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

2024-06-10

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精选12篇)

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 第1篇

西方经济学大师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曾说过:经济学理论并没有提供一套立即可用的完整结论。它不是一种教条, 只是一种方法, 一种心灵的器官, 一种思维的技巧, 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班主任不妨借鉴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来管理班级, 因为在经济学范畴, “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资源, 以有效益和高效率的方式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 (达夫特《管理学》) 。“班级管理是指班级管理者遵循班级管理的规律, 运用指导、督促、约束和激励等手段和方法, 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的环境, 使学生在班级组织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过程, 是为实现班级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职能活动, 也是实现班级教育目标和管理目标的一种重要手段。” (吴秋芬《班级管理》) 两者殊途同归, 用经济学理念来管理班级是可行的, 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 班主任也要学一点管理经济学。管理经济学的内容庞杂, 本文只略谈管理经济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几例应用。

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

班级管理离不开班级主体———学生, 也就是管理对象。班级是一个群体, 给班级管理带来一定的稳定性。但这个群体是由很多个体组成的, 每个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特点和需求, 班级管理者要针对这些独特性采取多样化的措施, 方能取得成效。在经济学领域, 对消费需求的正确、有效的分析有助于领导者的有效决策。决策者通过市场调研获得需求信息, 然后认真分析影响需求的因素, 因为这是制定产品价格、安排生产计划以及确立营销策略的基础。班主任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了解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乃至家庭背景, 制定各项措施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这是班级管理活动的前提。只有学生的愿望、兴趣爱好等得到了满足, 才会使学生更加自觉自愿地完成班级管理目标。再者, 作为管理者了解下属也是一种有效的人事管理手段。如果班主任能记得每一位学生的兴趣爱好, 并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点来关心他们、教育他们, 一定能获得学生的爱戴, 从而使管理更有效。

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

企业发展是通过人才去实现的, 班级实力也是由人才决定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班级之间的竞争又何尝不是人才的竞争。张笑恒在《咖啡奶茶经济学》中这样说到:“管理经济学追求的就是在使用有限资源的前提下, 达到最大化效益。”一个班级的学生是确定的, 在这样有限的资源中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难道不是班级管理的一个目的吗?

人才的培养固然重要, 但有人才却不能发挥他们的作用也是枉然, 这就需要领导者管理得当。作为一名领导者, 不能只会下命令。这些被管理者都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作为班主任, 应起着教育、引导、协调的作用。引导、开发学生的潜能, 使他们有集体主义精神或者说是团队合作精神, 这样才能更有效乃至高效地完成班级的各项任务。这与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同理, 其核心都是“管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就是一个人力资源的获取、整合、保持激励、控制调整及开发的过程。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 强调‘以人为本’。”班级管理也应如此, 合理利用一些激励措施,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值得注意的是, 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要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 完全“零距离”接触不利于教师树立威信, 也不利于工作的开展。当然, 班主任教师也不能高高在上, 显得不可亲近, 要懂得理解学生、爱护学生。怎样使一个班级不仅有更多优秀学生, 还要使这些学生有着强大的向心力, 这是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问题。

积极引导和激励“后进生”

作为班主任, 不能只抓“尖子生”, 对所谓的“后进生”置之不理。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了一个经济观念———木桶效应:“其核心内容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 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 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也就是说, 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是优劣不齐的, 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木桶效应在企业管理中比比皆是。一个企业要想成为一个“结实耐用的水桶”, 就必须所有的部门一起抓, 公司只能有一个核心, 各个部门要配合好, 每一个员工都是优秀的。这就是说, 班级好坏不仅仅取决于该班的优秀学生, 而且也取决于“后进生”的表现。“后进生”往往对班级的整体氛围和形象都有着极大的影响。一个优秀的班级一定是一个优秀的整体。如果学生之间没有配合, 一方使劲, 一方泄劲, 是永远做不好事情的。“后进生”制约着班级的发展, 班主任应该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引导、激励“后进生”, 让他们扬长避短, 而不是采取“放羊式”的管理, 任其自生自灭。

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 日本企业在竞争中取胜的一个法宝就是企业强大的凝聚力, 他们的员工有着很强的团队精神, 只有这样的企业在遇到危机时才能顺利渡过难关。如果一个班级也强调团队精神, 所有的学生都自觉地维护班级利益, 又何愁班级不强?就拿运动会来说吧, 一个人心涣散的班级, 往往连参加运动会的人员都凑不齐, 报名时总是要班主任三令五申;而一个有向心力的班级, 学生总能自觉参与, 为班级荣誉而战。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与人合作的能力差。班主任要把班级作为一个团队,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通过反复教育和开展集体活动等方式让他们意识到精诚合作的重要性, 促使学生朝着共同的目标奋斗, 自觉形成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和谐氛围。当然, 强调团队精神并非是“吃大锅饭”, 要警惕“三个和尚没水喝”的现象。要充分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 使其认识到自己是班集体里不可缺少的一员, 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级的形象, 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心里。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防微杜渐很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菲利普·辛巴杜做过一个实验, 大体上是说, 一辆完好无损的汽车停放在秩序井然的社区, 一周之后依然完好, 而将这辆汽车敲碎一块玻璃, 几个小时后车子就被偷了。经济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作“破窗效应”, 是指没有及时矫正补救正在发生的问题从而引起更多的问题, 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要防微杜渐。在企业管理中, 无论是市场营销、企业形象、危机管理, 还是企业文化建设等, “破窗效应”都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而在班级管理中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如果班里有一位学生不遵守纪律却没有被制止, 众人也会纷纷仿效, 最后就不可控制了, 班级守约之类也就成了一纸空文。由于认识到“破窗效应”的危害性, 一个优秀企业的管理者总能积极地去预防“破窗效应”的发生, 而当“破窗”危机真正出现时, 又会第一时间去解决, 避免了因小致大的恶果。班主任也要重视班级管理中的小问题, 及时处理, 将不良因素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在班级管理规章制度或行为规范制定上, 一定要严谨、合理, 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在执行上要做到令行禁止;尽可能做到以预防为主、处罚为辅。

班主任在学习和了解经济学的一些管理理念后, 对班级管理会有一定的帮助。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新时代班主任的工作思想与方法, 促进班级工作的开展, 使班级管理成为一门艺术。

摘要:班主任作为班级的领导者, 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班主任有必要学习一点管理经济学。受《咖啡奶茶经济学》一书的启发, 本文从五个方面略谈管理经济学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 即了解学生是班级管理的基础;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管理;积极引导和激励“后进生”;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防微杜渐, 警惕破窗效应的发生。

关键词:班级管理,管理经济学,人才培养,木桶效应,破窗效应

参考文献

[1]张笑恒.咖啡奶茶经济学[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1.

[2]俞晓东.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新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1) .

[3]高琪, 张锐.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视点[J].教学与管理, 2004 (5) .

[4]吴秋芬.班级管理[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2.

班级管理中的细节-班级管理 第2篇

欧洲有一个故事是这样说的,由于失去了一颗铁钉而失去了一个马掌,由于失去了一个马掌而失去了一匹好马,由于失去了一匹好马而失去了一个将帅,由于失去了一个将帅而失去了一个兵团,由于失去了一个兵团而失去了一座城池,由于失去了一座城池而亡掉了一个国家。这就是着名的墨菲定律。它告诉我们一个小的细节的失误,就会导致灾难性的后果。这并不是耸人听闻,在我们的生活中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因此我们应该牢记墨菲定律的要义,时刻注意防微杜渐,以避免小错酿成大错。

作为一个管理者,我们更应该抓住细节来预防问题的发生,来解决问题,来执行自己的决策。着名的企业家彼得8226;德鲁克说:“对企业来说,没有激动人心的事发生,说明企业的运行时时都处于正常的态势,而这只有通过每天、每个瞬间严格地对细节的控制才可能实现。”这里所说的细节,是那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被大家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而且,这些不为人所注意,或难以注意到的管理环节、行为和态度是攸关成败的。何谓班级细节管理?班级细节管理就是在管理班级时发现暗含玄机,攸关成败的细节,并对细节进行感知、洞察、思考和处理,从而使班级处于正常的发展态势的一种管理方式。如果我们的班级管理能够关注细节,并且解决一些细节问题,我们的班级管理就可以说是成功的。可谓细节往往关系到班级工作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不可不深究。

见微知着:从细节中认识学生

古人云,阅人以微。我们的祖先主张从微细的方面去认识一个人,这便有了流行数千年的识人术。明末的经略洪承畴被捕后,大有用一死报效大明皇帝的架势,清朝统治者差点手足无措,打算杀了他。但一位有经验的老臣看到洪承畴在想方设法去掉衣服上的污渍的细节,就认定他是一个贪生怕死之徒。最后清朝还是成功地劝降了这位“大义凛然”晚明遗民。我们确实可以从一些细小的行动,不多的语言,以及神态中去判断一个人的能力、性格和思想品德。

现在很多企业在考察新的职员的时候,也主张用细节。玛丽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去应聘,因为他把别人递来的开水非常自然的递给了主考官一杯而受到青睐,主考官认为她是一个非常细心的人。但到最后玛丽并没有录取,原因很简单,是公司最后确定她的工作的时候,决定派他到田纳西州去,而这个本来已经赢得考官好感的女孩却说要回去和父母商量。就这样她失去了绝好的机会,公司从她的回答中认为她没有主见,无法在工作上独当一面。我在桃江三中任教的时候,校长一直致力于向老师灌输这样一种理念:能够管好一个班级就能够管好一所学校,能够管好一所学校就能够管好一个局,能够管好一个局就能够管好一个县……从某种角度来说,所有的管理都是相通的。而我们的这位校长就是从一个班主任当起,晋升到校长,然后是局长,正值风华正茂之年,看来还会平步青云。玛丽的遭遇和校长的名言说明,这种从细节中认识别人的方法是非常正确的。我们认识学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一个学生初来学校热情的和老师同学打招呼,那他应该是个活动能力强而且活泼的家伙;一个学生郁郁寡欢,独来独往,那他一定有什么心事或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一个学生如果披衣散扣,衣冠不整,那他应该是个懒散或者放荡不羁的人……我想只要是认真的观察过学生的老师都有这方面的经验。我在当班主任的时候就有一次从细节中认识学生问题的经验。事情发生在2004年下期,有一天午睡后,我经过男生宿舍准备去上课,发现我们班的两个男生正和原来的几个同学在一起对高二的几个学生指指点点,还隐隐约约的听到他们说“就是他,就是他”。要是平时他们肯定急着去教室。当时我就放慢了脚步,一想不妥,他们可能在有什么“预谋”,于是我把我班上的几个同学喊过来,问他们有什么事情,他们都慌忙说“没事,没事”,我就警告他们:

“都高三的学生了,眼看就要毕业了,千万不要去干什么傻事情,我们都是学习了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违反了学校纪律,你们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他们甚至还强调:“老师,你当了我们三年的班主任了,你什么时候看到我们和别人打过架。”我一想,我刚刚根本就没有跟他们说打架的事情,莫非他们真的在预谋打一起群架。于是我就跟他们讲了当今社会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学生更应该怎样文明的去解决问题。本来还打算多和他们做做工作,但上课铃响了,我不得不走进教室。但对这一群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我还是不放心。在第八节课后,我有把他们留了下来,和他们做了一番细致的思想工作。等我从教室回到办公室,其他老师告诉我,刚刚高三几个班的男生跑到高二某个班打了人,而且还伤得比较的严重,都送医院了。而那时,我们班的学生还在听我的和尚经呢。

经过这次事件,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任何事情的发生都有其先兆,所谓“山雨欲来风满楼”,学生如果有什么事情更能够看出端倪,毕竟他们涉世不深,还不懂得跟大人一样掩盖自己的意图,还没有那么深的城俯。他们的心理特点让我们这些班主任能从学生的日常生活中的细节中认识学生的性格和思想,从他们行为神态的变化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并采用正确的方法解决。

言传身教:用细节行动教育学生

马卡连柯曾说过:“从口袋里掏出揉皱了的脏手帕的教师,已经失去了教师的资格了。”这句话就非常形象的告诉我们,作为一个老师如果你不能在细节上教育学生,不能当好学生的导师。如果老师总是这般衣冠不整,蓬头垢面,不修边幅亦或是整日油头粉面,浓妆艳抹,奇装异服,一个懒散,一个轻佻,是同样会损害教师形象和威严的,又怎能立为人师表呢?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很有意义的公益广告:忙得头发都来不及拢一拢母亲俯身给自己的母亲洗脚,旁边的儿子看到这种情景后,也摇摇晃晃地端着一盆水来给自己的母亲洗脚。足见细节的影响力和榜样的力量。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为了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必须致力于塑造自己的高尚人格。要照亮别人,自己身上必须要有光明;要点燃别人,自己心中必须要有火种。教师的劳动就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而一个教师的人格和灵魂并不只是表现在大是大非上,更多的是表现在平时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与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中,这些细节可以说是一丝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

在一所山村小学,有这样一个怪现象,这里的学生走路时都是背着手,驼着背,还有一部分学生都卷着一条裤腿。问他们为什么这样,他们说,老师就是这样的。放学后,果真看见一个这样的老师。很多人把这个故事当作笑话来讲,但这个故事是引人深思的。有什么样的班主任就有什么样的学生,这句话应该揭示了班主任形象的重要性。一个夸夸其谈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肯定喜欢吹牛皮,一个说话和气的班主任,他所教育出来的学生就应该是温文尔雅的……

我就有过一次教训。我有个和我一起管理班级达三年之久的班长,平时品学兼优,我还打算推荐他入党,用我的话来说,他是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接班人。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可能把他引入了歧途。那是有一次和他们闲谈的时候,我提到我的所有电子书籍都是不花分文的,都是从网上下载或从朋友那里借来光盘拷贝过来的。当时班长就问了我一句话,那你占了大便宜嘛。我骄傲的说,当然了,有便宜占的时候,不占白不占。我是一句玩笑话,可对他就产生了影响,在高考前几天,他向我借了五十元钱,说是高考时父亲来了就还给我,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有在高考时还给我。高考后在填志愿时,他还是没有还给我。但我知道他因为竞赛的奖金发下来还请同学吃了东西。就这样,我一句不经意的话,就使一个我本来寄予厚望的学生,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人。

这是一个细节教育人的反面事例,可是正面影响学生的时候更多。佛教有语曰,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句话在教育中也是可以用上的,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爱,学生就懂得爱,你在学生心中种下了严谨,学生就学会了严谨,因此老师要在平时的教育中用自己的行动种下善的因,去收获美的果。

潜移默化:用细节感染学生,提高执行力

“细节管理”是行动的学问。除了缜密的思考和周全的计划,管理要取得效益,终归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我们用“班规班约”来考虑班级的长期稳定发展,而执行则是达到目的的根本保证。班级管理者也就是班主任应该致力与把“细节管理”的精神贯彻到执行中,重视执行的每一个环节。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学会用细节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们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你想让他们去做的事情。假如你禁止学生在上课的时候破坏纪律,有多种方式去说服学生去接受并遵守纪律,你可以去跟他们说大道理,说不破坏纪律能使他们的成绩提高,能让他们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可是这些能否让学生“谨遵圣旨”呢?不能,因为这些大道理他们早就听得耳朵都起老茧了,他们自己也知道这些抽象的东西,可就是不能让他们规矩。要让他们自觉遵守,我们不妨这样做:

我所带的班级在开学一个多星期后还有很多同学的情绪没有安定下来,于是我就做了这样一次演讲,我以一个瘸腿的老爷爷送孙女读书的情景开头,尽力描绘了这位老大爷挑着行李一瘸一拐的模样,极力渲染他一路上的艰辛和他生活的艰难。由于所面对的学生大部分是从农村来的,于是我就更进一步的给学生勾勒了一副田间劳作图,田间的杂草、滚烫的泥土、炽热的太阳是背景,破旧的草帽、破烂的衣服、豆大的汗珠、青筋凸起长满老茧的双手是你们的父亲和母亲。你就希望你的父母一辈子就这样生活,自己就这样生活,你的子孙后代也这样生活吗?那堂课很多同学流下了眼泪,更多的同学在自己的心里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种生活。一年后,在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乡村高中竟然考上了几十个大学生,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可见细节是最能说服人,最能打动人的。能够打动人,还怕学生不依照这些条规去做吗?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注意执行方式的细节。完成同一个任务,执行方式的细微差别,会使学生做这件事情的情绪有很大的差别,并导致完成任务的质量有很大的差别。比如要学生打扫教学楼外的空地,如果班主任指定学生去打扫,他会去,但是他会敷衍了事,因为他忍受不了别的学生对他异样的目光和老师的颐指气使,或者他正打算去打球呢,结果你让他去打扫卫生。这样一来老师可能觉得自己有威信,但是完成任务的质量却打了折扣。但如果你换一种方式,你让他们自愿去打扫的就去,结果是他们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而且还自觉的维护这片空地的卫生,因为这是他们自己乐意去做的。老师既可以免去监督他们的时间,又可以免去为找人去扫的烦恼,真可谓事半功倍。这一点执行方式的小小的差别,节省了班主任的时间和精力,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班主任在这方面下点工夫,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的。

要提高班级决策的执行力,班主任要重视执行的各个环节。班级管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决策执行时更要注意执行的各个环节,得到各方面的支持。一要让执行政策者也就是你的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不要到了要执行决策,大家还仗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别人不理解你的意图就不能很好的执行你的决策。二要在执行决策之前说服班干部,让他们很好的支持你,而不是祸起萧墙的反对你,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你的决策的执行就有了保障,往往一个学生干部他更能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说服学生去执行某项决策。三要得到领导的支持,最好在执行前取得领导的同意,如果不是这样,学生一向领导提意见,你的决策可能就胎死腹中。四要和任课老师合计,让他们也来做好你的说客。以上几个方面在班级管理中都必须做到,不能有一个学生唱反调,说风凉话来影响你百分百的执行一项对学生和班级有利的决策。

论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第3篇

【关键词】班级文化 场论 心理发展阶段

班级文化是指班级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文化观念、文化形式和行为模式,并成为班级全体成员普遍接受和共同奉行的理想、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①。班级文化不可避免的受到更广一级的校园文化的影响,但又是在班级形成后的日积月累中逐渐形成的,可以说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更是班集体凝聚力和良好班风的养成的必备条件。

从我们的文化背景而言,千百年来形成了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台湾学者杨忠芳就曾指出中国人是以群体自尊代表个体自尊的,我们在集体中找到自己的价值与地位②。马卡连柯说过:“集体是一个人的老师。”当前学生主体多是90后,这代学生身上有其独特的性格优势,如思维活跃、想法新颖、反应敏捷,但也会受到当前多元价值观的冲击③,变得自我为中心、爱好表现、叛逆而无所敬畏。问题由此而生,部分学生出现社会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无法真正的融入集体与他人间。所以,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学会爱自己、爱他人,从学生主要活动的场所——班级,也就是班级文化的建设入手,势在必行。

一、班级文化建设要遵从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班级文化建设从属于班级管理的范畴。纵观近几年国内班级文化建设的相关文章,多为一线教师的经验总结,实证类及理论探究类所占比例很低。既使是经验总结类,也是缺乏严谨的研究方法,没有详细的观察记录以及比较分析的过程,班级文化的内容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建设总结的较为充分,精神文化及更深层的心理文化建设则有所欠缺,并且研究者常常把几部分割裂来讲,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撑。班级文化建设是依托于各种有形与无形的方法,在班级的领域内实施文化影响的过程,所以,首要考虑的必然是心理学的场理论。

场论的创立者勒温认为人是一个场(field),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包括个人及其心理环境。“场”不仅仅指知觉到的环境,而且还包括认知意义。它既包括物质环境中的某些事件(即被知觉到的物质环境),也包括个人的信念、感情和目的等。他把人的心理和行为视为一种场的现象,强调个人与心理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坚持对环境和内部心理倾向做辩证研究④。立足于此理论,班级管理者要十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包括物质环境及非物质环境,以及在环境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素养与价值导向,每个环节都可能是深入学生心理世界的桥梁,每个细节都可能是打开蒙昧心灵的钥匙。

同时,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智力或思维水平。依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⑤,小学年段由于思维发展尚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离不开具体事物和形象的帮助,较低年段学生甚至有明显的感知运动思维特点。学生更多的是凭借感受、行动来认识世界,感悟周围,所以班级文化建设应该以丰富多彩、形式多样为主。中学年龄段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維过渡,一些抽象并有明显激励意义的内容反而更易为学生所接受,不仅脱离了低级的享乐,更从心理层面激发学生的追求与共感。高中年段思维发展已接近成人思维,学生不仅具有一定的自主管理能力、创造性,而且具有了批判精神。此时班级的文化建设则需要班级管理者放手,所谓的放手是在保证班级文化整体氛围健康、积极的前提下,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创新能力。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

班级文化建设的具体实施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又称教室文化建设,即教室环境的布置;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主要指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⑥。班级制度文化建设即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以及监督机制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

首先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班级的硬件布置是许多班级管理者及学生能够设想到的,从前方比如讲台的安放、教具等物品摆放,班训、班级守则、通知等张贴,既要显示出整洁美观,又要体现庄重文雅。有的班级就曾悬挂“静、净、敬、竞”的四字班训,将班级追求人际良好、积极竞争、文明稳重的形象塑造出来。有的班级为了方便纠正学生的问题行为将课桌椅随意调整,导致本来就拥挤的教室更显得凌乱,教育的效果也不一定达到。学生在班级中的位置其实还代表了心理位置,整洁有序的室内环境,给人的是积极、宁静的心理暗示。与中间部位对应的墙壁也是一个可利用的空间,如使用各种材质的材料制作名言警句、班级风采、思考瞬间等,完全可以借学生发呆、神游的机会将期待、劝勉在无形中传达。班级中有四个角是极易被忽视的,对应前门的墙角可以安放卫生用具,许多班级管理者可能认为这影响美观,却是反其道而行的良方——放在后面属于被忽略的地位,学生在无人注视的情况下会降低对自己的要求,而在正前方,处于舆论的监督下,班级的卫生再也不会成为物质文化建设得死角了。当然,这还需要强有力的制度文化建设的支持。

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可以分成有形阶段与无形阶段。班级初建时更多的使用明文规定方式,从学习(作业查收、布置)、纪律(出勤、违纪)、卫生(值日、常规)、班风(仪表、行为规范)几个方面对学生加以引导。有些方面似乎与班级文化建设没有直接的联系,但恰是一个班级形成凝聚力、团结性的关键,也就是班级文化主体氛围的形成。在班级管理的后期可尝试将制度文化建设转化成无形方式,班级制度文化的本质内涵是“实施、监督和制衡”,鼓励学生内化良好行为规范,激发自觉行为,展现健康的情感与价值观。

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涵盖之广是其他两方面不可及的。小的方面从班级作业的查收与效果反馈,即是塑造学生认真做事、诚实做人的性格重要时机;大的方面,每一次班会课、活动课都是班级管理者丰富学生精神世界的主阵地。所以,班级管理者切不可忽视任何一次班会课、活动课,中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方式痕迹明显,制作精良的课件、资料都是有效的手段。更为长远的方面是设定班级发展目标与规划,包括班级凝聚力、荣誉感的培养与激发。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班级的向心力的形成就是一股强大的无形力量,会对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起着巨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激励和制约作用。

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注意事项

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考虑到共性与个性的问题。许多研究者所提出班级文化建设方法与建议有明显的个性,共性的问题就是几个方面的具体建设。但是个性的差别好比蝴蝶效应,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完全不同的结果,所以优秀班级文化建设的不可复制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个别性,必须结合班级实际。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如何将个性引导到班级文化的共性合力上,是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这就是要在维护集体荣誉感的前提下,合理的彰显个性,发展自我。

班级文化建设赖以实施的制度、规范、物质环境、人文条件等需要体现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只有体现出这一特点的班级文化才能在学生心理发展上发挥持久的心理效应,对其品性、行为起到塑造、示范作用,对其心灵、情感起到陶冶、润滑的效果。班级管理者制定班级文化建设思路时需考虑到延续性及渐进性。

最后,班级文化建设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自主参与,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管理者、执行者所做的是创设条件,提供便利,引导学生将自觉行为转变为自主行为。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所有的管理最终目的不是束缚个性与创造力,恰恰相反,都是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也就是说管理者要学会适度放权,促成班级文化“润物无声”的功效自由发挥。

【注释】

① 陈晓红. 浅谈班级文化的建设[J]. 全球教育展望,2008,37 (1):95-96.

② 杨忠芳. 中国人,中国心——人格与社会篇[M]. 台北:远流书局,1991.

③ 洪冬美,匡促联. 多元文化影响下的中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J]. 湖南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2(4):88-92.

④ 徐西森. 团体动力与团体辅导[M]. 广州:广东世界图书出版社,2003,4.

⑤ 刘眉. 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与儿童语言阶段发展规律[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119-124.

⑥ 卫宇兰. 班级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新课程,2006,8.

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 第4篇

独立学院是近1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作为高等教育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其在思想、学习、心理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如何使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完成角色变换是高等教育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可以借鉴现代管理学中的某些方式方法来进行学生管理,一方面可根据独立学院学生的内在特点进行针对性、适应性教育和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从班级合作意识、班级长效管理、学生竞争意识、学生职业规划等方面不断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使独立学院学生顺利实现角色转换。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设立的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模式。但在具体班级管理中仍然秉承高校传统管理理念,使部分同学积极性及个人特色未得到充分发挥。

二、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班级管理现状分析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现行班级管理模式多为采取班级投票选出班委会负责班级日常事务工作。组织结构如下图图2-1所示。

这时组织的特点是按照扁平化的组织结构构建班委会的组织框架。这种组织结构优点是:由于层次少,信息的传递速度快,从而可以使辅导员尽快地发现信息所反映的问题,并及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传递过程中失真的可能性也较小。缺点是:由于过大领导幅度,使辅导员对每一位班委不可能进行充分地、有效地指导和监督;辅导员从较多的下属那里取得信息,众多的信息又有可能淹没其中最重要的、最有价值的内容,从而可能影响信息的及时利用,等等。

现行班级管理模式采取的是单个部门管理学生日常事务工作,班长主要对班级内部日常管理事务负责,下属团支书、学习委员、劳生委员等负责各项职责事务。在定期举行的班委会工作会议中,班长及各个委员对班级发展规划的事情做进一步讨论。这样的结构图反映出部分表现好且非班委的学生缺乏锻炼,班委会中职责权衡缺失等。

现行班级管理模式缺乏保障措施,除对学生干部年终综合测评予以加分外,无其他激励机制。这样迫使部分同学参加班级管理是为了最终的加分,产生非重要岗位的“空挂”现象。但在班级管理中,激励机制一旦形成,会内在的作用于班级组织系统本身,使班级组织机能处于一定的状态,并进一步影响着班级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对于班级组织具有助长和致弱作用。

三、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新型班级管理模式构建

(一)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架构设计

新型班级管理模式以班级目标为管理导向,班级任务为思想指引,充分利用管理与被管理的民主互动、互相促进,突出学生中的骨干分子,加强和完善学生干部职能的分工和管理。根据班级管理对象的特点,设计好组织结构中的能级和跨度;其次是结构内部的责权划分和统一,做到责权清晰统一,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已达到新型班级管理的高效运作;再次是组织制度的确立,如采用任期制和轮换制。在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评委会、秘书处的多位一体的班级新型管理模式下,组织结构如图3-1所示。

构建新型班级管理模式:首先,提高了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增强了班级亲和力。使处在不同学习方向和层次上的学生有了充分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机会,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得到增强;其次,塑造了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班级团支部、党支部的建设,对学院学生的思想意识、政治意识和观念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更为学生整体素质以及终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另外,提升了班级的整体成绩,实现辅导员工作的优化。这一新模式的实施,更适合学生的实际,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设立班级评委会为班级民主管理、自我管理提供基础,使辅导员从繁杂的琐事中解脱出来,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着重了解、研究学生,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灵活多变、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方法,用最少的时间、精力获得最佳的效果,实现班级管理过程的最优化。

(二)新型班级管理模式的运作方式

学院新型班级管理主要采取了“分权分治”的模式:成立班级的党、团支部,班委会,评委会、秘书处。

1、大多数高校现在并未成立班级党支部,但部分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等未明确自己模范带头的作用。我将班级成立班级党支部,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意识,起着思想教育和协调作用。党支书(党小组组长)主持支部委员会的全面工作,按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增强支部的团结,充分发挥支部的领导作用,同时要做好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指导和协助团支部、班委会处理相关班级事务。党支部其他成员主要协助党支书做好党内事务、组织生活、团员推优,党员的发展等组织工作。

班级团支部是由团支书牵头,组织委员、宣传委员配合,主要起着对团员教育的作用,负责班级团支部的一切日常性工作。定期召开班级团支部会议,研究、计划、组织团支部工作,经常注意团员青年在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提醒;督促、帮助其他委员工作,配合、帮助班委会开展各种活动,并将班级博客做好。

2、班委会主要是负责班级事务性工作。班长统领全局,副班长协助基本事务,及时掌握班级动态,在班级中起领头羊的作用。班长、副班长主持班级整体工作,制定班级工作计划,撰写班级工作总结,指导、帮助、监督各委员完成各自的工作任务,定期召开班委会,商议、汇报班级工作,协调班委工作及时发现班风、学风中的问题并向辅导员汇报,思考并向辅导员提出有关班级发展的建议;协调班级与学校各部门、师生间的关系,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在辅导员未到前,及时跟进突发事件等。班委会其他成员主要负责班级的学风建设(学习委员),学生身体健康的培养工作(体育委员、文艺委员),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班费管理以及寝室建设等(劳生委员、女生委员),心理健康干预与教育工作(心理委员)。

3、秘书处是做好辅导员的小助手,提高自身办公室文案能力。管理班级公物及青年报等公共读物的发放。成立秘书处的设想是把它办成一个中立的机构,上接辅导员,下接评委会以及班委会。对于班级寝室采用考核制度,相关每周考核结果的统计及公布由秘书处负责。

组建评委会是使班级学生更能民主的管理班级。评委会由各寝室推荐一名非干部成员,由成员推荐一名为主席。每周开一次会,由主席召集。评委会有制定和修改《班级公约》、监督班委会、罢免和弹劾班长的权利。

四、结语

班级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辅导员是班级管理理论研究的重要力量。一个先进的组织,它的管理理念要及时的根据内部成员和外部环境变化进行调整。大学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最底层,也是跟学生关系最紧密管理机构,如何做好学生管理工作的根本就是如何最好大学班级管理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改革的深入、教育对象的发展变化,对高校班级的建设也应不断探索,班级必须在结合时代特点和大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结合新型班级管理模式,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在提高管理效率和提高学生能力上下功夫。

参考文献

[1]德斯勒, 曾湘泉.人力资源管理 (第10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2]朱朝阳.激励规化在企业和高校管理中的适用性及应对措施[J].现代企业文化, 2010, (06)

[3]靳拥军, 王强, 李远蓉.高校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班级管理:问题分析与体系重构[J].思想教育研究, 2010, (11)

[4]谢飞, 唐艺芳, 胡巍巍.论独立学院大学生就业应具备的能力[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11, (01)

班级管理中的多与少-班级管理 第5篇

1、摆正自己的位置——多一些平等,少一点架子;

2、注重自己的形象——多一些微笑,少一点脸色;

3、改变自己的态度——多一些关爱,少一点淡漠;

4、丰富自己的语言——多一些幽默,少一点呆板;

5、增强管理的责任——多一些投入,少一点应付;

6、解决学生的困难——多一些启发,少一点灌输;

7、处理棘手的问题——多一些辩证,少一点武断;

8、面对学生的诉说——多一些倾听,少一点厌烦;

9、肯定学生的成绩——多一些表扬,少一点批评;

10、挖掘学生的优点——多一些喝彩,少一点漠然;

11、改正学生的缺点——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苛求;

12、矫正不良的行为——多一些帮助,少一点歧视;

13、纠正重复的错误——多一些激励,少一点责备;

14、学生自主的管理——多一些商榷,少一点独断;

15、改善师生的关系——多一些交流,少一点处罚;

16、构建和谐的团队——多一些合作,少一点单帮;

17、勤于家长的联系——多一些诚意,少一点客套;

谈小学班级管理中的“真情管理” 第6篇

关键词: 小学 班级管理 真情管理

班主任是主要的班级管理者,也是小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接触最多的老师,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在众多教育教学方法中,情感教育是最有效也是最贴近教育本质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热爱教育事业,真诚关心和爱护学生,通过真诚的情感交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爱的力量感染学生,真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一、深入了解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班级的管理中尤其是小学班级的管理中,深入了解和研究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进行班级管理的基础和前提,也是进行“真情管理”的关键。目前,很多小学班级管理中都存在一种现象,即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学生的尊重,但是缺乏影响力,这就是教师未能够深入细致了解学生,没有与学生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所致。在教育中缺乏爱,缺乏对学生真正的了解和关心,就不可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细致了解和研究学生,进而采取有效的管理方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首先,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长及兴趣爱好等。其次,教师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将自己视为管理的权威,学生都必须无条件服从,而要在课堂教学或者是课后交流中与学生平等交流,用自己的真诚打动学生,师生之间建立起彼此的信任,促进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最后,教师要定期召开家长会,通过和家长交流进一步了解学生,同时能够建立起家校之间的联系,更进一步了解学生,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发挥爱的力量,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教师如果不热爱教育事业、不热爱学生,就是一个不称职的教师。因此,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影响和感染学生,为学生创造出良好温馨的学习环境。首先,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要相信教育的力量,相信通过自己春风化雨的教育,学生都能够得到良好发展。教育的目的不仅是将应有的知识教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通过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关注、被理解,进而积极投身到学习中。其次,要主动关心学生,小学阶段的学生独立性不强,在学校中往往依赖教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多关心学生。如,有的学生因为家庭或者生理缺陷等原因,会产生自卑感,上课不敢积极发言,课后不积极参与学生的集体活动。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这时,教师就要更多关注学生,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并采取有效方法帮助学生摆脱心理阴影。可以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在课后到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对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要及时帮相学生申请补贴,帮学生渡过难关,逐渐消解学生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健康成长。

三、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认真细心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富有个性地发展。首先,教师要注重日常观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如,有的学生比较外向,善于主持或者是辩论,这时,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这一特长,积极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或是朗诵比赛等,让学生的优势得到充分展示,提升学生的自信心。一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但是文笔较好,善于写作,教师就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作文比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在教学中要鼓励这样的学生积极发言,让学生能够得到锻炼,通过发言让学生敢于在公众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积极开展各项实践活动,在活动中锻炼学生能力,让学生的优势或者闪光点得到充分展现,同时能够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让学生的闪光点得到充分发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树立良好班风,构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的建设和管理除了要依靠一定的制度外,还需要树立良好的班风,让学生在班级的学习中感受到团队的力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增强班级的凝聚力。首先,教师要以身作则,遵守班级的规章制度,对一些不遵守班级制度的学生,要按照相关制度进行惩罚,进而引导学生在集体中要有团队意识,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而不是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其次,要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增强学生凝聚力。如,可以开展短跑接力赛、拔河比赛,或者是开展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耍的过程中彼此熟悉,并能够团结一致。小学阶段的学生合作意识单薄,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合作,让学生树立起团队意识,进而教会学生合作学习,学会关心他人,引导学生明白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集体的力量无限大。此外,要利用好班级资源,如黑板、墙壁、窗户等,可以定期办黑板报或者是在墙壁上张贴一些优美文章,潜移默化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增强学生的文学和文化意识,进而净化学生的思想和灵魂,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总之,树立良好的班风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构建和谐的班集体也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作为班级管理者,教师在管理和教育过程中要爱学生,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用自己的关怀和信任激发学生求知欲,用自己的人格引领学生人格,充分发挥教育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海亮,郝亚丽.小学班级管理中如何渗透“真情管理”[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5(11).

[2]周少华.浅谈小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3(05).

[3]冯瑜,李万强.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小学班级管理的几个问题[J].中学教学参考,2011(23).

浅谈班级日记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第7篇

一、及时反馈信息, 全面了解学生, 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

有一次, 班级日记中有人写了这样一句没署名的话:“我的同桌是一只孤雁, 大家帮帮他吧”。我感到这不是一件小事。分析笔迹, 发现写的对象是一位姓梁的学生。该生整天闷闷不乐, 上课无精打采, 课堂上常常失神, 更不爱发言, 很少参加课外活动, 作业也是马马虎虎, 学习成绩一个劲地往下滑。经调查, 几位任课老师都说该生与去年相比, 简直判若两人。发现问题之后, 我几次找该生谈话, 他总是低着头不开口。后来, 我动之以情, 晓之以理, 陈述利弊关系, 他才透露一些情况。我又通过电话家访, 总算弄清了原因:该生父亲生意不好, 加上参与“六合彩”赌博, 输了不少钱, 欠了别人一屁股债, 没钱便回家向老婆要, 还打骂老婆, 闹得家里鸡犬不宁, 夫妻俩正在闹离婚大战。我将学生的在校情况及表现告诉了他们, 分析学生思想动荡, 学习成绩变化的原因。孩子的父亲当着我的面表态, 为了孩子的前途, 为了家庭, 愿意痛改前非。后来, 该生在校表现很快就有了进步。

二、师生相互交流思想, 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班级日记是学生和班主任写的, 后来科任教师也纷纷加入。师生把写班级日记、读班级日记看成是每天必定的工作。学生们对管理班级的意见或建议写进班级日记, 也把对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态度的意见, 直接写到班级日记上, 班主任、教师阅后就会检讨自己, 认真反思, 同时把征求意见以及对学生们的要求也写进班级日记。学生与学生之间有什么误会也写进班级日记, 让教师、班主任知道后及时帮助化解, 消除误会, 增进团结, 从而融洽师与师、师与生、生与生的关系, 弥合不可逾越的鸿沟。

记得有一次段考, 成绩出来后, 部分学生学科成绩发展极不平衡, 影响了总分的提高。有些学生便针对某个别学科任教老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意见, 并写在班级日记上。我阅后感到非同小可, 即与科任老师联系, 分析了基本情况, 并交流了看法, 科任教师诚恳地自我检讨, 并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同时让学科成绩好的学生介绍经验, 这不仅得到了学生们的配合, 而且学习积极性也不断提高。期考时, 大部分学生的成绩上去了, 班主任、教师和学生同欢呼、同欢乐, 师生关系更亲密、融洽了。

三、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架起了心灵上的桥梁

有一次, 上级安排我校组织学生到圩镇上参加“城乡清洁工程”劳动。学校分好区域后要求去劳动的班级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学生都知道这次劳动的任务很重, 既斩荆棘, 又锄杂草, 再把垃圾清除掉。班上不少学生平时极少参加劳动, 有点娇生惯养, 讨厌做苦力活。因此, 有几位学生以各种理由请假, 写了请假条放到班长那儿就走了。

当晚自习前, 我走进教室, 将几张请假条放到桌上, 以少有的严肃对学生说:“我知道你们怕劳动、怕苦累, 但不能因为怕就不参加劳动, 毕竟这是上级交给我们的神圣任务, 又能培养劳动观念, 养成劳动习惯, 你们看看梁妮同学, 个子那么小, 在劳动中能抢干最苦最累的活, 从不叫一声苦与累, 对比一下, 反思自己, 请假的同学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病呢?”我的话一落, 大部分学生都低下了头。当晚, 学生们纷纷在班级日记上写下了自己的错误, 并向老师道歉。

四、群策群力, 有利于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

班级日记, 能够抒发学生心声, 各抒己见, 集思广益, 为班级服务。记得有一次, 学校举办田径运动会, 我按原来的做法指定由十多位学生代表班级参加比赛, 公布名单之后, 有三、四位学生在班级日记上发表了不同看法, 认为选运动员应由学生自己选, 根据特长挑选。后来, 我接纳了意见, 挑选了有专长的学生参加单项和接力赛。在比赛过程中, 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自始至终为运动员加油, 摇旗呐喊, 最终, 我班的学生力挫群雄, 夺得了接力赛和总积分的第一名。

在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中, 例如元旦晚会、墙报、演讲比赛、球赛等, 我都预先授意给学生, 准备“招聘”组织活动的“领导人”和成员。不少学生写班级日记, 毛遂自荐, 写出自己的特长、优点, 以及设计方案, 声称如果自己的方案得到采纳、落实, 定能为班争光, 夺得好名次。我根据学生们的设计方案, 选出负责人和成员, 大胆放手, 从而使每次活动都取得好成绩, 让其他班刮目相看, 使班级工作走在了学校前列。我任教的班级也多次被评为校、镇和县级先进班级的荣誉称号。

探析中考班级管理中的班级文化建设 第8篇

一“、细心”作好中考班级物质文化建设

中考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是指教室环境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 还是悬挂图片标语, 或是利用墙报, 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 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 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 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 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激发性情、陶冶情操, 给人以启迪教育。因此中考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

二、“爱心”帮你做好中考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中考班级的精神文化是中考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主要是指中考班级成员认同的价值观念、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道德标准、行为方式等等。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建立起共同的中考班级认同呢?我个人认为作好这件事需要有足够的爱心, 只有我们确实是出于真心的爱学生, 为了学生的发展, 不受私心的干拢, 才能真正地实现。我在中考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特别注重培养中考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培养学生如何做人与作学问。

三“、耐心”作好中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中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 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 使每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 使之朝着符合中考班级群体利益, 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但是, 制度的制定不是困难所在, 而是长期一贯的执行, 因此作好中考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有耐心, 耐心作好日常监督, 耐心作好班干部的指导, 耐心地作好日常榜样的树立, 耐心作好后进生的转化。

班级管理中的经济学 第9篇

一、学生支持是前提

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面向的是整个班级, 要想得以顺利实施, 就必须得到全体学生或者至少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支持与赞同。因此, 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应由师生共同制定, 切不可由班主任一人闭门造车。在每届新生入校后, 笔者都会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及有关校规校纪为依据, 结合本班实际, 和班干部共同讨论制定本班的常规管理制度, 随后, 将初步讨论的结果交由全体学生讨论, 认真听取有关意见并进行适当修正, 最终经全体学生同意通过。这样由师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常规管理制度, 既让班级的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 执行起来阻力也会大大减小。

二、内容健全科学很重要

在笔者所带班级中, 常规管理制度一般包括课堂纪律、礼仪规范、两操一课、劳动以及学习等几大方面, 每个方面都有着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表现出色者加分, 反之减分, 并制定出有关的加减分及奖惩规则。也就是说, 只要打开班级的常规管理统计表, 班级学生的方方面面的表现基本都可一目了然。

在具体操作上, 笔者安排班级的班委每天轮流执勤, 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并负责如实记录下当天全班学生各方面的常规遵守情况, 以加、减分的形式表现出来;每周还专门指定一天由普通同学轮流执勤, 既让他们锻炼了能力, 体会到班委工作的辛苦, 同时又保证了班级常规管理记录的公平公正。对于记录结果, 每周一总结, 每月一评比, 评选出最佳小组和最差小组, 奖优罚劣。

三、公平公正是保证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在班规面前也应如此。各项制度一旦制定出来, 全体学生就必须平等地共同遵守, 而绝不可以随老师个人的好恶随意执行, 那样就会失去制度的公信力。如果真的偶有特例, 也需有大家都能接受的特殊理由。切记:公平公正是班级的常规管理制度得以真正确立的根本保证。

通过长期潜移默化的影响, 自觉遵守班级各项常规管理制度就会渐渐成为学生的习惯。曾有老师说学生年龄越大越难管, 而笔者所带的班级, 往往都是年级越高带班越轻松。以笔者所带的五年一贯制大专班为例, 学生们即使到了入校第四年的大专学习阶段 (第五年离校实习) , 基本都已成了20岁上下的青年, 仍能和前三年一样严格地遵守校规班纪。究其因, 正是因为自觉遵章守纪已成为大家的行为习惯, 因为这就是制度, 因为人人都在遵守。

四、教师态度是关键

班级常规管理制度能否真正在学生心中扎根, 能否公平公正地实行, 最关键取决于班主任教师的态度。作为制度最核心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班主任必须认真维护制度的权威地位, 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班级管理, 不能让个人的好恶凌驾于制度之上。那种需要时就将制度拿出来说话, 不需要时就将制度弃之一边的做法绝不可取。此外, 笔者认为, 常规管理结果的统计决不是仅仅让大家看一个多少分的直观数字, 还要与学生个人方方面面的表彰、评定等挂钩, 如学生个人每学期的操行评定, 优秀学生干部、文明生等荣誉称号的获得, 包括今后的实习推荐无不取决于他的常规评比分数。笔者作为一名班主任, 无法仅凭个人喜恶来随意给学生的操行打优、打差, 或是随意地推荐某人获得什么荣誉称号, 一切都凭常规评比分数说话。这样的处理, 学生对班级的常规考核怎么能不重视?看起来好像班主任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但笔者认为, 这样恰恰能把班主任从琐碎的日常管理中解放出来, 并培养起学生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这一点, 对他们今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五、适当奖惩是辅助

对于根据常规评比结果评比出来的最佳小组, 每月笔者都会进行小奖励, 每学期还会再评一次学期最佳小组并进行奖励。奖品价格都不高, 如月最佳小组的奖励往往是每位学生一支棒棒糖。但这看似不起眼的奖励却能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 同学们对能否获得每月的这一支棒棒糖很在意。当然他们在意的不是糖本身, 而是他人、老师对他们的肯定。没拿到糖的小组成员就会暗自嘀咕:为什么我们组没能拿到糖?其实, 这正是笔者一直坚持进行小组评比及奖励的原因所在。这样的评比, 有利于培养、促进同学们团队意识的形成;况且有时候, 同学的一句埋怨比老师唠叨十句都管用。

避免班级管理中的“盲视” 第10篇

说到盲视, 在魔术表演中就经常被利用。魔术师借助声、光、电、影, 甚至是性感女郎等诱惑因素, 把观众的吸引力从关键的秘密动作上转移开, 实现“障眼法”, 说白了就是一种“误导”。可是这种“误导”如果在我们的班级管理中出现, 就会形成反面教育, 后果是可怕的。

一、不可忽视的“变化盲视”。

我们在班级管理中, 经常因“忙”而“盲”。很多班主任会抱怨日常繁琐的工作, 他们忙于应付, 疏于总结, 得过且过。这样必然导致自身对班级管理工作失去兴趣和动力, 不利于班级建设和发展,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常听许多青年班主任在交谈中说到“运气”, 大多认为自己的运气实在不佳, 总是接到差班, 一个学期下来, 自己花了大力气, 班级状况始终没有好转。其实, 不是你的运气差, 而是你太“忙”了。的确, 你是花了大力气, 可是你只顾着盲目地下自己的工夫, 没有关注到孩子们的变化, 没有对比、反思、总结, 所以忙而无功。也许在一接班的时候, 你心中就做了结果预测, 已经给班级下达了“判决通知”, 你只是通过埋头苦干来验证自己的“预想”, 你没有兴趣, 也不可能发现孩子们的进步, 因为你是盲目的。所以, 不是“坏运气”找你, 而是自己造成的。

“变化盲视”现象更为普遍地存在于针对后进生的辅导上。当你发现后进生或是比较正确地做了一次作业, 或是认真地听了一段课, 或是举手发言了一次, 或是做了一件好事, 你会及时表扬他, 顺便说上一句:我感觉你进步了。诚然, 这些表扬对其激励作用很大, 但我们同时也发现表扬的“有效期”并不长, “反复性”让我们感到难为。但是如果你经常地为其做成长记录, 不断对比其前后言行的变化, 你就会从中发现他们的“进步曲线”, 找到规律, 就能更为有效地帮助他们取得长足、稳定的发展和进步。

杜绝“变化盲视”的关键就在于对比和反思。其实每个人在前进途中都需要短暂停留, 带班管理也是如此。每隔一段时间, 可以停歇一下, 反思这一阶段班级管理的得失, 对比阶段内班级面貌的改观, 规划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等。这工作看似再正常不过, 能做到的却不多。很多班主任都习惯于听从学校统一指挥, 放弃了自己的执行权、策划力、智慧参与。在班级管理中, 有三类型对比反思是再忙也不可或缺的。其一, 新接班一个月后, 必须进行一次新旧班级状况的对比:总结上届带班的经验, 试看新班级孩子的特点, 调查各项规则制度在新环境中的适应性, 让管理更加民主、科学, 更为有利于班级发展。其二, 要做好本班和同年级其他班的对比:初步分析出本班学生的团队特色、优势缺点、努力方向等, 让班级管理和建设工作更有目标。其三是半期后做好阶段对比反思:此次对比反思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大有“磨刀不误砍柴功”的意味, 以便让下阶段工作更有针对性, 更具有效性。

二、必须规避的“无意盲视”。

在班级管理中, 你的眼界、心胸应该宽广, “眼观六路, 耳听八方”, 立足于班级的全面发展。如果你的精力过于集中在一处, 就容易忽视许多你应该关注的人和事。许多班主任带班时容易在两个方面卷入“无意盲视”的漩涡:其一为注重在自己感兴趣或者擅长的方面下大力气, 而忽视了班级的全面发展;其二为注重优等生的培养, 而忽视了后进生的辅导。

如果“无意盲视”发生在某一个孩子身上, 那么就有可能彻底改变一个孩子。某生经常迟到, 班主任多次提醒, 该生确实也希望改正, 可是睡懒觉的习惯改起来不是很容易。最终该生在家长的帮助下, 坚持一个星期没有迟到。可是老师似乎没有察觉到这“完美的一周”, 当他准时进入教室的时候, 老师没有任何表扬, 只是继续手头的工作。偶然间, 该生又迟到了, 老师却立刻提出批评, 说他是“痼疾难除”。该生心理异常难受, 最后索性放弃努力, 越来越迟。这里, 那位班主任所关注的是孩子是否迟到, 而对孩子的准时进班却视而不见, 这就是典型的“盲视效应”, 而此效应带来的, 是对孩子强有力的打击。

班级管理不能“一根筋”, 应当有意识规避无意盲视。首先, 班主任要主动修炼一颗敏感的心, 能敏锐地察觉到班级中的种种动态, 及时引导, 防患于未然。其次, 班主任要有全面发展的意识, 要认识到带班不是仅仅为了成就自己, 实现个人的梦想, 应当“一切为了孩子”, 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最后, 不要急于求成。“治大国若烹小鲜”, 任何事情都有其发展的经过, 过于着急会适得其反。一个班级的成长和进步也必须经历一些挫折失败, 甚至是一些意外。班主任不要盯紧目标不放, 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如果那样, 你必定会错过精彩的过程, 也会忽视一些隐患而酿成大疾。“慢慢走, 欣赏啊。”

班级管理中的艺术 第11篇

一、班级管理需要“三多” “三勤”

作为一名初中班主任,面对具有鲜明特点的一个个初中生,在管理班级中,首先要做到“三多” “三勤”,即“多看,多说,多听”,“腿勤,嘴勤,手勤。”

就拿多看、多说来说:多看,即认真观察,每一次到学生中都要注意观察学生的动向,察其言观其色。比如,最近我观察到,班上有个女生,最近几天眼睛总是红红的,肿肿的,批阅家校联系本发现她的作息时间较之班上其他同学要晚很多。可根据她家距学校的路程估算,再根据近期的作业量,我推算她最近有点异常。于是,作为班主任的我,开始调查了。调查范围锁定为其家长、身边关系比较亲密的同学。从家长口中了解家庭是否有变故,从身边好友了解人际关系是否正常。终于得知她是迷上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找到问题的根源后,我便对症下药,通过一次次地教育、劝诫、引导,终于,帮助其改掉了身上的恶习。现在想想,这完全得益于我作为职业班主任的多看习惯啊!

多说,就是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及时说出作为班主任的我的观点立场。但是说话、引导的方式有很多,有时可以班主任自己说,有时可以让班长说,有时可以让组长说……通过同伴教育同伴的方式往往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专政、民主两手都要抓

班级管理中,专政与民主两手都要抓。班主任在处理班级事情上,要注意听取学生的意见,要不断改进工作方式,尽量形成民主的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合理。但严师才能出高徒,严格地要求学生也是必不可少的。我深知对待学生与其失之宽,不如失之严,要做到以菩萨心肠行霹雳手段。比如,最近我班学生反映早晨出门早,早饭吃得少,课间操后就饿,好容易挨到中午,午饭不合口,吃得少,于是下午基本是在饥饿中听课,效果可想而知。考虑到学生反映的也是实情,秉着人性化的原则,我同意了学生携带充饥食物到校的请求,但是随之又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攀比现象滋生等,所以就要制定“游戏规则”,于是我让3个班长、加上两个生活委员一起起草。学生起草得像模像样,最终同学们纷纷在“游戏规则”上签字,于是,既解决了学生的需求问题,也解了我的后顾之忧。

三、用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

新时期我们面对的是富有个性,又有点自我的学生,我们要用关心打开学生的心门。关心学生的学习方面:我经常去教室边巡视观察,及时了解学生的上课学习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进行交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以促进他们学习成绩的提高。我比较喜欢进班听课,特别是听小学科的课(除了语数外,我班把其他学科统称为小学科),去观察学生上课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待不同学科的态度。我告诉学生每门课都有用处,“存在即合理”,我向学生渗透的是要热爱每门学科,要尊重每一位老师。二是生活方面,为了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应经常去关心和体贴学生,利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事,去关爱和照顾他们:如天气突然变冷,提醒学生及时添加衣服以防感冒,雨天提醒同学们放学后不要忘记带走自己的雨伞……使学生在校期间,感受到老师的关心,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做学生思想工作的难度。

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树立榜样

班主任管理班级中,要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树立榜样。凡事要求太死学生没活力,不立规矩呢,学生又不能明辨是非,所以还是见招拆招,适度原则比较可靠。我们在教育和管理学生上,要本着宽容的心,允许他们犯错误,帮助他们去改正错误。对屡次犯错误的学生尽量不在班级众人面前点名批评,应多采取正面疏导和说服的方式,进行批评教育。班主任自己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错误,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五、建立学习小组,营造良好的竞争氛围

班级管理中要懂得抓关键带全局。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调查,显示孩子从同伴身上学到的东西远远大于从长辈或老师身上学到的。所以,我着重引导学生互相学习,加强彼此之间竞争意识,使成绩相近的同学之间不服输,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于是,我在班里建了小组、引导学生师徒结对。小组组建时我根据我班情况,提了两点要求:第一,我要求学生每组最多3个女生、至少2~3个男生,因为我班有14个男生、18个女生,组成6组的话,会有两组6人,四组5人,为了各个小组男女比例均衡、实力均衡,我做出这点要求;第二,自己先组,组完后我将适当调整。在制定小组细则时,也是涉及常规、学习各个方面。师徒结对时,我是根据最近发展区原则,优等生对中等生、中等生对后进生,管理中我不只是关注成绩前面的学生,而是尽量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每个学生身上的优点,使整个班级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的效果是好则更优,劣能变好。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六、充分调动班干部工作的积极性

班主任是全天下最小的主任,众所周知,班主任什么事都要干,什么事都要管,如果每件事都亲力亲为的话,必须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班级管理中必须做到变苦干为巧干。具体来说就是该组长做的,班干部不做,该班干部做的,班主任不做。每项工作一经布置马上落实到具体同学负责。如本学期的卫生打扫、作业收缴,手机使用情况等,我是几乎很少过问的,但是效果却很好。

班级管理中的“模糊艺术” 第12篇

一、模糊对待学生的成绩

成绩在高中已成了最重要的评价标尺。绝大部分高中生都有考大学的需求, 所以教师、学生、家长都对学生的成绩非常重视。但只要排名总会分个三六九等, 甚至有的班主任在排座位的时候, 也要根据“成绩的高低”而定。这样优秀生就有了高人一等的“优越感”, 后进生在成绩面前也只能低下“高贵的头”。要知道高中生已经是“小大人”了, 都很讲“脸面”, 用成绩再三强化无形的等级制度, 必然让一部分学生对班级没有了热情。况且, 很多学生只是“后进”, 对待学习从没有放弃过, 如果每次都泾渭分明地把学生名次排出来, 势必会打击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最终导致他们自暴自弃。

在成绩这方面, 我的态度是“模糊处理”。每次考试成绩出来以后, 学校都有打印成绩单, 但我从不在班级内张贴。前面占1/3的优秀生, 我会给予表扬, 但是表扬的重点并不突出成绩, 而是表扬他们在这一个学期的表现。剩下2/3的学生我都没有按照名次排序, 成绩只是放在我的办公室, 如果学生想了解, 就去办公室看一看, 顺便我可以个别交流一下, 指出问题所在。或者是学习不够踏实, 或者是学习方法不对, 找出问题也有利于学生进步。这样的“模糊成绩法”很受学生欢迎, 有的学生在作文里写到:“‘老班’在成绩上的不敏感, 让我能在班里自由呼吸。”

抓住了这些后进生的思想, 就可以赢得更多学生的信任, 很明显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号召力。就因为这一项, 很多时候学生也很给我“面子”, 不去违反班级的纪律。

二、模糊看待学生的错误

古语云:“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何况这些大孩子, 他们的自控力相对较差, 好动、好奇也是正常现象。如果班主任总是带着“放大镜”天天去寻找“芝麻大”的小事, 一是会使自己疲惫不堪, 二会惹得学生厌恶。如果学生把班主任当“外人”防着, 怎么还能管理好班级呢?况且, 天天有学生受批评, 天天有学生写检查, 甚至有的学生“被叫家长”也成了家常便饭, 教育管理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只要学生并没有原则性的错误, 我往往就要持“小事化了”的态度。如学生上课时偶尔“拓展”一下, 我也会随之一笑, 立马帮助学生言归正传;自习课上, 发现有的同学看课外书, 我也用眼睛“提醒”他;课间也有打闹玩乐, 我还视为正常现象……我在对待诸如此类小事的时候, 总是闭上一只眼睛。后来学生已经不好意思再犯“小错”了, 说是不敢面对“‘老班’诚恳的目光”。当然, 也有个别同学认为我“好说话”, 经常迟到、旷操。几次之后, 我要让他“撞”一次枪。请到办公室, 不容其说话, 我就把他的“罪行”一一数落出来, 让他知道我虽然在一些事情上“闭”着一只眼, 但是对班级内的事情我还是了如指掌。这几个还没崭露头角的“刺头”至此不再有继续发展的可能。也许以后他们还会犯些小错, 也都是无所谓的小事。班级管理中, 也就那么几个“好事”的人, 只要管得住他们, 甚至利用好他们, 班级管理就是很容易的事。

三、模糊师道尊严的意识

师道尊严, 古来有之, 但是如果教师一直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 学生哪里还敢和你沟通交流呢?“严厉”在某些时候是要表现出来, 以震慑住那些心存“侥幸”的学生, 但是一直表现得很严厉, 就会让学生感觉不近人情。有的学生背地里就称自己的班主任为“老包” (铁面无私包青天) 。如果和学生的关系搞成这样, 也是一种悲哀。

师道尊严要讲, 但是必要时也要放下架子, 融入学生的群体中。课下我经常和学生一起交流、聊天, 包括他们的家庭情况、朋友圈等, 甚至有的学生还找我诉说情感上的苦恼。学生对我更信任, 我在班级管理中也更省心。所以, 放下架子, 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也是不错的。学生曾邀请我进入他们内部的交流群, 充分说明我在他们那儿不是“外人”, 这可是其他班主任没有的“殊荣”。

上一篇:现代税收征管制度下一篇:冷轧带钢轧机