,指导配置工作。

第十二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大型医用设备临床使用情况,结合技术发展和我国国情适时公布淘汰机型。

第三章 配置审批

第十三条 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审批必须遵循科学、合理、公正、透明的原则,严格依据配置规划,经过专家论证,按管理权限分级审批。

第十四条 配置大型医用设备的程序是:

一、甲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经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后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二、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由医疗机构按属地化原则向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申请,逐级上报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审批;

三、医疗机构获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后,方可购置大型医用设备。

第十五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从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申请受理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批复。

第十六条 申请材料及主要内容

一、新增大型医用设备

1、申请报告。主要内容包括:申请机构基本情况;拟申请设备名称、规格和主要配件;相关辅助配套设备名称、数量和使用人员取得岗位培训证书情况;

2、可行性论证报告、需求分析。主要内容包括:申请配置的主要理由;所申请设备的技术发展前景;在临床、科研中的作用;预期使用率;人员取得岗位资质情况;购置经费来源以及经济分析等。

二、更新大型医用设备

1、设备的更新理由、购置时间;

2、申请更新设备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复印件;

3、使用情况:包括每年的检查治疗人次,开机天数,故障停机天数;

4、对更新设备的处理意见和拟装备设备的档次。

第十七条 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具有国家颁发的生产或进口注册证;必须按国家规定的采购方式进行采购,政府拨款资助的设备采购必须按规定实行政府采购。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配置的大型医用设备,发展改革、财政部门不得安排资金。

第十九条 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向社会公布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审批情况。

第二十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大型医用设备审批情况。

第四章 使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包括医生、操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等)要接受岗位培训,取得相应的上岗资质。

第二十二条 大型医用设备必须达到计(剂)量准确,安全防护、性能指标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三条 甲、乙类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费项目,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并列入《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收费的作价办法,指导地方的作价行为。具体定价办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另行制定。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实行市场调节。

第二十四条 严禁医疗机构购置进口二手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其他医疗机构更新替换下来的大型医用设备,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的程序办理配置审批。

第二十五条 严禁使用国家已公布的淘汰机型。

第五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六条 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甲类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同级相关部门监管;乙类大型医用设备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及同级相关部门监管。

第二十七条 卫生行政部门按管理权限,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大型医用设备使用和操作规范情况以及应用质量的安全、有效、防护进行监督和评审;对大型医用设备上岗人员取得资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八条 县以上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对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时的收费价格进行监督检查。

第二十九条 发展改革、财政部门负责对政府拨款资助的大型医用设备购置的资金、投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医疗机构要及时向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和大型医用设备的批准部门报告大型医用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应用事件。

第三十一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超规划、越权审批大型医用设备配置的卫生行政部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应对其主要负责人、经办人通报批评,并有权撤消其批准决定。

第三十二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购置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责令其停止使用、封存设备。处理情况应通过媒体公布。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没收其所获取的相应检查治疗收入,并处以相应收入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使用淘汰机型和不合格的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要及时封存该设备,吊销其《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的,可以责令其停业整顿;所在地价格主管部门有权没收其获取的相应检查治疗收入,并处以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四条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聘用不具备资质人员操作、使用大型医用设备的医疗机构,卫生行政部门应及时封存其大型医用设备,并吊销《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

第六章 附则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颁布后,医疗机构需重新办理《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卫生行政部门依据本办法规定,按管理权限办理配置许可证。在本办法生效以前购置的大型医用设备,但因本地区配置总量限制仍不能取得《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发给《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具有《大型医用设备临时配置许可证》的医疗机构,其相应设备的诊疗收入按营利性机构纳税,该设备到期报废不得更新。

第三十六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疗机构大型医用设备的配置和使用,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行政部门参照本办法实施归口管理,其配置规划和审批情况报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备案。

第三十七条 《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许可证》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印制。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

细则。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1995年卫生部令第43号发布的《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3篇

关键词: 影像档案 设备 视频 非线性编辑

随着摄像技术的普及以及摄像器材价格的相对下降,越来越多的基层单位使用摄像设备记录日常的公务活动。因此,影像档案作为声像档案的一个分支在档案资源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做好影像档案的收集、管理工作已迫在眉睫。有感于这种需求,笔者所在单位正在进行影像档案管理设备配备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对相关设备的考察了解,总结出本文所谈的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与设备配置方案。

一、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

的必要性和意义

(一)时代发展促使影像档案的地位日益凸显

影像档案是以图像(或配有声音)为主要记录符号的档案,它直接提供所记录下来的场景和画面,而不是通过文字描述来获得联想和想象。因此,影像档案直观的反映所记录的内容,其原始记录性和证据性作用过硬;信息传递直观性强,信息受众覆盖面广,其传递的信息不受受众文化水平的限制,更易于为普通人接受,在文化宣传上有明显作用。在当代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格局下,尤其是在历史文化宣传和体现亲民文化上有重要意义。2010年宁夏档案馆就曾派人到中央新影、中国电影资料馆查找涉宁影像档案,征购到《中央访问团到宁夏》、《宁夏人的喜事》等4部1950年反映宁夏历史状况的纪录片。①加强影像档案管理可以使档案资源得到极大丰富、强化档案资源建设,还可以提升服务水平、加强声像档案的安全保管能力。

(二)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避免由摄录人员保管、移交意识薄弱所造成的重要影像保管不利

一些单位影像档案资料相对匾乏,无法逃脱“三不”(种类不全、数量不多、质量不高)的困境。究其原因,不是没有拍而是没存好。影像信息与文字信息不同,没有事后补救的机会,一旦错失重要历史瞬间,将可能成为永世遗憾。传统上影像资料由于载体的特殊性以及对设备的依赖性在很多单位都是由宣传、电教部门或网络、新闻中心进行管理,档案部门仅就其主动上交或可知的单位重大宣传片等进行收集保管,很多珍贵影像未能归档。通过对一些市属企事业单位的调查了解,摄录人员往往认为拍摄任务完成往宣传部门或媒体一报送用完就完了;只重视当时的新闻效应,往往不会主动顾及到今后长期的保管和再利用,甚至一盘带子长时间反复用。有时随着人员或机构的调整,珍贵影像还可能发生流失或失控,这对影像的长期保存和开发利用十分不利。

(三)加强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和设备配备,为档案部门解决设备不足难以正常开展影像档案管理业务的尴尬局面

一些单位的档案部门苦于没有专业设备无法保证接收来的影像得到妥善保管,直到目前都没能正常开展影像档案的接收、管理工作。设备配置不足使档案部门对于影像资料监管困难、管理被动,很多重要影像因疏于存档或存档不规范而未能得到妥善保管以至于日后想再利用时找不到或没法用。有些单位即便将拍摄好的录像带或其他载体的影像资料交到档案部门,但由于缺乏设备,档案人员对于这些影像的保管无法进行有效监察,保管不当就可能造成文件损坏或文件格式、版本变化导致的不可正常读取等现象的发生。因此除了争取领导支持、加强制度建设和执行、做好前端控制与相关部门做好协作之外,档案部门配置相应的管理设备十分必要。

二、影像档案管理流程中的控制要点

虽然载体相对特殊,影像档案管理工作的日常主要环节与普通文书档案的接收、保管、利用、编研、统计等各环节相类似,理解起来很容易,档案人员完全能够胜任,只是需要具体的设备来支持。

(一)严把接收采集环节,保证影像质量

因为载体和来源不同,一般常见的影像文件主要有三类:一类是以磁带为记录载体,另一类是由摄像机自带的硬盘、直录光盘或移动存储卡为载体,第三类是经过摄录人员拷贝或转换格式后的文件。为方便管理、同时符合档案管理规定中对于影像文件的要求(《北京市档案馆电子文件接收办法》中规定“影像文件以MPEG、AVI为通用格式”)从移交来源所获得的影像经过采集后,对于需要转换视频格式的文件要进行转换加工,加工后进行存储、归档,无需转换格式的可直接存储归档。

(二)安全保管、定期维护环节

影像保管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保管环境,分为硬件库房环境和软件管理系统;二是选择相应的保管设备,如光盘柜、磁盘阵列或是传统磁带;三是做好后期维护工作,如定期检查文件的可读性、倒带、复制、备份、转换等。

老式的影像磁带在保管时要注意定期检查、倒带,做好温控、防潮、防磁等工作,有条件的可以逐步转化、备份成数字文件。电子格式的视频文件由于视频编码与播放器编码不匹配等问题有时会无法正常播放,所以收集视频时对于相匹配的播放器也要适当收集、对于保管中的视频文件要注意按需转码以及相应转码软件的配备。

(三)编研和提供利用环节

影像档案的利用分为两种,一种是提供直接利用,即把所存的影像档案直接调取提供给利用者,二是对原始档案经过不同程度的后期剪辑形成符合利用需求的新影像。影像档案不同于照片和纸质文件,它所记录的是一个时间片段,而不是一个单独的时间点。在这一时间片段中的所有信息不见得在利用時都需要公布、都可以公布。举例来说就是在某个展览上受时间限制只能展示10分钟片长的影像,但原始片长可能有60分钟;某段影像档案中有一小部分不宜公开的内容提供利用前需要先剪掉;再比如为了制作一段专题反映某一领域发展变迁的视频需要从若干影像档案中截取有用的相关片段进行合并。基于这些原因档案部门需要使用剪辑设备来进行编研和提供利用的工作。

(四)做好编目、统计,进行系统管理

影像档案管理的编目、统计工作和其他类型的档案统计工作基本接近,如果业务量大用专业的档案管理软件或媒资管理系统进行为宜,业务量小也可采用Microsoft Office软件的组件辅助人工管理的方式。Microsoft Office软件远比一般人想象中的功能更强大:Microsoft 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用来创建数据库和程序来跟踪与管理信息),Microsoft Excel (数据处理程序——用来执行计算、分析信息以及可视化电子表格中的数据),对于中小型单位档案管理中的一般表单管理、分类统计、运筹计算等都可胜任。

三、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与整合方案

不同单位因为拍摄器材和拍摄需求的不同所产生的影像文件有一定差别,影像档案管理的需求层次、对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能力的不同都会影响到对于影像档案管理设备的选择。一般基层单位配备应对日常工作的影像设备要根据自身情况以及影像档案管理的特点来进行。

(一)档案工作影像管理设备的特点

出于开展档案管理目的的影像工作设备配置与普通的影像制作工作存在差异。普通影像工作以“录、采、编、播”四大流程为主,档案管理则主要涉及“采、存、编、播”。“采”、“播”是共同的重点环节,档案管理对“录”、“编”的要求相对较弱,可剪可接、加字幕、加音轨、能做简单编辑即可,但是“存”的设备一定要好。在经费有限无法对每一个环节做充分投入时,档案部门可以参考此特点对经费进行合理分配。

(二)选用非线性编辑设备

1.非线性编辑设备的技术特点

选用非线性编辑(Nonlinear Edit)系统是技术发展的趋势,而且更经济。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信息的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影像数据进行编辑,需要放像机、录像机、字幕机、特技发生器等外部设备较多,工作流程比较复杂;但非线性编辑技术(简称非编)借助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主要工作都能在计算机中实现,所需外部设备相对简单、操作更简洁,适合档案部门采用。而且非编对素材的调用简便,无需在磁带上反复寻找、打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信息存储位置并列平行、可按各种顺序进行排列,与接受信息的先后顺序无关。同时,它还有信号质量高、制作水平高、寿命长、易于升级、易于传播的优势。

2.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和选择建议

非编系统由软硬件共同构成。基层单位影像档案管理设备基本配置可以简化为非编软件(有时还需转码软件)+采集卡+PC工作站+存储设备(磁盘阵列、光盘柜)。通过这些基本配置足以实现档案部门对本单位日常业务中形成的影像文件的接收、保管以及编辑、调用,工作人员技术过关的情况下也可以完成档案专题短片的制作。如果库藏老式磁带数量较多则需加配放像機以完成采集工作;影像档案数量庞大的可以选择专门的媒资管理系统相配合,以实现各功能的总体控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配备如监听音箱、专业监视器、非编键盘等外围设备,以方便后期编辑预览、输出。针对不同的信号源和用户的需求层次可有不同的配置方法。比如收集来的影像信号源有高、标清之分;用户对影像加工的不同需求也会影响设备的配置——总后档案馆数字影像工作室从专业角度来看,其设备和技术力量就已达高端影像工作室水平。②

市售主流软件有AVID Media Composer、Final Cut Pro、EDIUS、大洋ME、Liquid 7、Adobe Premiere等。笔者认为价格不能作为唯一的判定因素,所谓的“广播级”、“专业级”、“消费级”分级也不能作为档案部门选择非编产品的硬性标准。消费级主要面向家庭和个人使用者,在此不做讨论。广播级、专业级的区别不在于某些特定功能,而是一些核心的硬指标。例如,专业级非编通常不具备SDI接口,数字接口多采用1394、HDMI这些消费级接口,视频处理通常采用8bit或10bit量化。当然随着技术进步,视音频的处理质量总在不断提升,比如DV50曾经是典型的广播级格式,现在已成为专业级设备的标配。广播级非编永远采用最高端的技术,提供最高质量的视音频处理;产品多以整机交付,提供整机售后服务;采用帧内压缩(4:2:2或4:4:4采样格式),多代复制性能更好;提供面向多种应用的专用功能模块,具有网络化扩展能力和严密的管理功能。专业级产品大多是提供板卡+软件,提供板卡售后服务;专业级产品只采用简化的处理方式;用户的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基本无多代复制的需求,对采样格式和GOP结构不敏感;专业级非编多使用帧间压缩(4:1:1或4:2:0采样格式);另外和广播级产品对数据安全处理级别也不同。各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以及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经过研究比对,从软件的稳定性、易操作性、对中文语言环境支持以及视、音频格式兼容性、素材模板等方面考虑笔者认为采用大洋ME系列或EDIUS系列非编软件更适合档案部门对影像档案的管理特点。他们随机支持多制式混合编辑,可在同一时间线上混合编辑NTSC 和PAL 制式素材;支持拍打唱词功能;能支持导入MOV、MTS、MPEG、P2、MXF等格式,支持导出AVI、MPEG、MOV、MXF、VCD、DVD等格式,方便按档案要求进行统一管理和提供利用。

3.整合解决方案

在档案管理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寻找合适的技术厂商做整体解决方案是最理想的状态。比如索贝的MAMSpace媒资网解决方案和大洋的iMAM2浩博声像管理系统都是不错的选择,浩博声像管理系统还在天津、呼和浩特、抚顺、长沙、武汉等地的多家档案馆得到采用,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虽然前期投入比购买前述简单方案中的设备要大,但是采用整合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得到厂商的系统培训,设备之间的技术衔接也可以得到更专业的指导,便于后期维护。

在这个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里,社会对档案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对影像档案的有效管理,档案工作者要顺应时代发展,掌握影像档案的管理技术,了解影像档案的形成过程,有的放矢地争取领导支持,为档案部门配备相应的专用设备或允许档案部门与其他部门共用本单位、本系统的影像管理设备,做好影像档案的管理工作;力争将更多有价值的影像纳入档案部门的管理中,做好妥善保存、开发利用,发挥其最大效用。

注释:

①李传芳.宁夏加大影像档案征集力度[J].兰台世界,2011(1月上):41.

②耿志东,邓昌军.主动出击 开创影像档案管理新天地[N].中国档案报,2011年5月5日,第三版.

参考文献:

1.卫奕.影像档案与历史研究[J].军事历史研究,2010(增):86-89.

2.北京中科大洋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广播级系统方案[EB/OL].www.dayang.com.cn/.2011-11-11.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4篇

师资队伍建设

一个好的教学团队是建设精品课程的根本保证。师资结构包括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等。近两年, 学院通过“内培外引”、“校企互聘”等方式, 建立了一支“能说会做, 专兼互补”的专业实战型教师团队。

教学内容建设

教学内容建设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要想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建设成具有影响力的精品课程, 就要打破传统的以章节为主的教学模式。针对职业院校的特点,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学院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建成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绝大部分教师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师, 有丰富的现场工作经验, 能够将知识点进行有效整合。教师全程参与新校区大型校园网的建设, 这给建设精品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时, 以大型校园网的建设为整个项目, 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融入这个大的项目中。

在进行传统的按章节方式教学时, 学生往往不能理解教师在讲什么, 感觉教师仅仅教会他如何做, 但不清楚为什么这样做, 这样做的作用是什么。时间一长, 学生容易将知识内容忘掉。表1为传统《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核心章节。

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 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内容融入大型校园网络建设的全过程。大型校园网络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涉及的内容, 教师以知识链接的方式补充给学生。表2是基于大型校园网络建设工作过程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体系。

通过基于大型校园网络建设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 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项目的过程中, 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整个《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知识点,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不容易忘记, 学习兴趣也更加浓厚了。

教学方法建设

《网络设备管理与配置》精品课程建设除了要有好的教学内容, 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经过反复实践, 学院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项目式教学方法。

准备阶段首先要备学生, 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他们对该课程的期望值。具体实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教师先设计好调查问卷, 在授课前进行摸底调查, 并与个别学生进行交谈, 从面与点的角度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他们对课程的学习要求、对教师的要求, 为后面的教学打下基础。其次是备项目, 根据调查情况及时更新项目, 调整难易程度, 尽量符合学生的水平。最后是备方法, 项目教学法强调的是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学习方式, 每组6人, 组长全面负责小组的学习讨论并落实项目安排。每组配备相应的网络设备以满足组建校园网的要求。分组的依据为学生的学习成绩、知识结构、学习能力、性格特点、性别等, 以互补的形式为主, 成绩好的与成绩差的搭配, 性格内向的与外向的搭配, 男生与女生搭配。

实施阶段该阶段主要通过“引导———竞争自主学习———总结———反馈”四步进行。在开展一个新的项目前, 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教师以课上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预习效果并记入平时成绩。然后, 让每个小组成员亲自摸索该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接下来, 教师对该项目的具体注意事项进行引导。经过长时间的摸索, 学生对教师的引导能够很好地接受。接着, 教师对学生的项目实施过程进行抽查。在组长的带领下, 小组保证每个成员熟悉项目具体的实施过程, 所有成员都没有问题时举手表示可以进行抽查, 每个小组最多有两次机会。这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

实践表明, 项目教学法很适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教学,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与教学管理建设

为了配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结构, 以及项目式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学院进行了符合自身特点的校本教材开发。与此同时, 学院进行了一系列的教学常规管理建设, 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

在进行精品课程网站建设中, 学院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作用, 加强互动交流。学院拥有一流的思科网络实验室, 并且成功申请加入思科网络技术学院, 为打造《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精品课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摘要:分析了《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的主要特点, 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建设、教材建设、教学管理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精品课程,建设

参考文献

[1]甘刚.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 (06-12-28) .http://www.jpkcnet.com.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5篇

—基于端口的认证管理配置

学院:计算机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

基于端口的认证管理配置

【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IEEE802.1X的工作原理

2、熟悉AAA身份认证机制

3、掌握RADIUS服务器的配置

【预备知识】

1、AAA概念和基本原理

2、IEEE802.1X

3、配置交换机与RADIUS SERVER之间通讯

【实现功能】

实现LAN接入的安全身份认证。

【实验拓扑】

PC1 192.168.0.44/24

RG-S2126G

192.168.0.2/24

RG-SAM Server

192.168.0.185/24

【实验原理】

无线局域网技术标准自1997年公布以来,使人们能更方便、灵活、快捷地访问网络资源,摆脱了传统有线网络的线缆束缚,随时随地的访问使用Internet网络。手机、笔记本电脑等个人无线接入终端设备和无线组网设备因为价格不断下降的大规模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和家庭使用无线局域网进行组网,导致无线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凸显。早期的无线局域网安全防范仅靠WEP协议[1],即有线等效加密(Wired Equivalent Privacy)保护网络的安全。由于无线电的开放性,以及WEP技术本身的缺陷导致它特别容易被窃听和破解。根据资料显示在一个繁忙的WEP无线网通过嗅探工具可以在短短的数分钟内破解,并且现在大量的破解工具流传于网络并有相关专用设备出售,严重危害无线网络的安全。因此WEP标准在2003年被 Wi-Fi Protected Access(WPA)淘汰,又在2004年由完整的 IEEE 802.11i 标准(又称为 WPA2)所取代[2]。无线局域网802.11i标准中使用802.1x认证和密钥管理方式保障无线网络的安全性。尽管802.11i支持预WPA和WPA2加密下的共享密码,但如果只使用预共享密码保障校园网安全,可能面临密码外泄后,知道密码的非授权用户也能使用校园网络的安全隐患。

所以校园无线网建设过程中建立一套安全可靠高效的用户认证机制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就在Windows系统平台下使用免费Radius软件TekRadius构建基于PEAP技术的Radius认证服务器,保护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安全进行探讨。802.1X概述

IEEE802.1X[3]是IEEE制定关于用户接入网络的认证标准,全称是“基于端口的网络接入控制”协议,早期802.1x标准仅为有线网设计,并广泛应用于有线以太网中。最新版802.1X协议针对无线局域网的特点进行修订,针对无线局域网的认证方式和认证体系结构进行了相关技术优化。IEEE 802.1X协议在用户接入网络之前运行,运行于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EAP协议RADIUS协议。

无线局域网中802.1X协议的体系结构包括三个重要的部分:客户端系统、认证系统和认证服务器,无线局域网中802.1X的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客户端系统(Supplicant System)通常是一个用户终端系统,在无线局域网中即为支持WiFi的笔记本电脑、手机等终端系统,该系统通常无需安装第三方客户软件,windows XP系统内置了相关模块,能够发起并完成802.1x协议的认证过程。

认证系统(Authenticator System)即认证者,在无线局域网中就是无线接入点AP(Access Point)或路由器,在认证过程中起“转发”作用。认证系统只是把客户端发起的认证信息转发到认证服务器完成相关认证。

认证服务器(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通常为RADIUS服务器,在该服务器上存储用户名和密码、访问控制列表等相关用户信息。在客户端发起认证时,由认证服务器对客户端用户信息与储存资料进行鉴别验证,该申请者是否为授权用户。PEAP协议

EAP可扩展认证机制(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是一个普遍使用的认证机制,它常被用于无线网络或点到点的连接中。EAP不仅可以用于无线局域网,而且可以用于有线局域网,但它在无线局域网中使用的更频繁。

PEAP受保护的可扩展身份验证协议是由CISCO、微软和RSA Security联合提出的开放标准,是WPA2标准[4]中被正式采纳的7类认证机制之一。并已被广泛的运用在各种产品中,为网络提供安全保障。它在设计上和EAP-TLS相似,但只需要通过服务器端的证书来建立一个安全的传输层安全通道(TLS)以保护用户认证信息的安全。它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建立单项服务器认证的TLS隧道;第二阶段在该隧道保护下,对客户端进行EAP-MS-CHAPv2等基于EAP的方式认证。与EAP-TLS采用的双向证书验证方式相比,PEAP较好的在保障无线网络安全性和认证系统的布署难度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校园无线网络访问控制中应用基于PEAP技术认证802.1X,可以为无线局域网提供安全可靠的授权访问控制解决方案。TekRadius系统安装与配置

TekRADIUS是一个windows下使用的功能强大并免费的RADIUS 服务器软件,使用微软SQL数据库作为支撑数据库,支持EAP-MD5, EAP-MS-CHAP v2, PEAP(PEAPv0-EAP-MS-CHAP v2)等多种接入认证方式。安装平台

1)安装SQL数据库设置sa账户;Radius默认情况下以sa用户访问使用SQL数据库。

2)安装TekRadius软件:从=Servername /K:1024 /V:365 /S:1 /P:443”产生并获取系统所需数字证书[6],至此Radius服务器的配置完成。无线AP配置步骤

无线AP配置:登录Dlink-615无线路由器,依次点击“安装→无线安装→手动无线因特网安装→设置无线模式为AccessPoint,SSID为WlanTest 安全模式设置为WPA2,密码类型选择AES,设置为EAP模式,802.1X中填写服务器地址、认证端口及通信密码(与Radius服务器相同)”。PC客户端配置

在笔记本上打开无线网卡Atheros客户端程序[7]点击“配置文件管理→新建,填写配置文件名,SSID为Wlan(与AP中相同)→点击安全,设置安全项802.1X,类型设为PEAP(EAP-MSCHAPv2),然后点击配置,选择使用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连接,设置用于登录的用户名和密码,再点设置设置服务器域名和用户名”,确定完成设置并启用设置文件,笔记本通过验证正常介入并访问使用因特网。讨论

经过上述的配置服务器数据库中的合法用户就可以在连接到无线网络时,在WPA2保护的无线网络中通过PEAP方式进行身份验证,访问使用Internet网络。由于SQL数据库的使用,可以方便的用户数据管理备份等工作提高了管理效率,并解决了WEP保护下的无线网络存在WEP密码被暴力破解带来的安全问题和使用预共享密码接入网络存在的共享密码泄露可能带来的网络安全风险。

较好地解决了校园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问题,使得授权用户访问Internet网络应用摆脱线缆的束缚更加方便并阻止非法用户的入侵。由于应用的PEAP认证方式在服务器安装数字证书大大的提高了无线局域网的安全性。

【实验步骤】

1、交换机配置

第一步: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 验证测试:

查看交换机版本信息:

Switch>show version System description

: Red-Giant Gigabit Intelligent Switch(S2126G)By

Ruijie Network System uptime

: 0d:0h:8m:40s System hardware version : 3.3 System software version : 1.5(1)Build Mar 3 2005 Temp System BOOT version

: RG-S2126G-BOOT 03-02-02 System CTRL version

: RG-S2126G-CTRL 03-05-02 Running Switching Image : Layer2 Switch> 第二步:初始化交换机配置

所有的交换机在开始进行配置前,必需先进行初始化,清除原有的一切配置,命令如下: Switch> Switch>enable Switch#delete flash:config.text Switch#reload …..!删除配置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进入配置层 Switch(config)#

验证测试:

使用命令show running-config命令查看配置信息,删除原始配置信息后该命令的打印结果如下:

Switch#show running-config Building configuration...Current configuration : 318 bytes!version 1.0!hostname Switch vlan 1!end Switch# 第三步:

Switch#configure terminal Enter configuration commands, one per line.End with CNTL/Z.Switch(config)#ip default-gateway 192.168.0.1!!设置交换机默认网关,实现跨网段管理交换机

Switch(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itch(config-if)#ip address 192.168.0.2 255.255.255.0 Switch(config)#exit Switch(config)#radius-server host 192.168.0.185 auth-port 1812!!指定RADIUS服务器的地址及UDP认证端口

Switch(config)#aaa accounting server 192.168.0.185!!指定记账服务器的地址

Switch(config)#aaa accounting acc-port 1813

!!指定记账服务器的UDP端口

Switch(config)#aaa authentication dot1x

!!开启AAA功能中的802.1x认证功能 Switch(config)#aaa accounting

!!开启AAA功能中的记账功能 Switch(config)#radius-server key star

!!设置RADIUS服务器认证字 Switch(config)#snmp-server community public rw

!!为通过简单网络管理协议访问交换机设置认证名(public为缺省认证名)并分配读写权限

Switch(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实验中将在4号接口启动802.1x的认证 Switch(config-if)#dot1x port-control auto

!!设置该接口参与802.1x认证 Switch(config-if)#exit Switch(config)#exit Switch#write Building configuration...[OK] Switch#

2、交换机配置的截图

2、安装SQL server

3、使用软件TekRADIUS进行用户名和密码管理

Radius Server维护了所有用户的信息:用户名、密码、该用户的授权信息以及该用户的记帐信息。所有的用户集中于 Radius Server管理,而不必分散于每台交换机,便于管理员对用户的集中管理。

Radius Server端:要注册一个Radius Client。注册时要告知Radius Server交换机的IP、认证的UDP端口若记帐还要添记帐的UDP端口)、交换机与Radius Server通讯的约定密码,还要选上对该Client支持EAP扩展认证方式)。

交换机端:设置Radius Server的IP地址,认证(记帐)的UDP端口,与服务器通讯的约定密码。

【实验体会】

相比上次实验,这次实验更加复杂。尽管是在小组的互动与合作下,本次实验还是没有成功。原因是实验要求的环境较多,对 TekRADIUS软件的使用不是很熟悉短时间内无法完全掌握它的原理及应用,导致在使用软件TekRADIUS进行配置时,创建数据库和表时不成功,最后的4步骤“设置服务参数、配置用户组和用户、增加Client客户端、安装证书”无法完成,而且实验时间也到了,电脑也自动关机了,无法再进行下去了,我们就这样结束了实验。从课程的内容来看,本次实验十分重要,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是对我们很好的一次锻炼,没有全面完成它,但是课后我对802.1X配置的相关知识做了一次更深的了解。

一、802.1x协议起源于802.11协议,后者是标准的无线局域网协议,802.1x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无线局域网用户的接入认证问题。现在已经开始被应用于一般的有线LAN的接入。为了对端口加以控制,以实现用户级的接入控制。802.1x就是IEEE为了解决基于端口的接入控制(Port-Based Access Control)而定义的一个标准。1、802.1X首先是一个认证协议,是一种对用户进行认证的方法和策略。2、802.1X是基于端口的认证策略(这里的端口可以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理端口也可以是一个就像VLAN一样的逻辑端口,对于无线局域网来说个“端口”就是一条信道)3、802.1X的认证的最终目的就是确定一个端口是否可用。对于一个端口,如果认证成功那么就“打开”这个端口,允许文所有的报文通过;如果认证不成功就使这个端口保持“关闭”,此时只允许802.1X的认证报文EAPOL(Extensible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over LAN)通过。

二、802.1X的认证体系分为三部分结构:

Supplicant System,客户端(PC/网络设备)Authenticator System,认证系统

Authentication Server System,认证服务器

三、认证过程

1、认证通过前,通道的状态为unauthorized,此时只能通过EAPOL的802.1X认证报文;

2、认证通过时,通道的状态切换为authorized,此时从远端认证服务器可以传递来用户的信息,比如VLAN、CAR参数、优先级、用户的访问控制列表等等;

LED封装专业教学与设备配置研究 第6篇

摘 要:本文结合作者所在学校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适应LED行业的高级技能人才,根据LED封装工艺流程,对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优化一体化教学设备配置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LED封装 教学实践 优化教学设备

中国是半导体照明(LED)封装大国。2012年,我国LED封装产业规模达到320亿元。2012年年12月,全国有LED规模企业达到5000家,其中封装企业1000家,从业人员达到目前的200多万人。而2014年,我国LED产业规模为3507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LED外延芯片市场规模138亿元,占比3.91%;LED封装市场规模517亿元,占比14.74%;LED应用市场规模2852亿元,占比81.32%。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LED 封装基地。

2012年3月13日,“广东省半导体照明(LED)职业研发应用基地”在惠州市技师学院挂牌,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半导体照明行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问题,因为珠三角地区LED封装企业数量超过了全国的三分之二。依照职业研发基地的任务要求,笔者对LED封装职业与相关的行业龙头企业,如惠州CREE光电、LG伊偌特等公司的人才职业能力需求与待遇结构进行了调研。

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在专业教育一体化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LED产业的高级技能人才进行了大胆探索,就如何设计专业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内容、设备配置、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质量评价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创新思路。下面就LED封装专业高级班的教学内容设计与设备配置,谈谈笔者学校的做法。

一、LED封装工艺流程与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在LED照明产业链中,封装技术发挥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上游生产的LED 芯片必须封装成LED灯珠器件,才能制成各种照明产品。

1.LED封装工艺流程

LED封装形式有Lamp直插式、SMD式、hi-power LED功率型、COB板载芯片封装、集成封装等形式。不同封装形式的LED,其应用场合也不同。因功率型封装的LED主要应用在照明中,故将功率型LED封装作为高级工的教学内容,最符合产业的实际。

功率型LED封装工艺流程,主要由固晶、固晶封烤、焊线、荧光粉涂布、荧光粉烘烤、透镜安装或灌胶成型、胶体封烤、切脚、测试、包装等组成。

对于功率型LED封装工艺,可以选择一种典型结构,比如仿流明结构进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因为工艺流程大同小异,在有差异的地方要进行比较分析,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一种LED封装结构的生产,来加深理解其他结构。

2.确定LED封装教学模块

按照工艺流程和工位涉及的主要设备,进行整体设计学习,共提炼出六个一体化学习模块。六个模块分别是LED封装基础相关知识与芯片检测技能训练、LED固晶设备相关知识与技能操作训练、焊线设备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点胶工序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封胶工序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分光工序、包装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

3.教学内容的模块化设计

(1)分好小组,明确学习任务。以上六个一体化教学的模块,仅仅是企业需要的必备知识和技能,但现代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还包含职业道德、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改善能力、沟通能力、基本的管理能力等。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采用项目教学法,每个班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接受一项指定的技能操作训练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学习任务;每个项目小组有一位小组长,安排学校的实训工厂给每一组配一位实训指导师傅,小组的所有任务包括项目推进计划制订、设备操作指南、SOP作业指导书制作、项目完成后实习总结。实习总结包含小组计划与分工,小组所碰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对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管理的理解等。以上项目小组的所有任务要求,在老师规定期限内完成,小组可以协商,老师予以适当的指导和规范,实习结束后教师会对小组长和成员给予评价和考核。

这里设计的六个项目教学过程,一定要注重小组长的计划、协调、组织、沟通、管理能力,以及成员的配合能力的培养。每个成员要积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并在观摩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2)重要模块加强训练。LED封装设备的自动化程度高,在进行具体的内容设计时,要考虑如下因素:培养对象的差异性问题,需要针对高级工的技能要求和与中级工的差别来取舍;企业与生产线设备的差异性问题,在工业化的现代工厂,有规模的LED封装企业可能有几十、上百条封装生产线,有自动化、半自动化、手工生产设备的组合,在一条生产线中,不同设备操作的难度有差异;LED封装生产线设备操作难易问题,一般的设备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掌握主要的生产操作要领需要一周左右时间,而固晶机、焊线机这一类设备掌握操作要领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在安排教学时,重要的固晶机、焊线机模块要加强训练。在操作实训教学中,对固晶机技能操作学习的重点有,光学照相、取晶三点、置晶三点、顶针高度、点胶高度、取晶高度、置晶高度、材料路径、芯片路径等调试内容,以及设备的编程、设备的维护与简单故障处理内容。焊线机技能操作重点学习内容有,开关机程序、工件夹具与料盒、进出料盒凹槽、示教焊接位置、芯片参考系统、引线操作点、示教焊线、矩阵焊线、编辑焊接、瓷嘴与EFO校准、USG与十字准线校准等参数的设置,以及对穿金线、切线、削球、单片试做、首件测试、金球球形与焊点形状检测、拉力大小测试等内容要进行专题训练。

(3)结合企业实际,增加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活动中,还有一个重要任务是学习制作SOP和设备操作指南,目的是为了解决各个工厂设备选型的差异化问题,学生们学会了制作SOP以及设备操作指南的方法,也就学会了企业需要的一项关键技能——ISO工艺文件制作与设备操作步骤分解方法。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设备操作技能学习六个模块可以按照学期任务进行调整,即每个小组并不需要全部学完六个模块的操作,重点是要掌握设备操作指南制作与SOP制作的要领,以及关键设备操作技能。

(4)总结环节规范化。在实训结束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每个总结报告必须涵盖小组成员的生产、质量、工艺、设备、安全管理、团队合作、问题发现与改善等内容,目的就是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二、深化校企合作,优化一体化教学设备配置

1.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解决一体化教学生产线建设的资金问题

学生要学习好LED封装技能,应该有相应的实训设备,但完整的LED封装生产线价格不菲,因此一般职业院校望而止步。笔者学院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对LED产业的扶植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可以解决学院内生产线的建设问题。

2.优化一体化教学生产线设备的配置

有了资金,如何配置适合产教研的生产线?笔者学院的做法是,一方面要考虑工厂的需要,第二方面要考虑教学成本需要,第三还要考虑设备的通用性与专业性。

目前,半导体照明市场以大功率LED为主,故培养学生的设备也应该以大功率LED生产线为主。学院的大功率LED生产线配置了固晶机、焊线机、显微镜、烘烤机、封胶机、搅拌脱泡机、点胶机、分选机、编带机、光电综合测试、荧光补粉测试、盖透镜机、压边机等设备。

固晶机与焊线机是设备关键,也是投资一条大功率生产线的主要资金所在。固晶机是一个光、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通过历次的技术改进与优化后,目前国产固晶机完全能满足实际生产需要。焊线机是LED封装生产中关键工序的设备,对产品可靠性影响最大,封装企业一般使用进口设备。

固晶机与焊线机以国外的ASM公司、K&S公司技术最成熟,是封装生产线采购的首选品牌。国产厂商主要有深圳市新益昌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大族光电设备有限公司、深圳市翠涛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等。

生产线中的显微镜、光电综合测试、荧光补粉测试等检测设备在技术上已经很成熟,因此可以按照资金支付能力来选择,一般中小企业选择国产化的检测设备较多,因此推荐使用国内的设备,如深圳市大族光电、杭州中为光电、杭州远方等品牌,都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

生产线中所用的烘烤机、封胶机、搅拌脱泡机、点胶机、分选机、编带机、盖透镜机、压边机等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其性价比已可与国外同类设备比拟。

3.深化校企合作,既出产品又出人才

有了LED封装生产线,如何开展产教研工作?因为LED封装生产线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能高,单独一条大功率线一个月材料费多达几百万,一般院校不可能承担起LED封装工厂运营的高额费用。笔者学院通过深化校企合作层次,将LED封装企业引进学院,办教学工厂,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引进的企业负责生产线正常运作的各项工作与费用,包括生产管理、材料采购等,学生定期到教学工厂进行零距离实训,老师与教学工厂的师傅一起指导培养学生,开展产教研工作,既出产品,又出人才。

LED封装专业是一个新兴专业,也是国家与地方的紧缺专业,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创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优化设备的选型,进行专业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才能更快更好地培养专业的高技能人才,促进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发展。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7篇

一、课程概况

1、课程定位

专业方向定位:本专业学生可以选择的专业道路:硬件设备的配置管理方向、操作系统的运行维护方向、网页网站的开发设计方向。这门课程就是为硬件设备这个方向做支撑的。

课程在设备方向的定位:这门课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这个教学体系中起到了关键的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次课在课程中的定位:这次说课就是在第一个模块办公室网络组建中的第二个任务网络设备的访问。它很重要, 是先决条件、是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熟悉各种网络互连介质的特性;理解网络设备各种接口的基本功能;掌握网络设备的访问方法和基本命令。

能力目标:正确选择线缆类型;分辨设备上各种接口的用途;能够熟练访问网络设备。

素质目标: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强调学生的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学习网络设备的热情。

二、教学设计

1、学情分析

做任何设计之前, 我们都有必要搞清楚设计应用的对象。对于授课对象, 我调查和分析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 学生前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兴趣和需要

(3) 认知倾向

2、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网络设备的访问方法;熟练使用访问设备的基本命令。

难点:正确选择互连介质类型;分辨设备上各种接口的用途。

3、设计思路

根据对学生情况和课程情况的分析, 本次课的设计思路是以路由器的访问为主线, 通过三次思考引入两个子任务和一个隐含任务:近端访问、远程访问、设备访问的安全保障。

在前两个任务完成的过程中, 会涉及到第三个隐含任务:设备访问的安全保障。在网络设备的访问中不同的密码种类会限制不同的登陆方式, 在隐含任务中刚好可以穿插对各种密码的使用和验证。三次思考, 既巩固了这次课的内容, 又为下一次课的任务埋下了伏笔。

三、教学实施

1、教材资料

教材:思科网络技术学院教程:《路由协议和概念》《LAN交换和无线》

参考书:《CCNA学习指南》——人民邮电出版社

2、学习场所

1-2节课让学生在班级综合实训室, 进行必要的理论讲授, 开展互动讨论, 使用学生自己机器里安装的模拟器完成任务。3-4节课使用网络设备实训室进行真实设备的练习, 可以进一步巩固所学, 加深理解。有了模拟器的基础, 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操作失误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也是对实训室中的网络设备的一种保护。

3、实施过程

知识回顾→新课讲解→实践操作&引导讨论→反馈小结→作业布置

4、组织方法

下面总结一下我在这次课里用到的一些组织方法, 分为教、学、互动三个方面来说。

(1) 教

首先要精心的选择既典型又实用, 学生又觉得有意思的任务。这次课我就用一近一远的两种情况去访问路由器做了子任务, 它们典型、实用。隐含的密码权限子任务又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上课的过程中, 我尽可能做到离开讲台、移动教学, 起初是为了照顾到更多的学生, 后来发现同时也能很好的监控课堂秩序, 一举两得。

另外, 我要求学生讲、练、记结合。因为我发现课上你给他讲的他听懂了, 教他练的他练会了, 可是过不了多久就又还给我了, 所以一定督促他们用自己能够接受的方式把所讲所练记录下来, 纸质、电子, 图文并茂都可以。

(2) 学

鼓励学生主动学习。比如在设备访问密码设置环节, 我只讲授演示一种密码的设置, 其它几种让学生通过我提供的引导材料自行设置并验证功效, 让孩子们体会到独立获取知识的喜悦感。

学生知识点的掌握上采用反馈补救法。学的好的同学掌握的快, 那就让他们去帮助那些还没能透彻理解的同学, 不仅满足了学生能力的各有不同, 也进一步培养了他们的团队精神。

作业个性化。我自己设计使用了项目规划及实施报告, 在这份报告中最大的不同要数角色扮演了。在分组实训项目时, 每个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 而且各种角色在不同项目中也要求组内轮换。分工各有不同, 各司其职, 提交上来的报告内容当然不会千篇一律。把这份报告和学校统一格式的实训报告结合起来, 作为这次课的作业, 既可以巩固知识技能, 也有效的避免了抄袭。

(3) 互动

在上课过程中, 我采用接力问答。就是由上一个已经回答完问题的同学随机指定下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谁都会有“机会”, 而且“机会”随时可能来到, 这样就间接的迫使学生认真听课。

在设备的简单配置演示中, 我采用“你说我做”的方式, 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思路指挥我来完成, 这样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提升学习动力。

当然有时会出问题, 但千万不要害怕出问题, 边出问题边解决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而且一个知识点如果是几经周折才掌握的话, 往往会印象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后, 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同时也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体会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8篇

1CBE模式的简介

CBE模式是以能力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是能力本位的教育。 CBE产生于20 个世纪60-70 年代的北美,盛行于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在学习和应用,它是以岗位技能和能力为主,并以此为出发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开发课程体系,创新教学的方法。 在CBE的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相关的知识、态度、技能、反馈。 这四个方面的能力,能形成一种综合的能力。

CBE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重视理论,轻实践性的内容,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在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 而CBE模式注重对能力的培养,并且采用自我评估的方法,重视学生的对手能力和反馈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的是引导作用,学生自我评价之后再由学生综合评定。

现在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教学时都是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上课,实现理论上的目标统一,忽视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内容上脱离了实际,忽视了学生子综合能力的培养。

2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必修课程,虽然教育部门已经岁这门课程进行编订教学大概和教学计划,但是这门课程仍处在起步的阶段,在课程教学上缺乏一定的经验,缺乏对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偏理论性,实践活动少,这容易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枯燥乏味,对着门课程产生抵触的心理,导致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借鉴CBE模式对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 转变教学理念。 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教学是以教师作为主体,向学生传授理论性的知识,教师通过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不是积极的接受知识,而是被动的接受。这就导致了学生动手能力差,独立解决设备问题时无从下手。

(2) 以就业为导向确定教学的目标。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必须要对着门课程充分理解和分析,制定相关的学习方案,有利于课程的设置,确定教学的目标。 确定好教学的目标以及能力目标,增强学生的素质要求,和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知识能力。 教师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变化而对课程教学做出改变,及时调整课程系统,增强实用性和技能型。

(3)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 对血神基础知识的考核,在教师讲解完理论知识,注重对学生知识的掌握以及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对实践操作的考核,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做出评估考核,同时对学生的学习热爱度也要有一定的评价。 CBE模式对教学能力的考察,找到存在的问题并且解决,保障了CBE理念的教学质量。

(4)在教学组织上,构建模块化的实验课程。 在组织模块化课程要使用合适的教材,教材在内容上要编排合理,突出教学的重点,以能力为主。 模块化的教学使得教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联系在一起,可以调动学生的而积极性,另一方面使得学生适应工作环境,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4结语

借鉴CBE的教学理念,不断地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这门课程进行改革创新,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传统的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上出现了很多问题,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研究,缺乏对实际操作的营运,所以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 通过对CEB模式的借鉴和学习,在教学的理念上、教学目标上、教学方法等都做出一些改变,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思想上的转变,把传统教学中只注重教学理论的培养,忽略动手能力的培养,转变成基友提高学生的知识技能,同时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CBE的教学模式是以“能力”为中心教学,借鉴这种模式的教学思想好教育的方法,结合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的特点,进行了了课程改革,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社会培养适合的专业性人才。

摘要: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的课程是计算机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实用性,可借鉴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文章主要介绍了CBE模式,分析了课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究CBE模式对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优势。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9篇

本文采用基于CORBA的中间件技术,使整个系统在良好整合现有专业网管等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系统的可移植性、互操作性和分布透明性。

1 CORBA技术

CORBA(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通用对象请求代理结构)是对象管理组织(OMG)为解决分布式处理环境(DCE)中硬件和软件系统的互连而提出的一种解决方案。它提供了面向对象应用的互操作标准,是一种标准的面向对象应用程序体系规范[1]。

CORBA通过对象请求代理(ORB)实现平台独立性。CORBA通过接口定义语言(IDL)实现语言独立性。对象请求代理ORB支持客户访问异地分布对象的核心机制。它支持客户透明访问分布式对象,无需关心分布式对象驻留在网络何处或运行在什么操作系统上。它是分布对象系统中的"软总线"[2]。IDL用来描述产生对象调用的客户方和提供对象实现的服务方之间接口的语言。IDL能够完整给出该接口的定义并详细给出每个操作要求的参数[3]。

CORBA分布式对象技术正逐渐成为分布式计算环境发展的主流方向,使用分布对象技术开发的系统具有机构灵活性、软硬件平台无关性、系统可扩展性等优点,特别适用于网络环境下的分布系统开发,能够有效的解决异构环境下的应用互操作行和系统集成。

2 基于CORBA配置管理接口分析

2.1 接口位置

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目的就是通过各专业网管系统,在全网内进行信息的交换、资源的共享、故障的定位、性能的分析等等。本文定义的接口就是综合网管系统和各专业网管系统间的接口。如图1。

图1中,NMC(网络管理中心)为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能够管理不同厂商的设备。OMC(操作维护中心)是由设备厂商自行提供的专业网管系统.可以对本厂商的设备进行配置、操作和维护等。NE泛指各种设备,可以是单个设备,也可以是多个设备。本文定义的接口就是NMC和OMC之间的接口,即图中的IF2。

2.2 配置管理功能

配置管理系统对整个综合网管系统自身进行管理、配置和维护,通过配置管理系统,用户可以灵活方便的进行系统维护。

配置管理主要完成对配置信息的采集、录入和处理等管理功能。配置数据信息的获取可以分手工录入、从OMC或网元采集等方式。配置数据要求能与管理信息变化做到实时同步或准实时同步。

配置管理信息包括与各种设备相关的配置数据和专业网管配置数据。配置数据采集分成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自动采集采集时间和采集周期可由用户设置;手动采集能够让用户在必要时手工启动配置数据采集程序,并可按厂家、地市、网元类型等方式划分网元组,进行分别采集刷新配置数据。网管系统应提供有效的录入手段,包括用户手工方式录入编辑和文本/EXCEL表格数据导入等。在录入或导入过程中,网管系统应能自动检查配置数据的缺失或错误,并提示用户修改或重新填写。配置数据处理包括数据的查询/统计,同步/刷新。

2.3 配置管理接口

配置管理功能集包括以下用例:基本配置功能、配置信息改变通知上报以及配置信息同步功能。如图2所示。

基本配置功能包括对配置信息的创建、删除、查询和修改功能,即NMC通过该操作可以创建/删除指定的网络资源对象,也可以查询/修改指定网络资源对象的全部或指定属性值。此外,基本配置功能还包括取消配置操作和获取网络资源对象版本信息功能。

配置信息改变通知上报功能:当网元的配置信息发生改变时,OMC应向NMC上报相应的配置信息改变通知,如对象创建通知、对象删除通知、状态改变通知、属性值改变通知。当配置信息改动较大,需要通过文件方式传输时,OMC应发送“请求配置信息同步”通知,NMC收到该通知后可进行配置信息同步。

配置信息同步功能:NMC应根据网络配置信息变化,在需要情况下进行配置信息的同步。配置信息同步的调用方是NMC,由NMC向OMC发起同步。NMC在初始化时或收到OMC的“请求配置信息同步通知”等情况时,可发出配置信息同步请求,以同步相关管理对象的配置信息。

3 基于CORBA配置管理接口设计

在配置管理中,引入基本配置功能对象BasicCMIRP,用来完成对于配置信息的查询/修改等功能。对象类图如图3所示。

BasicCMIRP对象是用于配置管理的控制对象,完成对网络资源对象的查询,修改,创建,删除等操作。它要实现的操作包括:查询对象属性值,获取对象包含树,创建对象,删除对象,修改对象属性值,获取网络资源版本。它需要上报的通知包括:对象创建通知,对象删除通知,对象属性改变通知,请求配置信息同步通知。下面对创建对象createMO操作作详细分析。

行为:NMC调用该操作请求OMC创建一个指定的网络资源管理对象。

输入参数:

1)managedObjectClass:要创建的对象的类名。

2)managedObjectInstance:要创建的对象的实例标识符。

3)referenceObjectInstance:指定一个被参考的同类对象实例标识符,该参数取值可为空。

4)attributeListIn:新创建对象的属性值。

输出参数:

attributeListOut,若创建成功,则返回新创建对象的所有属性及其值。

前提条件:

指定的对象实例不存在。

后继条件:

如果操作成功,则result=“success”,且发送对象创建通知。如果操作失败,则result=“failure”

返回值:

result,标识操作的成功与否。

异常:

如果指定的对象实例存在,给定的对象类名与非空参考对象类不一致,给定的对象实例无效,对象创建不允许等扔出异常SomeException。

4 基于CORBA配置管理IDL接口实现

在上节定义了配置功能管理对象类BasicCMIRP及其操作和通知的语义,BasicCMIRP由接口BasicCmIrpOperations,BasicCmInformationIterator,KernelCMIRP共同实现。createMO操作映射为BasicCmIrpOperations::create_managed_object,包括的参数如表1所示。

下面以查询对象属性值操作为例,说明该操作的IDL实现

5 结束语

CORBA目前已经是一项比较成熟的分布式面向对象技术,CORBA非常适用于开放的电信市场环境下的业务快速构造及资源和业务的有效管理[6]。利用CORBA的分布对象模型提供了一个可扩展的应用框架,可以快速地处理各种变化,通过IDL实现了应用接口与实现代码的分离,提供对编程语言无关性的支持,有利于高层服务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互操作。因此,基于CORBA技术,较好地解决了系统的可集成性、可扩展性和编程的简单性,可以很好地实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目标。

参考文献

[1]Henning M,Vinoski S.基于c++CORBA高级编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朱其亮,邓斌.CORBA原理及应川[M].北京:北京邮电学院出版社,2001.

[3]黄铁脉,谭献海,谭飞,等.基于CORBA的电信网络性能管理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6,22(6):70-72.

[4]Seong-Beom Kim and Chan—Kyou Hwa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 Research Lab.Towards TMN.Based Inte.grated Network Man-agement Using CORBA and JavaTechnologies[S].Korea Telecom.

[5]江晓谷.基于Delphi的CORBA开发[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3(3).

公路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与维护管理 第10篇

随着公路交通建设的不断加快, 公路路网建设也得到快速的发展, 公路工程建设质量和建设标准也在逐年提高, 对筑路工程机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机械设备的高效管理是决定工程质量和工程效益的重要因素, 因此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的管理, 做到科学管理, 合理使用, 及时保养, 是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及促进公路建设水平稳步提高的保证。

1 工程机械设备的配置

近几年来, 我区公路工程项目建设中机械化程度在不断提高, 施工机械设备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地位愈来愈高。加强工程机械设备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成本核算, 使用治理、可以加快工程项目进度, 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工期和减轻劳动强度, 从而节省劳动力, 提高劳动生产率, 降低工程造价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同时对加速工程项目建设, 改变公路交通面貌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机械自身的条件, 一方面是机械本身设计制造时的条件, 主要是科技含量的多少、性能的高低等。这就要求使用者在购买时要选择那些适应企业自身发展及公路建设发展趋势的设备, 既要有工程机械的管理超前意识, 又要避免盲目性。另一方面则是使用期内的自身条件, 主要是机械的完好率、工作效能的发挥等, 而正确的操作及时的保养与维修, 就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避免因机械的技术水平低或维修率高而影响工程的质量和工期。

1.2 施工机械的选型, 不同机械和同一类机械的不同型号, 都有各自最合理的作业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 不是造成机械资源的浪费, 就是造成工期浪费工程质量保证率低所以在施工时, 要根据其自身的性能特点.并结合施工条件、施工方法和经济效益进行机种、机型的合理选择.以发挥出机械施工的最大效益。施工机械的配套机械化施工不仅是单机操作.更主要的是配合作业, 因此, 除正确选型外, 还要根据施工工艺、施工组织进行合理搭配, 形成单项工程机械化搭配不当就容易引起资源浪费, 影响质量和工期。例如沥青路面施工如果拌和设备生产能力或运输能力较摊铺设备的能力小, 势必影响施工的连续性横缝较多, 处理不当, 就会影响面层平整度, 同时也影响工程质量进度。

2 工程机械设备维护管理措施

2.1 机械设备维护措施

应对机械设备严格执行机械保养制度实行定期保养, 使机械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尤其是一些利用率高并且容易出故障的设备应做好跟踪诊断, 一旦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机, 并迅速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检查和现场抢修。通常公路工程的机械故障大多是由润滑不良引起的, 所以对机械的合理润滑是机械保养维护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工程机械各零部件进行合理的润滑, 能降低零件的磨损程度, 从而减少机械故障。为此, 一定要合理选用润滑剂, 还应经常检查润滑剂的数量和质量, 及时补充或更换。公路工程中施工机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 其中有些故障对机械设备的影响是比较严重的, 而这些严重的机械故障往往是忽视了对小故障的及时处置而引发的。因此, 在维修方面, 一定要对小故障及时处理, 切不可因故障小不影响使用, 而让设备带病作业, 最后造成大故障, 使机械设备不能使用, 这样不但会延误工期, 影响工程进度, 还有可能造成设备突然报废, 造成重大财产损失。还应做到养修并重, 预防为主, 根据零件磨损和机械损坏规律, 定期对设备实施强制保修项目;还应进行预防性维修, 即按照维修对象的实际计划状况来控制的维修方式, 这样能避免强制维修造成的浪费。在检修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先进技术的不解体检测和保修, 并加强工程修理车的利用, 以便对故障机械设备随时随地的进行维修, 大大节省维修时间和费用, 相应地提高了机械设备的使用效率。对一些大型的设备, 应利用施工间歇时间和下雨天, 执行计划预防保养制度, 减小事故率, 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2.2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首先应积极做好设备的组织工作, 在初期建立项目设备组织管理体系, 做好项目组织计划工作, 根据工程需要来确定机械种类和数量, 编排机械总量控制, 及时上报组织计划, 还应对各机械技术状态深入了解, 将不合格机械进行撤换, 以保证公路工程顺利进行。

其次, 还应建立完善的机械管理体系, 包括完善的管理制度和高效的管理机构, 这样能更好的调动广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实现机械设备的有效管理。还可对工程机械实行包机责任制, 将责任人的经济利益与机械设备的维修等各项费用挂钩, 增强其责任心, 促使规范性操作, 对机械设备更加爱护, 调动对设备维护管理的积极性。可以给每台机械设备设置一张设备例行保养登记卡, 由相关负责人来填写, 以对设备实现动态跟踪管理。管理人员要加强现场监督, 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奖惩制度, 对那些技术指标好的操作者, 给与相应的奖励, 对操作不当者要给予及时处理, 对于操作者造成的经济损失, 其本人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再次, 对机械设备的使用也要注意, 使用时严格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并在合理的使用范围和条件下使用,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安全生产。而能否正确对机械设备进行操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操作人员的水平。因此, 应对操作人员进行教育, 指导他们正确使用和操作各种工程机械, 尽量保证机械负荷的均匀加减, 不能使机械在超负荷状态下进行工作, 操作手要严格按照规章操作, 时刻关注机械状况, 及时排除各种隐患确保机械的正常运转。还应对他们加强岗前培训, 提高操作人员专业素质, 杜绝无证人员上岗操作, 使操作人员不仅仅会操作使用, 还要对机械的构造、原理和性能有充分的了解, 并掌握基本的保养和检查方法, 会排除故障, 这样能从源头上减少机械故障。

3 总结

总之, 工程项目部一定要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充分重视对机械设备的维护管理, 加强对机械设备全方位的管理, 并对各种不同设备安排专人负责管理, 同时设立机械维修基金, 加强对机械设备的燃油、润滑油和维修费等的成本核算, 并执行单机登记, 对每台机械设备以及全部设备的油耗、修配费用以及完成的产量等基础资料做好详细记录, 并定期对使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得出每台设备的技术经济指标, 以便进行比较和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保证设备能更加经济、安全和高效地为公路建设服务, 最大限度发挥机械设备的潜能, 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我国的公路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步, 公路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全国各地公路建设正在蓬勃开展的同时, 各种各样的机械设备被运用于公路工程当中, 施工的机械化程度也越来越高, 工程机械在公路工程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对公路工程的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工作也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公路工程机械,配置,机械设备管理,培训

参考文献

[1]张宏春.公路机械化施工与管理[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5 (12) .

[2]董维恕.公路施工企业中机械设备的管理与维修问题[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 (12) .

[3]JTJ-96.公路养护技术规范.

井喷失控应急资源的配置与管理 第11篇

【摘 要】通过建立钻探行业应急救援体系及运行的实践,突出钻探行业风险重点,健全应急救援体系,实现应急救援的社会化资源共享,才能充分保证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及时得到各级的充分响应,及时控制和减少事故的影响。

【关键词】资源;资源配置;共享

引言

西部钻探有五个钻探公司,横跨5省,在不同钻井区域涉及多个油田,各个钻探公司很多在同一钻探区域携手作业,事故发生时,必须针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就近协调应急资源,以确保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的发展,这就要求应急资源配置完备,且必须共享使用。

对发生的井喷事故,通过地方政府、油田及钻探队伍等之间的紧密配合、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救援联动机制等全力协作,有效的控制了井喷失控,成功压井。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应急资源统一调配、共享以及联动机制等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合理配置应急资源

从钻探行业的高风险来看,没有足够的应急资源储备,就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和事故,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着眼应急应战的需要,对部分应战物资和应急物资进行协调管理,优化配置。

(一)建立应急物资信息数据库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各种储备物资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分布以及存储环境、运输条件等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处理和传输,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综合集成和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和实施救援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具体就西部钻探而言,就是要对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分层次储备,进行统一配置、规范管理,制定应急物资信息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流程,运用智能技术对应急物资信息进行监控,逐步实现应急物资可视化和标准化。

分层次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总部按集团公司下达的配置要求、应急级别、各钻探公司的发布、以及易发突发事件的特点等,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定额,并配备齐全;各二级单位按总部下达的配置要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需求、钻探区域的特点等,制定符合总部标准要求的应急资源储备需求,并配备齐全,以满足预案的需求;作业队伍应首先根据所在钻井区域的设计要求,储备满足设计需求的应急物资,再结合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配备完善相应的应急物资,以满足预案需求。

(二)确定合理的物资储备范围

应将钻探行业通用特征明显、适应性强、突发应急事件共同需用的物资进行有机整合,统一储备。储备范围根据需要可分为生活物资和通用物资。生活物资主要是劳动保护用品、被服、日用品、住房等;通用物资包括通用的车辆、特种机械设备、泥浆材料、现场所需各种仪器等等。其次,各单位正常使用的一些设施、设备也可纳入储备范围为应急服务;如各种使用车辆、设备设施等在应急时期可为应急提供服务。

(三)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物资储备结构

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一项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服务于应急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不同钻探区域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担负的应急事故处理任务不同。因此,在进行物资储备时,要科学确定物资储备结构,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的要求,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强储备。

重点储备:即有选择地储备应急物资,着重储备好钻探作业中发生溢流、井喷等事故时应急所需的资源储备。重点储备好重浆、压井泥浆材料、通信设备、运输车辆等储备,以及相互配套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设备的储备。

合成储备:就是要着眼应急任务的不同需求,按照计划科学、种类配套和功能匹配的原则,对于平时消耗量少,不易储存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段需要量又大的物资,采取平时储备少量成品,依托有适当储备生产能力厂商,在应急需求时能及时供给的方法,为提高快速动员和应急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特需储备:就是结合不同钻探区域应急的特点,突出抓好特殊环境下需要的特需物资储备。如高寒、高原地区需用的防寒保暖劳动保护用品、高原所需物资等特殊情况下需要的物资。

(四)科学规划物资储备布局

首先,在集中钻探区域建立物资综合储备基地。立足于突发应急情况的需要,结合钻探业务不断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资源状况、地方经济发展、联动保障等因素,依托现有西部钻探总部、二级单位和地方等的储备群,依托外部力量或共同建设若干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具有全方位应急保障能力的综合性保障基地。其次,改进物资储备管理方式。要依托总部及外部市场建立结合开放型、流通型的物资储备机制,减少库存,加快周转,降低损耗,精简管理层次,努力提高物资储备效益。第三,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轮换制度。大部分的储备物资都存在一个时限问题,过了时限,物资的使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失效。因此,在储备管理过程中,应在保证一定储备规模的情况下,加快储备物资的轮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第四,开展应急物资的检查。对储备的应急物资应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性大检查,对短缺的物资和新配备的物资进行补充,以保证应急物资的完好和储备齐全。

(五)建立建全应急专家库信息

由于钻探行业的高风险特殊性,必须要有一批精通钻探行业的专家,以便安全、有效、及时处理作业中的突发应急事件。专家库应包括钻井专家、安全专家、防恐专家、灭火专家、环保专家等等石油行业人员。在西部钻探公司应建立不同层次的专家库人员,一般应有总部级专家、二级单位级专家、以及处理现场一般应急的工程师级人员;同时根据所在油田区域的不同,还应建立各油田公司的专家库人员信息,以便处理突发事件时更好的进行协商和统一指挥。

二、应急资源的共享

关于实现应急救援社会化资源共享的问题,通过近年来现场实施的事故救援以及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我们深深认识到,任何一个单一的社会单元、一个行业或企业,一旦发生重大突发性事故,都离不开社会的广泛支援,更离不开各地集中的统一指挥调度协调,这样能抽调社会有生力量,进行统一安排部署,以控制灾情的进一步扩大。就钻探行业如何实现应急救援的社会化资源共享,谈几点看法。

1.钻探公司的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以总部、二级单位、一线作业队伍为区域,采取分级制定的办法,使各级建立的预案要有衔接性和互补性。即:上一级制定的预案,相关的内容要由下一级去承接;下一级制定的预案所包含的内容,要使上一级的预案得以落实,且更加具体化。在突出区域特点的同时,既能接受钻探公司总部救援指挥中心的统一调度和指挥,又能根据突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做出独立的判断和部署。

2.钻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以区域内的救援力量为基础,组成救援网络,按所在的区域进行划分,使救援半径覆盖在有效范围内。这样既能统一指挥和调度,又能以区域为重点,集中有生力量,更及时地对区域内的突发事件组织施救。

3.钻探公司应急救援指挥中心,要将专业力量与社会、企业救援力量有机地结合起来,按区域合理调整现有的救援资源,既能自救,又能形成有生的力量,实施内部以外的应急救助,提高整体的救援效率。

4.钻探公司应急救援体系,经过专业与自救力量的组合,定期组织联合演练,既要保持相对独立的自救整体性,对初期突发事件能够积极自救;又要能够实行统一调动和指挥,当灾情态势扩大或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能统一指挥,统一部署,采取统一行动。

5.钻探公司应急救援体系,要根据一年四个季节易发事故的不同特点,定期组织统一培训,增强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能力。演练基地要从实战出发,从提高全员的实战能力作为立足点,建在重点企业和行业,真正实现资源共享。

6.钻探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应和各油田区域的油田公司建立联动机制。收集掌握不同作业区域的油田公司应急救援体系,建立信息网络,保持信息交流畅通,在应对突发事件时,能及时有效保持联动,统一调配、指挥本区域内的甲乙方应急救援资源,联合联动,资源互补共享,高效控制突发事件态势,真正做到应急救援的联动和资源共享。

三、结论与认识

1.针对战线长、井队处于单兵作战,如何保证在最短的时间控制现场,救援人员、各种救援机具、物资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到达现场,这就要求应急资源要配备完善,且达到共享,就近组织,快速到位。

2.作业过程中是否有能力迅速得到地方政府、油田内部兄弟单位及时的救援和支持,这就要求,应急救援必须是社会化联动,统一协调社会有生力量,形成一个整体,完成救援。

参考文献:

[1]西部钻探应急工作手册.

网络设备配置与管理 第12篇

本课程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通过学习, 掌握使用Windows Server 2008开展服务器管理的各项工作, 包含日常管理、运行维护、服务器管理、数据备份和灾难恢复等各个管理层面的内容, 具备配置与管理Windows Server 2008和解决操作中疑难问题的基本能力。

课程设计

(一) 课程设计理念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 我们以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 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的要求, 从职业岗位分析入手, 在专业人才需求调研的基础上, 同企业专家一起, 开展以岗位能力与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通过与行业企业合作对相关岗位任职要求进行分析、归纳, 将工作任务分解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具体要求, 同时参照职业标准进行课程模块设计, 制定课程考核标准, 以此为基础组织课程教学资源, 进行实训条件与教学团队建设, 并组织实施, 校企合作共同完成对学生的评价。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的基本理念如图1所示。

(二) 课程设计思路

宏观上, 整个课程学习过程模拟了企业中网络从无到有的构建和管理的完整工作过程, 做到了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的高度一致。课程分为多个模块 (子项目) , 每个模块 (子项目) 的学习过程以工作过程为导向, 最终形成学生的职业能力。学习过程分为接受任务 (分析企业需求) 、计划任务 (制定项目计划) 、实施任务 (操作步骤) 、完成任务 (测试和记录) 。

具体而言, 每一模块都从企业的某一个实际需求开始, 制定一个具体的任务 (子项目) , 讲解具体的实施过程, 在实施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每个模块教学过程分为:任务的制定、相关知识介绍、教师演示操作步骤、学生独立完成任务。通过教、学、做的结合, 学生知道了为什么要做、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 达到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

内容选取

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选取教学内容, 并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工作的过程是学习,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 教学的内容必须针对工作的过程, 同时学习的内容也必须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选取教学内容必须考虑的因素如图2所示。

针对计算机网络技术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对知识、技能、能力与素养的要求, 总结出该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根据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 推出完成这些典型工作任务应具备的技术能力。

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 分析归纳出计算机网络技术Windows网络系统管理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和能力, 我们确定了本课程的“工作任务—知识—能力要求”对应表, 如表1所示。

本课程从工作过程中提炼典型的工作任务, 经过序化, 结合课程教学安排的需要, 设计了三大教学情境:网络操作系统的安装与管理、网络与应用程序基础架构管理、网络安全管理, 并将这三大教学情境按教学单元设计成21个子教学情境。课程内容组织总体示意图如图3所示。

共享资源建设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建设规划, 我们于2012年开始启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工作。课程共享资源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课程标准、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训案例、教学视频、习题试题、参考资料等。主要建设内容和内涵要求如表2所示。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配置与管理”课程整合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最新教改成果、实践研究课题, 为全国设有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院校的教师提供了先进教学经验学习、专业教学资讯交流、优质教学资源分享、教学改革实践的窗口, 同时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大量实用丰富的学习资源, 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在学习中感悟, 在虚拟工作中成长, 激发学生通过互联网自主在线学习的动力。

共享资源库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 也是需要不断更新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只有不断完善, 才能建成一个学生和教师学习与交流的良好平台。

参考文献

[1]张力, 朱葛俊.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软件导刊, 2012 (12) :218-219.

[2]李凌, 周岚.高职院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 2012 (4) :155-158.

[3]许琦.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教学资源库建设机制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 2012 (9) :12-14.

[4]杨柳.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共享型教学资源库建设探究[J].咸宁学院学报, 2012 (1) :145-146.

[5]程琳, 廖思维.浅谈网络管理走标准化道路[J].价值工程, 2013 (14) .

[6]孙传明, 路红, 廖龙龙.基于云操作系统的网络互动学习平台开发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 2012 (6) .

[7]高建良.基于云计算的跨平台系统研究[J].软件导刊 (教育技术) , 2012 (3) .

[8]武晶晶.网络服务器的访问控制方法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17) .

[9]侯俐.成人教育网络化学习系统的开发[J].企业家天地 (理论版) , 2011 (5) .

[10]王峻.分布式文件系统在局域网中的应用[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0 (2) .

上一篇: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下一篇:主动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