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范文

2024-05-07

学习范文(精选12篇)

学习 第1篇

一、激发主观能动性, 增添兴趣, 使学生愉快学习

学生最大的动力是来源于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主观能能动性, 使他们自觉主动的参与, 会使学生主动愉快的学习, 思想政治课本身就是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之一, 我们思想政治课如果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内因, 对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有很大作用的。例如, 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 激发青春少年那颗火热的报国激情, 让学生对自己面临的国情充分认识, 时刻感受到肩上的责任, 那无疑是掌握教学内容的一个很好的催化剂。我在教学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经济全球化趋势时, 讲到:足以让我们中国人引以为自豪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指南针, 经过几百年才传到西方, 西方国家在轮船上用我们发明的指南针指示方向, 用火药做成大炮开到我国境内攻打我们, 我们却只有割地赔款, 跪地求饶, 同学们啊, 闭关自守只能导致落后, 落后就要挨打, 血的历史告诉我们, 我们也要发愤图强, 对外开放, 迎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一分钟不到的演说, 唤醒了学生的责任感,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那节课的教学效果完成得出奇的好。

二、构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使学生愉快的学习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 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观, 有了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 双方才能彼此信任, 畅所欲言, 学生才会因为“亲其师”而“信其道”。如果师生关系部融洽, 学生害怕你, 或者讨厌你的枯燥说教, 难免会形成“唱独角戏”的尴尬境地。

三、利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使学生愉快学习

活泼多样的教学方式是为了满足学生这个特定年龄阶段的心理需要。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抽象思维的逐渐形成, 喜欢阅读, 喜欢思考, 表现得爱问爱说, 在课堂上我们可以利用讨论法、竞赛法、练习法、活动体验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利用多媒体等其他教学手段, 改善政治课的教学环境, 展示出思想政治课贴近生活的迷人魅力, 使学生愉快学习。

四、在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幽默技巧

学习,学习,再学习 第2篇

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学习的水平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一个人工作的成效,学习的自觉性反映着一个人的志向、胸怀和抱负。

坚持勤奋学习,既是一种政治责任,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对于每个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来说,能不能做到坚持勤奋学习,不仅是一个学习态度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责任问题,它既关系到党员干部自身的进步,更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向书本学习。开卷有益,一个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就能够比较容易地推开虚掩的智慧之门,体验生命的豁然开朗。读一本好书,如一次灵魂的旅行,它能挖掘沉默于字句中的金子,转化为启迪心智、照亮人生的思想火炬。我们要深入学理论、学科技、学管理,认真学习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际等各方面知识,广泛学习哲学、历史、法律和优秀传统文化,让一切有益的知识入脑入心,在读书学习中培育情趣、提升境界,在深钻细研中掌握精髓、领会实质,在学用结合中融会贯通、提高科学思维能力,切实做到学以益智、学以励志、学以立德、学以致用。

向实践学习。革命战争年代,我军许多指挥员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百战生百将。今天,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对党员干部来说,就是砥砺品质的磨刀石、提高本领的好课堂、开创事业的主阵地、树好形象的大舞台,为我们将理论转化为觉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架起了很好的桥梁。我们必须积极投身实践,以本职岗位为阵地,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勇于在完成重大任务中、在破解难题中、在不同岗位上加强磨炼,不断积累经验、把握规律、增长本领。

学习 第3篇

【关键词】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2-0017-01

一、自主学习

高中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勤于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就成为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问题。

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科学指导下,围绕师生确定的目标,自主的选择学习方法,自我监控学习过程,逐步养成自主评价学习结果,通过能动的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实现学生自主性发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的科学指导是前提条件和主导,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习的主体。实现自主性发展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要求。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也只能发挥引导和辅助作用,尽快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让他们真正拥有属于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学生学习方式的重大改革之一是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要特别注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我们经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人们的各项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并受之支配的,所以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部动力,兴趣就是其中之一,在学习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让学生把学习看成是一种快乐的活动,是一种需要,从而产生巨大的内动力,激发更强烈的求知欲。

还要特别注意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如在学习万有引力定律之前,让学生上网查找和了解“宇宙的奥秘”,让学生通过电脑上的动画,去了解浩瀚的宇宙、去了解星体是如何运行的;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我们就是浩瀚宇宙的一颗尘埃,我们也在随地球围绕太阳高速运转,速率竟然是30km/s;让学生体会到知识近在咫尺却又如此的陌生;让学生猛然醒悟,原来我们就生活在如此玄妙的宇宙之中,我们没有理由不去弄懂自己生活的空间;让学生从心底的最深处发出呐喊“在玄之又玄、妙之又妙的浩瀚宇宙中我要努力去探索……”。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学生能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中逐步提高实践能力和学习的积极性实现了变被动为主动地学习方式。

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它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局面,改善了枯燥烦闷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地汲取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挖掘自身的潜在能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教师要把握学生的合作动机。合作的形式应为学习内容服务,服从于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课堂教学要把握好每一次合作的契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这要求学生要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转化为学习的行为,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跃状态,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

教师要对于合作学习的内容和目标的确定要合适,要讨论和解决有价值的问题。众所周知,现今课标的教学目标和课堂教学设计更加注重探究性、实效性、合作性,注重师生互动。而合作学习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学生尽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因此合作学习选取的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合作性,具有一定的深度、可评估性等特点。

教师应成为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促进者。我们注意到,在有的课堂上,也采用了小组学习,而且很热闹,可是学生讨论才几十秒,情绪刚投入,有的学生还没来得及阐明自己的观点,教师就拍手叫停;或者是教师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了大量课堂时间,反而使教学时间不够,无法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始终作为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

成果交流要注重平等的合作互动,促进全体学生的和谐发展。成功的合作学习,必然是一个研究成果交流共享的过程。成果包括研究的过程、方法和结果。合作互动与共享成果所追求的终极目标就是每个个体处于“共同体”中,在知识、能力、思想、情感上的共生。

三、探究学习

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

这项课程改革目的在于进一步贯彻素质教育的思想,突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的能力。该项改革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习 第4篇

目前,语言领域对学习动机的研究正变的层出不穷。研究者在钻研学习动机和效果

因素分析、职业选择和学习效能的关系。学习动机意味着一种内在思维过程,刺激个体

采用和维持学习活动来达到目标。大多数人同意学习行为很有可能发生在人们有动力进行学习的情况下。

学习效能指的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所具有的判断,其对于解释达成的动机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学习效能包括了表现会获得奖励的想法,并且注重个人的能力、创造力、适应力和在特定情形语境的执行能力。学习效能是个体对于自我有组织和完成行为能力的信念,这对于达到指定的表现水平来说非常必要。 Bandura和他的同事们对于学习效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他的主要假设就是个人的效能期望调节人们的行为。效能期望是个人对能成功执行所需要产生结果的行为的信念。根据他的研究, 这些效能期望影响了学习者个体对活动的选择,导致他们避免那些他们认为超出自己能力的活动,而承担他们认为能够胜任的活动;效能期望同样也影响学习者在面临障碍时愿意付出多少努力以及能够坚持多久。Oxford和Shearin则认为学习效能使得人们设立更高的目标和更严格个人标准。在他们看来,目标期望和学习效能影响了表现,因为这会使个体在任务中坚持更久和付出更多努力,直接关注和目标有关的行为,促使个体制定达到目标的计划和提高分析策略的质量。实证研究检验了学习效能对于英语学习的影响。学习者对于学习效能的认知被发现和他们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以及更多的自我监测学习成果有关。 跟效能低的学习者相比,学习效能高的学习者使用了更多的学习策略和自我监测。研究者们还发现学习者对于学习效能的认知在任务坚持、任务选择、有效的学习活动、技能获得和学术成就上都起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连榕,杨丽娴.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学习倦怠的关系与量表编制[N].心理学报,2005-4-1(8).

[2]连榕,杨丽娴.学习倦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N].集美大学学报,2005-8-23(23).

[3]孙晓丽.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现状及成因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魏婷.大学生学习倦怠初探[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7.

[5]许有云.大学生学习倦怠及其与应对风格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杂志,2007,(3):12-18.

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 第5篇

会学习

能学习

《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

先学会“走”才可能“跑”:看看周围,但凡家长觉得学习重要的,特别关注学习的,孩子往往学习不太好;相反,有些家长不太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却很好。原因:一言以蔽之,学习是孩子的事,不是家长的事。家长要做的不是每天要求孩子学习,而是想各种办法“让孩子自己觉得学习重要并愿意为此付出努力”!这是家长科学有效辅导孩子学习,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的核心原则。

第1章帮助孩子学习好是有规律的

一、“孩子问题”和“问题孩子” ◎孩子问题:

小调查:你的孩子有一下的学习问题吗? A 学习不认真,不会学习()B 注意力不集中,心思不在学习上()C 学习不主动,没有上进心()D 怎么说都没用,还总是顶嘴()E 写作业磨蹭()F 学习态度不端正,不主动学习()G 没有学习兴趣,就知道贪玩()H 上课不专心听讲,总是做小动作()I 特别马虎,总是粗心()J 不喜欢课外阅读()K总是有想赢怕输的心态()L学习没自信,总和不如自己的孩子比()请你写出你选择的答案()你的孩子还有不同于上面的问题吗?

你认为这些问题好解决吗?

首先记住以下这几点:

一,这些学习问题都是孩子的“行为表现”,每一个问题造成的原因不同,不知道问题背后核心的原因,就很难解决问题,家长缺少分析这些“行为表现”背后“本质”的能力。

二,这些问题都好解决,但如果解决不好,问题“行为”也会养成习惯,一旦“问题”养成习惯,解决起来就非常不容易了,时间一长,孩子学习可能会越来越有问题,甚至出现“学习障碍”因此,解决这些问题一定要趁早,不能拖。

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解决以上每个问题我认为都没有标准答案,尽管看似问题都一样,但背后的原因却多种多样,孩子是个性的、家庭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是是个性的,这么多个性叠加在一起,就很难在解决孩子问题的时候有标准答案。例如,孩子写作业磨蹭是一个“问题”,但它只是孩子表现出来的一个行为,这个行为的背后可能是孩子不会写作业造成的,可能是孩子对作业的认知是错误的,可能是孩子不喜欢老师造成的,可能是孩子和家长消极对抗造成的,可能是孩子上课没有听懂造成的,可能是孩子没有时间观念造成的„我多年的研究,作业写不好的原因就多达14个之多,不同的原因会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相同的原因因孩子个性不同还要使用不同的方法,相同的原因,相同个性的孩子,每个家长解决问题造成的结果还各不相同。

因此,家长们不要相信能学到解决问题的“标准方法”,家长要做的是学习规律,借鉴方法,根据孩子特点形成一套自己的教子心得。◎孩子的四种学习状态

小调查:你的孩子属于下面哪一种类型?

A:“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只要我盯着,成绩就能提高”()

B:“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也很认真,学习也很主动,每天学到很晚,就是成绩不理想。”()C:“我拿我的孩子真是没有办法了,正着说不行,反着说不行,表扬不行,批评也没用,就是不学习。。。”

D:“我的孩子各方面都好,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没有什么问题”()

二、家长传统的方法与对策

传统的方法:“总”要求,表扬,批评,“讲”道理 ◎家长的无奈:四种方法。

为什么这四种方法没有用?因为这四种方法都是“动嘴的”,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道德经》上讲:“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要动脑子,而 不是动嘴巴。◎ 家长的苦恼: 五种对策

第一种对策:延长学习时间。花更多的时间补课,取消其他活动,关在家里强化练习。但事与愿违,且造成亲子关系紧张。

第二种对策:找老师开小灶。“剃头的挑子一头热”,学生没有“热度”。第三种对策:多方面请家教。

第四种对策:报各种辅导班。有一些辅导班是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孩子知识欠缺的原因可能不在获取知识本身。

第五种对策:购买高科技产品。学习机、点读机、多媒体学习光盘、网校卡等等。迷信这些产品,会耽误了孩子。

三、家长应该怎么办 ◎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

遇到孩子问题就想下面两句话,先把心情平静下来:

其一,孩子也是人:“人一定出问题,出问题很正常,不出问题的孩子那才是有问题的孩子,孩子是在不断出问题不断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成长和成功的,我的孩子出问题了,说明他又有进步空间了!”。

其二,孩子是孩子:“孩子毕竟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经验并不足,遇到问题的时候靠自己想出好的办法去解决并不是很现实,作为家长,引导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我的孩子解决问题,这是我的责任!”

以写作业磨蹭的问题为例,1、去找老师,和老师商量:“我的孩子在家里写作业磨蹭的不得了,我想了个办法,老师你能不能帮助我,试试这个方法”。绝大部分的老师都能够配合家长;

2、说出办法:“你和我的孩子说,听说你在家里写作业很磨蹭啊,我不相信,以你的能力和实力一定能独立并快速的写完作业啊。这样吧,你回家告诉家长,让家长在你的作业本上签字,签字的内容是:

一、是否独立完成,二、用了多长时间”;

3、积极配合老师,回到家后和孩子说:“老师说你能自己独立并快速的完成作业,我不应该说你写作业磨蹭,老师希望我能在你的作业本上每天签字,看你是否独立完成,统计你写作业花费的时间。”

4、客观统计,如果孩子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不要多说,只要记录作业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就可以,然后在作业本上签字“写作业过程中,看电视、玩耍了,6点开始写作业,10点钟结束,共持续了4个小时”。

5、老师再配合,单独找到孩子:“我们班绝大部分同学都能独 立完成作业,平均时间是1个小时,你怎么会是4个小时呢,你要努力了。”利用孩子怕老师的心理,很快就能解决写作业磨蹭的问题。

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是“智慧”。“

智慧=找原因+想办法”。遇到任何家庭问题和孩子问题需要解决的时候,请静下心来:“找找原因、想想办法、帮帮孩子”。强化‟爸爸妈妈想了办法帮助他”:让孩子从内心中知道家长实在帮助他,同时孩子内心中开始对自己有了要求,这是改掉坏习惯的前提。

做一个智慧的家长,请家长智慧原则的顺口溜:“闭上嘴、动动脑、找原因、想办法、迈开腿、去行动——帮助孩子、关心爱人”。闭上嘴是前提:表扬、批评、讲道理、要求这四种方法为什么没有用?因为这四种方法都是动嘴的,动嘴的教育方法是最低级的教育方法。动动脑是根本:智慧的前提是动脑,教育孩子是要动脑而不是动嘴,佛家讲“戒、定、慧”,戒,错事不要做;定,心态安静;慧,拥有智慧。找原因是溯源:只有知道原因才能想出方法,找不到原因就很难想到办法。想办法是实践:办法总比问题多。办法也不唯一,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只要不伤害孩子,家长可以实践多种办法,直到真正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迈开腿是承上启下:只有找到原因,想到办法,再付诸行动;去行动是目的:目的是什么?帮助孩子,关心爱人。需要指出的是,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家长一定都要有耐心,改正任何一个坏习惯都需要一个过程,家长要不断的告诫自己:“在智慧的基础上,我要有耐心,要经历一段时间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真正了解孩子学习不好的原因

影响孩子学习的主要因素只有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爱不爱学习、会不会学习和能不能学习。

爱不爱是学习态度、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学习动机的问题。

会不会学习是行为、方法和习惯的问题。

能不能学习是孩子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知识储备问题。

一个孩子爱学习,会学习,他的学习能力会越来越强;孩子学习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爱学习,他就会不断钻研学习方法,使得自己越来越会学习;孩子非常会学习,学习能力又很强,他就会在学习上产生自信,从而越来越爱学。越爱学越会学就越能学,越爱学越能学就越会学、越会学越能学就越能爱学。一个孩子只有爱学习、会学习、能学习三方面均衡发展,才可能在学习上成为优秀的孩子。也就是说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因素取决于孩子是否爱学习,是否会学习,是否能学习。三个方面互相促进,相互影响,缺一不可!缺少其中任何一项,都会影响最终的学习结果。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要有全局观念,要找到规律。如果你的孩子学习有问题,请在爱不爱、会不会和能不能这三个方面做文章。◎ 分析确定孩子的学习类型

对于大部分小学生来讲,学习能力都差不多。假设孩子的能力差不多,从爱学习和会学习两个方面来分析孩子,把孩子分成了四种类型。

请看:

第一个孩子有学习能力,孩子又爱学习,又会学习。这样的孩子一定是成绩好的孩子,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顺教育的孩子”,他们顺应教育体制,在现有教育体制下,学习得心应手,老师喜欢、家长自豪,同学羡慕,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各方面都好,家长、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她),没什么问题。”

第二个孩子有学习能力,也爱学习,但是并不会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缺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怎么会学习”的教育,也就是缺少正确“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的教育,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学习很努力,也很认真,学习也很主动,每天学到很晚,就是成绩不理想。”

第三个孩子有学习能力,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逆教育的孩子”,他们叛逆教育体制,在现有教育体制下,老师很反感、家长很头疼、同学们不喜欢。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拿我的孩子真是没办法了,正着说不行,反着说不行,表扬不行,批评也没用,就是不好好学习„”

第四个孩子有学习能力,会学习,但不爱学习。我们把这类孩子称为“缺教育的孩子”他们缺少“怎么爱学习”的教育,也就是缺少正确引导“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态度”的教育,这类孩子的家长描述自己的孩子:“我的孩子很聪明,就是不好好学习,只要我盯着他(她),他(她)成绩就能提高”。只要一盯着,就能成绩提高,说明孩子有些学习方法,但是就是不喜欢学习啊。

想想30年前,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不爱学习不会学习的“逆教育”的孩子非常少,大部分的孩子都“顺教育”,30年后的今天,在我们的教育体制下,不爱学习和不会学习的“逆教育”的孩子越来越多可谓比比皆是,而又爱学习又会学习的“顺教育”孩子越来越少,可谓凤毛麟角,成为了“倒三角”。

“逆教育的孩子”生活在“痛苦之中”,他们不爱学习不会学习,每天还被迫学习,学校和家长没有好的办法引导他们,一味的要求和责怪他们,无形中给孩子了更多压力,形成恶性循环。

“缺教育的孩子”生活在“麻木状态”,不爱学习的孩子,家长如果不盯着孩子学习,他 们就不知道主动学习,甚至连老师留的作业都不能完成,这些孩子的学习状态虽然不是被动,但是他们也不主动去学习,学习会令他们感觉到枯燥乏味。

不会学习的孩子,每天努力学习,但是成绩就是提高不了,时间一长,就自认为“我就这样了”,学习会令他们感到无能为力。

“顺教育的孩子”生活在“快乐状态”,他们又爱学习又会学习,在快乐中学习,主动地学习,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充分享受着学习给他们带来的快乐和自信,这是孩子学习的最佳状态。

孩子大部分属于“缺教育”和“逆教育”这两种类型。顺教育的孩子需要“教”,缺教育的孩子需要“盯”,逆教育的孩子需要“管”。◎ 辅导学习的三个观点

观点一:辅导孩子学习要从根本出发,根本之一,要时刻牢记影响孩子学习的三个因素:爱不爱、会不会和能不能。家长需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分析孩子学习成绩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只有知道了原因,才能找到办法帮助孩子。根本之二,要时刻牢记教育孩子的唯一方法是“智慧=找原因+想办法”,辅导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检验家长“教育智慧”的过程。

观点二:辅导孩子学习没有特效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没有特效药。目前,就连学习也可以“急功近利”了,看看有多少“两个月保证成绩进入前十名”、“40天让孩子成绩提高!”、“7天背会3000个单词”、“一周学会写作文”、“5天口才速成”„教育孩子没有特效药,我们只能根据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客观的学习规律,循序渐进的帮助孩子爱上学习、学会学习、提高学习能力。教育是润物无声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一切“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不但帮不了孩子,反而可能会伤害孩子,贻害孩子一生。

观点三:不同类型的孩子不同的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家长们不要渴望有什么“放之四海皆准”的教育方法,别人的方法可以拿来学习和借鉴,切不能随意在自己孩子身上做实验。孩子是个性的,家长是个性的、问题是个性的、方法也是个性的。只有充分了解你自己和你的孩子,根据家长的类型和特点,根据孩子的类型和特点,有的放矢的寻找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教育方法,才能真正达到帮助孩子的目的。

第2章引导孩子“爱学习”

想让孩子爱上学习,就要给孩子建立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本质是“习学”等基本学习认知。在此基础上,家长做好“习”三件事,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兴趣。

一、学习要吃苦吗 ◎错误观念:学习要吃苦!

大家都觉得“我在吃苦”,但我从小到大根本没有体会到“学习是苦的!”,说我学习“苦”的是老师、是家长、是学习不如我的同学。我一直都在享受着学习的快乐。这个快乐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学习成绩优异,可以得到老师的赞扬、同学的羡慕。这种感觉是非常快乐和享受的,我希望能够享受这样的快乐,因此我一直努力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我真的学到了很多知识,我把这些知识用在了生活中。我发表文章、喜欢上了写作,我喜欢地理,喜欢自己动手做地图、更重要我喜欢“收藏”——“邮票”、“火花”和“粮票”是我的最爱,我还有一群“喜欢学习的朋友”,在他们中间我是“智多星”,这一切都让我享受着学习带来的快乐。

◎正确认知:学习是快乐的!

人生活在“认为”中,我们的“认为”指导并影响着我们的“行为”:认为应该孝敬父母的人就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认为不应该孝敬父母的人就不会有孝敬父母的行为,认为对方是自己喜欢类型的异性,我们就会有向其展开追求的行为,如果我们认为对方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类型,我们就不会有追求其的行为„„

每个人的“认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正确的认为被称作为“认知”。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个过程就是信息加工的过程。正确的认知会支配人正确的行为,正确的行为会导致正确的结果。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认为”很多是“错误的”,这就是“自以为是”。“自以为是”的错误认为会导致错误的行为,错误的行为会导致失败的结果。

大家想想,“认为”,一个“人”字旁加一个“为”是什么字?——“伪”!我们很多思想上的“伪”会导致我们行为中的“伪”。人是“追求快乐,逃避痛苦”的动物,“痛苦”的事情都去逃避,快乐的事情都去“追求”。学习亦如此,认为“学习是苦的”就是错误认为,是“伪”的,这样的人一定不爱学习,从而逃避学习。认为“学习是快乐的”是正确的认为,是“正确学习的认知”,这样的人一定会爱学习,会努力学习

家长朋友们,孩子不爱学习的首要原因是“建立了错误的学习认为”,认为“学习是苦的”。要知道,孩子的错误认为的罪魁祸首是“家长”!中国的家长在孩子两三岁就开始灌输 “学习是苦的”的认为,孩子们还没有感受学习的快乐的时候,就已经被迫接受了“学习是苦的”错误观念。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会爱上学习,会努力学习呢。试想,一个一年级的孩子,你给他讲“头悬梁锥刺股”的时候,真的能激发他学习的热情吗?不会的。孩子们会想“学习还有把头发拴在梁上,还要用锥子扎大腿,这么苦啊,我可受不了这样的苦,算了吧,我一定不会是学习好的孩子!”难道我们古人都错了吗?5000年来流传下来的话都错了吗?没有!因为喜欢学习,喜欢“书山”和“学海”,人才会“苦”做舟,坐在这样的舟上其实根本不苦!因为有清晰的目标和强烈的学习动机,孙敬和苏秦才会头悬梁、锥刺股,最终取得成就,相信他们头悬梁锥刺骨的时候一定感受不到苦;因为想考取举人秀才甚者状元出人头地,古人才会寒窗苦读,相信苦读的时候不会感到苦;因为想成为人上人,才会吃的苦中苦;因为“梅花”想要“香”,才会经受“寒”的“苦”。从内心中自愿吃的“苦”,那不是“苦”,以苦为乐那是真正的“快乐”!别人强加自己不愿吃的“苦”,那才是真正的“苦”!

二、什么是“学习”?

◎从“学而时习之”说起什么是学习呢?其实,孔子在几千年前就给出了标准答案。他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道出了学习的本质。这句话的核心是在“习”上,“习”不是温习和预习的意思,“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才是温习和复习的意思。这里的“习”是“实践”——“学了知识之后去实践,那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学的知识实践有效这才是快乐的事情。成功实践又增强了你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你又努力去“学”!“学”了“习”,“习”了“学”,“学”了再“习”,“习”了再“学”,这样就形成了非常好的学习过程。说白了,其实就是“学以致用”才是一件“不亦乐乎”快乐的事情。

“学”本身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习”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学”而不“习”等于不爱学习

请牢记:现在孩子不爱学习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只学不习”!孩子们每天在学校学知识,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也不知道学这么多知识到底要干什么,他哪能有学习的兴趣呢?我上小学时,刚开始遇到火车的“相遇”和“追击”问题的应用题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我总是在想,“相遇”了不就“相撞”了吗?“追击”了不就“追尾”了吗?这是孩子们的思维。我问我的父亲,我的父亲是铁路职工,他带我去火车站看,带我去找管调度的叔叔给我讲,我才知道,这样做是为了“不相撞”!如果计算不好的话,火车就会相撞,造成重大交通事故。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这个类型的知识,因为我怕“火车因为我而相撞”。爸爸在“习”上做文章,我就在“学”上做文章!

生活中,全家人去餐馆吃饭,吃晚饭结账的时候,最好能让服务员拿来“单子”做做 “口算”。家长你先看,仔细算算,算出来是108元,你就和孩子说:“孩子,老爸怎么算不清楚,好像是98。”孩子仔细一算:“爸爸,108,你好笨啊!”,你在旁边假装再仔细算算:“真的是108,你数学这么好啊,爸爸都不如你!”,孩子知道,原来学数学可以算账,而且还比爸爸强,他觉得被认同,学以致用,相信孩子到学校之后会更加努力的学习数学。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就在“学”上做文章!孩子毕竟是孩子,他学知识的实践环境,需要我们家长来营造。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在“学”做文章,“习”是快乐的,“学”只有在“习”的基础上才是快乐的,只负责“学”可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

影响孩子爱不爱学习的因素有三:是否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是否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是否具备学习动机(学习目标)。

学习认知、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都不能靠“讲道理”来传授给孩子,生活是最好的老师,家长只要在“习”上做足功夫,孩子自然就会好好学习。

“习”的快乐可以让人更爱去“学”,孩子们的“习”来源与两个方面:其一,考试是一种“习”:孩子每天在上学,每天在学校获取各种各样的知识,他们所学知识最直接的实践是“考试”。参加考试,考了第一名,同学羡慕、老师表扬、家长奖励,那种内心的喜悦太美妙了。为了保持住这样的快乐和喜悦,为了不断体会这样的快乐和喜悦,就要更加努力去“学”。他学了就能用,用了就高兴,高兴了就回来学,来来回回时间长了,他享受这种感觉的时候他就不愿意下来了,他怕老师不喜欢,同学看不起他,这就是为什么学习好的孩子越学越好的原因。但毕竟第一名只有一个,前五名只有五个,通过考试能够体会到被人羡慕感觉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但这并不代表考试就不能给人带来快乐和满足。如果你的孩子并不是前五名的孩子,他想体会到考试的快乐,请家长记住:“自己和自己比、这次和上次比、今天和昨天比”。我们关注孩子的进步,没有进步也要给孩子找出进步,孩子发现他每次都有进步,这也是考试“习”的快乐。千万不要拿自己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

其二,“玩”才是真正的“习”孩子的“习”,除了考试以外,还有一个非常核心的方面是“玩”。很多家长不理解,因为对于大部分中国家长来说“谈玩色变”。我们成人工作累了后,还需要靠“玩”来调节,何况我们的孩子呢? “玩”可分为:“娱乐性玩”、“兴趣性玩”和“学习性玩”三种类型。中国的家长对玩的理解非常片面,常常局限在“娱乐性玩”上,忽视孩子“兴趣性玩”和“学习性玩”。其实也就是忽略了孩子们“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的培养,让孩子不再爱学习。让孩子学会“玩”才是真正的“习”!把三种玩合三为一,事半功倍,请家长做好三件事,让三种“玩”合三为一,让孩子爱上学习。

三、家长关注“习”,孩子爱上学习家长在“习”上作文章,孩子就会爱上学习。引导 并帮助孩子“长见识、交高人、读好书”是家长最要做的三件事,这三件事情是孩子“学习动力、学习兴趣和学习目标”建立的原动力。◎读好书读好书:

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图书,陶冶情操,让孩子多读好书,增长知识”引导并帮助孩子“喜欢阅读,养成阅读习惯,最终达到博览群书的境界”是我们中国家长的首要任务。

注意: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目的是什么?大量家长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以增长知识、学写作文、学会表达、开阔眼界、陶冶情操„这些目的都无可厚非,但都不应该是是家长的目的。它们是孩子阅读的目的!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目的是“让孩子喜欢上阅读”,也就是说,让孩子感受到“阅”的“悦”是家长培养孩子阅读的唯一目的,只有这样才可能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正如犹太人世代传言:“书本是甜的”。如何让孩子能够从小就体味到读书是一桩快乐的事情,从而终生享受书籍所带来的无穷乐趣是摆在我们家长面前永恒的题目。

其次,家长要学会引导孩子选择图书,一定更“读好书”。清代曾国藩说过:“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变化气质。”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想法,从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关键在于阅读什么书才能达到这般效果。对孩子来说,也许看多少书不太重要,看什么样的书,才是真正值得考虑的问题。我个人的建议是“多读科普书”、“多读故事书”、多读“传达正确价值观的书”。

第三,营造家庭读书环境。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家长爱读书,孩子就可能会爱上读书。家长一定要在家中营造读书环境,家长要有专门的书柜,孩子要有专门的书柜,家庭要有共同的阅读时间,家庭要有共同的购书时间,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的氛围。我曾经告诉孩子年龄骗小的家长:“每天少看电视,多买些书,到了晚上,手中捧书做阅读状,一段时间后,你的孩子就有可能喜欢上阅读了!”

◎长见识长见识: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事物,开阔眼界,让孩子多长见识,增长见闻”。

中国还有一句老话“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强烈的学习动机就是“长见识”而来。我的父亲因为工作关系被长期派往北京工作,趁此机会我多次去北京,感受北京,我发现北京更吸引我,我就暗下决心发奋学习,希望自己能生活在北京。看看现在的自己,不就在北京生活、工作、娶妻、生子、买房,取得了自己比较满意的成绩吗?再如,孩子放了暑假,也可以把孩子放在贫困农村呆半个月到一个月,安排他和农村的孩子生活在一起,我相信这样的“见识”会影响孩子一生。因为城里的孩子可能从来没有“见识”过其他生活,这样的“见 识”可能会让孩子知道不是所有的孩子都生活在富足当中,生活的富足来自于父母的辛勤劳动,自己应该更加珍惜生活,做好自己本分的事情,同时,孩子可能会更有爱心,懂得关心和照顾他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交高人交高人:引导并帮助孩子“广泛接触人际,深入社会,让孩子多交高人,树立榜样”家长必须要引导孩子——“交高人”,让孩子广泛的接触社会,和更多人打交道,逐步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不断找到自己欣赏的人作为自己的朋友,多接触比自己强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交高人”的好处有四:

其一,在孩子不断寻找高人的道路上,让孩子永远学会“看别人”的优点,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心理健康、阳光上进的人;其二,一旦一个孩子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将是这个孩子的榜样,孩子从内心就会去模仿和学习,促进孩子进步,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其三,高人一定是在某一方面拥有特长的人,经过他们指点,我们学习他们擅长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可以事半功倍。最后,孩子一旦喜欢上一个人,这个人的话他“言听计从”,家长帮助孩子找到信任的人,也是帮助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助手,共同引导孩子建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何谓“高人”,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生活中处处是高人。其实,哪有家长不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你是不是科学有效的重视孩子学习。

家长重视“习”孩子重视“学”,家长重视“学”孩子逃避“学”,这是规律。家长重视“习”就是让孩子“爱上学习”,爱上学习就是帮助孩子建立正确学习认知、找到学习动机、建立学习兴趣、拥有学习目标。这一切的来源都在于家长的“习学”,都在于家长是否帮助孩子“交高人、长见识、读好书”。帮助孩子“自己去悟”,悟出来“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目标”,那么孩子一定会充满学习动力并享受学习带给他的快乐。

用专业术语讲“习”“学”。——“习”就是非正式学习、“学”就是正式学习,一个人的成功的因素85%来源于非正式学习,只有15%来源于正式学习。卡耐基有一句经典的名言:一个人的成功85%靠人际关系,15%靠专业知识。其中的人际关系就是指非正式学习——“交高人、读好书和长见识”。总结:让想孩子爱上学习,就要要让孩子建立“学习是快乐的”、学习的本质是“习学”等基本学习认知,在此基础上,家长做好习的三件事,让孩子拥有学习的动机,学习的目标和学习的兴趣。

给你一招:引导孩子找到“崇拜的人”,帮助孩子树立内心中的“高人”:家长要从小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帮助孩子找到“崇拜的人”。首先,把这个人的经典话语作为孩子的“座 右铭”,时刻放在书桌上,提醒孩子;第二,随时阅读这个人的人物传记,用这个人的人生经历不断的激励孩子;第三,和孩子不断的探讨这个人的故事,并共同查找这个人的生平和资料,让孩子成为“研究”这个人的专家;第四,不断让孩子扮演这个人的角色,让孩子问自己:“如果×××遇到这件事情的时候怎么处理”;最后,引导孩子常常进入这个人的状态“我应该像×××一样„„”

这个人可以是毛泽东、周恩来,可以使爱因斯坦、牛顿,可以是张海迪,约翰库提斯,可以是罗斯福、林肯,也可以是居里夫人、詹天佑„„

第3章辅导孩子“会学习”

“会不会”学习是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三个关键条件之一。会不会学习涉及学习环节、学习方法、学习行为、学习习惯等问题。家长想要帮助孩子学习好,会学习是基本点,也是着手点

一、学会学习

◎“会不会”就是懂不懂“怎么做”对“怎么吃饭?”这个问题,很多家长都回答“用嘴吃,吃饱就可以了”,却忽略了人是社会化的动物,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应该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则,否则和动物没什么区别。吃饭不是吃饱就行的。孩子在吃饭的时候,不等长辈就自己开始吃;专挑自己喜欢的一直吃,根本不考虑别人„„这些都是不会吃饭的表现。孩子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都需要学习,学习的基础是需要大人在最开始时告诉他怎么做,在此基础上不断重复正确的行为,最终养成良好的习惯。

◎“认真”是会学习的基础从“认真”谈起什么是“认真”?通常的回答:专心、用心、专注、一心一意、一丝不苟、不马虎„„——用更多抽象的词去解释本来就抽象的词,孩子理解不了,似懂非懂。认真原则认真就是“目标明确、程序完整、结果达标”。把任何一件事情认真做好,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达标的结果,其中更为重要的就是程序的完整,只有程序完整,才能在正确目标的指引下,达到满意的结果。如,认真洗手:目标明确——洗手,结果达标——把手洗干净,程序完整——只有按照正确的洗手程序去做,结果才会达标。手洗得干净与否是洗手这个行为的程序是否完整和每个程序是否达到标准决定的,如果家长只是要求目标和结果,而不告诉孩子程序也就是怎么去做,那孩子永远都不能认真,不会掌握做事情的技能。家长请反省绝大部分老师和家长都没有教给孩子基本的学习行为,孩子学习都靠自己“悟”,能悟出来的孩子成了前五名,没有悟出来的孩子呢?有的因为不会学习而不爱学习,有的养成不正确的学习习惯还在努力学习,成绩怎么都上不去。普遍现象:差学生不怎么记笔记,好学生有一套记笔记的方法,在短时间里只记下最重要的内容。越认真越中等,越中等越认真,他们上课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了记笔记上,听课效率极低,课后复习看笔记时,笔记做得整整齐齐,却看不出哪些是重点!授之以渔还是授之以鱼?——想让孩子学习好,就要教孩子学习上的“渔”。

◎会不会学习详解会不会学习是行为的问题。

我们做任何一件事,好的结果都是由正确的行为造成的,坏的结果都是由错误行为造成的,即行为决定做事情的结果。好的学习行为产生优异的学习成绩,坏的学习行为产生差的学习成绩。做一件事情,要有好的结果或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一定要有正确的环节、秩序、方法和行为。

方法=环节+秩序+时间(或用量)环节是最基本的单位。基本的环节和秩序是方法的基础。

要教育好孩子,做好两件事:第一,不要做错事;第二,正确教给孩子最基本的流程和方法。

明确学习的环节:想让孩子认真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结果达标——成绩不错,程序完整是重点。

程序完整的重点是家长应该明确学习的环节:预习、听课、作业、复习、考试、阅读、改错、记忆、讨论(提问)、检查、定计划、玩。其中“玩”就是“习”。家长在每一个环节前加上“怎么”,认真地搞明白答案,然后引导孩子学会,这就是家长辅导孩子学会学习需要做的重点。

二、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只有建立正确的学习认知,才可能有正确的学习行为。其技巧是先理解认知,再学习方法。最为基本的10个认知和基本方法:◎1:错误——“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

绝大部分人认为“错误不好”,一遇到错误就盯着错误不放:“我怎么又错了!”“我是不是很笨啊!”“太倒霉了,又错了!”„„因为这种不喜欢错误的态度,造成很多人犯错后,根本不去想“我怎么去改”。很多家长对“错误”也建立了错误的认知,导致孩子建立错误认知:孩子犯错误的时候,家长如临大敌,批评、讲道理„„长期这样,给孩子造成“错误很可怕”的印象,孩子逐渐也害怕犯错误,一旦犯错,孩子也和家长一样,不去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才能改正,而是出现逃避的心态,造成学习成绩越来越差。

关于“错误”的错误学习认知:错误不好!关于“错误”的错误学习认知: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家长应该怎么帮助孩子?第一,看到孩子出错了,应该想“太好了,孩子又 犯错了,我要好好帮助孩子分析原因,怎么解决”。家长有这样的心态,对孩子的错误就会包容、理解,孩子就不再害怕错误。第二,引导孩子“犯错后要高兴”。例如孩子考卷上出现了错误,告诉孩子要高兴,为什么?因为出错说明这个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这是好事情,分析出错的原因,重新掌握这个知识点,不是又进步了吗?第三,牢记“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但只有改正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宝贝!有些孩子出了错后对家长说:“你不是说错误是宝贝吗?”而根本不去改正。这是孩子建立的错误认知。因为“错误是宝贝”指的是遇到错误主动去改正,改正过来的错误才是真正的宝贝。第四,给孩子一个“宝贝本”。刚开始的时候,最好是全家人每天花几分钟的时间,分析每个家庭成员今天有没有“宝贝”,有了就写在“宝贝本”上,大家共同帮助这个家庭成员找到解决方法。只有是全家人的行为,孩子才会很快接受。很多家长觉得这个方法很好,直接就用在学习上,而很多孩子并不喜欢学习,这样就很难建立正确的认知和良好的习惯。家长切莫急于求成,在最初的阶段,“宝贝本”只记录生活中的“宝贝”,不要记录学习中的“宝贝”,孩子容易接受。当家长确认了孩子改变了观念,认为“错误是让我们进步的宝贝,只有改了的错误才是这样的宝贝”后,再引导孩子将“宝贝本”用在学习上。只有不怕犯错误的孩子才会主动改正错误,养成主动改正错误习惯的孩子就越来越少犯错误。

◎ 2:作业——一天中的一次考试作业是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独立、认真、保质保量完成作业的孩子学习都不会太差。

什么是作业?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答案是“老师留的就是作业”。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知!孩子们这样认为,行为上写作业就应付差事,没有责任心,写完了事正确的答案:作业是一天课堂知识的学习与巩固,是查疑补漏,是检查所学的知识是否完全掌握的方法。换句话说,作业就是一天的一次考试。考试怎么考,作业就怎么写。如果能养成这样写作业的习惯,孩子的学习一定会好。当然,孩子写作业不好的原因很多:不喜欢学习,写作业的环境不佳„„有的家庭,孩子在写作业,家长在打麻将、看电视,孩子能写好作业才是怪事呢。“和家长消极对抗”也是很多孩子写不好作业的根本原因,孩子很快完成作业后,家长还布置其他作业,造成孩子故意慢慢写,边写边玩,最后养成了不良习惯。关于“作业”的错误学习认知:老师留的就是作业!关于“作业”的正确学习认知:作业是一天中的一次考试!考试怎么考,作业就怎么写!引导和帮助孩子按照考试的流程写作业:第一步,准备。准备分两部分,首先是生理准备,考试让上厕所吗?不让。作业是一天的一次考试,写作业中间也不能上厕所。在孩子写作业前要求他去厕所,如果孩子说:“妈妈我没有尿。”要告诉他“没尿也要去一趟。” 让他知道这个环节是必须要做的,21天养成一个习惯,家长坚持做,孩子写作业之前就会想起上厕所。其次是物理准备,考试是不允许在中途出教室的,所以让孩子自己提前把该用的学习用具都一一准备好。很多孩子把上厕所和准备学习用具作为磨蹭作业的借口,因此要在第一时间让孩子“死了这条心”。

第一步养成习惯,孩子就会开始重视学习。

第二步,静心。很多孩子可能在外边疯玩刚刚回来,也可能刚刚看完电视心不静,写不好作业。告诉孩子,写作业前要静心。简单的方法是深呼吸几次,不要觉得这个行为微不足道,当孩子养成习惯后,一深呼吸就提醒自己“静下心来,要写作业了”。还有一种方法是让孩子闭上眼睛三分钟,什么都不要想,或者想想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感觉,为了不让自己胡思乱想,静下心来。让孩子学会静心,孩子才能全心投入去写作业。如果孩子养成了静心的习惯,做任何事都会这样,上课前他会闭上眼睛静一会儿,就能全神贯注听课了。

第三步,回忆。拿出一张纸,我们把这张纸称作“回忆纸”,让孩子回忆一天讲了哪些知识,语文和数学分别讲了几个重点,把重点写在这张纸上。这个步骤相当于考试前的复习,只有复习了才能取得好成绩,把重点写在回忆纸上,相当于对一天学习的一次知识梳理。更重要的是,在写作业过程中,孩子不断看这张回忆纸,不知不觉当中就重复记忆了知识重点。一定要重视这个步骤,很多孩子到初中以后,写作业时总是乱翻书,翻什么呢?翻重点和公式呢!有了这一步,孩子就能在潜移默化当中把重点都记在了脑子里。

第四步,预计时间。考试是有时间限制的。让孩子预计一下自己写作业的时间,做到心里有数,就会有紧迫感。很多家长总说孩子写作业慢,关键是没有时间标准。

第五步,记录开始时间。让孩子自己记录开始时间,或由家长帮助记录。

第六步,正式写作业。正式写有三不原则:不翻书、不打扰、不间断。不翻书,考试不允许翻书,写作业时也尽量不翻书。如果题目写在书上就把书翻到那页。这里说的“翻”是不能让他翻来翻去找重点,因为重点已经写在了回忆纸上,如果坚持让孩子这么做,孩子就会重视回忆环节,会尽量把重点写在回忆纸上,习惯养成了,中学以后收效明显。不打扰,不间断,他预计写完一个科目的作业要40分钟,在这期间不要让孩子间断,即使孩子有不会的,也不要去帮助他,考试时你不能随叫随到的。孩子发现没有办法了只有逼着自己思考,千万不要成为孩子的“拐棍”。孩子实在想不出来,就先空着,等写完作业后统一解决。

第七步,记录结束时间。第八步,统计实际作业时间。这有三个好处:①孩子建立了时间观念,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预计作业时间会越来越准确;②因为有了实际时间,就大致有了孩子写作业的时间标准;③做到孩子和家长心中有数,以这个时间为标准,逐步提高写 作业的速度。

第九步,检查作业。家长千万不要帮助孩子检查作业,我们要帮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而不要替他检查作业。

第十步,预习明天的课程。写作业的流程都是按照科目来做的,每一个科目都按照这样的一套流程来做。写作业最好能文理交叉搭配来写,先写自己不喜欢的科目,把自己喜欢的拿手的作业放在后面写。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以上步骤,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小技巧一: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千万不要让孩子认为作业是写给家长和老师的。如果老师要求家长签字,只要家长在作业上签上是否独立完成、用了多长时间就可以了。小技巧二: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进步,只是由于家长教育方法错误才阻碍了孩子进步。孩子预计了40分钟写完作业,实际上38分钟就写完了。遇到这样的情况,“无知”的家长会说:“你预计40分钟,38分钟就写完了,明天35分钟行不行?”这样,孩子就会在心里产生“凭什么”的想法。应该反着说:“宝贝,你预计40分钟写完作业,没想到38分钟就写完了,妈妈太高兴了,明天只要40分钟就行了。”孩子听到这样的话就会说:“不,明天35分钟就能完成。”

第3章辅导孩子“会学习”(2)

◎3:预习——发现问题就是预习关于“预习”的错误认知:预习是学习的负担!预习没有用!预习就是学会!

关于“预习”的正确认知:发现问题就是预习!纠正孩子对预习的错误认知的方法和技巧:

第一,告诉孩子,预习不是学会,只要发现问题就说明预习有效了。这样,孩子就不再讨厌预习了,觉得这样做非常简单。

第二,给孩子准备一个专门的本子——“暂存本”——暂时存问题的本子,预习时,把提出的问题写在“暂存本”上。

第三,根据科目、孩子年龄和孩子的学习程度帮助孩子制订找问题的数目。

第四,跟踪和分析孩子找问题的质量。找问题质量越高,预习效果越好。千万不要把找问题流于形式。

第五,认真预习:目标很明确——不用学会,只找问题;程序完整——用“暂存本”;结 果达标——按照标准保质保量写在暂存本上。第六,预习贵在坚持。只有坚持就能养成习惯,其实就是养成了自学的能力和习惯。

◎4:学习流程——暂存问题是关键学习是围绕问题展开的。解决问题与否,与知识储备、情绪态度、客观环境等都有密切关系。遇到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可以不立即解决,对待问题最可怕的态度是没有解决就把问题放下了,不再去解决或忘了解决。“发现问题就立即解决”对大部分人是不现实的,“不放过问题”才是绝大部分人优秀学习品质的体现,也只有不放过问题的人才能逐步具备发现问题并立即解决的能力。关于“学习流程”的错误学习认知:发现问题就要立即解决!关于“学习流程”的正确学习认知:学习就是发现问题、暂存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暂存问题是关键!

如何培养孩子基本的学习流程?

第一,明确告诉孩子,遇到学习问题,如果实在解决不了,可以先放手,但一定要把问题记录下来,只有记录下来,才有解决的可能。第二,引导孩子养成把问题记在“暂存本”上的习惯,暂存本不要分科,最好64开,便于携带。

第三,暂存本上的问题应在3—7天内解决,解决方法有自己钻研、借助电脑、请教别人等。第四,暂存本上不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用其他本子。暂存本只用来记录问题,问题解决了就把问题划去。

第五,平时多看暂存本,是最好的学习方法之一,因为那上面都是平时的“拦路虎”。第六,最好先在孩子生活中使用暂存本,让孩子养成把生活中突发奇想先写下来的习惯,再通过借外力、借外景、借外脑的方法去解决这些问题。

借外力即找同学、朋友、网络帮忙,借外景即做实验、去实践,借外脑即找老师或专家。在孩子建立这样的认知以后,再逐步让孩子将这一方法用在学习上。

◎5:好学生——无疑之处能生疑真正学习好的孩子,都是“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孩子。就是没有问题还能找到问题去解决问题的,即探究式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学习顶尖的学生。有的孩子虽然聪明,但往往不求甚解,总觉得自己不错,没有养成主动思考、踏实努力的学习品质,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关于“好学生”的错误学习认知:聪明的孩子一定是好学生!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关于“好学生”的正确学习认知: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学生才是好学生。引导孩子建立好学生的认知:第一,交高人、读好书、长见识是孩子“无疑之处能生疑”的基础。第二,不断引导孩子“生疑”,其实就是主动思考,和孩子一起玩游戏“同一件事,看谁找出的问题最多。”第三,让孩子坚持使用暂存本,不要遗漏问题。第四,引导孩子学会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6:上课——围绕问题去上课

一个孩子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是8分钟左右,一个成人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也就是15分钟左右,让一个孩子在教室里40—45分钟时间全神贯注是不可能的。“围绕问题去上课”才能让孩子认真地听课。关于“上课”的错误学习认知:上课就是认真听,老师讲什么我就记什么!

关于“上课”的正确学习认知:围绕问题去上课帮助好引导孩子上课认知听讲的方法: 第一,学会适应老师。找到每一个老师的优点,让孩子喜欢上老师,才能认真听这个老师讲课。不能让孩子讨厌老师,讨厌老师是对自己最不负责任的一种行为。

第二,“德行”就是“不伤害,不妨碍”,让孩子知道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影响别人是缺德行为。

第三,做好课前预习是认真听讲的有效保证。带着问题去上课,孩子总在注意着老师是否讲了自己发现的问题,注意力就集中了。

第四,如果孩子很聪明,都懂了,还让孩子全神贯注去听,也不现实。鼓励孩子听懂的时候,能再找一些问题记录到暂存本上,下课想办法解决,或去问老师。让聪明的孩子认真听讲,“寻疑”是最好的事情上初中以后,学习顶尖的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做得最多的事情是阶段预习、考试复习,深入思考等,这是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五,如果孩子学习很差,上课听不懂,注意力不集中,要理解孩子:哪里听不懂就记下来,能发现问题就完成了知识学习的50%,课后拿着问题,或家长帮忙,或找人帮忙,把另外的50%补起来,就100%的完成了。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定能追得上!

第六,中等生听课认真,但要告诫孩子不要总是死记,听课要跟着老师的思路主动思考,有问题一定要记在暂存本上,然后接着听课。

◎7:考试——把考试当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没考好,二是考不好。考不好说明平时知识没有掌握,需要在知识储备上加强辅导,但更多地孩子是因为知识掌握了,没有发挥出来,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没有静下心。

关于“考试”的错误学习认知:又要考试了!我害怕考试!考试很可怕!关于“考试”的正确学习认知:考试不过是一段时间的一次作业而已。引导孩子以正常的心态面对考试:

第一,不要过度关注分数,告诉孩子错误是宝贝,考试完后,要关注分数背后的东西,分析哪里错了,什么原因,应该怎么改正,下次再出同类的题,会不会再次犯错误。

第二,平时把作业当考试,就会把考试当作业。第三,不要考前乱承诺(“钓鱼”),靠后乱批评。第四,千万不要引导孩子关注“考试技巧”。让孩子在平时下足功夫,这是学习的真谛。考试技巧要学习,中考和高考实用两次就可以了,其他考试都是为了检验平时学习的成绩如何,不要技巧也罢。◎8:复习——“先封顶,后装修”考试考什么?核心是考知识结构。所以在复习时一定要先搭结构,知识间的关系有了,知识这栋楼搭起来了,然后再说“装修”,否则考试考知识结构时就傻眼了。关于“复习”的错误学习认知:复习就是重新学习一遍!复习就是重复学习!关于“复习”的正确学习认知:“先封顶,后装修。”引导孩子建立“先封顶,后装修。”的认知:第一,把责任还给孩子,让孩子自己思考,家长在生活中不能包办太多。第二,生活中多和孩子讨论做事情的思路,而不是细节。第三,让孩子有意识地参加思维训练课程。

◎9:粗心——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孩子通过预习、上课、练习、作业等环节学习知识时,我们希望孩子能够100%掌握,而很多孩子掌握了60%就认为自己会了,这就是不求甚解。家长和老师问他时,他说得头头是道,考试时成绩却不理想,当你拿着卷子问他时他恍然大悟,给人的感觉是“孩子会做,但粗心了”,家长就不再追究了,其实背后真实的原因是孩子对这个知识点并没有完全掌握。

关于“粗心”的错误学习认知:粗心是小事!关于“粗心”的正确学习认知:粗心是错误,是不求甚解的表现!孩子粗心,怎么办? 第一,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用“粗心”一词,因为大部分孩子不是真的粗心,如果让孩子认为不求甚解就是粗心,就建立了错误的认知。

第二,“错误是宝贝”是对付粗心的前提,错了改正就行了,不要为错误找借口。粗心绝不是缺点,而是错误。

第三,对付粗心的最好办法是建立“宝贝本”(错题本),不放过每一道错题,遇到每一道错题都应去分析是概念不清,还是记忆问题;是理解错误,还是不会做。找到原因,把错误改掉,不让同样的错误再次出现。

第四,10%的孩子是真的粗心。真的粗心是不小心犯的错误,改掉粗心没有太好的办法,只有让孩子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生活上粗心才孩子,学习上一定会粗心。

◎10:检查——“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难受吗?”养成检查的习惯是让孩子学习成绩优异的必要手段。孩子都知道检查重要,但总是检查不出来错误,是因为潜意识里就认为检查是多余的。检查是责任心的体现,没有检查习惯的孩子一般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负责任。关于“检查”的错误学习认知:检查是小事。检查是多此一举。关于“检查”的正确学习认知:“大便之后不擦屁股,难受吗?”家长改怎么做? 第一,告诉孩子检查就是“大便之后擦屁股”。问孩子:“大便之后不擦屁股”是什么感觉?难受吗?这是心理学上的“厌恶疗法”孩子会记忆深刻,从而建立关于检查的正确认知。

第二,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错了要敢于承担责任,以锻炼孩子的责任心。生活中没有责任心,学习上就不会仔细检查。

第三,生活中养成检查的习惯:出门前检查是否忘了带钥匙或学习用具,晚上睡觉前检查明天要穿的衣服是否准备好„„生活中时时检查的孩子在学习上会养成检查的习惯。

第四,千万不要包办检查,“反正有人检查,写完就可以了”。包办检查,其实就是剥夺孩子负责任的权利。

第五,在检查作业上培养孩子养成检查的习惯。使用ABC原则:事前有约定:“昨天的作业错一道题,今天的电视少看10分钟;错两道题,少看20分钟;错三道题,那就不要看了。”事中有提醒:“作业是自己的事情,检查是自己的事情,你做错事要自己负责。”事后有总结。按照规定坚决执行。

第六,检查也是学习行为,是学习的一部分。学习的最高境界是“要么不会做,要么不会做错。”核心是养成检查的习惯。如果没有养成检查的习惯,很可能“每道题都会做,每道题都做不全对。”

第四章培养孩子“能学习”

能不能学习是决定孩子学习好不好的三个关键条件之一,也就是学生应具备的学习能力。引导孩子培养学习能力的前提是“孩子自己要做,而不是家长要做。”《现代汉语词典》对“能力”的解释为“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解释强调了“主观条件”,即一个人的能力应该是自发行为,外界强迫使人产生的能力(往往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存在老师和家长的强迫)不应算真正的能力,那是“伪能力”。

孩子的学习能力是有三个大项和十五个小项构成的。只有这些能力均衡发展,才能说明孩子真正具备学习能力。

“个性品质”、“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构成了孩子的能力,其中个性品质是指孩子的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上进心、自控力和意志力等六个方面;

知识储备是指孩子的自然知识、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等三个方面;智力水平是指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六个方面。

.一、智力水平是基础 ◎什么是智力水平记住下面的比喻,它们的总和就是智力:观察力是智力的门户,没有它,就不能获得和感知知识和信息;注意力是智力的天窗,没有它,就不能集中精力理解知识和信息;记忆力是智力的仓库,没有它,就不能存储和提取知识和信息;想象力是智力的翅膀,没有它,就不能延展和创新知识和信息;创造力是智力的风暴,没有它,就不能体会知识和信息带给我们的便利;思维力是智力的心脏,没有它,就不能具备把握事物本质和客观规律的能力。

智力在十一二岁以前是快速发展的,其后发展缓慢,到20岁前后达到顶峰,随后保持一个相当长的水平状态直至30岁,之后开始出现衰退迹象。孩子在上小学前后,即7岁左右,智力发展已经完成了70%,因此智力水平的培养应该趁早,这是早期教育重要性的因素之一。

◎对智力水平应有正确的认识,第一,智力中某一项能力强不代表整体智力水平高在我国早教和幼教专业,目前非常流行拿智力因素中的某一项尤其记忆力超群来说明孩子智力水平高,这是片面的,不科学的。只有孩子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思维力和想象力综合水平高,才能说明孩子的智力水平高。

第二,智力水平的核心不是知识储备的多少,而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一个人读了很多书,但不会用,只是一个“书橱”而已,根本不会创造社会和精神财富。智力水平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水平,即“会不会想问题”,是否“主动动脑子”。

思维能力的关键点有二:一是判断力,一是实际动手能力。前者是思维飞结果,后者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第三,智力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决定因素当今社会,很多家长热衷于给孩子测智商,其实大部分孩子的智商都介于100—120之间,并没有显著的差别。智商不是孩子成功的唯一因素,甚至也不是核心因素。第四,智商高不一定是天才,不一定成才如果孩子属于智商高的群体,既要注重智力因素培养,也要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智商高不一定成才,智商不高也不一定不成才。第五,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才是孩子成才和成功的基础

二、个性品质决定成功与否个性品质是孩子学习能力的第二个关键点,包括自尊心、责任心、自信心、自控力、意志力和上进心六个方面。自尊心是个性品质的基础条件,是一个人的脊梁,是维护自己人格尊严不容许别人侮辱和歧视的心理状态。具有自尊心的人,能够积极履行个人对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义务,为人处世光明磊落,对工作有强烈的责任心;在学习方面,能够发扬自觉、勤奋、刻苦的精神。责任心是个性品质的核心内容,是指对事情敢于负责、主动负责的态度。敢于负责是指没有做好分内的事而应承担的责任,主动负责是做 好自己分内的事情。自信心是指不断超越自己、产生一种来源于内心深处的最强大力量的过程。这种强大的力量一旦产生,人就会有一种毫无畏惧的感觉。自控力,即自我控制,是对一个人自身的冲动、感情欲望施加的控制。自控力是一个人成熟度的体现。没有自控力,就没有好习惯。最有力量的是那些能掌控自己的人。意志力是指一个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当人们善于运用这一有益力量时,就会产生决心。而人有决心就说明意志力在起作用上进心是人们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心理意愿,是勇于开拓、不断前进的内在动力,是坚持真理、追求作为的思想信念,是引领人们不断谋求发展的精神导向和动力源泉。◎著名的软糖实验1960年,英国著名心理学家瓦尔特·米歇尔(WalterMische)进行了这一实验。

在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里选择了一群4岁的孩子,这些孩子多数为斯坦福大学教职员工及研究生的子女。让这些孩子走进一个大厅,在每一位孩子面前放着一块软糖。测试的老师对孩子们说:“老师出去一会儿,如果你能坚持到老师回来还没有把自己面前的软糖吃掉,老师就再奖励你一块。如果你没等到老师回来就把软糖吃掉了,你就不能再得到另一块糖了。”在十几分钟的等待中,有些孩子缺乏控制能力,经不住糖的甜蜜诱惑,把糖吃掉了。而有些孩子领会了老师的要求,尽量使自己坚持下来,以得到两块糖。他们用各自的方式使自己坚持下来。有的把头放在手臂上,闭上眼睛,不去看那诱人的软糖;有的自言自语、唱歌、玩弄自己的手脚;有的努力让自己睡着。最后,这些有控制自己能力的小孩如愿以偿,得到了两块软糖。

研究者对接受这次实验的孩子进行长期跟踪调查。中学毕业时的评估结果是,四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在校表现优异,入学考试成绩普遍较好。而那些控制不住自己,提前吃掉软糖的人,则表现相对较差。而进入社会后,那些只得到一块软糖的孩子普遍不如得到两块软糖的孩子取得的成就大。软糖实验告诉我们,关注孩子智力因素的同时更要关注孩子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的关键是孩子个性品质的培养。智力只要正常,个性决定孩子最终的成败。软糖实验还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延迟满足”孩子,其实这就是对意志力和自控能力的培养,让孩子学会坚持和等待,让孩子“经历风雨才能见彩虹”。延迟满足孩子,让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得到锻炼,上进心和积极性得到强化,而且在需求满足之后,也会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满足。

如果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孩子就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就要在第一时间得到”,养成任性、放纵的性格,容易出现情绪不稳定、偏执、狂躁等心理疾病。

◎小学学习成绩好不是真的好 我常常告诫家长,小学尤其是小学低年龄段不要盯着孩子的成绩看。因为“小学学习成绩好,不一定中学学习成绩好”,尤其是“小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到中学一般学习都不能尖,在中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在小学一般学习都不是顶尖的孩子。”很多家长不能理解这句话,觉得这句话有点危言耸听还很绝对,但这却是事实。

小学的考试内容90%是基础知识,而考试的知识更多的在书本上,因此在小学想要成绩好,只要“认真”、“努力”就可以了,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小学的考试更多靠的是“智力水平”中注意力、观察力和记忆力这些因素,对孩子的“知识储备”和“个性品质”要求并不高。因此在小学学习成绩特别顶尖的孩子,有一部分是“死学”的孩子。但到了中学以后,只靠“认真”、“努力”学习基础知识就想得到高分根本不可能,中学想要学习好,一定需要孩子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个性品质”、“知识储备”要求更高。只有学习能力“三大十五小”项都比较优秀的孩子在中学学习才能顶尖。小学和中学学习的特点完全不同,导致小学成绩顶尖的孩子很多到中学学习不能顶尖,因为很多小学学习顶尖的孩子在小学靠的是“死学”才“顶尖”的,而中学学习顶尖的孩子他学习能力一定是“三大十五小”项绝大部分都非常优秀,这样的孩子在小学一定不是死学的孩子,他们在小学学习成绩较好,但不一定是顶尖的孩子。

家长朋友们,你们想想到了中学以后,想要学习好,要不要有自信心、自控力、责任心、自尊心、意志力和上进心这些个性品质呢?不是要不要的问题,是一定要的问题。因此,你的孩子在小学学习很好,你要分析他是不是死学才学习好的,如果是,请你着重培养他的个性品质,如果你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学习并不顶尖,你也不要有过高的成绩要求,主要看看他的个性品质是不是优秀,如果个性品质非常优秀的话,他到中学一定是个成绩优异的孩子。

家长自己摸摸底:◎个性品质是关键综上所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智力水平是家长最为关注的,家长尤其在进入小学前的几年,加大对智力水平的培养,因为7-8岁以后智力水平的高速增长就不再出现,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智力水平相差并不是很大,只要孩子智力正常,就不会影响孩子最终走上社会的成才和成功。

而知识储备随着孩子的年龄越大相差越大,但知识储备什么时候都不晚,只要孩子有正常的智力水平,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相信知识储备的差别也不会很大。

对于中国孩子来讲,我认为“个性品质”可能是相差最大的地方,究其原因,其一,中国的家长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是普遍现象,这种本末倒置的家庭教育方法广泛存在在中国家庭教育之中;其二,经济的高速发展,物质需求极大丰富,家长对孩子无条件的物质满足造成孩子们“非智力因素”水平较低;其三,中国独生子女制度,使得六个大人关注一个孩子,造成大量孩子生活习惯不好,溺爱宠爱大行其道,要知道生活品质决定孩子的个性品质,没有好的生活习惯就不会有好的个性品质;其四,中国应试教育大环境下,学校对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关注和引导不够;目前中国孩子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个性品质的教育是教育中最为薄弱的环节,在现有环境下,只有

家长转变观念,担当起孩子“个性品质”教育的责任,才是孩子真正具备学习能力的唯一途径。

第四章培养孩子“能学习”

(二)自尊心是一切人性品质的基础,可以把自尊心比作一个人的脊梁,一个人没有脊梁就不能直立行走,只能爬,一定程度上与动物没有根本区别。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尊心:

第一,尊重孩子,与孩子平等相处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人来看待,这是平等和尊重的基础。孩子是因你而来的,但不是为你而来的,不是你的私有财产,他有自己的社会使命,他是属于全社会的。

第二,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这是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最好”的方法,这是对孩子的极大不尊重!会让孩子痛苦、自卑、委屈、窝火,最终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可能破罐子破摔。

第三,千万不要当着其他人的面说孩子不好这是让孩子失去自尊的“杀手锏”,让孩子当众出丑,让孩子无地自容,结果让孩子自惭形秽,恐惧社会。

第四,培养孩子自尊心的基本条件是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敢于负责任的人才能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接受并接纳自己,只有尊重自己的人,才会有自尊心。责任心要想在社会上立足,获得别人的尊重,取得事业上的成功,必备的最基本的素质就是敢于承担责任。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第一,不包办。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是责任心的基础。“好好学习去吧,别的事情爸妈来做!”一句话害了孩子一生。

第二,要宽容。中国的家长最怕孩子犯错误,看到孩子犯错误就会在第一时间批评孩子,这是孩子不敢负责任的根本原因之一,只要一犯错误就推卸责任。只有生活在宽容和包容环境中的孩子,才敢于承担责任。当孩子犯错时,家长首先要宽容,其次想办法帮助孩子改正错误。自信心即“相信自己一定行!”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第一,自信的前提是自尊心和责任心要想拥有自信,首先要有自尊心和责任心。第二,不要总说孩子不行。你总说他不行,那他一定不行!第三,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这样比,会让孩子失去自尊和自信。第四,学会“三比”:自己和自己比,今天和昨天比,这次和上次比。只要坚持这样做,最终有一天孩子从心底要和别人比,孩子拥有了自信心和自尊心。

自控力养成好习惯的前提是拥有自控力。如何培养自控力:第一,不伤害,不妨碍不伤害、不妨碍自己、集体和社会。用这六个字约束自己的行为,由此产生自控能力。第二,学会控制情绪尤为重要冲动是魔鬼。自控力的核心是控制自己的情绪。情绪没有好坏之分,有情绪不可怕,关键是要找到疏导和发泄情绪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学会包容,可以自控。第三,自控力与意志力密不可分。拥有意志力是用右边自控力的必要条件。意志力孟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

如何培养意志力:第一,意志力的培养要强化动机和兴趣。只有强烈的动机和兴趣,才会在主观上想坚持做这件事。第二,意志力不止是“坚持的能力”,而且要具备“独立转换的能力。”“坚持的能力”即“持久力”;“独立转换的能力”即能够不拖泥带水的在两件事上进行转换,就是战胜自己的能力。第三,培养意志力最直接的方法是坚持参加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包含两部分:一是坚持锻炼养成习惯;二是培养兴趣,培养坚忍不拔的精神。第四,小事锻炼大毅力。从生活中的每件小事养成良好的习惯做起,这是基本素质,也是拥有意志力的有效手段。第五,培养孩子“言必行,行必果”的品格。这是拥有意志力的有效途径。“说话算数”是孩子对自己说话负责的态度,也是责任心的体现,责任心是意志力的前提。第六,学会吃苦,锻炼抗挫折能力。适当、适时让孩子吃些苦,将孩子放在逆境当中,是锻炼孩子意志品质的有效方法。如,远足、爬山、去农村体验生活等。

上进心是要求进步、不甘落后的表现,第一,永远告诉孩子“你能行!”“爸爸妈妈相信你行,实在不行再来找我们。”孩子遇到困难时,帮助孩子找原因,想办法,长期这样做,孩子就学会了思考、拥有了自信,且不断上进。第二,“少表扬,多鼓励,少批评,多评价。”第三,让孩子心中永远有目标。拥有目标是拥有上进心的关键。帮助孩子树立目标,辅导孩子学会制定目标。第四,从易到难,产生上进心。让孩子越做越想做。第五,上进心的基础是自信心。

三、生活品质决定学习品质 ◎生活品质是培养学习能力的原动力在“习”字上培养孩子的个性品质是捷径,“习”的快乐来源于生活,因此生活是培养孩子个性品质的原动力。即生活品质决定孩子的学习品质。

◎再次强调“习”的三件事交高人——交高人是帮助孩子获得个性品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孩子可以从高人身上模仿和学习好的个性品质,同时可以从高人那里获得更多知识储备,增强智力水平。长见识——多接触社会,多长见识,是智力发展最为重要的途径和方法。在长见识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储备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还可以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提高个人素养。读好书——读好书是知识储备最为有效地途径和方法,好书的作者一定是某一领域的高人,书中的内容就是作者的见识,读好书就是交高人、长见识、获取个性品质、智力水平和知识储备的静态形式。

第5章让孩子的学习“飞”起来

一、帮助孩子学习成绩提高的“飞机模型”用一架“飞机”,帮助家长整理思路,最终希望家长能时时牢记这个飞机模型,以便于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成绩。机身代表你的孩子,想让孩子学习好,请家长做好三件事——让孩子能学习、会学习、爱学习。爱学习是“学习动机、兴趣、态度、目标”等问题。

关键记住三点,其一,学习不需要吃苦,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其二,学习就是“习学”,家长在习上做文章,孩子在学上做文章;家长在学上做文章,孩子就会不爱学习;其三,做好长见识、交高人、读好书三件事,让孩子爱上学习。

能学习是“个性品质、知识储备和智力水平”三方面构成的,记住“三大十五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个性品质的培养。会学习是“学习认知、行为、方法、习惯”的问题,请家长时时牢记“什么是认真?”你有没有交给过孩子“认真”,“先学会走,才可能跑”,让孩子走起来有十个认知改变。孩子是孩子,他一定会遇到问题,遇到问题时需要我们大人帮忙,飞机的翅膀代表“帮忙的大人”,一个是家长,一个是老师。现在很多家长和老师在“帮倒忙”,致使一些孩子“单翅飞行”或者连“翅膀”都没有,这其中“家长是关键”,家长教子水平提高,可以弥补老师的不足。飞机有两个引擎,一个是“学习行为”,一个是“生活习惯”。家长如果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那就从这两个方面下手,因为学习行为让孩子学会“走”,而生活品质决定孩子学习品质,生活规范的孩子才可能学习出众。

在飞机的前方有个目标。这个目标指引着飞机的航向,没有目标,再好的飞机也没有用 武之地,这就像孩子,如果孩子没有学习目标,再好的孩子也会一事无成。二、七方面着手帮助孩子全面提高学习成绩,第一个方面,爱是需要学习的,我们改变不了社会,改变不了教育体制,也改变不了老师,家长只能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你自己素质提高,帮助孩子,让自己拥有智慧,这是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基础;第二个方面,如果你对教育孩子感到无助,可以考虑给孩子找个他信任的人。想办法让孩子交到高人,找到高人,和高人配合,共同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第三个方面,帮助孩子宣泄负面情绪和压力。孩子也是人,他也有压力和负面情绪,我们要多关注孩子,理解他,帮助他,他的能力才会慢慢地提高。第四个方面和第五个方面,你想孩子全面提高,要从教孩子的生活习惯入手,学习行为入手,我把这两个点叫做两个基本点,家长们记住,抓这两个点,两手都要硬。

第六个方面和第七个方面,学会和老师及孩子沟通。大家会跟老师沟通吗?请家长别送礼,首先,你送的不如别的家长送的多;其次,送礼就是对老师的亵渎;最后,给老师送礼助长了社会的不良风气。当然,平时感谢的小礼物没问题,有目的性的礼物还是少送吧。和老师沟通的关键点是关心老师。现有教育体制下最苦的是学生,第二苦的是老师。老师很不容易,教师的职业特点造成他们压力大、情绪大、对别人孩子有耐心,对自己孩子没耐心,往往老师的孩子教育不好,老师的夫妻关系不好处理,平时没有事的时候,多体谅老师多关心老师,这是家长最应该做的。跟老师沟通不要总说你孩子的事,一看老师累了,主动说:“老师累吧,今天谁又惹你不高兴了?做老师真不容易,走走走,我带你吃个饭聊聊天去。”老师也是人,你能关心到位,他就对你好,也会对你孩子好。当然,想让老师对你孩子好,最根本的方法是让自己的孩子“优秀”。和孩子沟通也同样重要。孩子不听话是应为家长不会说话,孩子不和家长说话,是因为家长不会听孩子说话。你跟孩子沟通的时候,如果孩子不听你的,或者跟你顶嘴,你给他讲道理,他有更多的道理等着你,而且你发现,他说的道理比你说的还有道理时,只能说明两件事,一个是家长不会说话,孩子早烦你了。第二个是家长没有威信了,你说得对孩子也不听。

体验学习 学习体验 第6篇

关键词:体验;活动;感悟

我认为,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必须强化体验,才会“有利于儿童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质”。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体验始于兴趣,以兴趣驱动学生学习

体验是由学习主体置身自己喜爱的、能充分满足自身心理需求的情境、活动而激起的心理感受,是内心产生的,发自肺腑的。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产生“入境始与亲”的体验效果,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相应教学目标的需要,努力发掘和充分发挥适合品德与社会学科、能激起学生强烈好奇和心理需求的优质教育资源,精心创设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形象、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始终保持美好、愉悦的心理状态和积极高涨的学习热情。

二、体验载于活动,以活动贯穿学习过程

就品德与社会而言,学生只有在一系列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才能产生具体深切的体验,进而使品德得以内化;如果没有自身的参与,没有活动作为依托,体验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道德品质的形成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尽情地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其充分的表现机会。这些表现机会就是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动手写作,调动全身感官表演以及开展多方合作的活动。

三、体验终于感悟,以感悟唤醒学习智慧

学习主体随着自身所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的展开,其体验广度将逐步拓展,体验程度将逐步加深,到达一定阶段便出现一种飞跃状态,产生认识的突破、情感的升华或价值观的提升。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体验,其目的在于期望他们将体验提升为感悟,达不到此种境界,就意味着现场体验最终没有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能够诱发感悟的真正有效的体验,除了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撑,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需要有教师为学生点燃智慧的火花,开启灵感的窗户,唤醒思想的活动。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让学生去体验,让学生通过体验去感悟,从而达到理解知识、掌握技能、养成习惯的目的。当然在教学时,我又遇到了几个新问题:(1)体验是不能传递的,因此学生交流体验感悟时就具有其个性化,使得学生的沟通会产生误区。(2)体验毕竟只是一个行为过程,有时学生只仅仅停留在体验的表面,还不能真正上升为自己的思想感悟。这些问题都有待我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探索研究。

外化是品德学习中的体验性学习的目的。我们都知道体验是一种个性化了的知识经验。个体必须要受到自己出身、经历、情感、气质等的影响,这些构成了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体验性学习的个性化特征在外化中得到了体现。经历了感知、经验、感悟与内化以后,学生对学习内容不仅理智地了解了,而且有了亲身体验。在不知不觉中,知识内容就化为学生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

学习英语学习生活 第7篇

新世纪的人才观曾引起过各国教育界的争论,但在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其基本良好素质主要体现在有学识、会生活、健康向上、有经济头脑四方面。于是,怎样才能在英语学习中使学生通过多种活动与实践,充实各类前沿学科知识,获得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生存能力,学会科学健康地生活,学会理财就成了中学英语选修课开发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很多学校在这方面已经进行了可贵的探讨。如:用英语开设跨学科综合课、开展探究式和任务型课内外英语学习小组活动、开设培养文化意识和美学意识的电影艺术欣赏课等都是很好的尝试。然而,对于大多数立志于英语教学改革的教师而言,这仅仅是起步,离实现新课标提出的培养新世纪外语人才的系统工程目标还有很大差距。大家期待一套“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任务型英语选修课系列教材尽早出台,以满足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引进,并与首都师范大学英语教育系合作改编的《素质英语中学英语选修课丛书》正是为了适应这一教改要求出版的。它由四套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组成:《学识拓展》、《生活技能》、《每日健康》和《理财指导》,基本上囊括了新世纪人才素质培养的各种需要。《学识拓展》系列由《交际艺术》、《社会科学》、《数学常识》、《科普阅读》四册教材组成,所有活动设计体现出了重交际、通文理,学后既可使学生领悟社会万象,又能够使他们漫步科学殿堂,利用数学哲理解决一些生活的实际问题。从内容上看,它完全符合新课标提出的构建知识的合理框架,真正做到了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文理兼容;基本上与我国中小学课程整合后的综合实践课、社会课、科学课、数学课相对应,利于教师开展双语教学。从学习形式上看,它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做中学”的任务型教学理念。各学科的学习方法都是通过做各种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活动来介绍和把握的。例如:数学的技巧是通过造预算、平衡收支、制日程表和量制蛋糕来实现的。史学中沿用的调研手段是通过分析世界古老壁画和制作当今壁画的活动来介绍给学生的。经过学习,学生不仅学会了原始资料和二手资料的划分,而且还掌握了壁画制作及如何为后代历史研究挑选具有当代特色的生活实物标本的技能。交流艺术的学习是通过广告创作、给报社编辑写信的活动来进行的,而有关社会知识的学习是通过回顾妇女获得选举权的历史来完成的。最让我们感兴趣的可能还是科学课,在这一了解世界万物的大课堂中,学生们将开展各类生动有趣的实验,如,检测阳光对植物生长

学习生活

的作用,研究自己每日的营养摄入是否合理,通过观测空气压力变化来预测天气变化。所有这些活动都为我们进行任务型语言教学提供了极好的范例,因为每一篇章都是一个具体的任务,都要求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协作,英语的学习已完全渗透在完成任务的小组活动中,再没有死记硬背,再没有生搬硬套,有的只是自信与思考、合作与创新。

《生活技能》系列由《解读广告》、《读历制表》、《使用电话》、《购车养车》、《识途问路》、《独立生活》、《预算开支》、《保持健康》等八册构成。其编写宗旨是倡导独立自主、强调生存竞争、塑造健全人格、提倡健康生活,对培养我国独生子女新生代的生存竞争力有很大帮助。

众所周知,我国独生子女对父母的依赖十分严重。由于在家里角色单一,往往生活能力较差,缺乏独立自主精神,有的甚至上了大学后,仍需父母为其整理、洗涤衣物,安排衣食住行,比起西方人十八岁必须自立的标准相差甚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现代社会生存技能,使他们尽早学会独立,成为有竞争力、有自信的世纪新人。《生活技能》以教会学生独立生活为最终目的,将现代人生存所需的基本技能分别从八个方面介绍给学生,并通过安排丰富的课内外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参与这类阅读和实践,一切都显得趣味横生。因为,所有生存游戏规则都是在“做中学”的,再也不是枯燥的说教。

《每日健康》包括《人身安全》、《保险知识》、《体育锻炼》、《个人保健》、《家庭生活》和《科学膳食》,内容十分丰富,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学生们可以充分认识到健康生活的真谛,制定长久的健身计划,改掉不良生活习惯,使自己健康、安全地生活。

《理财指导》可以说是一部金融方面的百科全书。内容包括《计划开销》、《消费权益》、《支票支付》、《信贷消费》、《广告购物》、《保险常识》和《储蓄方式》。不仅教会学生如何计划收支,而且使其充分了解作为消费者的权益,学习各种支付和购物方式,以及金融方面的必备知识。当然,所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实际操作让我们去体验去领悟的。如让学生用英语做一周开销的预算、填写支票和利用网络购物等。

说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文化内涵如此丰富的原版教材怎样解决生词过多问题?发达国家国情与我国文化习俗之间存在的差异怎样处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首师大教师和外研社的编辑们特意为每篇课文加了导读、文化背景介绍和难点词汇注释,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对原设计的部分课内外实践活动进行了改造,使其更加符合我国国情,易于我国中学生实地操作。

学习 第8篇

袁贵仁对论坛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 终身教育是20世纪最为重要的教育理念。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教育事业有了重大发展, 终身学习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把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重要指导思想, 把学习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提出了“到2020年,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战略目标, 确立了中国今后一个时期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以及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领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 明确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 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 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 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和健全充满活力的教育体制。

袁贵仁强调,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 是摆在世界各国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中国政府将以加强终身学习法制建设为保障, 以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为核心, 完善体现终身教育理念的国民教育体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女士、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出席论坛并致辞。教育部副部长郝平主持。

学习 第9篇

为了了解宕昌县第一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和策略, 了解学生学习英语的效果以及对当前的英语教学与英语学习环境的看法, 笔者对宕昌县第一中学高三的两个班级的学生以问卷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 即学生对目前学校英语教学的满意程度, 学生学习英语的习惯及策略, 学生课外学习英语的途径和学习英语的主动性。下面笔者谈一谈这次调查的结果及启示。

1. 学生对英语成绩的满意程度。

通过调查, 笔者发现绝大多数的学生 (90.9%) 对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是很满意, 他们认为自己的英语成绩在班上同学中处于中等或中下等水平。这一结果一方面表明多数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不够理想, 而且他们对自己的要求颇高, 另一方面也说明目前的学校英语教学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要求。

2. 学生英语学习的习惯和策略。

在学生的课堂学习策略方面, 笔者发现只有10.1%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他们在课堂上经常记笔记, 课后还会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而74.8%的学生只是“有时”或者“很少”会这样做。有15.2%的学生从来都不记任何课堂笔记, 这超过了经常记笔记的同学。这样看来, 虽然高三的学生已经有至少5年的英语学习经历, 但学习方法不当者甚多。英语作为第二语言, 毫无疑问, 防止遗忘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要做一些记录 (记笔记) , 并时常加以复习巩固 (整理笔记) 。

在和“很少记课堂笔记”或“从不记课堂笔记”的学生的谈话中, 笔者了解到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是不懂得做随堂笔记的重要性, 而是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结果印证了多数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方法不当, 所以学习效果欠佳。

一个人良好的学习策略应当及早培养。学生应当针对自己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改进学习策略, 教师也应当在这方面给予学生一定的指导与帮助。调查中发现, 从来没有用英语写过日记、周记的学生有41.4%, 而“很少”写日记、周记的同学占到了37.4%。这就说明学生尚未养成通过写英语日记、周记来提高自己英语水平的习惯, 学生还不是很主动地最大限度地在课外使用英语。

调查中, 笔者很欣慰地发现学生们普遍比较重视课堂英语学习。35.7%的学生认为教师授课是较为有效的英语学习方式, 这一比例在笔者所列的四种学习方式中处于第二位, 仅次于“情境交际” (45.6%) 。从目前的教学实际来看, 学生所能接触到的情境交际, 大部分都是英语教师在课堂上所设计的情境。这就是说, 目前课堂上的教师授课对学生来讲还是非常重要的。另外, 多数学生对待课本以外的学习材料 (如参考书) 与课外辅导 (如家教、课外辅导班) 的态度相对比较明智, 他们不会盲目选购大量的英语辅导书或依赖课后补习。调查显示, 只有少数学生会经常性地购买课外的学习材料, 超过70%的人“有时”或“偶尔”才买一些辅导书, 甚至有约17%的人从来不买此类书, 有97%的学生没有请过家教或参加过课外辅导班。由此可见,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最有效方式, 学生学习英语的最佳途径是听教师讲课。教师对于所教学生的情况比较熟悉, 对课本能进行针对性的讲解, 尤其是能将重点突出, 将难点讲得清楚, 远不是学生自学或临时请来的家教所能比拟的。

3. 学生课外英语学习方式与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 学生对课外英语学习还是比较感兴趣的。比如, 很多学生会主动找机会学习英语, 学生或“经常” (7.9%) 或“有时” (33.5%) 或“偶尔” (48.6%) 地收看英语节目, 学唱英文歌曲和观看英文原声电影。调查中, 仅仅有4%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唱或欣赏英文歌曲。和歌曲相比, 原声电影在中学生中的接受程度相对较低, 仅8.1%的学生表示喜欢。究其原因, 学生们反映电影的语速太快, 对白中的生词过多, 他们听得不太懂。那么, 对问题“你是否会有意识地注意到公共场所的英文标识或商品包装上的英文”, 有23.2%的学生回答“会”, 63.6%的同学回答“有时会”, 另有13.1%的同学回答“不会”。这样的数据说明, 在有了几年英语学习经验之后, 绝大多数的高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英语意识, 懂得学以致用, 会抓住身边可能的机会学习生活中的英语。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有利于学生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从而巩固、提高英语水平。

创设学习情境 感受学习乐趣 第10篇

一、创设情境, 唤发学习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而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 一位老师在教《上下》这一课时, 课伊始, 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树爷爷和小动物们是非常好的朋友, 它们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然后课件展示:依次点击显示树爷爷、小鸟、小白兔、小松鼠。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它们这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这位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 提供具体的学习环境,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在学生获得了对“上下”相对位置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又提出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 用“上下”来表达, 接着又将知识扩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数学学习体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又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当教学到“一元钱可经买到哪几样东西时”这一环节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教师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 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 有的叫唐老鸭商店, 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 到“商店”购物。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兴致勃勃, 亲切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诱发想象, 丰富学习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象。如教学“循环小数”时, 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猜猜看, 从左往右数第11个图形是什么?当学生猜对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猜的?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再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有哪些现象呢?你们知道吗?比比看, 看谁知道的多?这样,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白天、黑夜是一种循环现象。”有的说:“春、夏、秋、冬是一种循环现象。”有的说:“时针、分针在走也是一种循环现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高兴地说, “更有趣的是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有趣的循环现象。”请同学们计算1÷3和2÷11, 再分别指出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位上的数字各是多少?当学习循环小数的意义后, 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些气球, 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老师准备奖给同学们, 不过有一个条件, 你必须回答我的问题, 答对了, 你才能得到奖品。题目是:如果我按照“3个红球、2个黄球、1个蓝球”这样的规律依次分发给你们, 从1号同学开始, 猜猜看, 第16号同学分到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第45号同学分到的气球又是什么颜色?……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 写呀, 算呀。这样, 把课堂教学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参与评价, 强化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 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 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 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 要注意多给学生些鼓励, 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 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

在教学时, 我经常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解题思路真独特!”、“你的算法真有创意!”、“你进步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还经常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或他人, 如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创新意识等, 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四、动手操作, 深化学习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 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学会学习,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先折出分数1 /2, 并用阴影表示, 接着让学生再对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现在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如果再对折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发现了1/ 2= 2/ 4=4/ 8=……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从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一个长方形花坛, 学校准备在这个花坛上种上草和花, 如果这个花坛的1/ 2种花, 铺上1 /2草坪。请你当设计师, 你打算怎样设计, 使这个花坛更美丽。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设计出好几种方案来, 这些方案独出心裁, 各具特色。在这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并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合作学习还是“合坐”学习 第11篇

合作是什么?字典中的解释是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达到共同目的,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我认为,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一项非常重要的素质。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合作学习虽然在课堂上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合作得是否有效呢?以往的课堂中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况:现象一: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安排下四人为一小组围坐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合作学习、共同观察、分工合作。结果,学生并没有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发挥小组的优势,而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不欢而散。现象二:原本很简单的内容,但为了顺应新课标的要求,赶一趟时髦,硬要弄成小组合作的形式(尤其在开公开课时)。结果学生只是在一起进行了一次“合坐”学习,并没有体现合作学习的真正意义。现象三:合作学习成了一人动手、其他人观看的学习。组内较能干的学生把所有的事情全包了,而其他人则成了无关紧要的人,有的同学甚至干起了别的事情。这些现象的出现,常常让我非常苦恼,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到了琅小分校这个问题更加困扰着我。由于我们学校是一所刚刚成立的新学校,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彼此之间还不太熟悉。在美术课堂上遇到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往往效果很不理想。怎样才能让学生进行愉快有效的合作体验呢?

【案例过程】

这几天就要上到四年级的《纸卷魔术》这一课了,这是一节手工制作课程。要不要在课堂上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呢?怎样合作?思前想后,我决定在班上进行一些大胆的尝试。上课的前几天,我就布置学生一项任务:寻找各种各样的适合做纸卷玩具的材料。我还特意提醒学生,可以和你的好朋友相互交换一些材料,这样可以使自己的材料更丰富些。学生一向对手工制作课很感兴趣,搜集起材料来也就特别用心。上课的前一天就有两个小女孩跑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个小女孩兴奋地告诉我,她准备了好多的彩色卡纸。另一个小女孩说:“我没有买卡纸,但是我家有去年不用的挂历纸,上面有很多可爱的动物图案,能用吗?”“当然能用。”我不假思索地告诉她:“我们的美术课就是要让这些看似没用的东西在我们手中变废为宝。彩色卡纸虽然颜色鲜艳,比较漂亮,但是挂历纸上的那些图案在制作的过程中也许能产生意想不到的特殊效果。两者各有优点,你们可以互相交换一些,让材料丰富一些,成果也会更丰富的。”两个小女孩听了后高高兴兴地商量开了:“我喜欢你的这张小猪图案的,我属猪。”“这张红色的卡纸给你吧,我红色的很多。”她们在商量的过程中对原材料进行筛选,其实已经进行了一次小组合作。看到她们你商我量的样子,我不禁想到:合作的形式其实应该是多样的,谁说非得在课堂上三四个人合坐在一起才行,只要能达到合作的目的就行。这时,我又提醒她们一句:“班上同学们带的材料多吗?你们也可以到班上换一换,让其他同学也像你们一样互相交换一下。”两个小女孩听了后,迫不及待地回班里宣布去了。到了上课的这一天,我一走进课堂就看到孩子们的桌上已经放满各种材料和工具。看样子同学们都进行了精心的准备,也按我说的进行了一次材料大交换。我对他们的这种行为及时进行了表扬。经过了导入和新授阶段后,学生已经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了。如果按照以往,我会让学生分成同桌两人,或是前后四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一个或一组作品。但今天,我让同学们自由选择合作伙伴,也可以选择独立完成。同学们听了,立刻高兴地去寻找各自的小伙伴去了。也有几个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同学选择了自己独立完成。在制作过程中我惊喜地发现学生自由组合而成的小组成员之间讨论之后很快就意见统一了,小组长分配任务的时候,大家也都能欣然接受,并很快动手制作起来,效率非常的高。看到这样的情景,我不禁想起了以前有次按座位四人小组合作的情形。

学生:老师,他们吵架了。

师:怎么了?

生1:老师,我要做书上的这只牛,他非要做怪兽。

生2:老是模仿书上的有什么意思,老师,你不是也鼓励我们要有创造性吗?他就是不听我的。

生1:他根本不会做,总是瞎做。

生2:他根本不让我碰这些东西,有的还是我带来的呢。

由于意见不统一,学生在争吵中浪费了大量时间,合作不成,还堵起了气。还有的小组,虽然没有发生争吵,但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参与进来,他们已经习惯依赖那些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了。通过这次自由组合,我发现争执少了、效率高了,每个孩子都找到与他们趣味相投的人积极地参与进来了。

学习结果:这次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制作速度比以前快了。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没有出现不和谐的事件,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案例反思】

合作学习并不是越多越好,无合作价值的学习任务、过于简单的学习任务、需要彰显个性的学习任务还有过于泛滥的学习任务,在这些过程中,我们应少用或不用合作学习的形式,即使再好吃的菜,吃多了也会腻的。合作在必需时再进行,一堂课中,有无必要统统合作一番,学生厌烦了之后就再也别想达到有效合作了。应选择适当时机、针对适合的内容、采用灵活的方法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千万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变成了小组“合坐”学习。

重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能 第12篇

一、呈现教学目标, 塑造趣味情景

要提高学习的兴趣, 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重视该门学科, 否则一切都只是空谈。为此我在第一次课上就会明确提出上课要求, 同时介绍学科的性质, 这样做有两个好处:第一, 学生明确学习要求;第二, 明确学科性质, 初步引起学习兴趣。

比如, 我在介绍数学学科时经常给学生讲一个数学家烧水的故事:匈牙利著名数学家罗莎·彼得在他的名著《无穷的玩艺》中, 通过一个十分生动而有趣的笑话, 来说明数学家是如何用化归的思想方法来解题的。有人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假设在你面前有煤气灶、水龙头、水壶和火柴, 你想烧开水, 应当怎样去做?”对此, 某人回答说:“在壶中灌上水, 点燃煤气, 再把壶放在煤气灶上。”提问者肯定了这一回答, 但是, 他又追问道:“如果其他的条件都没有变化, 只是水壶中已经有了足够的水, 那么你又应该怎样去做?”这时被提问者一定会大声而有把握地回答说:“点燃煤气, 再把水壶放上去。”但是更完善的回答应该是这样的:“只有物理学家才会按照刚才所说的办法去做, 而数学家却会回答:‘只需把水壶中的水倒掉, 问题就划归为前面所说的问题了’。”每次讲到这里, 学生都会笑得很灿烂, 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很多, 接下来我就拓展话题, 讲了一些关于数学的定义, 常用的学生接触过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这样一来学生对于数学也基本有所了解, 不再像以前那样, 只知道学习, 连最基本的什么是数学, 数学有什么用, 有哪些常用的学习方法和思想都不知道了, 课堂效果也比较好。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奠定情感基础

在课堂教学中, 只有将“情”和“趣”贯穿始终, 才能激发学生浓厚的求知兴趣,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情感基础。激发学生的情趣, 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是一项高超的教学艺术。它既是科学的, 又是艺术的。所谓科学性, 是指我们传授的知识必须是准确、严密的;所谓艺术性, 即在授业、传道时所设置的形式, 采用的手段, 必须具有生动性、形象性, 有极大的感染力、吸引力。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教师在施教的过程中, 应力求使教学环节异彩纷呈;教学方法新颖别致;教学手段千姿百态;教学语言幽默风趣。

华罗庚指出:“对数学产生枯燥无味的最大原因是脱离实际。”因此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将问题生活化, 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 把数学概念具体化, 让学生感到数学有趣有用, 通俗易懂。如在讲解已知函数解析式求函数值时, 出现了这样的式子, 学生难理解, 则又可用具体事例引入:一位店主做生意, 设定每次赚钱为本金的3倍, 则可建立投资x万元与可赚f (x) 万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f (x) =3x。

店主第一次投资2万元, 可赚f (2) =6万元。

第二次把第一次赚的钱f (2) (即6万元) 作为投资, 可赚f[f (2) ]=f (6) =18万元。

第三次把第二次赚的钱f[f (2) ] (即18万元) 作为投资, 可赚f{f[f (2) ]}=f (18) =54万元。

……

学生听后了解了f{f[f (2) ]}的意思, 从而对f{f[f (a) ]}, f{f[f (x) ]}之类也容易理解。

再例如, 有位老师在教授有理数精确值时, 问了这样一个问题:“小名家住秦巷, 根据你的经验, 小名家距离学校多远?”学生七嘴八舌, 争论不休。有的说2千米, 有的说2.5千米, 有的说3千米。最后老师小结:“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 走的路不同, 路的远近就不一样。我们可以说, 从小名家到学校有2~3千米, 这是一个模糊的数据。那么, 如果在小名家和学校之间划一条直线, 这条直线的长短就是一个精确值。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精确值的有关内容。这位老师从学生上学的路程入手, 引发学生的讨论。这个生活问题学生比较熟悉, 也很容易回答, 老师也预设到了讨论的结果, 很好地与课堂内容衔接起来。在轻松的讨论中, 课堂教学渐入佳境。课堂与生活相联系, 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教学生动有趣。

又如, 从日常生活出发, 充分挖掘学生感兴趣的题材。某人以分期付款方式购买一套住房, 售价50万。首期付20万, 余款按月归还一次, 在20年内还清, 欠款以利率按月计算利息, 并平均加到每月还款额上。问:此人每月要付多少购房款?最终实际为住房付了多少款?

兴趣可以产生学习动机, 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源之一, 有了兴趣, 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三、留意多种课后相关活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上一篇:老年性痴呆的护理下一篇:古诗词下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