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设备信息范文

2024-06-14

IT设备信息范文(精选8篇)

IT设备信息 第1篇

目前, 随着高校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 包括计算机、服务器、网络设备等在内的高校I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以下简称IT) 资产设备的管理不再仅限于常规的设备型号和数量等简单信息的查询和维护, 更重要的是要实现资产设备维保信息、实时运行状态、实时监控数据的查询、远程管理等功能要求。这些特殊的功能需求对传统的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而这些要求是单纯基于数据信息的传统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根本无法满足的。传统的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只是担当了一个数据存储和显示的工具, 而与设备管理相关的很多工作还得依靠其他文档或系统的支持, 对于高校I T资产设备的管理, 除了要了解产品名称、类型、厂家、造价等常规数据以外, 还要求对设备实时运行的状况进行管理, 以便更好地为维修保养、巡检工作服务、使用, 进而延长资产设备的使用周期, 提高设备利用率。如设备的合同、售后服务、维保记录等需要查阅相关的文档, 设备使用的说明及配套软件需要调出相关的附件, 传统的资产管理系统要实时监控或管理设备还要依靠其他的系统等。因此, 实现信息化管理I T资产设备即开发和应用高校I T资产设备管理系统是极其迫切的。

二、高校IT资产设备的生命周期

一般来说, 高校的I T资产设备有以下的几个阶段:

1. 到货入库

在采购期间, 管理员通过起草采购流程, 准备将设备购入高校, 经过领导审批通过后, 设备进入到货入库阶段。

2. 库存

设备到货, 做完相对应检查后进行注册。设备入库后, 资产设备进入库存状态。

3. 领用

设备被领用后, 资产设备进入领用状态。记录设备使用情况, 包括哪个员工领用了设备等信息。

4. 维修

设备出现故障, 需要送维修, 资产设备进入维修状态。

5. 借调

设备借调, 当资产设备需要被其他部门的人员借调后, 资产设备处于借调状态。

6. 报废

设备报废, 报废已经损坏不堪的机器或者年限太老的机器。

7. IT资产设备跟踪——折旧

通过年限的设定, 统计折旧年限的设备。

通过对I T资产设备生命周期的管理, 可以全方位的了解高校资产设备当前的状态、所属情况, 了解资产设备是被谁领用了或是被谁借调了;当设备出现故障时, 可以方便了解送修的日期以及返还日期;了解当前资产设备的折旧情况。使管理层领导在采购阶段, 以I T资产设备数据为基础, 做出正确的决策, 避免没必要IT成本的投入。

三、高校IT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

1. 系统的功能模型

高校I T资产设备管理系统的主要设计的功能模块如图1所示:

资产设备信息系统的主体, 是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都是校园网络平台上的一个I P节点。而针对I T资产设备的部分, 包括机房计算机、校园网网络设备、数据中心的服务器、小型机、存储等都是在校园网平台上可以实时访问的数据设备。因此, 基础网络平台是整个系统运行的基本保障。各类相关I T资产设备与本系统在校园网络平台中的逻辑结构如图2所示:

用功能实现的角度出发, 由于管理系统划分了4个主要的模块组成部分:资产设备信息管理、资产设备维保信息管理 (数据整合到资产设备信息管理模块) 、实时状态监控、实时环境监控。各模块基于数据共享、应用整合的要求, 采用了不同的方式接入系统。应用功能实现的逻辑示意如图3所示:

2. 系统的设计思想

(1) “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模式——基于Internet实时远程管理

在校园网大平台, 可以实现随时、随地看到I T资产设备的最新的使用情况以及信息情况。同时,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有效的分析, 对资产设备的设备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通过电子邮件通知相关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维修, 提醒管理人员定期保养, 提醒该设备是否属于保修期内, 提醒该设备是否到期报废等。把传统资产设备管理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投入的工作以及实施流程, 从系统中得以一一实施, 解放劳动力,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以及设备管理的工作效率。对于拥有远程管理特性的I T资产设备, 利用已经部署实施的遍布各个网络机房、实验室机房、数据机房的安防监控摄像系统平台, 通过服务和数据调用将实时的设备运行环境图像显示到用户端, 实现了“看得见”;同时, 通过调用远程网管平台的服务实现实时的设备运行状态管理, 从而实现“摸得着”。

(2) 高校IT资产设备周期全程监控

展现资产设备历经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查看资产设备的详细信息时, 可以浏览到资产设备经历的整个生命周期过程。例如:了解入库的记录、领用的记录、借调的记录等等, 并及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处理。整个过程由系统自动完成。

(3) .NET框架的设计原则

Visual Studio.NET是Microsoft公司推出的具有战略性发展的新一代开发平台。Visual Studio.NET框架将Microsoft公司的所有编程语言的开发环境统一起来, 并且可以创建、配置和运行W e b服务以及Windows平台的应用。在.NET框架中, 所有的编程语言, 从高层的JavaScript到低层的C++语言, 一律是等同的, 它们都将生成托管代码, 并且可以一次编写, 随处运行。.N E T框架还可以使不同的语言之间进行交互, 即一种语言可以使用另一种语言所编写的组件。还可以从另一种语言编写的类派生新类或创建实例。更令人感到振奋的是, 它可以利用互联网和校园内部网, 访问整个网络上的Web服务。

(4) SOA的设计思想

把SOA思想引入资产设备管理, 采用Web服务作为基本单元, 能够建立一个实现管理信息共享的系统架构。SOA和Web服务两者相结合具有很大优势, 它给信息共享注入了新的活力, 成为实现信息共享的最有力手段。它能够解决管理系统集成的各种问题。S O A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表现在它可以很容易添加新服务、修改现有服务、删除不再需要的服务等。如果把管理系统、集成系统看作服务集成的合成物, SOA就可以解决管理系统集成的动态性问题。以Web服务为基本单元的SOA可以满足远程异构系统的互操作问题, 这可以解决管理系统集成的复杂性和异地性问题。采用以Web服务作为基本单元的SOA的思想构建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系统, 将使系统获得很强的生命力, 因而研究如何构建基于SOA的管理系统信息共享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5) 其他方面

由于在设计相关的系统时, 实时远程管理的设备类型目前还局限在网络设备, 如果能够通过导入更多的远程访问特征库 (包括实验室电脑、各类服务器等) 的方法将该功能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其次, 在设备运行环境监控的部分, 受制于监控视频的图像质量, 画面效果还有不是很理想, 需通过引入专门的图像处理模块来优化效果, 从而使系统更加科学、广泛地为高校的IT资产设备发挥更好的作用。

3. 系统的运行环境

整体程序架构都是在微软公司出品的V i s u a l Studio 2005编程环境下进行的, 该运行环境安装的定制要求建议如下:

(1) 系统版本:Microsoft Visual Studio2005; (包含Microsoft Visual C#2005语言组件) ;

(2) 系统运行环境:Microsoft Windows NT 5.12600;

(3) 组件运行环境:Microsoft.NET Framework版本2.0.50727。

(4) 搭建应用程序项目:设定项目名称:EquManager;程序集名称:EquManager;输出类型:ASP.NET网站。

四、结束语

在Internet的基础上, 提出“看得见、摸得着”的I T资产设备管理的新思想。资产设备管理系统在整合设计方面, 分别运用了应用层面的功能模块整合和服务层面的服务调用等SOA技术, 从功能设计、系统平台设计、软件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的角度将系统设计从应用逻辑结构的层面转换到具体的设计结构层面。在WEB服务系统搭建的环节, 运用了标准的.N E T框架的三层系统结构, 设计方法和理念符合高校管理信息化的思想和理念, 实现资产设备管理的信息化、科学性, 提高设备的利用率, 提高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冉崇善, 赵萍.ITIL在报业IT资产管理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06, (02)

[2]江小云.基于.NET的IT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J].科技经济市场, 2007, (12)

医院IT办公设备的租赁管理 第2篇

通常大多数医院都习惯把IT办公设备作为固定资产管理, 往往会一次性全额大笔采购, 而这种常规做法可能会给医院带来如下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

(1) 一次性采购需要资金庞大, 资金占用率过高, 容易引起资金堵塞或周转困难等流动性问题。 (2) IT办公设备的折旧率极高, 资产无法保值, 往往几年之内便流失殆尽。 (3) 日常维护费用高、难度大。 (4) 时代发展速度快, 设备更新换代频繁, 往往设备在短短几年内就会跟不上办公需求。

2 如何解决医院采购IT办公设备存在的问题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化, 医院各项工作逐渐进入无纸化工作模式, 计算机需求量增长迅速。而医院IT办公设备采购又可能存在一些难以规避的问题。

医院IT办公设备租赁, 是指租赁公司根据医院选定的IT办公设备对医院以资金融通为目的而购买该设备, 并通过与医院签订租赁合同将IT办公设备租赁给医院使用, 医院支付租金的一种服务业务。

经过调查和分析, 发现采用租赁IT办公设备的方式具有如下优点。

2.1 减轻资金压力

零投资、零消耗。租赁IT办公设备只需定期向出租方支付设备租金, 则可享受设备的一切使用权利。周期支付租金替代大笔资金一次性投入, 避免了大量流动资金沉淀在保值性低的资产中, 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加快资金周转。例如5年租期, 医院每年仅需支出约购买金额的1/5的资金, 可有效减轻资金压力。

2.2 减少人力资源成本

租赁IT办公设备由出租方进行维护, 可减少医院人力资源成本。例如医院需要100台工作站计算机, 采用购买方式需要2名维护人员, 而采用租赁方式由出租方进行维护, 医院可减少2名维护人员的费用支出。

2.3 规避折旧风险

租赁IT办公设备使用周期完毕, 而经过使用周期的长短, 设备的折旧率增高, 性能已无法满足当前办公需求的时候, 可由出租方对旧设备进行回收, 更换全新的IT办公设备, 从而达到为医院规避折旧风险的目的。

由此可见, 采用租赁IT办公设备的方式能很好地解决医院IT办公设备采购存在的问题。

3 如何管理医院租赁IT办公设备

3.1 合同管理

3.1.1 合同类型

一般双方应签订租赁合同, 租赁合同是出租人与承租人就租赁事宜, 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与责任的协议, 是双方正式建立租赁关系的法律性文件。合同内容与采购或供销合同应有区别。

3.1.2 租赁期限

确定起租时间和退租时间, 建议最长租赁期限不超过5年。

3.1.3 租赁租金

租赁租金总金额应注明含税, 租金应注明无息支付, 支付时间可根据双方协定按分月或分季度或分年进行支付。

3.1.4 维修费

出租方承担维修人工费, 由于医院使用或保管不当产生的维修配件费由医院承担, 由于设备质量差产生的维修配件费由出租方承担。

3.1.5 合同撤销

融资租赁合同是不可撤销的, 即在合同规定租期内, 租赁双方均无权取消已签订生效的合同, 因此为保护医院利益不受损, 签订合同时应慎重。

3.2 对出租方的管理

(1) 要求出租方负责提供使用说明书和维护说明书, 并培训医院的IT办公设备操作人员和管理人员。

(2) 要求出租方在租赁期间每年定期对所有租赁设备作2次全面彻底的保养。

(3) 要求出租方在租赁期间提供维修人员安排及其联系方式。

(4) 因为医院业务是24 h×7 d×365 d开展, 所以要求出租方提供24 h×7 d×365 d服务。

(5) 要求出租方在接到医院故障维修申请 (含电话通知) 时在规定时间内进场维修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修。要求若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维护, 出租方必须提供相关备用品 (如服务器、电脑、打印机等) , 以保证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要求若出租方未按规定时间进场, 出租方应赔偿的金额。

(6) 要求若经出租方3次维修仍出现同样的故障, 出租方必须更换新设备。

(7) 因租赁设备正常使用所造成的设备硬件故障由出租方负责维修或更换相同规格型号 (或高于当前配置) 的设备。

(8) 出租方应对其出租的IT办公设备进行登记并由医院相关科室负责人签字确认, 医院以此作为结算租金的依据。

3.3 医院内部管理

3.3.1 选择租赁公司

医院选择IT办公设备租赁公司时建议引入竞争机制, 进行公开招标采购, 由政府相关部门进行监督, 采购价格要公开、透明, 以确保引进价格合理的IT办公设备。医院一定要充分作好市场调研, 选择数家有资质、实力强的合作公司。

3.3.2 起租管理

租赁IT办公设备起租时医院应签字验收并存档。

3.3.3 设备保管

租赁期间, 告知各科室若对所租赁的IT办公设备造成人为损害、毁坏、被盗的, 将由本科室承担全部责任, 以促使各科室对租赁IT办公设备妥善保管。

3.3.4 维修管理

租赁IT办公设备搬离医院维修前, 医院和出租方共同填写一式两联维修单并存档, 出租方送回被修设备时医院在维修单签字确认, 以确保设备流向清楚。如果租赁计算机需要搬离医院维修, 医院应将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备份并删除, 以确保其数据安全。

3.3.5 使用管理

医院要求各科室不得使用租赁计算机传播国家明令禁止的内容, 否则将承担由之所产生的一切法律责任。

3.3.6 退租管理

所有租赁IT办公设备退租时医院和出租方共同签订退租单。在租赁计算机退租时, 医院应将有关文件资料进行备份并删除, 以确保其数据安全。

医院IT办公设备的租赁管理不同于采购管理, 一定要根据其特点, 加强合同的管理、出租方的管理、医院内部的管理, 有助于租赁工作的正常开展。

运用租赁方式取得医院IT办公设备并加强其租赁管理, 可减轻资金压力、减少人力资源成本、规避折旧风险, 有效地解决医院采购IT办公设备的问题。加强医院IT办公设备的租赁管理, 有助于租赁工作的正常开展。

参考文献

[1]胡桂周, 许统亮.医院办公自动化建设对提高管理工作的意义[J].中国医疗设备, 2011, 12 (2) :156.

[2]孔令峰, 洪范宗, 薛长波.简谈医院租赁中心运营现状及发展策略[J].医疗卫生装备杂志, 2012 (1) :122-124.

[3]黄基.数字化医院门诊系统的上线实施的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1, 15 (21) :55.

IT设备维保合同 第3篇

项目名称:

采购编号:

合同编号:

甲方(买方):

乙方(卖方):

甲乙双方根据年月日___________项目的采购结果,甲方接受乙方为本项目采购所做的投标文件,乙方必须完全按成交通知书中项目履行义务。甲乙双方同意签署本合同(以下简称合同)。

一、合同范围

小型机与存储系统维护服务采购1项

二、合同金额

(一)本合同金额为(大写):元(¥:元)人民币。

(详见报价表)

三、合同期限及地点

合同签订后维护服务期为1年,维护服务地点由招标人指定。

四、具体服务内容及基本要求

本合同所提供的项目需求详见附件:“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

五、付款方式

签订合同后七个工作日内,甲方提供不少于合同金额百分之八十预付款保函基础上,支付合同价款的百分之八十,其余价款即合同价款的百分之二十自维护服务期满后(设备运行良好)七个日历日内一次性付清(无息)。

六、违约责任

(一)甲方无故逾期验收和办理价款支付手续的,甲方应按逾期付款总额每日万分之五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三)乙方逾期完成维修、未按期提供服务的,乙方应合同价款总额每日千

分之六向甲方支付违约金,由甲方从待付款中扣除。逾期或未提供服务超过约定日期十个工作日不能完成的,甲方可解除本合同。乙方因逾期完成、未提供服务或因其他违约行为导致甲方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向甲方支付合同价款百分之五的违约金,如造成甲方损失超过违约金的,超出部分由乙方继续承担赔偿责任。

(四)乙方所提供的维修、服务质量标准不符合合同规定及谈判采购文件规定标准的,甲方有权拒绝验收该服务,乙方愿意继续维修、提供服务但逾期完成的,按乙方逾期完成处理或提供服务。乙方拒绝按要求继续服务的,甲方可单方面解除合同。

七、不可抗力事件处理

(一)在合同有效期内,任何一方因不可抗力事件导致不能履行合同,则合同履行期可延长,其延长期与不可抗力影响期相同。

(二)不可抗力事件发生后,应立即通知对方,并寄送有关权威机构出具的证明。

(三)不可抗力事件延续120天以上,双方应通过友好协商,确定是否继续履行合同。

八、争议的解决

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发生争议时,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采用下列第1种方法解决。

(1)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

(2)依法向招标人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九、合同生效及其它

(一)合同经双方法定代表人或授权委托代理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后生效。

(二)合同执行中涉及采购资金和谈判采购内容修改或补充的,须经甲乙双方协商后,并签书面补充协议,方可作为主合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下述合同附件为本合同不可分割的部分并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1.维修、服务所需材料、人工等分项价格表

2.维修、服务质量标准

3.乙方谈判响应文件的内容及澄清内容

4.其他与本合同相关的单据

5.报价表

6.项目需求及技术要求

7.本合同适用的特殊条款

(四)本合同未尽事宜,遵照《合同法》有关条文执行。

(五)本合同正本一式两份份(甲方,乙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合同签订后及可生效。

甲方(盖章):

地址:

法定代表人:

授权委托代理人:

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开户银行:

帐号:

签订地点:

IT设备信息 第4篇

机柜与IT设备是下送风上回风气流组织 (见序篇[1]中的图2) 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数据中心的气流循环中起着消耗冷通道的冷量产生热量排入热通道、隔离冷热通道的作用 (见序篇中的图1) , 保持冷热通道的有效隔离, 防止冷热气流的混合至关重要。

6个主机房的机柜与IT设备的布置方式一致, 每列机柜与IT设备的基本情况如下:

(1) 标准机柜 (0.6m*1.1m*2.1m) 与非标准机柜混合布置, 最多可布置标准机柜19个; (2) 布置机柜与IT设备的进风侧均面向冷通道、出风侧均面向热通道; (3) 机柜底面有4个可调节支腿 (见图2a) , 调节机柜底面距离静电地板高度均为0.07m; (4) 一些机柜间存在空闲空间, 部分机柜内存在空闲U位。

因为数据中心内不存在很大的湿源, 绝对湿度通常是非常均匀的, 湿度可以通过以局部温度和室内均匀的绝对湿度为函数详细的进行计算[2]。因此本文不对机柜与IT设备进出风湿度进行测量与研究。

二、测量内容和方法

2.1机柜进出风温度的测量。采用HT-4703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 (图1a) 测量每一个机柜的进出风温度:在机柜进风面的垂直平分线上选择上、中、下3个测量点, 分别距离静电地板面0.3m、1.0m和1.8m (图2a) ;在机柜出风面上选择与进风面相同的3个测量点;将温度标签布置在每一个测量点处 (图2b) ;由于温度标签对温度存在一定的感应时间段, 为保证数据的准确, 待所有温度标签布置完成30分钟后, 在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中设置监测时间和采集数据间隔, 开始采集数据;温度标签的测量数据通过接收器传输至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中;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自动存储和记录接收器传入的数据。

2.2IT设备进出风温度的测量。采用FLUKE 971温湿度计 (图1b) 测量IT设备进出风温度:在每列机柜中, 任意选择布置在不同机柜的5台不同型号的IT设备作为测量对象;参考文献[2]中的案例, 对于高度从1U-3U的设备、高度从4U-6U的设备、高度在7U及以上的设备、局部位置进风的设备, 分别在设备的进风面上选择测量点如图3所示;在设备的出风面上选择与进风面相同的测量点;将FLUKE 971温湿度计的探头对准测量点, 待数据显示稳定后, 存储数据, 读取并记录测量值。

2.3机柜间空闲空间的测量。通过现场查看的方式, 测量每处机柜间空闲空间的间距:大于0.2m的间距, 采用FLUKE 421D激光测距仪 (图1c) 进行测量;小于0.2m的间距, 采用游标卡尺 (图1d) 进行测量。采用加烟枪 (图1e) 观测每处机柜间空闲空间的气流流动方向:将加烟枪出烟口放置在空闲空间间距的中心点上, 烟飘动的方向即为该处气流流动方向。

2.4机柜内空闲U位的测量。通过查看数据中心CMDB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统计每个机柜内的空闲U位数量。

2.5机柜底部热气流回流点的排查和测量。采用FLUKE TIR4红外热成像仪 (图1f) , 在冷通道观测每一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的温度;温度明显高处可能为热气流回流点, 使用AR836手持数字式风速计 (图1g) 测量该点的风速, 该点如果存在风速则为热气流回流点, 读取并记录该点的风速值。

三、测量结果

3.1机柜进出风温度的测量结果。考虑机柜的进风温度可能受到室外温度变化和空调送风温度变化的影响、出风温度可能受到IT设备运算负载量变化的影响, 对每个机柜的进出风温度进行24小时的监测, 每15分钟采集一次数据, 共采集数据96次。测量完成后, 从HT-4703无线温湿度监控系统读取每个测量点96次测量值的平均值。因数据量较大, 只列出机房3机柜1列18个机柜的进出风温度的测量结果 (见表1) 。

3.2IT设备进出风温度的测量结果。考虑IT设备进风温度可能受到空调送风温度变化的影响、出风温度可能受到IT设备运算负载量变化的影响, 对每个测量点进行6次测量, 测量间隔为15分钟。测量完成后, 计算出每一测量点6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因数据量较大, 只列出机房3机柜1列中不同机柜的5台不同型号的IT设备的进出风温度的测量结果 (见表2) 。

3.3机柜间空闲空间的测量结果。6个主机房共存在82处机柜间空闲空间, 每处机柜间空闲空间的间距测量结果见表3。

82处机柜间空闲空间均存在冷热气流混合现象, 其中有6处 (表3中序号3、22、27、55、59、78) 为冷气流从冷通道向热通道流动, 产生冷量的损失;另外76处为热气流从热通道向冷通道流动, 使得机柜的进风温度升高。

3.4机柜内空闲U位的测量结果。机柜内的空闲U位处均存在热气流回流现象。记录每个机柜内的空闲U位数量, 计算出6个主机房每个机柜内的空闲U位数量的合计值, 将计算结果列于表4。

3.5机柜底部热气流回流点的排查和测量结果。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处均存在热气流回流现象, 回风速度在0.3m/s-1.5 m/s之间。因数据量较大, 只列出机房3机柜8列18个机柜底部风速的测量结果 (见表5) 。

四、优化措施

4.1机柜间空闲空间的封堵。

(1) 机柜间空闲空间简介。机柜间空闲空间是两个机柜之间尚未布置机柜的空间或布置机柜后形成了机柜间无法再布置机柜的空间。

(2) 封堵措施。研究发明了机柜间空闲空间封堵装置伸缩式挡风板, 其结构及外形见图4a。伸缩式挡风板在宽度方向具有伸缩性:完全折叠尺寸为0.08m*2.1m, 完全展开尺寸为0.9m*2.1m, 即单个伸缩式挡风板可封堵间距在0.08m-0.9m的机柜间空闲空间。

伸缩式挡风板间可进行拼接, 对于间距小于0.9m的机柜间空闲空间, 采用单个挡风板进行封堵 (见图4b) ;对于大于0.9m的机柜间空闲空间, 采用多个挡风板拼接的方式进行封堵。对于3个以上挡风板拼接的情况, 采用横向撑杆进行加固;对于6个以上挡风板拼接的情况, 另外增加与地面结合的斜向撑杆进行加固 (见图4c) 。

(3) 封堵。采用伸缩式挡风板, 对检测到的82处机柜间空闲空间 (见表3) 进行了封堵, 其中最大空间为4.18m*2.1m, 最小空间为0.1m*2.1m。

4.2机柜内空闲U位的封堵。 (1) 机柜内空闲U位简介。机柜内空闲U位是机柜内尚未安装IT设备的U位, 所有U位的空间尺寸相同, 均为1U的服务器的宽*高:48.26cm (19英寸) *4.445cm (1.75英寸) 。 (2) 封堵措施。购买了机柜专用盲板 (见图5) , 分为1U和2U两种型号, 材质为阻燃塑料, 为插拔式卡扣安装, 装卸免工具, 方便快捷。 (3) 封堵。采用机柜专用盲板, 对检测到的7613个机柜内空闲U位 (见表4) 进行了封堵;剩余的141个机柜内空闲U位, 因IT设备安装不规范等问题的影响而无法安装盲板;封堵率为98.2%。

4.3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封堵。

(1) 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简介。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的空间大小相同, 均为1.02m*0.6m*0.07m。

(2) 封堵措施。研究发明了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封堵装置机柜底部挡风板, 其结构及外形见图6a, 材质为金属。

机柜底部挡风板有2种尺寸规格:一种为0.6m*0.07m, 用于封堵机柜出风侧与进风侧的底部, 在它的上面设计了能够扣装在机柜支腿上的卡扣, 挡风板之间可使用螺丝进行连接;另一种为1.02m*0.07m, 用于封堵每列机柜两端机柜侧面的底部, 没有卡扣, 使用螺丝与前一种规格的挡风板进行连接 (见图6b) 。

(3) 封堵。采用机柜底部挡风板, 对6个主机房的所有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的空间进行了封堵。

五、优化效果

5.1机柜间空闲空间的封堵效果。图7和表6是机柜间空闲空间封堵前后, 采用FLUKE TIR4红外热成像仪 (图1f) 拍摄的1个机柜间空闲空间及与其相邻的2个机柜进风侧的热图像对比和进风温度对比。可明显看出:封堵前, 相邻空闲空间的机柜进风温度高于未相邻空闲空间的机柜进风温度 (表1) ;相邻空闲空间机柜的进风温度呈现靠近空闲空间处的温度高于远离空闲空间处的温度。这说明从热通道回流至冷通道的热气流被机柜吸入, 导致机柜的进风温度升高;封堵后, 相邻空闲空间机柜的进风温度非常均匀, 与封堵前相比下降了4.1℃-5.5℃。

这说明, 机柜间空闲空间封堵装置伸缩式挡风板对冷热气流进行了有效隔离, 防止了冷热气流的混合, 效果良好。

5.2机柜内空闲U位的封堵效果。图8和表7是机柜内空闲U位封堵前后, 采用FLUKE TIR4红外热成像仪 (图1f) 拍摄的1个机柜内5U和2U空闲U位及它们之间的5台IT设备进风侧的热图像对比和进风温度对比。可明显看出:封堵前, 同一IT设备的测量点1和3的进风温度高于测量点2的进风温度;相邻空闲U位近的IT设备进风温度高于相邻空闲U位远的IT设备进风温度。这说明机柜内出风侧的一部分热气流从机柜内的空闲U位及其它空隙回流至IT设备的进风侧, 导致IT设备的进风温度升高;封堵后, 5台IT设备的进风温度非常均匀, 与封堵前相比下降了1.2℃-3.9℃。

这说明, 机柜内空闲U位密封装置机柜专用盲板有效的阻挡了热气流的回流, 防止了热气流在机柜内的循环, 效果良好。

5.3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封堵效果。图9和表8是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封堵前后, 采用FLUKE TIR4红外热成像仪 (图1f) 拍摄的表5中4个机柜底部的热图像对比和温度对比。可看出:封堵前, 热通道中的热气流从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回流至冷通道, 回风速度在0.3m/s-1.5 m/s之间 (表5) ;封堵后, 测得机柜底部回风风速为0 m/s, 机柜底部温度明显下降, 与封堵前相比下降了2℃-2.6℃。

这说明, 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密封装置机柜底部挡风板有效的阻挡了热气流的回流, 效果良好。

5.4整体优化效果。优化措施实施完成后, 按本文2.1和2.2同样的方法和步骤, 测算得出优化后的机柜进出风温度和IT设备进出风温度数据。将优化后机房3机柜1列机柜进出风温度测量结果列于表9;用表1的测量结果减去表9中对应测量点的测量结果, 得出优化前后机房3机柜1列机柜进出风温度差列于表10;将优化后机房3机柜1列IT设备进出风温度测量结果列于表11;用表2的测量结果减去表11中对应测量点的测量结果, 得出优化前后机房3机柜1列IT设备进出风温度差列于表12。

从表10和表12可看出, 优化后与优化前比:机柜进风温度下降了0℃-4.5℃, 平均下降了1.6℃;机柜出风温度下降了0℃-5.5℃, 平均下降了1.7℃;IT设备进风温度下降了0.6℃-6℃, 平均下降了3.2℃;IT设备出风温度下降了0.1℃3.9℃, 平均下降了1.8℃。

实践证明对6个主机房采取的优化措施效果良好, 在节省能源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对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封堵, 还有效保证了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清洁, 减少了对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进行清洁的工作量。

六、结论

(1) 机柜间空闲空间处均存在冷热气流混合现象, 冷气流从冷通道向热通道流动, 产生冷量的损失;热气流从热通道向冷通道流动, 导致机柜的进出风温度和IT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升高;

(2) 机柜内空闲U位处均存在热气流回流现象, 机柜内出风侧的一部分热气流从机柜内的空闲U位及其它空隙回流至IT设备的进风侧, 导致IT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升高;

(3) 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处均存在热气流回流现象, 热通道中的热气流从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回流至冷通道, 导致机柜的进出风温度和IT设备的进出风温度升高

(4) 机柜与IT设备在数据中心的气流循环中起着消耗冷通道的冷量产生热量排入热通道、隔离冷热通道的作用, 保持冷热通道的有效隔离, 防止冷热气流的混合至关重要;

(5) 采用伸缩式挡风板对机柜间空闲空间进行的封堵方法、采用机柜底部挡风板对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的空间进行的封堵方法、采用机柜专用盲板对机柜内空闲U位进行的封堵方法, 保证了冷热通道的有效隔离, 有效防止了冷热气流的混合及热气流在机柜内的循环, 提高了冷气流的使用效率, 进而提高了制冷系统能效、节省能源;

(6) 对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封堵, 还有效保证了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的清洁, 减少了对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空间进行清洁的工作量。

摘要:测量了数据中心6个主机房机柜进出风温度、IT设备进出风温度、机柜间空闲空间、机柜内空闲U位、机柜底部热气流回流点。基于测量结果, 对6个主机房采取了优化措施:对机柜间空闲空间、机柜内空闲U位和机柜底部与静电地板间的空间进行了封堵。对优化前后机柜进出风温度和IT设备进出风温度进行了对比, 实践证明优化措施效果良好, 在节省能源成本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

关键词:数据中心,机柜与IT设备,优化,节能

参考文献

[1]孙长虹, 王卫国, 马瑞等.企业数据中心气流组织测量与研究之序篇[J].信息系统工程, 2013 (11) :118.

IT设备信息 第5篇

经过多年的建设,数据中心的IT规模已经处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复杂的IT设备环境有多厂商硬件、多业务系统、多数据库和多应用平台的特点。针对复杂的IT系统环境,现阶段数据中心的管理系统还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一的集中监控与管理平台。IT系统日常运行管理条块分割,网络、应用、安全、IT基础环境等基本上是各管一摊,缺乏一个统一的、主动的集中运行监控平台,既浪费了人力资源,也难以做到快速发现故障;缺乏统一规范有效的IT服务管理流程以及配套的管理制度,支持IT系统的运行维护。对于日常故障和服务请求的处理,以及系统变更等运行维护工作,很难监督处理过程,改善处理效果和提高处理效率;IT部门对整个IT基础设施和服务的配置信息(包括硬件、软件、文档、合同、过程、人员等)缺乏全面有效的管理,不能为日常运行维护提供准确的信息。对事件和问题的管理比较被动,缺乏服务的前瞻性,不能形成从监控系统发现事件到IT服务管理平台处理事件的闭环工作流。

另一方面IT管理人员越来越了解自己的需求,他们希望更方便地维护网络,更好地管理IT资产,让自己的业务系统和应用系统稳定地运行起来,他们需要的是一款能为他们事前预警、排忧解难的综合管理软件,IT系统的综合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大势所趋的方向。

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可实现对IT资产和配置的自动化识别和掌控,对IT系统运行状态实现整合的监测及预警,为用户交付便捷、联动的IT服务管理流程平台,使上述问题迎刃而解,是IT服务管理的落地之道。

2 方案简介

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对IT系统的管理可分为四个阶段:

(1)识别与控制:对IT系统的每个IT组件以及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识别,形成一个完整、动态的IT系统配置地图。

(2)监测与预警:集中的整合监测可持续地、自动化地对整体IT系统基础架构进行监测和预警。

(3)规划与分析:通过业务与IT组件的支撑依赖关系模型,为IT系统的规划和性能分析提供依据。

(4)支持与管理:对客户的流程进行梳理,帮助用户建立流程化管理平台。

2.1 识别与控制

如图1,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协助用户对构成IT系统的每个元素和IT组件进行自动化识别,并且将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梳理,并形成一个完整、动态的IT系统配置地图,替代原先用于配置记录的静态电子表格和拓扑图纸,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自动绘制能够清晰、准确描述IT系统逻辑结构的视图,提高排错、变更影响分析、故障根源分析等工作效率。

2.2 监测与预警

如图2,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对IT基础设施进行整合的监测,使得IT部门具备对IT系统完整的巡视能力,扫清IT系统监测的死角。整合监测涵盖了:网络、服务器主机、存储、中间件系统、数据库系统。系统支持对国内外主流产品的自动化监测、具体包括:H3C、Tippingpoint、Cisco PIX/ASA、天融信、Fortinet、StoneSoft、Juniper/Netscreen、Microsoft ISA、CheckPoint/Nokia、Extreme、网域神州、F5、Radware、Foundry Serverlron/Broadcade等。

同时帮助用户保障Oracle、IBM DB2Ⓡ、Microsoft SQL Server、Sybase、IBM InformixTM服务器的可用性和最优性能。支持对中间件系统的监测管理,具体包括对:WebSphere系统、WebLogic系统、Tuxedo系统、IIS系统、Apache系统、Exchange系统、Mirapoint系统、Lotus系统的可用性。

2.3 规划与分析

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通过业务服务管理的视角将IT基础设施视图从拓扑地图变成了依赖性模型,这种模型能识别IT组件对IT服务的联系,使得IT基础设施突发事件与业务成果紧密联系起来。例如确定故障的业务应用造成的影响,并自动为造成显著业务影响的事件生成事件通知单。动态地把以业务为重点的IT应用服务与IT基础设施之间建立起联系,协助IT部门获取可见的业务指标。

2.4 支持与管理

流程是IT服务管理方法落地的关键路径,对客户(业务)提供良好IT服务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流程的设计和执行效率,太极IT设备综合管理系统遵循ITIL标准,包括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容量管理、配置管理、事件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发布管理,是流程自动化和固化的工具,如图3所示。

如何能够让IT运维工作变得更加规范,更加可追溯的同时,不额外增加更多的管理成本,自动化的运维平台是优化流程的关键因素,如图4所示。

2.5 统计和报表分析

报表系统是协助IT运维人员周期性统计IT系统总体运行能力趋势的功能模块,为IT部门提供统计分析和决策支持。

统计报表能够自动地按照日、周、月、年生成报告,报告的监测器范围可以任意指定。全面地展示监测目标的运行情况和统计信息,为系统扩容和企业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3 方案价值

(1)通过IT资源配置信息(CMDB)整合管理,为IT运维管理工作打下数据信息的地基。

(2)通过整合式监测打破异构化的管理,形成整合式统一管理中心。

(3)通过业务服务管理,将业务的可靠性及容量要求与IT系统的运行状态联系起来,使得IT系统规划有据可依。

(4)面向业务需求的IT服务管理系统,整合供应商管理到IT业务管理。

4 典型用户

IT设备信息 第6篇

第一点是, IT技术的广泛运用与兴盛, 与其出现的时间之间, 有一段滞后性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时期间隔, 所以这里的“新”有可能是几年前就已出现的技术。

要说明的第二点是, 这里所提及的IT新技术是只局限于软件方面的新IT技术, 并不以硬件方面的新IT技术为论。

IT新技术要在某一行业的信息系统中得以运用, 是具有风险的, 不管是自主开发还是委托软件开发商来开发一套信息系统, 如果开发者想运用某一新IT技术, 均会考虑使用一种新技术的风险的大小, 由于新IT技术的成熟程度还不足以让众多开发者认可, 这主观上使得使用新技术的风险无形中变得很大, 因为一旦新技术中存在某些还未发现的缺陷, 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损失。这也是新IT技术往往会有“出现较早, 兴盛较晚”的“技术流行滞后性”现象出现的原因。

以下这些所谓的新IT技术, 并非都是在近一两年内才出现的, 它们可能多年前就出现了, 毕竟技术的产生发展到成熟, 并且得到众人的认可需要一个过程。

新IT技术需要传播者, 也需要学习者, 同时也需要爱好者与研究者, 在这些人的努力下, 新IT技术的发展会得以加速, 所以, 加速解决新IT技术兴盛应用的滞后性问题的最好的手段就是让更多的人知道它们、学习它们、研究它们以及运用它们。但不管如何, 新IT技术兴盛应用的滞后性总是存在的, 我们大家的努力, 只不过是使得滞后时段缩短而已, 但这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 对于诸如不动产估价等行业将新技术运用于企业运营等等都是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 这也是为什么要研究IT新技术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的重要原因。

下面, 首先看看几个IT新技术:XML、XHTML、WEB2.0、Ajax、SmartClient。

XML (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扩展标记语言) 是一种存储数据信息的文档格式, 用一个简单的文本工具 (比如说Windows中自带的写字本notepad.exe) 就可以创建一个XML文档, 但必需严格遵循XML语法规则, XML有严谨的语法规则, 因此, XML文档的信息数据之间的结构清晰, 这使人和计算机都能很容易的读懂。过去创建的数据信息文档, 要么是人很容易读懂, 计算机处理起来困难;要么是计算机处理起来快速, 但人却不易读懂, XML使得这种鱼肉熊掌不可兼得的糟糕境况被解决。XML格式的严谨以及其标签的可自定义规则, 使得XML成为一种数据信息交换的通用文档, 如果不使用XML文档, 在不同的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之间进行数据的访问与交换, 要做的工作量是非常大的, 在使用了XML文档的情况下, 需要在建立数据信息文档之前, 通过不动产估价行业内达成共识, 由相关组织或部门发布一个已约定俗成或大家都认可的XML Schema文档, 这个文档的作用是定义和描述XML文档的数据信息结构与内容形式, 规定XML文档应该怎么去写, 相当于XML文档的模板。XML文档可应用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多个地方, 比如用于存放信息系统所要用到的各种配置文件;比如说将要与别的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进行输出输入达到数据的交换与共享;又比如说基于web框架的不动产估价信息的HTML页面可以用XML来写, 即XHTML, 这有利于搜索引擎的检索, 同时也有利于web页面被不同的浏览器更好兼容。

WEB2.0是2003年之后互联网的热门概念之一, WEB2.0是相对于WEB1.0来说的诸多互联网应用的统称。WEB1.0的主要特点在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获取信息, 发展到WEB2.0后则更注重WEB页面与用户的交互, 也就是说WEB2.0在兼顾WEB1.0的“用户获取信息”功能的同时, 把重心放到了“交互性”这一问题上了。在WEB2.0的理念下, 用户首先是web站点上内容的消费者, 但同时用户也是web站点上内容的制造者。已有相关人士对WEB2.0做过一些解释, 如:“WEB2.0是以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 以Blog、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 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1) Blog通常译为博客或网志, 全称为Web log, 后来缩写为Blog, Blog是一种易于使用的站点, 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上, 用户可以在上面迅速发布自己的的想法, 并与他人进行交流互动, Blog站点免费为用户提供日志空间;RSS是一个站点用来与其他站点之间共享内容的一种简易方式, 采用RSS的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WEB站点, 用户可通过RSS订阅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可提升获取自己所关心的相关信息的的速度, 因为RSS告诉用户, 站点上哪些内容得到更新;Wiki百科是一种为多人协作写作的知识站点平台, 参与的任何人均可发表自己所知道与了解的知识, 也可更改别人所发布的内容, 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web站点中嵌入Wiki系统, 可以对群体智慧进行集结, 能快速将不动产估价相关的知识凝结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Wiki子系统中, 从而方便大众迅速的查阅与了解其所关心的某一方面的知识;SNS是一种扩展人脉的方式, 用户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上, 可通过SNS平台, 建立更广的人际关系网络。Blog、RSS、Wiki、SNS等这些WEB2.0家族技术应用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 可以迅速建立一个集众智慧的社会网络平台, 便利于不动产估价行业文化的发展, 促进不动产估价行业文化与信息的交流, 加强不动产行业内外人际关系网的建立。

Ajax全称为“Asynchronous JavaScript and XML” (异步JavaScript和XML) , 是指一种创建交互式网页应用的网页开发技术。Ajax实际上是由几种技术综合而成的一种技术形式, 主要包含了XML、CSS、DOM、JavaScript等一些web技术, 所以, 实际上来讲, Ajax类似于DHTML, 它不是指一种单一的技术, 而是综合地利用了一系列相关的技术。Ajax使用支持以上所提及的多种技术的web浏览器作为运行平台, 这些浏览器目前包括:Firefox、Internet Explorer、Opera、Safari以及Chrome等。与传统的web应用比较, 当传统的web应用用户填写, 并提交一个表单 (form) 时就会向web服务器发送一个请求, 而web服务器接收并处理用户请求, 然後返回一个新的网页, 这种机制浪费了许多带宽, 因为在前后两个页面中的大部分HTML代码往往是相同的。由于每次应用的交互都需要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应用的响应时间就依赖于服务器的响应时间。这导致了用户界面的响应比本地应用慢得多。与此不同, A-jax应用可以仅向服务器发送并取回必需的数据, 它在窗户端使用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对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进行优化, 使服务器的响应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因为在服务器和浏览器之间交换的数据大量减少, 结果我们就能看到响应更快的应用。同时很多的处理工作可以在发出请求的客户端机器上完成, 所以基于Ajax的web服务器的处理时间也减少了。将Ajax应用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 优势在于:通过异步模式, 提升了系统的用户体验;优化了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的传输,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往返, 减少了带宽占用;Ajax引擎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客户端运行, 承担了一部分本来由服务器承担的工作, 从而减少了大用户量下的服务器负载。将Ajax技术应用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 显而易见, 获益非浅。

SmartClient所指的是SmartClient Ajax platform, 这里的SmartClient原本是一个商业产品, 现在基于LGPL许可发布成为一个开源项目。 (2) SmartClient简单的说来, 是一种新的web应用设计框架, 在这个框架中使用了Ajax等先进技术, 使web应用变得更加健壮稳定与响应迅速, 将SmartClient这种框架应用于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 其兼容性、跨平台性、易维护性、用户交互性能等方面都可以得到大大的提升。基于SmartClient的估价平台可以拥有胖客户端UI组件和服务, 在SmartClient中所有的表示层职责和所有HTML生成都在浏览器 (客户端) 中完成, 信息页面的生成或表示层职责都不需要通过服务器来处理, 一旦SmartClient加载完成, 在浏览器与服务器之间只有关键数据在传输, 使用SmartClient的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 可采用标准的面向对象模式使得开发者可以很容易扩展、定制和创建新的SmartClient组件而不需要学习底层的Ajax技术或作跨浏览器测试与调试。以上的SmartClient特点以及优势, 也是笔者要极力推荐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开发中使用SmartClient技术的原因。

再来说说IT理念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包括Wiki、最大化信息共享、信息系统挂接于网站、信息可视化、RIA。

Wiki与其说是一种技术, 不如说是一种现代互联网运用的理念, 在上文中对Wiki的基本概念已有所叙述。在这里再说明一下。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 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 被译为“维基”或“维客”, Wiki是为多人协作写作提供一个平台的web站点, 这种站点由多人 (甚至任何访问者) 维护, 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或者对共同的主题进行扩展或者探讨, Wiki是一种超文本页面系统, 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 Wiki系统属于一种人类社会的知识网格系统, 任何用户均可以在一个Wiki web站点的页面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 与其web站点的页面系统相比, Wiki有使用方便及开放的特点, 所以Wiki系统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3) 由于wiki可以调动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参与网络创造和互动, Wiki的起源离不开“集体智慧参与”这样一个理念, 所谓集体智慧参与及是大众参与, 个人或一个有限团体的力量是弱小的, 但大众的力量与智慧, 如果能够得到聚集, 将是一种很强大的力量, WiKi正是运用了这种理念, 提供一个平台, 将相关大众的智慧聚集到一起, 形成集体智慧, 以web页面的形式呈现在用户面前。那么, 试想一下, 如果一个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web站点拥有一个Wiki系统, 专门建立不动产估价行业的相关知识, 充分启动大众的智慧与力量, 一本免费的行业百科全书很快便会呈现在大众眼前, 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这样的百科全书会不断的得到系统知识的追加与修缮, 这种形式的行业百科全书要在现实中来实现, 恐怕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但是通过Wiki的理念, 我们能在充分使用有限资源的情况下, 做一些快捷有效的的工作。

互联网作为平台是指将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以web站点的形式开发出来, 使得其不管在局域网还是Internet上都能够应用起来。以前的业务系统或信息系统均局限于企业内部的局域网, 这使得信息系统的应用受到制约, 业务窗口也不够开放, 信息的传播与查询渠道也显得比较狭窄, 现有的技术完全可以将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拓展到Internet应用中去, 通过新的web技术, 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在功能上得到许多的扩展, 它将不再只局限于业务处理, 这种方式构架的信息系统, 将信息发布、信息处理、信息查询、自动化办公等等集成到一个web站点中, 依靠web站点这样的媒介, 将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与Internet应用整合, 能够充分运用Internet资源, 扩大业务窗口, 提高商业机遇, 增加业务量, 也使得相关信息的发布与传递得到加速实现。以互联网作为平台, 业务的洽谈、客户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不再局限于传真电话与见面;客户与不动产估价机构评估人员之间面对面业务洽谈前的诸多相互了解的时间会缩短, 但了解的程度并不会降低;业务处理与进行的方式同时可以以传统与Internet的方式来进行, 因此, 众多的繁杂事务的处理费用也会得到节省, 而这一切均是利益于互联网作为平台的应用。

信息可视化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与数据处理技术, 将数据信息以一定的视觉形式表现出来, 使得人们更容易从新的角度观察与处理数据, 从而发现那些隐藏在信息数据内部的特征和规律的技术理念。信息数据分为有几何属性的和没有几何属性的, 对于有几何属性的信息数据, 很容易对其进行可视化处理, 比如说不动产估价对象中的不动产的实物的空间、地理位置数据等, 均可容易的达到可视化, 但对于那些没有几何属性或几何属性不明显的数据信息, 要将其以一定可视化形式表现出来, 是比较困难的, 对这些非空间的抽象信息, 要将其映射为有效的可视化形式, 这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多方位的挖掘与研究, 然后研究一系列信息可视化的算法, 形成以信息数据为运算处理对象为核心的信息可视化模板, 并将想要可视化的数据置于可视化算法中进行处理, 看看可以得到什么样的视图效果, 再根据这个视图效果进行观察研究, 对可视化算法进行改进, 这样不断的对可视化算法进行改进, 最终达到不动产估价信息可视化的目的。信息可视化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可表现在不动产空间信息数据可视化、不动产市场价格数据可视化等等, 由于信息可视化技术与理念还处于一个新兴发展的阶段, 对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信息技术可视化, 可根据不动产估价的实际应用需要进行挑选来对信息数据进行可视化应用。在进行估价的过程中, 通过可视化的视图, 评估人员可以根据估价目的等因素, 直接在不动产估价对象的可视化视图上, 通过拖拽参数对象的方式, 对估价参数进行设置来进行估价流程, 这其实是对信息可视化理念的实际运用。通过对不动产相关的信息数据的可视化, 可以更方便直观的使不动产估价对象被估价人员所了解, 从而提高不动产估价人员的估价工作效率。 (4)

以上对于IT新技术与IT理念的提及, 算作是抛砖引玉, 在IT技术不断得以更新换代的同时, 希望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也得到相应的快速发展, 以推动中国的不动产估价行业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几种IT新技术以及IT理念在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并举例说明这些IT新技术或IT理念所存在的优点或在应用中通过这些IT新技术或IT理念可带来的益处。

关键词:IT新技术,IT理念,不动产估价,不动产估价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刘家彬、张金亭、胡石元:《土地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 测绘出版社, 2002年。

[2]胡石元:《土地信息系统设计与建立》,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

[3]戴伟辉、孙海、黄丽华:《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年。

[4]孙在宏、陈惠明、乔伟峰、吴长彬:《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科学出版社, 2006年。

利用IT审计规避银行信息化风险 第7篇

各大银行一直在持续进行信息系统建设, 以工商银行完成数据大集中建设工程, 深圳发展企业业务外包等为标志, 银行业数据大集中取得了初步建设成果。数据集中化实现了银行账务数据与营业机构的分离, 实现了数据共享和异地远程交易便捷化, 帮助银行从以账务和产品为中心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 为银行管理集中和科学运营奠定基础。与此同时, 银行数据大集中也加大了银行风险。由于信息技术在物理上、操作上和管理上存在的漏洞, 构成了IT系统安全的脆弱性, 给银行带来了一系列不安全的因素, 计算机犯罪和舞弊、会计信息的失真, 都将给银行的资金、信誉造成重大的损失。 (图1)

一、银行信息系统风险防范———IT审计

2001年中国银行广东开平分行前后三任行长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 把大量银行资金转移到海外, 总金额将近40亿元, 竟然一直没有人发现, 案发后3名主要嫌疑人先后逃往美国和加拿大;2005年中国银行哈尔滨分行河松街支行原行长高某勾结他人, 通过地下钱庄将3亿元银行存款挪用, 涉案的总金额超过10亿元, 成为建国以来黑龙江最大的金融舞弊案……信息化建设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 也使得舞弊犯罪活动具有更强的隐蔽性和技术的复杂性。

1、信息系统审计师及其职责。

1996年日本通产省情报处理开发协会IT审计委员会对IT审计进行定义:为了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及有效, 由独立审计对象的IT审计师, 以第三方的客观立场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系统进行综合检查与评价, 向IT审计对象的最高领导, 提出问题与建议的一连串活动。

信息系统审计师可以通过检测银行信息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和过程的完整性来确定信息是否可靠, 能够以在线、实时的信息为基础提供鉴证, 加大银行信息披露的力度, 有利于防范、规避、控制和化解银行的运行风险, 促进银行规范、有序、高效运作, 提高银行的资产营运质量和运作效率。而独立的信息审计体系制度, 也使得信息系统审计师可以审计控制信息系统风险, 用制度保证比用人和技术来保证安全更可靠。

那么, 信息系统审计师就必须在对系统固有的风险和系统内部控制机制进行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 对信息系统从开发环节到运行环节进行重点检查和检测。

信息系统开发实施检查:主要包括对系统需求分析定义、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测试、系统试运行、系统安装, 目的是对开发过程进行审计, 保证开发过程按内控要求执行。

信息系统运行管理检查:主要包括系统主机性能、系统网络性能、系统安全性、系统数据安全性、系统灾难备份、系统运行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目的是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

信息系统业务处理及控制功能检查:主要包括系统业务处理功能、系统访问权限控制管理、系统权限职责、系统数据输入/输出/处理控制, 目的是保证系统操作的正确性。

信息系统内部控制管理检查:主要包括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识别与评估、内部控制措施、信息交流与反馈、监督评价与纠正, 目的是保证系统风险得到重视, 并有效地控制。

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管理检查:主要包括场地环境配置、硬件环境配置、场地安全性、设备安全性、设备管理制度的修订和执行, 目的是信息系统在安全、有保障的环境中运行。

信息系统数据与相关文档检查:指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真实性、合规性。包括文档种类管理、文档归档管理、文档密级管理、文档调阅管理。目的是对数据进行符合性测试, 检查文档管理的科学性。

2、银行信息系统及其风险控制。

银行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 又是一个关乎经济增长和整个社会稳定的重要行业, 它还具有自身的一些特点。在对银行信息系统进行IT审计, 进行风险控制时, 应当注意:

首先, 在IT环境下, 除了考虑银行组织内外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以及业务经营性质、管理当局特征等因素外, 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便是信息系统本身。银行越依赖于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越庞杂, 其固有风险也就越大。固有风险包括来自于外部的, 诸如战争、自然灾害等造成的计算机本身的物理损坏或者通信线路的中断;也有来自于内部的, 诸如系统运行不稳定或者应用软件本身的设计漏洞, 导致数据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必然错误等。

其次, 控制的范围延伸到了系统的外部, 特别是在商业银行普遍采取电子商务交易模式, 计算机系统容易受到来自银行外部对系统安全造成影响的威胁, 包括网络攻击, 商业间谍破坏、黑客入侵以及病毒肆虐等, 银行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 一旦遭到商业间谍的破坏或网络黑客的攻击, 后果将难以想像。

另外, 由于银行大量采用无纸化、联网作业, 使得许多原始凭证异地存放、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采用电子审计证据的可信性较之以前有很大幅度降低;同时, 由于计算机系统本身的可靠性、正确性决定了电子数据 (信息) 的准确性, 因此, 如果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身不可靠或者不正确, 审计人员单纯分析电子数据也是毫无意义的。

二、基于COBIT的IT审计

COBIT信息及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 是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IT治理学会制定的一个开放性标准, 目前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 (图2)

COBIT将IT过程、IT资源与企业的策略与目标 (准则) 联系起来, 形成一个三维的体系结构。IT准则维集中反映了企业的战略目标, 主要从质量、成本、时间、资源利用率、系统效率、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等方面来保证信息的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IT资源主要包括以人、应用系统、技术、设施及数据在内的信息相关的资源, 这是IT治理过程的主要对象;IT过程维则是在IT准则的指导下, 对信息及相关资源进行规划与处理, 从信息技术的规划与组织、采集与实施、交付与支持、监控等四个方面确定了34个信息技术处理过程, 每个处理过程还包括更加详细的控制目标和审计方针对IT处理过程进行评估。

当进行IT审计时, 可以首先参考COBIT控制目标, 选择基本的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银行的实际需要选取扩展其他评价指标;然后将银行选取的指标与COBIT控制目标形成映射关系。这样, 既能够满足评价在基本的标准体系中进行, 保证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性, 同时又能够满足信息化评价的个性化需求, 保证了评价的灵活性。

三、结论及展望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 各家银行加大了IT建设的投资, 数字化、网络化等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地推广应用。网上银行、移动银行、电子商务等, 已经成为各家银行追逐利润的增长点。然而, 与此同时带来的巨大风险, 也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利用好信息技术, 加强IT审计工作, 势必会成为今后银行审计工作中的重点和难点。

参考文献

[1]胡克瑾.IT审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2]黄溶冰, 王跃堂.商业银行信息化进程中的审计风险与控制[J].经济问题探索, 2008.2.

[3]吴越, 俞文萍.通过IT审计加强金融企业风险管控[J].上海国资, 2008.8.

IT信息支撑系统云化建设技术方案 第8篇

1 IT信息支撑系统

国内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主要分为管理支撑系统域(Management Supporting System,MSS)、业务支撑系统域(Billing Supporting System,BSS)、运营支撑系统域(Operation Supporting System,OSS)。

MSS包括企业资源计划、企业协同办公、决策支撑系统和企业内部门户系统等。

BSS包括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合作伙伴管理系统、综合计费帐务系统、综合结算系统、综合采集系统、经营分析系统、企业外部门户系统等。

OSS是面向资源( 网络、设备、计算系统) 的后台支撑系统,包括专业网络管理系统、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业务开通系统、服务保障系统等,为网络可靠、安全和稳定运行提供支撑手段。

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关系见图1。

传统IT信息系统建设是以业务系统为单位,是一个垂直的模式( 见图2)。有新的业务需求时,首先进行需求分析、设计批复、立项、招标采购、系统建设、部署应用、业务上线。建设周期长,不能及时应对用户需求的变化和市场的竞争。

2 云化的驱动力

2.1 战略驱动力

互联网企业的崛起淡化了运营商的市场主导地位,但在云计算领域,电信运营商处于产业上游,既是最主要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又是云计算平台最大的采购者,对整个行业发展都起着巨大推动作用。云计算不仅仅是厂商技术的创新,更是ICT产业商业运作模式的转变,有望成为未来整个社会信息化的基础。云计算模式以及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完善能给整个信息产业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而电信运营商在传统业务用户平均消费值和总体利润率双降的巨大压力下,降本增效是运营商核心课题,IT信息系统云化则成为电信运营商战略发展方向。

2.2 经济驱动力

云化建设的经济驱动力主要体现在减少硬件设备投入、缩短项目建设周期、降低运维成本等方面。云计算通过共享式IT基础架构把数量众多的PC服务器、存储、网络设备整合成大型资源池,以减少硬件设备投入。计算资源虚拟化可以充分利用服务器资源,减少服务器、网络设备的采购,避免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存储资源虚拟化,将零散的存储资源整合起来,从而提高整体利用率。网络资源虚拟化,是利用虚拟化技术将多个物理网络整合成更大的逻辑网络,同时也可将一个物理网络划分为多个逻辑网络,通过网络虚拟化实现高速化和自动化,加强网络管理;云计算资源池化、虚拟化、弹性化的特点,能够满足项目快速部署的需求,以缩短项目的建设周期。当新的项目需要上线时,云化资源池管理员可根据需求创建相应的虚拟机,即可交付项目使用,实现项目高效部署、业务快速上线的目标;云平台统一建设、集中管理,且云计算的虚拟化高可用技术能够使硬件故障对虚拟机业务屏蔽,降低硬件故障的应急响应要求,从而提高运维人员工作效率,降低运维成本,提高企业利润。

2.3 效率驱动力

云计算平台实现按需分配、动态管理,能顺利、有效地处理业务峰值规模。可快速完成资源、系统部署,节约大量人力资源,缩短新业务系统上线时间,从而提高业务支撑和运营效率,及时应对业务支撑系统各种资源要求,给用户带来良好的服务体验。

3 云化技术方案

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的发展由原来以地市为单位逐渐集中到省,再到全国集中。这种集中化趋势的转变为IT信息支撑系统云化的建设、运营提供了契机。

云计算按照服务提供方式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 S)、平台即服务(Paa S) 和软件即服务(Saa S)。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云化过程也基本遵循这一方式,随着虚拟化技术的发展成熟,Iaas云的建设方案技术难度低、更易于实现,对业务和应用程序的影响程度最小。Iaa S云平台的核心技术特点是:通过建立云计算数据中心,利用商业化或开源虚拟化技术完成资源池整合,实现技术标准化、服务资源的快速提供、资源弹性管理、资源管理自动化、管控集中化、运维专业化。

通过整体布局和系统化规划、设计,建立两个或多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为电信运营商内部IT支撑系统提供基础设施服务资源,利用商业化或开源虚拟化技术对服务器、存储、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资源池整合。同时,建立统一资源管理调度平台实现对资源高效的运营和管理。 IT信息支撑系统资源池总体布局见图3。

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池从资源类型角度划分为计算资源层、存储资源层和网络资源层,在资源池上通过统一的管理平台实现资源的管控与调度,以此为基础承载各类应用的每一层资源可以提供不同种类的资源服务,根据IT支撑信息系统的需求特点,可归纳为几类典型的资源池进行建设:虚拟机资源群组、物理机资源群组、存储主机资源群组和网络资源群组。云计算数据中心资源池规划图见图4。

3.1 计算资源层

计算资源层提供接入类、应用类和数据库类的计算服务,应用可以根据不同的计算服务类型,选择适合的物理设备做业务承载;基础设施只作为资源存在,具有同一属性的应用可以共享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层根据应用的计算需求,动态分配计算资源,负载均衡;同时计算资源层以X86 虚拟化为主,小型机虚拟化为辅;构建统一的X86 和小型机异构资源池。Iaa S计算资源层见图5。

3.2 存储资源层

存储资源层可以对外提供结构化数据( 行数据,可用二维表结构来逻辑表达的数据)、半结构化数据( 包括视频、音频、图像、全文本、地理位置、超媒体等形式)、非结构化数据( 包括邮件、HTML、报表、资源库等) 的存储服务;其针对不同的数据结构类型,搭建物理和虚拟存储资源环境,利用存储共享、存储虚拟化技术构建存储资源池。结构化数据主要存放在数据库,会产生大量I/O读写操作,对存储的资源要求较高,对应使用存储资源池中的物理存储资源。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数据体量大、规则性差主要以文件的方式存放,应用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避免存储盘的热争用现象,对应使用存储资源池中的虚拟资源。通过对不同的数据采取不同而存储方式来满足云平台的存储需求。

3.3 网络资源层

基于网络结构扁平化要求,云数据中心只有核心层和接入层网络,这个两层结构网络与传统网络相比,规模更大。

(1) 云计算网络层与传统网络最大的区别是云接入层交换机融入到物理服务器,实现网络功能的虚拟化(NFV),为软件定义网络(SDN) 提供基础;虚拟交换机不再有物理接口作为服务器的区分,因此引入了新的虚拟可扩展局域网(VXLAN) 技术来实现虚拟局域网(VLAN) 隔离和拓展物理网络。

(2) 由于接入层网络实现了虚拟化,对于核心层网络的接入带宽更大,为了满足虚拟机迁移、大数据等功能要求,汇聚交换机的带宽都扩充至万兆,并且汇聚交换机需要支持多虚一技术,既能满足冗余要求,又能增加可用带宽

(3) 网络策略控制

在万兆甚至N万兆的汇聚网络环境中,传统防火墙的代价将会非常高,但是业务或者环境的安全隔离又不可缺少,因此防火墙必然进一步向接入层下放,因此也催生了虚拟化防火墙技术的发展,并且分散的防火墙策略需要集中化管控和配置,否则及其容易出现人为的疏漏,并且要避免监控策略冲突导致多网段互通。网络资源层架构见图6。

4 云化技术方案面对的风险与挑战

4.1 运维方面

(1) 维护管理制度需要优化,云平台和传统业务平台的建设、维护、服务模式不同,需要重新梳理现有的运维体系,以适应这种变化的需要,主要包括运维组织架构、职责及分工、岗位设置、维护界面划分、维护管理制度及流程等方面的内容。

(2) 运维人员技术能力和经验不足,运营商技术团队缺乏虚拟化技术、分布式架构、资源自动化部署、云信息安全、开源软件等云计算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云平台虚拟化、分布式架构、网格化增加了IT基础架构的复杂性。虚拟化层、物理层、逻辑层、业务层相互关联,服务保障难度加大,对运维服务人员综合能力要求较高。

(3) 维护管理手段和工作效率需要提高,原有工具和运维手段无法满足云平台新的运维需求,主要依靠运维人员根据平台自身特点自主开发。运维团队需要具备运维工具开发的能力。

4.2 安全方面

云计算平台是在传统IT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虚拟化层,并且具有了资源池化、按需分配、弹性调配、高可靠性等特点,而传统的安全威胁种类依然存在,传统的安全防护方案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综合考虑云计算所带来的变化、风险,从保障系统整体安全出发,其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需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法律和合规;动态、虚拟化网络边界安全;虚拟化安全;流量、资源、性能可视化;数据保密和防泄露;安全运维和管理。

针对云计算所面临的安全威胁,需要科学设计云计算平台的安全防护架构,选择安全措施,并进行持续管理,从而满足云计算平台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摘要:分析电信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云化建设的驱动力,阐述电信运营商IT信息支撑系统云化建设的技术方案,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的虚拟化资源池整合,从运维和安全两个方面分析了云化建设中的问题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关的技术建议。

上一篇:金属价格下一篇:语言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